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024-10-15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12篇)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1

摘要:为了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必须正确评价其现状并以此来指导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企业构建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低碳经济为视角,增加了反映企业低碳绩效和低碳能力的指标,将经济性指标与生态性指标相结合构建出更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管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 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各国的经济发展形态已经转移到绿色低碳模式上来,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应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的发展模式,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同时,企业必须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反映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状态、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碳排放水平并且协调好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是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要重新界定其财务目标,根据财务目标要求在原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引入新的财务评价指标,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目标的新内容

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进行财务活动应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合理性的标准并且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低碳经济将改变财务管理的目标,即财务管理的目标将由企业价值最大化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移。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多元化的,企业应协调好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充分考虑其经济活动对国家、社会、公众、环境的影响,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息息相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此进行长期性的努力。鉴于此,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应过度的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应该考虑企业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其中,企业的生态责任就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具体化到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

企业承担生态责任就必定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更多的投入未必会带来同等比例的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企业经济收益与社会责任将是企业财务评价要考核的目标之一;其二,以一定的投入获得“低碳企业”的称号,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信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财务评价来实现企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将是另一个重要的考核目标。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基本思路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财务评价指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完备性原则。

即要求指标体系能为企业财务评价提供既必要又充分的信息,做到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能耗和和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2. 可行性原则。

在选取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完整性、科学性、简洁性、数据的易得性,指标的计算过程应科学、简便,要充分考虑数据获取及指标量化的可靠性和难易程度,尽量使指标中各因子的取值范围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数据的加工、处理简明扼要,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比性。

3. 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为应能满足横向和纵向比较的需求,以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年度和季度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

4. 层次性原则。

即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按照属性、评价内容和评价加以分类,以使指标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5. 独立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尽量保证指标信息间的独立性、以不影响指标评价的准确性为前提。

6.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由于低碳问题的复杂性,很难用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因此要引入多种指标来反映企业碳排放和低碳效益,注重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使用。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财务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思路

1. 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价值=现有资产的现金流价值+增长机会的价值+(环境收益的价值-环境成本的价值),可以看出低碳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能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应能体现资源、环境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因此,低碳经济视角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将更加丰富。

由于财务分析目标的多元化,使得财务评价指标多样化。低碳经济视角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的基础上,引入能体现企业低碳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支出和收益等情况,通过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到企业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取得的效果。

因此,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将一些企业财务评价的经济性指标与生态性指标相结合,设计了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低碳能力在内的五大类指标,在前四大类指标中分别引入与企业低碳业绩有关的内容,在低碳能力指标中设计专门反映企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

2. 基于上述思路,提出了以下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指标设置主要参考《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提供的各项指标,重点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低碳能力的状况。

(一)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衡量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营业利润率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和运营效益;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的高低;碳资本收益率反映企业碳资产(低碳存货、低碳设备、低碳技术、碳排放权、低碳信用、低碳费用)获取收益的能力。因此选取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碳资本收益率四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时为了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当将碳资产进行单独计量,定期计算碳资本收益率。

(二)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将负债区分为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基础上,根据债务产生的原因,可以进一步界定碳负债。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只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就要对此承担责任,形成确定性的经济上的负责,即碳负债。碳负债包括由于碳排放问题产生的应交而未交的政府机构罚款和碳排放税、企业用于购买低碳设备或技术升级的银行贷款以及由于碳排放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预计债务等。因此,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是从短期偿债、长期偿债、碳负债偿债三个方面来考察其偿还所欠债务的能力,选取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碳负债率、碳负债比率六个指标。其中碳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对碳负债的保障程度,负债比率衡量碳负债在总负债中的比例。

(三)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现在常用的营运能力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为了评价企业碳资产的使用效益,本文添加了碳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碳资产周转速度,是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碳资产总额的比率。碳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碳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对碳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由于我国处于低碳经济初期,企业对低碳投资相对较小,所以该指标大可能是由于碳资产的绝对值很小。随着政府和企业对低碳环保的不断重视,企业对低碳的投入会逐渐增加。因此,在解读该指标时应与企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结合使用。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衡量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不断扩大和壮大的潜在能力。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资本积累是所有者权益的体现形式;总资产是企业规模实力的表现;企业碳资产是企业投入和拥有的一切低碳资源,体现企业的低碳能力,碳资产增长率是企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履行其社会责任和树立自己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碳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

(五)低碳能力指标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要在相同的能耗和排放下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是在相同的经济效益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和排放。基于以上思路,将能耗、排碳量,次生资源利用率等生态要素与企业产值、利润等经济要素相结合,形成了评价企业低碳能力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利润排碳量、碳资产比重、次生资源再利用率和污染物减排率等。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叶瑛.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9):21-22

[2]刘颖.低碳经济对现有财务分析体系的影响及改进[J].财会研究,2011(18):41-43

[3]任福匀.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05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2

1 我国电力企业开展低碳经营和低碳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资料表明,1995~,我国发电总量增加了近3倍,占世界总发电量的20。3%,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我国电力消费需求依然旺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能源和电力消费都将快速增长,且用电量增速更快于能源消费。全国用电量为4。6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约增长一成二,人均用电量3483千瓦时,比上年增加351千瓦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体看,电力工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势态,电气化还会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依赖煤炭生存的行业,而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每年开发的煤炭有近一半用于发电,这也意味着由于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来源于电力行业。207月,国际绿色和平环保组织发布《中国发电集团气候影响排名》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电力行业对煤炭的过度依赖,阻碍了中国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仅排名前三的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和国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就比同年英国全国的排放量还要多。高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将会导致气候变暖,由此造成海平面上升、农作物产量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开展低碳经营,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力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清洁煤”和“热电联产”等新技术,重视对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使电力行业逐步成为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

低碳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评价指标 篇3

【摘要】本文明确界定了低碳物流园区的概念,对低碳物流园区的内部结构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引导物流园区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关键词】低碳物流;园区规划;评价指标

目前,工业化、园区化的快速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物流园区现在正面临着交通嘈杂、环境污染、碳排放过量等一系列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商讨了从 2012~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从国家政府层面上大力倡导了绿色环保的低碳理念,因此,推行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低碳物流园区概念的界定

低碳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应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园区前期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和管理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提高新能源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等手段,实现物流园区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运营的目的。低碳物流园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物流园区内部系统的协调性。物流园区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有运输、仓储、装卸、分拣、流通加工等几个环节。物流园区的低碳化建设是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单考虑降低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的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更应该注重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适用和协调性。

1.2物流园区选址和布局的科学性。物流园区的科学性是在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考虑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需求。要求物流园区在园区选址、功能区布局和规划、基础设施内部规划等方面合理、适宜。比如要求物流园区的各功能区布局呈流线型设计,与物流园区的系统工程相对应,这样有利于交通组织顺畅;另外还要注意物流园区的仓储用地和停车场用地规模适宜,内部联系顺畅。

1.3物流园区现有资源和资源配置的集约性。物流园区的集约性是指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整合现有资源,集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等各种有物流需求的企业,二是集聚所需服务资源,公路、铁路、水路联运,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相结合,使整个物流系统可以流水线作业。

