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2024-05-20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精选10篇)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1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曾说过, 发达的市场经济, 本质上就是金融经济。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好, 商业评级就高, 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 就会产生倾斜, 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 形成资金的聚集效应, 从而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反之, 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 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一般在市场经济国家, 统一市场的条件, 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不会发生的。中国是一个大国, 差别很大, 有些地方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有的地方还处在世界上最贫穷的状态, 就是所谓的生态差异。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含义

金融生态概念是一个仿生概念, 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 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1]。但是对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 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比如韩平认为, 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 又包括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 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 通过资金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本文倾向于这样的定义: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 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2]。

二、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理论依据

戈德史密斯 (Goldsmith, 1969) 用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得出的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的超水平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奈丁 (Kenneth.Boulding) , 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作了有创见性的论述。清华大学教授宁逢明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反过来又能够有力地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 很多情况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关于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生态的内涵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规范性分析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2005年发布了《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报告, 这一报告是我国目前对金融生态研究得到的比较权威的成果。

三、指标设计、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 指标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由20个具体指标构成。指标分为三类:第一类反映经济增长的情况, 包括地区生产总值 (DQSCZZ)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RJDQSZ) 、第一产业值 (DY-CYZ) 、第二产业值 (DECYZ) 、第三产业值 (DSCYZ) 、社会消费品总额 (SHXFPZ) 、工业增加值 (GYZJZ) 、财政收入 (CZSR) 、外资利用 (WZLY)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JMXFJG) ;第二类反映生产性投入,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GDZCTZ) 、能源消耗 (NYXH) 、存款余额 (CKYE) 、贷款余额 (DKYE)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CXJMCX) ;第三类反映非生产性投资, 包括学校数 (XXS) 、教师数 (JSS) 、卫生机构数 (WSJGS) 、人口数量 (RKSL) 、在职职工人数 (ZZZGRS) [3]。上述选取的指标都是从广西统计年鉴中获取的。

(二) 实证分析

本文借助因子分析法从简易性、精确性角度出发来解决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应用因子分析法不但可避免信息量的重复, 还能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 并且能将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众多原始指标所负载的信息浓缩并转存到因子中, 同时根据实际问题所要求的精度, 通过对因子数目的控制, 调控转存信息量的大小。其数学模型如下。

假设原始数据中有n个样品, 每个样品中有p项变量 (指标) , 记为X1, X2, ……Xn, 则因子分析的一般数学模型为:

简写为X=AF+ε (F与ε不相关) , 其中F= (F1, F2, ……, Fm) T为公共因子, 起系数A=[aij] (i=1, 2, ……, p;j=1, 2, ……, m) 称为载荷矩阵, 其中m≤p。aij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 简称因子载荷, 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因子。ε= (ε1, ε2, ……, εm) T是特殊因子, 是不能被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4]。

(三) 广西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

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 主要对上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以降低多项指标之间相关造成的复杂性。针对2008年广西的金融原始数据, 经过标准化筛选后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 运用相关系数矩阵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原始数据变量进行线形变换, 使成分负载向0和1两极分化。经过正交旋转后, 取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 最后得出了三个公因子。

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这三个因子特征值分别为11.134、1.838、0.504, 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6.261%, 即表示三个公因子保留了原有指标96.261%的信息, 其累计贡献率已超过90%, 可满足较高的精确度要求, 因此用它们可以代替原始的20个指标的信息。

从表4可以得出, 对于第一因子, 在其上负载值大于0.85的指标有:在职职工人数、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第三产业值、社会消费品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贷款余额、教师数。综合来看, 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 其权重最大, 约为79.5%, 对广西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对于第二因子, 在其上载荷值大于0.8的指标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这项指标反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 其权重为13.131%, 是第二位公因子。就第三因子负载值来看, 各指标的负载值大于0.5的指标有:卫生机构数, 这一公因子反映出社会保障水平。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且广西的金融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广西生态金融环境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摘要: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得出广西金融生态环境在不断提高, 但是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经济发展,因子分析,广西

参考文献

[1]辛波, 等.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经济, 2007, (11) .

[2]徐诺金.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3]解春苓, 等.廊坊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5) .

[4]王淑芬.应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2

课程名称:(801)经济学共2页 第1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4、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5、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货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

3、资本循环及其必备的条件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形成的主要标志

5、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途径

三、论述(25)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5分,共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3、刚性工资与粘性工资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假定销售税一定、需求曲线不变,而供给曲线的斜率(或弹性)不同,那么销售税对消费者与生产者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用图表示出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并指明要素投入的经济区间及其表达的含义;斜率为负的等产量线又表达了什么含义?

