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2024-10-05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精选12篇)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1

“低碳城市”是指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城市, 发展低碳经济, 可以带动产业升级, 强化资源利用, 控制环境恶化, 缓解生态压力,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城市现在已成为城市品牌的新亮点, 是继“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新高标。在2008年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上, “低碳城市”首次成为国内高规格会议的主题, 同月国家发改委和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ldlife Found) 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 珠海、吉林率先申请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曲靖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必须把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彻底摒弃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着力推进以能源节约、新型能源推广应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 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建设为蓝图、符合我市发展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建设好“低碳曲靖”, 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曲靖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曲靖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 曲靖市排放废水8490.97万吨, 化学需氧量33304.94吨, 氨氮3435.97吨;工业废气19495239万标立方米, 二氧化硫8.1981万吨, 氮氧化物9.1076万吨, 烟尘7.381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1305.4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39%, 重复利用率为92.39%,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为35.51%、98.7%、89.0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4.49%。工业“三废”的排放与往年相比得到有效控制。在曲靖市南盘江、黄泥河、北盘江、牛栏江等主要河流的九个监测断面中, 水质符合Ⅰ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1个, 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有4个, 水质达到功能要求的断面为4个, 占44.4%,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曲靖城区的2个饮用水源地潇湘水库、西河水库和1个备用水源地独木水库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稳定, 除总氮为Ⅲ类外, 其余指标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曲靖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有362天,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52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年平均值有所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86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28毫克/立方米, 优于上年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 曲靖市由上年的5次酸雨变为无一次酸雨。综上所述, 曲靖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 真正做到了“增产不增污”, “增产减污”, 低碳经济成效逐步显现。但是, 由于我市人口多, 资源少, 工业门类多、分布广, 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脆弱, 肩负着保障珠江、长江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责任, 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很艰巨, “低碳曲靖”的建设面临种种困难, 有很多工作等待落实和完善。

二、当前曲靖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和建议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建设低碳城市, 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 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 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定总体规划, 明确任务

第一,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各政府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城市, 建设协调机构和专门的管理部门, 统筹低碳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第二, 加快制定《曲靖市低碳经济实施意见》及《曲靖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细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市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 提出低碳经济的远、中、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 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 向低碳转型。第三, 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 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城市研究相关工作。

2、加强合作,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合作机制和低碳城市联盟

以我市现有高校为基础, 通过与省内外低碳领域先进单位合作,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成立曲靖市“低碳城市研究会”, 推广低碳理念, 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等相关领域研究。以此为依托, 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和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引进资金、低碳技术和人才, 对我市重点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标准进行强制性标杆管理, 使我市重点行业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体制的创新, 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3、加紧相关政策的制定, 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1)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当前, 应该结合曲靖的实际情况, 加紧制定出与国家《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等法律配套相关的地方法规,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 为我市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加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 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积极探索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环境交易市场, 给中小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提供更大的融资平台。引入“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手段, 对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经济调节。

(2) 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 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 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以及认真抓住这一全球趋势带来的重大变革与契机的重要性。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其一, 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 发展低碳技术, 尽早实现技术升级;其二, 紧密研究和跟踪国际、国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势所制定的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 超前作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部署;其三, 在企业中推行低碳标识, 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 将企业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结合起来。

(3) 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目前可选择我市某一县 (市)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加快低碳技术的转化,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尤其是要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 推进能源节约, 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4、全面实施低碳化管理, 强化节能减排, 加强科学管理

(1) 抓好农村节能。做好秸秆综合利用, 鼓励秸秆还田, 支持开发秸秆固化、气化技术, 稳步推进秸秆发电试点工作, 并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广省柴煤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畜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 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能耗落后生产农业机械, 积极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业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鼓励农村垃圾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利用, 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 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

(2) 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 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工业节能仍然是当前我市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 要大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技能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设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着力培养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加大关停“六小企业”工作力度, 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行限制治理、整改, 逐步淘汰不符合低碳发展理念、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题, 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应用高效降耗节能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 推进建筑技能,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采取有力措施, 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 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 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 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 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积极推进“双百工程” (一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一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的建设, 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4) 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提高运输业效率, 降低燃料消耗。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 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汽车, 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 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 最大限度降低城市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 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

(5) 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 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家电销售场所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性服务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 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等相关规定, 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降低排放。

(6) 加强节能科学管理和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快曲靖市地方节能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强化节能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定期开展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定、公告。建立健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加强人员培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增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充实节能管理人员, 落实节能工作资金, 完善节能监督体系, 强化节能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监察 (监测) 工作。

5、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推行清洁生产机制,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1) 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高碳”产业的我市准入门槛。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 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 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 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 降低GDP的碳强度。

(2)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 应该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 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 具有核心节能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 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规划建设低碳教育展示场所。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

(3) 实现低碳生产, 就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第一, 我市应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重点在电力、冶金、化工、医药、水泥、煤炭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创建清洁生产企业。第二, 大力发展我市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从减少工业生产环节入手, 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第三, 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努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体系。第四,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减轻农林剩余物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第五, 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 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

6、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树立低碳理念

将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城市宣传作为重大主题, 制定宣传方案, 开展宣传活动。一是主要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 刊登和播出低碳城市建设公益性广告, 形成政府引导, 重点工程示范, 企业与居民广泛参与的“低碳曲靖”建设格局。二是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 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选择一批先进机关、企业、商厦、社区, 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 面向社会开放。三是通过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曲靖”形象。四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等内容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 可以很好的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把“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全方位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

7、倡导居民低碳生活方式, 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

(1) 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 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 开展低碳 (绿色) 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选择有条件的社区为曲靖市低碳生活示范区进行试点工作, 倡导生活简单化、简约化, 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 让公众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绿色消费, 戒除浪费资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 戒除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陋习、减少日常“便利消费”,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 住房实施节能装修和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 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 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 坚持用低碳理念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 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建筑设计, 推广使用太阳能。规划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 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 全面植树造林, 建设园林化城市, 减少城市建设、生活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城市炭汇。保护好我市区域内的珠江、长江流域及各水库库区的水体生态环境, 建设珠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参考文献

[1]郑丹、王青、顾晓薇: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 2008 (9) .

[2]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 .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 (2) .

[4]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

[5]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 (1) .

[6]王利飞:建设低碳城市统筹城乡发展[DB/OL].中国当红网, 2009-04-22.

[7]幸学俊、王贺礼、熊继海: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广场, 2009 (6) .

[8]曲靖市环境保护局:2008年度曲靖市环境质量报告书[R], 2009.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2

自03年起,以日本为代表的学者,在国际上统一了低氮和低碳发展的新概念。广义的低氮发展就是降低水体和大气两项流体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存在方式的氮素的污染。广义的低碳发展就是降低水体和大气两项流体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两种存在方式的碳素的污染。

Denase工艺的确是世界领先。要想干掉总氮TN,必先干掉无机氮,要想干掉无机氮,必先干掉有机氮,要想干掉有机氮,必先干掉无机碳,要想干掉无机碳,必先干掉有机碳,要想最终干掉颜色,必先干掉金属离子。低氮发展和低碳发展互为因果

低N发展导致低C发展,高N发展导致高C发展

 如果使用新工艺,水体中N化合物变为N2溢出,同时碳水化合物变成细

菌,CO2减排90%. 传统脱氮工艺导致更多的N化合物滞留水体中,同时大量的CO2排入大

低C发展导致低N发展,高C发展导致高N发展

 CO2减排导致硝酸型酸雨减少,水体中N素减少

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氮氧化物(NOx),每年5300-9000万吨,通过氧化和

光化学作用等形成局部酸雨(硝酸,每年大约有7000万吨硝酸)酸雨使得局部水域含N量富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1.全新的观念,确立在骨子里面

美丽中国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废水绿色循环使用,正是时候。专家解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重中之重就有低氮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位居低碳发展之前,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低碳发展的落脚点在哪里?其实就在“低氮发展”的这个点上。日本早就找到了。桂电Denase技术同时作到低氮和低碳发展。

 雾霾是大气中的N化合物和C化合物超标; 微小无机物颗粒,N化合物,C化合物相互混合凝聚成有毒微粒; N化合物和C化合物有毒气体吸入肺部; 有毒微粒小于2.5微米的,渗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 雾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和车祸频发。

低碳(C)锦蓝天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3

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发展对策

【项目来源】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自贡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的推行主要受全球变暖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影响。世界各地相关的机构倡导以低碳经济来应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低碳经济理所当然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1.低碳旅游的概念

我们常说的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作为基础发展的绿色经济。低碳旅游则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和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提倡奉行的是环保旅游。一般低碳旅游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由政府和旅行机构推出的一系列关于环保低碳的政策及低碳旅游的线路,再就是个人在旅行中也要携带具有环保意义的行李,选择环保型的旅馆,乘坐的交通工具也要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甚至还倡行徒步与自行车等旅游方式。

