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2024-07-16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精选8篇)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篇1

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专题5 酶和ATP 【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Ⅱ 2.ATP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Ⅱ 【课前回顾区】

1.请从酶的本质、作用、机理、特性,ATP的结构、转化、再生途径、意义等方面尝试构建知识网络。2.以下几种对酶的理解是否正确? ①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②酶可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外界食物中获取()③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均可发挥作用()④酶只起催化作用()⑤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点()3.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酶、激素、载体、抗体与蛋白质的关系。

4.请正确说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内符号所对

第 1 页第 1 页 应的含义

5.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可逆反应。【课堂探究区】

探究一: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典型例题1】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 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 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对位练习一】右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A.温度不同 B.酶制剂的量不同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pH不同 探究二: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典型例题2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一)实验原理:

第 2 页第 2 页 A.___ __ B.(二)材料用具: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稀释液、碘液等。(三)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②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同时放入37℃、沸水、冰块中保温5min;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上面的空白处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并补全实验步骤。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 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 _(至少写出二点)。

(3)步骤②与步骤③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___ _(4)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号试管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该实验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这将干扰实验的 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对位练习二】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

第 3 页第 3 页 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探究三:ATP与能量的关系及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典型例题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对位练习三】反应式ADP+Pi+能量 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对所有营养成分的吸收

谈谈你的收获:

第 4 页第 4 页 说说你的疑问: 【课后检测】

1.(2018新课标.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3.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有ATP的分解,但不能合成ATP的部位只有叶绿体基质 B.在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CO2的固定、蛋白质的合成等生化反应中,一定是在细胞器中完成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C.在mRNA、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等物质中,不能通过核孔的是ATP合成酶

D.在细胞的吸能反应、放能反应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中,第 5 页第 5 页 能使ADPATP的比值增大的是放能反应

4.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 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 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

5.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了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太阳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

(3)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

第 6 页第 6 页 ________d min。专题5 酶和ATP 【典型例题1】 C 【对位练习一】 C 【典型例题2】(1)实验原理:

A: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显色;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量,滴加碘液根据是否有蓝色出现及蓝色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实验步骤:

③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唾液,摇匀后放置在各自的温度下保温5mi ④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2)酶的活性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PH、反应时间、实验操作顺序等

(3)不能。因为调换顺序后,2号与3 号试管中的淀粉也会被水解

(4)1号试管 水浴加热 自变量 【对位练习二】 D 【典型例题3】 B 【对位练习三】B 【课后检测】 1-4 BCDD

第 7 页第 7 页 5.(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2)①②③④

(3)底物已完全被消耗尽 如图虚线所示(4)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大于(长于)

第 8 页第 8 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篇2

关键词:实验,第一轮复习,考纲

果实累累的八月即将到来, 而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快要到了, 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第一轮复习。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 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课本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 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由此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 既不能重复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可以说, 这也是高考解决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各种能力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高考成败在理综, 理综成败在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 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 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 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充足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纲能力要求两处提到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是能用文字、图解、图、表格等不同形式来准确表达实验结果。二是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针对考纲要求, 在实验专题教学中, 除了要对各个重要实验过程、原理进行分析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能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专题的课时安排和涵盖内容, 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 再把本专题的相关知识分解成相应的几个小专题, 在教学中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1) 对文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必修本第一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溶液培养法 (无土栽培) 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端优势的实验、胰岛素的实验、兴奋的传导。必修本第二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实验都进行了复习, 但这些实验是一些实验题目的原型, 在第一轮复习中再提出, 学生可以用实验理论进行分析, 将理解更透彻, 更利于思维发散。

(2) 复习常规实验。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色素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3) 生理生化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设计小生态瓶、观察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4) 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实验都是考纲作出要求的实验, 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重点复习, 让学生能掌握原理、步骤、现象结果, 并能用这些实验解答一些问题。

(3) 复习实验原则。 (1) 对照实验原则。 (2) 有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设计一个因素为变量, 其余因素固定, 即单一变量原则。 (3) 平行重复原则。除此外,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实际意义和生产价值, 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必须可观察、可区别。学生只有掌握实验原则, 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 设计实验。

