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材料

2024-10-03

PU材料(精选9篇)

PU材料 篇1

注浆加固材料是通过压力及渗透作用把浆液注入低渗性介质 (如煤岩体) 的裂隙中, 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固结并达到高强度[1,2,3,4]。双组分聚氨酯注浆材料分为由异氰酸酯为主料组成的A组分和由聚醚多元醇为主料组成的B组分。其中, 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与聚醚多元醇中羟基的反应为主要反应, 通过添加不同的助剂, 使得固结以后的聚氨酯注浆材料能够满足一定的力学强度、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等。因此, 注浆液要求黏度低,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注性, 以获得较大的扩散半径。浆液的流变性主要取决于浆液的结构特性。不同的浆液组成, 黏度的温度敏感性不同, 其流变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 并直接影响注浆液的扩散性和渗透性。研究双组分注浆液的流变行为对进一步研究浆液在煤岩体中的渗透扩散 (流动) 规律, 确定现场注浆的工艺参数具有现实意义。

环氧树脂注浆材料在加固地下裂缝的工程中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 其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环氧树脂 (EP) 与聚氨酯 (PU) 的混合使用, 其制备的EP/PU互传网络结构, 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5]。对注浆材料的流变性能及扩散半径的研究, 冯志强[6]通过对浆液性能进行假设, 建立了注浆扩散实验模型, 并获得了很好的注浆效果。杨秀竹等[7]通过广义达西定律及球形扩散理论模型, 提出幂律型浆液在沙土中进行渗透注浆时有效扩散半径计算公式。阮文军[8]建立了稳定性浆液注浆扩散模型。而对聚氨酯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研究[9,10], 主要有研究剪切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趋势, 通过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的关系求出非牛顿指数, 进而判断高分子溶液的牛顿流体的接近程度, 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实验工作多集中在研究表观黏度与连续变化的温度的关系, 通过求出粘流活化能, 即可判断浆液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为方便井下注浆施工操作, 双组分注浆材料一般要求按照体积比1∶1进行注浆。但不同原料组成的浆液其流动性能受到温度、剪切速率等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以聚醚多元醇、环氧树脂为A组分, 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液态阻燃剂为B组分, 探索浆液组成、剪切应力以及剪切速率等对注浆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在满足基本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通过调节浆液组成制备获得具有相似流变性能的双组分注浆液, 实现双组分浆液的等体积混合注浆。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PAPI, 工业级) ,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聚醚多元醇 (KGF400D, 工业级) , 江苏海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聚醚多元醇 (KGF450, 工业级) , 江苏海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环氧树脂 (E44, 工业级) ,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磷酸三 (2-氯丙基) 酯 (TCPP, 工业级) , 河北振兴化工橡胶有限公司。

1.2 设备及仪器

增力电动搅拌器 (JJ-1型) , 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SHB-ⅢT型) ,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电子天平 (AUY220型) , 日本岛津;旋转流变仪 (Bohlin CVO型) , 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

1.3 样品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聚醚多元醇KGF400D与聚醚多元醇KGF450, 在120℃, 真空度为0.096MPa下减压脱水2h, 冷却至室温待用。按表1中所述实验配方制备双组分注浆液的A、B料。

1.4 流变性能测试

采用型号Bohlin CVO旋转流变仪, 在Viscometry测量模式下, 恒温30℃, 测定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 以及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选择温度连续变化模式, 设置变化温度为30~60℃, 测定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注浆液A、B料剪切速率与黏度的关系

选择2种不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 (KGF400D与KGF450) , 按不同比例分别制备A1~A5共5种A料配方。固定聚醚多元醇KGF400D与KGF450的质量比为75∶25, 在A组分中分别加入10%、20%和30%的环氧树脂E-44, 得到A6~A8共3种配方。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PA-PI) 和阻燃剂TCPP以9∶1的质量比制备得到B料。考察上述9组浆液在30℃下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关系, 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知, 在A组分中, 当使用的是一种纯聚醚多元醇时, 浆液黏度在剪切速率增大到0.15s-1时, 有明显的剪切变稀的现象, 此后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当两种聚醚多元醇质相近时, 其混合浆液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并无显著变化;当增加环氧树脂后, 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 浆液在剪切速率增大到0.15s-1时, 呈现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 且此后黏度基本不变。

聚合物溶液因其分子链相对较长,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缠结。对于由一种成分组成的聚合物溶液, 其分子在结构上相似, 彼此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大, 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链取向和解缠结, 导致溶液黏度下降;而对于由2种组分的混合液, 在充分搅拌均匀后, 2种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交联, 由于是不同种类的2种分子, 因此受链长及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彼此之间的缠结与作用力相对于同一组分组成的溶液要弱一些, 从而在剪切作用下, 其分子链取向与解缠结引起的黏度变化相对较小。因此, 图1中2种纯的白料A1与A5随着剪切速率变化, 黏度变化幅度较大;而由2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溶液, 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 降低幅度相对较小。由于体系中引入了黏度较大的环氧树脂, 白料体系增至由3种成分组成, 并且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 黏度的降低程度基本相当。

从图1可知, 黑料稳定以后的黏度介于A2与A3白料黏度之间, 即2种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在3∶1与1∶1之间。因此可以调整这2份A料中聚醚多元醇的比例从而达到2种浆液具有相似的黏度。

2.2 注浆液A、B料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的关系

根据浆液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假设自制注浆材料为幂律型流体。根据幂律流体模型方程τ=Kγn, 对两边取对数, 求得表1中不同组成的各浆液的非牛顿指数n值见表2。

对A1-A8料与B料进行了剪切速率与黏度的关系研究, 分别设定了恒定温度30℃, 剪切速率扫描范围在0.001~100s-1之间, 对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取对数作图, 见图2。

