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2024-05-27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精选11篇)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1

高中生物课作为“理科中的文科”,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课上的理解,课下的复习巩固同样重要。因此,在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在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合理构建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方法,从而达到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目的。

1.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

要想构建合适的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则必须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出发,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高考生物成绩的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复性。高中生物复习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过的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并没有什么新奇的知识点能引起学生们了解的兴趣,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这些知识点而产生厌烦的感觉。

(2)知识点全面、系统性强。由于高中生物复习课将在一学年的课时中对之前两个学年的课程进行复习总结,所以知识点特别全面,知识系统性也非常强。

(3)实现知识点与高考习题的高度结合。在之前两个学年的生物学习中,学生们主要以兴趣为主,知识点为辅,很少对其引起重视,所以,教师基本上很少布置习题,学生们更加很少做习题。要想在高考中生物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习题中。

(4)需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复习进度。由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也导致高中生物复习课的任务繁重, 如果复习进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不够透彻;复习进度过慢,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

(5)需要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高中生物复习课任务繁重,其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及时互动的基础上的,否则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确定复习进度。

2.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

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之后,将回归重点: 如何合理地构建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在本章内容中,结合实例说明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

2.1为学生梳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使学生的复习更有目的性

对高三学生来说,不仅要面对繁重的生物复习,还要面对各科带来的高考压力。所以,在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进行中, 教师们应该侧重为学生梳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使学生的复习更有目的性、选择性,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2在复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仅会使课程显得乏味无趣,更会进一步的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复习过程中, 如果教师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灵活。

例如:在讲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时,如果仅仅介绍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学生就会感觉很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彻底理解该遗传方式的特点。如果我们将其引入实际生活当中,举例说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是女性只有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某一致病基因时才表现为患病,而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只要携带该致病基因,就会表现为患病。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同学举例身边的红绿色盲病例,然后通过对该病例的理论分析,看看和实际情况是否吻合。最后,可以将其他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归类到一起,以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

2.3从历年高考试题出发,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题是经过专家们层层筛选出来的试题,其不仅知识点覆盖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的生物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够从历年高考试题出发,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高考难度,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015年江苏省生物高考题有这样一题: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该题看起来简单,事实上考到的知识点特别全面,几乎细胞从增殖到衰老全过程的知识点都有考到,而且,我们从对该题的讲解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能够更加容易的区分,还能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各种活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4挑选优秀的复习资料

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应该将后期复习的重点放在查缺补漏上,优秀的复习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优秀的复习资料也必不可少。

3.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复习过程中,能否抓住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的高低,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摘要:及时复习作为生物学习的主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复习有着重复性学习的特点,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本文就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进行分析,目的是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高考驱动,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构建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课;模式构建;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复习课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高中生物复习课是根据记忆,通过特殊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已熟知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发展,增强理解和发展生物学能力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都会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在巨大的课程压力中轻松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复习课必然也决定了它的任务:基本知识的梳理、实践训练以及总结应用课题。然而,生物复习课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难以保证解题训练,这和生物知识的复杂性和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不无关系,所以把课堂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总体复习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理论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何让学生对理论性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需要采取一些独特的方式。设置问题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复习“生物的优胜劣汰”时可以设计问题为“从生物的遗传基因怎样看待生物的进化”,同时提示学生根据生物的遗传学知识,来分析生物的进化,学生就会充分调动原先存储的知识,自然也就激发了原先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和记忆。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熟练地掌握了理论基本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目的之一,针对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能把熟记的理论性的知识点加以较好的应用,造成死记硬背的结果,然而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上是受到智力等其他因素的制约的,所以把知识运用到实际解题中来是尤为重要的。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单一的理论性知识无法真正加深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必须采用“活学活用”的模式,将熟记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类梳理,了解其联系与异同点,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根据经典的教材实验,以实验设计报告为例,在对书本经典实验案例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实例,学习和模仿书本设计的设计方式和要求进行实践,单单是记书本上的例题是不可能牢记和理解的,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下降。

