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2024-06-04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精选7篇)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1

目前, 与煤炭行业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 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呈弱势下行趋势。受国际能源需求下降及中国出口配额政策影响, 2009年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进出口总额将有所下降。在国内煤炭需求下降、前两年新建产能释放及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加强、关停小煤矿力度加大等因素综合影响下, 预计2009年煤炭生产将小幅增长, 产量在28亿吨左右, 但行业利润增速将大幅放慢。

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62183.2万吨,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2002~2007年年均增速,但去年四季度各月原煤产量增长明显趋缓。截至去年12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2.01亿吨,同比增长3 4.9%;其中电力直供电厂库存4332万吨,增长90.84%。2008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357.03元/吨,同比增长34.10%,煤价在去年前8个月同比大幅上涨60%以上的基础上,去年四季度各月环比增速均为负增长。受此影响,煤炭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四季度直线下降,下滑幅度高于采矿业。

一、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及预测

(一)煤炭产、运、销量增长趋缓,库存增加

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62183.2万吨,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2002~2007年年均增速(10.66%)。但从月度来看,去年10、11、12月当月原煤产量增长明显趋缓,增速大幅下滑,12月当月原煤产量增速出现同比负增长。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商品煤销售260179万吨,同比增加17224万吨,增长7.0 9%,增幅比2007年下降1.51个百分点。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销量132933万吨,同比增长9.14%,增幅比2007年下降4.1 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34477万吨,同比增加12396万吨,增长10.2%,但增幅比上年1~11月下降1.6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煤炭发运50951万吨,同比增加4607万吨,增长9.9%。

截止到2008年12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2.01亿吨,比2007年同期增加5196万吨,增长34.9%;比上月末增加300万吨,增长1.51%。其中,煤炭生产企业库存50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75万吨,增长30.0%;比上月增加332万吨,增长6.97%。电力直供电厂去年12月末煤炭库存为43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62万吨,增长90.84%。主要煤炭中转港口存煤为197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62万吨,增长39.77%。

(二)煤炭价格持续环比下降

2008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357.03元/吨,同比提高90.79元/吨,增长34.10%,比去年1~11月下降2.17元/吨,降低0.60%;原选煤平均售价467.55元/吨,同比提高133.95元/吨,增长40.15%;比1~11月下降5.65元/吨,降低1.19%。

回顾2008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商品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去年前8个月各月煤炭价格环比涨幅都在3.3%以上,同比涨幅逐月提高,8月份煤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61.2%。从去年9月份开始,情况发生了急剧转变,9月份煤炭价格环比涨幅仅0.4%,与前几个月相比大幅下降。此后,煤价深幅下调,四季度各月环比均为负增长,环比增幅分别为-4.5%、-7.6%和-6.2%。

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降,且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距不断缩小。2008年10、11、12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41.13、132.65和126.92,分别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34.53、30.65和28.02点。

(三)煤炭出口量增加

2008年上半年,在国际煤炭价格上升带动下,我国煤炭出口大幅上升,去年1~7月煤炭净出口数量达到534万吨。在出口增加同时国内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去年8月20日,国家开始对烟煤等能源产品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将炼焦煤等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也提高至10%。此外,国家对煤炭出口配额进行了有节奏控制。

2008年上半年,国家下发了第一批煤炭出口配额3180万吨后直至去年11月初才下发了第二批1590万吨的煤炭出口配额,使得12月当月煤炭出口数量反弹至447万吨,尽管如此,全年累计出口量仍然同比下滑。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出口煤炭4543万吨,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累计出口额为524026.5万美元,同比增长58.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9.4个百分点;出口单价为115.35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3.37美元/吨。

2008年1~12月,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为4040万吨,同比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2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350910.6万美元,同比增长44.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86.8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 9.4 0美元/吨。2008年1~12月,我国煤炭实现贸易顺差173115.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87389.3万美元,增加了85726.6万美元。

(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

虽然在供求关系转变、煤价下跌影响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下降,但从全年来看,仍然延续了几年来的高增长势头。2008年1~1月,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410.79亿元,同比增加605.74亿元,同比增长33.6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9.9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采矿业投资总额增速高2.10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7.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4.8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3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有大量新建产能逐步释放。

(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

2008年,全国煤矿企业生产事故1954起,同比减少467起,下降19.3%;全国煤矿企业生产事故死亡3215人,同比减少571人,下降15.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1.182,同比下降0.303。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330,同比下降0.053;原国有地方煤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1.162,同比下降0.107;乡镇煤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2.374,同比下降0.650。2008年,大型煤炭企业吨煤提取安全生产费用27.28元,同比增加3.98元,增长17.08%。

(六)2009年煤炭供求关系趋向宽松,行业利润增速将大幅放慢

目前,与煤炭行业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短期内煤炭需求下降,这在煤炭价格上也有所体现。去年2月1 9日,秦皇岛煤炭平仓价格6000大卡的大同优混煤在580~600元/吨,5800大卡的大同优混煤价格在570~590元/吨,这一价格与春节期间相比下降了9%~10%。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呈弱势下行趋势,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从全年看,煤炭价格不会重复2008年的大起大落,将在当前的较低水平上相对稳定运行。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紧缩煤炭出口的政策,煤炭出口配额逐年减少,2003年,中国煤炭出口配额一度达到1亿吨,在2004~2006年三年中,煤炭出口配额一直稳定在8000万吨,2007年减少到7000万吨,2008年继续下降为4770万吨。预计2009年煤炭出口配额将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能源需求萎缩,若国内企业采取压低价格的方式扩大出口,将导致国际煤价进一步走低,反过来对国内价格造成压力。而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皮博迪能源公司日前也宣布2009年减少位于澳大利亚和怀俄明州矿区的煤炭产量。皮博迪公司在其网站上表示,2009年美国煤炭产量将从2008年的2亿吨下降至1.9亿~1.95亿吨之间;澳大利亚2009年的煤炭发运量将从2008年的2400万吨下降至2200万吨到2400万吨之间。由此来看,2009年中国煤炭出口量不容乐观。

2009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基础上,煤炭需求有所下降,上半年形势尤其严峻。但在煤炭价格低位运行期间,预计全年生产煤炭28亿吨,同比增长5%~8%。由于煤价持续在较低水平运行,加之国家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资源税率提高等将使煤炭企业成本有较大幅度上升,预计2009年煤炭行业利润增速将大幅放慢。

