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策略

2024-09-11

高三复习策略(共12篇)

高三复习策略 篇1

高三复习阶段的时间非常紧张, 而任务繁重。作文作为语文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语文的“生死”。“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那么,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在高三的复习阶段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练就一双“妙手”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 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 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 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 也是重点。

(1) 审题、立意。要想写好作文, 审题、立意是关键, 许多学生文笔不错, 却因审题偏差或立意不够新颖有高度而不能获得高分。审题和立意分散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效果不明显, 笔者主张用专门的整块时间专门训练, 如将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集合起来, 逐一进行点评, 并不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出, 而是将自己对作文题的分析和作文的大致框架写出来, 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2) 着眼大局, 多方位训练。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定水平的作文, 而想保证学生考场写作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并稳中求升, 就要有针对地训练。笔者认为, 并不是每次作文训练都需要写出完整的作文, 而可以是片段的训练, 如描写景色, 人物对话, 论证过程等。如:训练景色描写, 可以先让学生对照名篇像《荷塘月色》进行模仿描写, 通过模仿体会名篇的布局和遣词用句, 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3) 收集资料, 做到胸中有沟壑。我们看高分高考作文, 往往引经据典, 妙笔生花。要想做到自己写作时能够随时罗列出名人轶事和名言警句, 自然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看到别人使用的典故都要进行查阅了解, 争取变为自己的知识。而笔者本人也会将大量时事及一些常见的论据总结归纳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2、作文训练要限时

高三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复习迎考, 为适应考试学生就应限时完成。并且, 限时完成有助于学生高度调动积极性, 激发灵感, 让学生习惯写作的连续性, 习惯一气呵成。事实也是如此, 笔者在历年的高三作文复习课上发现, 如果是布置作文课后完成, 一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 写完之后改了又改再交上来, 这些作文质量一般较好, 但是考场上不可能有条件做到;而一些学生则是在交上来之前匆忙完成, 马虎了事, 根本没有起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学生反映平时写作没有压力, 常常构思时还会走神, 1个小时没写出几段话。因此, 我常常限制时间, “逼”出学生的作文来。根据高考的做题安排, 学生能用来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因此我制定的时限也以此为准。这样缩短了时间, 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 往往一开始就能迅速静下心来, 认真看题, 构思, 反而常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而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掌控写作速度, 避免考场上匆匆结束作文发现尚有时间而后悔, 或是时间没把握好作文没写完就必须交卷了。

二.作文训练要与学生共进退

以往都是老师布置, 学生写作, 而老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这就像老师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 不能体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 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指导。因此在习作课上, 我常常跟学生一起写作, 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 以此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路, 看到镜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镜子背后的寓意, 而且题干中要求“任选两种”, 为什么不是“一种”或是任选不限种类呢?这个“两种”又代表着什么呢?正因为笔者自己亲身体验了学生审题的过程, 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发掘题干内容, 从何种方面思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任选两种”这几个字, 而是仅以一面镜子的寓意进行阐述, 而有的学生直接写了镜子的说明文, 虽然不能说错, 但是立意就有了高下之分, 并且说明文一般都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文体, 写出来难免干涩。批改时发现的诸多问题与笔者自己审题时的思路一对比, 笔者就能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如何指正了。

高考作文复习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习作或是考场作文, 老师也不能隔岸观火, 要参与到其中, 体会学生写作的过程, 从而发现问题,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高三复习策略 篇2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高三作文复习策略 篇3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也是重点。

(1)审题、立意。要想写好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许多学生文笔不错,却因审题偏差或立意不够新颖有高度而不能获得高分。审题和立意分散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效果不明显,笔者主张用专门的整块时间专门训练,如将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集合起来,逐一进行点评,并不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出,而是将自己对作文题的分析和作文的大致框架写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2)着眼大局,多方位训练。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定水平的作文,而想保证学生考场写作水平发挥的稳定性,并稳中求升,就要有针对地训练。笔者认为,并不是每次作文训练都需要写出完整的作文,而可以是片段的训练,如描写景色,人物对话,论证过程等。如:训练景色描写,可以先让学生对照名篇像《荷塘月色》进行模仿描写,通过模仿体会名篇的布局和遣词用句,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3)收集资料,做到胸中有沟壑。我们看高分高考作文,往往引经据典,妙笔生花。要想做到自己写作时能够随时罗列出名人轶事和名言警句,自然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看到别人使用的典故都要进行查阅了解,争取变为自己的知识。而笔者本人也会将大量时事及一些常见的论据总结归纳打印出来,发给学生。