二、熟练应用知识的教学模式

从理论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转换到熟练应用需要的是巨大数量的针对性实验,据研究调查表示,一项实践技能,一般学生要练习24次才能大体上掌握,熟练应用该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增强实际应用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感兴趣,还需要运用多种方式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系列问题就可以将课本原题目采用以下变式训练。原题(略)变式1:将燕麦胚芽鞘放在琼脂小块尖端上,中间将生长素无法透过的云母片插入其中,这时,琼脂被分为相同的两部分(见下图)。利用一侧光照射以后,相同的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关系为( )

A.左多右少 B.左右相等

C.左右均无 D.左少右多

变式2: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的是关于生长素变化的一项实验。

在一段时间试验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削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上面两种变式和课本题目都是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和掌握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了解其分析方法,在这些步骤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采用复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坚持

2.保持乐观态度

3.制订复习计划,加强弱势的针对性

4.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以上三种模式和要注意的问题外,教师指导学生一定要学习后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用较少的实践获得最大的效用。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做题成果进行分析,预测是否符合其预期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生物复习课仍有其相对性,所以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很关键,高考生时间安排很满,要在少量时间内做好充分复习生物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时地把出现的问题反馈出来,当场解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保证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5(10).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3

一、讲解往年高考试题, 增强学生对高考模式和题型的认识

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历年试题, 通过试题训练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讲解习题, 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 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 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上,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年的高考试题, 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这是因为高考试题是一种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试题, 是经过不断筛选和反复实践检验而产生的, 具有针对性, 让学生练习, 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为例, 在开展生物复习课的时候, 教师以2015年湖北卷作为标准, 组织学生进行习题练习, 其中有一道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试题, 题目:人或动物Pr 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 (Pr Pc) , 该蛋白无致病性。Pr 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 PBc (朊粒) , 就具有了致病性。Pr PBc可以诱导更多Pr Pc转变为Pr PBc, 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 Pc转变为Pr 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解答时, 就需要学生对“基因”这一单元知识有深刻的认识。由于题目具有复杂性, 还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沉着认真, 也考查学生的心态。

由此可见, 学生缺乏良好的心态会使他们在考试等重要场合产生紧张感, 不利于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所以, 高考驱动下的高中生物复习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年高考试题, 增强学生对高考模式和题型的认识, 让学生对高考形成正确的认识, 促使学生正确面对高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就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不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为提高高考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仍以上述例题为例,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学生迅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基因”和“蛋白”, 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灵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处理问题, 最终学生的解析为: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不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肺炎双球菌为细菌, 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而朊粒的增殖方式为Pr PBc可以诱导更多Pr Pc的转变为Pr PBc, 由题干中“人或动物Pr 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 (Pr Pc) , 该蛋白无致病性。Pr 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 PBc (朊粒) , 就具有了致病性”可推知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改变其功能, Pr Pc转变为Pr PBc的过程为蛋白质到蛋白质的过程, 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通过分析, 就可以准确得知正确答案的选项。

所以, 高考驱动下的高中生物复习课, 教师只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可以为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生物复习课, 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复习课, 需要有侧重点, 有选择地进行复习。针对学生生物学习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和重点复习, 针对非重点内容, 则可以进行粗略复习, 这样在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生物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为学生正确面对高考提供充分的保障。

高考生物的复习计划 篇4

1.应激性、细胞、自由水、结合水、肽键、多肽、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无丝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渗透作用、原生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选择性吸收、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内环境、稳态、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运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顶端优势、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突触、高级神经中枢、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

4.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双受精、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个体发育、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顶细胞、基细胞、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卵裂、囊胚期、原肠胚、动物极、植物极

5.DNA、RNA、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基因、转录、翻译、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形状、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遗传、交-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优生学

6.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7.生物圈、生态学、生态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森林、海洋、草原、农业、湿地、城市)、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稳态、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生态农业

8.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平衡及调节、糖尿病、营养物质、营养、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编码区、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质粒

