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经济共赢之我见

2024-10-20

环境与经济共赢之我见(精选5篇)

环境与经济共赢之我见 篇1

发展与保护并重 环境与经济共赢

李百山

 2012-10-10 13:57:36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2年10月09日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分别作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强省”、“实业兴市”的战略部署。新一届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为描绘好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产业基础。

作为富阳市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工业兴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双重效应。

坚定在发展中保护的信心和决心

环保部门要做工业兴市的推动者,必须正确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

首先,在发展中保护,是基于对富阳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富阳虽然是浙江省14个工业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县(市)之一,但产业基础还不够扎实。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依然是富阳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工业兴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次,在发展中保护,是基于对当前宏观形势的正确把握。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富阳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在工业,实点抓项目,难点在企业。富阳正处于经济企稳趋升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好强工业、兴实体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按照“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坚定在发展中保护不动摇。

第三,在发展中保护,是富阳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蓝海的必由之路。现在的富阳正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巨大压力。如果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富阳毫无疑问应该在杭州的新一轮发展中首当其冲,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新蓝海。关键要靠绿色产业的发展,靠先进制造业、现代工业的支撑。

第四,在发展中保护,是富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目前,富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富阳工业经济的比重不到14。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和区域环境敏感性的制约,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对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促提升必然成为富阳市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近年来,富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走上持续深化、科学发展的轨道。但必须看到,富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转变、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富阳提出,未来5年工业投入要超600个亿,到“十二五”末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并提出工业经济发展上“学萧山、赶余杭,建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突破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刚性制约。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工作方针。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在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时,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使环保成为“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要素和环境容量。同时要算好环境这笔账,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与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路径相比,富阳现在的“工业兴市”新路径所创造的亩产GDP更高、单位GDP能耗更少,对环境的伤害更小、对环境的保护更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工业兴市是推动富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环保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并重、服务与监管一体、环保与经济共赢”的长效机制,在助力工业兴市、推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坚持源头控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介入项目的前置评估,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的引入。强化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指导作用,作为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准入基本依据,把有限的环境资源留给更好的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落到实处。

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腾出环境容量,增大发展空间。在实施前5轮造纸企业淘汰关停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造纸、电镀、化工等高污染产业的淘汰、整合、提升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依靠科技减排,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为工业兴市、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加快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进度,以“三江两岸”整治为契机,加快大源溪、苋浦河等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区、江南片工业、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的纳管率、处理率和达标率,确保富春江良好的水环境质量。

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排污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大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力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

(作者系浙江省富阳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

环境与经济共赢之我见 篇2

会川, 古称官堡镇, 1944年始设会川县, 以境内大、小南川汇集于此而得名。大南川的河叫漫坝河, 发源于甘南卓尼的草原;小南川的河没有名字, 发源于太白山, 相传是太白金星修炼之地。1958年, 会川县扯县设镇, 并入渭源县后复称官堡镇, 1983年改为会川镇, 辖2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总人口43092人, 非农业人口3098人, 南北长35千米, 东西宽5千米, 总面积71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4857亩。

会川镇地理位置优越, 甘川公路 (212国道) 纵贯全境, 会陇公路 (316国道) 起始于此, 南北、东西两条交通要道提供便利的交通, 使这里成为历史悠久、陇中闻名的四大名镇之一。这里地势南高北低, 最高海拔 (露骨山) 3941米, 最低海拔2160千米 (梁家坡公路桥) 。漫坝河水自南向北沿河谷、川地流过全境, 四季不断流, 水质清澈, 水资源较丰富。土壤肥沃, 大部分为酷似东北的黑土、黑钙土, 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 (主要分布在罗家磨、沈家滩、本庙、上集、新城、东关、西关、梁家坡等八个村) 。植被良好, 森林资源丰富, 林地面积21460亩。天然索爷林、人工万亩青年林是优质松木用材林。年平均气温5℃, 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12℃, 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15℃。 (近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 年平均降水量566.4毫米 (近年来有所减少) 无霜期131天, 传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有药材、油菜等, 其中家种当归、野生牧山秦艽驰名中外, 蚕豆、洋芋以产量高、品质优良成为这里的拳头产品。这里, 是洋芋是省内外闻名的洋芋良种基地, 被命名为“中国良种洋芋之乡”,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古迹名胜有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金家山文化遗址、唐筑盘石堡 (老堡子) 。露骨山、分水岭、黄香沟、双石门、索爷林等都是夏日避暑旅游胜地。

