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精选12篇)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1
1 新常态下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
今年, 受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国内煤炭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下行态势, 短期没有任何好转迹象, 煤炭市场需求放缓, 产能严重过剩, 价格大幅下降, 盈利大幅收窄, 行业亏损严重。
1.1 市场需求不足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景气, 导致电力、钢铁、化工等煤炭主要下游行业普遍不景气, 煤炭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 今年1-8月,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小时, 同比减少205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25小时, 减少250小时。
1.2 产能依然过剩
当前煤炭生产供给能力依然大幅超出市场需求, 一方面是煤炭价格持续下滑, 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多重因素所致, 其产能依然过剩。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 今年1-8月, 全国煤炭产量24.1亿吨, 铁路煤炭发运13.5 亿吨;8 月末, 全国重点电厂存煤6560万吨, 可用20天, 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
1.3 煤炭价格倒挂
由于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在国内煤炭价格中占比过高, 导致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出现倒挂, 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短期内不能理顺流通环节, 降低国内煤炭流通环节成本, 把国内煤炭价格降到合理水平, 则国内煤企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无法有效提高。
1.4 进口煤冲击较大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 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行, 加之海运运力强大, 价格便宜, 大量进口煤涌入我国。2013年全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3.22亿吨, 2014年全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 2015年1-8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4亿吨, 虽然已经有所减缓, 但在煤炭市场消费日益减弱的情况下, 进口量依然很大, 市场无法消化, 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依然较大。
1.5 上市公司经营困难
在煤炭供需产能失衡的大背景下,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困难。从今年公布的37家主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看, 有17家实现盈利, 20家亏损。呈现同比盈利收窄, 行业亏损面扩大。煤炭行业巨头神华集团净利润也连续三年出现同比下降, 中煤能源更是自2012年以来半年报首次出现亏损。
2 某省煤炭行业客户风险现状
2.1 煤炭行业客户面临的财务风险
通过对某省主要煤炭行业客户2012年至2014年财务数据分析, 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 煤炭行业客户整体财务状况呈现恶化趋势, 主要体现为客户亏损面逐年增多, 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 应收帐款逐年攀升, 总体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
(1) 客户亏损面逐年加大。
截止2014年12月末, 煤炭行业亏损户数比2012年末、2013年末大幅上升。其中:煤炭生产行业客户亏损面达一半以上。
(2) 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
截止2014 年12 月末, 煤炭行业平均净利润率2012年末、2013年末幅下降, 其中煤炭生产行业客户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3) 存货、应收帐款逐年攀升。
截止2014年12月末, 煤炭行业存货、应收帐款合计呈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同比存货合计、应收帐款合计上升, 反映出煤炭行业总体销售下滑, 总体经营性现金流下降, 总体偿债能力弱化。
2.2 煤炭行业客户面临的信用风险。
今年, 受煤炭行业经营状况恶化影响, 某省煤炭行业客户信用风险管控压力越来越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停建停产, 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煤炭行业有多户企业停建停产, 丧失第一还款来源, 风险较大。如某有限公司因项目未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审核并出具意见, 2013年初, 该项目停止施工至今;某煤矿累计工程总投资达90%后, 受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因素影响, 停建至今;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 自2014 年起一直停工至今;某煤矿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2) 还款能力不足, 价格持续下滑风险。
受煤炭市场行情不好, 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如某煤矿2013年4月试产以来, 由于产能不足, 也无兼并企业及股东出资, 扣除企业经营开支后, 可用于归还到期贷款的现金流严重不足;某公司自2013年以来出现亏损, 经营现金流也不断减少, 资金较为紧张, 到2014年底, 已出现资金流短缺现象。
(3) 企业兼并重组, 进程难以掌控风险。
有多家煤炭行业客户被兼并重组, 截止2015年8月末, 涉及兼并重组未果的达50%, 兼并重组进程缓慢多变, 不确定性风险显现。如某煤矿被列为某公司兼并重组对象, 因兼并主体控股股东股票停牌, 整合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兼并重组至今没有新的进展。
3 煤炭行业客户信用风险化解对策
3.1 从客户的角度
(1) 控产减产。自2014 年开始,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控产限产政策, 来调节煤炭供需平衡, 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客户要积极响应落实, 把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作为重要议题, 实行严格的控产限产责任制, 避免盲目恶性竞争。
(2) 转型升级。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步伐,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优势进行企业发展经营转型, 以现代煤化工为转型目标, 着力延长产业链, 以煤为基, 转型升级, 走资源转化增值、企业循环发展的道路。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 应该以市场供需为主导, 及时调整煤炭产量。
3.2 从政府的角度
(1) 完善行业政策。出台煤炭行业优惠政策, 促进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控新型煤炭新增能力入关手续与审批制度, 对不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煤炭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制止。
(2) 加快兼并重组。积极推动煤炭企业联合与重组, 促使煤炭企业生产与使用向一体化发展、经营向规模化发展、资源向合理化发展, 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使整个煤炭企业在竞争中充满活力。
3.3 从银行的角度
(1) 做好行业监测分析。一是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政府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化情况, 做好相关信息收集、梳理、分析工作。二是要密切关注客户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企业发展走向, 把控好企业发展趋势, 确保贷款资金安全。三是要会同各方力量, 加强信息沟通联系, 实时关注兼并重组实施进程, 及时落实主体债权, 做实抵押担保, 协调推进兼并重组工作。
(2) 做实风险缓释工作。一是做好煤炭行业到期贷款监测工作, 对即将到期的贷款本息, 做好预判客户到期还款能力工作, 因部分客户无现金流, 无力还款,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缓释信用风险。二是对停产停建煤炭行业客户, 进一步加强和煤炭行业客户相关各方的联系和沟通, 督促企业筹措资金恢复生产经营。对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 要采取诉讼保全、拍卖保全等措施, 依法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三是认真研判采矿权抵押价值和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变化情况, 评估分析采矿权价值和担保能力变化对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 积极采取追加抵押、保证担保等措施缓释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向阳.焦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 2012, (24) :80-82.
[2]牛克洪.煤炭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中国煤炭报, 2015-5-12.
[3]张泽伟.煤炭产业“黄金十年”已过未来出路何在?[DB/OL].前瞻网, http://www.qianzhan.com/, 2014, (11) .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2
2013-2018年中国煤炭物流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
报告
第一章 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及属性分析
一、行业定义
二、国民经济依赖性
三、经济类型属性
四、行业周期属性 第二节 经济发展环境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二、2005-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三、经济结构调整
四、国民收入状况 第三节 政策发展环境
一、产业振兴规划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三、行业标准政策
四、市场应用政策
五、财政税收政策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
一、中国人口规模
二、分年龄结构
三、分学历结构
四、分地区结构
五、消费观念
第五节 投融资发展环境
一、金融开放
二、金融财政政策
三、金融货币政策
四、外汇政策
五、银行信贷政策
六、股权债券融资政策
第二章 中国煤炭物流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总体规模 第二节 煤炭物流产能概况
一、2006-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 煤炭物流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6-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煤炭物流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煤炭物流产业供需情况
第三章 2013-2018年中国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整体市场规模
一、总量规模
二、增长速度
三、各季度市场情况
第二节 原材料市场分析 第三节 市场结构分析
一、产品市场结构
二、品牌市场结构
三、区域市场结构
四、渠道市场结构
第四章 2010-2013年中国煤炭物流市场供需监测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供给分析
第三节 市场特征分析
第五章 2013年中国煤炭物流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第一节 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节 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一、产品竞争力
二、价格竞争力
三、渠道竞争力
六、品牌竞争力
第六章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煤炭物流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第三节 煤炭物流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七章 煤炭物流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第二节 煤炭物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煤炭物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第四节 煤炭物流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第五节 煤炭物流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第八章、2013-2018年煤炭物流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一、2013-2018年经济增长与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行业总产量预测
三、我国中长期市场发展策略预测 第二节 我国资源配置的前景
第九章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第二节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第三节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合作与并购 第四节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第五节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第十章 煤炭物流产业投资策略 第一节 产品定位策略
一、市场细分策略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产品开发策略
一、追求产品质量
二、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渠道销售策略
一、销售模式分类
二、市场投资建议 第四节 品牌经营策略
一、不同品牌经营模式
二、如何切入开拓品牌 第五节 服务策略
第十一章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B.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C.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D.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E.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 2013-2018中国煤炭物流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
一、资源环境分析
二、市场竞争分析
三、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四节 投资发展前景
一、市场供需发展趋势
二、未来发展展望
第十三章 煤炭物流相关产业2013-2018年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煤炭物流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节 煤炭物流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第三节 煤炭物流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第十五章 煤炭物流行业风险趋势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风险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进入退出风险
第二节 煤炭物流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煤炭物流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六章 煤炭物流产业投资风险 第一节 煤炭物流行业宏观调控风险 第二节 煤炭物流行业竞争风险 第三节 煤炭物流行业供需波动风险 第四节 煤炭物流行业技术创新风险 第五节 煤炭物流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第十七章 2013-2018年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国际市场预测
一、煤炭物流行业产能预测
二、煤炭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第二节 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二、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中国市场预测
一、煤炭物流行业产能预测
二、煤炭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第十八章 煤炭物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2013-2018年煤炭物流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网 址:
行业分析:水泥、铁路、煤炭 篇3
投资要点:
1、稳增长有望催化估值修复。
2、二季度价格有望持续回升。
从近期发电量数据抑或是3月PMI数据来看,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如果后续数据企稳回升,说明宏观经济改善,对水泥股基本面是利好;而如果相关数据持续下滑,则可能导致市场更多憧憬“稳增长”政策出台,亦将利好于水泥股估值。
