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英语(精选12篇)
广东高考英语 篇1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这一题型, 将阅读、写作融为一体, 并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就恰当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认为读写任务备考可以分为二个阶段来完成。
一、初级准备阶段
尽管我认为正式开始写作训练不宜太早, 但一些必要的词汇、短语、各类句子结构和常用句型的积累是必须要在此之前做一些准备的。前者启动太早学生容易疲劳, 后者启动太晚学生容易焦虑, 不利于备考。因为字、词、句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 在词汇、短语的备考过程中, 我就借助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资料进行训练, 主要方式是词汇、短语测试, 有时还对一些写作常用词汇、短语进行听写。句子的训练主要是从往年的基础写作范文中挑出一些好的句子, 将其分门别类整理成每日两句的中文形式给学生翻译, 并每天加以评讲和背诵。以下是一些常用材料模式:
材料一:选择题 (以基本词汇为主) (四) 组
材料二: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单词 (以写作词汇为主)
81. 除……以外 (prep.) _______ 82. 专家 (n.) ____ _____
83. 期待;预料 (v.) _________ 84. 在……旁边 (prep.) ____ _____
85. 还有, 而且 (adv.) _______ 86. 想法 (n.) ______ ______
二、作文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一直要延续到二轮复习结束才可以停止的, 但第二阶段的工作必须在这期间就着手准备。基础写作要先于读写任务开始, 因为前者对句子的要求很高, 如果这部分的训练到位, 后者的训练障碍就扫除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只是一些格式和技巧的东西了。
按照该题型的特点, 我将它分为两部分进行突破。
1. 如何写Summary。
虽然只有5分, 但却是不可小看的分值, 因为它的好坏可能会影响到论述部分的评分。所以我给了他们一些技巧性的引导, 如概括四不原则:不抄袭 (可照抄原词, 不可照抄原句) 、不发挥 (要客观, 不可主观) 、不细节 (忽视细节和次要信息) 、不超数 (30-40字之间) 。除此之外, 文章的体裁直接决定了概括要抓的要点。
1) 记叙文:学生只要了解文章当中“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就足够了。另外再加上一些常用开头语, 如The story/passage is about...;The writer/author tells us about...;The story mainly tells us that...等。
2) 夹叙夹议:“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常用开头语, 如By presenting the exam-ple of..., the author shows us that...;概述故事:By presenting this story,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that...;The author told a story that..., conveying/indicating us...等。
3) 议论文:这种体裁可以分成两类, 即观点对比类和非观点对比类。
观点对比类, 由于这类文体的观点比较明显, 无需过多概括, 所以只要套用一些句型结构就可以了。如Somthink..., as/because... However, some prefer to do..., saying/believing...等。
非观点对比类, 多采用全文概括结合段落大意概括的形式, 语言表达常用四大招: 句型转换、同义词替换、提炼关键词、主题句+支撑句。
2. 如何写好论述部分。
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经常无话可说, 还有就是段落之间的衔接很生硬。针对这些现象, 我叫学生在论述之前一定要先写好一个提纲, 再列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句。这些内容准备好之后, 草稿都不用打, 就可以直接照着提纲陈述论点, 绝对不会出现无话或衔接生硬的现象, 省时且效果也不错。例如:
1) 为什么有学生逃学的现象?
Key sentence: I am so sorry to hear the story. Personally, I think...
Key points: feel stressed; feel guilty about poor performance; get tired of studying
2) 逃学有什么危害?
Key sentence: Howev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Key points: dangerous; make their parents worried; fall behind
3) 你认为应该如何杜绝逃学现象?
Key sentence: 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Key points: be told the danger; help poor students to make progress; give more confidence and care
除此以外, 还要注意其内容的合理性以及与阅读材料的联系, 尽量顺着阅读材料的“文脉”来组织材料。检查文章, 注意文章是否通顺, 任务是否落实。适当调整文章的谋篇布局, 做到观点鲜明, 内容连贯, 层次清楚。
广东高考英语 篇2
What is the reason ,then?In most cases ,it is because these people simply do not enjoy the Job they are doing .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 It may be quite easy,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 Very often they are doing a job which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 much larger one ,such as attaching a door handle to a car. But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tually making the car is so small that they can never say: I have made something !
Yet in modern society somebody has to do ordinary jobs such as cleaning streets because this is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 ,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 Society cannot function a single day without the “dull and boring” jobs.
[写作内容]
1. 以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 以约120个词谈谈你对平凡工作的想法,内容包括:
(1) 描述清洁工工作的艰辛;
(2) 假如没有清洁工,环境会变得如何?
(3) 你对平凡工作者的看法。
[写作要求]
1. 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 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第一节:基础写作:
It is reported that thirty volunteers to be sent to the Mars who are at least 18 years old will be chosen from all the globe by the year of . The volunteers must make a full preparation that there is almost no chance to return to the earth once they are immigrated to the Mars. What’s more, it is greatly important for them to try to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mbers. Experts strongly warned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n the Mars are very hard, for not only the extremely cold climate would they meet with, but also loneliness and fear. On the contrary , the volunteers insist that they have got tired of the life on the earth, so greatly being eager to experience the unknown, mysterious life on the Mars; meanwhile, if the would be succeeded , they would get the honor to be heroes of human beings.
第二节:读写任务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and ordinary work,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because of their essentiality重要性;本质;真髓;根本性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inks 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at a cleaner does is more harder compared with any other jobs in the society. On one hand, they must get up in the early morning every day to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e are s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ay, working all day on the street no matter it is sun shines strongly or snow, wind heavily.
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an bad environment we would live in if there were no cleaners in the city. Wherever we go, there is rubbish. Maybe we would soon be drowned in the mountain of rubbish. Even worse, if there were no change about that, diseases would spread at a very quick speed. 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
From the above, 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 that even the smallest and the most ordinary job,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rt to keep the society going smoothly. Consequently, those who do those most insignificant微不足道的jobs should get respected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
广东高考英语 篇3
重点考查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很重要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主旨能够有效地帮助考生理解全文,进一步解题。我们知道,文章主旨一般出现在全文首段或尾段,而段落主旨一般出现在段首。下面浏览文章,重点查看每段段首。
第一段:前两句对number sense进行了定义:Number sense is not the ability to count. 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1 in number. 本段后文出现了experiment和for example等字眼,可知后文是对number sense进行举例阐释。
第二段第一句话为:Another interesting experiment showed a bird's 6 number sense. 从后面的crow (乌鸦)可以看出,后面是在对这个实验进行详述。而another interesting experiment也说明,第二段延续第一段的主旨,仍在阐释number sense。
第三段前两句话为:How good is a human's number sense. It's not very good. 这说明这一段讲的是人类的number sense为何不够好。
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对人类和动物的number sense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人类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比乌鸦好多少。由此可知,这才是本文的主旨。
下面通过具体题目来看把握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对解题的作用。
2 , experiments show that many animals are, too. For example, many birds have good number sense.
