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游(精选11篇)
广东旅游 篇1
摘要:众所周知, 旅游业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 符合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主题。近几年来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目前也顺应潮流在国内不同地区快速发展旅游业。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景区景点的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加, 而且景区内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在逐步的完善, 管理也在不断的加强。截止目前看来, 中国旅游业的前景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但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很多必要的条件, 比如地区经济、配套交通、人口以等。本文就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区位选择这一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并以广东省为例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东省,区位,旅游
区位的前期选择和规划, 对于经济活动的发展, 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选择了一个合理的区位, 才会在后期的所有规划中获得区位优势。所谓的区位优势是指某一产业为了发展自身经济而进行的投资在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的地方是否在某方面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优势, 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运输成本和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业中的三个要素, 即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这三个方面, 对广东省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区位的来源和定义以及区位理论
区位这个词的来源是德语中的“standort”一词, 而英语于1886年翻译为“location”, 就是位置、场所的意思, 这个词在我国翻译成区位, 在日文中则被翻译为“立地”。
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 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 即简单的和自然因素的联系; (2) 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即和人类经济活动的联系。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 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和最低的要求, 可以说, 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例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种类的选取与农业耕地位置的选择, 工厂的区位的选择, 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规划与指定, 城市功能区 (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等) 的规划, 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 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区位理论目前是基于区位的选择而产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的区位理论, 是指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以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也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区位理论的定义中, 人类进行任何一样活动的第一个步骤, 就是定义活动相关的区位。那么这么就要求区位的选择不能是盲目的, 必须是有一定的原则和理论支持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 对于区位选择的原则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从哲学层面来分析, 区位选择的原则有因动态平衡原则、地制宜原则和统一性原则, 下文将做详细的阐述。
(一) 动态平衡原则。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划分大体被划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静态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 比如如土壤结构、地形要素、天气状况等, ;动态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如市场繁荣度、交通状况、国家政策、技术支持环境等。相比来说, 动态因素是不断在变化的, 在区位选择前和选择后的情况也许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眼前的各种因素, 有一个把握整体走势的能力, 推断出动态因素的走向, 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 因地制宜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主观应该符合客观, 也就是要实事求是。所以, 人们在进行区位选择这项活动的时候所运用的理论必须能够要结合到实际, 而且要因地制宜, 要将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的地点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还要考虑具体的影响区位的各种因素, 比如气候、地形、土壤结构、水源位置等自然因素, 市场条件、交通状况、劳动力水平、政策的松紧等社会经济因素, 以使当地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能够更好的支持区位的选择, 从而降低成本, 获得更好的收益。
(三) 统一性原则。
在哲学的观点中认为, 每个事物都是一个整体, 而每个整体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统一体, 都是由它的本身的变化, 发展等行为构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把握好整体走势的同时, 要更加详细的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要素和其对应的各种变化, 更好的为区位的选择提供数据的支持。
二、区位对广东旅游业的具体作用
区位对广东旅游业的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并且具有多重性的。具体影响广东省旅游业的因素可以分为客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服务设施与管理因素、交通因素等。
(一) 客源因素作为区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对广东省旅游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广东省的客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商业客源市场。广东省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 省份内汇集了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企业, 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带来的纷繁的商业活动, 再加上每年固定在广东省举行两季的广交会, 都给广东省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大量的优质的商业客源。商业客源相对于其他客源来说, 更加的稳定, 并且经济收益也较大。
独有的港澳市场。广东省本身地理位置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它本身紧邻澳门和香港这两个亚洲境内热门的旅游城市。同时这三个旅游城市有十分接近的文化背景, 尤其是在居民的日常用语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广东游客到港或者香港游客到广东旅游基本不会遇到旅游障碍。同时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这样就使得从港澳来的客人占据了广东入境游客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这样不仅拉动了旅游业在广东的发展, 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过境客源市场。广州省是整个中国当之无愧的南大门, 是相当一部分境外游客 (尤其是香港旅客) 进出中国以及中国人民进行出境旅游的必经一站。在国家政策变得更加宽松以后, 大大小小的港澳游为广东省的旅游收益持续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二) 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区位影响因素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素, 才能在旅游业的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初期优势。
广东省坐落在中国的最南部, 简称为粤, 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毗邻香港和澳门,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个公认的“窗口”。广东省旅游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类型也很多样。广东省拥有六座国家级认证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分别是广州、潮州、佛山、梅州还有雷州。广东省气侯十分温和, 一年四季均适宜旅游, 是许多游客冬季的旅游首选。广东省的自然风光有肇庆的七星岩, 还有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山的粤北的丹霞山、南海的西樵山、肇庆的鼎湖山和博罗的罗浮山, 游客的观光选择空间很大。
(三) 交通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没有配套交通设施能够使游客便利的往返, 那么吸引游客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广东省航空、铁路以及公路运输设施完善, 广东旅游业具备了交通方面的区位优势。
从航空层面来看, 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就坐落在广东省, 此外, 深圳、汕头、珠海、湛江、佛山、梅州等地也拥有民用航空机场, 是整个中国范围内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铁路运输方面, 广东省正在构建“三纵二横”铁路干线骨架, 形成以广州为中心, 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 贯穿东西南北, 与周边省 (区) 紧密连接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在汽车运输方面, 广东省目前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 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 (除海南省外) 均有高速公路相连,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 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正是这三个方面的交通运输网络, 给来广东省的游客带来直接的便利, 侧面推动了广东省旅游业的增长。
(四) 服务设施与管理因素目前在趋于完善的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
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 广东省内的配套的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在广东省的旅游热门城市, 随处可见林立的酒店和旅馆, 游客们可以在各种网络预订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住处。同时, 遍布各种的旅行社也为游客们制定出行计划带来了便利。除此之外, 旅行社也提供各种如代订火车票、送关签证以及外汇兑换等增值服务来为顾客提供方便。和内地其他地方不同, 在广东省的便利店除了接受人民币支付外, 很大一部分也接受港币直接付款, 在这些便利店内游客们也可以买到可以在港澳直接使用的电话卡, 交通卡和转化插头之类的物品, 这些都为大陆游客的出境和港澳游客的入境提供了支持。为了提高游客们在广东省的旅游质量, 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来保障游客们的利益。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旅游业在广东省内的重要程度。
(五) 广东旅游在港澳游中具有重要的跳板作用, 这点是广东省独有的区位优势。
目前因为政策的优待和地理环境的优势, 广东省在港澳游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许多多的前往港澳旅游的游客会选择在出境前先游览下广东省内的景色。在政策方面, 因为国家的支持, 持深圳户口的居民每个月有两次免签往返香港的机会。这对广东省的旅游业的发展有这直接的刺激作用。在政策的刺激和帮助下, 很多广东省的居民都选择出关直接购买香港本地的商品。同时, 广东省内部的风光也吸引了大量的港澳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大陆的美好风光。
三、小结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结合省份自身政策优越性, 如果能更好的稳固作为中国南大门的优势, 保持和港澳的紧密联系的同时, 大力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 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 那么旅游业则会在广东省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杜能, 《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
[2]阿尔申尔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1909
[3]W.Christaller,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33
广东旅游 篇2
广东省紫金县城秋香江上游有一个地方,人称“仙人湖”。距县城大概6公里。它不像青海、洞庭那样的湖。容不下翻江倒海到的蛟龙,藏不住腾云驾雾的神仙。但留下了一个传说——仙人的脚印。仙人湖的称号,据说就是这样出来的。
俗语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人湖座落在紫城镇原中坑村、中澄村之间,两村合并,没有按惯例取澄坑、坑澄为村名,取名仙湖村。两村人无异议,可见魅力不是一般。吸引了大批县城游客。
仙人湖两岸青山,山高林密,绿树成荫。山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河流一段,潭水、瀑布、湖泊三位一体。潭水清莹澄澈,瀑声潺潺,湖泊波光粼粼。山水相间,形成一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神奇画廊。
沿秋香江而上,首先见到是一水潭。潭水好像翠玉色的,蓝得发亮,像晴朗的天空。两岸是山,夹着一潭清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墨绿的潭水似一缸陈酒,随着习习的凉风轻轻摇,泛起粼粼绿光。从上而下荡漾着,波光潋滟,不就是一颗颗银光闪闪的珍珠吗?
