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2024-08-24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精选12篇)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1

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1.选择题。题型基本稳定, 主要集中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人体的内环境等稳态的知识考点上, 考查的核心依然是注重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命题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大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和社会生活, 与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同步。总体趋势上试题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只要审题认真, 学生几乎都能答对;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 对知识点的考查更细、更全面, 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选项情境的设置, 更为广泛;呈现方式及类型变化不大, 基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少数以表文、图文的形式出现, 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主干、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2.非选择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 高频考点依旧,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比较稳定, 基本年年必考, 细胞的代谢部分有所起伏;能力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隐含信息的获取能力时实验的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的熟练掌握能力, 准确表达生物学术语、组织语言等的各种综合能力。

3.非选择题。必修与选修相互渗透,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 基础与能力并重, 尤其选做题一半以上的分值联系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知识, 加大了对必修考查的权重和分值;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 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 的考查, 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

4.图表型试题的分布。图表型试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数量不等, 但图表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它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 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

5.实验题的形式比较新颖, 实验的背景一般取自教材, 但高于教材, 大多数都是教材中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综合。实验题的考查没有步骤设计题, 更偏重于利用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对实验进行分析。

二、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教材, 重视基础。新课标下的生物考查内容几乎全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 命题回归教材, 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 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 要注意理清那些《考试说明》要求为Ⅱ的考点, 尤其对高频考点要严格要求, 加大力度。要求为Ⅰ的考点不宜大力拓展, 应以课本为主, 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 不能只埋头苦读复习资料、苦做难题、偏题、怪题、超出课本和考试说明的题目。

2.重视实验, 关注技能。在生物复习中, 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 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 也应该都有一定的准备。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 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并紧扣教材知识, 再做一些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

3.重视图表、挖掘信息。在复习时, 首先, 要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并力求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形、图表, 并通过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

4.注重联系, 关注热点。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 贴近社会生活,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命题情境及考查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更紧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人体健康、生活、生产等, 并关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生物科学新进展。

5.规范语言, 术语答题。在教学中, 加强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背诵、口述、默写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 做到用时不生涩, 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 且做到层次清晰, 言简意赅, 逻辑严密, 语言规范, 文字工整, 卷面整洁。

6.精编试题, 适时训练。在备考复习中, 以《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考点为依据, 应精选试题, 大胆舍弃偏、难、怪题。多用高考模拟试题, 多做中低档题, 进行基础训练, 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2

“在考前一个月冲刺阶段,回归课本才能够找出前段复习所遗留的死角。”黄老师说,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有些同学在看课本时走马观花,过后留不下什么印象,理不出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她提醒大家:手上的那些复习资料都会提练知识纲要,在看知识纲要时,不妨默默地回忆一番,如果把知识框架完整地回忆出来,请祝贺自己;如果回忆不出来,赶紧翻开课本进行巩固,这是针对性地检验知识框架的有效方法。在之前的模拟考试过程当中,你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在哪?出差错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再看一下以前做过的习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视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6个步骤

黄老师表示,对于我省考生而言,实验题和遗传题一直是薄弱环节,而实验题又在二卷大题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把课本上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吃透。而对于遗传题内容,其实历年考试很少涉及太难的计算和分析,考生掌握好基本的遗传图解和判断就可以了。

黄老师分析,在实验设计方面,考得比较多的是观察并提出问题,往年考过探究实验题的验证题内容,让考生设计实验的观察记录表格,得分率较低。对此,黄老师建议一定要了解探究实验的6个步骤:提出问题、假设预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考试一般只考查其中一个步骤,考生应先审完题,了解该步骤的过程再作答。

答题技巧:在题干中仔细找信息

黄老师曾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回顾往年高考生的失分情况,她说,就选择题而言,图文结合题失分率很高。主要是因为,考生看一眼图上的信息就埋头答题,没把题干中的条件看仔细,没有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或者以为图中的信息曾经见识过,凭着习惯性思维一挥而就,原本简单的题,差错率居高不下。生物考试中经常出现坐标曲线图,很多考生也是因为没有读出信息点便盲目答题,导致出错。“很多信息都隐藏在题干内,为了准确答题,请仔细阅读题干中的信息。”