3、利用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分析,说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程及其效率状况。

专业: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课程名称:(801)经济学共2页 第2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4、现在各国都在讲扩大内需,有人主张政府发给每人一定数额的钱,有人主张发给每人一定额度的购物券,假如给钱与购物券的额度相同,请问这两种方法对总需求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

5、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否因IS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出现差异?并用图示说明。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共20分)

1、由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这次也未能幸免,2008年下半年中国迅速调整了经济政策。请运用宏观经济模型说明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已经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略述经济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 篇3

【关键词】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例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一系列的金融问题,都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这不仅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同时对人们生活的稳定也有着非常大的危害。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或中央银行对本国经济进行调节的一个手段,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备受青睐,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仅仅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是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解决的,这时候只有中央政府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调节,才能有效的解决金融危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一、金融环境概述

金融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下,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金融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能够很好的进行生产和生活,一旦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被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家,只要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之间有经济联系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从全世界范围讲,金融危机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我国于世界的联系也开始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与美国之间,因此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那一年,我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或在金融危机出现时,中央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对其进行解决,对于保持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这也非常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有利于这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指的是一个国家政府所制定的维护本国金融环境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有四种,一是使本国人民能够充分就业。这里的充分就业指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就业,而是尽可能的降低国家人民的失业率,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社会所能成熟的水平;二是使物价能够保持在平稳的水平,物价水平能够从整体上反应这个国家的金融环境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过高,那么无疑,这个国家一定是处在通货膨胀之中;三是使经济水平得到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大大的巩固其经济基础,同时也就能够使其上层建筑得到保证;四是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这里说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指收入与支出两者绝对的平衡,而是指收入大于支出,或支出大于收入,但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总结起来说,中央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的金融环境能够保持在平稳的状态。

三、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文章本部分将针对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讨论,能够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同时使读者认识到将两者联系到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的重要性。

1.金融环境影响着货币政策的调整

这里以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为例,自2008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开始由美国出发向世界各地蔓延,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中国政府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利用了多种手段对这次危机进行了调节,其中,调整货币政策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调节,中国不仅仅成为了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打击最小的国家,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本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金融环境一旦发生了变化,那么为了使本国经济不受影响,政府就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货币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经济稳定的运行。

2.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对金融环境产生影响

这里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金融危机为例。

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会发生例如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等很多现象,使人们手中的现金大大缩水,这将会带来社会经济虚假的繁荣,也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便会逐渐显现,这时,国家需要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等,这样对解决通货膨胀是非常有利的。

在发生通货紧缩时,通常会发生例如纸币升值,物价下调等现象,这会导致很多生产者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从而放弃急需生产,这样持续下去,对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对这种状况加以解决,例如降低银行存款的利率,以促进货币的流通,从而使通货紧缩的状况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在适当的时候调节货币政策能极大的改善金融环境。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金融环境与货币政策两者之间是分不开的,在金融环境出现问题时,政府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对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金融环境得到改善,才能使国家经济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楚尔鸣.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J].求索,2004(11).

[2] 陆军.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3).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4

一、金融信用的本质

金融和信用就好比孪生兄弟, 从产生伊始, 就相伴相生, 金融信用作为银行存在的基础, 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表现为银行必须确保存款人自由存款, 另一方面则需要贷款人确保按时、如数还本付息。如果贷款人不能遵守金融信用, 那么银行将无法对存款人有合理交代。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金融的杠杆作用成倍放大, 信用在其间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信用不仅是企业信用, 同时也是个人信用。

二、中国金融信用脆弱产生的原因

一直以来, 中国都是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对经济实行的是垄断政策, 银行按国家的指令运作, 自然而然, 民众和企业对于银行的信用就转化为国家的信用从而导致了金融信用的单一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中国经济开始转型, 国家不再是金融信用的最后承载者, 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信用体制被打破后新的体制并没有健全起来, 致使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而造成信用市场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和大量的道德风险行为。

而另一方面, 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加剧了信用缺失, 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的获得客户信息, 在贷款后不能合理有效的监督其资金运用情况。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 金融投资有着多方面的发展, 企业和个人对资产有了不同形式的利用, 导致金融机构收集交易对方的有效信息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客观上金融机构也存在不履行尽责调查与监督的动机, 从而使这种矛盾越来越深化。

三、金融信用脆弱所造成的危害

(一) 金融信用脆弱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我国提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战略, 力求在稳定的前提下快速的发展, 而金融信用的缺失却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金融信用的脆弱对国家金融体系的打击是巨大的, 银行信贷资产的恶化, 金融风险的加剧都有可能对国家长久以来稳定的金融环境造成冲击, 使国家好不容易维持的局面功亏一篑, 因此, 必须要加大对金融信用的管理, 不能听之任之,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如果现在不抓紧改善, 后果将非常严重。

(二) 加大了交易成本

对银行而言, 由于金融信用的缺失, 使得银行在放款的时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甄别借款者的信息、评估借款者的信用与还款能力, 给银行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与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大大延长了银行审贷的时间与放款效率, 影响借款者的资金周转, 银行也可能会因此损失大量的客户, 另外贷款银行的资产评估费、律师费等成本会增加, 导致经营成本加大, 银行收益减少。

(三) 致使政府丧失公信力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虽然大部分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 但其国有性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可以说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国家统一规划与指引, 金融信用的脆弱, 将致使银行许多贷款成为坏账, 使得存款人对银行的能力产生质疑, 从而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信心产生动摇, 另外银行的亏损, 一定程度也将造成金融市场恐慌, 牵连出其他市场的不稳定, 对国家发展不利。

(四) 对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金融信用的缺失和恶化, 会使资金的流动受阻。资金是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因素, 如果资金受阻的话, 势必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闲置资金得不到合理的运用, 而急需资金者往往通过高额的资金成本也很难得到资金, 市场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也就会成为空谈。