目前来看,各家水泥龙头企业出货量与库容比均出现明显改善,价格亦开始第一轮调涨。从企业反馈情况来看,下游无论是基建抑或地产需求均较正常,由于华东地区预计今年不会有新增产能,所以上半年供求关系会进一步改善;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维持高位,但地产投资受制于新开工下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只要政府对经济的底线思维依然存在,需求大概率会保持正增长,边际供需由此仍将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行业已经进入传统旺季,随着需求逐渐回升以及库存下降,水泥行业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水泥股有望延续反弹,建议配置。从品种来看,可关注海螺水泥、祁连山等量价高弹性品种。受益“京津冀一体化”的金隅股份与冀东水泥,以及“丝绸之路”主题之天山股份与青松建化。
铁路:铁路改革再启顶层设计
投资要点:
1、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2、铁路运输企业受益于补贴。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重申了今年铁路建设目标,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至3000亿元;(2)今年向社会发行1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实施铁路债券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3)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铁路建设,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4)对公益性、政策性运输任务,中央财政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补贴,逐步建立规范的补贴制度;
随着铁路运价的市场化改革,铁路运价上调确定性高。既有铁路运输企业与存量资产中,发展基金的设立,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后,大秦线存在免收铁路建设基金,或将铁路建设基金并入运价的预期;
投资建议:大秦铁路、广深铁路均受益于建立公益性运输补贴的制度安排,管内承担的学生、伤残军人、涉农物资和紧急救援等公益性运输任务将获得补贴。能拿到机车订单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也值得关注。
煤炭:关注“微刺激政策”驱动
投资要点:
1、动力煤港口价格趋稳反弹。
2、煤-焦-钢产业链短期逐步趋稳。
自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近期有企稳迹象,秦皇岛煤价山西优混(5500)为530元/吨,小幅上涨5元/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为530元/吨,与上周持平。动力煤1409期货价格小幅反弹1.1%。大秦线检修在即,短期煤价有望企稳。
钢铁生产对煤炭的需求较大。近期钢价小幅反弹,国内炼焦煤价格跌幅趋缓,国际炼焦煤价格小幅反弹。钢价现货小幅反弹,上海螺纹钢HRB400价格再次上涨39元/吨,反弹1.2%。山西临汾等地主焦煤价格为810元/吨,与上周持平。山西晋中等地,焦炭价格下跌20-30元/吨,再创新低。国际焦煤价格反弹,澳洲峰景矿主焦煤青岛港到岸价为124.5美元/吨,反弹1.75美元/吨。上游煤、焦市场预期改善,煤、焦期货价格已反弹两周。钢铁产业链逐步去库存,库存压力明显减小,短期内炼焦煤需求有望回升。
投资建议:一季度经济增速显著回落,市场对政府稳增长、保底限的积极政策预期升温。若相关政策出台,短期有助于行业反弹,可关注煤炭行业龙头的反弹,但是反弹空间可能有限。
旅游业:清明景区客流高增长
投资要点:
1、出入境程序简化,有利于出境游。
2、清明期间国内客流高增长。
境外目的地签证政策放宽,居民出入境申请程序简化都将便利我国居民出境旅游。随着出境旅游人数快速增长,相关手续简化大势所趋,刺激出境旅游增长。欧盟新签证法规提案拟简化赴欧签证申请手续,柬埔寨/肯尼亚允许我国公民落地签;我国居民护照办理、申请往来港澳台通行证与签注申请三表合一。
清明期间国内多地客流高增长。黄山景区增长27%,九华山景区增长25%,北京150家主景区增长37%,湖北37家主景区增长22%。:国内多景区开始执行旺季票价,票价较淡季上调2-5成,峨眉山首次在春季对乐山市民执行市民优惠票政策。4月1日起,庐山票价从135元上调到180元,九寨沟票价由80元上调到220元。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篇4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煤炭行业已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煤炭行业的专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 随着许多大型专业煤炭企业的林立, 这改变了煤炭行业从前一成不变的形式。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近几年里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供需不等, 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煤炭行业供应不足的问题;产出与消费不平衡, 中国的煤炭消费情况通常是西多东少和北多南少, 而煤炭的产出情况却与消费截然相反。煤炭企业生产水平不等, 虽然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水准已经符合国际先进水准, 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呈现较低的现状, 尤其是小型煤炭企业。
二、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 内部竞争力量
1.量能惯性增加, 减产动能不足
即使我国加强了淘汰落后煤炭企业的力度, 但是与煤炭产能相比, 削减产能的实际效果不太明显。未来我国仍然将面临较大的产能释放压力, 国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之内将难以缓解。通过分析国家安监局的统计, 目前全国仍有14 亿吨产能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 预计每年将新增产能2 亿吨左右。
2.库存仍居高位, 去库存压力大
由于下游产业的需求没有得到明显回暖, 且受困于化解产能过剩, 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的压力耗煤量有所下降。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的库存总体位居高位, 体现在以下几点:煤炭企业的库存较高, 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 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 发电企业煤炭的库存较高。
3.成本控制不力, 财务费用居首
由于煤炭的主要运输途径为铁路, 所以煤炭的价格与运输费用也是密不可分。因此, 我国铁路运输费用的上调, 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然而各类生产物资的采购成本, 折旧摊销以及人工成本等费用的不断增加, 进一步提高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 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主要是通过提高原材料价格和降低原材料质量的方式, 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供应商潜在议价能力的强弱与其提供给买主的原材料相关, 所以当原材料占买主生产主导地位时,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会明显增强。通常, 议价能力强的供应商会具有以下优势:供应商在其行业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所拥有的买主相对较多且稳定, 相对于需求量不大的来住来说很难与其进行议价。供应商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特色, 比如质量优价格低、专利技术的融入等, 这样买主的选择范围将会进一步减小, 且一旦选择购买使用后将形成较高的转换壁垒。
在煤炭的价格方面, 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执行省政府协调价格, 而省外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的变化协商。近年来, 随着国内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 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 受地方政府定价影响, 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依然偏低。未来, 随着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陕西省运力的增强, 预计公司煤炭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三) 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煤炭下游用户的总体需求量下降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联合国呼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下,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可持续的。然而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历程中, 企业的生产结构、人们的能源消费情况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高碳行业将要面临紧缩型政策调控, 这将会导致能源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1.传统的火力发电将会受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考虑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将起到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 降低石化能源, 提高新能源比重是大势所趋,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会受到更大的支持。
2.钢铁行业出现全面过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钢铁业正步入峰值, 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况且, 自2012 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趋严重, 导致我国的钢铁价格日益降低。
3.建材行业主要产品已出现全国性过剩。首先, 水泥产量面临全国性过剩。目前, 我国水泥供大于求的形式较严峻, 然而, 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仍然是水泥,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建材, 水泥等产量显著回落, 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煤炭的市场需求。
(四) 替代品威胁分析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因此, 我国首选能源是煤炭。近几年以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 政府对此大力支持, 所以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作为替代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分析,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的使用情况相对其他新能源的使用情况占很大优势, 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可再生能源 (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 的开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三峡工程”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 将会进一步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
据有关专家预测, 煤炭的使用率将会在未来30 年内降低10%。众所周知, 煤炭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加之当今社会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人们将会更青睐绿色环保的可持续能源, 如水电、风电、天然气等。因此,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新能源作为替代品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点:一、因使用能源而产生的成本;二、能源自身是否可存储;三、能源是否可再生。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会在2020 年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6%。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和预测, 2020 年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将至60%左右, 从而煤炭资源多年以来的主要能源地位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 潜在进入者分析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新产品形式进入。2.以产品优势进入。3.以低价格进入。4.以新理念进入, 如环保。5.以政府的干预进入。6.以其他形式进入。7.试探性进入。8.以恶意竞争的目的进入。9.实力扩张型进入等。
从进入壁垒来分析, 煤炭行业属于资源型行业, 煤炭资源所分布的区域通常与其运输条件不能形成统一, 这样就会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一道壁垒———交通壁垒。建设煤炭企业的初期的投入一般在20~150 亿元, 如此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 势必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二道壁垒——资本壁垒。此外, 兴办煤炭企业, 还需有一定的审批手续, 虽然目前煤炭行业的行政审批手续有一定程度的放宽, 为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减缓了些许压力。不过, 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在形成资本壁垒的同时也形成了煤炭企业退出的巨大障碍。况且,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行业, 这一点也为煤炭企业的转型增加难度。
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可见, 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资本壁垒、退出壁垒均较高。因此, 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煤炭行业的进入成本较高。综上所述, 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三、总结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缓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 应进一步淘汰产能落后的小型煤炭企业、减缓库存压力、减少财务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降低煤炭行业的发展压力。其次, 煤炭企业现在应注重提升产品自身的品质, 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 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所产生的成本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且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应及时发现并分析替代产品的优缺点, 结合自身情况对生产和销售加以调整, 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 煤炭企业在营销方面, 也应注重宣传企业自身为低碳环保做出的贡献, 比如,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自身形象, 有利于企业宣传、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采购, 从而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煤炭行业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垄断。打破垄断的手段就是能够将煤炭资源市场化, 让更多的投资者通过竞争进入煤炭行业, 从而迫使煤炭企业提高全员效率、技术与管理水平。使得煤炭企业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化,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稳健地推进煤炭行业的改革。
依靠国家的政策性支持, 主动谋求转型发展, 双管齐下, 做到在积极发展煤炭行业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 开拓新能源产业, 做好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工作, 相信我国的煤炭行业将会迎来崭新的一天。
摘要:我国的煤炭行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 该行业已逐渐步入了市场饱和状态。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础, 分析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发现煤炭行业目前的不足, 并加以总结, 希望能为广大煤炭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从而改善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徐顺利.煤炭行业竞争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J].西部资源, 2015, (05) :76-77.
[2]安雪芳.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5.
