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护理

2024-07-23

用药护理(共12篇)

用药护理 篇1

在完整的护理工作中, 有关中医药物的用法是否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人们患病时, 首先想到的是服药治疗, 这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除按医嘱给药, 还要根据不同病情、药物种类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如:给药的次数、间隔时间及给药的剂量, 定时定量等服用方法, 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 减少和防止发生毒副反应及降低药效, 从而达到满意效果, 是护理工作者应当重视的。

1 用药时间

《医心方》载葛仙翁曰:“服治病之药, 以食前服之, 服养生之药, 以食后服之。”中药一般宜在进食前后2 h左右服用, 有利于药物尽快吸收。急性重病应随煎随服, 或每隔4 h左右服药1次, 昼夜不停, 使药力持续。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及病变在胸膈以上者应饭后服用, 如祛风除湿药及消食化滞药等。补虚药和治疗胃肠疾病及病变在胸膈以下宜在饭前服用, 此时胃已排空, 有利于小肠吸收。病变在四肢血脉者宜清晨服。病变在骨髓应晚间服。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 此时胃及小肠基本排空, 以保持药物高浓度入肠而吸收, 能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以达到驱虫导泻作用。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3 d开始服用。治疗疟疾药物宜在发作前2 h~3 h服。病在上焦宜频频服药。服药酒每日3次或4次, 服药以感到药力为度, 过饮则损伤元气。解表发汗药在发热前服, 如服小柴胡汤、和解剂等。常规早晚服药效果往往不理想, 如能改在恶寒发热发作前给药, 则大大提高疗效。

2 用药方法

口服是中医临床主要给药方法, 口服给药的效果不单受到剂型等因素影响, 还受服药时间、次数及冷热等服药方法所影响。常规汤剂每日1剂, 将头煎、二煎兑合分2次或3次温服, 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一日连服2剂, 以增强药力。丸散丹酒类药则应每日给药2次或3次。口腔咽喉疾病可随时黏膜给药或随时含服, 还有些散剂可用于外敷或洒于疮面, 如生肌散等 (中医所谓的局部给药) 。呕吐病人可少量不拘时给药。一般药物宜温服, 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产生不良影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热证用寒药宜凉服。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 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凉服。发汗解表药、透疹药宜热服, 服药后须保温避风, 使全身微似有汗出为佳。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应先服少量姜汤后再服或采用少量频饮方法。一般丸剂、水丸、 片剂宜白开水送服。祛风散寒药宜用米酒送服。自然汁及某些贵重细料药不宜煎服, 可用汤剂或开水冲服或含服。番泻叶、胖大海、菊花可用热水浸泡作代茶饮。犀牛角、羚羊可水磨或锉粉冲服。口腔疾病、昏迷病人可鼻饲给药。直肠给药一般为睡前给药。中药外洗一般每日3次或4次。

3 用药禁忌

常规用药时, 一般应禁食生冷、油腻、辛辣、海腥等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不同, 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如: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人参或其他滋补药忌浓茶, 以免降低或消除滋补效力。服解毒药忌生冷、油腻、酸性食物。服清热凉血药及滋阴药忌辛辣、温燥之品。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胸痹病人忌食肥肉、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胡椒、辣椒、葱蒜烟酒等。疮疡皮肤病病人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之品。

4 注意事项

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充分了解医生用药目的, 严格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对拒绝用药的病人要给予耐心解释, 做好思想工作, 使之配合。服驱虫药要观察有无虫体排出, 发现异常应留取标本送检并报告医生。服排石汤, 要嘱病人多饮水、多食西瓜、梨等水果, 适当变换体位或做跳跃运动, 并观察收集尿中有无结石排出。服发汗解表药, 宜多饮热水, 食热米粥以助药效, 并加盖衣被取其微汗, 要避免大汗淋漓而虚脱。凡服用药性强烈或有毒药物, 如巴豆、乌头等应严格执行医嘱, 先向病人说明可能产生的副反应, 用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脉象、血压、面色、呼吸情况, 有无四肢厥冷、抽搐等中毒现象, 有则立即停药, 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直肠给药时应嘱病人先排便, 药液温度在39 ℃~40 ℃, 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 抬高臀部10 cm, 用卫生纸按揉肛门, 嘱病人尽可能忍耐, 保留1 h以上, 便于药物吸收。中药外洗药液温度在45 ℃~48 ℃, 以免烫伤, 时间为20 min~30 min, 局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5 小结

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是几千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 是劳动汗水的结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合理用药, 能增强疗效, 缩短疗程, 减少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因此中医用药护理在中医护理中至关重要。

用药护理 篇2

剂 型概 念特 点服 法 或 用 法汤 剂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 吸收快,作用迅速,

加减灵活,能照顾到各种体质的病人及不同病证的特殊性,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 内服、熏洗、灌肠。丸 剂一种或多种药物加工成细末与水或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丸剂。 吸收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散 剂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研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干燥。 运用灵活,吸收较

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 内服,即可直接冲服 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如元胡散;外用,即将药物外敷、掺、撒疮面或患处,如养阴生肌散。膏 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服用量小,外用可缓 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①内服膏剂有浸膏、流浸膏、煎膏(膏滋),一般用开水冲服。

②外用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③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丹 剂用含汞、硫磺等矿物

质,经过炼制、升华、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 剂量小,作用大,常

用于急性病证。 内服,如回春丹、大活

络丹;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胶 剂用单味或多味含有胶质的药物熬成胶状制剂。 多用于滋补治疗,贮运方便。 烊化服用,具体服法参

看本章第三节汤药煎煮法。酒 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 对于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 内服,多用于体虚失

