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

2024-07-15

广东高考(共12篇)

广东高考 篇1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

可从认识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看法来正确评判“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第一,从正向、肯 定角度出发 ,可谈“欣赏黑白照片能唤起美好回忆”,“数码时 代也不会 稀释记忆 ”,“数码照片也可能稀释不了情感”,“数码照片可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分享,数码技术能让生活更加优越”等。第二,从反向、否定角度出发,可谈“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技术进步应为人文的流失负责”等。第三,从思辨、辩证角度出发,可谈“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变的是科学技术,不变的是人的生活情感”等。第四,从求同、存异角 度出发 ,可谈“无论何种照片都只是记录生活的外在载体和形式而已”,“无论何种照片均不会稀释情感”等。第五,从求异、存同角度出发,可谈“在保存记忆方面,黑白照片优于数码照片;在欣赏方式方面,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等。

可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措施来正确处理“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例如,针对“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且照且珍惜,慢下来,等等灵魂”的举措。再如,针对“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兼传统,容现代,兼容并包”的举措。又如,针对“照片只是记录生活的形式”这一观点,可提出采取“用心观察和记录”的举措。

【范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广东高考 篇2

2、正确估分。在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后,大家可以去看参考答案。在最短的时间里预估出自己的成绩。尽管你看到的答案因为版本的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几乎可以预算出自己的成绩。这个时候,做一定预估,你心里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3、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公办还是民办)、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预测 篇3

总体说来,2009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将保持稳定,题量题型赋分基本不变。众所周知,2009年是广东实施新课标的第三年,也是目前3+X+文基(理基)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据此可以断定,2009年高考应以稳定为主,估计2010年实施高考新方案之后会有较大变化。

从2004年广东自主命题以来,至今已有五个年头。把这五年的语文基础知识试题作个归类,我们发现,语音、成语、病句这三个知识点连续考了五次,语意考了三次(2004、2005、2008),错别字考了三次(2004、2005、2006),近义词辨析考了一次(2007),标点符号考了一次(2004)。试题数量由2004年的6道题到2005年的5道题再到近三年的4道题,2009年也应该是4道题。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可以放在作文之中去考查,2009年应该不会再设考题。近义词辨析因为与成语辨析考点重叠,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2009年的语基题应该是语音、成语、病句、连贯等4道题。如果一定要有变化,那就把语意连贯题换成近义词辨析题。

纵观五年来的广东高考文言文试题,从2004年选自《孔子家语·颜回》、2005年选自《后汉书·朱晖传》、2006年选自宋濂《杜环小传》、2007年选自《聊斋志异·郭生》到2008年选自《晋书·周访传》,我们一眼便可看出,用来设题的文段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文,因此,2009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应该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文。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由2007年的21分变为22分,这1分加给了断句,使得断句的分值达到4分,2009年应该不会减少。因此,断句和翻译应该作为文言文备考复习的重点。

古代诗歌鉴赏,2004年考的是唐诗(6分,《江汉》杜甫),2005年考的是宋诗(8分,《春日登楼怀归》寇准),2006年考的是清代广东人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2007年考的是宋诗(6分,《溪亭》林景熙),2008年考的是宋代吕本中《木芙蓉》和宋代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比较赏析,分值在6~8分,设题角度涉及形象、意象、意境、诗眼(炼字)、手法、景与情等,因此,上述设题角度也应该是2009年诗歌鉴赏设题范围,理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材料来看,广东省的命题者似乎偏爱宋代诗歌。但是从2008年全国各地共18套试题的诗歌鉴赏题来看,唐宋元明清都有涉及,有诗有词有散曲。因此,笔者斗胆预测,2009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取宋词来设题可能性很大。

我一向认为,古诗文默写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送分题,这是一道不需要思考的题目,记住了就会,没记住就不会,想也没用。在2007年以前,这道题几乎无法复习。从2007年起,规定了默写的范围——18篇文章、42首诗,共60篇首,而且一半以上是初中的古诗文。这使得备考有了依据,只要你肯去背诵,得分就很容易。笔者认为,6分的分值大了些,如果降为4分,则比较合理。

从前我们说得基础者得天下,现在我要说得古诗文者得天下,因为古诗文在90分的基础题中占的分值实在太大。我们不妨列个算式:文言文段阅读12分+断句4分+翻译6分+诗词鉴赏7分+古诗文默写6分=35分,分值占基础题的39%。因此,古诗文考点应该成为整个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

从2007年起,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这是新课标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而必考的阅读部分又规定为论述类,这就使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从2007和2008两年的论述类试题来看,2007年王生平的《创新与想象》和2008年朱光潜的《诗与直觉》都与艺术创作有关,都属于社会科学论文范畴,因此,2009年的论述类试题仍将取材于社会科学论文,复习备考时应有意识地阅读有关哲学、历史、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文章,理科班的学生尤该如此。

2008年《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要求考生能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其中对几种文学体裁的排列顺序作了调整,由原来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调整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说明小说阅读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此,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选考题就取材于外国短篇小说——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这是广东自主命题五年以来,小说文本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因此,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文学类选考试题,考查小说阅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复习时,可选取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来备考训练。

从2007年起,实用类文本阅读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2008年《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7年广东卷考查的就是节选自法国作家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中的一篇人物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而2008年跟2007年相比又有了较大变化,把以前放在第一卷中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的科普文章纳入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中,并且在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付诸实践,考查了美国的刘易斯·托马斯《绝妙的错误》,第一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科普文章。因此,根据2007和2008两年的高考实践来判断,2009年实用类选考题考查中外人物传记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考试说明》把传记摆在实用类文本的首位,而过去的两年并未对此进行考查。

从2007和2008两年的高考实践来看,选考实用类的考生远比选考文学类的考生要多,2007年广东省选考实用类的考生多达七成以上,虽然这一比例在2008年有所改观,但选考文学类的考生仍然偏少。这与两类文本本身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有关,文学类文本侧重于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实用类文本侧重于解读、筛选、整合和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考生接触实用类文本的机会相对较多,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强。这应该引起高考命题者的重视,如果两类文本的选考人数严重失衡,那么就失去了选考的意义。因此,为了使两类文本的选考人数基本平衡,笔者觉得应该降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难度,以吸引更多考生选考文学类。这样,不仅使选考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选考,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信息化社会里广大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音表达和运用部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有创新、最能创新也是最需创新的部分,变化往往出现在这部分,新题型也往往在此产生。纵观自主命题五年来的语言运用试题,2004年考的是图表题、压缩题和对联题,2005年考的是压缩题、句式变换题和仿写题,2006年考的是写关键词、看图写话和扩展语段,2007年考的是看图写话和压缩语段,2008年考的是概括要点和看图写话,不难看出,以压缩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是广东省高考语文命题者最大的偏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偏好仍将体现在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而连续考了三年的看图写话题将被句式变换题或者仿写题取代。在此,我热切地期盼广东省的高考命题者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题型来!

