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

2024-07-26

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精选5篇)

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 篇1

近些年,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这对血站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 血站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献血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无偿献血者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到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医疗工作者应加强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力度,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质量。

一、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血站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血站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分工不明确, 没有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献血者档案填写、录入、整理和归档无统一的标准, 导致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地解决。此外, 大多数血站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室管理设备不配套, 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血站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血站工作者将无偿献血者档案当做一般的工作记录, 重视度不够, 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二) 无偿献血者档案材料不够准确完整。

首先, 无偿献血者填写本人信息不够准确完整。无偿献血者有效证明身份信息在《献血等级表》的填写中有漏填或错填现象, 造成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息不完整或错误;无偿献血者在《健康咨询表》中有随意勾选, 甚至书写潦草, 出现记录错选或漏选现象;无偿献血者联系地址、单位名称以及通讯方式出现填写错误或变更等情况, 导致后续血站回访工作无法开展;部分无偿献血者隐瞒健康情况、婚姻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 造成献血者档案信息不完整或信息错误。其次, 无偿献血现场的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体检、采血的记录不规范、不完整。错填或漏填体检采血日期, 无体检采血医护人员签章;甚至错登、漏登血型及献血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体检采血工作人员目测无偿献血者体重, 推算无偿献血者年龄, 造成无偿献血者献血条件不符, 从而引发纠纷不断。

(三) 血站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血站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传统的以纸质档案为载体、采取人工记录、整理、编目、归档方式整理无偿献血者档案, 无偿献血者档案系统化、自动化管理水平偏低。

(四) 血站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血站中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息的录入大多是由经过未系统培训的志愿者完成, 志愿者对无偿献血者档案录入要求不了解, 保密授权及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造成无偿献血者档案材料不完整、不齐全、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 血站要高度重视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工作。

加强宣传, 提高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血站领导要高度重视无偿献血档案的管理工作, 明确分工, 建立健全血站无偿献血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并对血站无偿献血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血站领导要积极筹措资金, 引进必要的无偿献血档案管理设备。

(二) 规范无偿献血者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规范无偿献血者档案材料的记录工作。首先, 应用如电子、虹膜身份以及指纹等身份识别技术, 记录现场献血者信息, 核对原始信息, 并补录原始记录中未填或错填的信息。其次, 安排专业人员对《健康咨询表》中的内容进行解释, 同时指导无偿献血者如何正确填写该表, 并告知无偿献血者, 表中信息一经填写后不得修改。再次, 体检采血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记录献血者体检采血的信息, 经过签名后移交, 移交过程中应仔细核对记录内容是否与操作规程相符。最后, 建立健全当日复核规章制度, 专门复核人员对当日原始的记录复核合格后, 再移交给无偿献血者档案录入员。2.规范无偿献血者档案的整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无偿献血者档案收集、录入、整理和归档科室, 并建立健全各科室规章制度。纸质档案的归档应按照采血的地点或录入的时间进行归档, 并且定期将整理好的无偿献血者档案送入档案室统一保存, 同时, 做好移交记录。管理保密性档案资料时, 应分开管理, 并做好标识。对于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归档的文件, 需及时跟踪并处理,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三) 提高无偿献血者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用计算机储存检索血站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 同时实现数字扫描、全文挂接, 按照部门相应工作范围和权限进行数字化阅档, 进一步方便利用者及时查找、阅读, 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提高了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效率, 而且提高了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 提高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加强对无偿献血者档案材料录入人员培训力度, 录入人员通过考核方能上岗。在录入无偿献血者档案的过程中, 录入人员需熟练掌握系统操作的流程和管理, 在录入前应对无偿献血者档案原件进行审核, 无误后方能录入。数字档案在执行合并或拆分程序前, 需对无偿献血者信息, 尤其是姓名、有效证件号码等进行再次确认, 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避免或减少档案漏分或错分, 增强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无偿献血者档案不仅关系到献血者的人身权、隐私权以及健康权, 而且还关系着血站以及医疗机构用血以及患者的治疗, 建立健全献血者档案分级保密制度, 对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荟茗.浅谈血站献血者的方案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12

