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与安装

2024-07-26

布置与安装(共9篇)

布置与安装 篇1

摘要:简单介绍了接触网电连接合理布置对提高接触网供电质量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性, 并结合现场施工经验, 提出了相关措施, 对接触网电连接的具体布置和正确安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电联接,合理布置,安装

到2008年底, 中国铁路总延展里程已达16.11万公里, 运营里程达到8万公里。到2012年, 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 电气化率、复线率均达到50%以上, 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初具规模。铁路电气化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最终目标, 而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 最终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电连接是接触网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连接的作用是将接触网各分段供电区间的电路连接起来, 保证电路的畅通, 通过电连接可实现并联供电, 减少电能损耗, 提高供电质量。如何合理布置和正确安装电连接, 将电气设备与接触网、接触网各分段供电区间用电进行可靠的连接, 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避免出现烧损事故, 完成各种供电方式和检修的需要, 对提高接触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1 电连接的材质

电连接线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制成, 目前多采用铜绞线, 根据接触网载流量的要求, 常用TRJ-95或TRJ-127型软铜绞线。

2 电连接的分类

电连接按其安装位置不同, 分为横向电连接和纵向电连接。

2.1 横向电连接

横向电连接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并联供电, 功能为能进行等位或分流的作用, 被连接的设备属于并联的关系, 即使不存在该连接, 设备依旧带电。

2.2 纵向电连接

纵向电连接的作用是是使供电分段或机械分段两侧接触悬挂实现电的联通, 功能为传递电流的作用, 被连接的设备属于串联关系, 如该电连接不存在, 后端设备将失电。

3 电连接的布置

为达到将接触网设备连接成一个有效的、畅通的电流回路, 本人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 就接触网电连接的具体布置位置和数量进行以下总结。

1) 一般接触悬挂区段固定间隔处所、机车取流较大区段。同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由于承力索与接触线材质、截面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为降低接触网整体电阻值, 使承力索上的电流通过接触线流向受电弓及防止电流通过吊弦引起吊弦的损伤, 在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隔150 m~200 m (隧道内为60~70 m) 装设1组横向电连接器, 非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隔250 m装设1组横向电连接, 机车取流较大区段每组支撑装置的来电侧第一吊弦的外侧加装1组横向电连接。

2) 站场同一供电臂各股道间:为满足站场上电力机车启动时所需的大电流, 在各股道间安装股道电连接, 实现几股道接触网并联供电, 可减少能耗并提供较大电流, 一般在每个站两端线岔群内侧各安装1组。特殊情况下, 如采用软横跨安装方式的枢纽车站, 进出站股道多, 由于软横跨将相邻股道接触网并联, 列车使用的电流会通过软横跨向相邻股道接触网进行分流, 软横跨线材一般为钢绞线, 其导流量远小于接触网, 需要在末端接触网附近设置1组股道电连接, 防止大电流通过软横跨导致软横跨线索过电流产生烧损。

3) 牵出线、专用线接触网, 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 在最末端无分段绝缘子串隔开的软横跨处装设1组股道电连接原理同2) 处。

4) 设有分段绝缘器的接触悬挂, 当带电侧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处, 须在该处装设1组股道电连接, 原理同2) 。

5) 不同材质承力索接头处、隧道承力索中心锚结 (或承力索断开点) 处, 由于线材材质不同或导流截面不同, 会产生冲击电流, 形成电腐蚀, 需安装1组横向电连接。

6) 供电线上网处, 由于安装高度的考虑, 供电线高度一般高于承力索, 为保障供电电流顺畅接入接触网并合理分配至承力索和接触线, 需安装门型电连接1组, 上网线与电连接直接并接。

7)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与其他线索交叉处空气间隙小于200 mm的处所。由于接触网入网电压高, 其各股道接触悬挂供电距离不一致, 压损不同, 导致在线索交叉处会有较大电压差, 当空气间隙小于200 mm时,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放电现象, 尤其在阴雨环境下会加重, 长时间的放电会引起线材损伤, 该处两者间装设1组短接线, 短接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 截面积不少于10 mm2。

8) 避雷器安装处, 在该处安装一组横向电连接。

9) 线岔处电连接, 一般在两工作支侧始触区以外装设1组电连接, 对平行线路处可安装在非工作支侧。

10) 锚段关节处。载流承力索区段绝缘锚段关节开关侧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 装设2组纵向电连接, 另一侧转换柱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器;非载流承力索区段绝缘锚段关节开关侧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 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 另一侧转换柱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载流承力索区段的非绝缘锚段关节在两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 各装设2组纵向电连接;非载流承力索区段的非绝缘锚段关节在两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 在来电侧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 非来电侧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

4 电连接安装的质量要求

1) 电连接应安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 施工允许偏差为±0.5 m不得有接头, 若铜接触线与铝绞线连接时, 应采用铜铝过渡线夹。

2) 导线与线夹接触面应用砂布去除氧化膜, 导线接触面涂0.2 mm厚电力复合脂, 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和供电线之间必须连接牢固。

3) 电连接线的长度应根据实测确定, 电连接器应安装正确, 确保主导电回路畅通, 同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对接触线、承力索伸缩造成的影响。

4) 平均温度时, 股道电连接应垂直于正线, 无正线时垂直于较重要的一条线。

5) 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电连接做成弹簧形状, 弹簧圈内径40~60 mm, 圈数为3圈, 圈距为50 mm, 弹簧圈低圈距接触线200~300 mm, 电连接线头露出线夹10~20 mm。

6) 锚段关节处、馈线上网处、隔离开关引线与接触线相连处, 须使用双电连接线夹。

7) 锚段关节电连接距转换柱10 m;股道电连接距软横跨5 m;线岔电连接安装在线岔两工作支侧两承力索间距400~500 mm处, 误差不大于0.5 m。

参考文献

[1]李伟.接触网基础知识[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2]于小四.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实用技术指南[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布置与安装 篇2

