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通用10篇)
联合用药 篇1
高血压病讲究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患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虽然有许多药品可供选择, 但各类药品的特点及个人的适应程度也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选择1种或几种药物。
1常规用药
治疗一般是从1种药的小剂量开始的, 经过一段时间, 医生再根据药效, 修改剂量或换用其他降压药, 但切忌频繁更换药物。因为, 有的长效降压药需2~4周才能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当然, 在急诊治疗高血压病时, 为了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压, 以免引起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医生一般会采用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 如卡托普利 (开搏通) 、硝苯地平等。一般在15 min左右起效, 使血压下降, 以便再作进一步治疗。但在日常治疗中, 还是服用长效药为好。
2联合用药
2.1 联用导致疗效降低
2.1.1 例1:
某男, 48岁。诊断为高血压, 胃溃疡。 (1) 医嘱:奥美拉唑20 mg, 口服, 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患者用药后血压波动,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奥美拉唑可强烈抑酸, 造成胃内偏碱性环境, 而缓控释制剂一般受pH值影响较大。奥美拉唑可使缓控释系统受到破坏, 造成硝苯地平溶出加快, 药理作用增强, 并失去长效缓释作用, 因此造成患者血压出现波动, 控制不好。 (3) 建议停用奥美拉唑, 改用枸橼酸铋钾冲剂110 mg, 4次/d治疗。换药两天后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2.1.2 例2:
某女, 52岁, 因双膝关节疼痛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目前血压160/100 mm Hg。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 (1) 医嘱: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 用以降压;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 口服, 2次/d, 用以抗风湿。治疗1天后, 患者刚有所缓解的血压出现反弹,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布洛芬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达到镇痛作用, 但它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扩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削弱或完全消除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其他降压药, 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与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联用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而钙拮抗剂则不会。此时宜停用卡托普利, 改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或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布洛芬, 仍用以前的降压药。
2.2 联用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
某女:69岁, 因高血压, 心绞痛, 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2次/d。后出现心衰症状, 医嘱予以加服地高辛0.25 mg, 口服, 1次/d。第五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 (1) 用药分析:硝苯地平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25%~45%。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 两药联用会影响地高辛的肾排出, 且地高辛治疗窗较窄, 血药浓度在1.8 μg/L以上就有10%的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两药合用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一旦接近中毒浓度时应立即停药;联用时还需减少地高辛用量。也有人认为先服硝苯地平, 隔两小时后用地高辛, 可避免地高辛引起的心律紊乱。硝苯地平为短效制剂, 降压不平稳, 可致心率加快, 对心衰不利, 此例患者可停用硝苯地平改用ACEI/ARB制剂。
2.3 不合理的中西药物联用
某男, 71岁, 因患高血压, 一直用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吲达帕胺2.5 mg, 口服, 1次/d。用药能平稳控制血压。此次因感冒咳嗽入院, 医嘱予以康泰克1粒, 口服, 2次/d;克咳胶囊两粒, 3次/d。用药后, 患者出现头昏头痛, 测血压为180/105 mm Hg。
用药分析:克咳胶囊中含麻黄、甘草;康泰克胶囊中含麻黄碱。麻黄、麻黄碱具拟肾上腺作用, 甘草具类固醇激素样作用, 两药联用使肾上腺素内分泌活性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用康泰克、克咳胶囊, 服用不含麻黄、甘草制剂的急支糖浆或肺力咳合剂止咳。
2.4 重复给药
某男, 63岁, 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检验尿蛋白 (+) 。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缬沙坦80 mg, 口服, 1次/d。用药分析:在上述用药中,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作用强, 发挥作用快,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类药物缬沙坦联用, 能弥补后者降压温和、起效缓慢的弱点, 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基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时使用。另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ACEI和ARB联合应用, 在降低蛋白尿或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方面具有优势。以药物作用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的环节上看, 两者可能具有互补作用。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ACEI与ARB具有相似的靶器官保护作用。但是, ONTARGET研究显示, 与单独应用ACEI相比, 联合应用ACEI与ARB虽可使血压进一步降低, 但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其终点事件的发生, 反而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事件 (低血压、高血钾以及肾脏损害) 。该患者无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仅 (+) , 因此, 卡托普利和缬纱坦联用没必要, 用其一即可。
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足 篇2