2. A. Importantly B. Surprisingly
C. Disappointedly D. Fortunately
【解析】通过以上对主旨的分析可知,本文主要讲人和动物的number sense,而且人类的number sense并不比乌鸦的好多少。因此,即使不太确定第1题填什么,也可以推测出第2题的答案。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拥有number sense不足为奇,而动物拥有number sense就比较令人惊讶了,因此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最符合语境。
考查原词复现和同义替换,瞻前顾后很重要
原词复现和同义替换多年来一直是广东卷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这次也不例外。原词复现指的是之前上下文出现过该词,而某一题的答案也是该词。同义替换指的是某一题的答案与上下文中某一词的意思相同。这就需要考生注意理解,细心观察。例如:
It seems that number sense is something we have in common with many animals in this world, and that our human 15 is not much better than a crow's.
15. A. sight B. nature
C. ability D. belief
【解析】空格所在的句子主要是表达人类的number sense并不比乌鸦的好多少。而文章第二句话就提到过number sense是一种ability,因此这里选C。
Number sense is not the ability to count. 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1 in number.... This means that the bird knows the 5 between two and three.
1. A. rise B. pattern
C. change D. trend
5. A. distance B. range
C. difference D. interval
【解析】要想解答第1题,必须往后看。根据后文的实验很容易就能知道,鸟能够发现两个和三个是不同的数量,因此第5题选C。而有change就有difference,change可以看做是difference的近义词,因此第1题选C,表示number sense是一种意识到数量变化的能力。
考查逻辑词前后的关系,划出逻辑词很重要
For example, babies about fourteen months old almost always notice if something is taken away from a 13 group. But when the number goes beyond three or four, the children are 14 (often) fooled.
13.A. single B. small
C. local D. new
【解析】这两句话中出现一个很关键的连词but,说明该词前后有转折关系。But后面的句子说到数量超过三个或四个,由此可知前面的数量一定是较少的,因此选B。
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做完形填空时务必关注上述三种考查方式,学会瞻前顾后,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nlc202309020633
(郑凯涛)
语法填空
广东卷的语法填空题一般在一篇长约180词、难度适中的短文中设十个空,要求考生“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中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此类题的空格分两种:一种是有提示词的,空格处填入该单词的正确形式即可;另一种则没有提示词,需要考生自行推断。
本次语法填空的内容从买盐的事情引申到公平,以小见大,是高考主流的考查方式。考点分布并不均匀,难度比去年要低,过去常考的热点代词只考了一道,而连词、介词和词性转换题与往年相比难度较低。
有提示词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要注意非谓语、谓语动词的变化(时态、语态及第三人称单复数)、词性之间的转换(名词变形容词、形容词变副词、动词变名词)等。解题时,应首先根据空格处的语法环境,判断出空格处应填入的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和词性,再根据括号里给出的提示词填写其相应的形式。例如:
That would be a very 19 (reason) thing to do in a big city.
【解析】空格前是副词,空格后是名词,可知空格处应填入形容词。而括号里给出的是名词reason,故应将reason变成合适的形容词修饰thing。故此处应填入reasonable,表示“明智的”。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在大城市里,那会是个明智的举动。
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only a very small amount of unfairness in the world, but everyone added a little, always 25 (think) that it was only small and not very important, and look where we have ended up today.
【解析】括号里为动词,首先考虑空格处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由于but之后是一个新的句子,故从everyone处开始分析,发现added是谓语,逗号后的部分是个独立于主句的状语,因此think应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判断think与主语everyone之间的关系,发现think是主语主动发出的动作,应用think的现在分词形式,故空格处填thinking。
对于没有提示词的题目,空格处一般填介词、连词、代词或限定词。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内部的逻辑结构、空格处所作成分以及上下文的含义等,判断是否为从句引导词、动+副、介词短语等结构。例如:
Nick's guests, 20 had heard their conversation, asked why they should not buy salt more cheaply if they could.
【解析】分析可知,空格后有一个谓语动词had heard,其后还有一个谓语动词asked。由于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且空格处所在的分句跟在guests后面,故可以判断空格处所在的分句是修饰guests的定语从句。由于从句中缺主语,且先行词是guests,故空格处应填入who。
The only reason a man would sell salt 21 a lower price would be because he was desperate for money.
【解析】如果遇到“完整句子___名词性短语或者词语”的情况,就说明空格处应填入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作句子的状语。“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应该用介词at。
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注意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同时多读英文,增强语感,提高解答语法填空题的效率。
(李浩明)
阅读理解
2013年广东卷阅读理解延续以往题型,四篇文章从体裁上看考查了夹叙夹议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比前两年的阅读理解文章容易些,没有生僻词和晦涩难懂的词汇。从文章内容和来源上看,A篇来自The Himalayan Times网站中Sue Dickson的文章“The Power of Imagination”,主要通过小男孩Tom勇敢与疾病作斗争的故事讲述想象力在战胜恐惧中的重要作用。B篇纠正了人们对成功的片面看法,论证想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靠的是长时间辛勤投入工作的观点。C篇描述心理医生通过无言的沟通帮助青少年渡过难关的故事。D篇来源于国外网站的文章“Using Technology to Fight Cheating in Online Education”。
同以往一样,2013年广东卷阅读理解考查了推断题(27、29、30、31、32、34、39)、细节题(26、28、33、36、37、38、40、41、43、44)、主旨题(35、45)和猜词题(42)四种题型,以细节题和推断题为主,主旨题仍然以考查文章主旨和选择标题的方式命题,猜词题属于熟词僻义类型。考生在答题时应该留意文章细节,通过关键词定位回原文,再逐一比对选项做出选择。所选答案在原文中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切忌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下面通过几道典型题来分析阅读理解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思路。
推断题
27.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om's mother?
A. She was a rich lady. B. She refused Tom's request.
C. She wanted Tom to be a superhero.
D. She wanted to get Tom through the pain.
nlc202309020633
【解析】推断题在原文中不能找到与答案完全一致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细节推理判断出来。本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特指名词Tom's mother这一关键信息定位到原文第三段:"Maybe I could go as Superman," he whispered to his mom. Hearing this, the mother hesitated for a while. She had avoided buying the expensive costume (戏装), but finally she agreed. 从母亲避免购买昂贵的戏服来看,她应该不是很富有的人,排除A。但是尽管如此,母亲最后还是答应了孩子的请求,故排除B。从Tom提出要扮Superman而母亲犹豫了一会儿来看,母亲并不愿意Tom扮成Superman,更别提希望他成为超级英雄了,故排除C。结合Tom患癌症的事实来看,并不富有的母亲答应给他买昂贵的戏服应该是希望他能够挺过疾病带来的痛苦,而文章第二段也提到,Tom喜欢扮超级英雄,Dr. Epstein也说这种办法有利于幼小的Tom更好地面对自己充满恐惧和疼痛的生活,故选D。