2、作文训练要限时

高三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复习迎考,为适应考试学生就应限时完成。并且,限时完成有助于学生高度调动积极性,激发灵感,让学生习惯写作的连续性,习惯一气呵成。事实也是如此,笔者在历年的高三作文复习课上发现,如果是布置作文课后完成,一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写完之后改了又改再交上来,这些作文质量一般较好,但是考场上不可能有条件做到;而一些学生则是在交上来之前匆忙完成,马虎了事,根本没有起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学生反映平时写作没有压力,常常构思时还会走神,1个小时没写出几段话。因此,我常常限制时间,“逼”出学生的作文来。根据高考的做题安排,学生能用来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因此我制定的时限也以此为准。这样缩短了时间,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往往一开始就能迅速静下心来,认真看题,构思,反而常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而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掌控写作速度,避免考场上匆匆结束作文发现尚有时间而后悔,或是时间没把握好作文没写完就必须交卷了。

二.作文训练要与学生共进退

以往都是老师布置,学生写作,而老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这就像老师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不能体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指导。因此在习作课上,我常常跟学生一起写作,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路,看到镜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镜子背后的寓意,而且题干中要求“任选两种”,为什么不是“一种”或是任选不限种类呢?这个“两种”又代表着什么呢?正因为笔者自己亲身体验了学生审题的过程,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发掘题干内容,从何种方面思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文批改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任选两种”这几个字,而是仅以一面镜子的寓意进行阐述,而有的学生直接写了镜子的说明文,虽然不能说错,但是立意就有了高下之分,并且说明文一般都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文体,写出来难免干涩。批改时发现的诸多问题与笔者自己审题时的思路一对比,笔者就能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指正了。

高考作文复习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习作或是考场作文,老师也不能隔岸观火,要参与到其中,体会学生写作的过程,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篇4

一、一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2014年8月—2015年3月中旬, 按照高考大纲及说明的要求, 分章节对各个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夯实“三基”。这个阶段主要着眼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并注意基本物理方法的掌握。全面复习是指要复习全部知识, 不要遗漏;系统复习是指在对每一部分知识复习中要注意整理知识, 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网络和结构主线, 将知识条理化。

(一)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明确把握复习方向和重点

深入了解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内容题型示例, 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要进行透彻的研究, 帮助学生熟练、全面地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对比研究当年考纲和上一年考纲的变化。

(二) 研究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 把握复习的深度

2014年河北理综 (物理) 试卷整体难度分布合理、层次分明, 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突出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体现STS思想, 试题源于课本、往年高考题以及历年竞赛试题;实验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注重物理学史有关内容的考查等。

(三) 研究学情, 把握复习关键点

高三学生复习中常存在的问题:对概念理解不透彻, 对规律的应用不灵活, 只会硬套公式, 审题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对平衡状态理解有偏差、对瞬时问题分析不清楚、对临界问题条件分析不准确而出错;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一些问题被错解或漏解导致的错误;不会运用整体思想分析问题而出错;对物理情景或者物理过程分析不清导致出错;对知识点不善于归纳;解决问题的速度慢、准确度低;做题步骤不规范, 书写凌乱, 表述不会用专业术语, 等等。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关心学生, 发现学生在物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疑问和难点, 及时与学生沟通, 解决问题。

(四) 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三基, 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进行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第一轮的复习要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 归纳每部分知识的处理方法。在此过程中, 要弄清每个章节需要加深的知识点有哪些, 以及这些知识点在新高考中是什么样的要求;要了解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 知道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归纳, 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

秘藉就是错题本。归纳错题比闷头做题更重要, 把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时做过的题目中不会做的题和做错的题归纳整理起来, 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 搞清楚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 还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 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以备以后查看。积少成多, 就知道学生哪一方面没有掌握, 哪一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经常翻翻看看, 加深在头脑中的印象。

(五)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掌握物理学科的解题思路

审题是指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辨析出题目所给的条件或具体要求的过程。审题的关键在于转化, 把题目文字转化为物理情景, 把物理情景转化为物理条件, 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一字一句地读题, 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 要能够把题目转化为清晰的物理情景,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 必要时需要画出受力示意图、过程示意图, 帮助理解题意, 选择合适的规律, 列出方程, 求解并验证。

(六) 注重实验的复习

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关注实验细节, 重点关注图像问题。提高拿实验分的信心。提高运算的一次性成功率。要注意实验解题规范。把过失性失分减小到最小。

