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2024-05-27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精选12篇)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1

摘要:针对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展开论述。

关键词: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

1 建立干部档案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的必要性

1.1 国家信息化和新时期组织工作的迫切需要。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成熟的信息及电子技术已普及到各行各业。江总书记关于“四个现代化, 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的重要指示, 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信息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我国近年来大大加快了各项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而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更应该走在前面。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手段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既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迫切需要, 也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必然要求。

1.2 干部信息规范化的需要。

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工作中, 形成了大量的干部信息, 这部分信息绝大部分是用手工管理的。由于是手工管理,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分隔, 使信息内容不规范, 信息流程不科学, 因而难以满足人员个体微观管理和人员群体宏观管理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处理系统, 用现代化工具管理干部信息, 从而提高信息的规范程度与利用效率。

1.3 合理使用先进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级组织部门都购进了相当的计算机和其他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 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 软件开发不及时, 应用水平较低, 现有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等,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 从而不断促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2 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

2.1 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干部信息。

干部信息数据库及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后, 我们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干部的自然情况、简历、素质、特长以及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信息, 还可以随时查询干部诸如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声音和影像资料, 了解干部全方位的综合信息。利用这套系统, 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在较短时间内为领导和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干部信息,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从纸面上静态了解干部的传统方式。

2.2 使信息充分得到共享, 提高劳动效率与工作质量。

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干部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全方位的干部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使信息共享, 避免各部门重复录入相同的信息, 减少重复劳动。而且在干部管理工作中, 随时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信息, 各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更新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信息, 向需要信息的领导和部门提供最新的第一手资料, 大大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共享之后, 各部门可以从各个侧面, 全方位了解一个干部, 走出在本部门业务范围内, 从一个侧面了解干部的局限性,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对干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使用这套系统, 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以前手工管理干部的情况, 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利用这套系统, 短时间内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 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简历等常用材料可以自动生成, 并可以实现部门之间信函、文件的电子传递, 减少手工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3 可以使干部任免更加科学化, 提高知人识人的深度和广度。

以往讨论任免干部, 基本上是采取文字材料加口头汇报的传统方式, 使用这套系统可以采集干部工作、学习、深入生产一线的声像, 结合干部考核中形成的文字材料, 通过网络和各种多媒体设备把动态影像、声音和相应的文字融为一体, 并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它不仅可以提供被任免干部的自然情况和现实表现方面的信息, 而且可以看到被任免干部的形象、气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使领导对任免人选有一个比较全面、直观和生动的了解, 可以更好地评价和使用干部, 提高知人识人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拓宽视野,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的需要, 选拔出各种类型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 让选拔上来的干部真正能够“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3 建立和使用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采用规范的应用软件。

为了达到信息共享,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使用标准规范的软件是必须的。为此, 中央组织部制定和颁发了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 它是为实现干部信息的标准化及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按照人员管理及机构管理中科学的信息流程制定的, 不仅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而且具有总揽全局的权威性。因此, 必须选用中央组织部推行的、建立在《信息结构体系》基础上的系统软件, 否则会造成数据结构混乱, 使上下级数据无法沟通与共享。不但是信息体系与软件, 系统所涉及到的其他应用项目也应当建立在相关的标准之上。如文本、照片、声像等的采集与报送都应该制定和遵循相关的标准, 减少转换与重新制作的难度, 这也是信息共享及上下沟通的必要条件。

3.2 要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整个信息系统。

建立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要涉及到很多先进的技术, 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

应用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首先要建立起干部信息数据库, 包括文字信息数据库和多媒体信息数据库, 这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源泉。数据库的内容要丰富, 要涵盖干部各方面的综合信息, 以提供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多媒体数据库是难点, 图像和视频数据有着容量大、不易管理、调用速度慢等特性, 如果简单的以文件方式存放, 满足不了数据量日益增多时的调用、管理、更新、存储等方面的需要。从长远看, 必须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 以保证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要使干部多媒体信息系统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高性能的设备是必要的。从数据源的采集到后期制作都应该保证较高的质量, 照片要采用高清晰度的扫描仪录入计算机, 音频和视频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字杜比和DVD技术, 在为领导提供更逼真的声音和更清晰的影像的同时, 也能保证在较长时间内的适应性。

网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有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网络系统, 才能实现系统建设的高投入与高产出, 为各级领导和组织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现阶段比较先进的组网技术有ATM和千兆位以太网, 在小型局域网中, 十兆以太网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了较高的带宽, 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网络建设中还要考虑利用Internet, 上同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相连, 下同各县、区委组织部相连, 形成一个组织系统广域网, 实现组织工作信息大面积共享。

3.3 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建设多媒体信息系统。

第一, 先建成系统的基本框架, 包括各种资料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应用软件的选用与开发、高速网络系统的建立等。三个环节可以同时进行, 其中信息资源的采集是重点, 也是基础, 干部信息的采集与报送工作应当规范化、制度化, 把其当成干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第二, 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提高整个系统, 并将成熟的经验推广、普及, 不断提高整体应用水平。第三, 进一步加大投入, 使整个系统臻于完善, 最终满足组织工作的全面需要。

3.4 要全员参与, 以应用为主线, 提高整体使用水平。

干部信息系统的应用, 涉及到很多工作领域, 也涉及到干部管理的多个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包括括班子建设、干部管理、干部任免、干部档案、干部教育、干部统计、党员统计等信息内容, 与干部考核、考察等工作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系统的建设上, 应该全员参与, 分清职能, 明确信息的采集、维护和使用等各项工作的分工与权限, 最终形成科学、有序、规范、协调的运行机制。

准确、完整、规范的信息资源是整个系统的生命, 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过程当中, 要重视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与利用, 不能只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而忽略信息资源及系统的应用。要以应用为主线, 开发选用一些实用的应用程序,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拓宽应用范围, 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使信息系统真正成为组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的逐步推广与完善, 对各级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计划地对使用者进行强制培训, 使其成为办公自动化和干部信息系统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 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2

加强从媒体网络信息中捕捉线索

2013-04-13 01:44:0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据新华社电最高检12日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要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找准办案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排除干扰阻力,坚决查办发生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

12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推进反贪办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找准贪污贿赂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和部位,深入查办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窝案串案,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深入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会议指出,检察机关要加强举报宣传和线索排查,发动群众积极举报犯罪;建立与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执纪执法机关的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全面掌握本地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投资项目以及惠民富民政策资金等信息情况,主动收集和排查涉嫌犯罪线索;加强媒体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从中捕捉案件信息和线索。

个性化多媒体农业信息推送系统 篇3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推送技术;多媒体技术;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1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395-05

收稿日期:2013-11-26

基金項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21B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2034)。

作者简介:陈诚,硕士,研究领域为农业信息化、智能信息处理。E-mail:chenc@nercita.org.cn。

通信作者:吴华瑞,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农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E-mail:wuhr@nercita.org.cn。

