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分布特征

2024-08-20

献血者分布特征(共3篇)

献血者分布特征 篇1

多次献血者在影响潜在献血者、提高血液安全性、缓解急救用血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多次献血者进行再次献血招募, 可更有效地保障临床用血[1]。同时, 多次献血者在无偿献血认知正确性上明显高于初次献血者。但目前多次献血者流失严重,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多次献血者人群结构及献血情况, 制订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 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献血队伍, 我们对本站2006年1月—2012年1月参加献血2次及以上者的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月—2012年1月无偿献血者33 681人次, 其中献血2次及以上者3 693名, 占10.96%, 年龄最小的为18岁, 最大的为52岁。

1.2 多次献血者标准

献过2次且每年至少献血1次的献血者。

1.3 调查方法

分析统计献血者献血时登记的个人相关材料, 结合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电脑系统查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比较多次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城乡分布、血型分布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次献血者性别、年龄特征 (见表1)

献血次数与不同年龄组人群比较, χ2=172.18, P<0.01。

2.2 多次献血者人群血型分布 (见表2)

2.3 多次献血者人群城乡分布 (见表3)

不同献血次数人群城市与农村之间比较, χ2=85.35, P<0.01。

3 讨论与分析

3.1 性别

多次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P<0.01) , 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女性多次献血人数较少, 这与女性的生理、心理因素, 如女性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周期以及性格特点有关。

3.2 年龄

多次献血者年龄分布与献血次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20~39岁年龄段人群占多次献血总人数的70.81%, 主要是因为这一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好, 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学生, 能理解和接受献血宣传, 因而多次献血比例较高。

调查发现, 本市献血次数≥4次者中, 30~40岁及以上年龄组呈现的特点是献血者比例基本随献血次数增加而增加, 由此表明, 中青年人群是固定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因为中青年人群大多具有爱心, 社会责任感、荣誉感较强。但总体来看,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人群献血比例降低的总体趋势是不会变的, 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宣传。要针对我市固定献血者人数比例较低的现状, 开展多项活动发展和稳定固定献血者队伍[2,3]: (1)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了解献血者的心理顾虑, 有针对性地宣传“献血有益健康”; (2) 介绍血站的血液安全管理措施, 注重安全性、技术性; (3) 组织“血站开放日”活动, 设立热线咨询电话, 采取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 告知和跟踪回访多次献血者; (4) 发送感谢信、生日祝贺, 组织联谊会; (5) 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 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 改善设备、硬件设施条件, 吸引更多的献血者。

3.3 血型分布

多次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占26.81%, B型占29.49%, O型占33.74%, AB型占9.96%;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B型>A型>AB型, 符合我国西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特点。

3.4 城乡分布

城市献血人数显著多于农村献血人数, 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这与农村人群对献血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较低有关, 同时, 他们由于受条件限制, 存在献血交通不便的情况。这提示我们今后应针对农村人群开展无偿献血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应定期到农村开展献血宣传、采集活动。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多次献血者人群结构及血型分布情况, 为制订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 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献血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上献血2次及以上者的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 693名多次献血者中, 男性2 691名, 女性1 002名, 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2039岁为主, 占调查人数的70.81%;献血者中, 城市人口占64.55%, 农村人口占35.45%;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占26.81%, B型占29.49%, O型占33.74%, AB型占9.96%;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B型>A型>AB型, 符合我国西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特点;献血次数≤4次者居多, 占82.45%。结论 2039岁年龄组人群是多次重复献血的主要群体, 应对其加强宣传和招募, 并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

关键词:多次献血者,献血特征,血型分布,招募策略

参考文献

[1]季阳, 郑忠伟, 庄文.保障我国输血安全的策略和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5) :359-361.

[2]宋雪梅, 孙红霞, 王明静.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2, 4 (1) :30-31.

[3]宫伟, 邱艳, 郑英杰, 等.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2) :168.

