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共12篇)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无不与生态环境相连。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刻离不开生态环境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另一方面, 社会经济发展也强烈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 人的活动会干扰和影响生态秩序, 甚至恶化生态环境。比如, 工业生产的急剧发展, 大量的工业尾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入环境, 使环境日益恶化, 很多地方天空不再湛蓝, 河水不再清澈, 温室效应、臭氧洞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可以说, 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一、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除了造成生产力下降等看得见的经济损失外, 还会影响到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环境。这方面影响主要为以下四点:
首先, 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到地区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是确保某些产品质量 (如绿色食品等) 的必备条件, 而且会对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速度, 以及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施加影响。
其次,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 各种病虫害泛滥, 会造成传统优质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滑坡, 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甚至国内市场也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巨大挑战。
再次,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到地区的投资环境。许多因拥有丰富的遗传基因资源而对外资有吸引力的地区, 由于不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自然生态的不断恶化, 外部投资者失去了投资兴趣。
最后, 环境恶化影响城市化。一是阻碍甚至逆转城市化, 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 最终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高, 生态环境压力大, 一些有钱有车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适宜生活环境。
二、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的状况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带来经济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则会对社会经济系统施加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但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对自然界的侵犯与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甚至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 人类为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需要发展经济, 需要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种破坏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上面的论述说明在环境保护方面人们还存在一些分歧, 有的人认为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对任何污染环境的行为严惩不怠。但是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要停止任何污染行为, 经济也可能停滞, 甚至发生倒退。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人民的生活迫切需要提高, 需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 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对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三、我国需要做的努力
由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环保工作的国际合作更加紧密, 这也就加快了环保产业、环境科研和环境监测的国际标准化的进程, 促进了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要从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基础出发, 建设知识济型环保产业。发展知识经济, 既要有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还要有全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环境。
其次, 要积极做好环保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环保创造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一是要吸引一批高学历的年青专家、在环境管理、环境立法、环境监测、环境教育等各领域充当学科带头人;二是要抓好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更新知识, 培养创造力, 使其早出成果、快出人才;三是要从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抓起, 大力培养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人才。
第三, 要加快环境信息网环境信息共享, 加快环境信息产业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建设的步伐。
第四, 研究制定激励环境保护人员的知识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环境知识创新的社会环境, 在全社会建立起环境知识创新的机制, 并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体系。
第五, 实施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要加大培养环境管理人才的力度, 使环境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知识,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 提高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结论
总之,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 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努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查尔斯·I·琼斯:《经济增长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蒋中一:《动态最优化基础》, 商务印书馆, 1999
[3]、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王育保, 李国平:《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6)
[5]、李连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分析模型》, 五邑大学学报, 2003, (2)
[6]、师莉娟:《从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污染交易的必要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2) .
[7]、赵海均:《经济中国》, 朝华出版社, 2005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2
摘要: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本来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一样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一个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及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但也导致迄今为止未曾经历过的经营环境的激变和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新经济时代,在给企业带来崭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危机和更高的挑战。
关键词:新经济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变革新要求
引言
“信息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或是“后工业化社会”,不管我们将之称为什么,一个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那么,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完全就是一次对企业的工作方式、经济财富的产生方式、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进行的革命。今天的现实是,位于印度的电话采购服务中心正在为美国的消费者服务,新技术促使一切事物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知识与信息革命提供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机遇、一个在激励竞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时代、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既然网络泡沫已经破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一逐渐崭露头角的经济环境的明显特征,并能对其技术方面加以正确的认识。毫无疑问,新经济应该包含着以下基本要素:不断增强的商业全球化;大量经济活动的隐形性和无形性;新技术创造的时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譬如移动通信、互联网、内部网、卫星通信之类的新技术。正如其他社会经济变革的巨大浪潮一样,新经济在带给我们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危机。事实上,鉴于所面临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通过终身的学习,才能适应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未来的世界里,“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敢于接受挑战,并将自己的组织既视为学府又看作生产机构的企业”——当菲利普·赛德勒在《持续竞争力》中写下这句话,其意义在于“那些想建立明日基业的人们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力创造公司的持续竞争力”。
一、21世纪经营环境的变化
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世界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的阶段过渡,知识、技术及信息的产生、扩散和利用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知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系统、交易方法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开放化的扩大等带来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的全球化扩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达带来B2B、B2C等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企业间战略合作及商业网络的促进。
随着互联网及宽带网的扩展,经济生产不再以制造业为中心,软件、网页、电影、广告、娱乐等最新服务业崭露头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ut-sourcing形式的生产得到普及,SOHO形式的信息供给产业如火如荼,诸如此类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在急速发展。
2、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是将文字、影像、声音等自然信号变换成0和1这样的二进制数(数字信号)以传递信息的技术,它是数字革命的要旨。数字技术超越了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层面,从此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础。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信息的流通与交换将日益活跃,知识将成为价值产出和竞争实力的核心源泉。
在21世纪的数字经济时代,迄今为止未曾经历过的经营环境的激变将带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将日渐激烈,创意和创新精神将得到重视,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组织的灵活度和机敏度将得到强调。
模拟时代的经营环境具有这样的特点:经济范畴的局限性、可以预测的经营环境、重视大多数人和组织凝聚力、以实际财物为中心等,但数字时代的经营环境将转而具备以下特点:由信息的光速扩散而引起的竞争激化,不可预测的速度经营、重视个人的独创性及能力、以虚拟财物为中心、重视想象力等。
迄今为止所开展的有限制竞争、规模经济、片面追求高速增长、整体(集团)效应、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等在今后将转变为全球无限竞争、灵敏的环境应对力,以效益为中心,个别企业的成果、重视企业经营的透明性和公开交易等。
二、新经济要求企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
品方向。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而是偷机取巧、歪门邪道、弄虚作假,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但是,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才能维持生存,求得发展。
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宠物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便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通过网络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
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21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如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经济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三、新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新要求
一般而言,企业管理模式应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阶段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从质量到数量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社会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生产和市场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与其关联者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方式。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与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存在许多“错位”现象,因而不得不进行全面改革。