到了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发洒飞流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不禁使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似一匹美丽的绸缎,从半空飘落下来。忽然一阵风吹过,把瀑布的下半截高高飘起,碎成粒粒玉珠,向四方喷撒,在阳光照射下放出道道彩虹,耀人眼目。砸落在石壁突出的岩石,琼浆飞溅,碧玉粉碎,溅起的水花形成大片喷雾,像一条白色的轻烟薄云,形成天上的仙境,吸引仙人到来。
瀑布的上方,是星罗棋布的湖泊。一湖泊如同一缸浓浓的绿酒。一湖泊又似青铜古镜,一湖泊像透明的蓝色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的鱼在潭中游来游去。一湖泊像一块葫芦型蓝宝石。湖泊像七彩画盘,每盘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阳光在湖泊上出现天上人间仙境,何愁神仙不来?
广东幸福村旅游区的开发设想 篇3
关键词:幸福感;具象化;乡村旅游;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项目概况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新区陈江街道北部的幸福村,地处珠三角东北部、惠州市惠城区西南,距深圳约65公里,广州约120公里。规划旅游开发地块包括幸福水库在内面积约5152.5亩,该村是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廖先生的墓碑就坐落在村上螺地岭。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本案距离惠城区仅十分钟左右车程,依托惠深、广惠、深河等高速公路,位于珠三角核心城市群黄金辐射地带2小时交通圈内,具有很好的通达性。
2、原生态水库,山水组合好。幸福村靠着对保护绿水青山的执着,近10年来未引进一家工厂,村里原有的工厂也从3家减至1家,保存了原生态的幸福水库景观使其具备建设高档旅游地产的条件。
3、搬迁压力小,用地充足。本案范围内没有大型村落,民居较少。现状地形以丘陵为主,坡度在25%以下的占大部分,用地充足。
(二)劣势
1、自然景观不突出。本案范围内没有优越的旅游资源,虽然保护了幸福水库原生态环境,但景观一般。客家文化不够典型,廖仲恺故居吸引力不足;幸福水库没有独占性,护法寺没有名气;也没有条件开发温泉。整体旅游开发条件并不优越。
2、基础配套设施不足。本案是未开发地块,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开发难度较大。有待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即实现区域内用地“七通一平”。
3、工厂需拆迁,局部地区受污染。本案范围内的养殖场和砖厂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对养殖场的冲洗、砖厂废水等污染水塘和河流,鸡鸭等家禽的粪便在高温下产生臭气污染并滋生大量蚊虫。矿泉水厂在经营,拆迁补偿费用较多。
4、水面存在一定落差。地块属于低山丘陵,多个水塘梯形分布,落差比较大,难以利用大水面,增加了整改的投资成本。
(三)机遇
1、巨大的市场需求。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客源市场之一,常住人口有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经济高度发达,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珠三角居民出游意识很强,出行消费力高,旅游需求旺盛。本案正处在珠三角地区内部,有着十分庞大的旅游市场。
2、主题度假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度假旅游需求将会全面扩张;达到5000美元以上,出境旅游需求旺盛。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4382美元,国内旅游踏入主题度假旅游发展时代。
(四)挑战
1、周边竞争性项目对本项目的影响。本案周边已经开发众多旅游项目,如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罗浮山风景区、惠州西湖、永记生态园景区等,新增旅游项目如白鹭湖度假区等对本案都形成竞争。
2、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水库景观资源是本案的亮点,这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采取措施保护利用自然生态环境。
3、旅游开发与周边村落的协调。本案毗邻村落,需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充分调动村民对开发旅游的积极性。
三、开发设想
通過分析得知幸福村的自身资源没有特别优势,虽有巨大的旅游市场,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本案需标新立异,开发特色产品,寻找发展突破点。笔者认为可以把幸福村这个名字放大来做文章。“幸福”本身是抽象的,把“幸福”具象化,是对本案开发的出发点。
笔者设想以人生不同阶段的“幸福感”为主线,把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不同时期追求的“幸福”进行物化、故事化,通过实物、模型、画展、雕刻、游戏活动、餐饮等多种形式展示,如同电影片段般呈现,让游客在游玩之中有感悟、游玩之后有回味。
设想在景区门口设置造型欢快、独具特色的景区牌坊和具有乡土风情的合家欢广场,游客经过一片桃花园进入景区。景区以游乐、体验项目为主,分为四个板块。
(一)幸福园——阐释儿童幸福
设置儿童游戏乐园、戏水广场、“最想玩的” “最想吃的” 和“最开心的”主题版、儿童表演剧场、孩童健康食品店、古代玩具和零食展示馆(如南方黑芝麻糊广告)等项目。
(二)幸福缘——阐释青少年追求的幸福
设置运用科技、蜡像、模型、实物等体现各种梦想的大型梦想屋,“晒下幸福(展示幸福)”主题版,即时录像、拍照的幸福访问台,廖仲恺和何香凝等名人爱情故事展览馆,敬茶、作揖等礼仪堂,各种拟态环境如成吉思汗射雕情形的射击、登上喜马拉雅山情形的攀岩、身为船长情形的游船等,布置影视场景的旋转木马、摩天轮、咖啡杯等机动游戏,还有水上婚礼表演舞台、拥抱大公仔、鹊桥、浪漫花田、蛋糕工坊、幸福主题餐厅等项目。
(三)幸福源——阐释中老年追求的幸福
设置呈现50~80年代生活片段的 “想当年”展示馆,“从心所欲”主题板,赋予不同含义的登山线,生态农田包围的农舍,可以播放老电影、提供高品质演出的怀旧剧场,以及休闲钓鱼台,水中叹茶舫,幸福长廊,幸福滋味餐厅等项目。
(四)幸福苑——满足游客过夜需求
景区的夜晚节目除了剧场表演,还有大型舞会。夏秋两季举办以音乐喷泉为背景的交谊舞会,春冬两季则举办篝火化装舞会。为满足游客过夜需求,设置青年旅社、滨水度假屋、森林树屋等,还有美容养颜的滨水SPA,放松身体的专业按摩,与医院合作的健康体检中心,便于社交的精英会所等项目。
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4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
人类的生命与海洋息息相关, 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文化是属于滨海地区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世代生活在沿海地区时, 借助海洋从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 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海洋历史、海洋考古、海洋宗教、海洋军事、海洋民俗、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美食、海洋信仰等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海洋旅游是人们在海洋进行的活动, 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开发海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以海洋为依托, 为满足人们愉悦需求而进行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海洋文化旅游是海洋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吸引物, 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海洋旅游产品形式。
二、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特征
1.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广东是我国的海洋大省, 岸线漫长, 不仅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优势, 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21个地级市中, 有14个滨海城市, 大陆海岸线长4100多公里, 居中国沿海各省区之首。不仅如此, 广东海岛众多, 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759个;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 沙滩总长572公里;水深200米以内大陆架海洋国土17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广东省的陆地面积。广东海滩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 渔业资源产量大、种类多、品质优良。广东沿海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 包括广州港、深圳港和湛江港等。生态景观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 另外还有中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祥地, 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长、港口最多、航线最广的省份。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许多古海港遗址, 它们遍布整个广东沿海地区。除此以外, 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 例如潮人文化、雷州半岛文化、疍民文化等。由此可见, 广东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
2. 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渐成体系。
广东各地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开发出一系列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利用其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 着力打造湛江东海岛、茂名放鸡岛、汕头南澳岛等自然文化观光旅游景区;二是培育了以海洋为主题的节庆、会展品牌, 如珠海沙滩音乐节、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湛江海鲜美食节等;三是开发了一系列海洋文化旅游项目, 其中包括具有浓郁广东地方特色的民俗戏曲和广东方言特色的民间渔歌, 以及举办滨海地区休闲体育比赛、创作海洋文化特色影视作品, 如《大清海战》《南海潮》等。因此, 广东省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体系也逐渐完善, 这不仅拓宽了广东省海洋文化的研究领域, 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 广东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现代海洋文化旅游景区, 这些景区环境清新优雅, 设施完备齐全, 服务水平优良, 能够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是国内外游客理想的度假目的地。惠州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将海洋文化与温泉文化有机融合, 创造出全新的温泉养生文化。同时, 广东将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引入市场机制, 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扩大滨海体育的社会效应,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广东滨海度假区域休闲疗养、养身健体, 使广东的海洋文化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
(二) 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理念相对滞后。
海洋与广东省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沿海地区的一种特色海洋文化。然而, 广东人对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够充分, 海洋文化意识落后于浙江、山东等海洋旅游发展先进的省份, 与世界海洋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尚有差距。另外,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融合度不高也是缺少海洋文化深度挖掘的体现, 严格来说, 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简单叠加, 而是在旅游产品中能体现出独特的海洋文化元素, 把海洋旅游要素与海洋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但是, 广东目前的海洋旅游活动中文化要素植入的太少, 许多滨海旅游景点缺乏文化背景的渲染与支撑, 一些涉海节庆与会展商业味道浓重, 文化含量偏低, 海洋文化旅游品质有待提升。
