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

2024-05-14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精选4篇)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 篇1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答案】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王增藩著的《谢希德传》,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与魅力风采。作者笔下的先生有着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人格高尚,一生勤学不缀,堪称楷模。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对谢希德科学研究的原因分析,要求筛选文中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谢希德在工作中的态度体现,要求筛选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三.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

虽然传记类文本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对传主的每一次经历都要有一种清楚的认识,这样,在具体筛选传主事迹或贡献时,便可以围绕这些思路,提炼答案要点。

如2012年辽宁卷12题(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解析:解答这一试题,必须理清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文章,要注意分清文章的层次,找出文中关于谢希德求真态度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见上一点。

【答题误区警示】

解答传记类文本试题,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型神秘化,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

传记阅读题虽然是作为新题型出现在高考中,但它考察的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筛选、整合、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这种题型与过去常规阅读题型的本质都是一样,都属信息阅读,以获取、整合、分析信息为终极目的,并适当拓展。这里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内,不要对所谓新题型产生什么紧张情绪,它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信息阅读。

二.无视传记文特征,等同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除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外,自身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它介于文学与历史之间,或说传记借助文学手段来表现真实的人物(区别于文学虚构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价值。这就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设题时哪些题考察传记文本身的特点,哪些题考察传记文借用的文学表达手段。学生答题时,这两点最易混淆,需彻底分清。

应加强对传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等等。

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运用大量的文学常用手段,如各种人称叙述角度,各种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等),各种修辞手法,各种结构技巧(铺垫、过渡、照应等),其它如对比、衬托等。

三.鉴赏评价表层化,无法深入拓展。

阅读传记,要能够对传主的经历、事迹及其精神价值作出鉴赏评价,并能结合这些,探究传主的精神的根源及与时代的关系。

此类类题如:传主的精神表现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物的行为或精神怎么评价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或读者所处时代大背景,纵深或横向联系,深入拓展,体现你的深厚文史底蕴。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手观音”陈中伟:创造断手再植奇迹

在绣花厂里,女工们飞针走线,像在花丛中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

在音乐会上,钢琴演奏者的手指,像急骤的雨点般敲打着琴键,而琵琶演奏者那只拨弦的手,由于动作太快,在水银灯下看上去成了一团白色的虚影。

在体操表演时,一个运动员擎起另一个运动员,那只手是何等健壮有力。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邮递员用手飞快地分信。

纺织女工用手在一眨眼间打好断纱的一个结头。玉雕工人用手巧夺天工地雕出精美的玉石花篮。

战士用黑布蒙着眼睛,用手迅速地把拆散的零件装成一挺机关枪。击剑运动员用手挥舞着银闪闪的利剑,刺向对手。

……

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手,那将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和损失!

1963年1月2日,一个工人被送到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在动手术的时候,陈中伟的心比绣花女工还细,手比绣花女工还巧。如今,他采用新技术进行断手再植,这新技术叫“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因为手的小血管非常细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手术。由于采用了显微外科新技术,现在,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人们常用“明察秋毫”来形容精细,显微外科手术无愧为“明察秋毫”的手术。陈中伟所用的针、线,只有头发的三分之一那么细,一掉在地上就找不到了!那针往布上一插,针尖也会碰断!

为了使双手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如此精细的手术,陈中伟不论在挥汗如雨的炎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每天坚持用大白鼠做试验,缝合那纤细如丝的小血管。练着,练着,手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细巧。

医学界有句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陈中伟正是从无数次手术和试验中出色地磨炼出这三项本领的。

美国作家赫纳汉为美国《科学年鉴》撰写的《显微手术》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中伟的成就:

毫无疑问,断指、断肢再植成功病例最多的还是在中国内地。中国的显微外科医生在1964年首次成功地再植了断指。最早在一只手上再植上四个断指的也是他们……最近访问过中国的原美国医学学会主席托德说:“他们(指那些外科医生)的本领比我们在美国见到的高超得多。”

他们的技巧之所以精湛,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中国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显微外科中心,每个中心都为千百万人服务。世界上最大的这样一个中心就是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4.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丰富的知识,也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反复的实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E3分,D2分,A1分。(B错在“各门成绩优异”,C错在“为提高中国医学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2、①从主旨上看,突出手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赞美陈中伟的“千手再造”之功;②从结构上看,呼应题目“千手观音”,呼应文章结尾;③从技法上看,运用比喻、夸张、铺排的手法增强文采,制造悬念,吸引阅读。

3.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即过人的胆量,敏锐的目光和细巧灵活的双手。

4.我认为,陈中伟的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同时也离不开反复实践。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成功的基础。陈中伟从小把学问当做“桑叶”,认为只有不断吃进“桑叶”,将来才能“吐丝结茧”;中学时代生物课成绩突出,又很喜欢英语;在大学里特别注意学好解剖学。同时,成功离不开反复实践,反复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陈中伟不放过家 中宰鸡剖鱼的机会,借机解剖动物、了解动物构造;亲自动手解剖十几具尸体,脑中有一张立体的解剖图;坚持做家务,坚持用大白鼠做实验,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知识储备】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 篇2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3·海口市调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

C.亚里士多德D.法拉第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理学史,难度较小.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选项正确.