一是以产品为中心和以消费者为中心。尽管从产业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管理模式历经几大发展阶段,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行为科学理论到战略管理,但是企业管理活动始终以产品为中心,保证企业能够最大效率地生产出产品,消费者需求是服从企业生产的。而在新经济中,由于网络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消费者有了较大的产品选择空间,从而有了决定生产的权利,企业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求。
二是以效率为灵魂和以创新为灵魂。工业社会时期的企业管理调整与改革始终围绕提高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效率来进行的,包括管理组织理论的变革和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服从效率这一核心。而在新经济阶段,效率已让位于创新,没有创新而只有效率的企业是不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
三是单打独斗与协同作战。在旧经济中,企业注重独立性,建立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原料的供应、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虽然企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构成企业的主要生产形式。而在新经济中,过去存在的零散的个体通过网络被联系在一起,这为企业利用各种资源、改变传统企业的内外关系提供了可能,这样专业化、协作化成为企业普遍存在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把各种可动用的力量,如员工、原料供应商、其他生产合作伙伴、销售商、消费者,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之中,最大限度地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是等级式结构与扁平化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组织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管理组织形式,即等级组织结构。这种强调命令与服从的管理结构的缺点是“多层管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导致内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分散、重复、有时甚至矛盾,并压抑员工的积极性。这种组织结构在人人都能享有信息的今天,显然已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必须向结构扁平化、决策分散化方向发展,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横向交流,使企业结构尽可能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增强员工的参与感、责任感和创造性。
五是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企业经营及伦理应得到强化。随着市场开放及企业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化的标准将不可避免地应用于企业经营及伦理,企业会计财务的透明性应得到强化,企业经营应得到公开,符合国际标准的企业经营及伦理观念应得到确立。此外,为实现透明经营,还应得到客户、金融机关、有关支援部门等组织机构的信赖。
今后,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性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应通过消除道德沦丧的努力和企业经营的自主责任等举措实现企业的透明经营,从而将市场竞争力提高到最大化。消费者运动也将日益活跃,并且其对于交易的公正性及企业伦理的社会监督职能将得到强化,因此需要对于企业的经营伦理及社会责任的认识转换。
六是应认识到知识、技术和人是企业经营与生存最核心的要素,对于职员,应不只为他们提供单纯的教育培训机会,还应采用包括分红等分享成就的各种激励制度。能够使他们具备即使在公司面临危机之时也对组织不离不弃,为了公司
状况的好转努力到最后一刻的动力,应使他们充满归属感。
结论
可以说,新经济的出现动摇了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为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新名词,如“企业流程重组”、“改造管理”、“第五项修炼”、“第五代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化管理”、“创新管理”、“人本管理”、“柔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虚拟经营”或“虚拟公司”,等等,层出不穷,这些新的管理思想都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化上的反映。当然这一阶段,由于新技术本身并没有获得完全的发展,因而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的管理模式,人们仍在不断尝试能够适应新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3
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计在搜集信息时要对相关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关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一些关联信息要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探寻影响信息质量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会计经济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会计工作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处理严重影响着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的预定目标需要明确不同的影響因素,对于会计经济架构内的环境差异,会计人员要学会辨识关联的影响,从而使环境影响有利于信息质量的提高。
一、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影响
会计活动是一项具有经济特性的工作,它的有效运行受一些环境的影响,会计主体在处理信息时要关注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环境的影响,会计的经济环境包括很多种要素,这些要素严重影响着具体工作的进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连接着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会计架构下的环境有内外之分,外部环境一般在对应情形下发生,而内部架构下的一般也称为分支环境。内部环境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预设环境工序和路径,其中预设文化是处在整体态势下的,并且一些理念价值也属于内部环境,具有会计特性。而会计涉及的很多要素属于外部环境,主要有文化特性和科技特性等。这些环境会不断的变更,是属于内外部框架下的环境,并且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会计环境和信息质量是互相影响的,因此会计要对信息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影响
1、宏观态势的总体经济
经济环境的影响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特定时期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水准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这种影响,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使用者有很大的联系,使用者由于受到其本身特性的影响,很容易受到需求变化的影响。信息的不同特性也会对会计的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市场化的信息会提升原来的信息质量。我国独特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而企业中的各个成员也是这种特性的使用者。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对关联的环境有所侧重我国现有公司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而且公司的贸易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因此财务信息的运用主体也有了更广的范围,随着市场的拓展,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也变得日益复杂,他们之间在配置资源上有着自己的特性,而且能够实现信息互通,这些都会给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政治环境
国家的政治环境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会计工作的流程也受到政治路线的制约,在某一个时期,国内政策方针的变化对会计的总体地位会有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长时间地存在,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时要认真解析这种政治环境,并且有效地运用到会计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经济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一直以来各种市场主体都受到政府很强的干预,这种政治手段虽然对会计的经济环境有着良好的影响,但是这种干预路径仍然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有些时候过分的制约会影响经济环境的公正,因此会计主体可以创设一些关联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会计工作更加地公开。
3、潜在特性的社会环境
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受到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复杂多样的,比如说一些价值观念、文字或道德观念都会对会计的流程有所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有很大的稳定性,这些特性在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方式上能够得到清晰的体现。工作人员对待权威的态度以及大众对信息的保密程度都是潜在的社会环境,而且会计的经济环境也包括各个方面,比如说会计的培养水平,处理信息的技术和会计人才的流动性都是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我国的多重文化都是在集体主义的环境下建立的,这种特性的社会成员很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这样的群体模式是不利于信息流通的,进而影响会计领域的信息质量。
三、寻求完善的途径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对一定范畴内的经济环境加以控制,通过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来维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原有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准普遍偏低,而且一些会计准则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建立新的披露体制才能使信息更符合规范。会计信息的关联准则在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且缺乏相关的体制来规范这些准则,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现存的规定,是关联准则发挥更大的作用。处理会计信息的人员虽然能够按期完成任务,但是这些人才的素养已经难以满足工作中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对优化人才结构有很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处理需要秉承诚信的原则,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这种信息质量的保证需要公司优化治理结构,要重视会计工作中的细节,通过有效治理从而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的处理在公司的总体架构下更加规范。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这些环境因素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信息的质量,而这些环境有受到总体态势的影响,因此会计工作人员既要分析这些关联的环境因素,又要去辨别这些搜集而来的信息的属性,通过探寻合理的手段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8期
[2]杨占云.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改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3期
[3]贾冰.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0期
试析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4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把经济发展同环境提升结合起来并提出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 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支撑, 更需要相关软环境的支持。经济环境指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 其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所谓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相对其硬环境而言的, 概括地说硬环境是物质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软环境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如经济开放程度、市场体系、管理水平、法律意识、居民素质等。下边就谈谈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以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进入破产保护为拐点, 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影响。国际市场的发展, 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 他们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要大幅度萎缩, 这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给中国的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直接的创伤。与此同时, 这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首创的企业又影响和波及到了内地的一些企业,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 也直接或间接地重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是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逐渐波及内陆省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影响程度相对强于内陆省份。在分析经济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时候, 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
