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网络化生存

2024-10-11

媒体网络化生存(共10篇)

媒体网络化生存 篇1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不管你是否实际操作过, 如今网络媒体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 网络媒体也主要肩负着传递信息的职能, 虽然网络媒体拥有大容量信息传播、交互式传播、全球性传播、及时性传播、多媒体形式传播等绝对的优越性, 但同时它也有自身的问题。尽管如此, 其大众性的优点却也真真切切地向人们展现着网络媒体的巨大力量。

新媒体的兴起。1998年5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 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 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 (Internet) 。自此, “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 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 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从广义上说, “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 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 它还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因此, 从狭义上说, “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第四媒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 如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二是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新兴媒体”, 如新浪网。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成果, 因此新媒体将引发数字家庭、通信、传统媒体等多种产业的变革和融合, 新媒体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将涉及众多产业。回顾第四媒体 (互联网) 在中国的发展, “新媒体”这个词一点儿也不新, 似乎早就过时了, 而我个人认为, “媒体”与“媒介”这两个词应当有所区分: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介质、通道, 物理性的意义更强一点;而媒体一定是一个经济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三合一的综合体, 特别是社会形象这一点, 是区别媒体和媒介的关键。媒体应当是具有人格化、双向化特征的信息传播的综合机制和过程。

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轻轻点击就会搜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 网络里的各种言论都算是“自由”的, 我们对一些改编他人的作品来恶搞、取悦他人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有人甚至认为, 原作索然无味, 拿来恶搞, 其实比原作还要棒。回顾这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热点人物, 都迎来了无数网友的争论。

技术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 网民参与网络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性、颠覆性的变化。大众性的受众同时也可以成为传播者, 这就使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每个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赢得了话语权, 谁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表现自我, 表达对事、对人的看法。这种“自主性”和“随意性”, 在传统媒体中是做不到的。

网络媒体的出现的确对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冲击, 历史上每一个新媒体的诞生, 必将伴随着其他媒体的此消彼长。网络媒体以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迅速地赢得了无数用户的青睐。不可否认, 它正在对传统媒体构成一定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媒体还会走多远, 最终传统媒体会消亡吗?对于这样的问题, 解答的关键, 应该建立在了解传统媒体的优势、媒体之间的关系之上, 才能得出结论。

首先, 谈一谈传统媒体的优势。

从报纸的诞生起, 传统媒体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 历史积淀了厚重的经验, 这些都形成了网络媒体难以逾越的固有优势。

无法比拟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作为新闻传播工具, 网络最致命的弱点是它的虚拟性, “在网络面前, 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网络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无限遐想的虚拟空间, 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网络的这种特性无疑使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美国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在对媒体真实可信度的研究中, 只有45%的受众表示相信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而报纸、广播及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均超过了50%。对传统媒体而言, 握有公信力这张王牌, 是其与网络竞争的制胜法宝。

巨大的资源优势。深厚、扎实、原创的内容及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是传统媒体拥有的巨大资源优势。原创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资本。如今的人们越来越渴望看到来自记者耳闻目睹现场感极强的第一手资料, 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真实的现场录音、录像、摄影资料。尤其是当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时, 受众需要获取全面的信息, 同时也需要一种引导, 让他们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楚。

显而易见的资金优势。在我国, 媒体长期是党委领导下的事业单位, 但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各媒体纷纷参与企业运作, 在市场化的探求中, 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尤其是广告越来越成为媒体的生命线。而网络新闻媒体还处在初期, 力量薄弱, 尤其在资金方面更是欠缺, 想要不依赖传统媒体而独立发展还不能实现。台湾的网络原生版《明日报》的夭折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日报》从一开始产生便独立运作, 拥有200人的职工队伍, 独立采写, 独立发稿, 开始时很火爆, 但一年以后便不得不宣告倒闭, 原因是资金的严重匮乏。《明日报》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 月支出2000万元新台币, 但月广告收入 (唯一收入) 仅200万元, 是支出的1/10, 可见网络生存力的脆弱。

其次, 谈一谈媒体之间的关系。

媒体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 在媒体发展史中, 我们可以发现, 每一种新媒体都不能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优势及其独立性, 各自互不能替代, 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缺陷, 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并不由于技术等因素影响它们的存亡。

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孤立出现, 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后者对前者是继承、扬弃、补充、完善和发展。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 相对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 三大传统媒体不会因互联网的出现而消失, 只不过有一天, 社会会出现两个主角, 传统媒体不再是单独的主角了。一旦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平起平坐, 从某种角度来讲, 传统媒体会受制于网络媒体。因此, 我认为, 三大传统媒体不会因互联网的出现而消失, 它们将和谐共存。

美国在线 (America on Line) 与时代华纳 (Time Warner Inc.) 合并, 一个崭新的媒体巨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AOL Time Warner Inc.) 诞生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 时代华纳是一个集报纸、杂志、出版、音像、电影和有线电视等于一身的巨型传媒集团, 在以上各个领域都有强大的竞争力。而1985年成立的美国在线 (AOL) 是世界上最大的ISP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公司, 被公认为是国际网络媒体巨子。这两个分别被誉为大众传播和IT行业的当代英雄的联手, 成为史无前例的全球最大合并个案。巨人的诞生带给世人的思考和启迪是深刻的, 网络世界的精彩与神奇, 传统媒体炫目的光环日益剥落, 关于传统媒体“生存还是死亡”的疑问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媒体前途命运的忧虑。看看历史, 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当初电视一出现, 不是有人就宣布报纸和广播必将消亡吗, 事实是报纸和广播、电视“三足鼎立”, 构成了以电视为主流媒体的大众传媒框架。网络新兴媒体以它独特的优势, 必将占领一部分受众市场, 然而更多的受众市场也将得到开发, 新旧媒体就都可能得到发展, 只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各领风骚数百年”。

因此,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最终会融合到一起, 不分彼此, 共同繁荣。那么, 中国传统媒体今后该怎么做, 才能在网络这一崭新媒体的挑战中占领一席之地, 并紧紧抓住到网上这一崭新领域发展的良好机遇, 加快壮大自身呢?首先, 对新兴媒体竞争的形势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 探索和实践与网络媒体的联合整合。

结论

网络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虚拟, 所以很多人在网络中的行为变得无所顾忌, 随心所欲。但在这个讲法制、讲道德的社会里, 我觉得这方面最终是要有一个回归的, 有一个主流价值取向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而言, 网络媒体的崛起是它在新世纪中面临的挑战, 同时也是传统媒体加快发展的契机, 它们将对中国一个世纪媒体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凤静:《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闻的话语机会》, 《理论界》, 2006 (7) 。

[2].何源:《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策略和发展趋势》, 武汉大学, 2004年学位论文。

[3].吕芳、李志刚:《试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3月2日。

[4].罗然:《网络媒体传播的局限性问题及规避研究》, 广西大学, 2004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

[5].郑臣喜:《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 《西部广播电视》, 2005 (8) 。

[6].方敏:《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关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2) 。

自媒体生存法则 篇2

深度与碎片化齐飞,个人与团队一色。对自媒体运营者来说,自媒体内容如何定位?做给谁看?怎么做?如何吸引粉丝?盈利模式是什么?内容质量与商业运营两者如何平衡?互联网的创新与分享精神如何体现?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汽车媒体乃至汽车业内外的人深思。

2014年年底,汽车生活传媒集群主办《蜀山论剑——首届四川自媒体人沙龙》,邀请成都20余位知名的自媒体人就当下媒体转型的困境与新生,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畅谈、分享各自的经验,探讨未来营销传播的方向。这是一场关于思维创新的头脑风暴,一场关于新媒体发展未来的思辨。

话题一

媒体的革命和媒体人的转型

我1997年进《人民日报》,后来在《成都商报》。在传统媒体中毒太久,出来后没什么互联网思维,我的互联网思维是张勇启蒙的。当时在报社工资高,舍不得走,但一夜之间发现所有人都在做自媒体。我现在很后悔在报媒待的时间太长了。

张国鸿

《云堆汽车榜》创始人

成都云堆科技有限公司CEO

我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的赢家出现,腾讯都还算不上,只能算最领先的,因为还没到最后。

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越来越细分,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新的机会,之前PC时代大而全、门户的这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所以每个人都很有机会。张国鸿说他从《成都商报》出来晚了,实际上也不晚——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大门为每个人敞开。