再说作文。我们先来看看广东省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2004年是话题作文《语言与沟通》,2005年是话题作文《纪念》,2006年是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2007年是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是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不难看出,五年中有四年是话题作文,只有一年是命题作文。其实,早在2007年,高考作文将写新材料作文的议论就不绝于耳,可是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却令人大跌眼镜,考了一道被高考作文专家称之为“审题难度为零”的话题作文。到了2008年,话题作文已经令广大师生感到了审美疲劳,将考新材料作文的呼声可谓“甚嚣尘上”,可是,一道命题作文又令众多高考专家大失所望。其实,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无非三种: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已令人审美疲劳,命题作文已偶一为之,新材料作文令人期待。据此,笔者在此斗胆揣测,新材料作文将在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千呼万唤始出来”!

广东高考 篇4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认为读写任务备考可以分为二个阶段来完成。

一、初级准备阶段

尽管我认为正式开始写作训练不宜太早, 但一些必要的词汇、短语、各类句子结构和常用句型的积累是必须要在此之前做一些准备的。前者启动太早学生容易疲劳, 后者启动太晚学生容易焦虑, 不利于备考。因为字、词、句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 在词汇、短语的备考过程中, 我就借助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资料进行训练, 主要方式是词汇、短语测试, 有时还对一些写作常用词汇、短语进行听写。句子的训练主要是从往年的基础写作范文中挑出一些好的句子, 将其分门别类整理成每日两句的中文形式给学生翻译, 并每天加以评讲和背诵。以下是一些常用材料模式:

材料一:选择题 (以基本词汇为主) (四) 组

材料二: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单词 (以写作词汇为主)

81. 除……以外 (prep.) _______ 82. 专家 (n.) ____ _____

83. 期待;预料 (v.) _________ 84. 在……旁边 (prep.) ____ _____

85. 还有, 而且 (adv.) _______ 86. 想法 (n.) ______ ______

二、作文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一直要延续到二轮复习结束才可以停止的, 但第二阶段的工作必须在这期间就着手准备。基础写作要先于读写任务开始, 因为前者对句子的要求很高, 如果这部分的训练到位, 后者的训练障碍就扫除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只是一些格式和技巧的东西了。

按照该题型的特点, 我将它分为两部分进行突破。

1. 如何写Summary。

虽然只有5分, 但却是不可小看的分值, 因为它的好坏可能会影响到论述部分的评分。所以我给了他们一些技巧性的引导, 如概括四不原则:不抄袭 (可照抄原词, 不可照抄原句) 、不发挥 (要客观, 不可主观) 、不细节 (忽视细节和次要信息) 、不超数 (30-40字之间) 。除此之外, 文章的体裁直接决定了概括要抓的要点。

1) 记叙文:学生只要了解文章当中“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就足够了。另外再加上一些常用开头语, 如The story/passage is about...;The writer/author tells us about...;The story mainly tells us that...等。

2) 夹叙夹议:“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常用开头语, 如By presenting the exam-ple of..., the author shows us that...;概述故事:By presenting this story,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that...;The author told a story that..., conveying/indicating us...等。

3) 议论文:这种体裁可以分成两类, 即观点对比类和非观点对比类。

观点对比类, 由于这类文体的观点比较明显, 无需过多概括, 所以只要套用一些句型结构就可以了。如Somthink..., as/because... However, some prefer to do..., saying/believing...等。

非观点对比类, 多采用全文概括结合段落大意概括的形式, 语言表达常用四大招: 句型转换、同义词替换、提炼关键词、主题句+支撑句。

2. 如何写好论述部分。

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经常无话可说, 还有就是段落之间的衔接很生硬。针对这些现象, 我叫学生在论述之前一定要先写好一个提纲, 再列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句。这些内容准备好之后, 草稿都不用打, 就可以直接照着提纲陈述论点, 绝对不会出现无话或衔接生硬的现象, 省时且效果也不错。例如:

1) 为什么有学生逃学的现象?

Key sentence: I am so sorry to hear the story. Personally, I think...

Key points: feel stressed; feel guilty about poor performance; get tired of studying

2) 逃学有什么危害?

Key sentence: Howev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Key points: dangerous; make their parents worried; fall behind

3) 你认为应该如何杜绝逃学现象?

Key sentence: 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Key points: be told the danger; help poor students to make progress; give more confidence and care

广东高考关于工匠精神的高考作文 篇5

“工匠精神”就是生产者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是生产者将其情怀、态度、信念倾注于手中的作品,表现了生产者对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工匠精神”树立了人们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这种对工作痴迷的精神和态度,正是我们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所要追求的。

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工匠就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虽然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劳动,但是他们没有好高骛远,没有停止对创新的追求,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当前,正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既定目标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工作。要立足基层实际,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对于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狠抓落实,着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依旧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要脚踏实地去落实。

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事业成长的高度,精是工作质量上的要求,工作做得快更要做得好。事实上,有些党员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和各项指标,工作只是追求迎检过关,往往敷衍了事,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党员干部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终坚持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只有以精益求精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工作都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工作任务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基层的党员干部工作必须耐心细致,把事情做精做细,让群众满意。

要有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对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当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党员干部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聚焦广东高考化学有机合成题 篇6

生活中,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比比皆是,有机合成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本着绿色合成与原子经济性理念的合成研究,有机合成也出现在广东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大纲中。本文聚焦广东高考化学中的“有机合成”,通过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4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从一个焦点、六个方向对考题进行解读研究,同时进行教学思考和学习总结。

一、教学和学习的焦点

近四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占15~16分,此类题分值所占比例大且稳定。主要考点经归纳如下:

不难看出,这几年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和书写,反应类型(如消去反应)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关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官能团(如醛基)的特征反应(如银镜反应)、转移及其知识迁移,由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来判断分子,以及相关反应的量、反应摩尔数的计算。

应对有机合成题,教学和学习的焦点是: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状态、熔沸点、密度、气味、溶解性)、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官能团性质(特征反应)、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反应物质的量)以及制备方法、鉴别方法和分离提纯、体现有机物间的联系转化等。

二、教学和学习的六个方向

方向一:立足命题出发点

以新课标《化学5(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有机化学基础》为基础,以重要有机物的转换为主线,考查在有机物的性质及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官能团反应、有机转化,或者在已知合成的基础上进行效仿,利用已学化学反应、官能团性质进行类比,找到有机物的合成方法,从而合成TM的能力;提供信息,融合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延伸、迁移的能力。

方向二:精确解读考纲

通行证——“掌握解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考查分

析原料和目标物的区别和联系,从正向、反向或由中间体向两边分析的能力,注意分析提供的合成例子或合成信息;

桥梁1——“构建目标物分子骨架,引入或转化官能团”,分子结构决定性质,考查拆分结构、抓住官能团的变化的能力;

桥梁2——“运用各种化学反应及其联系”,考查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的了解程度,找出联系并运用的能力;

最终目的——“巩固并加深理解各类化学反应以及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延伸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方向三:把握合成主角——官能团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官能团是合成的主角。常见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卤素原子、苯环、羟基、碳氧双键、醛基、羧基、酯基、氨基、硝基、磺酸基等。要想正确地完成考题,在教学和学习中必须掌握:

(1)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醇、苯酚和羧酸都有酸性,均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酸性大小是羧酸>碳酸>苯酚;强酸生成弱酸)、碱性(乙酸钠等);酚羟基和醇羟基的不同;酮和醚的不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各种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可逆反应。

