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经济论文(精选8篇)
环境与经济论文 篇1
我国与国际经济环境相容的方面
虽然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不合理之处, 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格局客观上要求国际经济往来尽可能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市场以及资本、技术等稀缺要素, 各种要素组合形成生产力, 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我国出口长期保持快速增长,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附加值不断提高, 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新的比较优势不断形成。进口快速增长, 大量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中间产品以及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输入, 支持了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国际投资。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外资本、技术、市场与我国劳动力优势相结合, 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有效提高了我国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拉动了经济增长, 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
国际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 在国际金融领域并无一个成文的、规制性的制度体系, 开放竞争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美元的地位并非法律授予, 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都可以通过竞争提高国际地位。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排斥汇率管制和汇率干预, 各国拥有较为完整的汇率主权, 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灵活调节资本项目开放。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 我国实行金融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过度膨胀。
国际合作。发达经济体主导国际合作的能力大大下降。多边合作框架基本稳定, 各种区域及双边合作蓬勃发展。我国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合作框架下, 继续采取类似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投票权的方式, 追求在多边机构中权力份额的逐步提高, 同时在双边区域合作领域寻求更大突破。
我国与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矛盾的方面
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来参与者, 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 在一些方面与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矛盾。在发展方向方面, 我国更多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很少能够按照本国利益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在利益分配方面,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家是最大赢家, 它们一方面通过传统贸易和投资渠道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通过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控制, 以表面上合理、文明的方式攫取财富。
国际贸易领域的歧视和盘剥依然存在。一些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在高技术产品、军工产品出口方面对我国实施严格限制。国际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贸易存在的寡头垄断局面, 严重损害我国贸易利益。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领域, 贸易纠纷不断, 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对供应链的控制左右价格。
资本流入与流出之间存在明显利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高额贸易顺差局面,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通过生产环节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经过投资渠道回流到发达经济体。在此过程中, 发达经济体投资我国的资产收益率远高于我国外汇储备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投资收益率, 发达国家就此实现“体内损失体外补”。随着欧美国家债务危机的发展深化, 各种债务硬性违约和通货贬值等软性违约的发生在所难免, 我国通过生产环节积累起来的财富存在通过金融渠道流失的风险。
对外直接资本输出受到诸多限制。对外资本输出是抑制进口能源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避免外汇资产实际价值损失、改变中外经济关系格局的关键环节。有关国家恰恰在这一领域对我国实施各种限制。其策略是:限制主权财富基金的活动;加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并购的审核;吸引中国资本以间接投资方式被纳入其资本集团;制造“新殖民主义”国际舆论, 甚至通过战争手段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破坏中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国际金融领域权力重新分配进程过于迟缓。按照目前我国在IMF等机构份额增加的节奏, 在可预见的未来, 我国不可能获得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权力。发达国家不断要求中国承担义务, 如购买IMF债券、加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等, 但不打算在权力框架方面作出实质性让步。
围绕气候变化等议题试图让我国承担超过我国发展阶段的责任。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国外非政府组织避而不谈传统工业化国家在碳排放存量方面的历史责任, 要求我国承担过多义务。与此同时, 又在风能、太阳能等节能环保产品贸易领域设置新的贸易壁垒, 试图阻碍我国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的对策与路径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判断外部经济环境是否适合的基本依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对于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某些重大失衡, 如果其在一定时期有利于提高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则应在一定范围内承受。
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应积极提倡自由贸易, 尽量利用国际治理方面的现有安排维护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利益和权利。着力倡议消除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贸易领域的国际垄断, 推动这一领域贸易的市场化和自由化, 通过长期贸易协议锁定供货关系;通过逆周期市场操作建立更大规模储备;将资本输出与原料输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控制所有权保证获得权, 减少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稳定现有利用外资政策基本框架, 发挥国内区域间要素成本差异优势, 引导外资存量在境内实现梯度转移, 尽可能延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在增量外资方面, 实现利用外资重点从量到质的转变, 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结构升级, 积极稳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建立健全基于国民待遇的内外资法律法规体系,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 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境外投资项目。
国际金融领域。支持以特别提款权为样板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 采取货币互换承诺等手段支持中小国家货币与人民币挂钩。与IMF、世界银行等机构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 扩大我国持有的股权。大力推进各种类型的对外直接和间接融资。建立一到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官方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持续发展。支持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继续完善审慎金融监管, 有效管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
国际合作领域。在全球多边机制中, 尊重联合国系统的传统机构。区域性合作应成为我国参与构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点:一方面, 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 不排斥新的倡议;另一方面, 坚持我国在相关机制中拥有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地位, 反对某些国家“搭好架子、再邀请中国参加”的做法。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主要经济板块之间的宏观政策协调不会取得值得关注的进展。我国应围绕对外经济失衡的焦点问题, 根据具体需要自主确定解决进程。综合采取多种政策工具, 争取“十二五”期间自主实现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实现资本项目国际收支逆差, 逐步降低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明确主张主要经济体遵守类似马约的赤字率、债务负担率等财政纪律, 主要货币发行国遵守货币纪律和货币政策规则, 防范发达国家通过软违约方式掠夺我国存量财富的风险。抓住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契机, 要求债务国向债权国提供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贸易环境, 建立基于实际购买力或实际资产的债务抵押担保机制。大幅提升财政稳健、货币稳健的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2