养、风湿骨痛。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药 露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 气味清淡、芳香无

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 茶 剂由药物粗粉与粘合剂混合而制成的固体剂型。 用量小,贮运服用方

便,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病证。 服用时,置于容器中以

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合 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制成的一种剂型。 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证。 片 剂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经过粉碎加工和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剂型。 体积小,用量准确, 易服用,贮运方便。 糖浆剂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蔗糖饱和溶液而制成的剂型。 便于服用,比较适用于儿童。 冲 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 比丸剂、片剂作用迅

速,服用简单,重量轻,易携带,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等病证。 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注射剂将中药经过加工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 剂量准确,作用迅

速,给药方便,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穴位注射。其 他除上述剂型外,还有胶囊剂,如西洋参胶囊;气雾剂,如定咳喘雾化剂;安瓿

老年痴呆症的用药与护理等 篇3

早期征象

脑细胞变性,脑功能不全,导致老人的记忆、思维、语言等发生程度不同的障碍便是老年性痴呆症。 其三个基本特征是:

①健忘相当厉害,以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记忆力明显下降,而一般生理性健忘者是不会这样的。

②由于患者的脑障碍逐渐扩大,有的患者一改以往的性格,变得易于发怒和激动。

③痴呆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健忘,不能自我克服或改正。

有一种叫做老年抑郁症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老年痴呆相似,这类病人由于精神情绪抑郁而表现为活动减少,很少说话,生活显得懒散,表情呆板,貌似痴呆但并不是痴呆症。

用药常识

凡经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的病人,无论病程长短,常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一般以口服给药为主。在家照料老年痴呆病人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痴呆老人常拒绝服药,老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病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或服后吐掉;

(2)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患者,家人一定要把药品管理好。

(3)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日常护理

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

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等要收藏好,以负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通络防治心脑血管病系列谈之一通络——直击冠心病的四大环节

心健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等使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管变得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血管的病变主要存在四个病理环节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都可以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肌供血不足。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双重改善血液与血管病变的独特作用,它可以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对抗血小板凝集,同时直接干预血管病变四大病理环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栓在血管壁形成,解除血管痉挛,保证心肌的血液供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内已经形成的易损斑块,使其不易脱落发生心肌梗死与脑中风,保护心肌微血管,使心梗后受损的心肌恢复正常血液供应。

儿科口服用药安全护理 篇4

为了保证患儿口服用药的安全及治疗效果, 我科加强了口服用药的管理和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口服用药管理

(1) 配药前要认真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药物有无变质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药。 (2) 配药后一定要经过第2人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发药。 (3) 对于特殊药物应反复向患儿家长交代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师。 (4) 指导家长加强药物保管, 将药物放置于患儿不易够到的地方。

2 护理干预

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 不同病情患儿及不同特性的药物为患儿提供不同的服药方法, 以增加患儿的服药依从性, 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提高家属满意度。在以往给患儿喂服药物时, 由于患儿的不配合甚至拒服, 有的家长采取强硬的灌服办法, 很容易导致患儿呛咳或窒息。因此, 护士加强家长正确掌握喂药方法及用药技巧的指导非常有必要。

2.1 掌握喂药技巧

对1岁以内的患儿应教会家长使用辅助工具协助喂药.如 将奶嘴放入患儿嘴里, 再将备好的药物放在奶嘴里, 以不溢为限;一次喂药量较多则可直接使用奶瓶畏服;如果药液量少时, 对于易溶解于水的药物用水溶解后用滴管或5ml注射器抽吸后从患儿的嘴角或舌下慢慢畏服, 少量多次, 直到药物喂完;对不易溶解于水的片剂碾碎后用温开水稀释, 再用5ml注射器抽吸, 给药前应用手指轻弹注射器, 使药物与水混合均匀后再按上述方法喂服。

2.2 正确引导1~3岁患儿自行服药

由于该年龄段患儿能初步表达感受, 但往往因害怕而哭闹或不配合, 强行灌服易发生呛咳甚至窒息事件发生。护士要正面鼓励, 要有耐心, 尽可能说服配合。对于实在不愿意配合的患儿, 采取药勺喂药, 喂药时特别注意将药勺压住患儿舌面中部, 患儿咽下药液后方可将药勺取出。

2.3 对>3岁患儿实行奖励机制

由于这些患儿能较准确的表达感受, 有自尊。大多较配合, 一方面身心可塑性较大, 患儿常表现出勇敢的心理, 护士要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 产生了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 如受到成人的鼓励和称赞时会出现满足感, 护士及家长应多给予表扬、称赞和鼓励。指导患儿及家长服药时取坐位或立位, 避免卧位时发生呛咳误吸, 服药完后站立或慢走5min。使药物完全进入胃内。

2.4 保证服药时间准确

开胃健脾的药物应保证在餐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餐后服用;特殊药物如地高辛等应严格要求时间药物, 护士向家长强调的严格时间限制, 并通过多种途径保证用药时间准确:做好书面、口头、床头交接班;护士采用闹钟提醒时间;交代家长及时提醒。

2.5 做好出院带药护理

患儿院外正确服用口服药是降低疾病复发率, 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一环。为此, 护士要指导家长:一般药物须放置在阴凉干燥、小儿不易取到处收藏;如遇光容易潮解或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保存;外用药和内服药应分别放置, 以免使用错误;注意备药数量不宜过多, 定期检查, 以免过期、变质。