关键词:机电安装;综合布置;绘制工艺;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02-02

1 机电安装工程综合布置图的目的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基本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各种会议中心、高档酒店及写字楼、大型商场、医院建筑等综合性建筑,其机电安装工程往往会出现消防给排水、生活给排水、雨排水、空调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采暖、生活供热水的水管以及燃气管道;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排风、排烟系统的风管;电力与照明桥架、管线、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管线、有线闭路、监控、网络、电话、楼宇自控;医院建筑还有生物废水管道、生化废水管道、废气管道、医用气体管道、呼叫系统、无影灯、机房轨道支座等诸多内容。要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把众多的专业内容有序的安装,避免位置重复、交叉挡道,让各专业统筹规划做到一次性成功,最终将工程返工率降为零,需要对整个机电安装系统进行综合布置。

2 机电安装工程综合布置的原则

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综合布置的原则一般为:电气让水管、水管让风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一般性管道让动力性管道、同等情况下造价低的让造价高的。当然在具体绘制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3 机电安装工程综合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3.1 绘制综合布置图的准备工作

绘制综合布置图前,机电各专业的设计图完成并提供电子版、建筑平面图及结构图电子版、装饰专业设计图完成并确认后的电子版、其他相关配合专业的设计图电子版。

3.2 综合布置图的位置确定方法

一般的设计图,都是将本专业的内容,按照规范布置在房间及过道内的中间位置,不一定会考虑其他专业的工作内容。综合布置图相当于是对设计图做二次深化设计,达到能够直接照图施工的深度。在综合布置图的平面布置中,首先要把装饰图设计完成并通过审核确认;消防的喷头、各种探头、照明的灯具(多数工程把照明灯具归入装饰图,便于布置和施工)、空调的送回风口、新风口等功能性内容的布置,宜在装饰吊顶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尽可能让安装来满足装饰,少移动装饰的布置,避免影响装饰效果。

3.3 综合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3.3.1 平面综合布置图的绘制

综合布置图绘制步骤如图1所示,以空调风管平面图纸为例,可以按如下步骤绘制。

第一步,确定基准图层。原则上一般以装饰天棚图为机电安装各专业设备布置基准图层。打开图层,将所有的装饰天棚图设置成一个图层,将图层的名字改为装饰图层,颜色设置为白色,然后保存,作为机电专业布置参考的标准。

第二步,就是要整理图层。打开空调风管图之后,先查看风管所在图层,打开图层管理器,将此层的名字改为空调风管图层,颜色改为绿色,然后将此层关闭。接下来,同样的方式合并同类图层,把阀门、风口等设置为空调风口图层。

完成风管的分层后,查看风管标注的所在图层,将此层的名字改为空调风管标注,颜色同样定为绿色,再将此层关闭。最后,对风管的定位层进行整理,将此层的名字改为空调风管定位,颜色也为绿色,将此层关闭。

此时检查图中是否有遗漏的部分,检查完毕后,选定一个定位基准点,一般选取柱子的一角,将此基准线放置在风管定位层。打开被关闭的空调风口图层、空调风管图层、空调风管标注、空调风管定位这四个图层,然后关闭其他图层,图层的整理就完成了。将这四个图层另存为一个名为空调风管图的文件。至此,对通风图纸的整理就完成了。

依照上述同样的步骤,对空调新风系统、空调排风系统、防排烟风管系统、空调水、给排水及电气、消防喷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等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相同的整理。

第三步,将做好的空调风管的图块以定位基准线与柱子的交点为插入点,将各图块分别插入制作好的以装饰天棚图为基础的装饰图中,保存为空调风管合图。

第四步,这是绘制工作中的重点。继续以空调风管系统为例:关闭空调风管图层、空调风管标注、空调风管定位三层,只打开空调风口图与天棚装饰图两个图层。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空调风口等与装饰天棚的灯具、造型之间的偏差位置。根据装饰灯具、顶棚造型、特殊设备的基础位置以及空调的规范,调整个风口风阀的位置,使风口与灯具等装饰有合理的位置,避开空调风口与装饰的重叠,尽可能做到横看成排,纵看成线;在异型造型位置,风口等根据造型需要调整位置,避免风口的位置出现在不同的两个标高上。保存调整后的图层,然后关闭装饰图层,打开空调风管图层,这时候,空调风口风阀与空调风管已经发生了位移与偏差,根据已经调整过的空调风口的位置来决定延伸或者缩短风管的长度,或者是左右偏移风管的位置来调整风管图,调整完成后保存。同样的方式调整空调标注、空调风管及风口的定位尺寸再保存。

第五步,将确定好的装饰图层及空调风管图层作为基准图,把重复一、二步完成的新风管系统重复第三步插入空调风管和装饰图为基准图的图中。重复第四步,把新风管系统的风口、风管先后依次调整好。这时,在图中就会出现空调管和新风管重复或者交叉的地方,用绘图命令绘制一个红色的圆作为记号,标示这些部位需要重点计算复核其安装位置。同样的方式,把其他专业的管道做平面调整,并对交叉、重叠的地方标注清楚。

3.3.2 综合布置断面图的绘制

第一步,将合好的空调风管图与结构图合图,可以计算出各梁下的最高标高。重点注意通廊、走道的风管以及3.3.1中绘制的各种专业交叉及重复处用红色圆圈标注的部位。每条通廊找出其两端梁底标高及中间最大梁的梁底标高。一般采用该段通廊中最大两根梁的梁底标高为该段机电安装的最高标高。