献血者分布特征 篇2

关键词:AB0血型,Rh血型,MN血型,基因频率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具有多态性和复杂性。由于种族和地区的差异, 各种血型均有各自的分布特点。对ABO、Rh血型及MN血型进行准确地鉴定, 不仅避免了免疫性输血反应, 保障了输血的安全, 而且可以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调配。2009-2011年收集无偿献血者75 123例, 分析ABO、Rh血型及MN血型分布情况,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无偿捐血者75 123例, 均为汉族。

检测方法: (1) 主要仪器与试剂: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 (瑞士HAMILTON公司) 、酶标仪 (340rt) 、Thermo star震荡仪, UN-32平板离心机。抗-A、抗-B血清及Rh D试剂, ABO试剂红细胞、不同批号的抗-D, Rh定型试剂抗-C、抗-c、抗-E、抗-e, 抗人球蛋白试剂、抗-M、抗-N试剂, 参照实际说明书, 制订SOP, 并严格遵照执行。 (2) 检测方法:ABO血型正反定型、MN血型检测、Rh血型筛查, 均采用U型96孔微板法。STAR加样系统按照设定程序加样, 抗-A、抗-B, 抗-M、抗-N, 以及抗-D每孔50μL, 盐水稀释红细胞每孔50μL;ABO反定型为每孔40μL血清, 再加入20μL标准红细胞, 平板离心机离心, 震荡, 酶标仪检测。Rh阴性的标本, 选择3个不同批号的抗-D血清, 采用抗人球蛋白法确认, 并做抗原分型检测。 (3) 统计学处理:统计数据以构成比表示, 基因频率按有关文献公式计算。

结果

ABO血型分析:对本地区75 123例汉族献血者ABO血型分布调查, ABO表型分布特征B>A>O>AB, 基因频率分布p=0.2370, q=0.2380, r=0.48, 见表1。

Rh血型分析:对本地区75 123例汉族献血者Rh血型分布调查, 共检出Rh D阴性322例 (0.43%) , 其中A (-) 0.16%、B (-) 0.11%、O (-) 0.12%、AB (-) 0.04%;基因频率ccdee>Ccdee>CCdee>ccdee>Ccd EE>CCd Ee>Ccd Ee>ccd EE>Ccd EE, 见表2。

MN血型分析:对本地区75 123例汉族献血者MN血型进行分析发现, MN血型分布规律为MN>M>N, 基因频率为m=0.4742, n=0.5258, 见表3。

讨论

迄今为止已发现29个血型系统中, 其中ABO和Rh血型系统与临床输血关系最为密切, MN血型在法医领域内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1,2,3]。探索各血型分布的规律, 有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采供血计划, 建立稳定的血源队伍, 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能够减少血液浪费, 从而实现血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类ABO血型分布有其共同特点, 即AB血型最少, 而O血型普遍较多。但不同的人种的血型频率分布不同[4]。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是其在该位点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 可以根据表现型频率来计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连云港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B型最多, 其次为A型、O型, AB型最少, 分布排序B>A>O>AB, 基因频率r>q>p, 基本符合Hardy-Weiberg分布。但表现型实际分布与中国南方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 (O>A>B>AB) 不完全一致, 与上海、浙江、安徽等长江流域分布状况也不完全吻合, 说明了ABO血型分布存在地区差异[5]。

与ABO血型系统不同,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 通过输血和妊娠, Rh可以在人体内产生免疫性抗体, 从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6]。患者输血和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Rh (D) 阴性血源[7]。本次研究共检测出Rh (D) 阴性血型322例, Rh (D) 阴性频率0.43%, 与我国汉族人群Rh (D) 阴性频率0.2%~0.5%相吻合;Rh (D) 阴性在ABO血型系统中, 以A型Rh (D) 阴性为最多, 其次为O型、B型, AB型最少, 分布排序A>O>B>AB型。因此, AB型在ABO系统和在Rh (D) 阴性中占的比例一样, 均为最低, O型与B型Rh (D) 阴性率之间基本相同。75 123例献血者中ABO血型的分布情况与Rh (D) 阴性血型在ABO血型中的分布情况略有不同。

根据Fish-Race的理论, Rh系统血型遗传基因有C、c、D、d、E、e, 3对6个, 而实际上d基因至今未找到。本文对其中的C、c、E、e基因作了检测, 理论上存在9种表现型, 但在实验中并不全有检测到, 各个因子表现型频率ccdee>Ccdee>CCdee>ccdee>Ccd EE>CCd Ee>Ccd Ee>ccd EE>Ccd EE, 其中ccdee、Ccdee、CCdee占87.3%。

MN血型系统虽然在临床上不是重要的血型, 但偶尔也有因抗M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和不相容妊娠而产生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病的报道[8]。MN血型由2种等位基因M和N所控制, 无显性隐性之别, 为常染色体遗传。在我们的检测中, MM表现型的构成比22.83%, MN 49.18%, NN 27.99%, MN>NN>MM, 由此推算相应的基因频率m=0.4742, n=0.5258, 两种基因比例相差不大。

各地区血型分布的调查, 有利于建立血型档案库, 满足临床输血的需求, 为医院和血站之间血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为动态采集、储存等血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本地区ABO、Rh及MN血型分布的研究为临床输血和临床诊治中输血水平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樊冬碧, 唐小兰.怀化地区汉族献血员ABO、Rh血型系统及其基因频率分布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8) :123-124.

