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优化

2024-10-11

教学方式优化(通用12篇)

教学方式优化 篇1

在英语教学中, 如何把英语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阵地转化为学生满足求知欲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乐园是我们每个英语老师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要想让短短40分钟的课堂达到这些目标, 就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 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 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能使师生亲密合作, 造成愉快的情绪气氛, 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它会驱动教师满腔热情, 专心致志, 千方百计, 力求把学生教好;而学生则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 完全消除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 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笔者在上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时, 学生在了解了刘涛想要写信给Peter这一前提后, 给同学们提了两个问题:“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 what does he need?”“How does he ask for these things?”。面对同学们的拘谨和沉默, 教师微笑着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大胆预设, 同时承诺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有理老师都不会责怪。在老师善意的鼓励下, 学生们开启思路, 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中, 学生们不仅考虑到写信所需的一些必须品”信封、信纸、邮票”, 从而有了学习单词“writing paper, envelope, stamps”的愿望, 细心的同学还会考虑到写信时还需要胶水等一些辅助用品, 这时教师可对本课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带着他们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阅读第一部分对话, 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独具慧眼的提问和精彩的回答解决了本课教学的两个重点。这样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收益。

二、正确的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1.以核心问题为突破口, 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探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学生会提问题了, 并且提出了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有的是探究课文的关键, 有的则不是。因而, 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课文的主旨, 归纳出统领全文的问题, 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比如, 在学习《Asking the way》一课时, 学生提出了许多跟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How can we ask the way? Which sentences can we use?”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理解了全文, 归纳出了问路及指路的相关句子, 收获很大。

2 . 以关键问题为切入口, 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深入化探究。以局部问题为切入口, 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探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面, 学生可能对课文的某些方面产生的问题比较多, 那么就以这个局部问题作为学习课文的切入口, 进行深入探究, 使之能够连带解决其它问题。比如在学习《Who is younger?》这一课, 许多学生对双胞胎这个话题感兴趣, 找出了许多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 引导学生从双胞胎身高、大小、长相方面去对比了解,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 不仅学会了比较级的正确用法, 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3.以自我评价为发展点, 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性探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总结。这是在探究过程中最能体现学生的收获, 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的时候。比如在上《The seasons》一课时, 让学生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 并用英语写成天气预报,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 学生在聆听和交流的同时理解的天气的相关单词和句型。在学习《Seasons》这首富有诗意的小诗时, 在指导学生理解各个季节的天气特征及每个季节的趣事时, 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诗中的意境, 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More exercise》时, 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合作表演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焦急的心理及面对自身不足能积极面对、设法改进等方面的体会。对于这些探究所得, 我们都很重视, 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并予以鼓励和评价。

三、有效的课后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语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习课文后, 教师通过读写, 仿写、扩写、续写等方式,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的读写结合。学完《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后, 让学生设想:假如你是Liu Tao, 你会对Peter说什么, 你会怎么写这封信……通过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完成Liu Tao信件的续写任务, 课后老师要求学生登陆真实的笔友网www.penfriend-club, 选择一个合适的笔友, 并能给他写一封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都得到了培养。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 学生仅靠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交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和打开知识金库的钥匙, 他们才能大展宏姿, 畅游知识海洋, 一生一世都受用无穷。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中发展,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 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张力的课堂, 创建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 才会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生活世界和梦想家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版) .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黄宛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注意几个“结合”[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

教学方式优化 篇2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达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的宏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和调整。

新课程改变的启动,继承式教育应转型为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目的就是为了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将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使之更具生命力。

一、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性学习主要强调个性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能够自主解决一些问题的自我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强烈求知欲望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个体自觉地定目标、明计划和评价结果基础上“会学”;建立在强调有意注意,努力探索基础上的“坚持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比如,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太阳活动(黑子爆发)与疾病和灾害的关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大气层上界划定,海平面上升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气候变暖的利弊等等在地理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延伸,都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宇宙观,以及有理有据的理性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调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互动性

