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课

2024-10-11

高三生物复习课(精选12篇)

高三生物复习课 篇1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高三生物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每位高三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高三教学实际及反复摸索实践,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密切关注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在依据考纲和课标、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应不断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 特别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 各省区新旧课程高考同时进行的时期, 各省区命题自主权不断扩大, 各考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求高三教师要把握高考脉搏, 跟上时代步伐。近几年高考试题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改进:

1. 理念方面

在高考命题理念上明显向新课标过渡, 特别是广东、海南等省作为率先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地区, 新课程中倡导的“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理念, 在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而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有目的地渗透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考查。

2. 内容方面

已往的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的情况, 是所学知识的再现, 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试题转向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对知识理解及在生产实践应用方面试题比重增大。如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对生长素浓度的确定实验, 联系生产实践,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3. 能力方面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对图表、实验装置、实验记录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2008年实验题考查形式虽有所改变, 但仍是考查能力。

二、高三复习策略

1. 夯实基础

全方位覆盖知识点, 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根本。为了扎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首先, 通读教材, 然后精读各知识点, 包括文字插图、小资料等。第二, 熟记概念、原理及关键的生物学术语, 如一些专有的名词、结论性术语等, 学生都应准确无误地掌握, 并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用生物学术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三, 在练习过程中, 注重基础题, 突出中档题, 同时注意对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考查点的把握。

2. 突出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网, 提高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 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归纳, 逐步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 并适度进行发散和辐射,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主干是适应高考要求的必然。近几年高考中对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主干考查较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 让学生吃透主干知识, 并在选例题、习题上下工夫, 以突出重点。同时, 其他方面知识也不容忽视。

3. 重视提高以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实验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和计算能力等, 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实验内容应给予充分重视, 重点对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并能发挥创造力,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 重视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图表类习题, 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生物图表主要有直方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 这些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载体, 因此, 解题前必须读懂图表的信息含义, 然后才能正确解答。在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图, 找出图中隐含的条件, 明确图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迁移, 寻找正确答题的思路, 最后实现图表和问题的转换。

5. 习题训练

习题的选择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关键, 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 不加取舍, 讲得多, 练得多, 思考少, 交流少, 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低, 效果差。因此, 教师应精心挑选练习题, 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兼顾知识点全面, 题型新颖,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同时, 严格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传授答题技巧, 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 在第一轮复习中, 应该克服三种倾向:一忌丢开教材训练难题、偏题、怪题, 克服训练起点过高;二忌照抄照搬, 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 整套搬用, 题目重复, 针对性不强;三忌题海战术, 题海无边, 应以质取胜。

高三生物复习课 篇2

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

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探究式复习课的关键

高中生物高三复习阶段是否能实施探究式复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掌控者。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使探究式复习不流于形式,得以实施。

2.学生主体精神的回归,是探究式复习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探究式复习中,只有实现由老师讲向学生学的转变,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分析、自己提出设想与检验设想、并及时自觉反思认知过程,才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走向完善。

3.提出适宜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复习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于提出问题方式与问题本身的优劣。教师要根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考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探究式复习的目标

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课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需时刻牢记的目标。但是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中,往往上层学生起着领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从中、下层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和启示不能满足他们整理知识的更高需求;而中下层学生又可能不能或没有更多得机会展示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 篇3

一.提高复习课有效性-------了解学情

在教师看来并不太难的某些高考试题,学生的得分率却显著偏低,教师忽视师生差异、了解学情有疏忽导致教学存在疏失是原因之一。忽视师生差异容易导致呈现教学内容轻描淡写和能力训练不到位,既不能很好地践行课程理念,也不能很好地提高高考应试能力;正视师生差异,才能拿捏好教学的尺度,更好地把握高三教学的侧重点。

(一).正视师生掌握概念的能力的差异,注重核心知识的巩固

教师的专业基础、专业素养和见多识广均支持对概念的记忆、理解、迁移和应用;学生记忆和理解众多概念存在各种困难,将概念迁移到新情境中远不如教师敏捷,在高考考场上容易产生“忘记了”、“一时想不到”遗憾。