张勇

《汽车控》创始人

成都智同博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在都市报汽车版做了近10年,后来在报社内部正式称谓为“经营记者”。走在纷繁芜杂的市场前沿,我给自己的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写手”,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不是一个拉广告的。时至今日,这份安慰略显凉薄。放眼全国,当今没有几家都市报的汽车版养得起专职的“写手”。虽然我相信王飞(《十二缸》副主编)从成都商报辞职不是因为都市报“养不起”,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已经不是以王飞这种为代表的都市报汽车版写手们的时代了。

话题二

自媒体

如何做内容

李夏

汽车生活传媒集群新媒体事业部

掌尚车市主编

从之前做杂志转到自媒体,我觉得内容肯定是不死的,它只是在不同的平台和介质发表而已。我做自媒体半年来,发现除了业内人士,还有很多车主在关注我们的号。

我们服务性的内容大家还是蛮关注的,很多我们认为简单的问题,对于车主来说是有用的。我们在走访经销商、参加车主活动时,车主会建议我们多做一些关于驾驶技巧、安全驾驶的内容。

现在我们一是关注行业热点,二是做服务性的内容。

赵新慧

我认为只要你把自己定义为媒体,内容都是为王的,除非你是服务号。只要你跟媒体沾边,内容都是必须做好的,只是说能不能找到一个读者感兴趣的点。

其实在生产内容上,需要拓宽的是互动,将来推送的文章后面会有评论功能,这个是腾讯已经确认了的,这些互动需要将来我们把它运用起来。

微信本身太封闭了,没有办法点进去看到读者对这篇文章的态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在汽车之家发文章的原因,因为每篇稿件下面大家是骂是夸,我们都看得清楚,所以说利用平台互动的功能对自媒体有十分大的好处。

段旭

《汽车生活》执行主编

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真实、透明的时代,做媒体广告的不可能再当“骗子”了,必须拿数据和效果说话。未来的媒体,必须是精准传播、效果传播,否则,一切都是瞎扯淡,必死无疑。

话题三

自媒体做给谁看?如何定位?

程骄

《成都车友会》创始人

刚开始粉丝仅仅有阅读需求,那时账号很少,大家觉得微信很新奇,出来个公众号更新奇。在阅读之外,粉丝渐渐产生了服务的需求,比如购车,会在后台跟我们咨询。我们现在是公众号和个人号匹配着做,公众号的交流比较慢。我在汽车厂家干了这么多年,有一定的人脉,能解决购车需求的就帮忙,解决不了的,就寻求第三方合作。在汽车后装市场,若粉丝有需求我就直接去找供应商联系,省去经销商这个环节。今后,我们这个号还想做大一点的活动,比如跟旅游公司合作做自驾游。

龚晓冬

《U范儿》创始人

以前我们做的是成都摄影的垂直网站,今年开始做U范儿微信号,聚集成都的摄友。我们的目的是给摄友提供技术、活动、器材信息。从2010年开始每个周末我们都有线下的摄影活动。我们在成都有几千粉丝,数量跟很多大号相比不算多,但我们的粉丝都是可以真正互动起来的,没有所谓的僵尸粉。现在我们微信文章的打开率超过50%,未来我也想把用户扩开到摄影圈以外的。2015年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式,跟媒体、商家做一些试探性的合作。我们这边的摄友消费力是很强的,我们之前做了车商的活动,成单的也有几个。此外我们的粉丝中有一大批摄影师、化妆师、模特资源,可以朝经纪公司发展。

张国鸿

《云堆汽车榜》创始人 成都云堆科技有限公司CEO

现在我每天有个坏习惯,就像偷窥别人隐私一样,每天要看一两百个号,看每个号一小时以后的阅读曲线。我发现读者是非常聪明的,真正的好东西,一定会有人看。如果是坏东西,如果你在里面做广告,读者一定会发现的。未来自媒体在内容上肯定是个细分的市场,每个号应该把自己的那块市场做好,深入进去做,做出独特的竞争力,不然以后大家会陷入拉粉丝的拼杀。随着自媒体数量增加,每一个用户手机会装载越来越多订阅号,粉丝就会被稀释掉,导致粉丝的活跃度急剧下降,上周打开率还能做到15%的,到了今天只有10%左右,文章一旦不好,打开率只有百分之几。

媒体网络化生存 篇3

1“三放弃”

1.1 放弃劣势出版内容

新媒体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在信息传递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借助于目前高效的通信技术以及占有量成喷发态势的移动终端, 信息传递进入到实时推送、高速传递的飞速时代。新媒体借助数字平台实现信息发布, 摒弃了传统媒体的印刷、运输、发行等环节上, 降低了整体的信息发布时长[2]。从这个角度分析, 网络媒体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的时效性、便捷性方面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平面媒体有其固化的产业链条, 其发布形式借助于纸质载体, 在出版时长上受制于多环节的因素限制, 信息发布频率的极限也只能达到1天, 在信息时代, 报纸在刊发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内容可读性等方面均落后于网络[1]。网络媒体借助于多元信息整合的集中模式, 通过对多方发布信息的整合, 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向读者展现新闻事件, 横向拓宽新闻展示。而其借助数据存储及相关性分析所实现的相关阅读更提供了纵向深入新闻挖掘[3]。所以, 从这个方面进行比较, 以传播时效性、阅读便捷性为特征的新闻类出版内容便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从网络媒体对世界各地, 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媒体所带来的毁灭性冲击, 或者叫侵略, 便可得知。

在这种强烈冲击下, 报纸及以动态消息和新闻报道为主要出版内容的杂志渐渐地失去了生命力。但是, 以专业评论和深度分析为主的周刊、周报, 如凤凰周刊、南方周末, 反而因为其评论到位、视角独到而拥有一群固定受众、成为必读内容, 显得越发强大。面对网络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传统平面媒体应立足于其影响与权威, 在深度发展上寻找到自己的独创性, 通过深度挖掘出版内容, 树立权威信息发布窗口, 打造资深信息评论专栏, 跳脱原有的新闻报道的转述者, 成为权威性、独创性、专业性的评论家和分析家, 打造更为专业化和深度化的出版方向[4], 基本可以放弃传统媒体单纯的新闻时事报道类出版内容, 将传统平面媒体的一次性报道转型为网络媒体的增值性报道。

1.2 放弃固化出版模式

网络媒体的另一大特征是碎片化, 出版时间的碎片化、出版内容的碎片化、出版形式的碎片化。传统平面媒体的出版周期性、文章完整性以及版幅确定性的概念都不复存在, 网络媒体几乎可以做到随时节选部分出版内容进行传播, 可多可少、可长可短, 只为达到有效、快速传播的目的。微博、微信等“第五代媒体”的产生, 使碎片化的出版风格更加明显[5]。有人谴责网络媒体的碎片化打破了读者系统性的阅读习惯, 是人类阅读史上的一大退步。但是, 碎片化真的是网络媒体的原创产物吗?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 人类不仅被改变了阅读习惯, 更多的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因而碎片化更多的应该是社会整体变革进程中某一阶段的特征, 而不是单纯地对应阅读习惯。由于社会的进步, 受众更加在意个性化的需求和感受, 个性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般的读者很难拿出较长的时间进行系统阅读, 大众的阅读习惯自然从整体阅读向节选阅读转变。所以, 不论碎片化出版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至少它是符合现代读者需求的一种展现形式, 传统平面媒体人就不应该完全排斥。

传统平面媒体应该尝试打破原有固化出版模式, 尝试更灵活的出版时间、更有针对性的出版内容和更便捷的出版形式。像唱片行业一样,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 打破先制作专辑后发行的模式, 以单曲发行的形式, 让听众从互联网上“先听为快”, 待发行单曲的数量满足要求后, 再以专辑形式发行。更甚者, 对于每张专辑的歌曲数量要求也越来越灵活。这样不仅加快了生产速度以激活市场活力, 还降低了唱片公司的运营成本。可喜的是, 这种出版模式在部分国际水平的学术期刊已逐步采用。以“篇”为单位在互联网上随时进行优先出版, 待文章数量达到要求后再按期出版纸质刊物。但是这样灵活的出版模式在其他传统平面媒体并不常见。

