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2024-09-21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共12篇)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1

摘要:媒体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新媒体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特性进行梳理, 进而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正确运用好新媒体的功能, 是把握住保障当今经济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新媒体,经济安全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 而网络传媒就可以定义成新媒体的一种了。随着科技的继续发展, 新媒体几乎每天都在产生变化, 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会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

首先, 新媒体具有及时性。这是每个传媒都在不断追求的目标, 所以一些传统媒体也会在这方面求得发展。比如一些报刊出现了网络版, 电视节目出现了网络电视。我们每天都可以收到手机报, 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简单、方便和经济。网络新闻使得信息的发布与接受真正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很多经济活动, 比如贸易、金融等活动也是需要及时收发消息的, 所以这一特性使得经济新闻报道对经济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由这些网络传媒发布的经济信息更加关注和贴近生活, 有助于及时了解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动向, 出现经济异常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控, 促进了经济安全。

第二, 新媒体更加具有商业性。新媒体可以说是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 但是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 产生商业效益的速度也是优于其他媒体。所以各个大型传媒公司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期望得到更大的回报。这一特性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 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而且传媒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发布信息的能力, 传媒的传播能力提高, 使得其对经济的影响力加大, 正确信息的发布更加可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 新媒体的分众性。传统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也可以划分财经报道、政治事件报道等方式, 但是其远不如新媒体的针对性。分众传媒使得传播更加具有个性化, 受众也更加专业化。比如新媒体中出现的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 受众是可以进行选择性收看的。不再像传统的电视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也使得关注经济报道的人员是相对专业的, 而且这些人本身对经济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种环境下就要求传媒的经济报道要更加具有专业水平才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第四, 新媒体的交互性。传统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 反馈信息则相对要复杂和困难。并且信息的反馈环节和发布环节脱离, 不能同时展现在受众面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不仅可以随时发布信息, 更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一特性增加了信息交换的频率。由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 传媒的传播能力大大加强了, 可以更加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经济新闻的报道, 从而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一结果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经济安全保障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传媒的发展乃至新媒体的出现给保障经济安全带来了更多的方法与手段,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我国的传媒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众多的, 比如传媒如何解决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如何对发展后的传媒进行职业界定等。对于经济安全来说, 更多的是控制问题。

想要发展就要放开, 而放开后就会有新的问题出新, 这时就必然要谈到控制问题。发展后的传媒, 更确切的说如何对逐步实现产业化的传媒进行监控,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原来单纯地作为政府的“传话筒”转变为逐渐独立的产业, 也就意味着政府对于传媒监管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制定一整套新的监管制度。既符合传媒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能保障经济安全。理想的传媒监管制度是在政府的指导之下, 并在传媒本身自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安全保障制度。

我国传统的传媒产业, 如报业、电视台等是在党的领导与政府监管下的产业。对于安全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也使得这些产业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视角, 更加能够整体性地认识经济安全问题。而新出现的网络传媒, 由于更加具有互动性, 使得个体的能力在互联网上更加突出, 虽然能够对平台进行监管, 但是使得控制与监管从方法到技术层面都更为复杂。

以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消息, 比如传媒可以在议程设置方面有绝对的主导权, 而在新媒体时代, 传媒已经不具有绝对的权力了。单纯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来说, 特别是短期内传媒控制舆论的作用相对减小了。

对于新媒体特性的认识, 在现阶段直接关系到传媒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发展传媒的过程中, 合理利用这些特性可以使传媒对经济安全产生更加有效果的正面影响, 反之则也可能加大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一点是, 科学技术的进步之快促使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后果是无法预知的。

每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是时代的进步, 也必然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微博的发布能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如果有大量的粉丝, 并不比一个媒体的新闻发布能力差。并且这些代表个人观点的信息, 因为明星效应或者是对个人的崇拜作用, 有时要比传统传媒的传播能力还要强并且具有针对性。

应该注意到, 新媒体易于操作并且可以使得个人发布信息。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说, 个人信息的发布导致安全问题不容易得到控制。这就使得传媒对于保障经济安全的控制力减弱。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新媒体使得把关人的能力降低了。但是, 这并不是代表传媒无所作为, 反而对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要加大影响力, 必须要比个人发布的信息更加及时、客观和权威, 对于经济问题更加要具有前瞻性, 努力营造影响力和公信力, 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传媒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握舆论导向、设置议程, 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努力。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2

摘要: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及其特征 媒体环境 广告传播模式

正文: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革命,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形态。新媒体广告投放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户外新媒体:目前在户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包括户外视频,户外投影,户外触摸等,这些户外新媒体都包含一些户外互动因素,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气,提升媒体价值的目的。

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手机新媒体: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3G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现阶段新媒体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广告类型: 网络名片

网络名片是指加载在新闻页面上的浮动广告,它通过关键词匹配可以快速实现全网覆盖,是传播效果最好的新媒体广告形式。

目前,人民网、环球网、浙江在线、东方网、安徽新闻网等新闻网站都引入了这一广告模式。与其他网络广告相比,它十分注重广告的品牌效果,通过精准的关键词匹配,使新闻内容、广告,以及软文推广达到高度一致。

网络名片是按年销售的,因此好的新闻关键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网络资

源。它通过将媒体、各城市广告代理商、平台运营三方利益平衡,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车体广告

车体广告与乘客的相互流动性是不可多得的,不论是针对车内乘客还是外面的车体广告,它具有较强的广告冲击力和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广告授众率。

楼宇广告

平面框架广告是一种媒介,它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精准地到达目标消费者,而楼宇框架广告媒体的出现,势必在国内将会掀起新一轮的“圈楼运动”。凡居住在高层时尚住宅楼的用户,每人每天至少3至4次上下楼梯,而楼梯旁边的平面广告至少3至4次闯入他们的视线,具有其它媒体所不可能具有的广告阅读的强制性。

兼具性广告

展示的形式多种,具有文字和色彩兼备功能,从产品商标、品名、实物照片、色彩、企业意图到文化、经济、风俗、信仰、规范无所不包含。通过构思和独特创意,紧紧抓往诱导消费者购买欲这一“环”,以视觉传达的异质性,去达到广告目的。

健身房广告

媒体更加针对男性与高消费人群,健身将是需要耐心,所以在健身的时候,人群将会寻找分散自己注意力的目标。这个时候的广告将会受到关注,给人群带来深入的感受。

墙体喷绘膜广告

画面细腻,色彩艳丽,图像逼真,视觉冲击力更强,实现了由卡通图案、简单文字到任意彩色图案的质的飞跃,它改变了以往墙体广告在人们心目中的低端印象,是墙体手绘的升级,是墙体广告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同时也为广告客户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宣传方式。

新媒体广告有如下特点:

内容更新的即时性。麦克卢汉曾预言:“时间和空间在瞬息时代反而双双化为乌有。”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出版时间固定、信息采播成本高的弊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记录、传输和处理方式,使信息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LBS技术的发展,广告主甚至能追踪定位消费者,实时推送有效促销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即刻。

受众到达的精准性。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源自大型组织,信息被传送给大量同质化的受众。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裂变使得传统大众媒体的强大效果一去不复返。以一定的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隔性为特征的小群体的受众群组成了传播意义上的广大受众,广告主需要在有限的传播覆盖面上深挖群体的独特媒介消费习惯黏性,拓展传播的深度。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较之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新媒体变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主体的单向信息传播为双向的、多维的传播,传者和受众之间不再是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传受关系,而是一种交互关系。由此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带来了传受双方地位上的平等性,进而导致了传播模式的演变。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主体要素的影响

与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第一,广告信息传播由中心向边缘扩散。传者成为信源,信源成为具有相同关注点的个体受者话题聚合的中心,而受者在两级传播后也可成为新的信源,传受双方身份模糊化,专业的媒介组织不再是权威的信源中心,个体开始发挥信源角色作用。

第二,广告传播由异步式线性传播重返同步式互动传播。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不同,信息传播不再是一个线性、单向的传播过程,信息在传受双方之间双向流动,传播与反馈是同步的、即时的,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方式更加灵活。

