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2024-10-03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精选12篇)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篇1

何谓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低碳经济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经济形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制度创新、开发新能源等手段,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耗费,达到既能使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煤炭、石油等能源发挥了巨大的重用,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带来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不断升高,造成雾霾、废气、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变化,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对生态带来严重破坏。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因此,提高人们环保意识、转化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石化能源的耗费、控制碳排放是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总体评估

对中国低碳现状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可以正确判断当前我国低碳发展的基本形势,揭示低碳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区的低碳发展工作,为“十三五”低碳发展的研究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约为37.5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7%,煤炭消费量39.65亿吨,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4%,这个数据远远高于世界煤炭平均水平30%。在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行业消耗18.39亿吨,钢铁行业消费6.27亿吨,建材行业消耗5.25亿吨,化工行业消耗2.53亿吨。1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为2.6吨,一直以来,我国在汽车、交通、化工、能源、建材等行业都成高速发展状态,经济也是典型的高碳经济。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初步研究显示:从2006年我国成为碳排放最大国以来,各省市、各行业和相关企业在低碳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国家低碳发展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1)低碳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在我国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的占比为:94%、5.4%、0.06%,煤炭使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比较高,煤炭消费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释放的近2倍。我国的能源消费又主要依赖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但在减少煤炭排放技术上,各地政府节能资金投入不足,使低碳技术得不到发展,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造成大气污染、生态破坏。

(2)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过高,能源消费结构刚性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能源耗费中,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还比较低,从前面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煤炭占比过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能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低碳排放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还比较低,在低碳发展中,应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3)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十多年前,我国就提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化,但没有得到根本的变化,这一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欠发达地区面临经济发展和低碳发展双重目标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这些地区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在交通、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上增加投入、加大发展;加上,城市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方式,碳排放量没有下降的趋势。

(4)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2011—2015年我国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上升,2015年年底增加到50.5%,第二产业下降到40.5%,不过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二产业内部高能耗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长消耗了更多的石化能源,各省能源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发展倾向,对低碳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

自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发展的观点以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跟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低碳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上一个新的潮流。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保护等矛盾更为突出。通过对我国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做法,初步提出了我国低碳发展的五条途径。

3.1 制定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

目前,各国公认为,征收碳税和开展碳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比较有效的方法,碳税是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征的,它不同于对消费资源开征的能源税,消耗石化能源的企业单位就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低碳或零碳能源的企业不需要交税,从而鼓励整个社会节约利用,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以此达到减排节能。放眼国际社会,芬兰、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已经开征了碳税,这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我国首家环境权益交易所在2008年8月正式挂牌,这样碳交易、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有了平台,碳交易可以平均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提高减排效率。

3.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各行业中,往往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有比较落后的技术。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处在主导地位,可以在投入部分财政资金外,设立低碳基金,支持低碳技术的改进,鼓励公司、企业应用低碳技术,政府支持并加强与国际上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企业合作,引进可以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又能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对一些企业进行的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技术革新等,可能降低企业效益,但有社会效益的,可以对其进行补贴,加速成长。

3.3 提高消费者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衣、食、住、行方面能节约能源,较少耗费的资源也不少。平常对居民加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教育,认识我国在能源消耗上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培养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能源使用和生活环保的知识,知道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途径。不要因为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是集体的或国家的就不需要节约。每个居民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我们整个国家减少的碳排放量也相当可观的。

3.4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和使用低碳能源

2014年11月我国发改委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提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在当月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20%左右。目前,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村地区用的比较普遍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小沼气等。风能、核能、天然气等能源业在研发、逐步成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电动汽车也投入了使用,在低碳能源使用上前景广阔。

除以上措施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还有:

(1)增加陆地植被碳汇,实现生态效益和碳效益的共赢;

(2)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发挥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

(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各产业产品附加值;

(4)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低碳增长。

总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不应该也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高速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费、转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赶时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要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都落实在行动上。

摘要:低碳经济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不只能追求效益,更要遵照自然规律,考虑长远战略、环境成本等因素,使经济、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该是中国的最终和最好选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靠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等。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储量,环境保护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篇2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Abstract:The low-carbon economy based on low-power,lowpollution,low-emissions is a great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Anumber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abroad.China has taken 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reduction,promoting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building a ecologicalcivilized society,which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of the times.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achie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low-emission,low power,especially in terms of policy,legal support andprotection.

