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2024-07-18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共11篇)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1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

(一) 实时性

实时性就是指即时性, 主要表现在信息流动上。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极大而且快速, 从而缩短了时间上的差距。网络经济的实时性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 在网上订购商品或者服务, 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想要的商品或者服务, 这样就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成本;某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可以建立共有的网络平台, 这样生产者可以及时从销售者那里得到商品的销售信息, 对市场做出即时的反应, 从而决定生产的具体情况。

(二) 虚拟性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虚拟化, 全世界的任何人、企业或机构, 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 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智力共享等。一方面, 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空间的限制, 使人们可以获得无穷的信息量, 无穷的选择和机会, 经济关系也变得无穷。另一方面, 虚拟性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经济网络, 使得对空间、资本、资源、仓储、运输的需要大大减少。企业只需要拥有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 就能通过网络获得巨大的利益, 而不需要有多少资本, 不需要多少资源。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可以选择在任何地方投资, 使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组合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使传统的生产流程和方法, 传统的地理障碍和政治障碍都失去了意义, 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 交互性

网络经济的交互性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 经济行为人之间的互动式经济联系。在网络经济环境下, 由于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获得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 所以就出现了如交易活动的多重性、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等复杂的交互关系。在以信息快速传播为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中, 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广泛、深入且快速, 这可以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 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根据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效率的提高, 会使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 从而使市场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市场容量的扩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加深、市场一体化程度上升等。所以, 网络经济的交互性使得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 使市场和经济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一) 网络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作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最首要的基本前提, 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就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各种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的现实可能性和经济增长的潜力。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再起决定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仅传统产业提高了生产率, 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使得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 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小。

(二) 网络经济对人才、资本和技术的影响

1. 网络经济使得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 资源一般是属于特定群体, 资源配置通常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进行。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资源特别是人力、技术和资金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是属于哪个国家或者地区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得信息产品和信息资源不再是某一国家或企业的, 而是属于全球性的, 地域空间几乎不能影响到这些资源的归属。而且资源的配置也摆脱了地域的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的进行, 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所需的各种要素进行搜索;反过来, 这些要素的所有者也可以在全球范围搜寻需求者, 从而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由于网络使得技术成为了世界性产品, 技术信息可以在瞬间在全球传播和推广。资金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 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账户, 而且其在不断地流转中还逐步实现价值增值, 从而使生产、市场交易等实体经济更加活跃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2. 网络经济促进人素质提高和技术创新

人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 最主要的是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易于掌握一定的技能,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也较强, 这些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不断地创新各种技术, 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网络经济条件下,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扩大知识面, 拓宽思路, 并且可以很快了解一些最新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对我们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同时也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学习者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加强协作, 还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开阔视野。从而为我们成为综合素质的人才创造条件。

(三) 网络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技术, 能够广泛的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部门, 改造技术,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减轻劳动强度, 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等。信息技术通过为传统产业提供高效能的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渗入传统产业。从而引起了传统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使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得以改变。

首先,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各种所需的信息, 这样就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来改造原有产业, 促进原有生产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从而改变产业结构的要素。其次, 在信息产业的影响下, 传统产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增多, 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 信息成本占传统产业成本的比重加大, 从而使生产部门的投入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四) 网络经济对就业的影响

网络经济环境下,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也发生了相应调整和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功能, 而且也节约了部分体力劳动。一些人力技能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便能够达到, 使得体力与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从而促进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信息网络强化了专业化分工, 使分工趋于深化, 从而形成了新的产业和部门, 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而且信息网络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得一部分劳动力分流向新兴产业和服务部门。但是这也使得原有的一些岗位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从而使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但是传统产业溢出的劳动力并不能马上适应信息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 这样必然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一部分结构性失业人员。因此, 可以使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 共同发展使得结构性失业得以减轻。而且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 高素质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些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工作, 这也会减少结构性失业。

摘要:近十几年来, 随着关注和参与互联网的人数的急剧增加, 互联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以往经济时代各种信息流以及资本流之间的内在关联随之改变, 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观念等传统的经济观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网络经济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网络经济的大背景下,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计划, 从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发现机遇, 接受各种挑战。

关键词:网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严爱云.浅析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问题[J].邓小平理论究, 2010 (2) .

[2]李娟文, 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J].经济地理, 2010, 20 (4) .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增强教育为县域经济突破的功能,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按照县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切实把教育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今年年初,我们按县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结合我系统实际,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做为我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召开了党委会、全县中小学校长及局机关干部参加的大型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县软环境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有关精神,宣布了《XXX教育局关于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公开承诺》,下发了《XXXX年XXX教育局深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XXX教育局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实施方案》,学习了有关文件及相关规定。通过学习教育,澄清了领导及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上存在的一些模糊问题,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了领导及教师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我们建立了《XXX教育局班子成员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

作责任制》,成立了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接待和处理涉软的来信来访工作。同时,全县中小学也按局里要求,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组织,在系统内形成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方位的工作网络,并实行了层层包保责任制,签定包保责任书,真正做到了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为进一步深化我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我们在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同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有关规定》、《关于对收费、教师职业道德等违纪问题的处罚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统一收费项目及标准的意见》等多个制度及文件。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效地控制了乱收费涉软案件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

三、强化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

我们在执行各项制度及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并采取了如下方法及措施:

一是局机关和各校都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

二是局党委从社会各界聘请了110名行风监督员,并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三是各校利用校刊、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体,重点向学生宣传收费的有关事项及规定,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收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局党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中小学收费的项目、标准、违规收费的惩处办法及有关监督事项在农安电视台公开向社会承诺,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四、强化检查,加大惩处力度

为保证我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的同时,加大涉软案件的检查和惩处力度。

一年来,我局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对本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可以看出,我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正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但还存在个别学校的教师乱办班问题。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局纪委与局法制科组成联合专项检查组,配专车和摄相机,对教师乱办班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处教师乱办班案件4起,对涉案的4名教师均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一所涉软学校领导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并全部退还了所收费用,在全县教育系统内进行了通报批评。起到了强大的警戒和震慑作用,营造了一个崇尚先进,鞭达歪风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们按照县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把本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纠正错误,加强对本系统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强化教育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涉软案件的检查和惩处力

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体系探讨 篇3

摘 要: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答理的环境发生了变迁,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并且还受到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从传统财务管理困境分析如何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信息;财务管理;制度

1 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困境

1.1 规避网络风险的能力不强

首先,网络安个问题是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

其次,传统的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面对庞人的、不断增加的互联网用户,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1.2 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难以满足电子商务

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从交易磋商、签约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虑拟化。这此变化对财务管理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生成账簿、生成报表,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等。

1.3 对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的不适应性

在网络经济下的各种经济活动大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仅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不能真正打破时空限制。

2 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对策

2.1 预防网络经济的新风险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

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属于微观经济预警的范畴,具有重要的经济研究价值,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处在一种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阶段。在现实中,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企业产生财务危机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了解各种异常征兆,迅速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防范风险或是减小损失的目的。财务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答理方式,将企业所而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行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作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通过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可以为企业经营者该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从而使企业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于最需要或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

2.2 建立、健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一项牵涉面较广的复杂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来自不同方而的安全威胁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技术,需要从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管理层等不同层面加以综合的考虑。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等方而的原因,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隐患很多。许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网络答理员,一般采用兼职的管理方式,这使企业的网络管理在安全性方而存在严重的漏洞。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维护、运行、升级等事务性工作繁重而且成本较高,这也使得企业在防范病毒上进退两难。因此,如何搭建安全网络架构,将非法入侵者拒之门外,是所有企业在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3 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新经济环境下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篇4