3 小 结

药物治疗是防治疾病最重要的环节,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 口服用药更方便、简单, 患者的痛苦更小, 因此, 是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1]。然而儿科患者用药具有特殊性, 用药剂量较小, 仅以成人口服用药的2%作为儿童每千克体质量的用药量, 药物使用不当易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给临床用药护理提出了挑战[2]。我科是将口服药配好发给患儿家长并进行口头交代和使用服药标签将用法和剂量写清楚, 但是由于患儿家长缺乏对药物知识的了解, 未严格按照用药时间方法剂量进行服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还有个别家长对药物的保管不到位, 造成患儿漏服、误服、多服或少服, 严重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稍不注意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通过耐心细致的用药指导, 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用药知识,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尔清, 耿宝琴.临床药理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用药护理 篇5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某急诊科于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应用前后治疗患者各150例,观察用药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减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文化;急诊用药;护理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患者救治过程中,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用药的执行人员,如果给予患者药物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差,较易引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影响患者救治的效果。本院急诊科于20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急诊科1月~12月(未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16~78岁,平均(56.8±3.4)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7例,头部外伤23例,创伤性休克17例,急性胰腺炎33例,纵膈囊肿12例,脑干损伤8例。另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医院急诊科年1月~12月(已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龄18~79岁,平均(57.3±3.2)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1例,头部外伤25例,创伤性休克18例,急性胰腺炎30例,纵膈囊肿15例,脑干损伤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急诊用药护理未应用安全文化之前,采取常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包含管理给药剂量,检查药物名称准确性等。应用安全文化之后,用药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培训护理人员:结合急诊科患者用药的特点,制定用药安全培训计划,组织整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参与到培训中,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安全用药意识。在科室中宣传“第一次即做对事情的”护理理念,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及自觉的保证用药安全。

1.2.2建立安全用药干预机制:①预警机制:护理人员管理急诊科药物时,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比如专柜存放常用的急救药物,毒麻药物、贵重药物存放柜管理时应加锁,避免护理人员慌忙中拿错药物,对于易混淆的药物,分开摆放,并采用显眼的标识标记,预防用错药物;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如医嘱中存在特殊的用药要求,比如静脉滴注药物的速度要求,应利用红色笔标记出来,避免执行医嘱时发生错误或遗漏,保证医嘱执行的准确性〔1〕。②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机制: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对患者影响非常小时,可采用自愿上报的原则,鼓励护理人员自觉的发现用药差错,并积极的改正,由护士长设置专门的安全护士,核实科室中发生的用药差错事件,每月定期进行总结,分析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的改进用药护理质量,保证用药安全。③用药安全分享机制:对于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事件,选取典型案例,在科室护理部会议上组织所有的护理人员参与讨论,促使护理人员形成预防的意识。

1.2.3营造奖惩结合的安全文化:每月定期检查急诊科用药护理质量,统计用药差错事件、患者投诉事件、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赋予每项相应的评分,经过加减之后,形成每名护理人员当月的用药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依据分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提高用药护理质量的积极性〔2〕。

1.2.4形成多方参与的安全文化:急诊用药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人员比较多,包含医生、药房护士、临床护士、患者等,除了临床护士外,应鼓励其他各方参与到用药安全监督与管理中,比如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写医嘱时,要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再三明确,确保无误后再下达医嘱,药房配药时,应先对医嘱中的药物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在配药过程中密切注意,防止发错药物,护理人员在药房中领到药物后,应再进行复核,发现药物发错时,立即与药房进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应用前、应用后急诊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由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前后用药堵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急诊用药护理中未应用安全文化前,15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堵差错事件8例,发生率5.3%,其中,给药剂量不足3例,给药时间错误2例,给药方式错误1例;应用后,15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堵差错事件1例,发生率0.7%,为给药剂量不足。

2.2应用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急诊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中,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药作为急诊患者救治时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用药安全与否。在传统的急诊用药护理中,由于并未充分的重视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用药安全文化的构建,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比较高,降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3〕。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之后,以培训的方式培养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并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促使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护理时自觉注意用药安全〔4〕。为了促进安全文化的落实,急诊科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构建了与科室相适应的安全机制,比如预警机制,通过相应的管理促使,提前预防用药差错事件,而且预防措施延伸到各个相关的环节中,有效的`避免了和给药剂量、方式、时机错误等差错事件,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建立了用药差错事件自愿上报系统,对于用药差错事件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小时,鼓励护理人员自愿上报,且不会给予护理人员处罚,促使护理人员有效的发现用药护理中的错误,并主动改正,避免相同或类似差错事件的再次发生〔5〕。此外,在急诊科中还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不仅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而且医生、药房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也明显提高,从整个用药环节上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急诊用药护理中在应用安全文化之后,用药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用药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投诉事件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质量,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减少用药差错事件,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人员的用药护理操作,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可在急诊用药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穆爱兰,张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81-183.

〔2〕马轶群,周海萍,戴素萍,等.SHEL模式在患者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117-118.

〔3〕陈昌群.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03):2-3.

〔4〕桂月玲.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91-1892.