(七) 教师集体备课

发挥团队力量, 加强协作合作交流, 进行集体备课, 做好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教学, 对症下药, 追求教学的实效和升学目标完成的最大化。

二、二轮复习策略

2015年3月中旬—2015年5月初, 首要的任务是发展能力, 侧重发展分析综合能力;重在理解的基础上, 综合各知识点内容, 进行专题突破, 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专题复习, 题型归纳, 抓本质, 重方法。列出重要考点、能力技巧, 选取适当的专题, 筛选例题。例题内容应该跟专题主题吻合、贴切, 有时需要对题目进行改造, 例题要渗透学科的思维方法。

进行限时训练、专项训练, 强化学生解题能力, 进行综合训练, 重在能力提升。

三、三轮复习策略

2015年5月初—2015年6月, 目标是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篇5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学习有方。

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 篇6

[关键词]物理;复习;策略

高三复习课很重要,上高三的每位教师都巴不得一分钟能当两分钟用,为了增大课堂的容量,让学生接受更多知识。教师用心良苦,然而学生学习收效甚微。如何激活物理复习课课堂,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条件让学生在鉴赏实验中巩固知识

上实验复习课时,由于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所以接下来的复习一般方法是:教师将实验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处理、误差分析、注意事项等。再结合一些例题加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讲授法虽然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有效,然而在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物理素养方面的养成却不够,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沉闷,学生也只能拼命死记实验。针对这些现状,我们便尝试引入部分实验操作做演示,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开动脑筋,巩固知识。如复习《用多用表探测黑箱》这一实验时,在组织学生自主复习完相关知识后,教师把多用表、待测电阻(两只,分别是20千欧、10千欧)拿出来,先把多用表投影到屏幕上,提醒学生观察表盘的构造,以及刻度盘的刻度,然后演示测这两个待测电阻的阻值。在操作中,有些步骤教师可以故意出错,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操作过程不正确的地方指出来。这样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并能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把背实验知识变成主动钻研实验知识了。

二、给学生提供与题目情景相关的物理模型

物理习题(或试题)中,有些情景要结合相关物理模型。虽然有些模型生活中较常见,但学生平时往往不太注意观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了解不深,解题还有一定困难。如果讲题中能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其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边讲边演练

物理习题源自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来自生活现象,有些物理习题本身是一个物理实验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契机,指导学生边讲边演练。学生在做这些小实验过程中,思考着题目里的物理规律。这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学习的兴趣。

例:如图所示,小铁块压着一张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第一次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以速度2v抽出纸条,则

A.铁块落地点在P点左边

B.铁块落地点在P点右边

C.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短

D.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长

讲解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在得出实验结果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

四、模拟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过程模型

物理习题中反映的物理过程有时比较复杂,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学中能够将题目里的情景通过模拟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过程模型,正确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验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征,把生活中、实验中的实例搬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都很有裨益。而且在迎接高考前的紧张复习中,此举可以在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放松心态。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篇7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教学理念,知识模块

复习是掌握知识、夯实基础的重要环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结合知识点、考点进行思考和总结,而且要授之于复习方法——将零碎的知识规律化、网络化。不仅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树立“依据两纲、依托课本”的复习指导思想

纵观2009年高考试题,理科综合题目不是太难。虽然是理、化、生的综合试卷,但还是以单科命题为主,以侧重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高考化学试题注重基础、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复习的基本依据。继续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化学课本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对课本内的重点知识应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记、边思考,让学生觉得每读一次都与前一次的效果不一样,坚持的时间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重视课本上的练习题,使学生明确知识与习题的关系。训练学生做题遇到困难时,能够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高考试题的“源头”、“根基”都出自课本,来自课本。通过对课本的复习,要求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知识的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认知过程。

二、确立“分类推进、整体优化”的复习目标

由于多种原因,每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学习基础、家庭教育诸多方面都有差异。在总复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在保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还要照顾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特别是布置作业,一定要分类布置:学习差的学生可布置基本题;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适当布置一些灵活性的题;学习好的学生,可再适当布置练习一些拔高题。这样使得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己应掌握的知识,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讲课、辅导、提问、表扬时对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多指点、多提问、多启发;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多指导、多帮助。只有抓住了两头,中间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三、突出“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安排好课堂节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系统讲授为重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但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重点突破,即着重讲难点、讲方法,其他内容组织学生拓展延伸。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教师应用丰富的知识学习资源去启发学生,学生则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展、发挥、发现。在化学课堂复习教学中,我们经常以启发式的语言、示例去设置问题,激励学生边听边思考,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变演绎法为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从教学方法上看,课堂教学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我国中学教育传统上偏重演绎法教学,其优点是严谨、基础扎实,缺点是缺乏创新意识。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学上重视归纳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我们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四、构建“五大知识模块”的复习内容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抓住化学学科的教学(复习)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论是第一轮复习还是第二轮复习,我们都构建了知识“五大模块”: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知识巩固、知识迁移、知识探究。

