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评价指标(共12篇)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1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日益匮乏,发展循环经济已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达成了共识,实现企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统一发展也受到了普遍关注。因此,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构建一套科学完整且可指导企业实务运作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将企业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准确、科学地体现出来,对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绩效、从根本上减少环境负担十分必要。
一、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一)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应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指标体系应包括资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两方面的环境绩效;绿色资源的使用、绿色工艺和绿色服务以及污染物排放量、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绩效。在数量上,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偏少,多则造成指标的重复或相互干扰,少则使指标缺乏代表性。
为使环境绩效指标概念易于理解、利于取数且具有可比性,在设计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每个指标的定义、归类、界定范围、收集数据从而确定计算方法及权重等过程中,应具备真实、规范的科学依据,遵循环境绩效基本理论,所设计的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整套指标体系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2.可比性原则。指标既应沿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定义、名称和计算方法,又要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一贯性,以保证历史资料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3.可操作性原则。应尽量做到用较少的指标反映目标中的关键问题,而且所需的数据应具有易于收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4.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原则。所设计的指标应能够反映企业当前以及长期的环境绩效状态。此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还应体现循环经济的特征,即体现循环经济所强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体现从企业资源投入的源头到产品产出整个过程中,企业对环境状况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息息相关,环境业绩的改变将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因而指标设计应体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相结合的特点。
(二)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科学的构建步骤是保证指标科学、完整,体现企业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理顺指标体系总系统与其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照环境绩效评价的系统目标,对所设计指标的目标实现程度进行测评,将能够最有效地评价系统目标的指标纳入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二、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一)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筛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时应体现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生态要求,分析企业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重大环境因素,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投诉和建议,结合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进行,以指标能否提供企业现在及未来环境绩效变化趋势的信息以及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标准。同时,指标还应能体现环境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如企业为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需要购置新型的设备,这种行为将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又如企业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将导致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损失相应减少,成本费用支出有所减少,或是企业生产了绿色产品,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使利润有所增加,均会对企业利润表产生影响等。
另外,为了满足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针对性需求,同时又能以适量的简化指标来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指在不损失或损失很少企业环境信息的前提下,把关系密切的指标分门别类地提炼出来,组成新的适量的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综合指标,据以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应考虑指标的内涵重叠和信息重叠问题(即指标的独立性问题),指标间的独立性越大越好。
(二)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确定
企业的环境绩效既要反映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又要反映企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因此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结合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资源利用率、生态效率和循环经济实现程度三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1. 资源利用情况方面。
该一级指标对应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单位产品能源耗用量以及单位产品水耗用量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原材料、能源及水的投入量与产品数量之比。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单件产品耗用原材料、能源和水的数量,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减少原材料、能源和水的消耗量,实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
2. 循环特征方面。
该一级指标对应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原材料循环利用率、能源循环利用率以及设备循环利用率等二级指标。其中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再次回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比率,反映企业废弃物的处理程度,且废弃物再利用量也可从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记录中查找,可根据指标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治理,从而达到节约企业成本、防止发生或有环境负债等目标。原材料、能源及设备的循环利用率等指标反映企业投入的原材料、能源及设备的利用情况,分别为循环再利用原材料成本与原材料总投入成本之比;循环再利用能源成本与能源总投入成本之比以及循环再利用设备的成本与设备的清算价值之比,该指标的运用也需要依赖完善的成本记录进行。
3. 生态效率方面。
该一级指标对应单位利润废弃物排放量、单位利润废弃物治理成本、单位原材料利润率以及单位能源利润率等二级指标。其中单位利润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包括单位利润废水排放量、单位利润废气排放量以及单位利润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为废水最终排放量与净利润之比,废气最终排放量与净利润之比以及固体废弃物最终排放量与净利润之比,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在单位净利润下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数量,通过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较直观地将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从而促使企业通过改善环境绩效来提高经济绩效。单位利润废弃物治理成本指标反映企业在治理废弃物方面的投入,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环境绩效的重视程度,为废弃物治理投入成本与净利润之比。单位原材料和能源的利润率指标反映企业单位利润所消耗的能源以及原材料成本,直观地反映企业单位资源的成本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净利润与原材料成本之比以及净利润与能源成本之比。
(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科学地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在确定指标权重时要遵循客观原则、目标原则以及优化原则。即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能仅依据个人的主观想法,而是需要凭借群体决策意见,充分吸收理论界专家、学者和企业、政府部门等实务界人士的看法,依据充分、周密的研究资料和完整、详实的公开披露信息,谨慎地做出决定;指标的权重不能与目标脱离关系,与目标关系密切、作用突出的指标所占的权重应该较大;由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必须坚持系统优化原则才能处理好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企业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目标,既不能平均分配权重,又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个指标,以免导致整体评价结果失真的情况出现。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2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年,卷(期):40(3)分类号:X21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层次分析法 权重 评价模型
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 篇3
关键词: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TM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0-01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个改良,电力技术也呈现出了现代化、科学化的特点。新型电力技术产生对电力决策工作开展也造成了影响,导致决策更加复杂,电力系统运行也受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受到该背景影响,工作人员需要提升电力技术经济评价的重视程度,强化电力技术应用的经济性,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情况发生。在有限资金的限制下,对电力技术进行创新,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做好技术保障。对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与方式进行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力技术经济评价特点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配电网络建设规模和建设难度性也在不断提升,对电力技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电力能源是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重要能源,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注重电力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才能提升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成本投入。电力工程建设包含内容众多,其中包括了线路、通信、变电工程等等。在电力工程建设决策阶段,必须要对电力技术进行经济评价,这样才能合理控制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预算,加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电力工程投资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性的规划,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综合比对,最终找寻出最佳优质的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需要在电力工程投资阶段对多种技术经济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些文件资料都较为标准,有着实际定额。电力工程建设难度性较强、专业性较高,所以对电力技术应用必须要慎重。只有强化电力技术的经济性,才能降低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投入,避免外界因素对电力工程造价造成较大影响,降低建设资金回收周期[1]。