由图2可见, 各组A料与B料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对数关系基本符合线性关系, 根据表2, 当n=1时, 流体为牛顿流体, 溶液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当n<1时, 流体为假塑性流体, 流动表现为剪切变稀;当n>1时, 流体为胀塑性流体, 流体的流动呈现剪切增稠, 且体系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的增加。通过非牛指数判断出, 自制注浆材料的非牛指数基本小于1的, 属于假塑性流体, 这与剪切速率与黏度的关系变化趋势相符, 说明假设浆液为幂律型流体是可以进行实验。B料在30℃的条件下, 是非常接近牛顿流体的。对比发现, A3 (KGF450/KGF400D=1∶1) 或A8 (KGF450/KGF400D=3∶1, EP含量30%) 的非牛指数最接近1, 也与B1的非牛指数最为接近, 在此条件下, A, B料在等体积充分混合灌注的过程中, 流动行为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其混合相对会更充分, 更均匀。

2.3 注浆液A、B料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在实际注浆时, 浆液在不断注入井下的过程中, 随着井下深度的不断变化, 环境温度也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对双组分注浆材料粘流活化能的研究, 可以判断出浆液随温度连续变化时黏度变化的敏感性。设置恒定剪切速率100/s-1, 连续变化温度设置20~60℃, 我们考察了A1-A8料与B料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见图3。

将各浆液的表观黏度代入Arrhenius公式η=A·exp (E/RT) , 可以得到不同浆液的表观活化能E, 见表3。

从表3可知, 在聚醚多元醇体系中, 即A1~A5体系里, 随着聚醚多元醇KGF400D的添加, 粘流活化能呈现降低的趋势, 即体系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在A6、A7、A8体系中, 随着环氧树脂的不断加入, 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 可以在生产白料时, 通过调整聚醚多元醇KGF400D与环氧树脂的添加量有效调节白料黏度, 保证白料和黑料具有相同的粘流活化能。粘流活化能的大小主要反应浆液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粘流活化能越大, 也即浆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越敏感。通过实验, 得出具有相似粘流活化能的双组分聚氨酯注浆材料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于一致, 可使双组分可以等体积充分混合, 达到注浆加固堵水等目的。此外, 从表3还可知, B料与A1料的粘流活化能最为接近, 说明这2种浆液在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矿井中使用, 浆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敏感性大致相同, 不会发生黏度变化不一致, 从而影响两组分等体积混合固化的目的。

3 结论

(1) A料组分中聚醚多元醇KGF450与聚醚多元醇KGF400D在质量比为1∶1时, 与TCPP质量分数10%, PA-PI质量分数90%的黑料有相似的非牛顿指数, 在注浆的时候浆液有相似的流变性能。

(2) 在纯聚醚多元醇体系中, 2种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越接近, 组成浆液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 其变化趋势越小;当体系中加入环氧树脂后, 剪切变稀行为在剪切速率在0~0.15s-1之间最为明显, 之后浆液的黏度比较稳定。

(3) 聚醚多元醇KGF400D可以降低体系的粘流活化能, 环氧树脂会增加体系的粘流活化能, 可以通过调节两者的加入量调整粘流活化能, 通过实验得出, A2与B1混合使用生产双组分聚氨酯注浆材料, 有着比较好的使用性能。

摘要:制备了煤岩体注浆加固用聚氨酯/环氧树脂双组分注浆材料, 对A、B双组分浆液的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浆液的非牛顿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30℃时, 当A料中聚醚多元醇KGF400D与KGF450质量比为1∶1, B料PAPI质量分数为90%, TCPP质量分数为10%时, 双组分浆液均接近牛顿流体, 浆液的灌注性能稳定;在A料组分为纯的KGF400D时, 双组分浆液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相同。

关键词:双组分注浆材料,聚氨酯,环氧树脂,流变性,黏度,粘流活化能

参考文献

[1]杨绍斌, 郑扬, 陈芳芳.滑石粉/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矿业工程用聚氨酯注浆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 2011, 39 (4) :124-127.

[2]冯志强, 康红普.新型聚氨酯堵水注浆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3) :375-380.

[3]Chun Byungsik, Ryu Dongseong.[J].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0, 4 (2) :113-118.

[4]Hirschler M M.[J].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08, 19:521-529.

[5]Zhang Y, Heath R J, Hourston D J.[J].Journal of AppliedPolymer Science, 2000, 75:406-416.

[6]冯志强.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北京: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 2007.

[7]杨竹秀, 雷金山, 夏力农, 等.幂律型浆液扩散半径研究[J].岩土力学, 2005, 11 (6) :1803-1806.

[8]阮文军.注浆扩散与浆液若干基本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 (1) :69-73.

[9]左丹英, 易长海, 甘厚磊, 等.聚氨酯对聚乳酸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2, 24 (11) :1720-1724.

[10]李新法, 李巍, 刘楠, 等.改性聚氨酯防水材料的流变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 25 (1) :115-117.

PU材料 篇2

PU自身的优点就是可以很好的进行保养并且注意平时的清洁,所以,人们对pu皮衣怎么保养十分关注,相对别的皮衣,pu皮衣怎么保养,是很容易的。要是看到衣服脏了擦擦就可以了,特别在意的,就弄点儿皮革保养剂擦擦就行,去干洗店没必要。

可以直接下水桶里洗,放平到洗衣台,用软刷子轻轻的刷洗,洗完后甩干,然后过水,过水的时候,朝桶里加七八滴的白醋,然后PU皮衣在里面过水,然后再甩干,甩干后把皱纹的地方抹平来。等干就可以穿了。PU皮不会吸油,所以不能打油。更不能刷油,刷上这样的油,一下雨,上面的皮衣油全部会流到你的裤子上。

pu皮衣怎么清洗更要注意保养

。平时要尽量避免灰尘、潮湿和污垢,如果被雨淋湿或沾到水时,要快速使用毛巾或乾净的布将水擦去,然后放在通风处晾乾,以避免发霉。而一般灰尘,则用乾的绵布擦乾即可,若有污垢,以软布沾蛋白擦拭污点,就可以将恼人的污点去除,请避免以刷子清洗,造成表面的固色颜料被刷掉。

PU材料 篇3

国内对难燃聚氨酯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普通的聚氨酯材料氧指数一般只有21%~26%, 甚至更低。然而,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若要达到难燃级别, 其氧指数必须不低于32%。所以, 进一步改进聚氨酯硬泡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使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其氧指数不低于32%, 达到难燃的指标要求, 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难题。