中医学文献中并无与糖尿病足相对应的病名,但有些疾病描述的症状表现类似于糖尿病足。后世医家多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将之归属为中医的“消渴”“脱疽”范畴。认为糖尿病足基本病因病机是久病消渴,气阴两虚,致燥热内结,耗灼营血,络脉瘀阻,热毒内蕴。临床上,用速效救心丸联合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方法 在积极控制糖尿病,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灶局部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然后取速效救心丸6粒研为细末,与京万红软膏适量进行调和,涂于创面局部,再以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保持创面清洁无菌,不得用手及其他物品触及伤口,每日换药一次,21天为一疗程。
药理 京万红软膏由地榆、栀子、大黄等30多种中药组成。其中地榆、栀子、大黄、黄连、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血、凉血的作用,有较强的杀菌力,能有效控制创面的感染,防止毒血症发生;山甲能活血软坚散结,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当归、红花具有补血、活血、止痛功效,并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山栀子性味苦寒,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
联合用药 篇3
1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目前,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相对较多,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其治疗效果通常要比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高出许多。不过在治疗过程中, 药物的选择稍有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研究资料表明, 在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即ACEL) 与现钙离子拮抗剂的长期使用不但可以使患者的血压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中, 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情况得到逆转, 改善其心脏的舒张功能, 降低所排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 使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得到好转。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发现,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将两种适宜的药物联合在一起, 其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的疗效。但如果对连用药物的相关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1]。
1.1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 药代动力学:即两种药物通过对对方的代谢情况进行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在肝脏, 大部分药物通过诱导或抑制肝细胞的色素氧化酶进行相互作用。当心血管药物与肝酶诱导剂联合使用时, 就可以推动心血管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 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2) 药效动力学:即一种药物通过对另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影响, 此以来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硫氮酮、拉帕米与β阻滞剂联合使用时, 均具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以及负性频率作用, 因此, 将它们联合使用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抑制、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性停搏。 (3) 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前,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已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 医护人员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给药的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联合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对药物联合后的作用机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因此, 医生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以及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对联合药物的种类以及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2 对特殊群体进行给药时的注意事项
在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给药的过程中, 对于特殊群体一定要格外注意,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以及妊娠期患者。目前, 在大多数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研究中, 基本上将女性排除在外或女性患者相对较少, 因此, 此类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女性患者。有研究资料表明, 在对患者使用ACEI时, 女性患者的获益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 如果对不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进行ACEI治疗, 患者基本上不能从中获益。
在对老年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医生必须熟知老年患者生理状况, 对其可能会引起的药效学特点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 以此来对药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此外, 还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以年轻患者药量的1/3或1/2作为最初的给药量, 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2]。
3 用药剂量以及时间等问题
3.1 用药剂量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给药的过程中, 一定要因病情、因时、因人而异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的控制。根据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生理状况的不同, 对于某些药物的剂量也必须区别使用[3]。
3.2 用药时间
睡前对患者进行用药, 可以更好地对血压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由于白昼改变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 可以将血压水平昼夜节律的正常化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指标。同时, 可以根据患者血压的白昼变化规律来制定出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薛亚英.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4) :3018-3019.
[2]晏远智, 李雪松, 邹顺, 等.门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口服药联用分析[J].中国药师, 2011, 14 (8) :1169-1170.