1.4物流园区技术上的创新性。物流园区的创新性是指注重使用低碳、环保、节能等新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另外,园区内产业集聚使企业间多了向彼此学习的机会,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也加快了园区内创新型技术的引入和传播。

2、低碳物流园区内部结构规划设计

低碳物流园区系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物流园区内部结构的复杂功能与园区内其他设施合理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三个方面。

2.1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形态布局,比如,物流仓储的建筑体量巨大,需要一定规模的货物堆场,而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则需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要体现建筑风格。虽然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不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但是功能布局会通过各区联系方便程度以及相互配合的交通方式对所处的碳环境造成影响。合理的功能布局有利于碳环境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合理紧凑的布局能够使有限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二是合理的布局有助于园区交通运输的路程,相同能耗前提下能运送更多的货物。

2.2物流园区的交通组织。物流园区内部交通起着联系各功能分区,货物进出仓库与货物快速集散的重要作用,是物流园区运行效率及其运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06年斯特恩指出,从全球范围内看,由公路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整个物流运输环节的75%[2],因此对公路运输环节进行低碳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创新运输设备的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低碳理念下的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交通系统的设计。从物流园区整体范围来看,交通碳排放由三部分组成:货物运输、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与物流园区的关系,是调控园区的交通碳排放平衡的关键。

2.3物流园区的建筑设计。建筑是物流园区内部主要的物流活动载体,同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单位,所以物流园区的建筑实现低碳化对物流园区实现低碳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园区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从细节上考虑建筑功能和“四节能、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期降低建设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设计年限内的节能和环保,降低能耗与碳排放[3]。比如,仓储建筑是大体量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可以随着功能变化进行灵活调节,既减少了建筑物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又控制住了建筑物的碳排放量。

3、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3.1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四个环节,筛选影响物流园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的要素[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先将每个环节的指标按照考察内容进行充分细化,提出物流园区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然后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前者必须容易获得相关数据,有严格的评判依据;后者可以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专家的评判分给出评价标准。

3.2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的应用。低碳园区评价指标的应用主要从企业自我评价和行业管理部门测评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考虑企业内部自我评价查找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挑选低碳节能成效显著的物流园区,使其成为推广模式,引导其它园区向低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配有,刘虹,于凌云.我国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探讨[J].物流科技,2013,(12):97-99.

[2]Nicholas Stern. Stern Report[R].2006.

[3]叶大华,胡倩.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2013(1):31-39.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却是气候的反常, 土壤的沙化, 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日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 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仍然是以财务指标为主, 很少考虑企业的节能减排、低碳所带来的长期环境和社会绩效, 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在低碳政策执行、技术创新、新能源使用、低碳业绩等方面的绩效、无法反映企业的社会绩效, 无法全面反映企业在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之间的协调性和持续性, 无法反映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协调性。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背景, 在已有的财务评价指标基础上, 引入反映企业减排治污效益、社会效益的非财务指标, 反映企业低碳业绩和低碳能力的指标, 构建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业绩效率评价的需求

(一) 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更高

低碳经济社会,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在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同时, 提高能源、原料利用率, 实现单位产值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的低增长或负增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使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对企业提出更多的低碳责任, 企业必须在运营过程中融入低碳概念, 把握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的高效节约化, 确保清洁生产的顺利进行, 保证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在“三废”的排放过程中, 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再循环。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满足有关各方实施奖惩和进行预测、决策的需要, 还要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 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更广

低碳经济社会, 企业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 注重社会形象的提高。这就必须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的绩效评价不仅包括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 还应对企业所承担的低碳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效益, 还包括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等低碳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经营者清楚企业经营的各方面效益状况, 知道企业资源分配应如何调整, 还能促进企业经营者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企业绩效评价, 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 还要考核企业低碳发展的效果, 企业行为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三) 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更丰富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目标是经济效益、低碳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 不仅需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 还应能够反映资源使用、环境影响与经济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要有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 还要有评价为取得财务效益所耗能源状况的指标, 以及企业取得财务效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指标。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原有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效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引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效益、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 每一类效益评价指标中, 不仅包含传统指标, 还应包含反映低碳业绩和低碳效果的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企业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态度、投入力度以及大致效果。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更加丰富, 既有定量指标, 又有定性指标;既有经济指标, 又有非经济指标。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设置

(一) 低碳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指标客观性和可比性较强, 但评价内容往往不够全面, 并且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定性指标的宽度和广度更大, 评价的内容更全面, 评价的综合性和导向性较强, 但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一般较差。所以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类型的选择应结合评价内容的特点决定, 单独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定量评价或是非财务指标的定性评价, 都无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 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 (2) 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所设置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含义要明确, 测量方法要合理, 计算方法要规范, 各项评价指标尽量能够真实、客观、灵活地反映某一特定评价期间或阶段, 企业某一方面的经营业绩或企业对环境或社会的影响。同时, 在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要素和环节, 即按照全面性原则, 使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各有关要素和各有关环节的关联, 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 通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所设置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通用性, 要能适应绝大多数企业绩效评价的需要。应尽量选取在不同企业中普遍可获得的指标, 以保证指标的广泛适用性。同时, 指标计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应易于取得, 指标的计算过程应科学、简便;要充分考虑数据获取及指标量化的可靠性和难易程度, 尽量使指标中各因子的取值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 数据的加工、处理简明扼要, 具有易操作性。 (4) 效率与效益性相结合。低碳经济遵循减量化、资源优化、无害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可再生资源和废弃物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所以, 低碳经济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其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评价指标和运营效益评价指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5) 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相结合。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同类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统一。由于低碳经济的阶段性和复杂性,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还应适时调整, 能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财务战略的变化, 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因此, 低碳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 (尤其是低碳业绩指标) 设置应做到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相结合。 (6)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低碳社会环境下, 对企业的绩效评价既要有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 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也要有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如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价指标。

(二) 低碳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两方面进行设置。

(1) 财务效益指标。财务效益一般从四方面设置指标进行评价。一是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企业清偿全部到期债务的能力,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很多, 最常用的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比率,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增设资产低碳负债比、现金低碳负债比指标。资产低碳负债比是指企业某一时点资产总额是低碳负债总额的比例 (或倍数) , 反映企业利用全部资产偿还低碳负债的能力。常见的低碳负债有由于碳排放超标应交未交的政府机构罚款、应交未交的碳排放税、由于碳排放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预计债务、企业投资低碳项目取得的借款、发行的债券等。现金低碳负债比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其同期低碳负债平均余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来偿还低碳负债的能力。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低碳负债的偿还能力越强。二是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本文主要选择了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并选择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不良资产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状况。另外,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设置低碳资产比率、低碳资产收入率反映企业低碳资产的利用状况。低碳资产是指企业专门用于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设备、建筑物以及企业的低碳材料、低碳产品、低碳经营相关的应收款项等。低碳资产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企业的低碳资产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低碳资产收入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销售低碳产品、提供低碳劳务等所实现的收入额与其同期低碳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 该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低碳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低碳资产的营运能力越强。三是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最常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设置净资产经济增加值率反映企业的主权资本的净获利能力。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设置低碳资产收益率、低碳产品营业成本利润率作为反映企业运用低碳资产的收益能力、低碳产品耗费的获利能力。净资产经济增加值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经济增加值占其同期股东权益平均余额的百分比。经济增加值指企业经核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的差, 反映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净资产经济增加值率越大, 反映企业主权资本的净获利能力越强。低碳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所实现的低碳收益额占同期低碳资产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低碳收益额指企业利用低碳资产采取节能减排、治污等措施、生产销售低碳产品等所实现的收益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低碳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低碳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低碳产品营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低碳产品所实现的营业利润占其同期低碳产品营业成本的百分比。该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经营低碳产品的获利能力越强。四是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开拓创新活动, 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很多, 最常用的主要有营业利润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设置低碳 (绿色) 产品销售增长率、创新研发投资率、新产品销售率、低碳投资增长率等指标。低碳 (绿色) 产品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低碳产品或绿色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额占其上期低碳产品或绿色产品的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低碳产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已经取得相关权威部门认证的低碳产品、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标志的产品。该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创新研发投资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用于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制和低碳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投资额占企业同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对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低碳投资增长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低碳投资增长额占其上期低碳投资额的百分比。低碳投资额指企业用于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研制、低碳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额。新产品销售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生产销售的新产品销售额占其同期产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比率越高, 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 发展能力也越强。