还有考生因为大意而失分,没有把整道题的全部选项读完,就选定答案;在做填空题时,见一个小问题答一个小问题,根本没看清楚后面的信息就开始填,所写的答案和后面题意不匹配,从而导致失分。“我们首先一定要理清命题人在问什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考生态系统的成份,你要写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些同学答题的时候,容易写成无机环境,这样答就不容易得分了。”

时间分配:花40分钟搞定25道选择题

在生物考场上,如何分配答题时间?黄老师说,生物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般而言,花4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完25道选择题是比较恰当的速度。这样可以剩下较为充裕的时间去答第二卷上的题。后面的大题不需要太大的运算量,50分钟够用了。

“选择题中会有一些陷阱,比如说图文结合题,你一看曲线的走势,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和平时练习过的题一样嘛,却没注意到,横坐标、纵坐标等重要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考生如果做题太快,行动激进,就容易出错。”黄老师提醒大家,每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和审视,这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的。生物试卷难度不高,一旦在选择题上丢分,在非选择题部分就很难弥补了。所以,她建议在这部分不妨花上35分钟到40分钟的时间,这样可留出仔细阅读题意的时间,免得掉入陷阱里。

新课程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篇3

一、通过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体现生物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突出学科的主干内容等。

二、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以及进一步形成“网”。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新课程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流程图是一大亮点,教师和学生都应高度重视。另外,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如细胞、代谢、遗传、生态系统、生命活动调节、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生物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二轮复习时,要注意搜集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作为材料的知识背景出现。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传统发酵技术、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遗传疾病、免疫等。这些材料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通过复习要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四、重视图表能力的培养

图表分析是学习生物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生物图表题是指含有图解的试题,它往往是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常见形式包括数据表格、柱形图、饼状图、二维坐标曲线、遗传图解、实验图解、流程图、概念图、结构图等。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另外,应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实现图形和文字的转换,图形和图形的转换。

五、加强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科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二轮复习应特别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复习时可以先依托教材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然后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解释。

六、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

二轮复习的时间有限,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精心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注意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了解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分析归纳解题方法。试题讲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查漏补缺、總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等。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4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 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 首先静下心来, 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 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 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 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 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 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 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 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 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 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 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二、抓住三大重点, 反思纠正, 走出怪圈

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有十分关键的一步就是重点“攻坚”, 要全面攻克生物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 学生不容易理解, 做题也容易出错。如果对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析一下, 就特别容易发现, 真正能拉开距离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再三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的部分。这部分知识看似很容易, 但是, 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出错,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怪圈, 而要从这个怪圈中突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 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那生物中的三大重点究竟是什么呢?这三大重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高中的生物课本有三册, 这三大重点是贯穿于三册课本的“灵魂”, 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些知识时, 同学们一定要十分留心, 要结合复习资料, 对涉及到的题型认真地做分析, 找出自己常出差错的题型, 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修正。

三、设法突破难点, 化繁变简, 化难为易

有些比较复杂或过于抽象的东西, 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就是到了总复习阶段也是不明不白。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 将那些较复杂的变得简单一些, 将那些较抽象的变得形象一些、直观一些, 并以此作为突破难点的地方,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知识难点。化繁为简的方法, 比较适合于突破那些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的难点, 这些难点因其存在于比较复杂的过程中, 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 但是, 只要我们抓住了主干知识, 就能一目了然。比如细胞有丝分裂, 各个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 我们只要用两句顺口溜:“前期两现两消, 末期两消两现”, 就能将其高度概括, 那么, 其他的过程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对比较复杂的如遗传学解题, 如果能将其化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小题, 再依次加以解决可能就更为简易一些。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较适合解决结构复杂的DNA题型, 在解题时, 要尽可能地借助某一种方式, 如借助DNA模型, 一旦将此模型出示给学生, 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了事。所以, 解决生物中比较抽象的问题, 最好就是借助模型、标本等实体语言, 或者图形、表格等直观语言, 或者录像、动画等形象化手段, 来帮助学生突破并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四、提升实验能力, 亲自动手, 亲自设计