煤炭行业现状分析(2013) 篇5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利润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地位不可动摇,因此煤炭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经过一轮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技术落后的小煤矿之后,煤炭行业将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下是对整个煤炭及其产业链的分析。
一、煤炭行业发展体现地区性和集团性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约为9800多亿吨,按照目前的全球生产能力,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90多年。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我国拥有13个主要的煤炭产区,并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最主要的10家最重要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图
一、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图
表
一、13个主要煤炭产区统计表
表
二、10大煤炭企业统计表
未来我国将控制东部地区煤炭开发强度,稳定中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其中,煤炭产区中,云贵基地加快建设大中型煤矿,大力整合关闭小
煤矿。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
二、煤炭开采量逐年递增
201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控制总量为41亿吨/年。据悉,在此次规划出台前,各产煤省上报的“十二五”煤炭产能规划粗略相加已经超过42亿吨。以煤炭央企为首的煤炭集团也纷纷披露产能倍增计划。以下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图
二、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煤行业的逐步发展,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依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提高煤矿的综采率,不断整合煤炭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将占全国60%以上。未来煤炭生产将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继续压减小煤矿数量。到2015年,全国煤矿数量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单产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上,比目前煤矿数量减少一半。
表
四、2013年新增煤矿产量及扩建煤矿地区分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仍有数千余处,占现有煤矿总量的1/3,大多数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对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加大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的力度,将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职业危害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四、煤炭行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
2003年以来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黄金十年。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推动煤炭需求快速成长,继而催生煤机行业快速成长:2003-2010 年煤炭采掘与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36.1%,同期煤炭机械工业产值从2001年的31.6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5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7.3%。预计2015 年中国煤炭机械工业产值将达1499 亿元,年复合增长达22.3%。
图
三、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从新建煤矿投资构成来看,70%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50%,因此,煤炭设备投资额在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为35%。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测算,2009-2015年煤炭行业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为4585亿元(年增长率按10%即略高于相应的GDP的增长率来预测),因此,新增煤炭产能需要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约为1605亿元。
表五2009-2015新增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及预测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煤行业的逐步发展,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依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提高煤矿的综采率,不断整合煤炭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五、新型煤化工的大幅度发展
从2012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严冬”,煤企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延伸产业链以及非煤产业,其中煤化工板块经营规模最大。煤企希望借此“自救”。
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终于有了重大进展。2013年3月以来,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即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开展相关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这10个项目投资总额在2000亿元~3000亿元,包括5个煤制天然气、4个煤烯烃和1个煤制油项目。到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总投资额有望达到8000亿元。
1、5个煤制天然气的主要项目包括: 中电投集团霍城年产60亿立方米的项目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新疆伊犁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国电集团兴安盟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中海油集团山西大同的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内蒙新蒙能源公司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2、4个煤制烯烃的项目和1个煤制油项目为: 中石化集团在贵州织金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中石化与河南煤业集团合作在河南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中煤在陕西榆林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二期项目 甘肃华鸿汇金公司在平凉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山西潞安集团年产150万吨油品的项目。
以下是经过分析和整理全国煤化工项目的相关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各个主要煤炭产区、大型电力企业的煤化工项目。
表六、九大煤化工示范项目
新型煤化工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替代技术,是一改我国能源过分依赖进口的主要技术,新型煤化工已经逐步获得起航条件,政策面从严管控的必要性明显下降,此外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些央企的重大举措也说明政策有逐步放松的趋势,预计2013年以后政府将逐步放松对发展新型煤化工的管控,以煤制油、气、烯烃为代表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化工业发展重点。
煤炭行业行为主体的契约关系分析 篇6
关键词:煤炭行业;行为主体;契约关系
中图分类号:F41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2-0017-06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对导致煤炭行业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企业界及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但由于矿难涉及到利益主体行为的复杂性以及事故原因表现的多样性,这种分析大多局限于简单的原因列举,缺少有效的理论支持,不利于探寻导致矿难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当事人行为的基本权衡依据——契约束本文“契约束”是指行为人选择行为的约束,涉及范围比较宽泛,既包括资源禀赋的约束,也包括个人思维方式与理性预期的约束。不同的当事人会有不同的契约束,当事人的交易行为受到这种契约束的影响,不同的契约束会产生不同的交易行为。契约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不过,它是依附于交易而存在的,离开了交易,契约束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说,它是产生不同交易行为的权衡依据,是以建立交易契约关系、让渡权利和分配收益为目的的。
首先,我们建立目前煤炭行业中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契约链条关系图,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需要对现实中的这种复杂的契约链条关系进行适当的抽象和简化。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主要包括四类: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地方国有煤炭企业、乡镇集体煤炭企业和私营煤炭企业。从契约关系的角度,本着契约关系相似的归为一类的原则,我们可以把上述四种煤炭企业类型抽象和简化为两类:国有煤炭企业和非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相关的契约关系和地方国有煤炭企业相关的契约关系具有相似性,都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特征,煤炭企业矿主都是国家(统治者)通过科层制度委托代理实现的,都受政府(统治者)的直接影响,因而把二者统称为“国有煤炭企业”。由于乡镇集体企业相关的契约关系与私营煤炭企业相关的契约关系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地方政府部门的审批而建立的,经营活动都直接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影响,因而把二者统称为“非国有煤炭企业”。国有煤炭企业与非国有煤炭企业的矿工发生的契约关系极为相似,按照现实中实际契约关系的特点,把两类矿工抽象为一类,即都是缺失交换权利的矿工。这种抽象和简化并不失其代表性,也不会影响企业相关契约关系的分析和最终结论。
基于以上对煤炭企业类型的抽象和简化,我们建立了简化的契约关系图,如图2所示:
在图2所示的契约链条中,主要涉及到五方当事人,即政府、国有煤炭企业矿主、地方政府官员、乡镇集体或私营煤炭企业矿主及矿工。其中,地方政府官员是指能对行业进行经济管制,具有经营审批权,与煤矿企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工商局、环保局、税务局、监管会、安检局等政府官员。这
五方当事人是煤炭行业运行的主体,他们基于本身面临契约束的权衡,选择自己的交易行为,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煤炭行业的一切发展和存在的一切问题都与这种契约关系有关。通过利用契约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煤炭行业中的契约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煤炭行业中存在三类不和谐的契约关系:国有煤炭企业的不对等契约关系、非国有煤炭企业的不正当契约关系和煤炭工人交换权利缺失的契约关系。在图2中的代码①、②和③分别代表煤炭行业契约链中的三类不和谐的契约关系:①代表国有煤炭企业不对等的契约关系,②代表非国有煤炭企业不正当的契约关系,③代表煤炭工人交换权利缺失的契约关系。
二、国有煤炭企业不对等的契约关系
煤炭资源具有公有产权的性质,它是通过国有产权实现的,行使国有产权的主体在逻辑上只能是抽象意义上的统治者——国家政府。公有产权或国有产权的特别规定性,决定了产权委托人的团体性质。它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把国有资产委托给指定的代理人经营,形成了国有煤炭行业。这里的委托人是一种集团委托,而且集团委托人(抽象统治者代表——政府)与代理人(国有煤炭企业矿主)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集团委托下的代理关系具有潜在的强制性,这就决定了委托方具有完全的谈判控制权。国有煤炭企业主不仅具有行政编制,而且还具有经营煤炭企业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于是,国有煤炭企业就出现了二级集团委托,具有异质性人力资本的代理人多任务的代理模式。利用标准契约原则去审视,从契约关系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种代理模式归结为双向的不对等契约关系,即传统的不对等契约关系和反向的不对等契约关系。
1-传统的不对等契约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这里之所以称其为“传统的不对等契约关系”,是因为这种契约关系存在着传统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强制。它不同于克莱因笔下的“不公平契约”按照克莱茵的观点,契约中表现出来的明文条款通常是针对和限制弱小一方的,由此造成了契约中形式上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形成了所谓的不公平契约。这种不公平契约也是由缔约各方的谈判地位、自身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不对等造成的。在契约中弱小的一方似乎更多地受到限制,因此,显示出一种不公平性。这是一种表面的不公平,市场机制把契约的不公平转化成了履约的公平性。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不公平契约导致了违约惩罚的公平性。它的存在有利于防止欺诈,减少履约成本,但区别在于不公平契约是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达成的,而不存在契约以外的强制。,因为国有煤炭企业中存在着契约以外的强制。综合起来,这种传统的不对等契约关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产权制度上的高度侵权与人力资本的“锁定效应”
国有企业与经典企业在契约安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经典企业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市场化的平等交易关系,表现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有进入和退出自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使用方向和途径由各自所有者自主决定、人力资本的报酬由双方交易决定等方面。而国有企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关系是一种非交易和不对等的长期契约关系,这种关系由物质资本实行了单边的规制,从产权角度来讲,是一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高度侵权行为,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侵害。公有经济中任何劳动者的流动与受益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国有企业及其企业家人力资本处于服从和被支配地位,政府部门和官员不仅对企业和人力资本有公开的指挥和支配权,还有隐性的指挥和支配权。国有企业里的人力资本受到政治体制结构的影响,使得人力资本的产权是残缺的:它不能直接排他性地获得自己所创造的剩余;不能自由地处置自己的人力资本;不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或改变人力资产的使用方式和方向,即产生了人力资本的“锁定效应”。因此,在完全物质资本所有权与基本的人力资本所有权控制在政府手中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委托人自然能完全控制与代理人的合约谈判。