二、行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21.03亿元,同比增长63.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1.7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计为18149.22亿元,同比增长36.27%,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21个百分点;企业数为810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43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74.0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28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8.7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53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38.2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45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6797.4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4957.87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22381.58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19.36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2820.95亿元,同比增长55.9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9.05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2576.95亿元,同比增长56.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 9.6 1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8.10%,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549.69亿元,同比增长63.3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2.57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120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885.24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9287.75亿元,同比增长56.0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01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2.90%,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9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23.06亿元,同比增长26.3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38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3.78%,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77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1293.64亿元,同比增长45.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 2.8 9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1.55%,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66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99.40亿元,同比增长59.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6.72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78%,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00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44.29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0.05亿元,同比下降28.50%。去年11月末,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为9.5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42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0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2个百分点。

三、行业热点问题

(一)全国能源工作强调大力推进煤炭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2月3日~5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举行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的能源形势:认为,我国能源发展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和任务,也存在着重大调整和发展的机遇。强调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下一阶段我国能源工作的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建设大型煤电基地。二是继续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三是发展热电联产。四是大力发展核电。五是加强电网建设。(2)大力推进煤炭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二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四是促进煤炭运输新通道建设。(3)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一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利用。二是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四是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二)新疆继续维持煤炭临时限价干预措施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发改委公布,新疆煤炭临时限价干预措施于4月15日到期后,将继续顺延执行。今年继续对电煤、热煤和居民生活用煤实施临时限价干预,出矿价最高不得超过每吨120元。为防止煤价波动过大,保持新疆煤炭价格稳定,去年8月25号到今年4月15号,全疆范围内的电煤、热煤和居民生活用煤实施临时限价干预措施。当前正值冬季供煤、供暖高峰阶段,自治区发改委要求各生产企业要加大煤炭生产,严格执行煤炭价格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和煤炭价格的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如发生异常波动,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物价部门将严厉查处违反政府限价、擅自提高价格、通过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涨价、不执行电煤供应合同、将重点合同煤转为市场煤销售等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对查处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三)煤电博弈僵局未破,电煤合同难签

由于电煤消费占目前国内全年煤炭消费量比例高达50%以上,因此近几年来,每年年底的“煤炭订货会”广受社会关注,签订的电煤供货合同对年内煤炭、电力等行业运行影响重大。受2008年火电行业整体亏损影响,同时基于2009年煤炭供应过剩的判断,五大电力集团抱团出击,拒绝电煤涨价要求,并咬定电煤合同每吨降价50元,从而与煤企的报价出现100至150元的价格差距。由于价格上的互不相让,2008年底,历时7天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销衔接合同汇兑会”未能打破近年来煤电博弈的僵局,双方一单未签。但从根本上讲,煤、电矛盾根源在于体制,只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改革财税价格体系才能解决问题。

(四)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成功出油

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2008年12月22日,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屯留循环经济园区正式出油。这标志着中国“煤制油”项目向着产业化生产又迈出了一大步。潞安集团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是目前中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通过国家级项目招标确定的国内首个间接液化煤基合成油示范工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863”高新技术项目。目前,潞安集团已形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获得了40多项国家专利。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成功出油后,潞安集团计划在2009年到2012年,建成首个年产300万吨的产业化工厂,单套年产能达到40至60万吨;2012年至2015年,建成第二个年产3 0 0万吨的产业化工厂。到2020年,将建成总规模1500万吨的“煤制油”产业化基地。

(五)我国第一条跨省煤层气输送管道项目批准建设

为实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项目。该管道起自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始,经山西省阳城县、晋城市,终点为河南省博爱县磨头镇。该管道主要向河南省豫北及郑州、洛阳地区供气,同时兼顾管道途径地区,是我国第一条跨省煤层气输送管道。管道全长98.2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该管道气源地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条件良好,经过多年准备、勘察、试验、示范工程,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煤层气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已形成约10亿立方米/年的煤层气地面开发能力。建设这个管道项目,对于推动煤层气资源开发,缓解周边地区天然气供给紧张、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和大气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项目由山西能源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和三峡国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按比例以自有出资建设。气源由中联煤层气公司开发的沁南煤层气田供应。预计总投资为4.58亿元。

煤炭经济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 篇2

1 我国的煤炭企业在过去的时间内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中国的煤炭产业在之前的过程中一直是高效能的发展状况, 这样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原煤的产量非常大, 并且在中国市场经济制以后, 中国的煤炭产业扩张范围与速度都非常大, 在提高煤炭质量的基础上, 提高煤炭的经济情况与效益。中国在煤炭产业上的成就体现在下列几个角度之中:

1.1 煤炭产业的效益进一步的提高。就全国的角度来说, 大概就二零零三年开始中国的煤炭产业就一直呈现盈利的状态, 而且在之后的5年之中一直都保持着速度较快的发展情况, 盈利的状况也在逐渐增加, 而且高层次大面积的煤炭产业的效益在成倍的增加, 绝大部分的煤炭产业都处在很高的盈利水平。

1.2 煤炭产业的产量提升速度快, 我国的煤炭产业在二零零八时的煤炭产业的原煤总产量大概增长了10个百分点, 而且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对其采取了措施, 促使中国的煤炭产业在近几年都维持着稳定的发展状况, 在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 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之内做到符合中国的社会与居住情况的需求, 同时中国的煤炭产业的储存量也维持着比较适中的量。

1.3 中国煤炭产业的整体结构在逐步的优化, 之前的时间内因为在煤炭产业方面管理不是很严谨, 所以使得中国的煤炭产业的发展比较慢, 而且因为很大程度的煤炭产业都是属于粗放型的经济, 所以这对中国的环境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在污染空气的同时对水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就我国相应的政策对整个布局以及现象的支持与鼓励, 很多的煤炭产业都进行了企业的转型, 经过政策的改革与调整之后, 中国的煤炭产业有着比较长远的发展, 在提升整个煤炭产业生产链的同时, 也增加了其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这样就能够将煤炭产业慢慢形成集群的效应, 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加煤炭产业与社会的整体效益。

