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2024-09-02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共12篇)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创设课堂佳境是语文教师们多年来不懈的追求, 因为语文教学是艺术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如果教师不注意教法, 把书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塞给学生, 就丧失了这一学科所应有的艺术性和美感, 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在教育领地独占鳌头, 倍受青睐。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 美妙动听的音乐, 直观地再现抽象的文字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创设一种感知情境,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思维,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线型模式,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 避免使多媒体成了“黑板、教案搬家”?如何创设课堂佳境,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在讲授《白杨礼赞》一课时, 把一节课分为四步“台阶”, 做了以下尝试:

一、复习导入, 事半功倍

《白杨礼赞》通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初中阶段运用这种写法的文章较多, 针对初中学生知新而温故的双重任务, 我精选了几篇典型的引子, 由“生活之中的美无处不在”导入, 视屏上相继出现了三幅配乐动画, 辛勤劳作不知疲倦的蜜蜂, 勇猛无比、展翅翱翔于海天之间的海燕, 亭亭玉立洁净高雅的荷花。优美的姿态, 不俗的外表, 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透过表象学生主动思考, 很自然地与《荔枝蜜》《海燕》《爱莲说》相联系, 于是, 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 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 洁身自好的“隐君子”在学生心目中升腾并牢固地树立了起来, “象征”这一写法得到再现, 为本节课的成功展开奠定基础,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创设情境, 体味其情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优秀的才子眼中, 生活之中的美无处不在时时在, 即使在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白色恐怖年代。”我以这样的插入语, 启发学生用“一双慧眼”望世界, 水到渠成地进入对《白杨礼赞》的赏析。本文的时代背景一如许多经典教材的社会环境———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一味制造白色恐怖, 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可是对于直接影响到对本课所蕴涵情感的体味。于是我从党史录像带中节选了一些珍贵的抗日时期历史镜头以及1940年前后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纪录片, 剪辑好, 并伴以游击队进行曲和大生产运动时的音乐, 从而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和民族精神有了具体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文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从而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入境始于亲”的境界,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白杨礼赞》在记叙中抒情成分较浓, 如何使学生被作者奔放豪迈的情感所打动?用我滔滔不绝的言语来颂扬, 把它说“活”, 还是靠学生自行深入挖掘、揣摩?这恐怕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使用Flash 5.0软件, 精选白杨树、黄土高原、农民、哨兵、党旗等图片, 以歌曲《小白杨》作为背景音乐, 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 每张图片配以相关的文字字幕, 制成了一部所谓的“小电影”。观看着图、文、声并茂的材料, 学生的兴趣更大了, 他们触景生情, 浮想联翩, 赏心悦目, 其乐融融, 深深感受到了文学之美, 学习语文更美, 迈上了本节课的第二“台阶”。课文欣赏完毕, 为检验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程度, 我不失时机地提问:请参照“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仿写句子。几分钟之内, 学生们汇拢出几十个恰当的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的句子, 诸如“白杨树是生活在北方黄土高原的树”“白杨树是笔直的树”“白杨树是不屈不挠的树”“白杨树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树”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将这些句子进行分类归纳, 将文章自觉分成三层即环境美、外形美、精神美。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我们语文教学, 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 不是靠教师的三言两语, 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基础。”学生对本课有如此敏锐的领悟力, 源于多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 而更多的应归功于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这表明多媒体深入“生”心, 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大门。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把握住了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 有利于对课文深层内蕴的理解, 学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互相交融, 达到共鸣。接下来的许多问题因为学生的动情、共鸣迎刃而解。

三、升华形象, 达成共识

为了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我在视屏上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1) 第二三自然段围绕白杨树的什么写?第五段又写了什么的不平凡?各是从哪些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的?

(2) 把“一丈以内决无旁枝”去掉好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请从本段再找出类似例句。

(3) 第七段分别把白杨树比作树中的什么?这属于何种写作技巧?

