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2024-09-12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精选8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1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实验,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4.1:确定实验目的:如验证或探究哪一生物学现象。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的方向。

4.2:实验原理(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理论依据。

4.3:实验对象: 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生物材料。

4.4:实验条件:达到实验目的所必备的条件。

4.5:制定实验步骤:要达到实验目的,必然是一个逐步进行实验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步步相连,最终取得一定的现象和结果。为了使实验设计清晰明了、富有条理,具体的实验步骤要用“1、2、3……”或其它顺序符号表示。实验过程

中如果用到了两个以上相同的器材,也应对其进行编号,以防混淆。

4.6: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确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4.7: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5.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5.1、确认原理、提出假设;

5.2、构思过程选择方法(如是否用对比实验法);

5.3、设计步骤;

5.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5、认定结论。

6.根据条件设计实验的基本技巧:

6.1、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材料用具及有关提示;

6.2、过程要完整,且衔接合理;

6.3、要注意各步骤的顺序。有时顺序一乱,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6.4、设计方案要充分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

6.5、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理、化知识,要按照相应学科的要求完成,如化学反应式的写法等;

6.6、设计完毕,要自己通读并逐步认定,检查有无缺陷。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7.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

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

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7.2、比较表

实验目的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

关系 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 的形式表述,是根据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

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问题

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

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预测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无

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但有时也

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

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实验结论 无

8.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高考试卷中实验设计试题有三种类型:全程设计、补充设计、设计改错。近几年高考中,前两种题型出现的次数较多。

8.1.全程设计:试题明确给出了实验目的和原理,要求学生通过步骤的设计,验证或探究一个实验目的,得到相应的结果和结论。

8.1.1、验证性实验的全程设计实例

例1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Ⅰ 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Ⅱ 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Ⅲ 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

Ⅳ 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Ⅴ 实验条件:0.3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Ⅵ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Ⅶ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编号。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Ⅷ 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

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Ⅸ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

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Ⅹ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例2:(2004高考理综20分)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

论。

 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

器,试管等。

 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

刺取尿液。)

(1)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2

关键词:实验,第一轮复习,考纲

果实累累的八月即将到来, 而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快要到了, 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第一轮复习。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 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课本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 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由此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 既不能重复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可以说, 这也是高考解决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各种能力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高考成败在理综, 理综成败在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 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 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 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充足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纲能力要求两处提到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是能用文字、图解、图、表格等不同形式来准确表达实验结果。二是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针对考纲要求, 在实验专题教学中, 除了要对各个重要实验过程、原理进行分析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能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专题的课时安排和涵盖内容, 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 再把本专题的相关知识分解成相应的几个小专题, 在教学中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1) 对文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必修本第一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溶液培养法 (无土栽培) 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端优势的实验、胰岛素的实验、兴奋的传导。必修本第二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实验都进行了复习, 但这些实验是一些实验题目的原型, 在第一轮复习中再提出, 学生可以用实验理论进行分析, 将理解更透彻, 更利于思维发散。

(2) 复习常规实验。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色素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3) 生理生化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设计小生态瓶、观察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4) 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实验都是考纲作出要求的实验, 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重点复习, 让学生能掌握原理、步骤、现象结果, 并能用这些实验解答一些问题。

(3) 复习实验原则。 (1) 对照实验原则。 (2) 有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设计一个因素为变量, 其余因素固定, 即单一变量原则。 (3) 平行重复原则。除此外,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实际意义和生产价值, 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必须可观察、可区别。学生只有掌握实验原则, 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 设计实验。

(4) 分析设计实验的复习。首先要复习好一般的实验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实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其次, 复习时要强化实验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 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要熟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其一般步骤为: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2) 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 确定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方法) 。首先, 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如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其次, 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等) , 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用简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5) 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实验专题中学生最难驾驭的能力, 也是最体现学生能力的地方, 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要很好地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原则有充分理解, 对基本的实验认真地分析。

三、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

实验专题的复习, 基本按照教师指导复习———学生习题训练———师生评议答案这个模式进行复习。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模式:第一轮复习时, 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久看生厌, 况且, 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 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避免简单的重复, 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经常给它们换一个新面孔, 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黑板上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情景, 和学生互动讨论出一些知识要点, 实验题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目主观性很强, 应该让学生多开口, 也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语言。一轮复习练习的设计:本轮复习, 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 自己组题, 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 我们将手中的全部资料分发到每位高三教师的手中, 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 汇总到一起, 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 共同组成一份题。

四、深刻反思

对教师来说, 反思与分析就是对练习及测试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练习及测试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 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 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 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 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 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A.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 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 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 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B.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 总结最优的解题方法思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

浅谈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实验与探究能力;全国卷;高考热点;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78-01

