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2024-07-25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精选12篇)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篇1

摘要: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 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 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 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 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 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 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 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 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 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 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 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 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 但是, 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 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 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 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 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 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 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 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 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 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 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 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 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 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 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 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 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 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 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 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 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 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 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 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 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 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 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 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 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 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 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 在农业生产环节里, 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 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 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 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 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 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 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 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 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 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 目前, 人们研发的“养殖- 沼气- 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 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 所以, 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 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 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 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 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 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 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 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 2010 (10) .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 2010 (05) .

[4]朱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与中部六省对比评价[J].市场研究, 2012 (10) .

[5]李向阳.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J].大连干部学刊, 2011 (01) .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篇2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赵晓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从环保角度关注金融危机

关键思路

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一年来,对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徐震:这次金融危机虽然源于美国,但深入思考一下,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任何危机的暴发,都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某个触发点暴发出来的。可以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这次金融危机不过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触发点,是金融、能

源、粮食和环境问题长期积累、相互叠加的总暴发。

我认为,即使不以金融危机的形式暴发出来,长期积累的这些矛盾,也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引

发全球性的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中充满了巨大泡沫所致。然而,过度的金融泡沫背后是过度的消费,过度消费的背后是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环境的生产与交易。所以,危机必然会在资源环境面前或多或少地先行表现出来的。资金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总是可以在其相应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中

找到影子。

首先,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时,油价却早已提前见底,甚至又开始翻番上涨,石油危机引起的国际争端和摩擦更是此起彼伏。

其次,能源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预测,本世纪前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继续上升,温室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就是过度使用煤炭、石油等化

石燃料。

第三,能源和环境危机引发长久性的粮食危机。2007年和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猛涨,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这一轮的粮食价格上涨,性质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以往的上涨都是短暂的,通常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就会恢复正常水平;而这一轮粮价上涨却是一种长期趋势。这主要是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人类食物链进一步升级、一些国家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使粮食经济和能源经济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等导致粮食增产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靠化石燃料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金融危机叠加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后

果异常严重。

记者:作为环保工作者,在金融危机中有哪些要关注的?

徐震:我们尤其应当关注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面对这次金融海啸,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短期最迫切的任务,当然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努力保持

市场不至于崩盘。

但是,国际社会也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沿袭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继续使用以美元——石油计价机制的交易体系,只会陷入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轮回宿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危机,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

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郑重地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今年4月,伦敦20国峰会发表声明,明确承诺:“我们同

意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这次金融危机昭示着气候变化问题和低碳经济走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前台。确实,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反映了绿色新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危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当前国际经贸领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肯定会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比如个别国家热衷于实行的“碳关税”条款。

应对这种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尽管在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层面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利益,会有分歧和摩擦,但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是要朝向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向以绿色创新为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荣蓉)[我来说两句]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关键思路 危机带来大变动、大调整,环境保护必然置身其中

记者:我们对历史上那些经济危机分析后可以发现,每一次大的危机过后,都有一个世界格局重新变动

或者调整的过程。

那么,在这一次的过程中,我们的环保工作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震:确实,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大变动或大调整。而这种变动或调整,又取决于人们 在危机中如何去应对,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中成功转型。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环保工作者常说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调整,还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的调整,都是这样。这可以看作是危机对发展与文明的洗礼,是由危机逆生出的一个积极因素。因为,没有这种推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级政府,就没有调整结构的压力和动力。当市场前景很好,人人有钱可赚、企业稳稳当当时,不会或者很少有人会自觉主动地调整结构;只有当市场发生了变化,产品没有了销路,或者出现了能源、资源、环境的危机,才会去追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替代产品。

我们既要看到这一轮危机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看到它由“危”转“机”的有利一面。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环保工作的机遇

关键思路

进一步把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推到新高度

记者:金融危机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机遇?

徐震:一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风行有利于提高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关联度降低的现象。一方面,这些国家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代替了污染重而热值低的煤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商品来满足其国内的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却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础建设摊子庞大,出口产品数额巨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就难以避免。从全球一体化的视角看,没有中国的参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早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必定成为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环保工作从性质、责任和难度上,会比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也会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推到新的高度。

二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由于长期粗放地发展经济,我们一方面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已经或即将开始面对这种资源短缺状况。毋庸置疑,这种双向受挤压的资源境遇,不是我们所要的现实。如果不从现在起就予以充分重视、拿出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必然要求重视环境保护。从本质上讲,节能减排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致的,节能减排面对的难题,也就是发展低碳经济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工业阶段的重化工工业特征明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污染物。我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方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的企业形态还不完善,创造、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大多进行着低水平制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因此,我们的节能减排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是绿色壁垒挑战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我们既要防止国际间利用低碳经济再度抬高绿色壁垒的门槛,甚至利用其来限制中国发展,又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利用包括倒逼机制在内的各种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技术标准差距,主动破解绿色壁垒。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扩内需、保增长战略下的环保工作

关键思路

积极做好减排、面源污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创新、环保制度建设工作

记者:我国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环保如何配合这一战略?

徐震: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了环保工作的新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拓国内市场,及时调整走“内源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势头。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家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战略。

环境保护必须积极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在以下几个方面顺势而为:一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抓减排,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使保增长、扩内需稳步推进,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也必须继续坚持污染减排,并以此作为倒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特别要注重解决重化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从总体上遏制污染加剧的趋势,走出一条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抓面源污染整治,以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都呈现出面源性,治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比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更复杂、更困难。我们要在前些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重视系统性、适用性的技术开发,来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基本建设势头猛,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块“短板”,有许多欠账,尤其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滞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我们有一个良好契机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抓绿色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此次扩大内需有一条原则: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十分重视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创新,努力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发展,提高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五是在改善民生中抓环保制度建设,以提高环境安全保障。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环境安全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环保制度创新,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全社会的环境安全。

点击五 焦点关注

环保部门如何应对危机

关键思路

开阔视野,增强信心,理清思路

记者: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与机遇,从工作层面而言,环保部门该如何应对?

徐震:最近,浙江省环保厅就应对危机、如何开展环保工作,组织了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大家认为主要有3点收获:

一要认清大势,开阔视野。我认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五个看到”:看到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金融、能源、粮食、环境等多重危机叠加的世界性危机,并由此催生了“绿色新政”。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低碳经济因此成为国际潮流,围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展角

逐。

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严重失衡、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问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应当顺应潮流,清醒地主动参与新产业革命,并努力抢占制高点,构筑

生态高效的产业体系。

看到金融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既有低碳经济风行将提升环保地位的优势,又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着环保工作种种机遇和要求,也要认识到经济运行低迷给环保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看到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国际上的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等举措已走上全球政治经济的前台;国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道路,已经进入了党和政府的决策层面。

看到当前已进入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认识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方式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要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护环境必定要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看到这5个方面,就能使我们的进一步打开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

二要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形势判断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在一些具体

问题上消除了困惑,形成了共识。

进一步坚定了环保优化发展的思想理念。破除了“环保与发展是矛盾的”、“先发展后治理不可避免”、“环境保护制约了保增长”、“促转型影响保增长的效率”等不正确或者不合时宜的论调和观念,坚决把环境换取

增长全面扭转到环境优化发展上来。

进一步把握了环保服务与监管的内在统一性。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是环保部门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所在。行政监管就是公共服务,监管的出发点、过程、目的都是服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认清了环境保护的规律性、阶段性。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保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机、节奏和力度。在应对国际低碳经济潮流中,我们同样要顺应大趋势,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既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挑战,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和各种应对工作,又要着眼当前,看清国情,着力抓好污染减排等工作。

进一步明确了与使命相匹配的队伍素质要求。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增强参

与宏观决策 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运用媒体的能力、社会组织动员的能力。这4种能力是从新的视角,对处

于转型时期的环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三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在战略层面上,必须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构筑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路子。

