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编辑论文(共12篇)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 网络编辑这个名字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个新兴职业引起了人们无限的好奇和猜测。作为一名网站编辑, 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符合工作的需要呢?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才称得上优秀的网络媒体编辑呢?在本文中, 我们将对优秀的网络媒体编辑所具备的能力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网络媒体,编辑,素养,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类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网络编辑, 这个新的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行业中生根发芽。2005年, 网络编辑成为了国家公布的十类新行业之一。虽然经历了几年发展, 但是人们仍然不熟悉网络编辑这个行业, 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 在时代的更新背景下, 网络编辑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媒体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稳扎稳打, 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 踏实工作, 改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更好的发展, 不会成为激烈竞争中的落马者。在为大众服务的同时, 也为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使社会文化更加繁荣。
1 网络编辑的涵义及特点
网络编辑, 是指以自身专业知识为依托, 运用计算机在网站从事有关网络工作的人员。工作内容包括:网站素材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审阅控制、撰写文章发布信息、用专用软件对网站网页进行维护更新、并开展网上调查、促进论坛交流管理论坛等。
网络编辑的主要特点有:
1.以保证质量为落脚点对所进行的职业活动量化考核。
2.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包括在实际工作领域中的工作技能课程设计。
3.以实用、效率高为前提, 技术平台是信息化的培训考核平台。
4.以市场服务为目标和宗旨, 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运行平台。
2 网络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1 职业道德素质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 要想将工作做得合格, 做得出色,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首要条件, 想成为合格出色网络编辑, 要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具备职业责任感, 大众读者才会信赖。比如:审核网站有关内容时, 必须细致做到一丝不苟, 严格审核有关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 在避免文字使用错误的同时, 要保证输入网站的内容是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 让读者感受到网站内丰富的信息和内涵, 把握稿件的质量, 让读者感受到网站的艺术美, 感受到网络编辑的用心。另外网络编辑要本着对所有稿件负责的态度, 不随意剔除删减稿件, 对作者有责任感, 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筛选修改文稿, 以发现质量好, 利于宣传的稿件。
2.2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对于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是十分重要的。网络编辑的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知识, 完善的知识结构, 才能做好网站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网络编辑学、互联网应用、旅游管理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等, 这是任何一个网络编辑都应具备的基本的专业素质, 有这些做基础, 才有可能做好网络编辑, 如果基础欠缺, 那么日常工作开展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3 网络媒体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
3.1 网络编辑需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
我们知道, 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 是非常敏感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存在。因为网络媒体虽然属于新型的媒体, 但是它也属于媒体的其中一员, 所以作为宣传媒介, 政治性永远是放在首位的,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引导。网络舆论所包括的人员多, 层面复杂, 并且互动性和及时性都非常的强, 这些特点给媒介带来了很大压力, 所以必须提高政治敏感度, 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每时每刻都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明辨是非、坚守正义的心。
3.2 网络编辑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能力
不管是传统媒体的编辑, 还是网络媒体的编辑, 只要是一名合格的编辑, 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文字能力, 因为网络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 处理文字类型工作。一般说来网络编辑对于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规范语法、标点符号、修辞、文字的运用, 要非常熟悉语言文字, 有很强的文字感知能力, 应用综合知识审稿, 增强文字的规范能力, 使文字信息传播符合国家的规定;二是在审稿时有良好的文字加工能力,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网站传播的文字进行删改筛选, 增强表达效果;最后就是要求网络编辑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比如选题的确定、策划、写作, 与论坛网民的互动。只有有了良好的文字规范、加工、表达能力, 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做好网络编辑。
3.3 网络编辑需要有信息稿件处理的能力
能够进人到传播渠道中的网络信息, 基本上都是网络媒体编辑进行了细致、全面的选择和加工后发布的信息, 网络中的信息如若随便的收取和发送, 将会丢失掉将失去信息的真实实际和指导作用。网络编辑应对收集信息的真伪调查核实, 对引导性问题的校正, 对文字错误的修改等。网络编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强化职业意识, 降低信息稿件的差错率, 并且, 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的传播, 学习并能运用有声语言, 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更有会操作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和图片编辑软件。
3.4 网络编辑需要有对浩瀚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
当今的信息传播速度几乎可以用秒速来形容, 面对随时发生新闻事件和信息, 如何在巨大的信息量里快速做出反应, 这需要网络编辑有优秀职业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面对新产生的事物, 以理智做出分析判断, 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让信息发布在一个合理健康的环境里, 给社会正确的指引方向。网络编辑须有准确的判断力和对信息价值的估量判断, 以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引导人们的生活。
3.5 网络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 创新适用于任何的行业和任何的职位。网络编辑面对广大的信息量, 必须有清醒睿智的头脑, 善于创新, 在网络中挖掘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 做多角度, 深层次的信息发布, 构建受大众喜爱的信息传播模式, 做好信息发布工作。面对大众, 要提取有创造性的信息, 这不仅需要网络编辑有开阔的思路, 还要有完善的策划表达能力, 这是对于网络编辑的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的方式都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影响。网络编辑的工作效果会通过网络传递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眼中,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的高效和可靠, 网络编辑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 并及时的给自己充电让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攀升, 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强大的编辑能力, 为我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做好网络编辑工作的策略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4:207-208。
[2]马廷魁。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编辑定位[J]。新闻世界, 2013, 03:34-35。
[3]王兆成。网络编辑职业人的能力与素质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13, 01:41-42。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2
我加入学校的一个新闻网站已经一年多了,这个月来读的理查德·克雷格《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让我重新考虑了自己曾经做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做的事。
作为记者,我该做什么?