2.实现低碳旅游的特点优势

低碳旅游顺应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而生,并成为当前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主要是因为低碳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凭借着独有的特点优势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关于实现低碳旅游的特点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低碳旅游是低碳产业发展中最具优势的产业,相对工业、农业这些消耗能源多的产业来说,旅游业对资源的消耗低,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也非常少。此外,在当前服务业中,旅游业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旅游业理所当然的是低碳产业最突出的行业。

其次,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减少碳排量,有利于改善环境。而且低碳旅游的需求也将促进森林资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在旅游中不仅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而且对于旅游文化更能有效的发掘与宣传。

再就是,低碳旅游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扥效益,在发展中能够对其他的经济产业形成一种具良性的替代,对其他产业进行补偿,最终取得节能与减少污染减少排放量的效果。

最后,低碳旅游能够对低碳经济产业等低碳行动有效的推动和传播。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交流的窗口行业,通过旅游业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形象进行细致的反观。例如,在旅行中,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低碳行动,将国家高大、以地球环保为己任的形象树立起来。同时,也有利于旅行者在旅行中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切实的理解低碳经济产业,有利于低碳教育与低碳理念的推行与传播。

总而言之,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业在实现低碳发展上具有突出的优势特点。不过,对于自贡旅游业来说要实现低碳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3.贡低碳旅游发展的现状

自贡所具有的资源与能源极为丰富,所具有的种类丰富的植被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常见的植被以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蕨类以及草本等为主,此外还包括珍贵的植物。繁茂的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再就是自贡除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外还生产芦柑,这些同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得自贡成为国内旅游发展迅猛的重要地区。对此,对于自贡而言要实现低碳旅游也势在必行。这些优厚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湿地等资源都实现低碳旅游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自贡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方面也做出了多种尝试。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专家学者也就“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进行研发讨论呢。政府部门也加大力度来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关于环境的革命,同时也是经济的变革。

自贡的企业与个人也深切的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对于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从而也积极的发展和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自贡作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之下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对旅游业定位,旅游业低碳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自贡低碳经济背景之下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促进自贡经济的低碳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自贡低碳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旅游业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对能源的浪费也严重;在旅游中相关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技术相对薄弱;在旅行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破坏浪费的行为,而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旅行中,大众的环保意识欠缺或者较弱,在消费中倾向于非低碳旅游的现象比较多。

4.自贡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政府部门重视低碳旅游,着力打造和维护低碳旅游的场所。要求自贡先从改变当地对旅游发展的看法,改变粗放盲目、只重开发和轻视保护的传统做法,对旅游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加大力度打造低碳旅游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就是可以在一些适当的区域建设一些有利于低碳旅游的低碳旅游景区,慢慢的积累经验,然后慢慢推广,甚至为全国的低碳旅游发展做出表率。

在低碳旅游的景区里加强对景区字眼的保护,控制客容量,同时也要配置健全的低碳旅游基础的服务设施,如低碳道路的交通设施、卫生设施以及能源供应设施等。

在旅游业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自贡旅游业管理的相关部门里,应道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来鼓励大家对环保支持,也以用来约束大家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在推行节能减排技术中要重点抓旅游中的交通、住宿以及活动三个方面。在交通中重点就是对航空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燃料的效率;旅游中的住宿则要推行绿色饭店与生态饭店,注重建筑的节能减排,而在旅行中对物品的使用要尽可能的实现反复使用与重复利用。

加大力度对低碳经济进行宣传,积极倡导低碳旅游。在旅游中的主题是旅行者,因而在这个工程中旅行者对于低碳旅游的理解和实践极为的重要,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旅游方式格外重要。

本文通过详细的论文,现实了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之下,低碳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共同选择,因而自贡旅游业也极为重视,其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也必将大有作为。

[1]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02

[2]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01

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城市低碳经济 篇4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达到社会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其主要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创新理念, 尽可能地减少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能源一般是指像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 (IGCC) 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 (CCS) 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建筑的结构体和居住体完全分离, 建筑的结构体具有很长的耐久性, 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和设备所组成的居住体则以其灵活性和可变性为主。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建筑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具有“时尚”感的概念, 其内涵和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是相辅相成的。目前,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低碳建筑还尚未进行统一的定义, 结合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相关概念, 应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理论, 在建设期间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加强施工管理, 降低其对环境的压力;同时还要注重维护保养和灵活改造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拆除建筑时, 要分类拆除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 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还要尽可能实现低碳;在处理阶段, 要做到材料分离和有效处理, 尽量保证使用过的材料还可以用于其它地方或再生利用。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特别是我国, 目前正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会议的目的为更深层次使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在本届会议的最后领导人会议上。我国总理温家宝同志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而在此之前的8月份,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曾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2 如何推广低碳建筑促使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建筑的前提是要激活城市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 从而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 最终以低碳经济来引领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 激活城市低碳经济市场的需求需要城市管理层在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精心的谋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加强低碳建筑的支持与推广

与非节能型老式建筑相比较而言, 低碳建筑的设计、建筑材料及工艺在成本上有明显增加。因此, 相对非节能性老式建筑而言, 开发商和建筑商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 肯定不会主动提出开发低碳建筑产品。因为, 建设成本高、质量好的低碳建筑与成本低、质量劣的老式建筑同时进行销售, 相对价格肯定要高出许多, 而这将制约开发商的销售量。因此, 只有通过制定相对扶持的政策, 使得低碳建筑产品的价格回归到老百姓认可的、买得起的价格。使老百姓自身参与到除低碳建筑以外的其他低碳经济发展中来, 为节能减排做更大的贡献。

制定相对扶持的政策, 具体来说是低碳建筑由低碳材料、低碳结构、低碳运营等多方面构成, 将形成低碳住宅技术规范后向全国推广。为了这个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还将在海投资一个生产轻钢构架、特种模板等建筑新材料的企业, 建城低碳城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建筑.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经济集中配置, 给企业更多出头做大的机会。促进一批具有实力, 能够代表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建筑企业。

着力宣传应用低碳建筑, 提倡发展低碳城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温室效应为目的低碳计划势在必行, 发展低碳经济是刻不容缓的。

在经济上给予鼓励资助, 提供给低碳建筑开发企业和用户更多的补助, 促使更好的开发使用低碳建筑。可以从贷款贴息、设立低碳建筑使用奖励基金、税收优惠等等政策。同时, 在各项低碳标准上统一, 出台低碳建筑标准, 加大对低碳建筑的检查力度和信息公开, 让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希望能为我国发展低碳建筑认清障碍。

2.2 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低碳建筑发展

依托科技的进步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反战。通过政府的引导, 企业参与, 城市共享的原则, 集中政府资源的优势和社会资本, 大力提倡发展建筑低碳节能技术。相反, 提倡低碳生活, 低碳建筑要依托科技进步,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高效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 集中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源优势, 提倡大力发展低碳节能技术。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主要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 不需要我们回到原始生活, 也不需要我们省吃俭用、放弃舒适和健康的现代生活。譬如森德康舒地源热泵产品, 在很短的周期内就被拆除, 为了满足使用需求, 就必须要新建建筑, 这样势必会消耗很多的资源。拆毁建筑物又会产生很多垃圾, 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保证空气新鲜的同时, 降低了居室能耗, 以很低的成本实现健康舒适的生活。通过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就可以延长重建的循环周期, 那么用于新建建筑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就能减低, 也有益于节省资源和能源。

2.3 突出低碳建筑的综合属性, 培养低碳生活习惯

在建筑界与一个共识, 就是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 约50%是在门窗幕墙上的能量损失。我国的城市化步伐正在加快,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一方面建筑物的规模持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建筑物的碳排放普遍较高。低碳建筑是建筑内各个功能系统的汇总, 包括供冷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保温系统、空气循环、照明以及管理等系统的综合体。从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以及使用和拆除、报废的全生命过程中, 采用低碳技术, 使用低碳材料, 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并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清洁能源, 满足了建筑物内部资源封闭循环的使用,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除了要全面运用低碳节能技术, 构建有机统一的节能系统, 使用建筑的人更是低碳建筑成败关键因素。加强宣传节能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人们的自觉使用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与低碳生活。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建筑属于绿色建筑, 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4 低碳建筑需要科学的城市规划

