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机采献血者

2024-09-11

无偿机采献血者(精选11篇)

无偿机采献血者 篇1

为了解嘉峪关市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 笔者对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血液进行初筛并对血液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有偿机采献血者637人;2008~2009年无偿机采献血者675人, 通过体检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 方法

采集血样前常规询问献血者饮食和用药情况;献血前对血液进行初筛:ALT (速率法) 、HBsAg (金标法) 、血常规 (血细胞计数仪) 、乳糜血 (肉眼观察) ;初、复检: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均采用ELISA法、ALT, 所用试剂盒检定合格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中可见, 有偿献血者的血液各项指标不合格率都高于无偿献血者。

注:抗-HIV经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HIV实验室确认为阴性

3 结论

有偿机采献血者血液初筛ALT、HBsAg、乳糜血不合格率高于无偿机采献血者, 采集血样前常规询问献血者饮食情况, 但有偿献血者受利益驱动, 明知道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有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还要求献血, 不但危害自身健康, 同时增加输血风险。而无偿机采献血者以奉献爱心、救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主要目的[1]。

ALT是肝细胞损害后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 是一项特异性指标, 如标本溶血、剧烈运动、药物、酗酒等因素都可能引起ALT异常[2]。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在血液初筛时不合格率均较高, 但初、复检未见不合格现象出现, 可见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检测, 可以避免献血后由于ALT不合格造成血液报废。

统计数据显示, 有偿机采献血者4项指标感染率高于无偿机采献血者 (χ2=8.36, P<0.01) , 乡镇献血者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城市献血者, 与文献报道[3]相符。在感染者中, 仍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 并逐年增加, 而农民感染率每年持续上升, 揭示这一群体文化水平、卫生条件、性病知识、伦理方面与其他群体存在一定差距[4]。嘉峪关市有偿献血者主要是农民和农民工, 而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 可能与有偿献血者因卫生知识匮乏而造成感染机会相对较多有关。

综上所述, 大力推行无偿献血, 建立一支庞大的无偿献血队伍, 可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 最大限度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关键词:嘉峪关市,机采献血者,有偿,无偿

参考文献

[1]张新平, 邱心镜, 孙碧玉.无偿献血者的积极动机分析[J].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 2002, 19 (1) :28~31.

[2]葛红卫, 王鸿捷, 沈莉, 等.丙氨酸氨基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27~28.

[3]李启辉, 陆典瑞, 胡继征.江门地区献血人群4项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4) :333~334.

[4]孙鹏章, 曹万胜, 刘崇菊, 等.潍坊地区献血者中梅毒感染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5) :341~342.

无偿机采献血者 篇2

我们对献血并不陌生,因为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早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印象深刻。而且,有时候我们也会在私底下畅聊无偿献血,都想,如果有一天轮到我们去献血,那么我们肯定会多么的激动。这次,无偿献血的公益车就已经开到我们的学院里来了,所以我们当然激动,激动的并不是可以去献血了,而是可以与要好的伙伴一起结伴去献血。

下课后,我们飞快的从寝室里拿出身份证,到献血车去排队。献血的人还真不少,在献血之前,还给我们做了一个血的样本检测。医生会告诉我们献血会让提高我们的造血功能,经常献血对我们以后的心脑血管会起到一个血液自然稀释的作用,降低血液粘度,对我们身心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而且,无偿献血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供血的人,不但对自己身子起到了帮助,也帮助到了人们。

我们听了医生的话,心里了呵呵的。轮到我们排队去献血的时候,护士把针插入我们的血管,除了开始痛那一下以外,其它的毫无感觉。献完血突然感到很轻松,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心里作用,呵呵。护士给我们发了一瓶,叫我们喝了。医生说我们很勇敢,还特意发了一本关于健康的书给我们让我们回教室去看。

无偿机采血小板从业者素质分析 篇3

血机采小板的捐献作为捐献血液的一种特殊方式已经历了从有偿到无偿的曲折经历。无偿机采事业在几年的时间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以哈尔滨血站为例,近几年的时间里机采血小板的用量在飞速增长,仅在2011年就增长了26.5%,达到14683 u。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数量充足的血小板是我们每一个机采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如此之高的增长率我们每天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在责任和压力的背后我们应该有的是深度的思考,那就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完善我们从业者的自身素质,从而不断的改进我们工作模式,调整我们的招募服务体系,能够让我们的無偿机采事业健康可持续共发展。