首先是采访。曾经我觉得采访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去旁听一个会议、观看一场演出、观察一次展览之类的,总之就是把一个活动的全程从头到尾跟踪下来,记住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写的不是人物访谈,所以我没必要采访人物。这是曾经的想法。
可是书中写道:“对于一名记者来说,经常与社区居民保持交流(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其他方式)是形成报道思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想当一名好记者,你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还记得自己选择新闻专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可是在真正着手写作新闻的时候,我对与陌生人交流产生巨大的恐惧,于是我写的新闻中,引语仅限于“某某领导在会上表示„„”。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担心主编认为我的采写质量太差,于是假装自己是“某同学”,接着写“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文章表面化了些妆,本质上我还是没有迈出步伐去和别人交流。再到后来,人物信息模糊的“某同学”被指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我不得不在每次活动结束前,花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选定采访对象,想好采访问题,还有深呼吸。总结起来,至此,我出去采访他人始终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
被迫去进行采访的后果就是,采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十分浅显,而且我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一般不超过5分钟。我一直觉得这只是我的性格问题,和对新闻的不负责扯不上关系。直到看到书上的一段话:“有时候,你做最后三四次采访似乎就是仅仅为了得到可以援引的话。只要你得到了有用的引语就行了,你并不真正关心采访对象在说什么。因为你不过是需要这些人的名誉、社会地位以及可以从他们那里引用过来的话而已。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这么做的——甚至最优秀的记者也是这么做的。这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也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但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它不会让你的网络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的深度。”功利主义,这个词还是挺刺伤我的。
我现在反思起自己的采访,觉得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先是选定采访对象,很多记者在做新闻的时候都要对采访对象进行一番精挑细选,然后再大费周折地去取得对方的联系方式。可是对于我,由于采写的都是会议、演出之类的硬新闻,采访对象随便在现场找一个就行了。再到采访的问题,通常优秀记者的做法是在接到活动的策划时就已拟好采访提纲,等到了现场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修改,我也不需要这么辛苦,拿演出新闻来说,顶多要采访的就是“觉得这场演出是否好看”“有没有什么让你感触特别深的节目”之类的,完全成了一个套路,不需要动脑筋。这样的轻松让我自己都感觉到害怕,没有踏实的付出过程,得来的成果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
真正进行精心的采访是在参加“新闻之梦”比赛的时候。在选定报道主题后,我通过电话、网络,联系三个人最终约到采访对象;花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拟写了半页A4纸的采访提纲;最后与对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谈。这是一篇有关志愿活动的新闻,以前我写过这个主题的新闻,采访到的信息全是“志愿者们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类;而此次“新闻之梦”的采访,我收获的信息还有“上门陪护的交通补助费,宣传展板的制作费等,仅靠微薄的募捐收入支撑,使得整个活动举步维艰。”这让我觉得很欣喜。打开自己,迈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警醒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不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窃听别人的电话或给谈话录音。„„一旦获准,通常的做法是:开始录音,然后再询问一遍。这样就能证明你确实获得了被采访人的许可。”若不是阅读这本书,未经许可便给谈话录音会是我现在在犯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犯的错误。或许在校园里,这样的规矩显得小题大做,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在表达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并且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对方对你的印象会得到加分。
在采访这一方面,我觉得网络媒体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要做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书中提到的差异也仅在“获得消息来源”这一项,书中认为网络记者能利用网络资源更方便地找到消息来源,不过我认为,在现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无论是网络记者还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信息、与他人取得联系。真正使网络记者区别于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是写作。
网络受众对信息的极度需求决定了网络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新闻。书中最形象的一个标题就是“最后一分钟”,意即对于网络记者来说,每个一分钟都是最后一分钟,他们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新闻稿写作完成并发表。与“速度”相对的一个词总是“质量”,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确保发稿速度的同时还要兼顾新闻的真实性、写作结构、语言逻辑等因素,实在是很难做到的。所以网络新闻通常会先将事件的主要信息呈现出来,而关于事件的细节,有时候要经过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才得以展现,比如马航MH370失联事件、大陆人带孩子在香港街头便溺事件等,网络媒体应对这种新闻的优势就在于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为受众提供最新的资讯,又可以将同一事件的新闻设置成一个主题归放在一起,持续不断地进行进展式、更新式和追踪式报道。记者在其中要做的就是,持续关注各方动态,以严谨的职业道德为受众提供最新的客观真实的消息。
书中有一个观点是“(网上的)记者们不再羞于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该网站(《小报》)的写作风格是‘新式报道方式’的典型——其文章毫无顾忌地固执己见,以无拘无束、咄咄逼人的口吻报道新闻,要么骇人听闻、发人深思,要么活泼有趣、引人发笑”。我个人认为,尽管网络是一个自由的言论平台,但作为新闻人,太过展露个人观点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伤害。至少我在自己所撰写的新闻稿件里,从来没有表明过个人立场,这些报道网络、报纸通用。不过书中在紧接着本段开头提到的第一句引语之后写的是:“但最优秀的记者仍然用坚实的报道、确凿的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这让我觉得很理解也很赞同。
至于写作的结构、语言组织等,我觉得无论是网媒还是纸媒,大体上都是一样的。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华尔街体;多用主动少用被动、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副词形容词、不用武断字眼„„这些都是所有媒体的新闻通用的。
综上所述,在作为网络记者方面,我从书中所获取的知识就是:尽管网络资源丰富,你依然要多与人打交道;在采访时录音需经过采访对象的许可;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新闻;网络记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以此造就贴近受众、不死板的写作风格,但还是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编辑,我要做什么?
书中提到两种编辑,一种是负责校对和检查细节错误的(网络清样编辑),另一种是负责检查总体内容和排版的(网络编辑)。这样分工的好处就是,新闻的质量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保证。让我印象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清样编辑不仅应该找出拼写和语法错误,也应该找出会给报道带来法律问题的事实性错误、具有误导性的段落和细节”、“除了要熟知所有语言的规则外,最好的清样编辑还应该对每个领域都拥有相应的常识。这些常识部分来源于生活经验„„”这样看起,清样编辑似乎是防止记者犯错的最后的防线,举足轻重。
美国有“拼写检查”,记者会依赖于这样粗糙的功能来遣词造句;中国同样有“拼写和语法”,但结合书中的描述和我自己的体验,我感觉“拼写和语法”比“拼写检查”还粗糙。并且有些错误,计算机是无法识别的。例如人名中的“钰”和“珏”,如果记者写错了,不靠编辑检查就发现不了,如果这又恰好是一位重要领导的名字,在中国的体制里,是不可原谅的。清样编辑还有敏锐的直觉,哪个地方的字体、编排用得不恰当,他们能一眼看出来(这又很像网络编辑该做的事),这让我觉得很神奇。
另一点是关于网络编辑的,网络编辑要打造“新闻包”。“这即是说,所有的文本、图片、链接和多媒体都必须为同一条新闻服务。”我觉得这就是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为自己的新闻提高吸引力。“新闻包”的概念我是第一次听到,但对其内涵并不陌生。从日常浏览新闻网站的经历来看,我国各大新闻网站在具体的某条新闻报道里都做得很好,图片、视频、相关链接都安排得很到位。但是对于我自己所在的学校网站来说,这个方面就做得很逊色。我们的图片永远有固定的插入位置(比如只有一张新闻照片就插在文章中间;有两张就放在第一段的下面和最后一段的上面),插入方法永远是“嵌入型”而没有“四周环绕型”之类的;我们没有相关的链接(甚至连“上一篇”、“下一篇”都没有);至于受众反馈方式,只有当我们在官方微博上发送了相关消息,读者们才可以在微博上与我们互动(但至今没有读者为我们的新闻提出过任何意见)。
编辑的工作看起来只是在修正记者的成果而已,但实际上,等我真正经历了才知道,很多时候,记者看起来只用把一件事发生的几大要素陈述完整就可以了,而编辑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评估、重新组织。这也难怪为什么看上去采写新闻更辛苦的记者实际上地位还是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的编辑高了。
其他收获
其他收获就是有关于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等这些方面的。其实与上述的内容也有重复的部分,例如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采访录音要经过对方允许、编辑校对要保证文章在思想上不犯错误等。
至于公众人物对媒体起诉的情况,“沙利文案”在大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尽管这成了历史的范例,但我不知道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处理方法也同样适用,所以不予多评。
谈起新闻道德、新闻伦理、职业素养等,总的说起来,其实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同样适用于网络。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3