(五) 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

金融信用的缺失, 使得欺诈更难甄别。一部分企业或个人则可能通过大量虚假信息, 非法占有其他人的劳动所得或从中渔利。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示范效应, 使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会有恃无恐, 大肆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 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社会不公平现象亦会越发严重, 使得正常经营的企业被恶意竞争, 扰乱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六) 不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中国金融信用的缺失, 不仅会给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带来危险, 也使得中国错过国际上良好的投资机会。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混乱, 将无法给外国企业带来放心的投资环境, 从而势必会导致外资投资的减少, 这对处于发展中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中国来说是不利的。另外, 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 金融信用的缺失, 也会加大国外基金来中国投机的机会, 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复杂与难以管理。

四、金融信用如何完善和健全

(一) 规划政府职能, 进行合理调控

中国的银行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 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当然金融信用的完善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从法律层面规范金融市场, 给金融发展一个有法可依的法律环境, 从制度上规范银行与企业的行为。同时, 政府的调控应着重于宏观方面的政策把握, 减少对银行正常商业行为的干预, 让银行能够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活动规则, 自主决策, 自负盈亏, 为所有的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融资环境。

(二) 建立健全金融征信体系

我国的金融征信体制还很不健全, 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落后的征信体制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正常决策,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在国家各个部门, 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的局面, 国家应该将分散的信用记录进行整合, 建立一套信息全面、完整的征信系统, 将所有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记录存档, 便于需要使用信用记录的机构和人员查询。同时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部分信息, 需要进行定期更新, 使共享的信息真正具有参考价值。只有通过完善征信体系, 增加人们“违约”的成本, 企业和个人才会引以为戒, 重视信用, 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 金融信用才能得以建立。

(三) 强化外部监管, 增强服务功能。

首先要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建立一整套的考核体系, 对机构的业务进行必要的监管, 督促银行尽职尽责、合规合法开展业务, 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银行的宏观指导, 保证其稳健发展。其次要继续发挥金融债权联席会议的作用, 严厉打击各种恶意逃债行为, 同时须重视和规范各种民间融资行为, 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管理, 还金融市场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

(四) 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它由各州政府参股, 资产质量非常高, 不良资产率在1%以下, 使国家信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国家信用深深扎根在各级政府和各个机构上。世行、亚行与各国政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应从这些先进的案例中学到经验,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创造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制度与体系, 以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也只有不断吸取先进的经验, 才有可能长久发展, 不落后于别人。

(五)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法律和道德,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武器。法律为公民提供一个有法可依的良好法制环境, 通过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来规范社会行为。但社会生活中有更多法规之外的行为需要靠公民良好的道德价值来规范。政府应通过电视、媒体、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 大力提倡德育, 加强民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每一位公民都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 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同时, 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 完善多样化的监督手段

征信体系的实行过程,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国家倡导各方面的力量来监督它的实施。银行对企业进行必要的评估和界定, 政府对企业的征信逐步的完善和公开, 广大民众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随时的监督, 扩大监督主体的范围。同时对监督手段不断完善, 例如, 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新兴媒体网络、政府邮箱等, 通过有效的监督尽量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尽可能减少无谓的社会福利损失。

五、结语

中国现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 这个期间有着巨大的机遇, 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处理不好, 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 人无信不立, 对于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市场同样如此。然而金融信用市场的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来实现, 但是只要有信心, 相信中国的金融会取得长久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会实现持续的繁荣。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 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 中国经济也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转型期, 要保证转型的成功, 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核心, 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中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 明显忽视了金融信用的发展, 造成了金融信用的无序状态, 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转型,金融信用

参考文献

[1]、刘英娟.完善金融信用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3 (5) :36-371、刘英娟.完善金融信用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3 (5) :36-37

[2]、郭文义.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福建金融.2002 (8) :1442、郭文义.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福建金融.2002 (8) :144

[3]、桂昶, 李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急需建设信用体系[J].当代经济.2002 (9) :231-2323、桂昶, 李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急需建设信用体系[J].当代经济.2002 (9) :231-232

[4]、秦池江.从更深的层面来理解信用[N].金融时报.2002 (5) :97-994、秦池江.从更深的层面来理解信用[N].金融时报.2002 (5) :97-99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5

县商务局局通过学习活动,针对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认真的排查,并设立了举报箱,对在服务工作中,利用职权以权谋私,收取宴请等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县商务局在局会议室召开了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民主生活会。参加会议的有局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各股室股长及机关全体人员。

会上认真学习了省、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精神,并结合保民生工作的实际,确立了“学政治、讲业务、争创一流”民主生活会的主题。从领导班子成员到一般股室干部代表,大家根据自己的发言材料,在融洽的气氛中针对存在的宗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和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涨、存在“满”和形式主义的思想,工作上存在“急躁”和“堕性”的思想等五方面的差距进行了个人剖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各股室人员认真对照“十八种行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对照分析,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揭摆,揭摆问题如下:

1、部分干部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的问题。

2、个别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精神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的问题。

3、专业人才不足,同适应服务全县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14、个别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