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异同

由于市场外部营销的变化对营销模式有了新的需求, 网络营销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并重视起来。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 二者有很多的共性但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

(一) 统一性

网络营销中, 消费者对需求的变化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与市场营销中是一致的, 即使在网络营销中, 分析消费者的行为规律时, 也可以借鉴某些传统离线市场营销中的规律。在网络营销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定位仍然是必要的。网络营销中最关键的仍然是界定好自己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 通过有针对性的各种活动, 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二) 差异性

1. 营销环节

企业传统销售通过层层批转的中间商来完成, 而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 即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中间环节的减少也使得销售成本的降低, 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

2. 营销理念

传统营销理念以利己为目标。网络营销理念则将传统的以利己为目的的个体最优的营销理念, 转向整体最优的理念, 具体体现为营销是一个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获益的过程。

3. 交易与支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企业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产品销售, 这时就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支付, 既为国家发行货币节省开支, 又为顾客订购商品和支付货款节省成本, 并实现了实务操作无纸化和支付过程无限进化, 方便交易的进行。

二、网络营销的策略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给企业营销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为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技术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迎接网络技术的挑战。

1.产品策略

信息环境下, 消费者通过Int ernet选择产品并对产品结构、产品组合及服务提出具体要求;企业则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选择及时改进产品、完善服务, 使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由于Int ernet表现出的信息对称性, 企业和顾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在产品开发中, 企业可以迅速向顾客提供新产品的结构、性能等各方面的资料, 并进行市场调查;顾客可以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企业, 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 也降低了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促使产品开发从各方面满足顾客的需要,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

2.品牌策略

当今世界, 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与质量既是名牌产品的根基, 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取得成功, 就必须有被广泛认可的名牌产品。因此, 企业要制定名牌产品的战略, 借助科技作为手段, 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此外, 应正确认识网络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树立科学的网络营销理念。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实力来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 从而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目标。

3.销售渠道策略

网上营销是一种一对一的销售渠道, 也是由查询信息、付款、售后服务等环节组成的全程营销渠道。网上营销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弱化了中间商的作用, 还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Int ernet全天候的保持联络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信息环境下, 借助于Int ernet还可以建立起会员网络, 这是信息环境下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

4.价格策略

产品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 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信息环境下, 由于Int er net的互动性, 顾客可以和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 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基本都需要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价格的要求。由于Int ernet营造的全球市场环境, 企业在制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时, 要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价格情况确定本企业的价格策略。由于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市场是开放和透明的, 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地比较、选择, 因此, 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5.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广告、公关宣传、人员推销和销售促进来进行促销,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 也使促销方式花样翻新, 网上促销、网络形象、网上广告等日益显示出活力。

摘要:新的网上市场的出现对传统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手段、组织结构都是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异同, 并提出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新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永安, 张卫东.浅析计算机网络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J].经济师, 2000, 6.

[2]彭奏平.网络营销[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倪庆萍.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之比较[J].商业研究, 2000 (5) .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5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信息管理

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引发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在实体经济整合过程中产生了10倍的生产率。网络经济本身并不生产和创造人类物质形态的商品,而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依靠品牌、商标、信誉、技术、网络等知识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模式。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1.网络经济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网络经济是在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网络经济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籍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线上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

2.网络经济改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由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快捷、方便的购物为手段,从而使消费者的个性化、特殊化需要完全通过网络展示在生产厂商面前。为了取悦顾客,突出产品设计风格,制造业中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纷纷介入到网络经济当中来。

3.网络经济将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本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即透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4.网络经济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网络经济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机会选择,给企业更多的开拓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给企业提供了把握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是中小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不仅是普通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信息的载体,能有效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有形物品、服务、人员、地点、组织和构思等大量信息。而信息是不能脱离客户而单独存在,它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在互联网上,客户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客户一方面可以控制自己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潜在购买者的价值。但是客户却没有认识他们作为人口统计信息和交易史的价值,并没有从他们的信息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中得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投入以获得客户信息,因为信息不仅是企业资源,也将成为个人的一部分价值。

2.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将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管理模式。国家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的目标,这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责无旁贷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效益评价体系和成本、物资管理制度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对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得技术或市场垄断地位去实现产品物质属性的差异化,但是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实现产品社会属性的差异化。消费者需求的显著变化,为中小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心理感受。网络经济环境下全面、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实现技术和手段,将是当代中小企业最好的选择。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策略

1.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充足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在全球经济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时候,中小企业成长一刻也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加大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2.政策指导要贯彻“灵活性”原则。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和资产经营能力差,客观上要求国家各级政府对它们实施扶持政策。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数以千万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所以对其政策指导不能“一刀切”,而要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3.实现过程要体现“渐进性”。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金、需要等实际情况,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身规律,科学地制定企业管理信息化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稳步实施。

4.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添置必要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新思路,努力创新现代管理与营销的新方法,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5.强化对信息人才乃至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培训。通过必要和有效的培训,促使大家学习新的信息知识,更新信息观念,掌握新的信息技能。对内要充分发挥信息的内在力量作用,使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员工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生产率;对外要充分发挥信息的推动力作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个性化的产品,以及更及时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2006年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6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为关键资源、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1)超越时空限制。基于互联网基础,网络经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经济活动较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也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2)直接性。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供应商、合作伙伴可以直接联系,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效率。网络经济也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即:农业经济(直接经济)→工业经济(迂回经济)→网络经济(直接经济)。(3)即时性。由于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客户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进行“货比三家”,某些数字化产品(如音像制品、软件、数据权等)的交易还可以即时清结,订货、付款、交货都可以在瞬间完成。(4)虚拟性。网络经济是在互联网形成的电子虚拟空间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知识和信息成为关键资源,无形产品,如网上书店的数据权、专业软件系统等,都可以替代实物成为交易的对象;在线交易的消费者往往不显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自己的地理位置。(5)无纸化。在电子商务中,电子信息取代了一系列纸质文件,由于电子信息以特定的形式存在和传送,整个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实现了无纸化。(6)创新性。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活动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网络参与者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生产、生活不断变化的需求,网络经济也是创新经济。

(一)(移动)互联网是网络经济的基础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PC客户端、笔记本设备、平板设备、智能移动设备使得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活动更加快捷、便利,突破了时空限制。如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用户已达6.01亿户,互联网移动设备使用率达83.4%,具备钱包支付、视频通话等功能和更新换代速度快、携带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根据瑞士信贷的研究报告,在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51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800%。

(二)知识和信息是网络经济的关键资源

在录音、录像、复制、电子计算机、网络传统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的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在知识产品的创造过程中,作为主要资源的知识与信息具有零消耗的特点,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新信息技术把产品多样化的成本推向零,并且降低了曾经是至关重要的规模经济的重要性”。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环境为依托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全新方式。网络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所以电子商务也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驱动。电子商务也促进了“宅经济”的发展和深化,进一步加速了物流、通信、电子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旺消费促发展。会议指出,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这充分说明,国家积极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尤其是以电子商务O2O为平台的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商务模式多样化、带动经济变革、增加商贸机会等特点。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电子商务B2B、B2C、C2C、C2B的基础上,又创新出线上下单、线下体验和消费的O2O以及基于微信公众号基础的微商B2C、基于微信朋友圈基础的微商C2C,出现了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的区别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经济环境与传统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区别,可归纳如表2所示。