一、热词的选取
热词就是当天或近两天网友在网上关注的新闻点。利用热词制作热点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稿件在网上被收录被点击被关注,从而产生影响力。
那么热词怎么找呢?打开百度首页,右面显示“热搜新闻词”,点开“更多”,即显示一系列的热词,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栏目选热词制作热点新闻了。或打开百度风云榜,里面热词更多。360热词也是这样找,打开360导航,在“综合搜索”处右侧点左键,则出现几条最新的热点新闻,可以参照着做热点。如果想获取更多热点,则点右侧的“今日热搜”,再点旁边的“更多”,即可获取更多热词。
二、热点稿件的制作
(一)标题的制作
编辑选取一个热词后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把这个热词做到标题里。例如有一个热词是“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们网站娱乐栏目的编辑做这条稿子时,标题应该这样做:“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编辑可随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须这样做。首先要把热词做到标题里(尽可能多地显示热词,这个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但这个标题中的热词少了个59岁,这样就不如上面那条标题更易被收录)。其次如果语句通顺又符合逻辑的话,最好是这条热词放在标题之首(如上),这样也利于收录。那么报纸娱乐版的编辑记者在采写和制作这条稿件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稿件内容要有热词
稿件中的编前话、导读等内容里最好有热词出现,尽量用含有热词的语言表达。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盡可能地让热词多次出现。还以上面那个热词为例,一个记者是这样写的,原文第一段为: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一段中,热词中的“赵本山”出现了3次,“近照”出现了一次。这样写就比较合格了。那么编辑在修改此文时还可以再加热词,改成这样: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59岁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样改后比记者原文多了个热词“59岁”,更有利于网络收录和传播。另外,稿件中的图片说明最好也要用热词表述,例如“图片说明: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图为赵本山”。
(三)地名要写全称
为便于网站收录,标题或稿件内容中涉及到的地名必须写全称,如内蒙古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习惯用“我区”,此时“我区”必须写成“内蒙古”或“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或“我市”必须写成“呼和浩特市”,其他地名以此类推。例如《内蒙古日报》4月15日头版上的一个稿子标题是《首府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那么放在网上发布时则要改为《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这篇稿件的导语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首府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那么网络上发布时应改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呼和浩特市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媒体融合趋势下的网络编辑工作 篇4
关键词:媒体融合,网络编辑,新媒介
如若说,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 似乎并无异议。在笔者看来, 互联网不仅仅是改变了世界, 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传统的规则, 并且基于互联网的生态, 重新构建了新的世界。随着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与领域中, 已经成为驱动旧生产力淘汰、新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媒体, 也在互联网的大力追赶中, 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网络编辑工作, 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如何对自己的多重身份加以调和, 并且在延展出的新天地中扎根, 考验着当下的网络编辑工作者。
1 媒体融合环境对网络编辑工作的影响
在美国著名教授普尔提出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时, 他似乎并没有想到, 在未来媒体融合会成为媒体发展的主流。并且, 普尔彼时所提及的媒体融合, 与今天广受关注的媒体融合也存在诸多不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 新媒体发展所构成的全新生态系统, 在助推传统媒体逐渐质变, 也在悄然改变着网络编辑工作。
首先, 媒体融合趋势改变了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在最初的定义中, 网络编辑工作仅仅涵盖了网站建设等内容, 而随着媒体的融合趋势, 移动终端平台建设等内容也划入到网络编辑的工作范畴中。网络编辑工作开始被广义化, 文字编辑、视频编辑乃至游戏编辑都成为网络编辑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 媒体融合的趋势, 还改变了网络编辑的工作形式。相比较传统媒体, 网络编辑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化, 并且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的反馈。在双向的互动中, 网络编辑工作需要快速的传递信息, 从而促进内容的再生产, 催生更多有效信息。
其次, 从媒体把关人的角度来看, 网络编辑在媒体融合趋势下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最初, 网络编辑作为信息发布者的角色被大众所熟知, 而随着媒体的融合态势, 网络编辑开始越来越多以内容整合者的角色出现。尤其是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崛起, 网络媒体环境中的权威也被逐渐瓜分, 自媒体成为信息的主要源头。这种趋势开始倒逼网络媒体从自媒体平台中挖掘信息。作为网络信息的把关者, 网络编辑工作需要提高整合信息能力, 并且加强筛选信息的意识, 从而维护网络世界的干净。从WEB1.0到WEB2.0, 网络编辑挣脱了技术之后所带来的局限性, 开始真正走入自由发展的时代。而如何能够有效利用自媒体的海量信息, 并全面的整合媒体资源, 是网络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 媒体融合趋势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相融合下, 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 让诸多新媒体公司意欲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于是在客观上激化了行业竞争。这种竞争来自于两个部分, 第一是技术层面, 新媒体的发展由技术而生, 每一次的革命也都源自于技术层面的换代。技术手段, 是新媒体实现创新的出发点, 也是根据地。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趋势, 谁能更好的抓住用户的心, 就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第二, 源自于用户体验。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更能贴近受众, 所以其用户体验始终都走在媒体前列。而媒体融合的态势, 为网络编辑实现内容的整合与共享, 创造了更多空间, 提供了更多可能, 受众接收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也就成为可能。从工作来看, 这些都为网络编辑工作提出了挑战。
2 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编辑工作创新途径
媒体融合对网络编辑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也为网络编辑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天地。顺从时代潮流, 沿着媒体融合的道路, 抓住机遇实现创新, 是网络编辑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首先,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 网络编辑者需要加强自己的营销与策划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 网络编辑需要自觉的担负起营销和策划的任务, 要能够通过策划选题来实现对品牌的有力推广, 从而让媒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笔者认为, 当前媒体融合下新媒体行业凸显出一定的混乱性, 而网络编辑者需要首先确保自身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避免品牌力在新媒体混战的时代受到损害;其次, 强化内容整合能力, 采取协同营销、推广的形式来提升影响力。
其次, 加强新闻采编专业素养的学习。互联网发展所推动的媒体融合,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 所改变的是工作形式与方法, 网络编辑作为信息加工者与传播者的角色并没有出现质变。基于此, 笔者认为网络编辑工作者需要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学习, 尤其是从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的从业人员, 更加需要适应新媒体的工作方式。例如说, 新媒体工作中涉及到的“占位”、“推送”等工作, 与传统媒体中的信息发布有着很大区别, 这需要从业人员首先从技术角度了解新媒体环境, 然后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各种不同的文本形式之间, 自由穿梭, 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整合。
第三, 要提高创新精神。万变不离其宗, 任何行业的发展, 都建立在创新精神的基础上, 而对于走在时代前列, 担当先锋角色去探索可能性的网络编辑更是如此。对网络编辑而言, 创新精神首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实现多多种媒体的利用。例如2014年加多宝的一系列网络传播, 都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体传播效果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传统媒体并没有失去其在受众中的权威形象, 所以, 网络编辑工作并非抛开传统媒体而另辟新天地, 而是可以借助于传统媒体的优势, 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除此之外, 对网络编辑工作的创新, 还需要从内容方面多下功夫。网络信息世界日新月异, 面对海量信息, 网络编辑工作者需要以敏锐嗅觉准确找到最适应利用的话题, 以借势营销的形式来传播信息。
3 结论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 实际上网络编辑工作所迎来的机遇要大于挑战。媒体融合, 为网络编辑工作创造了更多可以发挥创新元素的空间。在新的环境里, 以敏锐的嗅觉去寻找信息, 借助媒体融合带来的新空间, 网络编辑工作一定能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春锋.Web2.0时代网络受众需求及网络编辑服务意识的转变[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2]张红星.浅谈网络编辑的基本素质、作用及意义[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 .