11.生物膜、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单克隆抗体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5

【关键词】 高考生物 复习教学 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不断的实践,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完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有效的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简化传统复习教学的环节,还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复习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概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不再单单是为应付高考,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整理归纳、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再次认识、学习和整合,为学习基础的巩固和思维的优化奠定基础;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主导地位下引导学习积极参与到复习教学中来,从而为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达到复习教学的目标,在强化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提升时就应加强小组学习方式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科学配置

小组学习成效的高低源于小组配置的科学合理性的高低。因而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就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配置,为组内沟通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究其根源,主要是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需要柜内、加工、整理的生物较多,且大都较为零散,加上不同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同,其所学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配置组内人员时就应确保小组内的成员得到科学的配置,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既能避免同一层次学生过于集中,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巩固,体验满足感,成绩欠佳的学生则能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帮互助的作用。

2.2 明确分工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已经科学的分组,教师就应对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促进合作效率的提升。鉴于高考生物复习教学内容较多,因而在开展小组学习时应往往需要分成多个部分才能完成整个复习教学,而且在每个部分中的知识又较为分散,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明确的分工,一般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复习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则对其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由学习成绩欠佳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复习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归纳总结,实现二者的互换,这样使得其通过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掌握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进行第一轮复习时,由于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按照章节将知识点理清,并配合经典试题,切实掌握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与考点,因而第一轮复习时就应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结和归纳难点,再引导成绩欠佳的学生效仿,加上教师的引导,就能为第二轮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沟通,科学评价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小组内的成员得到明确的分工,教师就应引导组与组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即对每一轮的复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在每一轮复习过程中的对自己的复习过程进行总结,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客观的角度对自身的在生物知识总结和理解方面的水平,并在下一轮复习中进行总结和改进,同时对自身在复习中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复习,达到复习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第二轮复习教学开展之前,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第一轮复習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夯实上一轮复习质量的同时为下一轮复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小组学习方式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生本原则,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科学配置小组的成员,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为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展.浅析理综高考生物教学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3).

[2] 黄吉镇.高考生物复习中解题思维的变化分析[J]. 新课程(上),

2011(08).

[3] 杨车叶.浅谈高考生物复习策略[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6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及时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生物复习课是根据学习记忆的规律去扩展和巩固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开展生物复习课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在高考中这个大环境下, 针对学生的生物复习课, 一定要遵循高考命题的模式去制订, 将以前的生物理论知识的巩固转向考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 提升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二、生物复习课更改教学模式

1. 程序性教学模式

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物问题。目前, 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以下的问题:对知识点也是表面上的死记硬背, 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智力问题的影响不能使生物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 所以导致生物课学习很不理性。迫切要求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单一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办法让学生获取更深的生物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熟记的知识点激发出来, 并且将这些知识点加以归类梳理。带领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使学生更加熟悉知识、会利用知识。以实验设计报告做例子:教师要带领学生熟悉和理解书本上的实验例子, 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际操作。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课程中, 学生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 亲手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组织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还可以结合相关题目来进行考查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将前后步骤打乱, 让学生编序找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学生可以加深生物知识的记忆力, 增强对生物的学习能力。

2. 巧妙利用历年的高考题目

历年的高考题在选题上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重重筛选的, 它是经过多位专家的反复推敲、深思熟虑而形成的。历年的高考题具有题型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对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 引导教师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在2009年全国I卷中有一道涉及人类遗传病传病的题目, 当教师讲解这道题的时候, 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近年来, 生活中的辐射量和辐射源越来越多、食物中农药的残留越来越多, 这些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诱发着那些潜在的疾病, 身患疾病的人生育之后也有可能把疾病遗传到下一代的身上。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会使人类产生某些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特异遗传疾病。之后, 教师再跟学生讲解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例如猫叫综合征、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家庭聚集现象, 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近亲婚配的双方可能从祖先那里遗传到某种疾病, 这样一来, 就大大增加了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