1.4 煤炭产业在提高劳动薪酬的同时其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 中国煤炭产业的员工待遇越来越丰厚, 在提高工资的同时还解决的员工的住房问题, 使得我国煤炭产业员工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所以对应提升的也是员工的生活质量。

1.5 中国的煤炭产业在安全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科技逐渐发展的今天, 我国也逐渐颁布了各种安全规范与法则, 中国的煤炭产业安全问题得到改善,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煤炭产业在矿难中的伤亡人数逐渐的减少, 死亡率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中国的大型煤矿来说, 死亡概率与人数都是成正比下降。另外, 煤炭企业在救援的设施上不断的更新与替换, 救援的方法与技术提升的比较快, 这样煤炭产业在发生事故的时候, 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

1.6 中国的煤炭产业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不断的更新与提高。这几年来中国逐渐的建成了很多高效能的矿井, 而且煤炭企业的产量增加的也非常快, 特别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应提升的也是机械化的进程, 煤炭产业的日常产量与效率也提升的很快。同时, 我国也加大了打击与关闭不合法的小型煤矿, 这样逐渐的提升了我国煤矿的生产情况, 就我国在煤炭的安全方面不过关的小型煤矿进行整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国有的煤炭产业, 在生产管理方面与创新角度都在慢慢完善, 这样煤炭产业生产的效率也增长的很快, 其生产效率增加的同时经济的效益也在增加。

2 我国的煤炭企业在当前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国的煤炭储存资源较少, 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社会生活对于煤炭需求量也在逐步的增加, 中国很多地方的煤炭在之后的时间中将会被逐渐的掏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经济发达地段的煤炭的浪费行为特别的严重, 并且很多的地方因为开采比较困难并且弃置的现象特别的严重。所以使得我国的煤炭资源处于短缺的情况。

2.2 煤炭企业造成的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由于很多煤矿区在采空后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垦, 导致很多矿区出现了地面沉隐现象, 还有些矿区甚至还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大量的煤矸石在矿区内任意堆放, 而且矿井水也时常存在任意排放现象, 大量的土地几乎都成了荒漠化土地, 使土地资源遭到了极大浪费, 并且还导致了日益频繁的地质灾害。

2.3 没有形成完善的价格机制, 阻碍了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 我国的煤电油运持续紧张, 且供需矛盾比较严重, 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协调, 但是由于历史因素以及地方政府的强加干预,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煤炭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不同行业、不同范畴内的价格差别依然很大。由于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 所以造成了煤炭价格扭曲的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 不仅使市场的价格信号失去了准确性, 而且使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 其相应的供应效率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最终使国家的财政负担大大加重, 煤炭的利用效率也大大降低。

3 如何应对我国当前煤矿企业的主要矛盾

3.1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 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并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 加强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使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 对不符合要求的小煤矿继续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政策。此外, 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力度, 通过技术更新等措施使煤炭行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坚决取缔粗放型经营和管理的煤炭企业, 不断加大煤炭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对煤炭企业的积极引导, 使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型。或者为处于困境中的煤炭企业积极提供相关宽松政策, 使煤炭企业及时走出困境。

3.2 不断深化煤炭企业的内部改革, 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能力。

要在煤矿企业内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健全法人结构, 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机制。逐步打破地域性的限制, 发挥出大型煤矿企业的独有优势, 改变分散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从整体上增强煤炭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于市场经济方面, 煤炭行业要逐步加强市场控制力, 煤炭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从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承包或租赁搞活市场经济。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中国的煤炭产业在之前的发展阶段, 有着很多的问题出现, 这些情况对于中国的煤炭产业长时间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中国的煤炭产业在这几年之中有着很大的进步, 不过就如今的情况来说煤炭产业还是有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将思想进行创新, 坚持宏观调控, 这样就能够确保我国煤炭产业稳定的发展。

摘要:在中国的能源组成部分之中煤炭的比例是非常重的, 这对于我国的发展也是必不可缺的能源。我国可以就目前煤炭的发展趋势对于未来煤炭产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应对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进程里会出现的多种情况, 确保煤炭产业的发展进程, 同时保障社会以及人们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态势,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连濮, 葛维琦.山西省2007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与2008年煤炭市场预测[J].中国煤炭, 2008 (07) .

[2]志清.煤炭业:诱人的投资领域[J].财富智慧, 2009 (05) .

[3]宗友.泰德煤网“煤贩子”中的精英[J].新晋商, 2009 (11) .

外贸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3

一、我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去年第4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萎缩。去年10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速回落17.6%,11、12月份更是出现多年来首次单月量价齐跌。去年11月进出口总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加深到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年出口、进口值的增长,价格因素是主要拉动力量,实物量的增长幅度较小。全年出口价格总体上涨8.6%,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增长7.9%,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全年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5.8%,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7%,扣除价格因素后,进口数量增长2.4%,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仅13%。其中,去年12月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跌10%,已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为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实际进口量下降12.5%;出口价格上涨5.1%,较去年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08年最低,实际出口量下降7.5%。

2008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顺差规模明显收窄。去年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随着去年10月份以后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进口增长速度回落明显快于出口,导致外贸顺差由降转增,去年11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400.9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

(二)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顺差减少;加工贸易出现萎缩,进口增速低于出口

2 0 0 8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352.6亿美元,增长27.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8.2%,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99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05.7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开低走,说明外需出现极大萎缩,企业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的途径出现严重阻塞,这势必将加大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价格上涨17.2%,出口数量增长4.8%;一般贸易进口价格上涨26.6%,进口数量增长5.6%。

2 0 0 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低于总体外贸增速1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41.1%,所占比重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47.3%;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低于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占进口总值的33.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9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净增加476.9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2008年8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77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的记录中止,并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去年11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出现自2002年3月以来的首度同时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深。其中,出口下降15.7%,进口下降31.3%,分别较去年11月加深4.8个和6.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新订单大幅下降,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出现萎缩,这不但加大了我国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难度,还可能带来大规模的撤资风险。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加工贸易出口价格上涨5.7%,出口数量增长3.4;加工贸易进口价格上涨11.6%,进口数量则下降8%。