(3)官能团反应条件不同,则反应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烯烃低温易发生加成反应,高温或光照易发生取代反应;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等。

(4)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例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可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醛基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苯酚使浓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使氯化铁溶液变为紫色。

(5)官能团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存在种类、数目、位置的异构。

(6)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例如烷被卤代为卤代烃,卤代烃被水解为醇,醇被氧化为醛。

(7)催化剂对官能团的影响,官能团间活度的相互影响。

方向五:熟悉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离不开原料、中间体和目标物,重点在“变”。在教学和学习中要清楚合成的关键在于抓住原料和目标物的变化,可进行分子组成对比,看两者间分

子式有何区别,有哪些不同的元素、官能团、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中间体,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可产生相应改变的化学反应。

方向六:教与学的思考

(1)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

讲授课内知识时强调基础性知识、强化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

关注有机合成发展,联系课内知

识,进行知识延伸;

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对典型例题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常考热点,讲清思路方法;

鼓动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

掌握整个基础知识构架,如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征反应及相互衍生关系,把握重难点,注意易错点,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可从正反向思维来判断合成路线;

关注生活、社会问题,关注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

(3)总的来说,在教学和学习中,应做到:

抓关键点,对出现的有机物官能团做标记,找出转化关系;

看清反应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醇溶液”、有无催化剂等;

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考虑其具体特征:有无支链、结构是否对称、“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含甲基”等;

抓字眼:“银镜反应”“足量”“少量”等;

从特殊入手:例如甲酸,既有醛的性质,也有酸的性质;

利用规律:强酸生成弱酸;

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注意反应条件是否书写;

计算有机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可通过官能团来计算:例如,1mol酚羟基、羧基、酯基发生取代反应都消耗1mol氢氧化钠,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有几个卤原子就消耗几摩尔氢氧化钠。

有机合成题是有机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对象之一,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有机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有机物间的联系,进行知识延伸、知识迁移,灵活处理信息。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有机合成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学习有机合成有很大的帮助。聚集广东高考化学有机物合成题,在教学中,集中焦点,抓住六个方向,就可以轻松应对合成题。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生活中,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比比皆是,有机合成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本着绿色合成与原子经济性理念的合成研究,有机合成也出现在广东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大纲中。本文聚焦广东高考化学中的“有机合成”,通过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4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从一个焦点、六个方向对考题进行解读研究,同时进行教学思考和学习总结。

一、教学和学习的焦点

近四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占15~16分,此类题分值所占比例大且稳定。主要考点经归纳如下:

不难看出,这几年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和书写,反应类型(如消去反应)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关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官能团(如醛基)的特征反应(如银镜反应)、转移及其知识迁移,由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来判断分子,以及相关反应的量、反应摩尔数的计算。

应对有机合成题,教学和学习的焦点是: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状态、熔沸点、密度、气味、溶解性)、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官能团性质(特征反应)、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反应物质的量)以及制备方法、鉴别方法和分离提纯、体现有机物间的联系转化等。

二、教学和学习的六个方向

方向一:立足命题出发点

以新课标《化学5(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有机化学基础》为基础,以重要有机物的转换为主线,考查在有机物的性质及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官能团反应、有机转化,或者在已知合成的基础上进行效仿,利用已学化学反应、官能团性质进行类比,找到有机物的合成方法,从而合成TM的能力;提供信息,融合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延伸、迁移的能力。

方向二:精确解读考纲

通行证——“掌握解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考查分

析原料和目标物的区别和联系,从正向、反向或由中间体向两边分析的能力,注意分析提供的合成例子或合成信息;

桥梁1——“构建目标物分子骨架,引入或转化官能团”,分子结构决定性质,考查拆分结构、抓住官能团的变化的能力;

桥梁2——“运用各种化学反应及其联系”,考查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的了解程度,找出联系并运用的能力;

最终目的——“巩固并加深理解各类化学反应以及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延伸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方向三:把握合成主角——官能团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官能团是合成的主角。常见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卤素原子、苯环、羟基、碳氧双键、醛基、羧基、酯基、氨基、硝基、磺酸基等。要想正确地完成考题,在教学和学习中必须掌握:

(1)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醇、苯酚和羧酸都有酸性,均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酸性大小是羧酸>碳酸>苯酚;强酸生成弱酸)、碱性(乙酸钠等);酚羟基和醇羟基的不同;酮和醚的不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各种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可逆反应。

(3)官能团反应条件不同,则反应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烯烃低温易发生加成反应,高温或光照易发生取代反应;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等。

(4)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例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可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醛基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苯酚使浓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使氯化铁溶液变为紫色。

(5)官能团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存在种类、数目、位置的异构。

(6)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例如烷被卤代为卤代烃,卤代烃被水解为醇,醇被氧化为醛。

(7)催化剂对官能团的影响,官能团间活度的相互影响。

方向五:熟悉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离不开原料、中间体和目标物,重点在“变”。在教学和学习中要清楚合成的关键在于抓住原料和目标物的变化,可进行分子组成对比,看两者间分

子式有何区别,有哪些不同的元素、官能团、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中间体,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可产生相应改变的化学反应。

方向六:教与学的思考

(1)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

讲授课内知识时强调基础性知识、强化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

关注有机合成发展,联系课内知

识,进行知识延伸;

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对典型例题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常考热点,讲清思路方法;

鼓动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

掌握整个基础知识构架,如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征反应及相互衍生关系,把握重难点,注意易错点,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可从正反向思维来判断合成路线;

关注生活、社会问题,关注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

(3)总的来说,在教学和学习中,应做到:

抓关键点,对出现的有机物官能团做标记,找出转化关系;

看清反应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醇溶液”、有无催化剂等;

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考虑其具体特征:有无支链、结构是否对称、“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含甲基”等;

抓字眼:“银镜反应”“足量”“少量”等;

从特殊入手:例如甲酸,既有醛的性质,也有酸的性质;

利用规律:强酸生成弱酸;

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注意反应条件是否书写;

计算有机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可通过官能团来计算:例如,1mol酚羟基、羧基、酯基发生取代反应都消耗1mol氢氧化钠,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有几个卤原子就消耗几摩尔氢氧化钠。

有机合成题是有机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对象之一,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有机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有机物间的联系,进行知识延伸、知识迁移,灵活处理信息。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有机合成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学习有机合成有很大的帮助。聚集广东高考化学有机物合成题,在教学中,集中焦点,抓住六个方向,就可以轻松应对合成题。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生活中,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比比皆是,有机合成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本着绿色合成与原子经济性理念的合成研究,有机合成也出现在广东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大纲中。本文聚焦广东高考化学中的“有机合成”,通过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4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从一个焦点、六个方向对考题进行解读研究,同时进行教学思考和学习总结。

一、教学和学习的焦点

近四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30题的有机物合成题,占15~16分,此类题分值所占比例大且稳定。主要考点经归纳如下:

不难看出,这几年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和书写,反应类型(如消去反应)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关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官能团(如醛基)的特征反应(如银镜反应)、转移及其知识迁移,由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来判断分子,以及相关反应的量、反应摩尔数的计算。