第三,受众由同质化的大众群体向异质化的小众个体分裂。受众的裂变使得大众化的受众群体消失,受众以个体集群方式出现,广告传播开始针对具有独特人口统计学依据和内在价值观特征的个体。此种情况下,广告主所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到达最大多数的受众,而是如何能使有效信息到达最有效的受众,并使他们深刻理解信息内容。

第四,受众本位时代来临,传受双方地位趋于平等。媒介强大效果论的时代已经过去,受众开始有甄别性地选择蜂拥而来的信息,并对传者做出反馈,传者以受众需求为标准对传播信息进行修改。在信息的多层级传播中,同一个个体同时扮演着传者和受者两个角色,传受双方身份互易。

第五,信息传播多维化,广告主对广告传播流程控制性弱化。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中心即是发布信息的广告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绝对中心消融,各个个体受者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其对于广告传播的态度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广告传播效果难以估量。

第六,传者对信息的传播控制力下降,信息变异成为广告主十分担忧的现象。由于受众地位的上升,受众出于自身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对信息进行改编再传播的可能性增大。此外,由于信息传播的层级性、无序性、多向性,使得传者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下降,由此导致信息距离原始信源越远,信息保真度越低。新媒体对受众分流的影响:

查阅网络资料显示,对南京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被访人中,18%的人少看电视了,25%的人少看杂志了,11%的人少听广播了,15%的人少看报纸了,新媒体的受众开始增多,电视观众开始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得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调查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大事以报纸为主;50年代至70年代,报纸、广播各分天下;80年代以后,主角由电视媒体来担当;目前,由于新媒体发布新闻要比电视发布新闻速度快、成本低,冲击电视新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受众对媒体偏好发生改变。新的传播状态使传统媒体的“大众”正在逐渐变为“小众”。

新媒体对广告业主的影响:

随着消费市场供给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越来越强调市场的细分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广告主 也越来越重视针对消费者有效传播途径和到达率。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能满足广告主的要求。一方面,它能针对目标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实施宣传,到达率高,另一方面,能与消费者(受众)深度沟通和互动,通过服务不同的客户,让广告主精确地击中所想要的目标受众,使效果最大化,充分降低广告主传播的成本。再就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也能做到一对一营销,也是能让广告主,做到有效覆盖。这种高性价比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

在经营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同质化。在服务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相同,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差无几,还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然后将“眼球”出售给广告主。以上三种方式直接分割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直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利益格局。其次,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以纯粹信息和纯粹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跨行政区域传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巨大拐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收入一路高扬,2006年广告投放新媒体趋势继续加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主的传统的传播概念,无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新媒体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电视媒体是受国家垄断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有强制性,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约,其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可以任其发挥。另外,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分子。必须看到,目前的新媒体热潮,是由投资商、技术开发商、设备生产商、信息传播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一起参与的“市场共谋”。这些情况都将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带来影响

阳狮大中国区董事长郑以萍曾经说过一个理念:“co-creation”,联合创意。她的观点是,目前消费者在新媒体帮助下,具有了“传播”能力,这是和所有以前的广告受众不同的。因此广告要变革,要让消费者参与传播。而要做到这点,从广告公司来说,“创意”将更具有挑战性,不只是创意总监的灵感,需要新媒体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创意过程”;随后,消费者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传播过程”。安瑞索思CEO 应宜伦提出观点:最好不要用“新媒体广告”,而用“互动广告”来定义目前的新形态广告。这个观点言简意赅:其实现在变化的不是“媒体”形态,变化的是“广告”形态。与其说“新媒体广告”,不如说“新广告”模式下,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而这,对三方都是挑战,也是机遇。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要素的进步,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深厚的,它影响着传受双方的关系,影响着人类传播活动的能力极限,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与以往模式不同的特点。本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传播模式的演变过程所作的梳理分析,希望能为以后广告新媒体的研究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阿伦斯[美]著,丁俊杰译:《当代广告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丁俊杰、康瑾:《现代广告通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1页。

论新媒体对体育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第十二届全运会 新媒体 体育 影响

目前,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已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关于新媒体与体育结合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新媒体的运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等,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媒体以及新媒体与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规律,揭示新媒体在体育领域运用的深层次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中新媒体对体育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新媒体及其对体育的各方面影响的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本文对新媒体与体育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媒体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的应用现状

新媒体对于第十二届全运会来说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全运期间,为了满足开幕式及全运会期间的话务容量需求,沈阳移动从新建基站和对原有基站扩容两个方面入手,在开幕式前期,奥体中心周边共新建TD宏站45个,GSM宏站10个,2G完成了60个小区293块载频的扩容,奥体中心场馆内TD室8个小区分别从6载波增加到12载波,通过实施严格的监控以及周密部署,沈阳移动真正确保了网络畅通,保证了各类网络媒体在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的正常运行,促进了新媒体的应用。

(二)新媒体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1.新媒体为十二届全运会带来的经济效应。2011年,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陈云博士说:“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注意力经济”的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美国迈克尔·戈德海伯在《注意力购买者》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但每个人的注意力是相对有限的,注意力的稀缺性使其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在新的注意力经济中,注意力的财富,存在于那些过去付给你注意力的人群那里。新媒体是当前最方便、最快捷的传播载体,在全运会期间,广大群众通过新媒体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领导者也将注意力放在辽宁省的城市发展规划之上,进而将这些注意力转化成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和保障了第十二届全运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快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沈阳的城市形象,提高了辽宁省知名度,使经济效应得以长期化、持久化。

2.新媒体为十二届全运会带来的社会效应。新媒体进一步改善了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使人们不再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劳务性消费,例如,参观体育比赛、聘请私人教练教授专业运动技术、购买全运会吉祥物挂件等,这样不但刺激消费,同时也间接地调整了体育消费结构。此外,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完全有可能转变成为一种持续性的社会现象,从而改变人们固有的消费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

另外,新媒体能够促进正能量的传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发生的“马娇救人事件”中,辽宁队为感谢马娇救人而放弃比赛的感谢信被人发到了微博,进而马娇救人的故事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微博中信息的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新闻线索,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全运会上的“最美选手”马娇。她的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广泛传播,使“救死扶伤”的道德行为得以宣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新媒体与第十二届全运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唐成、刘苏认为,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竞技体育组织依靠媒介而获得经费来源扩大影响,而媒体也能通过吸引观众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新媒体利用自身在信息传递上的优势,使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影响力扩大到我国的每个角落,极大促进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发展,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关注并参与体育运动;而新媒体对体育赛事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体育比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增加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无形中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另外,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诞生的,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与沟通的需要,所以新媒体对第十二届全运会体育赛事的报道及评论,能够引起广大体育爱好者对赛事的密切关注并参与其中,激发体育迷们的热情。作为科技催生出来的新媒体能与体育运动完美联姻,使新媒体得以发挥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四)新媒体在体育领域的前景展望

新媒体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为体育传播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体育领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将会实现体育传播效果的最优化,那么,新媒体必将在体育领域产生巨大的作用。如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媒体,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后奥运时代,我国将迎来更多的各级各类国际体育赛事,而新媒体也将是报道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的新媒体体系将主宰未来的传媒界。

参考文献:

[1]吴杰.新媒体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唐成,刘苏.大众传媒与竞技体育产业关系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马凤强(1990.2— ),男,山东安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 篇4

1新媒体的特点

1) 互动性。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互动性, 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限制, 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甚至二者的身份可以互换。在经济发展领域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根据物质需求的不同, 在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可以实现身份的互换, 这就赋予了人民大众多样化的权利, 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动态式发展。

2) 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 人们对于物质、娱乐、时间等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 并且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3)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往往是单向的, 如果受众需要进行信息反馈, 只能通过写信、打电话等途径来实现, 信息的传播存在滞后性。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的反馈, 而且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 开放性。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每一个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信息都是隐匿的, 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信息和言论,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这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使得信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 同时也给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2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给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便利。在信息时代, 新媒体开放性、交互性、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征给经济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处于经济市场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包围之中。这就使得经济体通过新媒体途径实现了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息通畅, 帮助其更快速、 更准确地获取消费者市场信息, 进而帮助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 制定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同时, 为了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形象,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很多经济体都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品牌宣传、网络推广等经济活动, 通过新媒体直接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直接获取经济效益。