[2] .陈莹.浅谈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 2012.14

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 篇2

关键词:献血者档案;保密工作;法律纠纷;合理运用

近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逐年剧增,患者起诉要求医疗机构予以赔偿,血站被牵涉其中的案例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输血者怀疑因术前、术中、术后输血导致感染乙肝、丙肝或艾滋病,还因为经血传播疾病的传统印象将输血纠纷追诉时间不断延长,类似案件最长追诉时间可以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早年的检测体系和档案体系不尽完整,为法庭举证和质证带来不少困难。最为典型的是福建女童手术输血感染艾滋病获77万元补偿案例,受害人律师吴武萍表示,要求血液中心提供所有的程序性文件,包括从抽血到输血整个过程记录,相关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资质[1],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整个行为是没有过错的。福建省血液中心重申系“无过错医疗意外事件”。此事件将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任务的采供血行业再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涉及输血感染疾病的问题凸显出来。

血站在为法律纠纷举证时需要证实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规范,是完全无责的。其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条款要求,完整的档案记录(献血证、健康征询表、献血记录、检验报告、试剂批检合格报告)。发血、取血记录及用血记录由医院方提供。同时血站还要依据国家正式印发的教科书,如流行病学、输血检验学等提醒法官和原告,不排除通过其他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1 献血者档案的内容 是人们在血站献血后血站建立起来的献血者个人信息,其中包括身份证、体检、血液检验、血液制备、用血者、还血报销等记录,上述记录经收集、分类、编号、归档保管,成为采供血机构的法定档案[2]。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血站采供血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血站的一种无形的宝贵资产,在血站业务工作开展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献血者档案作用如下:①证实作用。档案具有很强的法律凭证力。在医疗纠纷诉讼案中,这些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它阐明了血站相关作业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并提供了活动完成的依据,形成了完整链条,可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血液质量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此外,当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可以凭记录档案信息,按规定给予报销。因此,记录是保证血液安全和服务质量并提供重要证据的资源。②追溯作用。建立健全献血者档案数据库,将献血者姓名、献血时间、间隔、检验结果、血液使用情况、联系方式、住址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让在整个采供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数据和观测值在形成时就被真实、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使采供血机构更好地为用血医院和患者服务。如稀有血型患者急需输血时,可通过查询记录档案在最短时间内寻找相应献血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另一种情况就是因献血者个人原因造成献血证丢失,血站可根据业务档案进行查询、核实其采血记录为其补办献血证,这既保证了献血者权利,又给了献血者安全感,提高了他们对血站服务的满意率,认为血站工作诚信可靠。我国提倡“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安阳血站每年依据档案核实献血者献血记录为献血者及其家属符合免费用血政策的用血者报销200多万元,此举社会意义巨大,有力地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良性循环。③统计分析作用。档案是一种数据库,它以多种形式承载采供血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并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开发和利用档案,向医院提供档案信息,满足市直各医院临床、输血科研及社会广大无偿献血者对献血者档案信息实体利用的需求,对促进我国输血研究、提高血站行业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隐私权保护 献血者档案对于血站来说是可利用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又是献血者的个人隐私,对于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来说,还是管理及研究的依据之一。一旦出现输血纠纷事件,需提供献血者个人信息及健康信息时,献血者档案就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献血者档案的泄露也会造成各种纠纷,影响采供血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血站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献血者档案的保密问题,充分重视血站献血者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保护献血者的个人隐私。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医护人员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泄露患者隐私、开展医疗活动未遵守知情同意原则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档案法与保密法规定,具有医疗纠纷争议,涉及患者隐私如艾滋病、性病、生理上的缺陷、心理疾病信息为四级保密。

4 法律纠纷现实

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频发,凸显了加强输血管理的紧迫性。对血站来说,要避免类似事件频繁发生,就需要从血液的采集、加工、贮存到使用的各环节,建立严格的血液质量追溯机制,使用减少窗口期感染风险更为先进的核酸检测手段。但从输血角度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采用核酸技术缩短窗口期会使感染艾滋病概率降低,但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的确无法规避。

4.1 输血纠纷案例1。本案原告身为70岁的老人,从常理上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途径应当排除,血液传播作为丙肝传播的第一途径,在对留存血鉴定不能的情况下,被告血液中心亦不同意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复检。也就是说被告血液中心无充分有效证据证明其提供血液是合格的,故其应承担赔偿原告因此患丙型肝炎而产生的相关费用。此案例中提及“无充分有效证据”即献血者档案中涉及的献血者历次献血后的检验数据、个人资料信息电子档案,或由档案追溯到献血者的本人,由献血者提供再次血液检验合格与否的检验结果,而且血液中心提供的结果法院认为是不充分的无效证据。