应对有机合成题,教学和学习的焦点是: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状态、熔沸点、密度、气味、溶解性)、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官能团性质(特征反应)、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反应物质的量)以及制备方法、鉴别方法和分离提纯、体现有机物间的联系转化等。

二、教学和学习的六个方向

方向一:立足命题出发点

以新课标《化学5(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有机化学基础》为基础,以重要有机物的转换为主线,考查在有机物的性质及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官能团反应、有机转化,或者在已知合成的基础上进行效仿,利用已学化学反应、官能团性质进行类比,找到有机物的合成方法,从而合成TM的能力;提供信息,融合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延伸、迁移的能力。

方向二:精确解读考纲

通行证——“掌握解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考查分

析原料和目标物的区别和联系,从正向、反向或由中间体向两边分析的能力,注意分析提供的合成例子或合成信息;

桥梁1——“构建目标物分子骨架,引入或转化官能团”,分子结构决定性质,考查拆分结构、抓住官能团的变化的能力;

桥梁2——“运用各种化学反应及其联系”,考查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的了解程度,找出联系并运用的能力;

最终目的——“巩固并加深理解各类化学反应以及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延伸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方向三:把握合成主角——官能团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官能团是合成的主角。常见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卤素原子、苯环、羟基、碳氧双键、醛基、羧基、酯基、氨基、硝基、磺酸基等。要想正确地完成考题,在教学和学习中必须掌握:

(1)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醇、苯酚和羧酸都有酸性,均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酸性大小是羧酸>碳酸>苯酚;强酸生成弱酸)、碱性(乙酸钠等);酚羟基和醇羟基的不同;酮和醚的不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各种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可逆反应。

(3)官能团反应条件不同,则反应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烯烃低温易发生加成反应,高温或光照易发生取代反应;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等。

(4)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例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可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醛基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苯酚使浓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使氯化铁溶液变为紫色。

(5)官能团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存在种类、数目、位置的异构。

(6)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例如烷被卤代为卤代烃,卤代烃被水解为醇,醇被氧化为醛。

(7)催化剂对官能团的影响,官能团间活度的相互影响。

方向五:熟悉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离不开原料、中间体和目标物,重点在“变”。在教学和学习中要清楚合成的关键在于抓住原料和目标物的变化,可进行分子组成对比,看两者间分

子式有何区别,有哪些不同的元素、官能团、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中间体,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可产生相应改变的化学反应。

方向六:教与学的思考

(1)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

讲授课内知识时强调基础性知识、强化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

关注有机合成发展,联系课内知

识,进行知识延伸;

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对典型例题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常考热点,讲清思路方法;

鼓动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

掌握整个基础知识构架,如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征反应及相互衍生关系,把握重难点,注意易错点,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可从正反向思维来判断合成路线;

关注生活、社会问题,关注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

(3)总的来说,在教学和学习中,应做到:

抓关键点,对出现的有机物官能团做标记,找出转化关系;

看清反应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醇溶液”、有无催化剂等;

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考虑其具体特征:有无支链、结构是否对称、“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含甲基”等;

抓字眼:“银镜反应”“足量”“少量”等;

从特殊入手:例如甲酸,既有醛的性质,也有酸的性质;

利用规律:强酸生成弱酸;

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注意反应条件是否书写;

计算有机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可通过官能团来计算:例如,1mol酚羟基、羧基、酯基发生取代反应都消耗1mol氢氧化钠,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有几个卤原子就消耗几摩尔氢氧化钠。

有机合成题是有机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对象之一,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有机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有机物间的联系,进行知识延伸、知识迁移,灵活处理信息。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有机合成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学习有机合成有很大的帮助。聚集广东高考化学有机物合成题,在教学中,集中焦点,抓住六个方向,就可以轻松应对合成题。

广东高考 篇7

1 硬件维护

1.1 服务端的硬件维护

1.1.1 服务端需配置高性能专业服务器

在配置高考考场电脑室前, 每学期统考的英语人机对话考试以及平时的训练, 学校是安排在另一间电脑室进行的。该电脑室配置的是浪潮一般的服务器, 客户端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从开启服务器到学生登录这一过程需要超过五分钟的延时时间才生效, 这个延迟的现象软件开发商解决不了, 原因可能是服务器配置太低、客户端操作系统问题以及网络问题。作为高考考场的电脑室配置, 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 在有限的资金投入的条件下, 我校配置了高性能的专业服务器后, 上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可见高性能服务器配置是必不可少, 普通服务器难以胜任此类考试。

1.1.2 冗余设备的必要性

高考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 为了提高考试系统的可用性, 对一些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冗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从端口角度进行, 如对关键设备 (如服务器、核心交换机) 采取冗余链路连接, 这样当其中一个端口出现故障时, 另一个冗余链路就可以接替故障链路继续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另一层含义是对配置双份的设备或部件, 如服务器中的硬盘、电源、网卡, 甚至内存等, 交换机及服务器本身也可以配置多一个。在正常工作时, 这些冗余设备或部件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 而在某部分出现故障时, 则又起备份的作用。

我校的服务器采用HP Pro Liant DL 180 G6 Server专业服务器, 服务器随机配有引导光盘, 却没有配置光驱, 如何安装操作系统便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服务器本身电源不带有串口硬盘或光驱所使用的电源接口, 我们只能用一只350瓦或以上的ATX电源接入服务器, 给光驱供电, 这样才能用随机引导光盘来启动服务器, 按步骤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

1.2 客户端的硬件维护

经过两年高考英语人机对话考试的实践, 客户端硬件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 耳麦不合要求。耳麦在高考人机对话考试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 单向性要求比较高, 否则把周围的噪声收集并录到声音文件里。麦克风的灵敏度也有一定要求, 太灵敏容易产生爆破音, 灵敏度差则录音效果不佳, 所以耳麦需按照省考试院的要求配置。我们使用过程中发现, 配置的耳麦, 最好是不自带音量调节开关的, 因为多一个音量调节开关, 就多一重的线路接口, 那么就多一个出现故障的机会。在考试系统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 有多种调节音量的方法, 并且在考试系统测试耳麦的过程中也可以调节耳机及麦克风的音量大小。所以耳麦的硬件配置, 最好是不带有音量调节开关的, 以减少出现故障的机率, 尽可能使用系统软环境的音量调节;

2) 计算机其它配件本身质量不过硬。比如说, 内部元件性能不良, 生产工艺过于粗糙, 制作材料不标准等, 这些往往容易造成硬件设备接触不良, 元件之间的连线短路或断路等故障。此外, 元件及机械部件的使用期限已满, 这也会造成硬件出现故障。这些都是硬件本身的磨损问题。

综上所述, 我们配置的计算机必须要有过硬的质量, 这是对高考英语人机对话考试顺利进行的最有力的保证。

1.3 其它设备设施维护

1) 网络配置。现在计算机配置的都是100兆的网卡, 学校配置的是1000兆的交换机。对于考生正常录音且压缩后的文件大小约在1.7兆左右的数据量, 考虑到考生答卷上传速率不能设置太快, 否则容易产生错误传输, 所以100兆速度对于现时的人机对话考试系统是足够用的;