为将来发展预留必要的空间, 低碳建筑需要采用低碳技术和理念, 还需要保证正常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发挥低碳建筑的设计功能, 减少碳排放, 节能资源和保护环境, 增加发展的协调性, 从而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以降低。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 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 构建各组团有机衔接、功能定位清晰完善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3 推广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设计是为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其本质就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把混凝土、玻璃、木材等混合在一起的话, 就很难再用于其它用途, 再利用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如果能实现分类回收, 假如还是混凝土、玻璃、木材这些东西, 分类回收之后, 混凝土可以作为路基材料, 玻璃可以溶化后再度利用, 资源利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建筑垃圾的数量也会大大地减少。由于不正确的使用方法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从而增加了完全可以避免的碳排放量冬季室内温度过高, 而夏季温度过低, 经常出现“冬天开着暖气吹风扇、夏天开着空调”, 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3.1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结构, 有效发展城市低碳建筑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造就了城市的诞生, 城市的劳动力水平高低由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决定, 同时还决定了这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基础设施、楼宇和厂房是城市物质结构最显著的代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跨越发展, 发展及实际应用为指导, 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因素, 大力推广低碳建筑。

低碳城市是指建筑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系统, 包括建筑使用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建筑结构体系。低碳建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于碳的减排, 主要核心是节约能耗。此外, 低碳建筑还包括降低水资源使用消耗、排放对环境的冲击;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因此,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建设低碳建筑体系规划,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3.2 低投资、高回报的低碳建筑, 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低碳建筑是通过提升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实现, 现代科技有效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现代科技并不表示就需要高投入、高能耗, 相反正是通过科技的进步, 促使建筑成本和能耗的节约。低碳建筑的成本增加5%, 就可以减少大约50%的碳排放。让人们都能够住上冬暖夏凉、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住宅。

3.3 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集中使用形成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包括了楼宇的低能耗建筑材料、低碳空调系统和低碳电器等材料的使用和日常产品的使用。同时, 还包括了城市的交通、道路规划、供排水系统和城市景观等公共设施。它是集合了一切低碳产品及延伸产品的使用。低碳建筑是一切低碳经济的最总产品形式, 决定了必须以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 激活各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广大市场消费, 对低碳建筑的广泛消费需求会促进社会大量的低碳产品生产, 低碳建筑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 建筑物的前期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使用以及拆除处理等各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将低碳理论融入到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建筑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源向低碳经济集中, 从而丰富低碳产品和提高服务水平, 低碳需求与供给达到良性循环。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壮大, 努力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努力实现城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增强全民对低碳生活的认同度和责任感, 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 加快了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成果产业化进程。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在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的三个方面, 其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几乎占到一半。而这个比例远要高于我们日常的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 发展低碳建筑在成了热门话题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通过如何发展低碳建筑的同时, 促进经济发展, 达到城市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发展促进,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周海滨, 吴春威.低碳经济艰难起步, 发改委专家透露——中国开征碳税无时间表[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2009 (25) .

[2]崔俊奎, 赵军光.电幕墙技术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J].新能源与环境, 2008 (8) .

[3]粟庆.“低碳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4) .

[4]晓武.可再生能源能否担起能源供应大任[J].节能与环保, 2006 (2) .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5

学 生:

(学院 班级,学号)

摘 要:最早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一词的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意为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在必行。

一、主要发达国家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构筑全球竞争新格局

(一)大规模投入低碳领域,促经济复苏,培育新增长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

1、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绿色新政,培育新能源产业。

2009年2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签署《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实施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开发新能源、节能增效和应对气候变暖等方面。其中,开发新能源为核心内容,与开发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翻一番;制定严格和实施的汽车排放标准,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等的开发,以及建设全新的智能电网;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掌控主导权。奥巴马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新政并非仅追求经济复苏的短期目标,更着眼于经济的未来,培育新能源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振美国经济。欧盟促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战略结合。

在德国、英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先后出台本国经济刺激计划后,欧盟委员会为协调各国行动,最大限度发挥各国经济刺激举措的潜力,以形成规模效应,于2008年12月,推出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约合25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为实现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7年,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的投资为480亿欧元(约合605亿美元),显然,欧盟把促进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短期措施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中期战略结合起来。2009年3月,欧盟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1323亿美元),用于绿色经济建设,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抵制全球气候变暖,并稳固欧盟在环保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投资低碳革命。

2009年4月,日本公布总额为15.4万亿日元(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紧急对策,稳定就业和金融体系;投资未来,着眼于今后的增长战略;以及刺激日本的活力等方面。投资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革命,投资规模达1.6万亿日元(合160亿美元)。目标是到2020年太阳能利用达到世界第一;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普及环保汽车;推进低碳交通革命,发展世界最先进物流;成为资源大国,领导世界低碳再循环潮流。

(二)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主导世界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力图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1、美国立法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型。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明确表示,将在美国实行温室气体减排、促进清洁能源及能效领域发展、并且重返国际气候谈判舞台,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明确规定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自2012年起开始实行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发电、炼油、炼钢等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将逐步减少,超额排放需要购买排放权。到2020年,电力生产中至少15%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另有5%通过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费,两项相加必须达到20%。投资1900亿美元用于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捕获和储存、电动和其他先进技术交通工具、基础科学研发等。《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表明美国在气候变化政策基调上的根本性转变。

2、欧盟推进低碳经济转型,要引领世界低碳技术发展。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欧盟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英国是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推进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发布《2008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50年温室气体削减8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发布《低碳转型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世界上首次将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碳预算”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领域。《规划》要求英国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8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18%,即相当于在1990年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减少34%。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领域,这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更重要的是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在交通方面,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要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同时,英国政府还积极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新的绿色技术,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低碳产业倾斜,确保英国在碳捕获、清洁煤等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规划》标志着英国政府正主导经济向低碳转型。

欧盟委员会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8年12月,又通过为实现“三个20%”的目标而制定的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该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封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CO2排放规划和燃料质量指令六项内容。目前,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已经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将会推动欧盟经济继续向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方向转型。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未来十年内增加500亿欧元(约合630亿美元)发展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挑战,保持欧盟的经济竞争力。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这项立法建议,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年资金投入将从目前的30亿欧元增加到8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已联合企业界和研究人员制定了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六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

3、日本政府主导建立低碳社会。

日本是资源稀缺国家,历来重视节能减排。近年日本政府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计划的同时,主导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发展的目标”,即著名的“福田蓝图”,它包括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福田蓝图”标志着日本低碳战略的形成。2008年9月,日本政府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为实现“福田蓝图”确定了数值目标及日程。特别是在2020年前实现回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的应用,为实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4月,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这份政策草案如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约合710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约合12000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受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影响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一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为保证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本国以外取得减排额,缓解国内减排压力,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获得减排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温室气体减排权成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总量控制与交易”体制下,对有关机构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进行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各自独立的三个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澳洲新南威尔士(NSW)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均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亦即将可证实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用于交易。市场主要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前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后者在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之间展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并将所获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出售给有减排要求的发达国家政府或机构。

(一)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126.6%。尽管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一级市场交易额下降,但二级市场依然活跃;基于配额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达到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1亿美元增长100.5%,超过2005年交易额的10倍。从全球碳交易量来看,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2008年年均增长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达到4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7年的2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全球碳交易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一直占主导地位。2008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额为919.1亿美元,交易量为3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87.3%、50.1%,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72.7%、64.2%。清洁发展机制仅次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其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占全球的26%和30.3%。从市场规模上看,清洁发展机制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清洁发展机制的增速不可小视,2008年,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154.5%、84.5%,远超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

在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是目前比较有效和成功的方法。减排成本的巨大差异,使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同时,也促使其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种双赢的机制。中国是目前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交易的主要供给方,2008年占全球的比重高达84%,印度和巴西位列第二和第三,占全球比重分别为4%、3%。

(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兴起,全球统一市场和规则尚待形成和制定。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8个交易中心,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2008-2012年)和第三阶段(2013-2020年)的安排中,欧盟继续逐步加大减排力度,并将减排限制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如航空业)。此外,欧盟还打算在第三阶段时,在配额分配中引入拍卖机制,以提高碳交易的效率。

美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但已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东部及中大西洋10个州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加州全球变暖行动倡议等区域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和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量交易。早在2000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推出2012年后美国碳交易期货产品,并已开始交易。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要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政府为发电厂及工厂等设定碳排放量上限。其中85%的限额由政府免费配给,余下的15%限额由各公司购入。只要排放量低于上限,就可以转售限额,借此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美国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以该法案为基础形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计划,暂定2011年推行。

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新加坡贸易交易所于2008年7月初成立,计划推出核证减排量交易。香港交易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日本环境省曾表示日本正在制定一个类似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但推出时间未定。

随着低碳经济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欧盟于2009年1月提议建立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将其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案内容之一。显而易见,欧盟要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虽然欧盟承诺扩大其排放交易体系,吸收其他发达国家加入,但要形成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尚需时日。

(三)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影响全球碳交易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结果,即达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减排协定,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结果将对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气候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政策正是未来全球碳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厘行动计划”并启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迄今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2012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表现消极,对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的发达国家提供环保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也不愿列入谈判议题,相反却试图给发展中国家制定难以接受的减排目标。鉴于目前的谈判形势,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高官认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恐难达成新的减排协定。