要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环保工作定位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驱动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维护文明成果和

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力。

在近期工作重点上,必须围绕“保稳促调”大局,以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把结

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路。

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环保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努力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

整治促进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

在当前的工作重点上,要按照浙江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严格准入、严格执法、严格防范,切实加强监管,维护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要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载体,提升能力、提升层次、提升实效。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就要善待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在千万年以前,追溯到生物的进化,从单细胞动物开始,到直立行走的人类。最初的人类,因为对万物的不确定,内心里谨慎而迟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神、占卜,做各种事情来探视自然的心意。渐渐地,人类走向文明,也拥有了更多盲目的勇气,开始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自以为熟知自然,掌握自然,于是越来越不把自然放在眼里,征服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强烈。为了自身,越来越不理会地球的死活。而当遭遇了自然的报复,发现环境的恶化,才开始亡羊补牢,却也是本末倒置地,以为自己掌握着自然的命运。其实人类才是被掌握的那一方,纵使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与技术,面对一切自然的惩罚,旱灾,洪水,龙卷风,地震……来自自然的惩罚一拨接一拨的到来,也只好暗自叹气,无法与之对抗。所以善待自然,并不是掌握了多少财富和文明之后对自然的一种施舍,而是善待我们自己,使我们可以再多一天的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上。

现在全球提倡低碳生活,就是善待自然的表现,从个人开车的减少到空调温度的固定;从节约水资源到不浪费每一张纸,都感受到人类环保理念的加强。记得一句广告词说的非常好:“人要善待自然,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点水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

关键字:低碳 经济 低能耗 能源

一、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国外应用于开放 1.日本:消费者购“低碳”农产品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日本消费者愿意购买获得认证的“低碳”农产品。该研究所对日本国内2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了调查,这一人群是购买农产品的主要群体。在2062名被调查者中,71%的人认为“有必要”实施“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有53%的人愿意购买获得认证的“低碳”农产品。

该研究所还以大米、西红柿和甜瓜为例,调查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低碳”农产品的价格水平。结果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如假设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00%,消费者愿意接受:大米价格上涨24%,甜瓜价格上涨22%,西红柿价格上涨15%。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结果证明了“低碳”农产品具有的附加价值,农业从业人员值得为二氧化碳减排作出努力。2.德国:突破电动车技术难关

电动车是低碳经济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德国人认为,发展电动车不是将路上的内燃机汽车换成电动车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的重大事务,同时也是一个彻底重组整个社会能源与交通的契机。

“与很多国家重点突破电动车本身的技术难关不同,德国更重视用„电动交通‟解决方案,系统、整体地推动电动车发展。”柏林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所的华人工程师、项目主管秦玉学说。据悉,德国社会在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上,主要在以下八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注重能源结构调整。电动车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如果电力企业依然严重依靠非清洁、不可循环的方式发电,那就等于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第二,电网的根本性革新。大量电动车会给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特性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继而对电厂地理位置分布优化、电网峰谷周期和电力整体需求都提出重大的变革性要求,因此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也处在酝酿阶段。第三,电动车本身的技术突破。这方面的主体是汽车企业。德国政府很注重对企业的引导。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在2012年到2014年间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德国政府提供的3000欧元到5000欧元补助。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分部环保政策主任施瓦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正在探索走上节能发展的新道路。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俄罗斯曾长期缺乏节能动力,对建设节能型经济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此导致的经济能效低,成为俄罗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重大劣势。2009年11月,俄罗斯在第24次欧盟——俄罗斯首脑会议上同意,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至25%。目前俄罗斯节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分析人士说,随着国内节能措施进一步落实,俄罗斯最终会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节能发展新道路。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2.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3.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4.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

2009-11-9 14:47:38 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 供稿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有关人士表示,低碳经济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并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和环境保护相统一。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还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尽可能少的使用矿物能源和通过新技术来有效使用再生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以保护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要高度关注的课题。将“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必将掀起一场国际产业发展布局、节能减排甚至包括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发展低碳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终方案。一方面,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

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碳交易、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市场都非常有开拓前景。2006 年全球碳排放贸易额为 280 亿美元,2007 年碳交易市场已经超过了 700 亿美元。2008 年,碳交易量为 4.9 亿吨,与 2007 年相比增加 83% 碳市场评估价值为 1250 亿美元,总量约是 2007 年的 2 倍。据估计,2012 年时有望形成 2 万亿美元规模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 1.9 万亿美元规模的新再生能源市场。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依照交易量计算,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的近40%,同时,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试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国外投资银行和从事碳交易的风险投资基金已经进入中国,对具有碳交易潜力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投融资。该市场的发展,可以促使企业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从而大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中国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力保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5%左右。此时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金融调控监管部门也要给予政策支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美国、欧洲共同的战略利益选项之一。可以在促进世界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同时,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化解压力,共同寻求经济战略的新支点。

中国现在应从多方面对低碳经济予以政策支持,不要把节能减排投资看作是外生的追加投入,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源性、增长性和战略性投入。这些政策支持中,金融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战略性思维,综合考虑,立体推进。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优化生态环境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这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触发点,更是金融、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长期积累、相互叠加的总暴发。

面对这次金融海啸,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国际社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沿袭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继续使用以美元—石油计价机制的交易体系,只会陷入金融、能源、粮食和环境危机的轮回宿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危机,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由此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国际发展策略。

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郑重地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今4月,伦敦20国峰会发表声明,明确承诺:“我们同意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这次金融危机昭示着气候变化问题和低碳经济走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前台。确实,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反映了绿色新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危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但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核心,但涉及到人类居住行各个方面、各行各业,主要又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部门有关。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1970~2004年间温室气体排放近70%来自于能源、工业、交通以及住宅和建筑四大部门,其中能源供应占25.9%,工业占19.4%,交通占13.1%,住宅和商业建筑占7.9%。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减碳”的改造和转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是通过人类的经济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增强人类活动可持续性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终方案。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专家徐华清也表示,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这一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未来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这些绿色解决方案。

发展低碳可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措施,而且已经成为各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即发展低碳经济可实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保守,循环而不回归,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式。它不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经济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幸福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目标追求。

实质上,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按照统计,中国已经历了近30年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化经济发展模式,30年来我国的经济总体趋势一直在向着低碳化发展。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GDP翻了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也就是说能源强度下降了一半。2000年后,我国的能源强度曾一度上升,但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能源强度每年都在下降;按照“十一五”规划,2010年能源强度要比2005年底下降20%。可以说,我国经济正在走着“低碳化”的道路,而发展低碳科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了这场低碳革命中来了。事实上,中国参与低碳革命的热情,已经贯穿于政府、企业,乃至全民的实际行动中,并开始取得一系列成效。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作为矿山机械企业大户,在这次以低碳为主体的革命中,勇挑重任,企业以环保为主题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了一大批环保设备,比如CS西蒙斯圆锥破碎机、HPC液压圆锥破碎机、液压颚式破碎机、液压反击式破碎机、VSI新型液压制砂机等,实现了矿山机械向环保要效率的一大步,其对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发挥环保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不管怎样,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长远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问题中,将会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传动网

原文网址:http://

发展低碳经济:挑战和机遇

2009-09-29 09:57:24 新华网 作者:徐华清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0 字号:T|T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通过低碳排放实现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左右的目标。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频道 责任编辑:

低碳经济下如何推进环境会计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保护环境;建议

1.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1.1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绿色资产;第二、环境负债;第三、环境资本;第四、环境收入;第五、环境费用。

1.2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积累,我们掌握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市场法以及替代市场法。

2.环境会计核算原理

2.1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

(1)成本费用。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治理、补偿、环境维持等成本。对这些成本而言,应设置有专门的科目来对这些费用进行核算,并在计算出经营成果时,除以生态环境成本抵减收入外,还应以此为成本基数乘以环保税率缴纳环保税。