笔者分析近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全国卷注重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其中基础题所占比例较高,实验题多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重识记,且形式不断创新,体现“常考常变”特点。“实验与探究”在高考中采用选择题形式,针对2~4个《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教材实验,测量考生对实验的原理、材料处理、操作步骤、结果结论等方面的理解、识记情况,选项设计基本反应实验过程的某一层面事实;或利用非选题形式,更加深入细致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掌握情况,或者考查课本中的生物科学史,以更真实反应考生有无具备一定的实验实际操作经验,体现考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考试说明》中知识内容表所列的16个生物实验的实际操作及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综合运用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的能力不足,在实验设计中容易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时表达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做了一下调整和尝试:

一、回归教材,巩固基础

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笔者按照《考试说明》实验部分打印成提纲,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对教材中的16个实验仔细复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现象和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等文字叙述熟练掌握。而生物科学史部分,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遗传因子及规律的发现,遗传物质的探索,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促胰液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10个科学史,除了让学生识记科学家名字与年代,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思路与过程,研究的结论与意义,还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利用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依然不认同回归教材的重要性,以及存在不知从何做起的疑惑。笔者利用全国以及多省近5年高考试题中多道关于教材经典实验题目的考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如(2013·福建)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本题选择B答案,笔者与学生共同回顾必修III P51的小字部分,学生通过翻阅课本立刻得出正确答案,预实验的目的是避免由于涉及步骤,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

二、分析全国卷实验题特点,总结规律,规范答题

笔者建议每一位教师同行分析近5年全国卷试题特点,找出共性趋势变化差别以及新意动态。从近几年实验题的题型变化来看,全国卷弱化考查实验步骤的记忆,强调考查实验原理与方法,不回避热点问题,强化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其中,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题目更是热点,教师在实验专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琢磨题目文字图表,提取有效信息,仔细审题,从千变万化的题型中,判断出题人意图,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供给的信息,按照实验理论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针对这样的试题特点,教师应讲求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忌采用题海战术,而是精挑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配以不同类型的练习巩固所学。例如生物教材中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阐述,而是隐含在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中,但是在高考中确是高频考点。教学中,教师要先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透,强调得分点,提醒细节,总结解答生物实验设计题的方法,比如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相同数量的同种生物”“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叶片数目相同的枝条”等等。再出示几个变形题反复练习,教师收上来认真批阅,析错纠偏,督促学生总结规律,规范答题。

在全国卷中,十分关注科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建立模型、类比推理、假说-演绎、问题探究。笔者最后建议实验专题复习乃至整个复习过程中,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有效学习,利用生物科学史课的复习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利用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发散。

总之,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进行知识的巩固复习是重点,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所感所思。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突出能力—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分析;直通高考:99-106

[2] 张德建;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的实践与策略;生物学教学;2006,05期:26-28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4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二十三《常见烃的衍生物》

本文由AMDPhenom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专题二十三

常见烃的衍生物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09 年广东化学·13)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⑵辛酸;②壬酸;③环十二醇;④5,9 一十一烷酸 内酯;⑤十八烷⑥已醛;⑦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⑵、②、⑥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 10,③、④、⑤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 10 B.⑵、②是无机物,③、⑤、⑦是有机物 C.⑵、②是酸性化合物,③、⑤不是酸性化合物 D.②、③、④含氧元素,⑤、⑥、⑦不含氧元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09 年广东文基·67)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金属钠检验 B.有机酸和醇脱水合成的某些酯,可用作糖果、化妆品中的香料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D.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合成聚乙烯,聚乙烯塑料可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08 上海卷 16)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 的药物。下列关于 MMF 的说法正确的是(A.MMF 能溶于水 B.MMF 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去反应 C.1molMMF 能与 6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MMF 能与含 3molNaOH 溶液完全反应)

错误!错误!未指定书签。未指定书签。.(09 年全国理综Ⅱ·12)1 mol 足量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 了解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

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 烃的衍生物在高考试题中涉及的考点含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 特点和性质,多考察基本反应类型,典型有机反应,典型实验,相关物质的相互转化等,在高考试题中选择题考察烃的衍生物基本知识,填空题中以合成与推断为主要考察形 式,该内容为必考内容 高考预测: 高考预测: 从 08、09 两年高考试题看,有机化学在必做题中约占 18%,考查内容通常为有机反应 类型的判断约 2 分,同分异构相关内容约 2 分,方程式书写约 4 分,合成路线或相关计 算约 4 分,2010 高考将保持这种趋势

知识框架

一、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CH3CH2Br+H2O CH3CH2OH+HBr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注意: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 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小结: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 NaOH 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 键断裂,溴 以 Br 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OH、HS 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按图 2-18 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 5mL 溴乙烷.②.加入 15mL 饱和 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 HNO3 酸化.④.滴加 2DAgNO3 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CH3CH2Br

CH2=CH2+HBr

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 H2O、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 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 1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用 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 用 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 KMnO4 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 作用? 除去 HBr,因为 HBr 也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④.C(CH3)3-CH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CH3

CH Br

CH2 CH3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

CH3CH == CHCH3(81%)

CH3CH2CH == CH2

(19%)

小结: 小结:-Br 原子是 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 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试写出 1-氯丙烷和 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试写出 1-氯丙烷和 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 1.(08 江苏卷选做题 21B)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 溴乙烷和 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 R-OH+HBr HBr+NaHSO4 R-Br+H2O

