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的招募

2024-06-27

献血者的招募(共8篇)

献血者的招募 篇1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上已占主流,特别是在临床血小板的应用,对治疗出血性疾病具有明显效果。而机采血小板与手工提取血小板比较,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其采集方式的特殊性和环境等因素,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招募工作困难重重。所以,做好招募和管理机采血小板供血者的工作,对开展成分输血,提高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如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

招募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先导。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因其采集的方式特殊、采集的时间较长等因素,在捐献血小板的招募中难度较大。多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自愿意识,保持经常性沟通,收到一定的工作成效。

1.1 让献血者了解机采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开展无偿献血以来,人们对献全血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体验,但多数人对机采血小板认识不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安全的想法。认为已离体的血液再回输,有传染疾病的可能,宁肯志愿捐献全血也不愿捐献机采血小板。我们就耐心细致地讲解,与献血者共同观看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用图片的方式介绍国内机采工作进展状况,用机采血小板治疗出血性疾病,收到疗效显著的病例来说明机采血小板的作用和意义之所在,使献血者克服了恐惧心理,解除了人们对机采血小板易传染上疾病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机采血小板是使用一个密闭的管路进行采集,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是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献血者的健康恢复的较快。

1.2 在固定的无偿献全血队伍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是我们采集血液的主体。他们对无偿献血认识水平较高,对献血的知识了解得全面,思想和身体素质都较好,是我们机采血小板招募的主力军。同时,利用固定的采血屋、流动的采血车采集全血时,经常性宣传机采血小板知识及重要性,积极做好现场招募和预约招募工作。

1.3 在应急队伍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应急队伍的建设,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们的应急队伍,主要是以市直卫生系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这些人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层面较高,又以中青年为多数,易于接受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招募时,是支持我们工作最好的群体。

1.4 在特殊血源队伍中招募

我们建立了特殊血型库,对特殊血型患者用机采血小板时,随时招募,做到有备无患。

1.5 利用献血者的自尊与自我实现培养其捐献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得到周围人群的承认和赞扬,社会地位偏低和遭受挫折的人更有这样的强烈愿望。因此,要真诚地赞扬、鼓励和感谢捐献者,有利于提高其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使其长此以往地捐献机采血小板。在对于招募者和采血者来说,真诚地接待、娴熟的技术、轻柔的操作、和蔼的语言交流,是从事这项工作必备的素质。

2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关怀

我们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人文化管理,主要体现是关怀,尊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高尚品德,敬佩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

2.1 坚持志愿原则,弘扬奉献精神

在招募时,本着献血者志愿的原则,要以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解答献血者问题,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予鼓励。

2.2 优化环境,在机采时做到热情服务

一切以人为本,创建一个优美舒适的采血环境,机采血小板环境以流程科学、优雅舒适、采光良好、温度湿度适宜、影视无躁、音乐优美为基本原则。在机采前,通过与捐献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语言和副语言沟通,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状态。在机采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要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标准,要有熟练的采血技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机采献血者有一种受尊重的感受。同时,对机采后应注意事项一定要交待清楚,并定期随访。

2.3 保持通讯,定期召开联谊会。

对每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都要建立微机档案,有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平时,要保持电话沟通,节日发短信或贺卡形式以示问候。每年5.14活动日和年末,特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代表,参加全市无偿献血者先进代表联谊会。

2.4 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招募机采血小板工作,使更多的适合人群加入到这支队伍,我们还做好了以下人性化管理:(1)纪念品多样化。经常更换机采纪念品,对经常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可以进行纪念品累计,累计到一定金额可以兑换相应纪念品。(2)尽量满足献血时间的要求。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献血员工作单位作息时间要求严格,在上班时间不能来献血。这时,我们尽量满足要求,可以在节假日或下班后等闲暇时间采集血小板。(3)解决捐献者的实际困难。经常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当其遇到实际困难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让其感到血液捐献大家庭的温暖,使其更好地向周围人群宣传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意义,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之中。

3 小结

3.1 机采血小板是开展成分输血的主要部分。

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做好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先导,其工作主要从无偿献全血者和应急献血队伍中招募。

3.2

招募过程中,要宣传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3.3

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要体现人文化管理和关怀,要创设舒适优美的机采环境,热情为献血者服务,定期随访,经常电话沟通,保持稳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是做好机采血小板招募工作的关键所在。