对无偿机采事业的深度理解和热爱是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一名优秀的机采事业的从业者首先应该对机采血小板的意义和对健康的益处有深刻的认知和认同。这种认知和认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参与机采献血,并有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从科学的角度通俗地讲解给献血者。只有自己了解和认可的东西才有可能被推广和拓展。只有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更多创造性的工作。而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热爱来源于一颗感恩的心,它是机采从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感恩献血者、感恩志愿者、感恩生活、感恩这个世界。感恩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情绪饱满地工作,献血者也许可以包容我们技术上小的缺憾,但决不能容忍我们服务上的冷漠和情绪上的低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可以让我们每位从业者发挥更大的潜力,无怨无悔地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感动。

每一个机采从业者都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产品营销者

我们推介的产品是一种行为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多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产品的核心是奉献的精神、健康的理念。产品营销的最终目标是献血的行为以及形成行为习惯。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和行为习惯是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的。只有将科学正确的无常机采的理念植入有潜在需求的顾客的思想意识中,才能使其能自愿、理性、成熟地选择献血行为,并能将这种行为变得持久。这一过程恰恰就是我们从业者营销的过程。这一献血理念的推广和被接受需要对从业者有高标准的要求,想要营销自己的理念首先是要对方接受自己,对于一个营销者来说,好的产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信和全身心地去做。好的东西不一定会被人接受,理直未必气壮,有实力会气壮,而这个实力恰恰就是我们从业者自身内在的素质,知识修养、文化底蕴、坦诚自信以及人格的魅力。同时应更多地运用营销的技巧。能够把机采招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会逐步成长为优秀的营销人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个人的成长,人生也因此将有更高的定位。无法营销自己在社会也终将难以立足。因此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努力成为优秀的营销者。努力提高我们营销的业绩,打造营销的品牌是我们每一位机采从业者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每一个机采从业者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服务者

无偿机采事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做后盾,当献血者或潜在的献血者遭遇了不良的服务,他就会转身离开甚至做负面的宣传。当我们对献血者做了10件事情,无意中一个细节引起了献血者的反感,可能他再也不会来了。也就是10-1有可能等于零。而当这个献血者做负面宣传时,10-1就会成为负数。所以我们从业者在整个招募采集过程中都应该谨言慎行、如覆薄冰。因此构建一支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的机采团队刻不容缓。沟通的技巧、礼仪的培训是我们每位从业人员的必须课。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与各个层次的人群沟通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既然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是产品就需要有质量控制,就需要制定服务的sop。明确了我们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去做。我们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应该是我们机采人在新形势下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机采血小板1 566例, 男1 002例, 女564例。献血小板第一次252例, 占16.1%, 二次以上1 314例, 占83.9%。发生轻度献血反应2例, 轻度口周麻木6例, 无中度及重度献血反应。

1.2 方法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S-3000及四川南格尔生产的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耗材 (耗材型号:P-2000、B-2000) , 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献血小板的人, 尤其是第一次, 对血小板采集过程不了解, 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我们首先主动热情接待献血者, 简单介绍血小板的采集方法, 告知献血小板对人体没有影响, 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热情解答, 解除其思想顾虑, 产生信赖感[1]。嘱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何不适及时提出, 使献血者密切配合, 保证血小板的顺利采集。

2.2 采前护理

采血小板前应为献血者准备面包、糖水, 避免空腹采集。详细询问献血者饮食、休息、睡眠情况以及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仔细查看献血者上肢静脉, 由于采集血小板的质量与全血流速有很大关系, 一般全血流速为70 ml/min, 故最好挑选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作为穿刺用, 衣服袖口不能过紧, 最好脱去外衣, 适时保暖。

2.3 采时护理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做到一针穿刺成功。采集时要关心献血者的心理感受, 随时观察及询问其感受, 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适当的交谈使献血者心理放松;同时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采集过程中如机器提示流速慢, 应仔细查看针头位置, 如属血管不充盈可嘱献血者反复做握拳、松拳动作, 同时降低采血泵速。

2.4 采后护理

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 拔针后用创口贴沿静脉走向压好穿刺孔10 min~15 min, 4 h后方可去掉。机采完后让献血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再缓慢起床, 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迟发反应的发生, 最好不要献后立即离开机采室。