用药护理 篇6

【关键词】 增强CT检查 检查前用药护理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57-01

当前,医学影像学发展较为迅速,开展增强CT检查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CT的检查工作中。但是,有的患者对接受增强CT检查存在着紧张和恐惧的等不良的心理,影响检查的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CT室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检查前的用药心理分析和心理的护理,通过对患者加大关心与帮助及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检查效果[1]。本文你通过对我院2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检查的200例增强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干预组,其中传统组和干预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有男性48例,有女性患者52例,患者的年龄在9岁至81岁,其中有头颅病例7例,有腹部病例共82例,还有胸部病例患者9例,另有2例其他病例。干预组患者有男性47例,有女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8岁至79岁,其中头颅病例患者6例,有腹部病例患者共81例,还有胸部病例患者8例,另有5例其他病例。

1.2 方法

选取200例增强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干预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增强CT检查的用药;而干预组患者接受增强CT檢查用药之前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分析

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大多存在些不良心理,一是紧张和忧虑心理。此类状态在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由于患者对增强检查所用的药物不了解,对其安全性具有顾虑,对于药物对身体的有害程度和价格心存很大的疑问。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恰当解释,消除顾虑。二是恐惧和焦虑心理。这类患者接受复杂的增强检查时,担心自己的病情到了特别严重的状态,急于想得知检查结果。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及时的解释患者用药的必要性,讲解药物的安全性,争取患者的配合,并劝慰其耐心等最终的检查报告。

1.2.2 不良生理反应

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主要有情绪改变引起,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以及肾上腺系统,患者的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出现升高。患者呼吸系统发生改变:患者的呼吸不断的加深、加快。患者皮肤发生改变:手脚冰冷或者出湿冷汗及肌肉震颤。以上改变都将影响结果。

1.2.3 心理干预方法

做好护理干预,首先要建立起较好的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时,要主动热情,确保语言温柔亲切,对待患者态度要认真和蔼,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安全感。要多关心、常安慰患者,稳定情绪,使患者了解CT检查基本程序,确保精神愉快接受检查。要经常和或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和心理的依靠,通过沟通家属,掌握患者心理的状态和社会、家庭背景,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疏导与帮助。这就要求CT室的医护人员不单要具备较为高尚医德以及娴熟技术,还需要具备护理技巧和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等知识。

检查之前,患者有些会表现的紧张,常出现刺激高敏感,要求护士静脉穿刺时保证动作的轻柔,力求一针见血,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做好患者用药之前心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接受增强CT检查患者需要碘的静脉推注,医院规定用药前,家属和患者需要在《含碘造影告知单》上签字。此时患者和家属会担心检查的安全性,或者对疾病产生过分的担忧。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营造安全舒适检查的环境,有条不紊的准备药品及器械等。对于患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或者是心脏病时,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行皮试时要留意观察患者情况,舒缓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因紧张出现一些假阳性的反应,确保增强CT检查患者顺利接受检查。检查的过程中再次推注药物需要再次的询问有无不适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适感。身体发热基本为正常的反应,如有恶心等过敏反应可以引导做深呼吸,出现呼吸困难、寒战等不适应时要向医护工作者报告。无不适情况不随便停机,避免延误检查时机。

要做好检查的解释工作,由于CT增强检查为特殊检查,一般患者对该类检查较为陌生,导致患者可能心存疑问而不能配合检查。扫描时,患者移动身体或配合不好,容易造成影像的模糊,影响诊断[2 ]。医护人员要对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释,使患者掌握基本的辐射相关知识,舒缓心情,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

2 结果

经过对照检查,干预组患者通过接受有效护理和沟通及心理干预,经过有的放矢的工作,患者均保持状态接受了增强CT 的检查,全部成功,检查的效果令人满意。而传统组患者由于部分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不到位,有3例患者检查失败,另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3 结论

通过研究证实,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接受增强CT检查时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检查,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其中干预组患者通过接受有效护理和沟通及心理干预,经过有的放矢的工作,患者均保持状态接受了增强CT 的检查,全部成功,检查的效果令人满意。而传统组患者由于部分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不到位,有3例患者检查失败,另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建立起较好的医患关系以及护患关系非常重要,在行增强CT检查时,对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以及紧张等情绪通过心理的分析和生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及其家属的担心,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提高患者检查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字.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2合期刊):249.

高血压用药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6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其中试验组男39例, 女24例;年龄29~62岁, 平均 (38.7±2.4) 岁;其中, 高血压1级19例, 高血压2级30例, 高血压3级14例。对照组男37例, 女26例;年龄28~63岁, 平均 (37.9±1.9) 岁;其中, 高血压1级17例, 高血压2级35例, 高血压3级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即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配合更加合理的指导, (1) 用药指导: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是利尿降压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①利尿降压药:该类药物可起到迅速排尿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时为了避免尿量增多而导致血容量减少, 进而血液黏稠度增高发生脑栓塞或者夜间频频排尿从而影响睡眠,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最好选择在晨起或者上午服药;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低血压、咳嗽、高血钾、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目前临床效果较为突出, 并且不良反应较小, 偶有头晕、低血压等反应。该药物虽然安全性较高, 护理人员仍然要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严禁私自改服剂量;④钙拮抗药:该药物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服用该药物的使用人群, 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2) 用药护理:①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服药过程,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意识进一步提高。②协助患者养成规律服药的良好习惯, 使其服药时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避免忘记用药。③对于老年人所存在的特有问题, 如出现视网膜病变者, 家属应帮助患者口服药物;对于发生误咽者, 需将药物研磨后溶入水中让患者服用。

1.3 用药依从性的评价标准

完全依从:严格遵守医嘱服药或注射药物;部分依从:私自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等情况;不依从:未用药。

1.4 统计方学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2]。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 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 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 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 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 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 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近年来, 指南虽层出不穷, 但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受到多方质疑, 其主要障碍是患者的执行力情况[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患者尽可能按照医嘱服药。护理人员不仅具备管理高血压患者的理论基础, 也拥有管理高血压的策略理念、实践经验及各种技术技能。但规范化决不意味着简单化, 仍须坚持实践、发展和创新, 这样才能把高血压管理好[4]。把心血管疾病始终控制在“未病”阶段, 从而真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结合本研究可以发现, 治疗组在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协助下治疗, 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护理人员的用药干预, 患者在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等各个方面, 均能积极配合, 服从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高血压病患者加强用药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控制血压,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6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安全用药护理, 患者出院后3个月, 两组患者分别从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遵医行为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戒烟戒酒) 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指导及安全用药护理干预, 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对保健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药物疗法

参考文献

[1] 马英霞, 郝唯蔚, 崔付清, 等.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 :280-282.