(4) 有了对白杨树形神兼备的入木刻画, 作者由此产生了哪些联想?运用的突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我以这四个问题为基本突破口, 尽可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 适当归纳总结。按照常规教学的思路, 精彩课件放映完毕, 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 开始分神在所难免, 如何以形象的方式将四个问题的内容加以浓缩, 使学生过目不忘, 牢记写作规律呢?我仍运用Flash5.0软件, 模仿白杨树的生长过程, 制作了相关动画式板书以1—16个知识点作为大树的各个部分, 16个课堂上需牢记强化的重点相继在视频上通过点击鼠标依次展示, 最后又将“托”“言”二字配以重锤声击荡学生的耳鼓, 强化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文章的意蕴写法以形象的大树的方式加以升华, 代替了教师口授式的总结概括, 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说, 学生的思维在愉悦中得到发展拓宽, 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注意力再度集中, 稳步迈上了本堂课的第三步“台阶”。

接下来与课前的复习指导相呼应, 将导入时用到的海燕、蜜蜂、荷花与本课的白杨纳入同一视频平面,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休息”与放松, 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归纳四种事物、四篇文章的共有思路, 达到如下共识———四类事物都不约而同地运用眼前之物, 寄托深远之意, 都遵循了 (1) 精心选择物象 (2) 精心塑造物象 (3)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作思路。形象地再现画面, 节省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避免了客观上的语言再重复, 为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提供了条件, 开拓了思路, 使学生达成了“古今大儒同手笔, 一样笔法各尽情”的共识。

四、移花接木, 创新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把《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用到自己的分析问题、阅读写作之中, 启发创新, 是我为本堂课设计的第四级“台阶”。为此我设计了《牵牛花》一题, 广泛搜集了牵牛花形态各异的图片, 诸如扎根泥土的美丽的牵牛花、风雨中勇于攀登的牵牛花、高于其他花草植物的牵牛花等。经过我的启发点拨, 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活跃, 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发展。最后, 我又一次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将牵牛花所可能囊括的所有意义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展示, 进一步启发了学生, 学生们领悟到:创新是写作的灵魂, 创新需多角度、多方面着眼, 选材。

《白杨礼赞》在《北国之春》的悠扬乐曲中结束了, 留给学生深深的思索与回忆。我又适时地在屏幕上留下了一串诱人的省略号, 以此启发学生将更多地思考留到课后。

综上所述, 把多媒体带进语文课堂, 我们不难看出, 它带给我们的种种便捷、益处。我想,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多琢磨, 多思考, 肯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去精心搜集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的电教媒体, 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 灵活运用电教师手段,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求得最佳境界, 学生版

也能充分发挥潜能, 求得最佳“学”得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坚信, 只要我们不懈探索, 勤学好问, 加强与计算机的合作, 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多媒体定将在我们语文教学领域大放异彩!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2

论文提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等的途径。在此,本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教学方式 积极性 效果

随着多媒体CAI技术在教学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与课件技术的日臻熟练,我们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子黑板”的概念了,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及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和超越时空的变幻,已经越来越受教师的欢迎,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论文并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取而代之以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就其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所谓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景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 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体系。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是很难体现出情景创设中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效果,也就是说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的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的情景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几何概念的实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信息化与初中英语魅力教学 篇3

1 活化单词讲解,强化单词背诵,深化单词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讲解单词,将没有生命力的单词变得具有生命力。具体以几个单词为例,来诠释一下多媒体运用下的“活性”单词。如单词speak,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领着学生精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开始写,理解意思,接下来去背诵。这样在当前的课堂上学生是会背诵了,那么深一步的意思以及如何运用单词就变成了一个盲点。过了几天以后大概学生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了,何谈应用。当前英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四会单词要理解意思、能读、会写、会用。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不但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四会单词,还能进一步引申。Speak的意思为说、讲、说话,那么教师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图片,有学生说话的情景;其次让学生听到一些声音,告诉学生说的动作,并且以一些句子如“who are speaking”[1]告诉学生该单词的进行时,进而全面地进行引申。