2)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在网上开展,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购。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微信、淘宝等客户端成为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最佳选择,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网络购物时人们只需轻点鼠标而不是现金支付就可以完成账务支付, 也免去了上街购物时的辛苦, 方式更加便捷, 大大激发了人们的购物欲望, 可以说网购是消费者的福音。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 人们只需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网络购物。由此可见, 新媒体的出现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带动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如前文所述, 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网络购物带来了契机, 这就给网络购物相关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扩张与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 网络服务、物流服务、经营推广等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 网络购物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电子商务行业, 其涉及的领域和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催生了新媒体经济。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催生了新媒体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发展形式的产生。它主要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以新媒体经济终端为媒介进行经济信息的传播, 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互动性。同时, 新媒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设备成本, 人们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被大幅降低, 而且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就给新媒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推动新媒体经济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

新媒体的出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基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 它不仅给市场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便利, 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新媒体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探讨了新媒体的特点, 进而对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5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体育社团建设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其影响进行简要介绍,进而阐述了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社团;影响;对策体育

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青年学生身体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的体育社团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运动组织,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体育社团管理和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了,那么如何才能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是社会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的。下面就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影响

近年来,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同时,网络及手机作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当代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强调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作出正确地引导。以下就是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10-29的青少年网民已经占据了总体的60%。例如,浙江在网络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即获知6262.41万户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人群占据了较大部分,即新媒体的产生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为了深入掌握到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即CNNIC展开“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活动,并获知基于手机网民为1.27亿人的背景下,青少年网民人数已经占据了总体的51%,而其中学生人数为25%。即青少年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较为普遍,且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低头族”的不良习惯,为此,当代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针对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展开调研,由此规避新媒体的产生冲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青少年长期而普遍的使用手机和网络主要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就CNNIC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小学生网民中上网时长为5.7小时/周,2012年为6.3小时/周,而到2015年为止已经逐步上升至21小时/周,即呈现出上网时长快速增长的趋势,最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小学生的运动时间,致使小学生在手机及电脑的辐射下,“低头族”坏习惯的养成下,逐渐呈现出肥胖、近视、驼背等成长问题,为此,当代小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对此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即将小学生上网时长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就此缓解手机和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手机和网络的使用逐渐影响到了小学生体质状况,因而学校、家长及社会环境三者间应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为青少年作出正确的引导,继而规避不良上网行为。

(二)造成青少年崇尚他国文化与过分追求外在美

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亦体现在造成青少年崇尚他国文化,即部分中小学生在手机和网络使用过程中利用微博、网络视频等的便捷性,盲目的追星,模仿等,出现了哈韩族,哈日族,崇美族等。例如,部分中小学生受韩国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迷恋韩国组合“K-POP”女子组合、EXO、AOA、Big Bang等组合的现象,同时在盲目的追星过程中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喜爱之情,从穿衣、打扮等层面对偶像形象进行效仿,并以此认为自己很酷很有个性,最终脱离了学生本体的形象特点。再如,在手机和网络各种美图照片,日韩明星写真,网络世界对美的诠释等的影响下,部分女学生开始过分追求外在美,并过早的开始化妆,打扮,甚至出现以貌取人的价值取向,在学生时代过分注重外在美而忽视学习的重要性,内在美,道德观,价值观,受挫能力的学习与养成。盲目崇尚他国文化与过分追求外在美等问题的凸显,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等,作出正确的引导,引导其注重内涵,自我能力提升,内外兼修,追求自然与真我,而非刻意模仿等。

(三)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混乱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手机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青少年呈现出对事物判断力下降的趋势,并对原有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怀疑,最终诱发了犯罪等现象。例如,在手机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开始接受到大量的暴力信息,同时其在暴力信息接受过程中认为暴力是自身帅气形象及义气的表现,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效仿电影片段,促发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现象等。为此,在多元化价值观传播的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过程中应注重综合道德评价示范、道德相对主义等现象的产生,对手机等媒体信息传播标准进行制定,由此来削弱其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并确保青少年在道德选择过程中能提高自身价值观判断力,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此外,乡镇等中小学院校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扩大自身媒介素养教育力度,以此来调整学生价值观念,提高其信息辨识能力,规避不良信息传播的影响。

三、手机、网络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

在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调查中可知,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手机、网络等的使用影响最大。例如,部分乡镇地区家长在复杂网络环境的感染下,认为女生注重外在是好事,书读得多不如长得好,嫁得好,外在有助于其未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此观念凸显出思想扭曲、“重男轻女”的问题,并致使部分高年级女生在家长网络扭曲三观的影响下,而表现出过早的成熟打扮、化妆等现象,最终影响到青少年对于正确人生价值的追求,而去过分追求一些外在的,虚浮的事物。同时,部分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过程中,亦逐渐呈现出在孩子面前显露财富的行为,让孩子觉得财富来之太易,从而不知努力进行自我增值,甚至还有部分家长放纵青少年进行美容或者减肥,继而促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拜金,读书无用和过分追求外在的成长观念。此外,社会因素亦是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部分网吧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取个人利益,为青少年提供赌博、色情等网络游戏,同时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让青少年过早接触色情,暴力,拜金等不良信息,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并导致青少年价值判断能力的降低。另外,部分学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未对青少年进行媒介信息辨识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促使不良信息接收现象的凸显,最终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及思想,为此,应注重对其有效处理,正确引导,继而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可知,新媒体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但亦诱发了负面影响问题,而导致此问题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为此,在当代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结合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即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混乱、造成青少年崇尚他国文化、过分追求外在美等,对网络环境实施监管,由此打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提升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朋,刘培超,彭玉林.“新媒体”推广对我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影响因素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12(04):18-19+40.

[2]张明新,刘于思.社会交互式传播技术与青少年的同辈关系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经验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14(07):37-50.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7

1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发生改变

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表现为媒介的融合。媒介的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 融合多种信息格式, 通过新型终端显示出来的“大媒体系统”。就目前的媒介表现形式而言, 已经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特质。数字报业将报纸和网络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共同运用于新闻产品的生产之中, 各取所需、物尽其用的多介质传播模式。同时, 伴随异质媒体竞争的加剧, 新一轮的分化又同步产生——在媒介融合的领域和环节中显示出“合久必分的分化趋势”, 在更高的层面上强化媒介属性的优势, 通过具体传播环节中的“融合”与“细分”, 满足受众得到“更多有效的异质信息”的需求。

2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状态

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 记者收集事实, 然后编辑成新闻, 以报纸或节目形式传播给大众。非新闻单位、普通老百姓、甚至新闻单位的非编辑部人员均不能进行大众传播。如今, 只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 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向他人传播信息。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 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传统的传播形态、通道是固定的, 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如今, 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 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 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这些随时进行的信息, 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或信息来源, 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

3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带来广泛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下降, 特别是平面媒体的广告经营出现了严重的压力, 电视媒体维持稳定。同时, 网络、电台和户外广告市场高速增长。户外媒体中, 以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为代表的楼宇液晶电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在大学校园、医院候诊厅、酒吧和行进的火车、公共汽车上也出现了液晶电视等媒体。形成了以网络为主力、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为侧翼的新媒体方阵迅猛崛起, 瓜分、蚕食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这些新兴媒体的出现, 改变了广告主传统的品牌传播概念, 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4 传统媒体自身优势

1) 公信力强。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技术性, 它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是新媒体短期之内无法取代的。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和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调查报告》显示, 网民最信任的还是电视广播和报纸, 而信任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

2) 内容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 提高传统媒体的主业盈利能力。首先要在提高内容的质量上下功夫, 走精品化道路。新媒体内容的整合和发布只能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合作, 或者传统媒体的廉价内容供应。因此, 内容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较之新媒体内容的浅显化, 通俗化, 传统媒体报道的内容深度, 评论的深刻都是其在竞争中的优势。