合作学习是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以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参照标准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针对学习内容多,个人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经个体发散收集资料,最后交流完整,得出正确结论。在合作探究中的教与学的多维互动,形成学习的“共识”,通过引导,设置情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培养合作能力,交往意识,协调意识和集体团队精神。如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的同学提供了文字材料,如“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有的展示了图片资料,如“被酸雨侵蚀了的狮身人面像”、“被黄沙掩埋的农田和村舍”等;还有的同学交流的资料是科教影片节选的片段,现场交流颇为踊跃。但是,始终有部分同学既不展示自己的成果,也不对其他人的成果发表意见,置身事外。针对这种情况,对小组学习评价进行调整:(1)要求学习小组内部要做好分工,每个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在课前进行检查,没有完成任务或任务不明确者不能分享学习小组的成果。以此来限制“漏网”同学,来帮助这些同学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为激励在组内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能继续参与课堂活动,规定在课堂活动中若能对其他组的观点进行评析者,可以获得一定的成果。这样做可以促其学会倾听,学会采纳别人的意见,并且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对每个组员的表现,组内定期进行评价,以明确组员对本组的贡献,评价结果记入最终的学习成果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的责任,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

三、注重课堂教学探究学习的体验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得到发展。

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是方法,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进行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与体验性;它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在“地理3”课程标准中,要求做到“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我以宝坻区城市化问题为例,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宝坻,对家乡环境问题的现状一般都屡见不鲜,改变家乡面貌使之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与学生个体有切身利益关系,因此学生有兴趣去探究。(2)学生利用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就解决家乡环境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几条意见或建议并不是难事,对此,他们有自信心。(3)家乡父老的亲情和由多元区域要素构成的区域空间也能为探究活动提供种种便利。教学过程如下:(1)创设情景,引发问题。课前安排学生调查,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组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以便于它们互相学习和激励,达到人人都积极参与活动的目标。提前两个星期布置任务,以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任务如下:

宝坻区污染状况组别调查地区主要污染污染源污染物污染危害第一组宝坻区城东第二组窝头河第三组学校附近经过两周的准备,在课堂上先请各组派一个代表展示他们调查的结果,每个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同学们对污染现状有了初步了解,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宝坻区的环境。(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分组讨论、记录,时间6分钟,然后各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看哪个组的措施是最有效可行的。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投入了精力和智慧,不仅使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培养,也让学生从所见所闻中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的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和内驱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甚至出现激烈的争论,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3)课堂总结,情知共融。师生共同集集体的智慧,总结出最完善的措施。(4)实践作业,拓展延伸。同学们调查分析了宝坻的污染情况,绿化情况怎样呢?教师布置一道作业题:你住宅小区或村的绿化情况如何?那里绿化是以种树为主还是以种草为主?你有什么建议?

通过实地考察活动,改变过去学生对污染问题总是停留在表面了解——大多通过杂志、电视报道的环境问题,而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问题,总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通过实地调查,许多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对于环境保护,不只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考虑自身的生活习惯是否对环境产生危害,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给予制止,并对环保意识薄弱的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本课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人际交流的机会和团体合作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心智特别是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但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事,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支撑。

四、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参与学习过程

加强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图表式、问题解决式等现代教学方式。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之后,结合课后的“活动”内容,利用课余十几分钟,在班上举行小型辩论会,正方以“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主题,反方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论题。学生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据,且联系自己的实例分析,最终感悟了节约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变化,可以突出

一、两种主要方式,辅以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优势互补,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

五、坚持“教”“学”关系的民主性,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充分激发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新课程教学的课堂应该成为开放的、和谐的、富有激情的课堂,即民主性的课堂。民主课堂所讲的民主就其具体要求而言,应该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和学术探究上的民主。一方面,师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不同角色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真挚的师生感情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内心的种种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健康情感、顽强意志以及兴趣、动机的培养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相长”的过程,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教”与“学”应该是民主的。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有更宽阔的胸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错误,理解和包容学生的错误,真正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探究者,给学生的思维成果以充分的尊重。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全面贯彻“教”与“学”关系的平等、民主,惟其如此才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纯真天性才能得以释放,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才有利于真正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民主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前提。

作为教育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课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使教学关系达到和谐,使教材内容进行活化,让教学过程最终“生成”,使师生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优化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尊重学生个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它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评价方法上一方面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另一方面则全面放弃了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认为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了,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这些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另外,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关注评价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因此,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目标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目标应该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这三方面出发,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要达到上述目标,要坚持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三、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机制

目前,不少教师以为评价就是考试或测验。事实上,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信息技术课教学同其它中小学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1)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2)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编排工艺的能力;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保证信息技术数据的精度、速度;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敢干、勇于创新等。

(3)文件夹评价: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文件夹”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逐渐将有关作品放入个人学习主页中,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更新。而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作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文件夹。学生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要挑选、提炼、评价自己的工作样本,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宽松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年04期.