2 精讲语句,细读课文,深思习题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单词的基础上熟读一些语句。部分教学工作者曾调查一些学生关于学习英语知识的难点,发现很多学生不是因为不会背诵单词或者句子,而是对于一些英语句子以及英语阅读不理解,进而失去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这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巧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精读语句、细读课文,并且有效地解决相关的习题。具体以实例分析[2]。

Mrs. Jones is a teacher. Her house isn’t far from her school, and she always walks there in the morning.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re very young. Today Mrs. Jones walks to school as usual(像平常). It’s very cold, the cold wind(风)goes into her eyes and big tears(泪珠)run out of them. With these words he puts his arms(胳膊)around her.

针对该阅读,教师可以将整篇文章以幻灯片的模式给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走进阅读理解中。教师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如“It’s very cold, the cold wind goes into her eyes and big tears run out of them”,帮助学生找到难点以及文章的重点,最后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出该句子的全面性。

3 再现情景,激发演技,深度理解

在教学中,情景题一直是教师活跃课堂的主导性课题,因为该部分的教学魅力非常大,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得当,会使学生全面掌握学习技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性彰显得不是很完整,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教学策略。现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最喜爱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情景知识点。教师巧用多媒体,不仅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在教学英语情景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话剧或者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模仿学习,不仅凸显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能达到学以致用,效果非常好。

4 提高写作,增长分数,增强技能

英语写作备受教师关注,也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学生常常在写作上滞留,教师眼看着无能为力。自从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教师在教学写作上看到希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看到了曙光。例如,教师教学英语写作关于自我介绍的写法,可以完全应用多媒体来解释,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介绍的例文,几个小朋友相互介绍的过程,这样学生看得明白,心里也能形成写作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诱导学生学习如何巧用写作句子,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还能写的出来。

如果教师是讲解写一些风景或者动物的相关作文,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画面,让学生看到另一种真实的图画,进而增加写作素材。长时间的练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更好的写作技能,以达到教学目标。

5 快速复习,精华知识,提高成绩[3]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多媒体来讲解,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单词,还能快速读懂阅读理解,更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技能。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策略,看来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除此之外,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复习,精华知识,提高成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快速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过的知识重现课堂,勾起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提炼精华,去粗取精,形成系统的复习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4]。为了加强与巩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英语基础学习。

6 及时总结,时刻分析,不断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时刻地分析,综合评价教学技巧。在综合教学策略下,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总结,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比较前卫时尚的教学模式,但仍需要及时的总结与分析。在此,教师可以定时地与家长沟通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同时也可以与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一起探讨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才能找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下的综合特性,杜绝盲目教学。因此,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时刻总结与分析,不断地评价与反思,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施魅力教学。

7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辉煌,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了知识的闪光点,也让教师看到了新颖的教学策略。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魅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为之震撼的。

参考文献

[1]朱艳芳.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1-02-14(6).

[2]周娟.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离不开默写[N].学知报,2011-05-09(5).

[3]张睿华.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四个关键[N].学知报,2011-05-09(1).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篇4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现代气息。它以其特有的将文字、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 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 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给沉寂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清爽的风”。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往往是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但是, 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 “苦学”也就变成了“乐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了课堂以后, 改变了学生每天面向静态呆板的黑板和课本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 让语文课堂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态为动态, 创设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篇现代新诗时,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在上课前向学生展示了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头、爱晚亭、第一师范等图片, 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写作此诗的背景;在课中我又安排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朗诵,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并学会诵读……将学生带入一个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使学生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 学生们从开始到最后都是情绪高涨。如此情境, 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文学, 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信息场”。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 现代社会对语文的阅读、写作等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 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丰厚学生人文底蕴、适当拓宽学生的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堂引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之后, 解决了这一问题, 并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一方面, 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学生置身于文字、动画、音像的环境中, 可以减少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尤其可以节省老师课堂上板书的时间, 使演示内容的速度加快, 使呈现知识的容量加大。这样, 就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丰富了知识面。另一方面, 应用多媒体技术, 使学生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用心去感受, 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容易记住得多, 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自新课改施行以来, 很多语文教师从很少接触电脑 (或根本不会电脑) 到现在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了, 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 确实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 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 课堂教学也省时高效。但有时我们许多教师也走入了误区, 片面地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在教学中盲目追赶潮流, 而使得正常的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体现在:

1. 多媒体“统治”了课堂

传统教学, 都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动作或神态等来交流情感的互动中完成的。而现在有些老师的多媒体教学, 往往缺少了师生之间的具体情感交流。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 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知识, 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 课堂的主体成了多媒体。而且,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预先制作好的, 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 及时进行变更, 而是只根据课件的事先设置情况, 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原定的模式中引导, 从而让多媒体“统治”了课堂。

2. 多媒体削弱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让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多姿多彩, 总是费尽心思地又是用图片, 又是用动画, 又是放音乐、视频。但是在实际制作中, 又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往往难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于是, 有些教师便生搬硬套地用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毫无关联的东西。“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些东西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了学习兴趣, 但对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毫无用处, 浪费了时间, 也影响了课堂效果。另外, 语文的学习是要通过阅读、欣赏、感悟、联想、贯通来激发与学生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来感受领悟的, 这样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然而, 现在大多数时候, 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多媒体课, 都是“黑灯瞎火”,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声没有了;学生关注着大屏幕, 欣赏着优美的画面, 可是没有时间去感悟、联想了。很多非语文学科的老教师在听了多媒体语文课后都说:这样上语文课, 气氛好是好, 但就是好像缺点“语文味”。也许, 这就是最能体现当前多媒体语文教学特点的评价了。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5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走进南苑 | 教育科研 | 德育课题 | 创建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十一五”课题 | 教师博客 | 校本课程 |

| “十一五”课题首页 | 课题概况 | 研究动态 | 常规管理 | 学习交流 | 专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资源库 | 中期评估 | 结题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 武进区南苑小学 >> “十一五”课题 >> 学习交流 >> 学习札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热 ★★★【字体:小 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者:叶瑞德 文章来源:长安上角小学 点击数:571 更新时间:2009-4-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因些,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文章录入:范建忠 责任编辑:范建忠

上一个文章: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索

下一个文章: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

五月份研究统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放飞蜻蜓》说课稿

从学生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推荐]《解决问题的策略—„ [推荐]《中期评估》PPT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更美

[推荐]信息技术给创设有效„ [推荐]山谷中的谜底(六语„ [组图]公开课《北风和小鱼„ [注意]12月份研究统计 [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听„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课„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6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点的轨迹》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个运动物体不同时刻出现在不同位置,让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位置都记录下来会得到什么?然后提出可以用计算机给出模拟闪光照相记录,最后在显示屏上给出连续的照相记录,显示屏上通过动态过程给出轨迹。最后总结“什么是点的轨迹”的初步知识:点的轨迹就是符合某个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这样就避免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够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和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和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并且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低效率模式,忽视了形象思维,忽视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近年来也有很多教师采用投影片辅助课堂教学,优点是替代了教师画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改革,但要想表现一定规律的运动,需要用复合推动投影片,这种机械的推位,在课堂上使用比较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故障经常复合得不够好,使得教师反复地操作,占用课堂时间太多,影响了课堂效率。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省传统的板书、绘图等的时间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变长了,使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越发实际的发挥。

四、利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我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从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平移与旋转》的学习活动。用多媒体出示物体的录像,开窗的运动、开冰箱的运动、观光电梯等物体的运动,初步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学生已经体验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在课上又进一步利用网络的优势,安排学生在“七巧板”上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通过“七巧板”上的图形移一移转一转,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我们数学老师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坚信:信息技术一定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7