(三)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增速有所提高

2 0 0 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105.8亿美元,增长12.4%,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5.1%。其中出口7906.2亿美元,增长13.6%,占出口总值的55.3%;进口6199.6亿美元,增长10.8%,占进口总值的54.7%。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6110.4亿美元,增长23.5%,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23.9%。其中出口2572.3亿美元,增长14.4%,占出口总值的18%;进口3538.1亿美元,增长31.1%,占进口总值的31.2%。

此外,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2008年进出口5400.2亿美元,增长27.3%,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21.1%。其中,出口3807.0亿美元,增长27.9%;进口1593.2亿美元,增长25.7%。2008年,非国有企业仍然是推动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其他企业进出口顺差比上年增加50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增加345.5亿美元,而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比上年增加516.7亿美元。

(四)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放缓,中美贸易增速降至入世以来最低点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占据我国进出口额43%的欧美日三大经济区都不同程度陷入衰退,其进口需求严重萎缩,加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较大,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美国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也出现全面回落格局,多元化出口对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的缓冲空间受到全面挤压。

2008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比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增长19.5%,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0.5%;我国自欧进口1327亿美元,增长19.6%;对欧盟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

美国继续保持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

日本仍然处于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161.3亿美元,增长13.8%;自日本进口1506.5亿美元,增长12.5%,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

二、2009年我国外贸发展形势预测

综合来看,2009年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出口、进口负增长可能成为常态。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作用的显现,进口可能会逐步回稳,而出口增速的回升更多依赖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恢复情况。

考虑到2008年最后几个月的基数已经下降,2009年末进出口增幅将逐步回升。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虽然目前无法计算2009年不变价净出口(含服务贸易)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但是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增幅将会减小,人民币汇率变动也将可能缩小,同时GDP增速将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促使货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并对实际G D P增长的贡献加大。同时,预计2009年进口价格指数回落幅度将明显大于出口价格指数,我国贸易条件将继续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进口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进口价格指数从2008年8月份122.70回落到12月份的90。同期,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回落。反映在贸易条件上,已从2008年7月89的低点回升到12月份117左右,表明我国贸易条件开始得到显著改善。而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的走势, 将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从进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大力去杠杆化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使不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也将难以再现大幅上涨,我国进口整体价格将会大幅回落。从出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在境外需求将大幅萎缩和我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制约下,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考虑到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整体价格水平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会明显弱于进口价格的降幅。

三、对策建议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下滑现象。在大力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的转型,并逐步改变我国外需依存度过高的状态。

(一)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要有选择地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也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相关产品加以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此外,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二)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无论是从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对比、从外汇储备继持续增长的内因来看,还是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国际信心的目的来看,以及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来自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要求升值的外在压力来看,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提高汇率的向下浮动空间,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短期内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情况的发展。在当前世界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主动挑起货币贬值战争。同时,要密切关注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关系的变化调整,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

(三)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扩大内需所用

一方面,要择机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自2008年7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左右;铜等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为我国进口相关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尽快形成进口方案,以政府采购与企业购买相接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有色金属等稀缺物资,大力提高我国能源等战略储备和增加后备来源。

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国际资源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四)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进一步增加的中外贸易摩擦的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并应善于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复议的权利,即根据WTO原则可以对技术壁垒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本国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同时,政府除展开多层次交涉外,还应与中介组织、企业等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法律抗辩、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长效联系机制。而企业自身要尽快熟悉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

(五)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饮料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4

一、饮料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41.98亿元,同比增长24.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饮料制造业资产总计为5671.44亿元,同比增长18.7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5个百分点;企业数为48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7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107.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23万人。其中: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企业数分别为210、2220、1433、944个,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37%、46.18%、29.81%、19.64%。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分别为4.91、63.86、30.78、7.86万人,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57%、59.45%、28.66%、7.32%;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69.50、51.42、58.89、29.78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多16.70、少1.38、多6.09、少23.02万元/人。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48.90、2796.92、2115.06、281.10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30%、50.47%、38.16%、5.07%;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 7.4 7%、24.58%、22.49%、28.11%,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3.35、高0.46、低1.63、高3.99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资产总计分别为341.02、3283.67、1812.75、234.01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01%、57.90%、31.96%、4.13%;资产总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8.15%、15.00%、23.94%、20.72%。

(二)产销情况

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对饮料行业产销情况开始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5696.90亿元,同比增长25.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2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14.96亿元,同比增长24.1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8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391.56亿元,同比增长24.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6个百分点。由于粮食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增速大幅下滑,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在4季度也逐月放缓。其中:2008年10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06,比上年同期提高2.8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2.54点;2008年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64,比上年同期提高2.4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1.64点;2008年12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04,比上年同期提高1.5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4.18点。

(三)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490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20.77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4020.54亿元,同比增长25.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5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2.02%,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6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581.65亿元,同比增长22.2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58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1.87%,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61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249.63亿元,同比增长25.1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05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5.09%,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50.31亿元,同比增长34.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75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03%,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其中: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成本费用总额,分别为340.74、2359.22、1945.98、256.19亿元,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95%、48.13%、39.70%、5.23%。

(四)盈利情况

受经济增长放缓、成本上涨影响,2008年软饮料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额增速加快。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1.77亿元,同比增长21.15%,比上年同期41%的增速下滑了将近20个百分点;而同期,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5.95亿元,同比增长25.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0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饮料制造业亏损面为16.2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9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9.8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14.51、275.36、161.28、17.1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3.10%、58.79%、34.44%、3.67%。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为3.44、26.07、15.31、1.1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7.49%、56.74%、33.32%、2.4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0.50%、6.74%、65.71%、241.0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06、低18.70、高40.27、高215.60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面分别为25.24%、16.17%、18.49%、11.12%,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97、低0.10、高2.22、低5.15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深度分别为23.71%、9.47%、9.49%、6.57%,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3.90、低0.34、低0.32、低3.24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发酵酒精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发酵酒精681.27万吨,同比增长4.1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74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58.70万吨,同比增长-3.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9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52.27万吨,同比增长-13.6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2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64.11万吨,同比增长-4.0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81个百分点。

(二)饮料酒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饮料酒4882.29万吨,同比增长7.0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4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76.94万吨,同比增长10.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2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17.84万吨,同比增长9.07%,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3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08.77万吨,同比下降2.4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34个百分点。