1.3 放弃单一载体介质

自从大众传媒业进入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平面媒体共存的时代, 国内外的媒体界便对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发起了激烈的争论, 新旧媒体人各执一词、难分高下。直到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争论才渐渐放缓。全媒体时代, 媒体形式由单一载体介质向多媒体融合形态发展, 人们不再强调具体某种载体介质, 而是更加关注传播内容。美国媒介综合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建造了“坦帕新闻中心”, 将属下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的编辑部门整合集中运行。设立“媒体新闻总编辑”, 使三类媒介实现了联动。这就是著名的“坦帕融合”[6]。现代的媒体发展方向必然是“内容为王”的传统平面媒体在采集、加工职能上的优势将继续延续, 而以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媒体在渠道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将发挥各自优势。传统平面媒体人若一味的抵触新兴媒体, 必然会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难以找到求生之路, 更不要谈“做强做大”的发展之道。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 或许传统平面媒体人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封闭状态下传统工作模式或者是纠结于“新旧媒体之争”, 更应该把职业视角对准如何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有效展现出版内容, 探索怎么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优势, 打造信息传播平台, 采用新技术及新型传播理念与手法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 已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争取到最大面的受众。不管是黑白印刷、彩色印刷、电子媒体、网络渠道, 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只是媒体人用来展现信息的手段, 新时期的媒体人一定要努力将传统平面媒体的内容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顺利地延伸到新媒体中去。

2“三保留”

2.1 保留内容质量

比尔·盖茨曾经大胆断言:“纸张都将在事实上失去原来的意义, 大量信息将通过电子途径送达个人信息终端”, 很多新媒体人借此来表现网络媒体的大势所趋, 这也的确给传统平面媒体界带来了不少紧张气氛。比尔·盖茨以IT业资深专家的身份对媒体行业进行了预判, 但他的预判更多的仍停留在了立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业模式下, 信息爆炸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 而之所以称为是信息爆炸, 也十分形象地展现了目前海量信息的模式, 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呈杂糅态势的相互依存, 其似乎更适应于浏览, 而并非阅读。信息噪声是目前众多学者专家所深思的社会话题, 社会走过了获取信息难、获取信息单一、获取信息海量但相关信息少的发展路径, 如何摒弃信息噪声, 使读者真正实现快捷而便利地获取相关信息。这正是目前制约网络媒体发展的最大障碍, 如何在互联时代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真正的打造一个新型媒体, 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出版内容经过精选、传递信息经过提升、展现形式经过加工无疑是传统平面媒体的特征, 也是其绝对竞争优势。在如今这个发展转型的年代, 保留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在新的产业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网络媒体多方面的强烈冲击之下, 传统平面媒体不仅不能为了与网络媒体抢夺市场而采取“为了速度牺牲质量、为了噱头盲目跟从”的发展办法, 更应该保留出版内容质量上乘的传统特征, 进一步扩大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只有从内容质量上严格把关, 从内容选择上下功夫、从分析深度上下功夫、从阅读感受上下功夫, 媒体人才能坚守专业底线。

2.2 保留权威言论

虽然传统平面媒体目前的处境困难,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但是不可否认它的明显优势, 原创内容及其权威性就是其一。因为传统平面媒体的管理机制清晰, 及编辑对文字及内容负责的机制使其更为规范和严谨, 确保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4]。像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 有着数以万计的记者在不停地搜集事实, 以客观的言论撰写成文, 然后公诸社会大众[2]。据统计, 网络媒体的原创性内容不足三成, 绝大多数的内容, 包括文字、图片、视频, 都转载自传统媒体。目前的网络媒体的发展仍缺乏严谨的管制, 借助于移动终端的蓬勃发展, 独立媒体人的数量逐渐增长, 信息发布源头并不能完全受控, 因此网络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性及专业性也相应地降低, 其更多只作为一种信息获取渠道而并不能确保信息准确性。传统媒体凭借多年出版资历, 在读者心目中仍是权威与专业的信息发布源头, 而这一点更应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而不断深化打造, 立足权威与专业, 在纷杂信息中提供最为准确与精辟的见解, 是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媒体冲击的有力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 传统媒体人一直坚守着内容为王的法则。时至今日, 传统媒体经受着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 传统传媒人尝试着坚守, 也尝试着转型。但是,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 媒体本身如何变化, 对出版内容是否有特别的观察和见解, 能否把观察和见解通过出版形式表现出来, 并更为客观、准确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是优质媒体的评判标准, 更是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基石与准则。网络媒体目前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 但传统媒体仍有其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立足于内容原创性和言论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仍是目前读者心中的权威信息发布源, 这是一份资本, 是一份基石, 更是一份契机。传统媒体应不断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 不仅如实地、客观地向大众传递信息, 还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将优质的信息传递给大众。

2.3 保留核心人才

传媒业不同于科技产业, 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不是技术先进程度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若让人们相信新闻, 首先要让人相信告诉他们新闻的人”, 1972年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著名记者丹·拉瑟曾如此说过, 传统媒体的权威与专业是多年累积的成果, 在这累积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行业所培养的一大批专业、资深的从业人员正是这份权威与专业的缔造者与代言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包含采编、加工、制作以及管理等多方面, 设计全产业流程的人才优势是支撑传统媒体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人才同样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所迫切需要的, 面对逐渐扩张的发展态势, 如何有效地提供人才支撑, 是网络媒体所渴求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产业链仍与传统媒体相关联, 内容策划、加工创作、媒体管理等岗位有着大量的人才诉求, 专业水准的从业人员对于网络媒体同样至关重要, 在自主培养的同时, 网络媒体将目光投向了传统媒体人才市场。他们认识到, 若网络媒体不能解决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问题, 就等于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能完全被认可为新型媒体, 只能是一个门户网站。所以, 网络媒体为了迅速扩张自己的传媒业务, 往往利用其资本优势不惜重金聘请传统媒体从业人员[7]。人才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石, 如何确保专业人才的保留并不断拓宽、引进和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必须面对的考量, 人才如果产生流失, 尤其是专业、资深从业人员的流失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是毁灭性的。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 网络经济来势凶猛, 而人才流动作为产业分析中的重要因素, 左右着未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行业竞争态势, 同样, 也反映这从业人员对于未来预期的判断与猜想。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虽在产业链条上有相同之处, 但其仍具有各自特点, 同样决定了其人才需求的不同性, 在相同性与不同性的相互作用下, 未来传媒从业人员的流动态势必然呈现双向流动, 传统媒体在固化自身特质的前提下必然会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丰富产业规模, 而网络媒体在自身发展中同样需要资深、专业的传统媒体人所具备的经验与理念, 正常态势下的双向人才流动整体上会使传媒行业更为蓬勃与迅猛的发展。但就目前的相关数据标明, 传媒市场的人才流动大致呈现为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流动。这种意味着传统媒体衰落的人才单向流动, 不仅仅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所带来的冲击, 更多的是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 传统媒体并没有对核心人才产生足够的重视。传统媒体一旦失去核心人才优势, 那才是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的真正的、毁灭性的冲击。

3 结论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也好,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好, 话题在媒体人中从未淡去。作为传统媒体人的我们应该冷静地认识到,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来,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并不是“两者选其一”的关系, 他们应该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共存的两种媒体形式。传统媒体要想发展的更好, 必须从网络媒体的冲击中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扬长避短, 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发展和生存模式。

参考文献

[1]佟雪娜.再谈新旧媒体融合——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C]//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 2007:192-199.

[2]李晶.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战与合[J].科技信息, 2012 (2) :261-262.

[3]张辛, 马贤贤.不是战争, 是“光荣革命”——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J].青年记者, 2010 (25) :66-67.

[4]黄明元.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论纸媒体的困境与尴尬[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009:136-140.

[5]钱增, 王龙玉.新闻“碎片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新闻实践, 2010 (7) :35-36.

[6]赵星耀.认知媒介融合的既有理念和实践[J].国际新闻界, 2011 (3) :65-69.

有线新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篇4

来稿请发:bao_rab@ccw.com.cn。

十几年前。“数字化教父”尼葛洛庞帝(Negroponce)在其代表作《数字化生存》中预言,“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仅是大小不同”;“大众传媒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而是人们主动‘拿来’所需信息,并参与创造……”

这些概念,今天早已变成现实,世人谓之“新媒体”。

新媒体,与其说是一个定义,不如说是一种持续创新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一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基础、互动是基本应用特征、信息聚合与多层次服务是产品、传播链与价值链重构是必然结果。

尽管数字化已历五载,但有线电视尚未真正融入新媒体的语境,如何争得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乎生死存亡!

