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用药

2024-10-14

药房用药(通用9篇)

药房用药 篇1

目前, 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日益完善, 医疗机构对于精神类药品、麻醉药品及毒性药品等特殊类型药品的管理高度重视, 严格遵照管理制度执行, 然而却相对忽视了高危药品的了解及管理, 部分医疗机构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较为模糊, 未能充分重视临床使用过程中高危药品潜在的高风险性, 因而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将我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心得及风险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希望能够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指的是若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患者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药物。2008年ISMP公布了高危药品的目录共计19类[1], 内容如下: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静脉用肾上腺素体拮抗剂;吸入或者静脉麻醉药物;静脉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心脏停搏液;静脉用和口服用化疗药物;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或者20%以上的) ;腹膜透析液及血液透析液;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物;口服降糖药物;静脉用强心药物;脂质体药物;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物;经皮、静脉或口服用吗啡类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静脉用造影剂;全胃肠外营养。除此之外, 还包括胰岛素注射液、秋水仙碱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依前列醇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浓氯化钾注射液、硝普钠注射剂、磷酸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异丙嗪注射剂、口服用甲氨蝶呤片 (用于非肿瘤治疗) 、阿片酊、灭菌注射用水 (100ml及以上) 等13类高危药品[2]。

2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2.1 药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高危药品的保存及使用方面缺乏严谨合理的的双人复核制度, 或者未能严格执行药品核对执行制度, 药品的存放方式不尽合理, 例如相近或类似药名的药物相邻摆放, 或高危药品同普通药物混放, 并且未采用醒目标示进行警示, 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分辨高危药品等。

2.2操作流程不合理

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健全的患者识别方式, 在药物使用过程未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 或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等。部分医务人员药学知识不够扎实, 缺乏对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的防范意识, 导致在存储、保管、调配、发放等方面出现错误。或者医务人员间未能做到充分交流, 书写时字迹潦草, 表述不清, 容易导致药物使用方面的失误。

2.3相似性与相邻性造成的干扰

相似性包括几类容易混淆的类似因素, 例如不同药物具有相似的名称、同药异名、一药多名等情况;药品的剂型及包装较为相似;药品书写较为相似;使用不同药品的患者姓名相似等。相邻性指的是患者床位相邻、药物摆放位置相邻、患者治疗单据排放顺序相邻等[3]。

2.4 高危药品自身危险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因素

由于高危药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同时患者依从性决定了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若患者未遵医嘱擅自增减药物、错误使用某种药物或擅自改变药物用法等, 均容易出现危险。

3 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3.1 建立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

根据高危药品目录, 制订本院所有高危药品的目录, 并设立专门区域或药架进行存放, 禁止与普通药品混合保存。并且在高危药品存放位置设立白底黑字的警示标志, 尤其是书写或读音相似的药物, 力求以醒目、直观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重视。在保存期间, 应加强有效期的管理, 做到药物先进先出, 确保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在高危药品使用之前, 确保经过充分论证, 明确其适应证后方可使用。在高危药品的配发过程中, 严格实行双人复核制, 确保药品的使用无误[4]。当需要引进新药品时, 应充分论证, 谨慎判断, 引进之后及时向临床通报药品信息, 确保临床能够合理使用。

3.2 提高药学及医务人员素质, 培养其风险意识

应针对直接接触或使用高危药品的药学及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知识技能的培训, 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目录, 用药安全性及危险性、用药风险意识、日常操作注意事项、责任心等, 使医务人员均能够对高危药品熟练掌握、高度重视、严格防范。

3.3 监理安全考核制度

将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纳入日常考评制度中, 定期进行质量核查, 发现有违反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或部门, 应从严从中处理, 并与人事考评相挂钩, 多重举措确保高危药品的保管及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 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 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用药安全性, 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罗鸿燕, 肖菲娜, 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4) :142-143.

[2]冯素萍, 王荃声, 王玉伟.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提高用药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4) :272-273.

[3]罗鸿雁, 肖菲娜, 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4) :142-143.

[4]张波, 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3-5.

