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2024-11-04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共8篇)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篇1

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开封市龙亭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龙办文„2011‟23号)要求,和中共开封市龙亭区纪委《龙亭区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活动方案》(龙纪发„2011‟28号)的制定安排,现将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

龙亭区审计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性,紧紧围绕营造最优环境这个目标,筑牢“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开封形象”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为实现开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增加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标语、横幅等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营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

2、自查自纠。召开全县招商引资专题辅导大会,开办干部招商引资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讲座等多渠道多形式,学习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扶持 1

政策和优化环境有关要求。高频率编发《情况通报》,介绍外地特别是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优发展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组织党员干部岗位学习、集中培训、阶段测试。三是实践锻炼。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导向,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以“第一责任”考核“第一政绩”;采取上门招商、驻点招商、锁定区域和目标企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锻炼干部。同时,充分感受了发达地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认清了我们在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方面的不足和压力,为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放宽放活,打造投资创业热土。在坚持用好已有招商方式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拓展思路,抢抓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把最大限度放宽放活作为优化环境的“磁场”,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一是政策拉动。围绕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带动、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出台并完善了《西峡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前提下,给予土地、税费、厂房、运输、配套、人才和服务等多方面的优惠和扶持。二是重奖驱动。完善了《优化环境及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我们专门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会,县政府专门拿出350万元用于奖励纳税大户、龙头企业、创业能人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三是部门联动。为避免基层部门“中梗阻”,制定具体措施,落实部门责任人。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56 2

个涉及发展环境的重点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对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从各自实际出发,分别制定了服务发展、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3个渠道进行了公开承诺,敢于在兑现承诺中主动接受监督。

3、创优服务,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把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作为重商、亲商、安商、温商的有力抓手。一是贴身保护。实施了《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出台了《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对34个重点项目审批实行全程领办代办,监察部门跟踪监督,有效防止了拖拉刁难梗阻迟滞问题。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审批跟踪问效考核办法》,对51个企业审办事项进行了跟踪考核。制定了《西峡县重点企业挂牌服务实施办法》,对6个重点企业实施挂牌服务、协议服务。实施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制度》,向重点企业和投资经营者发放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400多张,兑现市民和贵宾待遇。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派驻了“联系点”和联络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外部环境方面遇到的难题。二是高效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将原有1108项减少到220项。清理审核收费项目,对全县44个部门的679项收费进行审核清理,取消收费34项,并编制《收费目录》,制作收费公示板,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制定了《西峡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暂行规定》,要求各级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拖不等不靠,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坚持“进门方便、办事痛 3

快、便于监督”三条标准,规范了部门和行业工作程序,完善了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领办代办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和“AB角工作制”等项制度。三是信息直通。通过发文和电视公告,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纪委书记的办公电话,直接听取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市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和外来客商集中场所设立了“投诉箱”,做到3天一开箱、7天一答复,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每人发放10个优化经济环境专用信封,请他们每人每年提12条意见和建议,直接邮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经梳理后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监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一一答复。今年以来,共查处涉企“四乱”和效能投诉案189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有力地震慑了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违纪行为。连年开展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干扰施工、抢劫盗窃等涉企违法行为。依法拘留、逮捕、治安处罚198人、判刑13人,维护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

4、严肃法纪,狠刹各种歪风邪气。把建设干部守纪、公民守法、平安和谐西峡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一是严明纪律。出台了《西峡县进一步规范机关办公秩序严肃工作纪律的暂行规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外出告知制等各项规章。施行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六条禁令》,明令禁止影响干扰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针对党员干部在纪律作风 4

和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三个严格”、“四个禁止”、“四个严守”、“五个不准”的具体规定,有力规范了干部言行。二是严格监督。设立了纠风专项举报电话,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电话号码,鼓励群众踊跃监督举报。从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个体私营业户中聘请了30名行风监督员,组织走访、视察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3条。新建设了“西峡纪检监察网”,利用这一平台,开通了民心网,建立了涉及56个重点部门的互动链接,群众可直接通过网络提出意见建议或进行投诉,相关部门受理后7天内予以网络回复。在西峡电视台开辟了“关注民生行风热线”专题栏目,有计划地组织重点部门通过电视直播、视听互动方式,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三是严肃追究。出台了《西峡县行政问责暂行办法》,从问责范围、问责程序、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如何追究公务人员的行政过错行为。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采取普遍检查、重点抽查、异地互查等形式,先后对65个部门和单位的效能、作风、纪律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共查处违规违纪部门(单位)14个,涉及工作人员22人,制发通报4期,给予22名工作人员及其单位领导通报批评,6人被取消评选先优资格,2人被扣发奖励工资,2人被追究纪律责任。四是严打犯罪。围绕建设平安西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重点整治了扰乱企业、学校、社区和市场正常秩序等违法行为,成立了专业保安公司,组建了社区、农村治安联防网络。

5、美化家园,建设适宜人居城市。按照生态宜居城、新兴工业城、优秀旅游城的定位,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发展“五位一体”,加快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乡体系,被国家五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荣获“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河南省卫生城市”称号。我县城镇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95.3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绿地率35.4%,绿化覆盖率达到40.6%;形成了八纵六横的城区科学布局,实现了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头并举。同时,双龙专业市场型、西坪边贸型、太平镇旅游型、桑坪资源加工型、米坪中药材市场型等一批特色小集镇快速发展,成为集聚产业、连接城乡的重要载体。现拥有国家重点镇1个,省重点镇1个,市重点镇3个;星级小城镇9个,南阳市50强小城镇7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已成为最宜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存在问题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大型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带,在地理、交通、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及信息、资本流向、产业政策等方面不占优势。要想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大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保持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从进一步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是摆在县委县 6