2.5 献血反应的处理

2.5.1 轻度献血反应

机采过程中, 出现头晕、呕吐时采取平卧位, 双腿屈曲位, 嘱献血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 同时给予糖水口服, 一般会很快恢复。

2.5.2 枸橼酸轻度中毒反应[2]

其症状有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 严重时四肢抽搐, 此时应立即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 并且降低回输速度, 一般症状会缓解。严重的低钙反应应停止回输, 保护好献血者, 从另一静脉管路缓慢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2.6 献血后健康教育

献血后不要剧烈运动, 采血手臂24 h内忌用力, 以免造成皮下瘀血, 如发生血肿, 24 h内行冷敷, 24 h后热敷, 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不要酗酒, 这样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

3 结果和讨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很重要, 采前应了解献血者有无机采史, 可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献血者静脉血管情况, 机采过程中密切观察抗凝剂滴速及用量, 及早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注意观察献血者的静脉情况及全身情况, 遇有献血反应及时处理, 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及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上述2例献血反应均发生在第1次捐献时, 对于第1次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第2次要特别注意护理, 以减少反应的发生。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才能确保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 确保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方放, 李素娥, 沈小燕, 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6) :64~65

无偿献血活动 篇5

行政法学院

10级刘东

学号:2010041210

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人数寥寥的鲜血大厅,空寂的血库,时常想起寻求血液的电话。在昆明市血液中心的医务人员满面焦虑,几乎所有医院因血液困难而迫使是输血手术停止,库存量已达历史最低。人性的良知在呼吁我们去无偿献血,来挽救失血过多的病危患者。

二、活动目的目前,北京、南京、青岛等十几个大城市均出现了“血荒”,组织这次活动就是为了挽救哪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体现中华民族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展示炎黄子孙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同时宣传献血对身体的益处及鲜血有关的注意事项,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热情。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志愿者招募及要求

(1)在重庆各大高校招募志愿者总数100名;

(2)招募志愿者的标准:年满十八周岁,遵纪守法,有奉献精神,热心于无偿献血事业;

(3)有做过志愿者经验的优先;

*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规划

(1)要求了解献血是的注意事项;

(2)培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献血者晕倒;

*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1)志愿者可以像献血活动负责人反映有关情况、提出建议;

(2)不得已志愿者身份从事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3)必须自觉维护志愿者的社会形象;

(4)履行无偿献血志愿宣传服务义务,服从上级协调和安排; *医务人员及政府支持

(1)由此活动的负责人联系红十字会,说明我们活动的目的,请求批准邀请红十字会参与且希望向重庆各大医院下发通知能积极配合我们的活动;

(2)向市政府城管委员会申请三峡广场、重庆人民广场、碧津广场、朝天门广场的使用权,且期限为五天;

(3)与重庆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协和医院取得联系,希望在“血荒”的情况下,他们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各提供流动献血车一辆,安排二十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到场参与活动;

(4)到时场地分配四家医院抽签决定;

*前期活动宣传

(1)由负责人写一份无偿献血活动的宣传单,并打印2000份;

(2)由志愿者在活动正式开始三天前到三峡广场、朝天门广场、碧津广场、人民广场发放传单,并向市民解说我们活动内容;

(3)寻求重庆电视台的帮助,恳请他们在电台上简短的宣传一下我们的活动,激起市民的热情;

(4)由负责人去可口可乐、中国移动等大型公司拉赞助,希

望他们能为我们的无偿献血活动提供太阳伞35把、大型太阳伞12把、工作桌60张、椅子100把、饮水机12台

(二)中期实践

*志愿者工作分配

(1)20人集体将15张工作桌椅摆放在指定位置,撑起太阳伞,安排医务人员入坐;

(2)将3个太阳棚架起,设10张桌椅和3台饮水机;

(3)7人负责在休息区,指导无偿献血者填写具体个人信息,并安排到指定医务人员面前献血,并且为献血者倒茶;

(4)5人负责询问献血后的市民是否有异常感受,并询问他是否口渴或饥饿,并向他们提供水果食物,及时为献血者提供纪念品;

(5)3人作为机动人员在献血现场协助医生将收集的血液放入流动献血车中,随时听候医务人员的安排;