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 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
提供一个这样的关于环境的专题,提供那么多在对环境的整合选择中成了赢家的案例,期望给读者一些启迪,如此而已。
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靠风险投资;而考察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
——题记
金融支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否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征信、担保、贷款到风险防范和分担的"一条龙式"综合金融支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贷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应成为创业者考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的依据。
而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 等4个方面。
案例:“上海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较为完善”
案例说明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与上海交大紧密合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节电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九大系列节电产品,基本可涵盖所有用电领域,可针对各种复杂用电单位提供整体节电改造方案。
案例分析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公司的节电产品在市场上很有销路,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无法实施企业扩张计划。但上海众协认为上海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于其他城市是比较好的,他们坚信只要产品销路好、市场前景好,总会有风险投资为上海众协注入活力。命运只偏爱有远大目光的人。去年底,国内一家科研投资机构看好"上海众协"的发展前景,注资600万元人民币,双方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合作。虽然与海外风险投资商的出手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小儿科”,但对“上海众协”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据“上海众协”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公司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
案例启示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公司的个案与世界各地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创业者创业的成功与风险投资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终要靠风险投资。
中国的创业活动很少看到创业资本的部分,中国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的私人股权投资。资金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找良好的金融支持,是企业的生存之需。对创业者而言,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支持环境就是看当地的实施情况。
此外,在商务环境考察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以所得税为重点分析上海、深圳、北京3个城市的税收优惠力度。深圳税率为15%,且生产型企业是2免3减半(意思是前两年全部免征后,连续3年减半征收),服务型企业是1免2减半;上海税率为24%(浦东为15%),2免5减半;北京则要在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24%征收,2免3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才为15%,3免3减半。如果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深圳税率降到10%,上海和北京都是减半征收。地方政府由于参与所得税分成,占到40%的比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优惠力度。对于地方所得税部分,深圳是全部免征;上海为3%,获利后2年免征,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全免,高新技术产业5减3免;北京则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全部免征,对生产型企业经营期达到10年的,5免5减半。
北京用地成本比上海要高,但深圳比北京还要高,排在第一位。深圳对出口型企业,减半征收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对先进技术企业,减半缴纳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费5年;北京对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75%征收,且减半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四源费”和大市政费;上海则对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年内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与出让金,且免收购置生产经营用房的交易手续费与产权登记费,部分房产契税还可返还补贴。
从总体上看,深圳的工资水平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北京。由于城市性质不同,不同阶层收入、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在三地排序不尽相同。从阶层收入看,深圳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北京;而白领薪水,上海最高,其次为深圳和北京。从行业角度看,北京非制造业一般员工、高层经理的平均年薪分别比上海高17%和5%;而上海制造业跨国公司一般工人、专业人员和高级经理的平均年薪分别比北京高25%、18%和9%。
生产服务成本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从水电煤气费、办公楼租金、交通通讯费用、消费水平等方面对3个城市进行比较。 水电煤气费用北京比深圳和上海都要高。写字楼租金北京最高,其次为上海和深圳。交通通讯费主要比较汽车购置费、通勤时间和通讯费。上海的汽车购置费和通讯费最高,其次为北京、深圳。但是要看到,北京交通最为拥堵,通勤时间长,电讯服务行业开放最慢,增加了交通通讯成本,与上海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消费水平北京最高,北京的生活指数仅在东京、莫斯科、大阪、香港之后,列全球第五,上海名列全球第11位,深圳为第18位。如北京消费倾向高达90%,远高于上海与深圳。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综述 篇3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干预超出了生态环境所允许的范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要是二者的“U”字形关系,经济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领域涉及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因素包括市场与政策、技术与经济结构等.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以承载力为标准,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作 者:王长征 刘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刊 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12(3)分类号:X22关键词:经济 环境 协调 研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4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1 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历史上出现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调整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不同发展道路;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实行优化开发的同时,坚持环境优先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实行预防为主原则是由环境问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⑴环境问题一旦发生,消除危害需要时间长,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性; ⑵治理代价高,在经济上不合算;⑶如果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五、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篇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发的严重,这是由于不少经济建设是以环境保护作为代价来进行交换的,因此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二者水平,就需要对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视和关注,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确保二者能够协调共生。
一、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确保环境与经济之间良好发展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诞生以及建设是建立在能源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危机之后,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反思的结果,因此循环经济不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还是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和落实的有效保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建设方式,所以在推动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以及再循环的实际原则,进一步确保经济和环境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共生。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循环经济自身就是经济收益与生态收益共生的生态经济体制,其不仅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利用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尽可能的将系统物质和能量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了低消耗、高发挥、低排放的目的,减少经济活动的开展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本质上对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因此也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全新的绿色产业革命。首先,在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其次,要将废弃物的排放降到最低,保证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进而达到环境与经济共生的目的。最后,要尽最大限度实现废弃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各种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对环境进行改善,进而建立起节约型社会,更好的推动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二、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保证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共生的有效途径