细节题
28. When Tom went for the third operation, he ______.
A. pretended to be painful
B. acted like a superhero
C. appeared in poor spirits
D. argued with his mother
【解析】对于细节题,我们在使用题干关键词定位时应注意“和谁相关,取决于谁”。本题问的是Tom在第三次手术时的情况,所以答案应该和Tom相关,但具体答案是什么取决于the third operation。根据“圈定关键词—定位—比对选项”的思路,题目可以定位至原文第三段。从这一段内容看,Tom手术前一天虽然很害怕,但并没有和母亲吵架,故排除D。手术的那一天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The next day Tom appeared as the powerful Superman, showing off through the hospital halls and coolly waving his hand to the people greeting him along the way. And Tom, with the strength of his fantasy, successfully made it through the operation. 由此可知,Tom不仅穿得像个超人,也表现得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勇敢地渡过了手术,故选B。
主旨题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xams
B. The High-tech Methods in Online Courses
C. The Fight against Cheating in Online Education
D. The War against the Booming of Online Education
【解析】标题型题目是主旨题的典型代表,历年高考广东卷均有出现。解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原则:全面性和概括性,即选出来的标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细枝末节代替文章主题。解答这类题时,阅读首尾段尤其重要。文中最后一段关键词为cheater和cheating,而这与文章开头所举的Jennifer考试时被远程监督以防作弊的事例吻合。因此,本题选项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与cheat相关的标题就是正确答案,故选C。
猜词题
42.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cutting edge in Paragraph 3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
A. advanced techniqueB. sharpening tool
C. effective rule D. dividing line
【解析】划线词所在句子为:In the battle against cheating, this is the cutting edge and a key to encourage honesty in the booming 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cutting edge与this指代相同,因此我们要先弄明白this到底指的是什么。指示代词一般指的是前面出现过的事物,追查至前面一段,不难发现this指的是using a web camera这一防止作弊的监督手段。而根据cutting edge所在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该词是褒义词,是用来鼓励网络教育的诚信行为的。而该句的下面一句话为:The technology gives trust to the entire system, to the institution and to online education in general. 由此可知,this指的是一种technology。故答案应该是A。我们还能以using a web camera为线索继续往下找依据,发现第五段第一句话为:Aside from the web cameras, a number of other high-tech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这个句子再次印证了this是一种高科技手段,故确定答案为A。由此可知,在做猜词题时,考生应该注意利用上下文,通过关键词找线索串连,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以此来确定答案。
nlc202309020633
(陈园婉)
信息匹配
信息匹配题主要是让考生通过电子邮件中的不同需求匹配相关广告,广告有六个,邮件为五封,有一个广告为多余选项。信息匹配题一般比较简单,考生不必纠结于不认识的词,而应该用关键词匹配法,快速解题。具体步骤为:①快速浏览邮件内容,找出关键词;②快速浏览广告,找出和邮件里关键词相匹配的内容。注意:广告中的图片也是了解广告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例如第46题和第49题。
46. 第一步:了解邮件中发件人的需求,找出关键词。邮件前两句话为:I am a journalist working for a local news agency. Since I need to travel a lot, I do care about durability when choosing power supply for my digital cameras. 从这句话中可知,发件人需要的是power supply for digital cameras,即电池类的东西。第二步:浏览广告,发现B选项广告中的图片画的就是电池,其他的广告都与此无关,故很快就能确定选B。即使考生不认识durability (电池续航能力),也会发现B项的广告中有durable这个与之相匹配的词,从而确定答案。
49. 如果考生不知道MBA (工商管理硕士)是什么意思,那么最难的可能就要数这一题了。通过本题中的邮件可知,发件人当上了部门经理,却不知该如何与下属沟通,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因此想接受专业训练,提高管理与沟通技巧(administrative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但浏览广告却发现,似乎没有一个选项与此相关。此时,关键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邮件中提到了diploma course,而选项F的广告中也提到了MBA diploma,无疑F就是正确答案。
(陈园婉)
基础写作
广东卷的基础写作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8~9个信息点进行写作,而且只能用五个句子来表达全部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学会将信息点进行分类、合并,运用从句、非谓语、介词短语等手段将信息进行整合。由于2013年广东卷基础写作的信息点比2012年少了一个,又回归到了2011年的八个,并且在题干中已经将这些信息点进行了分类,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考生只需想办法将分好类的信息整合成五句话即可。第一个信息点本身就是一句话,无需整合,比较容易处理。我们来看后面需要整合的四句话。
第二句
信息点:至少18岁;做好不回地球的准备;愿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定句型:由于三个信息都是形容志愿者的,可以考虑用并列句或定语从句将其串成一句话。当然,相比较而言,定语从句更有亮点。“至少18岁”比较短,作为句子的主句不太合适,而“做好不回地球的准备”比另外一个信息更吸引眼球,故作主句最合适。如:The volunteers are required to prepare themselves never to return to the earth. 定好主句后,加入其他成分。由于剩下的两个信息均为定语从句的从句部分,修饰主语the volunteers,因此应以并列的结构放在先行词the volunteers之后。
最终方案:The volunteers, who should be at least 18-year-old and willing to keep up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s, are required to prepare themselves never to return to the earth.
第三句
信息点:火星生活条件太艰苦;面临严寒气候、孤独和恐惧
定句型:根据题干,这两个信息点为专家观点,都是讲火星上的不利条件,因此这两个信息可以用not only ... but also结构来表达递进关系,也可以将“面临严寒气候、孤独和恐惧”理解为是“火星生活条件太艰苦”的原因,使用原因状语从句。我们可以选择以expert为主语,剩下的为宾语从句,如experts think/believe that ...;也可以用according to experts为状语,另外两个信息为主句。
最终方案:① According to experts, not only will life on the Mars be extremely tough, but also the volunteers will face cold weather and loneliness as well as fear. ② Some experts think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n the Mars will be hard because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he volunteers to face cold weather, loneliness and fear.
第四句和第五句
信息点:厌倦地球生活,想体验火星生活;如果成功,就是人类英雄
定句型:根据题干,这两个信息是志愿者的观点。由于两者之间相关性不大,所以可以独立成句,加上前面三句话,正好五句。很明显,前者是因果关系,故采用原因状语从句;后者为条件关系,故使用条件句。由于都是志愿者的观点,所以要加上the volunteers believe/hold the belief that ...。
最终方案:Some volunteers hold the belief that they will be heroes if they succeed. Moreover, they want to know what life is like on the Mars because they are tired of life on the earth.