但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重视,让人们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前景仍充满了期望。在2009年低碳博览会上,由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发布的《温室气体市场民意调查》显示,碳市场各利益相关方都期待全球碳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发达国家纷纷实行碳税政策,威胁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

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将通过世界经济贸易的传导机制,给尚未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带来影响。目前,备受关注的是美欧发达国家欲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实施所谓的碳关税,此举将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构成严峻挑战。

(一)碳税:发达国家促进国内企业减排的主要政策手段。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手段,包括排放税(能源税、碳税)、排放权交易等,其中,征收碳税最具市场效率,因而受到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崇。碳税制度最早由芬兰于1990年开始实施,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等也相继开征碳税。综观这些国家的碳税政策和实践,可以看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把环境政策与税收政策相结合,把碳税作为环境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其在各国绿色税制改革中充当重要角色。碳税一般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其含碳量设计定额税率来征收的。建立碳税制度,将燃料成本内部化,并以此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使企业根据各自的成本选择控制量。但碳税政策对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构成不利影响。开征碳税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是钢铁等能源密集型部门,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降低甚至丧失。为抵消碳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各国通常免除能源密集型部门碳税,或实行税收返还优惠政策。

(二)碳关税:发达国家力图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

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从不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此前,法国政府也建议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美欧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碳关税这一贸易措施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中承诺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行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如果不设立具体减排目标,则美国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也会仿效。

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使气候成本内部化,将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下降甚至发生逆转。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实施碳关税,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显然,征收碳关税在短期内对上述行业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谓碳关税,实则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发展中国家高能耗、高排放、低能效的生产模式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产品出口势必越来越频繁遭遇绿色壁垒,并由此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可见,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拥有的竞争优势,以及他们制定低碳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将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从而为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增长带来新的障碍。

四、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和贸易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深入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逐步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一)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保障。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工作目标要求,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二)加强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建设。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寻求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在特定区域和行业内开展碳排放交易。国内区域性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同时考虑高中低碳排放区域。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山角洲制造业集中,也是高碳排放集中区,可先行建立试点碳交易体系。先从区域入手探索碳交易是循序渐进的一个选择,而行业碳交易的阶段性探索,初期可选择能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试点。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四)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国际贸易规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将会有所调整。我国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成品进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调整和修改我国某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其适应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充分体现我国要履行的国际环保公约的义务,综合考虑贸易活动中环境影响、气候成本内部化等问题。

(五)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性的,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要依靠经济、知识、技术和治理的全球化。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要强调自主创新,也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六)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 篇6

关键词:低炭经济 现状 趋势

引言

迄今为止,人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实现物质享受与便利的提高。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消费模式,成为世界的风向标,引令各国竞相模仿,由此造成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浪费和破坏。时至今日,由于人类过度的生产与消费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措施进行补救和改善的时候了,在此背景下,兼顾环保和发展的低碳发展观念逐渐兴起,并成为全球潮流。从个人生活方式到政府政策,从国家法律到国际公约,低碳发展影子到处可见。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尤其如此:如果只顾发展不顾环境,本代人都可能难以继续生存;但如果只顾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又难以发展,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类终于找到了低碳发展的道路,就是把发展寓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把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一、低炭经济发端

低碳经济发端于地球能源战略调整,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领域。一方面,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热点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未来将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仍有不少贫困人口,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特别是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温室气体减排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极大机遇,对于缓解资源和环境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低碳经济定义及内涵

(一)国内外相关定义

国内外历年来关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众多。最早,2003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排放,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长早更高生活上水平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长早机会,也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该白皮书提出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60%的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低碳经济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引领了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和体制上的。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将有希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气候变化估计制度框架(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特别是《京都议定书》遭受空前挫折的形势下由英国率先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国际气候谈判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设。

在中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对低碳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及国际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也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对”低碳经济“ 的定义,目前广泛引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即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真个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僧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

1、工业生产的高效率,即单位产出低排放;

2、能源转化高效率,即单位电量高行驶里程和低排放;

3、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供应中占较大比重;

4、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和低排放;

5、办公、生活领域的能源节约;

6、减少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出口;

7、公共交通替代私人交通,更多使用自行车和不行;

8、最为核心的是:通过体制机制调整,刺激高效能、低排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提高全球的能效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經济具有全球性、政策驱动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一系列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储备以及金融支持。

三、低碳经济产生背景

从起源来看,低碳经济发段端于能源战略调整;从分布领域来看,低碳经济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方面;从概念的提出和行程背景来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枯竭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演进,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并不具备丰富能源的岛屿国家,英国更能认识到能源的持续利用对于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英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逐步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有预测认为,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需求将依靠进口满足。从整个世界的能源储量来看,化石能源还可以被开采利用一两百年时间,但同时,人类开发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也越爱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毋庸置疑,煤炭、石油、的呢过化石资源总有用光的一天。所以当今发达国家出于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考虑,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了节能、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上,于是“ 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且要使子孙后代能够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更意识和共同追求。从这个层面上看,低碳经济发端于能源战略调整,目的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迈过了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

从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看,相对于煤炭来说,石油和天然气是低碳能源;从产业排放的碳强度来看,钢铁、水泥等产业是消耗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产业。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恰恰正处于对高碳能源需求旺盛的阶段,钢铁、水泥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政府工作重心。欧美等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末期,无需耗费大量的高碳能源,如今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他们将出行依赖的汽车油品节约和替代作为研发重点之一。一般的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经济都是“高能耗”’高碳排”为特征的“高碳经济”,也就是说工业文明史建立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高排放气体上的,生态文明则正在建设中。因此,也有人将”低碳经济”看作是发达国家的“阴谋论”,因为发展中国家相对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低碳经济会增加一国发展经济的成本和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過我们也应看到,低碳经济从长期来看是科学的可持续的,也将产生新兴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种跨越发展的机会。

(三)低碳经济提出的直接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是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人类地球长久生存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客观要求。二氧化碳长期排放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 共同成立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从研究科学证据、适应与减缓、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气候变化进行全面评估,并于2007年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中最高的。在过去100年中,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47度,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7cm,按这个趋势下去,21世纪末气温将上升4度,海平面将上升60cm。这将给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业生产、沿海地区安全等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明显感觉到城市的温度明显要高于郊区的温度,这就是“热岛效应”,近年各国地震、海啸、台风、龙卷风频发,就是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不断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降低生产和生活中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碳生产率,是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和努力方向,也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道路的积极探索。

四、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低碳经济道路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低碳经济道路的实现是可行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相当程度是依赖石化能源等各种资源产品的供应,经济的发展与碳的排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能源成本和碳成本不断攀升、国际减排呼声不断高涨、节能和减排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寻求“碳依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之外的“去碳化”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可能。实现社会经济向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可以再保持经济增长活力、保证人类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人类地球的气候目标。

目前有关低碳化道路的讨论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政策的保障、技术层面的支持、资金成本的应付、市场良性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我们相信,一旦国际社会中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框架建立起来,那么确立将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及能源安全充分结合的低碳发展道路就会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现实也是最根本的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的问题

在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 成本和市场问题: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成本难以估算;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低碳产品市场的培育也需要相当时间。美国、中国、印度等碳依赖大国以何种方式加入低碳市场的创建目前还没有定论。

B 要想建立公平的国际气候谈判过程及取得达到目标结果,尤其取决于能否产生具有全球约束力和标准的量减排指标、分摊方案及配套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机制。

C 低碳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普适性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困难的障碍更明显,所以甚至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发达国家的阴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结构、经济成本、不完全市场、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安排、配套真个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需要非常多的探索和决心。

(三)巴厘岛路线图与哥本哈根会议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要求有关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期间,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比1990年削减5%,具体来说,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减6%。但美国在2001年就拒绝履行义务,使《京都议定书》的履行大受影响和打击。

美国拒绝的理由是发展中国家没有纳入减排义务范围内。为促成2012年后全球减排承诺的继续,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将美国和中国、印度等大国都纳入减排义务国,并大致规划了今后减排谈判的框架和方向。其主要内容为:在2009年年底前达成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大家致力于大幅度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制定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暂时不设定具体目标,但应不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为了有效的实现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应做好带头作用,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开发和转让、资金支持等层面,取得突破。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这场会议过程非常艰难,会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结果却成了不完美的谢幕:

A首先,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

B其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C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D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E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行动目标。

F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却并未能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留给人们的,很多问题上仍然是混乱与困惑。

G 总体还是有失公平,没有雄心勃勃,更没提法律约束力,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相对失职