按照Haddock模型,只要满足交易成本为正(表明现实经济世界)、存在纵向的阶梯结构(表明政府拥有比企业更为优越的谈判地位)和处于这种阶梯结构中的不同经济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不同的偏好甚至不同的意识形态(表明政府拥有不同于企业的产权利益)等条件,不管对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是否发生,处于阶梯上一级的政府都会侵害企业的私人产权,从而产生了不对等的、失衡的产权结构。在国有煤炭企业里,煤炭资源是国家垄断,政府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契约谈判中具有的天然权威谈判优势,以及企业矿主人力资本对于物质资本具有的依附性,都会引发政府侵害企业私人产权的问题,导致产权结构失衡,进而形成传统的不对等的契约关系。
(2)国有煤炭企业资产投资的高度专用性
国有煤炭行业中的厂房、机械设备等投资,都是由国家出资,在国有企业中都以专用性投资存在。根据专用性投资理论,对于这些专用性投资,为了防止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保证投资收益,国家获得租金收益最大化,政府就会寻求方法来保护这些专用性投资,这样,政府自然就会利用本身的国家机器的性质,利用暴力机构和行政命令,来实现对国家专用性投资的控制。传统的不对等契约关系,也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专用性投资而产生的。
(3)历史上“赶超战略”遗留下来的行为“惯性”
在经济领域有竞争就有垄断,垄断者有可能剥夺非垄断者的部分甚至大部分产权,使垄断者的权利集或权力空间远大于非垄断者,从而使垄断者获利。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使落后的经济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中国政府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重工业投资周期长、收效慢、利润低,在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本稀缺的条件下,无法采用市场机制和交易性契约关系实现资源向重工业优先配置,国家必须采用非市场机制和非交易性契约关系,压低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的价格,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和赶超战略的实现。传统不对等契约正是应国家这一目标的要求而产生的。煤炭行业也正是因为响应了国家这种“赶超战略”,导致煤炭价格扭曲,至今影响着煤炭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2-反向的不对等契约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反向不对等契约关系是指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反向作用,是由人力资本特点所决定的谈判主动性及其事实上对企业控制权的作用而形成的不对等契约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家精神的“关闭”、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随意性、企业经营者必须完成政府每项任务的边际成本的不可观察性、企业经营者对每项任务的精力和时间边际投入及其比例的不可观察性。
(1)企业家精神的“关闭”或经营者人力资本利用不足导致的国有企业低效率的产生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或“俱乐部产品”,归国家或全体公民所有,每个公民对任何一家国有企业的产权事实上不具有任何有价值的控制权和几乎为零的所有权,国有企业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它所隶属的由行政权力分配的部门或组织。因此,国有企业事实上的控制权必然要交付给代理人(国有企业经营者),或最终委托给代理人的代理人。基于此,人们意识到,对控制权的控制就无异于对所有权的控制。但问题是,由此衍生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严重不对称:经理人没有任何法律契约承认的所有权,但却拥有事实上的对所有权接近全部的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国有企业意味着经理人和员工只是作为要素生产者参与分配,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或实施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的最优博弈策略就是隐藏企业利润或提高工资和福利成本来侵蚀剩余索取权。可见,全资或高度控股国有企业的治理不外乎是一厢情愿的成本高昂的商业活动。即便不计算成本且能够实现事无巨细的控制权监督,其内部人的最优博弈策略也就会是减少努力程度以及人为地关闭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2)多任务代理人的任务间“套利”行为
国有企业代理人的效用函数自变量是多元的,不仅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而且也有追求非货币收入的动力。在存在着自然风险和监督难度很大的情况下,代理人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态度,权衡各个任务之间的成本关系,权衡自己面临的“契约束”,做出套利行为,从而使得委托人的激励机制处于被动。
三、非国有煤炭企业不正当契约关系
非国有煤炭企业包括乡镇集体煤炭企业和私营煤炭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通过地方政府的审批获得采矿权和经营权,其安全生产投入受到当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也就是说,当地政府是矿业安全管理和监督的直接实施者,特定的政府组织成员往往担当政府监督者角色。政府官员和企业矿主作为行为主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函数和偏好,都在努力追求各自效用的最大化。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契约束,并凭借着各自的契约束进行博弈。这种博弈有二种方式:一是通过讨价还价签订的正式(非人情式)契约;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或能力形成的非正式(人情式)契约。第一种方式是合法的,也受到法律的保护。而第二种方式则可区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正当的关系网络资本,另一种就是不正当的契约关系。这种不正当契约关系,在煤炭行业里显得异常的突出,造成的后果也异常的严重。
1-不正当契约关系的含义
不正当契约关系是指通过非正当手段建立起来的不合法的契约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非法的官商关系即官商勾结、寻租腐败行为。
2-不正当契约关系形成的原因
在煤炭行业中官商之间的不正当契约关系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是:
首先,地方政府官员凭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采矿权、经营审批权,凭借着对经营资格、安全生产投入的监督和管理权,实现个人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条件下,存在着政府官员“主动创租”现象,即政府选择私营或集体煤炭企业矿主的标准,并不是考虑矿主是否具备足够的“企业家精神”、是否具有抵御风险、控制风险的市场竞争力,而主要看寻租集体或个人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政府官员“主动创租”的意图,看寻租集体或个人向官员“进贡”的满意度及对官员的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意经营煤炭企业的集体或个人,为了获得经营权和采矿权,会采取各种方式贿赂掌握各种许可证的官员,有时候还能获得很多特殊的优惠条件,以较为合算的价格或条件与政府签订正式契约。由于这些贿赂行为的利益回报相当丰厚,使得很多集体或个人产生了竞争性的寻租动机,使许可证的发放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导致这种寻租腐败行为逐步升级。这种寻租腐败行为造成的恶果是:在行贿受贿行为存在被发现可能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必然要承担政治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政治风险,政府官员就可能接受利益集团的要挟,致使契约双方的权力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即政府官员的相对权力下降,矿主的相对权力增加,政府官员由“主动创租”变成了“被动创租”,严重弱化了对煤矿企业不正当经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这也是不正当契约关系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其次,私营或者乡镇集体煤炭企业为了保护正式契约后的专用性投资不受到行政权力或政策的威胁,需要进一步强化行贿行为,也进一步恶化了这种不正当契约关系。当煤炭企业获得采矿权和经营权后,就需要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开采矿藏场地的投资、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的投资等),以便正常组织生产。而且,在现行煤炭行业管理体制下,各类许可证的发放部门,都可以不满足许可证要求或者以不响应国家能源战略政策为由,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制企业停产整顿。基于此,私营或者集体企业矿主,为了保证其专用性投资的收益流不受行政力量和政策的影响,保障收益流的通畅,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寻求政治庇护,与政府官员形成利益联盟,在政府官员的保护伞下,实现企业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矿主与政府官员的联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前所述,通过行贿使政府官员承担政治风险;二是通过以权力入股的“干股”或以名义资金投入的“官股”形式。这种形式是让管制部门的政府官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一定股权,使他们在事实上接受贿赂而不需要提供现金,从而使其成为企业的“内部人”,同时让官员们承担一部分项目风险,以降低他们在日后进行掠夺的动力。在企业不存在安全生产风险问题情况下,通过这种“干股”或“官股”的“捆绑”作用,将外在性内部化,会省去“再寻租”的成本,冲破政府管制部门设置的寻租障碍,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风险情况下,“干股”或“官股”所形成的官商勾结也为那些根本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本应该停产整顿的煤矿企业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制度激励。这种激励也使得多数煤矿企业在加强安全设备投入、改善工人作业条件方面态度消极。正是在“干股”或“官股”形式下,官员与矿主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得到好处的政府官员实际上充当了一些矿主的保护伞,政府官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存在重大隐患应该停产整顿的煤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管不了煤矿企业主,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最后,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扭曲人力资本”的锁定效应扭曲人力资本的锁定效应指由于长期的行贿受贿活动,使得人们认识到权力的含金量之大以及与政府官员搞好利益联盟的作用之大,忽视了人力资本积累,偏重于培养如何通过权力发财或如何提高非法“外交”的能力,形成了扭曲的人力资本。这种资本一旦形成,就有了相对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将其应用到任何领域,都会着重强调形式主义和投机行为,忽略务实生产精神。,使得不正当契约关系在社会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有体现,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处世观和价值观。这种“扭曲的人力资本”增加了政治性的管理型交易成本,会“挤出”生产成本的投入,即政治性的管理型交易成本部分代替了生产成本。
四、煤炭行业工人工作安全交换权利缺失的契约关系
1-矿工工作安全交换权利的概念与内涵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商品(包括劳动力)转换成另一组商品。在转换中,它能够获得的各种商品组合所构成的集合,可以成为其拥有另一组商品的交换权利。所以,矿工工作安全的交换权力是指矿工在从业工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货币收入和工作安全所有组合所构成的集合。如果一名矿工的权利交换中不包括足够的工作安全的组合,那么该矿工就面临着工作安全水平低下的现实。矿工交换自己劳动力以换取货币收入与工作安全时有不同种组合,如图3所示:
其中的一种组合为a量的货币收入与b量的工作安全,所以矿工在主观上有自己的选择,即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矿工可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较多的货币收入和较低水平的工作安全,也可以换取较高水平的工作安全和较少的货币收入量的组合。同样,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雇主故意隐瞒工作的危险性及当前同行业的工资率等,雇主在主观上也有无数种选择。如果矿工工作安全交换权力完整,则雇主要么为矿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安全水平,要么为减少工作安全水平而对矿工进行货币补偿。但是如果矿工工作安全的交换权力缺失,雇主就会尽可能地把等收入曲线向左移动,如从AB移至CD位置,直至矿工无法忍受为止。表面上看矿工的货币收入不变,而工作安全水平从b下降到c。因此,矿工的总收入水平(货币收入+工作安全)也呈下降态势。当前煤炭行业的矿难频发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矿工工作安全交换权利的缺失。
2-形成缺失交换权利契约关系的原因
(1)矿工劳动力资本的同质性
从事煤炭开采的工人属于低素质人群,大部分是农民工或者是无任何专业技能的下岗工人。劳动力资本具有同质性,这种具有同质性的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而使得当其用这种劳动力资本交换其他权利(获得报酬权、安全生产权等)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对于处于低消费层次的矿工来讲,工作安全这种商品仍是奢侈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需求的实现是以低层次需求的实现为基础的。矿工的经济基础薄弱,生存要求强烈,需求往往处于最低层次。在矿工的生理需求还未得到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当他们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更多倾向于选择货币收入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安全的需求。即使有部分人意识到工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由于争取工作安全需要支付很高的交易成本,甚至在谈判中可能失去工作,对这个具有同质性的弱势群体而言,支付高成本去消费工作安全这一奢侈品是难以得到广泛认同的。因而,我国目前煤炭行业劳动者具有的低素质、偏好于获得货币收入和没有能力关注自己工作安全等特殊性,使煤炭行业矿工的交换权利的缺失显得更为严重。
(3)当前同质性劳动力的市场供给过剩,且在短时期内这种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
截止到2005年初,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1-2亿,由于文化素质程度和技术水平低,这些农民工都构成潜在的矿工供给。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他行业体力劳动岗位锐减,这也会增加潜在的矿工供给。这些大量增加的劳动力供给,使矿工市场长期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煤炭行业事故屡屡发生,但愿意从事矿工工作的劳动力并不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矿工缺乏“话语权”,无组织性
矿工的“话语权”也就是矿工在谈判中讨价还价的权力。单个矿工在买方市场中,谈判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没有和矿主谈判的机会。矿主具有大量的物质资本和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本,仅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完全剥夺只具有同质性劳动力资本、素质较低和缺乏组织性的矿工“话语权”,从而使其交换权利严重缺失。