综上所述,考生在做基础写作题时,需要分析信息点之间的关系,为其选择合适的句子结构,务必做到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连贯。
(李浩明)
读写任务
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的主题为“平凡工作”,通过短文表达了平凡工作虽然无法给人带来较大的满足感,但却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并要求考生以清洁工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主题再一次完美复现高考写作主旋律——积极向上和健康成长,因而考生平时要多多积累此类正能量素材,如a respectable individual and a committed citizen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和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公民)、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society (为社会安康做贡献)等。除了套用一些合适的素材外,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倒装句、强调句、插入语、非谓语、从句、虚拟语气等多样的语法结构,并适当添加细节,以丰富句式和内容。下面以一篇范文为例来看看如何增加写作亮点。
广东高考英语 篇4
一、立足基础, 积累词句
1. 背———记单词、背佳句。
可以说,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地基”。为避免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 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和不会拼写的现象, 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训练, 不光要进行读写, 而且要辅以听写, 强化学生记忆。另外,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方面的专门指导。在学生的写作中, 经常会出现大量的语病, 如句子的成分残缺、不合逻辑、结构失调以及词语堆砌等。而背佳句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在英语写作中, 恰当加入一些固定表达和优美语句, 既可以减少病句的出现, 又可以增添文章色彩。
2. 造———造句子。
教师在进行词汇的讲解时, 可利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造句训练, 让学生把所学词汇真正运用到实际的英语交际中, 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 译———译句子。
教师给出固定的汉语句子, 要求学生进行汉英转译。在转译的过程中, 强调一词多译和一句多译。
4. 转———转换句型。
教师通过安排一些适当的句型转换练习,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分词短语、强调句、倒装句和主从复合句等, 增强文章的结构色彩。
二、着眼篇章, 多读多背
1. 对教材范文进行模仿写作, 提高写作水平。
范文模仿不仅是对英语语言习惯的模仿, 而且是对英语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模仿, 这样, 既可以增强学生书面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模仿写作, 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炉火纯青”的地步, 进行灵活的英语书面表达。
2. 加强课外阅读, 培养英语语感。
大量的阅读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 增强英语语感, 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 课堂英语阅读量完全不够, 因此, 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厚积, 方能薄发。
3. 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的范文。
多读一些优美的英语文章, 背诵一些经典的教材范文。这样, 在进行英语写作时, 才能对精彩的语句, 信手拈来。
三、遵循写作步骤
1. 认真审题, 明确写作要求。
在进行正式写作之前, 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审题, 仔细阅读说明材料, 明确写作要求, 对写作文体、写作格式、人称等具体的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2. 仔细阅读, 捕捉关键信息。
高考英语任务型写作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全文, 概述内容。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 明确作者的写作观点, 在文中划出主题句, 然后将主题句转换成自己理解的意思。切忌脱离原文进行随意发挥。
3. 重视开头, 写好文章结尾。
俗话说得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任务型写作的开头, 最好要开门见山, 直奔文章主题。文章结尾要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或总结全文, 或表明自己立场。要做到“龙头凤尾”。
4. 注意用词, 套用写作框架。
写作的框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概括全文部分和个人见解部分。前半部分论点一般下设两个论据, 后半部分论点一般下设三个论据。由于前者属于客观概述, 后者属于主观论述, 因此, 在进行遣词造句时, 一定要注意用词的语气。而且尽量要用简洁的语句进行书面表达。
5. 规范书写, 注意行文连贯性。
在将上述的步骤在草稿纸上完成后, 规范、整洁地把已写好的文章誊写到试卷或答题卡上。一定要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重视修改, 精益求精
1. 学生自改。
教学过程中,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后,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原稿再加工方面的具体指导, 包括文章是否切题, 要点是否全面, 文章内容是否连贯, 是否有人称、时态、语态等语法方面的错误, 是否有句型、习语和固定搭配方面的错误以及有无单词拼写、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
2. 学生互改。
学生之间互换各自的文章, 让同学修改自己初步改过的文章, 然后在听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加工、修改。可以说, 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合作、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取得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教师评改。
学生互改后,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观点表述、词语组织、语言结构、内容是否连贯以及语言是否得体等方面, 采取不同的评改方式。
4. 教师反馈。
广东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 篇5
I was on my way to the Taiyetos Mountains.The sun was setting when my car ___31___(break)down near a remote and poor village.Cursing my misfortune,I was wondering where I was going to spend the night when I realized that the villagers who had gathered around me were arguing as to ___32___ should have the honor of receiving me ___33___ a guest in their house.Finally,I accepted the offer of an old woman who lived alone in a little house.While she was getting me ___34___(settle)into a tiny but clean room,the head of the village was tying up his horse to my car to pull it to ___35___ small town some 20 kilometres away___36___there was a garage.I had noticed three hens running free in my hostess„s courtyard and that night one of them ended up in a dish on my table.___37___ villagers brought me goat‟s cheese and hone.We drank together and talked ___38___(merry)till far into the night.When the time came for 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in the village,I wanted to reward the old woman ___39___the trouble I had caused ___40___.2008年广东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
Chinese proverbs are rich and they are still widely used in Chinese people„s daily life.___31___ these proverbs there are often interesting stories.For example,the proverb,“plucking up a crop ___32___(help)it grow”,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ory.It is said that a short-tempered man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79)was very anxious to help ___33___rice crop grow up quickly.He was thinking about ___34___ day and night.But the crop was growing much slower than he expected.One day,he came up with an idea ___35___ he would pluck up all of his crop a few inches.He did so the next day.He was very tired ___36___ doing this for a whole day,___37___ he felt very happy since the crop did “grow” ___38___(high)。
His son heard about this and went to see the crop.Unfortunately the leaves of the crop began to wither.This proverb is saying we have to let things go in their ___39___(nature)course.Being too anxious to help an event develop often ___40___(result)in the contrary to our intention.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
Jane was walking round the department store.She remembered how difficult ___31___ was to choose a suitable Christmas present for her
father.She wished that he was as easy ___32___(please)as her mother, who was always delighted with perfume.Besides, shopping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was not ___33___ pleasant experience:people stepped on your feet or ___34___(push)you with their elbows(肘部), hurrying ahead to get to a bargain.Jane paused in front of a counter ___35___ some attractive ties were on display.“They are real silk,” the assistant tried to attract her.“Worth double the price.” But Jane knew from past experience that her ___36___(choose)of ties hardly ever pleased her father.Jane stopped where a small crowd of men had gathered.She found some good quality pipes ___37___ sale.She did not hesitate for long: although her father smokeda pipe only once in a while, she knew that this was a present which was bound to please ___38___.When Jane got home, with her small but well-chosen present in her bag, her parents were already ___39___ table having supper.Her mother was excited.“Your father has at last decided to stop smoking,” Jane ___40___(inform).答案及解析
07年:31.broke.用过去式,因为前面用的是过去进行时,此句中的 when 意为“这时突然”,类似的又如:I was going to bed when the telephone rang.我正要睡觉,忽然电话响了。32.who.指人,且用作主语,故用 who.33.as.考查honour…as…结构,其中的 as 意为“作为”。