治疗高血压需要联合用药 篇4
一、只服一种降压药对血压的有效控制率较低。因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其发病的机制也比较复杂,而大多数的降压药往往都只针对某一个发病机制起作用,而对于其他的发病机制则很难起到治疗效果。所以,只服一种降压药对长期控制血压效果不是很好。曾有试验表明,即使是最有效的降压药,单独使用时的降压达标率(即血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以下)最多也只有40%~50%。所以,要想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就必须针对多种病因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二、在服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许多患者往往会考虑增大用药的剂量。而增大药物剂量的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加大,而且很多药物的副作用并不亚于高血压本身所带来的危害。这些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常常使患者无法耐受而随意停药,从而造成了患者血压的反复波动,也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但是,如果联合使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且使用时坚持小剂量,则不但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控制得更加稳定,而且还可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抵消彼此的副作用,进而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不同降压药的作用机制及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起到有效降压的作用,从而延长降压药作用的时间。比如,单一服用卡托普利时,每天需口服3次,而把卡托普利与寿比山(噻嗪类利尿剂,也叫吲达帕胺)联合使用时,可使卡托普利降压的有效时间得到延长,这样,每天联合口服1—2次两种降压药即可有效控制血压的波动。
四、联合用药可以增强降压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则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以起到双重的治疗作用。
联合用药治疗痤疮52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痤疮患者52例, 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年龄12~35岁, 平均23.5岁, 粉刺性痤疮32例, 丘疹性痤疮7例, 结节性痤疮9例, 脓包性痤疮1例, 聚合性痤疮3例。常食辛辣食物者35例, 月经周期史者13例, 情绪紧张、焦虑、睡眠不足者5者。所有患者血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B族及矿物元素锌、钾及卵磷脂缺乏, 痤疮症状明显。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患者口服甲维合剂、红霉素肠溶胶囊。甲维合剂是我院协定处方, 由西米替丁、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维生素A (异维A酸) 组成。每天用芦荟洗面奶 (保温) 或硫磺药皂清洗面部后[2]外涂阿达帕林凝胶。西米替丁可致男性泌乳, 且有反跳现象应少量服用, 早晚各1片 (200mg) , 维生素B族可一日3次, 症状改善后需缓慢减量。
1.2.2 改变生活方式
(1)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2) 不吸烟、不喝酒 (尤其是烈酒) , 不喝浓咖啡和浓茶, 还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少吃糖果及高脂食物。 (3) 不挤压皮疹, 注意面部清洁, 油性皮肤用碱性皂洗, 干性皮肤用保湿洗面奶洗。 (4) 有脓疱或囊肿洗脸时不要过于用力, 以免皮损破溃。
1.2.3 改变给药方式
月经周期采用周期服药法, 于月经结束第3天起开始服用, 并可加服已烯雌酚每日1次, 每次1mg, 3周为1个疗程。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 已婚女性患者服用本药需停2年后方可怀孕, 可以改服维生素A胶丸,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2 结果
有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因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依从性差。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结果, 治疗优良者血清检查维生素A、B族水平均有所提高, 痤疮表面光滑、红润无瘢痕。甲维合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 不但减少了不良反应, 而且有协同作用。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座疮因青春发育期内分泌功能失调, 雄性激素分泌增多, 皮脂腺分泌增多而导致角化栓塞, 皮脂淤积于毛囊内, 在缺氧情况下, 痤疮棒状杆菌及其他细菌侵入局部, 产生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引起炎症, 进而变成脓疱结节, 细菌扩散到组织, 炎症变得更大形成痤疮, 遗传因素、内分泌障碍、刺激性食物、压力过大、女性生理期等均能诱发痤疮。
试验研究发现, 25岁以上的痤疮患者血清中雄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年龄<25岁的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雄激素/雌激素比值增高, 雄激素水平相对增加, 西咪替丁能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而且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另有报道, 本品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可抑制皮脂分泌, 诱发皮肤干燥, 皮脂缺乏性皮炎。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可补充体内维生素B族的不足, 且维生素B6可减少西米替丁的胃肠道反应。
维生素A酸类药物具有控制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炎作用, 以及减轻色斑, 增加皮肤弹性, 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阿达帕林凝胶具有全反式维A酸样药理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痤疮, 本药刺激性小、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但抗炎作用和溶解粉刺作用较强[4]。异维A酸口服配合外用抑制皮脂分泌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停药6个月后, 皮脂抑制率仍可维持在治疗前的40%~50%;增强毛囊皮脂腺导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提高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的转化率, 降低粉刺的角质形成细胞的黏聚力, 从而加快粉刺排出, 破坏厌氧环境影响痤疮杆菌生存条件, 间接发挥抗炎作用, 抑制瘢痕形成。
参考文献
[1]黄慧芹.皮肤病偏方验方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208.