摘要:目前, 采供血机构开展机采血小板, 是采集血小板最科学最先进的技术。在固定无偿献血者中和应急献血队伍中, 做好招募和关怀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开展成分输血, 促进机采血小板工作发展, 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管理

献血者的招募 篇2

云南省曲靖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 何建聪

我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金龙街道办东海社区红光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于2007年8月年始参加无偿献血,到今年刚好10年,累计献血80余次,获国家级表彰3次,市政府表彰4次。期间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云南分库,并成为曲靖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分队注册志愿者,同时递交了器官捐献申请.2015年世界献血者日那天曲靖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我作为志愿者代表成为副队长。十年来,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淡定从容,从家人的阻挠到后来的支持,从献全血到献机采血小板,从自愿参与无偿献血到积极宣传无偿献血,期间包含了喜悦和感动,也经历过辛酸和无奈,尤其是偶尔的血液供应紧张导致垂危病人的无助,让我深深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和团队建设的重要,促使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中。

在此,谨以我自身的经历和认识表述一下我对无偿献血宣传和志愿者招募的几点看法:

无偿献血宣传目的:

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适龄健康人群了解人体血液的构成、代谢及参与无偿献血后能够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坚持献血家人如果用血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除了突出“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主题外,兼顾“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感恩理念,从而促进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顺利招募。

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1、三献融合:按照“无偿献血——造干捐献——器官捐献”的先后顺序,把三者的宣传活动有序的结合在一起。因为器官捐献毕竟是身后之事,对于我们其实很遥远,造干捐献配型成功几率近十万分之一,也如中大奖一般艰难,而无偿献血却是我们迫在眉睫,随时都可以做的事。事实证明,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更容易接受造干捐献和器官捐献,大多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及递交了器官捐献申请表。而且,无偿献血志愿者更能够理解红十字服务理念。以曲靖市为例,市红会志愿者骨干大多来自于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当然,我本人也是市区两级红会骨干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积极动员无偿献血志愿者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

2、借鸡生蛋:充分利用一切跟血液有关的话题活动讲解血液知识,宣传无偿献血理念,让更多的人群了解无偿献血的益处,从而积极投身无偿献血事业。我曾经在平安做过两年,早会时就经常把血液知识和无偿献血理念穿插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课件中,既让自己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鲜活,也达到了无偿献血宣传效果。在应急救护培训课程里,创伤救护四大技能中的止血和包扎与血液知识密不可分,我们在给学员讲解示范中可以很容易把无偿献血宣传融合进去一块儿做了。

3、城乡结合:广场活动、献血车周边和街头人流密集地带发放资料一直是我们日常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的主要方式,而广大的乡镇街集和农村人群聚集地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我市农民占80%以上,市区仅有三所全日制大专院校,而据近几年相关部门统计,全市无偿献血总量约三分之二来自农民。当然,开展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最好避开每年的春节、春耕和秋收三个时间段。

4、媒体引导:直接影响无偿献血宣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公众对无偿献血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而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无疑是其最佳传播途径。可以在发行量大、关注度高的本土报刊设立专栏,持续刊发宣传稿普及献血常识,使献血宣传工作持之以恒。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辐射效果,通过多角度报道优秀献血者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献血者博爱、人道的奉献精神风貌并邀请媒体记者参与,及时报道献血宣传活动。还可以在城市广场、公交液晶显示器投放PPT或视频短片,以及在公交站台展板以卡通漫画的形式普及血液知识和无偿献血理念,让更广泛的人群关注和理解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

1、定向招募:不定期在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人群密集区域举办讲座,通过普及血液知识和宣传无偿献血理念进行现场志愿者招募;在广场献血屋(献血车)周围及附近发放宣传资料并招募志愿者;以点带面,每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骨干都是自个生活圈子的中心,由此辐射周围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群进行招募。

2、随机招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随时都会因为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而四处奔波,置身陌生的环境和接触陌生的人群。比如坐公交、地铁、长途列车,还有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无时不在的聚会等等,所有这些公共场合,都是我们进行献血志愿者招募的临时平台。我家在乡下,去市里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只要天气不是特别冷,我大多会穿着印有无偿献血或红十字图案的衬衫,利用路上闲聊招募献血志愿者,有一次竟然现场就招募到三个人。

