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处方式教学

2024-07-02

数学处方式教学(共4篇)

数学处方式教学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怎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国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兼顾每名学生的特点, 成为思考的重点。经过近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 “走班制”分层教学对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兴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发展也在不断改进。关于分层教学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实验与研究, 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不够科学等。为了使得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更加科学合理, 文章提出将“诊断—处方式”的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处方式分层教学方法”。在美国, 20 世纪60 年代初就开始了对运动处方的研究, 并出版了 《成年人有氧锻炼健身运动处方》等一系列著作。最近几年出现了一部分将处方式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的尝试, 如部分教育辅导机构采用“诊断—处方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提出将“诊断—处方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分层教学中, 先诊断学生数学学科能力, 并开出处方, 然后根据处方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 目的是使学生的分层更加合理和科学, 以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一、“处方式”分层教学

1. 概念界定

“处方”一词原自于医学界的用法, 指医生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病情和年龄等为病人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 对症下药。文章中“处方式”教学方法是引申医学上的“处方”意义, 指的是通过诊断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 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进而帮助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恢复”平衡,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在具体的实施行为上,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 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开来, 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 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 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2.方法基本过程

(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最关键的一步, 学生分层的有效性直接决定分层教学的效果。在学生分层的策略上, 文章的方法是借鉴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趋势项目TIMSS。PISA与TIMSS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两个国际学生学业成就测评项目。PISA和TIMSS采用了相似的测评方法, 使用了学科内容和学科能力 (认知、素养) 的测试框架。其测试试卷的开发要求较高, 具体步骤是:第一, 根据学生所需内容维度和能力维度广泛征集题目, 筛选、讨论组成一套1.5 ~ 2 倍于正式测试试题量的预测试卷。第二, 通过访谈测试, 即让做题者口述做题时的想法、思路以及解题过程, 通常每道题需要访问6 名考生, 以充分了解每类学生对试题的理解是否符合出题者的意图, 试题表述是否存在歧义等。第三, 进行小规模预测, 同样选取有代表性的考生通过类似正式测试的纸笔作答形式作为预测, 通过小规模预测, 可估计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 筛选题目组成最终测试卷。第四, 测试试卷信度与效度的测评, 采用克龙巴赫 α 系数来刻画试卷信度, 再采用因子分析法检测试卷效度, 确保试卷能够将学生真实的数学学科能力拟合良好。

根据上述测试试题的测试, 可以诊断出不同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 再根据诊断结果, 打破原有的班级授课制, 将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分为A, B, C三层, A层为学习理解, B层为实践应用, C层为创造迁移。为了鼓励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学期进行一次诊断, 确保能力达到水平的学生能够进入到高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保护学生自尊心,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2) 施教分层。

分层后的教学工作是整个分层教学的重点, 直接决定了分层教学是否成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过去的教转变成现在学生的学, 这就对教师, 尤其是分层教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相应的引导。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不能随意增减, 要保证教学的内容相同, 区别是内容的拓展和评价的标准有所不同。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 在不同层级所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 作业的布置和难易程度也要有所不同。

具体做法有: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进行分层;作业设计进行分层;学生评价要将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

3.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 考查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试题的开发。

诊断数学学科能力工具的开发是“处方式”分层教学的源头, 要改善现有分层教学中的问题, 确保分层教学的效果, 那么测试试题的开发必须有信度、有效度, 而且还要开发出一套适用于高中三年每个阶段的数学试题, 所以这个工作还需要整个教研组或者是一个团队长时间的打磨和研究。

(2) 学生心理的调控。

分层教学的弊端会出现“标签效应”“马太效应”, 是对教学过程与获得同等知识机会的教育公平理论的直接挑战。这种弊端在学生身上的体验就是使低层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 表现在学习压力增大、兴趣降低, 直接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 多数学生应付考试。

(3) 教师工作量的增加。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从备课、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 所以教师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 否则分层教学就流于形式, 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所以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才能确保分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层式”教学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处方式”分层教学的合理性, 选取高三两个平行理科班共42 人进行了实验对比, 第一学期由教师按照学生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及学生意愿进行分层, A层21 人, B层21 人, 第二学期根据学科能力的诊断结果进行分层教学, A层28 人, B层14 人。为了避免由于教师教学水平不同对数据的影响, 同层级教学任务为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 即A层的教师始终都是同一人。