[2]赵程明.新编皮肤病诊疗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8.
[3]吴建华, 刘继勇.皮肤病合理用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424.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弊 篇6
1 中西药联用的优势
1.1 降低不良反应
临床上, 中西药配伍在降低西药不良反应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减轻各种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反馈抑制作用, 治疗各种由于撤停激素后产生的“反跳”反应, 如:甘草人参汤或是六味地黄丸等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不仅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还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有利于患者的及早恢复[1]。 (2) 减轻由于采用西药化疗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 如:中药女贞子、人参与环磷酞胺等联合使用, 不仅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的减少量, 同时还可以延缓肝脏的萎缩速度。
1.2 减少用药剂量及促进药物吸收
服用地西泮常常会使患者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但是与蒲桂术甘汤联合使用后, 不仅可以降低地西泮的使用量, 还可以减轻患者嗜睡的症状。陈皮、砂仁以及木香可以抑制胃肠的蠕动功能, 当与西药维生素B12、灰黄霉素联合使用时, 便可延长这些西药在患者胃肠的停留时间, 进而提高患者对这些药物的吸收效果[2]。
2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2.1 降低药物疗效
不恰当的中药和西药联用, 会导致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进而降低药物的疗效。部分含有镁离子、钙离子以及铁离子的中药, 如滑石、石膏等不可与抗生素如四环素、青霉素等联用, 因为此两种药物联用后, 中药中的金属离子会与西药形成络合物, 进而降低西药在胃肠中的溶解度, 导致患者无法有效吸收这两种药物。
2.2 影响药物排泄
部分中药成分可造成联用西药的药代动力学的改变, 导致药物过快被排泄, 进而影响吸收效果。临床应用过程中, 冰硼散不可与青霉素等抗生素联合使用, 主要原因在于冰硼散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处于碱性环境, 这样导致青霉素的排泄速度加快, 导致青霉素的血药浓度降低, 药效也随之下降。
2.3 产生不良反应
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 会凸显出毒性,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中药桃仁或是杏仁等含有氰普, 不可与咳必清等西药联合使用, 主要原因在于在酸性条件下, 氰苷经酶解后会产生具有止咳作用的氢氰酸, 但同时对患者的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 与西药咳必清联用后会加重对呼吸中枢的抑制[3]。
3 中西药联用的建议
3.1 关注药学信息
药剂师以及相关人员注意加强对中西药药物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尽量避免出现不科学的中西药联用, 如各类感冒冲剂等, 其本身已是一种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产品, 在开具处方时便可以减少相似药物的数量, 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情况。
3.2 注意用药方法
药剂师在用药时间掌控上, 注意使用的先后顺序, 避免出现中西药配伍禁忌;在药剂量的控制上需要注意中西药在联用过程中产生的药效叠加效应和协同效应。
3.3 加强宣教和监督
加强对患者以及医师的中西药联用的宣传教育, 以切实提高患者和医师对中西药合理使用的自觉性。医院等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药物监督管理制度, 切实制定好科学合理的中西药联合使用规范以及药物管理级别, 保证中西药联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4 总结
中西药联合用药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精细的工程, 需要医护人员以及药剂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了解和掌握各种中西药的药理特性和治疗效果, 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中西药联合用药在医学、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赛男.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635-636.
[2]戴军.浅谈中西药合用的利弊[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680-681.