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多媒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关系,集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信息载体多样性与集成性。交互性是指使用者能参与其中或提供反馈信息。比如,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就具有交互性。它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块,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和发掘想看和学习的内容。多媒体还可以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信息载体多样性指所处理信息种类的多样化。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像数值、文字方面的信息,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成性是指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处理这些媒体设备的集成,以及集成一体化的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二、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体现多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课件。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它在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主体式CAI教学主要是当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增长能力。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计算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进度。主体式CAI课件在设计上要求比辅助式CAI课件更加周密、细致、全面,其对硬件的要求也更高。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力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分心状态转化为兴奋、集中状态,随即对下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函数图像的判断中,学生对图像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和图表,例如,使曲线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像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Y所得到的图表自动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函数图像的特征的掌握。

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函数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进行实验模拟。我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函数的理解我选择Mathcad中的模块,该软件能在模块中把任何输入的函数以曲线或立体图形的方式再现;对立体几何中一般选择3D Max软件,把各类几何体的静态和动态状况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加快了学生理解速度。

2.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难以想象、难以表达,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多媒体能使知识形象具体、图文并茂,所以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对一些变化过程进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解决传统教学中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问题,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我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音乐,让学生专心致志地欣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讲函数概念中的变量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并结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认识从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变量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制作幻灯片画面时,要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3. 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的许多学校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让学生运用现实中的生活材料,于是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师运用网络能找到各种与应用题、思考题或计算题等相关的现实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也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能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4. 增加教学容量。

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地最优处理,提高课堂效果。图形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多,动画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放缩与移动,颜色变换,不仅容量大、速度快,而且效果更佳,使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伸。

在复习课上,教师若利用复习课件效果将更为理想。教师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并在其中加上习题答案,迁移性练习,能大大缩短板书时间,及时进行错误订正。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能始终处于积极思考、证明的状态。

5. 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使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那么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信息技术的一些误区

1. CAI运用的无条件性。

传统的班级教学缺陷是人数太多,教学中师生互动少。有研究者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德纳姆和利伯曼,1980)。也就是说,一个教师无法充分注意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运用CAI,人与多媒体的结合过程依赖于电子平台,这必然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互活动。因此,从人发展的角度、多媒体自身的特性、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手段,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无条件运用有可能妨碍人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就存在CAI运用的无条件的情况。如:为媒体而媒体、不恰当运用媒体等。

2. 新瓶装旧酒。

CAI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它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指导。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用这种理论作指导的教学软件只能使计算机作为一种刺激的工具。而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的是创设情景,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到授课都是围绕如何“教”做文章,所以,在CAI的运用中,学生是被动的。而CAI的最大功效在于使学生通过运用CAI所创设的情景,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使已有的认知获得发展、再建。但在现在的教学中,CAI只是发挥了投影仪或电视机的功能,缺少双向交流、个别化、人性化。

3. 过于强调课件的制作。

目前CAI软件主要采用的是课件的形式。课件一般是由教师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在一定时间内,课件能发挥其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刺激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我们应看到,课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课件是固化的、可预见的,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而实际教学恰恰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所以,课件制作的成本非常高,生存力低。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为什么市场上的教学课件要么难以销售,要么让使用者有许多抱怨。虽然课件有这么多的缺点,但还是有许多教育主管者无视客观现实,以为课件做得越多,就说明CAI运用得越好。

4. 追求花哨。

在具体课件的教学中,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的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五、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教学的注意点

1. 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只能产生一种视觉暂留,学生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

2. 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网络、电脑)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教学的整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 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观念。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深入,数学教师应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核心地位与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共同愉悦、进步以至发生飞跃———培养真正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多媒体数学教育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 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其在使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如何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鹏程.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数学教育学报.