“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是高中生物学的总复习对实验能力提出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 我们必须着重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1.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做出认真而细密的分析。这些实验既包括学生的动手实验, 也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包括教材中的众多实验, 也包括历年高考试题中的所有实验;既包括补充的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 也包括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实验。我们的要求是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 不得有些许疏漏。2.指导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实验设计,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验证性实验或者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要求等的呈现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和讨论”等。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某一课题, 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拿一个不完整的或者有错误的实验设计交给学生, 让学生给予补充或者纠正。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常用的表述方式对每一种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学生就能把具体的数据转变为图表。很显然这既是一个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又是一个由抽象向形象的转化。学生一旦完成了这种转化, 他们的实验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能大大增强。

五、注重临场发挥, 沉着应战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篇5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而生物也有自身的规律,比如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各种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都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对染色体行为、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理清,要在复习过程中慢慢掌握这些规律。

2、突破难点

生物有些知识点比较复杂和抽象,同学们学起来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时候就要寻找方法,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

生物知识有很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抓主干知识。我们要尽量借助多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便于理解。

3、归纳总结

在生物的科目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要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再去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浅谈对口高考生物有效复习策略 篇6

【关键词】复习策略;复习效率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举行。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不扎实,因此对口高考生物的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复习中要求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基础

历年的对口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因此复习中要以本为本,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根本,把教材中各章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扎扎实实掌握好,就能解决对口高考试题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变化。而《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明确了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因此复习中要以纲为纲,明确复习要点,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二、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学生主体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如下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节结束后给学生布置复习思考题为其导学,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学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书本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个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钻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学前忘后的缺陷,其考查难度也逐渐提高。

三、讲究复习策略

1.利用好课本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运用课本,而且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要引导学生主要用两种方法读好课本。其一是:粗读、细读、精读、深读;其二是: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渗透。

2.处理好讲与导

在课堂上要处理好讲与导之间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之中,避免教师“独霸”讲台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在复习中应该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拔为主导,通过讲、练、考、评等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

3.处理好知识强化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复习可使知识得到强化,熟练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如植物一次性施肥过多引起“烧苗”问题的分析,生长素两重性的应用,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形成的原理等等。

四、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时间等问题,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辛苦,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了,但并没有听懂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讲得天花乱坠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精要是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否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影响复习进度和课堂容量。因此要求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倾向到底,前联后展。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试题,尽量不用成题、原题,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变动,要有创意,内容要尽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然后亲自逐题演练,这样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精度。且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让学生“答一类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其实高考并不难,高考试题中难题不会超过20%,切不可讲得比练的难、练得比考的难、教辅比课本难。

而且还要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道题后,都要认真想一想,思考一下这些练习题跟课本上的哪些知识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查找根据。有时可以针对一套测试题或模拟题,有时可以选用一套已考过的高考题,一道一道地分析这些题与课本的关系,特别是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在课本上找准找对,训练学生练题时遇到问题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又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能力。

我们坚信,不管高考怎样考,只要我们重视教材、考纲,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生物总复习六法 篇7

一、比较复习法

把课本中有相互联系的知识进行横向或者纵向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极体与极核、生长素与生长激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下面表格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

二、概念图法

围绕某核心概念, 把不同章节中甚至不同课本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 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链条, 再把知识链条网络化, 组织成知识体系, 并绘制成概念图。该知识体系一旦建成,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就有了整体把握, 知识掌握的程度就更高了。例如就高中生物必修2的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一节中有关遗传信息表达的概念DNA、m RNA等, 笔者绘制成的概念图如下:

三、问题串法

在复习逻辑性较强的章节时, 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加强学生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就用该问题串把整节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使整堂内容浑然一体。教师除了对学生提问以外, 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复习时如果不带着问题去复习, 看似什么都懂, 可实际上什么都理解得不深, 那就没有达到高考总复习的目的。例如复习有氧呼吸时, 学生可以给自己提问“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这叫尝试回忆法, 还可以用深化提问法提出“有氧呼吸的次要场所是什么”, 还可以用反向提问法提出“无氧呼吸的场所在哪儿”。通过各种提问法并用, 从有氧呼吸可以辐射到许多与之有关的内容。