(2)资产。资产包括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价值。

(3)负债。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企业就应该为此承担环境修复和维护的职责。一个文明企业应在预算中设置类似于“环保费”、“环保税”之类的项目来反映实际生产中的环保支出。

2.2环境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原则包括多项基本原则,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事项在计量和确认时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规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准绳,体现了社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当然,环境会计在具备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以下六点原则。

(1)政策性原则。往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十分不愿意公开完整的环境信息,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避而不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强有力地政策支持。政策性原则在环境会计方面的比重尤为突出,只有在政府的强硬要求下,那些只顾自身利益、对环境弃之不顾的企业才会乖乖听从政策安排。在他们面前法律法规起着十分重要的约束作用。

(2)社会性原则。环境会计的产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从环境因素出发,考虑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利润不是衡量一个成功企业的唯一标准。环境会计要求全面搜集社会各方面对环境的要求信息,客观地衡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承担起应尽责任的成本。

(3)强制性原则。要求企业无条件遵守并执行本国有关社会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披露的环境信息。同时,企业由于破坏自然环境而被强制征收的相关费用,也必须如数缴纳。

(4)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社会的基础,不能因为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做出危害环境并不加以保护的举措。必须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实际已对环境的破坏要加以补偿和维护,做到以维护自然环境为前提。

(5)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环境会计在行使反映控制的职能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6)充分揭示原则。要求企业毫无保留地把企业经营过程中与环保有关的信息公开反映,不得刻意隐瞒,并及时提供给使用者,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各项服务。

3.改变当前环境会计问题的建议

3.1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

环境方面的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了自然、生态和人力资源这三类企业财务会计需要核算的对象,进而通过核算方式在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活动中清晰地表现出自然资本和整体利润的关系,有利于对内部各项资源的配置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估,进而有效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可作为衡量从填写凭证到制作报表整个核算流程是否达标的规范标准,另外还可以作为各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衡量标准。具有特定性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操作性比较强,可以短期内保证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环境方面财务会计实施的关键在于这方面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

3.2完善环境会计监管体系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大部分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较强的监督方式——环境审计,其面临着优越的发展形势。事实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学者在1980年就提倡企业引入环境审计。所以迄今为止,已经引入环境审计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过二十个,应用的项目超过一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环境方面会计监督系统相对落后,只包括审计单位对污染程度较强的上市企业的片面环境审计,不包括企业内部和社会层次的审计项目。

3.3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环境财务信息;第二,环境绩效信息。第一部分,环境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用货币量化,并在财务报表里当作正式项目体现的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这一部分属于货币量化体现的内容。第二部分,环境绩效信息表明了企业不能使用货币量化,并且不能在财务报表里作为正式项目体现的内容,但是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披露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些大多数属于定性或者是技术指标量化的部分内容。

3.4增加企业不作为的成本

当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被写进政府“十二五”规划之际,各个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心肯定将变得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国家就要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来控制企业的各种环境行为,对于在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环境补贴等;对那些造成环境破坏的企业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或经济惩罚,比如提高环境税率、罚款、让其停产减产等。比如国家在处理福建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时的决策就是鲜明的例子,国家强制约束来增大企业不作为成本,逼迫企业走上低碳发展之路,让被动环保变为主动环保。

3.5注重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立企业的相关环境会计体系。同时还要结合西方特点作出针对性研究,这样才可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6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趋同是必然趋势,国内和国外企业间的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在环境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增强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外国政府等在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样不仅仅节省了研究者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的研究避免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作者单位: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鹏.浅议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J].商业会计,2011,(1)

[2]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探讨 篇4

低碳经济的发展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当前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 环境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绿色发展是国家现在制定的发展方向, 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的重要地位。首先, 就低碳经济企业来说, 环境会计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符合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对于一般企业来讲, 环境会计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企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评估不再是局限于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利润上, 还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 企业环境会计还可以向政府提供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 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因此,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具有其现实意义。

二、低碳经济下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一)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人类社会要实现长久发展, 就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经济上体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 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注意物质循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所以看一个社会是否发展时, 不应只是局限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 还应考虑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 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不应只是看企业实现的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利润多少, 还应关注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或破坏。因此, 将环境会计引入企业核算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环境会计。发展不应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要兼顾环境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与社会共同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强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正确计量环境污染以及污染治理所产生的费用和良好的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 发展环境会计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 增加企业竞争力需要建立环境会计。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竞争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存。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种重视使得环境会计应运而生, 传统会计只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计入费用, 例如材料费和人工费;而环境会计则将企业对环境资源的耗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也计入到企业经营核算中, 对评估企业竞争力来说, 后者更加合理。因而, 为增加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企业需要建立环境会计。

三、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 环境会计刚刚起步, 许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 我国企业在环境会计进行核算方面,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目前, 在我国缺少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没有明确的环境会计准则来指导其工作, 绝大部分企业仅仅设立了“排污费”、“绿化费”, 它们作为企业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 独自用来核算企业需要缴纳的排污费和为厂区进行环境改造而产生的必要支出;另一种做法是, 当环境费用产生后将其直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期间费用, 当数量很多的情况下纳入待摊费用进行分摊。比起后者, 前者无疑实施起来比较方便, 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现在, 我国并未制定企业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只是要求企业在法律意见书中披露发行人是否由于环保原因产生债权债务, 在招股说明中列出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即便有些企业公示了相关环境会计信息, 但是其列示的内容也不一致, 这不仅会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公示零散, 缺乏系统性、可靠性, 而且也使环境审计变得更加困难, 使其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 环境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从事环境会计研究的专业学者很匮乏, 而且他们很少对环境会计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举步维艰。环境会计的重要性未被企业管理者认识到, 究其原因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造成低碳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而且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人员基本只是会传统会计核算, 环境会计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基本都是传统会计理论课上附带学习一些与环境会计相关的知识, 没有专门的为环境会计设立的专业, 这些都将造成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四、推进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下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并非是一件易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推行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 应当把握以下重点:

(一) 策应低碳经济, 完善法规保障体系。一方面完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当前的《会计法》并没有涉及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因而, 政府应当策应低碳经济, 明确环境会计的法定地位和内容, 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为发展环境会计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强化环境法规保障体系。健全各种有助于环保的各种政策, 包括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等。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和法律的保障, 环境会计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进。要想更好地发展环境会计离不开政府的调控。

(二) 借鉴先进经验, 全面披露信息。各个部门相互合作, 学习发达国家丰富经验,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开展有关环境会计的工作, 进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有关部门需要积极设计信息公示系统,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 政府部门要制定环境审计规则, 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审计的内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合法性、公平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 组建我国环境会计专业机构和培养专业人才。环境会计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 虽然其很多的内容是借鉴财务会计的内容, 但是大部分来讲还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会给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培养我国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环境会计也需要借助环境会计专业机构。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机构了解到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通过付费给这些机构的专业人才来合理规划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专业的环境会计机构也可与政府环境部门进行合作, 共同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五、结语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以低碳经济指导环境会计被认为是最合理的方向。环境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 环境会计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境会计的核算通过货币或非货币的方式来反映我们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政府、企业或者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基于此做出管理和决策,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计坤.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 2011.12.

[2]彭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研究[J].科技向导, 2013.23.

[3]姚素媛, 张杰.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推进环境会计[J].财务管理, 2011.9.

[4]张思艳.低碳经济对环境会计的要求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13.

[5]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 2011.4.