社会基础设施方面:境内黄香沟有兰化、兰空及县办牧场, 镇内有渭源县第二中学、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邮电所、变电站、新华书店等几十家企业、事业单位。文化、卫生、交通、通信、财税、公安、餐饮、住宿、娱乐、商贸等设施齐全, 功能完善。还有陇中闻名的中药材市场, 还有近年来开发建设的新兴产业——绿色微笑食品公司、药材公司等。

2 存在的问题

(1) 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 镇容镇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非农业人口骤增。但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方面还不够, 没有形成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城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

(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干旱少雨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困难。由于人口数量过多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 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差, 只顾眼前利益, 不懂持续发展的大道理。乱开荒、滥砍树木、过渡放牧, 致使森林覆盖率锐减, 植被严重破坏, 水土大面积流失。以我们本庙社为例:1981年承包到户时人均耕地2.48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4%以上, 植被良好, 满山遍野草长林茂山坡上牛羊在悠闲的吃草欢叫, 地埂上灌木丛生鸟窝随处可见, 沟岔里树木参天、郁郁葱葱 (以白杨树为主) , 溪水环绕。那时年年风调雨顺, 粮丰林茂, 农民生活不比干部差。到2000年时, 人均耕地不到1.2亩, 毁林开荒成风, 约有近百亩林地被毁, 变为“三跑田”, 大小树木连根挖光 (有些是集体卖掉的, 大部分是被盗伐的, 手段是晚上砍树, 白天挖根拾梢子) 连坡度在70度以上的山坡也被揭去草皮, 开垦种粮, 但收成甚微。环绕村庄的那条水沟, 由于茂密的树木被连根挖掉而导致这条不足3千米长的水沟, 在这20年间水土流失近达40万立方米将昔日树木参天, 水草肥美的好牧地变成了如今百草不生的悬崖、乱石沟, 成了到处是倒垃圾, 扔死猪、死鸡、死羊、死老鼠的脏沟、臭沟。

由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树木减少, 鸟雀无处栖息, 乌鸦、喜鹊、麻雀迁徙绝迹, 食物链中断, 虫害、鼠害泛滥成灾, 尤其是鼠害不但造成粮食 (最为严重的是蚕豆) 严惩减产, 同时也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 对发展方向的几点浅见

(1) 加快小城镇建设, 广开渠道招商引资, 兴办资源型、科技会含量高的龙头企业,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比如:按会川目前的现状, 药材、洋芋都有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 且交通也非常便利, 但由于没有上档次、上规模的深加工的企业, 使用权产品不能增值, 农民不能增收, 就会川的洋芋这一项来说, 沿川及各村的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 甚至髭村社 (上集、新城、本庙、罗家磨) 达到70%以上, 年总产量10万吨以上, 而本地几个小淀粉厂的加工能力不到2%, 因此,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本地优势, 办好具有竞争的龙头企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因势利导, 扶持示范户, 多种经营, 改善生态环境。要抓住西部大开发, 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 因势利导, 综合治理, 协调发展。在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的基础上, 再用专项贷款资金, 重点扶持示范户, 具体帮助几户农民种2亩牧草, 饲养20只绵羊, 如果年出栏10只羊让农民自己算账和种粮相比。示范户带动周围群众一起致富, 地埂上还可种植中药材, 如牛籽等, 既能恢复植被, 又可增加收。

植树造林方面:既要严格退耕还林, 又要重视荒山、河滩、空闲地带的造林。在方式上要采取因势利导, 责、权、利分明,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将荒山荒坡像承包责任田的形式归个人所有, 真正做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根据集体林难成活、难管理的现象, 可将苗木、树籽发到家户, 大力支持每家每户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地埂、空地植树造林。在此基础上, 再实行封山育林等措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 我们的山河会重新披上绿装, 再造秀美山川, 就不光是一个口号了。

(3) 充分利用水资源, 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先从眼前着手, 兴修水渠, 平整土地, 解决口粮田, 通过扶持灌溉示范户, 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逐年扩大灌溉面积, 这个方案投资少, 见效快, 但灌溉面积有限。二是从长远治理, 建议政府重新立项上马双石门水库工程。兴建双石门水库有三个有利条件: (1) 库区无居民, 没有移民工程。 (2) 库区没有耕地, 也不占宝贵的土地资源。 (3) 水库修成后将成为会川的旅游热点景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后世, 从根本上解决会川 (包括杨庄、田家河两乡部分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富民工程, 将会本地经济发展, 注入活力, 增强后劲。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甘肃地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3.