正视师生差异有利于形成强化概念教学的意识,教授或复习核心概念就会细致一些,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准确一些,训练学生识记概念就会注重情境迁移、知识链接。讲授概念或讲评例题就会少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多说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就会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

(二).正视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束缚,注重质疑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如,(2013年卷Ⅰ)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答案:协助扩散。多数学生答案是主动运输。因为学生学习时记忆为葡萄糖进入除红细胞外其他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忽略了题干中情境。所以倡导培养探究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课程理念,注重分析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在授课时注意例练分开,避免满堂灌。虽然教学容量大学生接受学习刺激多,但感知某一个学习刺激的时间短,接受刺激的途径单一且处理及存储信息的过程性不强。纠正满堂灌的习惯,把握精讲多练的尺度,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外,应注重例练分开。例练分开就是例题引路、独立作业,注重给学生思维与演练的时空间,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知识链接的过程、练习运用基本技能、自主进行资料分析,达到增强学习刺激的强度与过程性并主要发展思维能力和形成学科观念的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回归教材

教材是复习备考之本。脱离教材而盲目地看资料、做习题,觉得自己教材上的知识都知道了,没必要再看。其实每道高考题的落脚点都在教材上,因此,就要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领,按考点逐一阅读教材。如,(2014新课标卷Ⅱ,1)C项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本题C项来自教材P89下。

所以读教材不是重复阅读,而是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知识,加深理解教材中深刻的知识内涵,将一个一个考点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构成知识面,形成知识体系。

三.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学案导学

辽宁省自2012年3月减负以来,学生接受老师授课时间变短,而高考模式和内容不变,因此学生需在有限时间内需掌握大量内容,所以教师要在每节有限45分钟内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面一面的板书,学生一本一本的笔记模式。学案导学正好拟补传统授课的不足。学案的编制是学案导学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以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考试大纲》,比较考纲与往年的区别,这样有利于认准高考方向。既不增加學生负担,又不遗漏知识点。根据考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相关内容归为一节及一个单元,列出知识细目表。

四.提高复习课有效性-------限时训练

高考不仅考知识,也考学生的解题速度,学生第一次面临这种考试,往往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尤其是理化生三科综合到一起),在某一科的某一道难题上花大量时间,后面可能较简单的题目反而没有时间做答,导致不必要的丢分。

因此,一方面,在平时的多次模拟考试中摸索答题顺序合理分配时间;另一方面,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进行限时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限时训练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中等难度为主,突出教材上的重难点及高考热点等,通过限时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五、提高复习课有效性-----试题讲评

有些教师为了及时反馈而在批阅完试卷后马上讲评,这种做法的效果未必好。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讲解,学生主动思考改正要比老师直接传授掌握的效果要好。

讲题必须讲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针对典型错误的代表题精心设疑,耐心启发,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某一类型题错的较多,讲完后可以再选择类似题进行训练,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提高复习课有效性------课后反思

在复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题目做了很多但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学生也很烦躁,焦虑,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忙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时间去反思、内化、总结。因此,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去反思,而且反思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形成方法技能的重要途径。

对做错的题提示学生错因从三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该题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另一方面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第三方面是马虎导致出错。这样可以对症下药来改正,将改正的试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便复习时总结。如果学生可以把每道不会的问题弄懂,这样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少。

高三生物复习课要推陈出“新” 篇4

一、概念比出“新”理解

由于概念常常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 加之学生所学知识储备不够, 在新授课教学中往往不能对这些概念进行充分的联系和对比, 因而有些概念在学生大脑中的反映常常是不清晰的、有局限性的。复习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具备了全面、细致认识概念的条件。如果能站在复习的高度俯视这些散落在不同章节中的概念, 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横比纵联, 充分挖掘其内涵, 明确界定其外延, 补充相关实例, 可以促使学生对已学概念产生更加系统而细致的“新”理解。