[6]陈旭.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环境会计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14.11.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篇5

[热点综述]

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在人类活动所放出的温室气体中,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低碳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生态高值农业模式。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上的,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到2020年CO2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2050年减少60%左右自主减排目标的重大举措,也将是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

2010年2月5日,2010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联络员工作会在北京召开。由农业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将在2010年面向广大农民重点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宣传教育,推广普及发展低碳农业、建设低碳农村的知识和技术,向农村基层推介通俗易懂的农民科学素质宣传教育优秀科普作品等活动。

2010年3月,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方式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由于“低碳农业”体现世界农业发展方向,能较好地将“三农”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问题融合考察,故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在人类活动所放出的温室气体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贡献约占1/15~1/5,主要有CO2,CH4、N2O和NOx等。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以CO2的形式释放人大气,CH4可在长期淹水的农田中经发酵作用产生,全球一半以上的N2O和NOx来自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农业和畜牧业导致的森林减少;饲养反刍动物,如牛、羊、骆驼等,饲料在其肠内发酵引起CH4排放,种植水稻,因土壤长时间用水淹没,形成厌氧条件,产生并排放CH4;农田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中的N2O的排放;家畜粪肥处理过程也会引起CH4和N2O的排放以及生物质燃烧等。据此回答:

1.2010年3月,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方式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A.两会代表委员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我国人民的利益

B.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D.代表委员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有人就我国如何发展低碳农业提出十条对策:①因地制宜施行垄作免耕技术 ②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③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掩埋保墒 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⑤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 ⑥培育抗高温、耐干旱、高产作物品种,提高耕作土地中的碳素储备水平⑦开发培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大量减少水稻播种面积 ⑧秸秆资源化利用 ⑨实行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减少畜禽饲养量 ⑩普及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你认为不符合我国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有()

A.①②③⑧B.⑤⑥⑦⑨C.④⑤⑦⑨D.④⑥⑧⑩

3.低碳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生态高值农业模式。低碳

农业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低碳农业模式的提出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C.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主观题

材料一 20年前,将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就是农村低碳的先行者,该村现任村支书傅企平说,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特别要重视农村低碳系统的建设。

材料二 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过去盛产水稻、水产、食用菌、猕猴桃、油茶、莼菜。由于大量施用化肥、“三高”农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商品率下滑,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使该县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县。

材料三近年来,该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制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财政政策,引导和扶持低碳龙头企业对食品进行低碳生产和加工;精心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普及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增施农家肥、科学用药、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无害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引进和推广食用菌种植和秸秆加工技术,形成“秆—沼—粮(果、蔗、菜)”等生态循环链,农业逐渐走向“零排放”;禁用“三高”残留农药,防止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推广施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有机肥料,农民节支300余万元减耗增效。目前,该县使传统高消耗、高投入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农业”转变,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路子。农民每年从“低碳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增收3000多万元。

(1)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国家机关特别要重视农村低碳系统建设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县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县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因。

(3)联系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县政府重视低碳农业发展的理由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参考答案:

1.B 2.D 3.C

4.(1)国家机关重视农村低碳系统建设的政治学依据: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我国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环境互利共赢。③国家机关必须履行国家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重视农村低碳经济,有利于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⑤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农村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⑥重视农村低碳系统建设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2)辩证唯物论原因: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地制裁。该县忽视人、自然间的客观性关系是农业经济落后的原因。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和制裁。该县农业生产违背价值规律、无视动植物生长和环境间固有的关系,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下。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唯物辩证法原因: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县忽视或割裂人与自然的联系必然导致农业经济的落后。⑤正确把握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该县农业问题正是违背这一原理的结果。⑥正确把握量变引起质变原理。保持事物性质的相对稳定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

下降,产生增加耗费却降低收效。⑦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一点论。使用“三高”农药可以迅速消灭病虫害,但也消灭着病虫害天敌,农药高残留污染水源、损害人体健康。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因: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认识将实践引向歧途。只顾农业经济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遭受挫折。(五点即可)

(3)县政府重视低碳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由: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①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缺陷。②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④财政对资源配置具有调节作用,可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浅议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发展 篇6

摘 要 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全球掀起环境保护热潮,许多国家开始对环境会计越来越关注,而我国的环境会计至今尚未真正起步,根据环境管理会计主体、计量的特殊性,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建立环境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会计 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其实质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老思路,它适合环境会计的核算要素,为环境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环境会计的内涵

公认的环境会计是指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会计主体的特殊性。由生态资源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对全局产生影响,这使环境管理会计的主体范围大大扩展,并呈现出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第二,计量的特殊性。一是很难用货币计量,二是如森林覆盖率等项目用货币计量不能说明问题。所以,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应采用货币与非货币两种计量方式,即复合计量方式。同时,要把这两种计量统一在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中,并且使两者在需要时能进行转换。

二、我国低碳经济下发展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气候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提高碳的生产力成为环境会计考核的重要指标。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由于煤炭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了温室效应。正是由于我国工业的“高碳”,在2009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气候会议上,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抓住这个要害大做文章,使我国外交压力陡增,疲于应付。

由于受国际社会多方面的牵制,我国也无法廉价使用国际油气资源,因此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使用煤炭资源,但是煤炭属于“高碳”能源,现在还不能有效降低一次性能源的碳排放。从整体层次上讲,我们将如何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合理解决社会与资源的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

在煤炭行业建立环境成本会计是一种创新,并有其独特的意义。一是将环境会计主体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以煤炭矿区为会计主体,将煤矿产煤带来的正效应与煤矿产煤对矿区造成的负效应进行抵消,为计算煤炭矿区“绿色GDP”提供直接依据。二是在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进程中,将储存的资源价值以“折耗费用”的方式纳入环境成本会计范畴,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矿产资源不计价值的现状。三是将煤炭行业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支出纳入环境成本会计范畴。

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会计报表附注;董事长的报告。它们提供的信息只能是以货币计量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信息,对于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也都无法表示出来。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低碳”经济,首先要求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最后,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建立合理的赋税制度

如何从税收上给予引导、利用税收杠杆使资金合理地流向低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安福仁认为,“现阶段征收碳税存在的难题除了费改税本身会碰到一系列的难题外,碳税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征收、污染物排放剂量的考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蔡昌认为,“征收碳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量,但并不一定能把企业导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其它的经济模式。单就发展低碳经济来说,对低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能够起到更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要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不宜采取单一的模式,最好的策略是税收优惠与征收碳税齐头并进,双管齐下。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现象,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宣传,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不断提高行业财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要求不仅要具备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行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行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会计师.2010.

[2]黄静.从煤炭企业的环境投资成本与效益看环境会计应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

基于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研究 篇7

低碳经济又称为消耗化石能源少的经济, 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我国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生产率 (单位二氧化碳的G D P产出水平) , 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境会计又叫绿色会计, 是把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记录、计量以及核算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保护环境和开发环境所形成的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 从而实现综合评价环境绩效的目标, 最终达到经济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 在低碳经济下, 重新审视我国环境会计的构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我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而环境会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会计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 有利于增强民众低碳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必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笔者在借鉴相关专家关于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构建的新模式, 如图1所示。

二、低碳经济环境会计意义

(一) 环境现状需要环境会计予以监督和反映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急剧增加, 社会需求极大膨胀, 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逐渐耗竭,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能够指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环境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 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 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账户进行核算, 这样经济增长的指标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 虚增了利润, 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而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三) 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 人们需求的多元化, 需要企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 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 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四) 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 只有将企业对环境资源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 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环境负债额, 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 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不仅仅要从企业的角度还要从社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三、低碳经济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 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假设

(1) 环境会计的核算目标。环境会计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 其核算的目的是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与环境会计目标、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规划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因此, 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合理的、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目标协调和同步优化。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 由于只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导致了企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 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使得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因而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各个单目标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达到多目标协调发展。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确认和核算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效益, 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 为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活动提供帮助。

(2) 环境会计的原则。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除了遵照《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原则外, 还应根据环境会计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增加以下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原则。传统的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如果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 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开发, 否则将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 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是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中只有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才进行核算, 而环境会计揭示的是企业对环境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评价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企业必须站在全社会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 对企业业绩的评价要以与社会收益和社会费用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准。