高校环境综合治理之我见(改) 篇3

校园的环境面貌不仅代表着学院形象,同时也是管理及师生素质的体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倡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环境育人”成为各大高校育人的主要内容之一。我院以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为目标,努力打造优美的校园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更新理念、加大投入,校园外景面貌得以提升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我们致力于创建整洁优美校园、文明和谐校园。多年来,学校在校园建设的规划中,重视并充分考虑校园环境、景观建设和风貌整治,追求设计的视觉效果到强调功能需要。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我们积极调整绿化布局,整合乔木、灌木资源,扩大绿地面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文化有机结合,精心做好花草树木品种的搭配与造型。近年,陆续打造了百叶广场、起航广场、绿色读书走廊等文化景观。在校园主路段草坪中增添文化石、景观石,在公寓外设计绿色休息长廊和紫微长廊,在教学楼之间设置石榴娃娃,校园内摸底河两岸、桃园、桂花园、枇杷林已绿树成荫。同时,完成了乔木挂牌工作,标志着绿化管理进入了科学、规范、精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目前我院的绿化率约占40%,正积极向园林式校园迈进。

二、注重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校园环境建设和卫生整治光靠突击战是不能长久的,必须依靠各方面共同参与、落实职责、专兼结合、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在这方面,我院采用了五种方式来进行;一是环境卫生维护工作采用了托管与自管相结合,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评价体系及质量标准,建立周检与月检巡查评比制度。培养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队伍,使过去死角成堆、管理滞后、临阵突击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完成从粗狂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宣传喷绘、横幅标语张贴、悬挂申请制度和零时摊点申请审批手续,确保了校园外环境整齐有序,一改过去各自为政,乱张贴、乱悬挂、乱摆摊经营的现象。三是与入驻校园商家签定“门前三包”协议,加强责任单位的督促管理,要求做到卫生“四无”、秩序“四不”标准。即无瓜皮、果壳、纸屑、烟蒂;无垃圾废土;无积水污泥;无脏乱杂物。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车辆、不占干道经营,校园和谐有序。四是定期清理校园废弃自行车、摩托车、僵尸车。五是规范了校园公共宣传栏,划分责任单位,根据不同时节、毕业生离校和新生报到等重大活动进行不定期更换主题。长效机制的健全,是校园卫生整治思维的转变,以制度定标准、以管理要效率,共同为学院打造了干净文明,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三、突出重点,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宜居环境 学生公寓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不仅仅只是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也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空间,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我院积极推行“亲情化”管理和服务,为学生营造学习、生活宜居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环境安全管理。我们一是抓制度建设和责任的落实,制定学生公寓各项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二是建立公寓管理人员的工作日志、现场坐班、早晚巡查、周末值班等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三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由后勤、学工处、各院系以及学生社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公寓安全检查,齐抓共管,形成公寓安全管理一张网,有效防止了学生违章用电带来的安全事故。

第二,高度重视公寓环境卫生管理。一是根据公寓面的布局特点,我们采用环境卫生自管方式,在每幢公寓设置专业保洁人员定人定岗,随时维护公共区域卫生;二是为推动学院学风、室风建设,由后勤牵头,极力倡导和引导学生生活垃圾下楼管理,学生参与面广,人人动手,将生活垃圾主动带下楼到指定地点,共同营造了安全、整齐、优美的学生公寓生活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这也是我院管理与服务的又一大亮点。

第三,关爱学生,开展“管理员每天巡查”、“友情提醒”、等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让爱得以传递,营造温馨友爱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同时为满足学生需要,陆续在学生公寓增设了洗衣房、学生课外阅读角落,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得以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通过诸多措施取得了不少成绩,校园环境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我们还需清楚地认识到,校园环境建设和整治还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是师生对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认识不统一,希望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校园各商家摆摊设点整体规划不合理,应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根据师生生活服务进行合理分区;三是校园各经营商铺“门前三包”要求及执行力不足,希望相关部门引导广大经营户、商家开展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四是校园非机动车辆的停放仍有待规范。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之我见 篇4