①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 被浓硫酸氧化为 Br2 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烷 密度/g·cm 沸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1)溴乙烷和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 .... a.圆底烧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溴代烃的水溶性 b.量筒 c.锥形瓶 d.布氏漏斗。(填字母)

1-溴 丁

0.7893 78.5

1.4604 38.4

0.8098 117.2

1.2758 101.6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原因是、)。

(3)将 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下层”或“不分层”。)(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起目的是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c.减少 HBr 的挥发 b.减少 Br2 的生成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填“上层”、。(填字母)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 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填字母)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制备 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答案: 答案:(1)d(2)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3)下层(4)abc(5)c(6)平衡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

三、醇及酚

;但在。

(一)乙醇、醇类 1.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2.物理性质:醇类沸点的变化 3.化学性质 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规律

H

④ ③

H C H

② ①

H—C H

H

写出些列典型的方程式: ①、只断①键时,发生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电离)或酯化反应; ②、只断②键时,发生与 HX 等的取代反应; ③、①②同时断,发生分子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④、②④同时断,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⑤、①③同时断,发生脱氢(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思考:

1、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特征:

2、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是

3、醇类发生消去的结构特征: 课本实验回顾: 课本实验回顾:

1、消去反应 实验 3-1 如图 3—4 所示,在长颈圆 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 l:3)的混合液 20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 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加热混合液,使 液体温度迅速升到 170℃,将生成的气体通 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例 2.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 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按课本 P51 图 3-4 组装好实验装置,开始反应,认真观察现 象,思考:(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2)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3)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4)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为什么会逐渐变黑?(5)结合课本 P51“资料卡片”思考: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热,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 170℃”?(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 质气体呢? 答案:、C 答案(1)2H5OH CH2=CH2↑+ H2O,C-O 和 C-H

(2)、将浓硫酸缓慢倒入乙醇溶液中,并不停搅拌;(3)、催化剂 脱水剂(4)、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 140℃,乙醇将以另一种 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醚。(5)、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溴乙烷是氢氧化钠醇溶液,而乙醇是浓硫酸,170℃。【变式训练 1】有机物 C6H13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三种,则此物质的结构式为

A.B.C.D.2、氧化反应: 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酚类 1.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极易被氧化 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酸性强弱比较)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硝化反应(3)显色反应(不写方程式)

例 3.天然维生素 P(结构如下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 生素 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溴水反应,且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耗 6 mol Br2 B.可与 NaOH 溶液反应,1 mol 该物质可与 4 mol NaOH 反应 C.一定条件下 1 mol 该物质可与 H2 加成,耗 H2 最大量为 7 mol D.维生素 P 遇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A 要注意遗漏中间环上 C==C 的加成反应和酚羟基对位的取代反应。B 只有酚羟 基才与 NaOH 反应。C 注意羰基的加成反应。D 显色反应是含酚羟基物质的共性。答案:C 【变式训练 2】(09 江苏卷 10)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 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20 H16 N 2 O5 B.不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mol NaOH 反应 例 4.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废水 设备Ⅰ 水

苯 苯酚 苯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钙 B

设备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设备Ⅲ

苯酚 CO 2

设备Ⅳ 设备Ⅴ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 步操作可以用(填写仪器名称)进行。(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 A 是。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 B 是。(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在设备Ⅳ中,物质 B 的水溶液和 CaO 反应后,产物是 NaOH、H2O 和。

通过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5)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C6H6、CaO、、。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流程和各试剂的作用。解析 答案: 答案(1)萃取(或萃取、分液)分液漏斗(2)C6H5ONa NaHCO3(3)C6H5ONa+CO2+H2O ? ?→ C6H5OH+NaHCO3(4)CaCO3 过滤(5)NaOH 水溶液 CO2 【变式训练 3】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 FeCl3 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解析: A 解析: 项苯酚与 ClCH2COOH 反应生成的苯氧乙酸不含有酚羟基,故残留物中若含有 苯酚可以与 FeCl3 显紫色;B 项苯酚可以被 O2 所氧化而呈粉红色,当然也可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被 KMnO4 所 氧化,菠萝酯含有碳碳双键,故也可被 KMnO4 氧化;苯氧乙酸中含有羧酸可与碱反生中和 反应,菠萝酯属于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由于菠萝酯含有碳碳双键也可以使溴水褪 色,故不能用来检验残留的烯丙醇 答案:D 答案

四、乙醛、醛类

1、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 Cu(OH)2 氧化

4、乙醛的实验室制法

1、乙炔水化法:CH≡CH + H2O、乙炔水化法: ≡

2、乙烯氧化:2CH2=CH2 + O2、乙烯氧化: 催化剂 CH3CHO △ 催化剂 2CH3CHO △ 催化剂 △ 2CH3CHO + 2H2O

3、乙醇氧化:2CH3CH2OH + O2、乙醇氧化:

5、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甲醛的结构 甲醛的性质: ①银镜反应 ②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 Cu(OH)2 氧化 补充:醛类 1.概念及结构特点: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 CnH2nO 2.醛的分类