联合用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本校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及收入院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考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1]。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 体温在39℃以上, 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精神差、扁桃体上有点斑状渗出物或白色疱疹或溃疡等[2,3]。治疗组42例, 男27例, 女15例;年龄28~47岁, 平均36岁;病程7~12 d, 平均8.5 d。对照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年龄27岁~48岁, 平均38岁;病程6~12 d, 平均8.2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原发病治疗相同, 如合并感染加用病毒唑或抗生素治疗,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同时对症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退热剂或物理降温。两组均以7 d为一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记录治疗效果, 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
1.2.1治疗组
联合用药治疗, 中药方剂组成:麻黄12 g (去节) 、桂枝4 g (去皮) 、甘草5 g (炙) 、杏仁6 g (去皮、尖) 、生姜9 g (切) 、大枣10枚 (擘) 、石膏20 g (碎) 。咽喉赤肿加板蓝根、山豆根;挟食积酌加炒麦芽、炒山楂、炒萝卜子;惊惕有动风之变加蝉衣、僵蚕、羚角、钩藤;鼻衄加水牛角、生地、牡丹皮;体质弱者加太子参。用法:上七味, 用水900 m L, 先煮麻黄, 减200 m L,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300 m L, 去滓, 口服或直肠给药, 2次/d, 每次100 m L。联合运用清开灵注射液 (国药准字Z13020880) , 静脉滴注, 20~40 m L/d,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稀释后使用。
1.2.2对照组
运用清开灵注射液 (国药准字Z13020880) , 静脉滴注, 20~40 m L/d,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稀释后使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用药24~48 h内, 体温恢复正常 (腋温降到37.2℃以下不再回升) , 症候消失。显效:用药24~48 h内, 体温恢复正常, 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4]。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99, P<0.05) 。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恶寒、咽痛、鼻塞消失例数分别为35、30、32、31例, 对照组分别为36、30、32、30例。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和表2。
3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 王某, 女, 32岁, 2013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于4 d前因外感出现发热, 体温39~40℃, 伴鼻塞、流涕、咽痛、腹痛, 不欲食、食则吐、口干、口渴、口臭, 便秘, 大便3 d未行, 小便黄。曾在某医院治疗, 先后使用青霉素钠盐、病毒唑、布洛芬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体温37.5~39.0℃。望诊:精神差,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咽红, 扁桃体二度肿大, 舌质红、苔薄白。血象WBC 18.0×109/L, N0.83, L 0.17。诊断:外感高热。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通利二便。治疗:运用大青龙汤治疗, 组成:麻黄10 g (去节) 、桂枝4 g (去皮) 、甘草5 g (炙) 、杏仁6 g (去皮、尖) 、生姜6 g (切) 、大枣8枚 (擘) 、石膏15 g (碎) 。用法:上七味, 用水900 m L, 先煮麻黄, 减200 m L,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300 m L, 去滓, 温服100 m L。联合运用清开灵注射液 (国药准字Z13020880) , 静脉滴注, 40 m L/d,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稀释后使用。3 d后体温恢复正常, 7 d诸症皆消除, 病告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
典型病例2, 李某, 男, 21岁, 2012年3月5日初诊。患者于7 d前因洗澡感冒出现发热, 体温39.5~41℃, 伴恶寒、鼻塞、流涕、咽痛, 不欲食、食则吐、口干、口渴, 大便正常, 小便黄。曾在某医院治疗, 先后使用头孢曲松钠、病毒唑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体温37.5~38.5℃。望诊:精神萎靡, 面色红, 咽红, 扁桃体三度肿大, 舌质红、苔薄白。血象WBC 16.0×109/L, N 0.93, L 0.27。诊断:外感高热。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通利二便。治疗:运用大青龙汤治疗, 组成:麻黄10 g (去节) 、桂枝4 g (去皮) 、甘草5 g (炙) 、杏仁6 g (去皮、尖) 、生姜6 g (切) 、大枣8枚 (擘) 、石膏15 g (碎) 、丹皮15 g、板蓝根15 g、羚羊角粉6 g。用法:上十味, 用水1000 m L, 先煮麻黄, 减200 m L,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300 m L, 去滓, 温服100 m L。联合运用清开灵注射液 (国药准字Z13020880) , 静脉滴注, 30 m L/d,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稀释后使用。5 d后体温恢复正常, 10 d诸症皆消除, 病告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高热持续不退, 对身体有一定危害性, 可使代谢加快, 耗氧量增加, 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 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 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肠功能紊乱等, 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5,6]。近年来外感高热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的热点, 并展示出卓有成效的前景。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7,8]。由于西药退热药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且体温常见波动反复, 故研制出退热效果好, 副反应小, 易于被接受的药物十分必要。由于持续高热, 致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弱, 肠道细菌易于移位等因素, 使机体产生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 (或过度) 炎症反应, 导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并有可能发展为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引起急性肺损伤[9], 因此临床上应避免持续高热的存在。本组研究中发现, 联合用药使患者体温迅速下降, 咽痛和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迅速改善, 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病症, 避免更严重的病症出现, 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联合用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骨科手术患者, 其中男55例, 女33例;年龄22岁~75岁, 平均年龄43.9岁;体质量40~75 kg;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通路, 麻醉方式均选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并采用力月西5 mg、芬太尼3~4μg/kg、丙泊酚2 mg/kg及维库溴铵0.15 mg/kg进行诱导, 术中给予患者恩氟烷或异氟烷吸入麻醉维持, 手术结束后患者均经静脉通路接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镇痛配方:氟比洛芬酯2 mg/k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 mg, 并利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100 m L;对照组患者镇痛配方为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 mg, 同样利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100 m L。2组患者均持续给药2 m L/h, PCA量为0.5 m L, 时间控制为20 min。对2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1.3 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无痛记为0分, 剧痛记为10分, 小于3分为轻度疼痛, 4~7分为中度疼痛, 8~9分为重度疼痛。镇静评分则以Ramsay镇静评分标准为依据进行评定:1分为焦虑、烦躁不安, 6分为嗜睡、无反应, 分值越高, 镇静效果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 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PCIA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PCIA期间各时间段Ramsay评分对比