[2] 范秀华, 马勇, 杜华, 等.高血压患者152例住院治疗的护理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13) :747-749.

[3] 王大娟.高血压患者用药策略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5) :347.

浅谈老年患者的用药护理 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护理

人到老年, 机体衰老, 人体各器官在生理功能、组织形态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脏腑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下降, 抵抗力差。因此, 一般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老年患者用药品种繁多, 进行科学的用药护理十分重要。在我国, 大多数老年患者又都有未经医护人员指导而自行用药的历史, 加之近年来新药的大量出现, 使得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完全掌握用药方法和近远期毒副作用。因为老年人不准确的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致使老年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日见增多。我科所收治的患者, 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 由此我想结合这几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简单谈谈对老年患者用药护理的体会。

1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品种易简勿多

护士在为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静点之前, 应详查《药物配伍禁忌表》。对于一些表中查不到的新药, 护士应该虚心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 谨慎用药。对于长期住院反复静点、重症、恶液质等的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率较低, 为减少患者针剌的痛苦, 及时输入药物, 现在临床常采用“三通管”。这样一个静脉穿刺点可以有两瓶药物同时输入。我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因为几种药物要同时通过同一个头皮针输入, 势必不利于静点药物的合理应用, 甚至会导致不良反应。根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给老年患者用药时, 既要注意配伍禁忌, 同时用药品种也要易简勿多, 尽可能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2老年患者用药, 必须由护士指导

要详细、耐心地向患者或家属讲解用药时间、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 应杜绝患者擅自用药。不懂得用药知识, 得病为图省事擅自不科学地服用药物, 结果往往只会是南辕北辙, 弄巧成拙。例如,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名字为“养血清脑颗粒”的新药, 厂家为防止药物受潮, 在药盒里面附加了一袋干燥剂。就有这么一名老年患者, 竟把其当作药物误服再举一例, 便秘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病, 患者往往图省事不去看医生, 长期擅自服用刺激性泻药, 虽然解除了一时的痛苦, 病情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而且泻药会妨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造成营养不良, 并导致大脑机能的损害。可见, 老年患者不遵医嘱, 擅自用药, 是很危险的。因此, 护士应注意引导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针对老年人健忘、自理能力差等弱点, 不仅要细心监督其科学用药, 防止用药过量或间断用药的错误行为, 还要适时向他们灌输用药知识, 加强用药要遵医嘱的观念和意识。

3用药后进行严密观察

护士发现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感, 应嘱其立即停药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以待查明原因。尤其是新药的应用, 更要严密观察。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特殊因素, 机体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 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就有胃肠道反应、药疹、头晕、心悸等。尤其是老年人治疗心切, 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药源性疾病。例如, 有一73岁的老年男患者, 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感染, 在住院的半年间先后反复使用了十几种抗生素, 使体内菌群失调, 发生二重感染, 结果患者虚弱无力、恶心、呕吐, 使病情更加恶化。值班护士及时发现后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了处理。另外, 一些老年患者长期服用维生素 c, 虽然维生素c是人体所不能缺少的元素, 但服用过多就会改变机体正常的调节功能, 反而使血液中的含量降低, 进而影响了维生素E的吸收, 并抑制了维生素B, 。的作用, 容易导致肾结石、糖尿病。

4讨论

老年人家庭护理及用药探讨 篇9

为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每个家庭的亲属都应了解老年人的性格与心理变化以及生活特点, 掌握老年人的家庭护理和用药的基本知识。

1 家庭护理

1.1 了解老年人的性格与心理变化

随着身心方面、生活环境、社会角色、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削弱, 老年人的性格与心理变化多样。性格开朗的老年人能遇事豁达, 保持乐观情绪;而性格内向的老年人心情积郁、气机不畅, 使潜在疾病有所发展。这就需要亲属们安慰、体贴、关心、理解他们, 解除他们的忧郁,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还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娱乐场所和保健器械, 以保证老年人的娱乐和体育锻炼, 用高雅的兴趣填补生活的空虚, 使他们心情舒畅地生活, 再加上医疗保健的作用, 使他们身体更加健康。

1.2 掌握老年人衰老的特点

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 制订出具体的护理措施。老年人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反应力、四肢活动以及食欲和睡眠等, 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表现。若视力差而听力尚好的老年人可配戴眼睛;牙齿脱落可配戴假牙;皮肤菲薄、汗腺和皮脂腺萎缩及脂肪少的老人, 要冬季保暖, 夏季防暑, 同时保证老年人充足的睡眠。

1.3 了解老年人的病情特点

全面观察老年的病情变化, 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 抵抗力低下, 机体反应能力差, 在临床上他们的症状与体征常与病变程度不相符。如老年阑尾炎起病缓慢, 腹疼轻, 体温变化不大, 但阑尾易坏死穿孔, 老年人肺炎可不发热、咳嗽, 甚至肺癌也无明显表现, 只有体检时才会发现。

2 家庭用药

2.1 常用药物

老年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镇静催眠药、利尿药、降压药、扩血管药、消炎止痛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药、抗癌药等。