1. 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硬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物质条件。良好的经济发展硬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 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护好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 才能促使经济长久发展。客观事实说明, 那种以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乱铺摊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其增长速度越快, 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浪费就越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 发展的持续能力就越低。我国是人均占有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 我国只有遵循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2. 经济发展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软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及管理体制、政府服务效率、法律、社会安全和社会文化观念等环境和氛围。在硬环境旗鼓相当的条件下, 城市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最终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对于经济环境的提高和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对软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优化软环境, 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优化软环境是促进各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 各地都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当前, 某些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好, 仍然是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软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创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从软硬环境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纵观我国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都需要进行改善和提高, 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改善, 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加强经济发展硬环境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因其粗放经营和盲目开发造成经济发展硬资源的浪费以及失衡, 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取,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 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一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 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优化产业结构, 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 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2) 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运用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硬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有效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管理方法。首先, 通过对资源核算、计价、并有偿使用的方法, 把生产过程的经济发展硬环境代价纳入成本, 有利于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节约。其次, 市场机制可激发技术进步, 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依靠科技发展“绿色产业”, 通过环境标志认证, 可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并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提升。
(3) 依靠科技进步夯实经济发展硬环境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硬环境协调提升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 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4) 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 保障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境法制、法规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硬环境提升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环境法规作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手段, 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可预防或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 同时也是对以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2.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
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提高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举措。在当今形势下, 各个地方的政策优势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之后, 竞争的焦点就在经济发展环境的软环境上。无论是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还是政府的服务方面, 都需要加大重视, 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软环境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济能否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 谁能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软环境, 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1) 加强诚信的经济环境建设。诚信自古以来, 都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做事的原则,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诚信对于商业环境的发展来说, 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环境要改善, 必须加强信用的建设。在诚信的环境建设中, 政府应当首先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加强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另外, 政府在处理当地的经济事务中, 也应该以诚信为主, 建设一个诚信的经济环境。
(2) 建立服务效能型政府。政府的职能转变是现代市场的要求, 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效能型的政府是改善经济软环境的举措之一。通过深化机关的效能建设, 充分改善经济软环境的综合服务, 权力全面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3) 强化效能监督, 加快依法行政进程。环境改善重在规范, 要进一步加大效能监督力度, 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做到政府依法行政, 政法部门依法办事, 企业依法经营, 社会依法管理。在经济软环境的建设中, 政府的监督效能非常重要, 只有提高政府的监督效能, 加快依法行政进程, 才能建设良好的经济软环境。在加强效能监督的时候, 政府应该提高对企业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接受法律和群众以及新闻的监督, 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四、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金融市场仍在持续的动荡中。与此同时, 我国经济的压力也比较大, 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从根本上遏制经济下滑的不良趋势, 必须改变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 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中, 国家围绕改善民生、稳定金融、启动消费、减轻企业税负等方面, 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目前,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这些金融政策的出台, 有利于把握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实现平稳的经济增长。如2008年11月以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九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是继央行大幅下调“双率”后, 国家短期内又一次发力金融领域提振经济的重大举措。九项金融举措其本质核心在于扩大贷款规模, 从多个环节进一步解决当前经济困境中的“资金供求问题”, 这些环节包括资金流向过程中的“价格、数量、渠道和方向”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目标是促使资金按照最优化的方式配置到实体经济中,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 有利经济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具体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促进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重拾, 改善当前的经济环境, 这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 在10月12日公布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于农业的扶持政策的调整, 也对民生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有利于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五、结语
总之, 在经济危机面前, 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和效果。经济发展软环境依赖一定的经济发展硬环境而存在, 经济发展硬环境功能的实现需要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支持。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到位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营造却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中, 应该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有软硬之分。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讨论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保护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5
(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浅析广西县域经济的发展,首要是从地理环境去分析。从地理角度来讲,一个地区发展经济,首先是看这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即使想发展好经济,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那么这只是教条主义式的发展经济,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分析这一度符合发展什么经济,这样才能造福当地的人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广西县域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地理环境;县域经济;面临的困境
作 者:黄世基
(1)富川瑶族自治县简介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边缘、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县境地处都庞岭和萌诸岭余脉的峡槽之间,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总人口30.4万,其中瑶族人口14.3万,占总人口的46.7%。富川县城距广州市370公里、桂林市190公里、梧州市210公里,洛湛铁路和207国道过境,交通比较便利。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称“山国”,四面环山,境内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自汉朝设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古村落、古民宅、古石桥、古牌楼、古戏台、古寺庙及古城门、古城堡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福溪百柱庙、朝阳汉代古墓群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的百柱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现存的一座全部采用月梁、穿斗、托峰、扶手榫枋建造而成的大庙宇。朝东镇秀水状元村从唐朝至清朝共诞生过1个状元,26个文武进士,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民族风俗风情旅游重点线路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秀水状元村、富川明代风雨桥、明代古城、凤溪瑶寨、碧溪湖、福利镇神仙湖和福溪百柱庙。
富川瑶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红黄壤广泛分布。地下矿藏较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铁、铜、稀土、石材等,极富开采价值。
(2)富川的主要交通干线
富川瑶族自治县,主要是以瑶族为主的居住县,大多以下山瑶(瑶族分支)为主,瑶族主要分布在比较偏僻的地区,如朝东镇、新华乡、油木乡、麦岭镇等,有少部分居住在西岭山(别称是都庞岭南支)上。境内主要交通干线都是沿山丘地势走势的:西北部是县城到朝东的乡级公路,主要是通向桂林市县、湖南省的交通要道;西南部是县城到柳家乡的快速路(介于乡级、省道之间的公路),其主要通向钟山县及平乐县等县的交通要道;东北部是县城到麦岭镇的S203省道(国家投资),主要是通向湖南省南部走向北方的交通要道;东南部是G207国道,是进入富川和通向东北部的湖南江华县的交通要道,也是富川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洛湛铁路横穿富川县的东部地区,是这两年来才建成的运输铁路,洛湛铁路的建成结束了富川没有铁路的历史,也结束了贺州市及广西东北部(桂东北)没有铁路的历史。
(3)富川的地理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富川县的地形大部分属于丘陵地形,小部分属于山地地形和盆地地形。富川有部分地形属于南岭的山地的走势范围,同时富川西部的西岭山横贯南北,地势比较陡,也是富川最主要的山脉,西岭山从地理分支上来说是属于都庞岭的南支,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不是这样,但是却是都庞岭的自然延伸,同时它在富川的山地地形上占到了90%以上。
在富川县的北部,也是以山地和丘陵地形相结合为主,在富川的北部地区可以看到以喀斯特地貌与丘陵地貌相结合的地形,这部分地形主要以黄壤(略带红色)为主,这一地区比较合适发展木材业和水果业及放牧业(比如养黄牛等)。
在富川的东北部的地形,主要是以喀斯特地貌与缓丘地势想结合,局部是小盆地,有的地方比较平坦,土壤以黄壤和黑壤交错分布,这一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种植业。
在富川的中部地区,主要是富川盆地,在这一地区和富川的东南部是富川的主要粮食产区,占到富川粮食产量的大部分,同时还有富川的碧溪湖(龟石水库),这个水库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部分功能是养殖业及其调节气候,同时这里也是富川渔业主要产出区。
在富川的西南部,也是山地丘陵相集合,土壤是以黄壤和山地土壤相结合,这地区的南部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在富川的东南部,主要是盆地与平原相结合的地形,地势比较平坦,这一地区是富川粮食最集中的产区,这一地区粮食产量高质量味道也是富川粮食最好的地区,也是富川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在富川,历史上没有什么大洪灾,但是却经常受到地形及气候的影响而经常出现干旱,比如今年的干旱等,都使富川的农业及旅游业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富川的年降水量丰富,但是乱砍乱伐的日益严重使富川经常出现旱灾。
(4)富川的主要产业的形成及其受到的限制