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关键资源、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经济,无疑会对传统商务模式、会计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也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等造成重大影响,为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会计本质

会计本质,存在信息系统论(以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管理活动论(以杨纪琬、阎达五为代表)及会计控制论(以杨时展、郭道扬为代表)之争,各理论都有其自身理论基础和合理性,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促进了会计实践(王光远、吴联生,2000)。

早在1962年,在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编写的《会计基础知识》书稿讨论会上,各会计学者(葛家澍、顾淮等)着重讨论了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属性,最后得出的一致意见是:会计没有阶级性,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技术性是其主要属性(葛家澍,2010)。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会计人员将逐渐从基本职能中解放出来,向管理方向拓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决策有用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会计提供信息的范围不断扩大;实务界也认为会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属于“技术活”,就如同工人大体上划分为技工与普工,而管理岗位人员同样也应该有此区别。基于以上观点可知,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本质更倾向于“技术性管理活动”。

在此基础上,网络经济环境对传统商务模式的会计人员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传统商务模式下,财务会计人员只需要懂得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软件的使用即可,互联网仅涉及企业范围内的局域网。随着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财务会计人员及相关部门、机构应从专业领域、继续教育、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高校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相关人员专业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财会人员除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财务软件、IT基本知识外,还需要熟悉新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应注重会计实务,尤其是与当期会计环境、传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2.0相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使会计继续教育成为财政部门与培训机构敛财的工具。

第三,改革传统学历教育,向网络会计教学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灵活开通社交软件课堂、网校教育,开展O2O会计教学、选课系统的研究,支持和发展会计专业优秀教师一对一教学,实现会计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四,改革会计职称教育、会计学历学位教育、会计从业及执业资格教育的内容,强调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会计综合技能教育。

第五,研究、新设《电子商务会计学》或《网络经济会计学》,并将其作为会计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专硕)课程,这项工作将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这比许多高校开设的《高级会计学》等相关课程更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因为目前高校会计学教材基本照抄、照搬企业会计准则,机械地告知学生“应该做什么”,而学生浑然不知“为什么”,更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将来会怎么样”,无法适应网络经济环境和一日千里的电子商务发展。

(二)会计目标

长期以来,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还是决策有用存在一定争议。我国理论界比较喜欢折中方案,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都作为会计目标,其实这是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变通,也是会计实务界崇尚权力的一种“妥协和退让”。甚至有学者以实证加以佐证,认为我国目前应采用受托责任作为会计目标。其主要依据在于: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非公有制经济不占优势地位,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经理层承担受托责任,并通过经营业绩来进行考核。

目前,我国采用受托责任作为会计目标还缺乏有力支撑。第一,只要没有建立完善的、独立于政府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两权分离就是空话。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际上仅是形式上的相对分离,一个身份可能在党政高官、董事长、总经理三种职位上“来回切换”,或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上“来回倒腾”,何来受托责任之说?所以,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只是形式上的分离和形式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实质上的两权分离尚有一段距离。民营经济性质的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家族企业为主,部分企业仍是两职兼任,即使不兼任,也是“老子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的格局,所以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受托责任制是国有企业加强对经营者考核的一种机制,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不能成为会计目标。第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受托责任论未免过于狭隘和单一,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包括决策者、经营者,还包括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第四,从目前其他国家实际情况来看,决策有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目标应采用决策有用论,这与会计信息特征(相关性)、会计职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吻合。

(三)会计职能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还包括预测经济信息、参与经济管理等。但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传统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2.0的蓬勃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将由财务型会计逐步向管理型会计过渡(毛华扬和杨洁,2014)。基于此,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将多样化,传统经营活动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会计人员从财务型向管理型发展。会计核算软件载体将发生变化,由传统单一的会计电算化、嵌入企业ERP中的会计信息化,逐步发展为电子商务ERP。

(四)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互联网经济对会计假设产生重要影响。葛家澍(2010)提出许多假设,包括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假设、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假设、整个企业持续经营与个别分部终止经营同时存在假设、定期报告与实时披露相结合的时间分期假设、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量制假设、“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等各种计量属性并用假设、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单位假设、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假设等。这对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假设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1. 会计主体假设。

网络经济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既合作又竞争的经济。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虚拟企业,与以工业时代为背景的实体企业有很大的区别,虚拟企业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企业,还包括以机遇、资源优势、构想等为基础而组建的临时性联盟。毫无疑问,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会计主体边界的扩展及其超越时空、无纸化、虚拟性等特征,税务部门税款征收也受到了重要影响。如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无纸化,以数字合同、数字时间代替了传统贸易中的书面合同、结算票据,削弱了税务当局获取纳税人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能力。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得税务机关很难识别电子商务用户的身份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法获知纳税人的交易情况、应纳税额,更无从审核。跨境电子商务、微商B2C和微商C2C等业务的发展,使得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不断上升。笔者比较赞成放宽C2C电子商务税款征收政策,比如将C2C、C2B中的个人网店视同地摊性质的经营,暂不纳入征税范围(徐秋菊、刘光军,2013)。

2. 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会计准则认为企业出具会计报告应以持续经营为假设条件,处于破产清算状态的企业应改变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基于资源、优势、构想等组成的临时性联盟,其出发点和动机均不是持续经营,也不属于破产清算,而是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性经营。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应该扩大其含义范围,可以界定为非清算假设或非终止假设。

3. 会计分期假设。

在传统会计环境下,企业会计处理按年份、季度或月份进行,主要面向不同使用者提供相同的会计信息。但这种人为的划分并不能满足不同决策者或报表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2.0网络经济的便捷性,促使及时、快捷地提供会计信息成为现实,会计分期假设存在的意义将大大弱化。

4. 货币计量假设。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中出现了虚拟货币,且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国外,有数百家电子商务网站接受比特币付款购物;我国现有虚拟货币种类繁多,如腾讯的Q币、搜狐狐币、新浪U币、网易POPO币、百度币等,我国每年的虚拟货币规模已达到几十亿元,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虚拟货币不仅可以在网上购物,还可以支付手机话费,甚至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渠道,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坚鹏,2014)。虚拟货币的出现无疑对货币计量假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提供有利于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也将成为会计报告的一项内容,这也对货币计量假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此,会计结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会计主要使用计算机办公,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部分办公工具将向移动电子设备转变。会计人员,尤其是出纳人员不必再为填错一张转账支票而在银行与企业之间来回奔波,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基本停止使用纸质票据,主要通过网上银行业务进行结算,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创新的资金结算方式,更多地使用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商户平台,甚至虚拟货币等进行结算。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社会资源(纸质票据),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五)会计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且不影响可靠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重置成本等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主要是基于可靠性而言的,但当可靠性不再是最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其也就失去了基本计量属性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允价值差一点成了“替罪羔羊”,但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并非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公允价值得以保留(任世驰、李继阳,2010)。

从客观性程度来看,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最客观的,但也是最受质疑的。现值计量属性的收益期、折现率都存在人为判断,其客观性最差。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深入,“动态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逐渐取代“静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如有些衍生金融工具,不存在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很少),二者的变迁,一定程度上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逻辑关系变化。