34.settled.注意用过去分词,考查“get+宾语+过去分词”结构,getting me settled into…的意思是“安排我住进……”。35.a.表示不确指概念,故用不定冠词。36.where.引导定语从句,用作地点状语;定语从句修饰名词a small town.37.other.指其他的村民。38.merrily.因为是用作状语,修饰动词,故要用副词形式。39.for.考查 reward sb for sth 结构,其意为“因某事报答人”。40.her.因前面提到是一位 old woman,故用her.08年:31.Behind /In.指在这些谚语的背后,也就是说这些谚语所蕴涵的故事。32.to help.plucking up a crop to help it grow的意思是“拔苗助长”,其中的不定式to help it grow为目的状语。33.his.因前面提到的是a short-tempered man,故此处用 his 表示“他的”。34.it / this / that.用以指代 help his rice crop grow up quickly 这件事。35.that.用以引导同位语从句。36.after / from.用 after 可以句意上得到解释,指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感到很累了;用from可以从搭配上得到解释,因为 be tired from 为固定搭配,其意为“因为……而劳累”,其中的from 表原因,又如:He was tired from walking all the way to the station.他因一
路走到车站而觉得累。She was tired from long studying.她因长时间学习而感到累了。注意:be tried of 与be tired from不同,前者表示“对…感到厌烦或厌倦”,后者表示“因…而疲倦”。37.but.前后意思转折。
38.higher.根据句意可知。指比庄稼比“被拔”之前“长高”了。39.natural.用于名词前作定语,故用形容词形式。natural course 指自然生长过程。
40.results.因主语为动名词,故谓语要用单数。result in 为固定搭配,意为“导致……结果”。又如:His doing things should result in success.由他做的话,应该会成功。Failure to obey the regulations may result in disqualification.若不遵守规章,就会被取消资格。
09年: 31.it。it在宾语从句中用作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不定式短语to choose a suitable Christmas present for her father。32.to please。sb is easy to do sth是英语中的固定句型。33.a。experience表示经历为可数名词,这里指一次愉快的经历。34.pushed。因与stepped并列,故要用一般过去时。35.where。where在此引导定语从句,表示地点。
36.choice。由于是用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所以只能用其名词形式。
37.on。on sale是固定搭配,意为“出售”。38.him。由于给父亲买礼物,所以应该是使父亲高兴。please him的意思是“使他高兴”。39.at。at table表示“在餐桌边”“在进餐”,是习惯搭配。
广东高考英语 篇6
一、选材特点
笔者选取了2011~2014年高考听说考试A-F套题(共24套)模仿朗读文本,建立小型语料库,并使用Antconc 3.2.4w和Excel 2003作为语料分析工具,分别提取了关键词列表(Keyword List)为研究数据,将前20个关键词进行分类,得出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中的热门话题。
模仿朗读片段选自国外的影像资料,话题丰富,均为说明文,长度约100词,语速约为每分钟155词左右。通过表1可得出,模仿朗读所选材料话题包括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24个话题项目之内,重点涵盖其中的旅游、自然、世界与环境、科普知识、历史与地理等话题。文章话题有鲜明的时代性、跨文化性和新颖性,且都在中学生认知范围之内,如丝绸之路、熊的介绍、宇宙探索、爱因斯坦方程式等。这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话题涉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体验及发展需求”的原则。考生要增强在地理、历史、自然、科普和动物方面的背景知识,积累相关话题的词汇,以增加话题熟悉感。
二、高频考点
模仿朗读考点覆盖面广,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朗读的流利性有比较全面的考查。笔者使用Antconc 3.2.4w统计了2011~2014年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模仿朗读题中每个单词出现过的频数,按出现频率高低排列产生了词汇列表(Word List),共有858个词,得出以下高频考点。
1. 单词变形
名词复数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s/-es的发音。这类考点在高考听说考试中频繁出现,看似简单,但考生容易忽略,出现吞音错误。高考中出现过的高频词如:bears,stories,sharks,sailors,tools,animals,centuries,achievements,cities,equals等。
动词过去式的发音。动词的时态变化中,动词过去式的发音在高考中考察得最多。动词过去式的特殊变形、动词词尾为t,d时其过去式发/id/,动词词尾是清辅音时其过去式发/t/,这三种情况要重点注意,如:came,made,left,began,found,illustrated, born等。
构词法衍生词汇的发音。依据构词法,可将单词加前缀后缀衍生成形容词、副词,形容词变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这类考点考察学生根据单词词根词缀知识和拼读规则推测出单词发音。高考中考察过的典型词汇如:recognizable,inseparable,invisible,philosophical,unchecked,furthest等。
2. 数字拼读
这个考点的考察在历年高考听说考试中都有出现,需要重点注意。数字包含小数、分数、百分数、日期、年代、温度等,如:40% (forty percent),2030(twenty thirty),thousand,million,billions of years等。英语数字的读法和中文截然不同,而且拼读规则较多,有一定难度。
3. 生词难词
模仿朗读的选材多为介绍性题材,介绍人物、动物、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因此含有陌生人名、动物名、地名等,如高考中出现过的Dr. Ballard,Albert Einstein,tortoises,chimpanzees, Buckingham Palace,Galapagos等。除此之外,多音节词和超纲词汇也有出现,如:staggering,quirk,savagely等。但是,文段中出现的超纲词一般不超过3个,且超纲词都是符合发音规律的词汇,可通过模仿和拼读规则来正确朗读。
4. 单词重音
对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的重音的考察,如extraordinary,perfect,diversity,preferences,occasional,generations, navigating,experiment,automatically等。
5. 意群连读
在朗读时,在同一个意群中,如果相邻的两个词前者以辅音音素结尾,后者以元音音素开头,就要自然地将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一个音节,这就是连读。如:sense of taste,guide us,range of foods,the edge,the American等。
三、教学策略
1. 夯实基础,突破语音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音标错读、重音不准、加音吞音、不会拼读等口语弱项,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专题训练。依据考试大纲,考生需要熟读并掌握3500个左右的词汇量。利用早读课,学生要正确拼读、熟读考纲单词,纠正典型易错发音。学习新单词时,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利用拼读规则读出长难词甚至是生僻词,获得成功体验。
2. 别出心裁,提升语调
(1)模仿“爵士调”。“爵士调”把英语口语与美国传统的爵士乐节奏联系起来,表现形式为节奏强烈的对话和诗歌。Graham在“Jazz Chants”一书中指出:“爵士调的节奏、重音、语调是本土美国人在生活中对话的再现,其节奏极大地帮助了语音语调的培养。”伴随着强烈的节奏和幽默的对话,让学生们对话、吟唱、打节拍,在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提升语调和节奏感。
(2)训练“影子跟读”。选取地道优美的录音片段,进行精细化的模仿训练,具体做法是:先认真聆听原声语音语调,用迟于原录音1秒钟的速度跟读模仿,语速要同步跟上。反复跟读语言材料,直到学生做到熟读原材料,有效内化地道语调的精髓。
3. 实战演练,及时反馈
“人机对话”实战演练能有效量化学生的口语进步程度,并提供实时反馈。每周可安排学生去语音室进行听说考试,教师利用电脑阅卷系统进行评分,并分析成绩数据。教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反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语音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把录音拷贝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原声进行比较,琢磨出其中的差距。
4. 摆正心态,增强自信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强调模仿朗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命题分析和考点透析,指明口语学习的方向,强调目标可达成性,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鼓励学生勇于开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
广东高考英语 篇7
一、影响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因素
1. 心理因素
英语口语表达, 一开始就应“敢”字领先, 要敢于开口说, 要敢于出错。说中有错并不可怕, 怕的是不敢开口、不敢说。如果长期“怕”字当头, 不敢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在口语训练十分有限的大课堂上, 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 我虽然没有争取回答问题, 但是在认真听讲。有的学生还认为, 问题弄明白了, 是否回答老师的提问都一样。果真如此吗?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选两个单元, 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 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只要觉得有一点点把握, 都积极举手抢答。在另一个单元的学习中, 只细心听讲, 但不回答任何一个问题。两个单元学习完后, 比较一下学习效果。
2. 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也是口语表达的一大障碍。这与学习者的词汇量、语法知识的熟练程度、语音语调的准确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或在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形很想表达某个意思, 但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 难以让人理解, 影响正常口头交际。这种情况在初级阶段更为明显。要克服这一障碍, 关键是把握好口语表达的内容, 知道什么说什么, 学过什么说什么。在口语表达中, 切不可好高骛远。不求华丽的词语, 只求达意;不求复杂的句型结构, 只求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我们可以想象, 对于一个参加高考口语的考生来说, 如果要求他用英语口头陈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对他来说难度过大。但是, 如果在高考口语考试中要求他口头介绍“我的家” (My family) 、“我们学校” (Our school) 、“我们的英语老师” (Our English teacher) 等贴近生活实际的简单话题, 他就有话可说了, 就不会因为语言知识的缺乏而影响正常的口头表达。
二、英语口语的训练策略
1. 掌握正确规范的发音
参加高考的中学生们都想达到英语本族语人说的自然轻松的效果, 我们必须从清晰的标准音学起。但太多有关语音系统的解释会令学生们吃不消, 觉得抽象难懂, 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采取任务分割法, 逐一攻克。两个学生可以结成一个互助对子彼此纠正, 因为独立练习不易察觉自身错误之所在, 就如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般。有的学生特别腼腆, 在别人面前总是“金口难开”。这样的学生可以在练习语音时, 准备一块小镜子进行自我纠错。练习时还要经常准备好学习的工具, 如字典、软件、记录本等, 读音不准的地方随时直接进行查阅或者将经常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 不断温习巩固, 避免重复犯错。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发音, 比较相近的发音, 对比不同的发音来强化意念, 使发音从模仿过渡到自觉, 从自觉过渡到自然。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语的训练
简易有效的方法就是听录音, 同时要善于思考, 找出各种语调的规律。否则说归人家说, 自己只顾注意交际内容, 要想语音学得好是不可能的。我们还应把听录音和朗读背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朗读是发出较大音量的阅读, 可以训练发音和语调。有声有色的朗读是学习者给自己创造英语环境的有效手段。除了听录音, 我们还可以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文件, 将其与标准声音文件相比较, 找出差距, 不断修正。看电影也不失为口语训练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因为, 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处可闻地道英语的真实语言环境。可以在看中听, 在听中说, 挑选语言优美的经典台词来背诵。这样不但可以积累大量口语常用短语和句型, 而且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我们会拥有自然、丰富而真实生活化的语调。总而言之, 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内心树立了对口语的重视意识, 培养起敏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和积累, 再加上从母语中获得的语言知识, 肯定能在交际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口语。
此外, 一些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加上场合、语域、说话对象、速度、修辞目的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表达。掌握了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还是不够的, 还要勇于积极主动地寻找实践的机会。
三、结论
因此, 参加高考的中学生学习外语没有捷径, 要循序渐进, 不要好高骛远, 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终将使我们从根本上消除说英语时轻重不分的生硬现象, 达到语句柔和、流畅, 抑扬顿挫, 起伏分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森主编.中学英语学法指导[M].天地出版社, 2001.