(6)5人负责购买志愿者及医务人员的午餐,并且及时清理现场的垃圾,保持现场整洁

*医务人员

(1)具有较高的水平,抽血时不使献血者感到恐惧;

(2)将抽取的血液按血型分置;

(3)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立即向医院负责人请示,不得擅作主张。

*红十字会

(1)监督献血监督献血现场志愿者及医务人员,保证献血活动的公开正义性;

(2)一天的献血活动结束后,将血液收集整理,记录数据以后,送到重庆血液中心;

(三)后期总结

1、由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写活动总结;

2、由红字会对此次活动收集的血液总量及各大医院收集的血量制作成政府文件,公布于众;

3、开一场新闻发布会,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此次活动的公开透明;

4、把在献血活动中制作成PPT,发于网络,鼓励人民积极献血;

5、全体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合影留念。

四、活动地点:三峡广场、朝天门广场、人民广场、碧津广场

五、活动日期:2010年6月

六、活动经费预算

1、志愿者服装及集中培训费:2600元

2、打印宣传稿及献血者登记表:400元

3、休息区域的饮水及食物:1500元

4、发给志愿者的纪念品:2500元

5、志愿者及医务人员用餐费及合影留念费、车费:12500元

6、后期PPT制作及公示文件发放:1500元

无偿献血与有偿用血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并非血液可以无偿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就是说,病人使用的血液本身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即使病人没有献过血,血液也是无偿提供的,但在其他环节所产生的费用,用血者必须支付。

无偿献血者的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鼓励无偿献血,实行公民个人储血用血制度和家庭成员互助制度。并在无偿献血者用血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而且“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各省、市的规定略有不同,《南京市献血管理办法》规定:实行公民个人储血用血制度。无偿献血者在本人临床用血时,其累计献血量在八百毫升以上(含八百毫升)的,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未达到八百毫升的,按本人献血量的三倍享受免费用血。

《北京市献血管理办法》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十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累计献血超过一千毫升的献血者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自献血者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

用血不免费的国际惯例

用血收取成本费用的做法也是国际惯例,在各个国家,因为采血、检测、储存等产生的费用一般都是算到需要用血的病人身上的。而且由于人力成本比较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用血成本要比我们国家高得多。美国和加拿大的病人医疗用血基本来自无偿献血。在美国一个单位全血(200毫升)的平均价格约为300美元;加拿大为264.81美元。欧洲的希腊还没有实现全部无偿献血,一个单位的价格在公立医院一般为294~339欧元之间,而在私立的医院里可以达到400多欧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国家,非献血公民在临床用血时,除了缴纳用血成本费用外,还需交纳血液成本费,无偿献血者才免交血液成本费,而且献血者并不像中国享有用血的优惠。

每袋血液的成本

无偿机采献血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来我中心采血的79例捐献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20~45岁,平均31.7±7.4岁;均为初次捐献者。

1.2 方法

1.21机采前的心理护理

捐献者初次到血站或血液中心捐献时,易因环境陌生等因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部分损献者甚至产生不愿前往捐献的心理。因此,应详细告知捐献者献血的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重点邀请献血者到中心采血;同时向捐献者详细讲解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采集方法等,捐献者等待时可通过宣传册、图像展示等方式讲解采血小板的知识,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工作;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在中心前台设置专职接待及引导人员,捐献者入中心起即给予一对一指引,热心解答捐献者的疑问,尤其在捐献者填写问卷时,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设置舒适的等候区及休息区,保持等候区、休息区干净整洁,建立良好的中心环境形象,定期消毒、清洁,区内可配备茶水、冷餐点、杂志、报刊等,还可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使捐献者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时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医护人员在与捐献者沟通的过程中,注意面带微笑,从而改善捐献者的心情;有条件的中心可为到院捐献者提供车辆接送或报销车费;捐献者时间若宽松,可由医护人员带领参观中心,熟悉中心环境,或与捐献者进行闲谈,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同时拉近捐献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使捐献者感受到温暖[3]。机采血小板前,向捐献者讲解采血过程及采血方法,告知机采的优势,尤其告知捐献者机采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产生,不会染上疾病;可当捐献者面打开一套全新的耗材并安装,在捐献者使用后立即放入专门的医疗垃圾回收袋中,消除捐献者的顾虑;告知捐献者,采血小板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可增强血小板的再生能力,减轻捐献者的心理负担[4]。