该项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氧指数PU硬泡材料的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所制得的多元醇可用于制备聚氨酯硬泡材料, 这类PU硬泡氧指数很高, 难以燃烧。该类多元醇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它是由按照重量百分比30%~60%的基体材料、20%~50%的反应型助剂和10%~30%的添加型助剂制备而成。其中该基体材料包括环氧基材料和二胺类聚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反应型助剂包括胺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催化剂, 该添加型助剂包括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时, 先将胺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并保温, 然后加入基体材料并抽真空、保温, 再加入添加型助剂并抽真空、保温, 冷却后得产品。用于高氧指数PU硬泡材料的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环氧基材料是环氧大豆油或环氧大豆油多元醇, 二胺类聚醚是脂肪族二胺类聚醚多元醇或芳香族二胺类聚醚多元醇。用于高氧指数PU硬泡材料的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胺类化合物是尿素、二聚氰胺或三聚氰胺等等, 醛类化合物是甲醛、多聚甲醛;催化剂是有机酸、有机碱或无机酸。

该项发明的基体材料, 其作用在于, 一方面本身具有较高的闪点, 具有较好的抗燃烧性能;另一方面其分子结构中具有功能基团, 能够对其进行分子结构的化学装饰。

反应型助剂具有较高的含氮量, 有利于阻燃。其与基体材料进行反应后, 修饰了基体材料多元醇的结构, 能进一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氧指数。反应型助剂与基体材料的反应包括, 胺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的反应产物与基体材料的缩合反应或者加成反应。

夜pu黄鼠狼作文 篇4

一天,小刚买了两只鸽子,把它养在笼子里。

一天晚上,小刚来喂鸽子,发现鸽子已经死了,原来笼子的门没关紧,狡猾的黄鼠狼把它们全吃了,小刚马上把鸽子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以后连忙拿了一个网子、鸟笼、鸟,把鸟放进鸟笼,然后让小刚拿着网子,把鸟笼的门打开,小刚连忙和爸躲了起来。黄鼠狼在葡萄架上张望,好象在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一只鸟,就从葡萄架上跳了下来,朝着那只鸟就扑了过去,小刚拿起网子就把它给罩住了,大声喊叫着:“凶杀抓到了!凶杀抓到了!”

夜(pu)黄鼠狼作文200字

PU材料 篇5

在各类PA6超细纤维产品中,PA6/PU复合材料的产量较大,占到各类PA6超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量的一半。此类复合材料是将PA6/LDPE熔融纺丝得到“海岛”型纤维制成无纺布,并将其浸渍PU溶液后通过甲苯萃取制备。纺织类产品对力学性能和柔软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而PA6超细纤维以及基体PU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柔软性能有直接影响,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性能。目前,PA6超细纤维和PU对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柔软度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以PA6为“岛”组分,LDPE为“海”组分,采用混合纺丝法制备PA6/LDP体系“海岛”纤维,并用甲苯萃取LDPE后得到PA6超细纤维,选取不同模量的PU为基体,利用形貌观察、柔软度及强度测试研究了PA6和PU对复合材料柔软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LDPE,1I60A,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PA6,YC2620,无锡长安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PU,HDW系列,烟台华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1.2 设备及仪器

双螺杆纺丝挤出机,HD-TE16,烟台华大科技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日本日立公司;柔软度仪:GT-303,高铁测试仪器公司;万能拉伸试验机,CMT7000,新三思仪器公司。

1.3 样品制备

PA6和LDPE切片使用前在90 ℃真空烘箱中干燥24 h以去除水分。然后将质量比为50:50的PA6/LDPE混合料加入纺丝机,卷曲速度300 m/min,得到PA6/LDPE “海岛”纤维。将“海岛”纤维切短至50 mm,并用针刺法制成表观密度为0.22~0.30 g/cm3的无纺布。无纺布浸渍固含量为20%的PU/DMF溶液,水浴凝固后用甲苯萃取LDPE,得到PA6超细纤维增强多孔PU复合材料。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形貌观察:将经甲苯萃取后得到的PA6/PU复合材料截面溅射镀金,然后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PA6超细纤维及多孔PU形貌。

柔软度及强度测试:复合材料的柔软度用纺织品专用柔软度测试仪测试,复合材料强度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PA6超细纤维/多孔PU复合材料的结构

图1(a)和图1(b)分别为PA6/PU复合材料截面以及PA6超细纤维束的SEM照片。从图1可以看出,PA6超细纤维束贯通多孔的PU基体形成PA6/PU复合材料。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多孔PU基体的泡孔直径在1~3 μm之间,超细纤维束中单根PA6超细纤维的直径也在1~3 μm之间,PU泡孔和超细纤维直径都比较均匀。均匀的PU泡孔为复合材料提供了较强的透湿气能力,而直径分布均匀的PA6超细纤维则能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9,10]。

(a)PA6/PU复合材料截面形态;(b)PA6超细纤维(a)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omposites; (b) PA6 microfibers

2.2 PA6超细纤维对PA6/多孔PU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图2为PA6/PU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与PA6超细纤维含量及PU模量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A6超细纤维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PU的模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很小,增加量在25 MPa左右。从图2(a)可以看出,在PU模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复合材料中PA6超细纤维的含量,从35%增加至5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显著增加,增加量在200 MPa以上。而且从图2(b)中也可以看出,溶去PA6超细纤维的多孔PU材料的拉伸强度较低,在10~20 MPa之间,而溶去PU后的超细纤维束织造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500 MPa以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强度主要由PA6超细纤维束提供,而多孔PU对复合材料强度的贡献较小。


2.3 PU模量对PA6超细纤维/多孔PU复合材料柔软度的影响

PA6超细纤维/多孔PU复合材料柔软度与PA6超细纤维和PU基体模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PA6超细纤维含量相同时,复合材料的柔软度随着PU树脂模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PU模量相同时,不同PA6超细纤维含量的柔软度相差较小。当多孔PU基体的模量超过15 MPa时,PA6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柔软度几乎没有影响。以上实验表明多孔PU基体的模量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柔软度。该实验结果对设计柔软性能优良的PA6超细纤维/ PU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 结 论