(六)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企业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失去其存在的基础。网络经济主体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主体的现金流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很多企业在贯彻权责发生制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使用了收付实现制。如在会计凭证录入时,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下设置了以现金流量表项目为名称的明细科目,分类汇总后,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实现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大有取代权责发生制的趋势。有些企业单独建立一个账套,利用借贷记账法,直接汇总编制现金流量表(刘光军、袁小平,2011)。所以,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收付实现制,构成了一个轮回。这也是会计实务促进会计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与本文理论依据相契合。

(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界定了八项要求,包括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可靠性、谨慎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但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陈出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在发生变化,质量特征体系也应随之进行变革。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概念框架明确提出,相关性应该是首先予以考虑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与前述决策有用论的会计目标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吻合,重要性是相关性的一个构成要素,因为不重要的会计信息也不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基本的信息特征,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是增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将可靠性改为如实反映,移除了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因为可靠性(如实反映)本身必然包含了经济实质、谨慎性,并与可靠性(如实反映)下的中立性相矛盾(鹿坪,2012)。如果一项经济活动是可靠且相关的,即使不具有可比性,也是有用的;只有可靠和相关的信息才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但可靠和相关的信息如果报告不及时,可能也有用;难于理解的会计信息也应当予以列报。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会计信息的存储、传递都在移动网络上进行,而网络运行安全易受到威胁,所以,建议将安全性作为增进的信息质量特征。同时保留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原则,因为这两项原则一直广泛应用于我国会计实务。基于此,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相关性占主导地位情况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可以表述为右图。

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频繁使用,移动设备病毒可以利用短信、彩信、微信、浏览网页等方式感染并进行传播,可能造成移动通信网络异常进而影响资金安全和会计信息安全。传统网络也可能遭受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意外,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刚刚诞生的微商B2C和微商C2C也未能幸免,资金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所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加强资金安全和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

(八)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主要是基于物质经济,从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角度划分的,没有包含网络经济下的知识和信息等资源。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非财务信息资源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更为重要,所以应将企业的资产,分为“硬资产”和综合资产(含人力资产、社会资产、生态资产和组织资产等)。同时,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等(黄晓波和张霁,2011)。所以,微信朋友圈规模、顾客满意度、自创商誉、品牌等非财务信息应纳入综合资产或对其进行信息披露。

(九)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及相关披露等,而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就报表地位顺序而言,资产负债表是第一大报表的地位难以撼动,权责发生制下的第二大报表利润表地位发生动摇,作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有提升到第二大报表的趋势。

就会计报告内容而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非财务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其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方面的产品品质、基础管理水平、控制风险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方面的企业经营者基本素质、在岗员工素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经营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综合社会贡献状况,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方面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能力(雷中英,2011),以及核心竞争力、自创商誉、品牌价值等综合性非财务指标。

会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将不断扩大、多样化,以满足移动互联网下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或向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政府等提供不同的会计频道(薛云奎,1999)。

关于会计报告的专业性问题,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报告将由面向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潜在投资者的“专业语言”变成“大众语言”;在会计报告编制时间方面,会计报告将由定期变为不定期,这是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必然要求;在会计报告信息共享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将会计报告及相关信息置于互联网,缩短了企业会计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环境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产生重要影响,能够“独善其身”的,恐怕只剩下复式记账法下的“借贷记账法”。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许多企业尽管还处于传统商务模式,但部分企业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开展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开始涉足电子商务模式,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更多是两种模式兼顾的企业。所以,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业务规模、影响范围将继续扩大,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以及会计教学产生的影响将不可避免。

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将丰富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经验和会计教学等内容,对国家制定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产业政策、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税务部门调整税收政策、企业转变经营战略和运营方向、企业财务部门处理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业务等,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J].会计研究,2009(12).

黄晓波,张霁.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5).

坚鹏.互联网金融--信用撬动财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雷中英.企业绩效评价中非财务指标量化方法应用[J].财会通讯,2011(11).

毛华扬,杨洁.基于4G的移动电子商务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4(27).

徐秋菊,刘光军.电商业务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月刊,2013(7).

葛家澍.顾准会计文集(第1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王光远,吴联生.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0(10).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7

一、会计反映的内容向虚拟企业扩展

随着IT(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传统的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市场正在转变为一种以网络空间为核心的市场,网络空间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网络空间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原有的物理区域的优势与劣势已变得不再重要,而重要的是它们在生产经营与相互竞争中是否存在着丰富的网络资源。显然,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加快其信息化的进程,这就出现了诸如虚拟制造、虚拟营销,甚至是虚拟企业等建立的Internet上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组织。这些新的活动与新的组织的出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就必然要求被记录、核算与报告。企业构建虚拟企业时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它能够使企业在长时期内获得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提供一种不确定的未来经济效益,正是因为这些特征,使得它当之无愧地作为无形资产来计量。

二、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拓宽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在特定主体范围内指向的客体,即解决核算“谁”的问题。当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具备先进知识和良好创意的人才竞争,人的因素或者说智力因素在企业中逐渐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明显扩大。作为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而且包括可能发生的交易。会计事项不仅包括企业的货币性运动而且不排斥其他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另外,会计对象的细化分类,随着网络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得以扩充和重新界定,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目标。

三、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水平提高

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其中反映职能是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充分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这和传统的会计反映职能几乎是一致的,但有了网络的帮助,企业反映的信息将会更加详细、实时、全面。监督职能是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及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它又可分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具体内容。随着网络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将日渐提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日益重要。

四、会计核算手段与时俱进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由于会计观念的转变,从而使得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信息量是以“爆炸”的方式增长。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对经济事项的处理及时、准确。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下的手工操作及简单的电算化操作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只有采用网络化操作,才可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量大、数据处理成本低的要求。企业要在网络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对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再造,形成一个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目前有些网络财务软件,就是根据流程再造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能够适应网络环境需要的财务软件,这种财务软件使得会计核算的手段与时俱进,不但实现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动态化与实时化、企业管理的集中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企业成功实现电子商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会计信息报告模式是采取限定的格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得原本属于会计期间初始的会计信息被延迟至会计期间结束时才得到报告,从而造成当信息用户收到报告的信息时,该信息往往就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效用。而网络经济的特征就在于其时效性,事件驱动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的报告提供了技术基础。所谓事件驱动式会计信息系统,就是为企业经济业务事件设定一定的划分标准,将经济业务事件按划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类经济业务事件设计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当某一经济业务发生时,计算机系统就先根据相应的事件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然后,选择确定的事件处理程序对该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报告。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除了企业经济业务事件的初始录入存在人工的参与之外,其余的过程完全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实现对经济业务的实时核算与报告。同时,系统还允许信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及习惯设定适合自己的信息格式,访问适合自己需求的会计信息。

摘要: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便利快捷,会计活动作为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分析、预测与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相应的变革。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的思想意识将随之而改变,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全新的思维展望会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倪庆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会计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2)

[2]、Scott E.Hartington,Gregory R.Niehaus;“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Irwin/Mc Graw-Hi11,2006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了很多的创新。本文主要在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旅游营销系统构成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时代随之到来,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模式正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基于计算机的旅游营销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旅游营销可以带动一些旅游纪念品的热销,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加大旅游营销创新力度,促进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趋势