或简写为 RCHO。

五、羧酸和酯类

1、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酯化反应(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

课本实验回顾:

1、酸性比较 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强弱。

实验方案:

2、酯化反应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2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例 5.(09 上海卷 9)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 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 5mol NaOH 的水溶液完全 反应 答案.C 答案 【变式训练 4】 】(09 上海卷 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 丁酯,反应温度为 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 例 6.(09 海南卷 18-3)分子式为 C5H10O2 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7 种 答案 C 例 7.(09 天津卷 8)请仔细阅读以下转化关系: B.8 种 C.9 种 D.10 种)

A.是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是由碳、氢、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氧元素组成的酯类化合 物; B.称作冰片,可用于医药和制香精,樟脑等; 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 4 种氢原子; D.中只含一个氧原子,与 Na 反应放出 H2 ; F.为烃。请回答:(1)B 的分子式为。(2)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序号)。.. a.氧化反应 b.聚合反应 c.消去反应 d 取代反应 e.与 Br2 加成反应.(3)写出 D→E、E→F 的反应类型: D→E、E→F。

(4)F 的分子式为。化合物 H 是 F 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56,写出 H 所有可能的结构。(5)写出 A、C 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给 F 命名: A:、C:(6)写出 E→D 的化学力程式。答案.、F 的名称:。

F 则可计算 14n=70,得 n=5,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70 的烃,故其分子式为 C5H10。E 与 F 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值为 81,从条件看,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而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0,所以 E 应为溴代烃。D 只含有一个氧,与 Na 能放出 H2,则应为 醇。A 为酯,水解生成的 B 中含有羟基,则 C 中应含有羧基,在 C、D、E、F 的相互转变过 程中碳原子数是不变,则 C 中碳应为 5 个,102-5×12-2×16=10,则 C 的化学式为 C5H10O2,又 C 中核磁共振谱中含有 4 种氢,由此可推出 C 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OOH。(1)从 B 的结构式,根据碳四价被全氢原子,即可写出化学式(2)B 中有羟基,则可以发生氧化,消去和取代反应。(3)C 到 D 为羧基还原成了羟基,D 至 E 为羟基被溴取代生成溴代烃。溴代烃也可在 NaOH 水溶液中取代成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F 为烯烃,其同系物 D 也应为烯烃,又相对分子质量为 56,则 14n=56,得 n=4。所有 同分异构体为 1-丁烯,2-丁烯(存在顺反异构)和甲基丙烯四种(5)B 为醇,C 为羧酸,两者结合不写出 A 的酯的结构。F 的名称要注意从靠近碳碳双键的 一端进行编号命名。

(6)E→D 为溴代烃,NaOH 水溶液条件下的取代反应。

1. .(09 安徽卷 8)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 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2 .(09 全国卷Ⅰ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 Br2 的 CCl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 B.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 3molNaOH 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 3. .(09 江苏卷 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a A B C D Al HNO3 Si CH2=CH2 b AlCl3 NO SiO2 CH3CH2OH c Al(OH)3 NO2 H2SiO3 CH3CHO)

个选项中,一、选择题:在每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选择题:

1.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碳有效 10 倍的“超级温室 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 关(全)氟 丙 烷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F F F C C C F F F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2.(08 重庆卷 11).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 FeCl3 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3.(08 宁夏卷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 C2H6、C2H4 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4.(08 海南卷 11)、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B.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H O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ClCH2CH=CH2+NaOH ??? HOCH2CH=CH2+NaCl → ?

D、5.(08 江苏卷 2).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滴入 AgNO3 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 的()混合物 A B C D 苯(苯酚)乙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酸)淀粉(氯化钠)试剂 溴水 氢气 NaOH 溶液 蒸馏水 分离方法 过滤 加热 蒸馏 渗析 是

7.下列有关物质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1,3—丁二烯的分子式: C4H6 C.甲醛的结构式: B.溴乙烷的电子式: D.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D . C3H8O)和

8.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的是 A.C3H4 和 C2H6 B.C3H6 和 C3H8O C4H8O2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C.C3H6O2 和 C3H8O

9.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 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①是 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 B.①是酒精,②是 CCl4,③是苯 C.①是苯,②是 CCl4,③是酒精 D.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 CCl4 10.E(C2H5)2 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 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振氢谱中,正()

确 的 结 构 与 错 误 的 结 构 核 磁 共 振 氢 谱 的 峰 分 别 为()B.3,5 C.5,1 D.3,1

E

A.5,5

11.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 ②用适量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是国家允许的 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12.将羧酸的碱金属盐电解可生成烃类化合物,例如 2CH3COOK+2H2O=====CH3—CH3↑+2CO2↑+H2↑+2KOH