三是强制性原则。根据“谁受益, 谁负担”原则, 企业应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耗费的资源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 来约束环境状况表现不良的企业自觉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否则很多企业不会为了减轻环境的破坏而主动增加费用的支出, 即使有的企业增加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也很少对外披露此项信息, 这些企业担心会损坏企业的环保形象。因此环保部门和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必须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的规定, 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披露更多的环境方面的信息。

四是外部影响的内部化原则。传统会计中, 外部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不产生影响, 因而不予考虑。但在环境会计核算时, 根据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的要求, 不仅要核算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和费用, 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 其中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五是灵活性原则。环境资源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 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对环境会计计量、核算、披露以及核算方法的选择等会计处理时, 企业在坚持和恪守会计规范的同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六是预警性原则。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要能够反映环境资源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且能够客观的测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预测环境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终达到预先发现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因素且给予预警。

(3) 企业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应该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 把环境因素考虑到会计核算中来。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会计主体假设。传统会计主体没有将自然资源、资源损耗、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等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围, 而将本应该由会计主体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社会, 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环境会计中必须赋予会计主体新的内涵。由于环境会计产生根源的特殊性———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要比传统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 环境会计不仅要求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报告, 还要求报告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是可持续发展假设。环境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的基础上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无限期的经营下去, 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虽然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最终实现三者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三是会计分期假设。在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前提下, 会计主体的环境经营活动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为了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核算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就需要人为地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 这就是会计分期假设。

四是多元计量假设。基于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特殊性, 相关专家提出了把货币计量假设改为多元计量假设, 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在计量时除了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外, 还要用到一些非货币单位如实物单位等, 有时也会用文字或技术指标说明。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环境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只要是对会计主体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可以提供, 因此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 也包括非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

五是环境价值假设。在传统会计中, 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事物才具有价格, 才能够在会计账表中进行反映, 而一些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如空气、水、臭氧层等却因为没有价值和价格无法反映 (传统会计中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提高, 由于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这就要求各个会计主体提高环保意识, 对环境资源计量、核算。要进行环境资源的计量和核算必须以环境价值假设为前提, 承认环境资源具有价值;在确认环境资源价值时应该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 , 利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确定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二) 企业环境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要素是环境会计反映和核算的具体内容, 并且构成了环境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理解有许多观点, 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笔者将环境会计要素划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收益六个方面。

(l) 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且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 该环境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环境资产按照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有形环境资产和无形环境资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可以分为人造环境资产和自然环境资产。

(2) 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指由环境会计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会导致该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按照环境会计主体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 环境负债可以划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3) 环境权益。环境权益又叫环境净资产, 是指投资人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扣除环境负债后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等于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的剩余权益。环境权益按照形成的来源划分为环境资本、环保基金、环境留存收益。环境资本指企业因拥有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享有的权益;环境资金指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环境留存收益指企业通过环境治理所获得的留存在企业的环境净收益。

(4) 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污染治理、开发和利用等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按照收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

(5) 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因进行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费用, 分为环境期间费用和环境成本, 资本化的环境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费用化的环境费用计入环境期间费用。

(6) 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指企业从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的剩余, 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余额。

(三) 企业环境会计要素计量与记录

一是环境资产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资产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将符合环境资产定义的事项进行数量和金额等方面的计量。环境资产的计量与企业会计中资产的计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企业会计的计量方法和原理也适用于环境资产的计量。对于长期环境资产如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在建工程等可以依据企业一般固定资产的规定, 按照构建支出的项目予以资本化的要形成自然资产的价值, 并且要合理预计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现值 (或净现值率) , 计提自然资产折旧。对于流动性环境资产如环保专利、环保专项技术等可以依据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属于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要以交易时的历史成本为依据, 采用折现法或可变现净现值法进行计量。为了核算环境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 及时准确地向使用者提供环境资产的信息, 环境资产需要设置如下一级会计账户:

(1) “自然资产”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增加, 贷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减少, 具体核算时可根据自然资源的项目开设明细账户如国土资源、森林、矿山等, 会计处理为:借记“自然资产”, 贷记“环境资本”等。

(2) “自然资产折耗”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磨损, 是“自然资产”的备抵账户。

(3) “环境投资”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对环境追加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可以设置“环保用固定资产”、“环保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明细账户, 会计处理为: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 贷记“银行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环保设备, 验收合格后要将“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转入“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账户即: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 贷记“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需要在其有效年度内进行摊销, 摊销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

(4) “应收环境赔偿款”账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其他单位排污的影响造成损失的, 要向对方企业提出赔偿要求, 根据应赔偿的款项进行计量。该账户借方登记债权, 贷方登记收到的赔偿, 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环境赔偿款”, 贷记“环境收入”;收到环境赔偿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环境赔偿款”。

(5) “排污权”账户。该账户的借方核算企业取得排污权的所有费用, 贷方核算在特定时期内摊销的费用和出售的排污权。取得排污权时:借记“排污权”, 贷记“银行存款”;摊销排污权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排污权”;出售排污权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排污权”。

(6) “环保用原材料”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用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 贷方登记领用的环保用原材料, 可根据原材料种类设置明细科目。收到环保用原材料时, 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用原材料”, 贷记“银行存款”。

(7) “环境资产累计折旧”账户。该账户用于登记环保用固定资产的折耗情况, 借方核算转销的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 贷方核算计提的环境资产折旧额, 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提方法可以依据会计中固定资产的计提方法。计提折旧费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环境资产累计折旧”。

(8) “环境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该账户借方核算转出的环境资产减值准备额, 贷方登记计提的环境资产减值额。企业核算发生的减值准备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 贷记“环境资产减值准备”。

(9) “环境保护技术”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治理环境取得的专利和专利技术的变动情况。外购专利技术时:借记“环境保护技术”, 贷记“银行存款”。

二是环境负债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负债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环境负债的定义对符合确认条件的环境负债, 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环境负债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环境负债主要计量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确定性环境负债的计量中, 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可以直接根据罚款金额计量;对于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修复责任, 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计量。对于不确定环境负债的计量, 企业可以借鉴或有负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环境负债应增设如下科目:

(1) “应付环保费”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环保费用的计量和核算情况, 可设置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环境处理费、排污费、环境资源补偿费、环保人员工资与福利费等明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损失费用”, 贷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等;实际缴纳环境资源补偿费时:借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资源补偿费”, 贷记“银行存款”。

(2) “预计环境负债”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符合确认为或有环境负债的金额。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或环境专项存款或银行存款”, 贷记“预计环境负债”。

三是环境权益的计量和记录。对于零成本取得的资源性资产应该按照环境资产的计量方法计量;对于取得的资源性成本远远小于其价值的应该按照二者的差额计量。对于环保专项基金应该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环境留存收益应该按照年度收益额进行计量。环境权益的记录应增设如下科目:

(1) “环境资本”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为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取得的环境资本。取得环境资本开发权或使用权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 贷记“环境资本”。

(2) “环保基金”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接受捐赠或取得的财政拨款, 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环保基金”。

(3) “环境留存收益”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每年的环保留存收益。每年年末都要将“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的账户余额转入“环境收益”账户, 并且计算本年度的环境净收益 (即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 。若环境净收益为正数, 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贷方,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环保公积金;若环境净收益为负数即产生了环境净损失, 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借方。会计分录为:转入环境收益账户时: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留存收益”;提取环保公积金时:借记“环境留存收益”, 贷记“环保基金”。

四是环境收入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入分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 对于显性环境收入的计量主要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进行计量;对于隐性环境收入的计量难度比较大。环境收入的核算应该设置“环境收入”账户, 可根据需要增设“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偿收入”等明细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到“环境收益”账户的金额, 贷方核算企业取得的环境收入。取得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款收入”等;期末结转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 贷记“环境收益”。