药房用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与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西药房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到的70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西药房未采取用药干预的35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西药房采取用药干预的35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用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是3.4%,观察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是0.2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占比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用药方法与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通过给予用药干预后能够明显减少各类不合理处方,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1

处方是医师给患者开具用药的凭证,其是否合理对治疗患者疾病有重要关系,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密切相关。近些年临床用药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加多,对治疗患者疾病造成了严重影响[1]。门诊西药房的不合理用药处方不但会导致患者药物副作用增加,还会加大患者经济压力,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严重影响[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与干预效果,特选择我院7000份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西药房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到的70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处方均是从我院各专科门诊以及各就诊时间中随机选取,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100张,女性患者1400张。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西药房未采取用药干预的35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西药房采取用药干预的3500份用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观察组。

1.4 研究方法

1.2.1 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 根据第16版《新编药物学》、2007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以及药物相关使用说明书等调查两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分析处方中的药物规格、配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方法、处方金额以及重复用药等方面。对两组处方中的不适宜适应证、抗菌药物滥用以及联用药物降低疗效等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好处方患者姓名、科室、开具处方医师姓名等有关资料。

1.2.2 用药干预方法 ①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由各处方专家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我院西药房所有处方点评工作,若是发现处方中开具的药物规格、用法以及用量等存在不合理现象时要及时反馈,以此及时防止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出现。②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有关规定与法律知识,强调我院奖惩制度,明确好开具处方医师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处方医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危害性的认知;让药学管理人员加到医疗服务中,注重医师和药物之间的交流,将药剂科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联合制定最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临床科室诊断时若出现原因不明确的发热以及病毒感染要尽可能不应用抗生素治疗,若是必须应用抗生素要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的选择。④完善奖惩与反馈制度:每个月把处方点评结果通过书面形式发送到纪检部门、质控办以及使用科室等相关部门,同时通知给全部处方医师;定期在质控信息上公开处方点评结果,同时将科室与科室工作人员纳入到考核指标中,将其当作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由相关领导对严重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医师进行劝诫谈话,对于不合理用药率过高的药物进行停用等处理。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以及具体不合理的用药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软件SPSS19.0统计全部数据,用(%)表现计数资料,用检验;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依据。结果

对照组3500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是3.4%,观察组3500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是0.2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96.292,P=0.000)。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别是用药方法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溶媒不合理、选药不合理以及重复用药,观察组用药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占比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讨论

用药处方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效果以及经济利益有密切关系,不合理处方不但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还会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3]。有相关研究者表示[4],通过对用药处方进行点评能够发现处方中实际存在与潜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此次研究发现,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处方情况主要是用药方法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溶媒不合理、选药不合理以及重复用药,针对此类问题,我院成立了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明确医务工作人员责任并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完善奖惩与反馈制度,全面提升处方医师的药物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做到奖惩分明,将点评工作落实到临床各科室与药房中,以此明显减少了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研究显示,观察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量与各类不合理用药占比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用药方法与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通过给予用药干预后能够明显减少各类不合理处方,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药房用药 篇3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药房人员10人,男性3例,女性7例,其中主管药师5人,药师5人,年龄27岁~47岁,平均年龄(28.5±3.9)岁,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我院药房人员10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师6人,年龄25岁~44岁,平均年龄(27.3±4.5)岁。对照组采取传统发药差错核对方法,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随机抽取处方1000张,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发药差错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分别为1.3%、0.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PDCA循环法可以加强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减少药房工作中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用药;PDCA循环法

作简介者:何学良(1976-8-);男;汉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3-02

PDCA循环法是由日本学者发明的,其中P (计划) 代表明确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方案;D (实施) :实施行动计;C (检查) :评估。A (处理) :对不满意的计划进行解决。有学者指出PDCA循环法在运用中能通过分析解决的方案,并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为医疗质量提供新方法[1]。门诊药房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岗位,开展用药监测,安全用药,减少配发药品的差错率为门诊药房的医疗服务目的。因此我们拟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分析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参与人员的选择 随机选取我院药房人员10人,男性3例,女性7例,其中主管药师5人,药师5人,年龄27岁~47岁,平均年龄(28.5±3.9)岁,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我院药房人员10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师6人,年龄25岁~44岁,平均年龄(27.3±4.5)岁。2组人员性别,年龄,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取传统发药差错核对方法,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

1.2 PDCA循环法

1.2.1 首先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PDCA循环法培训,统一接受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上岗。

1.2.2 P (计划) (1)分析历年药房用药错误的情况,将差错处方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为差错药品在医院自检中被医师、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发现,未被患者使用。外部因素是指药品发出后患者已经使用。(2)根据历年用药差错,使用鱼骨图对差错项进行统计,总结发现差错主要原因为:药品名称相同、库位相近、包装相同、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打针卡差错。