(2) 非财务效益指标。非财务效益包括节能降耗效益、减排治污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一是节能降耗效果指标。节能降耗效果是指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所实现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原料消耗降低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效益。反映节能降耗效果可以设置单位产值化石能源消耗量降低率、清洁能源利用率、产品使用中的能耗量、单位能源 (原料) 消耗产值、低碳 (绿色) 供应商比率、单位产值清洁能源消耗量、可再生能源 (材料) 采购比率等指标。单位产值化石能源消耗量降低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含碳能源的下降程度。单位能源 (或原料) 消耗产值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中每消耗一定单位的能源或原料所实现的产值额, 直接反映企业的原料、能源利用效率。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企业生产经营的节能降耗效果越好。清洁能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清洁能源耗用额占其同期耗用的全部能源总额的百分比。低碳 (绿色) 供应商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低碳 (绿色) 供应商数占其供应商总数的百分比。可再生能源 (材料) 采购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采购的可再生能源金额占其同期能源 (或材料) 采购总额的百分比。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的能源、村料结构越优, 越有利于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位产值清洁能源耗用量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产值所耗用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数量。产品使用中的能耗量是指产品使用过程中单位时间或单位工作量的能耗的大小, 反映企业产品使用成本的高低及其对社会能耗总量的影响。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的节能降耗效果越差。二是减排治污效果指标。减排治污效果是指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采取减排治污措施所实现的“三废”排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环境优化等效益。反映企业的减排治污效益可以设置百元收入CO2排放降低率、碳排放达标率、产品使用中的CO2排放量、单位收入CO2排放量、低碳环保处罚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是否通过ISO14000认证、环境优化度等指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的废弃物占其同期排放的废弃物总量的百分比。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单位收入CO2排放量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实现单位收入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按一定标准转换为CO2的数量。产品使用中的CO2排放量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在使用或消耗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按一定标准转换为CO2的数量。低碳环保处罚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由于违反低碳、节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被处以的罚款额占其同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上述比率越小,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执行低碳、节能、环保相关法规状况越好, 企业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三是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广义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 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劳动、人权、社会和产品责任。狭义的社会责任不包括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 主要指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人权、产品责任、社会公益、救助等方面。本文所说的企业社会效益评价是采用狭义社会责任的概念。低碳经济环境下, 反映企业的社会效益可以设置员工保持率、低碳 (绿色) 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碳环保赞助费用率、社会贡献率、低碳培训费用率、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客户满意度、社会公益捐赠率、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等指标。员工保持率反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状况, 可以用1减去员工离职率进行计算, 员工保持率越高, 反映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越好、企业对员工的人权、发展及职工教育、培训等越重视, 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越高。低碳培训费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用于对职工进行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等低碳方面知识培训的费用占其同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该比率越高, 反映企业经营者对低碳环保工作越重视。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发调查问卷或调查表的形式对企业职工进行调查统计确定。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越强, 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低碳经营。低碳 (绿色) 产品市场占有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生产销售的低碳产品或绿色产品销售额占同期一定地区同类低碳或绿色产品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该比率越高, 越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客户满意度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多大程度满足了客户的欲望和要求。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确定。客户满意度越高, 反映企业的产品责任意识越强, 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越好。社会公益捐赠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总额占其同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社会贡献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社会贡献总额占其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反映企业占用社会资源所产生的社会总体效益的大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支出, 劳保退休统筹、为员工购买的各种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已交的各项税金、附加及福利、实现的净利、企业对社会的捐赠等。低碳环保赞助费用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对低碳环保项目的赞助费用占其同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上述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对低碳环保等社会公益工作越重视, 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越大, 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越好。指标体系见表 (1) 。

参考文献

[1]褚蕊:《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 《南京大学硕士论文全集》2011年。

浅析林业低碳经济指标及统计 篇5

专业论文

浅析林业低碳经济指标及统计

浅析林业低碳经济指标及统计

摘要: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对生存环境、再生资源的反思与重视。面对现今全球变暖的局面,怎样应用低碳经济指标,提高林业的统计质量就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本文简要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及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指标;统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113-01

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低碳节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下简要针对林业低碳经济指标及统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指标

低碳经济指的是尽量缩减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能源的损耗、降低环境污染,创建效率较高、质量较好、资金收益较多的生态绿色经济。其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低碳经济指的是林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期间,应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及专业技术,提高林业碳汇的数量,降低林业碳酸,并且给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资金收益。在评价林业低碳过程中,其指标主要有:CO2的排放量、森林的覆盖面积、覆被率、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生活垃圾的处理率、绿化的覆被率等。不管由低碳经济的概念角度来看,还是由低碳经济的指标来看,想要实现理想的低碳经济任务,就需要加大林业统计的管理力度。

二、低碳经济同林业的关联

当前,企业在生产及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排放。随着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加大节能力度的同时,也逐渐重视了森林碳汇的作用。森林的碳汇不仅可以吸取CO2,还可以减缓全球的温室效应速率。依据相关调查显示,森林每2%的覆盖率,就能够吸收空气中1.2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4.2亿吨的碳含量;林木每2m3,就能够平均吸收约3.66吨的CO2。同时,森林中的动植物、土壤等,都能够固化大量的C,通过一定时间的作用与分解,形成碳汇。因为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质量较弱,分布面积较小,并且极不均匀,所以造成林业发展阻碍经济前进的情况。特别是在2010年,我国遭遇了干旱灾害,降低了林业发展的速率,并且使林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所以,想要使林业变成生态体系的主导,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就需要加大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力度。

三、在发展低碳经济期间,林业的重要性

(一)林业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局面,低碳经济成为了人们极为重视的事情。对于森林来讲,其是陆地生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存储大量的CO2,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林业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不仅是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变成建设产业的重要载体。对于林业来讲,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创建健全的林业生态体系,让现代林业逐步趋于生态化。林业的潜能在于循环,从而推动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另外,发展林业能够保证我国自然资源的稳定与安全,对修复生态体系来讲,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当前,发展林业已经变成了我国调整能源及自然结构的关键策略。