[2]徐琴.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误区及思考.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8

一、多媒体信息化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想要发展,势必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推动,当全球范围迎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逐渐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英语教学系统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挑战,教育的变革已经在摇篮中。多媒体作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引入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容量,通过图、文、视频等动态的内容,能够更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借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的学习知识,提高英语水平。

二、多媒体信息化在初中英语魅力教学中的应用

1. 活化单词讲解,强化单词背诵,深化单词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枯燥无味的单词变得具有生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讲解单词是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然后开始让学生写,讲解单词的意思后进行背诵,学生在课堂中背诵后,课下很少进一步理解单词应该如何使用,而过几天后学生会将这个单词的意思忘记,更无法谈及应用。而当前英语单词教学目标及任务就是理解意思、能读、会写、会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达到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用,不仅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单词,还能够进一步的拓展。例如,speak这个单词,意为说、讲、说话,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带有说话情景的图片会图文,让学生听到一些声音后,告诉学生说话的动作,同时采用句子,如who are speaking等,告诉学生这个单词的进行时,加深拓展。

2. 精讲语句,细读课文,深思习题。

初中的应用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要求的单词后能够熟读一些语句,大量的教育研究者发现,许多学生对于一些英语句子或阅读不理解,导致背诵困难,进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精读句子、细读课文,并解决相关的题目。例如:Mrs.Marry is a teacher.Her house isn’t far from her school,and she always walks there in the morning.All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re very young.Today Mrs.Marry walks to school as usual.It’s very cold,the cold wind goes into her eyes and big tears run out of them.With these wrods he puts his arms around her。在这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整片文章,帮助学生共同走进这片阅读理解中,对于“It’s very cold,the cold wind goes into her eyes and big tears run out of them.”这部分较难的句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句子的难点,将整个文章翻译出完整的故事,体现出句子的全面性。

3. 提高写作,增长分数,强化技能。

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学生经常在写作上留滞,使得英语分数低迷不前。加入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介绍英语的写作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介绍的例文,介绍几个同学之间介绍过程,学生看明白后,才能够在心理形成写作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运用写作句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与多媒体信息的结合是英语教学模式的进步,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路智超.多媒体信息化与初中英语魅力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9):117-118.

[2]罗方敏.探讨初中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J].魅力中国,2013,(26):385-385.

[3]周晓晓.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钱欣.理解性阅读教学的纠偏策略——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4-75.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9

1 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1.1 多媒体英语教学通过多渠道,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打开学习的兴趣大门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 教师将设计更多的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等元素, 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 将枯燥难以理解的词句, 用有趣的图片取代,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语言学习往往与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 单纯的学习语法, 不如为学生设置故事情境, 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每个单词的真正含义,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 教师利用影视题材, 让学生去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2 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以加大教学密度, 扩大信息量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英语教学授课材料有限, 老师用传统的教学设备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的的兴致低, 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但实施多媒体英语教学, 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例如在单词教学中, 这个词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在大屏幕上, 伴随着相关的解释, 学生跟读, 跟读的同时, 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发音, 避免了个别教师发音不准误导学生弊端, 紧跟着将单词应用于语句中, 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单词的含义, 加强巩固[2]。再如电子邮件, 音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 学生的数据库大大扩展, 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访问各种信息源, 交流中即便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单词, 因为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答案, 这就大大加深了对这个单词的印象与理解。

1.3 多媒体英语教学因材施教,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有方是指教学应当有方法, 而教无定法则指应因人而教, 因材施教, 不应生搬硬套现成方法。“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上, 教师应和谐师生关系, 将学生看作是朋友, 在生活琐事上给予帮助, 在学生遇到困难、精神萎靡时给予鼓励和关怀, 放下所谓的教师架子, 宽容悦纳, 才能使学生“爱屋及乌”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同样感兴趣。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教师授课, 学生停课, 至于这个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学得会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与教师无关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 选择不同的课文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