二、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一)电力技术经济投入需要控制在投资预算内。
电力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工程建设施工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工程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确定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限额。该阶段工作人员工作重点需要放在量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就是对可行性研究质量进行审核。第一部分重点是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改良和优化,第二部分是根据审核结果,合理、科学的进行决策。电力技术应用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础所在,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电力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可以制定多个电力工程建设方案,不同建设方案应用的电力技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性。工作人员对建设方案总体投资进行计算,从直接投入方面对电力技术应用经济性进行审核。除了直接投入,还需要考虑电力技术后期维护工作开展中的成本投入,以及建设投入资金的回收周期,综合性的进行考虑。如果电力技术应用成本投入超过了电力工程投资限额,需要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如果超过限定额度总值较少,但是可以有效降低后期的维护、管理成本投入。设计人员可以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电力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制定最为合理、科学的电力工程技术方案。
(二)电力技术分析原理。
对电力技术进行经济评价,工作人员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要全面性的进行考虑,从投资估算、工程建设施工、后期维护管理等众多方面进行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现阶段投资估算包含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两部分,同时固定资产也可以细致化的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主要是电力技术应用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安装费用和建筑费用等等。因为电力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受到众多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致使工程造价发生变动,其中包含了市场价格浮动与贷款利息等等。工作人员对电力技术应用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并且明确其中可能发生变动的环节。依据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对电力技术应用进行模型建设。建模处理的目的在于提升电力技术应用的可视化,通过量化呈现更深层次的了解电力技术应用方案之间存在的差异。工作人员需要对模型自变量进行收集,通过该工作还可以对电力技术应用策划的完善性进行审核,了解其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工作人员对电力技术进行经济评价后,对电力技术应用流程模型进行优化。尽可能的提升电力技术应用的经济性,缩减电力技术应用成本投入,避免因工程建设对企业资金流转造成不良影响[2]。
三、电力技术经济评价分析方法
(一)经济效益分析法。
经济效益分析法就是工作人员对电力技术应用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定量技术对电力技术的经济进行科学、可观评价。了解技术应用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根据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比对方案进行选取。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根据指标性质不同,将其细致的划分为时间、价值、比率等众多分析方式。
(二)综合评价分析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工作人员在对电力技术经济进行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力技术应用的成本投入,以及应用年限和收益效率。第二种就是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考虑到技术、社会、生态等众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法可以较为全面了解电力技术应用的经济性,但是该方法工作量较大,在小规模电力工程建设中较为适用[3]。
结语
电力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电力技术应用经济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成本投入,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更多科学、专业的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在电力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开展前,必须要对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特点有深入了解,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应用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为决策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沈文钢.浅析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相关理论[J].科技资讯.2011(21):82-83
[2]奚爱军.工艺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与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11(03):77-78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4
1 环保评价指标的现状
目前, 我国初步建立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企业污染及其防治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环境评价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是重工业的污染物排放与治理, 包括工业农业在环保方面的基本情况、企业排放三废, 整治污染物和三废的处理设备和污染环境的程度;其次, 是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 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标准、收取排放污染物费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环境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再次是生态环境保护, 包括生态保护区保护和农业生态试点第四包括环保自身建设情况[1]。
我国现行的环境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有:第一, 日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资料不全面, 缺乏时效性, 必要技术的检测, 准确度低;第二, 目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无法及时跟踪环境状况, 从环境评价每年年终指标总结中发现, 调查仅局限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对生态、农村中的环境情况和气候改变带来的环境情况等缺少评估, 并且, 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因为农村生活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是交叉的, 因此农村的环境状况己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大负面因素;第三, 环境的保护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根基, 但我国还没有建立从根源降低污染物产生的完善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2]。
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基础
2.1.1 科学性基础。
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 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 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 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再次,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 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2.1.2 可操作性基础。
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2.1.3 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 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 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 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 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2.1.4 政策性原则。
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 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 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 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 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3]。
2.2 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 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 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 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3 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低碳型经济发展要得到保证, 提高我国GDP指数;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 为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就需要对环境保护程度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实时评估, 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因此需要从低碳经济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出发, 根据以上的各种基础及原则, 结合实际应用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 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从经济、科技、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体现低碳型环境保护程度。
参考文献
[1]庄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9 (2) :34-36.