在富川的经济产业中,富川最主要的农业,农业税收历来占到了富川税收及财政大部分,税收有时候还不够富川整个县的财政支出,所以每年都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但是国家取消征收农业税后,富川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也少了很多。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部分工业逐渐向西部转移,富川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发展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经过我的调查,富川主要形成了这些产业:
A:轻工业。在富川的轻工业中,主要是以药业、包装业等,主要代表是广西富川千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真龙彩印有限责任公司等,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富川交通没有东部地区一些经济强县的交通那么发达,所以富川都没有大型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
B:水果业。富川的水果业,主要是以富川脐橙闻名的,同时,富川脐橙也是主要产出水果,并销售到全国各地和出口到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富川脐橙味美的优良品质,主要是得益于这里优良的气候和这里黄壤的淡酸性成份。
C:旅游业。富川是广西六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县内主要是以瑶族和汉族杂乱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历史上,贺州是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文化的交汇处,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富川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富川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瑶族,尤其是在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瑶族支系——土瑶风情独特迷人,有瑶家迎亲,拜堂,耍歌堂,上刀山,土瑶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每年农历10月16日是这里有名的盘王节,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吸引了各地瑶胞数万人参加。另外,还有富阳街元宵节炸龙等民族节日庆典,这都体现了富川的民风民俗、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意识也逐渐萌芽,近年来,来富川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了,当地的旅游部门也开始慢慢扶植一些有旅游发展潜力的特色旅游,比如以民族特色旅游的凤溪瑶寨,以历史文化旅游的秀水状元村和福溪百柱庙,景点还有油木乡的明代风雨桥和富川明代古城。
D:农业。富川的农业是非常悠久的,因为从历史上来说,这里的种植业地处中原、百越、湘楚的交接处,也是这一地区种植业工具交接处,所以,农业虽然不发达,但是却有丰富的种植业经验。
总之,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产业,正是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所造成的,而发展这一地区的产业,还必须符合这一地区的气候、地貌、人文历史等,并不是每个人想发展什么就能发展什么。因此,每一个地区的经济所受到的限制,还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
(5)结束语
经济总是发展的,地理环境总是在变的,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总是依赖于一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环境对广西富川经济的影响,从个体影响总结经验,再而分析整体的广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最佳的经济发展途径,这样才能在不影响地理环境及其气候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腾飞。
参考资料
(1)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局;富川旅游简介;2010年5月;
(2)富川瑶族自治县对外信息网;富川工业简介;2010年5月;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6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冲击
我国正处于加速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应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由政府掌握各产业可使用的资源量的经济运行方式,由此而实现的经济效益最大,维持经济的发展的目标。市场经济能对经济运行进行自动调节,使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但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调节方面则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资源通过市场交易在各企业间得到最优配置,把环境引入市场是因为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在限定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调节产业结构,人们愿意支付代价所获取的价值实体。但由于结构调整是受环境资源的制约,环境资源不像私人物品那样一旦支付了价格便可以独享。因此,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冲击,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的途径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建立一个资源的交易市场,社会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提高。进行区域资源优势比较,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各地区发挥比较资源优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消除市场失灵之弊。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压力下,加强环境法制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管理法制。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当环境资源跨多个行政区划时,政府调节产业结构,避免使工业化过程的污染让生态环境付出惨痛的代价再现,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1)强化政府职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根本上讲,各项经济政策的导向,环境问题的引发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关。因此,实现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不但需要将环境纳入经济运行系统,还有赖于政府干预和法制的规范作用。由于环境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加上环境资源的特殊性和市场的功能性缺陷,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配置。间接化的政府干预,但并不是要取代市场作用。而是作为一个正在转轨的发展中大国,对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中国需要秉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信条,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经济手段,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引导和鼓励人们自愿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
(2)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匹配性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供给,使它的配制资源的基础性功能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尽可能地加快经济发展,使它的负面作用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在此基础上,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更多还原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客观结果。确立政府在污染上的权威排放定量,逐步将环境资源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原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适度干预,转变企业和公众的观念与行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必须有过硬的执法队伍来监督实施,以弥补由于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3)进一步完善环境成本内部化,强化排污收费制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排污收费制度是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环境政策中,允许市场对排放额的交易,以环境成本内在化为目的的政策体现。通过污染额的封顶和交易政策,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是加大污染控制的主要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又不能"竭泽而渔",应遵循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小于环境的自净能力的原则。在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中,加大排污收费的力度,跟踪一切污染排放源头,扩大排污收费范围,对守法企业允许其满配额的排放。制定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解决结构性污染,对环境的现实要求的环境标准和收费制度。
(4)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加强环保市场监督,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为环境污染防治,使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发展环保市场需要满足人民环境需求,推动环保产业结构升级,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也加速市场化进程,培育高水平的环保产业,是环保市场化的具体体现。完善环保市场运行机制具有经济价值,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形成“环境无价”的观念。在政策的引导下,健全环境执法程序,使市场真正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主导因素。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环境保护流动,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国家在新形式下应做好市场导向
政府必须进行政策引导与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降低对污染评价的难度,并增加解决污染的手段。制定多元化的投资政策,刺激、诱导和鼓励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扩大对环保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解决“压缩型”工业带来的“压缩型”环境问题。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也将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移。加紧构筑环境保护与经济运行并重的机制,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根本途径。依法行政,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为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环境保护力度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的制约作用。国内环保市场行为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依法调整产业结构,借助市场机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机制。在增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使经济发展进入稳定状态的发展阶段,从而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 篇7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保投资,经济增长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然而, 大发展必然带来大消耗, 大消耗又带来了环境问题, 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时候, 环境污染这个毒瘤已经慢慢的成长起来。中国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晚, 发展的起点低, 且临赶超发达国家的重任, 不仅以资本的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高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繁荣, 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习惯了以低经济成本, 高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 人们在面对环保投资的时候会觉得环保会阻碍经济发展。但近年来,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合理的环保投资反而会有益于经济的发展。美国哈法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波特假说”理论认为, 严格的环境制度并不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合理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有助于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或提高产品的价值, 抵消改善环境影响的成本, 使企业更有竞争力[1]。此外国内专家也表示,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益。有研究表明, 当环境管制的成本增加到1%的时候, 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予数目、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0.12%、0.30%、0.22%, 这也从具体事例上证明了适当的经济规划和管制对企业的收益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2 我国经济与环境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 经济的发展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GDP年平均增长就达到了9.82%, 平均7年多久翻一番, 15年翻两番。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正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可作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环境上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2015年6月4日, 我国环境保护部想媒体通报了《2014中国环境保护公报》, 尽管公报表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综合作用已经显现, 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公报显示的全国环境状况数据还是值得让人深思的。