(二)林业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基础

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应用自然的观念逐渐增强。发展林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生态文明又反作用于林业,在某种层面来看,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面对当前低碳经济的局面,林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确保经济的稳定,把林业商品同自然资源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营创高额的资金收益,同时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劳动就业效率,使劳动民众增加收入。

(三)林业是新能源的代替品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消耗急剧加重,不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紧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限制了经济的提升。林业为民众的生存供给了大量物质资源,并且成为了部分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进而高效处理了由于自然资源紧缺造成的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济阻碍问题,并且改善了逐渐恶化的环境。

(四)彰显林业的生态性能

对于林业来讲,其是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林业不仅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同时还能够高效整治土地沙漠化问题,减缓风速,降低风沙灾害。另外,林业对水资源的净化作用也较突出。

四、基于低碳经济前提下提高林业统计的方法

(一)通过林业指标了解林业的发展状况

利用分析林业数据的方法来对林业的统计指标进行计算,从而了解林业的发展状况。例如:因为干旱,某市截止到6月共有3.8×106顷森林受到灾害,1.07×106顷林业报废,经济损失高达120亿元。我国有关机构依据此类数据的归纳、收集、分析等方法尽快制定了相应处理对策,进而将灾害面积降至最低,保护了该地的生态环境,增强了林业的生产质量及效率。

(二)定量定性分析林业情况

对于林业的统计工作来讲,其由信息的统计切入,对林业的相关数量关系及数据表现进行分析,同时与数理关系进行结合,形成推理及逻辑。在分析期间,采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例如:某市每立方米的林业能够吸纳1.72吨的CO2,并释放出1.53吨的O2。上述数据就良好的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表述林业是人们生活中的碳资源存储系统,其对林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三)创建低碳经济通林业统计结合的评估指标系统

在体现林业资源总量期间,覆盖率及蓄积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评估林业资源的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世界标准,森林覆被率超过30%,就表明生态环境良好。现今,我国林业的覆被率仅为15.6%,面对我国较多的人口来讲,资源严重紧缺。所以,通过科学、高效的林业评估标准系统健全我国林业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资源及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想要促进自然生态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创建健全的林业法规,推动林业的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尹立新.低碳经济导向下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2] 李 慧,李娅莉,朱晓海.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物流运输新模式[J].江苏商论,2011(6).[3] 张光星,方振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7).[责任编辑:庞 林]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实证评价 篇6

关键词:低碳发展;因子分析;评价;上海市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能源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新的上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Treffers 等学者 (2005) 认为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与德国的经济强劲增长可以共同实现。董琦、甄峰(2010)认为,低碳城市是城市循环经济的一种形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能率、高效益、高循环为主要特征。孙菲等(2014)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大庆市2006—2010年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评价。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建立

(一)建立指标体系及数据。本研究借鉴任福兵、吴青芳、郭强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选取指标方案,选择18个评价指标,对上海市2003-2012年上海快速发展的十年进行相关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网中2004-201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2.0。

(二)因子分析过程。根据选定的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可以得到总方差分解表(表1),得到了相关矩阵的全部特征值。

表1 因子解释原有指数方差的情况(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从表1可以看出,提取三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93.245%),因此提取三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

由表1可知,相关系数矩阵中三个最大的特征值分别为10.738,3.041,1.140,而且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3.245%,故提取3个公共因子F1、F2、F3。

(三) 因子解释。将因子载荷矩阵进一步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可以发现:

第一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为65.758%,并且在“人均生活用电量”“工业总产值”、“市辖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上载荷大,因此该因子可定义为经济因子。第二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9.268%,在“人均生活用水量”、“液化石油气家庭用量”“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上载荷大,因此该因子可定义为居民生活因子。第三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219%,在“工业烟尘去除量”、“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上载荷大,因此该因子可定义为基础环境因子。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

综上所述,影响上海市低碳经济的要素可分为经济因子、居民生活因子和基础环境因子,进一步明晰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构成要素,保证了实证评价的科学合理。

三、建议

通过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经济意义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上海市未来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是优化升级产业格局。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辖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年降低,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到2012年,上海市辖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4%。可见,上海正在逐步优化产业格局,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因此,在此基础上,上海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格局,通过引导的方式实现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逐步实现低碳化发展,鼓励可再生资源投资,从内部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与此同时,拉动内需,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完成产业结构升级,更大程度上实现碳减排。二是低碳经济生活化。低碳经济城市化归根结底要实现全民化,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委员会(CNC-I

HDP)秘书处曾在 2007 年开展了全面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该研究表明,如果全民参与节能减排行动,遵循其 36 项日常生活行为指标,则年节能总量约为 7700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 2 亿吨二氧化碳。因此要引导全民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提倡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约能源,可通过舆论宣传低碳交通、低碳消费等生活新理念,并出台相应奖励政策激励民众,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生活化。三是加大基础环境投入力度。在城市化和新兴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的需求仍很旺盛,在短时间内改变能源结构从根源上控制碳排放量还很困难。那么就需要扩大绿化水平,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应提高公园植被覆盖率,扩大道路、居民区等地的绿化带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促进城市低碳化发展。

四、小结

低碳经济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但是现在建立低碳城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在建立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推广。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更应该做好“领头羊”,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推广低碳生活、加大基础环境建设等方式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逐步探索出一条“双赢之路”,从而处理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J]. London: TSO, 2003: 1-142.

基于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篇7

财务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评价主体认为相关的其他材料为依据, 应用特定的方法, 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尺度, 不仅包括投入产出的效率, 还包括企业创新、社会贡献和稳健发展等方面, 财务评价是经营者行为的镜子, 发现问题根源, 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 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的速度与质量, 因此需要企业结合内外环境调整财务目标, 以此为指导建立新的财务评价体系。低碳经济从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逐步渗透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转当中。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财务目标界定

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目标, 以往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导致行为片面以经济利益为中心, 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为了积极规制, 不断丰富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 逐步与国际接轨, 尝试环境责任保险, 征收生态税等措施, 无形中加快推动了企业改革的进程。基于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体系的重构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甚至短期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这就需要企业衡量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如果企业忽视可持续发展, 不重视资源的有效绿色利用, 只是一味投身于高消耗高回报的运作, 最终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权衡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发展中利益取舍是一个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必修的价值课。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的社会生态责任, 培养环保意识, 树立企业低碳环保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利用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践行是接下来需要探讨和落实的。

二、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财务评价标准设计

能否客观, 准确, 迅速的评价, 是衡量一个财务评价体系的基础准则, 对标准的设计应当遵循几个原则:第一, 指引性。财务评价不是为了简单得到结果, 而是为了找到不足进行改善, 起到引导作用。第二, 全面性。要考虑到各个因素, 除了经济成本还要衡量环境资源成本, 以及无形资产的投入, 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包括生产环境, 财务政策, 人力资源等, 外部环境包括国际经济环境, 法律环境等。第三, 层次性。尽可能详尽的归类, 形成细致的分析, 并最终概括成整体。第四, 实践性。需要有实际落实的条件, 客观可行的目标。第五, 合理性。与企业的生产, 运作实际相关, 准确真实地反映问题, 并切实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效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原则, 本文设计了收益能力、营运能力、对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碳能力四个方面的设计。