2. 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不够完善。
从产品结构形态来看, 旅游产品类型比较单一, 仍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而提高层次的度假旅游以及专门层次的会展商务、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等旅游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广东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中传统的海洋观光旅游比重较高, 滨海休闲度假、海洋节事旅游、海岛影视旅游、海洋民俗旅游等产品比例较小, 创意性海洋旅游产品和体验性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力度不够, 产品附加值低。从产品开发层次来看, 广东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针对低端的基本消费群体, 消费水平高、附加值大的养生、医疗、保健、康体、美食、购物等休闲度假衍生产品相对缺乏。
3. 海洋文化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海洋文化旅游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海洋文化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海洋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备。海洋文化旅游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惠民便民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海洋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和人性化水平有待提高。此外, 海洋文化旅游规划不够科学, 开发行为不太合理,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滨海旅游环境受到威胁。
三、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一) 重视海洋文化宣传, 增强海洋文化旅游意识
积极开展海洋文化宣传, 培养社会公民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的人文情怀, 不断提高广东民众海洋开发意识和海洋文化素养。通过出台文件、媒体宣传、课题讲座等方式强调海洋文化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海洋文化创新, 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精神, 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 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在海洋文化资源挖掘方面, 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逐步开发具有创新意识的海洋文化产品, 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重点挖掘渔家民俗文化和休闲渔业文化, 大力发展渔村游、渔家乐, 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 感受淳朴风情。举办涉海庆典活动, 旅游搭台, 文化唱戏, 以旅游节庆活动促海洋文化发展。积极研发涉海工艺品, 开发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商品。利用岭南民俗尤其是疍民文化资源, 举办海洋文化演艺节目, 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体验层次, 达到海洋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健全海洋文化旅游体制
广东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制定海洋文化产业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 加大海洋文化旅游财政支持, 设立海洋文化旅游专项资金, 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予以优惠政策, 推动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广东可以出台《广东省海洋文化开发总体规划》, 对海洋文化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明确的目标,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广东与港澳相邻的区位优势, 通过政策调控引导, 促进广东和港澳的合作, 塑造“魅力海洋, 欢乐广东”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大力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完善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机制, 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海洋文化开发, 打造以蓝色海洋、绿色海岛、金色沙滩、红色历史文化、白色珍珠工艺品、银色鱼类饮食文化产业为主线的、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
(三) 整合海洋文化资源, 规划海洋文化旅游布局
整合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潜力与价值, 准确定位旅游功能, 建立海洋文化旅游发展集群, 推动海洋文化旅游集聚发展。例如, 阳江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节庆与民俗风情, 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将其进行融合, 在开渔节上增加风筝、赛龙舟、唱山歌等表演, 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南海1号“船说”》等海洋历史文化题材故事。以碧海、蓝天为背景, 以海水、沙滩为舞台, 以当地渔 (农) 民生产生活用品为道具, 以音乐、舞蹈形式和宏大的场面来展现阳江海洋文化和风土人情, 打造出阳江版的“印象刘三姐”, 提升阳江市海洋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度, 完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湛江市可以将海鲜美食节、湛江珍珠节、湛江海滨酒吧欢乐节等节庆活动整合起来, 实现海洋节庆文化与海洋饮食文化的融合。通过科学规划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实现广东海洋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 促进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
(四)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塑造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广东要塑造海洋文化品牌, 为了更好满足客源市场的需求, 既要完善对原有产品的设计, 又要加大对创新体验性旅游项目的投入, 构建多元化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如海洋主题公园之旅、海洋民俗风情之旅、海洋美食文化之旅、海洋生态环保之旅等。加强对高品位、高质量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突出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文化性。汕头南澳岛、汕尾红海湾、惠州巽寮湾、深圳小梅沙、珠海海岛群、江门上下川岛、阳江海陵岛、茂名放鸡岛、湛江东海岛等景区可以加强区域合作, 塑造统一品牌, 建设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海洋文化旅游精品。在海洋旅游线路的设计上, 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主题原则、合理搭配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即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突出主题原则即依靠广东海洋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形成自己的主题与特色;合理搭配原则即充分考虑来粤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合理安排游览顺序与节奏, 科学设计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完美路线。
(五) 开展海洋旅游教育, 完善海洋人才培训机制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为了满足海洋旅游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广东省要加强海洋专业人才教育, 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 实行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计划。政府提供政策法规的保障, 保证人才培养统一规划;企业提供实践平台, 既可以与市场同步接受最新的市场信息, 掌握最新的技能, 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紧缺人才;高等学府针对人才需求特点, 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建立合适的实习基地。例如江门市, 要想在海洋文化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必须具备高层次专家、海洋文化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江门市的海岛地区可以制定一些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逐步提高工资水平,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湛江市则可以鼓励旅游企业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 重点培养潜水教练员、海钓培训师、冲浪陪练、帆板指导师等。
广东省要突出滨海城市优势, 整合海洋文化资源, 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塑造海洋文化品牌,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 构建多元化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推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摘要:海洋文化旅游是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吸引物, 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海洋旅游产品。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开发观念不够创新、产品体系不够完善、服务管理不够到位、专业人才缺失、生态保护不够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重视海洋文化资源挖掘, 增强海洋文化开发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健全海洋文化政策法规;整合海洋文化资源, 规划文化旅游功能区;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塑造核心产品品牌;加强海洋文化教育,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旅游,广东旅游
参考文献
[1]林彦举.开拓海洋文化研究的思考.海洋文化论文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2]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7-8.
[3]张开城, 张国玲.广东海洋文化产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9:41-44.
[4]席宇斌.中国海洋文化分类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 (4) :59-61.
[5]张开城.广东海洋文化的战略思考和建议[J].战略决策研究, 2010 (4) :70.
[6]许照成, 张璟.我国海洋文化旅游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 (6) :106.