例如蛋白质具有催化和调节功能, 但有些同学对“催化”和“调节”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 甚至混为一谈。在新授课中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所限, 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细致对比。在复习课中, 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居高临下从物质基础、作用原理、生理意义、实例等4方面进行充分对比, 具体做法如下。

通过以上对比, 学生对两个概念的外延更清晰, 内涵更细致, 对“催化”和“调节”两个概念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

二、教材读出“新”主线

在新授课学习中, 学生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 而忽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在复习阶段, 应站得更高一些, 看得更远一些。在重读教材时, 不仅要引领学生继续对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而且要推陈出新, 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在教材中的新主线---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时, 由于本节内容中新名词多, 定理抽象难懂, 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名词和定律的理解上, 甚至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重视了对知识的理解, 却忽略了对学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教材, “假说—演绎”的思想方法才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 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弥补新授课的欠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读教材, 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 推测孟德尔的思维过程, 暴露其思维过程中的主线———假说—演绎, 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 促进学生掌握这一思想方法。

又如在实验课的教学中, 学生存在着照方抓药、忙于应付的现象, 这实际上是学生在思想上站位不高、思考肤浅的表现。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回归教材的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对已做实验进行对比思考, 促使学生站在新的高度透视教材, 发现“新”知。比如在重读“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等实验时, 要侧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有哪些组成要素? (题目、目的、器材用具、步骤、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真正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选择梨的果肉、花生种子、鸡蛋、黑藻、洋葱的根尖、紫色的洋葱表皮、幼嫩的绿叶、小蝌蚪作为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材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验现象明显、容易获得、经济、处理简单、可重复性强等)

“跳出三界外, 看破九重天”, 站在高处重读教材, 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脉络会有清晰的认识。

三、图解链出“新”网络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插图, 既有结构图、过程示意图, 又有数学模型图。将分布在不同章节的图示进行不同形式的链接, 可将分布于不同章节内相对孤立的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 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内容, 是在第一册教材的基础上对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介绍, 这里对C4植物两种叶绿体的结构、分布的叙述十分简练, 但对学生而言, 这些知识点相对孤立, 难于记忆。复习阶段, 将第一册和选修全一册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图解进行链接, 可得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全图:

该图综合了第一册和选修全一册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图解中的主要内容, 将C4植物两种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生理途径融为一体, 形成了C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系统网络, 为学生的牢固记忆和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解题悟出“新”策略

高三复习阶段, 学生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 用以巩固已学知识。但习题训练决不能只停留在“解出”的层次, 须走上“反思”的高度。学生只有学会了对过往习题的回味和反思, 才能找出规律, 触类旁通, 也才能彻底认识自己在解题中所犯的错误, 使解题能力跨上新台阶。

例题: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 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I: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 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 结果如下表。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 结果如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细胞核融合, 分别在体外培养, 结果前者不分裂, 后者旺盛分裂。

分析以上实验, 每个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分析引导:实验结果是指可观察或测量的实验现象, 应为实验完成后实际出现的情况。实验结论则是透过现象 (实验结果) 而发现的实质, 是对实验目的的答复。基于有些同学不知实验结论是什么, 知道是什么却不知如何表述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发现新知:实验结论一般表述为一个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相互关系的命题。

反思错误: (1) 有的同学将实验I的结论写成“胎儿的细胞分裂能力最强, 中年人次之, 老年人最差”。将实验Ⅱ结论写成“龟的细胞分裂次数最高”。这是因为不能明确区分实验结论和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论写成了实验结果。 (2) 有的同学将实验Ⅱ结论表述为“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物种的寿命越长”。这是因为没有搞清谁是自变量, 谁是因变量, 因果关系混乱。 (3) 有的同学将实验Ⅲ的结论写成“不同细胞的细胞分裂相互独立, 互不影响”。答非所问, 因为他不懂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也不知道如何表述。