[2]孙河川,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评价指标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师,2011年19期.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篇4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导入就像一首优美乐曲的序曲, 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一年级《找规律》一课,老师这样设计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看看男女同学谁在5秒钟内记住10个图形,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

出示图(1):

让女生记忆5秒,然后撤掉图片。

提问女生:第5个是什么? 第8个呢? 无论问第几个,女生都轻松对答。

接着男生用5秒记。

出示图(2):

接着,老师撤销图片。

提问男生:第3个是什么?

男生:是正方形。

:。师:第6个呢? 男生答不上来。

于是老师宣布:女生获胜。

这时,男生不服气了: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认为不公平?

男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女生的图形排列有规律。

师:规律可以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又快又准地记住。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师揭示课题———《找规律》)。

通过简单的比赛,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规律的存在,体会到规律的便捷性。由此展开对生活中各类规律的回顾,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这样的新课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简单巧妙,体现了教师的用心良苦和教学智慧。

二、游戏渗透,简单有趣

把游戏贯穿于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知识的形成,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办法,在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常见,简单有趣。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创设了“小明寻宝”的学习情境,首先老师提出游戏规则: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宝物在小明左脚的3米处。然后给每位学生一张纸,让学生在这张纸上点一点,这个点表示小明的左脚,要求学生在纸上标出宝物可能在的位置。

接着交流反馈宝物的位置。

师:很多同学表示出了宝物的位置。大家看,认为宝物可能在这儿的请举手。 (出示图1)

师:真棒! 宝物还可能在这儿吗? (图2)

宝物还可能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距离左脚3米处的周边,不断出现点,课件出示图3:

师:还可能在哪儿?生:在斜的地方。课件逐渐出示圆形的点子图(图4)。

学生看到这个点子图,情不自禁地说:圆。

然后教师依次连接这些点,形成了一个圆(图5)。

师:同学们,圆你们都认识吗? (认识)刚才想到圆的同学请举手。那么谁来说说宝物可能在哪里?

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宝物就在小明左脚3米的周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圆心、半径、直径。

这样,学生在寻宝过程中经历了由生活逐步抽象到数学,从游戏情境中体验知识的本质,主动建构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但让人感到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而且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

三、操作先行,简明有效

现代数学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在适当的时候动手操作,对知识的形成起关键作用,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算出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了结果,通过数据并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底×高。

师:这个公式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犹豫了,有的说适合,有的说不一定。

师:怎么验证? 这时有学生说把它变成长方形。

师: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老师引导学生先讨论:怎么剪?

生:要剪高。

师:为什么要沿着高剪?

生: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当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后,纷纷画出高再剪。有的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有的剪成两个直角梯形。

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转化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亲自操作割—移—拼的每个步骤。

师:转化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系统地看清: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师又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复述,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

经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转化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一目了然。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能充分理解,终身难忘,效果好,记得牢。

四、问题引领,精准高效

“问题”是数学课的灵魂 ,一节高效率的数学课 ,应该是以“问题”不断引领思维张力的课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探究,丰富思维内涵。特别是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内容时,教师更要提供平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问题的精准把握,每次听罗鸣亮老师的课都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中,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区别有了进一步认识后,老师步步递进,提出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师:这里还有一个四边形,是我女儿剪的,藏在信封里,一起来看看它是什么图形?

老师从信封里慢慢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师:看谁最先喊出它的名字?

看到老师掏出的是一个三角形,再看看老师滑稽的动作,学生不禁笑了。

问:老师,你女儿读几年级,难道不知道三角形不是四边形?

师:对不起,来的时候,我女儿确实准备了一个四边形,不过已经把它割成两部分了,这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时,学生感到很好奇,开始动脑筋,纷纷抢答。

生:您女儿剪的可能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师:怎么想到的?