用浸渍及甲苯萃取法制备的PA6超细纤维增强的多孔PU复合材料,PA6超细纤维直径和PU泡孔直径在1~3 μm之间,尺寸均匀。力学性能及柔软度测试表明PA6超细纤维/多孔PU复合材料的强度主要由PA6超细纤维提供,而该复合材料的柔软度主要由PU的模量决定。

摘要:以聚氨酯(PU)为基体,尼龙6(PA6)为增强材料,用浸渍及甲苯萃取法制备了PA6超细纤维增强的多孔PU复合材料。SEM照片显示PA6超细纤维直径和PU泡孔直径为1~3μm,尺寸均匀。力学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主要由PA6超细纤维提供,柔软度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柔软度主要由PU的模量决定。

关键词:尼龙6,聚氨酯,复合材料,柔软度,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1]罗益锋.先进复合材料在高端和一般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2,37(4):41-62.

[2]马兴元,张晓镭,牛建民,等.聚酰胺超细纤维人工麂皮加工的关键技术[J].塑料工业,2005,33(5):135-138.

[3]冯见艳,曲建波,高富堂.聚氨酯合成革用纤维及化学品[J].聚氨酯工业,2007,22(5):5-8.

[4]SHI Hengchong,SHI Dean,WANG Xiaoyang,et al.A facile route forpreparing stable co-continuous morphology of LLDPE/PA6 blends withlow PA6 content[J].Polymer,2010,51(21):4958-4968.

[5]PAN Zhijian,ZHU Meifang,CHEN Yanmo,et al.The non-uniformphase structure in blend fiber.I.non-uniform deformation of the dis-persed phase in melt spinning.Fibers Polym[J],2010,11(2):249-257.

[6]PAN Zhijian,ZHU Meifang,CHEN Yanmo,et al.The variation of fi-brils’number in the sea-island fiber[J].Fibers Polymer,2010,11(3):494-499.

[7]王锐,张大省,朱志国.高组成比组分构成共混纤维分散相的控制[J].纺织学报,2002,23(5):345-346.

[8]朱志国,王锐,张大省.PA6/PE基体-微纤型纤维溶解抽出过程的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2,25(2):21-24.

[9]曲建波.合成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PU材料 篇6

凹凸棒土(AT)是另一种硅酸盐粘土,是一种具有纤维状结构的水合镁铝硅酸盐。目前,已有AT作为结晶聚合物的成核剂[5,6]等报道。用AT改性增强聚合物的研究,目前有橡胶/AT,尼龙6/AT,PP/AT复合材料研究报道[7,8,9]。王富军[10]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U/ A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本实验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PU/AT复合材料,通过SEM、DMA等测试方法对PU/AT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AT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聚四氢呋喃(PTMG),日本三铃公司(分子量2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国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1,4-丁二醇(BD),上海试剂一厂;凹凸棒土(AT),江苏鸿飞工贸公司,纯度大于90%。

1.2 PU/AT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200目AT烘干碾碎,按0%、0.5%、1 %、2%的不同组分配比加入聚四氢呋喃中,按1∶1的摩尔比添加扩链剂1,4-丁二醇,超声搅拌1.5h,使AT尽可能均匀地分散在其中。再放入真空烘箱内110℃下抽真空1h,加入摩尔比为1∶2.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搅拌均匀后再次放入真空烘箱内脱泡,5min后取出浇注在玻璃片上成膜,在80℃烘箱内预固化2h,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再于110℃下后固化30min。

1.3 测试与表征

1.3.1 SEM测试

将样条用液氮急速冷却,掰断,喷金处理,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JSM-56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真空状态3.5nm;低真空4.5nm)观察试样的断面形态。

1.3.2 DMA测试

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242型动态力学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0Hz,升温速率为3℃/min,模量范围为10-3~106Mpa。

1.3.3 TG测试

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STA 409 PC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升温速率:20℃/min,温度范围:从室温加热到700℃,条件:在N2氛围下。

1.3.4 力学性能测试

通用DXLL-20000材料试验机(Universal Materials Testing Machine),测量范围:1~20000N;样品:长100mm,直径3mm。每个样品测试5次,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PU/AT复合材料的SEM观察

由AT的SEM照片(因版面关系,图略)可以清楚地看到AT呈纳米棒状结构,直径在50~100nm,长度在几个微米。另一方面,AT比表面积大,且表面含有大量的极性硅羟基,很容易与聚氨酯中的氨酯基或脲基形成氢键,从而在聚氨酯基体实现较好的分散。另,根据纯PU和含1%AT (质量百分含量)的PU/AT复合材料的SEM照片(因版面关系,图略),可看到PU样品的断面是均一的,而PU/AT复合材料样品中AT无规地分散在PU基体中,并被PU基体充分包裹,两者的界面结合良好。

2.2 PU/AT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图1是纯PU和含不同含量AT的复合材料损耗角正切(tanδ)图。纯PU在-57℃出现峰,也就是PU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于AT的加入,PU/AT复合材料的Tg向高温移动,在-36℃出现峰。这表明在AT和PU基体间存在较强的作用,从而限制了PU分子链的运动。