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区域是农村,最大的受众是广大农民。因此,农业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必须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IT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相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传统的以互联网为单一传播渠道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低门槛、高效率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农业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农村的信息服务现状。系统在信息的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等因素,以合理细致的用户分类为基础,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能够将用户所需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在庞杂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的兴趣信息。服务内容和传播渠道方面,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找出最符合农村现状的信息服务载体和信息呈现方式,降低系统对用户文化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普适性和易用性,力图解决困扰农业信息服务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现阶段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存在服务针对性不强、对农民影响不大、信息质量低等问题[1-3]。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已经呈现出向云服务靠拢的趋势。农业信息云服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使用成本,支持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简易终端获取信息[4],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资源迷向”等问题,增大了用户发现所需信息的难度,使得寻找感兴趣的信息变得愈加困难。针对农业领域用户特点构建一种高效、快捷、易于普及的信息服务系统,方便用户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信息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可行之径。目前,农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地域性需求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尤其是种植业,综合地理位置、农业地貌类型因素,我国种植业区可划分为10个一级区(东北、北部高原、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南方丘陵、华南、川陕盆地、云贵高原、西北绿洲、青藏高原)。由于每个种植区的种植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农业信息服务的对象类型众多,信息需求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因此,对用户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助于信息的精确推送和高效服务。

1.2季节性需求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农业领域用户信息需求多样、不断变化、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结合用户所在地理位置,推荐给用户对应时期的农业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质量。

1.3便捷性需求

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大受众是农民,最大服务区域是农村,而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IT技能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限制了传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因为传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以互联网为单一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服务载体多为电脑,对用户的文化水平和IT技能要求较高,不利于农业信息服务的全面普及。针对农村领域用户需求,信息接受能力和所能接受的终端进行合理评估,采用包括手机、触摸屏、PC机、电话、IPTV等在内的多信息服务终端设计,通过短信、邮件、微博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是目前农业信息服务的热点需求。

2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2.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使多种媒体建立逻辑连接,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成为一个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系统化表现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从而极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5]。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1)多样性。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载体具有多样性,除计算机以外,信息还可以在手机、触摸屏、IPTV等终端上灵活展现,扩展了信息服务终端类型,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传输技术,用户可以给予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式工作方式实现与多种信息媒体的交互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3)实时性。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因此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符合农业信息服务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4)普适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处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服务的普适性得到极大的扩展。

2.2推送技术

推送技术,又称网播技术(netcast webcast technology)

nlc202309021928

[6],它是由PointCast Network公司于1996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获取效率。目前信息推送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频道式、邮件式、网页式、专用式推送,其中专用式推送区别于其他推送方式,通过机密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将指定的信息发送给专门的用户。

信息推送的主要优点:及时性、应用面广、对用户没有技术上的要求。主要缺点:在一般情况下,推送服务的针对性比较差,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7],在信息服务中的表现不够理想[8]。基于地域和时间的推送技术是在传统推送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针对性改进,能够显著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2.2.1地域分块推送技术农业中的大田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不同種植区作物结构的区别较大,该区域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类型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湖南地区主要大田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甘薯、烤烟等,其中每个地市的种植结构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带,主要以种植茶叶、烤烟、柑橘等经济作物为主。农业信息服务可根据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判断其所属种植区,判断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提高信息推送的匹配效率和推荐信息的针对性,提升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的个性化程度。湖南省的农业信息中种植信息的地域分块推送过程见图1。

2.2.2时间分段推送技术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就大田种植作物而言,不同季节对应着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也在不断变化。农业信息服务可根据用户访问系统的信息时间,判断用户的种植结构、每种作物处于什么时期,推荐给用户对应作物的对应时期信息,提高信息推送的匹配效率和推荐信息的针对性,提升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的个性化程度。针对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玉米和番茄种植的农业信息时间分段推送过程见图2。

3系统构建

3.1系统服务定位

从农业部2012年对全国范围所做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调查来看,农业信息服务呈现以下特点:(1)

服务需要紧贴“三农”,体现地方文化、产业等区域性要求。(2)

需要频繁输入性检索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大部分农民甚至无法完成文字输入性信息查询,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很难从一个需要文字输入性查询的服务系统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农业信息服务特点及农民现阶段迫切需要为系统构建指出了工作重点,就是为谁服务、服务什么和怎么服务的问题。(1)为谁服务。根据用户所处地域、从事行业、兴趣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类处理,制定针对性的推送机制。(2)服务什么。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根据用户兴趣特点,为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3)怎么服务。考虑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针对农民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城市人员来说普遍偏低、对信息接受能力差等特点,构建方式灵活的传播渠道和易于使用的服务终端。

3.2系统功能设计

3.2.1用户分类模块用户分类模块基于用户兴趣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差异化管理和针对性服务。根据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特点,用户分类模型可以定义为:USER={F,L,I,DI,T,CT },其中F代表领域,如水稻、小麦、生猪等;L代表用户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如生猪养殖、饲料供应、生猪屠宰、猪肉销售等;I代表用户感兴趣信息的集合,I={I1,I2,I3,…,In};DI代表用户对信息的感兴趣程度,一般默认为1;T代表用户对信息及时性的关心程度,取值是0~3之间的整数,即不关心、略关心、关心、非常关心;CT代表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3.2.2信息分类模块农业信息服务涉及的有用信息源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服务的信息源管理过程中,数据挖掘和知识提炼是知识演进的正向过程;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信息会出现噪声,噪声会妨碍用户寻找感兴趣的信息。对普通农民而言,信息服务中有用的是信息和知识;对于从事农业科研人员而言,数据、信息和知识都很重要。因此,根据知识的演进规律,将信息源有目的地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3大类,将便于信息源的有效管理,使用户能够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的兴趣信息。本研究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将建立3个模块即数据模块、信息模块和知识模块。

3.2.2.1数据模块数据模块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模块。数据对一般农民没有直接使用价值,但是对从事农业领域科研的研究人员来说,数据有很重要的价值,甚至比信息和知识还要重要。如进行农业信息服务中的测土配方数据等。

3.2.2.2信息模块信息模块是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模块。信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信息能够为用户的决策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用价值。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价格等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就属于典型的信息。

3.2.2.3知识模块知识模块是存储和管理知识的模块。知识是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一般认为是经过验证的、具有正确真实性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配方施肥等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属于典型的信息。

3.2.3信息推送模块结合地域分块推送、时间分段推送等技术,构建信息的个性化推送模块(图3)。信息推送模块主要由用户管理子系统、信息推送子系统、信息拉取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组成。主要负责根据用户需求定制针对性的服务策略,通过邮箱、短信、RSS、语音等多种推送方式,向电脑、手机、触摸屏、IPTV等终端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提供信息拉取功能作为信息推送的补充,用来满足用户主动向系统拉取信息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4系统构建