生:另外那部分应该是直角三角形,因为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

然后,教师慢慢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直角梯形贴到黑板上。

师:我女儿原来准备的是什么四边形?

这时学生学习兴致很高, 纷纷猜测。等学生猜得差不多了,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前摆一摆。

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摆一摆。

学生跃跃欲试, 一个接一个地上去拼摆。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梯形,甚至还有的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师:现在你能猜出老师的女儿是读几年级了吧?

生:应该是六年级吧,不然她怎么知道得那么多。

教室里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教学方式优化 篇5

1.教学方式必须同教学价值定位、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等相适应

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必须同价值定位、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个性与教学设施条件相适应,不能只搞一种方式、一个模式。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完全被废除。

初任教师每一种教学方式及其理念,都需要认真学习,在实践中细化其实施环节、步骤及其变通方式。如讨论,需设计问题情境及其序列,从具体细节问题的分析入手,到分析关系性问题,再到所有问题的总结;组织讨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做有准备的发言,学会倾听、求同存异;还要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如校准,不偏离主题,阐明、举例、总结、点评、证实、引导举出证据等等。即使是讲授,也要花一翻功夫。没有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熟练掌握,谈不上变通,更谈不上形成教学艺术。

2.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知行合一

新课程从自己的目标定位出发,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往与动手实践。文科教学更多地强调讨论、辩论、实践体验、对话、角色扮演;科学教学强调实验探究、野外考察,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标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许多学科还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能力。有个美国人创立了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主要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该项目最早给他亲戚的孩子在线视频授课,后来向周围蔓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使教育活动游戏化,引入游戏中的满分过关理念;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在线学习;采取了反转式教学,儿童在家上网学习,到学校做作业、与同学讨论或接受教师辅导。

课堂教学方式优化策略探讨 篇6

一.注意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不同,因而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则有所不同。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由整体出发来把握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然后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如教学议论文时,讲授法是常用教学方法,但对于具有探究意义的知识,教师则需整合讲解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认知体验。其次,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还需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特性与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三国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也学习了苏轼的词,因此对于赤壁之战以及苏轼并不陌生。同时,学生理解能力较高,但不喜欢呆板、僵硬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将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入境入情,加深文本理解。

二.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方式有不同教学效果,即便是同一教学方式,因不同教师运用,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需要根据自身教学水平与风格来优选教学方法,以有效驾驭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如有些语文教师能说会道,则可充分利用讲授法开展教学,以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有的语文教师善绘善书,则可充分利用图表、板书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归纳知识要点,使其把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如教学《祝福》一文时,教师可绘图板书,将社会环境(封建礼教)精心设计为一座大坟墓,祥林嫂处在最下层,中间依次为其他人物:鲁四、柳妈、四婶、婆婆,“封建礼教”处在最上面,以揭示当时社会环境(封建礼教)对祥林嫂以及鲁镇人的扼杀与残害,深化主题。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教师板书,自下而上地深入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内因与外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分析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思考:对于祥林嫂的死,谁应该承担责任呢,然后引导学生依次分析鲁四老爷、婆婆、柳妈、四婶等人需承担的责任,并认识到封建礼教是真凶,是导致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封建思想终将走向衰亡、毁灭,走进坟墓,劳苦大众终将成为其掘墓之人。

三.注意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是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每种教学方式既都有着自身独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讲授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与知识,可启发学生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单一地运用该教学法,则会制约学生自学能力与技能的发展,使其过分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来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式,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指导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边城》一文时,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教师可优选组合自读讨论法、诱思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资料查阅—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细品研究—感悟升华”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主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式,优化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 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想就此谈谈在化学教学中, 应如何优化教学方式,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作为教师, 传授知识是基本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更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知识。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理论与实际均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其学习的效果好得多, 不但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趣味,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 在讲解CO2的性质时, 提出是什么使石蕊溶液变色的问题,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提高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传播科学更重要。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习品格。新知识的形成是在前人总结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成的。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力求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顺利领会、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会学,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未来公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应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发扬民主教学。教师与学生可互换角色, 锻炼学生的个体能力及合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到某共同目的, 能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等信息, 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 以共同完成某任务或行为的一种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 交流与合作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形式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必须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教学方式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只有有效交流, 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 开启心智, 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转换师生角色,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 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 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这种见解很明显是由教师主宰课堂走向了另一极端。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很重要的, 其职责也是很必要的。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 也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基本方式。例如, 我们在讲解题目时, 可以装作不懂,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教老师,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并且为此感到自豪。这种引导更要靠教师高明的教学手段。