1.新型工业化的实际涵义
这里所说的新型工业化就是始终以信息化作为基础对工业化发展进行推动,简单来说就是保证工业化发展可以朝着科技水平高、经济收益好、节能减排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发挥的方向前进,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新型工业化的优势
通过和传统工业化比较分析后可知,新型工业化具备以下各个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
(1)将信息化作为依托,推动工业化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希望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才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实现的,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信息化发展水平才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就要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进行有效结合,让二者之间进行相互促进,进而发挥相应的优势,实现生产方面的快速前进。同时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技水平和创新力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提升生产技术以及劳动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进而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份额。
(2)提升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以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能源和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的,因此这种先发展而后治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治理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在提升工业化水平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环境的保护,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科技革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进而有效提升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3)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劳动力成本支出方面相对较低,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尽最大限度的处理好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型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的良好关系。而这样一来,还能够有效利用工业化优势来提高劳动生产水平和效率,不仅推动了劳动力就业的提升,还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3.通过使用有效措施来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生的目的
实际上我国在各类资源方面都比较短缺,再加上我国长时间处在资源利用粗放的状态上,使得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上还存在一定不足,而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明确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污染,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面临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道路,将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提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节能、节水工业,构建起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还要加大资源储备水平,完善海洋开发和国土资源的整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进而提升全体公众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结论
试论经济环境与会计工作 篇6
►►一、当前环境下会计观念的发展
1.会计核算多方面发展
同其他方面一样, 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管理的进步, 会计核算也必将有较大的进步与高质量的发展。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会计核算要求制度要统一集中制定, 并且实现分级管理, 集中的全面决算和分级的辅助核算是在经济活动中要求的核算方法。我们要一个开放的系统, 开放的会计信息, 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会计信息不但要使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知晓, 本单位职工及会计信息也应知晓, 财务的公开才能真正实现。
2.会计管理多方位发展
首先, 由具有联系和作用的诸多要素相互结合而成, 并且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就是会计系统。其次, 要使企业的会计管理系统是真正建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 不忽视内部管理。主要形式就是责任会计, 增强企业资金的管理、企业的利润管理, 在企业上下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必须明确、相应责任必须落实、要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分明。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也必须不断完善。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经济制度、模式、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
1.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来体现。
(1)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尽可能大的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其主要形式的国家的经济制度的本质所在。因此, 相应的, 维护私有财产就是这种会计行为的基本特征。所有会计行为, 包括会计的理论、会计的准则及政策、方法等, 都是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最大目标的。在这些国家, 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真实”、“公允”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 会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间会计团体的约束。
(2) 公有财产的利益最大, 这是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其基本特征或占较大比例公有制的国家所强调的, 其本质内涵实际上是保护社会的根本利益。这时会计服务强调更多的是社会的宏观及整体利益, 由此使国有资本得到保值和增值。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较为明显的统一性和强制性, 比如会计法规、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相对考虑较少的是会计本身的技术性, 政府制定的法规及制度会很强的制约企业的会计行为。
2.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大类经济模式。
(1) 股份公司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在如今的市场下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 企业的经营理财活动应该是围绕“企业法人”的目标进行规划, 以此形成产权独立、自主分配、自主理财相配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经营者实现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来实现会计的目标。所谓管理会计, 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 形成一种内部报告制度, 即专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的一种制度, 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完善了会计体系。有权威性的民间会计制约着会计行为的规范, 企业行为也制约着会计准则, 这样不仅避免了企业的经营理财过度的受政府的干预, 也使企业更自主的选择经营对策、处理程序以及方法, 因此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 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
(2) 政府对会计政策、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的内容制定了统一的制定, 以至于企业很少可以参与选择。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环境下, 政府掌握拥有所有权与经营权, 对企业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作为政府的下属部门, 会计主要对企业起到监督的职能。长此以往, 会计就成为了一种以报账为主的部门, 并且定期向政府提供企业的财政信息, 同时缺少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力。