个性化推送系统是信息与用户的“桥梁”(图4),可以对用户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智能识别、预测,按照用户要求自动搜集定制信息,并能够定期、快速、无误、连续向目标用户主动传递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整体构建方案见图5。

nlc202309021928

系统基于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行设计。服务器端系统全部采用JAVA语言开发,开发分模块进行,模块间保持高内聚、低耦合的关系。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客户机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端的系统服务,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综合考虑价格和性能稳定因素,服务器端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其价格合理、性能稳定、兼容性好,可运行于多种平台,易于操作和使用,在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了系统性能和普适性,更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系统的信息推送界面见图6、图7、图8 。

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在Windows 平台下运行,目前,系统已经在河北、天津、北京、海南等省市进行了成功应用,在北京郊区各大有机蔬菜生产合作社的应用可以高效集成合作社自身业务,具备了独立提供农情监测信息服务的能力,在实际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系统为合作社提供的农情预警的短信推送记录见图9。

5系统特点

5.1服务精准化

系统按使用对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实施差别化管理,可以提升信息服务个性化程度,能够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在农业信息的个性化推送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用户管理盲区问题,使得信息推送对象(用户)易于识别,推送系统可以为用户指定精确的信息匹配规则,从而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送。

5.2信息生动化

系统根据知识的演进规律,将信息源有目的地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3大类,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数据模块、信息模块、知识模块,并在数据服务时制定组策略,针对普通农民信息服务尽量多地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信息源,方便低文化水平用户顺利获取并消化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5.3查询流程化

与工业等领域相比,农业领域用户的文化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民,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获取能力基本为零,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字输入都实现不了,更不可能在网络上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系统在用户的信息拉取环节,尽可能地以图片等形式把农民需要的信息以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农民面前,采取流程式的信息检索,农民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加以选择,便于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顺利使用。

5.4服务主动化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城市人员来说普遍偏低的特点,对信息接受能力和所能接受的终端进行合理评估,采用包括手机、触摸屏、PC机、电话、IPTV等在内的多信息服务终端设计,通过短信、邮件、微博等形式进行信息推送服务。系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用户所关心的领域,及时向用户提供并主动推送相应的农业信息,有利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

6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国家农业科研领域开发了大量的农业专家系统,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如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熟悉或不会最基础的输入法,很难从一个需要文字输入性查询的服务系统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等),有些科研成果都未得到合理的应用和普及。原因主要是信息服务模式没有贴合农业领域用户的实际需求,服务难以深入到基层。本研究在用户迫切希望能够在无限的农业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信息的大背景下,针对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推送服务和流程化的检索为主要系统框架,结合地域分区推送、时间分块推送等新方法,构建了一种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农民能够顺利地运用这套系统,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服务质量,使农业领域内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 N,Zang Z Y,Gao L W,et al. Multipath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Ⅲ,2010,317:345-351.

[2]左停,旷宗仁,徐秀丽. 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J]. 中国农村经济,2009(7):42-47,58.

[3]孙素芬. 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56-459.

[4]陈康,郑纬民. 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 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5]顾沈明,陈荣品. 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6):999-1001.

[6]索传军. 论基于网络环境的主动信息服务系统[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23(3):10-13.

[7]许海玲,吴潇,李晓东,等. 互联网推荐系统比较研究[J]. 软件学报,2009,20(2):350-362.

[8]李杰,徐勇,王云峰,等. 面向个性化推荐的强关联规则挖掘[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8):144-152.孫志国,王文生,冀智强,等. 视频优化算法在农技云平台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00-401.

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篇4

当前,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严重威胁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网络犯罪直接危害公共财产安全。这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09年以来, 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累计接到举报294180件次, 举报电话15000多个, 日均举报量达1009件次。经过近一年的整治, 目前网络环境明显净化, 网上低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而网络媒体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 中国网络媒体主要三种类型。一类如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网站, 背靠外文局的中国网站, 这是由传统媒体办的;二类如新浪、搜狐、网易, 包括TOM、中华网, 以及已经或将要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出现的, 国外公司办的超级中文网站;三类如中青网、东方网、千龙网、南方网等, 由新闻媒体和商业公司杂交生成。无论是什么类型, 网络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是全面的, 从微观到宏观, 从家庭每个成员的日常生活到国家之间的信息传播, 网络媒体无处不在。

二、加强网络媒体信息安全的措施

1、加强网络立法, 目前, 我国己

颁布了相关的网络管理法规条例约20余部, 这说明我们的法律、法规正在健全, 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些法律、法规来促进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工作, 促进网民合法上网的自觉性, 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时, 政府机构应该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主流媒体要健全准确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 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中, 要建立向公众、向多类媒体及时通报新闻信息的制度。

2、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举措。

网络媒体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宣传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和有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五个必须"要求, 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在网上唱响主旋律, 自觉壮大主流舆论, 积极引导网上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使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维护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推进行业自律。

互联网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律建设的带头作用, 完善自律机制, 引导业界依法、诚信、文明办网。互联网运营企业、各类网站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网络安全工作, 健全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风尚。

4、加强网络媒介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保证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自制能力, 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的不正当手段, 做新闻专业主义至上的记者。网络编辑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将之与互联网技术更好的结合为新闻工作服务。网络编辑和网站管理员要切实把好关, 从自身做起纯洁网络用语和网络环境, 拒绝“煽色腥”, 及时疏导网络媒体论坛中的情绪型言论, 及时跟帖、主动导帖, 善言规劝, 与网友共同创建宽松自由文明和谐的讨论环境。网络经营者要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 本着新闻传播规律和良心办事, 不做广告商和某种权势的附庸。在办新闻网站的时候, 不但重数量, 也要重质量, 引导网站向主流、健康、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5、网络媒体需加强技术控制。

一方面媒介组织有必要加强从业人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网络研究者需研究新的监控技术对信息的发布进行把关, 使不良信息在源头上就被过滤, 如强化网络技术的屏蔽和约束效应等。部分内容未被核实通过而不予发表, 这样的技术层面的管理, 虽然在某些方面妨碍了信息的即时传播和交互性, 但在舆论方面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同一般的。

6、加快网媒之间、网媒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网络媒体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 不断加强各种不同形态媒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消解网络虚假信息, 增强真实性、可信度, 是使网络媒体强大的捷径。因此, 我们要积极促进不同网络媒体间的交流合作, 使信息尽可能的全面、深入、多维, 达到传播的最大化,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促进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和网络的合作交流, 使他们共同发展, 提高媒体整体的影响力。

三、结语

网络媒体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迹象表明, 我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媒介自身和受众自身的信任问题, 这一点也是作为网民和网络传播者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方面, 我们需要重视并予以改善。

摘要:2009年, 中国网络媒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 网上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 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威胁着网络运行和信息流动, 各类网上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侵害着公众财产安全。鉴于此, 本文对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安全,互联网

参考文献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5

2014年中国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趋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近年来,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利润水平较为稳定;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行业的发展,行业利润水平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1)近年来行业利润水平变动的情况