在网络经济时代发展中,旅游营销可以借助网络优势不断扩展自身市场,并且能够向海外发展,因为互联网信息量非常大,保留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进行信息交换与传输的时候,不会受到地域空间的制约,可以在网络中全天候的营销旅游业,向人们提供一些旅游服务。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信息传播途径非常多,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交流软件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旅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博客等方式,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销售更多的旅游商品以及旅游地的农副产品,并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旅游营销服务的针对性。在互联网中,很多交流服务均是免费的,并且每个旅游企业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设立自己的网站,宣传自身旅游产品,其成本非常小,还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服务理念与内容,让消费者有意向购买,或者有意向了解,极大的节省了宣传费用,进而减少了资金投入。由此可以看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性、互动性、经济性。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系统构成

(一)品牌管理子系统

品牌管理子系统具有宣传旅游品牌的功能,通过对旅游企业、企业产品、服务理念、服务范围等方面的介绍,让消费者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进而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认知感与信任感。旅游企业主要就是借助此子系统完成企业形象宣传,树立品牌意识,并且通过详细的企业品牌目录、产品目录、品牌策划实现吸引顾客的目的。

(二)营销沟通及销售子系统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展开双向交流与沟通。在构建营销沟通子系统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消费者对旅游、当地产品等产生兴趣,进而展开相关的讨论,在了解消费者看法的同时,深入理解消费者的心理,明确其个性化需求,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旅游产品。而网络销售子系统主要就是为满足消费者网上交易需求设定的,在系统中设置订单处理、支付处理、物流处理、售后服务等模块。

(三)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在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中,可以对客户销售、服务、市场等进行全面管理。此模块可以对客户基本数据予以记录及跟踪、追踪客户订单流程、研究客户市场划分及发展趋势、分析客户服务数据等,在有关数据及在线联机的支持下,完成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与此同时,统计分析客户信息,并且予以分类,根据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在此系统中还对顾客的意见进行反馈,给顾客以即时的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绩效评价子系统

绩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套定量化与定性化的指标体系,对开展电子商务的旅游企业从各个方面,如营销理念、顾客服务、网站访问量等,展开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网络绩效的评价,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及运行效果,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数据库及支撑平台

数据库及支撑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一个使用可靠、性能良好、易于扩充、开放的支撑环境。随着因特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企业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对数据库软件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应用分布式技术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网络营销意识不强

大部分旅游网络营销主管部门与实施部门对旅游网络营销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其主要表现就是,尽管旅游企业构建了网络营销网站,但是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予以真正运用,缺乏更新,甚至一些旅游企业根本没有构建网络营销网站,缺乏相应的网络营销体系与管理制度,进而制约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因为我国很多地区经济、技术发展较为落后,致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限制了旅游网络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由于旅游网站需要很多的景物介绍、图片文字、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有关信息传播与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出现无法浏览资源的情况,进而造成客户流失,对旅游网络营销效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质量不达标

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对旅游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旅游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并且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经常引发很多的法律问题,限制了旅游网络营销的健康、快速发展。除此之外,网站作为旅游网络营销的主要载体,其建设还比较滞后,基本还处在信息传达方面,没有对网络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个性化服务,缺少一些互动机制,降低了旅游网络营销的效率,导致网站服务质量无法达到客户需求,对旅游网络营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旅游网络营销方式与手段落后,营销策略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方式与手段都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例如,大部分旅游网络营销都没有对著名搜索引擎予以利用,缺少和著名旅游门户网站的链接,在宣传网页中没有针对外国友人提供一些外文宣传资料,并且宣传网页内容比较陈旧,界面设置较为呆板,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与表现力,制约了旅游网络营销进一步发展。一直以来,旅游网络营销都停留在网络促销、网络广告的层面,很少有旅游企业创建自己的网站,致使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五)旅游网络营销缺乏专业人才

在旅游网络营销中,需要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懂得网站建设,还要对电子商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予以了解,同时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这样才可以保证旅游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现阶段旅游网络营销的从业人员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就是电子商务人才,或是旅游专业人才,其知识体系相对单一,缺乏综合知识能力,进而限制了旅游网络营销工作的全面展开,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创新策略

(一)突破传统实体营销模式,树立旅游网络营销新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实体营销模式对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以往的实体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实体营销模式的限制,树立旅游网络营销新理念,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旅游网络营销中,转变被动等客、守株待兔等观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旅游信息渗透到千家万户,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订票、订房等服务,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交易环境,为客户旅游提供便利。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旅游行业的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一席之地。当然,在实施旅游网络营销新模式的时候,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尽管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因为物力、财力、人力的限制,导致旅游开发较为落后,没有充分挖掘其潜力,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为旅游开发提供网络支持,构建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促进当地旅游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上网资费较高等因素均是限制旅游网络营销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促进旅游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不断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旅游网络营销网站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健康的运行载体。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研发,不断丰富旅游信息,构建内部数据库,尽可能制作多语言网页,进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除了需要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强化之外,还要确保网络安全,避免虚假信息在网络中传播,防范网络病毒或者黑客的攻击。同时,加强对SYSTEM SCANNER、NETPOWER等软件的利用,保证旅游网络营销环境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必须加强网络营销立法和监督,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旅游营销营造安全的发展环境。

(三)强化旅游网络营销法律法规建设,创新网站服务

无论是网上结算、网络安全,还是商品配送,均会涉及法律法规问题,只有建立与完善有关法规,严惩违法者,才可以确保旅游网络营销的正常运行。为此,国家必须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大力度,在网络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为旅游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同时,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看网站是否可以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首先,应避免重复、各自为政,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横纵延伸,实现规模化经营,突出旅游产品竞争力;其次,推广网上社区,培养稳定的客户,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饭店等,将网站过客转变为固定顾客,与交通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推行电子票务,使旅游网络营销真正进入“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的实用阶段。

(四)创新营销方式与手段

网络可以加强旅游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参与旅游营销管理,为此,旅游企业一定要全面了解客户需求,结合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产品价格透明度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此时,可以借助旅游企业社区的价格讨论区,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期待,和消费者展开价格商讨,在确保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产品价格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成为了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知识、旅游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结合体,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全新的信息观念与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满足旅游营销发展的需求。旅游企业一定要借助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知识、旅游专业知识及技能等,为旅游网络营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结束语:

试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假设 篇9

一、会计基本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的窘境

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4号公告中列举了十二项会计假设, 其中第一至第四项假设分别为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这些假设随后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同, 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会计工作前提。

(一) 会计主体假设的不适应性

传统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主要是在空间范围内界定会计需要反映和监督的对象, 它要求在空间上区分各个不同的会计主体, 只有属于本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才需要进行核算。在传统经济下, 各会计主体的存在基础是有形物质, 各会计主体之间界限明确, 比如资产以有形资产为主, 兼有的无形资产在法律上有明确的界定。因此, 这种假设是合理的, 能较好地明确各主体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活动的范围和应持的基本立场, 能正确进行会计资料的记录、处理、报告。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 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速度大大加快, 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 从而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 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等多种虚拟公司。所谓虚拟公司是指在信息社会中, 企业在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时, 通过信息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最佳合作伙伴组成的临时集团。当业务需要时, 虚拟公司可以通过网络将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人联结起来一起工作, 而业务完成后则自动解散。虚拟公司可能没有有形的办工场所、固定资产、雇员等, 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存在, 它最重要的资产可能只是信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由于虚拟公司外延界定困难, 导致会计主体假设模糊。

(二) 持续经营假设受到了来自动态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首先, 虚拟公司的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 虚拟公司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业务需要, 把数以百计的个体通过网络联结起来, 一旦业务完成即告解散。对于这种公司, 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不再适合, 因为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根本前提———假定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被解散、终止。