术后2 h、6 h及12 h 2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h 2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44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44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 3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96, P<0.05) 。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 其具有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术后疼痛重等特点, 因此通常需给予患者术后镇痛治疗。单纯的芬太尼静脉镇痛为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常用方式, 芬太尼属于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一种, 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然而由于阿片类药物通常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器, 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 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氟比洛芬酯属于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其具有良好的镇痛及抗炎效果, 其药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靶向性, 药物向手术切口炎症及肿瘤部位靶向聚集, 可显著增强药物疗效。 (2) 对包裹药物的释放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增加药效持续时间。 (3) 可有效跨越细胞膜, 有利于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 缩短起效时间。氟比洛芬酯是以脂质微球为载体支撑的脂质乳剂, 其可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蓄积, 因而有助于药物靶向聚集于手术切口炎症部位, 从而发挥其镇痛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然而由于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其镇痛效果有封顶效应[3], 因此, 单纯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将其与阿片类药物联用不仅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同时还可增强镇痛效果。因此, 临床上逐渐将二者联合应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中。
本文结果显示, 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镇痛中, 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镇痛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太尼进行镇痛, 给予观察组患者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 并对静脉自控镇痛 (PCIA) 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A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且术后6 h及12 h 2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镇痛中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术后镇痛,芬太尼,氟比洛芬酯
参考文献
[1]马欣.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3) :176.
[2]陈爽, 苏毅, 刘沂.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23 (1) :37-41.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之本 篇9
联合用药的常用组合
理解了联合用药的优点后,相信高血压患者会更好地遵医嘱来实施联合用药的方案了。下面对联合用药的常用组合做简单介绍。
⒈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降压安全有效,是常用的两种降压药联合的基础药物。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依普利酮联合较为合理,适合老年及肥胖高血压患者。
2.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这两种药价格低廉、降压安全有效,应用范围很广,是传统的一线降压药组合。但该组合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血糖和血脂代谢有不良作用,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伴高血压时,不宜采用。
3.利尿剂和ACEI或ARB
本组合中,两种药物可互相增强对方的药物作用,并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该组合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或微量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运用有助于改善症状、改善预后。
⒋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β受体阻滞剂
该组合可以减少心率增快的发生,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有优势。
⒌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服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容易出现踝部水肿,这种水肿可被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所抵消。此外,该组合还有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⒍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该组合对降低卒中危险有良效,且较为安全,目前已成为常用联合用药的一线组合,也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二线用药。但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选择该组合时需谨慎。
⒎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该组合的卒中、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高于利尿剂组,且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有研究提出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建议用于难治疗性高血压或嗜铬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但该组合对中青年舒张压升高者、老年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者仍不失为很好的搭配。
联合用药的理由
高血压的治疗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使血压达标。主要原因是:
⒈单药降压效果不理想
单药治疗使血压达标率仅为20%~50%,因为单药治疗,血压下降后会激活人体调控血压的系统,血压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若增大剂量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联合用药后,血压达标率可提高至75%~90%,且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能够抵消不良反应,减少每种药的剂量,提高疗效。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轻度肾脏损害等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要求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单药治疗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联合用药则可以使初诊患者短时间内达到降压目标的成功率增加。