图2表示纯PU和PU/AT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E)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温度段内,PU/AT复合材料的E值均高于纯PU。模量的提高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AT是刚性粒子,随着刚性粒子的加入势必会增强基体的模量;二是AT与硬段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分子链间的摩擦力,增加链段刚性。然而相对基体PU的量来说,所加入的AT是很少的,因此刚性粒子本身对基体模量的提高作用是微小的,主要是由于AT与PU硬段形成了氢键,起到了分子链之间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模量。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AT对PU氢键的影响,下面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分析讨论AT对PU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PU通常在动态力学温度谱上显示很宽的模量平台区域,如图2,与理想橡胶平台模量的温度依赖性不同的是PU的平台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其机理是由于PU中硬段微区的物理交联代替了理想橡胶中的化学交联。由于物理交联主要来源于氢键作用,因而随温度升高而逐渐拆散,导致PU平台模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Weisfeld等[11]提出PU中的物理交联密度符合Arrhenius型的温度依赖性,即

vs/V=Aexpundefined

式中vs/V表示物理交联密度,Ea为氢键作用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A是常数。

图3为样品纯PU和PU/AT复合材料的lnE/T与1/T的关系,很明显样品的结果都是线性的,这就表示物理交联点的温度依赖性确实能很好符合阿仑尼乌斯关系。因此可以由图3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得到氢键活化能Ea和A,以及由它们可以得到物理交联密度vs/V,结果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到2个样品的Ea值在7~12kJ/mol,并且由表可知样品PU/AT复合材料的Ea和vs/V值明显都要高于样品纯PU。图4可以清楚的看到PU/AT复合材料样品的物理交联密度大于样品纯PU,并且样品PU/AT复合材料的物理交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幅度远大于样品纯PU。这均表明随着AT的加入,提高了PU分子链的氢键活化能和物理交联密度。这是由于AT表面羟基与PU的硬段发生氢键作用,提高了分子间作用力,在PU分子链间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因此随着AT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物理交联点密度增加,氢键活化能提高。

2.3 AT对P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2是不同AT含量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AT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0.5%~2%的范围内,随AT含量的增加,PU/AT的拉伸强度和模量都有了提高。相对于纯PU,1% AT含量的拉伸强度提高超过280%。AT含量小于1%时,随AT含量的增加,PU/AT的拉伸强度和模量都随之提高。而在1%~2% AT含量区间内,PU/AT的拉伸强度随AT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少量AT的加入(低于1%)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然而随着AT含量的增加,相对与纯PU材料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有所降低。

复合材料中分散的AT对聚合物链的重排会产生限制,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模量。可以看作是PU分子链之间的物理交联点,因此AT的加入提高了分子间作用力。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AT含量的增加,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点也会增加,结合力也随之提高,因此纳米AT的加入能够赋予PU/AT复合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当含量增加超过1%时,拉伸应力会随A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当AT含量较高时,AT容易发生团聚效应,反应界面降低,并且有效的AT作用减弱,因此会降低力学性能。

2.4 AT对PU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到TG曲线上有2个转折点,这是由于PU的热降解通常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应于温度范围为300~400℃左右,主要是PU硬段的之间的断裂;第二阶段发生在400~470℃左右,与软段的降解有关[12]。从图5还可以看到随AT含量的增加,物质的最终残留量增大。从图5和表2可知,随着AT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高,由于粘土粒子是一种无机刚性粒子,而且还能产生质量转移壁垒阻止降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产生,使得粘土粒子能够增强聚合物的热稳定性[13]。

3 结 论

采用厚位聚合方法制备了PV/AT复合材料,SEM观察表明,AT能较好地分散与PU基体中,并被PU基体充分包裹,彼此相容性较好。DMA显示由于AT粒子的加入,PU/AT复合材料的Tg向高温移动,在整个温度范围E明显高于纯PU,并且由理论计算得出AT的加入增加了PU分子链的物理交联密度,提高了氢键断裂活化能。

用AT改性PU材料,由于AT表面丰富的硅羟基能够与PU的硬段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了高分子间的键合力,从而提高了聚氨酯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

摘要:凹凸棒土(AT)经过提纯,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氨酯(PU)/凹凸棒土(AT)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DMA等测试方法对PU/AT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较PU都有明显提高,拉伸强度也有较大提高。并分析了AT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PU革烫钻技术的研发 篇7

制鞋业在温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温州鞋企近年发展缓慢,中小企业不断蒸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队伍水平不高,科技创新不够是主要的原因。科技创新是企业生产第一生命力,技术研发、难点攻关,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烫钻技术指的是将钻石镶到皮革、布料等一些材料上,使其成品更加美观、漂亮的一种技术。

闪亮亮的钻石,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往往能在街头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鞋面装饰用烫钻类产品,从造型上分为平底钻和尖底钻,从台面形状上可分为普通钻和异形钻,从材质上可分为水晶烫钻、玻璃烫钻和铝制八角烫钻。

企业烫钻使用的是烫图,烫图是由烫钻拼成的特定图案,粘在背胶纸上制作而成,然后用烫钻机将烫图烫压在皮革、布料上。成品鞋和烫图,见图1 和图2。

PU革的烫钻技术,即防止表面光滑的PU革上的烫钻脱落的技术,不仅包括大钻,也包括更易脱落的小钻,同时提高烫钻技术的生产效率。该项技术的应用,使鞋类产品外观更加美观,同时更加耐用。

1 烫钻技术现状

1. 1 钻类的发展及现状

钻类是鞋服饰品等产品的重要基础性配套材料,全球需求量很大,源自奥地利莱茵河畔南岸的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仿水晶钻,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钻,因为产自奥地利,也称之为奥钻,其切割面可多达30 多面,所以折射率极高,见图3。

2005 年起,浙江浦江的众多企业纷纷转向仿水晶钻生产,导致国产仿水晶钻价格越来越低,品质下降严重,见图4。

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造成目前烫钻技术应用效果不够理想,脱落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市场上钻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保证烫钻后的质量,要选择优质钻类。钻类的品质主要从4 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是亮度,亮度好的,质量较好; 二是色差,色泽纯正、色差小的,质量较好; 三是规格,厚薄、直径一致的,质量较好; 四是底胶,底胶薄而圆、颜色一致的,质量好。

1. 2 烫钻设备及技术现状

目前企业烫钻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采用烫钻设备将烫图和钻类转移到衣物、布料、皮包、皮鞋等最终产品上。

烫钻设备类型主要有加热式热转移设备( 通称烫画机) 和超声波转移设备( 通称超声波烫钻机) ,这2 种类型的设备各有优缺点。

1. 2. 1 烫画机

烫画机分为手动、液压和气压3种,见图5 - 图7。

从图5 - 图7 可以看出,烫画机的动力方式不同,但是烫钻原理一致,都是发热丝与加热板铸为一体,通过加热融化钻类背面的热熔胶,从而将烫图转印到棉、麻、化纤等织物上。