新媒体编辑的职责内容 篇5
1. 负责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编辑运营工作;
1. 负责官方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编辑运营工作;
2. 负责线上及线下推广活动方案的策划、创意、执行以及总结。
3. 分析同行业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内容结构及话题热点,调研目标用户群体喜好,在此基础上定位客户需求及喜好,增长粉丝量与关注度;
4. 监督并协助各直营店铺做好品牌推广工作;
5. 其他相关工作。
工作要求:
1 优秀的写作功底,文体灵活多变,网感好,幽默感强;
2 生活经验丰富多样,喜爱摄影,对时尚潮牌有热情,有一两项精深的钻研或爱好;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6
信息时代的到来,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也就使得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虽然现阶段传统媒介的境况十分的“尴尬”,但受制于客观条件,传统媒介不会消亡更不会被取代。在全新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新闻编辑者应正视新环境给自身工作带来的冲击,并以此为激励,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能力,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分析
变化的新闻编辑生态环境。新媒体达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也就更加方便了,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于新媒体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优势,也就到新媒体快速的发展,也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传统媒体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很多的观众不再重视传统媒体,市场的竞争力度也不断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需要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思路,对戏媒体进行整合,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优势。
变化的新闻编辑内涵。起首,从报纸消息编辑角度阐发。新媒体期间下,诸如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先辈东西被利用进了消息编辑的全部进程,这使得消息编辑的内在得到了丰硕。收集的便捷性使得消息编辑再也不遭到地区、空间的制约,消息编辑的品质和消息编辑的速率得到了显著的晋升。其次,从播送消息编辑角度阐发。播送消息阅历了播报报纸消息、自力的消息成长阶段、现场报道、专业化报道这4个阶段,消息编辑者的事情量变得更大,为了节俭事情光阴,掌管人与消息编辑这两个身份科无机地结合了起来,但是这对编辑人员的本质提出了更高的请求。末了,从电视消息编辑角度阐发。电视消息的最开端是复制播送,随后变成为了“笔墨+视频”编辑,直到现在的现场直播期间,可提供应消息编辑者的编辑光阴渐渐延长,编辑们必要具有在变乱产生现场即时实现电视节目标制造,并落实直播的才能。
变化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也就是对热点新闻及时的收集整理,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新媒体时代将报纸和网络进行有效的结合起来,也就对信息的传播更进一步的扩大,也就让信息的传播渠道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新闻编辑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加工(图片、视频、音频)。总的来说就是对广播编辑和电视编辑工作流程比较相识,对实际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新媒体后,从多个渠道反映出的人民心声也成为了编辑人员说理的“证据”,因此新闻编辑的过程也还应对网友的评论进行筛选和控制。
新媒体行和传统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的能力要求
要有較好的决断能力。消息工作与生俱来便是要与光阴停止比力。可以说消息报导的每个情况都渗透着消息编辑的定夺能力,是以,可以说优良的定夺能力,不只是处置紧张变乱准确报导的根基,更是消息职员应重要领有的重点本质;比方,在9·11变乱中,《华尔街日报》与世贸大楼不到100米远,其时玻璃被震碎,夭花板坠落,大楼马上堕入瘫痪。但在这紧迫关头《华尔街日报》的履行总编辑保罗·斯泰格尔,在分散消息编辑职员平安离开大楼的同时,也下了末了一道敕令,请求在场的主编们经由过程手机和互联网向一切编辑部工作职员转达他的紧迫决议一切人集结待命,坚持通信通顺,而且将一切出样的报纸和一切的小样稿件网络起来带走。起初,美国消息界把《华尔日报》遇此浩劫而准期出书,归功于保罗在生死关头作出的一系列准确决议计划。
时候谨记“良心”。跟着社会经济的日趋繁杂,代价取向的多元化成长,都给民众文明提出了不小的挑衅。是以,着就请求消息编辑们在停止消息信息传播的同时,要理解谨严处置实际文明,关乎将来汗青。而不是仅仅为了吸引作者眼球,哗众取宠,乃至制作一些骇人听闻、曲折现实的题目,经由过程题目工资地扩展变乱的受存眷水平。以至于,混杂民众视听,影响相干的各项奇迹的失常推动,也会增长受众的浏览累赘,一朝一夕,势必会影响受众对付媒体的信任度。以是,“良知”作为消息编辑职员的根本原则,无奈被任何工作所代替。
拥有广阔的思想能力。新闻编辑人员要想创造最佳的工作境界,不只要依赖于良好的想象能力,还应当具备辽阔的思想能力,爱好质疑的习气,以便于消息工作职员,在消息报导中可以或许从消息的周全或许全体构架中分析消息光阴的本色与焦点,挖掘出对社会、对人们最有用场的消息内容,而不芋泥于面前目今失误。同时,对消息记者现场合网络的消息,要勇敢予以不然,构成良好的质疑习气,以防止因为消息记者在现场遭到某种情感的沾染,而使全部消息变乱呈现误差或许是大的失误。
造就普遍的兴致喜好。一小我的兴致与喜好,与其工作能力补充能够。从传统的媒体行业来说,一个编辑职员的小我兴致和喜好,可认为他所计划的版面增辉很多。同是,其小我的兴致喜好也是发明力和设想力的产生的源泉。是以,只要心胸开阔,常识渊博,能力将目光放久远,能力睁开丰硕的思想设想力,爆收回聪明的火花,赐与读者艺术的润泽与陶冶。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7
一、网络编辑的职业特点
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给传播领域带来深刻的全方位的时代变革。网络编辑, 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对各类信息进行搜寻、分类以及编辑, 进而再通过网络媒介及时向网民发布信息, 接受网民的反馈, 形成互动。[1]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 网络编辑虽然还没有成为一门固定学科, 但时代发展赋予其艰巨的使命。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职业素养:
1. 道德要求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 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 网络编辑必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网络信息的编辑及网络舆论的引导, 担当起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新业务、新形态的不断涌现, 增加了网络信息监控、汇总的难度。网络编辑必须在观念上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 确定网络舆论话题的引导。在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的过程中, 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尤其是在网上社区、微博等互动性强的领域中, 做好网络信息的把关, 避免不实信息的散播。
2. 新闻敏感性
新闻信息稍纵即逝, 网络编辑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 及时把握新闻发展动态, 把握新闻视角, 挖掘新闻价值。并且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网络编辑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 才能对各种新闻信息加以证实。
3. 文学修养
网络编辑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网络编辑把握网站设计的总体风格, 根据网站的特色以及宣传主题, 要有辨别、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 选择适合的文章入站。同时, 网络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增加点击率的整体目标下, 网络编辑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具备写、采、编的能力, 利用网络信息发布及时的特点, 将各类新闻快速发布, 增加网络原创新闻与自制节目。
4. 完善的知识体系
网络信息覆盖面广, 涉及范围广泛, 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首先要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 熟悉新闻业务知识;其次要具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熟练使用网页设计制作的相关软件;具备网站栏目、频道的设计策划能力;同时, 了解国家的发展形势, 熟悉媒体发展的政策法规, 明确网站的宣传报道方向。
二、新媒体发展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新媒体的内涵强调一种融合: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 即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媒介融合”。从微观层面上, “新媒体”的“新”体现在技术上, 即网络技术更新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产生的新媒体、以手机为代表的支持各种网络新技术的新型接收器媒体。在宏观层面上, “新媒体”的“新”则在于它对传统旧媒介的兼容性、共生性。[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具有以下特征:
1. 新媒体的业务形态多样化[3]
互联网发展迅猛, 从电子信箱、QQ、BBS到博客、微博、论坛社区等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业务形态层出不穷, 这些新的传媒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 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影响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 基于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创新融合, 呈现出多样化的新媒体形态。如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等。由于新媒体的业务形态的多样性, 受众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形式的服务内容。
2. 新媒体传播内容与渠道的融合性[4]
与传统媒体相比, 无论是在传播内容还是在传播渠道方面, 融合性是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传播内容上,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融为一体。在新媒体时代, 报纸摆脱单纯的“纸质媒体”的特性, 结合新媒体技术, 形成电子产品, 使阅读形式多样化、直观化、个性化。从传播渠道上来说, 传统媒体打破单独的网络模式, 形成“三网融合”的发展模式。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使手机、电视、网络的传播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各类媒体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例如手机不仅具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 还同时涵盖上网、看电视的新特征。
3. 交互式的新媒体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是由信息发布者向不确定的受众发布消息, 表现为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输的局面, 形成“点对点”的传播新模式。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也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 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进行互动。交互式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打破了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
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编辑面临的挑战
目前, 新媒体发展迅猛, 互联网规模日趋庞大。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 达到38.3%。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用户不断上升, 互联网电视业务进入有序发展阶段。可以说, 新媒体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力量, 因而也使网络编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 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 增大了网络编辑做好“把关人”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 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都成为自由的信息发布者, 利用多种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同时,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融合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度, 以及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 使得社会新闻现象的报道面更加广泛, 敏感问题的传播更加迅速。网络编辑可以控制网站栏目、专题的策划以及信息的发布, 但受众通过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 自行发布的信息很难掌控。同时, 网络传播的速度快, 影响力大, 不良信息的散布很容易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及时性, 大大增加了网络编辑对信息监控管理的难度。