其次, 在网络经济时代, 会计主体面临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商品价格、利率变动反复无常;知识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产品和设备会很快过时, 所占的市场份额和边际利润会在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 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 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 在这种风险环境下, 企业随时都有被清算、终止的可能。因此,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持续经营受到了挑战。

(三) 会计分期不利于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时间段落, 以使用户按期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分期假设的成立是由于在传统会计模式下, 由于受信息处理与提供的技术限制, 信息加工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在网络经济时代, 知识快速更新, 经济活动灵活、迅速、多变, 加大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故外部决策者越来越要求得到前瞻性信息。另外,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 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管理者对企业风险的监控, 很大程度上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作为其风险分析和判断的依据。而较长的会计分期, 容易产生因时间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管理监控的失效。

(四) 货币计量难以满足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如果没有货币的出现, 货币计量假设也就无从谈起。在货币出现以前, 会计计量的尺度较多, 有实物量度、劳动时间量度等等, 作为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 单一货币计量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因为货币计量的前提是会计必须将所要揭示事项的信息首先予以货币的度量, 而现实经营中的企业却并非所有盈利因素均可以货币予以客观的计量。其结果就只有两种情形: (1) 放弃不能量化或难以量化的盈利能力因素,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局限了传统会计的发展空间和潜在能力。 (2) 将难以货币量化的因素勉强予以量化, 从而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加大, 无法用货币度量的部分越来越大。而这些不可量化的部分和企业投资决策密切相关。会计采取的方式是想方设法对无形资产货币化, 这必然导致会计结果可靠性、相关性的丧失。

著名会计学家赵玉珉和黄寿宸早就指出“利用货币量度进行综合核算是全面反映经营过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广泛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过程———把会计核算只局限于价值核算的狭小范围内, 贬低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可见, 将会计计量在空间上作适当扩展而延伸到非货币领域, 无论对加强企业管理还是对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 都显得十分必要。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假设的修正

如果说传统会计假设反映了人们对工业社会中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特点的一种共识, 那么,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这种共识也就逐渐失去了适合其生存的土壤。除非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在工业经济时代和网络经济时代的表现是基本甚至是完全一致的。如若不然, 我们就应当承认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应当有所变化。因此, 为了探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基本框架, 我们首先就必须分析这种变化。本文认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假设应作如下修正。

(一) 主体假设的修正———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在网络经济时代, 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 进入媒体信息世界,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 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 可定义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 这种“相对”的会计主体拓展了以往传统有形会计的实体假设。不论是“虚”的“网上实体”还是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的记录和报告都应满足于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

(二) 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项目经营假设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与报告的时间范围, 是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基础。从“网上实体”的角度看, 这个假设在虚的“媒体空间”中的适应性较差。根据“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 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 这种假设有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及其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这样的表述, 有利于处理一些经营业务, 如收益、费用等, 以避免出现跨期摊配等调整事项。

(三) 会计分期假设的修正———适时传递假设

适时传递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应适时向社会公众披露、报告会计信息, 用户只要轻点鼠标, 即可享用Web网站有关的会计信息源。适时传递不仅能提供传统会计的定期报告和短期报告, 还能提供不定期的随机报告。在适时传递假设下, 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的距离为鼠标距离, 信息传递速度为“瞬间”, 若用户对会计信息存有疑问或需要了解详情, 可通过e--mail进行交互式交换信息, 即会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流动模式。超级用户 (经过授权的用户) 还可以查阅有关会计数据的来源及构成情况, 如在了解存货总量的情况下, 可以调出相关的明细账, 了解有关供、产、销的适时资料。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公司、电子商务、数字化顾客等要求会计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 传统会计的会计分期假设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 建立“适时传递”假设极为必要。

(四) 货币计量假设的修正———多元计量假设

在传统企业中, 绝大部分有形资产可以用货币衡量, 这就为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提供了依据。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应该说大多数资源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我们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单一性所带来的便利而丧失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从而使会计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和宗旨, 甚至最终可能使会计这一职业因无法提供有用的信息而遭淘汰。手段应服务于目的, 在会计领域也不例外。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商业活动与行为也日趋多样化, 会计应当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为货币仅仅可以反映出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 但企业中同时还存在大量不能量化揭示的事项, 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及经营技能的高低、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程度、革新情况、经济环境等等, 这些事项对于企业经营的成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都应设法予以反映。随着货币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越来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对会计计量的范畴有必要进一步扩展。货币计量将更多伴随着实物计量等非货币计量同时反映。

网络经济时代, 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建立在资源、事件、参与者基础上的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将以“事项”相关的原始数据作为其处理信息的起点, 大大拓展会计信息的处理范围, 不但不再局限于货币信息, 还使许多与决策相关的非货币信息包括进来了。会计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经济活动, 得出经济活动各方面不同的属性特征, 这些属性特征的集合完整的表达出经济活动的语义化信息。会计除用货币计量外, 还采用其他的计量单位描述经济活动的多方面的信息, 如固定资产的性能、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 这些资源、事项、参与者的信息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摘要:会计假设是对会计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和概括。是会计系统规则建立所依循的逻辑起点。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给传统的孕育和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带来了冲击。文章旨在分析会计基本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的窘境, 探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假设的修正。

关键词:网络经济环境,会计假设,修正

参考文献

[1]潘东高.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5) .

[2]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3]王开田.会计进化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4]薛云奎.会计大趋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5]阿妮塔, 霍兰德.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6]蔡壁洪.网络会计及其基本假设的研究与思考〔J〕.财会研究, 2003 (8) .

[7]袁道之, 白莉.网络, 席卷全球的风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8]汉弗来·H·纳什.未来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9]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法,教学改革,自主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48-04

《经济法》不仅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2005年来,笔者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规范和要求,设计开发《经济法》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采用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的研究方法组织开展该课程(专题)的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研究,以探索该课程基于网络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试验情况介绍

按照广东省“151工程”课程试验项目的要求,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笔者选择公司法(12学时)、票据法(12学时)两个专题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试验研究,专题教学试验内容约为课程教学(54学时)内容的44%。

试验对象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系2004级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200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两个班115名本科生。

试验教学环境为基于因特网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园网的网络教室、多媒体课室和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自主开发设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上的相关资源,涉及的栏目有:授课教案(文字教案、课件)、案例分析(文字案例、视频案例)、习题测试(习题训练、在线测试)、作品展示、相关资源(参考书目、资源网站、法规文库)。其中的文字教案依据自编教材《经济法学习精要》(31万字),并对已重新修订的法律规定部分及时更新后形成,课件为课题组教师多年教学中使用的自创成果,习题训练中的题目为历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经济法科目考题精选,在线测试公布了17套测试试题,作品展示栏目展示了20个学生创作的作品,下载使用了15个媒体视频案例。目前网站中的教学资源涵盖了约95%的《经济法》课程内容,网站总容量约647MB。资源网站列出19个精品课程网站和25个资源网站的网址链接。

笔者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三轮专题教学试验,探索研究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作品创作-展示-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规律和方法。

基于网络课室的“情境-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与说明。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利用网络资源导入案例,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学生小组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形成结果并将结果上传到评论区;第四环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价案例分析结果;第五环节: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案例分析方法;第六环节:电子作品,作业布置,在线测试。