5、个别同志组织纪律不强,存在迟到早退的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我们积极建立并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对下一步环境整治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按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及时加以整改,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2、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总之,今后我局将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作为得到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工作行为,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本县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6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特点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 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环境的形象描述, 通常指支持金融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性条件或因素, 如包括制度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整体金融生态环境的共性, 还具有其独特性:一是金融体系的单一性。县域金融机构体系中, 通常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地位, 金融机构单一化。融资渠道狭窄, 主要依赖银行;二是金融生态的脆弱性。通常县域经济总量小, 各种可控因素, 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变化容易在县域经济中放大效应, 其生态环境对外部环境变化反映更为敏感, 同时抗风险能力小;三是金融创新的被动性。县域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水平不高, 主要来自金融体系中的自上而下的被动创新;四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博弈性。因为有限的金融资源, 往往会使得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对借贷对象进行择优投放, 这就增加了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竞争性。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信用机制不够健全

良好的银企信用合作关系是建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要求和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些企业通常会因为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低劣导致经营效益不高, 最后造成呆账、坏账, 严重破坏良好的银企信用合作关系。某些企业甚至利用国家优化资本结构和金融呆坏账核销政策, 以债务过重理由, 以核销银行贷款为目的, 对银行“等、靠、要”, 甚至借改革之名, 拖欠银行债务, 严重破坏县域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和建设。

2. 政府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共同防范风险力度不够

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需要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和配合。目前县域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 往往强调金融机构要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对金融机构多加干预, 甚至下硬指标要求金融部门放贷, 而对一些企业、个人逃废金融债务案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却执行乏力, 案件执结率低, 这无疑是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系数。

3. 金融机构自身服务创新意识不够

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机构要寻求自身良好发展, 就要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 才能拓宽生存空间, 谋求可持续健康发展, 但“等客上门”的服务观念依然在大多数金融机构中存在, 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县域, 这种自然发展、被动发展的工作状态还很突出。

4. 金融执法环境不够理想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制环境为坚强后盾。但很多基层县市相关的规定还不健全, 如对企业改制、市场退出等金融债务处理问题上还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较为严重。行政干预、司法执行难、执法周期长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有的案件执行周期多达几年, 严重影响银行依法收贷的积极性, 使银行在发放新的贷款时更加谨慎, 甚至对某些企业严重不信任, 进而严重损害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三、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1. 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 也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信用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在辖区内营造“重信誉、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尚。司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 以创建诚信环境为重点, 打击各种失信行为。政府应健全信用服务监管体系和完善社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企业要视诚信为生命, 健全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准确、全面地向贷款银行反馈经营信息。发挥公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定期对一些典型的恶意失信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2. 建立健全金融体系

为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 国有商业银行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经营机制, 积极构建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社区互助金融三者相结合的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在经济较发达、信用环境较好的县域建设社区银行, 以弥补现有县域金融体系的不足。

3. 强化政府领导的核心作用

政府应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核心领导作用, 加强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指导、规划, 逐步完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 将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日常监督、评估等工作, 转变观念, 增强政府部门为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服务意识。

总之,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维护全国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保障, 是实现县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小三.县域经济概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7

1 文献综述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的 关系进行 理论与实 证研究。Rome( 1990) 提出了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内生影响因素。科研部门在现有知识与人力资本等条件下完成科技创新,最终用于实际生产以提高经济增长。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投入越 多,所获得的 创新产出 也就越多[1]。韩廷春 ( 2002) 通过计量模型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提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王天营 ( 2003) 指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潜力,通过对其进行测算,有助于发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优化经济结构[3]。徐玉莲等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2008年中国25个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各区域总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偏低,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发展[4]。曹颢等计算了中国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指数,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呈下降趋势,科技金融产出效率有待改善[5]。王宏起等采用2000 - 201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构建有序度模型与协同模型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协同发展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6]。

现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未涉及到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相关变量,采用面板数据对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模型及变量、数据说明

2. 1 模型介绍

( 1) 面板数据

面板数据模型 ( panel - data model) 相对于截面序列和时间序列而言,是结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功能,并且涵盖指标、时间、区域的三维模型,与时间和截面或时间序列数据相比,面板数据模型更适用于多时间、多维度、多指标的样本,可以对样本总体和样本单元进行多重观察。面板数据模型是可以满足动态与静态的多样本观测,并且对研究截面数据同一时期内多个个体指标特征与集合连续时间序列中个体在时间变化规律的观测。因为研究中样本数据体现在多时间、多个体、多指标体系,因此面板数据模型更适用多区域、多时期和多指标样本的实证研究,从而丰富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经济在研究时期内的各指标发展情况。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考察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 2) Malquist指数模型

Malmquist指数是建立在DEA模型的基础上,最早由Malmquist提出,在后期的研究中Charnes等将Malmquist建立在DEA模型并与之结合对生产效益进行评价。[7]本文将我国30个省市区 ( 我国西藏、香港和澳门地区除外) 作为一个决策单元,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来各省市区的科技金融效益,将每个决策单元的效益与最前沿面的进行比较,得出个单元在2004—2013年期间的科技金融效益。在本文主要从产出的角度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根据根据Fare等人 ( 1994) 的研究,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2. 2 指标解释

本文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选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指标变量。其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级指标为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 科技进步环境指标含有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3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可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2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 ( 见表1) 。