2.(2010·高考广东卷)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选B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A错误;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要受到太阳的引力,且引力方向沿着两个星球的连线指向太阳,B正确,C错误;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正确.

3.(2013·金华模拟)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

B.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抛掉副油箱,是要减少惯性,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C.在绕地球运转的宇宙飞船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而不存在惯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大的缘故

解析:选B.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抛掉副油箱可以减小质量,故选

B.4.现在城市滑板运动非常流行,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人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假设人和滑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能落在滑板上原来的位置,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有()

A.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C.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

D.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偏前

解析:选C.因为运动员在滑板向上的作用力下跳起,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误;但由于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所以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B错误;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C正确;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运动员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其惯性,D错误.

5.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

A.物块P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

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

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

解析:选C.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

6.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着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A

7.(原创题)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男运动员为参照物,女运动员是静止的B.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可能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选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以男运动员为参照物,女运动员是静止的,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选项A正确,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C错误;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之和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错误.

8.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加速行驶D.向右匀速行驶

解析:选AC.由于摆锤向右摆动,即摆锤具有向右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选项AC正确,BD错误.

9.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解析:选B.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方向向下,支持力FN,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M+m)g-ma.10.(2013·潍坊模拟)

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40 kg 的重物送入井

2中.当重物以2 m/s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

A.200 NB.280 N

C.320 ND.920 N

解析:选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T=ma,得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F=320 N,然后再对人进行受力分析,由物体的平衡知识得Mg=FT+FN,得FN=28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80 N.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

22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a=1 m/s的加速度

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T.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2F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FT-(M+m)g=(M+m)a

FT=44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440 N,方向竖直向下.

(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Mg,绳的拉力FT,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T+FN-Mg=Ma

FN=27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275 N,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1)440 N(2)275 N

12.如图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质量为m的物体A,A与地面的摩擦不计.求:

15(1)当卡车以a1的加速度运动时,绳的拉力为mg,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26

(2)当卡车的加速度a2=g时,绳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1)卡车和A的加速度一致.由题图知绳的拉力的分力使A产生了加速度,故有:51cosα=m·g 62

34解得cosα,sinα=55

设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N,则有

51FN=mg-mg·sinα=mg 63

1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地面的压力为.3

(2)设地面对A弹力为零时,物体的临界加速度为a0,3则a0=g·cotα=g,4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 篇3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任兴元

府知府时所作。诗中的清幽之景和闲适的乐趣,自然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野兴”即山居生活的乐趣。”宛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仕宦生涯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 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

忆。”宛如”二字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①②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

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写深秋

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凄清”二字,衬托心境的凄凉。颔联写因见归雁、闻笛声而思乡里、怀远人。颈联写紫菊半开,红莲凋谢,移情于物,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尾联则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事抒写胸怀,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参考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

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为与归隐之不宜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满江红

(宋)柳永

②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

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

③④⑤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全用仄韵,抒其悲壮情怀。此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暮雨初收”几句写秋天雨后的萧瑟,表现词人的凄凉心境。”几许渔人飞短艇”写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喜悦,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使作者更加感到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下片几句,写桐江的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引发了作者对于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自然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用以代指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

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

注(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江诗写诗人辞官南归,心逐南

云,形随北雁,思归心切,溢于言表。又用陶诗典故,表达作者对归隐田园的向往。王诗以急切的询问的口吻,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牵挂之情。

【参考答案】(1)前者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又流露

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用”云”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几花开”表现出了急切之状、痴情之态。”篱下菊”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象征隐逸。(2)后者更侧重牵挂,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梅花——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汴州:北宋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评析这首小诗的主旨。

【解析】 诗歌最后一句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全诗既有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又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忧

患意识。

【参考答案】 本诗讽刺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昏庸腐朽,表现出作者深切的忧国忧民

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注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解析】 抓住关键词语,如”哭”“愁”“乱”“断”“空”理解即可。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

为力的苦闷心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夜啼

(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解析】 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醉眠时挂起帘钩,为了迎凉。最后一句使人很明晰地感受到一

份闲暇。

【参考答案】 ”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的生活,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清宫