委政府和有关机关、部门面前的崭新课题。从西峡情况看,目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对于企业,效率就是金钱,对于部门,效率服从程序。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其他服务事项,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计划、制度、习惯、程序等,过程长,运转慢,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需要上级审批协调,加上星期天、节假日等因素,运转的时间就会更长。这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高效快捷的效率理念不相适应。一些职能部门对办理审批、许可事项的前置条件、所需资料、法定程序等告知不够,造成企业反复跑腿,浪费时间。少数工作人员角色错位,把自身职责看成企业有求于己,或推诿拖拉,或态度冷涩,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2、“四乱”现象依然存在,违规手段更加隐秘。经过几年的治理,明目张胆的“四乱”现象已很少出现。但少数部门、单位或个人以宣传费、报刊费、中介费、出书、办班、考察等多种名目的赞助费等向企业收取或报销费用。为了应付检查,这些费用大都变通为招待费、车辆设备购置维修费等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很难发现。少数由退休或现职领导干部牵头的社团组织利用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向企业收取费用。个别单位把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变为有偿服务性收费提高收费标准,逃避检查监督,或借评先、评比、达标等名义向企业收取费用。部分部门和单位借乔迁、挂牌和其他庆典活动,7

向企业发请柬,收受礼金礼品。上述现象加重了企业负担。

3、周边环境矛盾多,企业基建施工难。突出表现在企业征地拆迁建设方面,部分农民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等提出的条件企业难以接受。基建施工中当地群众以失地为由强揽工程,强装强卸,漫天要价,强买强卖,动辄聚众闹事,阻扰施工,个别人暗中操纵,乘乱取利。部分企业周边群众因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排放等经常到企业吵闹,提出苛刻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4、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大。小型企业特别是新上小型企业处于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期,自有资本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那些小投资、低成本、粗放的手工作坊式的投资项目市场已趋饱和并已成为淘汰对象。目前市场看好的工业项目,资金技术密集度越来越高,初期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更增加了小型企业投资压力。银行从自身管理体制、经营效益和信贷安全等多角度考虑,往往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对于缺乏良好经营绩效和信誉记载的新上小型企业来说,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如果遇到信贷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小型企业对于银行贷款更是望尘莫及。加之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对建设和经营步履维艰的小型企业不啻雪上加霜。使一些小型企业建成投产之日几乎成为停产倒闭之时。

四、下步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落实西峡县深化行政问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 8

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狠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为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提供服务和保证。

1、抓作风,严问责,解决“八不”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提升素质,解决“不学习”问题。二是创优服务,解决“不作为”问题。三是开拓创新,解决“不进取”问题。四是执行决策,解决“不落实”问题。五是求真务实,解决“不碰硬”问题。六是树牢宗旨,解决“不为民”问题。七是顾全大局,解决“不协作”问题。八是严格监管,解决“不守纪”问题。

2、提效能,降成本,实施“一站”审批。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建设要速度,要把“一站式”审批和“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急需建设有形“载体”—行政服务中心,并应立足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各行政审批部门要结合实际,彻底放权,安排专人,每个审批以及前置手续的环节都要配备一名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负责办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项目审批手续和各种证照。按照“服务零距离、管理零障碍、工作零缺失”的要求,形成“只进一个门、只认一个人、办成所有事”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各部门项目审批和办理证照实行限时制,凡无故拖延不办的,对经办人、主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3、增信誉,拓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由政府出面,积极为各类企业牵线搭桥,向金融部门推介,争取政策性贷款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同时,9

建议企业多家联合,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进行联保,确保贷款资金到位。

4、重引导,多扶持,发挥协会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扶持和引导,逐步完善协会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组织协会人员走出去,参与展览会、洽谈会等贸易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活动增加协会的吸引力。

5、常沟通,多协调,加强部门合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际是一个利益关系重新整合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冲突的问题。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自身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条条管理与地方经济、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寻求执行上级规定与服务招商引资的最佳结合点。营造一种“你发展我铺路,你挣钱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困难我帮助”的良好氛围,真正把西峡建成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篇2

环境是经济赖以发展的土壤和载体。近年来, 江西省上高县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立县之基、兴县之本, 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使之成为上高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永续利用资源, 推动了上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 年上高县获得“首届江西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区) ”, 并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 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

1、抓环境理念, 凝聚开放发展向心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上高县委、县政府坚持抓发展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 把创优环境与发展经济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落实, 为促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凝聚了强大合力。一是坚持环境建设。十几年来, 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来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始终做到狠抓环境建设的决心和毅力不变、争创最优发展环境的目标和要求不变、对客商企业热忱服务的诚意和做法不变, 以实际行动检验着“打造全省最优发展环境”、“开放的上高欢迎你”的承诺, 为投资者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县四套班子领导推行“一线工作法”, 率先垂范狠抓经济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招商、安商、富商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 坚持重大项目亲自上门, 重要客商亲自接待, 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逢会必讲优化发展环境问题, 经常给干部灌输“对客商高看一眼, 对企业厚爱一层”的理念, 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就是第一投资环境, 凡是环境出了问题, 问责一定要问到单位“一把手”, 全县上下形成了优化发展环境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全民参与。把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理念导入干部作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 连续十多年开展“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活动, 提升了全县人民文明素质, 打造了“开明诚信上高人”品牌, “人人是环境、个个是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 使优化环境、服务发展成为上高人的自觉行动。旺旺集团自 2001 年落户上高, 总部连续多年评价上高为大陆投资“政府支持第一、当地环境第一”, 多次追加投资, 并在上高设立旺旺 (江西) 总厂, 现总投资已超1亿美元。