1.2.3 D (实施) (1)拟订对策:逐项根据差错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目标及改进措施,如改进方法、差错率下降指标、完成时间。并且每项措施的制定中要参考可行性、经济性、实际性。如“发现取药混乱”改差错项目,则提出:“安装铃声器”、“多安排发药窗口缩短病人排队空间”、“安排专人保证病人秩序”等方法,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实际性评分分别为12分、15分、13分,因此优先选择分值最高的“多安排发药窗口缩短病人排队空间”的对策措施。(2)取定每个项目负责人,并且保证项目实施过程,遇到对应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如新药品入库前,组织药房人员学习药物的类别、规格、使用事项,将药物摆放显眼的位置、加强人员的沟通。

1.2.4 C (检查) 药剂科主任定期进行抽查,监督对策实施的完成进度。

1.2.5 A (处理) 在PDCA循环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规程,具体有:(1)新进药品的学习;(2)岗位职责培训;(3)药品标识规定。使发药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1.3 评价标准 随机抽取处方1000张,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发药差错率情况。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分别为1.3%、0.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PDCA循环主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最终目标为改善工作质量,将质量最优化,P (计划)、D (实施) 、C (检查) 、A (处理) 四个过程并不是进行一次,而是反复进行循环,形成大环带小环,整体与子体相结合,形成阶梯式上升,不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更强调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药房工作中引起工作差错的原因主要有(1)药物发放数量错误,可能与药房人员不足、工作时间长有关。(2)药房任务繁多,药房发药人员需要身兼数职,造成工作者注意力不集中。(3)有些药物包装繁多,如14片、7片、24片包装,而且包装盒外观基本一致,造成视觉混淆,前台发药人员未仔细审核处方[2]。(5)发药人员业务能力低下,对药品用法、配伍、溶媒不熟悉。总之相同药名不同产地、对新药不熟悉、药品上架错误、一品双规为常见的药房工作差错原因[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组在实行PDCA循环法后发药差错率明显下降,发药差错率仅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通过PDCA循环法后可以加强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减少药房工作中差错的发生。此外在进行PDCA循环法中,我们也要做好以下几点:(1)定期对新加入药房人员的培训,并且进行操作规程演练,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4]。(2)有研究发现药品名、包装相似是发药差错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包装、药品名相似的药品,更要进行重点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将上述药品制作成画册,张贴在药房墙壁上或放置标识牌加强记忆[5,6]。(3)发现取药患者增多后,开发备用发药窗口,并且在病人区域安排保安维持秩序。

参考文献

[1] 杨 敬,马伟杭,杨泉森,等.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M].2010年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

[2] 陈 晨,张晓乐,李 燕,等.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J].中国药房,2005,16(9):1465.

[3] 宋振民,臧恒昌.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應用[J].中国药事,2014,23(2): 69-70.

[4] 余焱.PDCA法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9(6): 396 -397.

[5] 周波波,芦小燕,任燕萍.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J].医药导报,2011,23(2):72.

浅谈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2年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1 461条作为资料, 用药咨询记录内容包括咨询者姓名、年龄、咨询问题和回答。咨询问题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药品通用名称、药品的价格、药品使用的注意事项、药品的副作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医保及其他问题。

1.2方法

对2012年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1 461条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咨询中居多的是40岁以上人群, 占62%, 依次是20~40岁的人群, 占29%, 20岁以下人群, 占9%。咨询问题中, 比例最高的是药品的用法、用量, 其余依次为药品通用名称、药品价格、注意事项、副作用、配伍禁忌、医保及其他问题, 见表1。

3 讨论

3.1 药品用法用量

从咨询记录中咨询的问题来看, 药品的用法用量问题所占比例最大。而在基层医院由于门诊药房较少, 临床药师不足, 面对大量的门诊及急诊患者, 加之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仅仅在发药窗口短时间内向患者逐一交代各个药品用法、用量, 并不能确保患者清楚理解。

3.2 药品通用名称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量新药不断增加, 商品名的使用, 造成同一种成分的药品有多种名称。由于部分医师已习惯于药品的商品名, 对药品通用名称不熟悉, 仍不能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经常出现患者不能确认药房发给的药品是否为医师处方开具的药品的问题。

3.3药品价格

在基层医院来就诊的患者主要以农民较多, 患者长期用药, 经济收入低, 更加追求价格低能治病的药品。另外自卫生部2007年5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2],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 门诊就诊人员可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买, 药品价格也成为就诊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

3.4 药品副作用、配伍禁忌

随着医药知识的普及, 以及近年来发生的梅花K胶囊、“齐二药”、明胶空心胶囊铬超标等众所周知的药害事件, 公众在用药时, 对使用药品的副作用、多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等存在疑问[3]。老年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问题尤为关注。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见。多种药物配伍使用, 可能表现为药理作用的协同或拮抗、毒副作用的加重或减轻等。我院目前抗生素联合应用, 多种止痛药合用, 多种心血管药物合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卡托普利和维拉帕米与地高辛伍用时, 前两者均能显著降低地高辛的肾及非肾清除率, 明显延长了地高辛的生物半衰期, 升高了其血药浓度, 容易产生消化道反应、频发室早等中毒反应。