[2]陈国玮.低碳经济城市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究[J].江苏城市环境建设, 2009 (7) :41-44.
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论文 篇5
2.1科学性与客观性
指标选择时应结合实际的客观情况,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水环境属性。
2.2系统性与层次性
评价指标应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考虑,尽可能确保完整、全面而系统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整体状况。同时,应以主要和关键因素为重点选择评价指标,并将其关系用简洁明朗的体系表达出来,确保一定层次性,防止指标的遗漏与重复而产生误差。
2.3综合性与具体性
隧道工程对水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评价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这些方面选则综合性指标。并针对每个综合指标选择有代表性评价指标作为其下属指标,以达到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的。
2.4动态性与静态性
隧道工程因施工条件及行车运行等不确定因素而处于一个动态环境中,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必将随着动态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既要选择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现状的指标,也要选择能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发展趋势的指标,做到动与静结合,以全面反映隧道区域水效应的整体状况。
2.5稳定性与独立性
隧道工程随其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不同对水环境产生不一样影响,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能体现不同的客观条件,以提高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另外,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影响呈现链式反应,指标间通常存在重叠信息,所以在选择指标时应保持各指标间的独立性,避免指标包含重复信息而产生评价误差。
2.6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研究 篇6
【关键词】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
一、引言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已站在确立自己作为大国和强国地位的门槛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在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20年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之后,中国需要根据新的内外条件和情况,重新检视自己的大战略,作为确保成为现代化大国的基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对于中國的发展战略,人们已有很多的讨论。但对于中国的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战略,却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源于对战略目标牵引,试图通过对经济安全环境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面向安全战略指导的经济安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有效地综合评价,从多维度反映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为经济建设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指标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重视区域经济安全之间的统筹。从“体系”出发,强调“总体性”,我国正处在经济上行的发展阶段,也是矛盾突出最激烈的阶段,健康平稳地发展是制定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础,两者需要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去追逐,顾此失彼,要以国为镜,以史为鉴,在坚定巩固各领域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统筹处理好内外安全,国民安全、传非安全等等,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本研究围绕经济安全环境内涵,进行顶层业务分解,初步建立能够覆盖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的相关领域基本要素指标体系、业务模型。
2.区域经济安全指标体系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一国保障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社会类经济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一国政府能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安全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本项目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经济主权安全状况等直接影响GF建设的几个方面及经济危机风险状况、粮食安全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安全进行评价。由于篇幅限制,各类区域经济安全问题的指标选择过程将不一一介绍,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经济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科学反映我国经济安全环境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和建立采用了重点考虑了以下情况:
(1)定性定量相结合
以上指标构建过程中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分析和评价经济安全环境状况过程中,除了采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对经济安全环境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2)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对指标设计及数据搜集过程中,针对经济安全领域调查对象与调查要求的不同,采用了全面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最为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对于占比、平均值等统计指标,多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由样本所获取的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和特征。
对于部分定量指标,需要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从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归口部门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获得。
三、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设计
1.模型选择
结合经济领域指标数据中定量数据较多,并且指标体系有较为清晰的层次结构,而实际需求为量化各层次结构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模型。
2.模型优化
建模过程会受到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属性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会在建模中对初始选择的模型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能够获取到较多的定量数据,那么,可能会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或BP模型;如果数据采集最终反馈,更多的是定性数据,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不利于量化,那么在建模过程中可能会优先考虑熵值法或模糊评价。
另外,如果研究结果希望展现出31个省(区、市)的比较值,那么,指标体系当中的部分指标会进行删除或更改,确保省级指标可以获取;如果研究结果侧重给出评价以及趋势预测,那么,在数据输入时,会使用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便保证参数可以被估计及检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仍然难于获取的情况,将使用熵值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研究目的在于估计比较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三级指标,来自全国31个省市,2006-2015年度数据。均为数值型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税务局,国土资源部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
2.模型设计
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均为不可测度指标,因此,使用SEM来解决它们的指标测度。结合指标体系设计及研究目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此之前,可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构进行挖掘,不断修正,得到合理的潜变量结构。然后,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模型识别
常用t法则判断模型是否可识别: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m+ n)个可观测变量,记t为模型中自由估计的参数个数,则模型可识别的一個必要条件是:t(m+n)(m+n+1)/2。
假设该模型中共含有35个参数,包括11个负荷、3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11个观测变量的误差方差、结构模型的8个未知参数、2个内生潜变量的误差方差。由于3513×14/2,故该模型可识别。
4.参数估计
利用R软件,计算得到结构系数矩阵以及方差矩阵。本项目采用标准化情况下的参数估计结果,分两步确立:第一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结构。并结合已有经验,不断迭代优化指标体系以及潜变量结构。第二步,运行程序。检验不显著的路径后重新拟合模型。不断迭代优化,使得所有因子载荷在95%置信度下均显著。最终结构方程可表示为:
5.模型检验
根据各种模型检验指标,如GFI(拟合优度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NFI(拟合规范指数),IFI(NFI修订指数)对模型进行检验。以上指数一般都在0-1之间,0.9以上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模型,也可结合反映误差方面的指数进行比较判断。如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AIC、CAIC进行比较选择。
6.模型分析
(1)中国经济安全评估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参数可以看出,每一项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为正向或负向。同时,通过对比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对比不同三级指标对同一二级指标及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另外,可以对比不同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识别影响各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的重要因素。
利用以上数据,逐年构建结构方程,即可得到我国经济安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中国经济安全预测
对于中国经济预测,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使用前一年构造的结构方程的系数代入方程进行计算。此前,需要逐年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以及实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套方案,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当年的评估值作为输出层,前一年的三级指标值作为输入层,进行学习,得到权重后用于预测。
五、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反映出区域经济安全在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认识自身的经济能力,找出优势与劣势,为加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科学地制定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石.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11:75-79.