3、网络招募:信息时代对人们生活观念影响最大的平台是什么?当然是网络!叮咚不断的QQ消息,铺天盖地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强势入驻大多数国人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社交方式。而这些个人气聚集的平台,自然也是我们进行无偿献血志愿者宣传和招募的有效途径。经常在自己的空间放一些血液知识方面的文章,或者不定期写几条有关无偿献血活动的说说,并随机配发一些活动场面图片;还可以不定期在各种群和朋友圈里晒哈自己献血的照片,挑起关于血液知识或无偿献血的话题进行引导,达到志愿者招募的目的。

现场招募在无偿献血中的重要作用 篇3

一、无偿献血现场招募活动中,血站招募人员一对一的沟通能让广大爱心人士更透彻地了解无偿献血。血站州募人员在活动现场,通过给适龄人群派发无偿献血宣传读本和图画单页,营造浓厚的氛围,引发受众人群对无偿献血的关注。受众人群阅读读本和图画,详细了解到献血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政策。而长期从事招募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与广大爱心人士进行互动交流,运用正确的招募技巧,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对一、面对面直接进行个性化解答,能最大程度地进行无死角、无缝隙宣传,提高广大爱心人士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

二、无偿献血现场招募活动中,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现身说法能满足不同献血者的心理需求,在现场活动中,从事招势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大多数是常年献血的无偿献血金、银、铜奖获得者。他们在现场进行宣传招募,本身就是一种现身说法和亲身经历的再现,容易打动前来参与献血或献血有顾虑的市民。由于他们特有的身份优势,更能了解和感知不同的献血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无偿献血志愿者站在献血者的角度,从不同的心理需求出发,分享自身长年愉快的献血经历及健康的身体状况,并提供最贴心、最周到的服务,最大程度地调动市民的献血热情,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三、无偿献血现场招募活动中,无偿献血者的现场表现是对心存疑虑人士的最好证明。受传统观念和不良舆论影响,部分人士对献血心存疑虑,担心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的人则因为害怕疼痛不敢献血。无偿献血者们以实际行动挽袖献血,现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信心与自豪感,以及他们顺利的献血过程,最好地证明了“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献血不可怕只需小小勇气”“无偿献血无上光荣”,直接消除了部分人士心中的疑虑。献血看成功献血后,其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及获得无偿献血证的激动心情,激励了部分人士投身到无偿献血的活动中去。

四、无偿献血现场招募活动中,采血医护人员娴熟规范的业务技术操作最能使广大爱心人士信服。传统观念认为,医护人员的职责即为献血者进行血液初筛、体检和采血工作,却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招募作用。在献血者看来,医护人员具备的专业医学知识与娴熟业务技术操作最权威、最能使人信服。在现场活动中,体检医生和采血护士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面对献血者或献血有疑虑人群,从医学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最具专业的宣讲,能最有效地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使其成为下一个无偿献血者。

现场招募还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如与媒体等机构或其他公益团体合作,互助互动互补,共同开展一些救灾救助救护等大型公益性活动,以此弘扬无偿献血的人道主义精神,将无偿献血事业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换取社会各界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最大理解、最大支持。

总之,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对无偿献血工作而言,通过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行的现场招募活动,很好地弘扬了“无偿献出奉献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普及了无偿献血科学知识,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这大大增强了广大公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献血意识,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献血认识误区,为社会树立了正确的无偿献血观念,提高了社会各界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献血者的招募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月—2012年1月无偿献血者33 681人次, 其中献血2次及以上者3 693名, 占10.96%, 年龄最小的为18岁, 最大的为52岁。

1.2 多次献血者标准

献过2次且每年至少献血1次的献血者。

1.3 调查方法

分析统计献血者献血时登记的个人相关材料, 结合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电脑系统查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比较多次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城乡分布、血型分布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次献血者性别、年龄特征 (见表1)

献血次数与不同年龄组人群比较, χ2=172.18, P<0.01。

2.2 多次献血者人群血型分布 (见表2)

2.3 多次献血者人群城乡分布 (见表3)

不同献血次数人群城市与农村之间比较, χ2=85.35, P<0.01。

3 讨论与分析

3.1 性别

多次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P<0.01) , 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女性多次献血人数较少, 这与女性的生理、心理因素, 如女性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周期以及性格特点有关。

3.2 年龄

多次献血者年龄分布与献血次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20~39岁年龄段人群占多次献血总人数的70.81%, 主要是因为这一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好, 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学生, 能理解和接受献血宣传, 因而多次献血比例较高。