现充分电解 CH2—COOK 水溶液,并加热电解后的水溶液,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Cl A.CO2 气体在阳极放出 B.加热后有不溶于水的油状物生成 C.混合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KOH D.混合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KCl 13.天然维生素 P(结构如下图,分子结构中 R 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 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 P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溴水反应,且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 6 mol Br2 B.可与 NaOH 溶液反应,1 mol 该物质可与 4 mol NaOH 反应 C.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定条件下 1 mol 该物质可与 H2 加成,耗 H2 最大量为 7 mol D.维生素 P 遇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4.氯乙酸 C1CH2COOH 的酸性强于 CH3COOH,这是因为 C1 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OH 上的 H 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 上的 H 原 子的活动性,这些作用统称为“诱导效应”,请根据以上规律对下列说法作出判断,其 中()正 确 的 说 法 是

A.已知-C6H5 属于吸电子基团,故 C6H5COOH 的酸性比 CH3COOH 强 B.CH3COOH 的酸性弱于 HCOOH,是由于 CH3COOH 分子存在斥电子基团甲基的缘 故 C.HCOOH 显酸性,而 H2O 显中性,是由于 HCOOH 分子中存在吸电子基团羧基的缘 故 D.下列酸中:CF3COOH、CC13COOH、CHC12COOH,酸性最强的是 CC13COOH

二、填空题 15.(14 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 c E b a 画出),用加热苯甲酸、浓 H2SO4 和乙醇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 苯甲酸乙酯,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且苯甲酸乙酯的沸点 为 213℃,乙醚的沸点为 34.6℃。

⑴关闭活塞 a、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A 加热 30 分钟,给

A B C D 制备。仪器 E 的作用是 入。; 冷却水从口进

⑵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乙醚(CH3CH2-O-CH2CH3)、乙烯、SO2、水等。

①打开活塞 a,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通过 B、C、D 装置检验 SO2 和乙烯。已知 C 中盛放的试剂是 NaOH 溶液,D 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B、。

②有同学拟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CH2CH3”,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乙 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⑶通过下列实验方案,可以提纯苯甲酸乙酯。

①为除去产品中酸性杂质,将三口烧瓶中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并加入。②用分液法可分离上述有机层(密度比水层小)和水层,分液完成后,取出有机层的操作 是。

③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至醚层澄清透明;过滤得醚层,然后 将醚层加入到干燥的蒸馏烧瓶中蒸馏,蒸馏过程中控制的温度为。

16.(8 分)已知 A 为芳香烃的衍生物,只含 C、H、O 三种元素,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并且这两种取代基处于邻位,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4。A 不能使 FeCl3 溶液变色,但可 被银氨溶液氧化为 B;B 能在浓 H2SO4 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 C,C 分子中除苯环外还有一个含氧的六元环(与苯环共用 2 个 C 原子)。(1)B 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杂化。

(2)已知醛基(—CHO)是一个平面结构,则醛基中 C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A 的侧链核磁共振氢谱有 个信号峰,其比例为(由小到大)

(3)试写出其中的任意两种 A 及其对应的 C 的结构简式(请按对应关系分组填写)第一组 A C 第二组 A 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7.(8 分)已知 线合成:

,有机玻璃可按下列路

试写出: ⑴A、E 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⑵B→C、E→F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⑶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D G+F→H 18.(10 分)2009 年 4 月甲型 HINI 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具医务工作 者介绍 “达菲”是目前抗击猪流感的常用药物,合成“达菲”的重 要中间体为莽草酸(Shikimic Acid)。⑴莽草酸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

白 白 红 红 黑 黑 白 白 黑 白 白 红 黑 黑 黑白 黑 红 白 红

、、。。

原子)取一定量的莽草酸燃烧。产物只有 CO2 和 H2O。则莽草酸的分子式为: ⑵莽草酸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为: 以下是以莽草酸 A 为原料的有机合成路线:。

与乙酸酯化 n(A):n(乙酸)=1:2

C

莽草酸 A

一定条件下 失去 2H2O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

(遇 FeCl3 显紫色)

C2H518OH 浓硫酸/△

E

(有香味油状物)

已知 D 的碳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⑶C 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分别是 反应类型是: 溶液反应。⑷莽草酸 A→D 的

。⑸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D 与足量的 NaHCO3 ;②D→E。

19.(14 分)(09 通州调研卷)奶油中有一种只含 C、H、O 的化合物 A。A 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88,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2:4:1。⑴A 的分子式为。⑵写出与 A 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已知:

A 中含有碳氧双键,与 A 相关的反应如右图: ⑶写出 A → E、E → F 的反应类型:A → E、E → F。⑷写出 A、C、F 的结构简式:A、C、F。⑸写出 B →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 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 86 的化合物 G,G 的一氯代物只 有一种,写出 G 的结构简式:。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或按题目要求作答。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三、计算题(共 18 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1,3 ―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乙烯合成 1,3―丙二醇的路线如下: CH2=CH2 O2/Ag ①

H2C CH2 O

(CO,H2)/Co ②

HOCH2CH2CHO

H2/Ni ③

HOCH2CH2CH2OH ⑴通过反应①用乙烯和空气混合气体制备 积分数如下表。C 2H 4 反应前体积分数 某一时刻体积分数 计算此时乙烯的转化率。⑵某化工厂已购得乙烯 14t,考虑到原料的充分利用,反应②、③所需的 CO 和 H2 可由 以下两个反应获得: C+H2O CO+H2 CH4+H2O CO+3H2 25.0% 5.56% O2 15.0% 5.54% N2 60.0% 66.7% 0 22.2%

H2C CH2,测得反应前和某一时刻气体的体 O

假设在生产过程中,反应②中 CO 和 H2、反应③中 H2 均过量 20%,且反应①、②、③ 中各有机物的转化率均为 100%。计算至少需要焦炭、甲烷各多少吨,才能满足生产需 要?