Key words:low carbon;low carbon economy;energy reduction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平衡的。

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普遍上升,威胁人类生存。CO2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因此,为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低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

(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

低碳经济本质上属于碳中性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经济中“低”的要义在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碳中性,即经济发展中人为排放的CO2与通过人为措施吸收的CO2实现动态均衡。由于低碳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碳中性是全球碳中性。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在引发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温室气体长期减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增长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有人称之为是“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中国缺乏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节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应该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应积极、适时地向低碳经济转型。指出全球如果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英国首相于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是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2]。

20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根据这项战略,联邦教研部将在未来内额外投入10亿欧元用于研发气候保护技术,德国工业界也相应投入一倍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该战略确定了未来研究的4个重点领域,即气候预测和气候保护的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后果、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和与气候保护措施相适应的政策机制研究。根据这项战略,德科技界和经济界将就有机光伏材料、能源存储技术、新型电动汽车和CO2分离与存储技术4个重点研究方向建立创新联盟。德国则希望在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3]。

日本政府于207月25日公布了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的具体内容;日本环境省准备以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为基础,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

首届非洲碳论坛于年9月3日至5日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召开,此次论坛举办了碳投资交易会以及加强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的会议,为非洲国家寻找更多机会争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虽然目前在国际社会范围内低碳经济还处在概念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但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出经济困境和克服环境危机的明智之举和长远之策。在气候变化上的行动以及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是把世界经济从低谷拉向一条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对低碳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是目前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支柱。长远来看,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理想的可持续增长点。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CO2排放,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的《京都议定书》,这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案。

它规定,到,所有发达国家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核心就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CO2的数量。

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正在酝酿创建的国际气候新体制涉及五大关键因素:一是制定实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0%的长期愿景;二是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要制定宏大的中期目标;三是绿色技术非常关键;四是新的气候变化议定书要兼顾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五是必须建立必要的金融机制来维持针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技术转移。与此相关的是当前国际上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4]。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发展低碳经济动态(一)中国的能源问题与节能减排形势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

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2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CO2排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正处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度的重化工业阶段,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持续快速上升。

截至2007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5.38%,二氧化硫和COD总量减排完成百分之三点几到四点几。从节能来看,今后每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今年和以后三年,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2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

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探讨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

一、我國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低碳经济是一种能源消费的方式、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目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原因:(1)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雾霾越发严重,这严重的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2)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3)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发展的科学理念;(4)未来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要比“谁比谁强”还要比“谁比谁活得长”,转变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单纯依靠工业化发展是不够的,需要依靠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坚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资源环境危机的有效方法,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主要有:树立低碳观念;制定低碳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提倡低碳消费。我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⑴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及建议;⑵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能源安全的研究;⑶关于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分析;⑷低碳经济制约因素的比较分析;⑸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发展的研究;⑹能源安全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研究;⑺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的研究。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温室效应、雾霾等越发严重的今天,快速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认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为了:创建低碳经济》中

在2007年6月,我国就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起步相对较早,不仅任务重,而且没有案例可循。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于降低碳排量的技术水平也比较有限,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环保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是由于高污染高能耗的社会现状难以消除,如机器的老化,生产的过程和在生产中企业对环境带来污染

一些地区政府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使得大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大量流入我国,尽管这些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加剧了我国资源消耗和资源短缺状况,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严重危害到国民健康。

(三)我国十分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风电产业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远远跟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事业的需要。

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人民的低碳生活观念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为了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从根本做起,国家应制定相关规定强制人们遵守低碳行为,在学生的课本中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公共场所挂出相关提示和注意事项等,将低碳观念散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以致形成低碳生活的社会风气,才能更有利于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低碳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潮流中掌握了低碳技术,就如同掌握了主动权。加强节能技术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实现在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三)避免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就业问题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各大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是科目,培养专业人才,减少由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失业,降低就业压力。

(四)发展区域低碳经济就要结合当地经济、地理、人文等要素,制定一定的发展对策,而不是全国统一进行指导

对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区域,政府应加大经济、技术扶持和发展进度的督促。

(五)成立专门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研究机构

大量引进发展低碳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从事低碳经济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晶.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203.