五是环境费用的计量和记录。企业环境费用的计量应该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对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核算, 与传统会计中费用的记录方法一致。企业环境费用的记录应该设置“环境费用”账户, 该账户借方记录实际发生的“环境费用”, 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环境收益”的金额, 可设置“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明细账户。登记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环境处理费”;年末结转时: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

六是环境收益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益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 与传统会计中“收入”及“费用”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原理一样。企业需开设“环境收益”账户来记录环境收益的增减变动, 借方登记各项环境费用转入的数额, 贷方登记取得的环境收入的数额, 期末“环境收益”账户借方余额表明产生了环境损失, 贷方余额表明企业取得了环境收益。期末结转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是: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期末结转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转让排污权收入”等, 贷记“环境收益”。

七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即在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及其年度报告和附表中添加环境会计的相关科目和内容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必要时可根据需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附表对外部披露。具体做法是: (1) 在资产负债表的相应位置增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在利润表中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 (2) 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现金流量, 并对产生的现金流量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 (3) 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和核算的环境信息应该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进行披露, 同时还要披露企业因环保所产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企业未来环境的影响。

四、低碳经济企业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 环境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环境会计能从宏观环境经济出发, 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 其本质不仅仅在于从股东利益的角度, 还在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成果, 从而使得会计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 在充分认识到发展环境会计重要性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 从对环境会计理念深入理解到环境会计实务全面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缺少可比性, 信息的披露缺乏可靠性

环境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目前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记录、计量形式, 导致对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可比性。在信息披露方面, 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 某些企业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应该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 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差。不能向投资者提供企业正确的环境会计信息, 将阻碍我国环境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三) 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 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目前对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监督机构, 我国只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但它不可能对所有的环境资源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因此, 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让政府及其有关机构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另外应该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标准, 使得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系统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 缺乏环境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及其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在我国, 从事环境会计研究的专业学者并不多, 再加上他们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 严重阻碍我国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多学科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这就对从事环境会计的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培养出更多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 建立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使得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五、低碳经济企业环境会计对策

(一) 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尽管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我国要想成功地推行环境会计, 必须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完善《会计法》, 制定并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 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 增强环境会计的披露与监督机制

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其职能是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建立环境会计, 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首先,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隐瞒企业的一些信息, 使得信息披露不完全可靠, 因此, 政府和有关机构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 依据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 全面保证环境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其次, 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律法规, 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计和鉴定, 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三)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指导,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的指导, 使人民大众恰当的理解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同时企业应该树立长期发展和低碳环保的目标, 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四) 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的实施,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 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培养精通环境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 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让企业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 严格遵照环境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处理环境会计实务。此外, 要加强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 及时更新其会计知识结构, 引导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引起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真实合理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 《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 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Lange, G lenn-M arie.Environm entalaccounting in action:case studiesfrom southern.2003.

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篇8

一、低碳经济和理财环境的概念及内容

低碳经济指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 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通过创新和制定相应的制度框架、政策措施, 以推动在经济活动中开发和运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促使经济向节能减排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为目的。

企业理财环境是指就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支出、收入、现金流等各方面财务状况, 依据一定的财务理论和假设方法, 充分考虑企业各种财务目标后, 对企业现金流、资产价值进行规划配置的环境因素, 具体包括政策因素, 金融环境因素方面。

政策因素方面包括: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低碳经济减排任务、向企业征收碳排放税、对绿色发展企业政策扶持等;

金融环境因素有:部分银行开展的低碳证券、低碳金融服务, 银行向减排企业优惠贷款;对低碳经济企业的战略投资等。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一) 政策方面的影响

2009年, 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后,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 一方面增加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 同时还在增加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在行业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以发展壮大低碳经济。另一方面, 政府制定政策加快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从市场中退出, 如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税费、加大对超量排放的费用征收力度、提高用电、煤炭价格、下达节能减排任务等等。这写都对企业的理财环境造成了部分影响, 一方面对低碳经济企业会改善它们的现金及财务状况, 减免部分税费促使他们的利润率提高。另一方面, 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则使其理财环境恶化, 一方面增加其环境保护、电力等资源方面的支出, 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安装新的减排设备, 或更新现有的设备水平来达到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具体体现就是设备费用、环保费用增加, 现金流降低等等。

(二) 金融环境方面的影响

银行、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战略投资者早已开始在投资时主动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领域的企业, 或者把资金投向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在英美等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 金融机构甚至早已开发出绿色金融醒目等金融产品, 如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等。我国的部分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探索开发低碳金融服务。如部分银行向节能减排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 以辅助新的产业的发展, 如风电、太阳能、核能、智能电网。还有部分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来管理和转移有关碳排放项目的风险或者成本。还有银行设立环保基金, 或未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咨询, 以此来将低碳经济与企业融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 部分银行因为担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持续发展状况给银行投资带来风险, 在银行内部建立各行业相关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资料库, 分析各不同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面临的环境政策, 评价筛选贷款企业客户, 并有针对性的对客户提供风险评估服务和环境问题保险。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还包括低碳经济企业面向银行贷款时会享受政策支持等贷款优惠;企业的财物费用会降低;银行对这类企业的理财服务会更多更全, 企业能更好更多地将富裕资金用于绿色理财, 低碳理财。

三、对企业理财方面的建议

当前, 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 企业面临政策、金融等方面的低碳经济的影响, 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理财策略, 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在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低碳因素, 使企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获取利润, 这不光与当前的政策环境相适应, 还能促使企业自身财务费用、能源费用的降低。

在企业具体的理财过程中, 在投资时, 企业要先制定有带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投资规划, 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投入更多资金, 以研发跟低碳相关联的技术、开发低碳产品等;在筹集资金时, 企业要争取更多低碳方面的政策、金融支持, 并将支持还更多投入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在企业营运时, 要更多使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优化技术, 满足企业营运过程的低碳发展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在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多种适合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理财的若干措施, 在投资、筹资、经营方面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更好地理财。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我国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影响使及其巨大的, 既包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政策;也包括低碳证券、低碳金融等金融服务,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降低自身的资源、能源成本, 还能获得金融、环保等多方面的支持, 还有助于企业绿色理财、低碳投资、筹资、运营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

参考文献

[1]张亚涛.存款保险定价模型之探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3 (11) :35-38.

[2]陆爱勤.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6) :22-27.

[3]戴晓凤, 尹伯成.论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的道德风险[J].世界经济, 2001 (11) :45-48.

低碳经济下的环境审计研究 篇9

近年来,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严峻的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日趋成为21世纪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 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 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建设低碳社会, 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审计最初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企业内部审计, 是为应对政府对资源环境的检查监督, 降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世界各组织、学者都提出了对于环境审计的认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NTOSAI) 提出的定义是:环境审计是由审计机关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等环境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国际商会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对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 目的是简化环境活动的管理和评定公司政策与环境要求的一致性以保护环境。我国学者对于环境审计的认知普遍偏向于INTOSAI的标准, 审计学者张以宽认为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独立监督行为。总体来看, 世界学者普遍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环境管理工具, 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 客体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 过程是对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目的是使之管理有效、控制得当,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环境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从环境审计的主体来看, 政府审计的内容包括: (1) 环境政策、规划和项目的制定; (2) 环保预算和外援环保投资的运用; (3) 现行政策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 环保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和实施成果; (5) 环境报告及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等。

内部审计主要包括: (1) 检查、发现和报告危害环境的主要问题; (2) 审查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和有效, 反映薄弱环节; (3) 环保资金的筹集和分配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4) 企业环境政策、计划、项目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等。社会审计主要有评价环保成本及其负债的公允, 评价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对政府提出的报告进行鉴证等。

从环境审计的对象来看, 主要有: (1) 对环保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审计; (2) 对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计; (3) 对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 (4) 对企事业单位遵守环境法规、履行责任和取得绩效等情况的审计。