(5)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官员与矿主之间的不正当契约关系,使得二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政府官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充当了矿主的“话语权”支撑或保护伞,这就使得监督管理的力度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制定了很多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提高弱势群体合法收入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执行中往往由于受到政府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以及矿主的利益“捆绑”而大打折扣,最终使矿工的交换权利得不到保护,合法权益受到肆无忌弹的损害。
五、小 结
通过对煤炭行业行为主体契约链中的各个环节契约关系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从更深层次认识了煤炭行业中的契约关系脉络,即国有煤炭企业双向的不对等契约关系、非国有煤炭企业的不正当契约关系和煤炭工人交换权利缺失的契约关系,从而初步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契约关系分析框架。这个框架既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煤炭行业中现存的制度性问题的分析工具,也可以为今后迅速找到煤炭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延人,顾江-官僚体制中的契约与激励机制——对转轨经济中官员腐败的一个新的解释[J]-经济研究,2001,(10)-
[2] 杨瑞龙,杨其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巩前文,叶华,张俊飚-交换权利与农民工工作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2)-
[4] 盛宇明-腐败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0,(5)-
[5] 席酉民-不对等契约关系与国企改革[J]-管理科学学报,1998,(1)-
[6] 杨其静-企业家的企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煤炭业)[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 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产业地图:能源2005—2006[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 S-Grossman & O-Hart-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J]-Econometrics,1983,(51)-
[10] H-Demsetz-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Law & Economics,1983,(26)-
煤炭行业市场营销前景分析 篇7
近几年来, 我国的煤炭供求市场越来越多元化, 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局势。又有很大一部分煤炭企业逐渐转向重视产品的推销与对用户的服务, 将用户们的需要当作一个企业营销工作的出发点, 以用户们的满意度来作为一种检测营销工作的评定标准, 并且还会不定期的做相关的市场调查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供求及用户信息资料, 进行分析、预测, 从而制定更为适应市场要求的营销战略。
2关于煤炭的发展
2.1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据有关统计局公报报道, 我国当前原煤产量为23.8亿吨, 同比了增长8%, 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产量分别增长9.8%、5.8%和6.8%。另外, 我国出口煤炭在降低, 进口煤炭在增长, 而且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达到了301.55元每吨, 同比提高了1.1元, 上升0.4%, 其中供发电的煤平均216.18元每吨, 提高6.93元每吨, 上升了3.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现实利润都有所增长。
目前我国对煤矿的开采力度非常强, 这不适合可持续发展, 另外就是相关煤矿企业与市场现状脱轨, 不了解市场行情, 而导致的煤矿量市场分布不均, 严重影响了供求关系以及煤炭的价格。最后, 值得关注的是, 目前在煤矿开采这一块, 安全措施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煤矿工地施工发生事故率还是非常高, 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针对具体事故采取有效的补给措施, 防事故发生于未然。
2.2煤炭市场预测
以后的煤炭市场营销一定会是品牌的营销, 煤矿企业要想拥有的自己的煤炭市场, 就必须拥有占主导地位的品牌, 品牌它不仅是能代表一个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而且它还是一个企业立于市场的终极基石。因此, 各个企业必须要做到合法, 正规, 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
从我国这几年的煤矿行业发展看, 煤炭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适度上扬趋势。这既有一定的必然性, 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家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 鼓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协商定价, 原来长期偏低的优质电煤重点合同价格, 必然按照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向市场价格靠拢。同时, 我国又集中调整煤炭产业的相关政策, 增支因素比较多, 煤炭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 这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低, 这将是今后发展中待解决关键问题之一。
自2005年以来, 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整体出现了放缓的迹象看, 国家的相关宏观方面的调控成效已在逐步显现, 将进一步淘汰关闭掉一群落后、不合法且生产能力低下的小型煤矿集团企业。另外, 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短缺、资源类产品等问题严重, 未来的煤炭产品在人类社会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价值也会将重新得到人类的认识与调整。
2.3煤炭营销策略
首先, 准确定位市场, 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历年来, 不管煤炭市场的形势如何多样、多元化的变化, 一个好的煤矿企业都应该要做到保持一直高度重视与重点用户的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这部分市场的主动权, 可以分区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用户进行抽样调查, 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等, 这无疑不是一种掌握市场动态、客户需求的方法, 为煤矿企业定位市场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其次, 采取广告宣传也是煤炭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从营销创新的方面来讲, 应该重视商品进入市场的“切入点”, 要是最容易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敏感点”, 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做到独特新颖, 有广告传单等多方面的途径可以达到这种目的, 是与子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与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满意度。
再次, 成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销售队伍。企业商品的营销主是要向顾客介绍推销这种商品, 然广大的客户感受到到该商品的实在应用之处, 意识到对该商品的需求。只有牢牢抓住客户才有合作关系, 企业才有发展前景。
最后, 全方位营销综合战略。这里的营销全方位战略指的是通道战略、资源战略、品牌战略、价格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联合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等的综合, 我们要想在当今社会市场上立足, 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把好每一关, 各个方面都要顾及到, 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有有的资源通道来源, 而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调整到最人性化的价位。广纳人才, 深入市场, 了解行情, 以最优越的商品质量以及服务态度打动客户。
2.4市场营销前景展望
经过这些年的煤炭市场分析研究得出, 尽管前几年有些减环现象, 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已得到缓和, 价格下滑已经发生, 但是综合全面各类信息看, 国家对关停非法的小煤矿等企业的决心还是很大的, 而且国民经济走势强劲。按照这样发展下去, 我们可以乐观地认为, 今后的煤炭市场仍然可以维持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供需局面。但是对新能源的研究开采还是势在必行的。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炭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煤炭行业机械化开采煤矿逐渐成为主流。但煤炭市场一般情况下都极易受到内外部的环境影响, 我们要合理根据市场现状、分析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来采取措施, 依据具体市场竞争情况等采取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等等综合策略的实施, 来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 更好地为煤炭市场营销发展前景规划开展。
参考文献
[1]白原平.山西焦煤集团煤炭营销战略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山西焦煤集团, 2005, (1) :83-85.
[2]蔡玺玉.市场预测在煤炭营销中的应用[J].开滦集团经贸分公司, 2007, 2, 33 (2) :17-18.
[3]邹爱林.浅谈新形势下的煤炭营销[J].鹤壁煤业集团王河煤业分公司, 2009 (3) :26-27.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分析 篇8
近年来,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价格逐步攀升。近十年来, 2007年, 中国煤炭产量、煤炭消费量分别达到25.36亿吨和25.8亿吨, 是1998年的2.02倍和1.99倍。据行业快报统计, 2010年一季度, 我国煤炭产销量大幅增长。原煤产量完成7.37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加1.67亿吨, 同比增长29.3%;煤炭销量完成7.29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加1.85亿吨, 同比增长34%。
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 电力、钢铁、建材等主要用煤行业将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煤炭消费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但也必须看到, 由于外需不足, 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在煤炭产能建设速度加快, 全国煤炭总量大幅增加、产能过剩的形势下, 行业转型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看, 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煤炭行业自身发展也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 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我国典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为主要依据, 根据表内各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设计并计算出各种财务指标, 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正确评价财务业绩, 满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本文选取了10家煤炭上市公司 (A) 股为研究样本, 它们具有优秀的经营管理水平,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一) 偿债能力分析
评价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科目的分析中, 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
其一,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465, 只有中煤能源的流动比率达到了3.23, 也就是说中煤能源的财务状况比较稳定可靠, 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有能力支付到期债务, 综合对比整个行业的流动比率, 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的财务状况波动比较大, 不太稳定, 整体而言煤炭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差。
从表2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平均速动比率为1.315, 也就是说煤炭行业即使资金周转困难也不会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 其中中国神华, 大同煤业, 兖州煤业, 西山煤电, 中煤能源的速动比率均大于1, 说明煤炭行业这些公司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 一般情况能够偿还企业的短期借款, 而神火股份却只有0.46, 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差, 从总体看来,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走势基本一致。
其二, 长期偿债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0.495, 这说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度适中, 资产结构比较合理, 在借入资本的同时准确的衡量了利润与风险。
(二) 营运能力分析
公司的营运能力反映了公司资金周转的情况, 是公司管理能力的进一步体现。对此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公司的营运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 说明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高, 资金利用效率高;反之, 则说明公司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需要对经营管理进行改进。
从表4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753, 而整个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基本偏离这个数值, 而冀中能源的中资产周转率达到1.26, 这表明该公司有较强的销售能力。