优化英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能 篇8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认真研究和理解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观念,即“高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形成21世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素养;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培养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英语课程要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在下面几个反面进行了实践。

一、做好预习,优化学习方式

认识解决心理问题是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课前有计划、有目标的预习英语课本内容是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先导。因此培养学生对每个单元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Word study and Grammar、Integrating and writing、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homework and the others.自学和收集信息至关重要。我按照学生英语成绩的上、中、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十来个“英语互助组”,选出组长、副组长、一号组员和二号组员。另外,安排他们按照课本内容的目标,分别进行听读words and texts。在预习课文时,特别要求他们先根据上下文的信息猜不懂的单词和词组的意思。如果经过独自思考后仍有有不懂的句子时,先划出来,用作课堂讨论的问题。讨论句子时,向他们提示找问题的方法。如:

一、分析单句的成分、并列句和复合句的结构。

二、发现英语实词在句中的位置。

三、非谓语形式的识别、功能和理解。

四、文章的主题句与段意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在理解文章时,怎样捕捉各段中与文章标题有关系的key words、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等等。解决心理问题是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有了课前准备,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有了发言的材料,发言明显多了,但他们中间很多来自乡村,不善表达,而且胆小;来自城市的学生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为解决它,我们课前课后和同学们接触,和他们谈家常,一起活动,过节时给他们买点小礼物,互建友谊。尊重他们并且做到:

一、对他们回答的问题尽力择其优点给予肯定。

二、语言力求委婉动听。

三、脸上表情和善轻松。

四、我们尽量走到他们的身边,给他们以亲近感。另外,及时对各组课堂表现作点评总结,以此激励各组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师生情感和课堂气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有了新气象。

二、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课现在多为45分钟一节,一个班超过50人,若组织教学得当,一个学生一周在课堂内得到开口操练的时间约1.5小时。若不提高课堂的效能,那学生根本就不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如果只注意“听”,那学习效率只有13%。如果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他们的心理成功感受?效能就会倍增。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很好的方式。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师生和生生“合作”中激发无尽的潜能。我们通过“学习互助组”的团体荣誉感,促进学习。我们把课程内容重点分成几个部分,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在指定时间内,各组同学必须就有关内容提出学习建议、内容讨论点和设计复习计划。成员间相互检查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互相关心彼此的学习情况。我们经常有选择地公布小组结果。在这些内容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之间补充知识、共同讨论和评选,评出最好的方案或计划供全体学生享用。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美好道德情操,学生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完成任务。积极的互动关系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也淡化了优生和差生的概念,学生身份平等,改变了以前个别学生“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人人有希望,人人有快乐,人人有进步”。每一个组员的进步都是整个小组的进步,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这样就可以把激烈的竞争转换为小组的合作。

三、把握英语教学评价的度,发挥创造的力量相关的评价体系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很重要,我们注意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心理体验

我们在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看重他们是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丰富认识和情感。活力源自创新课堂教学,有创造力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鼓励创造的氛围,结合英语的特点,启发引导,变反复式记忆为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而所谓记忆术的要点,就是建立联系,用离奇的故事,夸张的形象与所教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出神奇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教授比较深奥和抽象的知识很有用。例说,改变课文体裁,或转变人称,或增添情景都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我把它们编成一个易懂的故事,或一首容易唱的短小歌曲。而故事可以是一则笑话,可以是一篇小小说,甚至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当然,做这些改编只靠我们老师就太难了,发动英语程度高的同学参与十分可取。例如,我们把Book 2中的Unit4英语诗歌改写成故事,让同学们在课上朗读和表演,他们不但练习了口语而且练习了写作。通常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激情地唱英文歌曲,朗诵英语诗歌,以此来“为人师表”。我的故事方式多,学生们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表现,他们才能体验到个性思想的创造乐趣,享受到最大的,最高层次的快乐。只有逐步培养创造意识,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我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才能让英语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进一步地提高。