(4) 分析设计实验的复习。首先要复习好一般的实验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实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其次, 复习时要强化实验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 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要熟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其一般步骤为: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2) 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 确定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方法) 。首先, 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如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其次, 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等) , 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用简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5) 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实验专题中学生最难驾驭的能力, 也是最体现学生能力的地方, 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要很好地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原则有充分理解, 对基本的实验认真地分析。

三、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

实验专题的复习, 基本按照教师指导复习———学生习题训练———师生评议答案这个模式进行复习。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模式:第一轮复习时, 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久看生厌, 况且, 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 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避免简单的重复, 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经常给它们换一个新面孔, 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黑板上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情景, 和学生互动讨论出一些知识要点, 实验题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目主观性很强, 应该让学生多开口, 也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语言。一轮复习练习的设计:本轮复习, 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 自己组题, 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 我们将手中的全部资料分发到每位高三教师的手中, 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 汇总到一起, 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 共同组成一份题。

四、深刻反思

对教师来说, 反思与分析就是对练习及测试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练习及测试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 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 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 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 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 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A.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 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 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 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B.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 总结最优的解题方法思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

浅谈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篇3

类型一:文字信息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抓关键词。在答选择题时,要看清题干的意思,找准关键字眼或明显具有指向性的字眼,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从某某角度分析”等。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地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重要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明确指向,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

2.挖掘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巧妙地隐蔽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不易被察觉,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足的假象,导致解题困难或者思维不严谨。但如果能仔细分析、推敲,在审题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运用隐含条件,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

3.排除干扰因素。所谓干扰因素,是指那些与解答本题没有任何关系的条件,高考试题中经常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或利用考生脑中的潜意识干扰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只有排除干扰因素,理清思路,才能顺利答题。最后把提取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衔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生物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内容。

4.防止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学生在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审题不清晰或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用固定的、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遇到熟悉的题目时,对于“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性思维照搬到新情境中,而不善于换角度分析问题。

所以,在审题过程中要把握题目的真实意图,充分开动脑筋,从事物的局部及表面分析问题,深入实质,寻找隐蔽的条件,总结出有效的信息。

类型二:图像信息题

图像类题目直接呈现生物结构、过程或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等。突破图像类题的一般步骤具体如下。

1.运用剖析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为小块,理清图像中的每一个过程或每部分的名称。

2.联系课本,提炼图解、图示涉及的知识点。

3.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图解、图示,整理出正确答案。答题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答案要完整。

类型三:坐标曲线、柱状信息题

坐标曲线是生物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坐标中曲线或直线可能是一条或多条。此类题目,一般是给出一个坐标曲线图,然后要求根据图分析曲线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各曲线间相互关系等。突破“坐标曲线、柱状图题”的关键有: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柱”——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都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直方柱形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3.“析线转变”——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找出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含义和原因。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则应先确定某一自变量来分析,然后再多重综合考虑。有时把直方图转换为曲线更容易看清其中某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便于分析。

类型四:表格分析信息题

表格题中多数表格附有标题,标题是表格内容的提要,因此解表格题时要从标题审起,再从行、列入手对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突破表格分析题的一般步骤有:

1.阅读表格:明白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

2.分析表格:采取对比或分组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纵、横双向比较,熟练运用图表、线的转换,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

3.确定答案:把表格信息转变成文字。结合具体问题,利用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准确地表达,尽量用课本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篇4

一、符合题意(审题知识)

1.审体裁。看试题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说明文。近几年话题作文“文体自选”,最易于确定表现自己文学才华的一种体裁。2.审范围。审清题目本身固有的限制范围。

3.读材料。材料作文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是看准材料。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悟出不同层面的含义,选出最符合材料的观点行文。话题作文的材料起到“药引”的作用,它一方面暗含了文旨的走向,另一方面为考生开拓思路,启迪智慧起到很好作用。

4.辨析关系。一个题目有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观点,遇到这类题目,必须明确概念间的辩证关系,体悟观点之间所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合理展开。5.确定中心。

二、符合文体要求 1.记叙文

⑴写记叙文时必须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⑵写人记叙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个性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议论文