知识网络:提纲携领,突出各章知识要点,体现各知识块间的联系。如: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主要抓住四个方面:

l.了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2. 认真分析物质间发生的两大重要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3.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4.熟练掌握化学计算常见思路: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体系:通过归纳、总结,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主要抓住三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以族为单元。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所处周期表位置→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同族元素的变化规律: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第二条主线———以重点元素为代表的各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图。盐←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水化物→盐。第三条主线———重点物质Cl、S、N、C、P、Na、Mg、Al、Fe等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重视主要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步训练,围绕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无论是分章复习、单元复习,还是综合练习,模拟测试,教师都要精心选编适量的不同类型练习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所选习题必须是不离开课本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另外,练习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准确无误,标准规范,即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知识迁移:对已有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在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以及“巧解”、“妙解”和快速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抓住典型练习题的题型,训练学生“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解题能力。点评经典试题就是一种好的知识迁移方法。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边点边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点评应重点做好常见题型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双基知识是否扎实;考点、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学生对试题是否具备有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学生对试题是否具有巧解、妙解、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

知识探究:注重化学实验,增强实验知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增强实验的设计能力。通过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发现:同类物质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当个性差异占主导地位时,便成为特性。而这种特性往往又是解决推断、分离、提纯、鉴别等各种类型题的突破口。因此,在总复习期间还要重视物质的个性差异。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篇8

一、加强对大纲、教材特别是对考试说明的学习

仔细分析样题, 明确高考的要求, 确定后期复习的目标,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策略。考试说明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参照大纲, 并根据中学教学实际制定的。通过对考纲的学习, 掌握高考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善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了解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含的131个知识点。通过题型实例的分析, 掌握高考题是怎样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的, 即什么样的题考什么样的能力, 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选好题, 搞好针对性练习。通过对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的学习, 对照分析、掌握考试的变化, 分析高考的趋势, 以更好把握教学的度。另外, 通过前一段时间复习和多次模拟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现状, 能力水平怎样, 是否达到高考的要求, 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同时应对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 为后一阶段的复习提供依据。

二、高三物理复习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和训练,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 对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 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 由于一轮复习的周期较长, 就会导致复习到最后, 前面的知识又忘了, 造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 后一阶段复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结构, 对知识进行梳理, 查漏补缺, 增加知识储备。在能力训练方面, 前一阶段主要是分章节、分单元进行的, 学科综合的训练少, 因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后一阶段复习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明确要求, 加强综合题的训练、阅读训练, 做到定时、定量、规范,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并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 最终为参加高考作好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 在高考中争取良好成绩。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1.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增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 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 是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 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任何课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无论前面通过什么样的复习, 最终都应回到课本中来。第一,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 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形成知识结构, 更加准确地理解物理基础知识。第二, 回归教材, 阅读教材中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应用性、探索性的例子。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更应如此。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仪器, 实际阅读科普读物少, 见识相对较少, 如果考题中一旦出现这方面内容, 学生很难适应, 感到茫然, 解题就更难了。学生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阅读, 既可熟悉这方面的内容, 又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提高其获取自然知识的能力。

2. 高三物理复习, 还要重视实验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都有相当分量的实验题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所以要狠抓实验复习。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复习的重要性, 明确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即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 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具体复习中, 首先复习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正确地读取数据的方法。其次把高考说明要求的18个学生实验, 进行分类复习, 主要可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样, 除了复习实验内容外, 还可总结出实验的不同类型, 以提高实验能力。此外, 还要加强有关实验设计的练习和复习,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即根据考题要求, 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规律, 确定实验原理和要测定的物理量, 再选择实验方法, 选择实验器材, 以及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复习必须要将实验理论和实验实践结合起来, 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 只有经过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在物理复习中, 强调查漏补缺。