通过以上的引导, 学生找到了表述“实验结论”的一般规律, 反省了解题错误的具体原因, 促进了学生解题反思智慧策略的形成。

高三生物复习课 篇5

2014年陕西高考理综仍采用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卷)。今年与往年总体相比,分值没有变化,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原来29一般考查代谢部分今年考查了细胞部分,是一道实验题图标类减少,填空题、简答题分值较大,实验考查更加突出。大多数试题仍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严格结合教材,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使用前提的理解。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力度,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部分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

按教材分类如下:必修一总体考查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实验。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但难度有所增加,突出考查了遗传推理部分,本次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与往年不同,将遗传难题放入了选择题考察。必修三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

一、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70页问题探讨部分,该图中涉及到了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116页和第54页。第30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1页和第82页。第31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页和第32页等。

2、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应用及使用前提

今年高考无偏题和怪题,这与我们考前的复习重点一致。选择题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4题重点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材选取的要求。第32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前提及应用。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

3、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第3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结合题。学生必须熟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内环境的定义才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也涉及到了必修一细胞和必修三免疫的相关知识。

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5、实验考查力度加大

如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 本次生物高考试题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遗传学实验等。学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细节步骤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的应对。

6、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如第5题的遗传系谱图和选修部分的图表等。“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是此次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复习备考回顾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真反思上一年的生物复习的方法和过程。从高考方向的宏观把握上,主要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考虑到04年高考试题难度上应不会太难。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刻意去追求难度,而是要求学生从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基础题和典型题着手弄懂弄会。从复习过程看具体如下:

1、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中对高考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都作了必要的论述。所以我们就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同时重视对历年高生物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同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3、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熟练的情况下,强化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我们结合《三维设计》进行教学,狠抓主干知识,从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点是很有成效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不要脱离书本,注意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把知识点在书本上落脚,布置学生读书,把书本读懂、读透,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了,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在复习中我们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限时训练(周练)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习题讲评时,不就题论题,而是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同时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三、主要成功经验

1.计划科学合理

2014年高考高三生物备考计划时间、内容、方法措施等都较科学合理。时间安排上:高三第一期完成高中生物三本必修内容和选修3的第一轮复习,5月12号前完成专题复习,5月10号以后学生自主归纳盘点。从复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学生有大量时间自主归纳盘点。

2.备课组老师团结合作

2014届高三备课组共有4位教师,是一个相当团结讲究合作的团队。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共同探讨、畅所欲言。

3.方向准、理念新

在今年的高三备考中,我们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陕西高考的特色和命题规律,坚持狠抓主干和基础,注重能力训练的备考思路,对偏、特难知识大胆舍弃,细的基础知识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堂复习抓住主干和能力训练,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的题目都是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侧重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尽可能是新情景新材料的题目,在设问上适当增加用生物学知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原因的问题,这些都与今年的高考题高度吻合。

4.高效率、重落实

在今年的备考中,我们坚持效率至上、落到实处的原则。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复习效率,二是教师的工作效率,如测试后的阅卷,我们生物备课组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阅卷任务,并做好试卷分析,为试卷评讲做好准备。重落实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学习的跟踪辅导上。

四、不足之处

1.一轮复习还不够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或者是被忽视,关注度不够。

2.我们多年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而高考命题是以人教版为准。3.不能模式化建立高考答题模板。尤其今年第30题由填空变为简答,学生就感觉题型变了,无从下手。

4.一二轮复习用书《三维设计》难度过大,建议使用中等难度的复习备考用书。

五、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一轮复习备考思路:

1、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2、强化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用语;

3、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新情景材料题的需要,实验材料情境题的需要 ;

4、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专题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6、同时做好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复习工作。

(二)二轮复习备考思路

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突出重点,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通过我们四个人这一年的努力,我校高考生物全校平均分达到59.20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可见过去一年我们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生物复习课 篇6

一、明确复习目标

高中生物的复习课是离不开课本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复习之前,对教材进行研读,明确所要复习的知识的课程要求,制定明确的复习目标,依托于教材完成较为高效的复习。数学复习课是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进行的,每一阶段有各自阶段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复习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本阶段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每一次的复习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也就有不同的复习目标,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把握。复习目标的明确才能保证接下来进行复习有一个好的规划,让学生在一个目标更为明确的课堂中完成复习,提升复习课的时效性。