五、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

(一)从发展动向来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从科学共识层面变为全球实际行动层面。

(二)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方面已经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开始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低炭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吴巧生,成金华.能源约束于中国工业化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郭濂.低炭经济与环境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大量化石能源不断消耗, 从而引发的气候变暖正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 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深刻触及到能源、生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 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 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而努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降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减缓气候变化的速率, 避免给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但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对国际社会负责。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 中国政府已郑重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平方米。我国在提出上述目标的同时, 还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省份,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 城镇化步伐加快,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强化。因此, 内蒙古实行低碳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将对中外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比较、思考和探讨, 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 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之, 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低碳经济战略, 他们在低碳技术与开发方面先行一步, 值得我国借鉴。

1、高碳产业改造

在欧盟, 低碳技术研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政府一直把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级能源作为目标, 并把此作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在英德, 两国一直认为, 煤在长期内将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能源, 因此必须建立发展效率更高、能应用清洁煤技术的发电站。同时, 两国政府还调整了产业结构, 建设了示范低碳发电站, 加大了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在日本, 为了达到低碳的社会目标, 政府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与长远计划, 改革工业结构, 资助基础设施以鼓励节能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 并且对温室气体的捕捉及封存技术予以大力支持。此外, 日本政府还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 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

2、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模式

德国大力发展风能, 促进现在风力设备更新换代, 提高清洁电能和热电的年使用比率, 鼓励居民在建筑取暖中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在日本,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 积极普及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注重发展地热、风能、生物能、太阳能, 尤其以太阳能开发利用为核心。法国建设了大量的核反应堆, 电力供应中的80%以上依靠核能, 成为全世界利用核能的第一大国。目前, 法国第三代压水反应堆ERP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 其发电成本比天然气还低30%。美国把低风速风电技术作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研究领域,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另外, 美国已经开始利用非粮食作物的秸秆、蔗渣等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代替原来的粮食类作物原料。

3、财税激励模式

在美国, 消费者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购买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 政府给予最高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 一些州政府还对使用清洁环保汽车实行直接补贴。另外, 美国还鼓励消费者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 对新建节能建筑实行减税政策。德国对风力发电进行投资补贴, 对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实施低利率贷款, 利率从2.5%~5.1%不等。加拿大实行了与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相反的碳税政策, 即对重排放的工业和产品进行强制性征税, 有效达到了碳减排的目的。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节能减排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特征, 同时以低碳发展为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 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以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 重点在低碳, 目的在发展, 是一种更具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其次, 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最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碳中和技术。碳中和是指为了达到环保的目的, 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 然后通过植树造林 (增加碳汇) 、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等方法把碳排放量吸收掉。

2、全面模式

这种模式包含了社会上的各个方面, 即技术、项目、企业、非政府组织、消费推导、政府推动、法律约束等。

技术带动型, 技术发展和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这些低碳技术包括化工、交通、电力、冶金、石油等多个领域;项目带动型, 一个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实现低碳经济的大规模发展, 有相当大的难度, 而项目的一次性、独立性、时间性等特点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平台与载体;企业带动型, 企业带动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和路径应该是培育低碳经济创新企业, 促进低碳经济产业组织变革, 大力倡导低碳技术在企业间的应用, 鼓励管理制度创新, 同时使低碳经济在产业内实行, 从而达到低碳经济全面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带动型, 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处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 它代表着社会中某个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消费引导型, 在人们的日常消费领域, 节能和减少CO2排放有着巨大的潜力, 同时还可以做到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推动型,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 政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法规和经济措施的制定, 都离不开政府, 而这些都将对低碳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律约束型,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 政府可以颁布一些法律来规定一些行业、部门的最低能耗效率和排放标准。

3、“三结合”的低碳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由政府、市场、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居民) 三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首先, 在低碳经济模式中, 政府起到监督、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次, 创建中国自己特色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 把现有的市场体系向低碳方向引导。最后, 通过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低碳化, 使产业形成低碳大环境, 并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四、中外低碳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中外低碳经济模式的不同点

(1) 财税激励低碳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普遍使用, 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利用这种模式, 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进行低碳生活, 有利于低碳经济长足发展。但这种模式在我国的使用并不广泛。

(2) 全面模式。我国的这种模式包含了社会上的各个方面, 应全面实行低碳。其中全面模式中的非政府组织带动型, 更是充分发挥了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 中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2、中外低碳模式的共同点

(1) 传统高碳产业的改造模式。低碳经济重点在低碳, 目的在发展。所以说不论任何一个国家, 传统高碳产业的改造都将是重点。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碳发展这一大难题。

(2) 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模式。对于可再生能源, 各国已经普遍引起重视, 特别是日本, 更是把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作为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 中国也不例外。只有把可再生清洁能源充分利用, 才能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环境的污染,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3、中外低碳经济模式对内蒙古低碳发展的影响

综上可以看出, 中外低碳经济模式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 首先可以吸取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好的经验, 比如, 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中, 要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 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的力量, 来促进低碳的发展;又比如,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财税激励模式, 鼓励和引导人们进行低碳生活。但是, 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比如, 内蒙古有广阔的草原, 还有居全国第一位的森林资源, 大力发展草原和森林碳汇, 将促进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创建

1、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1) 内蒙古能源结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 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 而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十分乐观。虽然有丰富多样的能源结构, 但长期以来, 内蒙古自治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一直是以煤炭为主, 由此也导致了低效高耗能的能源利用方式和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 内蒙古特殊资源。内蒙古是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将近1/2区域属于风能丰富区, 其中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1.01亿千瓦, 占全国风能资源的40%, 居全国首位;还有太阳能资源, 也是很丰富的, 全区总辐射量在每平方厘米115—67千卡之间, 全年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 仅次于西藏, 居全国第二位。另外, 内蒙古每年产秸秆约2500万吨, 林木生物质储量约6.6亿吨。根据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的初步研究结论, 内蒙古是开发生物质能源潜力最大的省区之一。

(3) 内蒙古的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森林碳汇是指森林能吸收并储备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减缓了温室效应, 这就是森林碳汇的作用。中国的碳汇总量约为8.95亿吨, 各省市中以内蒙古最高, 约为1.52亿吨 (2006年) 。截至目前, 内蒙古森林面积达3.55亿亩, 居全国首位;林木蓄积13.6亿平方米, 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覆盖率达20%。生态建设取得整体恶化趋缓、局部治理区好转的良好效果。

(4) 内蒙古低碳发展特色———草原碳汇。目前, 普遍认同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 比较而言,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 草原碳汇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研究表明, 单位面积草原的碳汇作用虽不如森林, 但草原的优势在于面积巨大。据初步估计,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的碳储量中, 森林占39%~40%, 草地占33%~34%, 农田占20%~22%, 其他占4%~7%。可见, 森林和草地碳汇功能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在内蒙古, 草原面积为13.2亿亩, 是森林面积的4倍以上, 占国土面积的74%, 是我国生态面积的主体。尽管现在还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它的实际碳汇量, 但如此庞大的资源, 其碳汇的整体能力也必然相当可观。可以说, 充分挖掘草原碳汇的巨大潜力, 充分发挥草原碳汇的巨大功能是内蒙古最好的减排措施, 也是促进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2、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创建

根据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主要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下, 实施传统高碳产业改造, 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森林、草原碳汇, 共同实现内蒙古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见图1) 。

如图1所示, 如果要达到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首先, 应由政府和市场为企业创造低碳发展环境。政府主要构建整体低碳发展的经济战略与规划, 出台并且完善法制监督体系等, 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 创建有内蒙古特色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 从而将现有的市场体系引导到低碳方向。其次, 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 企业可以进行传统产业改造,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循环经济,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居民大力植树造林, 保护草原生态, 从而实现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在这种模式中, 政府起主导作用。内蒙古特色的低碳市场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的。实现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四种方式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下由企业或个人完成的, 而且这四种方式相互独立。

3、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应对措施

(1) 对传统煤炭产业进行改造。加大生产煤基洁净燃料研发的前沿产品:一是煤基醇醚燃料, 如甲醇、二甲醚等。目前已有5家企业, 正在着手利用甲醇代汽油和二甲醚代柴油生产醇醚燃料的前期工作, 先期将形成80万吨甲醇汽油产能;二是煤制油。就是以煤炭为原料来制取汽油、柴油、航空汽油和一些化学制品;三是煤制氢, 在煤炭制造合成气的过程中, 只要改动一些工艺流程, 就可以制成氢气。另外, 是煤化工产业。积极扶持天信公司、家景能源三百万吨煤焦化项目, 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 实现“焦与化”的衔接发展, 形成煤炭—焦化—煤焦油及下游系列产品的生产模式, 发展苯甲氢、环已醇、已二酸、尼龙六六盐等下游产业。

(2)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富油有气, 遍地是煤”的内蒙古, 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极为丰富。据初步测算, 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 约占全国的40%;年太阳辐射量约为每平方米4800焦耳至每平方米6400焦耳, 仅次于西藏。加速发展天然气, 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 加强循环经济工作。加强规划指导, 发展循环经济, 比如煤电产业链, 煤化工产业链等, 让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内蒙古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环境容量, 坚持重点突破、有序发展, 充分利用废气、废渣、废液, 实现废弃物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 实现集约化发展,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资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目标。