查错反思, 即对知识进行排查、梳理、整合, 以保证高考知识储备;同时进行物理资料的整理, 主要是平时练习题考试题, 重作错题, 寻找思维缺陷和解题方法的不足, 从而起到一种修复功能, 全面掌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方法。后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强化训练, 练速度, 练质量, 练规范, 练技巧, 练心理, 练出能力, 练出状态, 目的是确保考生在良好状态下参加高考。

总之, 在复习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要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主要进行考试说明钻研, 样题分析, 分析高考趋势, 收集高考信息, 把握难易程度, 确定复习方案。

摘要:在高三复习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主要进行考试说明钻研, 样题分析, 分析高考趋势, 收集高考信息, 把握难易程度, 确定复习方案, 必须强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提高复习的质量。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初探 篇9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复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注重效率, 同样也要注重效果, 只有这两方面都兼顾了, 才是有效教学的模式。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将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可见,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做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 意识到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安排, 合理规划

(一) 科学安排课程复习顺序。

高中政治复习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根据四个模块的特点, 课程复习顺序可以这样考虑:经济生活和哲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 也是学生高中复习的难点, 在时间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文化生活的许多内容可以借助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济决定文化等, 可以借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讲解。文化创新的内容是辩证否定法观点的集中体现, 所以可以把文化放在哲学之后进行复习, 为文化复习提供理论依据。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两个模块的许多知识相通且高考有必修和选修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以把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复习, 有利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二) 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近一年的复习时间较长, 因此, 制订合理复习计划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考虑把握几个时间节点:每年三月份的市质检, 四月份的省质检。在时间安排上, 应该尽量在三月份完成一轮复习, 或者即使完成不了, 也不应该落下太多。首先, 如果学生在复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参加考试, 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使学生失去一次重要的综合检测机会。其次, 复习进度落下太多, 考试结果不理想, 对学生和老师的信心是一种打击, 影响士气和复习节奏。

二、依纲据本, 提高复习效率

(一) 加深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教师应该主动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包括考点的增减、例题变化和题型特点的研究。如:2012年《考试说明》增加的人权观点、美国的利益集团等知识点在当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2013年哲学时代精神的考点调整, 在选择题第35题中有所涉及;主观题第42题第 (2) 问“运用经济生活, 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 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这是经济生活和哲学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 和《考试说明》中替换的江苏高考例题考查思想上是一致的。

(二)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考试说明》。

首先, 对于《考试说明》, 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试说明》列举的考点, 忽视对《考试说明》例题的关注及例题所隐含的高考能力要求的了解, 这是对《考试说明》的片面认识和利用。

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虽然学生关注考点, 但只是停留在对考点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记忆, 忽视对考点的深刻领悟。例如:对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的掌握, 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反复记忆, 没有深入从“规律”的内涵加深理解。

最后, 考点复习重分析轻综合。综合性考查是当前高考的一个方向, 需要学生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如:2013年高考政治第 (1) 问以政府为主体, 实现对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性考查。事实上在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 应该把第四单元的外交政策融合进来。又如, 经济生活中涉及企业知识的, 主要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和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所以,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系统和要素关系理论为指导, 分析、理解“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他们把零散的、似乎没有联系的“点”连成线, 再把线结成网。

(三) 回归教材, 以本为本。

任何高考试题的设置都来自于对教材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复习中如果以提纲、考试代替教材的分析和整合, 就是本末倒置。同时, 以训练代替教材复习所形成的知识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 缺乏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符合当前高考知识单点突破和综合考查的要求。

此外, 2013版的政治教材, 根据十八大精神要求, 对各个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 把握其变化, 领会其变化背后的思想精神, 为基础年段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科学选题, 科学用题

题不在多而在于达到服务复习的目的, 在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对题目的选择有必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 试题的选择覆盖面要广, 可参考《考试说明》的考点对题目进行精心选择。考点有冷门考点和高频考点, 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判断。然而, 高三复习只要是高考考点要求的内容, 就有必要进行讲解和必要的检测。首先, 时间的安排、讲解的层次、训练的频度是有差别的。其次, 对于学科的综合性检测试题的选择, 可以借鉴和福建课改相近省市的质检试题和高考试题及省内九地市的质检优秀试题。这些试题水平较高,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最后, 临考前可以建议学生重做福建近年的高考真题, 有利于降低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敬畏之心, 平和心态, 增强信心。

四、研究高考试题, 把握高考动向

高考是一场考试, 然而从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感受领会一个学科发展的方向, 进而开展教学。因此, 高三老师和基础年段的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关注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动向。