2.2 老年用药注意事项

(1) 注意用药反应:有资料显示, 老年患者药物反应的发生率为15.8%, 低年龄组仅为6.3%[1]。老年人对药物耐受降低的原因是解毒及排泄功能下降, 致使药物代谢周期延长, 或蓄积时间延长而发生不良反应, 也有些药物是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衡定而表现出不良反应。老年人虽普遍存在着对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但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有的老年人应用普遍剂量, 不良反应并不明显;有的即使小剂量也会发生中毒或过敏。因此, 给老年人用药要遵守个体差异的原则, 并需对许多药物从小剂量进行探索、试探性治疗。 (2) 注意用药品种及联合用药。老年人一般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要分清轻、重、缓、急用药。急重者先治, 轻者后治。如不选择必然导致用药品种多, 不但不易取得良效, 反而易产生不良反应, 也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另外,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 可对一种病同时应用几种药的联合治疗方法。这样不但可减少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剂量, 而且有利于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小剂量强的松、巯唑嘌呤联合应用, 也可采用轮换疗法或间歇疗法。如用利尿药, 可用3~5d, 停3~5d, 螺内酯与双氢克尿塞交替应用。 (3) 注意给药途径与剂型。给药途径的原则是能口服不注射, 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口服药有片剂、粉剂、水剂。对老年人来说, 更乐于接受水剂。当然, 气雾剂 (吸入剂) 、贴剂 (膏药) 、含化剂如果疗效可靠, 也易为老年人接受。 (4) 注意劝告老年人不要擅自用药。一些经常患病的老年人认为“久病成良医”, 单凭自己的经验用药, 不遵医嘱、生搬硬套, 看到别人用的药好自己也用。还有一些老年人乱用偏方、秘方、验方, 轻信传言随便吃药。凡此种情况轻则延误病情, 增加不良反应, 重则危及生命。有时不同的医师为老年人开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处方, 使得老年人无所适从, 最好是通过实践检验, 然后固定某医师诊治。 (5) 防止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严防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用药前应向医师和药房工作人员问明下列情况:①确切的服药时间;②药物的失效期;③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自服药物与处方药物能否同时应用;⑤应避免的食物和饮料;⑥药物如何放置保存;⑦液体药物每次用量要准确。

2.3 配伍禁忌

中药对服药禁忌比较讲究, 西药也有这个问题, 如服用四环素族抗生素应忌牛奶和奶制品;服用镇静剂、抗过敏药应忌酒;服铁剂应忌茶;服钙剂忌菠菜等。如同时服几种药, 药物之间可能有配伍禁忌, 中医有所谓“十八反”、“相畏、相杀”之讲究。西医配伍禁忌更多, 最好的办法是用药前先看该药的说明书。无经验的医师有时也会开出有配伍禁忌的方子来, 如胃痛给予甲氧氯普胺、普鲁苯辛同服。输液瓶里加有很多药物, 可能有配伍禁忌, 不值得提倡。

2.4 保健药品

目前保健药品不少, 保健药品有防病健身作用, 但不是百病皆防, 使用时要注意保健对象和保健范围。至于假冒伪劣保健品非但无益, 可能有毒、有害, 故需认准商标, 选用名优产品。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用药护理课程改革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职,用药护理,课程改革

用药护理是医学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现行的职业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 针对性、适用性差, 为专业服务弱”等突出问题。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构建课程改革新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用药护理课程教学应关注“职业岗位对药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注重药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本人对近几年在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用药护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结如下:

一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教学中的问题

1. 目标培养不明确

高职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特点更要突出“应用”二字, 而现有的高职课程设置多数是照搬本科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与医学高专区别不大。

2. 教材对专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差

现有的用药护理教材药理基础知识较多, 临床用药护理内容较少, 个别教材虽然增加了用药护理, 但内容比较简单, 与培养高质量、高技术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 学生素质较低, 职业情感匮乏

高职护理的学生素质较差, 很多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浓,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护理工作的实质理解不足。据对荆州某高职院校2012级护理专业112名学生调查发现, 80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地消极被动, 经常找理由逃课、上课睡觉等。课后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3名, 几乎从未有人进行课前预习。

4. 教学模式陈旧

用药护理中涉及的药物多、内容杂, 与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联系紧密, 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学习习惯和态度也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灌输理论知识, 教学质量很难达到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的课程改革初探

1. 培养目标明确

高职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适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宗旨是突出“应用”。高职护理专业的用药护理教学也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药的基本知识, 能运用所学药理知识和技能,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配合医生在用药中发挥药物的最好效果。

2. 教材改革的设想

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工具,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教材改革要贯彻专业应用思想, 突出护理专业对药理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求, 强调内容的实用性, 除原则性的内容外, 尽可能描述一些具体的要求。选择实用性强、符合专业要求的技能性实验并编排在教材的末尾, 另外, 教材还要有同步的学习指导和练习册等。这样编辑的教材不仅整体性和专业针对性强, 也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及学生的自学。

3. 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因材施教, 结合专业特点和教材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以达到教与学的共鸣。如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提炼或设计一些具有专业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去学习, 给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过目不忘。在对基础差的学生提问时, 问题要难易适中, 尽量地减少逻辑性、推理性的提问, 对问题的阐明要直观形象。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时在把握知识够用和有用的前提下, 适时地引用综合性思考题、病例分析等教学形式,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讨论结果,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能创新的能力, 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 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和学习的迁移能力, 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时代在不断发展, 医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活到老, 学到老”, 使学生受益终生。

用药护理课程在高职医学教育尤其是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加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社会对医学高等技术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要求教师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要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希瑜、凌伯勋、陈双秀等.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5)

[2]欧阳丽.基于能力发展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9)

[3]罗丹云.高职药理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 (5)