表1科技进步环境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万人R&D活动人员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科技人力资源

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科研物质条件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

科技进步环境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科技意识

万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化水平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化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

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科技金融效益指标,包含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资本投入指标和科技产出指标,在其他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投入指标有3个子指标,产出活动有9个子指标 ( 见表2)[8 - 10]。

一级指标

科技

金融效益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 西藏、香港和澳门特区除外) 为研究对象,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别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2004—2013年) 获取相关数据,科技金融效益指标,采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2004—2013年) 中的投入产出数据,使用Malquist指数法通过DEAP2. 1软件,得到各省 ( 市、区) 科技金融效益指标。

3 实证分析

在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已然有大量的经验分析和理论铺垫。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背景,本文以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各自起到作用。在变量的选取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模型变量设定上,将其选定为因变量,记为EGM。自变量则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分别记为STP、HTI和STF。研究对象则是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 西藏、香港和澳门地区因各变量的原始数据样本不全,予以剔除) 为面板,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 Panel Data Model) 。本研究中,构建模型如下:

如上所示,模型中,n表示面板的横截面,具体指的是研究对象中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t为时间单位,表示各变量的时间弹性,时间长度为2004 - 2013。其中,EGP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同理,STP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科技进步情况;HTI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情况; STFnt表示的是在时间t上,样本n的科技金融效益情况; C为固定常数,是模型估计的截距项; δ、ρ、θ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的回归估计参数,εnt为随机干扰项,反映的是模型的系统误差。

3. 1 样本的描述统计

在对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西藏除外) 各变量进行全样本回归之前,首先对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各变量样本中观测值数量为300。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 ( EGPnt) S在所有样本中方差最大,为217. 657,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分布差距最明显。其中,极大值为北京市的76. 59, 最小值为 新疆的12. 48, 均值为41. 1662。在科技进步环境 ( STPnt) 上,最大值为浙江省的91. 14,最小值为贵州省的26. 84,均值为49. 9441。就高新技术产业化 ( HTInt) 而言,均值为40. 2158,最大值为北京的76. 74,最小值为贵州省的17. 19。就科技金融效益 ( STFn) 而言,该变量方差最小,为0. 044,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技金融效率值基数小,方差数值只是相对较小,并不能反映我国科技金融在地区上的巨大差异,最大值为上海市的2. 1,最小值为青海省的0. 19。

3. 2 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

在面板数据模型的回顾估计中,可根据截距项的类型不同,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两种。在模型选择上,常用的选择标准为Hausman检验,按照Hausman检验的结果,决定是否采取固定效应模型。一般而言,在5% 的显著水平下,当P值小于这一显著性界限时,则推翻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 反之,当P值大于显著性边界时,应采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根据Eviews 6. 0提供的实验结果可知, 对各变量进行hausman检验的结 果如下表 所示。结果 表明, 在10% 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在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后,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该模型回归的各项检验表明,R2值为0. 957976,说明样本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就F统计量而言,模型各变量间的关联性较强,模型总体稳定性较好。其次,就系数估计值而言,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中各变量系数直接反映了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其中,科技进步环境系数为正,且最大,表明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力最大,系数大小为3. 14。而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度分别为1. 98和0. 66。计量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科技进步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拉动程度最大,其次分别为科技金融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化。

3. 3 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面板数据分析

在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之间关系实证研究后,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分布,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首先,对各自经济区样本进行huasman检验,决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 ( 如下表6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采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均选择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此外,东北地区由于变量数大于面板数据模型中横截面的个数,因此,Hausman检验不存在,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取无固定( fixed) 和随机 ( random) 的区别。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系下表7所示。首先,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均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从系数上看,东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与科技金融效益的回归参数明显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系数为负,表明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抑制作用; 东北地区除高新技术产业化外,其他变量表现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最大,单位贡献值达3. 1586,其次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1. 2575和科技金融效益的0. 7167。中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作用最大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拉动系数为1. 0137,其次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的0. 9246和科技金融效益的0. 0325。就西部地区而言,出现了变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呈现抑制作用的结果,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最大,达到- 1. 1336,其次为科技金融效益的 - 0. 2462,此外,仅有科技进步环境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 8524。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单位抑制程度为1. 0124,而科技进步环境与科技金融效益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支持度分别达到0. 5263和0. 2558。

3. 4 误差修正模型 ( ECM) 分析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后,对面板数据模型中各变量进行动态分析,因此,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验证变量间短期波动对均衡的影响。首先,将模型中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即εnt。其次,构建满足各变量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其中,d2表示二阶差分,d为一阶差分项,μnt为随机干扰项。该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旨在证明经济结构转型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金融效益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之间在短期波动中的各自影响,同时,验证了面板模型中残差项的短期影响大小。在对我国及四大经济区2004—2013年面板样本数据进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后,得出各系数的估计结果如下。

注: * 为 5% 的显著性水平,**为 10% 的显著性水平

3. 5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动态分析

表8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在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以及残差项的系数均在10% 的显著水平下有效。其中,就全国而言,科技进步环境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说明在全国层面科技进步环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在短期上呈负相关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科技环境系数的负效应是导致全国科技进步环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短期负相关的重要原因,从计量结果上证明了我国科技进步环境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同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回归结果可知,科技金融效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全国及各地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的短期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对策