2、抓平台打造, 增强开放发展支撑力。

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来抓, 举全县之力建设最优投资硬件环境, 精心打造投资创业的承载平台。一方面, 做强园区平台。大力推进调区扩区, 规划建设千亿绿色食品产业园, 加快五里岭、黄金堆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配套功能,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扩张同步到位, 保障项目落户需求, 增强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能力, 不少客商慕名前来投资兴业, 旺旺集团、宝成国际集团、匹克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上高, 打造了绿色食品、鞋业、印刷包装省级产业基地, 促进了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 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做好企业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等保障服务, 通过“清园促建”、“腾笼换鸟”等形式节约、开发、重新利用项目用地, 充分利用项目包装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 仅 2013 年共清理闲置用地1706 亩, 盘活存量土地 1540 亩, 争取省级用地指标 1345 亩;大力推进园区供电设施建设, 保障了企业用电高负荷运转;每年协助园区企业招工 6000 人以上, 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鼓励扶持埠外商业银行落户上高或在县内发展金融业务, 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 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促进企业落户、发展壮大。2013年园区引进项目47个, 开工 42 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50亿元, 增长 30%, 上高工业园获评重点省级工业园区。

3、抓效能服务, 提升开放发展吸引力。

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提升软环境, 努力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干扰最少、服务最优”的企业发展环境, 形成了投资创业的“粘土”效应。一是优化政务环境。2003 年率先在全省建立县级行政服务中心, 2010 年又率先成立县级外商服务中心, 建立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全程帮扶、行政服务代理等制度, 推行“一厅式办公”、“一单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创优了行政效能。由行政服务中心、外商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一支 34 人的专职服务队伍, 无偿全程为投资者代办注册登记等手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海关、外管、检验检疫等涉外机构对接企业开展服务, 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二是强化项目服务。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点、一个责任单位落实、一个工作小组服务”的工作推进机制, 对每个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都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实行从项目跟踪、洽谈到开工、投产的全程“保姆式”服务, 使客商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投资 30 亿元的江西朗朗食品有限公司 (王老吉) 一期工程, 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实现从签约落户到竣工投产。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政策体系, 严格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措施, 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政策多年来保持连续性、大稳定, 不管大小项目, 一视同仁, 从而增强了客商投资上高的信心。2013 年全县引进亿元 (千万美元) 以上重大项目 35个, 其中 10 亿元 (1 亿美元) 以上项目 8 个;引进省外工业资金 41 亿元, 增长18.5%。

4、抓机制建设, 强化开放发展保障力。

优化投资环境 振兴东北经济 篇3

东北地区外商投资

法律环境的完善

在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优化投资环境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目前东北地区在执法和司法等工作中存在许多妨碍引资工作,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执法人员心态不稳、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要求不相适应;司法部门受到的干预过多,办案程序缺乏公正,法律适用不规范,各执法部门办事程序不统一,外商在寻求司法保护解决问题时,困难重重,成本过高;执法和司法效率低,投资实现法律救济的时间过长;社会的信用度普遍偏低。由于有关信用度的法律规定较少和不规范,违约的成本极低,而履约方追索违约成本又过高,因此合同的不履行,甚至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现象相当普遍。投资者的许多债权根本无法实现……上述状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北地区的引资工作很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东北振兴将遥遥无期。

东北地区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外商投资法律环境,在WTO规则的框架内,结合东北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一个公平、稳定、统一、具有灵活性的投资法律环境。吸引外资,留住外资,确保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1)转变观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司法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首先要抓住入世和东北振兴的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执法和司法人员依法治国、国民待遇、司法公正、司法统一和司法独立的理念和规则意识;加强对执法和司法人员队伍的建设,加紧培养专家型人才,并从律师、大学里优秀法学教师等社会优秀人才中择取菁华,作为专职或兼职人员充实到司法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司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2)清理、废止各种限制外资进入、发展的法规、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按照修改后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鼓励、限制、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并结合GATS协议的具体承诺,定期进行修正。进一步开放东北地区外资准入的领域,清理、废止各种限制外资进入、发展的法规、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削减国有经济垄断的行业和领域,除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部门和在国内有一定发展前途需要保护的行业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外,其余应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地区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产业政策加强对外投资的导引,鼓励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向节约能源、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的产业。

(3)立法必须透明、规范与合理。在制定本地区招商引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时,必须充分征求多方面意见,尤其是要吸收投资者参与立法,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规和规章。同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维护法制统一,以此推动招商引资和经济的更大发展。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透明、规范与合理。要提高地方性法规、规章的透明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外资法律、政策公告机制,公布现有的与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且保证外国投资者能正确理解相关内容;二是明确规定只执行那些公布了的法律、法规、规章,未公开的文件不能作为执法依据;三是维护外商投资法律体系的统一和稳定,明确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权限,地方性法规不能违反相关法律,同一地方的外资法规之间必须统一协调。法规、政策制定以后,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减少外商投资的政治风险。

(4)通过机构改革来解决行政、司法和执法的统一与高效,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办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东北地区应借鉴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加快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让相关部门合署办公,而不改变部门的基本性质,通过这种形式来扩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执法的效率,方便投资者。同时,通过立法的渠道,规定执法程序,给每级机构和部门乃至每个公务员划定权限,在此权限内有充足的决定力,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熏营造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实施敞开式集中办公、无距离挂牌服务等方式,增加国家机关部门工作透明度,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各执法部门也要强化开放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尽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作新机制。执法部门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同时,要遵守WTO规则,力争达到手续简便、规则公开、程序规范、操作科学。司法部门必须增强证据意识和规则意识,确保公正司法。

(5)营造宽松法制环境,让投资者充分享受经营自主权。营造宽松法制环境一条最为重要的原则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可以从宽的不从严,可以不处罚的就不处罚。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对投资者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应尽可能地通过指导与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对投资者合法的行为应予以鼓励与支持,使投资者真正感受到宽松的投资法制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可以有最大的发挥空间,而不是担惊受怕。在司法领域,司法机关应完成从领导者到中立者的角色转换,应依据国民待遇等原则,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是利用法律干预而是运用法律尽快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引进国外有关的信用管理机制,加大对不守信者惩罚的力度。

提升政府信用吸引外资

振兴东北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同时,信用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信用就等于失去市场。而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信用又处在核心和主导的地位。入世后,过去那种依靠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招商软环境的方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如何大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杜绝政策体制上朝令夕改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已成为招商引资能否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招商最大的诚信所在。