¤课前小练:

1.答案:A 2.3.答案:A 答案:D

4.答案:A

¤知识动脉

1、答案:(1)d(2)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3)下层(4)abc(5)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例

2、答案:、C2H5OH(1)CH2=CH2↑+ H2O,C-O 和 C-H

(2)、将浓硫酸缓慢倒入乙醇溶液中,并不停搅拌;(3)、催化剂 脱水剂(4)、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 140℃,乙醇将以另一种 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醚。(5)、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溴乙烷是氢氧化钠醇溶液,而乙醇是浓硫酸,170℃。变式训练

1、答案:D 例

3、答案:C 变式训练

2、答案:A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很容易查出 C、H、N、O 的原子个数,所以分子式为 C20 H 16 N 2O5,A 项对;因为在苯环上有羟基,构成羟基酚的结构,所以能与 FeCl3 发生显色反应,项错; B 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存在-OH,所以能够发生酯化反应,C 项错;D 项,有三个基团能 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苯酚上的羟基、酯基和肽键,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应该为 3mol。例

4、答案:(1)萃取(或萃取、分液)分液漏斗(2)C6H5ONa NaHCO3(3)C6H5ONa+CO2+H2O ? ?→ C6H5OH+NaHCO3(4)CaCO3 过滤(5)NaOH 水溶液 CO2 变式训练

3、解析:A 项苯酚与 ClCH2COOH 反应生成的苯氧乙酸不含有酚羟基,故残留物 : 中若含有苯酚可以与 FeCl3 显紫色;B 项苯酚可以被 O2 所氧化而呈粉红色,当然也可以被 KMnO4 所氧化,菠萝酯含有碳碳双键,故也可被 KMnO4 氧化;苯氧乙酸中含有羧酸可与碱 反生中和反应,菠萝酯属于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由于菠萝酯含有碳碳双键也可以 使溴水褪色,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故不能用来检验残留的烯丙醇。答案:D。例

5、C 变式训练

4、C 例

6、C 例

7、¤感悟高考真题

1、答案 A、2、答案 D、3、答案 B、¤参悟经典习题一、二题的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9 C 2 D 10 D 3 D 11 A 4 B 12 AD 5 D 13 AC 6 D 14 AB 7 B 8 B

15..⑴冷凝回流(或导气兼冷凝)分)b(2 分)⑵⑵品红、溴水(或酸性 KMnO4(2 溶液或溴的 CCl4 溶液)(顺序颠倒不给分,2 分)②不可以,产物苯甲酸乙酯也含有“- CH2CH3”(2 分)⑶饱和 Na2CO3 溶液(2 分)将有机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2 分)34.6℃(2 分)16.(每空 1 分)(1)-COOH、-OH(2)sp2

O

CHO CHCH2OH CH3

1∶1∶1∶2∶3

CHO

O O

O CH2

CH2CHOH CH3

CH3(3)第一组 A C 第二组 A 17.(8 分)⑴CH2=CHCH3、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H3)2C(OH)COOH(各 1 分)⑵取代、消去(各 1 分)

C

CH3

⑶2CH3CH(OH)CH3+O2 CH3OH+CH2=C(CH3)COOH

2CH3COCH3+2H2O(2 分)CH2=C(CH3)COOCH3+H2O(2 分)

18.⑴C7H10O5

(1 分)(1 分)

(2)羧基、羟基、碳碳双键

COOH

COOH

COOH

HO(3)

OOCCH3 OOCCH3

CH3COO

OOCCH3 OH

CH3COO

OH OOCCH3

(全对得 2 分,少一个扣 1 分,扣完为止)(4)消去反应(2 分)(5)HO- -COOH +NaHCO3 -COOH +C2H518OH HO- -COONa+CO2↑+H2O -CO18OC2H5+H2O

HO-

HO-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每个 2 分)19.(1)C4H8O2(1 分)(2)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4 分)O CH3 C— CH CH2(1 分)CH3 CH —COO CHOOC— CH3 O O CH3 C C—CH3(2 分)(2 分)+ 2H2O

(3)取代反应(1 分)消去反应(1 分)O OH CH(4)CH3 C— CH3(1 分)CH3CHO(5)(1 分)