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应用广泛,企业众多,但已上市的企业较少。根据对行业内四家上市公司(包括太极股份、立思辰、飞利信和延华智能)和本公司的财务数据汇总分析,可以总体判断出中国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水平比较稳定,最近三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行业重点企业相关业务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分别为23.95%,25.11%和22.67%。

(2)行业利润水平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①专业化和个性化信息系统应用解决方案需求日趋增多,由此带动行业利润水平的上升。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信息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体验效果进一步增强、功能种类进一步丰富、操作界面进一步简化,愈来愈多的行业用户认识到高技术水平与高质量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在提升自身关键事务效率方面作用显著,同时行业用户根据其特定需求,要求供应商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解决方案及个性化服务。

此类专业化和个性化信息系统应用解决方案需求日趋增多,相应的附加值较高,由此带动行业利润水平的上升。

②系统建设经验的积累降低了单位实施成本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具有典型的经验累积效应,存在较明显的学习曲线效应,即随着系统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将持续改善、技术熟练度不断上升、方案设计更加优化、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单位实施成本,从而提升行业利润水平。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教学;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1.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技能方法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具有“授人以渔”的功效[1]。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2]。可见,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应以理论够用、适用为度,突出实践性,注重精讲多练。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部分是先在教室集中上理论课再到机房上实践课。理论课则是以教师讲座为主,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一般仅是以大屏幕演示PPT的方式为主,即老师在台上针对于某一具体的数据库,进行某一具体问题的演示操作,把检索步骤与过程,甚至结果都一一演示出来。学生则在台下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或自顾自看书,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爱听不听的状态。而理论和实践的间隔时间往往偏长,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懂了,相隔几个星期后再去上机实践时已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学生多,网速慢,老师指导上机时很难做到及时、全面。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理解、及时实践和巩固,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直接在机房中开展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语音教学等操作,开展直观、动态和交互式的教学,做到老师边讲授学生即时练习当时掌握,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简介与安装

2.1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简介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套基于纯软件设计的网络教学软件,利用机房的局域网环境,实现基于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同步教学。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屏幕广播速度,特别适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语音方面采用音频混合技术,支持多人会话,如同真实的课堂讨论一般;影音广播不仅支持VCD、MPEG,还支持AVI、WAV等多种影音文件格式;独创的缩略图显示方式,全部学生的电脑屏幕尽现眼前;无功能限制、无节点数限制,可以安装任意多台学生端。先进的并发运行制作,各功能可以任意组合,随心所欲[3],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交互。

2.2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安装

2.2.1 教师端的安装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采用了类似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客户端”的配置模式。在机房全千兆局域网的网络环境下,在一台电脑上安装软件中的教师端程序,把这台电脑固定下来供老师上课时进行演示、辅导和管理[4],即为教师机。

2.2.2 学生端的安装

任选另外一台电脑安装软件中的学生端程序,在教师端和学生端程序配置正确、调试无误的基础上,利用机房硬盘保护卡将其余准备作为学生端的电脑唤醒,把安装好学生端程序的电脑作为发射机,进行网络拷贝,待学生端程序传输完毕之后,就建立了基于“教师端—学生端”模式的多媒体授课环境和教学平台。

2.2.3 设置注意

为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互,在进行教师端和学生端设置时还应注意把模式中颜色质量设置为增强色(16位),使屏幕广播效率最高;在“系统设置”对话框把“发送数据速率”调整为慢,避免学生端接收屏幕画面时出现丢失现象;将学生端程序中“举手”、“发消息”、“交作业”等权限开启。

3.高职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在信息检索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启动教师端程序,进入教师端窗口。而学生启动电脑后,学生端程序自动运行,受控于教师端。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端软件所提供的丰富的功能,利用系统独创的并发运行设计,任意组合各功能,实现相应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教师端界面如图1所示。

3.1 利用屏幕广播、电子画板等功能,轻松实现各种教学展示与示范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屏幕广播功能可以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利用这个功能将各种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检索操作过程屏幕广播到学生机,轻松实现各种讲解与示范。比如在教学搜索引擎的利用的时候,我既制作了静态的PPT,又利用Camtasia记录了检索的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的轨迹、解说声音等,还当场演示了各种搜索引擎的实际操作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还同时使用电子画板功能,把电脑屏幕作为黑板,直接在屏幕上边将边写写画画。多种形式的屏幕广播方式供学生实时地、清晰地观看到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任意一台学生机的屏幕广播到其他学生机,既可以给大家展示某个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点评,也可以抽查某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甚至讲解,反学为教,既达到了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目的,又可以供其他同学吸取经验和教训。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既可清楚地看到教师机或某台学生机的相关内容,又增强了师生的交互,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比教室里单一使用多媒体投影屏幕或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的效果更好。

3.2 利用远程控制、声音广播、双向对讲等功能,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和针对性辅导

系统的屏幕监控功能可以让教师随时监看和监听某个学生的信息,了解该生的练习情况,然后利用声音广播、双向对讲等功能对该生进行个别语音指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对该生的电脑进行操作,开展“手把手”式的指导,进行单独的交互式辅导教学。这种点对点的个别语音指导和远程遥控也可以指定某两台学生机来进行,以此开展学生间互助式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 利用班组管理、多人会话、网上聊天等功能,实现分组式的教学与辅导

系统的班组管理可以对所有学生进行任意分组,便于分组练习与指导。教师端软件预设了十一个组,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列表窗口选择组。“全体”组含义是全部学生,教师只能对其他十个小组进行小组成员的添加或删除。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建立班组模型,有侧重点的进行干预和辅导。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大多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以笔者所执教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信息检索课属于全院公选课,学生有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年级。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讲计算机检索基本理论的时候以全体组来开展,讲数据库的使用的时候以系部分组来练习,讲信息检索策略的综合应用时则以年级分组来进行。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辅导更到位。

同时,系统采用音频混合技术,支持多人同时用语音进行交谈,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系统的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功能,指定某个组的学生(包括教师)之间进行语音交流或文字交流,开展分组学习和讨论。比如在进行期刊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的练习中,我按专业群布置学生不同的检索任务,要求学生查找自己专业群的相关课题,并形成检索报告。我先将学生按系部分组,按组将学生机的屏幕画面同时显示在教师端,让自己对每一组学生的练习情况一览无余。然后根据各组学生练习的情况,向各小组用语音或文字广播他们检索课题的检索策略、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窗口遥控辅导,或者直接对各组进行遥控操作。有时还组织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随时加入任何一组参与讨论。也可以随时根据各组练习情况将某个学生的荧屏显示和语音等信息,向该组甚至所有学生广播,进行展示或讲评,以便学生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检索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