第二步,按照平面图中通廊的宽度、以及上一步通过计算得出的重点段梁的高度绘制一个通廊断面图;然后,在其中依次绘制排水管、电缆桥架、排风管、新风管、排烟管、空调风管以及空调水管等个专业的管道。一般排水管、消防喷淋、消火栓、桥架在第一层次;其次是新风、排风及防排烟在第二层次;然后是空调风管及空调冷冻水管处于第三层次;最后才是装饰及灯具处于第四层次,吊顶的标高与最低的其他机电安装标高之间宜留200 mm的距离,作为预留给龙骨及装饰灯具的空间。空气、氧气等管路由于管道较小,通过性比较高,就可以与桥架或者是空调冷冻水一个层次。

第三步,比如桥架、给排水、消防喷淋及消火栓管道一个层次,他们在平面上有交叉的地方就需要在断面图上绘制出相互调整通过的位置。一般排水管尽可能在起点贴紧梁底安装,然后根据结构图上梁底标高以及排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确定其各梁下的安装位置。空调新风和排风及消防防排烟风管系统处于同一个层次,也存在同样需要在断面图中绘制其交叉点的调整避让情况。机电各专业在绘制断面图的时候,不能呆板的量取平面图上相互的间距位置,而是在断面图上按照实际的尺寸以及安装情况结合该专业的规范确定真实的安装位置。

第四步,确定好各专业在断面图上的安装位置后,统一对断面图上各专业管道进行安装定位尺寸的标注,标注完成后保存,综合布置图断面图绘制完成。

重复上面的步骤,绘制其他专业的断面图,形成综合布置断面图,安装断面图可以作为施工大样图。

3.3.3 机房等重点部位的综合布置图的绘制

空调机房以及其他专业的机房,应当根据设计图的设备型号确定供货厂家,由供货厂家提供相关设备的安装尺寸,安装实际供货尺寸绘制机房综合布置图。

医疗设备及特殊的用房,还得根据业主提供的使用设备安装图来确定其房间内机电安装位置。比如医院的药房,风口应避开药柜的正上方,防止结露滴到药品上。

由于机电综合布置图需要计算调整花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不一定一次把所有的内容考虑完善,根据安装进度以及设备型号确定的时间,机房的综合布置图可以适当晚于大面积的机电安装综合布置图的绘制时间。

4 结 语

绘制完成的综合布置图,经参与各专业负责人书面签字确认,报经监理、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签字确认后,各专业安装单位及部门按调整深化后的施工图分层施工,充分应用综合布置图预先在电脑中对各专业进行模拟安装,提前解决各关键点的标高、交叉问题,既提高了安装一次合格率,又避免相互专业之间边做边调整的困惑;既提高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又提高了安装的整体感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随喜.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J].安装,2008,(12).

布置与安装 篇3

室内采暖管路布置与敷设的基本原则是力求系统构造简单、管路短, 各分支环路热负荷较平衡, 阻力易平衡, 便于运行调节和维护管理。

1.1 引入口的位置

连接热源管路与采暖系统并装有必要的设备、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地点称为引入口。引入口应根据锅炉房的位置和室外管道的走向来确定, 同时还要考虑有利于内部系统环路的划分, 最好在建筑物热负荷对称分配的位置。引入口一般设在入口地沟内或地下室内, 大的引入口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专用房间内。当管道穿过基础、墙或楼梯时, 应该按规范规定的尺寸预留孔洞。在引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应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及除污器, 必要时应安装热量计。

1.2 环路划分与干管布置

为了合理地分配热量, 便于运行控制、调节和维修, 应根据实际需要, 把整个采暖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分支环路, 构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在分配中, 尽量使各并联分支环路的阻力易于平衡、简单和经济合理, 即在选择同程式或异程式系统时, 优先取同程式系统。考虑环路为同程或异程式系统时, 要注意干管水流的方向是一致或相反, 右环路供水和回水干管水流方向一致, 左环路与中供水和回水干管水流方向相反。为缩短干管的长度, 也可沿建筑物轴向在中间布置干管, 构成多分支系统。若南、北向房间冷热不均, 在条件允许时, 南向和北向的房间宜单独设置环路, 运行时便于按不同朝向调节供热量。

1.3 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

1.3.1 采暖管道的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

一般民用建筑与工业厂房宜明装, 在装饰要求较高的建筑中用暗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暗装将越来越普及。1.3.2水平干管布置在顶棚下时, 管道要保证规定的坡度0.002~0.003。圈梁与窗顶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还要考虑留出在供水干管末端设置集气罐的位置, 如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时, 应将放气管就近接到有排水设施的房间或地点, 以便于排气。1.3.3为避免形成气塞, 在水平干管上不得有局部向上凸起处, 如果标高发生变化, 应在水平干管下降前的最高点设置排气阀。1.3.4回水干管在地面上敷设过门时, 应考虑排气与泄水。一般民用建筑多采用400mm×400mm的过门地沟, 过门后的一段回水管采用抬头走的做法, 立管后继续低头走, 以避免过门后上升管转弯处存气。1.3.5立管应尽量布置在外墙角或沿两窗之间的墙面中心线。立管上下均应设阀门, 以便于维修。双管系统的供水立管应该位于面向的右侧, 当立管与散热器支管相交时, 立管应煨弯或通过元宝弯管件绕过立管。1.3.6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时应预留孔洞, 装设套管。当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 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固定和防火封堵措施, 并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管卡或支、吊架。采暖管道要考虑热补偿来消除因受热而产生的应力。1.3.7为便于排除散热器上部的存气和排净散热器下部的水, 散热器的供、回水支管应按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敷设。散热器与立管连接的支管的坡度不得小于0.01。1.3.8采暖管道的材料多采用焊接钢管与无缝钢管, 有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 施工时要做防腐处理。低温水采暖系统和散热器连接支管也有采用聚丁烯管 (PB) 、聚丙烯管 (PP) 、聚乙烯管 (PE-X) 和复合管, 连接的方式有熔焊、挤压连接等。小型系统也有采用铜管的, 一般进行钎焊连接。

2 热水采暖系统管道设备的安装工艺

2.1 安装前的准备

2.1.1 熟悉施工图和大样图, 绘制安装加工草图;