大气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在工业产值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工业排放物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 有媒体报道, 去年北京雾霾天数达半年, 重污染天数超一个月。公报[2]显示, 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检测的161个城市中, 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另外大气污染的二次衍生污染酸雨在全国肆虐, 全国470个开展降水监测的城市 (区、县) 中, 酸雨城市比例达到了29.8%, 酸雨频率平均为17.4%。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 我国虽地域辽阔, 但仍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而我国很多地方水环境都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这无疑加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在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 水质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达到了45.4%, 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也达到了16.1%。公报还显示, 2013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2461个县城中, “较差”和“差”的县城就占到了30.3%。
总之, 环境污染对人们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 洪水、泥石流、雾霾、酸雨, 等等无不威胁着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我国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 不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相关生产部门, 以及广大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对环境保护有一个深刻的人士, 生产要发展, 经济要增长, 但要做到长程可持续发展, 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3 环保投入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环保投入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 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投资活动。我国的环保投入呈逐年增加态势, 为加强污染治理、优化环境质量给予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发达国家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环保投入要达到GDP的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我国2010年仅占到了GDP的2.12%。国内外学者也纷纷对环保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对“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对宏观经济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 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居民收入以及促进了社会就业等经济社会贡献作业。另外结果显示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现象,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环境服务业、建筑业等与环保投入直接相关的行业受益较大, 与此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 表明环保治理活动自身带来的资源环境负担在中国现有产业结构情况下仍不可避免。最后其还发现经济影响还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受益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发展较好地区, 而西部及边远地区则受益较小。
实际上, 我国环保投资多为公益性的投入,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污染, 改善环境, 实际上并没有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从长远看, 环保的投入不仅可以实现优化环境, 且可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并由此带动经济的发展, 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赢发展。2015年1月1日,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公布, 对环境监管执法体处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要求, 这使得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产生了巨大需求, 若其当做一种专属项目来经营, 必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了环保对经济的影响, 包括, 大量的环保投资必然带来资源的重新配置;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扩大内需, 提供就业, 最终拉动经济增长;环保投资从短期和长期看都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而在产期看GDP不是引起环保投资的原因。但就目前我国环保投资形势来看, 研究表明,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环保投资的效益总体都很低。
4 结语
总之, 我国环境的恶化程度已经到了不容忽视且需加大力度整治的地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但环境不应成为经济的牺牲品。且通过国内外学者的论证, 合理环保投入对经济社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就环境保护对促进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毕军就提出了四种途径: (1) 通过环保投资对经济产生影响; (2)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对经济产生影响; (3) 通过加严环境法规标准对经济产生影响; (4) 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
此外, 过加也应在新形势下应对多好市场导向,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产业来, 其不仅可利好环境, 且可拉动内需, 带动经济发展, 最终达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真正做到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军.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四种途径[J].新重庆, 2015 (11) :38-38.
[2]《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中国环保产业, 2015 (6) :20-20.
[3]逯元堂, 吴舜泽, 陈鹏, 等.“十一五”环境保护投资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0) :43-47.
[4]张伟, 蒋洪强, 王金南, 等.“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1) :9-16.
[5]厉以宁, 章铮, 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49.
[6]蒋洪强, 曹东, 王金南, 等.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05, 18 (1) :71-75.
[7]王珺红, 杨文杰.中国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经济管理, 2008 (21) :157-162.
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篇8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不断发展、演化而得到的, 会计理论亦是如此, 它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会计是商业活动下的产物, 也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有效手段, 所以会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根据时代的不同, 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理解程度和角度有所差异, 例如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由于环境的变化, 这一对相对概念在不同时期被人们所推崇。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的首次出现是在1976 年, 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提出, 除以上两种之外还有非环接观, 现在该观点已基本淘汰。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不同在于, 前者所强调的是资产负债表, 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的资产和负债为编制依据, 是一种基于资产、负债变动的计量, 其优点在于减少了收益的人为操控可能性, 但对信息的完整程度及可靠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后者则认为收益表最为重要, 企业收益的计量是通过收益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完成。但由于在计量过程中经过了包括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等在内的会计程序, 使收益表的数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远低于前者。
其实,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根据不同时期人类的经验教训相交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最早被作为收益的计量基础的是资产负债观, 直到20 世纪30 年代, 由于西方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让投资者们开始关心企业收益, 以及企业的资本手否得到了最有效的使用。因此, 收益表成了最能衡量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也就意味着收入费用观取代了资产负债观的地位。但在后来的会计工作中, 人们发现了收入费用观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 即会将某些并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记录到资产行列中, 比如递延费用、开办费等。于是, 人们开始反思, 才意识到, 只有以直接运用资产和负债的资产负债观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才能最真实的反映收益, 所以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资产负债观又重返历史舞台。
由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地位的变化, 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理论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 在实践中被探索和验证的, 而对此影响最为直接且巨大的则是经济大环境。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准则发展的影响
纵观全球各国的会计准则, 不难发现,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会计准则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政府在本国的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轻重程度。 就我国而言, 经济体制并非计划经济, 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 其中国有经济始终居主导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在经济中重要地位。 因此, 我国国家政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而由其制定的会计准则会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有力执行提供服务。
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经济越是发达, 则对会计的要求则越高, 放眼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上的差距, 我们就能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与会计准则发展的重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完善。而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我国所运用的会计准则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会计准则会存在差距, 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发展和完善它。
从20 世纪70 年代末,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打开国门, 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其他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这一举措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 2000 年, 我国成功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交流活动, 国际贸易往来频繁, 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合作者、推动者。随着我国的国际经济往来不断增强, 看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而会计准则并不是固守死板的, 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所以我国根据会计国际要求的会计准则,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我国会计发展要求的会计准则, 进一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在这个过程中日趋走向国际化, 并为满足特殊的经济需求, 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不断的以新的条款加以充实和丰富。
三、经济环境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 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他们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蓬勃发展的经济贸易, 逐渐完善的会计理论、准则等, 要求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才能从容应对行业竞争, 不被淘汰。
其一, 国内外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 要求会计人员在完全透彻了解本国会计内容的基础上, 对国际会计要求也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特别是一些使用较为广泛的会计标准, 这样有助于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贸活动能更加有序的进行。其二, 国际贸易的增多, 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的掌握一门或多门语言, 特别是会计的专业外语, 以减少沟通上的障碍或不必要的误解, 方便信息的直接获取和掌握。其三, 一个真正足够优秀的会计人员不是只在本专业干得出色, 在其他方面也应当出类拔错, 确切的说, 只有对相关法律、计算机、外语、金融等领域均有所涉及的会计人员, 能在本专业如鱼得水。
四、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 而会计并不是停滞不前的, 它是与时俱进, 向前发展的。会计和经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两个主体,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会计的发展, 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等各个方面。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和会计相关的人事物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会计的发展为经济环境的和谐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颖.谈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及会计准则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 (06) .