[2]国伟秋主编.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广东高考英语 篇8
一、英语听说训练Role Play (角色扮演) 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内容介绍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五第14单元的第2课, 是一节听力和口语结合的听说技能课 (Skills-focus) 。本课的话题是Interviews (面试) , 与第一课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听力材料较长, 记取的信息点较多。本课从实际出发, 以听为输入, 引起学生对话题Interviews (面试) 的兴趣, 通过活动实现输出的功能。
高中二年级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储备, 但工作面试是中学生比较生疏的话题, 相对应的词汇是较缺乏的。因此在课开始部分通过面试视频导入话题,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话题的讨论。工作面试是他们将来要面临的重要事情, 因此学生会非常认真且积极参与话题的学习。
2.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工作面试的功能用语, 并学习运用。 (2) 能运用taking notes的听力策略, 从听力材料中提取中心思想, 使用关键词和缩略语写出重要信息。 (3) 要引导学生关注工作面试的功能用语, 模拟面试对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 让学生亲身模仿面试过程, 使学生主动思维, 乐于实践, 提高听说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
借助话题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法, 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模拟面试的情景, 亲身突破听说表达的过程, 形成整体良好的学习态度, 认识到将来工作职业技能的要求, 从内心里重视英语学习。
4. 教学过程
本文为听说课分别为:听前——情景导入, 听中——听取信息、写下问题、回答问题, 听后——功能词汇小结、能力拓展、成果产出、师生评价3个模块的教学及学习。
ⅠPre-listening
Task 1 Lead-in (导入新课)
热身阶段播放了美国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工作面试片段, 影片有趣的面试情景会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Are they havingan interview?”“If you were a interviewer, 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ask the interviewee?”导入本课的话题Interview, 让学生看猜测主考官会问面试者什么问题。
ⅡWhile-listening
从导入的话题中引入本课的听力材料An Interview for a Holiday Job的学习, 分4个阶段进行面试工作信息的听取。
Task1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nd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信息, 揣测对话大意, 而老师由问题入手, 如“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does the interviewee do?”引导学生捕捉信息。
Task2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again and complete the ques鄄tions the interviewer has asked.
要求学生运用听力技巧Note-taking做笔记, 在听的过程中根据中文提示记下主考官问的问题.如:中文提示:你有什么经验?____?要求学生写下:What experience do you have?
Task3 Listen to the interview for the thir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要求学生第三次运用听力策略, 学会使用信息网络图、关键词和缩略语写出重要信息, 并关注工作面试的礼貌语气, 回答 (1) What are reasons of Oliver to join the company? (2) What qualities does Oliver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the job?等问题。
从听力的材料中获取“面试”的信息, 清晰理解体验面试的情景, 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记笔记的技巧, 运用笔记完成空格的关键词的填空, 如下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提示设计:Firstly, the company has____.Secondly, everything was____.Thirdly, enjoy____and wants to摇摇摇摇.通过此训练, 学生可弄清话题的主要内容, 为此能达到信息的输入的目的, 同时发展学生听力记笔记的技巧和给他们机会重组听到信息的能力。该环节是课堂的重点环节, 主要围绕有关面试工作的内容展开, 是信息输入过程。
ⅢPost-listening
Task 1 Voice your opinion
老师要求学生发表对Oliver的面试发表意见, 提出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Oliver got the job?Why or why not?Share your opinion with the whole class.”这属于听后一个反馈思考的问题, 能够捕捉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语音语调的问题,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关于如何能面试成功的功能话语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Task2 Complete the Function File
这是一个有用的功能词汇小结任务, 老师提示刚才听说过的内容, 学生思考, 然后总结出面试的句型, 如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the job?I enjoy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I’d like to get some more work experience.等一些功能语句。
Task 3 Role-play:Job Hunting
本部分是一个能力拓展部分, 要求学生运用分角色的方式看招聘广告找工作。
(1) Work in pairs.Student A is an interviewer and Student Bis an interviewee.Read the ads and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要求学生分角色准备“面试工作”。
(2) Act out the dialogue.老师给出两则广告, 要求他们看完广告后进行面试工作的情景对话的训练和表演。 (广告如下)
最后一部分是:To evaluate, 即师生评价两组对话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同时树立同桌之间合作探究的精神, 最后老师给予一定的反馈, 让学生体验成功开心的气氛结束本课。整个过程体现的是输入—操练—输出的板块教学, 符合高考听说的要求。
二、对教学的思考
本节课有幸得到英语教育教学专家Christ Defty的私下点评, 下面就专家意见和个人体会反思如下:
1. 整合教材, 用好教材。
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原意本是一节普通的听力课, 侧重听的信息输入, 但笔者从高考的听说题型Role Play出发把它整合为从听力的材料中获取“面试”的信息, 清晰理解体验面试的情景。通过“三问五答”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 再者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 为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功能用语进行角色扮演,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树立同桌之间合作探究的精神。但Christ教授认为本节课还有两个地方没用好教材:第一, 课本有Listening Strategies:Notetaking的技巧指导, 而笔者在授课课程中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带过, 导致对于记笔记的具体的操作学生未完成掌握。Christ教授的意见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部分做策略的深入指导, 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听力过程中利用策略捕捉更多的信息;第二, 功能词汇小结部分是重老师的提示输入而少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Christ教授的疑问是:为什么不利用课本的Function File让学生自己总结词汇而非让老师把这些知识灌塞给学生?课后我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对公开课急于求成, 没有利用课本资源设置任务而只是一味地灌输, 少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思考的实操机会。
2. 注重细节, 引导学生学习。
听第一遍录音时, 我要求学生们思考听力内容归纳大意, 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说出大意。Christ教授指出教师所问问题太泛, 指导性不强, 只是不断重复“What’s the main idea?”缺少细节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恰当的做法是运用教学机智, 面对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从细节入手, 提出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e talking?”“Do they talk about jobs?”“What’s the name of the interviewer?”等, 能帮助学生回想并总结归纳对话大意, 也能发展学生角色扮演时听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听说的兴趣、发展听说能力和形成良好听说习惯。