[2]周国平, 谢云峥, 向东, 等.上海市Rh阴性献血者D变异型与不规则抗体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 2009, 27 (3) :233-234.

[3]许德义, 董国飞, 陈伟岳, 等.宁波市203例Rh阴性献血员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分布[J].现代实践医学, 2005, 17 (11) :698-700.

[4]龙友国, 黄文强, 余跃生, 等.中国56个民族ABO血型分布[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0, 31 (1) :22-25.

[5]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03-109.

[6]王玲.部分人群中Rh血型C、E抗原分布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 2010, 28 (5) :371.

[7]林碧, 陈筱华, 陈荣仓, 等.温州市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J].浙江医药, 2009, 30 (5) :518-520.

献血者分布特征 篇3

关键词:机采成分献血者,招募,献血者分布特征,献血频次

机采血小板由于采集时间较长且受场地、设备的限制, 机采成分献血人群的招募具有一定难度, 为掌握机采成分献血者分布特征及献血情况, 进一步做好机采成分献血者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 为建立一支充足、固定、自愿、安全的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对安阳市2002年1月-2011年5月2014名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分布特征及献血情况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2002年1月-2011年5月参加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的健康公民2014名, 其中男性1495名, 女性519名, 年龄18-55周岁。

1.2 方法

查询无偿机采成分献血健康咨询表并结合电脑查询验证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1]。

1.3 统计分析

χ2检验。

2 结果

注:年龄比较:X2=132.92, P<0.005;市区农村比较:X2=12.29, P<0.100;性别比较:X2=45.72, P<0.005。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年龄差异显著 (P<0.005) 。21-25岁、36-45岁成为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的主要人群。18-25岁献血总人数为342人, 经统计其中221人为在校学生, 占64.6%;18-25岁献血频次主要集中在2次, 占51.5%, 献血频次≥3次以上的人数则显著降低, 这说明学生虽然为无偿献机采血小板的主要人群, 但由于其工作、生活方式不稳定, 流动性大等原因使其成为固定献血者还具有很大的受限性, 应利用在校学生便于组织、人员集中、主动性强等优点, 趋利避害, 在机采成分血源供应紧张时利用学生献血可以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性别差异显著 (P<0.005)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中男性为1495人, 女性为519人,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献血频次在2次-14次之间时男性为1408人, 女性为505人, 男女比例为2.8:1;献血频次在15次以上时男性为87人, 女性为14人, 男女比例为6.2:1。说明献血频次越多, 男性比例越高, 男性应作为固定机采成分献血的主要发展对象。

从表1还可看出, 市区和农村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数无显著差异 (P<0.1) 。说明目前农村已成为机采献血的重要阵地, 本市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地级市, 加强农村朋友对机采成分献血的了解, 不断增加其献血参与度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

从2002年1月起, 本市正式开展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供应工作, 机采成分献血人数从刚开始2002年315人发展到2010年2962人, 机采成分献血工作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发展 (见表2) 。根据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中规定, 把至少献血3次并且每年至少献血1次者称为固定献血者, 参照这个条件, 我站机采成分献血频次>6次者占总人数的20%;机采成分献血频次>10次者占总人数 的10%, 说明固定多次机采成分献血者所占百分比并不高, 固定机采成分献血人群流失情况还比较严重。

我站机采成分血从刚开始的供不应求到目前基本有库存, 说明多年来我站机采成分献血招募工作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改善献血环境、成立血站开放日、加强媒体联系、开展成分献血知识讲座及发放成分献血宣传资料等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今后我们还应该开创更多方式来增加并稳定机采成分献血队伍[2], 例如:开展机采成分献血者联谊活动, 因机采成分献血间隔期较短, 工作人员与机采成分献血者之间联系较多, 联谊会可以成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征募机采成分献血者为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可以以自己的献血体会现身说法, 增强宣传效果;对首次机采成分献血者跟踪回访, 增加首次献血满意度, 促使其再次献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云光.柳州市2次以上无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1) :57.

上一篇:中国的影视概念设计下一篇:妇科手术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