(三)软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软饮料6415.10万吨,同比增长19.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软饮料488.26万吨,同比增长10.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31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软饮料483.37万吨,同比增长26.7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48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软饮料546.40万吨,同比增长28.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30个百分点。

(四)碳酸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碳酸饮料1107.40万吨,同比增长10.4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2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75.23万吨,同比增长17.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4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70.00万吨,同比增长26.0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6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111.02万吨,同比增长34.4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6.35个百分点。

(五)果汁及果汁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182.51万吨,同比增长12.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1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01.62万吨,同比增长6.6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0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93.88万吨,同比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2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01.58万吨,同比增长14.8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8个百分点。

(六)瓶(罐)装饮用水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475.58万吨,同比增长23.9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58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06.71万吨,同比增长19.7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98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12.07万吨,同比增长46.4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65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06.97万吨,同比增长46.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4.60个百分点。

三、行业热点与政策变化

(一)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重点扶植中小型企业

中国烹饪协会宣布,全行业正式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行业协会将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重点扶植100个中小型餐饮企业健康成长,规范发展。中烹协秘书长冯恩援介绍,行动计划主要包括:通过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大力开展大众化餐饮服务;加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和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的建设;引导和规范网络订餐;树立农家乐、渔家乐、美食街区等餐饮服务品牌,打造便民、亲民的餐饮行业整体形象;举办美食节、小吃节等节庆活动。为扩大餐饮就业渠道,中烹协还启动在全国餐饮企业200个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项目,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社会青年提供餐饮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将对酒类以及软饮料等行业形成利好,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

(二)质检总局发布固体饮料产品质量抽检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固体饮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该报告指出: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固体饮料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固体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14个省、直辖市126家企业生产的15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9%。此次抽查依据《固体饮料卫生标准》、《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果香型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对固体饮料产品的蛋白质、水分、苯甲酸、山梨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总砷、铅、日落黄、柠檬黄、亮蓝、胭脂红、苋菜红、糖精钠、甜蜜素以及标签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同时,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固体饮料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固体饮料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三)酿酒业振兴,白酒消费税可能下调

《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草案》已经提交国家工信部,并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审议后上交国务院。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之降低,该政策出台将对二三线白酒构成利好。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出台而降低。同时降低的还有化妆品、贵重首饰、手表等商品的消费税。目前白酒消费税达20%。而有媒体此前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要求,现正制订酿酒行业振兴规划。酿酒行业振兴规划主要包括:酿酒行业现状、当前形势、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等方面。同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充分考虑金融危机给酿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加强食品安全防范、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推广企业品牌为重点,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轻联提出《2 0 0 9~2011年酿酒行业振兴规划》。此外,有消息人士称,具体措施可能会涉及增值税的返还等,主要是白酒与酒精行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目前正在与财政部等多部门进行协商。有研究人士认为,白酒本身属于高利润行业,且行业本身对解决就业贡献不大,从刺激经济、平衡预算的角度,国家应该不会调整目前高达20%的白酒消费税。此外,尽管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而言白酒行业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应该不会向该行业倾斜。

(四)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进入第二阶段

国家商务部新闻办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依旧在审理过程中。这意味着针对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反垄断审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而可口可乐和汇源要约到期的时间是今年3月23日。按照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审查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为期30天的初步审查阶段。如果在完成第一阶段审查以后,认为该并购案影响市场竞争的可能性比较大,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审查。第二阶段审查为期90天,必要时第二阶段审查还可延长60天。一般案件往往第一阶段便能出结果。此前,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在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可口可乐方于2008年11月19日提交最后一次补充材料后,整套申报材料已经达到了规定标准。从2008年11月19日至今,已然超过30天。可口可乐和汇源双方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均表示,反垄断审查还在进行中,双方会配合商务部的工作。不过,调查时间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该案失去了希望。美国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反垄断审查机构一共接到2201个申报,其中63个案件进入了第二阶段审查,进入第二阶段审查的并购案中,也有部分企业接受限制条件后继续完成并购。而中国反垄断法实施时间较短,到目前为止并无相关数据可参照。

软件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5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调整,出口迅速增长。

(一)增速保持在高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2个百分点,比1~6月高出2.4个百分点。从软件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对比情况来看,2 0 0 8年1~8月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880.5亿元,同比增长32.4%,而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1586.1亿元,同比增长18.9%,软件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长速度13.5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不断调整,软件技术服务化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构成中,软件产品仍是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去年1~9月共完成收入2548.5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4.2%,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应用类软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市场逐步细化,新的业务、产品不断推出,使产业链分工更为合理。由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兴起,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1~9月累计完成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比全行业高10.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18%,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119亿元,增速达到82.8%。

去年1~9月,全行业完成系统集成收入1166.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846.3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IC设计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22.1%,分别低于软件全行业增速4.4、7.6和10.7个百分点。

(三)出口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发展良好

去年1~9月,我国软件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增幅比收入高2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占软件出口的比重为8.9%。数据显示,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2008年第3季度达到45.3亿元,同比增19.53%,环比上升8.79%。金融危机目前暂未影响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从发包市场来看,日本仍然是最大的发包地,市场份额高达51.6%,较上一季度上升0.5%。而且,日本对华发包量非常稳定。如完全从事对日外包业务的海隆软件,自从上市以来,几乎每个季度的收入都在4000万元左右。欧美发包市场份额为32.1%,较上一季度上升0.7%,成长性仍然非常好。香港方面的发包份额为9.1%,环比微升0.1%。从接包市场来看:国内接包市场前三名是华北、东北和华东,各自比重为35.9%、21.9%、16.6%的市场份额,华北增长势头较好。在华东地区,虽然上海的市场规模增速一般,但江苏、浙江的增长较好,特别是江苏无锡,报告期内,至少有3家大型厂商准备或已经开始在无锡开设产研基地。第4名和第5名分别是华南和西南,特别西南地区增长很好,除了对国内大厂商有吸引力外,还引进了韩资外包企业。

从未来看,金融危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至于导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此衰落。由于中国公司拿的都是三手,甚至是四手的转包订单,且大部分处于中低端,因此影响会相对小一些。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印度,由于他们规模大,一般都需要上亿美元的订单,而中国公司上百万美元的单子也能做,因此与印度同行相比,中国企业更具灵活性。虽然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反过来看,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能力不够,无法接到足够大的订单,因此危机来临之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改变做事的方式。市场调整后,企业也在调整,有些退出,有些兼并收购。