(一) 收益能力

对于收益最传统而直接的理解, 即是利润的最大化, 但是在基于低碳经济基础之上的评价体系, 需要加入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销售利润率以外, 还有碳资产净利润率。这四个指标一起作为衡量收益能力的标准, 它们分别从总资产的投入情况、资产投入状况、市场销售情况, 以及碳资产的投入产出情况来评价企业整体收益情况。其中的碳资产包括了低碳设备、低碳技术开发、低碳耗费等。为了细化以使数据更有说服力, 同一企业的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可以纵向对比, 而不同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更好的衡量收益。

(二) 营运能力

为了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加入碳资产周转率。除了以往常用的总资产周转率之外, 加入碳资产周转率,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在一定时间段内碳资产周转的频率。单独将碳资产列出, 更容易引起重视, 提高低碳意识。

(三) 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目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低碳经济应该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策略。总资产象征了公司的规模, 市场占有率体现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地位, 碳资产的保有率反映了企业能否清洁生产, 综合合理利用资源。企业节能降耗是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提高未来竞争力, 主动占据先机的战略转变。本文选用总资产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碳资产增长占有率为指标来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 对抗风险能力

对企业本身的生存环境而言, 本身就会产生许多挑战和不可抗的风险, 在适应低碳经济模式的时候, 企业自身调节就容易降低抗压能力, 在转变期寻找机遇, 克服风险和压力, 安全平稳度过调节期, 对财务评价体系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应对外界的冲击, 另一方面, 企业负债情况、偿债能力、针对碳排放的各项税收, 考验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财务评价将此纳入评价范围, 作为考量标准, 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五) 低碳能力

在相同利润收益下, 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低碳经济的理念。因此将能耗量列入企业收益, 有利于企业促进企业向清洁、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直接量化低碳能力, 直观了解企业低碳运作的情况, 有助于积极促进企业的改革, 提高低碳投入, 革新技术。增加对碳资产的投入也是衡量企业低碳能力的指标。

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在20世纪初成型, 中期以后开始创新发展, 经历时代变迁, 但始终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除了上述提及的要点, 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有赖于企业和个人的自省自觉, 更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 说到底, 都是人为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在低碳经济下财务体系的重构中成为重要一环, 不仅在经济效益上, 更要注重在人才上的投入。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将每项特定指标具体分为A、B、C、D、E四个等级, 每一个等级为十分, 通过测评和专业机构的考察, 对比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可以做出细致详尽的评价。最高值和最低值的设定, 也能够纵向体现企业各项指标的优劣程度, 达到客观、有建设性的理想评价效果。对于已经设定的指标, 面对现实状况的变化,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改或者增加减少。不同时期对不同指标应随着实际的变化进行调整, 并定期修订各项系数。评价体系的作用在于运用, 如果束之高阁, 将难以达到设定的功效。在运用的初期, 企业可能面临成本提高, 甚至可能进入相当长的一个调节期等等问题, 但是考量未来利益, 积极坚持, 调整战略方向才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策略。利用财务评价体系, 严格管理, 在实践中积极总结, 不断调整体系设定, 才能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达到不断完善的效果。

结束语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对财务评价体系的调整建构, 是实现绿色、, 可持续发展、彰显企业文明的体现。与此同时, 敦促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 向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模式发展, 推动决策者建立企业低碳意识, 借鉴先进经验, 依照国家低碳发展模式运作,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主动取得竞争优势, 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为了转变发展模式, 适应低碳经济, 除了财务评价体系, 企业的报告, 会议记录等等会引起一系列的改革, 探究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中国企业财务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10, (15) .

[2]方时.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 2009-05-19.

[3]低碳经济与企业责任[EB/OL].人民网, 2010-03-24.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8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注重财务指标的衡量与比较,而忽视碳指标等的影响,这会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数据,不顾环境污染后果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业绩评价在以传统方式考察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要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的发展,在业绩评价体系中融入创新方法考察企业环保、可持续发展、低碳排放等的施行状况,重构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引导企业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构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低碳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分析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过程中耗费的能源;三是分析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以上三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的业绩。

1.企业的业绩评价应当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评价中应该反映企业利用资源的情况、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企业的经营产出。因此,我们在非财务指标上借助平衡计分卡的同时,选择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衡量指标,可以更好的对企业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2.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以现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为基础引入低碳业绩指标如低碳资产收益率,这样能更好的与现行体系融合,易于实施操作。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

1.对财务层面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置。

根据我国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从两方面将企业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划分,一类是基本指标;一类是分类指标。基本指标由利润和EVA指标构成,其中利润是指合并报表中的利润总额,EVA=税后净营业利润一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修订后的暂行办法更加注重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利用。另外,EVA作为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是对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准确反映了企业股东所实现的价值。EVA考虑股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评价企业业绩,可以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战略目标。与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其他指标相比,EVA指标可以将资源、环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连接起来,更准确的评价企业业绩。

2.非财务层面业绩评价指标。

企业非财务层面的业绩评价是将平衡计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作为借鉴,分析客户、市场、内部经营、学习创新等指标与经济增加值EVA的关系,EVA分解见图1。

(1)财务方面。

从图1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等指标都不同程度影响着EVA的高低,EVA又反映最终的企业业绩,该维度显示了低碳环境下,技术的投资、资源的消耗、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此,在衡量具指标的设定上,我们可以选择低碳资源使用率、低碳技术投入率、低碳产品报酬率、低碳EVA等。

(2)客户方面。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供客户消费的,同时消费者也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平稳的发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断的发现消费者的新需求,增强企业创新意识,不断推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产品。因此,企业的发展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将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作为创新与发展的导向。该维度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可以将客户对低碳产品的满意度、认同度以及客户在低碳产品中的获益程度、所占市场份额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加以考察。

(3)内部业务流程角度。

把管理重心放在流程再造上对促进组织改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股东的目的能否达到,消费者的需求能否得到实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业务流程。结合低碳指标与企业内部流程可以设置以下相关指标:生产经营绩效、环保节能标准执行率、低碳方案的宣传次数、开展低碳活动的经费、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等。

(4)创新与学习角度。

创新与学习角度对任何企业能否成功执行战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不断地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企业必须不断地学习、创新,不断地创造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结合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可以设置以下相关指标进行衡量,如企业的低碳项目、低碳方案的员工参与数、员工培训数、员工保留率等。

基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及财务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非财务指标,加入低碳指标后改进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低碳经济下构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重构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业绩评价时,首先需要结合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得到最初的基本评价,紧接着利用设计好的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企业的综合评价。另外,在具体运用时,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减少人为因素对业绩评价过程的干扰,以便能够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一)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对评价指标选取的影响

不同企业对环境污染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上应有所不同。在实行低碳经济环境下,对于商业企业的业绩评价,应该更加关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满意程度及对低碳经济的认同感如何,还有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相关评价指标。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会更加重视排放污染气体的情况,如单位EVA碳化合物的排量等指标。电力企业则更加关注新能源使用情况、低碳技术投入率等相关指标。