[2]卞霞.谈会计与经济环境的依存递进关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3]宋来忠.浅析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8) .
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篇9
一、低碳经济和理财环境的概念及内容
低碳经济指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 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通过创新和制定相应的制度框架、政策措施, 以推动在经济活动中开发和运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促使经济向节能减排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为目的。
企业理财环境是指就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支出、收入、现金流等各方面财务状况, 依据一定的财务理论和假设方法, 充分考虑企业各种财务目标后, 对企业现金流、资产价值进行规划配置的环境因素, 具体包括政策因素, 金融环境因素方面。
政策因素方面包括: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低碳经济减排任务、向企业征收碳排放税、对绿色发展企业政策扶持等;
金融环境因素有:部分银行开展的低碳证券、低碳金融服务, 银行向减排企业优惠贷款;对低碳经济企业的战略投资等。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一) 政策方面的影响
2009年, 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后,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 一方面增加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 同时还在增加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在行业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以发展壮大低碳经济。另一方面, 政府制定政策加快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从市场中退出, 如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税费、加大对超量排放的费用征收力度、提高用电、煤炭价格、下达节能减排任务等等。这写都对企业的理财环境造成了部分影响, 一方面对低碳经济企业会改善它们的现金及财务状况, 减免部分税费促使他们的利润率提高。另一方面, 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则使其理财环境恶化, 一方面增加其环境保护、电力等资源方面的支出, 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安装新的减排设备, 或更新现有的设备水平来达到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具体体现就是设备费用、环保费用增加, 现金流降低等等。
(二) 金融环境方面的影响
银行、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战略投资者早已开始在投资时主动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领域的企业, 或者把资金投向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在英美等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 金融机构甚至早已开发出绿色金融醒目等金融产品, 如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等。我国的部分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探索开发低碳金融服务。如部分银行向节能减排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 以辅助新的产业的发展, 如风电、太阳能、核能、智能电网。还有部分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来管理和转移有关碳排放项目的风险或者成本。还有银行设立环保基金, 或未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咨询, 以此来将低碳经济与企业融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 部分银行因为担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持续发展状况给银行投资带来风险, 在银行内部建立各行业相关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资料库, 分析各不同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面临的环境政策, 评价筛选贷款企业客户, 并有针对性的对客户提供风险评估服务和环境问题保险。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还包括低碳经济企业面向银行贷款时会享受政策支持等贷款优惠;企业的财物费用会降低;银行对这类企业的理财服务会更多更全, 企业能更好更多地将富裕资金用于绿色理财, 低碳理财。
三、对企业理财方面的建议
当前, 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 企业面临政策、金融等方面的低碳经济的影响, 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理财策略, 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在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低碳因素, 使企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获取利润, 这不光与当前的政策环境相适应, 还能促使企业自身财务费用、能源费用的降低。
在企业具体的理财过程中, 在投资时, 企业要先制定有带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投资规划, 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投入更多资金, 以研发跟低碳相关联的技术、开发低碳产品等;在筹集资金时, 企业要争取更多低碳方面的政策、金融支持, 并将支持还更多投入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在企业营运时, 要更多使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优化技术, 满足企业营运过程的低碳发展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在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多种适合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理财的若干措施, 在投资、筹资、经营方面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更好地理财。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我国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影响使及其巨大的, 既包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政策;也包括低碳证券、低碳金融等金融服务,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降低自身的资源、能源成本, 还能获得金融、环保等多方面的支持, 还有助于企业绿色理财、低碳投资、筹资、运营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
参考文献
[1]张亚涛.存款保险定价模型之探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3 (11) :35-38.
[2]陆爱勤.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6) :22-27.
[3]戴晓凤, 尹伯成.论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的道德风险[J].世界经济, 2001 (11) :45-48.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0
一、制造业智能化
首先,智能机器人代替了大量操作工人,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降低,因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也会随着增加,诸如电、燃油等推动固定资产正常运作的能源成本也会增加。面对这种变化,为了更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上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还要合理、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在每一个会计分期中的公允价值。否则,在制造业智能化的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就会变得很不准确。
其次,因为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抵扣政策,在大量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时,将降低企业的总体税赋。我们都知道,在企业经营中,总投入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劳动力所占比重越高,企业的税赋就越高,这是因为可用于抵扣的增值税越少。因此,企业在采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时,不应当仅仅计算工资成本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还应当看到税赋所造成的成本影响。当然,从国家层面来讲,这种影响可能会减少税收总额。
再次,制造业的智能化,增加了一次性投入,减少了用于工资发放的现金需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要考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根据我国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企业用于发放工资的现金需通过银行核定,依照真实合理的原则确定现金支付金额。企业总是希望能从银行获得更多的现金供其使用,在机器代替人工的条件下,企业实际用于发放工资的现金就会减少了,这可为企业赢得现金使用空间。同时,因货币资金使用的减少,企业的流动比率甚至速动比率也就会降低,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这个因素,要避免口径不一致的比较以致决策错误。
二、第三产业网络依赖
因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大量的贸易、教育、咨询等第三产业都实行了网上运作,也就是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支付方式网络化、货币资金电子化。支付方式的网络化、货币资金的电子化改变了企业会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将因这种改变而变得较为容易,所有支付结算都将因计算机软件的设置而在系统中留下痕迹或直接备份,出纳也很难接触到现金。货币资金电子化,将引起现金管理制度的改革,国家对现金的控制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管理的立法来实现。
这种支付方式网络化和货币资金电子化,使得原有的现金概念将重新定义,表现在科目设置上将有所不同。货币资金除了原有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应增加诸如支付宝存款、微信存款、财富通存款等其他方式的存款作为主要货币资金的总账科目,而不能以其他货币资金来总括这些占重要组成部份的货币资金。同时,在支付结算中,传统票据的背书功能也将失去作用,甚至最终将影响票据的存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市场交易将通过物流或信息流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原始凭证将不再依赖于纸质载体,电子凭证将普遍存在。电子凭证取代了原有的发票、银行对账单、收据、领料单、发货单、入库单,会计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系统的开发和设置中来,而原有的日常工作将更加自动化。凭证的防伪工作不在于签字和印章,而是要通过身份和密码管理来实现。
三、无形资产的复杂化和企业经营的短期化
以科技和创新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甚至可能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新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内容不应当局限于专利、商标等传统知识产权范围,还应加入管理、商业模式、人才储备等多种内容。这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在会计工作中,对这些无形资产的估值和摊销,还应研究新的方法和标准。国家应通过信用系统的设计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孵化出成熟的评估机构,让这些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在新经济环境下承担起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和生命周期评估的责任。