[2] 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杜旭宇.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 1999,16:31-32.
[4] 余根钱.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统计. 2004,9:14-15.
[5] 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4:93-98.
作者简介: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7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指的是在对环境进行发展规划的阶段, 率先对即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一个初步的预测, 使得建设管理人员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随之再全面、透彻的考虑每个建设项目的各项环境影响和可能导致环境影响的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环境、社会和经济这三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实际情况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评价对象, 但是主要的评价对象还是分布于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 因为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规划方案的采取, 而这种方式则能在进行最后的规划决策时, 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全面考虑, 然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段以及最佳的方案, 这样便能使其能安稳、协调的顺利发展。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单方面只考虑环境影响, 在环境影响因素之外, 经济状况和社会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相关部门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布直接的政策与规划, 这些措施往往会直接或间接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整个工作最基础的部分, 它负责为发展规划的初步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政策制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而言, 环境的目标与标准是有力的评判依据, 它直接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接受性。发展规划的环境目标应包括这么些内容:
(1) 废物排放的数量与质量;
(2) 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消耗量;
(3) 不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消耗量;
(4) 能源消耗及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
3.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规划环境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发展的规划进行评价。特别要注意到的是被评价的区域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规划阶段中对于所处位置周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累积影响, 考虑不同开发阶段总体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环境的累积效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发展情况规划出合理的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 计算出各项相关指标,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条件的备选方案。
3.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规划环境评价是在基于传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 这种新型评价体系秉承了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删减与适当的扩充, 使其成为了一种更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组成。而这种新的评价指标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以外, 同时还添加了资源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等指标要素。因此这种新型的规划环境评价可以更加合理地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4.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延续传统规划环境评价技术的优越性, 并在传统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完善与改进, 经过结合后的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政策评估的评价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较高端的评价方式, 它必然要与相关的政策和决策相结合。再加上对于规划决策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这种方法就显得很实用了。其实, 在实际操作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与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方案相融合, 相辅相成, 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4.3 区域环境评价的评价方法
不同的环境具备其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 然而正是这种特定的区域特性决定了区域环境评价的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显著地效果。在区域环境评价的方法中, 又主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分析技术为核心, 这项分析技术目前已成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工具。
5 结语
在社会的实际操作中, 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届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规划类型, 仔细调查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利用环保的资源, 结合政府的约束条件分析各种实施方案以及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 与此同时, 还必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由于在实际规划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且操作十分复杂, 若想仅仅只凭借一种技术方法去进行有效的规划几乎是不可能的, 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去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 (第二版)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需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系统的内部结构、外在状态、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战略决策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在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客观存在、物理意义明确的指标才能客观地反映、度量系统的特征,评价结果才可信。②可操作性。所选指标必须考虑量化的可行性、建模的可操作性、数据的可靠性及可获得性,尽量简单、实用。③多样性。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价值型指标与实物型指标等综合考虑。④层次性。在指标体系构建时,应结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将相应的指标体系划分出明确的层次结构,以反映不同层次上的环境影响。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挥的制约因素
2.1评价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良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机制,即便是现在的章程也存在很多不遵循章程办事的现象,目前的评价制度难以成为环境评价行业的标准。这就导致环评制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而且还没有发布在能源、资源、旅游、跟踪评价等方面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中对跟踪评价方面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仅仅提出了开展规划环境需要实施跟踪评价以及做好后评价,并没有对如何开展跟踪评价作出明确的指导。这导致此项内容流于形式。此外,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机构,理想的跟踪评价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公众的参与配合。这些都是难以有效开展的。
2.2评价的学科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我国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多的,不过仍然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管理制度、范围扩展等方面的重视度比较高,缺乏对评价系统和制度的研究,很多部门都认为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就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以,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举步维艰。在实践应用中,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效果缺乏足够的思考,仅仅认为这是一种辅助决策和具体的技术手段,在功能定位、价值属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2.3评价内容有待完善
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完善,对重金属污染的评估较少,对人群健康、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欠缺。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导则指引,也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中人群健康、气候变化等因素较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保持与维护。但目前对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缺乏保护措施的跟踪检查和工程完成后的评估,并且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尚需研究。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1列表法
列表法是采用制表的形式,把所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汇总到一起具体分析。该方法工作量大且烦琐,无法明确影响因素和战略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用来筛选、识别和影响评价的积累。
3.2阈值法
环境承载力是阈值法的理论基础。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是适用范围有限,对于部分资源难以建立准确的阈值,限制了其有效应用。
3.3类比法
类比法是运用比较的方式对已有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综合结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难以精确地把握战略类比行为,适用于环境评价的预测和识别。
3.4专家咨询法
利用专家团队组织评价规划环境的影响程度即为专家咨询法。这种方法的操作主体是诸多专家,所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其评价的专业和资料容易影响评价的结果。
3.5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灰色预测
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判断,在短期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预测中会凸显出很大的不足。
3.6费用效益分析法
对环境功能损害大小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费用和总效益等方面的计算。这种方法缺少定量,所以难以运用,通常在综合评价中考虑采用。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项目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会花费大量时间。这就会阻碍环境评价的开展。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可以采用借鉴的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同时参考“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等内容实施环境影响的评价,以保证评价实施的可行性。
5结束语
对规划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降低规划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对体系建设的研究,从而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摘要: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规划环评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充分反映规划区域的各方面特征,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客观地评价区域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指导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鉴于此,主要对新常态下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秦兰兰,王有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及实证研究[J].环境工程,2015(02):143-146.