三、建立正确的复习模式

1. 采取正确的复习模式

教师要针对各个年级来变化教学模式, 改变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安排。其中, 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抓紧有限的时间, 及时让学生把问题反馈出来, 并且及时帮助学生吧问题解决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要学会独立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的?”等等。学生采取这样的措施, 就可以利用最少的实践来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教学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合理地分析和利用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 检验是否达到教学效果。建立正确的生物课复习模式, 就需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复习,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注重实践操作运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有侧重点的开展复习工作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高考之际, 学生的身体压力、精神压力和思想压力都变得很大, 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开展撒网式的复习方法, 不但效果不明显, 还会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所以, 教师应该明确复习的侧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好尺度的进行复习。在这一个环节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压缩、理清书本上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知识在习题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生物学原理。确定后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之后, 就回归教材, 根据考纲进行侧重式复习。最佳的复习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将教材的知识横扫一遍;再梳理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做到查漏补缺, 不要囫囵吞枣。

四、总结

生物高考复习中“三基”的思考 篇7

一、过记忆理解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强调的就是知识的积累, 而知识的积累是通过记忆的积累来完成的。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是知识掌握的基础, 是应用知识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准确把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要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分析和提取关键词, 掌握其准确含义, 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学生做到能清楚地复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能对重点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解和综合;能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比较、分析同类型知识的差异之处;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按理说, 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读书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某一门功课的时候, 所完成的实践活动应该是大体相同的, 也就是说, 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反复实践和不断积累”。可为什么有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的规律, 学习成绩优异, 做到“事半功倍”而有的学生却只能“事倍功半”呢?这种差异, 我认为主要是各人“实践”的质量不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犹如一座金字塔, 基础的深度、广度及材料间的结构强度决定了它的高度。没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努力, 记忆就是走过场。

二、过解题训练关

“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强调的就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对出现在眼前的题目, 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经常会感到惶恐。而经过反复地练习, 不断地巩固, 我们会发现些题目的固定思路和一般解法, 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一步步地突破难点。长此以往, 初看题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题目应该如何去解。因此, 在题海中就不难做到游刃有余了。

一切优秀源于习惯。但是, 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形成高考意识的过程。熟悉历年的高考试题, 积累素材, 而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 而是能够经常积累, 再加上记忆, 脑子里总是储备丰富, 无论怎样的题目都能应付自如。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用心去做每一道练习题, 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过基本思想关

熟能生巧。熟练是长期努力、深思熟虑的结果, 很难在短时间内生成。教师作为熟练工作者, 可以采用最好的方法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但无论课讲得多好, 对学生而言, 在理解上肯定是省力省心, 但在知识、技能的熟练道路上是不会省功的。没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努力, 练习就是走过场;有学生主动地学习参与, 练习题量不够, 熟练水平也会很有限。所以高考复习主张精练, 但并不等于少练。熟练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举一反三和举三归一, 熟练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综合是对相关知识点间的广泛联系, 综合本身就是难度。如果基础知识记忆不过关, 再好的综合将会把学生搞得一塌糊涂。知识能载能力, 这就好比水能载舟一样, 离开基础知识去谈能力, 那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以知识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掌握的概括化过程。我们常说, 新课是将“薄书读厚”, 而综合就是将“厚书读薄”, 这样就形成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掌握, 这是成为高考熟练的必由之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唯有熟悉了才能将课本知识对号入座, 并用课本中相关知识准确回答。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等都是容易遗忘的, 有意识地定时训练就显得很重要。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才能提高考生的得分率, 而要想达到提高答题能力的目的, 则涉及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和转化知识的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等。上述能力的提高, 不是教师的口头上讲得出来的, 而是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经过大量的训练, 总结得到的。

熟练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在熟练过程中, 量变产生质变, 熟练使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综合、升华;熟练将使学生在各知识点间构筑联想、构筑知识网络、构筑解决问题的策略;熟练将使学生磨合理论与试题间的语言约定, 学会试题应答;熟练将会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赢的局面;等等。