调查发现, 本市献血次数≥4次者中, 30~40岁及以上年龄组呈现的特点是献血者比例基本随献血次数增加而增加, 由此表明, 中青年人群是固定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因为中青年人群大多具有爱心, 社会责任感、荣誉感较强。但总体来看,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人群献血比例降低的总体趋势是不会变的, 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宣传。要针对我市固定献血者人数比例较低的现状, 开展多项活动发展和稳定固定献血者队伍[2,3]: (1)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了解献血者的心理顾虑, 有针对性地宣传“献血有益健康”; (2) 介绍血站的血液安全管理措施, 注重安全性、技术性; (3) 组织“血站开放日”活动, 设立热线咨询电话, 采取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 告知和跟踪回访多次献血者; (4) 发送感谢信、生日祝贺, 组织联谊会; (5) 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 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 改善设备、硬件设施条件, 吸引更多的献血者。

3.3 血型分布

多次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占26.81%, B型占29.49%, O型占33.74%, AB型占9.96%;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B型>A型>AB型, 符合我国西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特点。

3.4 城乡分布

城市献血人数显著多于农村献血人数, 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这与农村人群对献血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较低有关, 同时, 他们由于受条件限制, 存在献血交通不便的情况。这提示我们今后应针对农村人群开展无偿献血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应定期到农村开展献血宣传、采集活动。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多次献血者人群结构及血型分布情况, 为制订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 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献血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上献血2次及以上者的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 693名多次献血者中, 男性2 691名, 女性1 002名, 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2039岁为主, 占调查人数的70.81%;献血者中, 城市人口占64.55%, 农村人口占35.45%;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占26.81%, B型占29.49%, O型占33.74%, AB型占9.96%;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B型>A型>AB型, 符合我国西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特点;献血次数≤4次者居多, 占82.45%。结论 2039岁年龄组人群是多次重复献血的主要群体, 应对其加强宣传和招募, 并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

关键词:多次献血者,献血特征,血型分布,招募策略

参考文献

[1]季阳, 郑忠伟, 庄文.保障我国输血安全的策略和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5) :359-361.

[2]宋雪梅, 孙红霞, 王明静.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2, 4 (1) :30-31.

献血者的招募 篇5

招募工作学生骨干培训班

为深入了解广州市大专院校献血工作情况及解答各高校对广州市无偿献血工作的疑惑,广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委员会于2012年3月10—11日在惠州市举办了“2012年广州地区大专院校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学生骨干培训班”。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怡、副会长杨洁勇和组织部部长卢海闲被选为优秀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的参与人员有广州市献血办主任何军、蓝琴等献血办的医生、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及广州地区大专院校学生骨干代表200余人。培训期间,广州市献血办主任何军首先在会议上总结了2011年的献血工作,并提出了对2012年广州市各高校献血工作的要求及建议。接着,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就无偿献血活动向各高校骨干代表介绍如何利用网络和新闻稿等媒介进行校园宣传,并指导高校代表如何从普通事件中挖掘新闻价值及撰写新闻稿。随后,由广州市献血办蓝琴主讲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实务。培训的最后,广州市献血办为各高校代表设立了工作人员解答疑难的互动环节。

此次培训班的开班,为广州地区大专院校关于无偿献血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并为大学生加深对广州市无偿献血的了解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渠道。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班,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无偿献血活动,并明确了在我校定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目标人数及重要性。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如何招募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 篇6

1 招募目的

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 建立自愿低危固定长效无偿献血队伍。招募足够的稀有血型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 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稀有血型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 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 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 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4 工作内容

4.1 注重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

为提高公民献血意识, 利用各种无偿献血宣传日举办大型宣传活动, 如每年5.8造血干细胞采集日在市东方红广场举办大型无偿献血知识宣传, 以红十字会的名义招集医疗系统全部参与宣传, 在全市公民心目中引起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关注, 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思想理念;每年6.14世界无偿献血者日与新闻媒体联合在市东方红广场搭建大型舞台、空飘及宣传标语, 举办大型宣传活动, 邀请市领导参加, 对献血突出人物进行表彰, 新闻媒体进行连续报导, 并刊登光荣榜, 扩公民对无偿献血的广泛知晓度, 提高公民的献血积极性, 使广大公民认识到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会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4.2每年初制订本年度无偿献血宣传及招募计划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力, 制作大型宣传广告, 宣传手册, 宣传扑克, 宣传台历, 宣传性纪念品及大型横幅, 联合市、县级电视台对无偿献血知识进行滚动式专题宣传。