(二)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评价指标选取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对于每个发展阶段,对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都会存在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非一成不变地按照以上顺序进行,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应随之做出调整。

三、结束语

本文在当前我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探讨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在企业评价体系中,引入低碳评价指标,并结合结合平衡计分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低碳评价指标的提出适应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为转型中的企业提供了良好契机,并且有利于企业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当前企业业绩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企业不仅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危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符合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低碳,业绩

参考文献

[1]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

[2]郑佳佳,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经济问题,2013(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9

1.低碳经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含义

(1) 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 就是指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主张以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予以考虑, 是目前世界经济领域提倡的绿色经济。对有限能源的情节运用以及对环境危害小的新能源开发, 是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2) 资源型企业的含义

所谓资源型企业是指所从事的生产原料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对其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和加工的企业。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型企业具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 所用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筹码;其次, 对资源的依赖性高, 产品结构构成中, 资源消耗作为主体, 资源是企业一切发展的基础;再次, 资源对地理性有严格要求, 为了避免运输, 多数企业建立在资源产地附近, 因此对资源市场的占有率也具有地域性特征;最后, 资源型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 资源型企业往往对产品的二次生产等变化不多, 技术、管理投入较少, 附加值比率偏低。

2.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目标

资源型企业受其本身特征影响, 其发展目标主要围绕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方面。这是从纵向对企业发展目标的解读, 下面详细从横向对企业发展目标做进一步分析:

(1) 树立企业全面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资源型企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 要想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建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近年来, 为了将国家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早日实现低碳发展, 贯彻执行低碳经济, 政府不断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 使低碳经济更好更快的深入人心。为了使低碳经济与资源型企业更好的结合, 积极推行低碳生产理念, 引导低碳经济向健康、有序上发展。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经营理念。企业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的正确发展观, 使低碳经济在资源型企业发展中, 既是发展目标, 也是发展出发点, 促进二者的共赢, 这样才有利于将资源型企业建设的更加稳固。

(2) 确立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 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既需要一套全新的生产运行机制, 更需要一场转变发展观念、转变运营方式、转变管理模式的深刻革命。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运作机制, 不断创新, 在变中求变,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并获得长足发展, 没有良好的环境、体制和机制, 再好的理念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要将企业发展由传统的靠“资源要素”驱动转变为靠“科技要素”驱动, 由经验、知识升级发展到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系统, 全生命周期设计规划并实施生产、消费、市场的整套循环, 构建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共赢体系。

(3) 全面落实并推行企业全面发展

把理念、政策和行动结合起来, 把绿色的理念正式纳入到企业发展的速度中去; 企业一定要有政府正确的政策引导, 还需要与社会需求形成共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市场的监管要结合, 结构调整中加上监管, 如果不监管, 结构调整不到位, 目标也是落空的;科技创新、市场的推动和公民素质的提升要结合, 企业一定要创新, 传统产业, 传统技术不通过科技创新要达到绿色低碳是不可能的;中外优秀企业的经验和联合国组织的成果结合起来, 我们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在低碳视角下才能够创造奇迹。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1.对社会的意义

(1) 环境方面

对资源型企业施行绩效评价有助于督促资源型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界节能降耗的环保目标。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课题, 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而对资源型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控制, 一直以来是环境保护机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强对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的控制有利于环保机构对资源型企业的督促作用, 有利于资源型企业创新技术, 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产。

(2) 经济方面

对资源型企业施行绩效评价有助于资源型企业调节能源利用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 发展生态文明。首先, 资源型企业为了响应低碳经济, 会对能源利用结构方式方法进行转型, 创新生产技术, 以更加绿色的姿态发展企业;其次, 对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对其原型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和数据, 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比较资料, 具有一定的意义;最后, 生态文明是未来经济领域的新方向, 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家对其进行研究并产生一些成果, 对资源型企业的绩效评价无疑可以推进这一进程, 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3) 资源方面

对资源型企业施行绩效评价有助于节约有限资源,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绩效评价对资源型企业在消耗资源上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有利于帮助企业反思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对企业自身的意义

(1) 有利于资源型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现代企业的成长已经基本摆脱过去靠人力和资源拼市场的情况, 企业若想长远发展, 需要对自身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资源型企业, 对绩效评价的落实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自身问题, 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2) 有利于资源型企业拓宽发展方向

绩效评价是企业一段时期内经营状况的评估, 是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运行效果的评价, 分析资源型企业的绩效评价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总结市场规律, 分析市场需求状况, 了解世界低碳经济形势, 最终达到拓宽市场发展方向, 创新企业发展的作用。

(3) 有利于资源型企业整合内部资源

以低碳经济为背景, 对资源型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企业整合内部资源, 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保证绿色生产的同时, 又不减少企业效益。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及原则

1.构建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构建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方法

目前构建低碳经济下,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主要有: (1) 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主要以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企业状况, 存在不能全面反应企业运营问题的不足; (2) 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是目前一些企业采取的主要方法, 将薪酬、评价、管理激励融合一起, 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不足是缺少对企业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3) 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这种体系是目前衡量各方比较全面的体系, 集财务、客户、内部交流和学习成长等几个方面, 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年代, 缺少对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目前应用受到限制。以上几种方法, 资源型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 综合进行取舍和应用。

2.构建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1) 注重指标体系选取的综合性

企业评价标准必须是全方位综合性的, 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方法, 既要评价分析企业所得的效益, 还要分析企业为取得经济效益而付出的代价, 尤其是对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代价。要将低碳经济融合进各个评价指标中, 要注重评价指标的综合性质, 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 注重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

为便于绩效评价指标的便利使用, 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低碳经济指标的评价应是易于在财务统计报表、会计报告或者相关资料中容易找到的, 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财务数据或者定量指标来进行反映。例如, 选取低碳指标时, 企业应注意低碳行为是否是以下几个方面:低碳生产、低碳物流、低碳运输、低碳营销和低碳办公化处理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内外部运营坏境作出合理的低碳指标的对象进行甄选。

(3) 注重绩效评价手段是否反映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评价的参考原则之一就是是否能够反映技术上的创新。近几年,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重点。积极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积极探索和研发相关新技术、注重低碳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目前世界主流创新领域。绩效评价若想真实反映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程度, 对创新性, 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4) 注重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激励目的

为了保证绩效评级指标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需要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明确联系起来, 鼓励企业全员参与, 将低碳经济理念、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理念和绩效评价作用作为培训内容, 对企业员工定时进行培训, 让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绩效评价, 落实薪酬、奖励等政策, 调动员工努力参与绩效评价的积极性, 实现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科学发展的双重提升。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选取的指标不仅要具有行业特征, 而且各项考核要素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关, 具体可以从管理绩效、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等方面进行构建。

1.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管理绩效评价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涉及决策方面的, 即对企业投资重要性、投资规模大小、投资行政效率如何, 以及投资是否具有科学性方面的考察。二是涉及对企业监督管理方面, 具体主要是对企业各个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纠偏及时性等。

2.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主要是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用财务数据来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财务数据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对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投资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等。

3.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资源型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回馈社会,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社会服务评价指标, 其内容可以从工作与劳动力和社会认可方面揭示企业回馈社会的情况。

4.环境绩效、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资源型企业最直接的绩效评价就是对消耗资源和对环境污染的绩效评价, 这也是资源型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最根本特征, 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有利于资源型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 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整体目标, 对资源型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综合分析资源型企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对资源型企业整合内部资源, 更好适应国际资源市场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资源型企业要把握机遇, 努力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注重绩效评价带来的积极意义, 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评估, 未雨绸缪的考虑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保证资源型企业的稳步、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资源型企业转型时期的重要推动力, 其对资源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落实情况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以低碳经济发展为背景, 以资源型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介绍了资源型企业的涵意和发展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原则。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龙昀光, 王维新, 周露昭, 秦丽.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1) .