二、构建概念图。形成联系,区别易混淆点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在复习细胞分裂使,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画出概念图来表示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做出总结与评价。

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锴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的能力

在实验的复习中,不仅要对课本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要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实验原理体验自行设计实验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力。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试验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回顾实验步骤,也要让学生回顾实验的设计思路。因为这个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一个对照实验,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1)探究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和验证实验的区别在哪里?(2)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如何在实验步骤中得以体现?(3)如何设置变量?先设置变量还是先加入材料?如何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4)如何书写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与验证性实验有什么区别?

先让學生讨论上述几个问题,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四、分层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学生,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就是知道高中生物讲了些什么,而高考要考什么,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学生,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尤其是重复犯错的试题,一定要找出错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适当的变式训练,目的是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学生,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五、课堂有效测试,活化学生思维

从有效教学来看,具备“学生意识”的复习教学课堂,应该从对学生的测量开始,即经过有效试题的测试,笔者认为了解学生复习之前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课堂焕发精彩成为可能。

一位老师复习课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来的匆忙,没给大家带什么,只带了几道题……”他采用先练后学的形式,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解题训练当中,及时的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暴露出和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进而达到有效复习目的。

关于高三生物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篇7

1. 巧用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生物学科要求理解并识记的内容多,学生经常容易混淆相似的知识点。 而概念图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发现知识内容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系,而且学生动手画的概念图可以体现他们对概念不完全或有缺陷的理解。关于概念图的应用,我先利用小网络分别复习每节课的内容,接着再用大网络将所复习的内容进行联系。 例如复习蛋白质的内容时,我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确定一个组长,在引入主题后给足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复习并巡视给予每组指导。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与蛋白质有关的关键词, 如“基本单位”“结构”“功能”等, 接着我选择两个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绘制出他们小组讨论出的概念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并分析概念图里涉及的知识点。课后我布置学生重新绘制概念图并详细补充其中的知识点,如此安排不但使学生强化了概念图的操作方法,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复习。 当小网络的知识复习完后再针对整个模板进行绘制,让每部分的知识融合于整体之中,并挑选部分学生的概念图进行成果展示。

2. 设计合理的判断题,进行求真活动

判断题只有两种答案,对或者错, 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判断题看上去似是而非,因此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事实、 原理或结论,教师可以设计成判断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判断题的分析,能更好地理解概念原理。判断题可以用于复习课前的导言,同样也可以用于二轮复习,强化学生对部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的辨析。如在复习基因突变时,我出了这么两道题:1 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就叫做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这两道题对学生的迷惑性较大。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两句话是对的,个别学生认为不正确但也无法准确说出错在哪。 结合这两道判断题,教师便可以很好地联系“什么是基因,选修三的内含子外显子的内容,密码子简并性以及显性突变隐形突变”,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3. 以高考题分析考点,直接切入知识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高考题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从而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透彻的理解。 如2012年福建高考题的一道选择题: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问T细胞凝集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这道题可以引入什么是B细胞、T细胞以及有关抗体的内容,然后分析有关免疫的知识,通过一个考点,引入其相关知识点, 从而促进学生复习。

4. 以图表形式进行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图表题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既能提高教学效率, 又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时,我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知识点合二为一, 把分裂的过程特点转化为图并出示于大黑板,让学生区分属于哪种分裂以及辨析原因。这样不但能形成形象的记忆,而且利于学生构建新的想象,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5. 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导学

教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设计成适度高效的问题串,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老师得到反馈,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入和扩展。将问题串的形式用于高三复习课中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从一问一答中老师能明确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一轮复习孟德尔的两大定律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串:1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是什么?2孟德尔实验过程中子一代为什么都是高茎,子二代出现3∶1是偶然的吗?3孟德尔如何解释这种原因?4他通过什么方法证明他的假说?结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定律的有关内容, 并形成系统性。