[2]鲁颖.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学理论,2013:78-79.

[3]赵喜仓,陈颖.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区域差异比较[J].商业时代,2013,(8):11-13.

[4]贺胜兵,钟丽,周华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N].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5]张丽.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J].学术交流,2013:49-5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浅析 篇4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 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碳 (CO2) 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 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 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 英国充分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 按目前的消费模式, 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2006年,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 全球每年以占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 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 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12月3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 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 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8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 G8峰会上八国表示, 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 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三中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 向低碳转型的起点和条件不同, 追求的目标也有所差异。发达国家因为率先承诺量化减排, 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首先是减少碳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的成长期, 其目标首先是发展, 而且还要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费水平, 在当前阶段难以将气候变化政策主流化, 只能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碳生产率 (单位CO2排放的GDP产出) 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逐步挂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长远来看,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我国存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 使得我国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竞争优势, 甚至扮演领先者的角色, 并尽早到达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拐点, 这从近几年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实践中已初步证实;同时一些省份和城市也表现出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的积极性, 并且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试点工作。另外, 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 这将有可能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且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 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于中国, 是压力, 也是挑战。

1. 发展特定阶段的压力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 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小康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 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2. 资源条件的压力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 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 火电占比达77%以上, “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 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而据估算, 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3. 产业结构的压力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 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 1993~2005年,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 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 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 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 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4. 技术能力的压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 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 仅以2006年的GDP计算, 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的中国的沉重负担。

四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应该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并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我们需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下去, 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采取更加稳健的策略。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走低碳之路的重要载体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 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并把相关目标整合到各项规划和政策中去。近中期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 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努力减少CO2排放的增长率, 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 通过综合措施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碳汇, 降低面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和损失。

第三, 权衡经济发展与气候保护及近期和远期目标, 处理好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重化工业阶段的跨越与低碳转型的关系, 同时充分考虑碳减排、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 有效降低减排成本。一方面, 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 利用低碳商机提高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现实的低碳技术实现阶段跨越, 减少潜在的碳排放锁定效应的影响。

第四, 加强部门、地区间的合作, 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特别是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 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全球资产配置方式的转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探讨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其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2.1、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2.2、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应该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行业,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它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广告、旅游、新闻、出版、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我国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制造”,更应该关注“中国创造”,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 设计→制造→品牌” 三个环节,我国仅仅拥有中间的制造环节是不够的,中间制造环节正好是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的环节。制造业前端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开发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后端的品牌是与产品的物流和销售网络平台的搭建密切相关。而先进制造业的前后端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属于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2.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 “富煤、贫油、少气” 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2.4、构建以点带面的低碳经济试点区

低碳经济也需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发展模式转型的试金石。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也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2.5、设立碳基金以激励低碳技术的研发

碳基金设立主要可采用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目前,我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2.6、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要强调我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在《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框架下,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正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1]陈英姿,李雨潼.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法探究 篇7

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经济法保障的必要性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 对具有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合理分配经济资源;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发展低碳经济是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相适应的, 经济法可以用来调节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法为其进行保障和规范。在社会企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盲目进行高碳发展的今天,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低碳经济的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法为其提供保障。

2. 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外借鉴

西方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开始对相关的碳排放问题征税, 比如丹麦、瑞典、挪威征收的二氧化碳税, 荷兰征收的燃料税、石油产品税等。

英国于2001年4月开始实施征收气候变化税, 属于英国气候总体战略核心, 是英国“气候变化计划”中一项实质性政策手段, 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 根据企业使用化石燃料与用电所产生的数量调节税值, 如果使用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则可减免此费用。

英国于2001年成立了碳基金, 它利用征收上来的气候变化税、垃圾填埋税以及英国贸易工业部提供的少量资金用以低碳经济的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英国政府还推出了一项针对能源密集产业的政策——气候变化协议制度。该协议规定如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 并在最终能够达到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那么政府将给予免除其应征得的80%的气候变化税;假如企业不能实现约定的目标, 政府也允许这些企业参加排放贸易机制,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买卖其他公司排放配额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在气候协议中的承诺。