(四)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长加快

去年1~9月,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6.3%, 同比增长32.8%,其中辽宁、广东、北京、江苏、福建等省市增速均超过30%;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1.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5.9%,同比增长29.4%,低于东部地区增速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48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7.8%,同比增长36.1%,增速比1~6月快了8个百分点,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增速均超过40%。

(五)软件业将成投资热点

从公共软件服务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计划总投资232.37亿元,完成投资46.41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0.04亿元,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09个,新开工项目个数44个,13个项目投产。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大环境向好,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软件业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无论是从市场的成长性上看,还是从投资成本上看,现在都是投资中国软件业的最佳时机。2008年被称为是软件业并购年。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几个月内,一股并购狂潮在全球软件企业里掀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是:去年1月16日,甲骨文以85亿美元收购B E A。《商业周刊》不久前刊发文章称,受经济形势和股市影响,公司价值正在不断缩水,甲骨文和eBay等科技巨头都看准了这一绝好的买进机会,它们已开始并将延续目前的并购热潮。而对大多数目标公司来说,IPO首次公开发行并非理想之选,相比之下,并购交易显得更为有利。近两年来,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并购将是国内软件企业防止被国际巨头吞并的策略之一。同时,国产软件企业急需寻求规模升级的途径,并购会逐渐成为软件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软件行业整合度仍偏低,软件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7年规模最大的前10家软件企业收入不足100亿美元,相比微软、甲骨文、SAP等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国内趋势来看,并购后将出现两极分化。软件业整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间,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逾30%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58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1.2%提升至8.7%。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就会超过万亿元。

(六)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

国际数据公司指出,超过70%的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软件开发商应将核心竞争力锁定为对行业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快速交付上,而非技术架构问题的解决。在技术开放的今天,当把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时,技术本身已无法让软件开发商产生差异。因为,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只有那些对客户业务有着精深理解,并能基于此理解对客户业务进行抽象、建模、软件化的开发商,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软件商普遍面临着三大挑战:开发成本不可控;人员流失造成的不稳定性;企业资源结构多向技术层面偏颇。这些挑战日益成为中国软件商赢得市场和获得利润的最大风险和破坏因素。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国家软件产业需要准确定位,立足国内巨大的行业发展内需市场。从软件企业竞争力发展来看,软件开发商需要研究那些卓越的软件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重点,不断发展市场、管理、运营能力,通过技术平台强化技术竞争力,最大限度整合产业资源,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软件相关领域热点

(一)去年3季度我国手机游戏市场达3.2亿元

2 0 0 8年第3季度,中国J A V A/B R E W手机游戏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JAVA市场规模突破2个亿,达2.1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 5.8 6%。其中去年7~8月JAVA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状态,但由于9月1日中国移动游戏平台开始屏蔽了游戏频道和百宝箱中超过数量限制的单机游戏,游戏平台的产品数量减少了2/3,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游戏企业的收入,但预计去年11月收入将会回升。中国联通本季度收入规模突破1亿元,达到1.02亿元,环比增长3.74%。BREW平台收入一直保持缓慢但稳定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增长速度缓慢。用户增长缓慢主要归于运营商及SP对于平台和产品的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对于后期的客户服务不够重视。而中国联通基于BREW平台与SP的结算周期达5个月之久,这将关系到部分收入现金流不足的厂商的后期产品研发投入,打击SP的积极性,但易观认为重组后,联通对于BREW平台的建设将有所调整。

(二)去年3季度互联网经济规模环比增速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网络经济增速放缓,去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为146.3亿元,同比增长52.2%,环比增长9.8%,环比增速出现回落。尽管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中国庞大的网民用户是互联网经济的最大保障,在去年四季度,网络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1.电子商务增长率不到1%。

分行业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2.7%。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4%,虽略有下降但依然占据首位;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三季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51.6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5.3%;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低迷造成外部需求减少,对中国外贸类实体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去年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首次出现了接近零的增长率。企业间贸易大幅降低,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14.6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0.7%。同时,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裁员、紧缩成为“过冬”第一举措,进而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同比增速放缓至4.1%。此外,企业付费业务的市场规模也由此缩水。受B2B电子商务和网络招聘拖累,企业付费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挫,由二季度的22.1%下降至10.0%。不过,尽管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营销投放收缩,但由于奥运期间品牌广告主加大投放力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12.9%,为各行业中最高。北京奥运会对互联网经济的负面作用,也首次显现出来。由于奥运期间加强了安全保障,物流、客流受到较大限制,导致网络购物增速放缓;旅行预订市场则在客流受限、出行意愿降低的合力影响下,市场规模为7.1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3%。

2.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在此大环境下,加之中国网民总数突破2.5亿,庞大活跃用户规模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大保障。在机遇大于挑战的前提下,未来正是中国互联网释放“耐力”的时候。展望各项互联网业务在四季度的走势,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行业所受影响不大,但B2B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突出,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同时,经济环境低迷降低民众出行意愿,旅行预订市场受负面影响较大。在此大环境下,现金流的好坏成为企业能否熬过冬天的核心因素,资本准备不足、运营投入较大的部分视频分享类网站,以及营收能力较差的中小SNS网站(社区网站)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而那些运营成本低、现金流充足、营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将获得较好发展机会,甚至可以抓住并购的机遇。

(三)中国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仍然滞后

普华永道2008年进行的第六次年度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公司在加强信息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项调查由普华永道与CIO杂志、CSO杂志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开展,是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超过119个国家,来自各个行业的7000位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就保护公司信息资产所面临的挑战接受了调查。

调查显示,得益于印度公司普遍发展,亚洲企业在建立领先的信息安全实践中,已与北美公司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尽管中国在提供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障方面略显落后,但是去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司已经在改善信息安全机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虽然中国在运用安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信息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仍显得滞后。68%的中国受访者安装了应用防火墙(全球平均值为67%);59%部署了互联网服务安全保护措施(全球平均值是58%)。然而从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来看,仅有34%的受访者为部署信息技术架构建立了标准和流程(全球平均值是51%);仅有33%的受访者建立了业务持续经营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正确的安全策略、人员布置和有效的管理流程,使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企业提供最大效益。去年,来自众多不同行业和市场、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型和公司规模的受访者都反映在实施新的安全技术方面有两位数的增长。总的来说,74%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的12个月信息安全支出将会增长或者保持现有水平。尽管企业在安全技术上持续投入大量经费,比如入侵检测软件、加密技术和身份识别管理,然而他们在正确统一一些关键因素方面仍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采用的安全技术工具和安全流程、员工意识及教育机制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从而无法从他们的安全投资中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