3.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经济环境。会计提供的活动空间广阔是因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活动内容复杂和丰富。股份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至于企业的高管人员给予极高的重视, 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技术, 广泛应用于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 使世界成为一个高速的信息交流平台。经济环境不仅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能限制或者阻碍会计的发展。
►►三、实现我国会计工作与经济环境的互动
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会计反过来也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提供会计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的目标, 它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怎样实现经济环境与会计和谐互动,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适当干预经济, 做好规范市场经济环境的工作
我国之所以有现在的经济模式, 是因为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并结合外国市场经济的优点所建立起来的。以市场为主导, 来实现社会的供求平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 还不足以有效调节各种经济行为。所以要想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成熟的经济环境就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合理干预, 以此来规范市场。
2.之所以加快会计的个国际化进程, 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下会计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跟上国际化的进程, 观察会计惯例的变化, 尽量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 以此减少因为选择的失误而给会计信息造成的不实问题。
3.改进会计核算和计量模式
一个公司的长久生存发展不仅包括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 更重要的一些无形资产, 比如:人力子钻、专有技术、企业的信誉、知识产权等, 它们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发展会计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无形资产上。现代计量模式随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也逐步以计量单位、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缺陷也更加的突出。我们应该夸大会计信息的容量, 避免只是片面的把现行计量理解为一种计量和传递货币性活动的学科, 而把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影响了会计学科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采用多种计量方式模式, 使得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有效、全面。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法规的变化、会计职能的增多、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很多养成照搬模式的会计人员一时难以适应的局面。所以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的修养。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还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去, 减少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失真现象, 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经济环境因素, 对环境经济的认识提出新的目标, 因为它影响着一些有争议的会计项目的核算, 对于会计的认识也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上, 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经济, 可见环境经济对于会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景海·小议我国会计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4)
[3]雷成娟.会计与环境问题研究.科学之友, 2005, (7)
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环境会计 对策 博弈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如今,“低碳经济、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环境会计又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因素。因为环境会计不仅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建立健全环境会计还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低碳化发展、增强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也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相关概述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又称为生态经济,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亦是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融合了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主要用于研究自然资源消耗与自然环境占用的成本费用支出及收益等问题。其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并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成本费用进行确认、计量与记录,并报告和披露环境资源的损耗与效益,从而能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最终达到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低碳经济是将经济、环境与资源三者相联系的一种绿色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发展与完善必然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从理论上看,低碳经济这一发展理念为环境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下,要求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牺牲的代价等纳入会计控制中,并对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项目进行系统的核算与披露,这将会使会计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效益;从实践上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实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条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将低碳经济价值观融入环境会计实务,并在实务操作中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等的成本、价值补偿,并全面、系统地进行环境会计核算,促进环境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环境会计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与保证
环境会计将环境、资源等问题纳入会计的核算与反映中,并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履行环境义务等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披露,这对于正确、合理评价企业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达到低碳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必要措施与保证。
一方面,环境会计科学地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相应的成本与效益范畴。也就是说,环境会计体系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狭隘的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该经济活动对相关环境、资源、社会等的影响,而这些环境、社会等影响因素又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会计正是将这些影响以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正确地反映和披露,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依据;另一方面,环境会计的实施加强了企业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提高了企业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开展经济活动的自觉性,同时也将企业置于公众、社会的监督下,使得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也不断提高,这都将大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作用不明确
目前,用于规范和指导我国会计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制度等,但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涉及。而且关于建立与推行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法律作用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成熟,缺乏健全的环境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环境会计的概念、目标、原则、基本假设及对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基础,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体系,这都将直接影响着实务中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信息披露。
(三)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环境会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这就对环境会计队伍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而且传统的会计知识结构更新不足、环境会计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严重阻碍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进程。