[2]吴洁敏.临港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5(25):28-30.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思考 篇9
环境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 并遵循一定的标准评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 提出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 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环境绩效审计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也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 逐步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 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并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 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环境绩效审计包括:一是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确认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在保护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方面做出的努力、环保政策和措施是否有效。二是环保部门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查。笔者认为, 确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要从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出发, 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确定环境绩效审计起作用的环节, 进而确定其内容。
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实务时所依据的标准, 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指南。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
一是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理论体系丰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研究绩效审计和环境审计理论还不成熟,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少。如果能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这不仅是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还可以完善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进而积极有效地指导实务。
二是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保证。环境绩效审计旨在对绩效的考核, 如果能够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操作评价指标体系, 使得审计人员在环境审计实务中熟练运用, 根据评价指标出具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或报告, 则会大大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审计效率, 同时会使审计质量得到保证。
三是降低环境审计人员审计风险的需要。由于环境审计范围广泛, 审计内容多样, 因此评价比较困难和复杂, 如果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则会大大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使其难保持独立性。
四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现阶段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阻碍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使得环境绩效审计更好的发展, 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原则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复杂的任务, 涉及范围广、考虑问题多,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 笔者认为, 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 需坚持以下原则:
(一) 可操作性原则。
这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即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必须简洁、具体, 便于审计人员操作, 易于判断被审计项目的绩效, 使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因此,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合具体审计实务, 因地因时制宜。
(二)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环境绩效审计总体目标是对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的分析评价, 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目标涉及范围和内容复杂、广泛, 简单的指标不能全面评价被审计事项, 因此需要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审计分析评价。
(三)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的原则之一, 对任何审计工作都有约束作用。因此, 审计人员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当充分考虑各个指标获取的成本与收益的权重, 这样既节约环境绩效审计的成本, 又提高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不应当以牺牲环境和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代价来谋求发展,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 与其他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原则。
在制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与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与其衔接起来, 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达到系统性目的。
四、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企业为视角构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整个体系结构由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四个层次组成, 呈金字塔型结构, 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体系相对完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具体结构如下:
(一) 成本效益指标。
这一类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基本环保设备成本收益率、节能减排成本效益率、“三废”重复利用成本效益率等三个指标。
(二) 企业内部环境指标。
1.内部环境治理指标。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气排放达标率、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其他污染物处置达标率。2.内部资源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重复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其他资源重复利用率。
(三) 企业外部环境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是以客户的角度来思考, 可以细分为是否遵循国家有关环境政策的规定、有无排污许可证、有无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和条例、是否设置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获得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奖项的数量、是否发生过环境方面的纠纷及发生的次数等指标。
(四) 长期发展能力指标。
1.环境管理系统指标。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环境监测机制建立情况、环境管理人员数量及素质、处理环境事故能力。2.硬件设施筹备指标。环保设施投资数额、投资开发高新环保技术数额。上述指标有相应的权重。由于不同行业的性质不同, 存在的环境问题也不同, 相应指标的权重值也不同。因此, 要科学合理的确定, 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审计人员应根据对审计项目实际分析评价, 运用一定的方法 (如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法、模糊数学法等分析方法) , 经过计算得出相应的权重, 权重的计量应尽量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臆断。
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 篇10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创新, 电力技术的不断引入新高科技, 与此同时出现的决策因素复杂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都将对电力系统运行上造成新的挑战。在面临新的挑战的电力企业经营环境下, 加强对电力技术的经济评价, 避免了不合理的投资和浪费资金的现象的发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努力提高电力技术, 科学合理地在电力技术方面作出创新研究。
1 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
本文立足于电力技术, 借鉴传统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形成了一套对电力技术的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经济评价的内容就是动态与静态投资相比较分析, 计算净现值和净现值率的方法, 内部收益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2 静态投资回收期
2.1 计算方法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的是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以年为单位。从投资开始时 (0年) 算起, 静态投资回收期Pt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I=CO) 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即各年现金流量从0年开始累计相加至总和等于零所经过的时间长度。
(1) 一次投资, 建成投产后每年年净收益相等:
式中:I———为项目在期初的一次投入额;
A———每年的净收益。
某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 建成后各年净收益为350万元, 则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多少年?