东北地区当前招商引资中存在的政府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盲目干预,任意撕毁合同与协议,漠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有些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是主动为投资者服务,而是要老板请客,去高档娱乐场所消费,使投资者不堪重负;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执法随意性大,吃、拿、卡、要,凡是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办,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坚决不办。把执法活动作为创收手段、乱收费、乱罚款、乱扣押……政府信用缺失严重挫伤了外商投资的信心。因此,在东北振兴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信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性,花大力气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拉動东北经济的振兴与复苏。

(1)强化政府官员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应倡导和加强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政府官员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这些不仅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激发政府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工作中的不良偏好,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完善政府失信的惩戒机制,建立刚性的政府失信惩戒机制,如把政府官员的失信行为作为其政绩评价、官职升迁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政府问责制。由于政府失信的责任主体缺位,以政府集体名义做出的行政行为往往成为政府官员相互推诿责任冠冕堂皇的借口。为杜绝这种现象,必须落实信用责任主体,把失信的惩戒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政府官员头上,防范以及制止政府官员的随意失信,漠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建设法治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提升政府信用、优化投资环境的关键是建设法治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一是将决策规范、政策鼓励与法律保障紧密地结合起来,规范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从法律上明确优惠政策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和时限,尽可能用法定优惠代替行政优惠,凡出台的地方性政策必须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提交论证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公布实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量将优惠政策上升为法律。二是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最佳信用,能够维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能够抑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随意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搞权力寻租,克服行政行为的任意性和非理性,从法律上保护政府信用的实现。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篇4

关于xx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的工作总结

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务实担当,强化组织领导和思想意识,深化观念转变和专项打击,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的稳定环境、促商兴业的平安环境、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优化思想意识,健全组织机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全市公安机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党委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治安、交警、刑侦、经侦、出入境、消防、法制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从严厉打击、审慎办案、强化服务等方面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建立服务企业发展问题月研讨制度,将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执法档案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确保全市公安机关优化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有序开展。

(二)积极排查隐患,营造稳定环境。一是加大重点工程项目维稳力度。全面梳理排查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立不稳定因素台账。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及时掌握预警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推动建立重大工程项目涉稳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企业用工、拆迁改造、征用补偿、劳资纠纷等风险程度较高的矛盾纠纷,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提前介入,重点稳控。在新开工的重点项目设立警务室现场办公,延伸警务触角,民警深入到工地、工棚、民工队伍中,采集人员信息,根据人员流动情况定期维护派出所基础 1 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流动人口动态管控。先后摸排重点项目施工现场640余个次,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160余起,上报18起,从源头上消除一批治安隐患,降压刑事发案,认真开展风险稳评24次,并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为西成高铁等重点工程顺利建设提供支撑。二是加强涉众型经济犯罪综合治理。按照“党政主导、部门主管、公安主侦、乡镇主稳”的工作要求,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联动治理机制。深入开展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教育、清理排查、案件查办、资产处置、清偿兑付、信访维稳等工作,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对涉案资产处置做到依法、公开、公正,加强与集资参与人沟通,减少集访、闹访。三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农村道路和事故多发易发危险路段的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严管重点车辆、重点违法、重点驾驶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推进养老福利机构、学校、文化古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严格枪支弹药、危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刀具、散装汽油等重点物品安全监管,加强物流寄递行业、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严防发生重大案事件。

(三)严厉打击犯罪,营造平安环境。一是严厉打击影响施工秩序违法犯罪。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深入开展以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为重点的重点工程施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查破了xx高铁岩边里隧道建材盗窃案、“邦泰挪威森林”非法阻工案等影响施工环境案件103起,刑事拘留28人,行政拘留43人。组织维护了xx铁路xxx西路跨桥项目等施工现场秩序140余场次,受到xx市长等领导的肯定批示。建立了媒体常态曝光机制,曝光典型案例5起,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确保企业正常运转,为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 2 罪。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串通招投标等经济犯罪,有力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依法支持和保障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慎重采取强制措施,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做到扣押适当、查封适量,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对企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秩序。加强企业内部安全指导,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安全大排查活动,督促指导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企业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及时查办涉企刑事治安案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企业及周边治安复杂部位、时段的警力投放,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加强对社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的有效整合,力争全部接入“应指工程”。(四)精简行政审批,优化办事环境。一是深化简政放权。简化公安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办事程序,对手续齐全的一般性审批事项,当场受理、当场办结。拓展网上服务范围,能网上办理的全部网上办理,能网上审批的一律网上审批,为企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强重大项目交通保障,及时介入重大项目的交通规划和指导。定期进企业集中办理机动车、驾驶证年审业务。对外地员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开辟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办理服务。简化小汽车车驾考程序,对资料齐全符合考试条件的考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当日考试,当日拿证”。对重点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便捷落户通道。加强出入境办证大厅硬件建设,安装电子显示屏、自助领证机等设施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密切警企联系。结合“警民恳谈”机制,制定局领导、中层干部和民警定向联系企业制度。建立服务发展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特邀监督员,搭建警企沟通桥梁。