(一)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 研究高考试题, 可以跟踪高考的高频考点, 排查遗漏考点, 并进行针对性复习。通过研究试题,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各种常见的高考题型。如:201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第32题的经济图表题;推导性的第33题;第36题哲学漫画题型;描述性语言做选项的第30题;经济生活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考查的2013年创新题型———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归纳总结题型, 并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训练, 是考前提高分数的重要方式。

(二) 从学科思想来看, 从2013年高考试题上我们看到的是返璞归真。如:就经济生活而言, 有人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要有经济头脑, 通过对比分析实现利益最大化”;“数据、曲线、图表分析是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2013年政治选择题第31题商人利用经济知识获取更多的利润;第32题以图表曲线的方式, 考查投资理财比较风险收益;2012年选择题第29题对比国债、储蓄、汇率问题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些试题贴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真实反映了经济生活学科思想的要求。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 2013年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考查哲学思想方法;2011年主观题第四问:“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 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这两道试题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体现课改精神, 是对哲学这一思维学科的本色展现。为此,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思想, 培养学科素养, 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要求。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真。

五、借助协作平台, 寻找差距, 提高复习针对性

目前市质检、省质检都实现了地区统一改卷, 这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考试进行比较分析, 寻找差距, 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对待考试结果的各种数据时, 一方面要关注总分和平均分, 另一方面很有必要对试卷的每一小题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在和友校的对比中找出做得不理想的题目, 进而研究该试题的知识考点及该试题的题型特点等。如在2013届的省质检中我们发现在一道对知识体系构建要求较高的题目上, 本校学生总体做得不理想。又如在2012届市质检中尽管文化生活部分做得相对较好, 然而哲学部分有一定差距。随后, 备课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复习, 使教学复习有了明显改观。查缺补漏,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文斌.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 2008.11.

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策略 篇10

怎样用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怎样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面对着专题讲座式的单元复习课,面对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习题中心的某些高三课堂,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怎么样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我在此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的作业纸上练习布线。例如:在安装接触器自锁正传控制线路时,学生很容易接错交流接触器的自锁触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印有仿真元器件的作业纸上反复练习布线方法。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安装工艺会心中有数,这时再动手实际操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分竞赛法

青年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渴望成功、渴望赞扬,一句好的评语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能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实验教学中采取评分竞赛的方法,对优胜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可激发他们动手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电气控制线路操作技能时,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后,可能失去原先的热情,对枯燥乏味的接线感到厌烦。如果教师在此时及时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当场打分,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便能让学生在竞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理实一体化法

电工技能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经验表明,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是不适宜的,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电工技能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的教学方法,即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自感的学习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但不要先讲解自感的原理。教师先安装好一个日光灯电路,让学生观察整流器的接入与否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这时学生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从而集中注意力,激发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再讲解自感原理:由于自感产生瞬时高压,使日光灯导电发光。学生在自己接线安装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满怀期待,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勃发自信,进而会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与欲望。因此,动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求实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实验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备环节。电工技术的系统理论抽象复杂,单纯靠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铺路搭桥。

如:在有机物性质复习时,我将整个复习过程创设成一系列以药物阿司匹林为中心的问题情境。设问:请大家一起来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具有的性质、制备方法。学生对于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很有兴趣。我引导学生联想、对比:(1)阿司匹林中的官能团与课本中学过的哪些有机物有相同之处?(2)具有这些官能团的有机物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3)它们是如何实现相互转化的?学生回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联想、对比,类推、综合等思维形式,在思维的过程中将原有的知识得以重新整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制法。在此基础上我则进一步给出新的问题情境:(4)受潮的阿司匹林能否服用?(5)胃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为何要与氢氧化铝一同服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阿司匹林性质来解决新的“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学好。在电工技能课中,有许多技能细节,尤其是基本操作技能,如线与线的连接、线头与线桩的各种连接等,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技能操作的正确性。基本技能是完成整个电路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本技能,电路安全隐患将大大增加,人们人身与财产安全将得不到保证。所以无论如何改革教学方法,都不能仅仅追求花样翻新、架式好看,而要追求实效。

在照明电路的学习中,我采取了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所谓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大实习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在熟练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照明电路时,我先让学生反复练习导线的剥削与连接、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导线的敷设等。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以后,再布置一个实训项目:一个开关控制一盏日光灯的安装。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导线的剥削、连接、绝缘层的恢复等技能,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根据中职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等客观现实,把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在日常教学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地营造中职生的成就机会,促其由不愿学向愿学、乐学转变,必定会使他们经过职业学校的培养,在各方面均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成为拥有一技之长并为社会所接纳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云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查有果.物理教学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3]金国砥.维修电工与实训———初级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