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知道“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

课堂教学方式优化策略探讨 篇9

一.注意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不同, 因而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则有所不同。所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由整体出发来把握教学方式。具体而言, 首先, 认真研读教材, 把握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然后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使其更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如教学议论文时, 讲授法是常用教学方法, 但对于具有探究意义的知识, 教师则需整合讲解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以增强学生认知体验。其次, 在选择教学方式时, 教师还需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特性与学生认知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 他们对于三国历史有了一定了解, 也学习了苏轼的词, 因此对于赤壁之战以及苏轼并不陌生。同时, 学生理解能力较高, 但不喜欢呆板、僵硬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可将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以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让学生入境入情, 加深文本理解。

二.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式的选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同教学方式有不同教学效果, 即便是同一教学方式, 因不同教师运用, 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 需要根据自身教学水平与风格来优选教学方法, 以有效驾驭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如有些语文教师能说会道, 则可充分利用讲授法开展教学, 以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有的语文教师善绘善书, 则可充分利用图表、板书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归纳知识要点, 使其把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如教学《祝福》一文时, 教师可绘图板书, 将社会环境 (封建礼教) 精心设计为一座大坟墓, 祥林嫂处在最下层, 中间依次为其他人物:鲁四、柳妈、四婶、婆婆, “封建礼教”处在最上面, 以揭示当时社会环境 (封建礼教) 对祥林嫂以及鲁镇人的扼杀与残害, 深化主题。

同时,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结合教师板书, 自下而上地深入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内因与外因,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 分析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思考:对于祥林嫂的死, 谁应该承担责任呢, 然后引导学生依次分析鲁四老爷、婆婆、柳妈、四婶等人需承担的责任, 并认识到封建礼教是真凶, 是导致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封建思想终将走向衰亡、毁灭, 走进坟墓, 劳苦大众终将成为其掘墓之人。

三.注意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是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 每种教学方式既都有着自身独特点, 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讲授法, 虽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与知识, 可启发学生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 若教师只是单一地运用该教学法, 则会制约学生自学能力与技能的发展, 使其过分依赖教师,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来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式, 优化设计教学过程, 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指导性,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边城》一文时,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 教师可优选组合自读讨论法、诱思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并利用“资料查阅—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细品研究—感悟升华”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 把握文本主旨。

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学习方式 篇10

一、创设激情, 激发兴趣

所谓学习动机, 是指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 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和家庭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 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而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动机好, 学习效果也好, 反之, 学习效果差些。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设置疑问、增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因此, 体育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享受快乐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的能动性地、创造性地学习活动。在新课改下,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进行创造性改革,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学起引导作用, 教应为学服务。尤其在体育活动课上, 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条件, 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活动。教师只是引导者, 对学生要下放一定的权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供学生选择, 学生选择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内在的、主动的, 目标一旦确定, 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 我把教学内容分成篮球、足球、跳绳、游戏等不同项目, 不同项目下又有多种活动方案, 学生可自主选择并实施练习。这样, 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 玩起来也起劲、忘我, 教学效果甚好。

三、合作学习, 互帮互助

学生的认知顺序是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这一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锻炼氛围, 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 引导学生较快进入角色, 根据计划目标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项目的练习。

例如, 在活动课的开始部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锻炼欲望, 我准备了足够的体育器材 (沙包、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长跳绳、短跳绳等等) , 让学生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和时间内, 以健身为目的, 自主合作, 练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互相进行评价。我在这项活动中, 只是巡回指导, 辅导学生, 提醒安全事项。这样, 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性,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 维护了个别

《论语》中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教师在小组活动中, 让体育优等生来担任教师的角色, 在分配任务后, 由他们来当老师, 引导小组内的活动, 共同完成任务。这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为同学服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师营造的合作学习氛围, 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能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也在活动中提高了社交能力, 也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抛砖引玉, 主动探究