根据此项调查,现在更多的企业会对数据库(55%)、笔记本电脑(50%)、备份磁带(47%)以及其它介质进行加密。59%的受访者说,他们实施了入侵检测软件(2008年为62%,而2007年为5 2%),安装了保护应用系统的防火墙(2008年为67%,而2007年为62%),为淘汰的计算机硬件建立处置流程(2008年为67%,2007年为58%)。然而问题在于信息安全支出仍然主要来自于I T部门(57%),其次为公司安全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比如市场部门、人力资源和法律部门。这表明,安全技术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关注,而公司层面的信息安全流程和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似乎有些被忽略。尽管企业的信息安全成熟度显著提高,但报告指出非常高比例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许多受访者不能回答有关他们公司关键信息资产风险的基本问题。35%的受访者不能确定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公司发生了多少次安全事件。

中国的受访者在回答“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问题上,相对于北美和欧洲显示出一个较低的比例。然而,当被问到过去12个月中实际的安全事件数量、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时,却显示出相对高得多的数字。平均起来,每个中国受访者汇报了285例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是28例,亚洲是45例。从这些安全事件的结果看,中国受访者报告了每年大约98万美元的财务损失,而亚洲国家大约为75万美元,印度大约为30.8万美元。此外,42%的中国受访者经历了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分为17%,15%和20%。最近,一些重大数据安全违规现象和法规的回应再一次强调了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此次调查结果清晰地指明,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不仅是具备一个安全治理框架和技术支持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人员、流程、技术)紧密结合,贯彻于整个公司来发挥效应。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6

一、纺织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514.78亿元,同比增长12.2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877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22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2.2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1%。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1.4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2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3.7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1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4555.0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32.74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44.9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29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3699.94亿元,同比增长16.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0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6.45亿元,同比减少4.44%;产销率为4.06%,与上年同期的97.41%相比有很大差距。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300.14亿元,同比增长15.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261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47.59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1736.26亿元,同比增长16.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3.06%,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324.69亿元,同比增长17.9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5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1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362.00亿元,同比增长12.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9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88.7亿元,同比增长23.0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50%,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7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7.0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2个百分点。

(六)行业运营绩效

成长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6.3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4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2.6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86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2.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9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2个百分点。行业成长能力大幅下降。

盈利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毛利率为10.4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3.5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7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3.2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4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勉强维持一般水平。

偿债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资产负债率为60.8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0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3.48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0倍;产权比为1.56, 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3倍。

经营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总资产周转率为90.2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7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5次;产成品周转率为9.03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7次。2008年1~9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 154.03亿元,同比增长3.5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8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2 9.9 0个百分点。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5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二、行业企业规模结构

(一)产品销售收入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6.00亿元,同比增长9.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7.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36.07亿元,同比增长9.6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9.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53.23亿元,同比增长22.9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3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6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3.0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二)利润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同比增长12.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 7.8 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01.69亿元,同比减少2.6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89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5.36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1.72%,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16.36亿元,同比增长0.2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7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2.4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4.85%,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50.25亿元,同比增长28.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6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3.44%,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8.74亿元,同比增长153.5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7.56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03.9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10.9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4 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4.57亿元,同比增长55.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41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3.40%,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6.35亿元,同比增长31.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07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7.9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5.63%,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0个百分点。

亏损面。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面为22.4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0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7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面为28.8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9.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面为18.7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96个百分点。

三、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虽然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也开始回落,但纺织企业面临的现状仍然是很严峻的。多重因素导致纺织行业业绩下滑,去年上半年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下半年则变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外需萎缩。实际上我国的纺织企业基本上50%需要靠外需来消化。

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金融动荡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威胁加剧;国内宏观经济变数增加,政策调整“保增长”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在此情况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市场需求严重疲软,出口难度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没有缓解;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全面上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效应显现,融资困扰加剧。这一系列困难使得我国纺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的是我国的出口型工业制造产业。金融危机将造成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疲软,进口商偿付能力下降,用于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型行业形成不利因素。在中国的纺织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上千家纺织企业中,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冲击较大的主要是一些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其次,实际上年初的雪灾已经开始影响纺织行业。据在当地调查了解到,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早在油价疯涨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一批,另外有几家比较大的外贸型纺织企业也停了一部分机器。

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直接带来利润。纺织行业出口的困境已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自去年8月1日起,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去年11月1日,国家再次出台政策,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根据相关的研究表示,若按照去年行业出口的15%增长率来计算,出口退税率每1%的上调可为纺织行业直接带来13亿美元的利润,此次退税率的调整,可带来约40亿美元的利润。

纺织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用工科学化。从去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呈直线上升,用人成本的上升,使纺织企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无形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年初开始,珠三角地区不少出口制造行业开始裁员降薪,亏损进一步扩大的纺织企业也在所难免。在公司困难的时候,降低成本或许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其中用工效率最大化是最常用的方法,原来5个人完成的一道工序,现在要求3个人完成,因此对员工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二是内销重点放在中高档市场。虽然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过由于外贸订单减幅很大,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内需,而现在国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档的客户中。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从中低收入消费者中获取的利润不断减小,而高端产品利润依旧很大。很多纺织品公司正在改变策略,开发中高档消费市场,生产中高档产品。三是采购由粗放到精打细算。纺织企业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原材料的采购,这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有大量的订单的时候,景气的环境让纺织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不是十分重视,一般对于原料采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时,企业也开始精打细算。很多原本从江苏、上海等地采购现在转移到了东北地区。

(二)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纺织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加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波动都较大,国际市场需求还难以预测,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将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具有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趋势对去年后几个月纺织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步伐将持续放慢,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减速趋势难有改变。