2) 电源稳定。第一, 要保持电源电压稳定, 足够负荷的配电房是稳定电流电压的保证;第二, 电脑室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有足够的过流能力, 我们用了8组63安漏电开关各接8台主机及显示器, 保证了计算机电源的供应;第三, 施工时让电工认真细致地包扎好接线头, 做好绝缘, 防止导线绝缘受损或接线头包扎不良加大了线路对地的漏电流, 防止跳闸现象发生;

3) 空调的使用。广东高考英语人机对话考试安排在每年3月份进行, 此时正值梅雨天气, 气温一般在20℃上下, 这个时候最主要是要控制好空气湿度, 计算机等设备工作状态下湿度最佳为30%~70%, 高了容易受潮, 低了易产生静电。

2 软件维护

2.1 服务端软件维护

服务器开始时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版, 但其稳定性及响应速度有待提高。最终我们安装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3Server企业纯净版SP1, 其它的几个版本都安装不成功, 只有这个版本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这个可能跟硬件配置有关。由于考试系统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应用程序, 录音文件也是多媒体格式的文件, 故操作系统不需要安装其它应用程序, 特别是需要把已安装的IIS卸载, 以免与系统自身的服务产生冲突。

其实服务器上安装的考试系统程序的完善程度是关系到各个考点考试是否能顺利进行的最关键要素, 我们建议提供考试系统的公司在充分考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投入现况下各地电教条件的参差不齐, 系统的开发要在最低配置环境下进行, 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测试, 充分、全面、大面积、长时间进行, 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系统错误的出现, 给考生一个安全、完善的考试系统, 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2.2 客户端软件维护

1) 学生考试用机不能使用电脑公司提供的Ghost版。电脑公司提供的Ghost版在测试使用过程中, 有关多媒体的链接库系统文件quartz.dll出错, quartz.dll是Direct Show的运行的库文件, 包含很多音视频解码器。quartz.dll出错导致计算机没声音, 考试系统无法进行下去。因为有关多媒体链接库已被改写了, 文件本身发生变化, 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所以只能重新对64台计算机安装纯净版Windows XP并升级到Win XP SP3, 系统文件quartz.dll不再出错;

2) 正确选择安装声卡驱动程序。考试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测试, 发现播放录制的声音文件声音很小且麦克风音量调节变灰不可用。这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耳麦可能不符合要求。于是, 找来省考试院推荐产品, 结果还是一样。这个问题是耳麦的原因还是声卡的原因?最后用其它电脑室在正常使用的耳麦来测试, 结果依然。由此可见, 问题是出在声卡上了, 查看计算机配置, 使用的是HD集成声卡, 安装操作系统时, 使用的驱动是主板光盘自带的, 驱动程序是没问题的, 怎么会出现麦克风录音声音小的问题呢?网络上提供两种方法解决, 一个是安装微软的kb835221和kb888111这两款补丁。另一个是下载安装rtkhdaud.dat的补丁, 解决音量控制变灰的问题。但这两个方法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录音音量小的问题。最后找到WDM_R187这个08年的旧驱动程序, 问题才得以解决, 至此, 麦克风音量小及音量调节变灰的问题圆满解决了;

3) 其它必不可少的设置。客户端操作系统必须全部取消屏保设置, 还有电源管理必须把所有项目设置成“从不”, 英语人机对话考试除了登录时的输入外, 其它时间都只有听、说的操作, 屏保与电源管理的设置不当会严重影响考试的进行。

综上所述, 广东高考英语人机对话考试系统只要考场维护得当, 考试系统的运行是比较稳定和流畅的, 考试系统的维护还是比较方便和省心的。高考人机对话考试按时段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题目, 这是保密性的要求。但是否考虑到相同场次同一试室的考生在使用相同的题目时, 可能为某些考生提供了一个跟读或作答的机会, 这样就有失公平了, 既然不同时段人机对话考试的题目不一样, 是否可以尝试在每一场次中使用A、B卷的形式, 相邻考生的题目不相同, 这样对于考生将会更公平一些。

据悉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人机对话考试将全面实行机器评卷, 这一大动作的改革, 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全面测试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考试系统运行下的各种环境、各样配置, 减少系统错误的发生, 完善考试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兑现创造公平、公正考试环境的承诺, 给考生公平、公正的机会。

摘要:广东高考英语人机对话听说考试的系统维护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高性能专业服务器必不可少, 质量过硬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是考试顺利进行的前提。合适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系统设置是考试顺利进行保证。完善的考试系统是创造公平、公正考试环境的基础。

关键词:硬件,软件,人机对话

参考文献

[1]启明英语听说考试系统内部资料.

[2]程煜, 余燕雄, 闵联营.计算机维护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瑞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广东省高考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8

1、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1 报名流程分析

考生报名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在线报名和报名点确认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考生通过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报名管理系统的主网站进行报名。第二阶段考生到就近的报名点去校对报名的信息, 现场交清报名费用, 然后摄像, 最后打印出正式报名表并签名确认。考生报名流程图如图2-1所示, 确认报名流程图如图2-2所示:

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考报名系统的功能模块可以划分为系统管理功能模块、数据统计功能模块、数据打印功能模块和报名管理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分别包含多个子模块。高考报名系统各功能模块分别实现生成考生号, 网上采集考生信息, 报名点现场确认考生的报名资格, 校对考生网上报名的基本信息以及对考生进行摄像, 实现本报名点报名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各市招办对本市考生的数据维护、统计、报名点数据、考场数据、中学数据的上报、准考证的制作及打印, 以及对本市考生报名和缴费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省招办控制整个系统的开放与关闭, 设置用户的操作权限, 跟踪系统日志, 对整个网上报名过程的维护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

2、系统性能的实现

2.1 数据库表的优化

在高考报名系统中, 我们也采用了表空间来管理表数据, 并且分别为库表和索引建立不用的表空间。在为高考报名系统建立表空间时所用到的SQL语句如下所示:

在高考报名系统的考生表中, 考生号是考生表的主键, 主键名称为PK_KSH, 我们可以为考生号主键列上建立一个反向键索引IDX_KSH, 并使PK_KSH使用这个索引。建立反向键索引SQL语句如下所示:

2.2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高考报名系统使用的Weblogic自带的数据库连接池来实现数据库的链接, 其操作方式如下所示。

2.3 程序代码的优化

高考报名系统在运行的第一年经常会出现了内存耗尽的现象, 究其原因发现是因为打开的数据链接没有关闭并清空, 造成资源占用得不到释放。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数据库操作语句不规范造成的, 通过对数据库调用程序的规范后, 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关于对数据库操作的规范化代码如下所示:

以上代码是查询考生的基本信息, 在查询完数据后, 一定使用Finally语句来关闭数据库的链接, 清空结果集, 释放所占用的内存。

3、结束语

高考报名系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不断地改进后, 在运行期间非常顺畅, 得到了考生和招办的一致的好评。

广东高考 篇9

一、英语听说训练Role Play (角色扮演) 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内容介绍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五第14单元的第2课, 是一节听力和口语结合的听说技能课 (Skills-focus) 。本课的话题是Interviews (面试) , 与第一课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听力材料较长, 记取的信息点较多。本课从实际出发, 以听为输入, 引起学生对话题Interviews (面试) 的兴趣, 通过活动实现输出的功能。