四、口诀法

对于课本上一些繁琐、复杂、毫无规律可循的记忆性知识, 教师可以用简明的字词把它组织成顺口溜, 帮助学生记忆。例如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极其抽象难懂, 理论性太强。笔者把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总结成这样四句口诀:“膜仁消失两体出, 点排中央最清晰, 点裂体分到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这样,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就很形象地出现在脑海中。

五、复述法

高中生物中有大量的记忆性知识, 例如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等等。学生在复习中如果没有把相关基础知识记住的话, 做题就无从下手。而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等内容又很难记住, 即使费了好大精力终于记住了, 很快又遗忘了。怎么能记忆得更深刻一些呢?笔者认为, 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对这些内容进行复述, 同时在草纸上练习画整个染色体过程结构的图解。把学过的内容复述一遍, 可能比看书看了好几遍记忆效果更好。

总之, 高考生物总复习的方法很多, 只要广大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话, 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使生物这一学科在新高考理综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作为高中生物教师, 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总复习的过程中, 只有积极地探索提高总复习效率的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搞好生物复习, 迎接高考挑战 篇8

高考前, 生物学科的复习就应该着重将精力放在夯实“双基”和能力培养上。只要把近些年的生物高考试题稍做一番研究, 我们就不难发现试题中大部分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剖析一下它们的占分比可以看到:基础题、中档题大约占80%, 难题最多占20%。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尤其是像我校学生, 他们特别不重视生物这门所谓的副科, 再加上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势, 不在“双基”的复习上下一番功夫, 肯定会吃亏。所以, 在复习中,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扎实地进行“双基”复习, 以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中, 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和内在联系十分重要。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将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和内在联系加以综合, 学会“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即记住了生物学科的基本名词、术语、概念之后, 就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总结、学习生物学的规律上来。此时, 大家要做的就是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要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有关DNA, 我们会从课本中的“结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组成物体的化合物”三个地方分别学到, 但你稍微留心一下, 就会发现课本中的这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所重, 所以, 在复习时, 要让学生将此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纵向思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瞻前顾后”。又如, 在学习细胞结构时, 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种细胞, 那么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不是都一样?它们的异同又在哪里呢?这需要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结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左顾右盼”。通过“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 弄清生物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所学的知识先串成链, 再织成网。这样, 就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的生物知识网络体系, 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三、重视“识图”教学, 培养思维迁移

在生物教材中, 图表和图解很多, 比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等。这些图解十分有价值, 但学生普遍地缺乏从图表和图解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所以, 我们在复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比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图解见课本) , (1) 依据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之特点, 我们知道:有机物的多少就是能量的多少; (2) 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之特点, 我们知道“低营养级高能量, 高营养级低能量”; (3) 依据图解, 我们能写出本题的合理食物链; (4) 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 我们能分析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等。如果我们在复习中能做一些对学生进行图表分析题的专项训练,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 进而使他们的识图能力逐步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 最终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实操能力

近些年来, 我国不仅在生物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能力, 而且考查学生实操能力的题型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的题目包括:或要求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 或要求设计实验步骤, 或要求预测实验结果, 或要求分析实验现象等。高考命题给了我们一个导向, 若教师只让学生, 照葫芦画瓢似地按照课本设计实验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实验教学,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的原理;其次, 让学生真正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再次, 让学生真正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一些科学方法;最后, 增加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实验, 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只有这样, 学生的实操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五、注重“精讲”, 培养良好品质

上好生物复习课, 要注重“精讲”。所谓的“精讲”, 就是说在讲解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并注重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同时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和指导, 注意讲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在插入位点的附近, 发生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在讲解这一题时, 不仅要给学生分析为何正确的答案是D选项, 还要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突变的概念, 让学生讨论哪些情况的突变并不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这样讲解, 十分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基因突变的实质。

此外, 注重“精讲”, 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千万不要搞成教师一言堂, 尤其是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讨论, 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并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注重“精练”, 培养解题能力