4.3 利用采血车开拓农村献血局面, 对六县所辖地区开展面对面宣传, 加强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 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扩大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队伍。

4.4 每年定期召开无偿献血者表彰大会, 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报导, 开展寻找无偿献血突出人物活动, 树立典型, 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开展街头招募活动, 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稀有血型志愿无偿献血者, 春节期间对曾获国家奖项人员进行慰问表彰。

4.5 每季度定期印发《焦作献血》简报, 宣传无偿献血各项法律法规及献血知识, 使无偿献血的服务宗旨更加人性化、透明化, 让全市人民更加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4.6 稀有血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为使稀有血型队伍逐步扩大, 建立好、使用好这支特殊队伍, 春节期间, 为登记在册的稀有血型献血者寄去贺年卡, 赠送台历, 联系感情, 每年定期召开稀有血型献血积极分子联谊会, 增强稀有血型者的互救意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稀有血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号召稀有血型家庭成员到血站进行稀有血型筛查。自愿定期献血, 形成良性循环, 树立典型, 对有突出贡献的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表彰, 鼓励他们在关键时刻献出血液, 拯救他人。

献血者的招募 篇7

1 我国无偿献血模式的发展

在20世纪, 输血技术不断改良, 尤其是最近的数十年内, 从技术到概念都有突破性发展。在早期, 临床输血主要依靠有偿献血, 大多数献血者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而卖血。供血人员健康状况与血液质量直接相关, 非法采血行为屡见不鲜, 输血秩序长期处于混乱状态[1], 以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河南发生了因非法采血、卖血造成艾滋病大范围感染的悲剧[2]。严峻的形势使人深思, 最终推动输血事业改革。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 标志着有偿献血的结束, 无偿献血的开始。至此, 我国无偿献血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新的献血理念开始树立。

无偿献血模式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3], 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起步阶段, 人们对无偿献血行为接受程度低, 存在诸多不解和疑虑。面对这一问题, 各地实行以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为主的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血液供应, 但也对无偿献血的初衷产生了一定冲击。原因是个别单位为完成献血指标, 给献血者高额补贴、放长假等超值补偿, 甚至出现“血头”“血霸”冒名顶替献血, 给血液安全带来隐患。同时, 由于政府成为无偿献血的主体, 使得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失调, 影响血液有序供应。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无偿献血制度执行的早期阶段, 新献血观念一时无法树立, 由政府下达献血计划的做法是必然的, 是可行的, 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血液保障和平稳过渡作用。

自愿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安全的理想献血模式[4]。我国卫生部于2001年提出, 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 用3~5年的时间实现由指令性计划献血向无指标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5]。为了使无偿献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各地陆续转变工作模式, 加大献血知识宣传普及与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移动式采血车和献血房车应运而生, 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献血条件, 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模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实施中, 血液采集的盲目性以及血液采集量和血型分布的不确定性, 造成血液库存偏型和库存不足、过剩情况。同时, 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行为随意性较大, 很难形成稳定的献血者队伍, 受环境、天气、季节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采血量难以控制, 季节性波动, 无法满足临床和突发事件用血需求。基于此, 我国在2009年提出进一步推行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这种献血形式不同于之前的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 其借助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和部队等平台, 由各地献血办根据临床用血需求, 提前与单位团体联系, 通过动员、宣传、招募, 使领导和群众对无偿献血有足够的认识并主动配合, 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 根据预约登记献血人数, 安排合适的献血时间, 采取流动献血车上门采血或到血站献血等形式, 以达到双赢效果。作为符合国际惯例的无偿献血招募方式, 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在季节性调配血源、血型筛选纠偏、补充库存及血液应急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至此, 献血工作模式形成了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团体自愿无偿献血为辅的格局。