4.2 输血纠纷案例2。福建女童输注窗口期血液感染艾滋病毒事件,福建省血液中心在提供献血者档案信息并对献血者的血液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及时与受血者家属及法院进行沟通,5岁女童在患病期间输注了在窗口期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血液中心和医院方均无过错,女童最终因“无过错医疗意外”获赔77万元。此案例中献血者档案在血站、医院、患者及法官之间的合理运用既符合了法理,又符合了情理,使此案例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得以解决。

5 献血者档案在法律纠纷中的运用

献血者档案在法律纠纷中因其重要的个人资料信息和检验、制备和血液发放信息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但因献血者档案涉及个人信息,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如处置不当,会造成献血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5.1 转变观念,做好保密工作,要加强对献血者档案保密工作的宣传和学习,切实树立防范和责任意识。使医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献血者档案泄密的危害性、严重性。要让有较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档案工作人员重点把关,准确判断利用者的合法性、严格辨别利用者的有效身份,科学判定献血者档案的开放范围,以确定其取舍,对不能确定的报科主任及单位领导决定。加强血站档案相关制度建设,建立献血者档案集中管理部门,建立严格的查阅制度及一套严格的审批查阅程序。

5.2 如果血站的献血者个人历次献血信息均正常,而献血者现在血液检验结果仍然合格,血站可在献血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档案保密为原则,由专人负责审核、监督档案的利用,同时与法官及时沟通提供献血者血液在采集、制备、检验、发血环节的档案记录,达到既能保护献血者隐私,又能向法官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过错方。

5.3 如果献血者历次献血信息正常,而其本人随后不再献血,并且本人也不愿再次配合提供血液检验信息,同时也不愿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任何一方,血站就应在与法官就“窗口期”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讲明不能提供充分有效证据的理由,同时和医疗机构要在第一时间积极妥善处置,按无过错原则给予受血方人道主义补偿。补偿金额由血站、医疗机构和患者三方在合理范围内共同协商确定。

献血者档案在法律纠纷中的运用,既要考虑到保护献血者个人隐私,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不能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的正常开展,还要在献血者个人血液检验再次合格的前提下与法官进行合理沟通,提供采供血档案,证明自己为无过错方。当与献血者沟通后,献血者不愿配合时,应与法官沟通提供现有的合格采供血记录,讲明“窗口期”道理,在定性为无过错医疗意外事件后,为受血者提供人道主义补偿。

参考文献:

[1]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心血站

无偿献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篇3

1 主要问题

1.1 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 字体大小不一致, 超格填写表格项目, 涂改现象严重, 纠正错误的方法不统一, 医生或献血者签字只签姓不落名, 盖印章的表格印油浓淡不均等。

1.2 项目填写不完整

如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不详或错误填写, 造成献血后追踪和回访困难;无身份证或号码记录不准确, 或者用出生年月日代替, 造成归档困难;已献血次数不准确, 给统计工作带来难度;只限女性填写的项目男性误填等, 造成献血者信息收集不完整。

1.3 越俎代庖

本应由献血者本人签名的健康征询表和献血同意书, 由血站工作人员代填写或代签名, 造成档案资料失真。

1.4 记录不真实

冰冻红细胞贮藏冰柜、冰冻血小板贮藏冰柜、新鲜冰冻血浆贮藏冰柜等仪器设备的观察时间和要求达到规定温度都有严格要求, 而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时间观察和记录, 而是凭想当然, 随意按时间要求记录一些不真实的数据, 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1.5 归档资料审核不严格

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 怕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 加之业务科室对高标准严要求认识不足, 将不合格资料移交档案室。管理人员收集时不认真检查归档资料质量, 以至劣质资料进入档案室, 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2 产生原因

2.1 学习不够, 认识不足

没有把献血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提高到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献血法》和《血站基本标准》对献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认真贯彻实施, 领导监管不严负有重要责任, 对工作要求不严格, 不具体, 淡化了献血资料管理的重要地位。

2.2 制度不健全, 不具体

对资料的质量标准不明确或有制度未认真执行, 形同虚设, 不检查、不督促, 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 听之任之。工作人员怕麻烦, 图简单, 不愿做过细的工作, 只求过得去, 低标准低要求对待献血资料。

2.3 对献血者宣传不够

解释不清楚或者根本不作具体要求和指导, 献血者不懂健康征询表意图。特别是在献血者多的情况下或对文化水平不高的献血者, 放松了指导, 致使献血者想当然任意填写健康征询表, 这是献血者原始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3 对策与措施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我站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血站长远发展规划和单位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中, 成立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制订完善多项档案管理制度、办法, 使我站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真正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制度、措施“五到位”, 形成了一个完整、高效、科学的工作机制。