烫画机是目前制鞋企业采用比较多的设备,价格相对比较低,操作简单,但操作时,为了保证烫钻牢度,要求温度高达160℃ 左右,容易使皮革发黄、变形,失去光泽,钻类容易脱落。因此需要进一步研发针对性的烫钻技术,解决目前光滑的PU革烫钻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1. 2. 2 超声波烫钻机

超声波烫钻机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率的声波发生器,产生20k Hz ( 或15k Hz) 的高压、高频信号,通过换能系统,把信号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施加于钻类上,见图8。

该设备利用了高科技技术超声波进行瞬间加热粘贴的方式,原理是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遇到声阻会产生热。它产生的热是局部而且迅速的,就在钻类与皮革接触位置,使胶熔化,达到将钻类与皮革粘合的目的。

虽然超声波烫钻机烫钻牢度高,温度只集中在钻与皮革接触位置,不会使其它位置皮革发黄变形,但它的使用具有局限性,而且价格高、噪音大而刺耳,调试繁琐,同时不适合密集型大、小钻的烫钻。

目前,超声波烫钻设备的热度已经消退,大部分企业都是使用烫画机对钻类进行整体加热,以达到烫钻目的。因此,超声波烫钻设备需要改进技术工艺、突破局限性,并且要简化调试步骤,可考虑智能化调节时间和压力。

2 PU革烫钻技术研发

为了解决目前PU革烫钻技术中的难题,从材质、造型、技术及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技术研发,使用设备为烫画机。

2. 1 烫钻流程

传统烫钻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揭开白色的烫纸,保留烫图钻类图案,钻类底部自带热熔胶; ( 2) 将钻类图案定位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 3)被烫物平铺在烫机上,注意烫机的温度与时间等参数; ( 4) 拿出烫品,冷却后将透明膜撕开,热熔胶在加热条件下发挥粘性,钻类与被烫物粘合,见图9。

按照图9 流程,在绒面等易加工材料上烫钻,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在PU革上烫钻,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冷却后钻类容易脱落,皮革容易发黄、变形,遇水脱落更为严重。

2. 2 烫钻技术研发方案

PU革上的烫钻技术之所以存在难点,主要是因为PU革本身的材料具有难容合性。

PU革是在无纺布的基础上涂覆聚氨酯材料,而聚氨酯革表面光滑,防水性好,与热熔胶的粘性差,在传统的烫钻技术中,就是靠热熔胶在烫画机夹板中被加温加热,而将烫图与被烫物粘合完成烫钻,因此PU革冷却后,烫上去的钻类容易脱落。要想提高烫钻后的牢度,只能改善被烫物的性能,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以下3 种技术方案。

方案1: 采用激光雕刻机在PU革上预先雕刻出图案

将设计好的模版导入到激光雕刻机( 见图10 ) 电脑控制系统( 见图11) ,利用激光原理,用激光头在革料上固定位置雕刻出和样板一致的图案( 见图12) 。目的是将PU革表面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掉,但是不能穿透PU革。

在雕刻之前,要根据材料的厚度和所需要烫钻的大小,对激光雕刻机进行调试。

最后,将事先按照样板制作好的烫图( 见图13) ,按照如图9 所示方法,烫在PU革雕刻过的位置,注意钻和孔位置要完全对应。PU革烫钻成品,见图14。

还要注意,采用烫画机烫钻时,适当降低温度,同时延长烫压时间,以免烫坏PU革。

方案2: 在烫图反面或PU革上缝贴绒面材料

激光雕刻的方法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合中低档鞋的烫钻。

为了降低烫钻成本,中小企业适合采用以下2 种方法: ( 1) 对于烫图边缘容易缝线的,可在烫图反面加贴绒面易烫钻材料,然后采用机器缝线法或胶粘法,固定于鞋类物品相应位置,见图15; ( 2) 对于烫图边缘不适合缝线的,可以事先在PU革上,缝好一块与烫图相似,但是稍微小一圈的绒面皮料,再用传统烫钻方法,将烫图固定在上面,见图16。

烫图反面或PU革上加贴绒面易烫钻材料,可以解决钻类易脱落现象,但只适合比较厚重的棉鞋,不适合比较轻薄的单鞋和凉鞋。

方案3: 款式设计采用分割造型

考虑到鞋的造型美观,通过与设计师的反复沟通和产品试制。对于鞋整体采用PU革,但需要烫钻的位置单独分隔出另外一小部件,同时该部件采用易烫钻绒面材质,见图17。

另外针对大钻和小钻同时排列,而且钻类之间差别比较大的产品,由于烫画机压板压住大钻的同时,小钻没有受到压力,势必会出现只有大钻烫实,小钻易脱落的现象。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要解决此难题,需从烫图的制作上进行改进,即针对大钻和小钻,分别制作烫图,烫压时,先将小钻烫图烫压到相应位置,然后再将大钻烫图烫压到相应位置。

注意制作大钻烫图和小钻烫图时要打好定位点,烫钻过程中要按照定位点对齐,以免烫钻后位置不对,见图18。

3 结束语

本项目是与温州美乔鞋业有限公司合作,对于本项目研发的烫钻技术,企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U革烫钻技术更加成熟,不仅PU革不会变形发黄,而且更重要的是烫钻耐水洗、不易脱落,且达到以下技术目标:

( 1) 大面积的钻类可以一次性的熔接在PU革面料上,保证鞋面美观;

( 2) PU革烫钻后,无法用指甲轻易揭掉,且穿用几周后,也没有出现钻类脱落现象;

( 3) PU革镶钻后,其牢固度不受影响,且效率是传统作业方法的数倍。

摘要:在走访大量企业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一套新技术,可使钻类完美固定于光滑PU革上,包括激光雕刻机预先雕刻皮料烫钻位置、烫图反面加贴绒面易烫钻材料和款式设计采用分割造型这3种方案,主要解决目前烫钻技术中钻类容易脱落和皮革容易发黄的难题。另外采用2套烫图,先烫小钻再烫大钻的方法,解决了大钻和小钻同时排列,小钻比较容易脱落的问题。所研发的技术方案,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还提升了温州鞋类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PU革,烫钻,脱落,激光雕刻,烫图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Cheng F T,Perng D B.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a foot siz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hoe last desig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9(25):171-185.

