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2024-10-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1

在近几年历史高考中,知识和能力立意已成为高考的大方向,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尤其重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力求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科能力。

一、主干知识逐个击破

所谓历史的主干知识,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阶段特征,以及一定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等。文综历史考试受分值大、所考知识点少的限制,往往侧重于主干知识考核,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重主干知识的掌握。如:

中国古代史部分: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理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系统归纳古代传统文化的演变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掌握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新的生产力代表的出现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1中国近(C代H3)化2C、=工CH业CH3化、民主化是中国10.近4代史的重点;理解新、旧2民主主CH3义CH革=C命H2的两个历史过程,尤2.其03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民主主义胜利的历程;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建国初期的三大任务,社会主义的曲折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形成,等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正确认识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发达的历程,尤其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创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三次工业革命及比较,近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几乎每年都考,常考常新;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如: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及教训;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警惕复习中的误区

针对目前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建议复习中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从而增强复习效果。

1. 知识性失误。

表现为史实记忆不清、概念模糊、知识零乱、结构不明、记忆不全面、知识点混淆的现象相当突出。

2. 思维性失误。

思维混乱,考虑不周,脱离史实,不能做到史论结合,缺乏思维规律,做题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等。有的同学因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清,表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逻辑性,讲了后面的历史又回过来讲前面的历史。

3. 缺少计划性。

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必修一、明天必修二,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必修一、或复习必修二、或复习必修三,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三、一轮复习重在基础

第一轮复习,不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认识、理解、记忆的过程,因此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还要做到能力的提升。

第一轮复习,考生必须理清单元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挖掘各个考点知识,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外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例如,复习“戊戌变法”时,明确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除了解其背景、过程、结果外,还需了解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机遇。同时,还可将它与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较。也可与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这样就可加强中外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时代特征,加强对已复习内容的巩固,还能为后续阶段的相关知识复习引路铺石,为第二轮复习奠基。

四、全面复习

自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历史试题选择题的命制一直是采取主题式命制方式。这种主题式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对高考复习专题教学发挥了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缺点是形式比较单一,更限制了对教材知识抽样考查的范围。基于这种现实,这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作了较大的改革,选择题多根据能力考查的需要进行自主命制。这种主题和非主题相结合的选择题考查方式的出现,既体现了对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又增强了根据考查能力需要进行抽样考查知识的自由性,提高了对知识考查的覆盖率。针对这种选择题考查呈现方式的变化,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要依据高考大纲,对考点进行全面落实。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地掌握所有的书本知识,包括隐性的一些部分,而复习中有的同学往往只注意正文部分,这样容易造成学习中的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除正文部分外,前言、大事年表、材料、图表、注解、习题、黑体字学生都要注意,以免造成知识上的遗漏。还要关注教材细微点,如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总理衙门的设立,分别标志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等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2

高三生物组

在郑州的高考生物备考会上,衡水中学的李亚宁老师分别从“研究高考,明确方向”,“2017高三备考策略”和“衡水中学高三备考措施”三个角度给我们做了报告交流。讲解的非常细致到位,让我们很受启发。以下分别叙述。

一. 研究高考,明确方向

衡水中学在研究高考方面要求老师做到“研考纲以明高考方向,研考题以知高考趋势,研学情以懂策略根本”。具体做法还包括:

(一)分析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

(二)对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做成自己的研究和评价。

(三)研究历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找规律。

(四)明确生物在高招和高中学习中的地位。

这些做法和我校在做的高考研究有很大的相似。最后衡水中学分享了他们对于2017年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认为17年高考可能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生物高考的选拔功能弱化,考试的难度下降,偏怪繁难的试题很难出现。

2.不出错误原则限制了命题的难度和创新。3.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

4.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实验考查力度还会加大。5.依然注重语言表达能力。

6.39,40两个选做题难度相当且仍有可能和必须相结合。

二.2017高三备考策略

(一)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确保科学备考。

1.明确知识范围与要求。

2.具备相应考试的能力。

考试的能力包括了:

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用好教材,抓牢基础,寻找2017高考新突破。

1.课堂抓好学科概念教学。

2.充分挖掘教材的各个环节。

3.加强对课本中图表的解释与训练。

4.适应高考命题方向,对高中教材适当拓展。

5.“选修模块”要合理选择

(三)突出重点,加强核心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

(四)四、强化审题,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换得高分

1、审:审题时注意题目的:限定条件、隐含条件、干扰因素。

2、找:(找答案)结合试题给出的新情境,找出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的知识点,把已知和未知进行比较,推理。

3、定答:关键是非选择题的表达:

(五)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加练习频率 三.高三备考措施

(一)、年级质量协作体 1.几大会议

(1)、16高考总结会。

(2)、一、二、三轮、自主复习策略研讨会。2.考试工作

考试流程:

安排命题-实施考试-网上评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树立新目标 3.规范月活动

(二)、班级质量协作体

在班级内部对学生分层次关注培养。

(三)、学科质量协作体

1.计划周密,落实到位。

2.精选精编,优化训练。

精选精编:衡水中学的所有教辅资料都是自己编著。

优化训练:自习考试化。3.全批全改,精确反馈。4.课堂阵地,追求高效。5.一课三研,扎实真实。6.团结物化,和谐共赢。

结合我校生物学科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衡水中学学习,我们要在细致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力争在明年的高考创造更大的辉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篇3

一、以本为源,夯实基础

1.以本为源,要求强调课本知识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学有所依,活学活用。

2.高考试题离不开课本,题中有书,书中有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材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3.学生答题中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记忆是答题的基础,没有知识点熟练掌握,就没有答题的基础。应该更加强调平时的记忆检查,把背诵和听写作为上课的基本环节,认真履行,坚持不懈,改变学生懒惰习惯。功夫在平时、在积累,无遗漏、全覆盖。

例一:2014山东高考(27):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二、形成网络。整合延伸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握好课本知识的主干体系,善于总结和分析,形成体系。并对所教理论精心整合和拓展,把知识点融入理论体系,对基本概念、原理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兴趣,建立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则是自主生成的过程,看似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实际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经验教训的精华,是一粒粒闪光的珍珠,需要用线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建立学科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下面便是对知识整合的一例

例二:2014山东高考(4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活学活用,重在实践

政治课不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所以应该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元素,发挥辩证思想的时代特色,体现素养的现实性。就有了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实现知识社会化。这样,既有利于顺应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又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性、实践性。

教师复习课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也就是,能力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能力是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过程中提高。

例三:2014年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天津市某县创新工作思路,推出三项措施:一是在县、乡(镇)、村三级建起服务中心,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也为群众监督、评价党政干部开了一扇窗口,二是建起县、乡(镇)、村干部和普通党员联户的工作体系,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联系服务群众40多万户次,收集解决问题8700多个,三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对全县1.9万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县上述措施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4

一、近三年来高考试题凸显的一些特点

1. 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重视观点、材料、角度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的选材主要有文字与表格材料、地图、图片等形式, 考查考生准确再认, 再现历史基本知识, 以及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22题, 从直观考查风俗习惯的变化到深层次的经济基础的变革, 不同观点的立意方向。

2. 突击抽查边角知识, 教材中标识的章节、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平时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

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 形式更加多样化, 阅读信息不断扩大。如2009江苏历史第5题。

3. 文明史观整合试题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

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 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4. 隐性介入热点问题, 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如:商业城市发展、儒学与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等。

二、复习策略

1. 明确高考能力要求, 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历史高考能力要求共4大项12条, 在平常复习时, 应把高考的能力要求和各个考点作为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应试能力的指针, 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

高考一方面考查一些原生态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即衍生态知识的能力, 没有可供迁移运用的原生态知识, 衍生态知识也就不存在了。原生态知识复习的依据就是课标和考纲, 应注意将课标和考纲要求的陈述式变成一个个设问式, 利用教材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取舍, 形成主干知识体系。有的学生初中通史知识掌握有欠缺, 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学习专题历史的要求, 建议按照课标、考纲要求对初中历史课本的相关通史内容和阶段特征进行补充学习, 把初中史的知识体系和高中专题的知识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知识整体, 随时注意用目录学习法梳理知识, 保证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复习, 这样定有大的飞跃。