2.1.2复查和检核墙体与柱上预埋件及支、吊、托架的形式、规格、间距、标高与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影响阀件、仪表、管件的安装与拆卸;2.1.3准备机具 (电动套丝机或铰扳、切管设备或割刀、电焊机、氧气和乙炔气瓶、冲击钻、管钳、管压力及案子、钢锯、试压泵、线坠、钢卷尺、水平尺、钢丝刷等) 、主材和辅助材料;2.1.4把各种半成品加工件和管道上组合件, 做上标记或记号, 分别送至各环路、各楼层、各单户的安装区域或位置上;

2.1.5 复查预留、修凿或钻出的孔洞是否能满足安装的要求。

2.2 安装工艺流程

干管-立管-支管。

2.3 干管安装

2.3.1 干管从人口或分支点开始, 安装前应检查管内有无杂物、管子是否需要调直等。

2.3.2吊装干管:在地沟、地下室、技术层或顶棚内, 先将吊卡按卡距与坡向调整好;将管子依次放入管卡内, 初步稳固好, 在最后调整坡度时逐个拧紧螺母。2.3.3托架干管:先将托架按卡距与坡向调整、固定好, 把管子依次放入托架上的管卡内, 调整、稳固。2.3.4管道在穿墙时必须先戴上套管。2.3.5支、吊架在安装和调整时, 必须朝热位移的方向偏移1/2的热收缩量。检查坐标、标高、甩口位置和变径是否正确, 检查直管道是否正直。2.3.6根据管道的连接方式,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在距支、吊架50mm以内的位置上设置焊口。2.3.7凡需隐蔽的干管, 均需按设计或规范进行单体压力试验, 办理隐蔽检查和分项验收手续。

2.4 立管安装

2.4.1 上供下回式采暖系统, 从顶层的室内干管上预留口开始, 自上而下安装至终点;

其它系统从下部的干管预留立管甩头开始, 自下而上安装至终点。一般两人操作为宜。2.4.2在立管安装前, 先检查各层预留孔洞的中心线或管道井内的立管测绘线是否在垂直线上、立管测绘的安装划线标记是否清晰, 否则应重新弹线。2.4.3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在立管安装划线上钻孔、栽管卡。2.4.4立管在穿越楼板前, 先将套管穿在管段上。摆正后, 应使套管上端高出地面面层20mm, 下端与顶棚抹灰面相平, 若在湿式房间, 套管应高出装饰地面找平层50mm以上。2.4.5随时检查立管上每个预留口的标高与角度是否正确、准确、平正。用调直杆或线坠从第一节管子开始找好垂直度, 扶正、稳住套管;按程序填塞套管与楼板间隙;松开栽好的管卡, 将立管置于管卡里, 然后把管卡的螺丝拧紧。2.4.6末端立管和干管连接时应避免安装不正确, 造成最后一根立管上的散热器被堵塞。

2.5 支管安装

2.5.1 用量尺检查并核对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及立管预留口甩头是否准确, 支管穿墙时先将套管安装好。

2.5.2支管与散热器可通过灯叉弯与活接头连接 (公口一头安装在来水方向, 母口一头在散热器一侧) , 也可通过柔性接头连接。若灯叉弯在现场煨制时, 先将管段一端套出丝扣, 抹好铅油、缠紧麻丝、旋上活接头公口, 再把短接的一头也抹好铅油、缠紧麻丝、旋入活接头母口, 按实际量出的尺寸进行断管、套丝、煨灯叉弯;煨制过程中用样板检查其弯曲度。设壁龛或暗装散热器的灯叉弯必须与散热器槽的抱角相吻合, 使其达到美观。2.5.3预制好的管段应在立管和散热器之间试安装, 如果弯度不合适, 用焊炬加热或用弯管器调整角度, 弯曲点必须在丝头50mm以外处。2.5.4用钢尺、水平尺、线坠校核支管的坡度和平行方向的距墙尺寸, 复查立管及散热器有无移位。合格后, 将穿墙套管固定, 用水泥砂浆将套管与墙的缝隙堵严抹平。

2.6 锚栓的选择

在供热系统的安装中, 经常需要膨胀螺栓对管道、设备与附件进行固定, 称为锚固。在选择锚栓时, 不仅要考虑承重的大小和应力的种类, 还要考虑防火、防腐、锚固基础、锚固位置等因素, 因此锚栓的选择非常重要。

摘要:简要分析热水器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及其安装工艺。

谈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篇4

一、作业布置应注意的几点

我们既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的做法(它往往是导致陷入“题海”的直接原因)。在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又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笔头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2. 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作业,就需要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和学生情况

来确定。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层次)与知识层(“四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设计巩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书面作业),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性、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二.作业布置上的“三性”

1.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四会”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

3.适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选材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作业批改中的“三结合”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练习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结果(对,错)而忽视过程(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粗改"与"精批"相结合。 我们常听到许多师生抱怨"作业难改"。"作业难做";看到许多"学生忙着写、老师忙着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选材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二是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将每次作业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对某些作业"粗改"与"精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如何"粗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一会"、"二会"(甚至有些含有"三会")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用语构成的复习性练习,仅给予对、错评价即可(甚至可依据学生水平层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批阅)。如何“精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三会”或“四会”的词汇、语法或交际用语构成的各类强化、巩固性练习,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井做到“对症下药”。

2.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 教师批改的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惰性,这是应予以扭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可采用让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何谓“自改”?就是对那些题型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练习(如单词拼写、句子填充或句子结构转换、判断正误等),教师可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订正。怎样进行“互改”?就是对单元内由“三会”、“四会”内容构成的练习(如补全对话、完成句子、语言运用等),教师先作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让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作批改(也可以在讨论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当面辅导批改(这样还可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扫除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障碍,激发求知欲,有利于“转差防差”,从而避免大面积地两极分化)。最后再由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