传统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 必须正面面对新媒体的冲击。1) 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单一化的盈利模式, 树立整体经营理念, 适当转多元化经营, 调整产业盈利结构, 重视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的开发。2) 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对受众有较大影响的“内容”, 同时在强大内容的吸引下, 根据受众的经济能力适当的提高产品价格, 使主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3) 转变营销策略。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 变化新的营销模式, 借助社会的技术、体制、营销等方面制定应对之策, 手段和传播渠道, 对受众而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非常便利, 我们国家的人都很喜欢上网获取信息, 但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都承担着社会责任, 应该把公平、客观的新闻报道最迅速、最准确地传送给受众。”网络、手机平台并不是专门为新媒体设置的, 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如果能够借助新媒体的技术

5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 有一个本质的特征:数字化。如今, 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加快。虽然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最后的形态还是以纸介质呈现在受众面前, 但制作全过程已经数字化;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 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的新阶段;电视正全面迈向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及数字压缩卫星直播电视。完全数字化后的传统媒体自然也就演变成为“新媒体”, 因为它不但将原有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同时还具备了许多新的功能, 并与其他任何数字传播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在媒体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对于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带来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传统媒介应积极创新, 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 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 积极融合于新媒体的发展之中, 将新媒体带来的压力变为自身发展的机遇。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媒体产业也在高速运转和变化着。现如今中国媒体产业面临着一个新旧媒体的发展与抗衡问题。以网络、手机为主新媒体对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媒体自身的改革, 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机遇。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8

1 新媒体对媒体关系主体的影响

Cornelissen (2011) 指出, 公关范畴内的媒体关系包括对媒体沟通和关系的管理, 以及对所有媒体“把关人”的管理, 即对纸媒、广播或在线新闻等有管理权限的作者、编辑或生产者的管理。在公共关系实践过程中, 沟通双方作为媒体关系的基石, 在过去, 公关人员媒体关系维护的重点通常在于与记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布对企业有利的信息。然而, 随着网络的发展, 公关人员需要维护的关系网络逐渐扩大到普通民众当中去。

1.1 业已形成的传统媒体人

传统新闻传播的路径通常为由专业记者收集信息, 将其撰写成文并发表。但是, 记者对将要发表的内容及新闻将被发表的形式并没有最终决定权。所以, 在传统媒介的媒体关系维护中, 公关人员需要建立起与扮演新闻内容“把关人”角色的记者及其编辑的良好关系。

作为媒体关系的主体之一, 网络的普及给记者角色和作用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首先, 记者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数字科技产生之前, 记者常试图找寻一些低成本的新闻。当时, 新闻记者与公关人保持对等共生关系, 公关人员作为记者信息来源的重要部分为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素材, 同时也使得企业新闻更便捷地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然而, 网络的发展为记者等传统媒体人获取信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需要的信息而非被动接受公关人员所提供的文章。在新闻内容的构成上, 社交媒体和数字科技的发展使记者和编辑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性。同时, 在信息的真实度上, 新媒体也为公关人的媒体关系维护过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的覆盖面及言论自由充分发挥出舆论的强大力量。媒体人不再像过去那般依赖公关人传递企业在某一事件中的具体真实情况, 而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对事件进行推测和分析。

其次, 新媒体赋予了记者等媒体人更为强大的力量。记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设个人的博客、微博或论坛等途径来发表自己的文章和观点, 而非必须通过编辑审定后发表。由于突破了传统新闻的发表模式的限制, 以社交媒体为主体的网络科技为记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抒发观点的平台, 这就对公关人在与传统媒介的媒体人建立和维护媒体关系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关人在提供新闻文章的同时, 还应充分注意重要相关媒体人在社交网络上对企业的看法和评论。

1.2 新兴的社会公众

与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下不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普通公众不再是被动接受报纸、广播和电视传递出的消息, 而是自主地通过网络等新兴途径发掘信息。“数码相机, 便携式音频设备, 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 (Tench and Yeomans, 2009) 使大众也可以把新闻发布在网络之上, 从而表达他们对事件、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意见。

公关人在建立媒体关系时应充分关注舆论的巨大影响力。公众在社交网站, 例如微博、人人网或博客上, 无心的话语或照片都可能给相关企业或个人带来毁灭性的危机, 公关人员在制定媒体关系战略时, 需要紧密地关注自身代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交网络, 并尽可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且保持互动。

1.3 企业自身的媒体沟通

在传统媒体垄断信息来源的时期, 公众主要通过业已发布的消息了解感兴趣的信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向大众打开, 群众有机会更为直接的接触到自己所关注的内容的信息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来及时发布信息, 从而将一部分潜在客户转化成忠实用户。

在信息时代, 企业官方网站等的建立也标志着企业自身也成为了媒体关系建立的直接主体之一。企业可以与自身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关注主要用户的微博、博客等, 企业可以获得其用户的反馈, 从而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良。作为沟通主体, 企业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传播信息, 而非依赖记者向外对公众传输。同时, 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企业的公关人员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他们可以更为自主地决定发布的内容及自由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企业自身的媒体关系。

2 新媒体对媒体关系维护渠道的影响

公关人员进行媒体关系架设时, 必须有一定的载体。由于公关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与传统的新闻单向传播方式不同, 新媒体使大众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或某一事件的评论反馈到当事方处, 并对当事方做出反应给予压力 (Cornelissen, 2011) 。此外, 由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多样性, 企业雇员有时也在媒体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沟通作用。在新媒体发展的形势下, 就中国而言, 主要的新媒体影响下的媒体关系渠道有微博、博客及其他的社交网络和网站等。

2.1 博客

博客是由个人建立起的以网络为平台, 可以自主管理发布内容和时间的平台, 博主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且发布内容的时间通常以逆序排列 (Yang and Lim, 2009) 。由于博客通常是自发建立的, 带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不同的博主在组织文章的方式、语言语气及针对某一事件的态度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博客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从前的新闻传播路径, 博主可以自行控制博文的内容及评论。在公关媒体关系维护的过程中, 博客作为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对博主来说, 博客为其抒发个人观点提供了机会;对公关人员来说, 尽管可以从博客中获得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反馈, 但博客内容也会给企业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公关人员应积极通过博客建立起企业与大众的良好关系, 从而诚实地及时向大众传播企业正面积极的信息, 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并获得大众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博客的建立使企业更具社会性, 与其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好的信息交换与沟通。

2.2 微博

微博每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 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微博的互动中来。由于微博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为便捷的参与度, 通过微博传递信息目前已经成为传播信息较为便捷和快速的方式之一。

公关人员通过微博与外界建立媒体关系时, 首先应保持诚实的态度, 真诚地面对利益相关者反馈的问题。其次, 应充分保持与利益相关者在微博上的互动。在过去, 大众在信息的上传下达过程中处于弱势, 微博的产生赋予了群众强大的舆论力量, 他们可以直接地反应自己的想法, 并与其他人公开的讨论。公关人员通过对企业官方微博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微博的管理可以获得范围更为广阔的反馈, 并对反馈的问题做出应对, 从而对外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通过改变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也改变了大众与信息, 发布者之间的关系。公关人员对外的媒体关系不再是单一的发布信息而是更多转变成为双向沟通的过程。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方式不再是由记者等传统媒体编辑人员所主导的有固定形式的文本等, 公众在企业媒体关系中地位的提升促使公关人员在编辑信息时需要充分考虑被大众所接受的信息的组织语气和方式等。

3 结语

公共关系中的媒体关系并非简单的消息传递, 公关人员在建立媒体关系时, 要充分分析企业沟通的目标受众、应选择的沟通渠道和所期待的沟通效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媒体信息的大爆炸, 公关人员在维护媒体关系时应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媒体氛围下对信息质量和多元化的需求。

多媒体的发展使公关人员所发布的信息可以更有针对性, 可以具体到某一热点话题、某个特地区域或某类特殊人群 (Moss, 2011) ,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关人员维护媒体关系的效率。对传统记者、编辑而言, 通过多媒体平台的搜索, 可以从多方获取关于某个时间的信息, 从而对新闻进行更接近事实的报道;普通群众同过网络也可更直接地获取信息并做出反馈;此外, 企业通过在社交网络中建立官方用户可更高效地传递企业信息,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转化更多的潜在客户。

在新媒体背景下, 公关人员为企业制定媒体策略时, 要充分考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度,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及时对外传递企业信息, 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即传统媒体和企业的客户及潜在消费者等, 建立起良好的媒体关系。

参考文献

[1]Carroll C E and McCombs M.Agenda-setting effects of business news on the public's images and opinions about major corporations[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2003 (6) .