[2]于晓燕.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 2013.

[3]王松, 刘新民, 李芳.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煤炭, 2014 (06) .

[4]陈素琴, 王晨.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 , 2013 (07) .

[5]龙昀光, 王维新, 周露昭.低碳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旬刊) , 2012 (01) .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10

1 环保评价指标的现状

目前, 我国初步建立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企业污染及其防治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环境评价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是重工业的污染物排放与治理, 包括工业农业在环保方面的基本情况、企业排放三废, 整治污染物和三废的处理设备和污染环境的程度;其次, 是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 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标准、收取排放污染物费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环境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再次是生态环境保护, 包括生态保护区保护和农业生态试点第四包括环保自身建设情况[1]。

我国现行的环境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有:第一, 日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资料不全面, 缺乏时效性, 必要技术的检测, 准确度低;第二, 目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无法及时跟踪环境状况, 从环境评价每年年终指标总结中发现, 调查仅局限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对生态、农村中的环境情况和气候改变带来的环境情况等缺少评估, 并且, 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因为农村生活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是交叉的, 因此农村的环境状况己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大负面因素;第三, 环境的保护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根基, 但我国还没有建立从根源降低污染物产生的完善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2]。

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基础

2.1.1 科学性基础。

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 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 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 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再次,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 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2.1.2 可操作性基础。

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2.1.3 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 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 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 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 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2.1.4 政策性原则。

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 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 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 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 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3]。

2.2 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 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 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 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3 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低碳型经济发展要得到保证, 提高我国GDP指数;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 为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就需要对环境保护程度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实时评估, 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因此需要从低碳经济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出发, 根据以上的各种基础及原则, 结合实际应用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 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从经济、科技、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体现低碳型环境保护程度。

参考文献

[1]庄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9 (2) :34-36.

[2]陈国玮.低碳经济城市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究[J].江苏城市环境建设, 2009 (7) :41-44.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11

【关键词】碳金融交易;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一、碳金融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创新转型、开发清洁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或“可持续性融资”是金融业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在传统金融模式上进行的创新,即“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碳金融”是为了更加高效发展低碳经济而产生的金融创新活动,给二氧化碳标上了价,将“碳排放”这一实质性的行为抽象成了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即“碳排放权”交易,而进行这类交易的市场便是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定书》作为支撑,利用金融投融资手段在碳金融交易市场中完成减排配额、减排项目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买卖。

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1.全球碳交易市场整体呈持续良性发展态势

自1997年,以抑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延缓全球气候变暖为目的的《京都协议书》应时而生,促进了低碳事业的发展,碳金融也由此诞生。2008年以前,全球的碳金融市场交易突飞猛进、涨势迅猛。2006年,全球共有近50亿吨碳信用交易达成,以平均19欧/吨的价格,达到了62.58亿欧元的碳交易市场规模。2009年,因金融危机而造成的经济低迷蔓延至碳金融市场,碳信用交易额同比下降32%,平均价格从19欧元跌至11欧元。由于哥本哈根会议并未就2012年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协议,全球碳交易额略有下降但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13年仅欧盟碳市场交易量便是102.6亿吨,交易总额占全球96%;各国也相继建立碳交易市场,如澳洲新南威尔士体系(NSw)、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日本自愿减排体系(J-VEST)等; 2014年全球碳交易量至96亿吨同比增长3%,中国国内碳交易额突破5亿元。2015年,仅中石化的碳排放交易额便已达1.4亿元。

总的来看,国际碳金融市场基本形成并保持者持续发展的趋势在2016年万众瞩目的中国杭州G20峰会上,绿色金融也首次被纳入了会议议程,为碳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碳金融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碳交易的稳定性、有效性、流动性上都需要有所创新。

首先,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原动力(资金)不足。碳金融具有较长的回报周期,由于市场趋利避险的本质,我国民间的闲置资本的投资热情不高,民间集资短缺。目前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完成集资,因为缺乏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大多低碳项目无法直接融资,导致交易主体的集中化、单一化;

而且我国金融产品的使用率低,投放面窄,市场流通性较差,所以中国碳金融产品的推出也迫在眉睫;而在发展低碳经济项目过程中我国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民间的资本也不愿投资高风险项目,这些都在资金方面严重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其次,我国金融业对碳金融的认知不足、碳金融市场流动性差。碳金融在近年才走入投资者视野,我国金融业对碳金融领域的认知不足、缺乏经验,市场本身充满未知的风险,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此类项目的支持甚微、贷款条件严苛等对投资人的心理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企业不愿主动参与、金融业畏首畏尾,整个国内的碳金融在各自地域成独立“块状”发展,使得碳交易规模小、交易形式落后,市场流动性差,难以形成规模。

目前,我国融资方式仍然以贷款为主,很多金融机构没有主动投放资金在低碳环保企业,节能减排的项目中去,企业募集资金的渠道很窄。要满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资金的需求缺口,就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最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严重限制碳金融的发展。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建立只有短短几十年,很多制度大多参考西方,与我国国情有出入,以至于存在一些疏漏。另外各金融企业人员配置参差不齐、缺乏制度保障、监管力度不足,造成金融企业和实际运营企业脱钩,信息不对称。一些好的环保项目未得到重视,而且现有金融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目光短浅,而我国过去只注重工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过多,导致我国减排任务艰巨。“七五”期间,我国政府在全国的环保投资1.2亿元; “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社会的环保融资达到4.2万亿元,约占“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5.4,但仍然与国际上一些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四、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拓宽碳金融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资金问题是我国发展碳金融的第一大难题,一方面,政府加大财政拨款、整合有效资源,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针对致力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状况的低碳企业和低碳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P2P平台融资,吸收大量的私募基金投入到环保项目,以及技术革新企业,加大供给侧改革。融合保险基金、社会闲散资金对重点低碳经济项目建设投入,且给予这些投入的资金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政府把环保项目的立项、审核、贷款发放、还款期限、信用担保、利率提供支持,给予政策上的补贴,这样有利于低碳项目的有力进行,还可以吸引资金的投入,同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实现金融企业和环保企业、节能企业共赢,让资金更好的为低碳经济服务。

2.完善碳金融投融资制度保障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严谨、没有漏洞的法制和监管系统。为了应对碳金融市场中固有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碳金融投融资制度保障,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共赢的“放心市场”。