地方文献作为一地之百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实用性和信息多样性。它有着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其在整个信息社会中的身价更是不断攀升。

1 地方文献与地区兴衰的互动关系

1.l 地方文献对地区兴衰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是某地区面貌的真实写照。一地地方文献的集聚和散佚影响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图书馆将收集的地方文献通过加工和提炼,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并用一定的手段发散到社会中去,可为当地党政领导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服务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

1.2地区兴衰对地方文献的反作用

优化创业环境之我见 篇5

一、创业环境的内涵

创业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中与创业行为有关的所有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创业环境是创业者面临的自然环境、行业状况、人力资源、政府行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是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其外延包括一切影响创办新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

创业环境本质上反映社会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给创业者提供的创业技能和可能的创业机会。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并激励他们进行投资创业活动。在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业已不仅仅是靠创业者的素质、胆量、勤劳和知识就可以轻易取得成功,它对创业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依赖。创业环境的功能在于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形成一个创业型社会。

创业环境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并有效地促进其改善,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巴森学院共同构建的“全球创业观察”为此提供了一个为全世界普遍公认的模型。此模型将创业环境条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主张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下,创业条件影响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从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模型为评价创业环境提供了9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即: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商务环境、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等。

二、目前我国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创业在我国上下已成共识。近年来,中央及各地为促进创业,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使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批自主创业者在良好环境中脱颖而出。但在对创业者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方面是政府鼓励创业,一方面是创业者感叹:创业咋就这么难?如何看待我国的创业环境,我认为,创业者之所以感叹“难”,是因为当前创业环境中有些本应改善的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予以改善。

一是创业氛围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被认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即使基督教徒也认为创造财富是应尽的天职。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甚至被公认为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英雄。在美国,亨利·福特、爱德温·兰德博士、比尔·盖茨、弗里德里克·史密斯、雷·克罗克、山姆·沃顿等创业者卓越的远见和创造性的开拓经营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推崇,成为美国青年争相效仿的楷模。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工商业长期受到压制。文革期间,大讲“财富是罪恶之源”,宣传“越穷越光荣”的论调,儒家的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思想至今还在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后,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推崇创业的社会氛围并不浓厚,全民创业的气候形成缓慢。一方面是社会缺乏对创业者认同和理解,特别对创业中遭受挫折者缺少同情和援助;另一方面劳动者本身也缺乏创业的观念和勇气,许多待业人员怕担风险,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在发达国家每千人有企业5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20到30个,而我国每千人却不到10个;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后三年创业率为20%,而我们还不到1.5%。许多劳动者尤其是大中专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等,总想找一份收入稳定、体面轻松的工作。

二是企业准入制度问题。在发达国家,企业准入很多是采用注册制和备案制度,准入的门槛较低,常常一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企业的设立程序也比较简单。在美国注册一个网络公司,通过网上注册只用几分钟。在我国,企业准入是审批制度,甚至摆个小摊、当个小贩也要由各个部门来审批和制约,公民创业的权利受到政府部门的严重约束,注册一个小企业也有高额的资本金限制,有所有制的划分,有行业领域的限制,有繁杂的程序,有各个审批环节的限制,创办一个企业需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还经常受到有关部门的刁难,比经营企业还难。审批制使得创业初期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制约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带来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情况就越严重。

三是激励创业的政策问题。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人们创业在激励政策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在法国,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4万法郎的财政补贴,对三年内新增6名职工以上的中小企业,每名新增加职工由地方土地部门补贴1.2-1.5万法郎,对三年内增加30人以上的服务行业,每增加一个员工补贴1-2万法郎,对每个雇佣学徒提供1.6万法郎的补贴津费;英国政府为了鼓励失业人员开业,对小企业实行补贴政策。为了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鼓励他们开办小企业以减少失业,英国政府制定了企业补贴计划,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在德国,1984年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始实行特别优税条款。政府对50%~60%的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在落后地区的新建企业,可以5年免交营业税;在我国,国家针对创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而难以落实,特别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使创业过程中的“三乱”现象还较为突出。