[2]Coombs W T and Holladay S J.PR Strategy and Application:Managing Influenc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2010.

[3]Cornelissen J.Corporate Communication: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M].3rd ed.London:SAGE, 2011.

[4]Cottle S.News, Public Relations and Power[M].London:Sage, 2003.

[5]Deephouse D L.Media reputation as a strategic resource:An integr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resource-based theor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 (6) .

[6]DiStaso M W and McCorkindale T.Social Media;Uses and Opportunities in Public Relations[J].Global Media Journal, 2012, 5 (2) .

[7]Gilpin D.Organiz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in a fragmented online media environment[J].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2010, 22 (3) .

[8]Kiousis S, Popescu C and Mitrook M.Understanding influence on corporate reputation: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efforts, media coverage, public opin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from an agenda-building and agenda-set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2007, 19 (2) .

[9]MossDand DeSanto B.Public Relation s:A MANAGERIAL PERSPECTIVE[M].London:Sage, 2011.

[10]Sung-Un Y and Lim J S.The Effects of Blog Mediated Public Relations (BMPR) on Relational Trust[J].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2009, 21 (3) .

[11]Tench R and Yeomans L.Exploring Public Relations[M].Second Edition.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新媒体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篇9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学生,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在我们的周围越来越普及, 如今在校园里, 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平板或者其他的通讯工具在不停摆弄, 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 作为中职院校的老师, 笔者就以中职学校的学生为例, 探讨一下新媒体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影响。

说起学生玩手机, 其实现在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但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这个群体又有一些特殊性, 相比较于高中学生来说, 高中的学习压力非常大, 课业也非常的沉重, 所以即使他们玩手机, 玩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相比较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大多数初中都不允许在学校里玩手机, 但是中职学校不太一样, 学校的管理相对松一些, 而且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多一些, 很多的课余时间没有其他的活动, 那么大家就只有埋头玩手机。

我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调查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①你在一天中玩手机的时间有多长?

②你的手机上都下载了哪些软件, 你的手机上有读书软件吗?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③哪些软件耗费你的时间最长?

④手机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⑤手机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烦恼?

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的回答其实是令我大吃一惊的, 关于玩手机的时间, 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 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玩手机, 晚上睡觉时间也不固定, 只要手机有电就玩, 手机没电了还有充电宝, 如果都没有电了那么没办法就要睡觉了。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 他们的身体还在迅速成长的阶段, 一天之中可以休息的时间都用来玩手机, 有时晚上玩的不睡觉, 第二天上课又没有精神, 这对他们身体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关于下载软件, 我大概给他们分了这么几个类别, 聊天类:QQ、微信、陌陌;游戏类:开心消消乐、QQ飞车, 还有一些比较大型的网游;听歌类:酷狗、千千静听等, 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下载了读书软件, 如掌上阅读、懒人听书等, 但是读的书大多都是盗墓、武侠、玄幻之类的书籍, 这些书籍的养分很少, 学生也只是看个热闹, 很难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内容。

关于耗时, 通常手机对学生来说就是打发时间, 有人聊天的时候耗费最长的就是聊天, 没有人聊天的时候就是玩游戏或者看电影。

关于便利, 手机给学生带来的便利也跟我们一样, 联系他人很方便, 可以上网买回家的车票, 这对于他们来说很方便, 但是对于答疑解惑的这种方便, 在学生的回答中看到的很少。

关于烦恼, 手机也会给学生带来烦恼, 这个烦恼比较统一, 就是话费的问题, 每天长时间的玩手机, 会耗费很多的流量, 每个学生每月都会包不少的流量包, 但是常常还是用不到月底, 那么就要继续追加流量包, 一个月下来, 话费充值要占据他们零花钱的大部分。

难道新媒体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起着这样的作用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老师也应该进行一些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新媒体, 让学生也能乐在其中呢?

在学校中, 其实我们也时刻接触着新媒体, 我们的网络教学, 我们的多媒体教室, 我们的公众微信号, 都是新媒体的一部分, 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 也开设了许多的网络课程, 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在网上可以进行观看, 由于我们是中职院校, 学技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网络教学的内容有很多是实操的课程, 这会让学生提起兴趣, 在网上学会了以后可以去车间大显身手, 这时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别人也会效仿, 想做出更好的, 也会去找相关的视频看, 然后回来做, 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会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 我们也提高了它的利用率, 中职学生的特点其实很明显, 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成绩稍差, 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选择到中职学校里来, 大多数学生的厌学情绪很高, 不愿意学习, 如果上课再百无聊赖, 喋喋不休, 那么他们的厌学情绪会更严重, 多媒体是缓解这个问题很好的一个方法, 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活跃起来, 同样对于机械的讲解, 如果用多媒体, 让机械在课堂上动起来, 要比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要好的多。不仅如此, 我们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一些人生的启发,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 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大型的人物访谈《大国工匠》, 讲的都是中职技工院校出来的普通工人, 一步一步经过自身的努力, 成为祖国不可缺少的人才。这样的事迹如果让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大概听一会就烦了, 但是我们借助多媒体, 播放给学生们看, 学生们看的津津有味, 有不少的学生当时就热血澎湃, 励志也做那样一位国宝级的技工人才。在我看来, 老师讲多久都未必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但是真人真事摆在眼前, 在电视上一看是真的, 这种力量就很难抗拒了。

学校的公众微信号, 加了学校的公众微信号, 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 谁在什么大赛上又得奖了, 谁又在平日里帮谁做了好人好事, 这些都在我们的公众平台上会及时发布, 同时还会发布一些学校的发展情况, 还有一些人生哲理, 这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家长或者朋友来认识学校, 同时也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其实让学生更好地利益新媒体, 笔者觉得老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在做完这个调查以后, 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 手机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 不要让手机捆绑你。现今社会有个词叫“手机癌”, 就是你要时时刻刻拿着你的手机, 一时看不到手机心里莫名的发慌, 我们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 也不要为他所累, 同时我们可以夹杂一些书籍, 就像我们平时吃惯了细粮, 偶尔吃点粗粮也是很好的, 用手机长了, 我们也可以买本书, 静静地翻翻书, 哪怕是只要那点翻书的感觉。

第二, 手机不只是游戏机、电影机、聊天机, 也可以是我们的百科全书, 在什么在学习上有什么样的疑惑, 在事情上有什么样的疑问, 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答案, 万事百度一下, 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惑。

第三, 现在的手机软件有很多, 都是特别方便的, 举个例子, 如果晚上真的睡不着, 我们可以听听名著, 下载个懒人听书或者喜马拉雅听书, 找个好的广播员, 听一本书, 那也是极好的, 不用非要举着手机到半夜。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影响,应对措施

在信息科技和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即将被新媒体所取代的窘迫现状。从曾经的占据市场绝对主导份额到如今的正面临着退居二线的境地,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影响程度显而易见。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 传统媒体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重新认识自己并做到知己知彼。接下来,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 传统媒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其与新媒体相比较显现出了明显的落后和不足。与此同时,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如何把握好机遇并将困难和挑战化为前进的动力, 已成为发展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此之前, 我们需要仔细的审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问题。[2]

(一) 对传统媒体的受众人数的影响

随着我国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设备的普及, 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向新兴媒体转移, 一部分人甚至完全放弃传统媒体而对新媒体产生依赖。据国外一份调查显示, 当人们变成网络用户以后, 大多数国家超过半数的人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读报纸的时间。我国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 我国的网络用户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减少了读报和看电视的时间。显而易见, 新媒体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传统媒体的受众人数。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受众群体逐渐流失的局面。