摘要:传统的高三生物复习课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讲练结合,笔者认为这种常规的方法不但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复习效率低下。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高三生物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谈高三生物复习课的习题选择策略 篇8

一、紧扣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迁移

[案例1]图1为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关系的图示,学生在新授课后已对该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初步构建了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认识。在复习时,若仍使用该图,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将曲线图做了变形处理(图2),不同浓度生长素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强弱是以离体植物茎段的生长量为参考,而某浓度下生长素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就需和浓度为0mol/L的生长量作比较后方可确定。通过这样的变形,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且提高了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反思]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教材观应是“用教材来教”,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会学生教材的内容”,比学习教材知识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紧扣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合理地进行二度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无论是对其近期的高考,或是对其今后的持续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就高考而论,不管试卷怎么出,考题怎么变,都必须立足于教材。但立足教材,并不是把教材内容死记硬背,把教材题目重新做一遍,而是要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拓展视野,关注社会热点及科技成果

[案例2]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血糖调节主要介绍了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的激素调节。这些抽象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死记硬背。而现实生活中因胰岛B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释放不足而导致的糖尿病已成为现今社会的高发疾病,学生的亲戚朋友中也会有糖尿病患者。为此,笔者请学生结合血糖调节来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原因:多食是因为缺少胰岛素,血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减慢,细胞供能不足,人体进食增加;而细胞糖类供应不足,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供能,使体重减轻;血糖过高,尿液带走部分血糖,同时尿液也带走更多的水分,导致多尿;水分流失增加,人体需要摄入的水分也增加,导致多饮。通过分析,学生加深了对血糖调节机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启发学生联系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关于胚胎干细胞这一科技成果的介绍,共同探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并发的糖尿病足,轻则足部疼痛、重则皮肤深度溃疡、肢端坏疽,很多严重病人最终不得不选择截肢。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已可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来修复病人坏死的足部组织。这不但使学生对干细胞成果的应用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思]从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病因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新课标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强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高三复习课中,如能联系社会热点及科技成果来选择习题组织讨论,既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又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考查的要求,更能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

三、围绕考纲,重视高考试题资源的正确导向

[案例3]2010年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中,全卷34个题目,至少有7处,共计27分考查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如果考生对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或缺少体验,想拿分是很困难的。虽然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淡化或弱化实验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教师将做实验变为讲实验、背实验。高考命题的这一导向,要求师生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考卷给我们的导向远不止重视实验这一方面,它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2010年江苏省高考卷中第14题分析路边小草存在的生态价值;第17题涉及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第24题分析明党参的保护开发利用;第30题分析引起水华的铜绿微囊藻等,这些考题旨在引导考生关爱生命、关心人类健康,关注环境保护等问题。此外多处涉及胚胎工程、转基因技术等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也提示我们要多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中,更要选择相关内容的习题进行拓展性练习。

[反思]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试题起着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作为一个高三生物教师,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围绕考纲,充分发挥高考试题资源的正确导向,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复习迎考的效果,而且可以评价教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对高考指导的驾驭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并不是“题海战术”和“猜题押题”所能实现的。

四、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

[案例4]如图3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A中合成ATP的部位是在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B.B中的ATP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中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这是一例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能量供应及利用的单选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应选C,但不少学生选D,问题出在误以为光反应产生的ATP也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供能。

笔者将此题的形式进行调整后给学生再练习,如将选“错误的说法”改为“正确的说法”。也可将选择题改为填空题:如图3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阶段是______,标示有氧呼吸的阶段是______。

②A中合成ATP的部位是______,A中合成ATP的用途是______。

③C中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C中产生ATP的用途是______。

[反思]高中生物的内容很多,在各年级教学中,很可能由于教师、学生或教材等原因,造成班级学生整体对某一知识点理解较弱,掌握较差。这就要求高三教师在复习中,采取一定的习题选择策略,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整体的不足,通过强化概念,纠正错误概念,确立正确概念。对学生习题错误率的统计,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积累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再练习,这就是通过错题再练来强化概念的策略。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围绕薄弱知识点从错题集中精心选题,在评讲完题目一段时间后进行错题再练,题目的形式可适当调整,这种变形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难题,所以在高三复习课的习题选择中,教师应多研究、多总结,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9