3.5 使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有特殊贮藏药品告知患者按照具体贮藏要求正确贮藏;常用的多种抗感冒药中含有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成分, 服药期间应避免操纵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或驾驶车辆, 或建议患者选用白加黑感冒片, 白天服用白片, 可以消除感冒症状且无嗜睡情况, 晚上服用黑片具有较强的抗过敏和镇静催眠作用, 促进患者的良好睡眠;服用或静脉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期间或一段时间内, 禁止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 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而造成死亡[4]。

3.6 医保及其他

是否在医保及是否有某种药品在咨询中较为常见, 部分咨询的所谓“药品”实际是保健品, 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意识, 不要盲目相信广告, 使用前应咨询医药人士。

4 讨论

目前我院的用药咨询工作刚刚起步, 还存在对用药咨询工作重视不够、辅助设备不足等问题, 开展高层次的药学服务还有待发展, 用药咨询服务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形势下, 在我院开展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工作很有必要, 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起到了关键作用。我院通过开展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工作, 药师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 改善了医患关系, 树立了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并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 同时能辩证看待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了药物疗效。同时, 也使药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全面履行药师职责, 早日实现门诊药房工作由“以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变革, 为促进合理用药做出应有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蔡卫民.我国医院药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5 (5) :471-472.

[2]杨耀芳.开展用药咨询答疑是药师的职责[J].中国药师, 2009, 7 (12) :985.

[3]陈盛新, 舒丽芯.临床用药相互作用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 2010, 8 (4) :203-206.

[4]高志成, 陈丽华.双硫仑反应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药事, 2011, 16 (12) :772.

我院住院药房用药剂型分布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住院药房2009年5月的片剂药品常用摆药品种,共计293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普通片剂及胶囊,占81.9%,缓释及控释制剂大约占8.5%。

1.2 方法

统计片剂各种剂型及数量及百分比。

2 结果

2.1 我院住院药房常用药品统计

我院住院药房片剂摆药品种常用的数量为293种,缓释及控释制剂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但是使用缓释、控释制剂一定要了解其特点,了解药物的半衰期、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真正做到合理用药,见表1。

由表1可知,我院摆药室目前口服片剂293种,6种剂型,常用的是普通片和胶囊,缓释控释制剂应用也较广泛,目前,国外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已达300余种600多个品种,而我国已经批准的有30余种[1],只有了解这些特殊制剂的结构特点,科学地服药,才能做到用药安全。

2.2 我院住院药房常用的缓释片与缓释胶囊

缓释、控释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片剂为保证血药浓度稳定,而需频繁服用的缺点。缓释片和控释片是在原始老药的基础上,在药片内部加了一层半透膜。药片进入胃中,胃液通过这层半透膜使其核心部分的药物溶解。在达到一定浓度后,药物成分便从膜的微孔缓慢释放进入肠道而被吸收。缓释片、缓释胶囊的主要成分见表2、3。

在药片外部有一层半透膜,口服后,胃液通过半透膜,进入片内溶解部分药物,形成一定渗透压,使饱和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在一定时间内非恒速排出药物,药物释放完毕,外壳被排出体外。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非恒速地释放药物,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服用次数的制剂。

缓释制剂具有服药次数少,血药浓度平稳,用药总剂量少等优点[2],增加病人的方便和可接受性,减少副作用,应具有大的安全治疗窗。因血药浓度的可预见性较差,容易受胃肠道环境影响,缓释制剂与高脂肪食物同服时,有可能造成药物突然释放现象,大幅度增加药物吸收的速率,血药浓度快速升高,由于缓释制剂的剂量通常是普通制剂的2倍以上,因此突释造成的血药浓度升高有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因此缓释制剂宜空腹服用,能灵活地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

2.3 我院住院药房常用的控释片

控释片是指用药后可缓慢地恒速或近恒速释放,其释放量在单位时间内恒定,药物释放稳定,改进工艺后加快难溶药物的释放,血药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要与同药物的速释制剂交叉或同时服用,伴随而来的低药物浓度,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我院住院药房常用控释片的主要成分见表4。