2 我市无偿献血模式发展历程

我市中心血站成立于2000年底, 越过有偿献血阶段, 直接实行无偿献血, 并顺应国家献血模式不断调整。血站成立之前, 我市临床血液由周边血站提供, 市民从未接触过有关无偿献血的概念, 对无偿献血这一新生事物完全陌生, 一时无法接受。考虑到临床用血需求, 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工作局面, 所以最初我们也采取了指令性计划献血模式。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宣传、动员和招募环节, 直接摊派献血指标的做法没有得到普遍理解和支持, 造成一些职工存有负面情绪, 献血补偿、休假等也给单位生产和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单位管理层不愿积极配合。同时, 一些职工为了获取单位补贴和休假奖励, 在明知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合献血的前提下隐瞒病史, 坚持献血, 加之献血前注意事项没有宣传到位, 致使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上升,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 指令性献血人群过于单一, 限制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正常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血站刚刚成立、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 这种过渡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市临床供血需求。2002年底是我市血站的发展转折期, 国债项目大力度投入西部血站建设, 血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新配备的流动献血车出现在我市街头。随着前期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不断深入人心, 人们献血意识增强, 而且我市为新型工业城市, 城市化率高, 市民接受能力较强, 我市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从2004年开始稳步发展, 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计划指令性献血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几年中, 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连续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殊荣。

然而, 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考验。在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发展初期, 考虑到我市流动人口少、献血人群结构单一、重复献血者人群逐渐老化、供血能力饱和以及今后临床用血量的持续增长, 我们提前预警, 及早谋划, 确立了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和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双管齐下发展目标。结合我市特点, 尝试首先在酒钢企业职工献血人群中实施招募策略, 构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有效模式, 并探讨具体策略, 为我市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3 我市无偿献血发展现状及献血人群结构特征

我市为典型移民新兴工业城市, 主要以钢铁企业带动城市发展, 总人口近30万, 人口献血率为1.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 未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缺血现象。无偿献血人群以企业职工为主, 也是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 占总献血人数的68.33% (见表1) , 不受寒暑假、小长假、部队战备任务、务工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 并且在血液紧张、偏型及应急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4 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

将企业职工作为首个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尝试招募人群, 主要是综合考虑我市献血人群结构特点, 企业职工献血人群具有年轻、血液安全、队伍稳定、组织化程度高等特点。针对企业职工献血主体采取以下招募策略:主动深入到各厂矿单位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进行免费血型鉴定, 为每一个厂矿车间建立一份职工血型档案;通过建立血型档案确立应急单位, 每一个应急单位就是一个虚拟血库;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团及工会活动, 配合开展生理卫生知识和无偿献血宣传;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危险性大的特征, 加大无偿献血者权益和有关政策宣传力度, 动员职工互助献血;每两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对全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对无偿献血行为予以肯定;通过咨询热线、献血联系卡、QQ群、短信微信平台、慰问卡等形式加强与献血者的日常联系。

5 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在其他献血人群中的运用

在现有人群中, 还有大部分血源潜力可开发, 主要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医务工作者、学生等。这部分人群学历高,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血液相对安全, 倡导其积极自愿献血, 对树立社会新风尚起到表率作用。近两年, 我们在加强企业招募宣传的同时, 也将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其他献血人群中, 并开展了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公务员献血少在我国普遍存在, 政府部门仅注重宣传、组织, 却很少主动带头献血, 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对献血认识不到位, 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而《献血法》中“鼓励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献血”[6], 这就形成了极为尴尬的局面。面对这一群体, 我们以党校组织的干部队伍培训为切入点, 把无偿献血知识做为干部培训内容, 并请每期学员到血站参加开放日活动, 讲解无偿献血知识, 解疑答惑, 就社会上对无偿献血的负面报道进行说明, 感召他们及身边的同事、朋友参与献血。医务人员参加献血, 是对“献血无损健康”最具有说服力的宣传。在医务人员宣传动员过程中, 我们更侧重让其感受血液资源的宝贵, 更好地开展临床合理用血工作, 节约血液资源。此外, 引导医务人员成为义务宣传员,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无偿献血政策, 鼓励其献血。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的群体, 在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同时, 我们注重培养其为无偿献血事业服务的愿望, 使其成为血液服务志愿者, 参加血站组织的各种街头宣传、开放日等志愿活动。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招募工作, 近3年我市干部 (包括公务员、医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 及学生献血人数有所增加。