2. 新媒体的融合性, 对网络编辑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 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的发展、受众对高清视频的追求, 都对网络编辑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不能仅仅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 还要了解流媒体处理技术、网络视频点播、网络视频直播等相关的音视频处理技术。同时, 网络与广播、电视、手机的充分融合, 各种终端平台的功能相互兼容, 为受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网络编辑在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也要对广播电视、手机平台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把握。
3. 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 要求网络编辑在内容上下工夫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业务形态, 使广播不再是单纯的声音传递渠道, 电视不再以播出视频为主, 而网络更要兼具广播、电视、手机等多种媒体的优势。网络编辑不能仅仅依靠筛选新闻, 制作专栏为网站的主要内容。在“三网融合”的潮流发展下, 网络要兼具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特性, 建设集音视频、互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网站模式。网络编辑可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制作合适的传播内容, 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内容贴切、形式创新、渠道多样上更好地加以把握。
四、小结
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 发展任重道远。新媒体的融合性、交互性、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对网络编辑在思想道德、业务能力、技术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 网络编辑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法规, 把握受众的需求, 提升各方面的职业素质。
摘要: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促进新媒体的业务形态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具有诸多新的特性, 比如传播模式的交互性、内容与传播渠道的融合性等, 都给网络编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编辑要根据新媒体的新特点, 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更全面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网络编辑,新媒体,传统媒体
注释
1[1]窦宝国, 浅析我国网络编辑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理论与当代》, 2010年第1期
2[2]雷璐荣, 简述国内新媒体研究的现实呈现, 《新闻界》2009年05期
3[3]刘瑞生, 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 《新闻战线》2010年11期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8
(一) 网络编辑的基本职能。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其工作内容为:素材采集、分类、加工;稿件内容的编辑、审核及监控;撰写稿件;网页制作;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等。总的来说, 网络编辑的职能不外乎信息收集、整理, 网络发言, 舆论导向和网络传播把关[1]。
(二) 网络编辑呈现的新特征。1. 网络编辑集群化、复合化转变。不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普通网页, 都需要精心的多媒体设计, 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都各成一派, 这是原本的图书编辑、广播电视编辑和美术编辑的集合。集群化体现在原本一个人的工作现在需要集体来完成, 而复合型编辑则是身兼数职, 是杂家中的专家, 精通多种能力。2. 网络编辑具有高原创、高整合能力。网络编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而是要具备高度的信息挖掘、整合和洞察力, 倡导“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追求目标。3. 网络编辑是双重性质的把关人。网络媒体的编辑不仅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组织者、把关者, 是作者与大众的桥梁, 更是技术平台的操作者、网络文化的传播者、舆论的导向者, 他们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 是网站构架的灵魂[2], 需要更高的涵养和素质。
二、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的“多重角色”定位解析
(一) 网络编辑是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建设者。全媒体时代, 知识信息作为网络媒体灵魂的存在, 其有用性可直接反映网站的运营水平, 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网络编辑作为网站的建设者, 承担着搜集整理信息的任务。网络编辑要善于观察用户使用习惯, 促进网络媒体朝着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更有利于传播、更有利于网民间沟通的方向前进。
(二) 网络编辑是信息的发掘者和组织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往往使网民无所适从, 其碎片化特征更是加重了网民的迷失感。网络编辑的职责就是从芜杂的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并整理成合适的方式呈现给网民。
(三) 网络编辑是网络民意表达的引导者和倾听者。一方面, 网络编辑应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原则, 为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内容, 把理性的观点传达给公众;另一方面, 网络编辑要了解网民发表的各种观点, 用自己的理性推动事件的理性发展。
(四) 网络编辑是网站的营销者。1. 吸引网民。网络编辑要通过各种方法打造自身网站特色以吸引网民, 包括提供准确的消息、设立品牌栏目、举办活动等;2.引导广告商入驻。
(五) 网络编辑是文化传播的多面手。网络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音频、视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互联网, 逐步形成一种全面整合的网络报道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表现为报道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 还要求网络编辑善于运用超链接帮助受众进行扩展阅读。
三、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职能转变的要求
(一) 网络编辑首先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网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需要网络编辑严格把关, 在内容选择、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上严格要求, 维护网络秩序健康, 着力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体系。
(二) 网络编辑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网络编辑需要掌握以下领域的基本知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策划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排版基础及相关行业学科基础知识。
(三) 网络编辑需具备较强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网络编辑不能满足于提供信息, 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避免内容同质化, 尤其要注重背景资料、相关链接和用户评价的整合。另一方面, 网络编辑要时刻谨记“内容为王, 观点至上”的原则, 要用“新”来抓住用户。
(四) 网络编辑要有较强的版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又出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3]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的利益岌岌可危, “把关人”若不加重视, 是很不利于著作人繁殖和文化再创造的。
(五) 网络编辑要特别熟悉和把握受众心理及网络传播规律。充分了解受众心理才能使自己编辑的内容为大众喜闻乐见。认真研究网络舆论发生、发展的规律, 不断增强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才能使网络媒体真正成为一个体察民情、顺应民心、汇聚民意和启发民智的互动交流平台。
(六) 网络编辑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或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此外, 网络编辑要时刻学习负责板块的专业知识, 保证经手编辑的信息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家群, 张惠.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
[2]杨舒丹.网络媒体编辑把关角色嬗变[J].新闻知识, 2010 (04) .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被网络新闻所取代,网络媒体的优势日渐突显,它用自己独有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征服了我们,在新闻编辑的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随着它的发展,它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网络媒体的低俗性与虚假性等弊端日益显现。各种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使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所以,在网络媒体的兴起下,对新闻编辑的管理刻不容缓。
二、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媒体猛速发展并且影响在逐渐扩大
网络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种新型媒体模式。它凭借着传播速度快、时效高的优点迅速向前发展着。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能够实现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的完美融合,将文字、声音、图像进行统一的处理,从而达到更为直观、形象的效果,让信息接收者更易理解。同时,它也给了民众更多的言论自主权。因此,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有说服力的窗口”。
据统计,到2015年下半年,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接近7亿,20岁的网民已经超过总数的一半。他们对网络的痴迷愈演愈烈,而网络的“双刃性”也就此突显:一方面,网络传播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也宣扬了各种低俗文化。对一些控制力和辨别能力还不太强的年轻人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守住传媒世界的一片净土,给年轻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媒体优势突出
网络媒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中“领头羊”,正以光速向前发展。它有着传统媒体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
首先,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广,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刊,还是广播都无法跨越地区的限制,只能在某一特定的地区进行传播。网络媒体不同,它在网上传播的消息,我们在全球各地都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而且传播速度极快。
其次,网络媒体的保留时间长。报纸广告只能保留一天,电视广告只能保留十几秒。而网络媒体的消息则可以永久地保留,随时随地都能查得到,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最后,网络媒体有着强烈的感官性。它把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去阅读和接收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网络广告的实效。