3.4 利用屏幕日志、提交文件等功能课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系统的屏幕日志功能,可以自动把全体学生机的电脑屏幕画面,以jpeg图片文件格式,保存到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中,便于无人值守或事后查看学生电脑的使用情况。系统还有方便快捷的提交文件和传送文件的功能,学生可以把练习结果提交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由于每一次课的时间有限,课堂指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课后我经常调出自动保存的文件或学生提交的练习,继续了解学生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便于下一次课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3.5 利用屏幕监视、锁定电脑、点名签到等功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

系统设置有点名签到功能,便于教师考勤。同时有锁定电脑功能,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屏幕监视发现个别学生机擅自脱离了控制,在玩游戏或随意添加删除程序的,可以立即将其电脑锁定,强制其停止当前操作,或者将其显示器屏幕设置为黑屏,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如果在自主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未按要求练习的,则可以通过点对点或点对多给这些学生机发送提醒消息,这样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了课堂的有效管理。

4.高职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应用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好处

4.1 安装简单,操作简洁,好用易学

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馆员兼任,他们的电脑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但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纯软件实现,不需要服务器,安装简单,升级维护方便,且硬件兼容强,对所有的网卡、声卡及显示卡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极强的系统稳定性,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系统的各项功能完善,使用统一的操作模式,直观简洁、易学易用,不同电脑知识基础的图书馆馆员都可以自如地操作,顺畅地开展教学。

4.2 边讲边练,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屏幕广播功能可以随时打开、停止,切换方便。教师用屏幕广播讲完一个知识点或演示完一种检索方法,马上停止广播,把学生机的操作权放给学生,开始操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显示的学生机屏幕缩略图通览每台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文字、语音辅导,或者把任意一台学生机的操作屏幕向全体学生机广播,进行点评或展示;也可以重新打开广播,继续知识点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操控自如,讲练结合,实现当堂讲授、实践、辅导、掌握和巩固,各教学环节学生都充分参与,学习兴趣贯彻始终。

4.3 教学功能灵活组配,便于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丰富的教学功能可以进行灵活组配,随心所欲。既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以通过点对点、点对多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既可文字交流,也可语音交流,兼顾了广播式、集体交互式、个别化和分组教学四种教学模式,开展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

4.4 教学管理功能齐全,保证课堂教学管理质量

系统齐全的教学管理功能,既实现了课堂的自动考勤,又可以限制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权限,避免学生机脱离教师端控制,使学生专心听课。还可以保存学生机的操作屏幕,便于无人值守和事后查看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更有稳定的提问、收取和提交作业功能。这些,既方便了课堂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结语

实践证明,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其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可以使教师由一个说教者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使信息检索课密切结合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敏.试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创新[J].图书馆学工作于研究,2011(4):86-88.

[2]刘桂丽.高职高专“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7):141-142.

[3]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说明书[S].

[4]吴晓,马小龙等.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在C语言上机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7).277-285.

作者简介:吴晓明(1970—),女,硕士,中级职称,现供职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企业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篇7

企业e化是政府积极推动e-Taiwan目标之一, 各级企业不断努力落实的信息基础建设工作, 相对的企业行政信息化将面对异质网络环境而受到极大的冲击而需提供不同的服务, 方能符合需求。针对网络环境, 高速的因特网以及无线通信环境, 尤其是移动式设备, 例如移动电话、个人资料助理 (PDA) 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发展得相当快速, 让人与人间的互动日趋频繁, 如何通过Web与移动装置, 随时随地提取各类信息, 提供用户适当与迅速的信息是一大课题。

企业行政业务是一项过程繁琐数据庞杂而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为争取时效、节省人力、加强精确性, 利用信息科技是达成目的的最佳工具。其中在企业行政信息系统发展, 国内就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研究。有学者指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组织中的计算机运作、电信网络或是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作转交给外部的专业服务。一般企业行政系统大部分都由电算中心人员自行或委外开发, 时间长久后, 形成小系统林立, 而系统功能亦可能在行政业务人员要求下, 日渐扩增与不断修改。若不建立一套标准的架构, 将使得系统维护困难, 而蝴蝶效应将会日趋明显。有学者提出利用设计样式及框架的观念, 以建置Web企业行政系统经验为基础, 从中解析出抽象类, 并定义这些类别之间的互动, 加上自定义服务器端控件及公用函式库共同组成了一个支持单一登录的企业行政系统Web应用程序框架。基于这个框架, 开发人员上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具有MVC、单一登录、一致外观、有效资源管制及结构化错误处理机制的应用程序, 不同程度的开发人员所产出之程序代码也能具有一致风格及质量, 并有助于软件稳定性及可维护性的提升。

二、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近几年来, 企业行政信息化不论是采用自行开发抑或委外开发失败的例子时有所闻。从简单的计算机作业到集中式的大型主机, 又从大型主机到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e化企业行政信息系统, 企业行政单位相关人员不断地在求新求变,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因此针对未来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也将会朝向:一是以多媒体与增值应用服务为主, 不单纯只提供一般文字性的信息, 二是近年来主从式系统蓬勃发展, 而主从式系统可有效降低主机的负荷, 三是将摆脱以往硬件的限制, 通过各种多样化的平台达到实时传递信息的目的, 在宽带与移动电话高普及率的整合式环境, 在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下, 让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的通过手持装置, 在任何地点, 在任何时间自由的上网存取数据。即移动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使用者需要的服务, 并支持与多移动使用者的互动。

在信息技术层面上而言, 开发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有一定方向与作法, 但推行过程中会衍生相关问题, 包括参与人员的认知态度、人力资源的限制、有限的开发经费、使用者与技术人员间之沟通方式、开发建构方式及开发技术等, 都将是企业行政业务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规划、推动与建构一个适用及高质量且有效率的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根据过去的开发经验, 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行政系统都具有以下问题及需求:一是风格一致的使用者界面, 二是如何协助开发人员开发Web应用程序, 三是必须支持单一登录 (Single Sign-on) , 四是登入机制的抽象化, 五是管制资源的不当存取, 六是结构化的错误处理。

针对企业行政信息系统建构实施策略而言, 一般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之方式不外乎有自行开发或称内制 (in-house) 、委外开发 (outsourcing) 、采购应用软件包、或由各级政府统筹设计等实施方式, 但这些建构方式也都内含了一些问题。包括:第一, 采用混合式建构时, 由于开发团队各有需求上的考虑与不同, 缺乏统一标准, 形成不同的信息系统间虽然存有共通的数据, 但却无法充分整合为一致的规范。第二, 采用委外开发, 则需考虑的有整体委外或部分委外、何时委外、及对委外服务信息厂商的信任度与担负的风险。第三, 采用自行开发则需考虑信息中心人力与技术不足以及相关开发建置成本等因素。第四, 早期开发的系统间并未能整合, 而在重新开发新系统时, 越早实施行政业务信息化的企业相对地愈能感受到压力, 尤其是不同数据库间地转文件与整合, 更是相当繁杂与费时。