(2) 各年净收益不相等的项目:
式中: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第 (T-1) 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CI-CO) 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因为:
某项目的原始投资F0=-20000元, 以后各年净现金流量如下:
第1年:3000元
第2~10年:5000元
项目计算期10年, 求静态投资回收期。
解: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是第5年。
2.2 判断标准
若Pt≤Pc, 项目可以接受。
若Pt>Pc, 项目应拒绝。
Pc———基准回收期。
3 动态投资回收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把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 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克服了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资金时间资金价值的缺点。
就是累计现值等于0时的年份。
一次投资, 建成投产后每年净收益相等:
某投资方案投资总额1000万元, 预计从第一年年末开始每年获净现金流入250万元, 假定利率为5%, 求方案的动态回收期。
解:
各年净收益不相等的项目:
式中: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
若Pt≤Pc, 项目可以接受。
若Pt>Pc, 项目应拒绝。
Pc———基准回收期。
4 净现值
净现值指按设定的折现率 (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 I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4.1 判断标准
若NPV≥0, 则方案可以接受。
若NPV<0, 则方案应被拒绝。
已知项目现金流量, 求其净现值并判断方案是否可行:
解:NPV=-5000+2000 (P/F, 10%, 1) +4000 (P/F, 10%, 2) +1000 (P/F, 10%, 3) +7000 (P/F, 10%, 4) =-5000+2000×0.9091+4000×0.8264+1000×0.7513+7000×0.6830=5656万元
上述方案净现值大于0, 方案可行。也可用表格计算。
4.2 净现值函数
NPV与折现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对于开始时有一笔或几笔支出, 而以后有一连串的收入, 并收入之和大于支出之和的现金流量, 期NPV (i) 函数具有上图的特点, 即i从零逐渐增加时, 函数的值逐渐减少, 曲线和横轴相交一次。
4.3 将来值
以项目计算期为基准, 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计算到项目计算期末的值的代数和。
已知项目现金流量, ic=10%, 求其将来值。
或:FV=5656 (P/F, 10%, 4) =5656×1.4641=8282万元
4.4 年度等值
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公式折算成与其等值的各年年末的等额支付系列, 这个等额的数值称为年度等值。
已知项目现金流量, ic=10%, 求其年度等值。
解:AW=5656 (A/P, 10%, 4) =5656×0.3155=1784万元
或:AW=8282 (A/F, 10%, 4) =8282×0.2155=1784万元
已知方案A投资额为100万, 寿命期为5年, 每年净收益50万元;方案B投资额为200万元, 寿命期为8年, 每年净收益55万元。假定基准收益率为10%。试选择较优方案。
在方案评价中, 采用净现值、将来值和年度等值评价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果有两个投资方案A和B, 只要i和N不变, 存在下列关系:
4.5 基准收益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 是企业或行业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 或称为最低可接受收益率。
基准收益率定的太高, 可能会使许多经济效益好的方案被拒绝;如果定的太低, 则可能会接受过多的方案, 其中一些方案的经济效果可能不好。
(1) 资本成本
指为取得资金使用权所支付的费用。由于资金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可以按资金来源的比例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银行贷款5%, 股权10%, 各一半。
(2) 投资的机会成本。
(3) 投资风险。
(4) 通货膨胀。
5 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是项目的净现值与项目总投资现值的比值, 用来衡量单位投资的盈利能力或资金的使用效率。
当I=8%, 求净现值率。
6 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指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的折现率。
式中:IRR———内部收益率。
6.1 判断标准
若IRR≥ic, 则方案可以接受;
若IRR
6.2 计算方法
以折现率i从小到大逐个计算净现值, 直至出现相邻两个净现值的值符号相反, 即NPV (i1) >0, NPV (i2) <0时, 则内部收益率IRR必在 (i1, i2) 之间。当区间 (i1, i2) 不大时 (一般小于3%) 直线内插法求得内部收益率的近似值。
试求如表1现金流量的内部收益率。
也可以利用表格作精确计算。
某项目现金流量如表2, 求期内部收益率。
当N→∞永续年金公式对于现金流稳定、项目存续周期较长的项目, 可以利用永续年金公式。
某收费桥梁, 建造投资估计1.5亿元。按交通量预测和通过能力, 年收费稳定在1500万元。每年桥梁通行的经常性开支 (包括维护保养各种税金) 大约在300万元左右。求该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解:由于桥梁的寿命期很长, 收益相对稳定, 按永续年金公式:
有关资料同上, 假定桥已建成, 主管部门想把收费权出让给非公有企业, 这些企业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基准收益率) 都在10%左右, 主管部门收费权出让招标的底价大致是多少?