英国的碳排放贸易机制, 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排放能力去购买这种排放许可证, 这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方法”对温室气体进行定价。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法思考

从外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来看, 主要是通过税收的手段经济调节, 规范经济朝着低碳方向发展。就我国而言, 低碳经济作为新鲜事物, 首先赢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 再通过法律手段逐步引导企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并不完善, 并且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立法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法领域对其加以规制, 而在对经济关系起调节作用的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因此对经济法方面的探究很有必要。

首先, 从产业法方面来说, 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产业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 各类企业设定一定的排放标准。逐步淘汰一些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 发展低排放、低能耗的产业, 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改进, 发展低能耗的产品, 促进产品的升级, 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 从市场规制法方面来说,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阻碍, 所以就需要国家从市场规制法方面, 使低碳行业免受垄断、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对低碳产业进行保护。

第三, 从银行信贷方面来说, 要通过对低碳产业提供信贷优惠达到扶持目的, 比如降低低碳产业或低碳产品的贷款门槛, 或者为其提供贷款利率的优惠, 为低碳产业优先提供融资环境, 与此同时, 严格进行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融资, 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

第四, 从税法方面来说, 要充分发挥收税这一经济法特别的经济职能, 增添税收法的内容, 开征碳排放量限定税来限制资源的浪费, 加大低能耗和高能耗企业间的税收差距, 还要对低碳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 以此引导企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法制与经济, 2006.10

[2]贺汉魂.资本论.经济伦理视阈下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发展, 2010.3

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篇8

1. 能源需求加速增长,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 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近年来, 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2000年到2007年, 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加1.8亿吨标准煤, 2007年达到26.56亿吨标准煤。从能源消费结构看, 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 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 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 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煤炭消费比重大,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 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 在未来一段时期, 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2. 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下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

目前, 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5∶4, 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 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 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 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 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 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3.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 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 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 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 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 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政策性贷款, 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 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 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 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 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 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鉴于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目前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不少地方,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 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 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纺织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巨大。因此, 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从能源消耗结构看, 我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三种, 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能源浪费问题, 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 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 占我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可以较快地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2. 化石能源低碳化,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 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 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在此格局下, 加速发展天然气, 适当发展核电, 积极发展水电, 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 设立碳基金, 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 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金, 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 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 鼓励技术创新, 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 以促进长期减排。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 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4.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低碳型社会

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 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 要抓紧区域性低碳性社会试点工作。在全国建立一批低碳社会实践区、低碳产业实践区、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实践区。积极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扩大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各省市可以建设起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 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 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为在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低碳产业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 选择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 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 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 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 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开展低碳宣传, 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 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 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

5. 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篇9

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国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 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1)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升温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碳排放对大气和生态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碳排放量。英国是最早提倡低碳经济的国家, 欧洲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碳排放,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也都积极推进本国的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发达国家, 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投身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去。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地处低洼岛国, 温室效应使他们甚至有灭国的危险, 更是积极呼吁全球减少碳排放。

(2) 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压力。据BP统计数据分析, 2010年中国基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占世界份额的20.3%和25.1%, 均占世界第一位。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 中国自然成为世界国家关注的最主要对象之一。很多国家都要求中国更多的承担减排的义务。虽然从人均角度看, 我们国家排放量很低, 远低于美国, 且我们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已经排放很多年了。但是, 毕竟我国的排放总量又创新高, 高排放及高能源消耗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各次气候会议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很多国家都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中国势必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3) 征收碳关税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如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鼓励国内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的推行也将逐渐影响国际贸易。很多国家威胁对不能完成碳排放的国家或不符合低碳要求的产业征收碳关税。虽然现在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正式征收, 但趋势越来越明显。欧盟自2011年年底至今, 一直致力于航空碳税的国际协调和征收。碳关税如若征收, 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要未雨绸缪, 尽早推广低碳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

(1) 碳排放依然严重, 高耗能行业仍未有效控制。我国虽然重视低碳经济发展, 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甚至更加恶化。我国的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总量都已成为世界头号大国, 环境容量压力巨大。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 仍没有彻底改变高耗能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 4万亿投资基本投到了铁公基上, 这些行业本身看也是高耗能的。其他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如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也未受到有效控制。