“精练”的前提是精编习题。所谓精编习题, 就是说编选的习题, 不论其难易程度还是题型设计, 都必须符合高考说明的要求, 尽可能地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 让试题的设计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分析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粮食的储藏方法和原理等, 这样的做法, 有利于将知识活化, 特别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逾越思维的障碍, 否则, 高考中综合能力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又如针对多倍体的器官巨大、营养丰富的特点, 要求学生思考:“染色体数目的倍增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就是通过深入地挖掘教材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问题设计, 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 在“精练”时, 我们还可以精选一些较为经典的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比如将第一册教材P65中的选择题2变式为: (1) 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 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说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三种矿质元素及其作用各是什么?变式练习, 既对知识进行了纵横的联系,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迁移, 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高考复习中“三基”的思考 篇9

一、过记忆理解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强调的就是知识的积累, 而知识的积累是通过记忆的积累来完成的。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是知识掌握的基础, 是应用知识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准确把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要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分析和提取关键词, 掌握其准确含义, 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学生做到能清楚地复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能对重点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解和综合;能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比较、分析同类型知识的差异之处;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按理说, 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读书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某一门功课的时候, 所完成的实践活动应该是大体相同的, 也就是说, 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反复实践和不断积累”。可为什么有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的规律, 学习成绩优异, 做到“事半功倍”而有的学生却只能“事倍功半”呢?这种差异, 我认为主要是各人“实践”的质量不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犹如一座金字塔, 基础的深度、广度及材料间的结构强度决定了它的高度。没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努力, 记忆就是走过场。

二、过解题训练关

“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强调的就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对出现在眼前的题目, 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经常会感到惶恐。而经过反复地练习, 不断地巩固, 我们会发现些题目的固定思路和一般解法, 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一步步地突破难点。长此以往, 初看题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题目应该如何去解。因此, 在题海中就不难做到游刃有余了。

一切优秀源于习惯。但是, 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形成高考意识的过程。熟悉历年的高考试题, 积累素材, 而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 而是能够经常积累, 再加上记忆, 脑子里总是储备丰富, 无论怎样的题目都能应付自如。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用心去做每一道练习题, 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过基本思想关

熟能生巧。熟练是长期努力、深思熟虑的结果, 很难在短时间内生成。教师作为熟练工作者, 可以采用最好的方法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但无论课讲得多好, 对学生而言, 在理解上肯定是省力省心, 但在知识、技能的熟练道路上是不会省功的。没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努力, 练习就是走过场;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参与, 练习题量不够, 熟练水平也会很有限。所以高考复习主张精练, 但并不等于少练。熟练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举一反三和举三归一, 熟练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综合是对相关知识点间的广泛联系, 综合本身就是难度。如果基础知识记忆不过关, 再好的综合将会把学生搞得一塌糊涂。知识能载能力, 这就好比水能载舟一样, 离开基础知识去谈能力, 那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以知识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掌握的概括化过程。我们常说, 新课是将“薄书读厚”, 而综合就是将“厚书读薄”, 这样就形成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掌握, 这是成为高考熟练的必由之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唯有熟悉了才能将课本知识对号入座, 并用课本中相关知识准确回答。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等都是容易遗忘的, 有意识地定时训练就显得很重要。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才能提高考生的得分率, 而要想达到提高答题能力的目的, 则涉及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和转化知识的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等。上述能力的提高, 不是教师的口头上讲得出来的, 而是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经过大量的训练, 总结得到的。

熟练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在熟练过程中, 量变产生质变, 熟练使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综合、升华;熟练将使学生在各知识点间构筑联想、构筑知识网络、构筑解决问题的策略;熟练将使学生磨合理论与试题间的语言约定, 学会试题应答;熟练将会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赢的局面;等等。

高考生物复习应做好四个方面 篇10

一、强化基础, 构建生物知识网络

学生应按章节捋清知识点, 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融会贯通, 再配合新颖的题例, 将主干知识向纵横方向拓展, 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复习“细胞的呼吸作用”, 学生可围绕呼吸作用过程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 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重视实践, 培养生物思维能力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高三生物复习应根据高考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来复习, 把培养能力作为生物复习的重要目标。

1、注重识图, 培养思维迁移能力。

按教材顺序对课本插图进行复习, 加强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根据C3、C4植物叶片的结构图解, 从化学平衡理论角度分析, 为什么C4循环比C3循环效率高?教材中诸如此类有价值的图解很多, 都应充分挖掘利用。