解:假定出让期很长, 底价是:
7 结束语
通过对电力技术经济指标作出评价可以很好地在电力系统进行技术创新改革, 这五种电力技术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更全面、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从实际应用来看, 适用于电力系统各个建设阶段。从理论价值来看, 可以为改造电力技术的经济评价的深入开拓思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巧.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9.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11
关键词:勘探开发 投资效益 评价指标
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涉及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内部收益率、基准折现率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由于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投资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和理论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了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的客观性,使得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在结果上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就涉及的经济评价指标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作用以及适用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解决现阶段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凸显的一些问题。
▲▲一、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它是一种限值累加值。通过对项目寿命周期中所有的净现金流量遵循一定的折现率,以期初时作为折现期的一种计算方式。净现值的指的是投资者在自己投资的项目中获得的超额收益。如果净现值为零,说明收益为投资者的最低期望值。净现值指标在经济评价中最能反映企业追求的效益最大化特点,因而,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的所有指标中是最为可行的。虽然NPV这个指标非常适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它没能直接反应出投资的规模,只是用资金的形式予以体现。而资金有是企业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企业的投资是否能取得应有的效用并不能直接反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都采用增量投资分析或者净现值指数的方式解决实际中的优先问题。2)在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时,如果采用NPV,由于折现因子的存在,使得油田越早投产NPV值就越大,就会在一些类型的油气开采中,由于想获得较好或者较高的收益而加快开发的现象。进而导致了破坏性开采的情况增多,而使得油田的最终收益降低。因而,政府需要运用科学完善的石油开采制度,如稳产期的增加税收,在开采中后期减免税收的办法,以促使石油开采企业合理高效利用地下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油田的开发。
▲▲二、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也是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重要指标,在评价中也最为常用。它主要是针对NPV=0的情况。内部收益率能直接反应出投资者的效益,因此,也可以认为是盈利率或者回报收益率。这种评价方式被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缺陷主要有两个:1)只有一个解的情况,针对净现金流量来说,为序列正负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即使序列正负号多次改变,也是只有一个解的情况,如果出现两个以上解的情况,就不是内部收益率计算范畴。之所以会出现正负号的改变,是由于投资过程的不连续,而石油的勘探开采涉及的投资量很大,如果只对一次投资进行考虑,就不能客观地反应被评价区域的经济效益。如果对多次的投资都予以考虑则内部收益率的结果可能很多,但就真实的内部收益率来说,其结果都不是正确的。2)在对内部收益率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含着一个假定情况,即由此项目获得的纯收益可以用来继续投资,继续投资的收益率和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相等。在油田寿命枯竭,项目停止开发时,按照内部收益率来计算,就是投资未来值的累加等于收益未来值的累加,由于条件的制约,收回来的投资不可能在进行同样地理条件的含油气项目的投资中,因此,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经济评价指标中,内部收益率评价方式并不适合,只能作为辅助性指标来参与评价。
▲▲三、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分为动态及静态两种。静态对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要考虑,而动态正好相反,对资金的价值必需进行考虑。因此,动态投资回收期更能反映出项目的经济价值。在对投资回收期进行可行性项目评价时,必须和投资者在投资时的基准回收期进行比较,如果基准回收期小于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不可行。如果结果相反即为可行。虽然通过投资回收率我们看到了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投资风险,但由于这种方式对于投资回收之后的项目情况并不涉及,因此,在进行评价中,也只能作为辅助性目标。
▲▲四、基准折现率
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对于投资所获得的最低回报率。由于在企业间存在的风险以及目标不同,折现率也会多种多样。由于项目的不同,在风险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对不同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采用的基准折现率也会不同。
▲▲五、指标计算问题
各种经济评价的指标,都是在项目寿命时间内对现金流进行计算得到的。因此,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决定了经济评价的正确与客观。因为是种预测,因此,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特别在对现金流的描述中。因此,更应该尽最大可能减少预测中的偏差,尽可能与实际相符。
▲▲六、结语
在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对经济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的确定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决策水平,也关系到投资成本以及收益情况。因此,做好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是优化投资,提升投资效益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健等.油气资源价值分级与有偿使用的方法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2]傅家骥,仝允桓、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东旭(1988-),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2010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作于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目前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攻读石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篇12
一、环境审计
目前环境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对其基本内容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 环境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资金审计
环境资金审计是环境审计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环保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我国对于环保方面划拨的各项资金较多, 并且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提供政府补助, 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 但在环保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必须针对环保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的审计。
2.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审计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法律法规的审计。环境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 政府机关对其发布了各项专门的环境制度和政策要求, 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实施。因此, 企业是否执行了相应的环境会计政策和环保方案是审计机关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实施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 并且促进环保政策的规范性、客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审计