关于化学计算的转化策略

蔡永祥

(延安无锡枣园中学,陕西延安

摘要:本文以典型习题为例,介绍了几种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化学计算转化策略典型习题

解答有一定难度的化学问题,除了需要准确理解、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转化”工作。

所谓“转化”,其实质就是将较复杂、较隐晦、较困难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较简单、较明朗、较容易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把原先不会做的题转化变成会做的题。因此,“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现以典型习题为例,介绍几种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学生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 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 SO4的溶解度为20克)。

分析: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难度大,是由于带有结晶水问题。当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了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些问题情境产生与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新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应用探究实验,实现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评价化学实验的一句名言:“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的科学思维和素质教育的最好场所。”所以,在高考化学复习中,教师应该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通过设计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出结果,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如:《离子反应的本质》复习教学中,设计探究实验:将相同浓度的硫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以及将氯化铁溶液加入硫化钠溶液中,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发生了哪些反应?总结反应的本质。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现象:若将硫化钠滴入氯化铁溶液中,局部产生黑色沉淀,震荡后,黑色沉淀消失,但仍有黄色沉淀,还能看到红褐色絮状沉淀,还能闻到轻微的臭鸡蛋气味。若将氯化铁滴入硫化钠溶液中,震荡后沉淀不消失,同时闻到轻微的臭鸡蛋气味。我引导讨论:黑色沉淀成分是什么?淡黄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红褐色絮状沉淀是什么?臭鸡蛋气味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对离子反应进行多方位的、多层面的分析,归纳出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反应。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在复习备考时,教师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晶体的析出,会导致溶剂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结晶水合物继续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这样依次重复,最终使晶体的总量趋向于定值。由此可见,结晶水合物的析出过程实质上是无数次结晶的总结果。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类题目可以应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解决,但初中学生尚未学过,故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若仔细分析题意,抓住析晶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即蒸发的80克水和析出的Cu SO4·5H2O也可组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解得析出Cu SO4·5H2O28.2克。

二、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而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2.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KOH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100克36.5%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分析:此题信息量大,所供数据多。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逐一分步求解,计算繁杂,失分率高。如果抛开那些纷繁的数据和局部细节,将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则

三、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在化学讲评课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如:《盐类的水解》复习课中例题:弱酸及其盐在水中存在多种平衡关系。已知Na A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将0.1mol Na A和0.05mol HCl溶于水,得到1L溶液。(1)已知该混合液呈弱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03mol Na OH,溶液中n(A-)+n(OH-)-n(H+)=%%%%。

讲解时,我先提出以下问题:1.0.1mol Na A和0.05mol HC会发生反应吗?最终得到什么物质?这些物质中存在什么样的平衡关系?什么物质在水解?什么物质会电离?2.题目中“混合液呈弱酸性”隐含着什么样的信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水解与电离方程式。水解程度与电离程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由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可以列出什么样的关系式?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由学生交流、探讨,再由学生归纳总结,找出解题的规律,及解题的注意事项。而后,设问:若将题目中“0.1mol Na A和0.05mol HCl溶于水”改为“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 OH溶于水”那么此时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存在什么样的守恒关系,请列出。我再引导学生复习不同介质的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平衡关系,让学生扎实掌握《盐类的水解》相关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篇11

但区域地理是初中生用来学习的教材,其内容编排让高中生在复习时感到很简单,觉得没有必要认真地复习。所以在练习时往往涉及区域地理的内容学生最感吃力,造成考生对地理高考试题的不适应而无法有效地解答试题。因此对于区域地理不仅要予以充分地重视。而且要科学稳妥地进行专题复习。当然科学稳妥就意味着要讲究区域地理复习的方略。

一、了解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研究区域地理往往从自然条件到人类活动。其中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比如各区域间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等。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了解掌握知识结构是进行知识重组的基础。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例如: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来复习。

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资源等。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乎缓、河通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航运。

高初中地理知识的重组是必要的。只有通过知识重组,高中地理知识才能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地嫁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知识重组也要求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能够很好地驾驭。

二、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区域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南北纬度、东西经度、经纬度的范围)和相对位置(热温寒带、大陆东西南北中部、大洋东西南北岸)。