高中二年级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储备, 但工作面试是中学生比较生疏的话题, 相对应的词汇是较缺乏的。因此在课开始部分通过面试视频导入话题,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话题的讨论。工作面试是他们将来要面临的重要事情, 因此学生会非常认真且积极参与话题的学习。

2.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工作面试的功能用语, 并学习运用。 (2) 能运用taking notes的听力策略, 从听力材料中提取中心思想, 使用关键词和缩略语写出重要信息。 (3) 要引导学生关注工作面试的功能用语, 模拟面试对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 让学生亲身模仿面试过程, 使学生主动思维, 乐于实践, 提高听说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

借助话题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法, 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模拟面试的情景, 亲身突破听说表达的过程, 形成整体良好的学习态度, 认识到将来工作职业技能的要求, 从内心里重视英语学习。

4. 教学过程

本文为听说课分别为:听前——情景导入, 听中——听取信息、写下问题、回答问题, 听后——功能词汇小结、能力拓展、成果产出、师生评价3个模块的教学及学习。

ⅠPre-listening

Task 1 Lead-in (导入新课)

热身阶段播放了美国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工作面试片段, 影片有趣的面试情景会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Are they havingan interview?”“If you were a interviewer, 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ask the interviewee?”导入本课的话题Interview, 让学生看猜测主考官会问面试者什么问题。

ⅡWhile-listening

从导入的话题中引入本课的听力材料An Interview for a Holiday Job的学习, 分4个阶段进行面试工作信息的听取。

Task1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nd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信息, 揣测对话大意, 而老师由问题入手, 如“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does the interviewee do?”引导学生捕捉信息。

Task2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gain and complete the ques鄄tions the interviewer has asked.

要求学生运用听力技巧Note-taking做笔记, 在听的过程中根据中文提示记下主考官问的问题.如:中文提示:你有什么经验?____?要求学生写下:What experience do you have?

Task3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for the thir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要求学生第三次运用听力策略, 学会使用信息网络图、关键词和缩略语写出重要信息, 并关注工作面试的礼貌语气, 回答 (1) What are reasons of Oliver to join the company? (2) What qualities does Oliver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the job?等问题。

从听力的材料中获取“面试”的信息, 清晰理解体验面试的情景, 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记笔记的技巧, 运用笔记完成空格的关键词的填空, 如下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提示设计:Firstly, the company has____.Secondly, everything was____.Thirdly, enjoy____and wants to摇摇摇摇.通过此训练, 学生可弄清话题的主要内容, 为此能达到信息的输入的目的, 同时发展学生听力记笔记的技巧和给他们机会重组听到信息的能力。该环节是课堂的重点环节, 主要围绕有关面试工作的内容展开, 是信息输入过程。

ⅢPost-listening

Task 1 Voice your opinion

老师要求学生发表对Oliver的面试发表意见, 提出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Oliver got the job?Why or why not?Share your opinion with the whole class.”这属于听后一个反馈思考的问题, 能够捕捉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语音语调的问题,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关于如何能面试成功的功能话语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Task2 Complete the Function File

这是一个有用的功能词汇小结任务, 老师提示刚才听说过的内容, 学生思考, 然后总结出面试的句型, 如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the job?I enjoy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I’d like to get some more work experience.等一些功能语句。

Task 3 Role-play:Job Hunting

本部分是一个能力拓展部分, 要求学生运用分角色的方式看招聘广告找工作。

(1) Work in pairs.Student A is an interviewer and Student Bis an interviewee.Read the ads and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要求学生分角色准备“面试工作”。

(2) Act out the dialogue.老师给出两则广告, 要求他们看完广告后进行面试工作的情景对话的训练和表演。 (广告如下)

最后一部分是:To evaluate, 即师生评价两组对话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同时树立同桌之间合作探究的精神, 最后老师给予一定的反馈, 让学生体验成功开心的气氛结束本课。整个过程体现的是输入—操练—输出的板块教学, 符合高考听说的要求。

二、对教学的思考

本节课有幸得到英语教育教学专家Christ Defty的私下点评, 下面就专家意见和个人体会反思如下:

1. 整合教材, 用好教材。

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原意本是一节普通的听力课, 侧重听的信息输入, 但笔者从高考的听说题型Role Play出发把它整合为从听力的材料中获取“面试”的信息, 清晰理解体验面试的情景。通过“三问五答”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 再者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 为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功能用语进行角色扮演,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树立同桌之间合作探究的精神。但Christ教授认为本节课还有两个地方没用好教材:第一, 课本有Listening Strategies:Notetaking的技巧指导, 而笔者在授课课程中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带过, 导致对于记笔记的具体的操作学生未完成掌握。Christ教授的意见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部分做策略的深入指导, 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听力过程中利用策略捕捉更多的信息;第二, 功能词汇小结部分是重老师的提示输入而少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Christ教授的疑问是:为什么不利用课本的Function File让学生自己总结词汇而非让老师把这些知识灌塞给学生?课后我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对公开课急于求成, 没有利用课本资源设置任务而只是一味地灌输, 少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思考的实操机会。

2. 注重细节, 引导学生学习。

听第一遍录音时, 我要求学生们思考听力内容归纳大意, 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说出大意。Christ教授指出教师所问问题太泛, 指导性不强, 只是不断重复“What’s the main idea?”缺少细节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恰当的做法是运用教学机智, 面对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从细节入手, 提出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e talking?”“Do they talk about jobs?”“What’s the name of the interviewer?”等, 能帮助学生回想并总结归纳对话大意, 也能发展学生角色扮演时听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听说的兴趣、发展听说能力和形成良好听说习惯。

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经常倾向于某事物, 力求认识、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本节课中, 笔者首先从播放电影片段开始创设情境, 融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顺利地进入到了本课话题的学习。由于有视频和各种活动的刺激, 学生对听说课重新感悟, 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对听说活动的关注上。Christ教授对这次听说教学设计是肯定的, 但指出最后部分角色扮演“Don’t just for fun.”——不能只为乐趣而忽视知识本身, 要纠正学生的一些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笔者回想, 课的最后部分的确吸引人, 学生对这面试工作的角色扮演很感兴趣, 对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现出赞叹, 但笔者因为时间的原因只是肯定他们的表演而对他们对话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了忽视和包容的态度, 没有及时纠正。但对于Christ教授来说一些错误, 必要时应该纠正, 这样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而不是重复错误,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用“角色”去发展

有感于角色扮演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体会到投入就是一种收获。今后我们更应该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个角色, 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听说教学上, 用情感和爱心感染和帮助每一个在听说上有困难的学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运用知识, 并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为互敬、互助、互爱的精神,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摘要:文章根据最新的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结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 探讨听说考试题型Role Play (角色扮演) 在平时教学的训练问题, 并提出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听说训练,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朱萍, 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广东高考 篇10

一、完形填空的命题特征

1.文章难度并不大,但涉及范围广。文章长度一般为300词左右。

2.文章内容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法选择填空为辅。

3.短文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4.单词填空为主,短语或词组的整体填空为辅。

5.逻辑性强,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6.保留提示句。

二、读全文,领大意

在我看来,完形填空是少了20个词的一篇不完整的文章,尽管如此依然有它一定的主题思想,段落之间必然承上启下,前呼后应,句与句之间也一定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因此通读全文时要一气呵成,不要中断思路,大概能了解短文的大意即可。但同时在第一遍通读是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了解全文所述的事件或文章的中心议题。这是做好完形填空的第一步。

三、弃选项,盲填空

在学生完成第一步通读全文后,我们可实施此策略。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知识能力水平,不借助选空的选项,自行猜测所缺失的目标词,并且填充出自己认可的答案。以下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范例:

We were standing at the top of a church tower.My father had brought me to this place in a small Italian town not far from our home in Rome.I wondered ___1___.