2.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日益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已成为高考的主要方面, 在明确高考能力要求的基础上。

(1) 参考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建立典题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手头资料不少, 大多数情况下做过也就过去了, 缺少精心的参悟, 尚未达到“格物致知”的要求, 而高考命题对于考查哪些知识点、体现什么意图都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且科学性较高。因此, 要对近几年高考题有认真地思考, 把答案写出来, 然后对照高考答案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意图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材料、史论结合的能力;建立一个记录好题和错题的典型题目本, 把日常练习中的好题错题及时搜集整理, 把典型题目本充实起来并经常参悟。

(2)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重视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克服思维角度的单一性、片面性, 坚决避免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利用课本原话答题;要能够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立意, 再结合设问和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在充分审明设问的前提下作答就不会偏离命题立意这个中心;要学会从材料组合中、从题干语中、从设问中把握命题立意;要抓住问题中的核心词、关键词、条件限制词、分值来确定回答内容的主次、多少, 寻找答题途径。

(3) 提高理论认识能力。重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要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 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4) 加强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在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各类序号分隔, 使要点突出, 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 整齐洁净。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 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 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 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 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避免文学化语言。

3. 加强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训练, 提高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能力。

(1) 准确审题。主要审:时间、人物、空间、事件、关键词、答题方式等。

(2) 紧扣题意:“问什么”———时间、关键词。如原因、背景、过程、影响等;“怎么问”———答题方式, 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5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

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我们既要重做考题,又要对考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一轮复习。

(二)夯实基础知识,关注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生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例如,高考题14题考查的是氢原子能级图,学生只有掌握了氢原子能够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也能从高能级辐射光子跃迁到低能级,才能想到氢原子只能先跃迁到3能级才能从3能级辐射可见光到2能级;再如,16题考查的是动量定理,学生只要识记了动量定理:Ft=mv,就能快速地算出答案。

(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作图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例如,高考题19题考查的是力的平衡状态,对N物体分析时,N物体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用作图法(三角形定则),看出M和N物体连接的拉力是一直增加的。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合理安排好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我会在课上布置内容让学生去预习。课后我认真备课,精心挑选习题,打磨好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同时,课堂上我先讲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才讲课。其次,课堂中我会随机提问学生,并适当让个别学生展示解题思路给大家看,让学生也当一回裁判。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当讲到经典的题目时,我会改变题目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当堂解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适应变化的高考题。最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并总结自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五)重视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重视教学反馈,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会充分利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周测、月考、与学生私下交流等,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六)加强解题规范训练

高考物理试题共3题计算题(包含一题选修计算题),共42分,分值很大。但学生得分都很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好像会做,但不知从何入手,造成思路凌乱,得分很低。我会在作业、周测、月考等强调解题格式套路,即对象→过程→规律→方程→代数据→结果,让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清晰,按步就搬,更快地解题。

(七)关注新科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反思及策略 篇6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査,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精采片断和作文素材。作文精采片断在作文中有借鉴作用。作文素材的积累要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生活热点,铭记道德模范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吸呐和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7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 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 首先静下心来, 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 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 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 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 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 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 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 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 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 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 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二、抓住三大重点, 反思纠正, 走出怪圈

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有十分关键的一步就是重点“攻坚”, 要全面攻克生物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 学生不容易理解, 做题也容易出错。如果对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析一下, 就特别容易发现, 真正能拉开距离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再三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的部分。这部分知识看似很容易, 但是, 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容易出错,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怪圈, 而要从这个怪圈中突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 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那生物中的三大重点究竟是什么呢?这三大重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高中的生物课本有三册, 这三大重点是贯穿于三册课本的“灵魂”, 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些知识时, 同学们一定要十分留心, 要结合复习资料, 对涉及到的题型认真地做分析, 找出自己常出差错的题型, 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修正。