OH OH 2 —COOH + CH3CH CHCH3

浓硫酸 △

21.⑴设反应前气体共有 100L 则反应前 V(C2H4)=100L×25.0%=25L V(N2)=100L×60.0%=60L 因为 N2 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则此时气体的体积为 60L÷66.7%=90L V(C2H4)=90L×5.56%=5.00L 则此时乙烯的转化率= ⑵反应②中 C2H4 28 14t L ? 5.00 L ×100%=80.0% 25L ~ CO ~ H2 ~ 28 2

m(CO)× 5

(3 分)HOCH2CH2CHO 74 m(HOCH2CH2CHO)

m(H2)× 5

则 m(CO)=16.8 t m(H2)=1.2t 反应③中 HOCH2CH2CHO

m(HOCH2CH2CHO)=37 t H2 ~

37t 则 m(H2)=1.2t 反应②、③中共需 CO16.8 t、H22.4t。C + H2O 12 m(C)得方程组 CO + H2 28 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m(H2)× 5

(2 分)CO + 3H2 28 6

CH4 + H2O 16 m(CH4)和

28m(C)28m(CH 4)+ =16.8 t 12 16

2m(C)6m(CH 4)+ =2.4t 12 16

(3 分)

解得 m(C)=3.6t m(CH4)=4.8t 所以需要焦炭 3.6t、甲烷 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5

1.(2018·江苏扬州模拟)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选D。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出现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组经煮沸、D和E组为R型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D错误。

表达过程与细胞器分工合作的综合考查

2.(2018·安徽淮南一模)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及信号序列的差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B.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中信号序列被切除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 C.无信号序列参与的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 D.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时无选择性

解析:选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粗面内质网负责加工来自附着于其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B正确;从图上看胞质可溶性蛋白没有信号序列,C正确;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是由于信号序列差异造成的,D错误。表达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联系的综合考查

3.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0~50 min,细胞内无β­半乳糖苷酶基因 B.50~100 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6

总设计思路:实验专题历来是制约高考成绩的瓶颈,几乎每年高三学生失分最多的一直是实验题,很多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畏难情绪,复习时也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把握不住实验专题的复习方向,没有掌握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方法所致。学生在做实验题时也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不去分析总结题目中蕴含的规律性东西,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对2010年考纲要求和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总结,掌握复习方向和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日后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我以小故事“简单的道理”引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体现了学习理念,减弱学生对实验专题的畏难情绪。

通过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为打赢高考这场战役要明确考纲要求,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环节掌握复习方向和解题思路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重中之重则是掌握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做高考真题及小组内思考讨论总结出解题思路,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又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我将思考讨论后归纳提升的内容设计为附表的形式附于学案的最后,这样既避免把总结内容直接放在思考题后影响学生的思考讨论,又避免多媒体展示一闪而过而不能沉淀下来。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篇7

但重视实验并不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近年高考对实验考查形式的灵活性、范围的开放性正逐步增强。已从考查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逐步过渡到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实验问题, 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传统的“黑板实验”、“试题实验”已经很难适应高考需要, 要想考出高分, 就必须真正理解实验, 动手操作实验否则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 而是“低分低能”。

由此看来,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 提高实验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生物实验能力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1.近年高考实验考查的特点

1.1注重对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实验考查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材料和器具的选择、实验原理和过程的阐述、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 例如2013年海南卷的第8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的实验原理、试剂及其作用。

1.2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2013年新课标卷的第2题、浙江卷的第5题和江苏卷的第28题分别通过表格、柱形图坐标曲线图记录实验数据, 考查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1.3注重实验方法的迁移, 关注创新能力。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 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例如2012年江苏卷的第27题将酵母菌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的取样计数法进行迁移, 用来对藻类细胞进行计数。

1.4突出设计 性实验的 考查。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强考查全面、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 也是得分难点。例如2013年浙江卷的第31题以未成年小鼠为实验材料, 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为载体, 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及绘图能力。

2.提高实验复习实效性的策略

2.1夯实基础 , 先“化零为 整”后“化整 为零”。实验是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并与其有机融合在一起。在高三一轮复习时, 可采用“化整为零”的复习方法 , 将高考考查的实验逐个分解、穿插渗透于到具体理论知识中。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就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复习时可利用此实验进行拓展, 并研究、分析如下问题:1能否选用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观察材料?2有两瓶浓度为10%和30%蔗糖溶液, 但已失去标签, 能否利用此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的步骤和预期现象是怎样的?3如果上述失去标签的两瓶是30%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 那么又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在二轮复习中, 可采用“化零为整”的复习方法, 围绕关联主题, 整理形成“成串”的系列知识内容, 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 进一步解决综合性实验问题。如可将高考考查实验划分为物质鉴定和提取类、显微观察类、实验探究类、调查统计类、技能操作类等专题进行复习, 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在复习中还可将一些实验的基本方法进行比较归纳, 如比较盐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实验中的作用;再如还可通过实验材料———酵母菌, 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实验串联起来。

2.2在“真做”中 , 提高实验的 操作技能 。多位高考命题专家都说过:要让没做过实验的学生做不好实验题。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来看, “没做过实验”与“做过相应实验”的考生有本质区别, 特别是在对实验步骤, 流程进行描述, 以及对实验做恰当评价时, “未做过实验”的考生因为没有操作过此类实验, 心中没底, 回答起来答非所问, 答不出要点。而做过实验的考生“心中有实验”, 脑海中能浮现出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就能扣准题目要求, 回答问题也就能得心应手。