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 并且内容相关的问题, 以激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新授课时, 除了讲解教学内容重难点外, 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主动探究,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 “双手胸前投篮”一课教学中, 我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 一个人一个人地持球往篮筐里投。一会就有学生问:“老师, 我投的球怎么连篮筐都碰不到啊?”“老师, 我投的球怎么一出手就斜了啊?”“老师, 我怎么老是投不进去啊?”……然后我把学生集合成讲解队形, 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先让大家回答, 这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虽然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准确, 毕竟也经过思考了, 我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 最后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同学投的球碰不到篮筐那是因为用力不到, 上下肢协调配合就好了。”“有的学生一出手球就斜, 那是因为两手在投球瞬间用力不均导致偏向一方。”并给学生做了示范动作, 讲了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再分组进行练习时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充分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让自主探究伴随学生的成长, 使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

综上所述,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合理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观,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教育部基础司

[2].毛振明, 《对十种教学模式的分析》[CP]

[3].成军杰, 《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体育兴趣》, 2006

优选教学内容与优化教学方式并举 篇11

[关键词]职中语文 课程改革 优化 内容 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职业技能教学任务。如何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更好满足就业需要,家长期望厚重,学生孜孜以求。相比较而言,对于语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少数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认识常用汉字,会说话能看报就可以了。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的欠重视、欠努力,这就将职中语文教学推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职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一)强化课堂讲学、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会把所有知识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争议颇多。实际上,让职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静听老师“满堂灌”,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提倡讲授内容少而精当的方法,反对平板的、烦琐的、公式化的讲授。大力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课堂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大包大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水平,选取教材中历代名篇佳作作为精讲的主要内容,给予适当的课时和精力倾斜。优选时,不贪多而求代表性、经典性;精讲时,避免泛而求讲深、求讲透。以老师少而精当的讲解,使他们课课学有所得,篇篇学有所获。因此,哪怕一堂课学生只掌握一个知识点,也比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毫无特色的全面分析有用。

讲课时老师要讲究艺术性,要能够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精心准备,使讲授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一贴“催化剂”,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成为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被他们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点点地让他们得到感染、受到熏陶,沉入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来。

(二)强化诵读训练、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了,学生参与的就少了。要让学生参与,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托腮沉思,要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沉入书本,使得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地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眼获取信息,用心体味信息,以声传达信息。学生在朗读时,一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能有效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中去。一次次地反复朗读,学生的音长音短、音高音低以及语调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反复推敲、分析综合。每朗读一遍,理解也就深入一层。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一定量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作家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超凡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是在一定量的吟诵、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而形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每篇课文都会划出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内或课外诵读的材料,且把检查背诵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背诵,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对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语文应用、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

职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喜欢时尚杂志,爱看小说电视。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笔者采用引导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选择能力、鉴赏能力。凡是有可读可看性的,不管它内容是否浅显,语言是否优美,从不粗暴地加以否定,不扼杀他们读书的欲望和他们对外面鲜活世界的探索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们通过报刊、电视,关心、了解国事天下事,成长为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

笔者也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是学校举办的演讲赛、辩论会、读书节等,更是要求班级成员人人参与,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语言学习 篇12

一、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是教英语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教语法,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以新教材Unit 3 Travel j our nal为例, 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通过br ai nst or m激活学生有关旅游的词汇t ransport at ion, rout e, dest inat i on.2.通过任务型阅读, 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3.通过略读、跳读等练习, 使其获取材料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在黑板上绘制地图。5.以旅游路线为线索介绍旅游过程。

活动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语言文化环境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例如, 在班里设计一个朋友聚会的场景:1.课前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交际用语的文化知识。如播放英美原版的电影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各阶层人们如何与朋友交往, 以及其说话的表情、手势等。2.让学生们选择自己的角色。3.任务要求:在聚会期间要求每个人互相打招呼和问候, 对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谢, 赞美朋友, 在活动中使用交际用语, 如:对朋友的称呼用Mr.Miss, Mr s也可用Mr、Mr s.或者Mi ss与人打招呼:“It is a long t ime since we last meet.”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用“Would you like somet hing t o eat/dr i nk?”用“Yes, please”或“No, t hanks”表示同意或拒绝, 面对别人的赞美应该说“thank you”或“thanks”, 此外, 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报纸杂志和网络资源, 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教师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 转变观念与角色, 不断学习与实践, 认真思考与总结, 改变滞后的教学方式, 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摘要: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与角色, 不断学习与实践, 保证我们的教学效果, 实现新课改下的教育目的。

上一篇:孟子的德育思想下一篇:移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