三、设法突破难点, 化繁变简, 化难为易

有些比较复杂或过于抽象的东西, 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就是到了总复习阶段也是不明不白。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 将那些较复杂的变得简单一些, 将那些较抽象的变得形象一些、直观一些, 并以此作为突破难点的地方,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知识难点。化繁为简的方法, 比较适合于突破那些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的难点, 这些难点因其存在于比较复杂的过程中, 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 但是, 只要我们抓住了主干知识, 就能一目了然。比如细胞有丝分裂, 各个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 我们只要用两句顺口溜:“前期两现两消, 末期两消两现”, 就能将其高度概括, 那么, 其他的过程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对比较复杂的如遗传学解题, 如果能将其化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小题, 再依次加以解决可能就更为简易一些。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较适合解决结构复杂的DNA题型, 在解题时, 要尽可能地借助某一种方式, 如借助DNA模型, 一旦将此模型出示给学生, 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了事。所以, 解决生物中比较抽象的问题, 最好就是借助模型、标本等实体语言, 或者图形、表格等直观语言, 或者录像、动画等形象化手段, 来帮助学生突破并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四、提升实验能力, 亲自动手, 亲自设计

“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是高中生物学的总复习对实验能力提出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 我们必须着重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1.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做出认真而细密的分析。这些实验既包括学生的动手实验, 也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包括教材中的众多实验, 也包括历年高考试题中的所有实验;既包括补充的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 也包括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实验。我们的要求是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 不得有些许疏漏。2.指导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实验设计,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验证性实验或者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要求等的呈现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和讨论”等。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某一课题, 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拿一个不完整的或者有错误的实验设计交给学生, 让学生给予补充或者纠正。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常用的表述方式对每一种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学生就能把具体的数据转变为图表。很显然这既是一个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又是一个由抽象向形象的转化。学生一旦完成了这种转化, 他们的实验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能大大增强。

五、注重临场发挥, 沉着应战

浅谈新课改下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8

“四轮复习法”是把整个高三的复习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旬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主要目的是结合资料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和寻找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轮复习从二月中旬到四月初, 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解题技巧的突破; 第三轮复习从四月初到五月中旬, 主要目的是通过套题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 第四轮复习从五月中旬到五月底, 主要目的是分析近三年来各省份的高考真题,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高考的热点知识以及做好考前心理疏导, 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回归课本, 这轮复习所花的时间最长。在复习中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自己去仔细梳理课本知识, 理清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查缺补漏, 夯实基础。除做好引导之外, 教师还应及时指导解决学生有疑问的知识, 另外就每一章节的知识教师更要做好总结。最后再通过精典例题的训练和讲解,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就这一轮复习, 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将班上的学生五人一组分成多个小组。2. 对每一章节的知识先让每组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图。3. 通过多媒体展示每一组的知识网络图, 并让全班同学打分。4. 展示教师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图, 每组学生可根据教师构建的网络图完善自己的网络图。5. 进行章节知识过关测试, 对不过关者进行监督再过关。6.教师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 就这一章节考点构建一张相对简单的知识网络图。对于每个考点都必须详细串讲。7. 通过相应的试题进行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及检测。8. 就检测中暴露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反馈讲评。

总之,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所以应放慢速度,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为之后的几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的突破。生物高考要拿高分, 能力是保证, 这主要靠二轮专题复习来完成。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主干知识, 做到有的放矢, 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这一轮复习, 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将所学知识划分为八个专题: ( 1) 细胞的分子组成; ( 2) 细胞代谢 ; ( 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 4) 遗传、变异与进化 ; ( 5) 生命活动的调节; ( 6) 生物与环境; ( 7) 实验与探究; ( 8)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 每复习一个专题先分析该专题在各省份五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和考试题型, 找出其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更加明确该专题的重点和考点。3. 就每一专题中的知识联系构建大致的网络体系, 以检测并完善学生对考点的整体性认识。4. 就每一专题通过大量试题的挑选, 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 练习题不在多, 但一定要精。通过训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以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5. 通过对训练试卷的批阅, 找出错误最多的点, 并建立错题库, 让学生对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 明白练习中出对现错误的原因, 这有利于学生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就这些经典试题进行讲解, 使学生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通过套题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 并研究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 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就这一轮复习, 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搜集各地最新的测试卷, 选出一些好的试题进行组建, 然后以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定时完成。2. 回归课本, 梳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有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这些试题的解答都来源于课本知识, 所以这一轮复习应该重新回归课本, 做到进一步查缺补漏。3. 最后就所做试题和相关知识做归纳性的总结。