现代企业从注册制变为备案制,企业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都将变得容易,同时技术的更新速度变快,这些原因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变短,传统环境下的百年老店在新经济环境下难再出现。或者是店在货不在,早已不是经营当初的产品了。社会专业化的分工,很多企业大量工作实行项目分包,有一些企业就专门为了完成某些项目而成立。新经济环境下的这些行为让大量企业经营短期化,这样对会计工作造成了以下结果:一是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不再普遍存在;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也不适合原来的生命周期和计算方法。对大量存在的经营产品不断发生改变的企业,或以完成一定任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企业,会计分期不适合以时间划分,而应以完成一定任务为依据。对这类企业,会计业务外包也将是最好的方法,国家应加强制度建设,更加有效地对会计业务承包机构或企业进行管理,以防止影响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和国家税收公平。同时,因经营短期化,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能在还没有达到原来预定日期时就因企业经营内容的改变或企业解散而不能再发挥作用,所以对这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也就需要根据客观情况确定期限长短,以求更准确、合理地计算经营成本。
四、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制度和实务应关注的其他问题
首先,从业资格证和技术资格等级证考试的要求应对传统内容有所改变。会计从业资格证和技术资格等级证是会计人员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指挥棒,考试大纲和内容要求应当科学、及时地反映会计工作的需要。在新经济环境下,一些传统内容已经过时,需要重新修改。比如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已普及的条件下就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了,完全可以删除。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初始设置、账套建立的初始设备、会计报表项目的设置应作为中级会计师的主要学习和考试内容,高级会计师重在制度建设、财务分析、审计和系统开发等方面。在会计业务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分工需要细化的将来,这种分层次学习变得非常必要。
其次,会计岗位设置和档案管理的规定也应有所不同。因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内部控制的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关于会计岗位设置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应将会计人员分为会计操作人员和财务系统管理人员两类。企业日常工作由会计操作人员来完成,财务系统管理人员主要在专业的会计机构或会计公司中,他们负责对企业财务系统的组建和指导、监督。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设置要求也应当与原来规定不同,档案无纸化不需要专职的会计人员来进行管理,对会计档案的保存和销毁也应有新的规定,因软件系统的一体化,所有会计档案都应当有相同的保管时间。
再次,公司的连锁或集团化趋势让财务合并报表变得普遍。在新经济环境下,为了资源共享和提升形象,优化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选择了连锁经营或集团化经营的做法。财务合并报表已成了企业普遍的需要,而原来的会计人员大多数都缺乏对财务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掌握,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要求和教学已成必然。
最后,会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做到适用、高效、科学。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遍使用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做相应改变。教学内容应去掉过时的东西,增加发展需要的东西。教学方法要改变,应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重点,在完成基本理论学习后,实行ERP系统环境下的以岗位任务为模块的一体化教学。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会计工作人员,都要与时俱进,为经济管理工作更新制度、手段和方法,利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成果推动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论新经济环境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冲击及应对措施〔J〕.时代教育,2016(6).
[2]刘红.新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分析〔J〕.品牌,2015(9).
[3]叶梓萱.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5(1).
[4]王迪,于洋.企业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经济发展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动力,资源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马力。但是如果社会经济未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日益枯竭,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
1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1.1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之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较为缓慢,且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步伐也较慢,所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得到彻底改变。②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大多数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都转移到我国,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环境基础上的,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发展方式。
我国能源结构消费主要以煤为主,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国家。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占到世界总量的3成以上。因此造成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为煤烟型的大气污染。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煤炭总消费量为21.4亿吨,约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69%。因此燃煤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与酸雨危害的主要原因。
1.2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首先,环境污染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引起资源的不断短缺,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环境污染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人的健康如果受到威胁,最终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环境破坏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和损失。
1.3 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美国的3.7倍,是日本的10倍多。我国资源的使用效率太低,浪费现象严重,单位产值所用的能源消耗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甚大,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为日本的1/20。
2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调经济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但现实中却出现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忽视对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需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既要有质的保证,也要有量的保证。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不仅需要实抓经济,更要将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走绿色经济之路。
2.2 完善环境与资源的相关法律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监管工作。做好环境与市场的行政审批、行政复议、行政许可等工作,将政府权力的运行和监督都放到规范化、体系化的轨道上来,加强环境资源工作的法制建设与体系建设工作。严格守法,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立法和资源立法的工作。加强环境资源工作的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对资源环境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应急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紧急措施。
2.3 建立适合国情的消费发展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倡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同时也要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不能以发达国家的判断标准对我国进行现代化的评价,同时也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消费程度来对我国的消费水平进行判断。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因此我们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应该在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前提下,而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消费。应该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4 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
政府在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起着管理者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在经济中一直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的角色慢慢由领导者向管理者转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政府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政府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机制,推动和鼓励企业向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同时针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管理,严重的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进行整改。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推动经济的顺利转型,从而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注释
① 匡远配,曾福生.论两型社会: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互动的解释[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37.