三、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负面新闻大量涌出。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博人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会出现误导群众的负面影响。他们捏造虚假情况,使社会陷入混乱不定的状态,用“杀人”“抢劫”“车祸”等字眼迷惑人们,扭曲事实,让人们失去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这不仅不利于人们认识客观事实,还会使社会动荡不安。低俗化的新闻反映了社会内在的不堪。许多商家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把暴力、色情的消息作为炒作的焦点,他们甚至把网页设置成“黄色”非健康网页来吸引人们,达到他们获得暴利的目的。这对于一些未成年人来说,在极大程度上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青少年时期正是意志力不坚定,需要得到正确引导的时期,就像小树的成长期,需要园丁为其梳理枝叶,否则很容易走错路。所以,他们非常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引导、支持,才能使其得到正确的发展。因此,这些低迷的信息应得到大力的打击,让网络空间恢复宁静与健康。
四、对网络媒体下新闻编辑的管理
(一)增强网络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政府对待网络媒体的管理,应该用8个字来形容“积极发展”“趋利避害”。网络媒体人应抵制各种低俗趣味,发扬新闻编辑的权威性和务实性,从每一个网络媒体人做起,承担好他们肩上的责任。集中组建一批媒体骨干网站,让他们分担好责任与权力,做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网,让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好群众的舆论导向,把一些不正之风剔除。首先,他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弘扬优秀先进思想,把正义之风散播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脊梁,有了他们,国家便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能让这种“歪邪”之风把其浸染,要塑造青少年健全健康的人格。
(二)建立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的培训制度
就网络媒体新闻编辑而言,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行为修养,能够自觉守法地去传播网络信息,客观地反映事实,让群众得到最全面、最真实的网络消息。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网络媒体新闻编辑具有很高的素养。所以,政府除了要定期考核之外,还要对其进行正规的定期培训。要求每个网络媒体新闻编辑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集体培训,把这种培训分为几个等级,奖罚分明,责任明确。定时核实及抽查他们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何采集信息、如何收集资料以及如何发送文件等。这样,有了正规的体系才能保证网络环境不再混乱,井井有条,合理有序。因此,建立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的培训制度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五、结语
网络媒体下的新闻编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快速和及时的信息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新闻内容杂乱无章,虚假不实等影响。网络媒体以它独有的优势会渐渐成为新闻编辑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不容忽略。它的发展应该满足社会的进步,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它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悖而行,那它就违背了自己“服务”的本质,称不上是“社会舆论的指向灯”,也起不到保护社会安定发展的积极作用。网络媒体新闻编辑是社会的“护航者”,所以政府对它必须进行合理化、制度化、全面化的管理,从而引领积极、健康、安全的社会舆论导向。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沟通逐渐增强,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网络媒体作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也在日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手段,也在被更多的人认可;它颠覆了以往听、说、读、写的方式,正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影响着我们。而随着网络媒体地位的日益上升,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也应该提上日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媒体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拒绝盲从、跟风。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10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曾经说过:“文化的重大特征之一在于它可通过非生物学的方法而获得传播。无论在物质的、社会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任何一个方面, 文化极易通过社会机制而从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 传播给另一个人、下一代人、新的时代、其他民族或地区。” (1) 这个社会机制, 就是在以编辑为主体的文明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正是由于一代代编辑的努力, 中国才保留了浩如烟海的史籍和文学作品, 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血脉才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在现代中国, 编辑往往等同于“文化精英”。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负责的态度, 以传承优秀文化、启迪民众智慧、弘扬社会正气为内在追求, 这就是编辑的文化定位。
二、网络编辑之困惑
网络编辑 (以下简称“网编”) 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编辑:从工作的内容上看, 网编是网络媒体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 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发布, 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 产生互动。 (2) 与传统媒体编辑相比, 网编的编辑方式更灵活、职责范围更广、决定权更大、信息整合能力更强。例如, 网编既要做选题策划, 也要做具体的内容编排, 还要及时发布编排好的内容。网编揉合了传统媒体的校对、编辑、责编、总编、发行人等角色, 在获得了信息的第一时间里就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而不可能像传统媒体编辑那样有相对较多的时间进行校对和编审。因此, 网编的角色更像一个具有各种综合素质的文化全才。
交互性和虚拟性是网络媒体的两个重要特性, 任何人在网络上都可以很方便地收发信息, 网民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转换传者和受众的角色, 因此, 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网络媒体的编辑角色缺位。从笔者所了解的网编工作而言, 其角色更像工厂里的“装配工”, 而非“质检员”。由于“质检员”的缺位, 造成各种“低劣产品”充斥网络, 影响到了整个社会风气和文化。作为具有传承文化、启迪民智、弘扬民族精神的编辑人而言, 如何面对卷帙浩繁的信息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恪尽职守, 则成为每位网编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 本文着重探讨网编的文化定位和角色缺失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 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网络媒体的技术特性造成把关困难
网编相比传统媒体的编辑更加重视内容的选题、表现形式、标题制作等方面。而在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责任等方面要求上远不如传统媒体。这是由网络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 网络媒体具有实时发布、即时互动的特点, 而且网络在对信息来源的验证上远远不如传统媒体严格, 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强, 特别是在各类论坛里, 网友的一则小道消息可以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而在传播的过程中, 网编往往来不及对这一信息进行验证和处理, 网编的把关人角色因而被严重削弱。例如, 在优酷网等播客网站, 网民可以随时发布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视频和音频文件, 方便其他网民观看和收听, 但在对这些网站的媒体内容加以分类统计后, 笔者发现其中有部分内容含有低俗甚至非法成分。对于这些内容, 目前的技术还很难做到准确无误地把关。比如“关键字过滤”, 其对于一些异体汉字就可能无法准确过滤或者对英文字母过滤无效。因此, 其中很大部分的内容需网编手工把关修改, 网编的有限精力与内容的无限增长之间就造成这样一个矛盾:网编对信息内容要么网开一面, 要么一律粗暴封杀, 这样, 既违背了编辑的公正性原则, 也背离了作为编辑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二)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从网编的知识背景来说, 目前网编主要是由传统媒体 (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 的编辑、记者及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人员中分流出来的。不但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 而且一部分网编还缺乏传统媒体编辑对文化的思想坚守。从业人员的素质差异造成了网络媒体中编辑在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方面和传统媒体的编辑存在较大差距, “VCD”就是对网编的业界定义:V、C、D分别代表键盘上的Ctrl+V、Ctrl+C和Delete快捷键, 其功能分别表示粘贴、复制和删除。V、C、D很形象地描述了很多网编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从其定义上也可以发现当前大量网站内容重复抄袭、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源于这种消极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三) 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
在“眼球经济”、“媒介、受众、广告商三方利益”的指挥棒下, 网编为了完成网站访问量的指标、提高广告点击率, 往往会将自身的文化定位和品鉴人角色置于经济利益之后。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商业利益的考量对于一个网站往往是重中之重。以视频网站为例, 据统计, 截至2007年年底, 中国视频网站的数量已超过300家, 而随着成本门槛的提高以及金融海啸的冲击, 有关机构预测2009年将有大量视频网站倒闭。 (3) 为了与竞争对手抗衡, 各大网站凭借雄厚的投资和自身的影响力往往在内容的制作发布上触及道德和文明底线, 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受众”。仅从几大门户网站的内容分析就可以发现, 各种“很黄、很暴力”的内容就占了不少版面, 更不用说其他的为生存而挣扎的小网站为了吸引受众而不择手段。在这个注意力就是金钱的社会, 网编的文化定位被迫让位于经济定位, 思想的坚守者和文明的把关者这类角色让位于低级趣味的追逐者和拜金主义者。
三、如何找回编辑定位