在挑战中抉择战略路径

首先,同业“准新媒体”与异业“新媒体”的双面夹击,使有线网络在城镇市场的垄断优势迅速丧失。必须尽快通过双向化改造跨上竞争新层级。

双向,是衡量新媒体技术与业务特征的标尺。

在广电行业,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乃至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均以单向数字广播为基本技术特征,属于“准新媒体”之列。与有线构成直接竞争的是地面和卫星,其接入成本更加低廉,数字化后节目传输能力大大扩充,必然蚕食有线的低端和新增用户。

尽管地面和直播星的发展有明确政策定位,但“三年内完成地面国标对全国90%用户覆盖”的行业规划,以及大量已破解ABS-S直播星机顶盒充斥市场的现实,使政策限制形同虚设。事实上,全国多个地方都已出现直播星冲击有线数字电视的无奈。

CMMB虽然针对移动人群和流动环境,但其对受众注意力的分流和收视偏好的影响不可小觑。毕竟,无论媒介还是媒体,其估值基础就是受众注意力的规模与黏性。

在电信行业,新移动、新联通和新电信的重组效应,在今年以3G领衔的全业务大战中尽显峥嵘。电信的“三屏合一”战略、联通的八大业务体系、移动与地方有线的联手、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的总趋势,勾勒出明确的新媒体指向和强大的全业务势能,对整个有线乃至广电行业来说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重读08年国办1号文,实质上打开电信和广电的不对等开放之门,即向电信开放基础电视业务,但不向广电开放基础语音业务。尽管广电提出下一代广播网(NGB)的十年蓝图,但三网“竞合”的步伐提速更快。除了产业链、网络、终端的融合、体制和政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业务的融合,随着电信、广电业务体系的发展,业务交集已经越来越多,而业务竞争实际上就是对用户的争夺!

在上述竞争形态下,双向化技术和业务改造是有线的唯一出路。唯有此,才能形成与业内“准新媒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才能具备与电信“新媒体”竞合的基本资质。

其次,基于双向和广播的技术特征,定位有线新媒体的战略路径。

目前,电信IPTV用户在全国已超过200万、且增势不减,直播卫星的用户总数超过4000万(舍地下市场),这二者都对有线新媒体造成直接威胁。

从传输效率和容量看,卫星电视>有线网络>IPTV;从互动性来看,IPTV>(双向)有线网络>卫星电视。显然,有线网络在竞争中的位置处于“中庸”,这也就决定了有线新媒体在战略路径的抉择上不宜“孤注一掷”,而要“左右逢源”。

一方面,利用双向化做大与直播卫星的差异化;另一方面,结合广播网络的下行高带宽,开展单双向结合的相关业务(如DVR、Push VOD等),不断提高双向条件下的视频质量,用互动高清业务阻击IPTV。

另外,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环伺的背景下,有线业者必须正视一个现实:有线的增长动力,已由用户的规模增长转变为增值业务推动ARPU值提升。所以,对有线新媒体而言,双向化的意义不单是互动的承载,更要强调基于双向通路的用户感知和业务分析,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实时、精准把握!

从基础数据到行为偏好的数据收集,汇总之后进行数据挖掘,形成商业智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广告、应用等业务推送,才有与“旧媒体”本质的差别,事实上互联网与电信就是在此处把广电甩在了后面。

确立新业务体系

整体转换、双向改造不是目的,建立有线新媒体的新业务体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务。

首先,业务体系构建要以电视受众构成、集中度与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结构所决定,我国的电视观众依然以低收入、中低学历人群为主,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中老年观众亦成为收视主力。在性别方面,根据CSM数据,我国男性和女性电视观众大致相等(男性略高),女性观众更喜欢通过收视电视进行信息产品消费。(见图1)

有线数字新媒体应充分满足现有这些忠实用户的需求,在巩固基本盘的基础上,通过新的业务形式,将高收入、高学历的年轻用户吸引到电视机前。

对于中老年用户和数亿台CRT存量电视机来说,照搬“互联网+PC”的人机界面设计行不通,将大大受制于用户使用习惯和较低显示分辨率的门槛。改造遥控器(硬界面)和屏幕操控窗口(软界面),使之适合互动业务,这是迄今没有解决的课题,导致有线新媒体存在应用门槛,再好的业务也是奢谈。

改善双向数字电视人机界面首先要简化人口,将广播式服务与交互式服务,按照基本电视业务(模拟转数字)、付费电视业务和增值信息服务分开;采用学习型遥控器,将电视机与机顶盒的遥控功能整合在一个遥控器上,增加必要的快捷功能键和色键,减少用户操作的复杂度和次数;同时,还需要将主推业务编上序号,用户只要熟记相应的业务序号,即可实现业务的快速进入……

受众消费心理研究方面,在通常消费心理的区分下(见表1),应借助业务感知和分析系统,不断对在网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增补、修正,进而调整业务形式和模型。

其次,在保持有线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恰当引入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创造能够激发互动参与、帮助用户沟通的业务形式。

互联网的成功,其最本质的一

点不是海量信息,而是其业务形态给用户沟通、交流、娱乐带来的便利,比如视频分享、游戏、博客、播客等WEB2.0业务,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关系的WEB3.0雏形。归结一点,网络的价值蕴涵于在网用户之间的关系与关联!

按照国际电联关于下一代网络(NGN/NIN)的业务体系描述。人与机、人与人、机与机的互动彼此交织。人与机的典型应用如VOD、在线商务,人与人的典型应用如网络游戏、SNS社区,机与机的典型应用如数字家庭、智能小区和数字神经元社会。

目前,电信和互联网已经跨入第二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演进;广电数字电视还远未实现第一阶段。所以。既要务实、又要跨越,是有线新媒体在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在面对中老年用户时一定要务实。因为这部分用户群对网络化生存并不热衷、甚至不乏畏惧,应当向其提供最简单的“用电视”互动业务,如家居银行、家居缴费、电视股票、电视有奖竞猜等,以电视的公信力做背书,为其日常生活创造实用价值。

在面对年轻用户时一定要跨越,对这些互联网生存能力较高的群体来说,抓住“高质量视音频”和“家庭间共享”两个主题特征,形成类似但有别于互联网交流体验的数字电视社区化应用,典型业务包括电视游戏、视频分享、电视相册、家庭播客等。

第三,抓住“互动+高清”的业务发展窗口期。

高清是有线运营商目前可以在节目质量和视听体验方面拥有绝对垄断权的业务,但当直播星全面商用、电信实施光纤到户之后,高清将不再是有线的“专利”。所以,仅凭借高清单向播出,只能给有线带来时间上的优势,而非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紧开辟“互动+高清”业务。

高清内容的匮乏是现实的尴尬,但有线运营商不能坐等上游政策和内容产业的姗姗来迟,可通过自组织内容的高清点播满足高端用户;同时将高清节目内容下变换为16:9的标清节目(码率由标清通常的6Mbps提高至12Mbps),面向使用标清机顶盒、但对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中高端用户,既增加营收渠道,也扩大了高清节目的潜在终端用户群;作为高清业务的培养池,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和营利模型的构建。

第四,积极试水交互电视购物。

目前开路频道下的电视购物频道为数不少,并且相当成功,背后是各地广电集团(主要是各省卫视台地面频道)。代表者如湖南卫视的“快乐购”、浙江广电的“好易购”、江苏广电的“好享购”、河南卫视的“欢腾购物”等,年销售额过亿并不新鲜。考察开路频道下的电视购物模式,主要是电视行销、电话订购、DM杂志直投,没有摆脱电视的广播特性。

电视购物主要的目标群体是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群体。由于其追求时尚、新颖、容易冲动、喜欢炫耀的消费特点,即时交易式的电视购物更具“杀手锏”之功效。

有线数字新媒体是开展即时交易电视购物的适合平台。通过双向电视频道、网站,进行商品图文和视频展录通过与互联网对接(如支付宝)或互动电视家居银行支付体系(如遥控器刷卡),完成即时支付;通过资源整合组建电视购物公司,组建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将对既有的电视购物产生颠覆性创新——上述成功案例在欧美的互动电视市场比比皆是。