方法。“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仅反馈及时,而且更重要的是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布置与安装 篇5

关键词:机电工程,管线,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引言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现场管理中创立的一套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结合设计图纸中各专业管线的规格、走向, 根据各专业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的要求、对各专业管线进行合理的空间位置布置, 合理协调机电各专业之间、机电安装与建筑、结构、装饰等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问题, 使各专业施工顺利进行, 实现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合理衔接。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被建设部列为“2010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内容”小项技术之一。

1 工程概况

我们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机电安装中应用了此技术, 鄂尔多斯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分A、B两个功能区, 总建筑面积为42285m2。其中A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建筑面积31630m2,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人防和车库, 地上主要功能有咖啡厅、绿色网吧、民族用品展销、多功能展厅、综合培训室、摄影工作室、录音工作室、研究室、文化中心管理办公用房等;B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建筑面积10655m2, 主要功能有健身活动室、500人多功能观演厅、综合排练厅、老年交谊室、棋牌室、歌舞厅等。本工程机电安装系统多、专业性强、功能复杂。采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不仅减少了施工中各种不可见因素带来的返工损失, 由于各种管线的合理布置, 还大大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隐患, 提高了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施工工期得以保证, 方便了业主的使用和维护,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笔者对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过程作一详细介绍, 供业内人士参考。

2 本工程应用管线布置综合技术的思路与部署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分为两个过程:施工图深化设计与现场施工。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以及业主的要求, 根据各相关专业提供的施工图及现行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国家规范及使用、维护方便的原则, 对施工图进行合理的优化、细化、施工可操作化的设计。现场施工则是根据深化设计的施工图及各专业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的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安排, 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施工过程是个动态过程, 深化设计的图纸可能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可能再次面对修改, 就需要对局部再次进行调整深化设计。项目部组建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应用小组, 全面推动和监控本技术在本工程的实施, 机电安装项目经理任组长, 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任副组长, 各专业施工负责人为组员, 其组员负责完成深化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

3 管线布置综合技术中深化设计的过程

施工图纸审核,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认真审核, 本工程中涉及到的机电安装管线包括:给排水专业 (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排水系统) 、电气专业 (包括动力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监控、楼宇自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音响广播系统) 及暖通空调专业 (平时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空调冷凝水系统、空调冷却水系统、采暖系统) 等中的一系列管线, 给排水专业中管线众多, 而喷淋管几乎布满整个建筑物, 因此必须掌握所有系统的工艺流程、管道的材质、管径, 电气专业中的管线占用空间比较少, 因此只要将这些系统的桥架纳入设计范围, 暖通空调专业中平时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的管线体积大, 占用空间较多, 特别要注意风管截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满足建筑空间的要求, 而空调冷冻水系统、空调冷凝水系统、采暖系统的管道必须保温, 这样就要注意管道的间距是否满足保温要求。熟悉各专业系统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然后各专业间相互校核、比较核对, 是否有矛盾之处, 或者是否与实际施工工艺有不相符的地方,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同时积极与设计人员交流、充分沟通、了解设计的意图, 将各种矛盾解决在管线综合布置前。

各专业分别对各自的施工图进行修改、优化、细化, 在修改、优化、细化施工图时应明确原设计图中的管线走向及尺寸, 在符合设计、施工规范及原设计意图的前提下, 从便于施工、实际操作、使用、维护等方面出发对图纸进行合理化的修改, 并形成修改记录, 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管线空间位置的表达方式进行统一, 只有这样才便于各专业管线之间的比较, 便于绘制管线综合图, 对各专业管线的制图颜色、图层进行统一安排, 便于各类专业管线的区分、识别。

分专业完成各自施工图的修改、优化、细化后, 利用Magi CAD绘图软件将各专业电子图纸按照建筑平面位置进行叠加, 形成管线综合平面图, 并生成三维图, 模拟出各专业管线在建筑模型中的空间位置, 根据模拟结果, 并根据建筑、结构、装饰对空间位置的要求, 机电专业各管线使用功能机的要求及设计图纸中管线的规格尺寸、走向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进行管线综合布置, 最终形成管线布置综合平衡图。

管线综合布置应依照原则:应对结构专业的梁位、梁高、板厚、剪力墙位置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无论何种管线均不得撞梁、穿梁, 否则, 则调整管线标高, 使之在建筑结构允许的空间内进行;其次是了解建筑天花的控制高度及天花的结构形式, 尽量满足建筑天花的要求, 如不能满足, 则要求对建筑天花进行调整;各专业管线的布置应尽量错开, 在满足安装检修所需空间的要求下尽量靠上、并排、紧凑安装;有压管让重力自流管;一般管道让动力管道;冷水管让热水管;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同等情况下造价小的管线让造价大的管线;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管线, 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强电、弱电分开设置;电气避让热水管;尽量做到电气管道在上, 给排水管道在下, 给水管道在上、排水管道在下, 风管贴梁底安装;管线调整需保证原设计功能不变, 便于安装、维修、使用和管理。

根据综合布置平衡图, 在符合设计、施工规范及原设计意图的前提下, 从便于施工、实际操作、使用、维护等方面出发对, 各专业再次对本专业图纸进行合理化的修改、优化, 并形成修改记录。各机电安装专业修改图纸后, 对完成的初稿进行自审, 尤其针对走廊、机房、办公区等水管、风管、电气桥架较多的区域, 开会集体讨论管线布置方案, 初稿自审完后, 必须对综合布置图纸进行最后一次会审, 由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是再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形成会审记要。根据会审记要对图纸再次进行修改, 重新出图, 施工图必须提交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审核批准。

4 施工的流程

4.1 施工前准备

技术负责人对深化后的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全面熟悉、理解管线综合布置图, 根据设计图纸, 全面复核现场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