下图为采用两种不同的分层方法时, 学生在期末统考中的考试分数的分布图。

成绩分析: (1) 第一次的平均分为86.09 分, 第二次的平均分为89.16 分, 而全区两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92.16 分和93.01 分, 所以从前后两次成绩的平均分来看, 学生的成绩有所增长。 (2) 由上图可知, 两次不同的学生分层中, 分布在60 ~ 79 和120 ~ 140 的学生变化不大, 而中间层次的学生进步比较明显, 可见针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分层教学, 对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产生以上原因可能是: (1) 导致分层人数有区别的主要原因是A层中部分能力没有达到B层要求的学生, 有的因为平时表现很好, 教师对其有较高的期望, 所以将其分入B层, 或者是学生主动要求进入B层学习。 (2) 由上图可以看出, 通过学科能力的诊断进行的分层教学, 学生成绩是取得一些进步了的。

“处方式”教学通过将“诊断—处方式”的教学模式和“走班制”分层教学相结合, 有效回避了现有分层教学中的一些缺陷, 提高了分层教学的效率, 并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促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测试试题的开发,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以及由于学生样本的数量较少和对比实践的时间尚短, 都可能导致数据产生误差。综上所述, “处方式”分层教学还存在很多值得实践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宋继燕, 胡秀威.浅析诊断-处方式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9) .

[2]李煜霞.“处方式”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杨湘.应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成人教育, 2010 (10) .

[4]朱明慧.处方式个性化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2.

[5]刘晓玫, 陈娟.PISA与TIMSS中有关数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2) .

[6]戴海崎, 张峰, 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数学处方式教学 篇2

关键词:数学 小组合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58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小组是由不同心理、不同知识能力、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教学的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是学生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通过鼓励生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合作中能够有效地获得信息,综合信息,有效地解决小组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原来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互帮互学、相互启发,让有差异的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得到共同的积极发展。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学习意识较强,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由一个智慧形成更多智慧。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并没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教师难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也不愿花时间去研究和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还是为应试而教,只有在做公开课时做做样子。有些教师也会顺应潮流课应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也就暴露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组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此外,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课堂教学进度或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因素,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

三、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长远战斗的打算,因为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要找到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式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研究到应用到磨合到找到符合本班级的具体方式再到见成效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这一学习方式是值得一试的。

(一)多方面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掌握必要的技能

1.独立思考。要使合作学习有效,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有自己的想法,在合作时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和同伴交流、讨论中进行比较,会去辨别,不断完善。避免在交流中人云亦云,或充当观众。

2.交流。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运用数学语言,层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我要求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先说,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完善;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先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较差的同伴模仿、学习,让他们感觉到这些问题一点也不难;对于发言特别积极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并给予评价,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中我还培养学生小声交流习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3.倾听。在合作中既要让学生踊跃发言,又要学会倾听,课堂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就不听同学的发言。为此,我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要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收集别人的正确观点,对别人发言中自己不认同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间的评价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教师要做多方面筹划

1.合理组建小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兴趣、情感、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一情况,每个小组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每人都有机会发言。每组有记录员、总结员、发言人、组长等。我们可以挑选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较强,在学生心目中威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进行分工,并处理小组合作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让组长自己挑选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既然选了这位同学,就必须认真负责,再按成绩每组分一名中等生,分组还要注意男女比例要适中,每个组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

2.组长培训。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组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们不知怎样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开始,我利用课前对他们进行培训,像课上有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怎样处理,怎么组织组员交流、展示,怎样对差生进行帮助等。我还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各组情况,对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协助组长解决。我认真倾听组长的意见和想法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并让优秀组长模拟小组学习活动,让其他组长旁观并提出不同意见。

3.明确学习任务。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定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总之,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需要教者不断地用实践经验去完善、充实。

职业院校处方式体育教学初探 篇3

一、“处方式体育教学”理论依据

1、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定向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 身心健康的劳动者。