另外,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各项鼓励创业的政策,但大多是临时性优惠政策,或者说是特殊范围内的优惠政策,而不是长期和普遍地鼓励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比如,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各级政府出台了创业园、创业街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出台了工业区优惠政策;对农民工,出台了农民工创业园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有大学生创业园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但有些地方限制在应届毕业生,对创业群体的关注不全面,对其他无业者特别是社会青年的创业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创业服务体系问题。创业服务体系是指连接社会上各中介机构建立起来的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专门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体系。主要目的是共同为创业者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创业成功和创业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创业服务还只是一种初步的政府行为,创业活动的公共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咨询、辅导、创意、策划、援助等服务机构,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尽管劳动保障、人事、科技、中小企业管理等部门以及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都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创业扶持工作,但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并导致促进创业的政策不连贯。创业宣传尚未形成氛围,人对创业意识比较淡薄,对创业的政策了解甚少;创业培训许多地方才开始刚刚起步,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没有真正体现;创业项目推荐处于起步阶段,乳化功能不强;创业服务指导队伍、专家队伍尚未建立,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等许多地方都还未开展。

三、对优化我国创业环境的几点思考

创业环境的优化是系统性工程。有人认为在我国优化创业环境的重点应放在资金支持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但我认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潜力巨大,市场环境也有很大改善,其优化创业环境的重点应该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是优化创业环境的根本

创业氛围属创业文化环境范畴。创业需要创业文化环境的支撑。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范准则等,是创业所需要的人文环境、文明环境、软环境。创业文化因素是创业环境根本。民众对创业创新创富的渴求程度和对创业失败的宽容程度对于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广大民众踊跃创业至关重要。从全国来看,正是“晚上睡地板,白天当老板”,“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创业精神成就了浙江等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反观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创业的氛围并不浓厚,正是由于缺乏浓烈的创业文化,才看不到明显的创业热情。要改变这种状态,当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加大力度。

首先,要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国家鼓励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创业致富典型。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象招商引资那样重视创业工作。通过主题宣传,理论灌输、精神指引,典型示范、利益驱动等方式,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光荣,创业快富,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推崇创业、民众投身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其次,要广泛教育。创业教育不仅针对社会上的待业人员,更重要的是超前到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各类高校都应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把创业教育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职业院校的教育,目前主要问题是要提高学生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再次,要致力培育。不仅从思想观念上,也从制度建设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变安贫为求富,变守土为拓疆,变疏懒为拼搏,变依赖为自强,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使创业成为人们普通认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理念。

2. 优化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是优化创业环境的核心

政府政策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政策能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而不好的政策则会对创业活动形成严重制约。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利于创业,关键看政策是否优惠宽松、承诺是否坚决兑现。要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建立完善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坚决改变一切束缚人们创业手脚、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抛弃一切阻碍创业、阻碍发展的老框框、旧条条,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和歧视排斥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大的创业空间。具体而言,一是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根据政府的财政税收状况,按照有利创业和可以承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创业奖励、经营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经济的手段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具有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检查权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制约,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减少和杜绝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现象的产生,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优化创业环境评价指标做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是优化创业环境的基础

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创业初期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仅需要得到政策的优惠和法律法规的保护,更期盼得到政府的鼎力扶持和帮助。政府通过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基地,着力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经营等难题,大大拓展了创业平台,有利于激发人们谋事干事的激情,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实践。当前,有这样几项工作须引起重视。

1. 建立部门服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全民创业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目标。各部门要联动协调作战,防止单打一。要将就业培训,新增就业岗位,资金供应及其它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目标纳入考核指标,作为年终考核有关职能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牵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全民主动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破除制约劳动者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的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对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净化创业环境,为促进自主创业开辟一条快捷有效的“绿色通道”。

2. 强化创业服务中心建设。

要依托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覆盖市、县、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加强市、县、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是重点。目前,各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基本上是在各地劳动就业局门口挂了一块牌子,实际上是个空架子。要明确其职责、核定其编制、增加其投入,以便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3. 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

要采取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方式,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并在充分论政、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定期发布项目信息。同时通过开辟创业项目展示室,举办创业项目、产品推介展示会,为创业者提供具有实用性、开发性,投资风险小,成功率高的创业项目。

4.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要通过政府投资,鼓励多方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场房、场所、专业化市场等办法,加快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一方面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所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在基地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供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为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场所。

5. 加强对创业者的行政和司法保护。

上一篇:幼教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反思下一篇:企业公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