[4]顾任飞,祝忠良.从人机工程学谈鞋楦设计的舒适性设计[J].中国皮革,2006,35(14):119-121.

[5]冯志鹏,崔卫国.玻璃烫钻多头抛光机的设计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6]许丽丽.超声波技术在内衣生产中的应用[J].针织工业,2014(11):11-13.

[7]陈莹.烫钻与服装装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2-35.

[8]沈雷,陈国强.基于烫钻的毛衫装饰设计应用探讨[C].南京:“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2011.

PU材料 篇8

聚偏氟乙烯( PVDF) 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能, PVDF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高耐磨性、耐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疏水性优良、耐候性好,并且具有优良的加工成型性能[10,11]。将其作为薄膜的共混组成部分,可以改善共混薄膜的疏水性能和物化性质。有研究发现通过利用相转化制备PU/PVDF共混薄膜,薄膜界面的微孔结构发生改变, 并且薄膜的 气体通过 性能发生 变化[12]。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热力学性能优异的PVDF树脂与PU树脂物理共混,通过干法成膜工艺制备出PU/PVDF共混薄膜,并研究了PU / PVDF共混薄膜的共混形貌、晶体结构、疏水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热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a: 80 /20,b: 70 /30,c: 50 /50,d: 30 /70

1试验部分

1.1原料

聚氨基甲酸酯( PU) ,温州宏得利树脂有限公司;

聚偏氟乙 烯 ( PVDF ) ( Mn ~ 107000) ,Sigma - Aldrich公司;

N,N - 二甲基甲酰胺 ( DMF) ,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共混体系PU/PVDF共混薄膜的制备

按照不同的配比称量出PU( 干法) 树脂和PVDF颗粒,按配比组别共混,保证固含量在25% ,采用共溶剂DMF于100m L锥形瓶中溶解; 锥形瓶中放入转子、加塞,在磁力搅拌器上于40 ~ 50℃ 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再静止、 脱泡; PU/PVDF共混薄膜的制备采用离型纸分离法成膜,将PU/PVDF共混溶液刮涂在离型纸上,烘箱110℃ 干燥20min,冷却剥离; 再通过偏光显微镜( POM) 、场发射扫描电镜( SEM) 、 热重分析仪( TG) 、接触角测试仪、机械拉伸测 试仪等方 法设备,对PU/ PVDF共混薄膜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1.2.2测试方法

PU / PVDF共混薄膜的形貌使用Olympus BX51型偏光显微镜观察,照相系统为Pansonic230CCD。共混薄膜的界面结构使用KYKY - EM39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加速电压为0 ~ 30V,分辨率为3. 0nm。薄膜表面亲疏水性能测试采用OCA - 20接触角测量仪( 德国dataphysics公司) 。薄膜拉伸强度测试采用TH - 8203S拉伸试验机 ( 苏州拓博机械设备 有限公司) 。

2结果与讨论

2.1共混配比对PU/PVDF结晶形貌的影响

通过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PU/ PVDF在同一结晶温度下不同配比的晶型形貌变化,来确定PVDF对PU的影响。

图1为155℃ 下不同配 比PU/ PVDF共混物的结晶形貌图,由图可以看出: PU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PVDF的结晶,从而也影响着共混薄膜的物化性能。图1( a) 为PU∶ PVDF = 80 ∶ 20的共混物形貌,PVDF的组分含量较少,所以晶型不完善不能形成连续的结晶相,PU含量占优形成了连续相分布在PVDF球晶的上层。图1( b) PVDF的组分占比增加, 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以及PU组分的减少,可以看见PVDF已经可以形成连续的结晶相,并且球晶尺寸较大。 但是由于PU为非晶型聚合物并且与PVDF是部分相容性,所以可以看到在共混物是呈相分离状态的,由于PU含量较少PU呈不连续 的相分布 在PVDF球晶的上层,PVDF由于与玻璃基板之间的氢键作用而在结晶后,其晶相挤占了底层空间。由图1( c) ( d) 可以看出: 少量的PU分布于PVDF球晶之间,没有对球晶的晶型产生影响, 在( d) 图中由于PVDF的含量占优,从而看到的是成核密度较高、球晶完善的连续晶相,而少量的PU分布于球晶之间。

2.2PU/PVDF共混薄膜界面结构SEM分析

图2为干法成 膜制备的PU/ PVDF共混薄膜,( a) 为纯的PU薄膜结构形貌,( b) 、( c) 、( d) 分别为PVDF含量为6% 、10% 、14% 不同配比 的PU / PVDF共混薄膜的电镜扫描形貌。

由图2( b) 图可以看出: PVDF含量为6% 的PU/PVDF共混薄膜断面结构形貌,明显有别于( a) 中纯的PU薄膜形貌,在PU的连续相之间分布着的PVDF结晶相,PVDF的结晶相被PU连续相包裹着。图2 ( c) 、( d ) 中PVDF含量分别提高到10% 、14% ,从图中可以看出PVDF球晶的结晶相含量明显增多,且呈无规则分布状态,由于PU与PVDF的相容性较差,所以其共混薄膜的内部界面会出现明显的边界,这些边界微孔反应在宏观状态下, 制约了PU/PVD共混薄膜的物理机械强度,由于PVDF不均匀的分散状态, 为PU/PVD共混薄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

2.3PU/PVDF共混薄膜的疏水性能分析

图3为2种不同型号的聚氨酯树脂PU1、PU2与不同含量的PVDF共混,利用干法成膜后,共混薄膜的表面接触角与PVDF加入量的变化趋势 图。通过图3可以看出: PU1 /PVDF、 PU2 / PVDF干法共混 膜的表面 接触角,都是随着PVDF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表明干法共混膜的疏水性能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且增加的速度逐渐增大。由图3中的PU1 / PVDF、PU2 / PVDF曲线所示,当PVDF的加入量达到14% 时,干法共混薄膜表面接触角分别提高了19% 、 26% ,说明干法技术得到的共混薄膜的疏水性能提高了,并且PVDF对2种不同型号PU的改性后效果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此种改性方法的普遍适用性。虽然PU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但是PVDF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能,所以加入PVDF之后能明显改善PU的疏水性能,使得聚氨酯干法膜表面的纯水接触角增大,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能和防水性能。这对于聚氨酯在合成革应用领域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使得生产具有一定抗污染、防水性能的聚氨酯合成革面层,变得更加简单便捷,非常利于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2.4PU/PVDF共混膜(干法)机械性能分析