4. 1 结论

本文以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的相关指标数据,对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 1) 从全国总体来看,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的培养。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科技金融效益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 2) 从我国四大经济区实证结果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环境的优劣,对于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各指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的大小。虽然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金融效益抑制了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是我国四大经济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阶梯性的差别,并且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匹配。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金融效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各指标明显优于东北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各指标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从提高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资本投入,将科技创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 3) 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各指标呈正向相关,主要原因是东部和中部聚集着我国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科技资本能够有效的促进科技产出,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东部和中部经济发展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明显。东部地区的各指标正向相关性最高,说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科技创新,聚集着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够促进知识与技术的生产与转化应用,已经有着发展较为成熟的优势产业,在培育其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上具有加大竞争优势。中部地区的崛起,对于科技进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以及科技创新资本的有效应用提升科技融资效率,都显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 4) 东北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整体较小,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负相关。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现正处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初步实施阶段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阶段,许多产业沦落在了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金融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东北地区科技活动的市场化导向弱,利用科学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能力不足,对经济方式转变贡献度不大。

( 5) 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金融效益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人力资源匮乏。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还是处于粗放型经济的阶段,经济的增长还主要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作用小。而由于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投入的基础条件较差,资金投入有限,科技研究人员流失严重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占工业总产值比值低,科技投入未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并且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 2 对策与建议

( 1) 加强政府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

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和服务作用,进一步把握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规律,合理配置财政科技资金,深化科技资金改革。加强资金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科技载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科技服务平台与孵化机构,引导孵化机构提升产业培育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完善科技贷款补偿金、担保准备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入股、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自主创新融资体系。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市场配置体系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 2) 聚集创新资源,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紧密围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和聚集高新技术人才、科技创新研究院和高科技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成熟、配套体系完善的地区可以通过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推进企业与国外各类创新机构合作,提升国际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开展跨国技术转移,相互开放创新联盟机构间已有的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联盟内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等,引导和支持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区域集聚。加大与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重点建设专家人才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项目信息库,实现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科技信息等资源全方位共享。

( 3)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加强科技研发过程中的产业化制度安排,通过产、学、研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引导科研人员的兴趣转向为产业发展服务,推进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改革。加大力度落实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等政策,从立项到研究过程和产业化组织,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满足产业需求进行产业化安排。各省 ( 市、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区为基础,聚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引导和支持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充分利用产业需求和企业的中试条件,把企业纳入到科研开发中,实现创新主体的适时转换。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完善区域技术评估、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转移等中介机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 4) 畅通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市场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政策与法规加大银行及其他融资机构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组建科技银行,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逐步推进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创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环境,引导两大板块上市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行业,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着力加快培育和完善科技保险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快建设区域性非上市科技企业产权交易中心,鼓励非公开上市的科技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S71-S102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2(1):31-34

[3]王天营.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5):49-52

[4]徐玉莲,王玉冬.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116-122

[5]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134-140

[6]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7]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3-47

[8]王海,叶元煦.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2003(2):67-72

[9]骆世广.科技与金融结合效益评价及最优金融结构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4(1):158-161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8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计划生育阶段, 家庭新生婴儿减少, 父母尤其是只有一个女儿的父母, 给女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不论是教育问题还是生活问题, 都追求提供最好、最优、最佳的品质。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她经济”。

女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消费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只要一根网线, 就可以实现网上购买全球商品和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等愿望, 迅猛发展的科技也为交通提供助力。

女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 消费观念先进,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她们基本上属于未来社会的白领阶层, 工作环境优良、工资薪酬较高, 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进行消费。在校女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消费主力, 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积极引导发掘她们的消费潜力, 能够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 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以实地调查与发放问卷为主, 网络问卷调查为辅的方式, 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人力资源, 尽最大可能地调查基于在校女大学生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她经济”的现状。发放问卷时即确定了发放范围为在校女大学生, 回收过程中也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对问卷进行了筛选。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4份, 有效率达92%。问卷所反映的具体情况如下:

1.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概率很高

电子商务平台很高的使用概率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1) 使用的人数多。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同学都表示自己及周围同学在使用网络购物。 (2) 约有85%的被调查者表示她们已经养成了网购的习惯。55%的被调查者认为她们会在需要买东西时第一时间到相关平台上寻找、挑选, 还有30%的同学表示她们有时间就会在各个网购平台上随便逛一逛。

2.网络购物选择商品种类倾向较为明显

上图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对于从网上选购某种商品的认可程度。“基本不考虑”即需要购买时不会考虑从网上购买, “倾向购买”即倾向从网络上购买。这两题设置时都为不定项选择题, 0%的“倾向购买”并不意味着“基本不考虑”, 只是指同等条件下不会第一时间选择网络购物。

3.信赖专业平台, 但更希望货比三家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 35%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更具有专业性的平台 (专业性平台某种商品一般只会提供一种销售渠道) , 而80%的被调查者在真正购买时希望能够货比三家,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对于专业性平台而言, 为数不小的客户会因此流失。