⑴逻辑混乱。有的同学在分析事例、讲述理由时,没有严密的逻辑。一个意思未完,又扯上另一个意思,分析浮浅。

⑵以叙代议。在论证过程中,为了证明论点,必然选用事例,而有的同学常以叙代议或只叙不议,开头提出论点,中间摆上事例,最后加上几句口号,没有横向归纳、纵向分析,使读者难以接受其观点。3.说明文

⑴说明文一般按空间、时间或逻辑三种方式进行说明。

⑵说明文应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1.思想性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2.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的规则》中说:“主题必须是崇高的。”

3.好文章全无矫情、造作的文句,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取悦人、折服人的情感。4.提高作文的品位,关键在立意。⑴反向立意。⑵新奇立意。⑶高远立意。

四、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1.中心明确:一篇作文一般只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确立一个中心思想。⑴点明旨意,画龙点睛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篇5

提炼语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提炼语意的解题技巧,总结方法。

2、运用方法,提升筛选与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方法,提升筛选与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高考考纲考点阐述

(1)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新增“提炼语意”,暂时没有典型例题。(2)接近的题型:筛选并概括信息

二、解题技巧总结 题型

1、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它是适应计算机信息检索的需要而诞生的论文书写规范之一。提取关键词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方法一:明确具体要求,分层提取。方法二:关注核心话题法方法三:抓核心话题,关键句。方法总结:

(1)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的语段——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的语段——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2)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吸碳 略施魔法 光合作用 题型

2、提取特定信息、定向概括

定向压缩,也叫动态压缩,它一般不大要求你对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而是要求你根据指定要求提取相应的信息,即“定向筛选,分点概括”。

方法总结:(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2)审清:压缩内容(对象)、字数限制、其他限制性信息。(3)标出句子,舍去次要信息,明确“定向”内容。(4)分析“定向”语 段内容,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把握每层中心;(5)选择句式,组合要点,控制字数(尽量使用原语段中的关键词)。(6)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典型例题: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 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⑴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

⑵最终成果:(不超过12个字)

⑴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⑵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三、巩固训练

1、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减低其成本的关键。

聚乳酸 合成 新进展 复合应用

2、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孤岛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海区特点 地质构造 历史记载

3、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⑵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⑶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满足于感性地获取知识。满足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开新。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适当的媒体报道能让人成名,但太多炒作,也会带来伤害。

5、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2015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提炼语意(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提炼语意的解题技巧,总结方法。

2、运用方法,提升筛选与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运用方法,提升筛选与概括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高考考纲考点阐述

(1)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新增“提炼语意”,暂时没有典型例题。(2)接近的题型:筛选并概括信息

二、解题技巧总结 题型

1、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它是适应计算机信息检索的需要而诞生的论文书写规范之一。提取关键词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方法一:明确具体要求,分层提取。方法二:关注核心话题法方法三:抓核心话题,关键句。方法总结:

(1)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的语段——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的语段——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2)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题型

2、提取特定信息、定向概括

定向压缩,也叫动态压缩,它一般不大要求你对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而是要求你根据指定要求提取相应的信息,即“定向筛选,分点概括”。

方法总结:(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2)审清:压缩内容(对象)、字数限制、其他限制性信息。(3)标出句子,舍去次要信息,明确“定向”内容。(4)分析“定向”语 段内容,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把握每层中心;(5)选择句式,组合要点,控制字数(尽量使用原语段中的关键词)。(6)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典型例题: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 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⑴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

⑵最终成果:(不超过12个字)

三、巩固训练

1、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减低其成本的关键。

2、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孤岛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3、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⑵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⑶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5、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篇6

教学内容:高考备考专题复习:诗歌形象鉴赏教者:谢小平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楼五楼会议室

授课班级:高三(6)班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学习诗歌形象鉴赏方法,培养理解与分析能力,知识运用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与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典型例题及训练题,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

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学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知识回顾:

1.温习,给学生三分钟,让其复习诗歌意象的相关概念。

2.提问,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

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

人物形象

A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B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事物形象

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1

意象

也即诗歌的艺术形象,是意(作家情思)与象(诗歌中人、景、物)的融合。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意象是诗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意象的特点有二:

(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

如:流水(愁多、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2)内涵的丰富性

①同一意象,不同内涵

如:云(白云/黑云/青云/闲云/孤云)

②同一内涵,不同意象。如:愁。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为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桃花隐喻美人,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柳为伤离别等等。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再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二)思路分析