媒体网络化生存 篇5

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 不论是纸质时代还是数字时代, 只要媒体创造了“必读、必有的内容”, 并借助于合适的媒介来适应读者, 就能够“脱胎换骨、寿比南山”。

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自诞生开始, 纸质媒体就以其厚重感和独特魅力, 承载和传播着人类的文明与历史。进入数字化时代, 网络信息虽然大、快、多, 却杂而乱, 繁而虚, 显得破碎化, 缺少重量感。

纸质媒体如果想在历史的洪流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是内容, 这是纸质媒体生根立命之本。只有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做深做细, 多一些透视性、阐释性的内容, 把读者想要知道的东西写细, 把读者想要思考的东西写透,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纸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反观网络媒体, 虽然信息量大, 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却是出自纸质媒体。这与网络的特性分不开的:追求快、多, 质量就很难顾及。网络有许多好文章, 但不是精品, 它的命运只能在瞬息万变中消失。而纸质媒体的文章却是经过千挑万选、层层把关、精心修改后发表的, 质量自然高出许多。

纸质媒体有自己的优势, 如何扬长避短是它的生存良策, 要充分体现出它的报道权威性。在国内, 纸质媒体大多是以党报、党刊为核心的媒体集团, 有着很严谨的新闻采编规则和新闻发布流程, 无论是新闻的权威性, 还是新闻的原创性以及真实性, 是其他任何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纸质媒体对于新闻的解读与评述, 同样也是网络媒体不能相提并论的。比如说, 国家出台了一项新政策, 纸质媒体的报道往往是经过反复核实的, 报道更权威, 解读更深入, 因为都是印在白纸黑字上的, 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和质量。另一方面, 纸质媒体还可以存留下来, 方便读者以后研读, 这些都是电视、广播和一些网络媒体所欠缺的。

纸质媒体无法在时效性上与电子媒体并驾齐驱, 必须在深度上做文章。因此, 纸质媒体要不断创新深度报道, 加强评论专栏策划。在新闻制作上, 要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理念, 不断创新新闻报道手段, 抛弃八股文式和报菜名式的刻板模式, 从读者的角度定位和选题。要注重调查性报道, 追求新闻故事化、平民化,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为读者采写, 为读者报道。

事在人为, 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是纸质媒体应对各种挑战的不二法宝。纸质媒体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队伍优势, 不断提高专业报道的质量。网络平台虽然信息量大面广, 但其中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观点甚至相互矛盾, 令寻求帮助的读者无所适从。而从流程来看, 报刊、报纸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多道把关, 基本上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但这样也对编辑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能够只局限于稿件的选择和校对, 而是要时时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 多接触各种信息平台, 多了解各方观点, 努力使自己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专业报道的水平, 提升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多种媒介共存是现今媒体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不管哪一种媒介都有其所长和所短。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 要看清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千万不能对网络这种新兴媒体采取消极的抵制和排斥态度。纸质媒体要想方没法与网络融合、整合, 汲取营养, 为我所用。比如, 纸质媒体可借鉴网络媒体的表现方法, 学习网络媒体最常用“链接”手法, 将相关的事件、人物、背景用“新闻链接”形式进行补充, 充实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改变以往读者线性阅读的习惯和思考方式, 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化、梯度式的阅读空间和平台。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新闻资料和采访, 并利用其进行自我宣传, 增强纸质媒体的舆论开放度和读者参与度, 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时代的洪流激起了一道道澎湃的浪花, 在那千万朵浪花里, 还能否看得见你跃动的身影?在与网络共舞的历史时代, 只要纸质媒体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思维,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用好网络, 形成良性互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信纸质媒体一定会勇立潮头, 纸质媒体的明天依然精彩。

参考文献

[1]默多克驳斥“报纸行将就木说”[N].参考消息, 2008-11-19.

[2]众石.纸媒不死:拥有“内容之核”是永恒[N].中国青年报, 2010-12-09.

[3]肖景辉、黄逸秋.新媒体不是纸媒体的“掘墓人[J].传媒, 2006 (12) .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策略 篇6

1.1 定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

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1.2 兴起

互联网在1994年进入中国,并成为了报纸、广播、电视以外第四大媒体,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 新媒体的特点

2.1 信息量巨大

新媒体的容量巨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受众就能随时阅读;加之互联网所采用的链接方式,读者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延伸阅读,从时事金融到人文社科,或是从文娱体育到休闲生活,只要读者想继续阅读,顺着链接点击就能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2.2 传播及时迅速

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深入人心”。网络媒体编辑点击一个按钮,最新的新闻消息随即送到上亿的读者用户手上;加之现已进入“人人当记者”的时代,读者的转发就是对新闻消息的一次传播,最新的信息就会以几何级的数量传播,而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已明显比新媒体滞后。

2.3 受众高度参与

新媒体还有一个显要特点就是可以让读者参与互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感兴趣的资讯内容进行评论,还可以跟朋友们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议论。例如,近期的“文章出轨事件”,网络媒体一播发马上引来微博、微信等过万读者转发、评论,还延伸出很多相关的扩展阅读。

3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每一种媒体技术的出现都深刻改变着世界。互联网普及使大量年轻受众放弃传统媒体。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年轻受众在互联网用户中占到了67%。他们上网的时间达到了每天141分钟。由此可见,年轻受众正快速地从传统媒体市场中流失。

3.1 打破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过去的几十年,新闻界一直保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报纸、广播、电视控制着信息的发布权、选择权和信息的主流方向。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横空出世,使新闻传播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往人们获取资讯只能通过传统的媒体,所以对传统媒体是尊重、信服的。如今,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新旧媒体之间就出现了“此消彼长”之态势,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也随即被打破。

3.2 消融了媒体与受众的界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传统媒体,诸如报纸、电视都是通过自身的表现方式,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报业只是机械地每天向读者印刷、发行、派送报纸;电视只是每天在固定时段向观众传递新闻资讯,形式都普遍单一。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这一层壁垒。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随时点击互联网就能接收到最新资讯,也可以“动动指头”将身边发生的热辣资讯放到互联网与他人分享。

3.3 广告收益减少

传统媒体得以生存,主要的原动力是广告收益。以报纸为例,报纸销售并非报业的主要收益,报纸媒体的主要收益靠消费者关注广告而带来的收益。就电视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广告,电视新闻的采写、拍摄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是什么支撑新闻部门去“抢新闻”?最根本的后盾就是电视台的财力支持,而广告就是电视台财力的主要源泉。但新媒体的出现给广告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更丰富的刊登形式,难免有广告客户从传统媒体流向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节节下降。

4 传统媒体的生存策略

虽然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新媒体的劣势也非常明显。新媒体一般没有法定的采访权导致权威性不高,虽然能够及时发布消息,但是消息的可信度“没有保证”。在当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步步为营”的状态下,传统媒体应改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位。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体,由于人人都能作为信息发布的源头,有时候信息真假难辨,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而传统媒体一般通过实地采访、调查再发布各种消息。信息权威性的特点,是新媒体在短时期内都无法取代的。因此,传统媒体应该发挥其渠道优势、内容为王的优势与新媒体融合。例如,传统的报业、电视台可以创办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以其权威的信息内容为后盾发展出更多吻合市场需求的表现形式,扩大阵地。此外,传统媒体还应该好好维护和运用其积累的良好形象和品牌信誉。目前,每遇到大事件,受众还是习惯从传统媒体获得可靠信息。例如,“马航”事件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之际,受众觉得难辨真假,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再次显现。不少电视媒体在“马航”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收视率急剧上升。因此,传统媒体要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资源,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弘扬主流价值观,并能以市民的视角报道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留住受众的心。同时,媒体管理者也要加强制度建设,抱着对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写播发新闻,杜绝蓄意抄袭,或者虚假新闻,以维护好经营多年的品牌形象。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篇7

1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

1.1 新媒体的迅速扩张

新媒体产业已经形成自己的格局,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经形成了新媒体产业的第一方阵, 其营业收入过300 亿元人民币。新媒体产业已经由PC互联网产业向移动互联网迁移。2013 年, 百度的广告收入突破300亿大关, 超过央视成为我国第一大广告媒体, 奇虎360广告同比增长88.3%, 搜狐广告收入增长51%。