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经常倾向于某事物, 力求认识、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本节课中, 笔者首先从播放电影片段开始创设情境, 融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顺利地进入到了本课话题的学习。由于有视频和各种活动的刺激, 学生对听说课重新感悟, 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对听说活动的关注上。Christ教授对这次听说教学设计是肯定的, 但指出最后部分角色扮演“Don’t just for fun.”——不能只为乐趣而忽视知识本身, 要纠正学生的一些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笔者回想, 课的最后部分的确吸引人, 学生对这面试工作的角色扮演很感兴趣, 对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现出赞叹, 但笔者因为时间的原因只是肯定他们的表演而对他们对话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了忽视和包容的态度, 没有及时纠正。但对于Christ教授来说一些错误, 必要时应该纠正, 这样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而不是重复错误,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用“角色”去发展
有感于角色扮演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体会到投入就是一种收获。今后我们更应该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个角色, 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听说教学上, 用情感和爱心感染和帮助每一个在听说上有困难的学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运用知识, 并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为互敬、互助、互爱的精神,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摘要:文章根据最新的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结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 探讨听说考试题型Role Play (角色扮演) 在平时教学的训练问题, 并提出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听说训练,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朱萍, 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广东高考英语 篇9
考试常被用来指导教学。我国高考的设计一直致力于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和有利于中学教学, 也就是使高考既要具备有效的选拔功能, 同时又要促进教学改革, 也就是发挥积极反拨效应。以考促学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并不鲜见, 如美国 (Linn 2000) 和中国香港 (Cheng 2005) 。然而, 反拨效应往往不以命题人和决策人的意志为转移, 考试对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是正负面兼而有之 (辜向东2007;韩宝成等2004;Shohamy 1993) 。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为应试教学。教学围着考试转, 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不能完成, 原本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法被频繁的考试操练所替代。不少学生练就了一副考高分的本领, 能力却未得到相应提高。因此, 大规模高权重考试 (指考试结果用于做出重要决定的考试, 如我国的高考和美国的托福) 常常引起争议, 遭人诟病。由于意识到此类考试的潜在负面影响,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 和英国剑桥大学的ESOL考试院 (Cambridge ESOL) 均设立了研究课题, 聘请学者在世界各地对托福和雅思进行反拨效应研究。2002年以来, 剑桥考试院资助的65项各类语言测试课题中, 反拨效应研究多达20项 (Cheng 2008) , 足见其重要性。
相比之下, 在我国的高考英语改革进程中, 针对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却十分匮乏, 阻碍考试发挥积极影响的原因不甚明了。特别是2004年高考实行分省命题以来, 不少自主命题的省市对英语试卷进行了改革, 有的取消了听力考试, 有的取消了短文改错题, 有的修改了书面表达题, 但是改革带给教学的影响却鲜见报道。决策者是否充分考虑过改革对教学的潜在影响?改革对教学的实际影响又如何?这些都无从知晓。因此, 为了高考英语改革能够稳妥推进, 真正有利于选拔与教学, 尤有必要针对考试改革带来的反拨效应开展研究。为此, 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 旨在了解广东高考英语 (NMETG) 1改革阅读题目对高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是:新增的信息匹配题是否产生了期望反拨效应?研究结果将为高考决策者和中学师生提供反馈信息, 以期促进英语教学, 深化考试改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 首先了解NMETG命题人的改革意图, 然后将其与高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 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研究在一所重点高中开展。只选择一所学校主要是因为时间和资源有限, 而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更好地了解导致实际反拨效应的原因。本研究总共有301名参加者, 包括1位NMETG命题人, 3位高中英语教师 (分别讲授高一、高二和高三的英语课程) 以及她们的297名学生。数据收集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这些方法互补长短, 相互印证, 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数据收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对NMETG命题人、三位英语教师与三位学生 (每个年级一名) 逐个访谈, 并进行了录音;第二, 对三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包括9节阅读课 (每个年级三节) , 3节普通英语课 (每个年级一节) 2, 并进行现场录音与记录;第三, 根据访谈与课堂观察的结果, 设计了调查问卷, 由297位学生填写, 收到有效问卷275份。
数据分析分三步进行:第一, 将访谈录音语料转写成文字, 输入电脑, 用定性分析软件Win Max98进行编码分析, 获取NMETG命题人的改革意图以及学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第二, 根据观察提纲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与归类, 算出每种课堂活动所占用的时间, 确定各课堂的教学重点;第三, 用统计软件SPSS (16.0) 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上述结果, 回答“研究问题, 并进一步探究阻碍期望反拨效应的因素”。
三、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NMETG命题人的期望反拨效应与实际反拨效应不符, 下面陈述分析结果并讨论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一) 期望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的差异
广东省于2004年实施自主命题3, 当时的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共20道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读短文的内容选出最佳答案。2007年改革之后4, 阅读大题分成两小节, 第一节是原有的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 共15小题, 每题2分。第二节是新增的信息匹配题, 共5题, 每题2分, 该题要求考生阅读两组英文材料, 并根据内容进行匹配。以2009年的考题1为例, 第一组材料是5本图书的封面及书名、作者、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用A、B、C、D、E做标号;第二组是这些书的内容摘要, 每则摘要前标有题号。考生答题时可以采用略读 (skimming) 和扫读 (scanning) 策略, 对书名与摘要进行匹配。
NMETG命题人的期望是:通过新增信息匹配题型, 促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注意两种题型所承载的不同阅读目的, 并据此变换阅读策略与阅读速度, 或细读 (careful reading) , 或略读, 或扫读。他在接受访谈时对此做了明确阐述:“这两个任务的阅读目的是不同的。阅读理解任务重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而信息匹配任务则重在获取信息。这就意味着它们所需要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新课标》3把快速阅读视为一种单独的技能, 所以我们在2007年增加了信息匹配这一任务, 更加明确阅读的各种目的。”