1.2.2 机采中的心理护理

由于机采针头相较于普通针头粗,捐献者多对机采过程不了解,担心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局部皮下血肿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易产生恐惧、责备心理。医护人员应给予体谅与理解,尊重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嘱捐献者深呼吸、放松心情,与捐献者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捐献者的注意力;注意严格行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能,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顺利完成采血。机采过程中,可能存在血流不畅、报警等情况,医护人员应在机采过程中严密观察采血情况、血流是否正常等,及时发现故障并消除,减少、消除捐献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心理,保证机采的有效进行。机采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献血反应,捐献者一旦出现这种反应易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应严密观察捐献者的反应,一旦出现献血反应,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患者出现淡漠、头晕、出冷汗等情况,应给予降低采血速度,使捐献者取平卧位,口服葡萄糖水,待捐献者恢复后,再给予调整采血速度等措施,减轻献血反应及其对捐献者的影响[5]。

1.2.3 机采后的心理护理

机采结束后,可向捐献者献上爱心,由专职护士引领至休息室休息,并根据捐献者喜好,给予茶水、甜点等,发放献血证及纪念用品,向捐献者表示感谢,使其树立自豪感。还可向捐献者展示采血小板成品,并鼓励捐献者再次捐献。告知捐献后回家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在捐献结束一周后,可给予电话回访,了解捐献者的心理活动动态,对捐献者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同时预约下次捐献时间。

2 结果

全部捐献者均顺利完成采血小板工作,并加强了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同时全部捐献者均对采血服务感到满意;观察期间发现,47例捐献者再次到中心参与捐献。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人仍对献血停留在献僵血的概念中,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自愿机采献血的患者较少,尤其是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人更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机采过程的顺利进行[6]。

分析捐献者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陌生感。由于机采血小板要求捐献者到血液中心进行采血,不如献全血可处于闹市流动献血车内,陌生的环境易使捐献者不愿到中心献血。②由于对机采血小板认识的不足,捐献者多对安全问题、能否对身体有伤害等产生担忧。③表现为对疼痛的恐惧[7]。

本研究中,通过在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加强对捐献者的心理干预,通过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使捐献者感到温暖,同时通过各类形式如图片展示、影像宣传、医护人员的讲解等,使捐献者认识到采血小板不会伤害身体、安全可靠,消除捐献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全部捐献者经干预后情绪良好,捐献均顺利进行,59.5%的捐献者参与再次捐献活动,整体效果良好。

总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捐献者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小板的意义,有利于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促使初次捐献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变。

参考文献

[1]田秀花.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1-83.

[2]杨美杏.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5):1020.

[3]郭慧军,臧艳,朱燕霞.浅谈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11-412.

[4]符欣.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8):4105.

[5]唐伟波.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1):1245-1246.

[6]时宝红,严芳,候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无偿机采献血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自愿献血400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244例, 女156例,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 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

1.2 方法

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11/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甘油三酯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2例, 占全部献血者人数的3%左右,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四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唇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6例, 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0%;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觉得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还有1例出现局部表现:静脉穿刺处血肿及淤斑, 表现为局部皮下组织出血、皮肤隆起或出现大面积皮下淤血、斑。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详见表1。

3 讨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

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已经得到了证实,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就要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入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反应[3]。

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的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恢复正常。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400例献血车献血者的情况和反应, 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意见的提出。结果:采血小板供者共400人次, 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 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检测,不良反应,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永勇.实用医学检验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337.

[2]张志雄.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J) .广州医药, 2004, 36 (1) :65-67.

[3]冯冬霞, 秦英.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对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要求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3) :1798-1799.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招募探讨 篇9

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 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完全来源于无偿捐献者的工作目标。本文论述这些招募措施的初步体会。

1 调整科室职能

从血源管理科、采血科抽调业务骨干, 负责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动员和采集工作, 实现宣传组织、接待验血和采集护理一条龙服务。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2 为献血者提供个体化服务

2.1 采集前接待工作。

设立专人负责预约接待, 掌握每位献血者基本信息, 如工作性质、往返路程等。若是第一次或从郊区较远赶来的献血者, 接待人员亲自迎到大门外。接待室内配备各种点心、饮料供献血者选择。并配备电视、音响和报刊杂志供献血者娱乐休息。接待者及时与献血者沟通, 了解思想状况, 告知采集过程及注意事项, 减轻思想负担。