广东秋季登山旅游攻略 篇5
鼎湖山三大景区――天溪景区、云溪景区和天湖景区各有特色,不妨悠悠漫步游览。最值得一游的是天溪景区,景区内林木繁阴,古木葱茏,天湖一色。时而在湖上荡舟,时而在林中穿越,别有一番情趣。如果一家大小来登高,可以去蝴蝶谷,穿越林中栈道,赏瀑,探险。
出行贴士:
推荐预定“肇庆酒店+鼎湖山+七星岩2-5日自驾游”。穿越森林栈道,在沟谷雨林奇观中赏瀑、探险,之后在西江边尝生猛西江毛蟹,夜宿肇庆星湖畔,来一趟融入大自然的“低碳”美食之旅。
交通:
从深圳自驾,广深高速―到广州后走北环入广佛高速―广三高速―三水收费站―直走321国道―鼎湖。
住宿:
携程旅游度假专家推荐夜宿七星岩湖畔的奥威斯酒店,占地巨大,富丽堂皇,有皇家气象。
美食:
登山之后,沿着西江一路前行,在临江的河鲜大排档挑选西江河上即时捕获的新鲜毛蟹,或清蒸或锅炒,味道清香无比。
★ 重庆周边春节旅游攻略
★ 关于张家界旅游攻略
★ 广东旅游导游词
★ 济州岛的旅游攻略
★ 关于端午节的旅游攻略
★ 成都清明节旅游攻略
★ 鲅鱼圈旅游攻略_春节去哪玩
★ 鲅鱼圈旅游攻略_春节去哪玩
★ 2022厦门中秋节旅游攻略
广东旅游 篇6
关键词: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建设;研究分析
一、广东省国家森林公园现状
广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森林公园,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森林公园361处,总经营面积超过100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的9%,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广东森林公园发展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从 1980年底建立广东省第一个森林公园——深圳沙头角海山森林公园,至1992年林业部在大连召开全国森林公园工作会议, 是广东省森林公园建立发展起步阶段;大连会议至2000年,为森林公园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广州市12处市(区)级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广东省以国家级为主体的三级森林公园体系架构形成。目前广东省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有14处,珠三角有广州从化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深圳的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惠州的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佛山的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江门的圭蜂山国家森林公园、肇庆高要的万有国家森林公园;粤北有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小坑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粤东有汕头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河源的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粤西有湛江的东海岛国家森林公园。
由此可知,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粤北都有主要国家森林公园,这跟广东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广东地理位置优越,北倚五岭, 南临南海,更有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属亚热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 非常适合森林的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 森林类型多样, 生物群落复杂。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还保存有风景独特的原始森林。广袤的林区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形态各异的森林景观, 这些构成了特色浓郁的森林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逐步加大了森林公园开发和建设力度,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依托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开展旅游必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既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和防风固沙,也可以作为教育、欣赏、休闲娱乐等场所。本文所做的研究分析,主要是以广东的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并将其作为一个旅游地来进行。
1、旅游地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家森林公园一般是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然而各地在开发过程中,参考抄袭比较多,缺乏创新变化。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趋于同质化,没有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因地制宜,寻求创新,造成很多旅游者现在去森林公园都有一个印象,就是感觉哪里的国家森林公园都一样。
2、看中短期收益,忽略长远发展
目前广东国家森林公园的收入主要从门票中获得,而且门票每年有上涨趋势。景区内其他项目收入占总收入很少,而门票收入却占了几乎8、9成以上。获得的收益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也少之又少,很多分给了当地政府、管理机构等。投入的不足造成了旅游地后劲发展跟不上。
3、旅游地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规范
森林公园作为一个集生态保护和休憩的旅游地,前期规划非常重要,有些国家森林公园往往缺乏科学规划,中后期开发起来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去改造,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景区管理不规范、不人性化。如景点指示牌指示不明确,公共洗手间长期无人管理,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景区酒店和餐厅设置不合理等等。
三、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建设中发展中的对策分析
1、引入吸引力评价体系,促进良性竞争,形成合力
针对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建设发展的同质化现象和日趋严重的競争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其吸引力进行分析评价,建立评价体系,以更好的提供参考依据。对广东各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分析,结合当地人文风情,水文气候,客源地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各旅游地形成合力,促进良性发展。
2、重内涵,重质量,重口碑
很多景区建设轻内涵,不看中质量,不在意游客的旅游体验。调查中发现一个现象,从外地来本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很多游客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了,并且大部分不会将该旅游地推荐给自己的家人朋友。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不断建设,深入挖掘,比如结合旅游地开发一些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重体验,抓住游客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才能走得更远。
3、对旅游地进行短、中、长期规划,引进管理人才
森林公园旅游地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除了本身资源得天独厚之外,更少不了人类的智慧结晶。旅游地开发前期、中期、后期都要进行总体规划和安排,把区域的功能划分,核心区、缓冲区、旅游区都进行规划,有利于景区的后续开发和管理。同时引进先进管理人才,通过专业的人才对旅游地进行管理,提高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梁慧燕.2012.基于AHP法的广东省森林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6).
[2]陈世清,涂慧萍,唐志蕴.2004.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策略思考.林业资源管理.(02)
[3]聂献忠.2006.城市旅游吸引力结构分析及竞争力研究.现代城市研究. (01).
[4]车裕斌.2004.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模型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03).
[5]谌贻庆,毛小明,甘筱青.2005.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 企业经济.(06).
[6]陈岩英.2004.旅游地的吸引力系统及其管理研究.旅游科学.(03).
[7]邱晓霞.2008.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07).
作者:林耀佳(1987-),男 ,广东汕头,讲师,硕士研究生。
广东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整合发展 篇7
1.1社会经济资源
旅游和体育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发达阶段后形成的社会活动现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据统计, 2012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5.7万亿元,年均增长10.2%,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人均生产总值达54000元,约合8550美元。广东将力实现的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提前5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届时广东经济总量将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有望突破9000美元。由于广东省经济实力很强,广东省发展体育旅游业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支持,这也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但是这些经济资源能否提供和满足体育旅游则是更加关键的问题。
1.2环境资源
发展旅游业和体育旅游业的环境资源有旅游地资源、旅游项目资源、场地资源、交通资源、客服资源等。广东自然旅游地资源较为丰富。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全境陆地范围属热带亚热带区域,南北距离660km,跨越了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之三个气侯区,土地总面积17.8万平方千米,是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 85%。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地貌类型复杂,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沿海滩涂丰富。大陆岸线3368.1km,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m2以上大小岛屿759个,面积1600km,约占全省土地面积0.9%。如汕头南澳岛、深圳的大、小梅沙、汕尾的遮浪红海湾等,湛江的东海岛,台山的上川岛及附近的东沙、中沙、西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广东省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地貌类型中,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43%,陆地水域占0.88%,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1]广东名山有韶关市丹霞山、南海的西醮山、惠州的罗浮山和粤西的鼎湖山,还有罗定龙须顶、从化帽峰山、清远观音山、韶关的乳源大峡谷、方圆达273km2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都已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适合开展登山、攀岩、定向越野、徒步旅游等项目。此外,广东省境内河流、溪水众多,珠江、北江、东江、西江及其支流遍及全省,江河水流量充沛。丰富的水流资源大大方便了水上运动的开展。
广东省的体育场馆给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较好场地资源。由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较快,同时举行过两届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大型运动场馆不少,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据调查统计, 到2004年底,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场地77656个,全省人均体育场馆2.02m2,场地投资及数量均居全国首位,而广州市目前拥有公共体育场馆240个,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72 m2,居全国之首。[2]在这些场馆中包括8万多个座位观众席的广东奥林匹克中心、拥有1万多个坐位的广州体育馆等设施。2010年亚运会,广东省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各种类型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广州为此也新建或整修了很多比赛场馆,包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广州南沙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网球中心、武术舞蹈馆、升旗广场(亚运城)、运动员村(亚运城)、媒体村(亚运城)等数个场馆[3]及大学城等高校的不少体育场馆。
交通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基础资源。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快速,促进了广东省交通事业的发展,民航、高铁、公路、内河航运四通八达,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也成为广东省发展旅游事业的优越条件。
客服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另一个重要社会资源。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调查资料显示:广东全省旅游企事业单位9492家, 实现旅游总收入1664.1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8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1219.1亿元,创造增加值约689亿元,直接和间接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超过3650亿元。全省共有旅行社821家。[4]而经过近年发展,目前的数量应远大于上述数据。
1.3人口资源