2 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即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新时代下具有不可取代的进步性,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多媒体英语教学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内容、多彩的画面, 容易使学生过多的关注图片、色彩、声音, 而不是英语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重心受到影响, 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使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省去了大量备课的时间, 而有些教师选择从别处拷贝课件, 一个课件传了几代人后, 仍然应用在教堂上, 这样的课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方便了教师的备课, 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在教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潇洒地挥一挥手中的鼠标, 逐一播放课件内容, 完全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时间的情感交流被剥夺, 教师难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的作用, 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削减。另外, 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学习内容, 授课内容在排列上缺乏主次, 不能突出重点, 学生在学习一节课之后对整个授课内容没有留下具有影响的内容, 电脑屏幕变换速度快, 个别学生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授课形式, 没有时间整理笔记, 对授课内容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3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应用

3.1 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功能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主流地位发生了改变, 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但凡亲身体会的人, 都会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模式中革命性的进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资源的不足。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就会失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失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核心, 反而过犹不及。因此, 教学要扬长避短、注重实效[3]。正确的把握好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使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作用。

3.2 将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各样的新颖的教学素材加入到课件中, 在授课中巧妙的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发的在课堂中产生学习的动机。万万不能简单地把多媒体教学理解为就是使用幻灯片课件, 加入图片、彩色文字、音乐等元素, 如果简单的将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 对于个别学生来讲, 一堂英语课也许跟英语学习的关联并不大, 更多的是在“看热闹”。多元素的加入丰富了学习内容, 打开学生的思维, 但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的更高一层的挑战, 在“热闹”中突出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掌握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感情投入, 在时间和内容方面把握分寸, 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调动教师的授课兴趣, 摒弃教师以往完成任务式的教学, 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媒介将新时代的英语教学带入一个新纪元。

3.3 与实际相结合, 切不可好高骛远

多媒体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更多的知识,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 是教改目标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 而且形象具体, 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只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 不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 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 多媒体英语教学应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 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自主参与, 探究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晓奕.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越性和弊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2]王若谷.多媒体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作用[J].科技信息, 2011 (4) .

[3]李玲.多媒体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9) .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10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1.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历史课堂后, 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授课过程中, 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 包括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 优美动听的声音, 色彩鲜艳的图片, 生动的文本文件等, 给学生提供或设置历史场景, 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历史, 并把他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真正变成历史的主人,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中, 制作了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 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 统一天下的过程, 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 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 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学生如临其境。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引发出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 学习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2.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更好地突出了重点, 突破难点, 加深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距离学生是遥远的, 单靠传统教学方式, 很难让学生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入课堂, 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使学生更具体地, 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感性的材料, 使枯燥的历史概念直观化, 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 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 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 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 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既加深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认识, 又便于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创设情景,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 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 喜欢就事论事, 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 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探寻规律、启迪方法。如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 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 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 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 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增大了课堂容量, 增加了学生信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过去教师用1分钟板书的内容, 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并且字迹工整美观, 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 应用多媒体系统比过去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 信息量增加约20—30%, 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 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使单位时间内知识密度增加, 相应地也节约了时间。

5.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使历史再现, 加大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动人。授课中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刻挖掘历史所蕴涵的思想素材,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在与历史的直接“对话”中, 心灵受到震撼, 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如我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 我补充了一些儿历史图片:砍头、杀人取乐、杀人比赛、活埋等图片, 这些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触目惊心, 加强了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 然后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片断,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 使学生认识到日军的凶狠残暴以及法西斯的丑恶嘴脸, 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加强了情感教育, 从而使学生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切忌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 教学密度过大, 屏幕切换过频。繁多的资料只能使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多余的动画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时间在这些因素的白白流逝, 教学的重点、难点未得到解决, 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 在多媒体演示教学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引为一体,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系统突破了校园、教室、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确实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组织序列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呢?

笔者以为,首先应该确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体育教学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只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占辅助地位,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是要依靠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场地是需要在室内进行的,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教学场地是在户外,也就是说体育课是无法在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它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到了限制。那么是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就不能在体育课中使用了呢?不,笔者以为,只要使用得当、合理,多媒体教学是辅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如何体现多媒体教学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辅助地位?