高考生物的复习策略 篇8

1.选择题。题型基本稳定, 主要集中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人体的内环境等稳态的知识考点上, 考查的核心依然是注重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命题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大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和社会生活, 与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同步。总体趋势上试题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只要审题认真, 学生几乎都能答对;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 对知识点的考查更细、更全面, 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选项情境的设置, 更为广泛;呈现方式及类型变化不大, 基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少数以表文、图文的形式出现, 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主干、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2.非选择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 高频考点依旧,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比较稳定, 基本年年必考, 细胞的代谢部分有所起伏;能力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隐含信息的获取能力时实验的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的熟练掌握能力, 准确表达生物学术语、组织语言等的各种综合能力。

3.非选择题。必修与选修相互渗透,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 基础与能力并重, 尤其选做题一半以上的分值联系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知识, 加大了对必修考查的权重和分值;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 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 的考查, 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

4.图表型试题的分布。图表型试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数量不等, 但图表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它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 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

5.实验题的形式比较新颖, 实验的背景一般取自教材, 但高于教材, 大多数都是教材中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综合。实验题的考查没有步骤设计题, 更偏重于利用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对实验进行分析。

二、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教材, 重视基础。新课标下的生物考查内容几乎全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 命题回归教材, 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 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 要注意理清那些《考试说明》要求为Ⅱ的考点, 尤其对高频考点要严格要求, 加大力度。要求为Ⅰ的考点不宜大力拓展, 应以课本为主, 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 不能只埋头苦读复习资料、苦做难题、偏题、怪题、超出课本和考试说明的题目。

2.重视实验, 关注技能。在生物复习中, 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 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 也应该都有一定的准备。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 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并紧扣教材知识, 再做一些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

3.重视图表、挖掘信息。在复习时, 首先, 要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并力求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形、图表, 并通过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

4.注重联系, 关注热点。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 贴近社会生活,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命题情境及考查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更紧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人体健康、生活、生产等, 并关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生物科学新进展。

5.规范语言, 术语答题。在教学中, 加强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背诵、口述、默写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 做到用时不生涩, 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 且做到层次清晰, 言简意赅, 逻辑严密, 语言规范, 文字工整, 卷面整洁。

6.精编试题, 适时训练。在备考复习中, 以《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考点为依据, 应精选试题, 大胆舍弃偏、难、怪题。多用高考模拟试题, 多做中低档题, 进行基础训练, 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题。

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篇9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 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 首先静下心来, 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 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 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 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 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 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 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 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 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 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 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二、抓住三大重点, 反思纠正, 走出怪圈

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有十分关键的一步就是重点“攻坚”, 要全面攻克生物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 学生不容易理解, 做题也容易出错。如果对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析一下, 就特别容易发现, 真正能拉开距离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再三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的部分。这部分知识看似很容易, 但是, 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出错,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怪圈, 而要从这个怪圈中突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 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那生物中的三大重点究竟是什么呢?这三大重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高中的生物课本有三册, 这三大重点是贯穿于三册课本的“灵魂”, 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些知识时, 同学们一定要十分留心, 要结合复习资料, 对涉及到的题型认真地做分析, 找出自己常出差错的题型, 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修正。

三、设法突破难点, 化繁变简, 化难为易

有些比较复杂或过于抽象的东西, 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就是到了总复习阶段也是不明不白。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 将那些较复杂的变得简单一些, 将那些较抽象的变得形象一些、直观一些, 并以此作为突破难点的地方,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知识难点。化繁为简的方法, 比较适合于突破那些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的难点, 这些难点因其存在于比较复杂的过程中, 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 但是, 只要我们抓住了主干知识, 就能一目了然。比如细胞有丝分裂, 各个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 我们只要用两句顺口溜:“前期两现两消, 末期两消两现”, 就能将其高度概括, 那么, 其他的过程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对比较复杂的如遗传学解题, 如果能将其化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小题, 再依次加以解决可能就更为简易一些。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较适合解决结构复杂的DNA题型, 在解题时, 要尽可能地借助某一种方式, 如借助DNA模型, 一旦将此模型出示给学生, 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了事。所以, 解决生物中比较抽象的问题, 最好就是借助模型、标本等实体语言, 或者图形、表格等直观语言, 或者录像、动画等形象化手段, 来帮助学生突破并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四、提升实验能力, 亲自动手, 亲自设计