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教育目的由学历教育、应试教育向资格教育、素质教育转变, 这种定向式的培养体制迫使我们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 提高其实用性、针对性, 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需要。

2、体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关系着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与其专业要求相适应的身体条件, 才能称为合格人才。

3、各种职业需要健强的体魄支撑, 职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体能的竞争。

4、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专业定向, 各行各业在选择人员时往往录用那些身体和心理能适应其行业要求的人员。

一些如外事服务、烹饪、美容美发等服务性专业, 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社交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要把体质各异的学生培养成能胜任特定专业的身体状态, 就要选用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二、处方式体育教学实施步骤

1、强化学习, 提高认识, 明确“运动处方”和“处方式教学”概念和定位。

“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身体锻炼方法, 其内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方法、负荷量和注意事项。依据不同的目标可分为“训练运动处方”、“治疗运动处方”和“预防保健处方”。

“处方式教学”以传授锻炼方法和在教师辅导下制定执行个人运动处方为主的教学模式。

2、确定体质诊断内容和评价标准, 对学生进行诊断检测。

结合国际通用的体质评估内容选定检测项目, 分为体态、体质、体能三大类, 体态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胸围指数;体质包括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 (男) 、仰卧起坐 (女) 、立位体前屈、1000米 (男) 、800米 (女) ;体能包括平衡素质、灵敏素质、握力、背力、心血管功能指数。可设计成评测表格进行学年对比, 评价时要进行单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参照“职业院校体育教材”、“实用体质学”和“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中有关数据, 评价方法按国际通用的五级分类即A类有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B类含优、良、中、下、差;C类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评分值依次为5、4、3、2、1。

3、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确定个人现阶段的“治疗”任务。

根据各项评估得分, 凡在“中” (3分) 以下的项目都可认为是不“健康”项目。在教师指导下选择4至5项确定为该生现阶段需进行体育治疗的内容。这几项就是本学期该生体育考核项目。体质诊断后, 学生的考核内容开始因人而异, 这就引导学生为应考去重点锻炼自己的弱项即“治疗”项目。

4、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式的运动处方。

在教师辅导的基础上, 让学生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内容应包括:

A、根据治疗需要、学校条件和个人爱好确定锻炼项目;B、每项的运动负荷;C、每天锻炼的时间和地点, 每次原则上不少于45分钟;D、执行计划的记录表格。

5、在教学中探索有效的实施方法。

个人运动处方的实施应分课上和课外两部分。为此,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课的结构都要适时调整, 使传授各种锻炼方法和组织处方实施有机的结合。

6、定期进行效果诊断, 修改制定新的锻炼计划。

一个运动处方要随着年龄、体质和目标的变化进行定期的修改。效果检测的间隔按年级分段, 每学年进行诊断检测, 通过与上一学年检测数据对比判定执行处方的效果, 并以此为据制定下一阶段的运动处方。

三、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启示

1、不同专业体质诊断的内容不同, 因此在设计体质诊断表格前应对所教专业的性质、特点及从事该专业的劳动形式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 以判断从事该项工作各部的负荷量。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

2、结合职业的特点和专业的需要, 打破常规, 大胆尝试才有可能寻求有效的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方法。

饭店服务专业劳动方式是长时间站立式负重或托重走, 对上肢手指和手腕动作灵活、协调、准确性要求很高, 针对这种特殊需求, 引入手技类教材, 采用原地或行进间用各种手法抛接3---4个沙包练习的方式, 既激发了学生练习兴趣, 又提高了饭店服务专业特需的体质;再如试行在同一单元教学计划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根据烹饪专业需加强上肢握力和腕力的要求, 安排了各种健身器械的循环练习;针对礼仪服务专业学生灵敏素质差的实际安排了多级快速折返跑训练, 通过启动→急停→变向再起动这类动作组合, 发展其下肢力量、提高其灵敏反应。

3、实施处方式教学必须课上、课外相结合, 因此培养学生课后自觉执行处方的意识尤为重要。

4、制定处方时, 要考虑职业需要、个人爱好等多种因素。

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 需要经过师生反复协商、修改才能成型。

5、实行处方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在努力解决身体薄弱环节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已合格项目成绩退化。