在高三一轮复习时, 可以挑选部分经典实验、重点考查实验重做。当然, 高三重做实验不能是简单机械重复。重做实验时, 要做到有准备, 有变化, 有问题。有准备是指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看明白、记清楚, 同时老师心中也要清楚本次实验的重点在哪里,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变化是指重做实验时, 有选择地对教材实验进行延伸、拓展、综合等改造。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境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 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通过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 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 为什么要用铅笔画一条基准线? 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中, 溶解海藻酸钠时为什么要小火间断加热? 制备凝胶珠时哪些因素会导致拖尾? 这样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解决一些实验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二轮复习时, 由于课时紧张, 整班重做实验已经不可能, 可以考虑开放实验室, 让部分有需求的同学操作。

2.3举一反三 , 提高实验 的迁移能力。 高考实验题往往不是课本中的原实验, 通常是对课本实验的创新, 是课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或相关探究实验中, 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必须在迁移变化上狠下工夫, 而迁移变化的基础是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真正理解, 同时注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做到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将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相同或相似的实验中去。例如采用“吸水涨破法”不仅可以提取细胞膜, 而且可以破碎细胞获取细胞内物质, 如DNA和蛋白质等。

2.4给以“规矩”, 成就“方圆”。从平时答题及模考、高考的评卷结果来看, 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 “二苯胺、滤液细线、标志重捕法”等专用名词易写错别字;实验设计时思路不清晰, 步骤不齐全, 弄不清出题者的考查意图;实验叙述时词不达意, 文字表述不到位、不严密、不完整;对“陈题新考”题, 思维僵化, 实验技能和方法不会迁移。

因此, 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训练:1要规范专业术语的书写, 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 专业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 可在实验前预发学生比较详细的资料, 让学生明确基本操作及规范表达。2要规范解题步骤, 做到思路清晰, 步骤齐全, 减少失分。3要强化文字表达能力, 做到要点准确, 语言简练。4要加强学生审题的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题时, 圈出关键字词依次写出条件, 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扣分。5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 以便对症下药, 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解题规范,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 在高三生物实验复习中, 只要我们力求以学生为本, 以实验基础为主线, 以实验能力为核心, 夯实实验基础, 勇于实验创新, 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就能提高课堂实验复习的实效性, 就能让学生在应对高考实验时做到游刃有余、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江苏省) 考试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10.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的方法策略 篇8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经过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并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认真分析这些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的评价和修正、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达到熟悉和建立科学思维过程的目的。

例1 达尔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

观察:■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假设: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影响

验证:①去掉胚芽鞘尖端;②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尖端。

结果: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在单侧光照射下也不弯曲;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

结论:■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明确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及方法、注意事项等。表1列出了教材中部分经典实验,以供参考。

二、扎实做好实验   关注迁移性和发散性实验   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实验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验证性实验类(成分分离鉴定、显微镜、生物技术)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0.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二)探究实验类(探究和设计)

1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2.探索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5.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6.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9.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0.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5.设计实验,证明性外激素的作用。

26.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7.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8.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三)模型类

29.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0.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1.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2.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33.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4.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四)调查信息处理类

35.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36.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3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

39.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0.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1.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信息,并作交流报告。

42.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43.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以上类型的实验全面地反映了考纲对能力的要求,如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认真分析和完成这些实验,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基本技能等都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实验成绩的基本保证。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2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分析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类型

一般来说,实验目的在题目中就明确给出,实验原理可根据实验目的和现有知识来确定,而实验类型可由实验目的、原理和整个实验来确定。

①实验原理:2H2O2■2H2O+O2

②实验目的: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③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来选择实验材料和确定实验方法

①观测指标:气泡产生的速度

②方法步骤:略

③确定变量:过氧化氢酶和FeCl3

④设置对照实验:在相同条件下用过氧化氢酶分别处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endprint

对于未知实验要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如本实验可能有以下三种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短)产生的气泡数:甲>乙,甲=乙,甲<乙。而实验结论就是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①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比使用FeCl3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②结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

此实验完美地体现了对照实验原则,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挖掘教材实验题素材   针对性变式训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可知,生物学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来自教材对理论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来自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实验题素材”,进行有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

例3  鼠妇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节肢动物,现计划对鼠妇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材料用具:鼠妇15只,圆形纸盒若干个(半径为40c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

实验方案:(可绘出示意图予以说明)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教材中提到了昆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如何验证这些动物的趋性等。解答本题利用本题提供的材料、用具,根据动物的趋性,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实验原理:动物的趋性

方法步骤:

①将部分干燥土壤加水搅匀

②将部分干燥土壤、湿土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③将等量的常温下的干土、湿土以及用冰箱冷藏的干土、湿土均匀放入圆形纸盒中

④将15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如图)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常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湿土中

②常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干土中

③低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湿土中

④低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干土中

上一篇:“鸡”开头的成语下一篇:幼儿园家长会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