3.讲析,结合例题,分析答题的思路、方法、步骤。

鉴赏人物形象之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例1: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

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诗中形象),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例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鉴赏景物形象之法: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典型例题1: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鉴赏事物形象之法: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典型例题3:早 梅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三)模式总结

4.总结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例题2:西 楼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解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提问变体: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第一、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第二、概括意象特点;第三、揭示作者情感。

(2)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 第二、概括氛围特点; 第三、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范式:(1)本诗中的()意象,具有()的特点(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的感情或起到()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才能得满分: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现场示例

★课堂演练

(四)实战演练

(五)小结回顾: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明确了仿写题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地位;其次我们基本掌握了仿写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技巧;第三,大家充分展开了联想和想像,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当然,仿写是一道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题目,要在高考中稳操胜券,尚待同学们课后更加努力。

四、作业设置:

完成《教学方案》P148“课后强化训练”1、2、3题。

板书设计:(见方法指津)

教后反思:

教研组审批意见:

高三“数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篇7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1. ( 2012·镇江联考) 若x,a1,a2,y成等差数列,x,b1,b2,y成等比数列,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2. 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适当交换这三个数的位置后,变成一个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_____.

3. 设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令 已知数列a1,a2,…,a500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12,a1, a2,…,a500的“理想数”为________.

基础题是对数列通项、前n项和的简单理解,让学生熟悉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

第二部分: 数列的性质

1. 设{ an} 为等差数列,若a11 /a10 < - 1,且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小值,那么当Sn取最小正值时,n等于________ .

2. ( 2012·无锡名校第二次考试) 若一个数列的第m项等于这个数列的前m项的积,则称该数列为“m积数列”. 若正项等比数列{ an} 是一个“2012积数列”,且a1> 1,则其前n项的积最大时,n =________.

3. 在等差数列{ an} 中,公差d =1 /2,前100项的和S100 = 45,则a1+ a3+ a5+ … + a99=_______ .

4. 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之和为40,最后4项之和是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________.

通过这组题让学生对考查知识点灵活把握,熟练区分等比、等差数列.

第三部分: 基本量计算

1. ( 2012·南京模拟) 设Sn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 若S3 /S7 =1/ 3,则S6/ S7 = ________.

2. 已知两个等比数列 { an} ,{ bn} 满足a1= a ( a > 0) , b1- a1= 1,b2- a2= 2,b3- a3= 3,若数列 { an} 唯一, 则a = _______.

3. ( 2004年江苏) 设无穷等差数列 { an} 的前n项和为Sn.

( 1) 若首项a1=3 /2,公差d =1,求满足 的正整数k; ( 2) 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k都有 成立.

这组题告诉学生有一种方法叫基本量法,不要盲目追求技巧的运用.

第四部分: 数列单调性

1. 设Sn是公差为d( d≠0) 的无穷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若d <0,则数列{ Sn} 有最大项;

②若数列{ Sn} 有最大项,则d <0;

③若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n∈N*,均有Sn> 0;

④若对任意n∈N*,均有Sn> 0,则数列{ Sn} 是递增数列.

2. (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且a2an= S2+ S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 Ⅰ) 求a1,a2的值;

( Ⅱ) 设a1> 0,数列 的前n项和为Tn,当n为何值时,Tn最大? 并求出Tn的最大值.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对数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部分: 构造或证明数列

1. ( 2012·扬州高三期末 ) 设数列 { bn} 满足

( 1) 若b3= 3,求b1的值;

( 2) 求证: 数列{ bnbn+1bn+2+ n} 是等差数列.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0且对一切n∈N*,有

( 1) 求证: 对一切n∈N*有

( 2) 求证: { a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an} 通项公式.

3. 设数列 { an} 是一个无穷数列,记

( 1) 若{ an} 是等差数列,证明: 对于任意的n∈N*, Tn= 0; ( 2) 对任意的n∈N*,若Tn= 0,证明: { an} 是等差数列.

这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构造数列的一般思路,并多练习,寻找感觉. 要敢于动手.

第六部分: 通项与求和

1. 下面的数组均由三个数组成,它们是: ( 1,2,3) ,( 2, 4,6) ,( 3,8,11) ,( 4,16,20) ,( 5,32,37) ,…,( an,bn,cn) .