基于以上考虑, 无论自行开发或委外开发, 软件的技术或工具, 应朝向开放性架构, 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 采用过于封闭性的技术很可能造成技术转型或移转时的困难;另一方面技术的传承、成长与系统的维护则需依赖企业信息中心人员, 否则信息化更新与传承将产生长期的危机。

三、总结

企业如何善用信息科技, 并开始发展自己本身独特的特色, 以建构出自己的信息化企业环境, 进而创造附加价值抢得先机, 使得企业的推动得以借助完好的信息系统持续发展与成长。论文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式多媒体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摘要:面对现今的大环境与信息技术日益迅速发展下, 为有效管理及运用企业各项资源, 实时掌握有效信息, 达到简化作业流程、节省时间及软硬件费用的目的, 并提供实时且正确的数据, 以提高服务质量与增进行政效率, 企业e化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企业e化的建设层面非常广泛, 除了需要有完善的网络及信息设备等硬件基础建设外, 也需要提供使用者容易使用的软件环境, 同时更需要兼顾到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 惟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才能提高行政支持的效能及效率。另一方面行政规则的多变、应用环境更替、异类数据库整合, 更加突显企业对一个整合式信息系统需求殷切与困难。本论文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式多媒体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企业e化,多媒体信息管理,网络及信息设备

参考文献

[1]丰娟娟.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08年01期.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8

笔者以大型连锁超市与大型商场为例, 曾分析了它们对多媒体广告的实际需求。漫步大街小巷现今全国大型连锁商超, 已经跟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型连锁商超的产品广告, 对于商超企业提高利润、提升企业健康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深知当商超面对顾客进入商超的那一刻起, “消费战争”与“企业自身文化形象的展示”早已打响了。

应用于大型商超连锁的信息发布系统, 各种促销信息的及时、多角度发布, 一向都是经营管理者十分重视的促销手段之一。因为在庞大的信息化社会中, 仅仅给消费者带去产品层面的服务已经不是主流了, 各种引伸出来的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满足“上帝”的精神法宝了。商业广告也从一开始的“产品+联系方式”的宣传发展为今天整合营销传播的品牌宣传, 各种经营场所与不同行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相对正规成熟的品牌经营之路。

大型商场超市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具有地区覆盖面广、管理集中的规模优势, 其巨大的媒体价值和广告效应正被人们逐渐发现和挖掘。然而现有的液晶电视广告普遍存在管理不便、信息含量少、且传播针对性差等问题, 在这种情势下, 基于网络的商超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成为当今商超广告播放的新贵, 也是管理者们思想创意理念的延伸。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9

随着云服务、大数据、自媒体、Web2.0的发展, 互联网信息量增长以成倍增长的速度增加, 互联网媒体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的增大, 就面临着信息安全难度的增加, 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中, 本文主要从网络媒体应用环境安全和安全信息被淹没风险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提出从版权保护、智能清洗和安全信息挖掘三个方面进行网络媒体信息安全保护。

2 网络媒体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3G、4G技术的发展, 网络媒体逐渐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调研机构IDC公司公布的互联网媒体信息增长及信息类型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1”、“2”、“3”分别为2011、2012、2013的互联网媒体信息增长量与信息类型分布。通过图形分析, 内容信息、非结构化信息、结构化信息近两年增长迅速。

3 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即应用环境安全问题和安全信息利用问题。图1互联网媒体信息增长及信息类型分布情况其中应用环境安全问题包括生产环境问题和消费环境问题。这两个方面中生产环境问题是关于媒体方面对作者版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消费环境问题是网络用户在网络媒体应用中面对的不良信息问题和恶意骚扰问题。安全信息利用问题是对大量媒体安全信息如何能够被高效、精确和实时地获取并利用问题。目前, 网络媒体安全问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3.1 缺少有效的网络媒体所有权保护机制

在目前网络媒体所有权的保护方面, 主要采用的是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 (DigitalRightsManagement, DRM) 。该技术能够通过对网络媒体内容譬如音频、视频等节目的版权信息进行技术锁定和限制媒体内容保护媒体所有者权益。媒体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虽然对媒体所有者的版权进行了一定的保护, 但是其自身功能性对媒体的内容流通广度也进行了限制。

3.2 缺少清洁的网络媒体消费环境

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是通过人工标准设定和对内容关键字进行索引关联对版权信息进行保护,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媒体样式越来越丰富, 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已经无法保证对网络媒体使用环境的垃圾进行有效清洁, 导致网络垃圾众多, 网络速度延缓等问题。

3.3 缺少安全信息高效利用机制

近几年, 互联网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互联网媒体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这就给网络信息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执行中, 人工标准设定在效率上已经应接不暇。在互联网媒体网络信息安全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海量信息处理面临着缺少安全信息高效利用的机制。

4 网络媒体安全措施

4.1 OMA安全内容识别机制

开放移动联盟 (Open Mobile Alliance, OMA) 安全内容识别机制是具有可靠互通机制和系统的安全认证机制, 能够对不同的网络媒体提供商进行整合交互, 并且能够建立规范的安全认证。在数字内容版权管理中, 为网络媒体服务提供者提供了内容标识认证, 版权认证和内容标识, 数字内容版权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知, 网络用户上传媒体资料到互联网上, 并申请网络媒体版权保护, 网络媒体安全信息服务商通过审核将用户上传的媒体资料纳入版权数据库, 通过比对符合版权保护要求的存入数据库, 并通过对媒体信息内容进行标识, 网络发布。如果用户上传的媒体资料通过媒体办案数据库匹配不符合版权保护要求, 有抄袭、或者是资料不完善, 则拒绝用户版权申请或者禁止发布。

4.2 网络媒体信息智能清洗

网络媒体信息涵盖信息量非常大, 其中绝大部分是有益于广大用户的正面网络媒体信息, 而另一方面也充斥着一些负面的媒体信息, 譬如诈骗、反动、消极、恶意等不法问题为扰乱社会秩序或者是从中获利的不良信息。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安全要具有自动清除不良信息的能力, 为打造一个“绿色”网络营建和谐平台。然而,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监管措施还比较单一化, 譬如在对不良信息进行查找和清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两种方式, 一方面关键字、短语等的匹配过滤, 另一方面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认为过滤。而这两种方式都由于形式单一和工作复杂, 不能够做到对互联网媒体信息的及时准确处理。这就要求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防范要从智能化入手, 将网络媒体内容分门别类, 有效干预。

在网络媒体信息智能清洗方面, 目前采用的关键词、索引、神经网络、向量空间模型和贝叶斯决策模型等方式和方法已经能够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清洗, 但是网络媒体的形式种类较为广泛, 以目前的清洗手段来控制远远无法达到全方位的管理, 因此相关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分众分类”的标记方式, 即在用户上传媒体文件时, 需要选择媒体类型、媒体标签等, 进而加强了对不同类型、不同类别的网络媒体进行分别管理, 并且在进行媒体图像分析时, 采用了媒体特征的决策树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管理和向量统计等方式进行自动标记, 由此可获得较为准确和便捷的网络媒体智能化管理。