(2) 低碳技术发展不力, 碳交易市场不完善。我国低碳经济的推进也有一段时间了, 但低碳技术并未有长足的发展。企业的热情也不高, 尤其是高耗能行业, 按照成本收益进行生产, 没有兴趣从事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低碳技术由于缺乏足够的需求, 导致科研力度不足, 技术落后。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也有几个, 但都不成规模, 影响力也有限。

(3) 碳排放的管理控制还不够合理。2006年时, 国务院节能减排计划要求“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从结果来看, 我们是在2010年提前一个月实现了目标。但是过程明显存在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推进力度不统一的问题。这违背了我们节能减排的本意。我们希望能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计划, 促进社会重视低碳问题。企业能够积极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但由于我国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 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 政府忙于救市, 很多企业忙于自救, 无暇顾及低碳排放问题, 这也是导致我国减排前松后紧的重要原因。新的减排计划还需充分尊重科学发展的要求, 使减排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改进的手段。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及中国在碳排放中所处的位置, 全球对中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很难将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补偿作为挡箭牌, 因为中国毕竟成为超越美国的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很多挑战。

1、国际方面

(1) 国际压力大, 时间紧迫。从波恩到德班, 再到多哈气候大会, 发达国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由于中国和美国是碳排放的头两号国家, 且都没有减排承诺, 很多国家都或明或暗地要求中国也要加入减排承诺, 甚至包括美国。发达国家总是有意回避对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义务。虽然综合来看, 我国人均碳排放还很低, 且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多排放很多年, 但压力仍然越来越大。综合考虑国内的经济状况, 我们不会随意接受减排承诺, 但国际社会的压力没有办法忽视。

(2) 低碳大国发展迅速, 抢占市场先机。很多低碳大国都积极制定相关法法规, 完善本国低碳市场, 鼓励低碳技术创新,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如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都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低碳发展战略。这为他们在未来全球低碳市场抢占先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低碳市场规模很大, 但发展还远远不够规范有效, 这将导致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处于被动地位。

(3) 低碳技术转让障碍重重。联合国气候大会大部分时候都会讨论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应给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和支持。但在近几期大会中, 发达国家往往纠结于技术的探讨, 有意忽略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依靠技术援助显然不现实。低碳技术作为新兴重要技术, 转让也会遇到种种壁垒, 这对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2、国内方面

(1) 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很多年了, 但是一些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仍广泛存在。尤其是遇到金融危机后, 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很大问题, 政府忙于救市, 其刺激计划虽然也考虑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但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忙于自救, 很大程度忽视了低碳技术的应用, 高耗能企业仍然没有有效的降低能耗, 我国最终成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头号国家。

(2) 企业尤其是高耗能的企业低碳意识仍然不足, 缺乏技术创新。企业更多的关心现有的成本、收益。低碳技术的采用、创新都会使得成本增加, 尤其在短期内, 增加成本比较多。虽然长期来看, 低碳技术的采用是发展趋势, 长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很可能会使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激励, 企业不愿在低碳技术上过多投入。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 激励机制也不健全, 这也都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3) 人们的消费习惯距离低碳生活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低碳经济, 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很重要。一方面低碳行为可以减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但我国的消费习惯很难短时间改变。人们仅仅是有了一个对低碳的认识, 具体生活中, 还远未做到低碳。尤其是私家车的消费, 近年来呈急剧上升的态势。由此而导致的城市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越发严重, 更不利于节能减排。

(4) 缺乏系统有效的减排安排。我国减排的决心很大, 但减排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 为了达到“十一五”的减排目标, 出现了拉闸限电、禁止企业用电、企业用柴油自行发电的情况, 可以说违背减排的初衷。而且, 我们的减排计划很早就订好了, 直到最后, 地方政府才仓促出招, 这与我们的减排计划和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有很大的关系。

(5) 碳交易市场不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我国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 虽然已经有几家碳交易所, 如山东单县碳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 但基本都运营惨淡。还有几家碳交易所准备上马, 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交易平台。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善,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了, 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 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目前状况下,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力促产业结构升级, 鼓励技术创新