“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是高中生物学的总复习对实验能力提出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 我们必须着重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1.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做出认真而细密的分析。这些实验既包括学生的动手实验, 也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包括教材中的众多实验, 也包括历年高考试题中的所有实验;既包括补充的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 也包括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实验。我们的要求是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 不得有些许疏漏。2.指导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实验设计,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验证性实验或者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要求等的呈现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和讨论”等。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某一课题, 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拿一个不完整的或者有错误的实验设计交给学生, 让学生给予补充或者纠正。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常用的表述方式对每一种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学生就能把具体的数据转变为图表。很显然这既是一个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又是一个由抽象向形象的转化。学生一旦完成了这种转化, 他们的实验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能大大增强。

五、注重临场发挥, 沉着应战

提高生物高考复习效益的策略 篇10

1.注意整体性

知识的记忆是有规律的而非杂乱无章,在整体框架中整理知识,能使分散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复习时注意整体性包括:(1)把握课本的编排体系。沿着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增殖)→个体(生殖、遗传、调节、进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以节或章为单元进行梳理。(3)对某一核心知识进行发散、聚合,如对染色体知识进行整理。

2.突出主干性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近几年高考题知识点的分布为依据,复习时突出主干知识,如细胞生物膜知识,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知识,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遗传定律、伴性遗传与变异知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知识,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知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知识等。在复习教学时努力做到自我归纳、深入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重迁移变化并以各种形式表述,及时进行即时练习、单元综测等。

3.运用形象性

(1)深入分析理解课本上的重要插图、图解并进行图文转换,图形变化、综合及绘图等;(2)指导学生运用简单图形、曲线描述一些生物学内容,例如用曲线表示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过程,用图形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O2、CO2扩散)、伴X(显、隐)遗传特点用遗传系谱表示、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用图解或曲线表示等;(3)巧用替代模型,如以细线卷以线团表示染色质到染色体(染色单体)过程,以两把相同钥匙与DNA复制特点比较等;(4)会用比喻,例如把光合作用图解比一辆向光飞驰的自行车;以发信息、打固定电话、直接握手比喻成细胞膜上三种信息交流方式,以车爬坡与穿山洞比喻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机理等。(5)善用多媒体,择其动态变化、丰富图片、彩色画图而用之,以期达到良好效果。用好形象教学能增强课堂融洽氛围,学生以愉悦心情学习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4.挖掘逻辑性

生物知识在章节内及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或隶属关系或因果关系或衍生关系或深化延展关系。复习时引导学生以推理、发散、归纳、综合等方式挖掘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对深入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形成知识索链大有裨益。

5.强化应用性

5.1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学以致用,让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并学会用生物知识解释,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解释冬天包心菜的菜心为何易发黑,果实为什么会一天天长大,根为什么会伸长,倒地的茎为什么会重新站起来,为什么父母都正常子女却得白化病或患红绿色盲?一种鸟为什么在不同岛上进化成不同种鸟,我们体温是怎么维持稳定的,人的反射完成机理等等。

5.2整理课本上的专门应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用H3-U、H3-T研究根尖细胞分裂过程,用14C研究光合作用中C转移途径,利用32P、35S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利用15N研究DNA半保留复制过程等。

5.3实验及实验原理的应用。①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本实验原理、试剂、材料、器材、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的再学习;②对实验进行重组、拓展,例如需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盐酸在各实验中作用、对实验材料(如洋葱)的综合利用、对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分析;③对某一实验的深入分析、综合,操作例如对酵母培养数量计算的实验中,可将酵母结构、生殖、呼吸类型、种群增长曲线、培养条件、计数要求及计算等综合起来;④实验方法及结果的迁移运用,如将胰岛素合成、加工、分泌、血糖调节与糖尿病人自我检查(用斐林试剂检测及尿糖试纸检测)相联系;⑤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明确一般步骤、把握关键,a、明确实验原理;b、把握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找出因变量及观察指标;c区分验证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做讨论)。