美国学者罗杰·皮尔逊曾把社会文化的传递或传播方式分为两大类:纵向的和横向的。前者即所谓的“社会遗传”, 后者则称为“文化扩散”。他说:“当文化在同一社会内部从一代传至另一代时, 我们称这一过程为‘社会遗传’。但当文化从一个群体至另一个群体, 从一个社会传入另一个社会时, 我们就习惯用这样的术语‘文化扩散’。”网编在“社会遗传”和“文化扩散”功能方面的作用正随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扩大而逐渐加大, 网编如何找到合适的文化定位和自身角色以应对各种冲击, 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 网编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研究受众习性变化的同时, 也要认真学习网络技术。在网站信息过滤、栏目设计、内容建设等方面多研究、学习业界领跑者, 在网络社区建设上重视参与性与聚合性, 这样才能在媒体转型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其次, 加强对网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设, 对于保持网编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 把网编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最后, 网站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 但一味的为了商业利益而抛弃社会道德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毕竟在多元社会中受众的品位千差万别, 一味吸引眼球而置社会道德底线于不顾将给媒体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 每个网站都有其准确的定位, Web2.0时代很重要的两个理念就是注重参与性与聚合性。例如, 和讯作为国内领先的财经网站, 其定位就是做“中产阶级门户”, 从而聚合了大量的中产人士, 在同类网站中享有盛誉。追求商业利益不是错, 但赤裸裸地以商业利益为首要目标而放弃了网站的社会责任、放弃了编辑的文化职责, 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最终将危害网络媒体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 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网编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思想的坚守者和文明的把关者, 网编应坚守传承优秀文化、启迪民智的角色定位, 向世人展示编辑的优良传统。虽然一小部分网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 找不到自身的角色定位, 但笔者相信, 随着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网编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网编们定能在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交互性和虚拟性是网络媒体的两个重要特性, 任何人在网络上都可以很方便地收发信息, 网民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转换传者和受众的角色, 因此, 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网络媒体的编辑角色缺位。
摘要:作为互联网上的把关人, 网络编辑具有极大的信息过滤和导向作用。面对新一代 (Web2.0) 网站的高度参与性与聚合性浪潮, 网络编辑的把关人和文化精英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编辑该如何应对信息浪潮对自身的冲击和挑战, 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编辑角色,文化定位,网络媒体
参考文献
(1) 怀特:《文化科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第348页
(2) 陈雪齐主编:《现代媒体编辑》,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利用自媒体优化期刊编辑工作 篇11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利用移动设备经营自己的“媒体”。在媒体受众的评论与转发中,消息得以迅速传播。自媒体的个性化注定了其内容的繁杂,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到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琐碎,无不涵盖。这样使得自媒体内容包罗万象。当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网站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用户不但可以阅读网站的内容,更可以制造网站的内容。博客、微博、网络空间正从陌生变得熟悉,并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自媒体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发起了不小的冲击。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编辑应如何利用它优化编辑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与同行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正视自媒体,提升选题高度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对传统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真理。《饮食科学》的前身名为《食品与发酵》,原是一本科技期刊,20世纪90年代改版后变为科普杂志。长期以来,《饮食科学》凭借自身力量行走市场并渐渐成为饮食健康类杂志的“排头兵”,这得益于其科学性、权威性的内容。优秀内容起源于优秀选题,而一个好的选题并不是编辑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编辑需要一个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信息平台。在从前,这样的信息平台可能是电视、报纸或其他杂志,但这些传统媒体在内容上容易雷同,信息量有限,无法给编辑提供广阔的视角。而自媒体的广度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个缺陷,它提供覆盖范围更广、个性化程度更高的信息内容。通过自媒体,编辑可结合本刊物的办刊宗旨和栏目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与浏览,提炼出需要的选题。例如,现今的人们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除了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也与眼下看病难、看病贵有关。公众需要通过“求医不如求己”的方式,借助日常居家养生保健这一条途径来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相应的,这些人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晒出养生保健经,分享养生心得。一些商家也借此机会推出自己的“养生理论”,推销自己的保健产品。在自媒体上流行的诸多保健品中,蛋白粉是最火的一种。和普通食物相比,蛋白粉价格昂贵,人们便习惯性地以为价高者质必佳。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正常人到底有没有必要食用蛋白粉?在自媒体上,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了解开这些疑团,笔者通过策划了“如何面对保健品的忽悠”的专题,深入探讨关于保健品的问题,使读者能够正确筛选保健品。专题文章中着重表达的是作者对蛋白粉的态度,身为营养学家的作者明确表示:“对于膳食中蛋白质确实不足的人,或者正在练健美及竞技运动需要快速增加肌肉的人来说,服用蛋白粉类产品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那些每天鱼肉蛋奶海鲜不断,膳食蛋白质已经充足的人来说,就要考虑蛋白粉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对于除运动员之外的非纯素食人群来说,即便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完全可以用摄入天然食物的方式来补充。虽然蛋白粉的质量没问题,但是性价比太低。同时,它也不能提供天然食物中所含的其他营养成分。”这个专题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少人在读后给编辑发来邮件,表明自己从中受益匪浅,作者对蛋白粉的科学解释和鲜明态度让他们及时走出了对这类保健品的认识误区,既节约了金钱,又避免了蛋白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巧用自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
优秀选题是杂志赢得市场的关键,但好的稿件仍然需要编辑去挖掘优秀作者,并将编辑意图体现在稿件上,这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饮食科学》的作者队伍中,多半是大学的教授或长期从事临床的医护人员,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素养,并对科普知识研究有着很深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稿件既科学而严谨,又平实而理性,这是考验编辑的最大问题。只有经得起科学论证又可付诸生活实践的内容,才会充盈着正能量。这样的稿件才能真正提升读者的理论水平,培养读者的阅读品位,指导他们的日常饮食。但是,这类专家、学者的人数相当有限,期刊要想内容丰富,就需要不断拓展作者队伍。利用传统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信函等联系作者,不但效率低下,且按现今人们对自我隐私的保护程度,这条路径基本是行不通的。自媒体门槛低,参与者众多,这就为编辑提供了寻找作者的良好平台。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利用自媒体寻找作者定位更精准。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利用关键词搜索,就能轻易找到许多位实名认证的营养学家。在与这些作者联系的过程中,无需知道他们的手机、邮箱、通信地址,只要通过微博的“私信”功能或博客的“小纸条”功能,就可以与作者即时取得联系。这既不会破坏作者的隐私,也不会干扰作者的日常工作。这种联系方式不受地域的阻隔,不受时间的限制。近两年,《饮食科学》杂志成功地通过微博等自媒体联系到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箫汲、赵承渊等知名民间科普人士,邀请他们为我刊撰稿。通过巧妙运用自媒体的方式,编辑部逐渐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约稿方式,扩大的作者资源库,为杂志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知名作者在自媒体上强大的自身影响力也间接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饮食科学》不仅在作者队伍开发上运动自媒体的优势,还利用其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站、博客和微博。通过摘抄已刊发稿件中的重要内容,有为读者推荐的每日餐谱,有刊社发布的最新征订优惠活动,有对读者关于杂志发行及印刷问题的答复。虽然微博的开通占用了编辑的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在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忠诚度方面却非常有益。同时,它也挖掘了期刊的潜在受众,很多读者正是通过这个微博知晓《饮食科学》,逐渐被它的权威内容和优质服务所吸引,对它建立信任感,最终成为忠实订户。这样的运作方式,为杂志的品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品牌是期刊发展的最高层面,是期刊的无形资产和经营制胜的法宝,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是了期刊市场经营的主动权,这早已是业内的共识。
nlc202309040221
妙用自媒体,拉近编读距离
新媒体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传播语境的改变、传统话语权的解构和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自媒体的草根性与互动性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趋向于话语权平等,文字趋向短小精炼。基于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期刊编辑也应该对编辑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饮食科学》的 “育儿沙龙”栏目中,就体现了这种调整。这个栏目一改其他栏目长篇大论的编辑方式,采取了一问一答的编辑手段,在这里,作者不再板起面孔讲道理,而是放下身段,与提问的读者分享话语权,平等交流。有问必答,且回答内容简短精悍、一语中的的形式对读者来说非常实用,非常有针对性。这个栏目自开辟以来,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大量来信、来电咨询,这表明读者对这个栏目形式及内容的高度认可。
期刊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越强,则刊物的受关注程度越高,读者群和作者群将因之而不断扩大。互动的本质是双向沟通,实现主体间的信息对等。在自媒体出现之前,这种互动方式多是单向的,且是以读者为主导的,多是读者给刊物提出意见、建议,或就刊物中的疑难之处向编者和作者咨询,编者给作者的回复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延迟,这样的互动对读者来说价值大打折扣。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向沟通的方式,行为主体也转变为编者。在自媒体中,编读的互动是即时的高效的。《饮食科学》建立了专门为读者服务的QQ群及微博。每天,都有不少读者聚集在群中,这些读者多是新手妈妈或家庭主妇。在群中,成员会就宝宝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健康与疾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女儿的牙齿长得又稀又歪,会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呢”“宝宝这几天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家中老人前几天摔骨折了,饮食上该如何调理”对这些个性化比较强且急于解决的问题,编辑会及时做出解答,或咨询相关专家后给予回复。对一些较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编辑则会集中作答。微博的应用更是简单方便。读者经常会在烹饪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去查书或上网百度肯定是来不及了,她会借助微博向我刊咨询。微博就如同一条电话线,瞬间连接了读者和编者,此时的编者就如一名厨师,在读者身边亲自指导他们的实践。这种编读之间深度的、频繁的互动对刊物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单单是对抗,两者也可以在对抗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期刊编辑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编辑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必将使期刊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饮食科学》杂志社)
[1]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媒介方法,2006,(5):12-15.
