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400ml

2024-09-09

无偿献血400ml(精选3篇)

无偿献血400ml 篇1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 使无偿献血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威海市顺利实现了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转变。为了确保血液安全, 节约血液资源, 降低经血液途径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依据《献血法》规定健康适龄公民一次献血量200~400mL, 威海市中心血站自2005年积极宣传推广无偿献血400mL/次, 4年来威海市无偿献血400mL/次呈日益增长趋势, 通过分析与掌握相关数字, 对于本站进一步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威海市中心血站2005至2008年在站内、献血屋、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人次, 献血量400mL/次。采集血液均严格按照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执行。

1.2 方法

唐山血站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

2 结果

(表1~4)

注:χ2=0.01, 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

注:χ2=127.05, P<0.01, 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表1中2005年400mL献血人次仅为8391人次, 通过广泛宣传, 正确引导, 威海市无偿献血400mL/次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8年无偿献血400mL已达20065人次, 占当年献血总人次77%, 充分说明“献血400mL无损健康”的新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通过表2可看出连续4年来400m L献血人群中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是学生、个体、干部, 他们构成了献血的主力军, 军人献血因受当地部队数量的限制, 公务员和农民的献血比例非常低, 提示我们在今后献血宣传工作中应加大对公务员队伍的宣传力度, 使公务员队伍能响应《献血法》号召, 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内在价值。继续扩大无偿献血宣传覆盖面, 将无偿献血延伸到农村去, 逐步提高农民的献血意识。

表3可以看出每年都有很多新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从2006年开始初次献血者呈上升趋势, 而多次献血者相对呈下降趋势, 说明存在献血者流失的情况, 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固定献血者档案, 献血次数大于3次的群体是固定献血者队伍的首选人群[1], 对于献血2次以上的献血者应加强联系, 增进情感交流, 有利于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立。如有的血站开展献血后跟踪服务, 对献血者进行健康体检, 使献血者或其家庭成员主动与血站保持联系[2]。有的血站在节假日给广大无偿献血者发送节日祝福短信, 拉近血站与献血者的距离, 为献血者再次献血打下良好基础[3]。

表4中多次献血复检淘汰率大大低于初次献血, 因多次献血者已经经过了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筛选, 比初次献血者要安全的多, 是献血低危人群, 多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 心理承受力好, 有相关报道显示首次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反应率[4]。今后要开拓多种渠道的宣传, 加强血站质量建设, 提高献血服务水平, 吸引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到400mL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逐步建立并扩大400mL固定献血者队伍, 更好地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400mL/次,分析

参考文献

[1]岑宪铭, 叶丽霞.梧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9) :706.

[2]刘巧, 吕运来, 郭建社.做好献血者保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5) :389.

[3]徐雪梅.手机短信在无偿献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4) :301.

[4]杨琼芳, 胡小华.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2) :131.

无偿献血400ml 篇2

阳光温和地洒在广场上,空气中宁静而安详。我信步走着,看一眼繁花,瞧一瞧绿草,无思无想。 空气中似乎弥漫有青春的气息,我一抬眼,一头乌黑的长发在我眼前一闪而过,两个时尚的女孩,望着她们的背影,我平静的思绪起了一丝波澜。继续走着,一辆乳白色的客车停在路边,“献血车”,我喃喃念叨着,向它投去了目光。树荫下是一张长长的桌子,铺有干净的白布,几位护士在一旁忙碌着,这里,满是消毒水的味道。我的目光被两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住了,那两个女孩,正坐在长桌旁谈笑着。依然青春,却似乎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护士轻轻地给手腕绑上皮绳,一个女孩似有些紧张。针头刺进皮肤的那一刹那,我看见她眉毛皱了一下,但随即又很快地舒展开来,她不想破坏这静谧美好的氛围。阳光下,她们的身旁漾起了一道淡淡的光圈,包围着她们,同样也包围着圣洁。再看她们,淡淡的微笑,我心中一动,一处地方倍显柔软。恍惚间,心花开放了。幽幽地传来香气,空气中,是爱的味道。我想象着,那一袋鲜红的生命液体将在某个地方完成它的使命,延续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成就一段完美,传承一份陌生人之间的爱。 我站在原地,看着生机盎然的广场,殊不知,身边,鲜花也开满了一地。我向前走着,心中荡漾着温暖,脚步间满是力量。至今犹记,某日的一个下午,鼓楼广场的一隅有一个名字,叫感动。