我国一直在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减少以往对基础能源的过度依赖。高耗能的产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少碳排放量, 促进产业向低耗能产业发展, 才能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过程中, 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鼓励采用低碳技术的行业的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 淘汰电力、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国家仅依赖低碳技术援助和进口是不现实的, 也是成本高昂的, 我们要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创新, 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才能在未来低碳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2、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要避免再次出现通过拉闸限电实现减排的目标,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有法律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仅有决心是不够的, 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低碳技术的创新、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减排的实现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要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倡导并推进低碳生活

虽然人们对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具体到低碳生活, 做的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当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 并积极倡导, 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 鼓励人们低碳消费。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 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 采用低碳技术。

4、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 鉴于碳交易市场的巨大价值, 我国应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方式处理碳排放问题, 效率是最高的, 发展前景也是最好的。国际上欧洲一些国家, 碳交易发展的很好, 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除了以上政策建议, 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可以做的, 比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培养低碳方面的科研人才、提早针对碳关税制定相应的政策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各国的经济活动相互影响, 减少地球的碳排放量依靠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 发展低碳经济也需要积极进行国际合作, 进行经验技术的交流。

参考文献

[1]乔晓楠、马世珍:后京都时代的国际产业竞争研究[J].经济学家, 2010 (7) .

[2]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 2009 (3) .

[3]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 2009 (5) .

[4]徐国泉等: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6) .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 篇10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1. 低碳经济的提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小组发布的《2007年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 由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增无减, 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凸显, 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预测从1990年到2100年的一个多世纪里,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1℃~6.4℃, 到本世纪末, 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地表温度都将超过50℃, 出现灾难性天气。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发展前景, 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并对能源的利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背景下, 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 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明确了未来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2.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 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选择低碳经济就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 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希望以最少的碳排放量, 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低碳经济概念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 低碳经济的意义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能源的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结论表明, 20世纪中期以来,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了温室气体积聚效应。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解决或缓解, 那么气候异常、旱涝洪涝频发、淡水日益缺乏、粮食产出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灾难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因此, 减少碳的排放量,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8年~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 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2520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

二、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之前, 各国就已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1988年11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世界气象组织 (WM O) 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 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 正式启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进程[3]。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是第一个为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制定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1997年12月,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内要将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减少5.2%。

2003年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 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这是低碳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 低碳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肯定。2007年7月美国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德国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2008年7月日本环境省准备在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基础上, 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希望以此提高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99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时, 我国就签署了该公约, 是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1997年,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通过, 虽然没有规定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年前的具体减排任务, 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毅然承担起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2006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 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5月, 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12月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 我国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1. 加强宣传, 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 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首先必须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经营消费观念, 让企业和公众个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在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都能做出哪些努力, 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和公众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企业, 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推行绿色经营, 建立高效清洁生产机制, 自觉将环保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 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 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个人, 要积极响应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彻底改变日常生活中诸如餐饮浪费、用水用电浪费等各种不良习惯, 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相一致, 同时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 在消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产品, 约束自己对奢侈品的追求。

2. 优化能源结构, 拓展新能源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在煤炭利用率不高的前提下, 高比例的煤炭利用便意味着较高碳排放量, 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相违背的, 为此我国应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加快新能源的开发, 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继续推进核电、水电设施的建设; (2) 加大清洁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方面的投资, 积极发展风力发电; (3) 积极开发氢能, 推进氢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 (4) 积极开展生物质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5) 全面展开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

3. 创新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能源利用率较低, 也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近期我国能源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及时更新落后能源消耗设备, 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创新能源利用技术, 对现有能源利用特别是煤炭利用技术进行改造, 提高煤炭干馏、煤炭气化、煤炭液化、脱硫技术等在煤炭利用中的比例。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气、余热、废水、的回收利用, 也间接节约了能源, 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 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是农业大国, 低碳农业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产前, 目前我国农业活动会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工业产出品, 虽然这些对农作物增产作用明显, 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土地质量退化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使用农家肥代替化肥,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代替化学农药, 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代替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 以此来减少对工业产出品的使用和依赖; (2) 产中,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不高, 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 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提高管理效率, 推广立体种植模式、节水、节能模式以节约资源; (3) 产后,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是一项耗能的工作, 如秸秆的处理, 如果进行焚烧, 不仅焚烧本身排放了大量的碳, 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如进行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 一方面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量, 另一方面节约了其他资源; (4) 农业活动整个过程, 农业活动整个过程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参与, 其生产及使用过程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 所以我们应加快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提高其效率, 减少单位土地上农业机械的需求及使用量。