4.2 制定施工工序及计划

做好施工准备, 根据综合布置图纸中各专业管线的排布位置和各施工工序的影响等因素, 划分施工的先后次序, 各专业先后顺序作业。根据工程的特点, 按A、B两个功能区划分为2个施工区域, A功能区垂直划分为地下室、一、二、三、四、五、六层7个区域, B功能区垂直划分为地下室、一、二、三层4个区域。确保多区域同时施工, 多道工序不间断同时施工。利用确定的施工工序, 编制工期、劳动力、材料的专项计划。

4.3 调整工序、计划、深化设计图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小结, 迅速调整综合布置图、施工工序以及计划中各项不足。

5 应用效果

本工程采用了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实施效果如下:

根据管线综合平衡图, 统一考虑各个子系统的施工空间, 统一部署机电各专业的施工, 从而使施工质量、观感质量得以保证, 为创优质工程提供了条件。该工程获得201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该工程工期紧, 而综合管线布置技术的应用, 为部分管线在加工场加工、现场组装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 交叉施工时, 工人在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后, 从最大限度减少了因施工不当引起的返工和窝工, 这样既有利于成品保护也使施工更加便捷, 工期得以保证。

在施工阶段, 详细记录个单项工序的用工、材料消耗等情况, 认真组织各专业讨论和小结, 适时修改施工方法和工序,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在工程中应用了综合管线布置技术这项先进技术, 缩短了施工工期, 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加方便了设备和管线的运行、维修, 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机电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贾随喜.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J].安装, 2008 (12) .

[3]王印生.谈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及其要点[J].陕西建筑, 2010 (07) .

布置与安装 篇6

1 钢架设备概况

锅炉钢结构包括主钢架、辅钢架 (炉前、炉左右两侧) 、炉顶钢架、楼梯间钢结构和空气预热器钢架。主钢架是由K1、K3排四根箱型主柱、柱间梁和垂直支撑组成的, 宽度30500mm, 深度31500mm, 共5层8段, 最重件立柱规格为长×宽×高=2500cm×2500cm×13000cm重量106吨;板梁就位于主构架顶部, 共二根, 前后布置, 采用∏型叠置截面型式, 每根板梁由9个部件件组成:下梁2件左右布置, 上梁3件前后布置, 炉前、炉后各1件悬挑梁, 通过2块端板将板梁上、下梁、悬挑梁连接成一体, 板梁吊装中最重件为端板与下梁组合件重量86吨;锅炉辅钢架布置在主钢架前侧及左右侧, 用于支撑平台扶梯、烟风管道等设备重量;空气预热器钢架布置在主钢架后侧, 用于支撑空预器以及脱硝反应器的设备。

2 机械配置及布置情况

为保证钢架顺利吊装现场布置FZQ2400塔吊1台、FZQ1650塔吊1台、7150履带吊1台。FZQ2400塔吊首先布置于锅炉左右中心线距离K1轴15.75m处, 待主钢架吊装完移出布置于炉右距炉右辅柱8m、距K1轴22.25m处;FZQ1650塔吊布置炉左距炉左辅柱7m、距K1轴22.55m处;7150履带吊布置于炉后。

主力吊车工况参数:

1) FZQ2400自升塔式起重机

FZQ2400自升塔式起重机55.2m伸臂工况性能表

2) FZQ1650自升塔式起重机

FZQ1650自升塔式起重机55m伸臂工况性能表

3) 7150履带吊

7150履带吊主臂27.43m性能表

3 吊车作业内容

FZQ2400塔吊前期布置于主钢架炉膛中心主要负责主钢架及板梁吊装, 由于主钢架立柱最重件约为106吨, 板梁组合件重量约86吨, FZQ2400塔吊布置于炉膛中心最低限度降低吊车荷载, 保证吊装安全。后期待主钢架及板梁吊装结束后FZQ2400塔吊布置于炉右负责锅炉中心线右侧辅钢架吊装。

FZQ1650塔吊布置于主要负责炉左辅钢架吊装。

7150履带吊布置于炉后7150履带吊负责配合FZQ2400自升式起重机吊装设备。

4 结语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和设计 篇7

关键词:翼子板,布置,包络,造型

1 引言

汽车翼子板是用于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 由于旧式汽车的车身该部件形状及位置酷似鸟翼, 因而得名。

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下, 汽车造型及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已经很难找出翼子板的象形结构, 但翼子板的名称仍延用至今。也有部分汽车公司称之为轮罩、翼板、护板等。

2 汽车翼子板的类型

按照安装位置可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

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 由于必须要保证前车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 因此设计者会根据选定的轮胎型号尺寸、车轮转动及跳动时的运动包络来验证翼子板的设计尺寸。

后翼子板无车轮转动碰擦的问题, 翼子板已与车身本体中的侧围成为一个整体, 一气呵成。

汽车前翼子板基本都是独立的, 因为前翼子板碰撞机会比较多, 采用独立装配, 容易整件更换。

3 汽车翼子板的作用

汽车翼子板作为车身外覆盖件之一, 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等飞溅, 以保护车身, 增加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同时, 它还要满足汽车外造型, 并给保险杠、挡泥板、组合灯、转向灯等汽车外饰及附件提供安装支撑, 因此, 其自身需要有一定的刚度。

由于翼子板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 因此, 要求所使用材料具有耐气候老化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有些汽车的前翼子板采用有一定弹性的塑性材料做成, 塑性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 同时, 塑性材料的缓冲性好, 在机动车与行人碰撞时, 对行人的伤害值低, 比较安全。

1. 前风窗玻璃 2.发动机罩 3.汽车前翼子板 4.侧围

4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和设计

如图1,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主要布置在车身本体总成的发动机舱上边梁和侧围A柱上, 由于汽车前翼子板一般为单层钢板冲压, 无加强板支撑, 且面积较大, 因此, 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安装点, 才能保证翼子板的外型保持度, 以及在汽车行驶中不发生振动及异响。