(五)加快公安建设,优化法治环境。

一是优化公安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深入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探索“大部门”、“大警种”制,最大限度地将警力充实到基层执法一线。针对经济发展重心和人口聚合趋势,充实万源派出所力量,增加开发区工业园区警力配置。二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指挥中心、公安战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根据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旅游项目等情况,协调建立驻企、驻景区警务室,派驻专管民警,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智能交通”建设,合理布建交通信号灯、交通卡口、电子警察、违停抓拍系统等交通科技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三是加强法治公安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扎实抓好纪律作风、职业道德和宗旨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队伍管理制度,提升队伍管理规范化水平,增强工作执行力。加强队伍监督和执纪问责,健全企业、群众投诉举报核查机制,着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违规违纪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深化,个别县区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认识不够,以专项工作代替常态工作,工作效果不佳;二是督导检查有待改善,市局虽然组织开展了专项督导,但对个别县区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未强力跟进;三是社会宣传有待加强,个别办案机关重办案,轻报道,未发挥好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集全警之智、全警之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优质服务。二是抓好安排部署工作。注重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适时做出安排部署,提出贯彻落实意见,4 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三是抓好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服务力度,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对企业组织的大型经贸活动,提前介入,加强指导,落实措施,确保经贸活动有序进行。四是抓好服务承诺贯彻落实。督导各单位强化执行力,兑现服务承诺,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质量。五是抓好警务工作室建设工作。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重点单位全部建设警务工作室,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设警务室、流动警务工作站,确定警企联络员,进一步密切警企联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六是抓好调查研究工作。重点围绕如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创新成果,指导实践,确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七是抓好型、宣传工作。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论氛围。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公安业务职能,创新举措,强化服务,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经营环境,为xxx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篇5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6.13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创新,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心,认真履行城管行政执法职能,不断改进执法方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大查处力度,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 以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乱搭乱建行为,协助做好清理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工作。一是重点监管,严厉整治。加大巡查力度,特别是对白鹿洞镇、白露塘镇、郴资桂公路沿线等建设区各建设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及时发现辖区范围内未办理规划手续的违法建(构)筑物:1.对爱莲湖广场费志忍等七户违法临时构筑物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下达了《临时拆除决定书》,努力确保市委市政府从南非引进的外资项目如期开工。2.对高职院红线建设区域内违法修建养猪场的上白水6组村民李全贵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多次派出执法人员上门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经过协调沟通,督促当事人对违规修建面积达420平方米的养猪场进行了自行拆除,确保了高职院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3.对在柿竹园有色金属工业园院内违法建筑面积117平方米的棚架结构当事人白露塘村7组李桂芽、陈力、陈志3位村民进行了查处,依法强制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为 出口加工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共制止和查处擅自改建、扩建、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4185.7平方米,进一步遏制了辖区内乱搭乱建行为。二是完善机制,加强协调。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区内各乡镇、市规划部门、市局规划支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违法建设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增强规划执法工作效果。三是全时覆盖,主动服务。实行错时上门服务制,把规划执法人员分为两组,一组按正常时间上班,一组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上门给违规违章户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全时段的执法服务,以诚心换真心,赢得市民的理解。四是以人为本,人性执法。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抓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做好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违法建(构)筑物强制拆迁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取得市民信任,积极联系劳动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因拆除而无法生活的困难户提供培训再就业机会,用有弹性的“软”性执法与拆迁“钉子户”碰“硬”。

(二)破解管理难题,优化城市市容市貌环境 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各项集中整治,攻坚破难,优化市容市貌环境。1.突出一个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对市一中、市二中、苏仙中学、市十七中、四完小、五完小、湘南附小、区幼儿园等学校周边市容市貌进行大力整治,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巡查监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清除占道经营260余户,取缔流动摊点165个,清除乱贴乱画1300余处,经过整治,校园周边市容市貌明显改观。2.破解两大难题。以拆迁占道报刊亭、取缔马路市场为突破口,提升辖区市容市貌质量,切实做好前期宣传教育工作。对辖区内占道经营报刊亭下达了询问调查通知书、限期拆除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要求其经营者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现已拆迁占道报刊亭3个;对杨家湾占道为市行为和曹家坪超门面经营行为进行多次集中整治,共出动3个大队120余人次,依法收缴30多张桌子案板,对超门面经营户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41份,清理流动摊点157个,积极还路于民,提升辖区市容市貌质量。3.创新三大举措。以解放思想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市容管理思路:一是全面推进“执法进社区”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城管志愿者” 和“城管进学校”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二是联合区城管环卫部门,实行城管执法与环卫管理捆绑包干制,积极构建部门联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三是在辖区部分路段开展门店招牌统一规范试点工作,统一制作门店招牌,规范招牌的规格和样式,提升市容市貌,美化靓化城市。

(三)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

一是积极建设行政效能长效机制。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活动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七项行政效能建设制度。制作了“三牌一图”,有效增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度和亲民度。二是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责任大局意识,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狠抓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学习,将“学绩”纳入“考绩”,把干部职工每个季度的考试成绩与考核 结果挂钩。组织开办了“物权法与依法行政”法制培训班,认真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岗位职责培训。三是狠抓来信来访和提案议案的办理、落实回复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电话投诉,每案必复,抽样验绩。对案件查处情况实行跟踪督查,对已办投诉案件每月抽样进行电话回访,验证办访绩效,共落实并回复投诉方案件达68起,经电话回访投诉方,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在98%以上。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过程中,认真落实定领导、定办理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质量和包落实、包回复、包满意的“五定三包”责任制,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

(四)围绕中心工作,全心服务重要节会

在全国林业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旅游产业会议、国际小水电会议和元旦、春节等重要节会活动中,倾力配合,加大辖区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遇特殊情况时,实行24小时轮班制,特别加大了会议参观路线沿途的市容市貌监管力度。在高考期间,我局切实履行职责,安排专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轮流值班,在考生入场、离场时段,实行定点监控与徒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监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大节会迎接和服务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种矛盾汇集,执法环境不优。辖区内规划严控区内建房用地矛盾、村民因利益驱使、规划安置尚未完全到位等因素,是造成白鹿洞镇、白露塘镇违法建筑日趋严重的主 要原因。乡镇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抵触情绪较高,部分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造成规划执法环境不优,市容管理环境欠佳,执法阻力增大。