一、综合分析近三年来江苏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形式与特点

从考纲规定高考生物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三个方面,对近三年(2009、2010和2011年)来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通过比较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实验试题分布中,考纲规定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在选择题中考查较多,而设计与探究实验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比重大、分值高。再者,从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层次分析,近三年来高考实验试题主要考察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验证简单生物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对一些简单实验方案作出恰当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二、生物实验复习的建议及应对策略

(1)重视教材的基础实验。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它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对实验的分析、解释与表达。尤其重视探究性试验和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在复习中除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外,主要是精炼实验试题,培养实验题的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目的。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罗列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所谓显性实验是指教材中明确注明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研究性实验或实习。②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提到的实验,一般是指上面提到的显性试验,实际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的,这些在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再现,我们称之为经典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将它们找出分析,这样可以扩大视野,从多个角度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③充分利用新教材探究性实验较多的特点,以此作为实验设计及课题设计的训练材料。

(2)分析和研究教材经典实验,总结和体悟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非常丰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溶液培养法、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这些实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技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通过经典实验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并将这些总结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命题素材,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例题解析和专项训练。

首先,复习实验内容可以将高考对实验部分的要求分解开来进行专项训练。在高三实验复习时候可以按照下列板块进行复习:科学实验理论、实验基础知识、排除实验干扰、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评价等,最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的综合训练。例如,我们在进行“实验干扰因素的来源和排除”专项训练时,曾经根据干扰因素的来源进行分类复习。①来自实验材料: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那么,在实验前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者将实验活动状态调整到符合实验要求上面来。②来自实验环境:实验的外部条件环境,如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光照等诸多因素,都与可能对实验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发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为了做到实验的科学、准确,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来自环境中的干扰性因素。③来自先前的操作: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后进行充分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进行染色。④来自实验设计: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次,全面提升生物学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候,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确认变量、作出科学的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要通过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结合一定量的规范训练题,总结解答生物实验试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视复习方法,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复习。

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科学训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逐步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先从教材入手,再拓展到课外;先多分析一些验证性实验,再分析探究性实验;先就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对假设的验证、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记录、对实验结果的表达等基本环节逐项逐点落实,然后再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和客观计划的制订。生物学科本身既是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往往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学习中应有的放矢注意相关的知识积累,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高三生物复习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高考方向,复习计划,主体作用,因材施教

我担任了几届高三生物教学工作,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 依据“3+X”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教学及学生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把握高考方向,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为了提高高考命题的透明度, 满足高考变革的新需要,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要出版发行《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 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提供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 首先要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 明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认清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写出学习的心得体会, 特别是找出与往年《考试说明》相比有增加或减少的知识点, 或有所改变的内容, 然后组织高三老师在会上交流。在复习过程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 找出基本知识考点,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掌握难点, 重视联系实际, 关注知识热点。

二、制订周密的高考复习计划

在高三总复习前, 我校就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制订复习计划, 将整个复习过程从时间上、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 然后教务处组织跟踪、落实, 检查各个阶段复习任务完成的情况, 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关措施。我把高考的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第一轮复习以章节进行系统复习, 狠抓基础知识。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复习阶段。时间从9月初至1月底, 时间比较长, 复习应以学生为主, 主要是清理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先引导学生清理章节知识点, 弄清基本概念和原理, 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在主干知识横纵向延伸和扩展, 实现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并配合学校每个月进行一次主考, 做好质量分析, 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此外, 复习中, 要注意理解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 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灵活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轮是复习专题形式复习。这阶段是全面提高、综合应用各种能力的阶段。从2月初至3月上旬, 主要是加强学科内综合, 使知识系统化, 在第一轮以章节进行系统复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 我们依据高中生物知识板块特点, 结合我校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设置的若干问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接触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 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此外, 在这阶段要注意回归课本, 在练习、讲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随时拿出课本, 找出教材中的句子进行对照。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理科综合模拟测试阶段。从3月上旬到6月初, 在这个阶段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 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选择的讲评,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以适应高考卷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 加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老师的相互联系和教研, 在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交叉点, 引导学生跨学科多角度思考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 甚至认为已掌握全部, 只是简单重复,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让学生归纳、讲述基本知识点, 在学生讲解不当之处再加以修改补充, 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精心设疑,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复习“光合作用过程”时演示叶绿体结构图, 提出以下问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绿叶的那一部分吸收了, 为什么?接着提问:这一部分利用了什么物质?产生了什么物质?再提问:基质部分利用了什么物质?产生了什么物质?最后小结。这样光合作用的过程就容易掌握了。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争论, 充分发展思维能力, 基础知识掌握了, 学生就能较快地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3. 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归纳。