1.2 纸媒受到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让当代年轻人愈发习惯用手机浏览新闻, 微博微信的流行使越来越少的读者阅读纸质报纸, 报业的衰退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现象, 2012 年11 月13 日,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因长期处于经营困境而向法兰克福地方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2007年创刊80 年的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一度因经营亏损停止纸质印刷, 并以读者通过电子邮箱的方式订阅该杂志。目前, 我国各大城市的都市报面临着相似的窘境, 报刊的版面严重缩水。

1.3 电视媒体受到的冲击

2016 年2 月, 香港亚洲电视因长期亏损停播, 3 月, 遣散400 余员工。亚洲电视面临的问题固然有其特殊性, 但全媒体时代, 电视媒体所受到的生存压力是空前的。

首先, 新媒体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在海量的网络空间信息中, 存在着大量优质的信息资源, 国内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在电视节目的新媒体传播中处于劣势。全家人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某个电视节目的播放已经渐渐成为历史, 更多的年轻人会利用互联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收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线性播出方式制约着观众在收视时间和内容上的选择权利。

其次, 社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观众结构。我国社会的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化程度提高,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演变为城市居民, 人口更为集中;二是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 城市中高等收入阶层群体日渐庞大。他们因其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 有着专业技术特长和稳定的收入, 追求并逐步形成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媒体来讲, 这一社会结构的演变是低端受众涌入, 高端受众流出的社会原因。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中, 这部分受众由于对信息的需求量不大, 要求不高, 对于支付信息成本的能力较弱, 免费电视因其信息成本廉价, 无疑成为其主要选择。而具有较高信息支付能力的高端受众, 对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接受能力较强, 对信息的专业化、细分化、小众化要求较高, 新媒体往往更对其具有吸引力。

2 传统媒体的生存基础

2.1 在农村市场占据优势

尽管新媒体的兴起让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但到目前为止, 电视媒体依旧是覆盖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市场在农村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受综合因素的影响, 电视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在农村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

2.2 传统媒体原创性强

尽管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时至今日大量原创、首发的报道内容仍旧来自传统媒体。即使是美国较为有名的几家新媒体, 其自身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 新媒体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信息的整理和汇编, 因此新媒体在新闻源上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依旧很高。特别是在我国, 新媒体在新闻采编方面远不及传统媒体具有优势, 绝大部分新闻内容的发布, 仍旧是依赖对于传统媒体已发布信息的转载。因此, 从信息源的角度来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存在着信息的“源”与“流”的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决定了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

传统媒体拥有完善的新闻制作和运作机制。尽管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 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传统媒体的原创性、挖掘深度、高度以及后期制作的精良程度都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因其卓越的时效性可以提供给受众及时的“新闻快餐”, 但传统媒体的深耕细作则更有利于对新闻素材去芜存菁、去伪存真, 在提供给受众调查性、解释性等深度报道的“新闻大餐”方面, 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传统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

传播介质的壁垒在今天是不难被传统媒体打破的, 传统媒体存在的价值仍旧要回归其信息价值本身。在百度副总裁朱光看来, 新媒体只是解决了技术问题, 但这不是决定因素, 更重要的是让优质内容生生不息。无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新媒体, “内容为王”仍是不变的主题。

新媒体技术可以让一流的内容传播得更好, 但不可能将二流的内容变成一流。在传统媒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这样的品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够锁定目标受众, 因其优质的传播效果对未来的受众产生影响。这种历经长期发展所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并不是新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超越的。特别是在传媒产业纷繁复杂的今天, 林林总总的新媒体作品乱花渐欲迷人眼, 传统媒体的金字招牌更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品牌力和影响力在当下依旧能够对传媒市场带来正面的支撑, 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 这种优势必须在传统媒体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改进才能维持并发展。目前许多传统媒体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开办同名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在新媒体市场延伸其品牌影响力。

尽管在全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被新媒体不断蚕食, 但因其在人才、资源、公信力等方面积累的优势, 只要传统媒体能够突破与新媒体之间的媒介技术壁垒, 与其有机融合, 并将这些优势巩固完善, 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能够在新兴的传媒产业中拥有主导地位。

摘要:我国新媒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新媒体的迅速扩张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 但传统媒体所积累的资源、品牌等优势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可能。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结构,内容为王

参考文献

[1]唐绪军.2014新媒体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试探媒体竞争与生存 篇8

一、竞争: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对新闻媒体来说, 竞争是一个新课题。过去, 在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眼里, 市场和竞争还只是属于纯粹的经济学范畴, 是一种另类概念。而今天, 当一些人还在谨慎地探讨“市场”和“竞争”概念应不应该引入新闻媒体领域, 或者探讨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引入新闻媒体领域时, 实践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理论家的争论, 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看看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无不有媒体存在。打开电视, 上星节目异彩纷呈;听听收音机, 音乐台、经济台、交通台可以说台台林立;翻开报纸, 都市报、经济报、党报、快报琳琅满目;更不用说互联网, 它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 竞争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愈演愈烈。

市县级广播电视在理论准备、思想准备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 就被裹挟着推到了市场竞争的前沿。改革开放以来, 笔者所在的邓州市广播电视台转播的节目已经由过去的两三套增加到上百套, 国内几乎所有的上星节目老百姓都能清晰收看。在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竞争也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同一个电视屏幕收看到的节目层次不同, 可是受众是接受选择好节目的, 市县级电视节目一下子被推到一个很高的竞争层面。在受众面前, 谁能听你解释人员、设备的差距?面对新的现实境遇, 只能迅速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沉着应战。我们在报道别人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自我生存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时, 如果将自己视为局外人, 只能证明我们对市场理解不深。因为市场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 只要置身于社会之中, 就很再游离于市场经济以外。所以, 对市县级广播电视来说, 最紧要的是确立新的思想观念, 学会研究媒体市场, 研究受众需要, 研究竞争对手, 全方位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否则就要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境地。

二、生存:富于挑战的探索路

严酷的竞争推动了媒体的发展。媒体谋求生存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表现出从没有过的活跃和激情。

1. 创新:

市县级广播电视的生存之本。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特征是竞争加剧了创新, 大众传媒也不例外。受众的需求与媒体提供的“精神产品”之间永远是动态的。需要——满足——新的需要——新的满足, 媒体就是在受众不断变化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回顾这近十几年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广播经历了主持人节目热、热线直播节目热以及经济台热、音乐台热、交通台热;电视更是花样翻新, 从前几年的纪实热、晚会热到《东方时空》开播后的新闻杂志节目热、新闻评论节目热、社会新闻节目热, 现在又是娱乐节目热、隐私节目热等, 琳琅满目, 让人眼花缭乱。但是, 媒体人现在冥思苦想的还是下一步受众会需要什么?下一步媒体能吸引受众的创新点在哪里?市县级广播电视更需要创新, 不能照搬中央台、省级的模式, 要创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东西。有特色就有风格, 有特点就有受众,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创新是受众对新闻媒体提出的基本要求, 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过去我们一直也在谈论创新, 但是从未像今天这样感觉到迫切。我们开始通过受众调查、请专家分析等办法来研究受众, 评估自己, 以开放、客观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经验, 用“产品生命周期”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栏目, 不断推陈出新。

2. 市场营销:

一个应该适度借鉴的新概念。新闻媒体生产的“精神新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 不能完全按照商品规律动作。但是广播电视具有产业的性质已经明确, 进入市场就必须懂得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 并在一定的范围里运用这些现成的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

市场营销总的原则是生产行为要以消费者为导向, 扬长避短, 不断创新。同时树立整体营销观念, 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加工制作, 以及进入市场流通要实行全面控制。经济界人士对此早已很熟悉, 我们在宣传中也没少接触, 只是把市场营销用于自身还比较陌生。既然承认新闻媒体具有产业性质, 树立现代新闻观念就应该对其中适合自己的内容, 诸如受众调查、栏目定位、名牌战略等仔细研究, 应用于广播电视的宣传中, 使自己的节目常看常新。

3. 资源:

信息和受众注意力是新的着眼点。过去一提到资源, 人们习惯于把目光投向新闻媒体内部, 如频道资源、版面资源、人才资源、设备和资金资源以及看得见的广告资源等, 这是媒体竞争不充分的表现。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 人们的目光不再只盯着自己的“家底”和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广告客户, 而是对资源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信息和受众注意力这种更为广阔的潜在资源上来。由于信息和受众注意力具有间接、潜在的特点, 以前人们虽然天天把信息和受众挂在嘴边, 但并不觉得它们和资源有什么关系。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 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和受众注意力的紧缺。现在, 新闻媒体的一句流行语是“抢滩占位”, 其实抢的就是受众注意力资源, 占的就是信息资源。媒体竞争时代, 谁能用优质的信息吸引住受众注意力, 广告商就会登门花重金购买这份受众注意力。所以, 广播电视要搅尽脑汁办好节目, 通过占有受众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 然后再把这种资源以不菲的价格卖给需要做广告的人。

4. 成本管理:

科学地控制投入与产出。媒体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管理者必须具有成本核算意识。过去邓州市广播电视台比较轻视经营, 造成内部人、财、物配置不合理, 资源闲置和流失, 这是我们缺乏成本意识的表现。尤其像电视这样需要高投入的媒体, 频道开发和栏目定位不科学, 造成重复交叉、大而无当、小而不精, 就必然浪费宝贵的资源。另外, 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电视台在报道一些热点新闻时, 各个部门、各个栏目不讲究整体配合, 经常是一哄而上重复采访, 制作节目时又彼此封闭, 没有资源共享概念, 这都是缺乏成本意识和优化管理意识造成的。

随着中国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 邓州市广播电视台已经意识到了成本控制、制播分离等优化管理的重要性。这几年我们逐步改革, 把频道资源、栏目资源量化, 核定成本, 按成本分割给各部门, 各部门人员实行工效挂钩, 按市场经济运作。我们又成立了播控中心, 播出节目以秒计费, 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

5. 社会责任:

不可忘却的重任。市场经济的大潮决定了媒体产业必须走向市场, 必须树立经营观念。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这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下, 许多投资和经营行为可能是急功近利式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媒体产业, 如果过分强调新闻媒体走向市场, 按产业化方式经营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 如果新闻媒体只考虑价值规律。每家媒体只从自己的经济效益出发, 把满足受众需要当成指导行动的唯一标准, 在受众整体素质不高, 鉴别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新闻媒体一味迎合受众的某些口味, 就可能导致传播内容庸俗化、低级化, 甚至出现不惜牺牲社会整体利益来刺激受众趣味的现象。所以, 为了避免出现社会责任的“真空地带”, 在新闻媒体产业化运营刚刚起步的时候, 新闻媒体必须明确认识到自己负有正确引导舆论、提高大众文化品位和良好情操的社会责任。因为新闻媒体之所以存在, 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所播出的内容迎合人们的需要, 更因为社会需要新闻媒体引导受众, 只有新闻媒体和受众形成互动, 社会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媒体也才能生存。

6. 树立信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竞争压力。市场竞争使得媒体都感觉到了生存的艰难。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市县级广播电视在媒体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之后, 人们更多地看到了竞争对手在增加, 生存空间在变小, 受众越来越挑剔。这些都可能导致我们产生焦虑和信心不足,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如果从开拓新市场和满足受众需求情况来看, 我们的发展还只是刚起步, 可供拓展的生存潜力还很大。目前我国大众传播总体数量上已经不少, 每天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传媒对受众进行覆盖, 表面上受众处于信息饱和状态, 实际上他们又常常感到有效信息不足, 因为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重复的、无用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大众传媒每天生产出许多“滞销产品”, 另一方面受众苦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媒体不满。这种状况正说明媒体可供发展的余地很大, 所以我们要树立信心, 学会冷静分析、研究受众群体, 并以积极和富于开拓的精神面对挑战,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媒体网络化生存 篇9

任何一个动画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相对独立而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继而形成一套适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运行理念和运行模式,进而形成独特的生态圈。这些生态圈的形成和公司所处的地域、公司的规模以及公司的启动资金、后援力量等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国大陆动画公司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动画公司的调查研究,初步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公司生存模式和运营生态圈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类是促销滚利型,即以衍生产品快速回笼资金,并以此支撑动画制作;一类是执着坚守型,即致力于本土原创,怀揣中国动画之梦;一类是加工加创型,即以技术力量博上位;一类是灵活多变型,即紧抓时代脉搏,求新求变。本文将对中国大陆动画公司的生存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期为解决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动画公司发展和变革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提供有益参考。

一、促销滚利型:以衍生产品快速回笼资金,并以此支撑动画制作

这种生存模式主要是通过推广和出售动画衍生产品而获取利润,是动画公司在推出一部动画作品之后收回成本、“企图”获利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渠道。这里的“企图”是针对中国目前动画衍生产品市场环境恶性运营的一个直观、形象的说法。在知识产权保护做得不太好的国家,想通过一部动画作品的角色魅力和形象魅力获利确实是有难度的。当然,如果作品造势和产品推广做得够快,快到山寨都跟不上的速度,那这场仗打赢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以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飞动漫)为例。得益于起步之初在玩具制造及玩具销售领域的积累和经验,对于每一部自主投资制作的动画作品,奥飞动漫都着力于对某款玩具的开发和推广。由于奥飞动漫对动画衍生产品的受众群体定位准确、针对性强,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充分,玩具的先期设计和制作使得动画在开播初始就能够及时、有效地跟进相关玩具的推广及销售,这一系列的快速促销式动作,使得他们可以很快地通过衍生产品而获利,进而快速地进入道下一部动画作品的制作和推广。奥飞公司一方面通过动漫的文化价值来提升玩具类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玩具的普及程度来提升动漫产品的品牌形象,并且在这一“产业文化”的良性循环中获利,这一相对比较成熟的生存模式所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奥飞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大陆动画公司的佼佼者之一。随后崛起的广州灵动创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创始初期以研发、设计、销售动漫衍生产品为主,后期雄心勃勃加入原创动画制作的一家公司。事实上,大部分玩具企业都是从现有的动漫作品里进行挖掘,在获得(或者是没有获得)授权后再去开发产品。比如“喜洋洋”这一动画形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并不是很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而只是在后来通过量的积累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之后,才开始重视和利用这一动画形象的附加值。因此,像奥飞、灵动这样定位明确的公司确实有不少值得同行公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过于明确和强烈的目的性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往往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对动画片本身的技术制作和艺术含量要求不太高,而更侧重于能“多快好省”地在相对较短的周期内推出动画作品,继而能够快速地跟上相应的衍生产品。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注重动画作品的原创性,即便有动画衍生产品的利润收成,诸如奥飞、灵动之类的动画公司也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执着坚守型:致力于本土原创,怀揣中国动画之梦

这类动画公司往往致力于创造更具原创性,追求更高艺术水准及一流剧情的作品。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国内的动画技术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我们缺少的只是大量原创的好故事。”[2]近年来,原创动画取得较好的发展。据2006年12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的2006中国动画学会年的有关消息,全国原创动画年生产量首次突破了7万分钟。它们试图走的是中国动画发展中的“内容为王”之路。这类动画公司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它们大都缺乏实体产业雄厚资金的支撑,也没有多少支持它们的传播媒体,更没有一个公正的版权市场。它们只能凭借高质量的原创动画作品,依靠自身力量来挣取口碑和粉丝,获取奖项和微薄奖金。以近年来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主打作品《魁拔》系列电影,跳出当前电视动画推广困难的桎梏,通过推出系列电影来挣取票房,并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宣传。虽然《魁拔》中的人物造型有日本优秀动画角色的各种影子,但是依然看得出创作者精心描绘中国动画未来蓝图的真诚与努力。他们希望在行业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利用精心制作的动画电影来带动整个中国动画市场的良性循环和长足发展。可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却仍然任重而道远。希望青青树这样老牌的动画民营企业能继续努力,让中国动画人的美梦终有一天实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魁拔》系列电影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和众多的粉丝,但是该公司对于衍生产品的推广,其力度却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一个成熟、稳定的大市场环境,以及国人对自身民族文化产业的不信任造成。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中国原创动漫旗舰品牌《秦时明月》。《秦时明月》以高起点、高定位、高质量以及精彩的剧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当然,作为中国目前最为精致的一部3D电视动画,它身后的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公司高额的投资为这部动画片的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准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也为稳扎稳打地开发周边产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最后,必须一提的就是当今中国大陆品牌效应做得最好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代表作《喜洋洋与灰太狼》,在中国国产原创动画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销售及相关知识产权产业化开发方面,形成了一条相当完整、规范的产业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典范。而循着这条中国动画文化创意之路,发掘出最好的,适合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方法,将让所有中国动画人的梦不再遥远。