2、注重实际, 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选用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练习,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例如分析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粮食的储藏方法和原理等, 这样有利于将知识活化, 逾越思维障碍, 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要深入挖掘教材, 如针对多倍体的器官巨大、营养丰富的特点, 思考:染色体数目的倍增有什么意义?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变式训练, 如将第一册教材P65中的选择题2变式为: (1) 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 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说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3种矿质元素及其作用。通过上述变式题的练习, 对知识进行纵横联系, 培养了发散思维, 让思维得到迁移,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应试技巧的培养。

从以下方面提高应试技巧:⑴学会辨别试题指向;⑵学会找题设中的关键词句;⑶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⑷学会找出隐含条件, 用全已知条件;⑸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⑹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⑺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等。

三、重视实验, 理清生物知识思路

1、将实验内容融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

复习实验要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并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为分析、解决新的实验问题和设计新的实验, 以及形成实验能力。例如:复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 分析研究以下问题:

(1)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 发现哪个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什么?

(2) 为什么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历时最长?

(3) 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它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其原理是什么?当利用秋水仙素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时, 它作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

(4) 测定某种细胞有丝分裂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通常要考虑温度因素, 这是为什么?

2、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高考实验题的解答原理、方法、技能都落实于课本实验中, 对于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 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 熟悉实验器材,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 会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 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 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适应高考形势。

3、增强实验设计和纠错能力。

掌握一般的解题步骤: (1) 分析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理。 (2) 看是否要分组对照和编号。 (3) 对不同 (或同一) 对象施以不同处理。 (4) 结果观察 (预测) 记录, 并根据结果 (现象) 进行分析。同时要牢记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纠错题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是否违反科学性原则, 出现科学性错误。 (2) 是否有遗漏的实验步骤, 如对照实验等。 (3) 是否有因思维不严密而导致步骤颠倒、错乱等。 (4) 是否有违反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方法错误等。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考 高中生物 复习课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1-01

高中生物课是高考的一个重点科目,因此教师要在高考驱动下对高中生物复习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完善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对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做了简单的阐述,总结了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特点,针对此提出了构建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方法与策略,从而达到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和高考成绩的目的。

1.如何认识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复习要依照学习记忆及认知规律,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为指针,以教材和习题为载体,使学生生物方面的知识更加巩固,并且扩展相关知识,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加深,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探究能力[1]。而在高考的驱动作用下,对于高考生进行一些额外的复习课程方面的教导,则需要教师甄选符合高考考试范围,能够将以巩固为前提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转变为以学生对于生物课程自身掌握情况的考查。故而,本篇文章意旨在分析并研究出在高考的作用下有关生物学课程的复习策略,并能够较快的增加学生们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兴趣以及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2.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

要想探究合适的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策略,则必须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和总结,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点全面、系统性强。由于高中生物复习课将在一学年的课时中对之前两个学年的课程进行复习总结,所以知识点特别全面,知识系统性也非常强。

(2)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它的实验支撑,学科思想及研究方法,如显微镜的基本使用,实验的对照性原则,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模型构建,假设演绎,类比推理等思想方法。

(3)实现知识点与高考习题的高度结合。在之前两个学年的生物学习中,学生们主要以兴趣及基础知识为主,练习少。所以,要想在高考中生物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习题中,而高考题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考查上更具有代表性。

3.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3.1以高考考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掌握高考大纲内容,研读核心考点,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系统复习。教师在复习每章内容之前可引导学生理清本章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2]。对于学生归纳的形式不必统一,可多种,如表格,曲线,概念图,维恩图等。并对此进行检查评比及优秀展示,鼓励并认可学生的归纳成果,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批改修正,力求做到每位同学会归纳,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及难点的突破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注重课堂内容的详略得当

高中生物复习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过的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并没有什么新奇的知识点能引起学生们了解的兴趣,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这些知识点而产生厌烦的感觉[2]。我们要利用反复性的这一优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也要克服反复性的这一缺点,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在整理知识网络基础上,学生有了自我成就及对本章知识的简单识记与感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对个别内容加以强化,个别内容简略讲解[3]。以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对于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形式作用等简略带过不作重点解释,对于糖类的复习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作简略的展示,从而对单糖、二糖、多糖加以区分,重点讲解蛋白质及核算的结构层次,功能及鉴定实验等。对于脂质、无机盐等也可只做简单概括。这样注重复习内容的详略得当,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还有类似于注射血清治疗患者并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相应的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细胞才有相应的细胞周期等。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将这些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整理。