在环境管理体系中,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属于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控制做出评价。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审计能够考察选取的环境评价指标是否合规, 是否能起到控制所衡量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
二、煤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 AHP指标体系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到绩效审计, 从单一指标逐步扩充到多重指标。20世纪80年代开始, 西方国家从政府绩效审计中总结出了“3E”原则的原型。1995年, 著名学者T.芬维克 (Terry Fenrick) 正式提出“3E”原则, 即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效益性 (Effectiveness) 。“3E”审计的标准原则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有相对不同的侧重点。比如, 在项目立项阶段, “3E”审计原则侧重于考虑经济性;在项目执行阶段, 它更注重效率性;在项目竣工准备验收阶段, 它更侧重效果性。虽然侧重点不同, 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标准在各个阶段都会有所涉及, 只是涉及的程度不同而已。“3E”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的。综上所述, 在构建煤矿行业项目审计评价指标时应采用“3E”标准原则, 这样能使指标体系更加清晰、客观。
(二) 煤业AHP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1. AHP视角下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性是指在资金投入与使用的过程中, 使用资源的质量、成本与支出水平的配比程度, 反映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主要关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程度, 反映产出的效率。效果性注重反映生产经营的预期目标是否达成, 关注的是效益性和目标的完成程度。20世纪70年代, 为了解决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正式提出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在充分了解煤矿项目环境审计评价内容的条件下, 将会对所衡量指标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划入不同的层次, 并且能够明确各层次之间的递阶结构和从属关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煤矿项目环境审计的特点, 构建一套3个一级指标, 6个二级指标, 1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对同层因素相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从而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A= (bij) n*n, 如表二所示。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 对于从属于 (或影响) 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 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 直到最下层。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 即专家意见征询法, 把专家的专业判断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 通过直接比较, 对各层次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德尔菲法就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向专家反复函询收集意见, 通过反复地反馈沟通信息, 统计出结果的特性, 进行预测。
a.选取专家组成专家组;
b.将有关资料以及相关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 请他们独立地给出自己的意见;
c.回发放的资料, 整理资料;
d.将整理出的结果及补充资料再返还给各位专家, 专家重新评估, 给出自己的意见;
e.重复上述两个步骤, 直到专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结合专家的意见, 可以更好地确定权重。按照德尔菲法的基本步骤, 采用层次分析法判断标度, 依据专家基本趋于一致的判断填表, 不断调整, 最后确定比较判断指标, 据此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3) 权向量计算及一致性检验。对层次进行单排序,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特征向量W,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n-1, 查阅RI值表查出平均一致性指标RI, 判断一致性比率CR=CI/RI是否小于0.1, 若小于则表示一致性检验通过, 否则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根据公式:CR=CI/RI, CI= (λmax-n) / (n-1) , λmax为上面求出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这里是三阶判断矩阵, 所以n=3。根据德尔菲法反复修改, 综合专家意见。根据搜集的数据, 计算得:
当n=3时, RI=0.58
CR=CI/RI=0.0683, 可见CR<0.1。
这时得出结论:比较矩阵通过检验,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 组合权向量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按层次结构从上到下逐层地进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次的相对重要性, 最终得出最低层对于最高层次的重要性排序权值, 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 具体指标解释
(1) 经济性指标
环境法规执行效益、环境项目合规效益, 通过这两个指标来反映项目在立项和实施阶段的合规性。项目合法效益主要考核煤业煤矿项目对照具体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政策达标效益反映相关产业政策的实际达标情况, 比如针对煤矿项目的政策优惠是否符合优惠条件。项目达标效益是考评相应煤矿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其实际完成程度。环保达标效益衡量存在污染问题的项目的环保达标情况, 比如是否完成相应的污水处理指标。经济绩效则考评项目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
(2) 效率性指标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 效率性都体现在投入产出比上, 针对煤业煤矿项目的特点, 在效率性指标中, 选取了环境项目投入产出绩效和环境项目管理绩效两项二级指标。在环境项目投入产出绩效方面应包括投入绩效和产出绩效, 分别对项目的实际投入和产出配比程度进行衡量。环境项目管理绩效主要包括项目内控绩效、项目质量绩效和项目验收绩效。进度绩效评估与原计划相比, 项目的实际实现程度。项目内控绩效考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资金支出的合法合规性。项目质量绩效考察项目的实际完工情况的质量状况, 是否达到相应标准。项目验收绩效关注项目的竣工验收程序、验收报告、验收标准的合法合规性。投入产出绩效中应分别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来衡量投入产出比。
(3) 效果性指标
由于煤矿项目属于重污染项目, 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环境项目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是必须被重视的两个方面。生态绩效的出发点是生态环境, 主要选取的指标为植被恢复系数、沉陷土地治理率和三废综合治理率。这些指标和煤矿的生产经营特点密切相关, 是煤业应当重点控制的指标。社会绩效方面主要衡量相关煤矿项目对社会的贡献绩效, 包括职工就业绩效和社会贡献绩效, 比如投资就业系数、上缴税款。
本文根据“3E”标准原则, 利用AHP方法构建了一套煤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一致性检验, 验证了其合理性。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加强矿产资源环境审计的可操作性, 为相关审计人员提供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审计实务界也可针对其他项目适当的增减指标来满足实际情况。因为本文是针对煤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探索性研究, 研究内容具有特指性,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是从煤矿产业的角度出发的, 对于其他行业项目则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评价指标。本文在设计指标时可能考虑不够周全, 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可根据具体项目的开发进度, 分为项目立项、实施和结项三个阶段来进行具体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赋予, 能为环境审计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依据。
【环境经济评价指标】推荐阅读:
环境绩效评价指标09-16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06-23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07-07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0-15
环境经济制度05-10
国际经济环境08-21
国内经济环境09-05
变化的经济环境06-01
经济危机环境10-05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