二是财政体制不顺,工作经费拮据。随着城市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我局执法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开支也不断增加。此外,由于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市民城市管理自觉意识不断提高,罚没收入呈逐年减少态势,加上建局时间短,财政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紧缺,无拆违经费预算,经费拮据成为困扰我局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局将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努力破解管理难题,开展集中整治,优化城市市容市貌环境,近期重点是做好东塔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力保障湘南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活动顺利开展。二是建章建制,健全行政效能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及时发现乱搭乱建行为,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大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乡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城市意识,用真诚的态度,扎实的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优化执法环境,减少执法阻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县优办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切实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工作中,我们突出了优化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这个重点,正确处理了监督与帮促的关系,在监督中营造统一、竞争、有序的医药市场秩序,在帮促中扶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由于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得力,措施过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我局一年来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列入局党组议事中的头等大事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会议精神,我局召开党组会,先后四次研究优化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工作方案》,对问卷调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针对我县医药经济现状和677家涉药单位和个人监管任务,作为只有13位工作人员的行局来说,尤其显得任务重、难度大。如何扶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地方医药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党组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局党组成员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发展医药经济,是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克服了畏难情绪、事不关已和随大流的思想,讨论研究从“五加强五提高”入手,即:加强执政为民,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效能监察,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作风整顿,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制度完美,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反腐能力入手,切实优化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规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行为

1、进一步完善局《机关工作人员守则》、《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廉洁自律八不准》等规章制度。

2、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汇篇》,规定了行政事项及办文时限,提出了服务承诺和首次告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岗位、到了人。

3、实行首问责任制、案件主办负责制、行政效能告诫制度、“两错”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和对哪些不作为、乱作为和低水平作为的人和事进行责任追究。

4、层层签订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责任状,将优化经济建设发展软环境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5、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今年,我局所有罚没收入和预算外资金全部都进入了省市财政专项帐户。对报销的票据都经过会审联签小组会审核。市局财务检查,我们没有坐收坐支、截留和设置小钱柜现象,对我局的财务工作是满意的。

6、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将机关干部职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进行考核,对工作差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三、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事实做

(一)做好送法上门服务。在监督检查中,我们针对哪些对药事法规学不深、学不透和不会操作的涉药、涉械单位,耐心讲解依法使用药品的具体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对照法律进行讲解,让行政相对人了解法律知识的实质,真正把法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如益民大药房刘利明同志说:“药监局的同志能及时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使我们逐步走向了正规”,茅草街配送站负责人杨学武同志说:“药监局的细心指导,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们引进了湖南益丰连锁销售公司,在投资200余万元,开办益丰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的引进,为封闭的医药经营市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药品零售价格的下降,为患者带来了实惠,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药品零售价格较去年降低了20%。今年下半年,我们根据药业有限公司退出药品经营市场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又引进了湖南省宏瑞销售公司和周运奇老板来我县投资开办药品配送站和药包材企业,预计要投资近500万元。

(三)加强农村医药经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零售企业,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我局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申办农村乡镇药品零售企业,对乡镇申办药品零售企业实行适度放宽设置条件,切实做好药店的受理审批服务,给申办人创造条件,由于措施得力,新申办的8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通过验收,现已正常营业,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买药难的问题。

(四)搞好技术指导

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加强了普法教育。据统计,今年共出动宣传车十多台次、设立真假药品鉴别咨询台2台次,挂出药事法规宣传横幅8条,推出宣传盾牌40多个,法律法规宣传板6块,散发宣传资料4000余份,展示假劣药品300余种,焚烧假劣药品货值2万余元,接待各种咨询人员800余人,并在县电视台发布了食品安全信息等。

2、加强从业人员法律培训,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今年我局采劝分片集中,内容侧重”的办法,先后组织10场次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综合知识培训班,共培训513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去年相比明显提高,药品质量明显好转,进货渠道明显规范,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二)高压态势打假治劣,净化药品市常我们认真研究往年做法,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不断理顺工作思路,拓展稽查方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涉假案件坚持“五不放过”的原则,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今年来,对15起假劣药品、医疗器械4进行立案调查,取缔无证经营3户,没收假劣药品365种次,货值达60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17万多元,较好地规范了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打假治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1、筹备组织建设,整合监管资源。我局作为食品安全牵头单位,筹备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成立工作,并通过调研,对食品安全监督职责、职能不明,部门职能交叉的混乱局面,建议政府对食品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和管辖范围进行重新明确,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权、责等问题。较好地整合了食品安全监管资源。

2、健全制度,完善方案。为充分整合食品监管资源,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协调办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和《2004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3、牵头组织“中秋、国庆”两节食品专项整治行动。9月26日至27日,我局依法组织工商、质监、卫生、公安、广播电视等部门2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对南洲城区的超市、集贸市尝酒店、学校、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问题较严重的企业,我们当场责令限时整改,同时销毁了不合格的动物食品。

(四)大力实施药品放心工程

1、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股室长为成员的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

2、制定并下发了《大通湖区实施药品放心工程方案》、《大通湖区药品放心工程方案的计划任务安排》等文件。

3、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今年我们对涉药、涉械单位677家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药品、医疗器械243626品种次,日常监督覆盖面达100%。

4、加快农村“两网”建设。我局根据上级精神,结合辖区内“两网”建设的现状,在药品供应网络上,新增设农村药品零售药店8家,18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由于经营企业的增多和提升,降低了药品价格,让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我们对184种常用药品在2004年与2003年的价格比较,药品批发价格下降了7.2%,药品零售价格下降了20.2%。在药品监督网络上,我们聘请了药品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共106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六、加强监督,自查自纠,确保医药经济发展软环境良性发展

1、加强自身监督。

(1)注重办案透明度。我们在办理一般程序案件中,始终坚持立、办、审、决四分离制度,对行政相对人无能力履行行政罚款,要求减免或延期付款的,都由案审小组集体研究决定,从而,确保了办案公正、公平、公开,从源头上消除了腐败的温床。

(2)注重案件回头看。今年7月,针对行政相对人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采取查处罚单位和违法事实,看执法主体是否适格;查文书的内容,看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查调查材料,看证据是否充分;查行政处罚,看适用法律条款是否准确;查案卷材料,看法定时限是否遵守,程序是否合法;查执法文书,看制作是否规范等“六查六看”,对2003年以来所办结的500多件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一次案件回头看,并对查出的案件有关问题进行了纠正,案卷质量在全省药监系统行政执法检查中,得到了省局检查评估组的肯定。