例如: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唐山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等。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经常做读图、填图、绘图练习,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例如,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首先要掌握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大势。即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在阅读区域地图时,重视所给的经纬度数值的分析,是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手段。(如欧洲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40°N~60°N的温带地区和0。经线以东的东经度地区。又如在复习中国时掌握中国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点也很重要)。还可以通过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大洲、大洋及重要的国家来联想记忆(例如,你可以试着想一想赤道、南北纬30°线、南北回归线、北纬60°纬线、零度经线、90°E、120°E、150°E、120°W、75°W等经线经过的大洲、大洋和重要国家)。其次应熟悉世界地理课本中介绍的12个区域的海陆轮廓(包括海岸线、海湾、海峡、岛屿的形状等)、地形分布(特别是高大山脉)、大江大河、重要国家的国界线等轮廓特征。它们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建议大家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西欧、美国、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的轮廓在头脑里想一想、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对照地图看一看。三是要重点掌握考纲规定的八个国家。包括它们的轮廓、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交通、城市以及人口分布等,特别要掌握它们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或特色的事物。

三、注重综合区域内特征、类比区域间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

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间联系,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又比如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②自然资源(石油)一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3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学会使用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建议大家课后对以下地区进行比较:日本和英国(比较他们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比较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征;非洲气候(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

四、将时事热点有机地糅合到区域地理复习中

高考地理试题设计具有很强地指导性,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素质教育要求学以致用,那高考更要体现这一原则。所以今年来的高考试题往往以一些热点材料作为创设试题情境的背景,既考查了考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判读、分析等能力。而热点问题又往往与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在一起。比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中东问题、朝核问题等等。

那么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进行收集,同时将热点问题与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起来,然后把中学地理有关的知识进行必要地整合。平时有意识地注意各种资料杂志上以热点问题作背景设计的一些试题。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尝试以某一热点及其所在的区域为背景,自己设计试题,力求做到创新。在将时事糅合到区域地理中时还要突出人地关系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高三复习的思考与策略 篇12

一、夯实知识基础储备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 综合运用知识为辅, 设计知识板块, 注重横向联系。

(2) 在主干、核心知识初步形成网络的阶段, 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 要引导同学们跨越第一个台阶。

2. 相应策略。

(1) 高度重视基础:高考明确规定以考中等难度题为主, 主要精力应放在易题、中等难度题的两个层次上, 注意控制难度。

(2) 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 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3) 突出能力的培养:围绕高考的几种能力要求做文章, 实现精讲、精练、务实、高效。

(4)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做好专题归纳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突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的复习, 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学科综合性问题能力展开。

(2)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均衡掌握应试的基本技巧。

2. 相应策略。

(1)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考纲中规定的知识、技能、思想, 以学科思想突破问题;帮助学生揭示规律。

(2) 注重横纵联系, 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 注重破题和转化问题的思想, 进一步促成知识的迁移。

(3) 专题讲评课方式要精心思考, 避免就题论题的低效行为。

(4) 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体会解题的速度与准度的关系。

三、做好综合素质训练、自主归纳、应考适应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针对前两阶段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针对最新的考试信息进行专项突破。

(2) 每一个专项都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尤其要对这一专项进行理性思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个台阶的跨越是稳定学生心态的关键。

(3)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计划。在班级中营建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良好氛围。

2. 相应策略。

(1) 全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情绪调节, 清除高原期对学生的影响。

(2) 答题技巧、时间分配, 使学生懂得放弃。

(3) 学科整体素质是知识与心理的集中体现。

(4) 树立信心,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准备和考试状态的最优化。

四、全力做好备考工作

1. 充分发挥学科组集体功效, 增强教师本人的内功。

(1) 在集体备课中做文章, 发挥个人的专长和集体的力量, 在教学策略上、重点上突破上、精选习题上、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 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 缩短试验过程, 提升授课水平。

(3) 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和我省相近的高考试题、考纲、考试说明, 更好地把握高考, 研究考试方向。

2. 加强学科组特色建设, 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1) 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 建立经典题本, 积累素材, 形成纸介或电子文稿, 聚集自己的学识。

3. 开好班级教学质量分析会, 加强交流, 工作有针对性。

(1) 每次月考结束都要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 采取任课老师参加、不同成绩的学生参加、特殊学生参加等形式。

(2) 班级学情分析、尖子生全方位分析。

(3) 在共同关注特殊生的同时, 更应理顺班级整体工作。

(4) 要有分析数据和翔实的材料。

上一篇:无偿机采献血者下一篇:经济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