② 周叔莲,刘戒骄.怎样解决我国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5-11.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2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共同关注。近年来, 我国加入了WTO并进行西部大开发, 贵州面对当下的经济发展有利趋势本应及时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但面对客观的技术落后和发展资金的短缺, 很多企业尤其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忽视环境问题, 对贵州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基于这样的现状, 本文主要研究贵州省污染产业对贵州环境效应产生的影响, 希望找出使贵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双赢”局面的解决办法。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负效应分析
(一)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到2000年底, 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424个, 涉及农业、交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医药、房地产、运输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4736万美元, 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40292万美元;投资国别和地区有41个, 其中亚洲的投资国别占投资国别总数的71%, 欧洲占18%, 北美洲占11%;投资方式以中外合资为主, 占66%, 其次是外商独资, 占26%, 中外合作占8%。①
贵州的工业规模逐步扩大, 产业特色基本形成, 具有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基地和贵州铝厂、水城钢铁公司、贵州电力、瓮福磷矿肥基地、茅台酒厂集团、黄果树烟草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发展成行业众多, 门类较为齐全, 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形成了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烟草和饮料等一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到1998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已有2048个,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73.16亿元。
(二) 环境负效应分析
第一, 水污染。
水污染一般表现为酸雨等间接污染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直接污染。就贵州而言, 工业废气及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造成酸雨。我省12个城市降水pH值范围在4.32 (都匀市) —6.74 (六盘水市) 之间, 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 (含5.6) 的城市有6个, 占统计城市数的50.0%, 出现酸雨的城市10个, 占统计城市数的2005年贵州省9个酸雨控制区城市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32。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 (含5.6) 的城市有7个, 占统计城市数的77.8%, 其中降水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有2个 (都匀市、凯里市) , 酸雨污染较严重。其中8个城市均不同程度出现过酸雨, 其中遵义市酸雨频率高达87.7%。②
据资料统计③, 在贵州省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中, 八成以上成是重金属污染企业, 而这部分企业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贵州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消息, 2006年12月27日,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贵州紫金公司贞丰水银洞金矿尾矿库发生子坝滑脱, 约20万方含有剧毒氰化钾等成分的废渣废水溢出, 流进下游已废弃的小厂水库, 部分进入当地农民仍在使用的白坟水库。
第二, 大气污染。
2003年贵阳市纳入环境统计的工业耗煤量188.60万吨, 比上年增加12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88.43亿标立方米。其中县以上工业废气排放量162.51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SO2 (二氧化硫) 排放量5.69万吨, 比上年增加6.54%;烟尘排放量0.33万吨, 比上年增加22.7%;工业粉尘排放量1.00万吨, 比上年增加30.2%。
第三,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严重, 据初步统计, 全国至少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 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就我省而言,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7.32万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 全省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3万平方公里, 其中, 长江流域2.10万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0.53万平方公里。除耕地污染之外, 我省的工矿区、城市也存在土壤 (或土地) 污染问题。
第四, 固体废弃物污染。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 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 但是由于目前贵州工业走的还是一条政府主导的路子,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各级地方政府仍然是工业化投资的主体, 都是为了从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确保本地区劳动者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出发进行考虑的, 因此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改变,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 而综合利用面窄、量小、档次低, 据统计, 截止2005年底, 贵州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4864.38万吨和131.28万吨。随着全省资源开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固体废物还将大量的产生和排放, 对水环境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和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污染影响。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城镇垃圾处理率低, 2005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6.7%, 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尚未起步。④
三、产生环境负效应原因分析
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部分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却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导致的结果。以下, 我们将从后一方面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 地方环保部门管理和监督功能不健全
严重的环境污染通常发生在强市场弱管理的背景中。乡镇企业的污染状况最具有说服力。据资料显示, 来自乡镇企业的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30%以上。但是, 由于此类企业在地区上相对分散, 而县以下的环境管理又十分薄弱, 一些县级环保部门只有1-2个职员, 一些县级机构甚至没有设立环境保护部门, 而一些地方政府借机构改革之名撤并了环保机构, 致使乡镇企业污染问题得不到有力控制。同时, 由于环保部门是地方政府的一个专业管理机构, 在管理上受地方政府的领导, 所以当地方政府在讨论发展思路与具体项目时, 环保部门总是受到来自政府官员、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压力。而目前环保收费所订标准过低, 致使许多企业情愿付费而不愿意治污也是环境越治理污染越严重的原因。由于企业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因此在管理者不能有效实施管理政策时, 企业通常采取机会主义态度逃避削减污染和承担相对应的社会成本。
(二) 产业结构失调
当前的人口结构决定了贵州经济的发展无奈地选择了一些挖矿、采煤等初级且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方式, 就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挖矿、采煤等初级产业, 冶金、建筑等重工业, 化工厂、药厂、造纸厂、印染厂和制革厂等具有高污染的工业占有相当大比例。
(三) 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经过对本省污染企业的调查和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是, 污染企业多设立在老工业区或欠发达地区, 企业大多存有“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思想, 为了改善经济状况,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并没有很好的环保意识, 大多的是采取先发展、再治理的不计后果的做法, 在加上监管的力度不够无疑是给这种做法提供了“保护伞”。
(四) 地域条件
地域条件是导致工业污染加剧的又一具体原因。贵州地势东高西底, 山多的地理条件导致了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差, 空气和水体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而以矿产资源开发、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没得到有效调整, 布局没有得到合理优化, 环境污染承载的最大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采矿、浮选、冶炼、化工、水泥等行业的环境污染严重, 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在高位徘徊, 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 现有工业布局下的地域条件无法有效实现清污分流和污染物的全面疏通扩散。
四、改善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
(一) 强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政府应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并将其成果列入政府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具体讲, 就是把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改变过去只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政府业绩评价方法, 环保业绩将直接影响地方官员的政绩。
(二) 建立多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体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制约体系, 政府官员必须受到来自上一级政府、各微观主体如企业、居民、传媒等多方面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已发生的官员腐败和渎职行为, 要加大惩治力度, 同时要建立对政府官员的弹劾制度, 既让具有污染性质的企业没有机会对政府官员行贿, 也让投资于其他领域的企业对当地政府的信心指数上升, 积极投资于该地区其他行业尤其是环保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 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环境, 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三) 完善环保审批的立法和执行
首先, 确立环保审批, 杜绝“地方保护”。地方政府与环保局各负其责, 行政审批只限于企业申请的硬件部分, 而环保审批主要针对该工业企业的设立将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把关, 这样一旦发生了企业引发的环保问题, 法律责任的界定就会十分清晰。其次, 明确审批主体的责任, 加强监督机构的效率以确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有效地执行。最后, 对于不遵守《环保法》的, 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和追究法律责任。若投资项目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骗取项目批准的, 根据情节轻重,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审批机关应当撤销对该项目的批准, 并由主管机关依法做出相应地处理。
(四) 改善引资结构、调整行业导向
贵州省作为一个后进的西部开发地区, 在引进资金时应特别重视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重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符合环保时代的特征。区域污染受许多因素影响, 在制订环境政策时必须考虑。应当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于环保行业, 如环境污染处理技术;鼓励优先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改造高污染行业, 如高效低毒农药新技术、纸浆和皮革等。如果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就可以对外资的引进适当加以取舍, 避免跨国污染行业对环境产生破坏。
参考文献
[1]刘伟.工业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能民, 陈菊红.西部大开发中制造业模式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 .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推荐阅读:
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汇报11-08
对环境的影响11-06
对经济的影响10-19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07-16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07-21
文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05-15
电磁干扰对环境的影响05-19
水利对气候环境的影响06-03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08-22
煤炭洗选对环境的影响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