⒉联合用药可以保护重要器官
不同类降压药物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有所不同,钙拮抗剂(CCB)预防卒中最突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逆转心脏左心室肥厚,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改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所以说,联合用药可以从不同机制保护重要器官。
⒊联合用药可降低单药剂量,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利尿剂可造成低血钾,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保钾利尿剂可避免血钾降低;钙拮抗剂类可引起水肿和心率增快,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水肿,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避免心率增快。
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篇10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康复新液,四联疗法,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病程较长, 且常反复发作, 不及时治疗会并发诸多严重并发症, 目前本病在治疗上多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制酸、保护黏膜等措施, 以促进溃疡愈合。本研究通过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 现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05例2011年5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 对照组53例, 其中男33例, 女20例, 年龄20岁~74岁, 平均年龄 (53.51±11.36) 岁, 病程3个月~13年, 平均 (4.94±2.83) 年, 溃疡类型:胃溃疡16例, 十二指肠溃疡25例, 复合型溃疡12例, 平均溃疡直径 (0.85±0.37) cm, 溃疡点1~5个;观察组52例, 男34例, 女18例, 年龄21岁~72岁, 平均年龄 (54.18±10.30) 岁, 病程3.5个月~15年, 平均 (5.10±2.77) 年, 溃疡类型:胃溃疡15例, 十二指肠溃疡27例, 复合型溃疡10例, 平均溃疡直径 (0.81±0.40) cm, 溃疡点1~5个。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
反复发作的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 伴嗳气、反酸、烧心、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体征可有局限性压痛;电子胃镜检查可见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 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排除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急、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系统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四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 2次/d, 口服, 克拉霉素0.5 g, 2次/d, 口服, 胶体果胶铋0.2 g, 2次/d, 口服, 甲硝唑O.4 g, 2次/d,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43020995) 10 m L, 3次/d, 口服。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 创面愈合, 无黏膜水肿及充血;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创面基本愈合, 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改善, 胃镜检查创面面积缩小一半以上, 黏膜充血与水肿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未改善, 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在一半以下, 或未见好转[2]。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5例, 显效13例, 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77.4%;观察组痊愈25例, 显效15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3%。2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6.87, P<0.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目前认为溃疡的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的结果, 其临床发病率5%~10%,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生理情况下, 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 足以抵抗胃酸/胃蛋白酶侵蚀, 只有当侵袭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时, 才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3],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以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起效迅速, 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 从而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 同时对根除幽门螺杆菌也具有重要作用。克拉霉素具有抗菌谱广, 胃肠道反应轻, 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等特点, 对根除Hp有良好疗效。甲硝唑作用于厌氧菌等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 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断转录、复制而死亡。胶体果胶铋能在酸性环境中与蛋白质 (如坏死的溃疡组织) 螯合, 并和黏膜形成一种复合物, 还可减少胃蛋白酶的排出和活性, 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 杀灭Hp[4]。康复新液为淡棕色液体, 可通利血脉、养阴生肌, 内服时可用于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本品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 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血管新生,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加速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的愈合。还有抗感染、抗炎、消除炎症水肿作用, 可抑制组织氨所致小鼠皮内色素渗出和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另外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值回升, 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本品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及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排出量, 对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5]。本文应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 溃疡愈合率高,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87.
[2]刘方伶.左金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1) :149-151.
[3]胡林球.中西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O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 (1) :92-93.
[4]陈亚松, 汪文渊, 蔡晓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 (6) :828-829.
【联合用药】推荐阅读:
合理用药联合用药05-30
联合用药降压用药分析07-27
个体化联合用药10-14
联合用药不合理09-26
噻托溴铵联合用药06-03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05-27
用药教育07-18
用药方案07-20
药房用药10-14
用药分析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