4.1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区域大致可分为:上部, 前部, 后部, 下部, 如图2。

1. 上部 2.前部 3.后部 4.下部

4.2 汽车前翼子板安

装点的布置要求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要求综合考虑汽车的外造型, 合理布置安装点, 以提高翼子板的整体刚度, 才能保证翼子板的外型保持度, 防止汽车行驶中发生振动及异响。

(1) 汽车前翼子板上部安装点一般为3~5个, 安装点的间距要求不得大于300mm, 前悬空部分不得大于150mm, 后悬空部分不得大于200mm, 见图3。

(2) 汽车前翼子板前部的安装点一般为1~3个, 如图4所示, 汽车前翼子板的前部为3个安装点, 中间为直接安装点, 焊装时装配, 其它两个与保险杠安装时共用, 总装时装配。

(3) 汽车前翼子板后部的安装点一般为2~3个 (图5) 。

(4) 汽车前翼子板下部的安装点一般为1个 (图6) 。

4.3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设计

4.3.1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常见结构

1. 翼子板 2.焊接支架

如图7,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常见结构一般有翻边后开孔和增加焊接支架两种形式, 采用螺栓或螺钉固定的安装形式。

4.3.2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设计要点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强度, 满足自身及其它零部件安装工具的操作空间要求, 同时, 也要周边活动件的使用空间。

(1) 翼子板安装点结构设计时, 要保证安装点有足够的强度, 翻边高度小于50mm, 增加的焊接支架高度也不宜超过50mm, 如图8。

(2) 翼子板安装点结构设计时, 要保证安装工具的可操作性, 如图9。

(3) 翼子板安装点结构设计时, 要满足前风窗玻璃、车门等相关零部件的装配要求, 同时要保证自身安装工具的操作要求, 如图10所示。将安装点布置在前风窗玻璃下方, 采用螺钉固定, 既不影响的装配, 又保证了自身的拆装 (如图11) 。

5 结论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引入CAD设计技术、CAE分析技术, 给设计带来了巨大变化, 汽车设计技术也经历了由经验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设计阶段。

在我们对汽车前翼子板结构设计过程中, 需要结合整车的外造型,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和设计前翼子板的安装点, 既要保证安装点自身的结构强度, 还要保证翼子板的整体刚度, 同时要满足翼子板及周边车身零部件的安装与拆解。

1. 前风窗玻璃 2.螺钉 3.翼子板

本文从汽车结构设计方面浅谈了汽车前翼子板安装点的布置和设计, 这只是汽车设计的小小部分, 汽车设计还要考虑安全、可靠、经济、轻量化、环保等。汽车是由人来驾驶, 并用于人的乘坐, 因此其设计必须考虑这种人车关系, 也就是人机工程, 不但操纵要方便, 而且乘坐要舒适。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 其设计必须符合交通工程及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布置与安装 篇8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应用过程

随着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随之增长。管线布置技术的适用性关乎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的速度、机电设备运行效果、工程建设的成本以及设备后期的维护,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对管线布置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细节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 往往会涉及到种类繁多且复杂的管线布置作业, 在有限的建筑空间里确保管线不出现重叠、交叉、相碰等影响管线布置质量的问题, 以从根本上杜绝管线布置失误对工程工期及工程成本的影响, 是管线布置技术应用的目的所在。因此, 将机电设备各系统的管线作一个合理、有效的布置, 即采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异常重要。

1 管线布置技术的原则

1.1 管线平面定位。

管线平面定位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先繁后简、先大后小、先重点后次要、先主干后分支、先有压后无压、先风管后水管的原则;相同种类的管线应集中布置, 同时还要考虑到管线的外形尺寸、种类及厚度差异对管线布置间距的影响;各类管槽的走向及构件必须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并以加大空间利用率为前提合理布置支架, 支架的尺寸对相应管线的间距要求、预留管线的位置、施工操作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1.2 管线排列原则。

管线排列间距的安排必须以利于管道、电缆桥架、风管、阀门及保温层的安装与检修为前提, 且应遵循“通风管路在上、液体管路在下”, “保温管路在上、不保温管路在下”, “热水管路在右、冷水管路在左”的原则进行管线排列。

1.3 管线交叉避让原则。

为了确保管线布置质量, 符合管线综合平衡技术的要求, 应当在管线布置过程中尽量避免管线出现交叉现象, 即遵循管线交叉避让原则。各类管线交叉翻弯时, 应遵循“水管让风管”、“电气让水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低压管让高压管”、“小口径管让大口径管”、“分支管让主干管”、“常温管路让高温或低温管路”的原则, 处于经济成本考虑, 同等情况下造价相对较低的管线也应避让造价较高的管线。同时, 以管线布置基本构架为基础进行综合平衡, 通过基本构架力求避开大量管线层交叉, 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管线协调和管理难度。总而言之, 管线布置技术一定要根据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以符合质量和经济要求为最终目的。

2 管线综合平衡过程

2.1 前期准备。

在进行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之前, 应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一个细致的了解, 包括建筑整体布局、结构形式、使用功能、设备布置、管线分布状况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选取适用规格型号材料、部件和施工工艺。其次, 还要明确掌握专业设备、型材规格、管线支架位置及形式等, 合理的选用支吊架型式是综合管线平衡技术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绘图设计。

采用CAD绘图软件平台深化设计图, 按照建筑结构对综合管线平衡图涉及到的所有管线及设备进行定位校核, 将各个系统的管线图层进行分类, 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后再粘贴到同一底图中。对于管线密集或布置相对复杂的地方, 还需绘制详细的细部平面图或剖面图, 进行进一步分析, 以避免各系统之间发生位置交叉或标高冲突的问题。