“___2___down, Elsa,”Father said.I gathered all my courage and looked down.I saw the ___3____in the center of the village.And I saw the crisscross o f twisting, turning s t r e e t s l e a d i n g t o t h e s q u a r e . “ S e e , m y d e a r, ” F a t h e r said___4____.“There is ___5____one way to the square.Life is like that.If you can’t get to the place where you want to go by one road, __6___ another.”

Now I understood why I was there.Earlier that day I had begged my mother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__7___ lunches that were served at school.But she ___8___ because she could not believe the lunches were as bad as I said.When I turned to Father for help, he would not say anything.__9___, he brought me to this high tower to give me a lesson.By the time we reached home, I had a ___10___.

At school the next day, I secretly poured my luncheon soup into a bottle and brought it home.Then I talked the __11___ into serving it to Mother at dinner.The plan worked perfectly.She swallowed one spoonful and sputtered, “ The cook must have gone mad!”Quickly I told what I had done, and Mother stated firmly that she would __12____the matter of lunches at school the next day!

In the ___13__ the followed I often remembered the lesson Father taught me.I knew where I wanted to go in life.And __14___the way to my success when I found the road blocked, I would choose to use imagination and wisdom to find another road to my goal.

在尝试这篇无选项完形填空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而后小组讨论,探讨依据,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所用的解题方法。如:依据上下文角度,推出前三空所填词why,look, square; 从常识和知识角度,得出第四,五空的答案;从惯用法中看出14题的表述方式;而从词语角度则能填充出第六题的try another.最后,依据语法得出11题所缺的是表示人的一个名词。所有这些,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各空均遵循完形填空题主要测试的角度来进行设问。这一遍初填答案结束后,学生应该完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有了自己对文章的整体猜测。当然,学生肯定对自己填出的答案有些还不十分有把握,或留下一些模棱两可的题和难题没有做完。那么,该如何解决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下面的策略。

四、查选项,挑最佳

学生根据自身理解所盲填的选项只能代表自己的理解方向,并不一定就是选项里所出的答案项。因此,还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所填词与被选项词相匹配,相斟酌,得出最后的最佳答案。比如,上题中的12小题,学生在初填答案中会填出多个答案:solve,deal with, handle, settle等,这时,学生就需从备选项中挑出和自填答案一致的选项或相近答案,若与备选项都不一致则需仔细辨别挑出符合和语境相似的答案。

五、审全文,补遗漏

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就要求细心检查每一个填空处是否有笔误或疏漏的地方来调整答案。

广东高考 篇11

一、2012年高考模仿朗读题的特点

试题A、B和C三套题的基本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今年的模仿读朗读题有以下特点:

1. 三篇文章的题材均为说明文,侧重于科技类。

2. 文章长度适中,均在100个词左右。

3. 文章均出现1—3 个生词、非常见词或难读的词。

4. 在句子难度方面,没有出现长难句,与去年相比较,今年出现了不完整的句子。如:

Popular today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Healthy for mind, body and soul.

二、考生在模仿朗读时常见的问题

在听说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模仿朗读部分常出现以下问题:

1. 混淆同词根不同词性单词的读音。如:natural (adj.)& nature(n.);bathe(v.)& bath(n.)等。

2. 名词复数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读音容易忽略或混淆。如:flowers, seeds, begins, wolves等。

3. 形近词的混淆:cure—cool, soul—sour, unite—unit weed—wed等。

4. 辅音与元音前the的读音混淆。如:the east and the west;through the earth;the injured等。

5. 句子语调混淆:三篇听说真题中均为陈述句,语调为降调,但一个句子中的并列成分需要暂时停顿时,用升调。如:Natural medicines, made from flowers, seeds, roots and leaves.等。

6. 文章出现的难词或核心词容易读错。如:available necessity, essential;diversity, biology等。

7. 单词重音混淆:medi′cines,pre′sent,bo′tanists;ab′sence,′diversity,′command等。

8. 语流不流畅,考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过快或过慢的现象。按评分标准,每句话之间的停顿平均为2秒,语速:140—150 words/minutes. 许多考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句子没有做拉伸处理,停顿过长或过短,句子不连贯。

三、模仿朗读的备考策略

1. 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如英语口语竞赛、英语角、角色扮演等,克服害怕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建立自信。

2. 加强模仿朗读,完善语音语调。

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须注重加强模仿能力的培养,逐个突破语音关,学会处理句子的语调、轻重读、意群、停顿、爆破、连读以及流利性等口语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三种模仿训练的方法可供参考:

(1)跟读训练法:选取教材重点段落进行跟读训练。可利用复读机,用迟于原录音的速度跟读,在先听清原声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力求语音、语调和语速上都能达到与原声一致。

(2)录音比较训练法:先听一遍标准朗读,不断模仿,力求语音、语调、节奏与原声一致;然后对自己的朗读进行录音;最后把自己朗读的录音与原声反复比较,找出自己录音与原声的差别,以便改进。

(3)复述训练法:逐词、逐句、逐段地听和复述,直到听懂并能完整地复述为止。

3. 讲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我们平时英语听说训练中应注重理解所听录音的内容,遇到难词或难句时应先理解其义,然后注意词汇的轻重读、意群停顿,切忌盲目朗读。同时,考生应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一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听说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精力集中,遇到难词长句时保持冷静;二是养成边听边记忆的习惯,有的放矢地记忆重点短语、句子意群的节奏变化,有效地提高听说效果。

总之,了解高考听说模仿朗读题的特点,掌握相应的高考英语听说备考策略对提高英语听说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阳春市实验中学)

广东高考 篇12

依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2011年广东英语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听说考试“人机对话”方案,包括三部分: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模仿朗读是新题型,许多考生不清楚试题结构和考查要点。笔者借助语料库的相关工具, 以2011—2014年广东英语高考听说考试共24套题为语料,分析了模仿朗读的命题特点,结合了考生在此部分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考生科学备考提出建议。

二、试题分析

1.命题目标 。

模仿朗读部分,要求考生先看一段录像,按照所给文本模仿练习,然后随录像朗读。依据《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在模仿朗读环节,考生应达到的语言和技能要求如下: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在口头表达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2.选 材 特 点 。