4.3 网络媒体安全信息挖掘

网络媒体安全管理方面, 对于安全信息的挖掘尤为重要。网络媒体信息的保护是对媒体所有者、媒体传播者和媒体受用者的个人权益进行保护, 要体现出网络媒体的价值就要从网络媒体的公共安全类信息进行信息挖掘, 建立完善的信息挖掘、预警和安全处理机制, 有效的提高网络媒体安全防护措施。

在网络媒体信息安全方面, 对于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体内容和格式在进行安全信息挖掘时需要克服的是语义方面的鸿沟问题。随着新兴媒体格式和媒体内容的出现, 消除信息形式壁垒就要求信息挖掘工作必须克服媒体特征不统一的难题, 从媒体的语意特征等方面寻找共同点, 提高信息挖掘的检索和分类效率和准确度。在目前多变化的网络媒体形式, 可以采用媒体特征高纬向量的方式对媒体进行描述, 克服媒体维度不同的问题, 在高维空间进行信息挖掘, 丰富原有的检索方式。

目前, 在高维空间进行信息挖掘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 采用了邻近相关搜索的方式作为处理网络媒体信息的基础算法, 这对于庞大的网络媒体信息具有较好的高速处理能力。同时对于网络媒体的分析采用了基于内容事件的检测和分析方法进行挖掘。

基于预定义事件模型:基于预定义事件模型是在网络媒体上传环境设定上事先预定义了媒体的类型、格式、内容等, 具有局限性的规定网络媒体,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媒体的内容与形式, 但是其最大的确定就是媒体范围受限制, 因此难以推广, 只能应用于专业性的网络媒体信息平台。

基于训练信息学习事件模型:基于训练信息学习事件模型是通过对网络媒体在活动中的特性事件进行学习, 并进行分类检测的一种信息挖掘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在媒体信息训练分类器上进行检测。

基于聚类分析模型:基于聚类分析模型是利用计算机对网络媒体的相似片段进行检测, 将具有相同类型的片段进行聚类比较分析, 这类分析方式仅局限于在单体事件或者是单线程事件中进行应用检测。

5 结束语

网络媒体发展速度惊人,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类型网络媒体信息, 并且媒体结构复杂、媒体互动频繁、媒体资源开放等, 这都给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 同时网络基础的承载力和安全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网络媒体安全在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趋向于差异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同时需要网络媒体信息安全具有较高的精度性、鲁棒性和识别性。

摘要: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 信息数据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云服务、Web2.0、大数据、自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目前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网络媒体信息安全发展措施, 希望能够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媒体发展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昕, 毕婧.互联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浅议[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1 (03) .

[2]梁力强.新形势下新媒体运营平台整合关键技术的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10 (11) .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10

1. 多媒体信息传输流程设计

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教师端的屏幕信息和音频信息通过采集、压缩后传输给学生端计算机, 并在学生端计算机进行同步后在学生端计算机播放。网络教学系统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流程如图1所示:

在多媒体信息传输流程中, 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 在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传输时, 需要注意多媒体数据采集频率、数据传输策略以及数据的压缩等方面的内容。

2. 屏幕信息的采集与传输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需要将教师端计算机的屏幕信息进行传输, 并且在学生端计算机中进行显示。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对教师端计算机屏幕的分块,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周期性对教师端屏幕进行检测, 将信息发生改变的教师端屏幕分块信息传输给学生端计算机进行显示。

(1) 教师端计算机屏幕分块

根据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点, 可以讲教师端计算机的屏幕进行分块, 并在相隔一个固定的时刻检测教师端屏幕相对于上一个时刻教师端屏幕的变化区域, 并只针对发生变化的教师端屏幕分块信息进行传输,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点,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 (例如100ms) 教师端屏幕的大部分区域不存在变化, 因此只需要在网络中传输较少的屏幕信息即可完成屏幕信息的传输。而屏幕图像信息的对比可以采用C语言中的memcmp () 函数来判断分块屏幕信息在时间间隔内是否发生了变化。

(2) 屏幕信息采集

屏幕信息的获取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取屏幕DC上的位图信息;另一种是借助于DirectShow技术获取屏幕位图信息。为了提高屏幕信息采集的速率以及提高系统的通用新, 一般多媒体信息系统大多采用直接从屏幕DC设备上获取屏幕DIB位图的方式。其实现的主要代码如下所示:

(3) 屏幕信息的压缩

为而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需要对将进行传输的分块屏幕信息进行压缩, 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一般图像的压缩主要分成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对屏幕图像的质量要求并不严格, 因此, 可以采用有损压缩的方式来提高图像压缩速度, 降低图像压缩后的体积。在VC技术所的有损图像压缩实现如下所示:

(4) 屏幕信息传输

由于传输网络的不稳定性, 可能造成屏幕信息丢失、先发送的屏幕信息晚到达等情况, 因此在学生端计算需要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同步后再进行播放。通过使用缓冲区策略, 并且根据教师端屏幕信息的发送顺序对缓冲区内的教师端屏幕信息进行排序后, 按照数据采集的周期在学生端计算机进行播放。

(5) 屏幕信息的显示

学生端计算机按照多媒体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顺序从排好序的缓冲区中读取屏幕信息进行显示, 屏幕信息的显示实现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3. 音频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3.1 音频数据采集

音频数据采集主要通过麦克风采集硬件, 并使用VFW (Video for Windows) 来实现, 首先通过使用VFW中的CapCreateCaptureWindow来获取麦克风硬件句柄, 并且通过窗口注册和回调函数来实现音频数据的采集。

3.2 音频数据压缩

目前比较主流的音频压缩标准主要有ADPCM、WMA和MP3音频压缩标准, 其中ADPCM的音频压缩标准较差, 但是其压缩的比例较高, 而且由于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考虑音频数据的传输性能, 采用ADPCM来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中音频数据的传输。为了降低开发成本, 通过美国TI公司所开发的TMS320C2XX芯片进行音频数据的压缩。

4. 多媒体信息的组播实现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过程中, 如果采用多媒体信息的一对一传输, 那么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 学生计算机数量的增加, 网络中传输的多媒体信息成倍的增加, 从而导致系统中信息传输效率的下降, 为此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一般采用组播技术来进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多媒体信息的组播采用Socket技术来实现。在WinSocket2中, 通过函数WSAJoinleaf、WSASocket以及WSAloctrl函数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组播。其中WSAJoinleaf函数可以将一个客户端加入到组播组中, 函数的原型如下所示:

其中, socket为组播组的套接字句柄, name表示由组播组所选用协议来决定的套接字地址结构, length表示地址结构的字节数, lpCallerData为传输的数据结构, 在会话连接成功后, 发送端将信息存入该数据结构, 并且将信息组播传送给组播组中的信息接收端。