在第一和第二在这两个环节之间,可以根据知识点难度选择是否设置教师重点讲授环节;第二环节学生可浏览教学网站上的文字教案、课件、法条、资源网站的资源、学生作品等素材;第三环节教师重点观察讨论中反映出的学生理解错误与不足,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第四环节教师针对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辨析正误、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培养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第六环节教师观察在线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基于网络课室的主题研究性“作品创作-展示-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与说明:第一环节:主题介绍,资源介绍,创作方法指导;第二环节:小组选题,创作方案设计、分工;第三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分组创作;第四环节:作品上传到展示区展示;第五环节:学生评价;第六环节:教师评价总结。

其中,第一环节在前期的教学中,每次课后布置电子作品作业时,将该次课所涉及知识点的作品选题介绍给学生,供学生选择;第二环节小组可在教师提供的备选题目中选择,也可依据教师指导的主题选择方法自立题目;第三环节在课堂上进行用时约为3课时,教师可全程跟踪观察,及时指导。如课时紧张,此环节可放在课下进行,学生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可在课后完成,在下次课之前上传作品供师生学习评价;在第五环节为节省上课时间,各小组要在课前先依据评价指标对他组作品进行预评价,课堂评价时,小组发言人仅简单介绍作品即可接受他组同学的提问、质疑及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采取组织、启发、引导等教学策略,旨在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担当好学科专家、资源的引导者和任务的咨询者等多重角色。据此形成并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和规律。

2专题教学试验结果

在专题教学试验过程的不同阶段,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座谈、向学生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集中在线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专题教学试验的感受评价和效果,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3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1)学生肯定和认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改试验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专题教学试验设计、教学策略及试验实施过程。学生认可和肯定无纸化作业和电子作品创作等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活动,喜欢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

从表1~4和表7、表8显示的数据来看,学生对教学试验各环节持赞同和肯定态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自主设计开发了针对性很强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为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提供了稳定、正确、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平台,保证了教学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效果。

第一轮专题教学试验活动结束后,在反思评价阶段的师生座谈中,有很多同学反映:网上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也常常会搜索到大量过期、失效、不合需求的信息,还有很多想要利用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打开、下载,这些情况浪费了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削减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协作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还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不理解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结果对学习主体更加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面对困难,缺乏克服的动力和毅力;二是对于正在进行《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信息的专业判断还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且刚刚开始试验,信息能力和素养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开发设计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网,将特别针对学生需要,依据国家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内容及要求,自主编写的《经济法学习精要》和历年CPA考题作为网站的基本的学习资源,并整合优秀网络资源形成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平台,为试验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和信息拓展的起点。在试验后的调查评价中,高达98%的学生选择浏览课程网学习资源为“在网络环境下最喜欢的三种学习模式”肯定了网站的重要影响;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表5显示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表9中显示93%和89%的学生认为试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开拓学习视野、拓展了学习空间,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为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具有信息承载量大,形式生动活泼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枯燥的形象,使教学活动变得形象、生动、丰富而更具吸引力。于是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习主体主动投入学习。一旦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习就不只是获得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多体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其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第三轮教学试验中,笔者吸取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教学试验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教学试验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和重难点知识的重点精讲、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的指导,增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电子作品创作活动的指导与监控,鼓励在学习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所以票据法律制度专题试验测试成绩有较大提高;

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及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分别有91%、59%和86%的学生选择试验提高自主协作学习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信息能力。这一点在试验后进行的反思评价座谈讨论中也得到了证实。学生在回答“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经济法》课程专题教学试验,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给出如下一些答案:知识量大,学习资源丰富,浏览更多信息,学到更多知识。拓展知识空间,学习了很多书本外的法律知识、条文;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搜索、分类、整理信息能力,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小组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可以讨论交流不同观点,获取各种新鲜的观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易懂掌握得较牢固;自学和讨论深化了知识理解与掌握,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加强;提高了自控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诠释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能够获得大量所需的知识点,且内容较具体、清晰;应用软件使用能力提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些答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到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思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能力,搜索、分类、整理、判断、加工处理网络资源信息能力和自控、合作、沟通、交流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转化方面,在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有限,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学生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互动”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们在反馈的意见中这样写到:“特别喜欢分析讨论案例的那种过程,那时候真的是全神贯注去听的,这种方法加强老师与同学们的沟通。”“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对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具有很大的吸引作用,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发现不足,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加了互动交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网络资源找资料的时候,会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就必须反复研究思考从而找出答案,有一个比较独立的思考的过程。小组及课堂讨论的时候再把自己所理解的讲出来,错误的地方通过老师、同学直接指出纠正,印象深刻。而且同学的发问就会发现自己忽略的或者还没有理解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气氛活跃,思维主动。”“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针对性强,见效快,激发了同学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可见,被动可以学到知识,主动更能培养能力。

经济环境网络教育 篇11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战略的变革

企业战略是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形成资产性的能力的行动方案。从价值创造的机制看, 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制度安排的结果, 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产物, 同时还是内外技术的影响和决策认知的相关后果。周建 (2001) 指出, 传统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是报酬递减为动力的物质成本型战略, 是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产物;相比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条件和形式, 企业在网络经济中应结合网络经济的特点形成开放性的和报酬递增的推动下的新型竞争战略。网络革命使得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传统观点, 国际市场似乎是资源与能力充足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才去开拓的, 只有大企业才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克服国际化障碍的能力, 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多半采取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但是网络经济使这种观点成为过时的看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一体的运输和通讯网络 (硬件) 以及多种世界性国际组织和通行的国际惯例 (软件) , 已逐渐把国际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 任何企业已经不可能把世界市场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国家疆域, 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全球市场之后, 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会感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并不充裕, 再以原有的经营方式完全覆盖和渗透整个世界市场力不从心。所以, 企业战略将在两方面相对应地呈现出“此消彼长”:一方面, 竞争范围的扩展, 即国际国内市场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完全融合, 所有的企业都面向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也必然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 产品线的缩减, 即便是资源丰富、能力高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要采取更为集聚的战略, 在更狭窄的产品区域里占领更广阔的地理市场。企业战略的“一消” (产品门类) 和“一长” (市场范围) 是高度相关的。面向全球市场是由网络等引起的被动反应, 产品门类的减少是企业进行的主动调整。调整的原因是, 规模再大的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后资源与能力也是有限的, 为此必须减少那些非核心的产品和业务部门。同时, 企业必须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战略, 注重专精, 通过网络联盟的形式加强与互补企业之间的合作, 共同参与竞争。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专业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型企业竞争战略如 (图1) 所示: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

当企业的战略随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之后, 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了保证新战略的有效实施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管理层级的变化

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企业尤其是大型的跨国企业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 存在着相当长的等级链条, 冗长的管理层级会极大地增加组织内部的 (交易) 成本 (罗仲伟、罗美娟, 2001) 。

而网络经济中发明和普及的信息通讯技术则为企业的层级扁平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企业广泛采用MIS (管理信息系统) 、DSS (决策支持系统) 等新型的辅助决策工具之后, 可以有效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并大大减少了决策所需花费的时间, 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另一方面, 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的辅助下,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增强, 从而拓宽了他的控制幅度。也即是说, 对于同样的一名管理人员而言, 他在企业采用了新型技术之后可以有效管理的下级人数增多了, 这必将减少组织的管理层级。还有, 企业在应用了网络之后 (Intranet、Extranet、Internet) , 组织内部信息流的传递方向就可以从原来的单向的“一对多”式转变为双向的“多对多”式, 各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纵向的主从关系, 而是水平的对等关系或纵横交错的对等关系。员工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等先进的通讯技术方便、快捷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最高负责人直接进行交流, 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信息逐级传递的方式, 缩减了原有的用于信息传递的管理层级, 大大节约了信息传递与协调的成本。