3.2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把献血资料书写的规范化要求作为血站的大事来抓, 提高职工全方位的质量意识, 让职工明确献血资料不仅是献血信息查询, 血液质量追溯和数据统计的依据, 而且在可能面临的输血纠纷中担负着举证倒置的责任, 从而提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高度来认识。

3.3 加强责任, 明确要求

制度要具体, 标准要明确, 责任要到位。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和规范, 要明确填写项目、方法, 做到不漏项, 字迹要工整。对一些记录有个人隐私的文档或含保密信息的资料要进行特别管理, 纸类档案要专职负责, 责任到人, 计算机文档要进行加密处理。

血站档案信息具有环环相扣、分散处理、信息共享的特点, 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在本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上签字, 以示负责;同时, 各部门 (环节) 间做好交接, 下一部门 (环节) 必须对上一部门 (环节) 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分层把关, 相互约束, 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

3.4 统一规范化表格, 使用前集中培训

国家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了一部分表格,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也需使用部分统一表格。但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一定数量的实用表格, 用以反映血站工作全貌。特殊表格需附填表说明, 明确填表要求和填表人。

3.5 督促检查到位

血站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科、业务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和血站职工层层明确责任。质量检查落实到位。每份资料填写后, 要有审核人签字,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全面检查, 质量控制科实施质量过程的全程控制。站随时抽查,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对各科献血资料明确归档时间和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做到认真负责, 对不合格资料不留情面, 坚持原则, 严禁不合格资料进入档案室。

3.6 坚持奖惩制度

血站要制订可行的奖惩制度, 对工作认真负责, 工作质量高的, 奖励兑现, 表彰先进, 鞭策后进, 促进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 发生差错, 按制度按量惩罚, 情节严重的全站通报并书面检查。同时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7 两套资料同步收集, 同步管理

血站实行计算机管理后, 对献血资料实行“两套制度”管理, 即软件资料备份与纸质资料立卷归档同步进行。既方便查阅, 又便于长期保存备查, 保存期限和要求严格按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及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执行, 资料的利用和销毁要严格审批, 作好登记。

3.8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

一是加强对档案管理理人员档案工作安全和保密意识的教育, 使之充分了解档案工作的安全与保密的重要性;二是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培训, 使其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原则;进行档案管理操作规程、保密常识、案卷装订技巧等的指导, 达到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加强个人自身修养, 不该看的不看, 不该做的不做, 不该说的不说。

摘要:献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列举了收集和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 并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献血档案,规范管理,对策与措施

参考文献

浅论献血者档案的信息开发 篇4

1 献血者档案的定义及其现状

献血者档案既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 反映了献血者个人的全部献血信息。目前, 我国的献血者档案没有一个统一的表格规范, 但依据卫生部的质量管理要求, 基本都涵盖了献血者的详细资料、献血同意书、健康情况征询表、病史记录、体检、检验及采血记录等。较早些年的献血者档案, 填写更加规范, 内容更加详实。然而这些献血者档案大多都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现状, 那就是自归档后, 他们便被束之高阁, 除非有输血医疗纠纷, 否则乏人问津。献血者档案的原始凭证价值在医疗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为采供血机构所肯定, 但却忽略了献血者档案的参考价值。

2 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的必要性

2.1 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是献血者招募的重要资源

献血者档案中包含了详细的献血者个人信息, 如性别、年龄、工作、电话、E-mail、QQ等。这些看似并无多少价值, 但稍加挖掘开发, 都会成为献血者招募的重要信息资源。采供血机构可以定期E-mail一些血液生理知识、健康养生的小知识;也可以在献血者生日当天发一条祝福短信;给献血者邮寄一些小礼品;这些举措虽小, 却会让献血者感受到温暖和感恩, 提高献血者的献血热情, 当有需要的时候, 就会再次站到献血者的队伍中。

2.2 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能为采供血机构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在献血者档案中的献血者信息中,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就能得到年龄、职业、性别等数据比例。这些数据统计, 使决策者对献血者的构成要素有一个科学而直观认知,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献血宣传及献血关怀,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做出调整部署。如不同季节的献血人群也随之不同, 春秋两季学校开学, 学生会成为献血队伍的主要人群, 就可以将献血车开进校园, 为学生献血提供便利;夏冬两季, 因为天气炎热或寒冷等因素, 人们不愿意进行街头献血, 那就联系单位, 进行上单位采血。再如通过对献血者地域性的统计, 如果省内献血者是献血者的主要人群, 那就说明省外献血者还有着很大的招募空间, 可以向所在政府申请一些诸如积分入户等政策支持, 加大省外献血人群的献血积极性。