(4) 鼓励产学研结合。要想在低碳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技术是关键。所以内蒙古应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下功夫, 比如加快“中国矿业大学煤基碳高附加值项目中试基地”、“利康科技集团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阳光碳素“中国电极糊研发基地”、紫晶“河南科大高温材料研究院产业研发基地”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推进宜化中试基地、君正研发中心建设。这些都将是未来低碳发展技术的中坚力量。

(5) 努力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森林碳汇就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减缓温室效应。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碳汇能力也居全国之首, 这对内蒙古的低碳经济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内蒙古应该鼓励生态建设, 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进一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另外也要把草原建设和荒山治理纳入到议事日程, 这样可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

(6)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要想在内蒙古地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草原碳汇不容忽视, 这归根结底取决于草原生态的好坏。如果没有良好的草原生态作支撑, 发展草原碳汇就是一句空话。当前, 内蒙古地区的草原生态正处在“退化趋缓、开始好转、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因此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应引起各方的充分重视。

政府在这方面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一定的法规来监督和促进草原生态的建设, 可以在部分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工程, 同时还可以鼓励发展林草结合产业。另外, 要充分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 加大建设力度, 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的生产能力。

(7) 实施目标管理。为确保实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建议实施总量目标管理。国家提出到2015年, 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 (按2005年价格计算) , 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 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为实现此目标, 国家分给内蒙古的目标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5%。内蒙古要将该目标层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 在分解目标时, 要综合考虑各盟市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应建立节能减排保证体系, 其六要素如下。

第一, 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 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 完善节能减排统计核算、监测方法及考核办法, 继续做好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第二, 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 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 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 以解决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等问题。发改委要每年组织开展各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第三,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2015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争取达到11.4%以上, 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要调整发展思路, 政策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向发展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倾斜。

第四, 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具体政策措施有:一是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 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 完善退出机制, 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四是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的比重。

第五, 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节能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脱硫脱硝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

第六, 从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四个方面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价格和收费政策包括:一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二是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 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 深化供热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三是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 (电耗) 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 实行惩罚性电价。四是严格落实脱硫电价, 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五是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 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六是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 加大征收力度, 降低征收成本。财政政策包括:一是地方财政要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加快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二是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等支持机制, 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四是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 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 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税收政策包括:一是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二是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将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 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三是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四是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包括:一是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二是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三是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 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 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四是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

六、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 同时是借鉴中外低碳经济模式分析思考出来的。内蒙古经济结构低碳化调整的重点是对传统能源结构的改造与创新, 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草原、森林碳汇。落实的关键是实施总量目标管理和建立低碳发展的保障体系。低碳经济之路将是漫长而坎坷的, 我们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 尤其要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保障, 努力把传统的高碳产业结构转型为低碳模式,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低碳城市化建设, 使内蒙古的经济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 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找出了中外低碳经济模式的差异和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借鉴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10 (5) .

[2]董冬: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 2010.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 (2) .

[4]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 2009 (4) .

[5]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 2008 (18) .

[6]李慧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10 (5) .

[7]陈瑞清: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六大基地[J].实践 (思想理论版) , 2009 (7) .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8

低碳, 顾名思义就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人们在生活以及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也就是节约能源, 减少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浪费。而所谓的低碳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最少的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 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且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低碳城市则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 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 市民以低碳生活理念为行为指导的城市。这个最终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城市的园林绿地恰恰是市民最容易接触的自然环境, 所以, 建造一个低碳且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建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组分。

2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应用, 提高园林绿地中植物固碳的效率。经过多方面查阅资料, 总结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知道,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麻栎、碧桃、广玉兰、醉鱼草、夹竹桃、垂柳、火棘等。

2.2 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建造高效、低碳的城市园林

要建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 不只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类, 还必须注意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 使其在空间上和固碳能力上可以优势互补, 使植物在分布上错落有致, 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群体固碳能力, 建设低碳的城市园林。依照某市的城市园林建造现状, 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植物配置:

2.2.1 高大乔木与矮生灌木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显著高于其它高大乔木树种, 灌木的固碳能力也远远高于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另有在相同面积上种植不同种类植物的试验显示, 在固碳能力上常绿灌木固碳放氧能力最强, 其次是落叶乔木, 再则是常绿乔木, 与前几种相比, 落叶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最弱。所以, 在选择搭配园林绿化植物时, 要注意适当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配置比例, 合理搭配, 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放氧固碳能力, 而且园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气。

2.2.2 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

依据植物学研究结果, 速生树种的固碳放氧能力远远比慢生树种高, 不过这只是一个短期的, 但就长久来看, 把二者搭配种植, 不仅可以提高固碳速度, 而且可以在植物景观和生态方面获得长久的效益。

2.2.3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搭配。

常绿植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很强的固碳放氧能力, 这与落叶植物秋季落叶后的固碳能力几乎为零相比好很多。但今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 由于秋季落叶植物会出现彩色, 这种叶片由于其叶片内花色苷的存在和分布差异, 增加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 增强了固碳放氧的能力, 同时秋天叶色变化可以增加观赏性。所以, 常绿作物与落叶植物搭配可以相互弥补, 以保证四季都有较高固碳能力,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

2.2.4 低龄树与老龄树搭配。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盛行直接移栽高龄的大树, 从固碳放氧方面来讲这种现象是不正确的, 因为低龄树木的固碳能力远高于高龄的大树, 虽然就单株固碳来看, 古树可能远远高于常规树木。但由于其数目少, 且几乎不再生长, 总的来说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就观赏性来看, 古树、大树更加具有观赏性, 而且这也有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古树种类, 所以将不同年龄的树木搭配种植, 既可以增加固碳能力, 建造低碳园林,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和保护濒危树种。

3 总结

低碳生活是现在全世界人们的追求, 低碳城市则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观的一次重要实践。现阶段, 全世界都在以城市为单位实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每年世界环境日都会举行各种活动, 已经把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定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所以,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 要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科学评估、合理搭配, 最大限度增大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灰尘、有害气体等的能力, 为市民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从而加快安全、高效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丽勉, 胡永红, 秦俊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2] 李想, 李海梅, 马颖.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 2008 (8)

[3] 徐玮玮.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绿地树种配置及环境效应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07

[4] 谷永新, 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5] 徐蕾.浅谈低碳模式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西林业, 2012 (4)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9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飞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 城市建筑快速增加, 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人们开始认识和关注发展低碳建筑的问题, 低碳建筑的重要性逐步被理解和认识。我国正在加速建设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主题,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仍然客观存在, 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与建筑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已逾403亿平方米, 建筑物单位面积的能耗值相对较高。我国城乡新增建筑面积大约在16亿-20亿平方米的水平, 一方面在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现有建筑能耗的同时, 要积极采取措施减低新增建筑的能耗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和排放问题。发展低碳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必然要求, 并且可有效促进下游用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低碳建筑相关问题分析

(一) 低碳建筑的概念和内涵

低碳建筑的概念暂无统一的定义。通说认为低碳建筑就指在建筑在材料、设备的过程中, 以及建筑在施工建造和建筑使用的全过程中, 最大限度的减少化石能源的实际使用量, 促进能效提高并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科学减排。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低碳建筑可定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尽最大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满足人们舒适生活要求的建筑。

可见低碳建筑是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提出的概念, 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既往提出的绿色建筑相比, 低碳建筑重点强调碳排放并使之实现量化, 据此测定不同建筑物对应的碳排放值, 使碳税以及碳交易在建筑领域得以实现。

(二) 相关参与主体

低碳建筑的相关参与主体有很多, 主要包括政府决策、设计施工、承建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相关主体。要推动低碳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就要改变现在各自为战的局面, 发挥这些主体的积极作用, 既要做到各司其职, 又要做到彼此配合, 有机统一的做好低碳建筑的发展工作。

2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 认识不足

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关注, 但认识不够全面, 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政府应积极宣传和倡导相关理念。政府更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在政府层面更清晰、准确理解和把握低碳建筑的相关问题。低碳建筑不仅仅要注重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的核心是建筑从设计施工到最终报废拆除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低碳排放。

(二) 政策层面的相关工作

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其中碳排放税、碳基金和碳排放交易等的低碳激励政策, 对于碳排放减排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尽管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 但专门性的低碳建筑法规和政策基本缺失。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低碳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另一方面, 对于建设低碳建筑政府没有积极的经济鼓励措施, 致使建筑投资建设商缺乏积极性;另外对于高耗能建筑, 政府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控制措施。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市场上低碳建筑生存空间有限, 低碳建筑建设混乱无序。