2.4 我院住院药房常用的分散片

分散片是遇水迅速崩解形成均匀颗粒混悬液的一种片剂,它结合了液体制剂和普通片剂的优点,提高了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即可直接吞服或含于口中吮吸,也可投入水中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混悬液,特别适用于吞服困难的老年人、儿童和鼻饲患者服用,我院住院药房常用分散片的主要成分见表5。

2.5 泡腾片

泡腾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气体[3],药物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特别适用于儿童、老人和不能吞服固体制剂的患者。代表药物有巴米尔泡腾片。

2.6 肠溶片

使用肠溶衣包膜技术,目的是避免药物对胃有直接刺激作用,或药物在胃液中分解失效,肠溶衣在胃液中酸性条件下不溶解,而在碱性条件下可溶解释出药物有效成分,特点是延迟释放作用。给药时应嘱患者饭前服用且整片吞服,不可研碎或嚼碎服用。常用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红霉素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其优点为防止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或防止对胃的刺激,代表药物:扶他林、柳氮磺吡啶、潘妥洛克、奥美拉唑、耐信、二甲双胍、怡开、洛赛克、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在胶囊壳中加入了特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或经特殊处理,使其在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溶化而释放出活性成分。代表药物:拜阿司匹林、美红、泮立苏、美常安、雷贝拉唑钠(济诺)、百奥蚓激酶、达克普隆。

3 讨论

口服药品品种繁多:我院长期摆药品种是293种,但很多老年患者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品,最多可服用十种药品,因此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4]。

住院患者缺乏用药指导:护士从摆药室领完药品后,分发给患者,患者自己保管,知道吃药的时间,但不知道如何正确服用,尤其是服用多种药物时把所有的药物一起服用,没有根据药效、药物剂型科学地服用。

缓释、控释剂掰开或嚼碎服用:控释片和缓释片必须整片吞服,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因为这些药片的剂型都是经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一旦切开、研碎或咀嚼,将破坏其缓控结构和特性,导致最初对药物的超剂量吸收,随后出现有效药物浓度的下降,患者面临的危险首先是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其次药物能在胃肠道均匀地吸收。用于治疗慢性疾病而不是急性疾病时,应按时服用:如临床上需要药物较快地起效,要先使用速效的普通片剂,对急性病缓、控释制剂不适合应用。服用时间间隔时间不确定,缓、控制剂一般为12 h或24 h,服用时间必须间隔一致,这样可以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有时有的患者发现漏服,随意增加剂量而使血药浓度增高,造成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文胜,邓增潮,张晓珍.我院常用口服缓、控释制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0):144-146.

[2]张南生,张秀华.口服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师,2003,6(7):436.

[3]中国药典[S].一部.2005:附录7.

儿科临床用药与药房的药学服务 篇6

1 儿童和成人用药的差异

儿童是迅速生长发育中的群体, 儿童生理、解剖与成人不同,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物反应性亦有差异。同时, 一些在成人少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在儿童身上出现, 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早产儿、新生儿期由于某些生理性物质缺乏, 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人高。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 可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减慢, 半衰期 (T1/2) 延长, 易引起蓄积[2]。儿童个体差异大, 对药物的反应各有不同, 就同一个体而言, 完全相同的给药方案, 也可能随患儿发育的情况使药物作用发生变化。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合理用药, 关系到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3]。儿科药师应对患儿做好正确的用药指导, 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

2 药学服务对儿科药师自身的素质要求

2.1 思想品德要求

药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是建立优秀服务理念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在药师应是遵纪守法的榜样和人文关怀的标兵, 有端正的服务意识, 积极的工作态度, 诚实的敬业精神。只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定, 在工作中才可能少出错, 甚至不出错;有主动关心患者的意识, 关怀患者的疾苦, 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药师的服务, 这样才会理解药学服务的重要性, 才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正确处理患者的纠纷和投诉;端正服务意识, 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 诚恳地接受患者的建议和要求;积极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而敬业精神, 不是指药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 而是指药师热爱本职工作的程度。

2.2 业务素质的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药学教育模式和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大多数药学人员所掌握的知识距离药学服务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儿科门诊药师而言, 除了有药理、药剂、药分、药化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对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 深入了解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 掌握儿童用药的剂量换算方法, 才能对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目前药师的普遍专业素质都远远达不到药学服务的要求, 只有通过积极学习, 共同努力, 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对自己严格要求, 乐于帮助同事并虚心向同事请教, 药学服务的水平才会提高, 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3 儿科药师的药学服务对象