环境审计方法是审计主体收集与环境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和资料, 编写环境审计报告, 做出总结与评价, 并最终提出合理建议的各种手段的总称。除了传统的检查记录、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分析等审计方法, 统计学、经济学、工程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也扩大了现有审计技术的覆盖面, 比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和环境经济评价法等。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 采用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利润率和效益费用比三个指标来研究分析环境经济问题。环境经济评价法是对环境质量和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具体分为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调查评价法。当然, 环境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并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和资产价值法等也不断地在环境审计中得到运用。

三、低碳背景下的环境审计理论框架

低碳经济和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都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涉及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共通的地方。低碳经济的引入对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项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的工程, 环境审计应当与时俱进, 将低碳经济等新兴的环保学科思想应用到审计工作中。同时,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环境管理职能, 对确保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建立与繁荣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 还处在相关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制定阶段, 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环境审计项目的发展,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 (2) 环境审计方法落后,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3) 经济基础薄弱,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4) 缺乏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和社会环境审计等。国内学者对此也提出了对策, 左睿和俞雅乖从理论角度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审计进行了框架重塑, 见图1。 (图1)

四、环境审计促进低碳经济的路径

1、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碳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是有统一的、可执行的低碳评价标准。目前, 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 成为环境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还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国际能源署2009年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评价指标, 国内学者白宏涛、庄贵阳、李爽等也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应该借鉴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围绕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综合性和代表性原则,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衡量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2、创新审计方法与程序。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应当采用生命周期法估测碳足迹,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采用全过程审计的模式。

全过程审计与跟踪审计不同, 全过程审计不仅关注被审计项目存续期的情况, 还包括其长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项目开始实施到项目结束以及结束后的全过程。而且在项目结束后的适当时间节点上返回, 重新进行审计评价。从某种角度看, 全过程审计是汲取国外的后续审计理念, 与国内跟踪审计的有机结合。后续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 对被审计项目表现出来的长期影响进行补充性质的审计, 并对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取得的预期效果进行跟踪审计, 有利于对被审计项目当前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得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全过程审计并不是实时追踪, 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点上, 在事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返回对被审计项目的补充审计。由于被审计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是随着项目的结束而完全显露的, 因此采用全过程审计模式才能准确地评价其影响。

3、加强政府环境审计建设。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政府环境审计在环境审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为协调利益关系的主角, 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失灵, 促进国家环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加强对政府环境管理和企业部门履行责任的监督, 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 低碳背景下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政府环境审计建设。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针对重大项目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其次取证审计方法落后, 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环境审计的需求。而且我国环境审计往往存在审计结果落实不利的现象, 缺乏后续审计的开展。可以采用全过程审计程序, 把环境审计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补充审计阶段。在准备阶段应确定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和审计依据, 并了解企业或项目情况及同行业发展趋势。环境审计实施阶段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实质性测试的开展、审计取证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阶段主要包括起草审计报告、征求审计意见、修改并提交报告、审计机关复核、做出审计结果等。最后补充审计要着重关注被审单位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4、健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近几年来,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违规操作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逐渐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重污染企业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成本,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并未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企业绿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并完善公司环境核算系统 (CEAS) 来完善。CEAS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运而发展起来的, 其实质就是在传统核算方法提供货币量指标的同时, 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增加实物量指标, 是传统核算的愿景。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3.

[2]胡大立, 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2.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篇10

一、低碳经济与物流

1、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

2、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 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从表1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在逐年上升, 比重也增加, 而能耗成本已经占据了物流企业总成本的40%, 甚至80%的比重。从表2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煤油、汽油、柴油的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重最大, 煤油占90.85%, 汽油占50.07%, 柴油占54.39%, 这些都是高碳能源消耗。因此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就要降低物流业的能耗, 发展低碳物流。

3、低碳物流的含义。

低碳物流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低碳物流首先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 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它一方面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净化物流环境,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一是当前物流业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物流业界的低碳探索仍然比较有限, 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低碳”的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低碳的探索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之前, 更多的机构或企业都还在观望。但可以确定的是, 中国政府一定会认真实施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二是“低碳”理念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未开启。国内的物流企业, 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 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未考虑“低碳”的观点。三是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自己的物流设备为自己服务, 这样就造成了车辆装载率低、设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措施

1、发展低碳物流, 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与碳排放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法律规定, 发展低碳物流需要健全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制度体系, 大力培育低碳物流相关技术与产业, 组织落实物流业专项行动计划。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从国家、地方、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各方面, 发挥政策的组合功能、组合效应, 支持和引导企业、社会, 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低碳工业, 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考虑量化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 如将碳排放量以成本的方式加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只有把碳排放作为物流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 企业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才有动力去推动降低碳的排放, 企业会看到减少碳排放量, 成本降低了。

2、采用环保低碳型物流设备, 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

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制造过程中是低碳环保的, 比如采用了更清洁的生产方式, 或者产品设计更加紧凑, 减少了原材料的耗用量。另一方面表现在客户使用物流设备的过程中更加低碳环保。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 对物流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叉车”进行更新换代, 可用混合动力叉车替换内燃叉车。据悉, 丰田叉车已研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式混合动力叉车———HYBRID, 2009年12月日本开始销售这种叉车, 这种叉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燃料的耗用量只有同等柴油叉车的50%。其二, 要减少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一, 用标准较高的重型专用车代替目前普遍使用载重在5吨左右中型物流车, 这样, 油耗将会降低20%~30%。第二, 汽车运输以柴油车代替汽油车。柴油车比汽油车更省油更低碳,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营运车辆是以汽油为主的, 而不是柴油, 但相同吨位的车, 用柴油比用汽油要节约得多, 柴油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机的45%~60%,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

3、优化运输线路, 减少运输里程, 降低碳排放。

通过仿真模拟软件, 从运输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方面优化运输线路。如:中远物流正在应用一套供应链优化软件,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 评估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耗用、运输里程等方面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同时, 该系统还包括燃油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确定, 系统还可以记录在运输、仓储等每一段物流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

4、物流企业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物流作为派生需求, 通常是根据客户要求, 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事实上, 物流企业也可以适度超前, 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行业标准的建设方面、企业在为客户的方案的设计等具体运作模式中以及企业的投资决策中考虑“低碳”因素的加入, 尽量多地考虑低碳效应。

三、结论

低碳经济的兴起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极大的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这场变革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企业必须认真审视低碳物流的价值, 积极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相结合, 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的保障, 从而为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断努力,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物流产业转型才能够实现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和值效应, 从而彻底告别不可持续的高碳经济发展时代, 企业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转, 程国全, 冯爱兰.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蒋元涛.国际物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3]华晓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 (7) .

[4]张智.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应对低碳经济[J].经营管理者.2010, (5) .