(二) 对传统媒体的采访方式的影响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采访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采访与电话采访, 而网络采访仅作为必要时的辅助采访方式。而新媒体则不然, 新媒体的主要采访方式是网络采访, 如应用范围颇广的微博、微信在线采访, 以及邮件采访等。采访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而且由于不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多的调度更容易被采访对象接受。也使得采访更快捷、便利。而这些无不在媒体采访的相互竞争中给传统媒体以重创。

(三) 对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媒体报道主题都是由编辑决定的, 具体的实施人只能是记者, 最终的新闻是编辑负责整理的。而新媒体则不然, 具有广泛性,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新闻。这就使得新闻的发出速度较传统媒体更快, 民众的参与度也更高。

(四) 对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的影响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仅仅是专人专用, 从业人员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顺利完成任务。例如, 编辑只负责写作, 记者只负责采访等等。但是, 对于新媒体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摄影摄像, 图片处理, 音频处理等新技能。这样才能使发出的新闻更加全面客观。而这些正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所欠缺的地方。

二、传统媒体的应对措施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 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很有可能遭遇时代的淘汰。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只有认清自己, 改变自己, 才能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下面给出传统媒体的几条改进措施。[3]

(一) 突破传统运营模式, 实现多元化

传统的媒体主要是平面、单一化传播, 其传播途径有限且速度明显低于新媒体, 所以要弥补传播速度上的落后, 就应该广泛地借助于互联网, 因为当前互联网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适当地将传统媒体推向网络, 但不能将重心放在网络上, 因为网络的实际经济利益远不如传统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起到一定的宣传扩大效应。也可以创新一些新的手段, 使传统媒体紧跟时代步伐而不会被新媒体湮没。

(二) 合理利用新媒体, 合作并实现双赢

既然要运用新媒体, 不妨收购一些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运营工具, 或者适当的与新媒体合作, 取长补短。传统媒体虽与新媒体相比较存在着许多不足, 但传统媒体也有着新媒体所欠缺的优势, 如不可替代的公信力以及权威性,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媒体也是新媒体的提供者。如果完全摒弃传统媒体, 那么对于新媒体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可逆转的打击。因此, 只有做到新旧结合, 才能互利互惠。

(三) 强化自身内容优势

媒体的竞争的核心永远是内容上是否具有优势, 所以在传统媒体备受冲击的当下, 做好内容上的创新永远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重中之重。做好创新, 首先要做到坚持原创。因为新媒体具有随意性, 其原创能力不足多靠转载。所以, 传统媒体更要在内容上面坚持原创。其次, 新媒体的时效性很强, 注重更新速度, 因而会忽略内容的深度, 而发觉深度恰恰是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所以传统媒体在创新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利用自身发掘深度的优势。最后, 还要将自己的优势发扬下去, 不断地提高公信力, 增强权威性。

三、结语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中, 传统媒体要放低姿态, 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学着去改进, 才能在竞争潮流中避免被取而代之。不仅要在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 传播速度上逐步改进, 更要在公信力和权威性上有效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身, 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芬.浅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才智, 2014 (07) .

[2]檀易晓.浅谈中国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3) .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 新媒体 数字出版 传播要素 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70-04

Impact of New Media on Communication Elements of Publishing Industry

Qi Guo Zhang Yiju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110161)

[Abstract] New media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ultip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 As the audience demand changes, the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alent structure of publishing industry also change, and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begu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ommunication elements of publishing in China.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were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the communication elements of publishing was analyzed (communicators,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audienc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new media publishing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to communicate better in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Key words] New media Digital publishing Communication elements Communication scince

新媒体是继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而言,其立足点自然是在“新”和“媒体”上。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新”一般用来描述与传统的、旧的、落后的、不同的、更先进的和最近出现的事物。“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介”或“传媒”,意指传播过程中传送、接受信息的中介,其内涵包括了相应的技术、载体、机构等层面[1-2]。按照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的界定,“媒体”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信息发布借助的载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第二层指发布信息的媒体机构,例如报社和电视台。从语义上讲,“新媒体”不仅涉及新的信息载体,还应涉及融入新型出版传播理念的媒体机构。现阶段,新媒体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融入先进的营销传播理念,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内容产品的新型媒体[3]。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原有的出版业的传播模式,使出版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广,受众的阅读需求更高。鉴于此,本研究以传播学为视点,阐述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1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1.1 传播方式多向化

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和线性,且不可选择[4]。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传播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则被动接受,得不到受众的反馈信息[5],传播的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动态的双向的传播。传统的信息发布者和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和互动,使信息变得更有价值,同时,受众体会到一种参与感,可调动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受众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1.2 传播行为个性化

传统出版以传者为核心,而新媒体出版实现了以作者和读者共同为核心的出版理念,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如手机出版(手机报、手机刊、手机小说等)是对出版平台的全新开拓;晒客加强了传者与受者的互动环节和受众群体的内部交流,体现出版的分享与互动的特点;RSS使受众在信息的获取和选择上有更多主动权,而且实现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搜索。总之,新媒体出版使传播者和受众有了更多的自由,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可以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和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由自己决定。但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容易带来个人隐私泄露和不良内容,为管理带来困难,对受众的选择能力要求更高[6]。

1.3 接受方式移动化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尤其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品音乐,甚至发微信、聊微博、传图像、视频对话等。现实中,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手机也不再仅仅是通讯的工具,它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公交车上、地铁站里,直至走路的人群,到处可见低头一族。随着4G技术融合和发展,未来新媒体的发展更能凸显移动性的特性。

1.4 传播速度实时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实现网络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日臻完美,不再需要对媒体产品进行复杂的剪辑和繁琐的后期制作,在新媒体里得到最大程度简化,这也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媒体单位都已实现声音和视频实时传播,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甚至到秒,缩小了时空的距离。

1.5 传播内容交融化

与传统媒体的某些固化程序、审查限定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丰富,也更自由,文字、声音、图像等制作与传播被简单化和多媒体化,传统媒体的单向繁复得到最大程度简化。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交融表现在终端方面最明显例证就是手机的应用,手机的更新与信息前沿技术的发展紧紧相随。如今,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它不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界限[7]。另外,新媒体打破地域和国界,具有全球性,消解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地域边界。

2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及分析

2.1 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

传播者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的主动发出者。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许多新型主体也将其所蕴含的技术特征和文化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新型出版主体开始成长并壮大起来。第一,新媒体与传统出版互动活跃,个人出版活动日益盛行。在新媒体形态中,网络媒体发展起步早,发展快,加上网络开放性高、进入门槛低,新媒体模式层出不穷。近年来,融入新媒体传播理念的博客、文学网站、播客等网络出版形式迅速发展,并形成庞大的个人出版主体群[8]。第二,技术平台商积极参与电子书资源整合。目前,许多传统出版单位以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依托,进行图书编辑、出版、销售等活动,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电子图书出版领域,一般由传统出版单位提供内容,由技术公司提供集成化平台技术,编辑、制作和销售电子图书。第三,数据服务公司成为数字期刊出版的主体。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期刊的数字化主要以互联网络为主要传播途径,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表现形式[9],其形式活泼,内容以时尚、娱乐、生活为主,已拥有庞大的阅读下载量和用户群体。第四,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主导手机出版。如今,由于终端技术不断成熟,手机的便捷性、私密性、时效性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媒体形式。第五,民族网络游戏厂商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我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已趋成熟,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如网易、盛大、金山等一批国内厂商完成了从运营国外游戏到自主研发游戏的转变,在产业价值链构造、组织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很多个性化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2 传播内容凸显核心价值