3.1 对患者的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药学部开展血药浓度监测 (TDM) 和药物不良反应 (ADR) 监测都是为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方式。作为儿科门诊药师如何利用各种平台开展药学服务,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药师必须有学者风范, 谦和态度, 让患者易于接受你的服务。 (2) 做好药品发放工作, 保证药品不短缺, 满足患者用药需要, 定期检查药品质量, 清理药品效期, 确保患者放心使用医院药品。 (3) 工作认真仔细, 切实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避免药品发放错误。 (4) 尽量方便患者, 向患者发放口服药品给药装置, 使儿童服用方便, 必要时交给患者一个每日分药盒, 做好药品发放交待工作, 向患者讲解所发药品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和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例如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 抗组胺药的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 (5) 利用各种途径开展药物咨询。在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 向患者发放一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手册, 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症和治疗意义, 定期开办药学讲座, 向社会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6) 建立药品跟踪服务, 在发药的同时发给患者药品跟踪卡, 随时掌握药品使用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7) 防范医疗纠纷, 控制职业风险, 药学工作是高风险职业, 在药学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药患纠纷, 工作作风严谨, 杜绝因失误造成的事故;态度诚恳谦和、语言简洁明确, 防止纠纷发生, 防范矛盾扩大化, 使风险最小化, 有效规避风险。

3.2 对医护人员的药学服务

药师下临床, 面对面地为患者服务, 核心目的就是合理用药, 但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大的问题, 医药护技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药师在服务的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 要积极配合医生, 以自己的药学知识向医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共同制定出适宜的给药方案。及时向医生介绍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知识,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配伍禁忌的出现率。儿童是不成熟个体, 身体的各种功能都未发育完善, 药房应尽量储备适宜小儿服用的药品供医生为患儿医治时使用。

4 结语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指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 是新的医疗制度赋予药学人员的职责。儿科药师要适应新的医疗环境的需要, 努力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紧跟时代步伐, 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征, 掌握儿童用药特点, 正确指导患儿用药, 做好药学服务, 争取做到让医者省心, 让患者放心。

参考文献

[1]胡晋红, 蔡溱.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J].中国药师, 2007, 5 (7) :427

[2]梁颖文, 吴季俭.新药在儿科的使用管理与再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5) :29

药房用药 篇7

1.1 处方1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0mg, 维生素B6注射液50mg ivgtt qd。 (2) 分析: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宜配伍。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的PH值为8~10时稳定, 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 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 其p H值为2.5~4.0, 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

1.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0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ivgtt qd。 (2) 分析:头孢呋辛钠与地塞米松不宜配伍。地塞米松含2个烯键, 具有还原性;头孢呋辛钠含有羧基胺, 具有氧化性。两者配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属于配伍禁忌。

1.3 处方3

(1) 0.9%氯化钠注射液20m L,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雾化吸入qd。 (2) 分析:地塞米松磷酸钠的p H值是7.0~8.5, 盐酸氨溴索不能与p H值>6.3的其他溶液混合, 因为p H值的增加会产生氧溴索游离碱沉淀, 故两者不宜配伍。

2 溶媒选择错误

2.1 处方1

(1) 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2.0g ivgtt qd。 (2) 分析: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说明书强调其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 还能产生聚合物, 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 H值范围, 对所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其p H值依次为3.2~5.5, 3.5~5.5, 4.5~7.0。例如: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格率热压来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定的盐酸, 葡萄糖注射液的p H3.2~5.5。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 H值为6.0~6.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中除苯唑西林等噁唑霉素有耐酸性质, 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 其余药物不耐酸, 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 可与葡萄糖配伍, 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

2.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乳糖酸红霉素针0.25 givtgg qd。 (2) 分析:红霉素孔糖酸盐, 可溶于水,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 但在0.9%氯化钠中溶解不良, 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 则可生杨胶状物而不溶。如要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 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 则可顺利溶解。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 充分溶解, 然后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 缓慢静脉滴注, 注意红霉素的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中, 但葡萄糖偏酸性, 必须每100m L溶液中加入40%碳酸钠1m L。

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 配制成100mg/m L的溶液, 再加入250m L或500m L0.9%氯化纳注射液中, 最终配制成1.0~2.0mg/m L静脉滴注液。

3 录入错误

3.1 处方1

(1)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 L, 利巴韦林注射液0.2mg ivgtt qd。 (2) 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规格为100mg/支, 而所录入的用量与药品规格相差很大,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2g。

3.2 处方2

(1) 头孢克肟颗粒50mg×6袋。口服0.5/次bid。 (2) 分析:头孢克肟颗粒的规格为50mg, 而所录入的与药品规格相差10倍,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05g。