四、第四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通过进一步分析近三年来各省份的高考真题,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做到考前心里有数, 并检测自己在审题、解题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以便做最后的复习巩固。这一轮复习还可选做一两套相对较简单的试题, 比如一些以基础知识为考点的试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 还要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 增强学生的应试信心, 引导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迎接高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9

关键词:江苏高考;一轮复习;有效性

一、江苏高考的新形势

1.2007年开始,江苏高考采用了3+学业水平测试的新模式,至今经历了三届高考。在逐年的实践中,语、数、外三门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相当高的位置,选修科目的地位较之以前有所弱化,这种状态在高三显得尤为突出,生物作为选修科目之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学生、学生家长的心目中都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对比2004~2007年和2008~2010年两阶段的高考生物(江苏卷)发现,2008年至今的三届高考生物试卷考查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淡化记忆、强调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实验是现在高考试卷的突出特点,现在的高考生物(江苏卷)题目的实际难度大大增加了,与学生心理预期形成了较大反差。

3.2009年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提出了规范办学的“五严”规定,其中有“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和“严格规范考试”等内容,这就使得现在的高三一轮复习时间和学生的练习次数相比较于原来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少了,这就给高三一轮复习带来了时间上的不足,因此提高一輪复习的有效性成为紧迫的课题。

二、提高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切实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1)注重用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加之在现行高考模式下过分强调语、数、外三门课的实际情况,相当部分学生对选修科目的学习一是不重视,二是产生了乏味感。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感去感染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生物课被安排在下午的第一节,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可能还有部分学生仍处于午休的状态,此时老师唤醒学生之后,不要马上进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站起来小范围地自由活动一下,恢复状态几分钟后再进入课堂,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接下来的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善解人意。对老师喜欢了,也就对你所教的学科喜欢了。

(2)认真研究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目前的形势下,高三一轮复习的实际时间大大减少,减少到几乎只剩下课堂45分钟的时间,复习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复习“生物的变异”这部分内容时,《考试说明》[1]上明确指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这三项内容为B级要求,即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为C级要求,即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这些内容实际上是统一的。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部分高三老师认为,高三的复习就是强化知识点,多做练习,于是传统的高三复习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事实上,长期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乏味感,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高三的一轮复习中,多样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4)留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提高复习的实效性。高三复习的紧张感一部分是来自于时间的紧张,学生课后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了语、数、外三门课,选修科目的练习和巩固必须移到课堂中来。高三一轮复习每堂课的容量相对比较大,把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移到课堂中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很好方法。

2.切实提高几次大型考试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选修科目的大型考试只有三到四次,这样的大型考试是必要的,是对高考的演练,提高这些大型考试的有效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的考试习惯。科学的考试习惯包括:考前,切忌心浮气躁,找到最能让自己静下心的地方复习;考试做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学会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并做好标记,既有利于做题,也有利于做完之后的复查;其次要注意生物学术语的正确使用,也就是答题的规范性;第三要学会掌握做题时间,一般认为,生物考试的100分钟可以分成三段,35分钟左右做选择题,55分钟左右做填空题,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学会放弃,当一道题做了超过五分钟还没头绪就一定要放弃,做几次深呼吸,平静下来,再接着做下去。

(2)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大型考试的试卷一般都是经过多位专家的研究讨论之后命题的。题目的质量一般比较高,对当年的高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老师评讲完试卷之后,一定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

高三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一轮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上述几点策略,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所教班级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选修科目)说明:68.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黄埭中学)

上一篇:社会治安监控系下一篇:法律保护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