(3)注重行政效能监察。今年9月,我局局长同志对明山镇、茅草街镇、南洲镇的日常监管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分别进行了督查,10至11月,又分别与纪检组长宋建平、曹乐知同志重点走访了药业有限公司、人民医院、益丰大药房等20多个单位,对南洲地区的日常监管情况进行了行政效能监察,广泛听取了行政相对人对我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认真查看了现场检查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湖南省当场收缴罚没款收据》,看是否有以收代罚,以赠代罚,以白条收取执法收入的现象,询问了是否有索、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没有发现不廉洁的行为。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篇7

关键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关系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开放的市场经济可以视为“环境经济”。作为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投资的吸引力、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创造力,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动过来。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甚至决定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着力打造一个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包括政府可以提供的和政府不能提供的两大类。

政府不能提供硬环境的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区域市场环境两大类。其一是自然资源环境,指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物质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土壤、矿产资源、水资源禀赋、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方式本质上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

其二是区域市场环境,指是的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市场结构及区域非生产性设施与服务等因素。通常用行业分散程度、主导行业的集中程度、 市场进入障碍、基础设施商业化程度、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本地区的劳动力数量是否丰富, 能不能给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本等等来衡量一个区域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 包括该地区的资金供给。当一个地区的信贷机构很少、信贷种类很少,融资无疑变得很不方便。这种情况会增加企业的实际资金成本,因为即使全国有较好的融资环境,贷款利率较低,企业也很难获得充足的贷款。不仅金融,地区内第三产业服务水平,包括保险、商业零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都属于区域市场环境。这些服务水平与政府提供的服务无关,但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政府可以提供的硬环境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包括:一是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服务的公共设施,同时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主要有: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二是为具体提供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医院社区等医疗卫生设施、公共公园和绿地、开放型的娱乐设施、旅游名胜地,以及其他由政府免费或低价提供的便民商业、惠民饮食等设施。三是为居民要素服务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公益性的幼儿园、中小学义务基础教育、政府扶持的职业教育、社会养老、公益丧葬等设施。这些都是企业无法独立承担投资的服务。政府建立这类设施能给投资者带来生产生活的便利, 对企业来说,劳动力的生活成本降低了, 便于留住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节约生产成本,所以能直接产生效应吸引投资者进入。

软环境也包括政府可以提供的和政府不能提供的两大类。其一政府可以提供的软环境比如体制制度环境、政府机构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安全和社会文化环境;其二是政府提供不了的经济性软环境,比如信用环境、 商业道德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要积极建设改造硬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优化软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建设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硬环境,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 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政府能够提供的硬环境,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千方百计融资引资建设好,提供便利; 对于政府不能提供的硬环境,比如说区域的自然资源,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年发展已经证实,过去以高投资盲目扩大规模、乱铺摊子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对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浪费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环境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承载力已接近极限, 这样下去可持续发展只会是一句空话。 遵循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保证经济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 很多硬件看似不尽如人意的地区,虽然交通、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较弱,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一些硬件好的地区不一定发展得好。相对于硬环境,决定一个地区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核心要素已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硬环境看的是改变,软环境能够促发展。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当各个地方的政策优势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之后,在硬环境大致相同的条件下,竞争的成败最后往往取决于城市间乃至国家间软环境的竞争。政府间竞争的焦点就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吸纳、凝聚优质生产要素靠的就是政府能供给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如何,政府管理水平怎样,综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要提高层次,拓宽参与领域,就必须重视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经济发展的快慢,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外来的还是本省的,能否把自己的企业在一个地域投资发展,关注的不仅是道路、电力等硬环境,还有优惠政策落实的怎么样、当地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等软环境。软环境会对企业的决策带来最大的风险性。因为软环境的优劣最难在决策前加以论证,但在事后,软环境的影响往往最容易产生决策上的延误和失败。这使得软环境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制约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变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好不好。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利用别人资源来发展自己。浙江义乌资源不多,却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广东东莞不是经济特区,发展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正说明了经济发展对软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大。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生产力。区域经济竞争, 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核心在于软环境的竞争。政府是软环境的直接控制者,软环境与政府的行为关系密切。

创造一个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可信的信用环境是软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健全领导体制为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是责任主体。纪检监察机关是监督主体。建议设立软环境建设专门机构,负责全市软环境建设日常工作。软环境建设的一体化整体开发体制包括开辟窗口,对外宣传软环境建设,创建软环境建设的门户网站等,系统化地形成一个优化经济发展的评价环境。这个环境要以健全监测体系为载体,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对软环境监测点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软环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管理方式。 要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使政府效能落到实处。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关键,优化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需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好各种重要资源来发展经济,为资本的生长尽力创造适宜的土壤,这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其中软环境要依赖合适的硬环境而存在。而硬环境功能的完善也需要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支持,相对而言,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到位,而营造一个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却需要不懈的、长时间的努力。所以要做的是建设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才能助力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扮演重要角色,这就要求各部门既不能缺位,该作为而不作为;也不能错位,不该作为而乱作为,把握好角色定位。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权力清单,解决乱作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制定责任清单,解决不作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让政府既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一旦乱作为,不作为,要有问责追究的制度,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没有健全的问责制度,权力清单就会沦为“稻草人”。厘清责任的前提下, 落实问责机制。正确处理好“看不见的手” 和“看得见的手”的关系,该伸手的时候伸手,并且把握住这只手伸向哪里,伸多长, 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逼庸为能,逼懒为勤,逼混日子为有作为。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解决的就是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市场该管的。现在政府职能在一些地方存在既有“越位”, 又有“错位”,某些领域甚至“缺位”,市场主体的活力没有释放出来。一方面,有时候地方政府在批土地、上项目、扩投资等方面大包大揽,甚至直接上阵,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出现,导致“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政府该插手的领域,诸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维护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却不到位。一些破坏硬环境的行为,诸如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大量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却未能得到有效监管和治理等等。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自发的调节,我们能约束到的是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