旅游和体育旅游的人口资源取决于人们的观念、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而整体生活水平则是构成旅游人口资源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人们的经济收入也位居全国前列,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具有发展旅游和进行消费的基本条件。东部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比10年前上升2.41个百分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1.043亿人,排在全国第一位[5],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2积极开发利用广东体育旅游资源,推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 . 1做好广东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花钱买健康”、“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人们心中越来越重视,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政府部门对此还未高度重视,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较少将体育旅游产业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少管理和从业者仅把体育旅游产业看成是旅游业的一部分,而忽略了体育旅游产业自身具有的“体育”特征。体育局和旅游局是各自独立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作为一个主持部门对本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整合和开发利用, 以致出现简单的盲目开发,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和规划性,不但破坏了环境,而且项目质量不高,浪费资源。广东省和各地政府应该把体育旅游列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把它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中长远规划和布局,根据当地的旅游和资源特色,把体育与旅游充分结合,升级产业,积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起领导和决策作用,省旅游局和省体育局积极配合工作。
2.2理顺管理架构和运转机制
广东省的体育旅游资源的管理基本上,一部分体育旅游资源由政府机关管理,基本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另一部分体育旅游资源由私有企业管理和运作,按照市场机制运转。弊端就是政府利用公权力追求政绩,对自己掌控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非市场经济的行为运作,以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有时还对私有企业管理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产权关系不清,这种管理体制致使体育旅游资源不能的合理开发利用,因而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关系,放开市场,让市场来促进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2 .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体育旅游资源市场
除了政府的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投入,还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市场规律,谁投资谁有回报,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企业投资、集体和个人集资等。总之,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政策,国家引导和宏观调控,做好规划和计划,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金进入体育旅游市场。
2 . 4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
根据体育旅游区别于一般旅游的特殊规律,要制定体育旅游法规和相关政策,依法加强宏观管理,对体育旅游的经营实行资质考核的准入制度,严禁没有取得资质的旅行社和个人组织游客从事有一定危险的活动。要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通过制定旅游法规和制度去规范体育旅游市场正常竞争,规范和约束体育旅游经营者行为。还要考虑建立其他有利于体育旅游市场建设的政策,如引导投资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等,都应该完善其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以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5加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 做名牌广告
广东旅游地产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8
旅游地产作为以观光度假和投资回报为主要卖点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率住宅类型,其概念的出现甚至被“热炒”是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以及旅游度假产业的爆发性增长随之而来的市场必然选择。从地产商角度来看,传统住宅市场受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已逐渐趋于平稳,其火爆表现目前暂时已成为过去时,新兴的旅游地产方向凭借国家进一步确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带来的政策导向性以及旅游区域的资源稀缺性,正成为下一个能够带来高盈利、高价值的竞争蓝海。
1 广东旅游地产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广东,以其巨大的客户需求规模、相对数量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地产品牌的进驻,大小地产商或出于增加产品的多元化、或加快圈地的速度或是看好其旅游业与房地产业间无缝对接的优势,纷纷在温泉、滨海、高尔夫等各种旅游资源密集区域加大地产项目投资,目前已形成群雄逐鹿的竞争现状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热点区域集中,同质化竞争激烈
相比海南、山东、浙江等省份,无论是以阳光沙滩海浪为代表的滨海资源,还是古镇、湿地、湖泊等人文景观资源,广东在数量和层次上都不占明显优势,但旅游地产项目的数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纵观全省旅游地产的分布情况,大多项目均集中在几大热点区域:以滨海度假资源为核心的阳江、惠州等沿海地区,以温泉、原生态森林资源吸引眼球的从化、增城等珠三角周边区域,以省内较为稀缺的山景资源为主要卖点的丹霞山风景区,以及已拥有例如高尔夫、游乐园等较成熟配套休闲资源的深圳板块。由于旅游地产的价值与旅客流量、客源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周边风景价值等因素呈高度正相关,各大房企在看好广东经济发达、度假需求的客户基础丰富的条件下,受限于省内具开发价值旅游资源偏少的情况下,扎堆于以上几大区域中的投资也就不足为奇。
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地产可以细分为旅游景点、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住宅地产四类,其特点和投资回报模式均清晰可分,面向的消费和投资者也各有不同,由此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广东大多数旅游地产项目均出于加快圈地速度、降低投资回报周期的目的而缺乏对旅游地产项目的合理市场定位,往往将其进行模糊化、大一统包装,与传统住宅房地产项目相似的开发——销售——回笼并盈利的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最新调查显示,惠州东部的旅游地产今年总供应量将超过2万套。除了碧桂园、十里银滩靠相对较低的售价抢走大批客户外,其他多数楼盘都遭遇严重的滞销。
1.2 本土地产商扎堆投资,外来房企望分蛋糕
旅游地产近几年在国内才逐渐兴起,但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广东省内,以恒大、富力、合生、雅居乐、碧桂园等五大房企为代表的本土地产商,在住宅地产持续调控的宏观背景下凭借自身与地方政府天然的土地供应渠道优势,在粤西、珠三角等热门旅游区域获得了大量景区周边地块资源,争相进入旅游地产行业。其中,雅居乐在海南清水湾的旅游地产项目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推动效应。凭借该项目从拿地到收回投资仅四年时间的超快速度以及极高的投资回报率所带来的降低集团总体运营费用、提高毛利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成功,雅居乐不但成为第一个进行旅游地产尝试的传统住宅开发商,更因这一项目的成功运营模式而成为旅游地产开发的一大标杆。受此启发,大型本土房企开始攻城拔寨。恒大在最早推出位于华南的首个旅游综合体项目——清远恒大世纪旅游城项目的同时,在广东各个二三线城市铺满相关度假产品。富力抢先在惠州占据南昆山这一优质资源,推出主打温泉度假的国际级养生休闲谷。合生则在巨资布局山西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大对其惠州项目的投入,立志建设深圳1小时都市圈滨海生态第一大盘。
此外,众多国内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宣布进入旅游地产领域,并选择广东为开拓相关市场的第一站。保利摒弃了已有十数家房企进驻的惠州巽寮湾,高价选择了能够形成差异化地理竞争优势的阳江海陵岛,依靠其海岛风景,通过引入洲际酒店集团的合作开发模式推出保利银滩项目,正式宣告涉入旅游地产领域。而龙湖、万达、万通等知名房企也早已宣布将适时选择合理资源进入广东开发旅游地产项目。因此,足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广东旅游地产的竞争将随着可开发的优质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进入白热化阶段。
2 广东旅游地产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带薪假期的普遍实现,依托于广东省内巨大的客户需求存量和外来人口群体,广东旅游地产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2.1 旅游地产开发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度假观念的改变,中国人的旅游消费模式从量到质转变,由传统的以景点观赏为目的的“观光旅游”向以休闲消费与度假为目的的“休闲旅游”模式转变,旅游业的竞争态势和业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休闲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下,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要求将由追求旅游风景区的视觉、玩乐等显性条件转变为要求安静、闲适、轻松的现代休闲消费这一隐形因素。尤其是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远离城市喧嚣的短期或定期居住,更将成为未来休闲式旅游度假的时尚,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景点型旅游地产开发也随之开始向商务型、度假型的方向转变。
这一趋势在广东表现得尤为明显,房企开始挖掘以休闲憩息为卖点,强调紧张工作以外闲适生活而非过去名山大川类观光旅游资源的休闲度假区域,尤以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周边具有一定生态资源的郊区项目为主要目标,将通过建设度假村、分时度假酒店以及休闲体育运动场等项目加快跑马圈地的步伐。
2.2 追求差异化经营模式将成为地产商的主要赢利来源
广东旅游地产项目的集中化和激烈竞争仍在进一步加强,可供挖掘的优质旅游资源已所剩无几,将来旅游地产的竞争必将由追逐数量条件上的观光游乐资源转向追求质量、运营、投资回报不同类型的差异化竞争。广州周边、深圳、惠州等旅游地产集中的地区已逐渐出现以优良的服务水平和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为主要抓手的旅游地产项目。这类项目明确了旅游地产通常具有的“投资+自用”的两重功能,投资者不仅可以在投资中获得保值增值收益,更可以通过投资物业从而长期享受其消费功能。以“高收入、高品质”人群为主要的消费和投资群体,房地产开发商创新性地打造和延伸了对接群体需求的差异化营销和服务链条。实施如定期、不定期免费预约自用与委托开发商及其物业经营管理的经营与开发策略,不仅能满足消费阶层休闲度假的愿望,同时也能在快速回笼资金、降低融资、开发风险的同时通过延伸产业发展的链条,介入直接经营管理环节,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旅游地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2.3 主题休闲社区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
从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产项目来看,包括万达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雅居乐的海南清水湾项目,甚至是国际上通行的如迪斯尼主题乐园等知名项目,通常采用主题公园或风景名胜辅之以配套的商业服务区再加上别墅、产权酒店等精品住宅的结合,这类超大规模的旅游地产项目体现旅游度假资源的综合性,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有效锁定用户,拉动服务消费。
近年来,基于省内旅游资源匮乏的现状,部分深耕广东本地的房地产开发商不依托于特定的旅游资源,自主实施规模化开发和发展,打造了集娱乐、度假、购物、产权投资等方向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社区。如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保利在建的含度假酒店、生态度假山庄、主题酒店、主题公园、体育公园和低碳建筑示范群等多种产业形态的宝山生态城项目。与传统的居住型或投资型旅游房产相比,这类休闲旅游度假社区因含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能满足多种需求的旅游产品,在突出专业性、人文性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内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服务拉动,这种形态将是广东乃至未来旅游地产的主要发展趋势。
从长远看,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在广东这样的人口和经济大省,旅游、休闲、度假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广东旅游地产在旅游业维持高速稳定增长以及政府对住宅房地产调控始终不放松的局面下,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成为其必然的转变,如何实现旅游地产开发思路的转变,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向市场推出更受欢迎、更具竞争力有特色的旅游地产项目将成为未来能否在这一细分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摘要:在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 各大地产商逐渐转向旅游等新兴房地产类型。本文分析了广东省旅游地产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及趋势。
关键词:旅游,地产,趋势
参考文献
[1]何其森.中国旅游地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http://office.cd.soufun.com/2009-08-14.
[2]王秋璐.大都市圈形成背景下南宁城郊旅游地产发展的思考——以嘉和城为例[J].学术论坛, 2010 (4) .
[3]丁姗.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9.
[4]邱守明.旅游地产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 2012 (5) .