(四)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随着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公众、社会及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披露,而且没有相应的政府大力监管,也没有专门的审计组织进行独立的环境会计审计,使得环境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大,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四、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改进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会计相关准则、制度endprint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廖斌,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政府定价成本、成本监审)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廖斌,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政府定价成本、成本监审)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等,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统一和规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不断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应在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或是实务操作上起步都较晚,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并促进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不断更新与掌握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及责任观念,客观、真实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加强环境会计新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
(四)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此,为了更好地阐述政府、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笔者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假设在市场中仅存在企业与公众,双方都是理性人,都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成本或收益。
然后,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需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若企业环保意识、社会责任观念强,其将选择安装废气处理器(即治理环境污染: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则需付出相应的环境成本A;若企业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罔顾环境、社会利益,即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排放废气,并不治理环境污染),则其无需付出任何成本。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这一行为也将会有两种选择,抗争和妥协:
若选择抗争,公众将会为与企业交涉的费用、购买游行的设备等付出代价B。此时,企业也会采取回应,同样付出代价B;若公众选择妥协,也就是由公众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公众为企业安装废气处理器(付出代价A),则企业也无需花费任何费用。
这样就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如表1所示,当A
当A>B时,企业会选择排放(不安装废气处理器),此时,公众的最优战略也就只能选择抗争。这就得出了一个纳什均衡(排放、抗争),但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是无法达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会进行环境的治理,污染问题继续存在。
在A>B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另一种选择(排放、妥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废气处理器(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公共品。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别人安装,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若人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不会有人真正付诸行动,环境污染也将继续存在。
此时,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强制并引导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此,政府应明确其在经济、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应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企业应积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引导,并提高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强化政府、公众、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具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使得我国环境会计能够有效实施,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雾霾天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政府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依法监督;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公众、社会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积极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补偿的财务核算,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彰显出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浅析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 篇8
摘要:本文采用湖南省1990—2008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起湖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正相关,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处在下降阶段。因此,湖南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是湖南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关键。
关键词:产业增长;环境负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正文: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经典工具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库兹涅茨曲线最初是由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用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别。1991年,Grossman和Kluegel开创性地将库兹涅茨曲线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Shafik和Bandyopadhyay、Panay-otou也分别在90年代初期进行EKC实证研究。随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基本形成,其主要内涵是:在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环境污染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急剧恶化,当达到某个“拐点”后,经济继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污染程度会随之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的拟合曲线呈现“倒u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EKC曲线的曲率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一般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时出现“拐点”,后发达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在人均GDP为3000-5000美元时出现“拐点”,环境质量提前出现好转。同时,EKC中拐点的出现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生态阈值足够大。它假设无论污染多严重,生态环境都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因而拐点总是存在的、可实现的。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到不可逆、不可恢复,那么EKC所假设的拐点就不可能出现。此外,拐点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会自动出现),必须借助于政府环境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干预。
观察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关系,预测湖南省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分析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有利于湖南省利用后发优势,平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