3.3用好教材,回归课本中培养能力

教师要整合资源,利用好课本中的科学探究史(如遗传定律发现过程),经典实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图片(如细胞分裂图),过程图(如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等图),曲线(种群增长J型与S型曲线)等素材来深化重点,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及获取信息等能力的培养。

3.4注重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繁重的高三复习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活跃主动的课堂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遗传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上父母为什么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人体遭遇一些射线的辐射后会致病?为什么人蹲在地上时间长了站起来会头晕眼花等?这些方式及复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使同学们乐观阳光地参与备考。

3.5注重教学反馈

复习课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复习与巩固的过程,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注重学生平时练习、练考、月考的分析,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收集本及疑难问题清单,并消号式解决。从而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漏洞,细化重点知识的讲解,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宗旨就是从高考考点上进行发散性复习,然后回归到知识点,让学生融会贯通,还要在复习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课堂知识的调整,提升生物学科素养与能力,既要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又要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优化复习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成绩,达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丁忠. 高中生物复习方法与策略《新疆教育》2012年第3期供稿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12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及时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生物复习课是根据学习记忆的规律去扩展和巩固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开展生物复习课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在高考中这个大环境下, 针对学生的生物复习课, 一定要遵循高考命题的模式去制订, 将以前的生物理论知识的巩固转向考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 提升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二、生物复习课更改教学模式

1. 程序性教学模式

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物问题。目前, 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以下的问题:对知识点也是表面上的死记硬背, 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智力问题的影响不能使生物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 所以导致生物课学习很不理性。迫切要求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单一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办法让学生获取更深的生物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熟记的知识点激发出来, 并且将这些知识点加以归类梳理。带领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使学生更加熟悉知识、会利用知识。以实验设计报告做例子:教师要带领学生熟悉和理解书本上的实验例子, 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际操作。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课程中, 学生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 亲手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组织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还可以结合相关题目来进行考查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将前后步骤打乱, 让学生编序找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学生可以加深生物知识的记忆力, 增强对生物的学习能力。

2. 巧妙利用历年的高考题目

历年的高考题在选题上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重重筛选的, 它是经过多位专家的反复推敲、深思熟虑而形成的。历年的高考题具有题型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对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 引导教师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在2009年全国I卷中有一道涉及人类遗传病传病的题目, 当教师讲解这道题的时候, 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近年来, 生活中的辐射量和辐射源越来越多、食物中农药的残留越来越多, 这些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诱发着那些潜在的疾病, 身患疾病的人生育之后也有可能把疾病遗传到下一代的身上。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会使人类产生某些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特异遗传疾病。之后, 教师再跟学生讲解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例如猫叫综合征、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家庭聚集现象, 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近亲婚配的双方可能从祖先那里遗传到某种疾病, 这样一来, 就大大增加了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

三、建立正确的复习模式

1. 采取正确的复习模式

教师要针对各个年级来变化教学模式, 改变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安排。其中, 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抓紧有限的时间, 及时让学生把问题反馈出来, 并且及时帮助学生吧问题解决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要学会独立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的?”等等。学生采取这样的措施, 就可以利用最少的实践来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教学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合理地分析和利用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 检验是否达到教学效果。建立正确的生物课复习模式, 就需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复习,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注重实践操作运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有侧重点的开展复习工作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高考之际, 学生的身体压力、精神压力和思想压力都变得很大, 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开展撒网式的复习方法, 不但效果不明显, 还会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所以, 教师应该明确复习的侧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好尺度的进行复习。在这一个环节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压缩、理清书本上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知识在习题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生物学原理。确定后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之后, 就回归教材, 根据考纲进行侧重式复习。最佳的复习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将教材的知识横扫一遍;再梳理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做到查漏补缺, 不要囫囵吞枣。

四、总结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护士下一篇: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