广东省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及策略 篇9
2008年底, 国家旅游局宣布将于2009年推出一项全面推进旅游, 拉动国民旅游消费的“国民休闲计划”。该项计划将采取具体措施倡导针对优秀员工的奖励旅游、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旅游、针对学生群体的休学旅游、针对离退休人员的银发旅游等, 以拉动内需消费。
2009年2月, 广东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广东成为全国首个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试点。《若干意见》提出, 各级各类学校可在寒暑假和黄金周等法定假日期间, 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修学旅游活动, 将修学旅游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修学旅游这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再次引起了公共的关注。
二、“修学旅游”的概念及其起源
一般认为, 修学旅游是以一个专题为目标, 以在校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等其他人员为补充, 以增进技艺, 增长知识为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或了解一门学科, 或学习一门语言, 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 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一种旅游行为。修学旅游突出了一个“学”字, 要求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游有所学, 学有所获, 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修学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旅游发展史上有名的“大游学” (Grand Tour) 。但是, “修学旅游”一词却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1886年2月, 当时的东京师范学校组织学生到千叶县进行长达11天的“长途远足”。此次活动内容涉及军事训练和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历史、美术等诸多学科, 学生们在同行老师指导下进行参观、考察、实习等。1886年12月, 在“茗渓会杂志”上, 最早将学生“长途远足”称为“修学旅游”。1888年, 修学旅游在师范学校、中学、小学得到广泛开展。现在日本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展2—3次修学旅行, 这一活动被学校列入教学计划, 同时计入每位学生的成绩单。
三、修学旅游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游学活动, 如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 唐代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士人漫游, 以及宋明两代的学子远赴洛阳、衡阳等地有名的书院求学, 这些活动都带有教育与学习的性质,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是中国最早的“修学旅游”。但是中国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修学旅游”起步较晚, 1989年, 山东省旅游局推出了孔子家乡修学旅游, 以接待海内外修学旅游团体为主, 一般每期十余人到几十人不等, 修学期限在3至15天, 学习方式是授课与参观、实践相结合。90年代以后, 各地纷纷开始成立专门从事以修学旅游为主要目的、学生及教育界从业人员参与的教育旅行社。1995年12月由中国教育国际旅行社牵头, 成立了全国教育系统旅行社联合体。2001年6月20日, 经联合会一致同意, 成立了“中国教育旅游集团”, 至此我国修学旅游市场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是修学旅游最火爆的一年, 各大旅行社推出的游学项目都受到市场追捧, 但很快这些项目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产品简单, 价格昂贵;游学时间短, 无法真正起到寓学于游的目的;旅行社打着游学的招牌招揽客人等等。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否认修学旅游的积极意义, 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这一特殊旅游项目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
四、修学旅游的功能及作用
1.修学旅游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修学旅游活动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旅游, 要求内容实用丰富, 活动编排多姿多彩。这样精心设计组织过的行程可令学生在欢乐里投入学习, 往往采取与异地机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在饱览名胜古迹、欣赏魅力风光的同时, 可以开阔视野, 增广见闻, 也可以结识不同国家、地区的朋友, 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风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技能,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自信, 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修学旅游有利于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效。
“素质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教育, 效果直观而持久的修学旅游已成为教育学习过程中最为生动活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修学旅游的意义就在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弥补了当前学校课程过于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课堂讲授、偏重被动接受的缺陷。修学旅游以游促学, 给学生一个体验、学习和发现的空间, 并贯穿了理财、生存、感恩等教育形式, 往往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我国教育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阶段, 修学旅游无疑能有效减少“高智低能”的现象, 进一步唤起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育亲情文化, 进一步力推“行万里路”的实用教学模式。
3.修学旅游有利于扩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 旅游者大多集中在一些固定的旅游区, 形成所谓的“旅游热点”, 而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教育价值的博物馆、科学馆等却相对较“冷”。组织青少年去这些地方开展活动丰富、类型多样的修学旅游, 就可以带动冷线升温, 盘活旅游设施, 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另外, 据国外的一份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 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中, 青少年旅游者占总旅游人数的比例分别为:美洲42.9%, 欧洲49%, 非洲34%, 亚洲38.7%, 大洋洲34%。这些数据表明:现在的青少年旅游者, 未来会是世界旅游的主要力量。同时, 青少年时期就培养的旅游意识和旅游习惯, 也会使他们保持比其他人更高的出游欲望。
4.修学旅游有利于加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青少年的交流与沟通, 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1989年各国议会旅游大会的《海牙宣言》指出:“旅游可以使人们对整个世界获得新的了解、理解和感受的机会”, “旅游作为一种积极和稳定的因素, 有利于增长知识和增进相互了解……人们在了解社会, 了解自然, 沟通人际关系, 沟通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的同时, 丰富、了解、完善和发展了自己”。作为世界未来主流的青少年, 更是可以通过修学旅游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了解与沟通, 促进彼此间的信任与友谊。
五、广东发展修学旅游的有利条件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与入境旅游接待地之一, 在发展修学旅游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1.广东在中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 因而具备大力发展修学旅游的经济基础。
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 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588元, 按市场平均汇率折算, 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达到5369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 位于全国前列 (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信息网) 。
2.广东的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因而具备良好的资源、设施基础。
广东省的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从名山丽水、海滨风光、珍稀动植物到史前遗迹、古刹名寺、革命胜迹、饮食节庆, 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 广东省的交通、住宿、景区等方面的建设也都位于全国前列, 旅游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并率先开始从普通的观光旅游向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3.广东人具有较强的旅游意识和出游传统, 出游人数和出游率在全国各省居于首位, 修学旅游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 2007年广东的常住人口约9449万人, 2008年也应该保持在1亿以内, 而在2008年8月份, 广东省出境旅游总人数 (人次) 累计达到了2186966 (人次) (数据来源于活力广东网) 。世界旅游组织曾经指出:出境游人数一般只占到了国家总旅游人数的两成。那么, 广东省的全部出游人数累计应该在1亿以上, 这样看来, 广东人的出游意识和出游欲望还是非常强烈的。
六、对广东发展修学旅游的几点建议
广东省要促进修学旅游发展, 仅仅凭学校或是旅行社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 必须要结合政府、学校、行业的优势与力量, 也要加强与其他省份、国家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做到“政府主导、学校主体, 行业主操、区域联合、国际合作”
1.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要加强对修学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广东省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最好能制定学校修学旅游发展规划或计划。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 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 政府可以设立相关基金对其进行补贴或扶助。
2.以学校为主体
学校在修学旅游的开展中要扮演重要角色, 应该成为修学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主体, 把修学旅游设计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中一部分。同时学校应注意修学旅游的组织计划性、教育目的性和危机管理, 避免盲目性, 以保证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使学生有游有学真正受益。
3.由行业来主要操办
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应该成为修学旅游线路的实际操作者, 因为旅行社具有专业的组织经验和资源整合优势。但在实际操作时, 旅行社应该注意到修学旅游的特殊性, 准确定位, 有针对性的开发, 如农村学生到城市科普基地或教研基地参观;城市学生到农村实践考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去得更远, 进行国际间的交流考察。同时还要合理设计产品使之独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这一点可通过明确的主题、丰富的行程安排、合理的教学安排、诚信的态度来实现。最后, 旅行社还应该加强与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 通过优势互补来实现强强联合。
4.加强区域联合、国际合作
广东省的修学旅游离不开与其他区域及国外相关旅游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沟通。2004年日本政府就对赴日修学旅行的中国中小学生实行免签, 韩国从2008年4月21日也开始对中国青少年修学旅游实行免签证手续。这些政策相信会给广东的修学旅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七、结语
在政府大力推进“国民休闲计划”的背景下, 修学旅游无疑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广东省如何抓住市场, 促进修学旅游的健康、蓬勃发展, 最终达到提高公民素养, 拉动经济需求的目的, 确实值得深入的调研、思考并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走出一条有效的路子来。
摘要:2009年2月, 广东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在广东促进发展修学旅游。本文分析了修学旅游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功能, 同时论述了广东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与条件, 最后提出了关于广东发展修学旅游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修学旅游,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主操,区域联合、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建喜.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 (3) :132-133.
[2]李天元主编.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9.