用药护理 篇11

【关键词】青光眼;局部用药;控制眼压;观察;护理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致盲性疾病。中国是青光眼患病状况最严重的国家,因青光眼致盲者约占世界青光眼盲人总数的1/5[2]。目前对青光眼治愈的手段尚无,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只能缓解青光眼的发展。控制眼压是防止青光眼进一步恶化致盲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对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控制眼压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2011年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控制眼压者共121例,男75例,女46例;单眼者82例,双眼者39例;年龄14-83岁;其中单用一种药者53例,二种药以上联合用药者78例,手术者41例。

2 结果

121例患者中,视力未下降者52例;视力下降0.1者29例;视力下降0.2者16例;视力下降0.3者15例;矫正视力<0.05者2例;光感者3例;无光感者4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对患者的间接治疗,通过调整心态,稳定思想情绪,使其神经体液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患者抗病信心及对病痛的耐受力。青光眼的高致盲率使患者异常恐惧,医务工作者应给于患者精神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生活作息规律,有效应对压力,避免用眼过度过累,戒烟戒酒清谈饮食。

3.3 局部用药护理

3.3.1 指导正确滴眼药水 1)洗净双手,防止感染。2)检查药水的有效期,有无变色、变质等。3)将眼药水滴管口距眼睛约3㎝,以免整瓶药液污染,影响治疗。4)药液滴于结膜囊内1-2滴。5)压迫泪囊区,闭眼1-2分钟,有助于维持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吸收。6)联合用药-两种药物滴眼应间隔5分钟以上。

3.3.2 局部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对策护理 依从性属于行为科学范畴,是人为规定的对行为量化的一种概念[3]。Vicent[4]的研究中,青光眼患者用药不依从率为58%。其不良依从行为常表现为:没有按处方取药,在错误的时间用药,一次或多次忘记用药、很快停药等等。在青光眼领域,不良依从性被证明与眼压控制不佳及视野丢失加快直接相关[5]。因此,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向青光眼患者告诫以下几点:1)讲解局部用药的作用及将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重要性—防止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而致盲。2)制定严格的用药措施,如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时闹钟提醒用药,家属配合提醒用药。消灭不依从性用药行为。3)定时监测眼压、视力,必要时监测24小时眼压及检测视野、视神经的情况。

3.4 个性化护理 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青光眼患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在青光眼的治疗护理中,要正对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护理指导,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老年者-要动员其家属配合治疗护理,等等。使每位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护理。

3.5 健康教育 有利于青光眼的预防和控制。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我科制定了青光眼患者随访追踪系统,定期指导患者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避免青光眼患者发生不可逆的盲。成立青光眼患者俱乐部,定期举行青光眼科普宣传讲座,向患者普及青光眼相关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危害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的局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建立青光眼防治教育网络,全社会、全方位地进行青光眼防治。

4 小结 提高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控制眼压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将青光眼的致盲率降到最低。保存现有的视力,提高生存质量,是每个青光眼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使命。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Foster PJ,Johnson GJ.Glaucoma in China:how big is the problem?[J].Br J Ophthalmo,2001,85(11):1277-1282.

[3] Stuart RB.Adherence,compliance and generalization in behavioral medicine [M]:New York: Brunner Mazel,1982.

[4] Vince PA.Patients viewpoint of glaucoma therapy[J].Sight Sav Rev,1972,42(4):213

-221.

[5] Konstas AG,Maskaleris G,Gratsonidis S,et al.Compliance and viewpoint of glaucoma

用药护理 篇12

1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

1.1 生理因素影响

进入老年后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 影响着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同时, 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减少, 胃肠蠕动减慢, 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且肝脏功能衰退, 使部分药物的代谢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强;肾脏功能减弱, 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减慢, 在体内积蓄易导致中毒。

1.2 自身疾病的影响

目前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 这些疾病往往影响其他药物的使用, 且年老病多, 联合用药现象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 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 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及至诱发中毒, 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 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 导致生命危害。有报道约1/4老年人同时用4~6种药物, 这可引起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比年轻人高2~3倍或更长, 其症状多重且不典型, 可被患者或医师疏忽或误诊。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心律失常时, 不可使用普萘洛尔;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疗心绞痛时, 严禁服用硝酸甘油等。

1.3 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 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独居的老年人, 容易忘记按时服药, 视力减弱看不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还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中断治疗, 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盲目迷信广告、偏方、秘方、洋药、新药等, 均可造成滥用药物。

1.4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影响较多, 如少食、偏食、生活孤独、情绪抑郁也会影响老年人食欲, 引起摄入量减少, 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 可诱发药代动力学功能性紊乱, 即使在常规用药量下, 也可出现中毒或明显的疗效不足。 又如吸烟者, 尼古丁可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活性改变, 使茶碱类作用加强。

1.5 滥用药物的危害因素

有些老年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 药类越多, 用量越大, 疗效就越好, 且盲目相信药物越贵越新越好, 进口药比国产好;有些老年人存在药可治病防病, 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错误观点;还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 自认为“久病成良医”, 因此部分患者不经医师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更有不少老年人轻信广告而自购所谓的营养保健品, 迷信所谓“特效药”、“秘方”、“偏方”等造成滥用药的情况。

1.6 自理能力下降的影响

老年人由于衰老, 出现记忆力减退, 自理能力下降, 尤其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出院后需继续服药治疗, 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比较多, 如不能按时服药, 有时漏服, 还有因上次漏服下次一起补上, 也有因药物品种多、剂型、剂量各异, 可出现用药错误极为严重。

2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存在的问题

2.1 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

老年患者各脏器生理功能作用降低, 机体组织功能进行性减退, 如肝肾功能作用减弱, 致使药物的吸收率降低, 药物代谢转化与排泄减慢, 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 半衰期延长, 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因此, 老年患者的用药量应较中青年患者有所减少。用药时间主要根据疾病的发作、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昼夜节律变化来确定最佳用药时间。如医师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中规定每天3次, 很多老年患者按白天早、中、晚服用, 将每次服药间隔时间由8h缩短为4h[1], 加大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易引起用药的不良反应。