(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唐)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吴诗首句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给人一种凛冽感。次句写宫中之暖,通过写景状物,一寒

一暖,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鞭挞。李诗则写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

【参考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

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

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 三种答法任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

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

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3)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解析】 本诗通过”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表现了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

出惜春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 篇4

..着虚假的音符扑向人类,混淆视听,摧毁新闻的本质,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乱象。

B.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所

..,不同的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力争做到准确、得体。C.桑兰官司的真相,外界自然难以说得出个所以然,但她和经 纪人俨然

..是在打一场网络官司。

D.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要进一步改善

..中国贸易平衡状况,使那些看不见的进口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口,使那些虚高的价格变成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享受的价格。

【答案】B 【解析】场所:活动的处所。而题干中的语意的范围要大,应包含时间、地点、情况等,应改为“场合”。A.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用某种态度。C.俨然:形容很像。D.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

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答案】C 【解析】蕴含:包含。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妄想:狂妄的打算。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________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神相助。

(2为了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____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你尽可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要求把你的事情办好。

(4“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________。

A.藐视构建从来雪上加霜

B.正视构建历来釜底抽薪 C.藐视修建历来雪上加霜 D.正视修建从来釜底抽薪 【答案】A 【解析】藐视:轻视,小看。在这个语境中,因为藐视,困难才“轰然倒地”,有上下因果关系;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修建:土木工程施工。从来:一般后面带“不”“没有”等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语;历来:一般后面不带“不”“没有”等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语。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或苦上加苦;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日本此次受灾,__①__了强震、海啸及核__②__三重劫难。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 __③__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②泄露③必定 B.①汇合②泄露③无疑 C.①汇合②泄漏③必定 D.①汇集②泄漏③无疑 【答案】D 【解析】“汇集”的意思是聚集,“汇合”多指水流的聚集会合,根据文段意思,此处当用“汇集”。“泄露”与“泄漏”的意思有相

通的一面,但是指液体、气体的漏出时,必须用“泄漏”。“必定”用来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无疑”的意思是“没有疑问”,根据文段上下文意思以及语气需要,此处当用“无疑”。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____ ____,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________,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________的心灵。________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A.村庄滋养秀色可餐即使 B.乡村润泽兰质蕙心然而 C.村落滋润冰清玉洁假如 D.乡井滋补秀外慧中尽管 【答案】C 【解析】“村庄”侧重房屋连片;“乡村”与“城镇”相对;“村落”侧重人口聚居的地方;“乡井”泛指家乡,书面语色彩较浓。“滋养”指供给养分,多与身体等搭配;“润泽”,滋润,常与植物搭配;“滋润”,指增添水分,常与皮肤等搭配;“滋补”,指供给身体需要的养分。“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兰心蕙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秀外慧中”形容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冰清玉洁”比喻高尚纯洁,语境中有“心灵”,只能用“冰清玉洁”。“即使”表让步假设,“然而”、“尽管”表转折,语境则是假设句。

6.从以下18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10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

崇拜崇尚还仍然和或渗透深入积淀

沉淀传播流传区域往往因而所以认同赞同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__①__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__②__,到今天人们__③__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__④__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已__⑤__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__⑥__。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__⑦__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__⑧__,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__⑨__,“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__⑩__。

【答案】分别填入的词是:①和②崇拜③仍然④或⑤渗透⑥积淀⑦传播⑧区域⑨因而⑩认同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_______了,在这里,竹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__,浮躁的心态

回归平和。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__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明确装饰 B.情韵明确装饰 C.情韵明晰装点

D.情调明晰装点 【答案】C 【解析】情调:情趣格调或文艺作品的质量或生动形象的特性。情韵:神韵,精神韵致。明确:清晰明白。明晰:清楚,明确,一目了然。装饰: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或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装点:装璜点饰;布臵,整理。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自己的竞技状态最________的时候,刘翔没有放弃,默默地为复出做着一点一滴的准备,终于在广州亚运会上重回巅峰。

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12月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服刑犯人的行为不利于________中国与西方之间的隔阂。

③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生存在生活习惯不良的问题,而家长发现问题时却已经失去了最佳的________机会。

A.低落消除纠正 B.低落消解矫正 C.低迷消除矫正 D.低迷消解纠正 【答案】C 【解析】“低落”常与“情绪”“士气”等搭配,“低迷”常与“状态”等搭配;“消除”常指除去一些不利的事,与“祸患”“隔阂”等搭配,“消解”常与“愁闷”“疑虑”等搭配;“纠正”常与“错误”搭配,“矫正”常与不良习惯搭配。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与上海影城共同举办的“银幕·上海”大型电影展映活动________在上海影城拉开帷幕。