(三) 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低碳建筑发展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我国住建部也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颁布了和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但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规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建筑评估体系, 缺乏科学完备的建筑物碳排放量计算系统, 没有国家层面的相关建筑材料以及设备能耗的碳排放控制的强制性标准, 致使相关的低碳建筑的评估和评价工作很难开展。

(四) 相关企业应着力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建筑就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等多方面有效减低碳排放, 可以讲低碳建筑的发展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要靠科技创新优化建筑设计方案;要靠科技创新不断改进建筑设备;要靠科技创新研发新型建筑材料, 要靠科技创新提高施工作业水平等等。在我国由于低碳建筑材料在研发上投入大, 销量始终不能实现飞跃, 所以低碳建筑材料的售价始终居高不下, 甚至个别生产企业在研发低碳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国家应该尽快进行调研, 以务实的态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建筑科研创新体制。

(五) 示范效应没有形成

低碳建筑的真正价值到底在哪里?这是笔者在实践中听到最多的疑问, 很多人认为与自己不相关, 看不见、摸不着。要想让大众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 接受和认同低碳建筑的理念, 就必须通过示范的方式积极强化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宣传力度, 建设好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低碳建筑项目对于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一) 加强宣传低碳建筑的理念

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低碳建筑的相关宣传, 让广大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渠道了解低碳建筑的相关内容和理念。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作为重点的宣传对象, 让建筑行业先充分了解, 让建筑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才能不断提高低碳建筑的质量, 更好的示范低碳建筑理念。

(二)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

在当前广大民众对低碳建筑了解不多的情况下, 需要政府的积极宣传、鼓励和引导, 政府应在法律法规制定、市场规范、监测和检查等方面发挥更为有利的作用。我国需要建立一整套的低碳建筑法规体系, 确保与低碳建筑相关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进一步明确低碳建筑质量相关的责任主体, 保障低碳建筑市场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下高效运行保。研究、颁布、实施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经济优惠政策, 积极促进建筑行业内部的沟通协作。对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开发商、建筑材料供应商等主体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资本市场向低碳建筑市场增加输出, 鼓励各金额主体把资金更多的投向低碳建筑行业, 为该行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三) 制订相关技术标准

低碳建筑的相关主管部门应从我国国情出发, 充分尊重低碳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制定出低碳建筑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低碳建筑在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加强低碳建筑信息化水平, 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监督和管理低碳建筑的相关数据, 实施低碳建筑材料和相关设备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 实现低碳建筑产品的终身责任制。

(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发展低碳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积极倡导低碳建筑的科技理念, 倡导企业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 构建科技成果低碳建筑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合理途径和渠道, 加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建筑设计方面, 建筑设计单位要充分把握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 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目标, 设计出达到低碳建筑标准和要求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建筑方案, 不断出精品来满足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低碳建筑的相关结构体系, 不以外形美观等要素为目的, 其核心是节能减排, 最大限度的控制碳排放量。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研究新方案、新方法和新工艺提升施工的科技含量, 在施工环节尽最大可能降低碳排放量;节约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废料, 科学控制建筑原材料用量;加强施工质量监控, 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在研发环节下功夫, 不断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设备, 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五) 加强示范工程建设, 让低碳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在示范工程架设方面, 要充分考虑地域、地段等多种因素, 经过科学考量在最为适宜的地域和地段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建筑工程。实现从建筑设计直至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和应用低碳措施和技术, 注意细节, 注重使用体验, 在低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功能性优势。建设低碳建筑示范工程的过程中注意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的方式, 逐步扩大低碳建筑的建设规模, 从单体建筑逐步发展到低碳住宅小区和低碳园区, 直至低碳城市并最终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

4结语

应该说我国低碳建筑领域的相关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目标, 这也必将带动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低碳建筑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需要不断应对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新问题, 低碳建筑必定会引发建筑业的新思潮和新变革, 为我们营造更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10

低碳概念的提出, 旨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量, 在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 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核心内容。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 (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 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生活必须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 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

2 低碳经济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 加快经济增长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共同目标。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 大部分国家忽略了能源资源的节约问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也因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何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前提下, 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是根本走不通的。鉴于此,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的《能源白皮书》[1], 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 的概念, 这个时期强调的主要是建设低碳经济, 并未赋予其过多的内涵。 2006年,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作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 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 来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同年, 国内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也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气候变化”一词。2007年6月, 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此后, 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3 低碳的发展

3.1 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发展的最初阶段只是各国根据自身国情致力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诉求, 因此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 直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2003年, 低碳经济由英国提出, 旨在解决自身能源安全问题和减轻气候变化对国内经济、生产生活的影响。紧接着, 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07年9月8日, 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的召开对亚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了新的规划方案。2007年年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 着重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2008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 再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及新的要求, 而正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得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关注的焦点。

在2010年中国的两会上, “低碳”又一次被推上了中国发展的舞台, 再次成为我国两会关注的热点。但就现阶段而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解及做法明显不同。对发达国家而言,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其目标应与控制温室气体的国际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发展中国家, 其历史总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低, 就现阶段而言, 应该主抓发展, 并始终强调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发展模式, 努力实现发展与减排的双赢局面。

3.2 低碳生活的发展

近几年来, 发达城市的大部分居民已经对低碳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我国西安举行的“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向公众普及了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理念、推行低碳实践。2012年3月31日, 我国南京也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联合江苏青年环境交流中心, 开出了“低碳号”列车, 号召人人都能做一个环保家。我国的黄河流域9省区开展青少年植树统一行动日活动, 在同学们将环保低碳进行到底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这种活动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有开展,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低碳生活将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大气中碳的排放量、汽车尾气占据了很大比例, 所以在汽车行业, 各国发展节能减排的环保行动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各国都是以积极研发、改造产品和丰富产品线, 打造耗油低、排放更少、性能更优越的车型为目标。我国这些年在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 包括对1.6L及其以下车型实施减免购置税的政策、节能惠民工程等。国内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在这方面的领头军有我国的奇瑞、旗云、风云等企业。通过这些政策, 让消费者在投身环保的同时, 更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此举无疑使更多的消费者在选择节能环保生活方式的同时享受了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 从而实现了人民大众与低碳生活的并行, 实现了“鱼与熊掌”兼顾的局面。

4 走低碳之路的重要性

4.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裁体, 在表面变得越发光鲜的同时, 背后却是沉重而又现实的环境生态危机[2]。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 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 而中国在那时的城镇人口将达到8~9亿人。城市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健康, 而在城市中又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 环境污染严重,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控制, 反而仍在进一步发展。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所以说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领域, 分为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三个类型, 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兴技术。这些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如果我们掌握并成功运用, 不但可解决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这一瓶颈, 更在宏观上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可极大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4.2 对国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就目前低碳经济对国际发展而言, 欧美地区明显已了解到低碳经济会是将来长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从而纷纷实行“新工业革命”, 去争占新时期产业制高点, 追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德国已有专家预计, 在未来的几年内环保技术有望超过传统工业。日本提出的《新阳光计划中》, 提到1993~2020年用于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已过百亿。同时美国也在加紧研发低碳技术, 在能源设备、建筑工业、低碳环保方面都将有新的计划给美国带来全新的改变。世界各国对低碳技术的研发都投入了巨额资金, 低碳经济市场已硝烟弥漫。作为工业革命的先行国, 英国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成为了低碳先行国的标兵, 同时对世界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了榜样。我们应该多借鉴他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开创出一条适合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

5 低碳之路, 我们要怎么走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曾披露, 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随着碳排放量的不断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以及各国多次爆发的海啸和旱涝灾害, 都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 而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作用[4]。联合国报告显示在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来的物质消费需求的增加, 或将导致1/3的物种灭绝。为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获得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世界人民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关注低碳, 研究低碳, 践行低碳。

坚持“低碳经济”, 坚持走低碳道路, 已经成为全世界70亿人所面临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在21世纪的今天,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努力, 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新的制造中心。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产业蓬勃兴旺的今天,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大一部分仍为代加工、代生产, 因此而付出的环境代价使得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各方面均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走好低碳之路,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稳步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和保障。

5.1 政府监管机制的加强

目前, 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迅速, 同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相比,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的出台, 以及新建企业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方面都已基本完善, 但我们现在的低碳生产技术和整体环保意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特别是康菲漏油事件、哈药污水乱排等环保问题层出不穷。环保部门应对本地区的污染源及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高碳型企业, 应结合实际情况敦促其改进生产技术、加强“三废”处理力度, 并对可能造成污染的隐患进行定时排查或清除。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并保障群众监督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大法律法规惩处力度。

5.2 企业及个人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离不开科学创新技术的支撑。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 企业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创新和低碳环保技术的研究, 走绿色环保的生产道路。目前, 相关低碳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日趋成熟, 例如新型催化剂二氧化钛的研究, 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5], 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批量化生产就可以实现。而工业“三废”的生物处理技术已经工业化应用, 利用生物法对“三废”进行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公众应该在政府引导下, 积极地投入到节能和环保的绿色行动中。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努力学习并主动宣传、普及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低碳设计、低碳材料、低碳家电等。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也切实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 结语

作为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目前也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们更应加快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步伐。依靠低碳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 加大碳捕获、碳封存和碳转换技术的创新力度, 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崛起之路。

摘要:指出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从世界各国应对紧张的能源环境问题的政策入手, 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加强政府监管和增加企业环保意识方面论述了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新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 2003.