2.3 平衡图纸。

选择同一走廊几处相似剖面位置, 根据建筑图和吊顶要求做出一个空间剖面, 将设于该断面内全部管线按比例画出管线的外型。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上述几条管线布置技术的避让原则, 以确保相对空间位置能够满足操作规范及后期检修的要求。绘制完剖面图后, 还需将同一走廊几个相邻断面内管线的水平位置、标高位置进行现场复核, 预留出阀门及部件的安装操作空间。平衡图的绘制不仅需要考虑支吊架的选用, 还要对专业安装施工工艺及具体流程有充分的了解, 整个综合管线平衡必须在安装顺序规范内完成, 避免因操作顺序不当造成后期出现较大范围的管线拆改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在机房和局部走廊的转角位置, 仅仅用剖面图是不足以充分反映管线布置及走向的, 这种情况下应绘制出三维图或是制作管线模型, 以清晰反映管线的空间布局状况。在平衡过程中, 大型设备的进出场路线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关键点所在。

3 管线布置应用软件比较

常用的管线综合平衡软件有Auto CAD软件和Revit Me P软件, 这两种软件在管线布置应用上各具优势与不足, 可以根据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选取合适的应用软件, 以达到最佳的管线布置质量, 见表1。

结语

“绿色安装”理念的兴起让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改进, 其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及提高施工效率和安装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出于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考虑,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布置与安装 篇9

1 主要技术内容

1) 绘图格式。绘图时以标准模式为参照, 切忌为了追求个性化使图纸不符合规范。标准的绘图格式, 能够保证图纸质量, 使安装工作能够高效高质完成行。在制作过程中, 设计图幅、标题栏, 选择打印比例时, 要考虑打印效果, 按照1∶1进行绘制。如表1所示:

在综合平面中对图层、颜色、线型、标注、文树各式修改交叉等错误操作, 单独修改各专业与出图, 各专业的2个图层, 以中文命名方式出现。而管线层要包含设备、管线、附件等内容。说明层则要包含标注、文字说明两项内容。至于剖面图管线则不进行分层设置。在绘制过程中, 要参照原设计图, 对各系统的颜色、标注、线型、以及文本格式作统一规范, 使图面能够清晰可见, 主次分明。

2) 管线布置基本构架。认真阅读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图, 按照要求综合布置机电设备的管线, 构建出各区域管线的标高、平面定位、交叉避让的基本框架。在原设计图中对需要改变走向的管线进行标注, 使综合图与施工图相呼应。这样, 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促进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布置基本框架包括平面定位、布置标高、交叉翻弯这些方面。对管线进行平面定位时要结合管线的支架尺寸、外形尺寸、保温厚度、管线规范、施工操作空间、检修空间等因素综合考虑。平面定位时, 要先确定设备所处的位置, 再对管线进行布置。例如, 走廊天花板上的喷淋头、警报器、筒灯等, 不允许交叉, 否则会影响天花板的外观, 影响其审美价值。但做到安全与审美的完美融合, 相当不易, 所以在平面定位时, 要求先确立位置后布置管线, 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标高的布置应遵循先布置不允许翻弯的管道 (如输油管) 和大管, 再布置其他管线的原则。如表2所示:

从管线的交叉翻弯方面来说, 在安装时要尽量减少交叉。管线交叉翻弯原则与标高布置的原则相近, 这样做是为了适应目前综合平衡技术的发展水平, 并且尽可能节省施工成本。在对管线进行翻弯或者交叉时要注意预留足够的空间, 方便使用和日后的检修。管线布置基本框架能够实现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布置的综合平衡, 减少管线的交叉, 降低施工的难度。

2 技术保障体系

应当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 保证技术成果的实现。在检查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时, 要确保每种管线都能够按照规划在自己的位置上“各行其道”, 不允许重大失误或偏差;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反馈并寻找对策, 关键时刻要动员专家的力量, 进行分析, 共同为解决问题而献策献计;完善奖惩制度与竞争机制, 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工程的效率与质量。

3 管线综合平衡过程

管线综合平衡流程: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 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对数据进行严谨地分析, 掌握各材料的外形尺寸与规格;熟练地掌握安装技术, 并能够对设计图内容的偏差进行调整;熟悉机电设备的布局和功能特点;熟悉建筑结构的外观造型;明确各设备的管线分布及位置;合理选用支架;应用CAD绘图软件平台深化设计图, 对各个系统的管线图层进行分类;绘制剖面详细图、空间剖面图;现场复核同一走廊几个相邻断面内管线的标高位置、水平位置;绘制出拐角位置的三维图。

4 制图要求

1) 熟悉图纸。对所要绘制的机电设备的管线胸有成竹, 充分了解各个系统的构造, 熟悉建筑的地理特征。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管线特点, 应当对自己负责安装的机电有充分的了解, 否则会导致绘制图纸出现偏差, 不符合实际情况。

2) 绘制图纸。综合管线平衡图比较复杂。绘制时应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部分、系统, 各部分、系统进行独立绘制, 分步骤完成。以现行的制图标准为依据进行制图。

3) 确定标高。绘制综合管线平衡图时确定高标是关键的部分。我们需要把施工技术的标准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绘制出科学合理的图纸, 并对内容进行验算, 最终才落实到施工环节。

4) 平衡图纸。调整绘制的关系系统, 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平衡图纸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要注意调整不合理的部分, 保证各部分避免交叉, 使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达到高标准。

5 注意事项

机电设备的管线是错综复杂的, 在绘图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绘制三维效果图如建筑的拐角;绘图时切勿多个图层同时进行;以免造成图面凌乱混杂的效果;绘制特殊管线时充分考虑其保温厚度, 如风管的绘制, 确保图纸的平衡。

6 结束语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对机电项目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水平取得了跨越性进展。然而机电设备的装置与诸多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 使综合平衡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使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当中, 实现机电设备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融合。现代机电工程事业工程量大、工期短、要求苛刻,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能有效缓和机电安装人员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并且能积极响应“绿色安装”的号召, 是观念的转型、理念的提升, 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体育课开发分析下一篇: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