参考文献

[1]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年5月, 24~25

[2]付 允 马永欢 刘怡君 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18卷, 第三期.14~19

[3]中国气候变化网.http://www.ip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15&NewsID=101

[4]王 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 2008年8月.12~15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

影响

产业升级困境

一.“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影响

“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而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后,有识之士所作的有关于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人类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这场革命将对全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不能置身其外。

(一)政治层面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对之持赞同观点,我国作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负责任大国,必将扛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旗,顺应国际潮流,然而,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在资金、技术落后条件下,这无疑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障碍和困难。一方面,是国际上的“道义”,另一方面是国内发展问题,

“两难权衡”考验着。

(二)外贸、就业和发展差距方面

1.对外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国际贸易日益活跃,有资料显示,到2009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长期的外贸顺差,招致越来越多国家强烈不满,从某种程度上说。“低碳经济”给予了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解决贸易逆差的机会,短期内,中国的产品不能达到发达经济体的能耗水平,这样通过依据商品能耗標准(这些标准根据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制定的)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征收特别关税就是合乎“道义”的,中国商品的成本优势丧失,就会丢掉在发达经济体中的市场份额。中国出口的减少,改变了原来的贸易形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出口减少,众多外贸型企业将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进而引发失业上升,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此时,如果国家继续施行传统的扶持政策(例如,出口退税)将是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将通过商品这一载体转移到国外,实质是外国政府收税,中国政府买单,造成财富的易手。

2.就业

短期内,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国内企业将通过资本、技术投入形成行业内一段时期的机器更新、改造、升级浪潮,由此带来部分工人的失业;在长期“低碳经济”必然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知识、资本密集型发展方向在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必然会排斥掉更多的就业者;土地规模化经营,又将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排挤出来加入到寻求就业群体中来。综合以上三类,我们发现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的重叠,对于国内就业问题将是严峻而又长期的考验。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

1.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从能源结构上来看,在中国能源资源探明的储量中,98%是煤炭,煤多,油少,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不足制约着中国低碳进程的脚步。我国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这一“高碳”能源仍然是主导能源的事实。我国现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都是高能耗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离不开这些支柱产业的支持,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如就业压力、税收压力等等都使得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成泡影。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存在难度。

2、政府和投资缺乏对低碳技术研发及创新的支持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我国也将发展低碳经济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加上政府和各方投资力度不够,政策落实到行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投资也并非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使中国低碳进程缓慢。

3、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严重偏向于第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1998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49.2%和32.8%,农业所占比重过高,相比之下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这与世界银行14%、35%和51%的标准差距较大。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4,但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在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与高耗能的第二产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在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中,以建材、钢铁、电力、石化为代表的高污染的重工业又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率,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致使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1.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而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碳能源结构及其技术基础是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现象,并且这一现象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直接影响制约着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过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效率目前只有欧盟和日本的1/4,美国的1/3,效能提高的空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本也在逐渐减少,这些都为今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今后必须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新能源成本,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

2、加大低碳技术投入,夯实产业升级基础

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靠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命工程技术以及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融入和带动。从而不断提高工业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断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和提高产品的生态性能和质量,提高各产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率。加强低碳方面科研能力的投入,鼓励低碳技术产出,大力倡导绿色能源的使用,发展新科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研发节能减排技术,主攻自然能源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技术。加强生态消费环境建设并支持相关的技术研究,尤其是碳汇技术,如攻克碳收集(CCS)和碳汇等。加强国际及国内的技术交流,解决节能减排困境。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别是加强与欧美国家欧盟地区的交流合作。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绿色工业道路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展望 篇12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21世纪初英国政府在其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降低能源与资源的消耗,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该白皮书中, 英国政府也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近年来,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极端气候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短缺以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使得“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也成为了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以及环境恶化问题而建立公共响应机制的初步探索成果和理论研究基础。然而更为紧迫的现实是, 一方面, 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和发展模式不能很快适应碳排放总量的刚性约束, 其经济运行在2008年年底以来的经济危机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 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在技术、资本、劳动力分配方面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 在总体上, 低碳经济发展虽然已经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 但其在操作层面仍然需要深入地探索。