3.3 处方3

(1) 盐酸左旋咪唑片25mg×10片。口服3mg/次qd。 (2) 分析:盐酸左旋咪唑片的规格为25mg/片, 小儿剂量为2~3mg/kg·次。与医生沟通后知是3片/次。

4 超大剂量用药

4.1 处方1

(1) 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嗪注射液1m L im st。 (2) 分析:患者年龄2岁, 体重10kg, 儿童按体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mg/kg,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0.5m L。

4.2 处方2

(1) 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250m L;氯化钾注射液5m L Ivgtt qd。 (2) 分析:此配伍钾过量, 葡萄糖氯化钠钾250m L中含有氯化钾0.375g, 而钾的浓度不能超过3.4g/L, 故在250m L中氯化钾的量不宜超过0.475g (4.75m L10%氯化钾) ,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2m L。

5 结语

实时处理门诊药房用药不适宜处方 篇8

依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范处方要求, 对处方的所有项目包括是否做皮试、诊断与用药是否相符、剂型与用药途径、是否重复用药、是否有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进行审核[1], 结合门诊药房的实际工作情况, 我们将碰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及时处理, 让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1 常见问题分类

1.1 溶媒使用不当

不同的药物需要选择适宜的溶媒, 这个问题常常被医生忽略, 如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溶媒应为5%葡萄糖注射液, 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将析出沉淀;注射用奥美拉唑需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用pH值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时出现变色、浑浊, 甚至产生沉淀。大部分中药提取注射剂用葡萄糖作溶媒, 但灯盏细辛注射液需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1.2 药效学配伍

有的医生不了解每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将两种或多种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合用, 如克拉霉素和克林霉素, 二者都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两者有相同的结合位点, 遇到此类处方时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只需其中一种即可。

1.3 用法用量不当

有些较新指南表明某些药物可以超说明书用量使用, 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PI (质子泵抑制剂) 需要加大用量, 一般为2次/d, 而不是说明书常规推荐的1次/d;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时加大用量, 这些情况需要药师对相关规范熟悉掌握。

1.4 特殊人群用药

如口腔科医生给年龄小于12周岁的患儿开具尼美舒利分散片,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尼美舒利的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需要提醒医生换用其他药。

1.5 多科就诊患者

不同科别的医生开出有相互作用或重复用药的处方。如在呼吸内科开罗红霉素, 到耳鼻喉科开克拉霉素, 两者为同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药师在调配时就要告知患者, 需要医师取消某一抗菌药。

2 应对措施

药房的药品种类繁多, 新药层出不穷, 如何能够高效有序地工作, 对药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1 认真审核处方, 分析处方基本信息

如产科医生为女性患者开具强力枇杷露不常见, 接到处方后首先要问患者是否是孕妇, 如果是, 要拒绝调配[2], 药师在审核调配处方时一定要善于识别处方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2.2 加强学习

组织药房药师每月将临床药学科点评处方和医嘱的反馈信息进行学习, 对点评的处方进行分析和讨论, 加强业务学习。

2.3 更新知识

药师应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学习相关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关注新药的动态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如需提醒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出现疑似糖尿病症状立即向医生咨询。

2.4 特殊患者

发药时要特别注意老人、孕妇、儿科的处方, 留心对这类患者需减量使用或禁忌证的药物。如头孢他啶注射剂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不超过3g, 为正常量的1/2或2/3。

2.5 交待好患者

包括药物的存放条件、服用方法等均应标识清晰, 需要分开服用的药物尽量分开交待, 严格餐前、餐后服用的药物要注明并特别提醒。有患者将装进笔的诺和灵系列胰岛素仍放入冰箱, 交待好患者不必再存放于冰箱中。

2.6 与医生沟通

建立医药沟通的便利条, 将处方常见的问题以列表形式打印出来, 药师调配处方时若碰到有问题的处方, 即在相应栏目下注明即可, 避免了因患者表述不清或其他原因而让医生不能理解处方被退回的原因。医生将注射用炎琥宁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同瓶滴注, 但是地塞米松的所含辅料焦亚硫酸钠与炎琥宁有相互作用, 两者不能同瓶滴注, 有的医生可能会认为之前曾开过同样的处方, 使用后并无不妥, 药师要与医生沟通好, 讲明有些配伍变化肉眼无法看见, 其实已经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二者需要分瓶使用。

药房的优质服务并不局限于取药时间、用药交代、用药咨询等, 应体现在方方面面。药师要勤于学习、增强责任心、提高专业能力[2]。经过一系列的学习, 药房药师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将问题处方基本在药物发出前加以干预, 及时阻止问题的发生, 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风险, 提高用药安全性。

摘要:为了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门诊药师要实时处理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 及时阻止问题的发生, 降低用药风险, 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处方, 药物,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2] 吴伟华.孕妇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29) :59-60.