2.3 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能不断完善采供血业务工作

通过献血者档案中的联系方式, 对献血者进行跟踪回访及满意度调查, 通过这些回访意见可以不断提高采供血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3 如何做好献血者档案的信息开发工作

3.1 从“重藏轻用”到“藏用并重”

我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近些年虽越加受到重视, 但很多领导者及档案工作者依然认为, 只要使献血者档案有序化、不丢失、不损坏就是做好了档案工作。事实上基层档案室不同于档案馆, 基层档案室应该把档案工作的重心逐渐向档案编研及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上转移。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把对献血者档案实体的管理逐渐转变为对献血者档案信息的管理。真正实现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

3.2 从“纸质档案信息”到“电子档案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献血者档案信息的开发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个平台。相对人工数据统计的费时费力,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但会大大减少信息开发的劳动量, 还会减少统计误差。这种从”纸质档案信息“到”电子档案信息“转变将会是档案信息开发更效率、更准确。

3.3 从“档案管理者”到“档案研究员”

采供血机构的档案工作者是献血者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目前, 大多数采供血机构的档案工作者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保管“和”整理“上, 其实,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工作, 同样需要创新。”整理“只是孰能生巧, 体现的是操作技术”, 而编研“却需要思维灵活, 体现的是研究能力。

3.4 组建专业的档案工作团队

在各地的采供血机构中, 大多只有1-2名档案工作者, 甚至没有专职的档案工作者, 工作量可想而知, 能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已实属不易。因此要进行献血者档案的信息开发工作, 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档案工作团队, 该团队最好为统计、计算机、档案等各门类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采供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无论是奋斗在采供血一线的服务团队, 还是服务采供血工作的二线职工, 都应该转变服务理念, 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对传统工作进行创新研究, 对已有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 用信息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用血量需求的不断扩大, 响应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也逐步增多, 组建一支稳定而又安全的献血者团队已成为我国各级采供血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献血者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正是这项工作中最根本的一环, 因此,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献血者档案的信息开发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献血者档案,信息,开发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 11, 17.

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 篇5

一、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管理不够规范

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科目设立不同,缺乏统一的提取标准,如返血比例 (返还额占同期采血量的比例)因地区不同而不尽相同,再者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提取标准和列支口径地区差异很大,更甚者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从而影响到血站采血、供血、返血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不统一

自《献血法》实施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具体方案,并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各自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下表:

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的不尽相同,这给广大无偿献血者带来很大的不公平性。例如:一名献血者在广东献血200ml。他就有享受无限量用血的终身权利。然而在辽宁、新疆则必须要满800 m l ,在北京则是2000 ml甚至要超过2000 ml才有无限量用血的权利;献血者的配偶及直系亲属用血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另外,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血液价格不统一,也造成了用血返还价格的不统一,这严重影响广大公民的献血热情,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无偿献血用血返还资金发放标准不统一

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来源不统一。目前,我国血站的预算管理现状是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并存。预算管理模式的不一样 ,造成了用血返还资金来源的不统一 ,即用血返还资金提取方法及标准的不统一。

二、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备抵管理制度

设立“无偿献血用血者返还准备金”科目,对其进行财务核算管理,并用“备抵管理法”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进行账务处理。因为血站的事业收入仅是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的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根据收入支出相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时,应列入当期费用。作为血站事业收入的备抵科目,根据每期血液采集量按期进行提取,这就是“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的备抵管理法。这样,既不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又能保障用血返还的资金需求 ,还可以根据采血量的多少对该项资金进行适时调整。

(二)落实“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当期提取办法

根据《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要按准备金提取应:当无偿献血者需要用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免除交血液的储存、分离、采集、检验等关于费用的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都是先交付用血费用,再根据献血量来决定才学单位的。因此 ,“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要按照当期采血量取决的。

(三)落实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确保其利益

出于公民在献血时献的一般是全血要不就是机采血小板,要根据需要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来决定。而各种血液成分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 ,这就给返还时采用什么标准提出疑问,为保证无偿献血者的切身利益,应遵循“等量返还”的原则。在平时工作中,偶尔要会遇到用血时亲属才献血的投机献血情况和血库缺血时的互助献血情况,面对这些特殊情况更要作出相应规定,坚持献血和用血的公正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布置与安装下一篇:锦州世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