2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2010年4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并撰写的新一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采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的压力和挑战, 很难长期维持。这意味着, 如果中国想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

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纠缠不休的背景之下, 我国必须认真收集、分析、运用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 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早日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3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3.1 构建大型生态城市

现阶段, 中国正在全面推动城市化建设, 预计在未来20年中, 城市将会面临大约4亿农村人口的大迁徙, 这一数字将超过美国总人口的数量, 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骤然增加。虽然起步较晚, 但我们仍然可以抛弃过时技术, 直接采用更清洁和环保的方式, 从而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 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开展低碳经济区试点工作, 一些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的地区特色工业园区, 无论在区域层面、工业区层面, 还是企业层面, 都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试点内容, 可为全国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方法, 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1) 小步快走, 构建生态城市圈

针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才、资源分配不均的具体情况, 可以在华北、华东、西北、华南四个区域分别选择一个经济发展稳定、人口数量适中, 且循环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 建立试点低碳城市, 中央和地方按比例适当拨付资金并推出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以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优良的经济环境来吸引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目前, 江苏省无锡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城市。该规划不仅提出了无锡市2015—2020年的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也制订了无锡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明确了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等重点发展领域和任务, 值得借鉴。

在试点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跨区域的低碳生态城市圈建设, 例如, 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城市圈、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圈、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圈。这样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中去, 正如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一样, 将使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逐渐地深入到城市、区域直至全国, 而同时又使得变革的代价、改革的成本接近最小化。

(2) 从节能减排入手, 发展低碳经济

为解决城市化建设中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问题, 我国需要在建筑和电气产品生产的能源效率上引入更为高效的技术手段, 从人民生活最普遍同时也是耗能大户方面入手控制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在未来的20年中将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运营。在大规模投资的背景下, 如果不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发展理念, 一旦建成, 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就被锁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路径上。应尽早开始发展低碳经济, 在发展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合理的城市化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走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道路。

3.2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低碳技术, 它包括了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 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目前, 我国需要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等, 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 促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率,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核能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 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3.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是在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带来的传统环境问题之后倡导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围绕低碳经济的目标, 云南省自“十一五”以来已累计关停淘汰91.8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 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的成功实践者。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 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培育, 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 在低碳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带领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传统产业要进行产业提升和优化, 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如绿色能源、绿色消费产业。

3.4 碳税立法探索

用市场激励机制, 包括征税, 形成企业和社会节能减排的动力, 已成为财政学界的共识。但环境税、资源税、碳税等相关税制开征的制度设计和实际却一直悬而未决。随着气候谈判和国内低碳经济法发展形势的压力不断增大, 环境领域相关的税制安排必须尽快落实。碳税的征收可以减缓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同时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税制的完善。

在碳税的立法原则上, 第一, 应该针对碳能源的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环节, 目前主要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火电、化工、工业等燃烧化石燃料的行业。第二, 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发展问题, 如果对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征税是不公平的。应当把握抓大放小的原则, 征收碳税时, 应当从其他排放大户和排放的重点行业入手, 对于小型企业, 本着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原则, 可以考虑不予征收或者给予税收优惠。第三, 在征税伊始, 市场的萎缩对企业来说会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为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要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碳税调控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新增的投资, 对于原有的投资, 要尽量采取措施弥补和稳定其收益, 不给企业带来太大的负担。这一点可以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通行的做法。

在碳税的实施方式上, 可以想办法通过改造现有的税种, 包括资源税、消费税等, 通过对这些税费的改革, 来达到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也可以考虑将碳税列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或者单独设立一个税种。如果把所有的与能源相关的税收全部归纳为碳税, 将会是最理想的模式。这样对中国的资源保护、对节能减排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论

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完全可以充满自信。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商业投资和经济机会初露端倪, 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激发。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控制规划中的位置极为重要, 市场也很广阔, 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必将由荆棘变通途。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达国家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步骤。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以低碳经济带动可持续发展, 从而缓解人口、环境、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设计提出了建议。

上一篇:关键能效指标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