三、加工加创型:以技术力量博上位

此类企业主要是从事动画制作外包服务,并以长期大量的加工收益支撑少量的动漫原创。因此,它们作为幕后公司,难以有合适的渠道将公司制作的少量原创作品推广出去。这些公司通常很注重技术力量的提升,因为只有当它们拥有了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才能在业内获得良好的口碑。但是正是由于没有知名的原创作品,它们无法获得融资,很难在辛苦的加工过程中积攒足够的资金,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经典动漫作品。因此,资金有限以及没有后援支撑,使得这类小型动画公司的发展极其缓慢。这当中较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是总部位于武汉的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其具有年产国际标准动画片8000分钟的能力。公司成立之初,经历了国内外高品质的二维、三维动画,影视特效等外包制作服务的层层打磨,最后才制作出小有知名度的几部原创动画作品,包括《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另外一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公司,如广州市啦比豆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也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良性运营。该公司是由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来的几位元老级动画人创建的,是从无到有经营起来的一家以做国内外各种高质量电视动画外包单为主的公司。这家年轻的公司不但积极地吸收、积累外包单的生产制作经验,而且不断地吸纳动画制作领域的新秀人才,逐步进行自己原创作品的制作与推广。《啦比系列短片》《豆豆一家亲》等动画通过短小精悍的剧情内容、轻松幽默的角色形象,以及采用快捷微信平台推广的方式来慢慢占领市场。这其中还有一些是学院派动画专业人才建立起来的小型动画公司。《功夫兔与菜包狗》从获得动画学院奖开始,拿奖拿到手软,并趁热打铁将其动画短片衍生发展成系列动画作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包装和推广,制作并和联合淘宝网站售卖自己的动画衍生产品。此外,以几千元资金开始制作《罗小黑战记》系列动画的寒木春华动画公司,以自给自足的微薄资金坚持不懈的支撑着动画原创制作,并且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和收益,虽然步伐缓慢,但却勇气可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如爱德·卡特莫尔宣称:“我们绝不希望被看作是电脑成像技术的鼓吹者,我们想制作优秀的电影,而优秀的电影与技术无关。”[3]也就是说,优秀的动画作品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完全依赖“技术”的层面,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来说,角色、情节、主题等同样十分重要。

四、灵活多变型:紧抓时代脉搏,求新求变

在新媒体语境下,这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种运营模式。当下,快餐经济带动着快餐文化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能快速吸引眼球,快速获取利润,快速创造产值的动漫作品日益受到网络媒体的推崇和青睐。网络现已成为顺应年轻人需求,满足年轻人需要的大平台。目前,包括腾讯、有妖气、bilibili、漫客网等在内的动漫平台,推出了很多人气颇高的动漫原创作品。虽然这其中有不少画工一流、剧情可供推敲、诚意可嘉的优秀原创作品,但更多的却是不断突破底线,这类快餐式动画作品不具备收藏价值,也难以有持久的影响,但其大量出现对于中国动漫市场的良性发展,其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个人的成长,它们本应该是与社会财富创造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人知识的不断积累成正比的,任何扎实的成果获得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们紧抓时代脉搏,研究社会文化现象、读者口味,求新求变的同时,也应该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坚守自己的文化涵养,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倾向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和历史价值的动漫作品。

毫无疑问,对于包括中国动画在内的传媒文化而言,新媒体环境既带来了困难重重的挑战,也带来了绝佳发展的机遇。新媒体语境下,多种渠道的传播途径,为动画作品的有效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动画生存之路,其任重而道远。因此,动画公司切不可盲目一味向前冲,而是要静下心来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从业者的文化修养,为动画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圈,从而有利于中国动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斌.论新媒体语境的特征与走势[J].现代视听,2007(12):13.

[2]赵玥.国产动画电影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世界,2014(4):248.

媒体网络化生存 篇10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1. 收视率下滑, 电视用户被分流

新媒体利用其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及信息海量共享的独特优势在不断冲击着电视媒体, 它占领了电视媒体的大部分市场, 使电视媒体所受的关注度逐渐下降。目前中国的电视用户的主体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而且电视收视率还在不断下降。时代变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承了多年的收视习惯。

2. 电视广告被蚕食

新媒体不仅使电视媒体的观众逐渐减少, 连电视媒体的广告也蚕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被认可, 广告商将宣传的重点也转向了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形式,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价值有望使新媒体成为中国媒体广告的主力军。

3. 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被消弱

在过去许多处中, 电视媒体一直占据着霸主地位, 基本掌握信息的独家发布的权力。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电视媒体的霸主地位被瓦解, 快捷、多元的新媒体成为信息发布的新生代, 它的传播信息的速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4. 成本投入大, 盈利困难

电视媒体能够顺利运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电视媒体的赢利模式是广告费用和运营商的收视费用, 然而由于广告的被蚕食和用户被分流使得电视媒体投入大收入少, 再加上新媒体冲击和挑战, 电视媒体盈利困难。

二、电视媒体如何转型和生存

1. 明确自身定位

电视媒体要明确自身定位, 既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传统的电视制作人应该关注电视节目的内容, 跟上时代发展。目前电视媒体是处于拼的功能层面, 既新闻的告知功能和娱乐节目的娱乐功能, 但是这些功能是很容易被模仿的, 模仿的结果便是东施效颦。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信息, 随之而来的是大众要面对过度泛滥的信息。那么作为专业内容生产者的电视媒体的优势就是提供内容整合和信息解读的专业服务。要抓住时代前沿, 以专业眼光制造大众受用的信息内容。只有抓住了大众注意力, 才能抓住消费者。

2. 明确服务功能

在电视节目不缺少的今天, 内容只是在一刻吸引观众, 而服务却是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全程服务。在一个消费社会中, 电视媒体除了给观众提供内容, 还要提供服务, 既电视节目的持续品质及营造情境等。要让观众感觉到处处被关心, 电视主持人站到观众角度想问题, 真正想民所想, 使观众成为参与者和主导者。

3. 挖掘名牌节目的品牌价值

调查发现, 许多观众更喜欢的是老的名牌节目, 那么就要对这些名牌节目进行二次开发, 使其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其品牌价值。同时电视媒体的经营者要用独特眼光去鉴赏和研究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 根据广大观众要求引进新的适合市场发展的电视节目, 以创新电视媒体的新收视率。

4. 与新媒体整合

新媒体冲击着电视媒体, 但是两者也并非绝对对立。如果电视媒体能够与新媒体深度整合, 也可为电视媒体创造一条新的出路。首先是内容上的整合。电视媒体和新媒体都是依靠丰富内容来吸引观众。电视媒体发展历程较长, 对于内容建设有充分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可整合新媒体的先进技术, 对自身内容不断丰富, 既利用新媒体对电视媒体内容进行传播, 使电视媒体充满现代气息。其次是渠道整合。一次性消费是媒体最大特点, 单一渠道宣传使得电视媒体的价值不能充分利用, 如果能利用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宣传, 那么电视媒体的资源价值将得到充分利用, 也可使电视媒体的内容使用率得到提高, 使电视媒体前景开朗。最后是市场整合。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整合会得到1+1>2的效果, 在整合过程中电视媒体对新媒体的高科技技术进行利用, 从而达到对自身进行提升和改造的最佳效果, 使得电视媒体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使观众能够看到一个全新的媒体模式。

5. 引入互联网思维, 抢占手机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终端。电视媒体想要打赢这一场硬仗, 就要抢占手机市场, 把握市场先机。电视媒体要以制作内容为中心变成以用户为中心, 真正将电视与观众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的互动交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 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是一把双刃剑, 它使电视媒体遭受挫折的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向前发展提供了机遇。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立足发展, 就必须进行自我颠覆, 谋求全方位的转型和变革。只有进行技术、经营观念及经营模式的改革, 在挫折中不断创新和整合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受住生死存亡的考验, 才能在电光火石中化茧成蝶。

参考文献

[1]王春浩.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的优势与挑战[J].电视技术, 2014 (16) .

[3]沈正赋.新媒体时代电视面临的生存挑战与发展机遇[J].现代传播, 2014 (10) .

上一篇:高三生物复习课下一篇:实践教学平台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