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对策 篇10
1.1 经济发展为广东体育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 在2012年全省的生产总值达到5.7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10.2%, 总量持续居全国的首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000元, 约合8550美元。在今后5年,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 力争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 这就意味着广东有望提前2年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东省政府2012年5月14日正式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 将广东新时期体育改革的大幕拉开了, 根据这一文件, 广东体育改革的核心是将全民健身运动作为群众工作的主题, 同时也成为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广东省体育局为未来10年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进行了制定, 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健身指导等工作方面作为重要任务。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进一步成熟规范体育市场, 居民的人均体育消费正显著增加, 同时全省体育发展的协调性也在增强, 城乡、区域及群体间体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建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体育服务网络, 初步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竞技体育重新定位和改革, 不唯金牌论, 不以竞技比赛成绩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就是说今后要把体育旅游和全民健身等体育产业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和任务。经济的强势发展、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落实以及把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都将极大第推动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1.2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 广东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共举行全民健身运动1200多次, 省以上大型群众体育竞赛61次, 参与群众超过4000万人次。省体育局全年投入2200万元扶持全省各地建成303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至2009年底, 已完成90%行政村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已投入3100万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为主的全省各地新建和维修66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2009年“广州市第五届体育节暨全民健身日嘉年华活动”在广州新体育馆举行。活动中1000多名选手参加体育舞蹈比赛, 同时还有气排球比赛、跆拳道精英争霸赛等;体育馆外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和体育彩票宣传展览, 吸引了大批游人驻足参观;还有大型国民体质监测车为群众做体质检测, 多位专家学者解答群众提出的健身、营养、康复保健等问题;广场上还有舞龙舞狮、健身腰鼓、太极伞舞、毽球、轮滑、车模等的精彩表演和比赛。1.6km的健身跑的道路两旁, 成为群众健身体育活动的舞台。深圳、江门、汕头等全省各地也举行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全省各地有500多万群众参加体育活动。近年来, 广州开展的国家足球篮球国际邀请赛及各地开设的三人篮球赛、小型足球赛、龙舟赛蓬勃开展, 也都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1.3 绿道建设促进了广东体育旅游的发展
2010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决策, 决定从当年起, 耗时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设一条绿道网, 要求“一年基本建成, 两年全部到位, 三年成熟完善”。放眼广东, 一条晶莹翠绿的道路在南粤大地上蜿蜒游走了数千里, 构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道路是它的“藤”, 景点、公园、山川和村落等为它的“瓜”。“绿道”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游走于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城镇。不仅将统一的“绿道”网标识系统建立了, 还建成了近200个驿站和休息点, 其中配有停车场、自行车租赁、餐饮、卫生保健等多种设施。这些对珠三角的人而言, 就意味着一种更加方便、健康与低碳的生活。慢跑、散步、骑车、垂钓和泛舟等, 这些只有在郊景区和农村才能享受运动, 将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串联, 让被喧嚣和汽油烟味所包围的都市人感受到了贴近大自然的清新感觉。到了周末, 无论是老有少妇都蜂拥而至, 到绿道驱车、跑步、散步和进行其余方式的锻炼, 也让体育旅游的热潮风起云涌, 这极大第促进了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 发展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2.1 以大型的体育赛事促进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在客观上可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以韩国为例, 1988年之前, 韩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主要是来自日本、美国。汉城奥运会期间, 来韩访问的日、美游客虽然也增多, 但更令人瞩目的是来自其它国家的游客增长率竟高达158%, 其中以东南亚各国的游客为主。而且此后来韩国旅游业的入境市场格局多元化变化。2012年中超联赛上座率统计, 广州恒大总计558743人次观众, 场均37250人, 最高39997人, 最低31295人。2013年人数更多, 场均达到近40000人, 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亚冠比赛, 更是场均观众达到40000多人, 半决赛的门票几乎被抢购一空, 异常火爆, 而且每场比赛几乎都有5000~6000名观众是从外省赶来的。各种大型比赛不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由于有大批的现场观众与电视观众, 更能营造出一种体育活动的气氛, 聚集更多的人流与人气, 为当地的旅游观光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酒店、餐馆、游乐设施、交通及旅游购物更是直接的受益者, 从各方面都促进了当地体育娱乐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2 积极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产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我国的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很快。北起饶平, 南至海安, 在18000多千米的黄金海岸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上, 滨海体育旅游开发不断。汕头地区的南澳岛、台山的上川岛、湛江的东海岛等, 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前往观光旅游, 名闻国内。沿海各地及海岛都把滨海体育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来抓。滨海体育旅游项目有观海景、冲海浪、吃海鲜、买海货及冲浪、帆板、垂钓、海上游船、捕鱼、沙滩排球、伞翼滑翔等各种休闲体育娱乐项目。统计资料表明, 沿海地区及海岛近年来接待的游客人次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
2.3 积极发展广东山区和水域体育旅游业
华南地区的北部是南岭, 其山脉绵延上千公里, 绿树婆娑。粤北山地中有以独特地貌而闻名天下的丹霞山, 有海拔1902m广东第一高山南岭石坑崆, 海拨1888m的第二高山石菲岭, 还有惠州吊罗山、罗定龙须顶、从化五指山和桂峰山、清远观音山以及闻名国内外的肇庆北岭山、鼎湖山、螺壳山、羚羊三峡等, 这些山峰吸引了广大登山爱好者攀爬。粤北山地中的韶关的乳源大峡谷, 道路崎岖, 很难穿越, 吸引了大批徒步旅行者前往旅游和探险。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方圆273km2, 境内亚热带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林海起伏、一望无边、深沟幽谷、绿水清溪潺潺而流、飞瀑飘荡、美丽壮观, 是休闲旅游和进行定向越野、攀岩等体育运动的美妙之地。广东属于珠江水系, 珠江、北江、东江、西江都汇集珠江口流入海洋, 形成了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全年气候比较湿润, 雨量丰富, 江河溪流水量充沛, 仅珠江的水量就是黄河水量的几倍。众多的河流湖泊为开展水上运动创造了丰富的条件, 例如肇庆的七星岩湖泊、韶关的九泷十八滩、从化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 都可以开展现代赛艇、划船、漂流等体育项目, 珠江可以开展广东民族传统的龙舟竞渡项目。现在肇庆的七星岩湖泊已经成为国家赛艇的重要基地。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 从经济发展为广东体育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绿道建设促进了广东体育旅游的发展论述了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并从以大型的体育赛事促进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积极发展广东山区和水域体育旅游业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广东,体育旅游,优势,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 :40-42.
[2]廖佩文.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 2010 (6) :219.