[2]李迅, 刘琰.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规划学报, 2011 (2) .

[3]刘志林, 戴亦欣, 董云贵, 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6) :1~7.

[4]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27~23.

低碳经济时代 篇11

过去几十年来,各国发射的数百颗气象、环境、海洋和陆地卫星在监测全球大气、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臭氧空洞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南北极、珠峰冰雪融化速度和气候变嗳等全球尺度变化的观测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均来自各类气象卫星和其他遥感卫星。

2009年发射的卫星中至少有10颗与监测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中日本成功发射的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和美国美国航宇局发射失败的“轨道碳观测”卫星更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依赖卫星监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环境与生态变化,并希望利用卫星能够大尺度、全天时、长周期、连续监测的优点,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为各国定量或定性监测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以及监测本国江河湖海的污染源和治理效果提供执法依据,为发展低碳经济作贡献。

人类还将通过探测和研究金星的温室效应和火星等行星的大气与生态变迁,找到解决当前地球面临的许多难题。也许有朝一日某些发达国家会利用卫星监测碳排放的数据向其它一些国家收取碳关税,各类环境监测卫星也可能会像冷战时期的军事侦察监视卫星一样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相撞引发空间环境安全关注

空间环境安全问题是2009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热点。

2月11日0时55分,美国“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经废弃的“宇宙-2251”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约790千米的轨道上相撞,形成超过600个较大的碎片。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两颗大型卫星相撞事件,预示着空间安全环境的日益恶化。卫星相撞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空间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

美国方面更是借此进一步推进空间系统防护和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建设。4月底,国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航空航天分会就评估和解决空间碎片问题举行听证会,并采取了扩大卫星跟踪范围,探索在商业卫星上安装政府传感器的可能性等多种措施。美国已于9月完成了所有在轨800多颗工作卫星的跟踪和碰撞分析,并计划在年底前实现对约500颗失效报废在轨卫星的跟踪。美空军正在改进“空间篱笆”系统,到2015年改进完成,将使美国跟踪空间目标的数量从1.9万个上升到10万个。

目前,约有130多颗通信、气象和遥感等卫星运行在高度为750千米~850千米的轨道上,其中包括我国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2B”卫星等。美俄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这些卫星的安全运行。

12月8日~10日,美国航宇局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举办了“清除轨道碎片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篇12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什么叫做低碳经济?

不管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还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总之有一条,就是得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任何一个经济,如果不改善民生,就不叫经济。经济这个词,从古希腊以来,它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改善民生。一个家庭的经济,要改善这个家庭的境遇,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改善国民的民生,这是最根本的。

改善民生,它涉及到老百姓的温饱、涉及到老百姓的安全、涉及到老百姓的尊严。这几个是缺一不可的,缺一个都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所以,我们讲低碳经济的时候,要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言外之意,就是2050年让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不应该变。低碳经济只能是它的催化剂、助推器,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什么都不经济。

其次,我们用一个国际化的观念来理解低碳经济,就是人类发展。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就是低碳经济。

精心设计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人类发展实际上和我们说的民生概念是很相似的,它强调一个普遍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强调发展能力的建设,强调选择的自由。所以,我们在考虑低碳经济的时候,要站稳立场,要找准出发点,否则低碳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样一种理念、一种哲学、一种发展观,体现在低碳经济上面则是如何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有不利影响,就会影响人类发展、影响民生。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这是影响民生的,所以我们要减缓气候变化,去采取行动发展低碳经济。

同时,在避免气候变化的时候,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它可能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大概关停并转了1000万千瓦左右的小机组,这是一个好事情,这个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但是,它是有负作用的,比如说有40万人为此下岗。我们当然会想方设法安置,但是安置下岗人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有人说搞风电、生物质能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很难把因关停并转小电场下岗的人,直接转移到新就业的机会上,这就是劳动经济学里面讲的就业与空位并存的问题。这是在凯恩斯的时代就很难解决的,所以我们要小心,它是有社会代价的。

任何一个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我们要把低碳经济看成一个路径,要精心设计这个路径,要有一个平稳、健康的路径,不能因为低碳经济的热潮,搞一次大跃进、走一段弯路、上了重复的生产线。如果这样的话,恐怕是事与愿违的。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低碳经济最核心、最普适的概念,就是低碳生产力。低碳生产力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生产一块钱人民币,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反过来说,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能生产多少块钱的人民币。如果就此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技术水平变化的角度看,按道理来讲,人类社会的经济应该是越来越社会、越来越健康,应该是越来越走向低碳经济。不过,事实证明还不是这样。我们看到,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还不够低碳,甚至人均的排放量还很高,是我们的几倍。但是从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上看,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我们建设低碳经济,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建设低碳经济,就是逆历史的潮流。

放在具体的背景下考虑低碳经济

但是,低碳经济又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低碳经济要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里面,放在现实的国情里面去理解和设计,去体会。否则,低碳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我们最相关的国情?不管怎么说,我国是处于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当然还有后工业化的社会。后工业化的社会是有条件形成低碳经济的,但是由于人们理念的滞后,由于一些固有的市场经济的失灵,导致了在后工业社会里面,依然是高碳。我们要扭转这样的一个局面。

我们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全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正在大兴土木,新盖房子、新起楼盘、新上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的设施投资。那么,这样的一个阶段,大量需要原材料,哪个原材料不是高碳的?不是高排放的?而且,这样的情景再过10年、20年,恐怕依然如此。

这个过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城市化。我国之所以现在还很高碳,而且要继续走一段路,是因为我们还有7亿的农民。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没有充分的电力供应,没有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家里面没有抽水马桶,没有上下水,道路还不那么完善。他们要有相应的能源服务、城市设施供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这恰恰又给我们带来一个沉重的压力。所以,这就是我国发展阶段的国情。

发展低碳经济并不轻松

要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并不轻松。要搞低碳经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实实在在的国情出发,去找低碳经济的路线图,这样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才是脚踏实地的。否则,我们的低碳经济要么由于大跃进要走弯路,要么出现一些新的不必要的挫折。

要建设我国的低碳经济,大概在六大部门,即电力、交通、建筑、钢铁、水泥、化工及石油化工。这六大部门排放占到我国工业排放的70%,全国排放的50%。展望未来我国的排放情景,要想达到峰值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技术、资金的支持,付出额外的代价。

我国政府宣传碳排放减排的指标是40%到45%,这40%到50%的指标期间,正好处于增量成本急剧上升的临界区域。所以,要是再高一些,我们会多付出很多的增量成本,一年300亿到800亿美元。

当然,要想实现这样的技术路径,需要一个政策的路线图去支持,否则技术的路线图设计得再好,也只会被束之高阁。那么,技术的体系要想取得变化,必须在政策体系上做出调整。

支持排污权交易

提出这一目标之后,我国在排放的问题上就有一个浮动的上限。这个上限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前提,就是有可能搞排放贸易了。

我支持搞排污权交易。为什么搞这个?要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说40%到45%的目标,用经济手段,代价要小得多;如果行政手段,可能花的代价要多得多,这是一个基本的环境经济学的原理。

经济手段有两个手段,一是环境费税,一是排污权交易。在短期内,排污权交易不是很成熟,但是要积极地试点,要分小步渐进式地征一些碳税,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但是,我们要慎重,不要引起通货膨胀和普遍的价格上升。一个低碳的经济没有一个低碳的税制,这个低碳经济要成长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建议在短期去引进小额度的渐进式的碳税。但是它控制的是成本,并不控制总量,给企业一个激励,让企业选择交税还是花一点钱治理。

排污权交易控制的是成本?它控制的是排放总量。我国越往后走,总量控制的要求会越严格,那个时候就必须引进排污权交易的制度,而这个制度是需要有能力建设、严格的监管、非常精准的测量。没有严格的检测,没有严格的执法,交易的则不是排污权,而是一纸空文。

如果还依然沿用“十一五”时期按照行政区划往下分解的道路,这就会大大限制我们未来引进经济手段,特别是不利于引进排污权交易这样一个长期的制度。因为这样,我们就把一个碳市场给割裂了,山东省的排放权是很难卖给江苏省的,它只能在省内交易,交易的机会大大下降。

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自由的碳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把排放指标按照行政区划去分,而是按照产业部门去分,然后分到企业身上去,这样有利于改变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上一篇:快速搜索算法下一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