为了研究高考英语模仿朗读部分的话题特点, 笔者选取了2011—2014年高考听说考试A~F套题(共24套)模仿朗读文本,建立了小型语料库,并以Antconc 3.2.4w为语料分析工具,提取了关键词列表(Keyword List)为研究数据,分析了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中的热门话题。

模仿朗读片段选自于国外的影像资料,话题丰富,均为说明文,长度约100词,语速约为每分钟155词。通过上表可得出,模仿朗读所选材料话题包括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24个话题项目,重点涵盖旅游、自然、世界与环境、科普知识、历史与地理等话题。文章话题有鲜明的时代性、跨文化性和新颖性,且都在中学生认知范围之内,如丝绸之路、熊的介绍、宇宙探索,爱因斯坦方程式等。这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话题涉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体验及发展需求”的原则。考生要习得在地理、历史、自然、科普和动物方面的背景知识,积累相关话题的词汇,以增强话题熟悉感。

3.高 频 考 点 。

模仿朗读考点覆盖面广, 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朗读的流利性有 比较全面 的考查。 笔者使用Antconc3.2.4w统计了2011—2014年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模仿朗读题中每个单词出现过的频数 , 并按出现 频率高低 排列产生 了词汇列 表(Word List),共有858个词 ,得出了以下高频考点 :

(1)单词变形

首先,名词复数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s/-es的发音。这类考点在高考听说考试中频繁出现, 看似简单, 但考生容易忽略, 出现吞音错误。高考中出现过的高频词如:bears,stories,sharks,sailors,tools,animals,centuries,achievements,cities,e-quals等。

其次,动词过去式的发音。在动词的时态变化中,动词过去式的发音在高考中考查得最多。动词过去式的特殊变形、动词词尾为“t,d”时过去式发/id/和动词词尾是清辅音时过去式发/t/, 这三种情 况要重点 注意 , 如 :came,made,left,began,found,illustrated,born等。

再次,构词法衍生词汇的发音。依据构词法,可将单词加前缀后缀衍生成形容词、副词、形容词变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这类考点考查学生根据单词词根词缀知识和拼读规则推测出单词发音,高考中考查过的典型词汇如:recognizable,insepara-ble,invisible,philosophical,unchecked,furthest等。

(2)数字拼读

这个考点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听说考试中都有出现, 需要重点注意。数字包含小数、分数、百分数、日期、年代、温度等,如:40%(forty percent),2030 (twenty thirty),thousand,million,billions of years等。英语数字的读法和中文截然不同 ,而且拼读规则较多,有一定难度。

(3)生词难词

模仿朗读的选材多为介绍性题材,介绍人物、动物、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因此含有陌生人名、动物名、地名等,如高考中出现过的Dr.Ballard,Albert Einstein,tortoises,chimpanzees,Buckingham Palace,Galapagos等。除此之外 ,多音节词和超纲词汇也有出现,如:staggering,quirk,savagely等。但是,文段中出现的超纲词一般不超过3个,且超纲词都是符合发音规律的词汇,可通过模仿和拼读规则正确朗读。

(4)单词重音

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的重音的考查, 如extraordinary,per-fect,diversity,preferences,occasional,generations,navigating,experiment,automatically等。

(5)意群连读

在朗读时,在同一个意群中,如果相邻的两个词前者以辅音音素结尾,后者以元音音素开头,就要自然地将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一个音节,这就是连读,如:sense of taste,guide us,

range of foods,the edge,the American等。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发音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基石。然而,目前许多高三学生缺乏基础语音知识,对听说考试感到紧张迷茫,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语音面貌。此外,英语课堂朗读专项训练少,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听说考试评卷反馈,考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 音 问题 。

(1)音素发错

广东学生的母语是粤语。由于声调和音位不同,受粤语方言的影响,广东考生的英语语音会遇到特有的困难。典型错误

有: 元音不饱满,/l/和/n/不分,/l/和/r/不分,/v/读成/f/或/w/,/ei/读成/e/,/θ/读成/s/,/m/没有闭口等。

(2)加音吞音

广东考生在口试中较多出现“尾辅音添加”现象。在字母m,n,l,p,b,t等结尾的单词后面 , 学生习惯加上尾音/t/,/d/,/s/等 ,如return读成returnt。此外 ,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遇到以 /m/、/n/、/耷/后面再加上/p/、/t/、/k/结尾的词时 , 易把后面的尾音忽略,或在辅音连缀时漏读其中的一个辅音(黄丽,2012)。同时,对于词末的-s及-ed发音,往往会出现漏读的现象。

(3)不会拼读

英语的发音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英语拼读规则总结了英语中大多数单词发音规律, 掌握得好的考生能够运用规则正确拼读生词。但是,考试时一些学生不会用英语拼读规则分析生词、难词、数字和年代的发音。

(4)重音错误

一些英语学习者对重音位置的飘忽不定而大伤脑筋,尤其是遇上双音节以上的词汇, 考生无法准确无误地读准其重音, 高考口试中典型错误如di′versity错读成′diversity,′prefer-ences错读成pre′ferences。

2.语 调问题 。

多数考生朗读节奏感不强,存在明显的汉语负迁移现象。汉语朗读铿锵有力,部分学生重读每个单词,没有轻重缓急,没有强读、弱读和连读等语调特征,这严重影响英语的语调,破坏英语语句的节奏和韵律美感。此外,受粤方言阴平调的影响,许多考生习惯用高平调念英文段落,在读英语降升调时,降调部分起音太低,而把升调部分的终端音提得太高。

3.心 态问题 。

学生在备考模拟朗读部分时,心态存在问题,导致消极备考。具体表现为:第一,不够重视。一些学生认为模仿朗读只是简单跟读,且分值不大,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信心不足。有些学生不认识音标,也不会运用单词拼读规则。部分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认为语音纠正起来费劲, 且短期内收效不大,缺乏信心。第三,不清楚考点。模仿朗读是新题型,该题型的考查要点和评分标准都难以把握,对于如何提高,感到不知所措。

四、备考策略

1.夯 实 基 础 ,突破 语 音 。

依据考试大纲, 考生要熟读并掌握高考考纲中罗列的3500个左右的词汇量。利用早读课 ,考生要正确拼读、熟读考纲单词,纠正典型易错发音,打好语音基础。在遇到生词难词时,学会利用拼读规则,正确读出单词发音。

2.影 子跟 读 ,提 升 语 调 。

“影子跟读”训练法 , 指的是选取地道优美的录音片段 ,进行精细化的模仿训练,具体做法是:先认真聆听原声语音语调, 用迟于原录音1秒钟的速度跟读模仿, 语速要同步跟上。反复跟读语言材料,直到熟读原材料,有效内化地道语调的精髓。

3.实 战演 练 ,及时 反 馈 。

“人机对话”实战演练能有效量化考生的口语进步程度,并提供实时反馈。充分利用语音室进行听说考试的机会,把录音拷贝下来,进行自我评价,与原声进行比较,琢磨出其中的差距。

4.摆正 心态 ,增 强 自 信 。

英语口语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是只要根据把握住高考听说考试的命题规律,对热门考点加以关注和练习,就能逐渐提高模拟朗读部分的成绩。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口语类活动,克服害怕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

五、结语

上一篇:电气计量下一篇:供电企业多元化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