从表5可以看出,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平均值为14.589, 但是该行业整体的存货周转率分布不均, 不太平稳, 其中冀中能源、平煤股份的存货周转率是比较高的, 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 流动性越强, 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说明这两家公司的存货变现能力较强, 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两家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整体来看,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三)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 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表6可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0.165, 除了郑州煤电、西山煤电、兰花科创, 其他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接近于平均值。
(四) 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及企业的成长性, 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总体目标及其增长情况, 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
由表7可以看出,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还是比较慢的, 说明2009年煤炭的创收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兖州煤业、神火股份、西山煤电这几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远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说明这几家上市煤炭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过慢, 市场前景较差。
从表8可以看出冀中能源、兖州煤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为煤炭行业平均值的3倍左右, 说明这两个煤炭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比较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平煤股份, 该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说明该公司的发张能力比较差。
通过对煤炭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分析发现, 煤炭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说明煤炭行业负债经营度适中, 这基本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煤炭行业的平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值都比较小, 普遍存在短期偿债能力较差的情况。总体看, 煤炭上市公司是行业优秀企业的代表, 它们具有优秀的经营管理水平,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 煤炭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势头将会继续延续。
(五) 非财务指标分析
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指出, 对知识经济时期的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进全面业绩评价方程, 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 它们包括: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产品结构;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 市场份额;诚信度;人才队伍建设等。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 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 浪费资源现象严重, 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 无序竞争依然存, 从而影响煤炭市场正常秩序和本行业稳定发展;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存在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 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针对上述问题, 我国应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保障安全, 改小建大、优化结构, 依靠科技、促进升级, 深度加工、洁净利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三、结论
本文以中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对其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负债经营度比较高。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不仅要认识到竞争优势, 而且要在战略、系统和措施方面必须做到位, 从而达到创造和维持其竞争优势。我国煤炭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是因为未来较长时期, 将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期,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国内煤炭总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市场空间十分广阔。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我国将重点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集团建设、大煤电产业建设开展一系列工程, 煤炭需求和价格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各种资源将向煤炭骨干企业进一步集中,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大煤电产业格局将进一步确立, 煤炭科技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煤炭行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和谐友好, 煤炭行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9
2014年, 由于国际能源形势影响导致煤炭供需、价格等均衡性被破坏, 煤炭价格开始回落, 社会总库存不断增长。而我国现有的煤炭开采技术能力与生产能力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煤炭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煤炭的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格局已经开始逐渐形成, 短期内我国煤炭形势不容乐观。在国内、外新经济环境下受经济下滑压力增加的影响, 工业用电增幅不断下降, 煤炭市场需求和价格开始回落。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促进了煤炭开采能力的提升, 社会总供给远远大于社会总需求, 煤炭库存严重积压, 我国煤炭企业近年首次出现亏损现象, 煤炭行业风险逐渐增加。在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煤炭价格下滑, 成本费用不断提高和技术力量的影响等因素下, 煤炭行业经营压力加大。
以2014年一季度为例, 海关数据显示, 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出口数据如下:
进口: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8396.4万吨, 同比增长5.1%。进口均价为493.7元/吨, 同比下降14.2%。3月份我国硬煤及褐煤出口量为74万吨, 同比下降5.13%, 环比上涨32.14%。3月我国煤炭出口金额为5877万美元。
出口:一季度累计出口煤炭197万吨, 较去年同期累计减少7万吨, 累计同比下降3.5%, 累计出口金额为15672.5万美元, 较2013年累计出口金额19796.2万美元同比下降20.8%。3月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65万吨, 比上月增长10万吨。完成出口金额为9852.7万美元。一季度累计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94万吨, 较去年同期累计27万吨增加167万吨, 同比增长6.16倍。今年累计出口焦炭及半焦炭金额为28892.8万美元, 较2013年同期累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 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1世纪首次出现下降, 但GDP仍然在增长。2014年上半年, 全国煤炭产量18.16亿吨, 同比下降1.8%;全国煤炭销量17.27亿吨, 同比下降2.1%。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可能已经达到了最高点。部分分析师估计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可能会在2020年前抵达峰值, 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的煤炭需求是无止境的, 到2030年可能还会翻一番。
伴随煤炭行业供给大于需求这一根本问题, 煤炭价格的下跌, 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盈利预期, 同时由于煤炭生产综合成本, 在有限条件内无法进行压缩, 使得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经营压力增加, 连同其相关产业如选煤, 洗煤等行业盈利空间减少, 部分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停产或直接倒闭, 且亏损面积在逐渐扩大, 已经开始影响到我国的产煤大省。
从全国来看, 由于煤炭市场疲软, 严重供过于求, 造成煤炭交易价格大幅度下滑, 煤炭生产地、中转地、消费地的煤炭价格下滑幅度增加。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煤炭主要生产省区的煤炭出矿价下滑幅度都超过10%以上, 下滑幅度最高者则达到30%以上。
全国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 煤炭需求量、产销量、铁路和港口转运量增速均出现下滑的现象, 进口煤炭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由此带来全社会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 煤炭价格指数和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滑, 这样的问题已经涉及到我国产煤大省, 山西、内蒙古等地均出现煤炭企业停产或限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煤炭企业销售压力大, 供过于求形势严峻, 煤炭销售困难。二是企业成本持续增加。货款回收中承兑汇票比重大幅增加, 部分煤炭企业现金流趋紧。
因此, 在解决社会总库存和生产关系的同时, 煤炭成本的制约能力显得越来越强, 对工业煤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不断加大成本, 完善产煤技术, 不断提升煤炭质量用以满足各类工业或其他方面对煤炭的需求。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安全的逐步完善也使得企业成本指标越来越高, 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这就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节约成本的问题时, 难免产生以降低人员安全费用支出的办法来保证利润收入, 增加了煤炭行业隐形的危险系数, 从而引起矿难的发生。在额外支付赔偿费用的同时, 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误工成本和现金成本等。
二、煤炭成本的组成结构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 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盈利, 在企业内部已经开始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将成本合理分解,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自2002年开始煤炭市场进入黄金时期,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安全生产, 技术投入, 人员安置等方面支出的加大,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于目前煤炭行业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的节约成本, 应作为煤炭企业的一个新的侧重问题。
煤炭产业的成本由多种因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成本网络, 其中起着直接作用的成本因素有煤炭行业的直接生产成本、间接生产成本、管理流程成本以及技术成本。
(一) 直接生产成本
煤炭行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包括:大机械设备、厂房、矿井井群建设等固定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用于辅助煤炭开采的主要是辅助材料消耗, 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消耗品的消耗成本。
(二) 间接生产成本
在煤炭生产时, 除了前期必须采购的大机械设备外等支出外, 其他物品的费用支出, 如工资支出, 税收支出、储存、物流、环境治理等间接成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成本支出网络。间接成本也占据了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
(三) 生产流程管理成本
由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遍布井上井下, 点多、面广、线长, 而且大部分在井下, 因此生产组织和成本管理非常困难。因此在生产作业时要注意生产活动的组织合理性, 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比例性。矿井生产过程的组织合理性是对煤炭成本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 确保生产组织过程是否合理进行的规划, 则是对煤炭成本控制的又一制约因素。
三、煤炭成本问题解决办法的分析
随着技术进步, 以及进口煤炭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冲击, 我国煤炭的社会总储量已经达到饱和, 而储存原煤所造成的成本占据了企业较大部分的支出。煤炭产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库存成本逐渐增加;原煤在不断生产, 储量增加, 成本也伴随着不断上涨, 而煤炭价格却没有上升的趋势, 社会总需求也只能保持对煤炭的有限需求, 这就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如何解决煤炭成本在煤炭行业中的影响因素, 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来增加企业的收入, 保证煤炭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是现在煤炭企业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一) 煤炭行业的直接生产成本
煤炭行业的直接生产成本, 占据了煤炭企业运营成本中最为重要的一块, 一般来说煤炭行业的主要成本集中于前期矿井建设、矿区建设以及直接生产工具的购置和维护。
机械设备与厂房这部分成本, 大部分应用于设备、厂房和矿井长期使用所造成折旧、维护等使用费用成本。有效地控制企业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大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满足最大开工状态下完成最大限度的完成开采工作, 减少机械的使用次数,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与过度维护现象, 在节约成本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帮助。
要解决固定成本浪费的问题, 应考虑的是如何分配先进的机械设备。首先, 煤炭开采在现阶段都是以大机械设备开采为主要开采方式, 无论大、小型井型都将按照标准的配置来选用同样的机械设备, 这就使得小矿井的设备费用等同于大型矿井, 高端采煤设备在达不到最大效用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不仅造成了设备的浪费, 也是对企业成本的一种负担。为了减少这部分成本, 应当采用高效集约化生产方式, 建设生产高度集中的矿井单位, 将先进技术力量整合按矿井规模分配, 减少小型井区对先进机械化设备的依赖与使用的过度需求。为小型井研发, 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根据小型井煤层薄、深度浅的特点, 研制适合小型井的刨煤机械设备、综采液压支架以及配套技术使之变成低消耗、高效率的煤矿单位。