内容是为了满足受众特定的信息组合,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大多偏重于文本和图片。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内容”及“内容产品”更多的含义。首先,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带来了更多的体验使用价值,内容的范畴不断扩大;其次,在内容制作上,对创造力要求越来越高,内容产品的制作加工更加简单;再次,在内容交易上,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着新挑战,内容的复制变得更加简单。内容产品借助数字化的传输渠道和数字终端,使内容产品的规模化交易成为可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产品概念包含应用价值、创造力和知识产权[10]。第一,应用价值。从经济学角度看,内容产品要实现其商业价值,就必须经过交换环节,而要实现交易行为,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这也是对内容产品的信息量、价值量的一个重要评价依据。第二,创意或创造力。无论内容产品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它们都凝聚独具个性的创意,并体现一定的科技含量。创意使内容产品获得独有的特征、基调和独特的风格,从而拥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许多新媒体的内容产品质量明显偏低,缺乏创造力,编辑制作方法始终没有跳出传统纸媒体的框架。第三,知识产权。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进行交易的“实体”其实也就是知识产权,各种形式的授权交易是内容产品进行交换的保证。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内容产品的复制更为方便,传播区域更广,也使得盗版更加简单。因此,离开数字版权保护,也就无法实现内容产品的价值。从出版业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产品都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如公共内容产品和非稀缺的内容产品。从经济学角度看,多数内容产品不具备稀缺性,随处可见,就没有产生交易价值的可能性。

2.3 传播渠道相互渗透融合

传播渠道又称传播媒介,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统传播渠道是一种单一性的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新媒体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因此,随着“三网合一”(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推动新老媒介的融合与创新,快捷的互联网逐渐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且使用手机作为信息渠道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而利用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用户逐渐增多。因此,新老媒介的融合发展,解决了传播渠道的单一性问题,传输能力也得到提高,并为其产品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保障[11]。新媒体在我国主要有信息产业、大众传媒产业、电信产业等产业群,各个产业群相互支持和融合,使得传播内容在传播渠道上具备了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在出版发行上,一种重要的发行方式就是利用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移动化、便携性、功能大等优势不断发展强大,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服务提供商根据传播渠道的特征把内容产品进行重新个性化的整合和包装,依靠互联网向终端用户发布。数字技术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产品进行标准化编码,能将载体与内容分离,实现产品的跨媒体传播[12]。

2.4 受众阅读需求多样化

受众是传播内容的大量接受者和反应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传统出版以传播者为核心,而新媒体出版则实现了以传播者和受众共同为核心的出版理念,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是对出版平台的全新开拓,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环节以及受众群体间的交流,体现出版的分享与互动的特点,并且受众在获取内容产品时更具选择性,实现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搜索。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也反映出市场的最新需求变化。随着人们上网条件的不断改善,高速的网络满足了网民的需求,网民数量大幅增加[13]。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已被多元化数字消费逐渐取代。如今,人们的阅读体验正呈现出多样化,如何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并实现数字化出版上的效益,将是新媒体时代出版业发展要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国新媒体传播的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技术上都已成熟,尤其在通讯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的技术领先发达国家水平[14]。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新媒体的营销价值也开始逐步显示出来,许多出版单位开始逐步调整营销策略,并加大了对新媒体营销的投入比例。如今,随着阅读的浅文化层次、大众休闲娱乐功能等不断增强,阅读的作用开始表现出娱乐性、中心化、碎片化等特性。因此,要成功地将出版的内容产品转嫁到新媒体上,就要求受众的阅读观念能够转变。

2.5 传播效果呈现宽泛化

传播效果是内容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效果。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效果的定义更为宽泛,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也都纳入传播效果中[15]。由于出版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其影响力除了体现在创造经济效益、制造就业岗位、维持社会稳定的特殊实力之外,还将直接表现在它对受众行为、社会文化的影响上。如今,新媒体使受众对社会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新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其次,新媒体通过对内容的选择、判断和分析,向受众传播各种观点、态度,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判断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文化、社会进程乃至社会决策等[16]。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新媒体在传播效果上既对社会进步、和谐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又创造新的物质价值,也是对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新媒体行业还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媒体间应放弃分割状态,不断融合并快速发展[17]。现有的管理体制对新媒体的融合形成障碍,媒体行政管理之间的阻塞限制跨媒体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即使在传统出版领域,传统的采集加工管理发布环节和传统出版的把关作用正在被新媒体逐渐减弱,如果不从战略上将这些新媒体纳入到出版业之中来,拓展管理对象和监管内容,改变监管方式,将会出现出版管理的空壳化、虚化和弱化,甚至会阻碍新媒体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出版管理部门对数字出版频频加以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结 语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如技术标准滞后和欠缺有效的盈利模式。在新媒体失范方面,比较显著的是版权保护不力和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滥。新媒体出版“给传统出版理念及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给管理部门提出难解的新课题,给学术研究、社会调查带来新渠道和便利,给广大用户受众带来诸多深刻变化和影响,给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国情民意”。由于电信、移动、网络都来抢占报刊资源,传统出版的垄断格局被打破,出现滞涨现象——出版品种增加、发行量减少、库存积压。因此,对于新媒体出版传播的发展,首先,要把握媒体变革大势,顺应新媒体潮流。新事物总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数字化出版也不可避免。其次,“双管理机制”加强新媒体出版管理。这包括法律规制和社会控制两个方面,新媒体立法与构筑新媒体道德体应相互结合。再次,市场化趋势要求新媒体探索商业运作赢利模式。在出版印刷上做到“按需印刷”“再需再印”,既可以减少库存,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国家对于新媒体管理很重要,但又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硬堵”,最好采取“易入严管”的方法,政府只管发布平台,然后由平台去管理个人的出版,而且要加强报纸、期刊协会等的作用。

注 释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晓宇.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交互主体性内涵[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10][11][12][13][15][16][17]彭文波.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创新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8

[4]赖星潇.网络视频挑战下的电视节目定位与发展策略[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管文娟.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20):78-79

[6]霍炎.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发展趋势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102-104

[7]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J].科技传播,2009(2):78-80

[8]谢成宇.出版2.0:体验经济时代的实践图景[J].编辑之友,2011(5):27-29

[9]王晓光.网络杂志盈利路漫漫[J].传媒观察,2005(11):20-22

[14]柳斌杰.新媒体现状与趋势[J].青年记者,2007(Z1):35-37

[15]马杰媛.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J].科技传播,2009(11):3-4

新媒体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 篇12

2012年7月3日, 在线视频服务供应商Netflix公司CEO里德-哈斯汀斯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贴出多个月度的报告, 引发最直接的效应是该公司的视频观看总时长超过了10亿个小时, 而且当天公司股价上涨了6.2%。SEC随后对这件事情展开了调查, 最终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使用社交媒体跟股东和投资公众进行交流。我们认识到社交媒体在现代市场交流中的价值和流行度, 本委员会支持企业寻求新的沟通渠道”。因而, 在2013年4月3日, SEC发表声明指出, 只要公司股东在之前被通知将会使用哪些网站进行信息披露, 公司就可以在包括推特 (Twitter) 和脸谱 (Facebook) 在内的社交媒体上宣布关键的企业信息。这表明, SEC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体对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二、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电影、桌面视窗、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广播、报刊、户外、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及时性, 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被传播, 其传播速度之快, 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2.个性化与选择性, 信息受众完全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传播模式。3.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碎片化倾向, 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这种需求。4.互动性, 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双向互动是新老媒体在传播技术形态上的十分重要差异。5.开放性与共享性, 新媒体上的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人们能够共同分享新媒体上的信息。而开放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 契合了资本市场公开透明原则, 为市场参与者、媒体和上市公司搭建了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 从而新媒体的存在必然会对公司的财务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的优势

(一) 新媒体能够使得财务信息得到及时披露

新媒体能够更及时地传递信息, 可以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方便投资者获取信息, 是一种高效、便捷、先进的信息披露方式。以微博为例, 由于信息分享与搜索可以同时进行, 微博的传播速度与转发功能呈现出了“核裂变”式的几何级数效应。并且用户使用微博可以自己选择信息源, 信息传播的速度、效率、便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就意味着, 微博可以让一个突发新闻事件在几分钟内传遍全球成为现实。英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朗格斯华迈认为:微博所产生的蝴蝶效应让人激动, 让人振奋, 它神话般地开拓了人们获知信息的途径和渠道, 在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同时, 甚至会改变当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这种速度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达到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 “时间就是金钱”, 并且信息传播不畅顺是滋生虚假信息的土壤, 虚假信息可以使信息密集型的资本市场主体遭受巨大冲击。微博等新媒体的即时性传播优点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滞后的缺陷。所以新媒体能够使得公司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财务信息迅速在资本市场中扩散, 将信息的滞后性减少到最少, 从而减少由于披露时间上的滞后而导致发生重大敏感性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从源头上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有效地解决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问题和在短时间内降低或者消除信息不对称。