要素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价格难以消化提升。一是原料、能源成本明显上涨。我国棉花、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40%~60%。去年1~8月,我国进口化纤原料、棉花单价同比分别上涨了18.8%、19.6%;我国工业品的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2.2%;而同期,我国纺织品的商品零售价格仅仅上涨了0.5%,服装鞋帽类产品甚至下降了1.6%,纺织行业还无法将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传导出去。二是财务成本大幅上升。去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息支出增长27.5%,超过销售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三是劳动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纺织劳动用工密集,近两年工资涨幅超过15%,广东、江苏、浙江一带达到30%,去年以来纺织用工成本进一步增长。迫于成本压力,不少企业已减少用工,这也是去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用工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酒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7

一、白酒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上年有所加快。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同比增长29.9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9个百分点。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492.03亿元,同比增长19.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6个百分点;企业数为122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1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32.7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9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人均资产总额、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资产总额较上年有较大的提高。去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43.0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37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45.5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3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1497.58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39.77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2150.09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21.62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产销情况良好,产销率总体较高。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463.38亿元,同比增长29.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1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389.94亿元,同比增长28.4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9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09.35亿元,同比增长3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 0.4 0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不断增加,我国白酒制造业的成本费用有所提高。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15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3.76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928.70亿元,同比增长33.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0.7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27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131.58亿元,同比增长20.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01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1.44%,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43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80.26亿元,同比增长32.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14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6.98%,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4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0.05亿元,同比增长21.2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87%,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2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实现利润总体向好,亏损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15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49.7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06.1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面为10.2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2.3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六)盈利能力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好,但毛利率同比下降。去年1~1 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毛利率为34.2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3.2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6.2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5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9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2 2.5 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1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累计生产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产量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增长。去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白酒569.34万吨,同比增长15.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 1个百分点。

(二)月度生产情况

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白酒51.29万吨,同比增长12.9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8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白酒56.17万吨,同比增长16.7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白酒68.75万吨,同比增长14.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0个百分点。

三、重点地区行业运行情况

(一)重点地区行业运营状况

产品销售收入。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其中,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山东、贵州、河南、湖北,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24.89、154.86、100.70、87.73、77.99亿元,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为67.01%。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比上年同期(68.71%)下降了1.70个百分点。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94%,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快的是辽宁、云南、江西、福建、湖北等省(市、区),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2.98%、58.81%、57.90%、57.64%、56.2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04、28.87、27.96、27.70、26.31个百分点。

利润。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其中,累计利润总额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贵州、河南、山东、江苏,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64.97、62.30、11.76、9.73、7.23亿元,其累计利润总额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为83.67%。累计利润总额集中度(CR5)比上年同期(82.52%)上升了1.15个百分点。

亏损面。2008年11月末, 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面为10.26%, 其中, 亏损面较大的有新疆、陕西、青海、甘肃、福建等省 (市、区) , 亏损面分别为50.00%、45.00%、33.33%、30.43%、25.00%, 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74、34.74、23.07、20.17、14.74个百分点。

亏损深度。2008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深度为2.36%,其中,亏损深度较大的有陕西、天津、广西、云南、河北等省(市、区),亏损深度分别为38.12%、24.45%、22.86%、20.52%、18.8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76、22.09、20.50、18.16、16.46个百分点。

(二)重点地区产品生产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累计产量为569.34万吨,其中,累计产量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湖北,累计产量分别为111.76、76.55、57.90、43.17、32.39万吨,其累计产量合计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56.52%。2008年,我国白酒累计产量同比增长为15.79%,其中,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地区是福建、湖北、广西、湖南、海南等省(市、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17.27%、58.85%、57.33%、52.41%、45.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0 1.4 8、43.06、41.54、36.62、29.31个百分点。

四、市场竞争状况

(一)企业规模结构

产品销售收入。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同比增长29.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3.92亿元,同比增长24.2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5.6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47.73%,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增长29.1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8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3.40%,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56亿元,同比增长41.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1.3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8.8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4个百分点。

利润。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同比增长36.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7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 3 3.7 8亿元,同比增长33.9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40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8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71.76%,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5.00亿元,同比增长30.0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01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77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3.41%,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7.65亿元,同比增长60.8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1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4.0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4.83%,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7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3999.20万元,同比增长49.7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06.1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0621.40万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6.8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8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6 4 2 2.0 0万元,同比增长-34.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3.93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4.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14.60%,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8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6955.80万元,同比增长-13.3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3.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38.54%,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03个百分点。

五、白酒制造行业热点

(一)部分酒类生产技术被限制出口

为规范我国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的技术出口行为,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其中限制出口技术内容包括茅台酒生产工艺等酒类生产技术,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该《目录》是在2001年12月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务院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修订建议,经百余位技术和贸易专家多次评审,并经中国工程院专家审定后确定的。《目录》共列入技术150项,涵盖了农、林、畜牧、渔业、纺织、化学原料及饮料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34个行业。其中,禁止出口技术33项,限制出口技术117项。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列入《目录》的禁止类技术不允许出口,限制类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录》实施,对规范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技术出口行为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饮料生产技术在最新公布的《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出口部分,其控制要点包括:非酒精饮料生产技术,酒精饮料生产技术两部分。被限制的酒精饮料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勾兑调味川酒技术、茅台酒的生产工艺、黄酒生产制曲、酒药生产工艺技术等内容。

(二)浓香型白酒标准化进程加快,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分会成立

2008年12月26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委员大会在五粮液集团总部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四川技术监督局、宜宾市政府、五粮液集团、剑南春集团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目前,浓香型白酒已成为我国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白酒主体酒种。2007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到493.95万千升,其中70%以上为浓香型白酒。在出口方面,浓香型白酒更是独领风骚,仅五粮液集团一家就占整个白酒行业出口量的90%以上。此次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的成立,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订“标准以企业为主导,面向国际竞争”宗旨的成果,是浓香型白酒行业发展的契机。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由来自五粮液集团、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剑南春集团的25名委员组成,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任主任委员,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陈林任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浓香型白酒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度修订工作。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将围绕食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技术安全、环境友好、工艺规范、健康绿色等目标系统地开展浓香型白酒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过程,起到规范产业行为、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同时,提高浓香型白酒标准化水平,加快我国白酒标准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

(三)《食品安全法草案》出炉

上一篇:营养补偿措施下一篇:外资进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