其次, 对于大型井或集中式井群来说, 由于原来应用化学加固技术存在工艺复杂、并且会加重成本消耗的等问题的原因, 研究坚硬顶板与破碎顶板条件下, 岩层控制技术将成为新的侧重点, 深矿井开采技术对于大机械的依赖远远大于小型井, 将更多的设备与研究技术成本投放在大型井或集中式井群更为合理。这样就使得维护、折旧、使用效率等成本有所减少, 避免重复维护或不必要的维护成本, 节约矿井的直接机械设备生产成本。
最后, 应用与煤炭开采过程中一些必须消耗品的消耗, 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如果采用正确的使用方式, 避免意外损失, 可以多次地进行回收复用。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 就要求煤炭企业对开采人员对工具的合理使用进行培训, 以此减少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二) 煤炭行业的间接成本
当企业在解决了矿井开采的准备工序后, 如何开采以及开采过程中的花费这一问题, 虽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 但是却是煤炭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支出。
要解决这类生产成本的支出问题, 首先, 要解决采购支出, 从采购成本方面来说, 在高度集中的井群来中, 往往一套或几套控制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整片井群的控制、管理, 这就对硬件设备的数量要求远远小于分散型井群, 必要性工具匹配不再按照原来的按人头配比, 而采用在同一件物件最大发挥效用的情况下再新增同样设备, 达到效率利用与应用的最大化, 是节约非固定成本的一种手段。
其次, 作为占据间接成本中重要比例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以及事故赔偿款等支出也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成本组成部分。由于采煤行业属于高危工种, 采煤工人的福利待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而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更是要对其支付高比例的工资、薪酬待遇。高额的薪酬支付对盈利不景气的中小企业来说, 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企业在对产量进行以产定销的同时对工人实行以产定薪, 在规定的任务基础上, 以工作绩效来评估工人的工资派发标准, 这不仅可以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也避免了将高额工资发给怠工的工人所造成的浪费成本的现象, 也适用于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的发放。
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国除了已经建设好的大型井区、井群外, 小煤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部分小煤炭企业为了节约间接成本, 减少了对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的支出, 使得各项安全措施得不到有效保证, 煤矿事故偶有发生。按比例将一部分资金投入煤矿的安全防护设备中, 保证煤矿的持续生产的同时也避免了煤炭事故的发生, 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三) 管理流程成本
管理流程成本也可以称之为煤炭行业的隐性成本。在管理流程活动中, 合理、流畅的生产程序, 为煤炭行业节约了时间成本, 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 也减少了煤炭行业中可能存在的浪费机会, 是节约煤炭成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首先, 要保证开采过程的连续性, 减少开采周期, 提高开采工作的生产能力以及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开采周期中多余可变成本费用的支出,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有效保证成本减少, 这就要求各环节之间, 科学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统一布局, 统一分配。
其次,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比例性是多方面的, 例如, 开采量同掘进进度, 采煤的运输, 设备维修, 生产各环节工作任务, 工序之间等都应该符合要求, 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安排, 才能使得彼此之间保证配合并始终保持上述两点的合理进行。
最后, 在管理过程中物流成本也作为一个管理流程被逐渐重视起来。煤炭从开采工作结束以后, 并不能马上投入到工业生产之中, 这就需要企业来对其进行储存, 以及物流运输提供费用支出。物流成本是对煤炭生产过程中成品或半成品等物件在空间上的移动或时间上的占用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也就是在整个物流环节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采用数字化的物流成本管理措施和手段将是必然的趋势。
在煤炭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式管理。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呈现整体化和系统化, 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环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而伴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细化, 物流工作的成本将逐渐被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 而相对煤炭企业应将一切关于物流系统业务划分出去交给第三方企业统一管理, 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全面开展自己的核心业务研究, 发展煤炭企业其他项目。
四、新开采技术对煤炭行业成本的影响
(一) 填充开采技术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为了适应我国最新提出的“美丽中国”政策, 如何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不仅为煤炭行业节约了客观的环境治理成本, 也是响应我国政策的一项具体表现。
充填开采技术, 利用价值较低的固体或其他物质进行采空区的实时充填。即可处理部分废弃物, 减轻或消除煤炭开采的次生危险, 避免由于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地面塌陷引起的事故, 提高煤炭回采率。开采“三下”压煤的特点, 是目前实现以绿色开采为理念的理想途径和关键技术之一。
从充填技术发展来看, 充填材料的研究伴随着充填开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 国内外矿山早期应用的充填料是将采集的块石、砂石、土壤、工业废渣等干式充填材料, 用人力等运输到待填充区, 形成可压缩的松散充填体。这样的充填对劳动力需求过大、作业成本高、采场充填时间长, 影响生产, 而且充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 煤炭地下气化和液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煤炭地下气化和液化技术是目前我国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的两种新的采煤技术。对位于地下特别是建筑物下的煤炭实施有控制的燃烧, 让其通过热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这种技术属于煤炭的地下气化, 目前在我国的河南以、山东已经开始应用, 和气化技术一样, 该技术同样属于绿色的开采技术。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在于用人少、投资少、工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好。相对来说适用于中国“三下”压煤比例大, 及复杂的煤矿地质资源条件, 是煤炭企业进行节约成本的一种新型采煤技术。
(三) 主要辅助行业对煤炭行业成本控制的帮助以选煤技术为例
我国煤炭行业在开采技术上依然存在如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中要支付费用, 这部分成本是没有直接效益的间接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节能减排理念的引入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也为企业节约环境治理造成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削减。采用基于节能减排理念的选煤技术就是一种能够为弥补煤炭产业技术不足的新技术。
选煤厂的出现已经成为煤炭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立新型的大型化选煤厂, 采用先进的选煤机械设备, 实现煤厂整体的自动化发展, 是对原有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小型设备的取替。这类设备的能耗低且处理能力强, 再加上高度自动化的集控操作程序, 可以使得选煤厂的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既节省了原煤企业生产成本也为辅助产业提供了盈利空间, 也能保证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选煤方法, 改造煤泥水处理系统。采用高效、先进、合理的选煤工艺,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技术上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生产;开发新型浮选药剂, 加强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和控制, 实现对外零排放的要求,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加强选煤科技研发力度。选择合适、科学的选煤方法, 加强对离心脱水、加压过滤的研究, 并努力实现设备、材料和设计等方面得突破, 提高水处理技术及没你回收率, 拓宽高灰煤泥、硫铁矿以及矸石的利用渠道, 提高选煤的自动化水平和集中控制水平。
选煤行业作为保证煤炭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行业, 其高效发展是保证生产优质煤炭的前提保证, 将节能减排的思想应用于选煤工作中, 既减少煤炭行业的能源浪费, 又可以为煤炭企业节约客观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李肖飞.基于节能减排理念的选煤技术探讨[J].河南科技, 2012 (5) 下.
[2]王小东.基于绿色开采理念的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研究[J].中煤科工集团先研究院, 2012 (10) .
[3]钱鸣高, 许家林, 繆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 (2) .
[4]谢和平, 周宏伟, 薛东杰, 王宏伟, 张茹, 高峰.煤炭深部开采与极限开采深度的研究与思考[J].煤炭学报, 2012 (4) .
[5]项晶.浅谈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矿业, 2009 (2) :15.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10
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 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以上, 作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我国经济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现有煤矿多, 从业人员数量大。然而, 煤炭行业也是我国安全事故最为频发的领域之一。相对于触目惊心的煤矿伤亡数字, 数目更为庞大的煤炭职业病群体, 却一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2 我国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
2.1 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 卫生部门向公众通报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 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 其分布见图1所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 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其中, 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 495例, 死亡病例748例。在14, 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 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2009年, 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
2.2 尘肺病分布广泛, 向中小型煤矿转移
伴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火热和煤炭开发, 以及我国煤炭资源对私有经济政策放宽, 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型煤矿, 尘肺病发病向中西、西南地区众多中小企业转移, 全国煤矿尘肺病发病分布更加广泛。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 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 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煤矿。
2.3 农民是尘肺病的主要受害群体
作为煤炭行业主要从业群体, 农民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差, 在煤炭生产中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在劳动保护待遇、健康检查监护和工伤保险方面, 农民难以获得和企业正式固定职工同样标准。农民工往往表现为尘肺病发病工龄短, 发病率高。
2.4 尘肺病的检查诊断鉴定存在困难
由于尘肺病具有潜伏期长, 发病缓慢, 属于慢性职业中毒, 难以确定其发病。各煤矿矿工在工作期间缺乏专业的职业病检查和诊断, 对其是否发病及病变程度不知, 往往在退休或者辞工之后才表现出发病特征。目前尘肺病诊断需要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并要企业提供职业病的相关证明;同时, 地方政策的限制, 以及现存劳动关系为设计原则的法律法规, 成为了患者申请职业病有关待遇的制度性障碍。企业对尘肺病职工拒开证明, 以及法律制度的限制, 使一些受害者难以申请职业病鉴定。同时, 一些当地医疗卫生机构与煤矿的“官商勾结”, 促使劳工弱势群体难以绕过煤矿进行鉴定或者难以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如此, 煤矿尘肺病就难以统计, 尘肺病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更加剧了我国煤矿尘肺病危害。
2.5 尘肺病源头难以根治
尘肺病发病滞后, 在我国其预防和治疗也相对滞后。尘肺病在发病后期才被人重视, 而在煤矿生产中, 煤矿对防尘抑尘除尘缺乏足够重视, 矿工缺乏足够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或者个人防护用品不合格。一方面, 我国煤矿尘肺病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 我国煤矿井下恶劣环境却难以根本改变, 矿工面临着粉尘的危害。
3 我国尘肺病现状原因分析
3.1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资金、设施投入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煤炭市场发展旺盛, 煤炭经济带动煤炭产业加快发展。全国主要煤炭省份加快开发本地煤炭行业, 以及我国煤矿资源政策放宽, 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型私有煤矿, 尽管近两年来煤炭资源整合, 陆续关闭了一批小煤矿, 但是中小煤矿数量仍然维持在一万左右。众多中小型私有煤矿, 由于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混乱, 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保障职工的健康。同时, 煤炭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尘肺病防治的无偿投入, 使煤矿企业不愿在职业防护和治疗上花费过多的资金, 煤矿的赔偿和处罚成本过低。