(二) 新媒体能够加强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互动

在新媒体里, 用户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传播者和接收者一起创造和分享信息, 使得双方能够相互互动和相互理解。使用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 投资者和公司能够就发布的信息进行互动, 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首先, 公司能够及时解答投资者对信息的疑问和了解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同时也能及时了解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看法;其次, 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以及其他人对公司的看法, 以便于及时地获得信息, 作出相关的决策。最后, 若信息传播者传递了虚假信息时, 这将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的决策, 而在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互动过程中, 能够及时被其他知情者将信息纠正, 从而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这种互动性所带来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三) 新媒体能够减少投资者获得财务信息的成本和时间

由于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和选择性, 投资者完全能够利用自身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自己所关注的对象, 以微博为例, 投资者可以关注自己选择的公司, 公司如果将信息以微博发布, 投资者可以马上了解到公司的动态, 而不需要花钱订报刊杂志, 然后花费大量时间从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大量文字中去寻找, 使得投资者淹没在证券市场的“噪声”之中, 而增加投资者检索和提取信息的成本甚至使得投资者无法取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并且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受到版面和印刷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很有可能经过大幅的删减并且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 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新媒体来获得信息,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 新媒体能够减少投资者获得财务信息的成本和时间。

(四) 新媒体能够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

长期以来, 已有研究表明, 传统媒体在市场中发挥着监督作用。Miller (2006) 首次探讨了媒体在揭示会计丑闻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魏加宁和范国英 (2002) 最先认识到媒体在金融中的监管作用。李国平 (2008) 研究发现新闻媒体改善了信息组合, 并在市场中发布扩散了大部分内幕信息与公开信息, 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李培功、沈艺峰 (2009) 也证实了财经媒体能够有效纠正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公司治理水平, 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权小锋、吴世农 (2012) 的研究显示, 媒体的关注对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能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从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并且最终提高了市场对于会计盈余信息的定价效率, 降低了应计盈余的错误定价。而新媒体对财务信息的监管作用比传统媒体的监管作用更加显著, 原因有以下几点:1.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 几乎达到了全球化传播的程度。当有事情发生时, 会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播, 很快便会人尽皆知。2.新媒体对普通大众是零距离、零把关, 从而使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舆论监督。3.新媒体的高度互动性对信息的扩散具有加速作用, 而且被监督对象会被置于大众视野下。由此可见, 若公司的财务信息有舞弊失真等现象时, 新媒体会快速的将该信息大范围的快速扩散传播, 使得投资者和相关部门尽快的发现并且采取相关的监管处理措施。

四、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媒体的盛行, 使得时时都有媒体, 处处存在媒体, 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缺点。

在2011年8月24日, 民生银行的董事史玉柱在微博上宣称中国人寿意图增加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 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 民生银行的股价大幅上涨, 史玉柱旗下公司所持民生股份盈利2.36亿元, 同时该微博被称为“最贵微博”, 也引发了“借助微博散布虚假信息影响股价”的质疑。尽管史玉柱不久后删除了这条微博, 但仍引起了众多关注, 被质疑涉嫌股票价格操纵。在2010年10月, 潘石屹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江河幕墙中标上海SOHO复兴广场的项目, 几分钟之后, 江河幕墙股价大幅上升。在2012年12月, “SOHO中国”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杭萧钢构中标的消息, 随后潘石屹也转发并进行了评论, 在当天下午, 股价涨幅超过6%。证监局对史玉柱进行了约谈, 但未见采取进一步措施, 可能是因为目前对微博这类网络新媒体还没有进行定位, 确定微博能否算《证券法》等规定的公开媒体。对于潘石屹的行为, 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没有对其采取比较直接的监管措施, 原因可能是江河幕墙、杭萧钢构的中标都属于日常经营业务的范围, 并且没有构成重大合同, 不需要履行临时公告的义务。

但是在上述事件中, 史玉柱和潘石屹的行为涉及到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散布和传播敏感的证券信息, 史玉柱的行为同时涉及到散布虚假信息来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潘石屹的行为给他人提供了借机操纵证券市场和进行内幕交易的机会。因此, 新媒体能否对财务信息披露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还有待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 通过加强监管, 可以确保新媒体信息披露的权威性, 信息的真实性, 防止内幕交易, 提高投资者对新媒体所披露信息的信赖程度。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对于这些新媒体传播的证券敏感信息应当进行严厉的监控, 在以后《证券法》、《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过程中, 应该考虑将新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同时, 应当进一步梳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部和外部流程, 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重要股东和其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负有责任人员 (如上市公司的交易对方) , 在上市公司通过法定渠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前, 不能够随意散布和传播任何可能影响公司股价和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信息。

五、中国和美国对使用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的相关规定

(一) 中国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等报刊上进行信息披露, 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 然而这种传统的媒体却受到版面和印刷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不能及时、高效地传递信息, 容易造成财务信息泄露, 形成内幕交易;同时, 传统媒体和投资者之间缺乏互动性, 与上市公司无法及时沟通。因此, 我国对使用新媒体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的态度也愈加开放。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曾经公开表示, 证监会将会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新媒体参与资本市场建设, 积极地探索和加强新媒体与监管机构、市场主体之间的互动, 把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改进监管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 美国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在2000年, Reg.FD要求当公司已经披露了非公开信息给特定群体 (如股东) 时, 公司应该通过一个公认的信息披露渠道进行公开披露。这个规定是为了防止在信息公布之前, 公司将信息泄露给特定的证券市场专业人士、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经纪商等 (会计师、律师和信用评级公司则由于职业原因不包括在内) 。SEC担心信息选择性披露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侵蚀股东的信任, 从而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息实时公开而失去信心。而在制定Reg.RD时, SEC对网络和公司网站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公共信息披露持有怀疑态度。虽然Reg.FD认为这可能是公开披露的途径, 但是只是将其作为其他公开披露的一个补充。随着社会媒体的数量和类型的扩大, SEC在2008年发布了一个修订性的指导, 解决了公司网站如何能够有资格进行公开披露, 即公司必须告知投资者公司的信息在网站上, 同时需要满足3个标准:首先, 该网站必须是一个被利益相关者所认可的信息发布渠道, (如该网站定期提供公司的财务信息) ;其次, 这个网站是证券市场可以进入的;最后, 发布者必须表明, 在分析师以及投资者获得该信息之前, 存在一个合理的等待期让市场对公布的信息进行反应。在2013年4月3日, SEC发表声明指出, 只要公司投资者事先被通知公司将会使用哪些网站对信息进行披露, 公司就可以使用推特 (Twitter) 、脸谱 (Facebook) 和其他社交媒体宣布关键的企业信息。同时SEC也表示, 其信息披露准则将适用于社交媒体等其他新的沟通形式, 与其对公司网站所适用的准则相同。

由此看来, 美国对使用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的态度远比中国开放, 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要成熟, 所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新媒体在不久将来必定会成为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

摘要:随着基于数字技术的因特网的快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 并且新媒体的开放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符合资本市场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这“三公”原则, 其对财务信息的披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分析了新媒体对财务信息披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并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对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的相关规定, 试图为新媒体披露财务信息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财务信息,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韩福恒.财务信息披露:新媒体为“三公”性保驾护航[J].财会学习, 2013 (01) .

[2]肖祯.新媒体财务信息披露或将成为新宠[J].中国会计报, 2013 (05) .

[3]吴建忠.论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05) .

[4]李培功, 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 2009 (04) .

[5]权小峰, 吴世农.媒体关注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 2012 (05) .

上一篇:联合用药下一篇:基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