6 结语

事实证明, 这种针对企业职工献血人群特点而建立的献血招募策略, 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2008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季节性血液短缺, 逐步演变成2010年下半年的常态性短缺的严峻形势下[6], 我市依靠以企业工人为主的团体自愿无偿献血招募策略, 保证了临床供血, 未出现明显结构性、季节性缺血现象。近年来, 我们尝试着将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运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医务人员和学生中, 并结合各人群特点进一步完善, 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市无偿献血模式的发展成效证明, 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 对我市团体自愿无偿献血模式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成功经验,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具有相对固定性和可控性, 组织性和结构性较个体献血者更明显, 将是现阶段及今后倡导的一种模式, 也是和国际接轨的一种趋势。就现阶段而言, 还要继续广泛宣传, 理性思考, 依托社会资源, 持之以恒走出一条符合我市特点、高效、快捷的无偿献血发展之路。

摘要:结合无偿献血模式发展历程, 分析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 提出首先建立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 成功运用和实施, 并推行到干部与学生人群中, 为我市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关键词:企业职工,献血模式,招募策略

参考文献

[1]袁朝忠, 崔贺.浅谈输血事业发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05 (6) :88-89.

[2]周启梁.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J].知识经济, 2003 (1) :58-61.

[3]刘俊东.传统献血模式与现代无偿献血模式下献血报表的统计学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3) :280-281.

[4]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之安全献血[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项目, 2002.

[5]梁晓虎, 张海, 张爱红, 等.自愿无偿献血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3) :202.

献血者的招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2年3月~2014年3月进行大量采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于两个不同的采血点在不同时内的采血情况进行的护理方式。并对其献血经历进行了登记记录。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两组采血点所采集献血人次分别为对照组(3152例)和观察组(3241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我国血液采集规范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基本的有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献血者的护理基础上,按照所献血人员的年龄、体型以及职业情况进行的判断。并用社会医疗角度的发展情况来鼓励献血者,减少献血者对献血事业的怀疑态度,针对不同的献血问题进行解答,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护理照顾,应给予有效护理。

1.3 评价标准<xref id="65" rectid="p278-b11-r89" href="n181-m29">[2]</xref>

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标准中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献血者一般检查来进行献血者的筛选,统计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按照相关献血反应情况标准进行汇总;对二次献血比例的提升度进行分析后,作出相应的护理效应管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的理念,即将服务对象作为护理的工作中心,并以现代护理观念作为指导,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系统化运行。在应对这一类问题的临床护理中,需要从思想上改变献血者对献血事业的看法,并增加其对医疗血库系统的信任度。在对献血者进行的身体观察过程中,需要对献血者的自身思想观进行教育,在其符合相关的献血健康标准以后,让其认识到采血对人体的伤害并没有外界宣传那样恶劣,对其进行思想觉悟上的引导,从而让献血者对献血工作无抵触情绪。

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由于护士的操作技能对综合素质评价会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采血工作的可持续性进行,所以需要从程序化标准化的角度来对整体的规程操作进行技巧上的调整。在采取新技术并对献血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调整后,也能够通过献血者的反应来改变献血者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感。在对其神经造成的相应调节失调问题的调整中,通过个体特征来进行分析。据相关报道中表示,献血不良反应,精神紧张导致的不良症状>60%,而空腹献血导致的不良症状>20%,对环境不适导致的为6%[3]。所以在对献血者的护理中,就应当以适合静脉穿刺的临床治疗方式,从这一形式来完成对环境的有效改良。针对不同的人群,其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方式,对各个环节的献血问题,可以从心理护理的开展形式上对整体的健康进行关注,而对献血者的隐私保护,也应当避免对永久淘汰的献血者进行私下的信息传达,可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尴尬[4]。经过这样的一个专业化护理以后,在献血率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对于献血后的回访工作,是表现采供血系统对献血者的关爱,也是代表整个社会对献血者的一项最高的评价,作者通过对献血者邮寄慰问信息,对献血者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开通相应的献血热线以后,针对献血者电话进行真实的回复,并让其对自己的血液检查结果进行查看。在回访的过程中,作者调查了献血者在休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出现几率约为2%,同时献血者容易出现神经疲劳,所以对献血者献完血以后,应当叮嘱近日内的生活饮食,并督促其能更好的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保证献血者能够早日恢复如初。

综上所示,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临床招募采血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其作用效果,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以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市的两个固定献血点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3152例)及整体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观察组,3241例)。观察比较经过不同采血护理后,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结果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 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采血点进行招募采血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

参考文献

[1]张雅莉,时宝红,刘新建,等.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5):1883-1884.

[2]周琼.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作用.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610-611.

[3]孙革,蓝欲晓,周华,等.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1):1002-1003.

上一篇:过程证据下一篇:市场现代性经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