[2]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2009,21(4):1-6.
[3]袁桂清,蔡丽枫.中外医药卫生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40-345.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 篇12
一、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1. 开发工具。
为方便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与调试, 开发者必须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本课件选择的开发工具有:网页制作使用Dreamweaver CS软件;图形处理使用Fireworks CS、Photoshop CS软件;动画制作使用Flash CS、GIF Animator5.0软件;视频和音频处理使用Premiere7.0、cooledit2.1、Win MPG Video Convert9.0软件;网页上传使用Cute FTP XP V5.0.2软件;数据库开发软件用Dreamweaver+ASP+Access来综合开发。
2. 运行环境。
运行的网络环境:推荐接入带宽2M以上的教育网内使用。
服务器端环境:推荐服务器配置为Intel (R) Xeon (R) CPU 2.50GHZ或更高版本处理器、4G或更高内存空间, Windows 2003 R2 Server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客户端环境:推荐配置为PII300以上的CPU、128MB以上内存的个人电脑, 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 安装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1024×768显示分辨率, 具备Adobe Flash Player 9.0以上版本的插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9.0或更高版本媒体播放器。
二、课件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1. 课件系统规划。
教学模式建构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网络课件规划与设计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课件制作前, 课题组成员首先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新闻和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定性。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基础上, 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来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难易程度, 然后编写课程的文字和制作脚本。脚本设计完成后, 就开始搜集和处理各种多媒体素材。根据课件脚本,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种素材有机集成为多媒体网络课件, 并在校园网上进行测试、修改和完善, 最后正式发布。
2. 课件系统的设计。
本课件结合新闻和编辑出版专业的实际需求, 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网页编辑的基本知识, 实践部分主要是实验指导和实验操作。课件系统在具体设计上借鉴了软件工程里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的模块化设计原则, 将每一部分分成若干模块。控制课件教与学流程的导航系统采用横向导航, 可分为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实验指导、在线交流、教学管理5个模块 (如图1) , 每个模块对应的课程页面导航采用树状结构。模块下的各级页面以超文本格式分别创建超级链接。这样, 学生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以方便实现不同模块与对应知识点之间的跳转, 而不会遭遇网络“迷航”现象。
3. 课件系统的主要模块分析与技术实现。
(1) 教学内容。
本课件系统主要模块为教学内容、实验指导、在线交流和教学管理, 而教学内容模块则是主体部分。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 课题组成员将教学内容划分章节, 并制作成融文字、图像、音视频、动画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课件和电子教案, 每个章节都匹配案例分析、制作演示和思考与练习。教学内容课件页面是采用框架结构设计的html文档, 无需插件即可按章节进行浏览。电子教案制作成两种格式:一种是后缀为exe可执行文件;一种是html网页格式。案例分析中的大部分动画采用的是体积较小的swf格式, 利用Flash插件即可播放。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信息和方便快捷的功能设置使得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具体的操作规范, 为实践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实验指导。
学生根据实验大纲要求, 按照实验演示视频提供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本地PC机上进行新闻网页设计实验、Flash新闻动画制作实验和新闻图片处理实验。实验完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按照课件系统提供的实验报告模板进行撰写。实验作品要求在线上传, 以供任课教师评分和学生之间相互浏览。实验大纲页面除用文本展示其内容外, 还在页面上内嵌word格式和PDF格式以便学生下载保存。实验演示视频采用网络流行的FLV格式, 设置了方便学生控制快进、倒退等按钮, 且嵌入每个单独页面的位置适中, 用浏览器安装的Flash Player 9.0插件即可浏览。作业上传页面采用表单 (Form) 、层叠样式表 (CSS) 等技术来实现电子作品的上传。
(3) 在线交流。
本课件系统设置了在线交流模块,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未知的、难理解的内容及学科动态等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本模块由留言板、课程BBS和E-mail三部分组成, 学生在留言板可以匿名就网上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在线讨论, 老师登陆后可以对学生留言请教的帖子进行分类管理和答疑解惑。BBS版块按照课程内容设置了新闻网页编辑、Flash新闻动画制作和新闻图片处理3个主题讨论区。通过E-mail可以实现老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4)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模块是课件一个辅助部分。通过登录机制, 教师可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查阅学生访问次数、网络教学评价和学生留言的疑难解答。学生登录则可以查看作业成绩、在线评教。本模块是通过Access来实现, 大部分是Asp文件。在教师和学生登录的页面采用了验证码和表单技术, 以防止用户恶意利用机器人自动注册、登录, 从而提高课件系统的安全性。
三、本课件的特色与创新
1. 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课件包含大量的学习资源, 其中文本内容20余万字, 图片1000余幅, 音视频资料文件容量近2G。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每一章节还提供了大量与新闻和编辑出版专业相关的案例分析。为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 课件除了提供大量的实验演示视频外, 还设置了素材库以供下载使用。为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使学生在了解本课程同时, 也能查阅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 从而开阔思路, 进一步增强对本课程的理解。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与竞争提供了可能,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友好的交互环境。
本课件内容交互策略实现主要通过创设新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丰富教学资源来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留言板、BBS、E-mail交互平台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尤其是学生可以以匿名形式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 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3. 明确的系统构架。
本课件导航系统采用横向导航, 每个页面有直观形象的浏览标识, 超级链接准确有效, 只要使用鼠标和键盘就能够灵活进入或退出而不会出现网络“迷航”现象。教学内容层次与段落划分清晰明确, 方便浏览。课件的界面设计简单大方, 色彩的使用清新明快, 动画、影像播放自然流畅。当然, 在保持课件构架简洁明确条件下, 可适当采用JAVA、行为、时间轴动画等技术来增加课件内容生动形象性, 但提倡形象化的同时, 必须突出“课件为内容”的核心理念。
四、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网络课件需要协作开发。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开发者不仅需要课程专业知识, 还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因此, 网络课件制作需要一个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团队来协作开发。
2. 网络课件创作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石。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网络课件创作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石, 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构建方便、快捷的协作会话平台,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
3. 网络课件需采取优化措施。
由于课件的体积过大和Internet网络带宽的限制, 在制作时需采取必要的优化措施。如在保证声音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可采用具有压缩性的图片和流媒体文件;在网页设计中多运用模板 (Template) 技术, 以简化程序, 加快课件运行速度。
五、结语
设计制作与应用《网页编辑》多媒体网络课件, 对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环节的课堂讲解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飞速发展的今天, 开发研制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依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高丽君.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6 (1) :42-43.
【网络媒体编辑论文】推荐阅读:
网络多媒体教室论文07-04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论文07-06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论文11-21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论文08-02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07-18
网络媒体特点05-26
网络视听媒体07-03
地区网络媒体09-29
家庭媒体网络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