2.2 采集过程中做好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

由于采集血小板时间长, 故预先为献血者准备好光盘、书刊, 使其心情放松。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献血者反应, 严重者应立即停止采集, 妥善处理。

2.3 采集后服务工作。

采血后接待者协助献血者办理车费报销, 提供免费午餐、纪念品的发放, 为献血者提供周到温情的服务。定期电话随访, 邮寄生日贺卡与献血者保持密切联系, 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3 招募形式多样化

3.1 从固定献血者中招募。

固定献血者是被认为最安全的血源, 所献血液合格率高, 报废率几乎为零。同时固定献血者存在疾病的窗口期的几率极小。我站从2006年1月组织了3次献血者联谊会, 邀请献血量为2 000 ml以上者参加, 举办机采血小板知识讲座, 现场报名、留血样、量计数、健康体检, 符合要求的立即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联谊会让献血者参观血站工作流程, 现场观看采集血小板过程。

3.2 从大中专学生中招募。

这些学生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 富于爱心, 他们是献血者的主力军。因他们对献血知识缺乏, 我站采用周日到校园举办知识讲座或茶话会、免费验血型、发放宣传材料、开辟宣传专栏等形式, 增加血站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了解, 效果显著, 使得大中专学生占无捐献者17%以上。

3.3 从街头流动采血车上招募志愿者。

这些人对献血知识多少了解一些, 在采血过程中了解他们献血动机, 检查血管状况, 讲解一些机采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 填写报名表。

3.4 从陪同献血者一起来的人群中动员招募。

一般陪同者都与献血者关系比较密切或者是亲属关系, 是他们比较信赖的人。亲眼看到了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 同时也听到了捐献者的切身感受, 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这样动员起来比较容易成功。

4 招募效果

见表1、表2。

表1显示招募者均为志愿献血小板者, 下半年采取措施后招募效果显著。

表2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仍为捐献血小板主力军, 其中学生及多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比例较高。在报名途径方面, 街头采血车、献血者带动与献血联谊会招募人员比例高。

参考文献

无偿机采献血者 篇10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心理护理,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是目前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浓度及纯度较高, 临床输注效果理想, 且对白细胞的污染较小, 输血不良反应较少,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较长, 且需要由机器来完成。为了确保血小板的质量, 并确保机采血小板过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 应加强对该过程的全程心理护理。我站对例初次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给予全程精心护理, 笔者就此作了如下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在本站进行初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302例, 其中男196例, 女106例, 年龄在20~48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 (cs—3000plus, 产自美国Baxter公司) , 氧化钠溶液、血液保存液、各类一次性耗材 (均由四川南格尔公司提供) , 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进行血小板的采集程序。所有献血者均取半卧位, 以静脉穿刺于双上肢进行采集。

2 护理

2.1 筛选献血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 患者的双臂血管均充盈饱满、不易滑动, 且弹性较好。机采前, 应先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 并检测血细胞数, 一般要求PLT在1.5×1011/L左右, 并应HCT控制在0.35~0.5左右。机采前1周, 应予以献血者口服阿司匹林类的药物, 应先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 并对血液全项进行二次检查, 直至完全合格后再进行采集。

2.2 心理护理

(1) 机采前的心理护理:对于首次献血者而言, 由于其对献血环境以及采血器材等均不了解, 且在机采过程中由于血液的体外循环, 容易使献血者产生紧张感和不安感。因此, 医护人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详细地介绍周围的环境, 并讲解机采过程, 以缓解患者紧张、担忧等情绪。大部分首次献血者都很关心献血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 医护人员应分析献血者的理解能力及受教育程度,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与血液相关的生理知识以及献血知识,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疑虑情绪, 使献血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机采过程, 确保机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1]。 (2) 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 机采的时间较长, 加之献血者存在一定的紧张感, 机采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献血反应。医护人员应秉承热情和善的态度, 以专业、准确的操作予以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交流, 准确地把握献血者的心理动态, 了解其对献血生理常识等的掌握程度[2]。可以邀请一些已经完成采集的献血员讲述自己的献血感受, 增强献血员的信心。可以根据献血者的兴趣, 引导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 应密切关注献血者的献血反应, 如发现有献血反应, 应予以心理疏导, 并鼓励患者尽量放松身心, 极快地平复心情。 (3) 机采后的心理护理:完成机采血小板后, 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首先应指导患者正确地按压针眼, 嘱咐患者在24h内不要从事高空作业或者作剧烈活动, 注意休息, 且在近2d内应注意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尽量避免用采血侧的手臂搬提重物等, 防止采血部位发生皮下淤血。其次, 应注意加强与献血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 告知献血者相关的献血福利。献血后应护送患者到相应的休息室内休息, 并赠予纪念品等, 动员献血者再次献血。第2天应通过电话询问献血者是否有身体不适及针眼部位肿胀等症状, 使患者感受到亲切、温暖的关怀。并请献血者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血技术、服务质量、献血环境以及宣传教育等进行评价, 请其提出相关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预约下次献血时间等。