[5]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8, (21) .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篇11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监管机构松散,均有待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护环境,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但是所有这些均没有涉及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随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不断增长,专业的环境会计法规的缺乏却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降低,即使披露了,也会由于各个企业的自主选择不同而不具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而且正是由于企业具有的这种自主选择性,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来披露,而隐瞒负面信息,这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其负面影响不可轻视。

2、环境成本分配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准确分配、分摊环境成本

企业对自己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所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付出代价,按照会计中“谁受益,谁负担”、和环保中“谁污染,谁治理”的经济责任原则,普罗大众已经开始明白并接受了“环境成本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和原则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实体间进行分配、摊销,如:对空气的污染、对河流的污染。而正如上文提到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环境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缺少了这部分信息的披露,那么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将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环境会计信息缺乏行之有效的计量、操作手段,使得披露的信息大多不能量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学科,在会计系统里面,几乎所有的价值量都要转化为货币进行计量。然而,因为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问题引起的经济问题列入会计核算体系,所以现在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对象的有效计量,从而使得需要以货币作单位来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这样一来,企业在其环境会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也就不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数据,而大多靠文字描述或是主观估值,這样不仅不可靠,也不严谨,更不能具体解释企业的环境会计指标。因此怎样突破计量障碍,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4、社会监督缺乏力度,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

环境保护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事宜,此时,舆论的力量和大众的要求既是企业的压力,也会是企业完善自身的动力。而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会会尽量减少环境信息的披露,此时社会大众的要求和监督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如今,很多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相关者更多的关注的是直接的投资风险或者回收效益。对环境信息对企业的潜在影响都还不太重视,这会让企业有机可乘,减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

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差

根据公告的要求,企业上一年度的环境信息应于每年的3月31日以前公布,而对于环保投资等具有时间效益的事件却很少能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得到,这有碍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6、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审计监督

目前暂时还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鉴定,这样不仅会助长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随意性,也容易让信息使用者对于获得信息的质量产生怀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1、首先应该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强行政的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约28项环保法规和70多项环境规章,但和国外相比还有待细化,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来完善自己。例如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空气清洁法案》、《有毒物资控制法案》、《安全饮水法案》、《污染预防法案》等法案,1994年,美国政府与FA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国注册会计师会同颁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1995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表了题为《作为企业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入门:关键概念和术语》,这些对对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的完善举足轻重。

其次,政府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这样既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也可以监督企业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因此,为了达到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激励企业主动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政府可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积极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者荣誉称号奖励。日本的环境省就设立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大奖”、日本工业新闻报“地球环境大奖”等。

3、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环境保护、增强环保的社会监督

消费者是每个企业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鼓励每个消费者在关心企业产品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时,也关心企业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这样,在阅读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时,消费者会不自觉地关注相关指标,并且以此决定自己的消费意向或者投资决策,这样就会刺激企业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靠性。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加以完善和改进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内容上应该加以完善,企业更应该避免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发生。而且,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应该多以货币单位计量,而不是全以文字描述或实物计量,这样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参考。

5、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环境会计审计的缺乏会降低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能够建立专门审计机构对企业报出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不仅能够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还能消除企业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能够做到完整、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卢煜.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2]陈薇.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张仁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8

[4]王宁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会研究2010.21

[5]胡杨、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低碳经济环境论文 篇12

一、环境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1. 环境会计的含义。

环境会计 (Environme nta l Ac c ounting) , 又称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或环保会计, 是针对环境资源恶化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并运用专门方法, 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 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环境会计是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基础建立的, 其目的在于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改善社会环境资源状况, 提高社会总体效益。

2. 环境会计的主要特点。

(1) 生态资源的存量有限。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要用一定的方法对生态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测算、计量、评估、对比等。 (2) 生态资源的权益社会化。生态环境资源应当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权益, 而不仅是所在地的权益, 这是由生态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生态资源都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对全局产生影响, 从而使绿色会计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展, 并呈现出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 (3) 效益相关性。生态效益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活动效益普遍联系、不可剥离, 必须建立起多个生态资源变动与效益相关性的模型、多指标、多时点的测定、评估、比较、计量, 以此形成生态建设和绿色会计持续运作模式。 (4) 复合计量。绿色会计不能只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要把一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与森林覆盖率、林地规模、草场质量、水土含氧量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度、水资源的含沙量、沙尘暴强度等内容统一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里。

二、我国环境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 环境会计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其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 且深度不够, 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 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敌对关系, 唯经济发展才能造福一方, 而环境保护的规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而不惜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增长。企业的一些投资者也往往只注重投资回报, 而进行环境保护的努力又会减少其短期利润, 因而对环境污染熟视无睹。社会公众由于对企业环境问题不甚清楚因而环保意识也不够强烈。社会普遍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阻碍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2. 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会计法中缺少环境会计内容, 所颁布的环境法规也缺少环境会计内容, 因此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缺乏法规的支持和约束。此外, 我国对环境犯罪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对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才可以使企业及其领导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 从而更有利于环境会计的实施。

3. 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完。

(1) 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大多数研究只注重绿色会计理论的某一方面, 而没有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将绿色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较少。 (2) 研究方法单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仍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尽管近几年也有了部分实证性研究成果, 但实证研究仍可谓是凤毛麟角。 (3) 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理论性研究, 诸如绿色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 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绿色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缺乏具体的研究。

4. 企业对会计信息批露不规范。

(1) 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且可操作性差。迄今为止, 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只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规定, 且过于笼统, 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在实际中, 非上市公司如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得相当突出。 (2) 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主动性不足。只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一些环境信息, 且多数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色费”项目予以披露。 (3)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是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税收优惠、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 而这些内容是企业可以轻松获取的, 但是对于与环境相关的资产、负债、收益等内容, 我国还少有企业进行反映。 (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反映的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如企业对过去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费用的支出以及一些因污染环境产生的赔偿损失等, 并没有对一些不确定性的信息给予反映, 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

5. 企业对绿色经营理念认知少。现行的企业会计的对象, 是

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 根本没有考虑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 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 未将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主要内容涵盖在内加以系统核算, 不全面, 不完整。企业会计目标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 企业应加大对绿色经营理念的认知。

6.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低。

环境会计由环境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 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环境学、生物学等, 要求财会人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 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 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三、推进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 健全环境会计体系, 需要从理论研究和实务两方面予以推动, 同时还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予以保证。

1. 引起社会更广泛关注。

企业必须推行环境会计, 将环境信息予以充分可信地披露, 那么社会公众才会真正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 也才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的过程中, 应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 大力宣传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强调环境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明确它对会计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 会计的转轨变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 将环境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是将环境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强有力的保证。尽快出台环境会计准则, 环境会计准则是对具体环境会计核算操作的规范, 涉及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有了它, 才能为环境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共同遵守的标准。会计制度也应逐步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具体规定, 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3.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

(1) 加大研究力度, 拓宽研究视角。在研究时应充分注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努力形成完整的绿色会计体系。建议首先由多方面专家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 对部分产品或地区市场进行试点。如果试点效果满意、可行, 可开始研究立法或修改有关法律, 考虑市场调节手段, 调整会计教育和管理, 以及审计制度。

(2) 改进研究方法, 注重实证性研究。首先, 要注重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研究, 将会计学与生态哲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诸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其次, 要注重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既要有理论设计, 又要有实证检验, 使两者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再次, 要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 加强和改进定量研究方法, 以增强实际应用与操作。

4.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批露制度。

建立以强制披露为主, 自愿披露为辅的披露机制。由于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 企业往往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而另一方面, 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 需要以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进行宏观决策。因而, 有必要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同时, 为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需要营造一种“披露光荣”的社会氛围, 调动企业自愿披露更多信息的积极主动性, 以弥补强制披露机制下存在的信息量不足和相关性差等缺陷。另外,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 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5. 树立企业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为了求得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 就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 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有很大不同, 环境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千差万别, 企业应当及时明确应关注的环境问题的范围, 明确企业应承担哪些环境责任。

6.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除了增强会计人员环保意识, 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环境会计的专业水平。一是加快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 争取在各种高等或专科学校会计专业中开设环境学选修课程, 努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 使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三是加强会计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互相取长补短, 形成合力, 消除环境会计在实务操作中的障碍。四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 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四、结论

环境要保护, 企业要发展, 环境会计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通过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企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决策的实际财务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决策进行控制, 以消除或减少负面的影响, 最终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双赢。大力推行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 充分运用会计手段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是新时期探索环保道路的创新之举。

摘要:我国目前的环境会计发展缓慢, 研究较为滞后, 理论与实践结合尚不紧密。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应当加强环境管理, 构建实施保障体系;深化理论研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加快推进环境会计试点工作, 以进一步推动环境会计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莫筠.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环境会计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100-104.

[2]林祖乐.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7.6:P7-10.

[3]徐小琴.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研究, 2007.5:P25-26.

[4]张宏亮.我国宏观环境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6.7:P63-64.

上一篇:护理配合下一篇:二项式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