4.线上总消费额大, 但线下消费更多

在校女大学生, 基本都还是零收入人群, 几乎所有的消费来源都是家长, 同时我们也应了解, 在校女大学生还处于家长的保护中, 家长会给她们提供很多的生活用品。在这种前提下, 回收统计的有效问卷中2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每年在网购上花费超过2500元, 甚至在现场填问卷时有人直言2500元这个线划得太低;每年花费低于300元更是无人选择。问卷同时调查了被调查者对自己每年在实体店购物总花费的大概估计。对比之后可以发现, 女大学生们在线下实体店中的花费还是远远高于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花费。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对基于在校女大学生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她经济”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发展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地发挥“她经济”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电子商务平台宣传适度倾斜

一般来说, 女大学生在毕业后将会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 她们将成为未来市场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同时, 每一位学生身后都有着为数众多的潜在消费者, 当她们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满意程度达到一定高度, 必然会向身边人推广。如果电子商务平台在宣传时就有意识地向在校女大学生倾斜, 这一部分的“她经济”潜力将会进一步被挖掘。

2.新兴平台打造专业品牌

我们可以看出, 电商的大蛋糕已经被淘宝、京东等大型成熟平台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要想在这种形式下成功突围, 针对女大学生网购选择倾向打造专业化的电商品牌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3.提供价格比较以及正品认证

人们在购物时选择货比三家, 比较的并不仅仅是价格, 更注重的是性价比。专业性平台提供其他平台同种商品的价格作为参照, 并给出自己商品可靠的质量保证, 提供正品检验渠道, 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有利于确保销售量的提高。

4.积极改进网络技术, 进行虚拟式的产品体验

现在的女大学生是具有新思想的女性, 她们喜欢体验式经济。因此, 要想将她们线下的消费能力更大程度上转变为线上消费, 需要积极改进网络技术, 进行虚拟式的产品体验。

四、总结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她经济”的潜在消费能力由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力得到了进一步展现。但是, 电子商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购物安全、网络信用、售后服务等, 这些都需要时间与金钱进行维护与修缮。要想更好地激发“她经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潜能, 需要卖家、买家, 乃至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 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媒体逐渐发展壮大, 女性经济消费在此种情况下, 展露出其独特的特点与潜力。在校女大学生作为未来“她经济”消费的主力军, 其消费购买能力让互联网经济看到了希望。因此, 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9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金融经济能否和谐发展。注重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 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实现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掌握和运用金融经济发展规律, 确保金融业稳步向前发展。基于此, 笔者作出以下几点探讨。

1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当代经济核心, 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 确立实践科学发展观, 带动金融业持续发展。金融行业作为掌握信贷资源的主体, 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 方能将微观经营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 提升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金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1.2 有助于金融体制的改革

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的金融体系初具规模, 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起到了促进和支撑的作用, 但在金融发展进程中尚存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体现了金融体系的不和谐型和脆弱性。目前, 我国的金融体制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 金融体制的改革如火如荼,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是助推金融体制改革的真实需要。

1.3 有助于维护金融的稳定

不断累积金融风险的后果是导致金融风暴的到来, 会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因而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既是金融行业稳健发发展的关键, 更是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稳定的坚强后盾。

1.4 有助于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1.4.1 决定资金流向

现在我国很多银行都着力于地区、行业和相关企业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资金流向, 环境好则意味着更多资金的流入, 反之则意味着更多资金的流出。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 以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 提升本地区的资金吸引力, 提高竞争实力。

1.4.2 决定金融运行质量

金融生态环境不良, 将会导致银行出现很多不良贷款, 造成信贷资金沉淀, 最终导致银行信贷投资力量不足, 对金融运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业的过度保护和管制, 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对竞争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功能的强化和创新, 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多样性, 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2.1 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只发“出生证”, 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极大地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经营不善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 恶化了金融生态体系, 最终导致有问题类的金融机构影响了正常的金融机构。

2.2 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由于目前的金融机构都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一旦出现金融风险都是由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实施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 使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全面软化。

2.3 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长期的信用机制缺失, 对不讲信用者缺乏惩罚机制, 导致失信者获利, 守信者吃亏。一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 以破产逃避还债, 进而导致大量银行坏账的产生;由于信用资料的收集和共享不足, 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又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 所产生的“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 一些中介机构还容易被买通作假。这些既为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 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2.4 缺乏和谐的组织体系

在新的监管格局下, 由于缺乏协调机制, 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直接影响了金融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 金融系统实质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3 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构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 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统筹安排, 建立以法律为支撑, 以政府为主导, 以“一行三会”为主体, 以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为基础的组织体系。

3.1 以健全的法制为支撑, 加快出台有关金融机构破产等法律

必须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 以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利益, 督促金融机构更稳健经营。金融机构破产要建立在市场原则基础上, 破产的成本要由失败金融机构的股东及其相关利益人来承担, 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来处置金融机构的破产。

3.2 以风险控制为核心, 把金融监管主体的职责真正引导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轨道上来

一是尽快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 把监管主体的职责真正引导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轨道上来。二是尽快构建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共同研究制定实施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3 以保护债权为中心, 为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目前, 人民银行继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后,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将实现全国联网查询。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 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客户信用状况, 防范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3.4 以建立金融产权制度为重心, 确立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 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 实现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一是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真正做到花钱买机制。

3.5 以改善银政、银企关系为基础, 优化经济运行环境

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及时调整经济布局,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二是制定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支持金融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三是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保障。四是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加大案件执行力度, 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执法环境。

总之, 只有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才能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立足当前, 着眼于未来, 加快金融机构破产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 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助推我国金融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蔚.浅谈对金融生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师, 2009 (9) .[1]王蔚.浅谈对金融生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师, 2009 (9) .