6、“体质”类的检测项目要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规定的测验项目接近或兼容, 以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

摘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各行各业需要不同体质、体态、体能的专门人才, 处方式体育教学作为培养符合行业特点人才的重要手段逐步被尝试。

关键词:职业,处方,专业

参考文献

[1]孙晓辉.探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国科技博览.2009 (4)

[2]阎长安.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职业教育研究.2009 (12)

数学处方式教学 篇4

我认为针对学困生的课堂辅导可以从“教”与“育”两个方面着手。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帮助其树立自信,改变学习习惯,促使其融入集体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对于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问题,教师还是有必要在课堂口语训练和课后作业辅导时,注意辅导策略的运用。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增强语言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训练学生口语,实施个性化辅导,关键还是在课堂教学上,所以,我将着重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从学习方法指导上开出一系列课堂辅导“处方”,以求能对症下药。

一、嘴型模仿

很多学困生的模仿能力相对较弱,口齿不是很清楚,因而最有效的辅导方法就是让他看教师的嘴型进行仿说。特别是在新授单词、句子的时候,我总是有意识地蹲下身子,让他们注意我说话的嘴型。刚开始,他们会按我的嘴型来动,但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而且若只听一遍,根本说不上来,于是,我就一遍一遍地让他们看着我的嘴型模仿着说,有时也会让其他读得好的学生来教他们。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这些学困生渐渐地说话声音更响亮了,自信心与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二、儿歌新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仅仅靠教师多次强调或单调的讲解是很难有实效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年龄、心理特征等出发,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操练环节,积极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chant来分解教学难点。例如,在学习准备期时,我教过这样一首儿歌:A bag,a book,I can see;A bag,a book,for you and me.这首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都念得很好。·于是,在以后的作业布置中,我经常以这首儿歌为蓝本,要求学生用新学的单词来编儿歌,从而让学生迅速地记住新单词,乃至学会自己改写儿歌。例如,在学完“水果”一课后,一个学困生就自编了“Big pear,small pear,I can see.Big pear,small pear,for you and me”这首儿歌,并且读得有模有样。由此可见,平时课堂上的辅导,以及这种以旧带新、学习单词的作业,能够不断复现旧知,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切实帮助其提高口语能力。

三、歌曲演唱

把所学的句型用演唱的方式唱出来,对于学困生来说,可以有效帮助其记忆。例如,在上“My Abilities”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会四个动作单词和句型“I can……”。我把单词与句型编成歌曲,让学生们进行学唱。课堂上,我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并针对其进行个别化辅导,一字一句地进行教学,促使他们尽快地学会演唱。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歌会唱了,句型也学会了,既突破了难点,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英语歌曲在课堂的个性化辅导方面发挥出了它特有的魅力,给课堂教学灌注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四、游戏吸引

口语训练的游戏很多,如在教一般疑问句“Is this…”“Is that…”时,学生们都积极地跟着教师读,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提问了,但是班上那些学困生始终“按兵不动”。于是,我设计了“猜猜是什么”的游戏,要求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当看到其他同伴都投入很高的热情玩游戏,不少学困生也按捺不住了,怯怯地举起了手,我赶紧叫他们,可是他们疙疙瘩瘩地说不好,我和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他们便很快学会了,后面几轮比赛,他们顺利地参与了活动,并能独立提问,其口语得到了锻炼。

五、语境带动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境,所以在辅导学困生口语的时候,教师要创造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开口进行口语交际。例如,为了让学生完成对话作业“shopping”,我有意识地上了一堂辅导课。我利用书上买水果的教学内容,在教室里布置了水果店场景让学生练习对话。几个回合的练习后,学生们已经不满足在我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了,于是他们利用现有的物品开起了书店、文具店、小吃店等。随后,我要求他们比一比看谁接待的顾客多,这时,一些学困生都缩在一旁,于是,他们被“理所当然”地当成了顾客,虽然他们没有主动去“买”东西,但是那些“店主”会主动招呼他们去“买”,见他们说得不流利,还会热情地教他们怎么买,一来二去,这些学困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上一篇: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下一篇:文化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