一要恪尽职守,把属于政府该管的切实管好。政府机构改革是要义就是简政放权,逐步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需要真正优化政府的服务,当前要做的是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放掉政府不该管的,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 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对确实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节奏,提高审批效率,解决推诿扯皮、刁难卡要、 以权谋私等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特别是项目的招商引资审批和建设中, 要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阳光下作业、 并联式审批,操作要规范,程序要简化, 处理要公开透明,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项目审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项目建设,提供“经常性”服务的项目建成投产, 这样就形成了提供“全天候”服务来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管理不越位、服务不缺位。

二要解放思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 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企业能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政府统统不管,一律交给市场,让市场优胜劣汰,让企业自负盈亏。管得多,提供的服务少,办事的程序多,工作的效率低,只会使投资者退避三舍。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长,不能让看不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明确“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管理方式,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权力。如果说简政放权是激励市场活力、鼓励大众创业的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执行上级规定与服务招商引资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结合点,怎样找到这个结合点,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正确处理好条条管理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深刻理解“不放不活”和“无为则无不为”的道理,从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个大局出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学会用市场的办法、 经济的办法,用经济手段来引导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行政命令。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和挑战。简政放权不是不管了,而是要放管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就是习总书记说的那句话: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给企业松绑后,让市场去发力。激发出市场的内在动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活力、开辟更大空间。

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本质意味着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处理这些利益关系,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和平衡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对于还处于赶超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第一要务。 发展无止境,优化环境无终点。

一是辩证予取,力求“双赢”。加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少取多予。 投资者最看重的是利润,能赚钱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放水养鱼,要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创造赚钱机会,人家赚钱,我们发展,为自己留足发展空间,这就是双赢。所以要做到先让利后得利,让近利得远利,让大利赢小利再赢大利。从当前来说,就是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整顿经济秩序等现实问题入手。在政策制定上,要扩大包容性。可以多借鉴外地的一切优惠政策,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优惠政策,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也可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政策的执行上,确保纵向贯彻到底、横向落实到位, 决不能以“条条”为借口搞“行政壁垒”、 设“玻璃幕墙”;对尚未落实的政策,要查明原因,找出症结,明确责任,限期落实。 在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时,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民风,杜绝欺生排外、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不良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重商、安商”的氛围。

二是科学发展,力求“双高”。尤其是经济正处在追赶阶段的地区,发展的冲动十分强烈,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旺盛,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随时抬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一味强调招商引资,以低价出让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为代价,大肆“圈地”,争上了一些低技术、高消耗、低效益的项目,甚至人为编织“保护伞”,为这些企业提供方便。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从近期看,仿佛优化了环境、促进了发展;从长远看,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恶化了环境、阻碍了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登高望远,力求高起点、高效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切实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质量、效益上,既要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保持较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规范完善政策,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又要扶强扶优,优惠政策不能一概而论。既要统一区域招商引资政策,遏制恶性竞争,培育发展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又要对高技术、 高规格、高效益的项目大力支持,大胆引进;对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为避免其与优势企业争资源、争市场,要坚决关停,严厉封杀。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

优化经济环境年度汇报 篇8

实施“富民授信”工程。为进一步延伸支农触角,提高服务效能,优化信用环境,实现信贷营销专业化、标准化,在全辖开展“富民授信”工程。组织人员采集农户基本信息,建立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成立以支行信贷人员、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按村对农户进行民主评议,信贷员通过民主评议和实地调查,经市场营销部审批,给予符合条件的农户一定的授信额度,农户可在一定额度内“随用随贷、周转使用”。授信后,将授信结果在村进行公示。通过授信和公示,既满足了农户融资需求,又增强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创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通过持续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搭建平台。在区政府和人民银行指导下,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选活动,采集基础信息,建立信用档案,统一指标,综合评定。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实行优惠政策,被评定三星级以上的信用示范户,贷款利率在一般农户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三十至十个百分点,授信额度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三十至十个百分点,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引导农村青年树立诚信创业意识,促进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凭借较高“信用”获得小额贷款,在农村具有较强的传导和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户遵守信用,倡导诚信,并主动参与农村信用建设。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8900万元,对已建立信用档案农村青年中的7213户累计发放贷款45608万元。

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的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开展以“珍惜信用”为主题的普及教育,为治理和整顿信用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利用广播电视、网络、LED电子屏、过街天桥等渠道大力宣传信用标语,增强公众信用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制作宣传卡片、宣传折页,以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服务站为平台,强化对农户信用知识宣传。定期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把征信作为一项重要宣传内容,组织人员到农村集贸市场、村庄、码头、田头、厂矿企业进行宣传。利用正在开展的“富民授信”括动,向广大农户介绍失信、非法集资的危害,提醒农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信用。同时,协调区法院,把部分诉讼贷款开庭地点设在逾期贷客所在村庄,进行公开开庭,在提升贷款诉讼实效的同时,宣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对赖账户、逃债户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不断强化债权维护。加大力度对全行不良贷款进行排查,澄清存量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对每一笔不良贷款进行深度分析,综合考量不良贷款的清收难易程度、抵押担保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清收盘活计划和措施,明确清收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增强清收针对性。开展支行长清降不良贷款专项竞赛,人均清收不良贷款不低于100万元,对近4年来已经核销不良贷款列出清单,由网点支行长认领,有针对性地加大清降力度。全力做好堵后清前工作,抓好新增贷款的质量管控,加强区域经济形势的研判,强调贷款“三查”尽职责任,从源头上有效杜绝潜在有毒资产。强化责任追究,加快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工作,实行违规“零容忍”,坚决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加强贷款管理,明确授信标准,防止贷款过度授信、盲目授信、过快增信。加大司法诉讼及执行力度。按照陈案、积案、新案三个标准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做到快速结案。对长期板结的,借助律师事务所风险代理和公、检、法行政力量等社会力量化解清收。

上一篇:项目组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啰嗦老妈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