图4为PU1 /PVDF、PU2 /PVDF干法共混膜的拉伸强度,随PVDF加入量的百分比而变化的曲线图。该试验采用万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测定了不同含量的PVDF加入PU后,对共混膜拉伸强度的影响,由图4可以明显看出: 加入PVDF后干法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比纯PU膜的拉伸强度,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 共混膜的拉伸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由2条曲线可知: 当PVDF的加入量为10% 左右时,PU1 /PVDF、 PU2 / PVDF干法共混膜的拉伸强度都增大了,分别增大了26. 5% 、36. 9% 。 说明PVDF加入的改性效果是十分良好的。但是当PVDF含量持续 增大时,2种共混薄膜的拉伸强度又随着PVDF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这是由于当PVDF的含量在10% 之前时,PVDF连续相较少并且均匀地分散于PU的连续相中,干法成膜后,PU聚集交联在一起,此时PVDF聚集相态也交联在一起,并且起到了辅助增强拉伸强度的作用。当PVDF的含量持续增大并且超过10% 后,由于PVDF与PU是不相容体系,并且PVDF是一种脆性材料,干法膜后强度很低容易脆断,所以当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PVDF形成的脆性的连续薄膜结构,不能均匀地分散于PU的连续聚集相态中, 并且在成膜过程中会析出颗粒,干法成膜促使PVDF的聚集态与PU的聚集态之间没有很好地交联,造成了共混薄膜的结构缺陷,从而降低了共混薄膜的拉伸强度。

图5所示共混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是逐渐降低,这是由于PVDF干法成膜后属于脆性材料,容易脆断,虽然聚氨酯中含有软段和硬段具有很好的弹性,但是脆性材料PVDF的加入使得共混成膜后,聚氨酯中硬段逐渐增加, 而软段不变,所以其断裂伸长率随着加入PVDF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由此表明,当PVDF少量添加可以改善PU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反之PVDF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PU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会降低,主要是由于PU与PVDF之间并未形成真正的化学交联,而是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作用。

2. 5 PU / PVDF共混膜 ( 干法 ) 热重分析

图6是PU/PVDF共混膜热分解图。由图可以看出: PVDF的加入没有影响PU的热分解温度,开始降解的温度还是 在300℃ 左右,并且随着PVDF加入量的增加,共混膜分解彻底的速度也加快了。在合成革后处理压花工段,由于压花的温度在200 ~ 210℃ 左右,PU合成革的压花性能的效果与聚氨酯面料成分、热压辊的温度、热压辊的压力、压花冷却及PU的软硬度有关。在合成革面层压花过程中若是纯PU树脂,容易发生粘辊、合成革表面发雾、花纹不清晰等状况,加入一定量PVDF后,PU/PVDF共混膜的疏水性能增加,并且增加了共混树脂中的硬段,提高了PU共混树脂的硬度,从而使得PU/PVDF共混面层膜在通过压花辊时,面料不易黏辊、压后花纹稳定清晰并且长期不易形变。所以PVDF的加入能很好地改善PU合成革在后处理压花工段的不足,对于合成革加工生产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3结论

( 1) 共混配比决定PU/PVDF共混薄膜中PVDF球晶的尺寸,并且PU与PVDF是部分相容体系,由于PVDF与玻璃基底具有一定的氢键作用,从而PVDF的晶相分布于底层,少量的PU分散于PVDF球晶之间,大量的PU形成连续相浮于PVDF球晶上方。

( 2) 通过SEM可以观察到,在加入PVDF后PVDF晶相广泛地分布于PU的连续相之间,PVDF晶相分散而不连续,并且随着PVDF含量的增大, 球晶含量也增多。

( 3) 加入PVDF后,PU/PVDF共混薄膜的表面纯水接触角逐渐增大, 提高了共混薄 膜的疏水 性能; 随着PVDF加入量的变化共混薄膜的机械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

PU材料 篇9

华硕PU401在配置方面拥有严格的标准。首先, 华硕PU401商务本搭载英特尔®酷睿™ i7 4510U处理器。高规格22nm制程工艺, 初始主频为1.8GHz, 睿频至3GHz, 共享的三级缓存为3MB, 强劲配置带来强劲的性能。

华硕PU401笔记本以大大优于业界标准的成绩通过各项严苛的品质测试。例如, 在铰链测试中额外接受20000次的铰链开启;在闭合循环测试中, 华硕PU401面板承受压力的测试标准比普通消费类笔记本电脑高了20%;华硕PU401还通过了防泼溅测试, 在不慎将饮料或水泼洒在笔记本电上之后不用再慌乱。

用户友好安全可靠

华硕设计师精心调校PU401键盘以为用户提供优异的敲击率及2.3mm长键程。与此同时, 该键盘还提供具有页面向上/页面下键的完整数字键盘, 以增加计算和阅读长文档的效率, 提升用户的操控体验。

华硕PU401商务本经过严格的3轴向/6自由度的冲击和震动试验测试, 以作为对使用者的保障。同时配备重力传感器硬盘保护软件, 作为辅助的防御措施, 在笔记本电脑发生坠落等意外时, 极力保护硬盘和数据安全, 亦以金属支架强化硬盘周围的结构, 保护超越主流标准的储存结构。辅以减震垫, 提供额外防护的设计, 以备笔记本电脑运送过程中, 如果发生冲击或掉落, 可确保数据的安全。

简约干练舒适愉悦

外观方面, PU401采用的是清爽干练、简洁高效的时尚先锋外观。华硕PU401商务本轻至1.77kg, 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理念, 深色调的发丝纹加工延伸至底部。

上一篇: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下一篇:多枚螺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