3.2 煤矿企业现有煤炭开采技术落后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开采条件差, 难以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机械率低, 单位产量作业人员多, 粉尘接触人群数量大。煤层注水、湿式作业等因为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原因难以全面普及, 一些除尘抑尘技术和设备效果不够理想。同时, 煤矿缺乏一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或者防护用品使用效果差, 工业防护产品现场应用差, 防护设备不齐全, 防护管理不到位, 都增加了矿工吸入粉尘的风险。
3.3 法律意识淡薄, 矿工职业防护知识和素质差
煤矿企业很难遵循《职业病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保障员工职业防护, 同时在劳动合同关系、职业病诊断及鉴定等诸多障碍上设限逃避其法律责任。煤矿职工职业病防护意识差、素质低, 缺乏必要的劳动防护知识培训和教育, 对粉尘危害及职业病防护缺乏必要的认识。
3.4 职业病法律监管体制存在空缺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卫生部门进行监管, 但是实际上卫生部门从人员和体制方面很难进入企业进行监管。同时, 中编办15号文件又将这一权力赋予了安监总局, 法律规定和文件规定相冲突。尘肺病因为其本身潜伏期长, 难以诊断和统计其发病率, 法律上难以对其定性和判断。煤矿尘肺病监管处于混乱状态, 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明确企业的相关责任, 也没有专门具体的部门监管煤矿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3.5 煤矿职业病防护管理及检查体系不健全, 缺乏相关管理部门
煤矿现有安全部门一般只是负责“一通三防”管理, 负责粉尘管理的通风科只是关注煤矿粉尘爆炸问题, 看粉尘浓度是否超标, 达到爆炸极限, 而对吸入性粉尘的危害却不够重视。煤矿对瓦斯、粉尘爆炸浓度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应急措施, 对吸入性粉尘却没有明确的超限指标规定, 也没有检测设备和应对方案。同时, 煤矿缺乏职业病专门检查部门和相关规定, 矿工工作期间就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职业病发病个人信息, 也没有及时调离远离职业伤害的岗位, 从而错过了尘肺病早期预防和救治。
4 我国煤炭尘肺病防治对策
4.1 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
结合我国独特的地质构造, 研究改进一批适合我国煤炭开采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工作面机械化开采水平, 发展利用有效的井下除尘防尘技术和设备, 减少接触粉尘人群, 减少粉尘对职工的接触, 减轻粉尘对职工的伤害。有条件地试验应用并推广煤化气地面开采技术, 完全杜绝粉尘对人的职业病危害, 从根源上消除尘肺病的发生。
4.2 完善和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提供职业防护、健康检查及监理、职业病治疗及赔付等方面的法律责任, 规定职业病受害者在职业伤害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申诉部门, 进一步明确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 理顺监管体制, 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 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 规范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建立煤矿环境准入机制, 敦促煤矿设立专门的职业病管理部门, 建立矿工职业病信息档案, 将呼吸性粉尘浓度指标纳入同瓦斯浓度同等地位的危险指标体系, 并定期对矿工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诊断, 建立职业病护理和康复体系。及时对煤矿进行检查, 将职业病防护纳入煤矿整改内容。
4.3 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 建立职业病监管防治长效体系
通过相关法规, 建立由卫生部、人保部、安监局、煤监局等部门的一体化职业病联合监管协调机制, 改变目前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状况, 加强对煤炭企业相关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
4.4 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加强职工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 让矿工知道并了解尘肺病发病机理及防护措施知识。通过工会组织力量, 组织职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并在生重大职业病事件或职业安全事故后, 代表工人寻求救济途径, 跟政府交涉, 促进问题的解决,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5 在经济上加大对煤矿企业职业伤害的惩罚力度和对矿工的赔偿力度
通过加大对尘肺病的经济补偿制度, 促使煤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对员工的职业病预防及健康检查。为接尘工人建立受雇档案, 并进行尘肺病普查, 为职工尘肺病患者治疗及赔偿责任问题提供保障。建立尘肺病救济及防治基金, 对目前尚无法认定赔偿责任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提供救急性质的治疗费用和基本生活保障。
行业分析:汽车、证券、医药 篇11
投资要点:
1、行业整体仍处于历史区间底部。
2、行业同时处于需求淡季,但整体估值低,具备较高防御性。
本期汽车板块跑赢大盘2.12个百分点。目前板块估值虽有所反弹,但整体仍处于历史区间底部。虽然 6-7 月车市景气度会有季节性回落,但鉴于整体估值较低以及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持续推动,汽车板块目前仍具备较好的防御性和进攻性。
车市进入淡季,需求面临季节性回落,但整体估值低,具备较高防御性;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利好政策及事件持续推动下销量将持续加速增长,成为板块进攻点。另外,后市场业务在存量逻辑下进入爆发前夜,预计在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发展下将正式迎来爆发期。
一方面,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使得其推广较为容易;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及黄标车淘汰与地方推广考核任务的推动下,预计下半年新能源客车推广将加速;另一方面,各大客车正推出 6-8 米和 8-10 米的中小型客车以满足城市短途公交需求。由于其充电快,价格剔除补贴后低于传统客车,性价比高,预计推广相对更快,从而成为新能源客车的增长亮点。
在经济企稳的背景下,本期推荐逻辑以防御为主,兼具进攻。推荐标的为:1)优质整车标的,推荐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宇通客车。2)优质零部件标的,推荐松芝股份、精锻科技。
证券:市场化改革加速
投资要点:
1、年内证券板块内部分化仍将继续。
2、下半年政策整体难见超预期利好,执行力度更加重要。
与指数和市场环境直接相关的收入占证券行业整体收入 83%以上,短期内状难以改变。
市场化进程加速是贯穿今年板块投资的主题。1)年初至今证券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转型小券商主动降佣带来费率市场化竞争和监管层自上而下推动行业管制放松预期同时存在。2)对于降佣引流的中小型券商,尚未看到有吸引力的后续增值服务,以量补价的新商业模式尚不清晰。3)行业性规制放松,其带来的利好或将在较长周期内体现业绩,短期内市场化加速或将加速稀释券商牌照的垄断价值。4)资本雄厚、业务布局合理的大型券商具有最强的抗冲击能力,而纯粹依赖通道业务存活的小型券商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下半年政策方面的实质性利好将来自收益凭证等新型融资工具带来的券商进一步加杠杆的可能性;利空或将来自专项业务牌照加速放开带来的券商通道业务费率竞争加速的隐忧。
推荐资本雄厚、新业务布局合理的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建议关注光大证券估值修复带来的交易性投资机会。
医药:医疗器械有望企稳
投资要点:
1、医药板块表现优异,医疗器械出现大幅反弹。
2、受政策扶持,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大趋势,未来国内市场相当可观。
医药子行业中,除中药板块外,其余所有子行业均跑赢沪深300指数。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领涨。其中医疗器械因前期下跌较多,吸引了资金的关注,资金介入引发了大幅的反弹。而医疗服务则表现不佳,仅上涨1.73%。
医疗器械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行业,亦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我国规模医疗器械收入达1889亿元,而2001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1%。预计,2015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将超过3000亿元。目前,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七成以上。伴随着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政策大环境,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指日可待。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并且在医疗器械的采购方面优先采购国产品牌。投资者可以看好医疗器械行业个股。
7月份医药组合为鱼跃医疗、凯利泰、金陵药业、东北制药。
机械:下半年挖掘高成长
投资要点:
1、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未来制造业大势所趋,行业处于发展上升期。
2、轨交设备:需求增加、政策托底使行业迎来较好的投资时点。
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机器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性短缺,以及“机器换人”规模效应的体现,使得制造成本降低均是驱动机器人产业高景气度的根本逻辑。产业结构升级驱动下的柔性化进程是企业的内在需求。
轨交设备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2014年铁路FAI将达到8000亿,其中车辆购置费将增至 1430亿元,为2010年以来新高;同时“十二五”规划后两年平均完成新增里程 8500 公里以上; 铁路新运营图的调整,2014年预计高铁投产里程5353公里,同比增长48.54%,预计 2015 持续增加;同时国内动车招标的落实及“高铁外交”的成效,有望带动板块业绩持续回升。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篇12
关键词:煤炭行业,税负水平
煤炭行业税负负担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 目前我国许多省份, 特别是煤炭大省都在积极推进煤炭行业减负政策。陕西省2014年上半年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工业增长的若干意见》, 清理对煤炭企业的不合理规费, 继续停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下半年, 在该《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出台了包括减免煤炭运输通行费, 取缔煤炭等行业的不合理收费等内容的十条意见。陕西省的持续改革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煤炭行业税负改革的急迫性, 也给了我们进行煤炭税负改革的启示。
一、煤炭行业税负水平现状
(一) 煤炭行业税收不公
税收政策的目标是公平税赋、调节收入、培植税源, 体现产业政策, 增强国家实力。然而, 现实情况是, 煤炭行业税收严重不公。不同行业间对比, 煤炭行业是我国税负最重的行业之一, 增值税和营业税均高于全国平均税率。行业内比较而言, 不同类型的企业间的税负也不相同。我国2600多个煤矿中90%是小煤矿, 10%为国有煤矿。税负主要集中在10%的国有煤矿上, 过重的税务负担导致大型煤矿公司压力很大。
(二) 煤炭行业税费种类繁杂, 税收设计不合理
煤炭行业在我国归属于第二行业, 与其他第二行业一样征收17%的增值税,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煤炭行业可扣除的进项税相比较于制造业来说少了许多, 国家一度将煤炭行业的增值税降低到13%。在全国增值税转型之际, 其他行业均降低了税负, 而煤炭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了17%, 且今年来煤炭需求弹性大, 供给弹性小, 增值税难以转嫁, 导致煤炭行业的税负急剧上升, 结果是煤炭行业的税负水平居高不下, 煤炭行业税务负担仍然十分繁重。除了增值税外, 煤炭行业还存在着资源税、所得税等税种, 除了应交的税外, 我国煤炭行业还存在着多个费种, 如矿产资源补偿费、价格调节基金等十多种费。税费交杂, 煤炭行业的税务负担可想而知。
(三) 煤炭行业税收征管混乱
税收征管是事关国家财政收入、行业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税收征管混乱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煤炭行业造成极大的困扰。煤炭行业的税收征管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人员对于煤炭行业的税收征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致使一些煤炭企业为逃避繁重的税务而铤而走险, 造成国家的财产损失。二是煤炭企业的账簿设置不合理, 原始的收据、发票保存不完整, 账目类型缺失, 给税务部门核算税务造成困扰。
二、如何降低煤炭行业税负
2013年5月18日, 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提出2013年要重点推进的七大方面22项改革内容, 其中第6项是“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煤炭等应税品目, 清理煤炭开采和销售中的相关收费基金。开展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7月1日, 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年度改革意见,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一文, 总结了上半年多项改革工作的进展, 反映出有关部门对推进改革的重视程度。
(一) 调整煤炭行业税收政策, 体现国家公平
高额的税赋会增加煤炭行业负担, 必然会进一步造成煤炭行业安全投入不足, 造成安全隐患, 这与国务院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背离的。因此, 国家必须对煤炭行业制定与其他行业一视同仁的税收政策, 实现行业公平。除此以外, 还应该根据煤炭行业工作的危险程度, 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二) 规范税种, 减少不合理收费
煤炭行业税费繁杂, 且存在以费挤税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税收主要上交国库, 而费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持有。因此不少地方存在重费轻税的现象, 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务负担。规范税种, 就要进行增值税改革, 降低税率, 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 同时, 进行资源税体制改革,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氛围, 保护煤炭环境,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 还要适当放下税权, 减少地方政府的不合理收费, 切实降低煤炭行业税务负担。
(三) 规范税收征管, 加强税收管理
规范税收征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首先, 加强税收征管人员和机关的素质教育, 加强法律教育, 强化税收意识, 减少税务工作人员的不合法税收行为;其次, 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税收教育, 让其意识到税收对于国家和行业本身的重要意义。归结起来, 煤炭行业税收征管混乱主要还是因为税务负担过重, 导致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铤而走险, 逃避税务。因此, 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降低税率、规范税制才是加强税收征管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推荐阅读:
煤炭行业现状分析08-23
煤炭行业赢利能力分析09-08
贵州煤炭行业分析报告10-15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对策探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分析研究07-10
煤炭行业市场分析报告06-17
中国煤炭机械行业产业链需求分析报告05-23
煤炭勘探行业08-07
煤炭行业节能减排08-11
煤炭行业安全培训09-24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