3 结果

本组302例首次献血者在精细护理下完成献血过程后, 有2例发生了轻微低钙反应, 占0.66%, 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症状消失, 所有献血者均顺利完成了机采过程[3]。

4 讨论

血小板的机采过程耗时较长, 而由于缺乏献血相关知识, 大部分献血者存在一定的紧张和疑虑心理, 因此, 加强机采全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献血者安全的关键。笔者认为, 应充分尊重献血者, 在血小板机采全过程中, 予以患者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同献血者的交流。医护人员应秉承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优良的职业道德, 以符合临床心理学护理规范的行为、语言、态度等, 积极主动地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和恐惧等心理, 使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积极地配合采血, 有利于减少各种献血不良反应的产生。本组302例献血者中, 仅有2例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 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得到了恢复。应以友善关切的态度、娴熟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以及积极的鼓励、暗示性的语言给予其心理支持, 使献血者能经历一次愉悦、轻松、顺利的机采血小板过程, 这对于其参与再度献血具有促进作用[4]。

总之,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常识, 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结对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进行全程精细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消除献血者的各种心理障碍, 并降低其因紧张、疑虑等因素而导致的各种献血不良反应, 从而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安全和血小板的质量, 这也是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林.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重在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9) :240.

[2]周丽娟, 傅强, 徐树良, 等.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9) :215-216.

[3]石娜, 刘静, 陈蓓怡, 等.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7) :1419-1420.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献血入选标准

每次献全血200~400mL按献血1次统计;每次献单人份或双人份单采血小板,按献血1次统计。献单人份单采血小板按献全血800mL计算,献双人份单采血小板按献全血1600mL计算。

1.2 一般资料

本组献血者资料来自我站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无偿献血者21200人次。具体基本情况见表1。

1.3 心态调查方法

对21200人次无偿献血者开始填写献血健康征询表时附加献血心态调查表进行调查。献血心态调查表采取多选形式进行,一问一答内容包括无偿奉献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储备用血心理、防病治病心理、尝试冲动心理、隐匿心理、不详心理。进行详细记录并统计。

2 结果

根据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表内容将21200人次无偿献血者进行心态分类,并分析构成。

3 讨论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自愿无偿献血是崇高精神境界驱动的结果,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具体体现,是对输血事业的无私奉献。

无偿奉献心理占45.37%,参加献血的目的就是献爱心、讲奉献。也有一少部分人曾是受血者,对爱的血液互助活动有亲身感受。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30~40岁、职业干部和工人、大学学历、献血次数2~3次或>3次。

健康体检心理占12.07%。参加献血的目的想通过献血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相应的体检,以达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年龄>30~40岁,职业农民和商人、学历多为初中或高中,献血次数多为1次。

储备用血心理占21.83%。参加献血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健康时献血,以备将来家人或自己输用,保障家人或自己将来免费用血。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职业为工人和商人为多,学历初中或高中。

防病治病心理占11.46%。参加献血的目的是通过献血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和控制一些疾病。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职业工人和干部为多,学历为高中或大学。

尝试冲动心理占5.18%,参加献血的目的性不强一时冲动,想尝试献血的感觉[5]。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职业学生,年龄20岁左右,男性为主。

隐匿心理和不详心理占4.05%。本组年龄多在18~22岁,女性,对献血的目的不明只想默默献血,悄然离去,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住址都不愿透露。

上一篇:神奇四叶草下一篇:高三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