②“运河之都邻居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________了新农村的新气象,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从汶川、玉树到舟曲,在________的抗灾救灾斗争中,中国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挺起胸膛,坚强面对。

④2010年9月6日至12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孔子文化周”活动,现场展示了大量________的民间工艺,以钟乐舞、礼乐舞、鼓乐舞等节目表现了孔子的思想。

A.日前展示风起云涌美轮美奂 B.目前表现风起云涌巧夺天工 C.日前展示波澜壮阔巧夺天工 D.目前表现波澜壮阔美轮美奂 【答案】C 【解析】日前:指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含有主观上使其显示的意味。表现:表示

出来。侧重于客观上的显示。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故此处用“波澜壮阔”符合语境。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臵等美好漂亮。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是形容“民间工艺”,应用“巧夺天工”。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攀多高,自信心________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________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动力________,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自信心,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________的。

A.常常谋取源泉休戚相关 B.常常牟取源头休戚相关 C.往往谋取源泉息息相关 D.往往牟取源头息息相关 【答案】C 【解析】“常常”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语段强调“自信心”这个条件,不是指事件的发生频率高,选“往往”更妥当。“谋取”指设法取得。“牟取”指谋取(名利,含贬义。故选“谋取”。“源头”指水发源的地方。“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 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故“源泉”符合语境。“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语段指联系密切,故选“息息相关”。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令人________的是,新加坡的快速路及市中心道路上基本实现了无堵车现象。

⑨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付出而获得爱的力量,因“人”字结构的相互________而感受到生的希望、生的美好。

③有关部门在制定与完善一些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前,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________群众呼声,吸收民间智慧,反映出公共决策的进步。

A.赞扬支撑聆听 B.赞叹支持听取 C.赞叹支撑听取 D.赞扬支持聆听 【答案】C 【解析】①“赞叹”表示赞许和感叹。“赞扬”指称赞表扬,与“令人”搭配的只能是“赞叹”。②“支撑”指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支持”往往指由人支撑。③“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听取”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________2万

元的子女教育费。

②教师公寓火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处对辖区楼宇消防装置进行了反复________,结果表明商住综合楼的消防安全状况堪忧。

③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________,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A.节余查看熏陶 B.结余查看熏染

C.结余勘察熏陶 D.节余勘察熏染 【答案】A 【解析】结余:作动词,指结算后余下;作名词,指结算后余下的钱。节余:作动词,指因节约而剩下;作名词,指节余的钱或东西。结合语境应选“节余”。查看: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勘察: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多用于采矿或工程施工前。结合语境应选“查看”。熏陶: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结合语境应选“熏陶”。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明确表示,将把派往伊拉克的1300名官兵全部撤回,这一表态表明,伊战联盟面临被削弱的局面是不容____ ____的。

②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及时摘除毒瘤,以保证社会_______ 的健康。③随着转基因食品的逐渐增加,我国政府已明确规定,在国内市 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________。④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私事,没有和 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就________离开,因此受到有关领导 批评。A.质疑 B.质疑 C.置疑 D.置疑 机体 肌体 肌体 机体 标志 标示 标示 标志 径自 竟自 径自 竟自 【答案】C 【解析】质疑:提出疑问。臵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故应选 “臵疑”。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肌体:指身体,也用来比 喻组织机构。故应选“肌体”。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表明某种特 征。标示:指标明,显示。故应选“标示”。竟自:副词,竟然,表 示出乎意料。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故应选“径自”。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________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森林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②20 世纪 60 年代

至 90 年代,韩国本土文化在日本、美国文化 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文化的冲击下,几乎________。③船到码头的时候已是皓月当空,美国朋友在频频回望中离开,那神情分明还________在苏州美妙的夜景之中。A.调控 C.调节 【答案】B 【解析】调控:调节控制。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 合要求。根据句意,句①中只能用“调节”。“湮没”指名声和成就 被埋没。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 彩。“淹没”强调“盖过”,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比喻一事物掩 住或盖压过另一事物。句②中显然应用“湮没”。“沉湎”意为陷入 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沉醉”意为大醉,多 用于比喻。所以句③中只能用“沉醉”。1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 当的一项是(湮没 淹没 沉湎 沉湎 B.调节 D.调控 湮没 沉醉 淹没 沉醉 对历史的__①__,永远是那些走向未来的人们的思维追求。对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就有学者冷静地指出,__②__,近代 儒家文化曾经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__③__。只有正确看待这一点,才 能真正有助于儒学在新世纪的复兴。A.①反思 B.①反省 C.①反思 D.①反省 【答案】C 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背离 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背离 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背离 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背离 ③绝境 ③困境 ③困境 ③绝境

上一篇:s66收音机实验报告1下一篇:屈原管理区2017年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