5. 结语

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时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多媒体数据数据量大的特点, 本文主要对屏幕多媒体信息的分块、采集、压缩和传输以及音频数据的采集和压缩进行了研究, 并且通过IP组播技术来进一步降低网路中传输的多媒体数据量, 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系统性能。

摘要: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信息以及音频信息的采集以及传输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屏幕信息,音频信息,组播

参考文献

[1]黄伟伦.MS-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实务与范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2]刘冰.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11

关键词;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

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了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的自动化管理,其信息的承载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运用声音、表格、图像等呈现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提高图书管理的效果,从而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灵活与多元化。

一、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意义

图书资料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能够让人们通过查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理论知识,因此,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的管理能够对资料起到收藏和保护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图书资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就会造成资料遗失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同时要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使资料实现完整的保存,而且现在网络技术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方便了用户查找信息,使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有序,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资料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

二、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

网络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是在20世纪初,最初是在欧洲国家实现的,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实行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改变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式,使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具有灵活性特点,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初步阶段,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还要借助传统的人工方法,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在技术方面还是需要探索,但是,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实现了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而且能够节省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优点

(一)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料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找到很多网络上的资料,使资料更加得丰富。

(二)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能够促进对资源的整合

在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时,需要对索引进行逐一的查找,在无形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比较多,容易发生遗漏,造成图书资料查找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网络的索引,其实现了自动化的查找,用户输入自己所要查找的内容,就可以检索出所需要的内容,十分方便,而且不会任何的差错,使查找资料的有效性提高。在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中,在网络的支持下,资料都实现了共享,用户只要是需要资料,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找资料。

四、借力网络技术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方法

(一)不断完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进行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借助人力,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人仍然是实现管理的关键元素,因此,在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具有扎实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能够对网络进行熟练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上的缺陷。

(二)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的观念

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与传统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设备和网络,实现自动化的管理,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整合,因此,图书管理员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从而能够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符合要求。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信息化的技术,因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那么,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就不能实现,所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一定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更新服务器,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四)实现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設中,一定要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让这些人才对交换机、计算机、路由器等器材能够充分地使用,并了解这些器材的工作原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这些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不利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因此,还要提高信息化人才的设备维护能力,确保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能够健康运行。

结语:

现在,我国的图书体系越来越庞大,图书的类别也越来越多,这给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更要运用科学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直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节省时间,而且不会造成遗漏,因此,在进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完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玉君.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如何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J]. 新疆新闻出版,2014,06:72-73.

[2]王潇潇. 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5,03:52.

[3]胡斌. 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119-120+122.

[4]胡斌.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初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3:137-139.

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篇12

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现代,报纸行业信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与生存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新闻采编系统作为信息采编与生产管理的重要系统,对于报业生产与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同时其在报纸行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实现,也能够适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环境下报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报纸行业新闻信息采集领域与传播范围同时,对于报纸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以及生存发展竞争力的提升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下文在对于报纸行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的建设意义分析基础上,进行报纸行业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分析,以促进报纸行业的发展进步。

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报纸行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报纸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开发设计的一种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系统,它对于促进报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报纸新闻信息稿件所有采编与管理,在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工程中,通过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控制平台对于新闻信息的采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同时借助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中各结构的管理功能和作用,对于系统进行新闻信息采编过程中的严谨性进行保障,最终完成新闻信息的采编和管理,促进报业新闻采编与信息管理提升和发展。

在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中,系统核心是实现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的系统主体,并且对于整个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实现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大部分功能和作用,同时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部分还能够实现多个刊物信息采编与管理支持,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实现报社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报社生产发展等。总之,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能够对于报业采编人员的高效信息处理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实现新闻信息编辑以及编排、审批、查询等功能需求,对于报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其次,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结构,在报业生产发展中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于影响报业信息采编的因素和环节进行处理,以网络形式实现新闻信息的采编处理与传送,促进报业生产与发展。通常情况下,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中的远程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图片管理系统、外电管理系统等。实际信息采集中,与报业系统距离相对较远的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可以借助远程采集与管理系统实现,并将采集信息最终收入到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中,完成对于报业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保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采集范围的广阔性。此外,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信息采集结构中的外部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主要是为报纸行业外部新闻以及信息的采集处理提供渠道,同时借助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外电管理系统对于外部采集信息进行管理解决。最后,图片管理系统是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信息采集结构的图片处理单元,为新闻信息提供图片支持。

再次,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管理结构主要是对于系统的远程办公以及网络连接、系统业务开展等提供支持。而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对外接口则是实现系统与外部软件工具连接的主要端口,能够实现报业新闻信息采编中应用到的排版以及广告、出版、数字化管理等软件的连接实现,以扩展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作用功能。

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1、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根据上述对于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及其结构功能的介绍分析,结合其在报业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促进报业生产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无法满足多媒体新闻信息采编管理同步协同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业的新闻采编与信息建设发展,成为报业现代化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点。

Net-Meeting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在实际应用中具备程序共享以及音频、视频、聊天会话等功能作用,为实现网络资源的同步协调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而报纸行业的新闻信息采编过程中主要是以新闻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审核管理、信息传送等为主,应用Net-Meeting程序不仅能够对于新闻信息采编业务开展进行满足和支持,同时还能够解决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无法实现多媒体协同共享局限性,对于促进报业新闻信息采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2、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结合上述报业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实现中,主要是通过报业已有的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及其结构功能的集成应用,并在对于原有系统进行多媒体同步协同采编管理功能设计实现基础上,最终实现报业多媒体新闻采编与信息管理同步协同。

首先,在报业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对于原有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结构功能的集成应用,利用Net-Meeting程序实现新闻信息采编管理的多媒体同步协同功能,是整个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它要求在实际新闻信息采编管理中能够实现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启动运行同时,Net-Meeting应用程序也处于启动运行状态,以此实现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多媒体同步协同功能,促进报业新闻信息的多渠道采集与建设发展。其中,在保持报业新闻采编信息系统与Net-Meeting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同步性过程中,需要在新闻采编信息系统退出过程中,将退出命令同时发送给Net-Meeting应用程序,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同步性;而在两者界面风格以及布局的一致性保持上,需要借助VC++语言程序进行Net-Meeting应用程序COM接口调用,并结合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界面和布局形式,进行NetMeeting应用程序界面创建与设计。其次,在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报业传统新闻采编信息建设与管理中,具有修改痕迹保留特征,结合这种情况,在进行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设计中,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修改痕迹保留引进,以实现全媒体新闻采编信息系统的修改痕迹保留功能,满足报业新闻信息采编与管理发展需求。最后,通过上述建设,在实际新闻采编与信息管理中,进行Net-Meeting应用程序启动同时,通过网络通信地址的获取,进行新闻信息搜索,最终实现新闻信息的采编和管理,促进报业生产和发展提升。

结束语

上一篇: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下一篇:电子整机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