搞好生物复习, 迎接高考挑战 篇11

高考前, 生物学科的复习就应该着重将精力放在夯实“双基”和能力培养上。只要把近些年的生物高考试题稍做一番研究, 我们就不难发现试题中大部分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剖析一下它们的占分比可以看到:基础题、中档题大约占80%, 难题最多占20%。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尤其是像我校学生, 他们特别不重视生物这门所谓的副科, 再加上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势, 不在“双基”的复习上下一番功夫, 肯定会吃亏。所以, 在复习中,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扎实地进行“双基”复习, 以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中, 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和内在联系十分重要。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将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和内在联系加以综合, 学会“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即记住了生物学科的基本名词、术语、概念之后, 就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总结、学习生物学的规律上来。此时, 大家要做的就是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要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有关DNA, 我们会从课本中的“结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组成物体的化合物”三个地方分别学到, 但你稍微留心一下, 就会发现课本中的这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所重, 所以, 在复习时, 要让学生将此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纵向思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瞻前顾后”。又如, 在学习细胞结构时, 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种细胞, 那么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不是都一样?它们的异同又在哪里呢?这需要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结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左顾右盼”。通过“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 弄清生物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所学的知识先串成链, 再织成网。这样, 就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的生物知识网络体系, 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三、重视“识图”教学, 培养思维迁移

在生物教材中, 图表和图解很多, 比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等。这些图解十分有价值, 但学生普遍地缺乏从图表和图解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所以, 我们在复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比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图解见课本) , (1) 依据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之特点, 我们知道:有机物的多少就是能量的多少; (2) 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之特点, 我们知道“低营养级高能量, 高营养级低能量”; (3) 依据图解, 我们能写出本题的合理食物链; (4) 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 我们能分析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等。如果我们在复习中能做一些对学生进行图表分析题的专项训练,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 进而使他们的识图能力逐步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 最终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实操能力

近些年来, 我国不仅在生物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能力, 而且考查学生实操能力的题型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的题目包括:或要求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 或要求设计实验步骤, 或要求预测实验结果, 或要求分析实验现象等。高考命题给了我们一个导向, 若教师只让学生, 照葫芦画瓢似地按照课本设计实验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实验教学,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的原理;其次, 让学生真正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再次, 让学生真正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一些科学方法;最后, 增加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实验, 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只有这样, 学生的实操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五、注重“精讲”, 培养良好品质

上好生物复习课, 要注重“精讲”。所谓的“精讲”, 就是说在讲解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并注重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同时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和指导, 注意讲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在插入位点的附近, 发生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在讲解这一题时, 不仅要给学生分析为何正确的答案是D选项, 还要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突变的概念, 让学生讨论哪些情况的突变并不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这样讲解, 十分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基因突变的实质。

此外, 注重“精讲”, 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千万不要搞成教师一言堂, 尤其是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讨论, 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并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注重“精练”, 培养解题能力

“精练”的前提是精编习题。所谓精编习题, 就是说编选的习题, 不论其难易程度还是题型设计, 都必须符合高考说明的要求, 尽可能地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 让试题的设计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分析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粮食的储藏方法和原理等, 这样的做法, 有利于将知识活化, 特别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逾越思维的障碍, 否则, 高考中综合能力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又如针对多倍体的器官巨大、营养丰富的特点, 要求学生思考:“染色体数目的倍增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就是通过深入地挖掘教材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问题设计, 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 在“精练”时, 我们还可以精选一些较为经典的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比如将第一册教材P65中的选择题2变式为: (1) 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 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说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三种矿质元素及其作用各是什么?变式练习, 既对知识进行了纵横的联系,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迁移, 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下一篇:新时代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