企业管理层级扁平化变革的结果是使得网络经济中企业的层级结构呈现出“哑铃式”结构, 即企业中只存在最高管理决策层和最基本的操作层, 中间的层级大幅减少甚至趋向于零。传统的中间层所执行的职能现在则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等新型的技术工具所完成。企业管理层级的这种新安排既可以节约组织成本 (信息传递成本、协调与沟通的成本、机会成本等) , 又提高了企业的灵活适应性, 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网络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二) 组织沟通的变化

正如上面所述, 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组织中, 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单向的“一对多”式的, 因此组织内的沟通主要发生在直接的上下级之间, 发生在同一个部门之内。而同一层级之间、隔级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相对而言比较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命令——服从式的层级结构一方面使得每个员工只需对其直接关联的上下级负责, 因此他只需要在纵向上接收和发送信息, 即与直接的上下级进行沟通。另一方面, 同一层级各个员工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 不存在很大的重叠之处, 因此同一层级之间需要进行横向沟通的环节很少;对于工作任务互补的两个不同部门来说, 其沟通也只是发生在两个部门的负责人之间, 而并不普遍存在于这两个部门的员工之间。

而到了环境剧烈变动的网络经济中, 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活适应性和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提高企业的灵活适应性, 首先要提高企业对突发事件的相机处理能力。当一个员工面对其工作中所产生的突发事件时,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对其做出有效反应, 他必须有权力而且能够绕过中间层级直接与最高决策层进行有效沟通, 并且最高决策层也能够立即要求与该事件有关的各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力争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处理, 而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沟通必须形成网络化。另外, 为了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应在整个组织内部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共享机制。这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将蕴藏在员工个人以及不同部门内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能被所有的员工和部门学习与共享, 而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则能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因此, 组织沟通的网络化是企业内部结构变革的必然趋势。

网络经济所产生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邮件、可视电话、在线会议等先进的通讯方式之后, 一方面使得组织内的沟通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及时沟通,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电话或信件的沟通方式相比又大大节约了沟通的费用, 并且省时省力, 效果还更好。据调查统计, 在当前,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在公司内采用了电子邮件这种通讯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并且企业内的沟通方式正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变革

以上关于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必须得到企业内员工的理解、支持与赞同, 他们必须愿意进行这样的变革, 否则的话企业组织的变革之路将会是困难重重。要让员工拥护企业所进行的各项变革,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等正式的显性契约之外, 更需要依靠合适的企业文化这种隐性契约发挥强大的作用。因此, 在企业的组织变革过程中, 除了战略和结构要发生变化之外, 企业的组织文化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形成一种新的有利于企业变革的文化氛围。为了更清晰深刻地表明适合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与结构变革的促进作用, 我们建立了以下这个图示模型以作进一步分析。

在 (图2) 中, 纵向表示企业的战略及结构的变革程度, 横向表示企业文化从原有的形式向以上集中新型的适合组织变革的文化转变的程度高低, 并依此界定了四个相应的企业变革区域。区域Ⅰ表示企业刚开始进行战略和结构的变革, 而企业文化还停留在原有阶段, 并未进行有效变革, 因此企业文化对战略和结构变革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应积极推动战略和结构以及文化两方面变革的协调进行。在区域Ⅱ, 企业的战略和结构已进行了深入的变革, 但企业文化却还未向适合的方向转变, 从而不仅不能起到推动战略和结构变革的作用, 反而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向适合战略和结构的新形式转变。区域Ⅲ表明, 企业战略和结构进行深入变革的同时, 企业文化也相应进行了有效的转变, 从而为战略和结构的进一步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处于这种情况的企业其组织变革的成效应最明显。区域Ⅳ指的是:企业战略和结构的变革才刚开始, 但其组织文化已提前进行了转变, 形成了适合组织变革的新型企业文化, 因此企业战略和结构的变革就有相当大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应大力推动其战略和结构沿着组织文化能够发挥最大推动力和最有力保障的那个方向积极进行变革。所以现实中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和结构的变革情况调整其组织文化的转变, 以更好地促进整个组织变革的开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陈传明, 2000) , 这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能未被明确宣布, 但它们通常隐含于企业成员作为其行为前提的思维模式的假设中, 是已经被企业成员无意识地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其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并使其达成一致。为此, 要以最小的成本实施企业的战略和结构的变革, 就必须有一种适合网络经济环境的、适合企业进行组织变革的企业文化作保障。那么, 应该形成怎样的新企业文化呢?那就是高度信任的文化、学习型文化和灵活适应性的文化 (宋伟、潘力, 2002) 。

(一) 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

高度信任有利于企业在组织内外与职工、客户、供应商、同行企业以及有关的组织与个人建立起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正是这个合作伙伴关系能创造更佳的生产力、更低的成本、更新的市场价值、更高的利润, 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在组织内部, 授权是有效管理、调动下属积极性的常用方法, 也是企业发展、组织扩大以后的必然趋势。而高度信任则是授权的基础, 在一个高度信任的文化中, 民主管理、自我约束才成为现实, 高层管理者才敢于授权, 否则会出现失控的危险。在组织外部, 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与供应商的关系, 与同行企业的关系, 也必须诚实、公平、互利互惠, 取得彼此的充分信任, 才能成为新型的合作伙伴, 才能共同创造未来的辉煌。能够取得顾客的充分信任是企业步向成功的基石, 在网络环境、虚拟空间中运作, 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

(二) 学习型文化

学习型文化是指企业整个组织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每个成员善于不断地学习, 他们学习的越多, 越感到自己无知;他们学习的越多, 越能积极创新, 创造最佳的工作业绩, 创造自己的未来。学习型文化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 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 促使大家在工作情境中不断地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 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 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决策层, 他们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 因而更需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 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 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 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 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文化是企业在网络环境中成功发展的保证, 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 进步越快,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 生存与竞争能力越强。所以, 学习型文化将是网络条件下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新变化。

(三) 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

灵活适应型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应对剧烈的环境变动。在适应性文化中, 成员们都有一种信心, 即组织可以对付任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只要对利益相关各方 (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社区) 的合理利益是必要的, 就必须坚持变革与创新和敢冒风险的态度。这种文化鼓励公司员工采取主动的方式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 全体成员保持一种为确保长期的组织成功而愿意从事一切必要工作的工作热情。灵活、适应性企业文化是实施灵活和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 并把企业战略的重点集中于外部环境之上的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快速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而是积极地创造变化, 革新、创造性和风险行为被高度赞赏与奖励。

四、结语

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的运行规律, 势必影响企业的组织形态及其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 动摇在工业经济时代中业已成为经典的组织设计思想和方法。因此, 在这个“不变革, 即死亡”的年代 (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 1998) , 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本文的研究则为企业如何建立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战略、结构和文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罗仲伟.适应性企业:急剧变动时代的战略思维[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2]周建.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战略创新[J].决策借鉴, 2001, 4.

[3]陈立敏, 谭力文.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新型竞争战略[J].经济管理, 2002, 6.

[4]罗仲伟, 罗美娟.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J].中国工业经济, 2001, 6.

[5]陈传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科版) , 2000, 1.

[6]宋伟, 潘力.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新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1.

上一篇: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