分析调查门诊中药房用药咨询情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中药房760例完整记录的用药咨询记录。具体方法为统计整理并分析用药咨询的内容,包括中药用法用量、中西药合用、饮食禁忌、中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药名称、药品价格等等。

2 结果

2.1 咨询用药的对象情况分布(见表1)

2.1 具体咨询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分析咨询用药对象情况分布

表1数据表明:咨询用药的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占43.95%。老年人是用药的特殊群体,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尤其是肝肾功能都有所退化,导致一些与年龄相关的药物代谢发生改变。未成年人即少儿,占26.58%,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孩子身体健康的状况的关注度较高。少儿由于年龄及自身的身体发育的状况,是用药的特殊群体。目前,我国药物很少单独生产少儿及青少年特定的剂型和用量,一般是按照小儿年龄、体重等指标根据成人用量的正常量进行换算得出用量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的用药,必须选择低毒性药物,以最大程度降低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应叮嘱监护人,密切注意各用药细节,观察相关的不良反应。用药应该十分重视。虽然孕妇咨询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孕妇服药特殊性,服药问题必须引起探讨和重视。特殊人群用药问题要结合其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状况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所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做到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2 具体咨询内容情况分布

3.2.1 中药用法用量方面的咨询

由表2可见,中药用法用量方面的咨询比重较大,这类咨询主要包括煎药的器具,煎药前是否需要洗药,煎药前是否需要浸泡,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患者较难理解的是需特殊处理的中药的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烊化、另炖、冲服、包煎等。如果这些特殊用法不能按要求处理,轻则影响汤剂疗效,重则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药师在交代用法时,千万不能忽略特殊用法。

3.2.2 中西药合用方面的咨询

有些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几种疾病,需用药物品种也较多,包括中药和西药;有的患者同时就诊几个科别,也可能存在中药西药合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西药和中成药不合理联用占2%[3]。中西药正确联用,可提高疗效。如黄芩、砂仁、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VB12和灰黄霉素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4]。但是如果合用不当,轻者降低疗效,重者产生不良反应损害人体健康。如中药酒剂与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乃近、D860、降糖灵、双香豆素等西药同时服用,可以使疗效下降,毒性增加[5]。有些中西药物合用目前虽然认为没有任何禁忌,但并不表示绝对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患者中西药合用的间隔最好1h以上。

3.2.3 饮食禁忌方面的咨询

服药期间,须根据疾病和药物的性能特点适宜忌口。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寒性固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征忌油腻类食物;服用镇静安神药时,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6]。

3.2.4 中药不良反应方面的咨询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无毒副作用,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往往被忽视。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药物不仅起到治疗作用,还存在毒副作用,这是大多数患者所不了解的。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及严重程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在药物咨询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中药的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3.2.5 中药注意事项方面的咨询

特殊患者(如孕妇、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有生理缺陷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须根据其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如需较长时间服用,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药物清除率下降,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在临床上可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或二者都改变。对特殊药物(如生马钱子、生巴豆等毒性中药和罂粟壳等麻醉性中药)必须具体交待使用的注意事项。

3.2.6 中药名称方面的咨询

由于中药使用的历史久远、品种繁多和地区的差异,长期以来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如徐长卿又称了刁竹,淫羊藿又名仙灵脾,肉苁蓉又称大芸等等。对于同一植物,由于品种、产地、形态、加工炮制等的不同,处方用名也随之而异,出现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砂仁有春砂仁和缩砂仁;红花有川红花和杜红花;黄连有鹰爪连和鸡爪连。有的中医开方时习惯用别名、俗称,但中药材品种繁多,同名异物问题严重。如重楼、拳参的别名都为“草河车”,前者为百合科植物后者为蓼科植物其功能、主治、性味、归经也有不同。此类别名、俗称举不胜举。

3.2.7 中药价格方面的咨询

有些患者对中药饮片价格心存疑问,处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价格调整造成的,饮片的价格随市场行情上下浮动,不具确定性;也有的是中医师根据就诊患者的病情,给予处方用药的适度增减造成的。这就需要药师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大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重庆:四川重庆出版社,2008:67.

[2]谢瑶.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300例统计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43—144.

[3]]张慧兴,钟松阳.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6,2:84-85.

[4]孔新华.浅谈中西药联用的利弊[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82-83.

[7]周波林.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概述[J].中国药房,2007,5(18):382-384.

上一篇:服装产业营销理论的下一篇:脉冲试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