1.体现在理论课上

中学体育大纲中要求每学期必须要上节理论课,这些内容涉及了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这些内容是非常适合在多媒体课室里上的,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及相关数据库排除了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从各项体育竞赛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长跑时出现的极点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从如何应对比赛失利时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的特点,都能一一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對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2.多媒体教学与技能课紧密结合,提高技能课的授课质量

在每教授一种体育技能的时候,应该划出一定的课时利用网络和相关课件向学生讲解动作原理和生理基础,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解短跑动作要领时,摆臂动作一直是一个授课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只能利用教师反复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的练习进行学习,可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们往往由于平时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从而影响了整个的跑的技术的学习质量,但是,假如让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相关的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讲究体位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技能课时,他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妨,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3.在体育教学计划中配合授课内容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

多媒体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内容上必须围绕技能课和理论课来制定,在课时安排上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应以1:5为佳,切不可暄宾夺主,弄巧成拙。

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层次性。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形成是靠一点一滴。由难到易,从旧知到新知积累起来的,计划的指定就应该体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规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过程,突破难点。

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课堂上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制作,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在教学中,学生就会缺乏思维的空间,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与初衷相违。

信息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12

我校现有四个网络机房,可以实现一人一台机,并且已经连入校园网络。我尝试改变传统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直接将它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也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学习信息技术。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我校网络技术的教学实际,我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表述为“提出课题(教师)———搜索相关主题(学生)———提取知识要点(教师协同学生)———融合知识、自成体系(教师帮助学生)———讨论研究、百家争鸣(学生为主)———综合总结———发散练习”。具体指教师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合学生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机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供大量的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询。该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可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助手功能,向教师或同学发出求救信号;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机看到教室里任一学生机的当前操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提示。这种全新的网络教学设计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更推动了“传递—接受”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又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时时体验知识的发现或“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发现或“创造”出来的,应促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并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真正变为自我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

(二)教案。下面以《利用Word给自己班制作一个板报》为例,对此模式作一简单介绍。

1. 教学设计思想

体现计算机学科特点,体现现代教学的教学观点,充分利用机房和多媒体网络工具,以“提出课题———搜索相关主题———提取知识要点———融合知识、自成体系———讨论研究、百家争鸣———综合总结———发散练习”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的热情。

2. 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课题。由学生提出课堂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通过网络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何制作一期自己班的板报。(是凌波多媒体教学网)

(2)自主探索。先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共享资源库上的资源并进行程序式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网上协作。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计算机的协作等),通过协作充分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体系的能力。

(4)课题小结。学完知识点后由学生完成本课小结,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与课堂上的小结进行比较,把书本上知识变为自我的知识。

(5)发散练习。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题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使教师和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加以充实,及时更正。(学生利用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其完成的测试交到教师机上)

二、网络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检验

(一)教学模式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构建出:“提出课题(开门见山)———搜索相关主题———提取知识要点———溶合知识、自成体系———讨论研究、百家争鸣———综合总结———发散练习”七个环节的网络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

1. 学生学习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能自觉地利用网络工具访问网络资源库进行预习和复习,在信息平台上讨论问题。

2. 学生能较好地从网络资源库、因特网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3. 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学生的学科能力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

1. 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对学习自然的兴趣明显增强。

2. 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解决信息题的能力增强,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测试表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教学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学生学习的手段是利用具有时代性气息的网络,教师教学的手法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而是教师辅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网上提供的大量信息拓宽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建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寻找相关信息,通过独立思考、人机对话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运用网络根据学习目标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首创精神。

(三)营造自由时空,促进个体发展。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教学时,网上信息浏览的异步性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围绕目标或学习任务进行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一些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访问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不会在等待中浪费学生的时间,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提供了便利。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可以使差异得到互补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摘要:本文提出应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具有的教学信息的多样性、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众多特点, 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网络环境, 对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上一篇: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论文下一篇:新生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