1.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飞跃、结构调整优化、居民收入增加、市场消费活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1000亿元,增长12.8%。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 500亿元,增长18.4%;5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的60%,继2007年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2008年新增食品加工、石化和有色三个过1000亿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光伏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加速发展,原创动漫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42.1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21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 512元,增长15.6%,增加608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
(1)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控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逐步将环境保护纳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表1可见,2003-2008年期间,万元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较大的下降幅度;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则控制效果不够理想,2007年出现20.43%的大幅增长。
(2)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持续增长
虽然湖南省单位产值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有所控制,但是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局面依然不容乐观。从表2可见,除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逐渐下降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总体来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高达23.64%和46.38%,2008年则增长趋缓。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二、产业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模型
1.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考虑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全面性,选取的变量时间跨度为1990-2008年,选用了人均GDP(剔除价格影响以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各年的实际人均GDP)反映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变化,选取了能够反映工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三个指标来描述湖南省环境质量的演变,分别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按照上述指标从湖南省统计年鉴(1990-2008年)中选取相关数据。
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单位和差异较大的数组之间进行比较,以1990年为初始水平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将与真实数据的分布特征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1)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所选标准化数据分别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函数关系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人均CDP与工业“三废”排放情况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趋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可知: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符合三次函数曲线:
y=a+b1x+b2x2+b3x3+ε(1)
其中:y分别代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x代表人均GDP,a为常数项,b1,b2,b3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参数估计
根据上述分析和标准化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上模型均已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和方程整体显著性检验,而且拟合系数均大于0.9,拟合效果较好。
分别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
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为y轴,以人均GDP为x轴,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人均GDP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waste solid)、工业废水排放量(waste water)、工业废气排放量(wa8te gas)的模拟曲线图(见图
1、图
2、图3所示)
3.模型分析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0.471,对应于1995年的人均GDP2 987.207(1990年的不变价格),这是“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个低谷。当前,“u”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达到高峰后可能会出现一次“倒u”曲线。但是,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恶化状况将推迟下一个高峰的出现时间。
(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水与经济发展负相关,随经济的增长呈现曲线减少态势,大致构成“u”型曲线的左侧部分。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在有效的环保控制机制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将处在下降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湖南省废水污染项目治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2004年为21076.1万元,2005年为35289.9万元,2006年为48705.7万元,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由此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再者,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达到89.8%,这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气与人均GDP正相关,随经济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将处在上升阶段,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局面将进一步恶化。
三、结论
从上述结果来看,湖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在短期内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在达到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时情况可能会逐步改善,但目前还处在EKC的上升阶段。由此表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给湖南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如果仍旧按照现有的“三高”发展模式,短期内很难出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其环境质量将加速恶化。实现“拐点”的跨越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会随之自动发生,如果环境退化超过一定的生态阈值,环境退化就会变得不可逆转,环境恢复就会变得不可能或者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前沿阵地,“两型社会”的试点地区,湖南省不能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轨迹。因此,湖南省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原来单一线性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排放过程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闭合流程。
参考文献:
1]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北京统计 2000年03期
[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 2000年10期
[3]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 2002年02期
[4]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 2003年01期
[5] 周民良;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污染[J].管理世界 2000年02期
[6] 曹刚;杨正见;王延辉;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量化探讨[J].环境保护 2001年06期
[7] 徐梦洁;黄劲松;周生路;彭补拙;谱分析方法在市域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应用——以温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01年04期 [8] 蔡宁;郭斌;从环境资源稀缺性到可持续发展:西方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变迁[J].经济科学 1996年06期
[9] 章建宁;常州市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J].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03期
【环境与经济论文】推荐阅读:
经济与环境英文小论文10-10
环境与经济发展07-18
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05-20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08-20
环境与经济效益09-12
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10-08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10-31
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07-17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07-07
环境问题与低碳经济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