课堂结束前, 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归纳,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更好地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4. 加强课堂训练, 注意精讲精练。

完成了第一轮复习, 学生对学过的内容重新唤起记忆, 在第二轮学习时, 我每节课让学生完成五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 模拟高考内容和体量, 完成时间是三十五分钟, 然后利用十分钟时间,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点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接触各种题型, 提高解题能力, 又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加深对知识应用的印象。

四、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一轮复习是重点,它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物一轮复习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备既强化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使命的特点。因此,针对生物一轮复习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高三生物教师必需要做的事情。

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基础能力培养,具体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1]因此在复习中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基础知识梳理,即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并查漏补缺;二是单元知识整合,即以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线索,构建单元基础知识体系;三是单元能力过关,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联系重点、热点并行的训练和考核;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策略。

一、把握高考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是高考复习的依据,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正确领会其精神。全面把握课标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正文、正题。高考不但注重考查知识覆盖面,而且十分注重考查课标教材自身固有的结构体系,“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注释、图表,甚至章首页内容都可能被用来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和载体。复习必须全面关注和利用好教材所反映的所有结构信息。

其次。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命脉,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复习效益。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往“深”处想,往“熟”里练,在“活”中悟,尽量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首先,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变式训练等方法,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把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注意授课的遗漏之处以及处理欠妥当的地方,需要重新挖掘的地方,即使复习同一内容,也应变换不同的复习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对于教材的基本内容要求当堂掌握,当堂落实。尤其要认真讲解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及怎样用这些知识解答高考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第三,要吃透学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减少漏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点讲解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有提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落实教学常规

要提高教育和教学成绩,落实教学常规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切实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高三教学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开拓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学科成绩大面积丰收。

其次,落实单元过关考试制度。单元过关考试是检验和巩固生物一轮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单元过关考试要过“三关”,即“命题关”、“考试关”、“阅卷讲评关”。“命题关”是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命制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0.8,保证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如果难度太大,学生的得分率太低,一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使教师摸不到实底,违背了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另外,最好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挖掘它的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关”是按高考各科考试时间比例的要求限时认真组织考试,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此举旨在考查学生复习结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以及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使学生提前适应高考。“阅卷讲评关”要求备课组集体阅卷,评分标准统一。便于老师及时查漏补缺,以便更有效的开展下一步的复习计划。阅卷完毕,针对考试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评,并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且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整理加深对这些题目的掌握。

第三,落实作业和批改制度。做作业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形式,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和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且作业量要适当,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中要精讲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最后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因此,搞好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张树虎.巧用生物习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011(10):71-73

对高三生物复习的反思 篇12

一、教师指导不到位, 学生缺乏复习计划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 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 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 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 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 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 适当的时候, 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二、对讲练结合应用不到位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 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 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 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 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 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可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讲为主、以讲代练, 从而忽视了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过程中对学生的练。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 在总复习时, 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 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 而不能以讲代练, 也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三、重视语言文字, 而忽视了图表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 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 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 在复习过程中, 通过对图的识别、分析, 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可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这部分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 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 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没有强化材料题的复习, 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网络下一篇:媒体网络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