无偿献血400ml 篇3

关键词:无偿献血,安全,献血量,献血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公民每次献血一般为200ml, 最多不超过400ml, 这主要是参照我国过去长期以来无偿献血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2004年前采集无偿献血者的血量以200ml为主, 人们普遍认为献血反应与献血量有关, 并且献血300ml或400ml对人体影响大, 故对一次献血300ml或400ml存在畏惧。2005年温州中心血站开始在尊重献血者意愿的前提下, 通过加大宣教力度, 使一次献血300ml和400ml的人数大幅度增加。2006年和2007年共献血78 216人次, 一次献血200ml以上占72.54%。下面对78 216名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就献血量、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方式、献血次数、体重等进行统计分析, 以探讨一次献血从200ml向300ml、400 ml转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无偿献血者78 216例。其中男50 301例, 占64.31%;女27 915例, 占35.69%。

1.2 方法

1.2.1 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按照采全血操作规程, 每人采200~400ml, 全部采用坐式献血。凡采血量在50~200ml者, 以一次献血200ml统计;采血量在201~300ml以一次献血300ml统计;采血量在301~400ml者, 以一次献血400ml统计。

1.2.2 献血反应诊断

⑴轻度反应献血者表现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⑵中度反应除轻度反应外, 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⑶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 如晕厥、抽搐、失去知觉等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78 216例无偿献血者中, 献血反应共发生825例, 发生率为1.05%。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没有直接关系 (P>0.05) , 与年龄、性别、体重、职业、献血次数等有关 (P<0.05) 。 (表1)

3 讨论

献血反应的发生公认为与空腹、心理紧张、过度疲劳有关[1], 本文试从其他方面来讨论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 主要探讨一次献血从200 ml向300 ml、400 ml转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在发生献血反应的825例中, 轻度反应706例, 占85.6%, 中度反应109例, 占13.2%, 重度反应10例占1.2%。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 性别 (男和女) 以及年龄段 (18~19岁和20~55岁) 、体重 (45~50kg和50kg以上) 、献血次数 (1次和多次) 、职业 (学生、医务人员、其他) 献血反应的发生差别均有统计学上意义 (P值均<0.05) , 而在不同献血量中的献血反应的发生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0.06, P>0.05) 。

在低体重组 (45~50kg) 的献血者中, 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2.0%) 明显高于高体重组 (50kg以上) 的献血反应发生率 (0.91%) 。闫玉展[2]等研究结果认为, 献血反应的发生与体重成反比关系, 与研究结果相符。女性较男性容易发生献血反应, 这与女性心理上容易紧张, 体重相对较轻有关。首次献血者、学生、低年龄段对献血缺乏了解, 容易产生紧张心理, 献血反应也容易发生。多次献血者因为对于献血过程已经了解, 医务人员由于已有献血方面的知识, 所以二者发生献血反应较少。

50kg体重成人约有4 000ml血液, 300~400ml的献血量仅为全部血液的7.5%~10%。一次献血300~400ml符合人体血液生理无损人体健康。200ml献血量过少, 不能有效地刺激血液容量感受器, 而400ml献血量则可有效刺激人体神经系统, 以发挥调节作用, 促使储存血液进入血液循环, 刺激血液新陈代谢及促进血液循环[3]。在加大献血宣教工作力度, 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如工作人员多与献血者交流, 缓解献血者的紧张心情, 保证献血场地通风, 室温适中等) 的前提下, 同时对女性、低体重、初次献血、学生等献血者应加强献血监护, 一次献血从200 ml向300 ml、400 ml转变是安全和可行的。对于低体重的献血者建议于献血前饮水或咖啡, 以降低献血反应的风险[4]。

温州市中心血站2006年~2007年发生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05%, 较2004~2006年的2.15%[5]下降了50%, 一方面表明近两年减少献血反应的干预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 虽然一次献血300 ml、400 ml的比例较2005年以前增加43.99% (从2004~2005年的28.55%到2006~2007年72.54%) , 却可以通过筛选和上述有效措施, 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彦, 李小梅, 崔小岑, 等.献血者类型与献血反应情况的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 7 (11.)

[2]闫玉展, 冯冬梅, 王春艳.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9) :4527-4528.

[3]李志坚, 杨冬梅.一次献血400毫升的科学性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4, 6 (1) :51-52.

[4]Hanson S, France C.Predonation water ingestion attenuate negative reaction to blood donation[J].Transfusion, 2004, 44 (6) :924.

上一篇:黏膜内注射论文下一篇:高等师范的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