( 1) 请写出cn的一个表达式,cn=__________;

( 2) 若数列{ cn} 的前n项和为Mn,则M10=_____.( 用数字做答)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 则数列{ an} 的前100项的和为______.

关于求和这一块,有多种方法应做系统的专题复习,包括定义、公式、整体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的运用等.

高三物理“功与能”专题复习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三物理 功与能 复习技巧 复习策略

面对高中物理,很多同学往往都会表示出一种纠结甚至恐怖的表情,这是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和它的重要程度让大家对它既爱又恨,爱是由于它的存在往往能够让高考成绩一鸣惊人,恨却是由于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需要下很多工夫。学生不仅需要认真总结物理概念、规律,而且还要求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去体会物理方法并建立物理解题思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基本的物理知识已经掌握,那么如何把握好复习策略,将知识点串接起来做到结构化和系统化呢?本文针对高中功与能这一重要的知识板块内容为切入点,探讨一些此模块的技巧和策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高三物理的良好复习策略。

一、功与能板块的基本介绍

“功与能”这部分占据着高中物理的30%,它贯穿了物理中的力、电磁、热、原子物理等几个方面。因此,在高考的考题中,往往出现功与能的问题时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配合一定的物理能力。正因为如此,作为高三物理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高考中的功与能的题目考查目的,还要认真钻研和讨论行之有效的功与能的复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在高考中取胜。

二、功与能的复习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章节,疏通功能关系经络

在物理学习中,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始末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定理,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能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师要将做功的特点以及功与能的关系明确的用图表来展示,在复习中将琐碎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图表关系。只有将学生头脑内部的知识点拼凑成系统的结构化图形,那么复习才算是建立了完整的脉络。

1.注重力学与电学、力学与运动综合题目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注重借鉴情境和模型来展开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解题感觉。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物理习题来源于实际。

(二)策略二:精选试题,突破摩擦生热难点

但凡在高考题目中出现传送带的问题以及弹簧做功的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经典物理难题。这种题目总是会涉及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借助一些经典的高考题目,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切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找寻这类题目的共性与不同,经过分析找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提供三条解题技巧和线索。

1.对于求热量,一定要找准摩擦力和相对位移,二者的乘积就是所产生的热量。

2.传送带问题中求做功,要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要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找准研究对象,千万不可盲目。

教师一定要以高考题目为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对比,从最基本的水平皮带轮出发,针对物体的初速不一样、水平到倾斜(受力情况不同)、由单一物体到多体、貌似非皮带轮,实乃皮带轮的变式等,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功与力的关系,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三)策略三:再现基础,防止思维定势

复习过程是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但是必须坚持以基本知识为基础,不能放松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总结,只有不断扎实基础才能克服学生经常出现的思维定势。通过总结,目前学生解题出现了喜欢盲目运用定理和喜欢直接使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思维定势。克服思维定势的最根本方法还是回到基础知识中来。

1.让学生深刻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使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拿到题目首先分析运动过程,不要轻易套用定理。

3.鼓励学生练习基础性题目,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基础题目解题的正确率。

(四)策略四:攻克陷阱,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高考复习总是轮番复习,在巩固好基础的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教师要在第二轮复习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物理思维的严密和全面。

1.总结高考题目的命题环境,将实际的物理模型和环境相结合,了解其中的命题出发点。

2.教师要分析高考出题人的命题规律并且教授学生,锻炼学生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在考题中常常设置的陷阱,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在此基础上解题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命题的核心。

三、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审题训练技巧

1.逐字逐句读题,不要漏掉任何相关信息。

2.“匀速”“静止”“光滑”“至少”“恰好”这些字眼要额外注意,必要时可以圈出。

随着这些年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题目越来越新颖。高三物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努力研究近年来高考题的出题趋势和走向,同时学生也要杜绝题海战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安排高三物理复习。

参考文献:

[1]张景恒.高三物理教学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梁嘉华.高中物理教学法的使用[M].陕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3]M·克莱因.古今复习思想(1-4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79-1981.

上一篇:十分钟微电影剧本范文关于奋斗下一篇:酬杨司业巨源见寄,酬杨司业巨源见寄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的意思,酬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