2.2 服药体位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虚弱, 部分患者躺着服药, 导致药物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 不仅严重影响疗效, 还可能刺激食管, 引发咳嗽或局部炎性反应, 严重的甚至损伤食管壁或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2.3 服药方式

有些老年患者吃药时习惯干吞。直接吞药不仅会损伤食管, 还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帮助溶解而使药物在体内形成结石。有的老年患者习惯餐后服药, 服药后又饮水过多, 会稀释胃酸, 也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还有习惯随着茶水服药, 但茶水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牛奶、果汁、可乐等也会与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发生药物反应, 引起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 从而影响疗效。

2.4 漏服、一药重服或多重服药

一般老年人常并发多种慢性疾病, 通常会同时服用几种药品。目前药物名称有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等, 一种药品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名称,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颜色、大小、形态也不尽相同, 有些老年患者难以分清, 很有可能认为名称不同的药品就是不同药品, 故容易造成漏服、一药重服或多重服药。

2.5 储存药物方式

药品保管不当会影响疗效甚至变质失效, 由于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有的老年患者将药品不分地点地随处乱放或者低温、避光保存不妥, 造成了药品受潮、变质或失效。

3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口服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种简便、无创和有效的给药方法。如何合理指导患者服药, 正确执行医嘱是摆在护士面前的重要课题。护士作为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 对药物的外形、剂量、用法以及药理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2]。为了保证用药安全, 应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除了掌握原有药物知识基础外, 还要不断学习新的药物知识及有关新药名称、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关系等知识, 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 按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 把好服药的第一关, 确保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可以收集病房常用药品以及说明书, 将药品封存制作成标本, 将说明书整理成册, 应用于临床护士培训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 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 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 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2 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

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 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要了解各脏器的功能情况, 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 以及文化程度、饮食习惯, 对目前的治疗方案、认识程度和对药物有无依赖、恐惧等心理。

3.3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老年人对药物的认识

3.3.1 克服主观影响因素:

做好老年人用药健康宣教。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 必要时训练老年人自我服药的能力。重点介绍用药的作用, 强调用药的必要性及正确用药的意义。同时发挥家庭及社区等支持系统的作用, 积极纠正患者不重视用药的心理。此外, 有些药物会引起一些可逆的附加反应, 如服用核黄素、安络血等, 尿色成深黄、淡红色;丽珠得乐、铁剂服后大便呈黑色。告知患者, 让其放心, 以消除紧张心理。

3.3.2 避免客观影响因素:

首先, 口头用药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服药的目的、时间、方法、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及用药方式、禁忌证, 联合用药的作用, 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 特别对阅读有困难或视力下降的老年患者以这种形式告知。如有些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用药宣教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或直接告知照顾者。其次,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如服药姿势不当既会引起食管损伤, 又会降低其疗效, 服药时采用站立或端坐姿势, 服药后不应立即仰卧, 以免药物滞留于食管, 有消化道障碍的患者更应注意。服用特殊药物, 如服降血糖药, 特别要注意用药的时间, 并按时进食, 防止低血糖发生;服用降压药时行动要缓慢,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服用地高辛类药后观察心率, 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要慎用。

3.4 指导正确的用药时间

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药物半衰期的作用, 老年患者服药必须定时, 如医师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中规定每天3次, 就要告知患者, 这里的1d是指24h, 服用药物应将24h分成8h服用1次。多数口服药物在餐后服, 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如铁剂、某些抗生素等。有些药物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 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有些药在餐前服, 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等。睡前服用药物, 是指晚上临睡前服用, 有的老年患者认为即天黑后就开始服用或随时睡觉前服用。因此, 护士应该给老年患者交代清楚, 按时服用, 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增加不良反应或导致应用药物过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3.5 指导正确的服药方式

由于习惯或是延髓损伤所引起的吞咽障碍, 有的老年患者喝少量的水服药, 甚至直接将药物吞下, 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医学专家测试表明, 最好选用40~50℃的温水服用, 用30ml的温水服药, 吸收率仅为43%, 而用200~250ml温水服药, 吸收率可达90%以上。服用较多水时, 加速了药物在胃内的排空, 有利于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但是糖浆类不宜多饮水, 以免降低疗效。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果汁一起服用, 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有的药物则需舌下含服, 如硝酸甘油1~2mim就可起效;有的药物需嚼服才可达到治疗效果, 如复方氢氧化铝片。

3.6 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除通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外, 老年人对许多药物都可能产生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等, 而对有些药物的毒性反应, 可能失去预兆症状。 因此, 应细致观察用药反应, 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药源性危象的药物, 心中有数, 及时发现并鉴别与疾病本身相混淆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症候群, 做到即时预防、即时治疗。

3.7 加强用药后的监测

3.7.1 给药前监测:

药物都有其适应证与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甚至在用药前须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或血常规等情况, 由于患有多种疾病, 用药种类也颇多, 药物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效应、配伍禁忌和药物不稳定特性对治疗的影响, 也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 医护人员有义务做好健康教育和监督, 使患者也能知道监测药物的必要性, 积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7.2 给药后的监测:

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 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在实施患者用药过程中, 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 评估患者各方面情况, 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目的。

关键词: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侯春霞, 文敬辉.重视发药交待确保用药安全[J].中国药事, 2011, 25 (10) :1050.

上一篇:广东旅游下一篇:消费主义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