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环境及解决策略 篇10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简而言之,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 金融业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一般经济情况环境下, 金融业在其所在地区发展, 为其所在地区进行资金融通; 二是在国家进行重大宏观调控时,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尤其是货币政策, 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政策效应。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而在实施“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中原现有的金融体制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大的工程, 现在如何建设能够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机制,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1 金融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要性

1. 1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金融支持

建设中原经济区很大程度上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而产业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发展。通过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 例如降低市场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将调节信贷结构作为手段, 通过发放贷款等方式构建具有战略性的第三产业, 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1. 2 加快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所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 “三农”的发展离不开资金, 就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持。

1. 3 扩大内需需要金融支持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仍然是扩大内需, 中原经济区作为一个拥有几乎全国人口1 /10的区域, 在人口优势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改善消费结构, 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扩大内需需要金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效的金融措施可以促进消费者思想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例如降低人们存款储备率, 使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释放, 增加市场份额。

1.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金融支持

要想更好地建设中原经济区, 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离不开高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高新科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就可以通过金融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金融机构也应该对于环境良好的高新科技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旦这些高新科技公司研发出某一项重大技术, 那其巨大的技术效应将是不可估量的。

1. 5 建立 “两型” 社会需要金融支持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两型”社会, 当前环境污染严重, 中原地区更是如此, 所以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同时必须重视绿色发展。而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节能型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的支持, 减少对高消耗企业的资金投放, 加大金融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

自金融改革以来, 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产业有了不小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 1 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规、制度、政策等软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区域发展问题上普遍重视硬件设施建设, 忽视了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约束力量。中原经济区地方城市普遍金融文化程度不高, 地方政府也过于保守, 对经济的发展干涉较大, 地方保护主义相对比较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中部地区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 执法难和难执法问题严重。

2. 2 金融信用环境不佳

金融行业的发展要基于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原地区金融信用环境不佳、不良贷款记录过高、金融违规等问题层出不穷, 也是导致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落后于大多数区域的重要因素。

2. 3 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效率低下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中原经济区储备资金转为投资较难, 金融资源匮乏; 金融机构的实际赢利能力和资产的质量相对较差, 相对而言其创造利润的能力也比较差。

2.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金融生存空间狭小

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以农业为主, 支柱产业稀少, 虽然最近几年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过去发展较快, 但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改变, 大部分的发展还是依靠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上起到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而且其经济增长大部分是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2. 5 金融创新能力比较弱

金融产品单一, 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形式为主, 中间产品不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产品的层次不高也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 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差, 极大地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并且大多数金融机构忽视合作双赢, 不仅使其效率低下, 而且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相互独立, 增加了各个银行和企业的成本。金融机构为“三农”问题和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成本高, 风险大, 形成不少不良资产, 影响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

2. 6 总体人才素质不高

中原经济区金融人才不多, 普遍素质低下, 缺乏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而低学历的相关人员则过剩。作为落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原经济区, 也很难吸引相关的高素质的整合人才。

2. 7 市场化程度低

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缓慢, 中部地区以河南省为例, 上市公司少, 占全国上市公司的比例小, 而且就已上市的公司而言, 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金聚集能力。资本市场运作乏力, 中原经济区资本运作能力不足, 融资渠道基本只限于首发A股、配股、增发和可转债四种, 其他方式几乎为空白。

3 优化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的对策

优化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是一项艰巨的、渐进的、长期的大工程, 必须要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深入, 缺一不可。主要从产业调整、法律和制度体系、政府作为以及金融信用等方面着手。

3. 1 调整产业结构

要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感, 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为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提供动力, 腾出空间。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中原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为中原经济区经济产业升级打好基础。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一方面提升传统服务业, 另一方面, 培育新兴服务业。

3. 2 完善法律体系

金融业的改革创新, 必然要反映到金融法律制度上来, 金融法的目的是为金融业提供完整的行为规范和构建稳定的市场秩序, 为此需要对相关金融法律制度的部分条款加以修订, 以适应金融对外开放的要求。

3. 3 地方政府应该重视金融业的发展

政府一方面要鼓励银行加大对本地中小企业、新型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在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时, 在稳定本地经济为出发点的同时, 还应该支持银行依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避免出现诉讼难、执行难的情况。各地政府还应该着手优化信用环境, 把打造信用之城作为支持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把塑造公平的发展竞争环境作为核心工作, 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优惠税收、补贴政策的比拼上, 发展金融业必然是事倍功半。

3. 4 优化金融信用环境

诚信是金融业的生命线,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努力向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为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同时, 也应该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 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 这对推动整个区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强大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苗燕.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揭榜排名靠后不代表经济落后[N].河南日报, 2005-11-19.

上一篇:膨胀参数下一篇: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