3.推动产业创新,构建激励机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创新、政策创新、产品创新是碳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措施激励低碳产品改革者或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低碳创新,增强碳金融产品多样性,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更好更高效的发展碳金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高产能、高效率、高利润,而是合理的利用科技手段改进企业的生产方式,去除过去高效能、高损耗的产品,加大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政府给予优质环保企业提供资金担保,创建减排环保基金,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企业员工可享受国家给予的的医疗补贴。

碳金融经济在投放的过程中,结合欧洲发展的先进经验融合本国的国情,在资金的比例上多投放一些在周期长、见效比较慢的企业上。以点带面,拓宽金融产品,吸引外资、中资合力投入,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建立长效的管理激励机制,5年、10年、30年的发展计划,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全面构建新的碳金融体系,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体系,以此推动世界金融体系的改革,借此契机推动我国企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格局重新规划。

4.与国际密切交流,营造“双赢”局面

在碳金融交易市场方面,国际社会已经提供了充分优秀的借鉴。我国在碳金融方面和世界各国充分合作,与各种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密切沟通,建立有效的运行法则,共同维护世界经济。在寻求经验帮助的同时,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稳步发展为全球碳金融发展出一份力,关注贫困、弱势的国家,加大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先进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科技技术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实现经济发展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安国俊,《发展碳金融市场,助推低碳经济》,《金融时报》,2010年第4期.

[2]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环境经济》,2010年第4期.

[3]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

[4]李欢,《论我国网上商业银行经营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现代商业》,2010年第12期.

[5]何悦,黄卫红,《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7期.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篇12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1 引言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已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企业作为社会的组织,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社会性质。企业的经济性质决定企业的经济责任,即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谋取经济利益;企业的社会性质要求企业承担除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与自然、社会、员工等和谐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对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以及西方社会各界对劳工、环境等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的关注,使得企业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逐渐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自身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除了为股东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受企业行为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1]。

对于企业责任的相关问题,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陈旭东、余逊达就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问题对浙江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利他动机,而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识,有利于从企业外部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崔海潮、赵勇认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平衡即企业利润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平衡,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和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情况承担相应层次的社会责任[3];王春芳以利益相关群体理论中不同利益核心相关群体模型的构建研究为基础,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划分为三个维度:即优势利益相关群体、制约利益相关群体和公共利益相关群体,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4];郭京福等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完善评价第二产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指标体系,使社会责任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效性[5];熊勇清、周理在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企业对债权人、股东、员工以及公益事业的责任等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认为同一行业对不同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不平衡状态,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同一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几个方面也是不均衡的[6];朱永明对基于环境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把企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与社区发展的责任结合,建立了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7]。

2010年,哥本哈斯会议将“低碳”问题列入会议议程,“两会”委员们也对“低碳经济”问题进行热议。“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国际社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发展方式和经济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优环境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继蒸汽机、电气、原子能空间技术和新能源之后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也是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其必将深刻影响当今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而言,低碳是经济新的增长点、转折点和可持续发展新动力。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对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低碳经济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测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企业主动将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的实施,更积极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责任,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不具有强制性,是企业除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其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内生性”,而非任何外在压力推促下的企业义务[8]。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涉及多个因素,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众多指标有许多指标相关性强,信息重复。若不加选择地将所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将影响评价模型的精度。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原则,参考相关文献[9,10],在众多参考指标中选取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4个二级评价指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区贡献)和多个三级指标。

2.1 资源利用

企业依赖于自然资源而生存,而企业本身的行为对自然界会产生很强的反作用,一旦这种反作用超过自然界的承载限度,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就会日趋减少。因此,企业发展并不能单纯地依靠自然资源的供给,还要依靠自身能力有效的利用资源,力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量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有关资源利用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分别为:再生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原料投入产出率、低碳材料使用率。

2.2 环境保护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又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企业和环境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在这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不是单向的,必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低碳经济的提出就是对环境和企业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分别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单位资产碳排放量、单位收入排废量、能源环保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企业绿化率5个指标。

2.3 基础设施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都与基础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基础设施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在材料利用,排污等方面基础设施先进与否与资源是否造成浪费,环境是否造成负担有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有关基础设施方面选取了4个指标,分别为:低碳生产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废弃物处理率和节能减排技术。

2.4 社区贡献

企业与社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社区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最基本的供应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依赖于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企业组织对社区公益事业负有义务,必然与社区各类团体发生关系。现代社会对企业有着更多的期望,其中许多都得到了很好地满足,许多企业正积极地将商业效益和社会福利协调起来[11]。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社区贡献方面选取了4个指标,分别为:社区慈善和福利投入、社区就业增长率、对社区服务的参与程度和社区教育文化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A),第二层准则层则由资源利用(B1)、环境保护(B2)、基础设施(B3)、社区贡献(B4)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第三层指标层在上述五个方面核心要素项下设立若干个具体评价指标。最终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由18个指标组成。其框架如表1所示。

3 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3.1 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数学家萨提(T.L.Saaty)于1980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简单可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多种决策方法,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中根据各个决策方案的标准权重数来判断决策方案的优劣,能有效地解决很多难以完全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将问题中的各个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以框架结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从属关系;

(3)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打分把某一层中的要素和与它高一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用矩阵表示出来;

(4)对层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检验,如果有误差,还需对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进行调整,重新进行运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用4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起判断矩阵,将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表示出来。其中4个二级指标分别表示为:资源利用(B1)、环境保护(B2)、基础设施(B3)、社区关系(B4),通过专家调查,构造判断矩阵如表2。

在计算机程序下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判断矩阵有较好的一致性。归一化处理后得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91,0.325,0.202,0.182。依照以上过程,算出三级指标权重(见表1)。

3.2 评价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可以通过19个三级指标的权重打分实现,在评价过程中,把各个具体的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Ci,评价时根据具体数值给予定量打分,确定相应的得分,把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和相应的权重(ωi)相乘既可求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然后就各二级指标得分乘以相应权重之和得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结果(R)。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模型为式(1)。

其中,R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水平)的评价值;Ci为二级评价指标的定量打分值;ω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3 应用案例

评价某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以二级指标“资源利用”为例,该企业在“资源利用”及以下三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及评价标准如表3。

则该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价得分为:

重复以上过程,得到其余三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60.332、72.880、76.673。根据评价模型式

(1),得到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评价得分为:R=67.263。

评价结果的参考定级标准:R<60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较差;60≤R<70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中等;70≤R<80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较强;80≤R<100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高。根据评价得分,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为:中等。

4 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建立科学、实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于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尝试,初步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评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评价极为复杂,需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少,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指标层内容的确定和数据的获得比较困难,其相关指标体系的完善和更广泛的实证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吕佩娟,司小娟.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商界,2008(6):167-168

[2]陈旭东,余逊达.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与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69-78

[3]崔海潮,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J].求索,2008(1):60-62

[4]王春芳.基于利益相关群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J].求索,2009(7):89-90

[5]郭京福,张欣,王可.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6):27-29

[6]熊勇清,周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评价[J].企业管理,2008(1):36-39

[7]朱永明.基于环境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0):36-38

[8]李秀凤,俞会新.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比较[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8:22-24

[9]颜剩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5:83-86

[10]任福兵,吴青芳,郭强.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12):1-8

[11]席酉民.企业外部环境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6-249

上一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下一篇:青少儿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