广东旅游 篇11
佛教旅游是宗教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对广东汕头青云岩的佛教旅游开发进行调查研究, 挖掘青云岩佛教文化内涵, 分析旅游者的需求, 了解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青云岩佛教旅游合理开发的对策, 既对当地政府和企事业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也对其他相似的知名度小、开发力度较弱、未被充分开发的佛教旅游地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青云岩的主要旅游资源
1.1 自然旅游资源
(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青云岩建在“海国风光第一峰”大望山, 山体与林木茂密的青云岩和一望无际、浩瀚壮观的广澳海景交相辉映, 体现出地质地貌的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
(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青云岩泉水迂回曲折, 淙淙流淌, 寺庙依托水体, 表现出极强的动态美感。
(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青云岩林木茂密, 种类繁多, 造型千姿百态, 郁郁葱葱的树林为景区佛教旅游营造了清净秀美的氛围, 让游客产生心旷神怡、六根清净的感觉。
1.2 人文旅游资源
青云岩寺庙建在云岩之间, 形成了“云岩禅林”, 即指众多的寺庙建筑群, 最有代表性的是“青云禅寺”, 初建于明嘉靖五年。现有的青云禅寺, 坐东北向西南, 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 建筑雄伟。青云禅寺主要佛教建筑景观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鼓钟楼、千佛藏经楼、青云丈室、伽蓝殿、三山门、观音阁、法堂、释迦宝塔、华严宝塔等。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大峰祖师庙, 建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 , 庙前有“流水高山”水景, 嵌瓷松鹤水池, 水中蓄鲤, 右侧龙泉洞有山泉, 欣赏价值高。
1.3 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以佛教艺术为主的古代壁画、先人墨迹等文学艺术旅游资源丰富。古代著名学者张国栋、画家陈大羽、书法家商承祚等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100多处;明朝僧人信腾在青云岩洞顶巨石刻绘出云龙图案, 并在洞内岩石, 雕凿一尊形态生动的弥勒佛像;禅寺内佛像雕刻别致精美, 神韵逼真, 其中韦驮像雕工技术精湛, 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美感。
1.4 人事活动旅游资源
青云岩主要的佛教活动有僧尼的日常行事、忏法以及法会等。平日, 常有游客为家人或自己修善积德前来诵经, 或请僧人为亲属亡灵做法事;每逢重要节日如佛诞节、涅日等, 会在寺院内举行大型的纪念仪式, 吸引大量游客参加, 规模盛大;青云岩还开设寄放骨灰、求签解签、慈悲放生等服务和活动, 客源增添不少。
通过分析和调查, 得出青云岩旅游资源开发有以下特点:
(1) 旅游资源丰富、搭配理想
青云岩已涵盖自然、人文、文化艺术、人事活动四类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 佛教氛围浓郁, 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相融合, 搭配平衡, 利于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2) 佛教文化主题突出、具有地域特色
青云岩的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规模宏伟的“云岩禅林”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大峰祖师庙, 既具有突出的佛教氛围, 又带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3) 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潮汕地区
潮汕是佛教信仰浓厚的地区[2], 潮汕城市近邻景区, 交通便利, 因此客源主要是潮汕居民。
(4) 大峰祖师品牌是重要的佛教文化吸引物
游客感知度最高的是大峰祖师庙, 大峰祖师得以深入人心, 一个在于其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名声好, 另外是由于《大峰祖师》电影加深了观众对大峰祖师的了解和仰慕。
(5) 朝拜、观光类佛教旅游是游客的主要目的
游客旅游目的是以佛教观光、朝拜为主, 因此对佛教旅游项目开发来说, 要深化和丰富佛教旅游活动和产品。
2 青云岩佛教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不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 与之相对应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游览等软硬件, 是形成旅游吸引物的重要因素[3]。但调查发现, 青云岩基础设施落后, 接待能力较差。
餐饮方面, 景区内餐饮场所少, 仅有几间店铺提供饭点盒饭和下午茶服务;住宿方面, 附近住宿场所相对较少, 距离较远, 档次低、环境差;交通方面, 公交车次少, 运营路线有限;附近道路路况不好, 景区路牌指引少, 进入性差;景区导视系统不完善, 缺少景区解说牌和环境标语, 对游客了解景区和规范自身行为造成不方便;购物方面, 购物条件差, 基本没有出售旅游纪念品类商品。
2.2 环境卫生质量不合格
景区环境卫生质量不合格, 与佛教旅游所需的清静圣地要求不符, 严重损害景区形象。清洁力度和监督力度不够, 卫生设施如垃圾桶、公厕等不完善, 加之店主和游客不自觉, 随处可见垃圾, 泉水、古井堵塞、浑浊, 也威胁了放生池中的生物, 使自然环境卫生遭到破坏;游览环境缺乏有效管理, 珍贵的人文艺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 甚至被工作人员不合理利用, 使资源破坏贬值。
2.3 宣传、合作营销意识弱
一方面, 青云岩没有进行景区宣传, 也没有抓住《大峰祖师》这部电影的上映加大宣传力度, 市场开发工作滞后, 宣传意识薄弱;另一方面, 尽管濠江区属旅游范畴用地超过50%, 旅游资源多元而富集[4], 景区间相距不远, 交通便利, 但各自为政, 区域旅游缺乏交流和合作, 合作营销意识弱, 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 青云岩佛教旅游开发的建议
3.1 重构市场结构
青云岩客源市场存在不平衡状况, 需要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并逐步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 从而构建结构合理的市场格局。
基础市场———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等潮汕地区。近年来, 潮汕三市间加强交流和合作, 区域间的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 区域近邻且语言、习俗、习惯等接近, 潮汕人民感情基础深厚, 区域间的流动量大, 青云岩的市场以潮汕地区为主体。
重点市场———珠三角、福建省等省内省外周边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 社会生活水平高, 居民具有较高的可支配收入, 出游动机丰富, 出游率相对较高, 可以作为重要的拓展市场;福建省是粤东地区的近邻, 随着厦深铁路的修建, 拉近了与福建的距离, 此外, 福建省与潮汕地区同属闽南语系, 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感情基础, 市场潜力大[5]。
拓展市场———港澳台、东南亚等潮汕侨乡分布的海外市场。汕头市是著名的侨乡, 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分布着许多的潮汕侨胞, 受文化渊源的影响, 港澳台及广大的海外侨胞对佛教禅宗有广泛的信仰, 且钟情自然山水[6]。因此, 青云岩的佛教观光和朝拜等基础旅游项目将对其有重要吸引力。
因此, 青云岩客源市场重构总体为:稳步推进潮汕市场, 努力扩大周边市场, 积极开拓海外华侨市场, 逐步实现青云岩客源市场结构优化。
3.2 改善旅游接待设施
这是青云岩佛教旅游的基础性工作。餐饮方面, 既要重视改造小型餐馆, 积极增设潮汕特色饭店, 加入更多的潮汕元素, 又要注意佛教所主张的禁酒禁荤, 推广素斋, 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佛教理念;购物方面, 建设正规、大型商场,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如大峰祖师扇子、佛教音像制品、凤凰茶等, 但要注意商场的选址要和寺庙群保持一定的距离, 以免破坏佛教氛围;住宿方面, 积极建造星级酒店, 实行钟点房优惠、免费巴士接送等服务, 既满足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港澳台、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对旅游接待设施较高的要求, 又满足对来自本地或邻近地区午休歇脚的需求, 并弥补景区和住宿场所间距离的缺陷, 提高住宿服务水平;交通方面, 增添区际、城际公交, 增加公交班次, 提高公交硬件水平, 优化公交服务;导视系统方面, 建设必要的景区信息指示牌, 修缮年久褪色的指示牌, 重点增添环境标语, 提高游客的自律性。
3.3 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只有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旅游景区, 才能促进青云岩佛教旅游健康发展。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督促景区卫生保洁工作的落实, 严格监督保洁公司和保洁员垃圾清扫、清运等工作, 确保景区保洁质量;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增设景区公厕、垃圾点等, 清理堵塞的泉井, 完善垃圾和污水的净化和排放系统;三是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景区内相关的环境卫生法规,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检查监控制度, 建立环境卫生奖惩制度;四是重视对景区人文、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缮, 坚持保护为主, 修缮为辅的原则, 维持和延长景区的生命力。
3.4 创新宣传促销
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旅游市场宣传促销, 扩大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 获得更好的效益。
第一, 塑造“大峰祖师”品牌形象, 提升景区品牌知名度。抓住《大峰祖师》影片热播之际, 塑造“大峰祖师”品牌形象, 在弘扬大峰祖师的正能量的同时, 也宣传大峰祖师庙和青云岩。
第二, 坚持宣传系统化、多样化。不仅要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为主, 还要寻求多种活动提升青云岩知名度, 包括以下几个方式:网络促销, 可以利用近年来兴起的团购潮流推广青云岩, 如团购香烛灯火、餐饮等方式吸引游客;节庆活动, 可以利用佛教重大节日和潮汕的风土人情举办节日活动, 如浴佛节、放生节、佛教交流会等, 适当的丰富法会活动的种类, 营造更加浓郁的佛教气氛, 产生轰动效应;增设体验性、参与性佛教旅游项目, 可以开设斋堂用餐、撞钟、念经等项目, 让游客可以体验僧侣的生活, 感受独特的佛教生活氛围, 加强对佛教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第三, 合作营销。与周边其他旅游景区进行合作营销, 如联合白花尖大庙、巨峰寺等佛教旅游景点推出“濠江名寺游”的项目, 又如联合石风景区、龙虎滩旅游度假区等著名的旅游景区打造“濠江精品游”的旅游线路, 通过合作营销, 整合旅游资源, 协同进行景区宣传和品牌建设等, 实现共享资源、互利共赢。
4 结束语
青云岩的佛教旅游资源丰富, 但并不具备在全国领先的优势, 加上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因此要提高青云岩佛教旅游竞争力, 必须在原有开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资源特点, 完善基础设施, 设计旅游产品、旅游项目, 提高整体质量, 使青云岩成为以佛教旅游为主题的集自然观光、文化游览、生态养生、高端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谢文侃.天台山国清寺宗教文化旅游市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孙建宏.潮汕佛教信仰及佛教文化[J].潮商, 2012, (01) :90-93.
[3]马耀峰.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吴莹, 杨育挺.汕头濠江海滨生态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世纪桥, 2010, (13) :73-75.
[5]李扬琳.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同艺连枝渊源悠久[N].汕头日报, 2005-01-02.
【广东旅游】推荐阅读:
广东旅游导游词08-25
精选的广东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06-29
广东省内清明节旅游好去处07-27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09-22
广东高考07-15
广东高校05-21
广东动态06-07
广东乐昌06-19
广东梅州07-04
广东沿海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