对考试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NMETG命题人员曾注意到, 高中阅读教学以学生做试题为主, 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解题技巧来应对考试。这实际上是培养解题能力, 而非真实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阅读能力。所以命题人认为有必要在NMETG中采用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 以促使教师和学生意识到, 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阅读策略和速度, 从而全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就是命题人的期望反拨效应。
然而, 在我们访谈中, 教师和学生普遍忽视新增的信息匹配题目, 重视的是原有的阅读理解任务, 即通过阅读了解短文的主旨大意和具体细节。他们认为, 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扩大词汇量和夯实语法基础。一位教师说:“我认为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 恐怕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位教师说:“语法是基础, 学生掌握了语法才能理解句子意思, 从而理解篇章意思。”
这个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高一和高二, 甚至高三的英语课上, 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占据了大量时间 (见表1) 。
说明: (补充阅读:上课一开始,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阅读, 使用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包括简答题、正误判断题、多项选择题等。NMETG相关练习除外。) 语法与词汇练习:朗读新单词和词组、听写、讲解单词与词组的用法、句子结构及语法知识。NMETG模拟练习:使用NMETG备考材料操练。应试技巧:介绍或讨论各种应试技巧, 如做选择题时采用的逐项排除法。其他:朗读课文、学生做演讲、背诵文章、教师与学生做口头评价。
从表1来看, 高中英语课明显偏重于语法和词汇, 所用时间占课堂时间的百分比在三个年级分别为70%、60%和51.25%。阅读、背诵、学生演讲等占用了其余时间。当然, 在语法词汇为主的普通英语课上, 我们不应期望看到NMETG命题人所提倡的略读、扫读训练。按理, 这类训练会在阅读课上进行。需要提及的是, 由于每个年级只观察了一节普通英语课, 观察结果难免有失偏颇。例如, 在所观察的课未涉及课文内容的处理。不知是该校的英语课一般不专门讲授课文内容, 还是本节课未涉及课文处理。由于本研究的重点关乎阅读新题型, 我们的观察重点也放在阅读课, 每个年级观察了3节, 共9节 (见表2) 。为了方便描述与讨论, 各教学内容在阅读课上所占时间用3节课中观察到的平均时间来呈现。例如, 表2中高一“补充阅读”的5分钟, 代表所观察的三节课中该内容的平均时间, 表中记录为零时, 说明在三节课中均未观察到该项内容。
从表2得知, 在阅读课上, 教师们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态度也有所反映, 高一和高二用于这方面的时间都超过了10%, 高三则高达42.17%。不过, 既然是阅读课, 用于补充阅读和阅读策略讲解的时间占了最大比例, 特别是在高一和高二 (分别为53.75%和42.5%) 。高三与其他两个年级略有不同, 除了语法词汇, 其重点是NMETG模拟练习 (32.53%) , 这与前期类似研究的发现相同 (亓鲁霞2004) 。从表2还可以看出, 阅读教学通常所包含的内容, 如篇章和文体知识, 在各年级接受观察的3节阅读课上都极少涉及 (时间记录多数为零) 。
说明:篇章知识:介绍或讨论文章的各个部分如何衔接。文体知识:介绍或讨论各种文体 (如议论文、信函) 的特点。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目的 (即细读以全面理解短文还是略读扫读获取相关信息) 。阅读策略:提取文章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等等 (见表4) 。其他类目的说明见表1。
除了上述发现之外, 对课堂观察的语料的分析还发现NMETG新增题型所要求的阅读策略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师在讲解阅读策略时, 以NMETG原有的多项选择阅读题为主, 极少涉及阅读新任务, 更没有提到现实生活学习中, 需要根据阅读目的变换速度与策略 (表2中“阅读目的”一项的记录为零) 。对此, 可以用访谈了解到的信息予以解释。一位教师说:“我不认为信息匹配任务对我们的教学有影响。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革前后没有多大的变化。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任务做特别的训练。它考查的是学生略读和扫读的能力, 如果学生知道这些技巧, 一般不会遇到多大问题。”此观点得到访谈学生的认同, 并在问卷调查中得到印证 (见表3) 。
1=一点都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比较重要;5=十分重要
表3将阅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按平均分做了降序排列。从表3可以看出, 回答问卷的学生不太重视“明确阅读目的”, 其得分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文化背景知识”, 说明整体而言, 他们不太关注与所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但是, 有研究表明, 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亓鲁霞、王初明1988;Alderson 2000) 。学生十分看重的是词汇知识 (得分最高) , 这与教师的理念一致。语法知识得分低于词汇, 但与“阅读策略的使用”接近。“阅读策略的使用”得分排第二位, 其中包括提取文章中心意思、推测生词的意思等, 也包括信息匹配题型所要求的略读和扫读 (参见表4) 。虽然, 阅读策略总体受到重视 (见表3) , 但学生们使用各种具体策略的频率却不一样 (见表4) 。
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
本研究调查的阅读策略 (见表4) 基于我们对NMETG阅读题目的分析、访谈结果以及有关阅读策略的文献 (Phakiti 2003;Zhang&Wu 2009) 。项目7和8代表新增信息匹配题目所要求的阅读策略, 项目5“分析文章结构”基于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献 (Grabe&Stoller 2006;Koda 2007) 和访谈结果, 其余项目代表NMETG原有阅读题目所要求的阅读策略。结果表明, 学生们认为自己进行英语阅读时, 各种策略使用的频率不同。三个年级的共同之处是, 项目10“在文中寻找题目答案的支撑句”使用频率最高, 项目2“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次之。这与NMETG阅读题目的设置有关, 我们曾对近三年NMETG的阅读题目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原有阅读题目部分, 考查“理解表面信息”的题目占了较大比例 (三分之一强) 。回答这种题目, 学生只需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题目答案的支撑句) , 无需做进一步分析。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这两个阅读策略, 或者说是应试技巧。
对高三学生来说, 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略读和扫读 (第7项和第8项) , 这一结果印证了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即便做信息匹配题, 学生通常也不提高阅读速度, 原因稍后讨论。从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回答来看, 他们也较少采用略读和扫读的阅读方式, 两项的平均分在高一仅高于项目5 (分析文章结构) , 在高二仅高于项目5和项目6 (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 。项目5在三个年级中得分都较低, 大概是因为高考阅读题目中未出现相关的题目, 因此普遍不受重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参加本研究的高中师生, 新增加的信息匹配题目未能引起重视, 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和NMETG原有阅读题目上。可以说, NMETG阅读题目改革的期望反拨效应未在该校教学中得到体现, 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要问: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何在?
(二) 阻碍期望反拨效应的因素
三个主要原因造成了NMETG阅读改革期望反拨效应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的差距, 教师的观念、新题型的局限性、出题意图传递受阻。
第一, 教师的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教师对NMETG阅读任务的理解有关。如前文所述, 参加本研究的教师认为, NMETG阅读任务与改革前相比变化不大, 新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可以通过对原有阅读任务的训练去获得, 不必对其进行专门训练, 所以, 教学内容与方法无需改变。此外, 长期以来, 语法词汇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教师和学生均对此感到满意, 相信语法词汇方面的提高足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 他们的阅读训练仍以语法词汇和高考英语原有阅读题型为主。但是教师忽略了一点, 语法词汇固然重要, 关键是如何学习语法词汇。课堂观察发现, 语法词汇的操练多在孤立的单词和句子层面, 没有很好地结合阅读篇章, 而是剥离上下文, 这样不利于语言学习。
第二, 新题型的局限性。上述教师观念的形成受到学生表现的影响。从访谈得知, 学生普遍在信息匹配任务上得分较高, 使教师认为不必对此做针对性训练。另外, 为了保证答对率, 学生做信息匹配题时, 一般不采用略读与扫读策略, 如一位教师所说, “在高考中, 学生通常都会把文章从头读到尾, 所以略读和扫读并不是那么有用……在高考中, 即使你要求学生用这些策略, 他们也不敢用。所以我觉得这些策略不那么重要。”
可见, 虽然考试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 但指导教学未必一定奏效。如果考试所采用的题目难度不大, 容易应对, 便易遭忽视。要取得期望反拨效应, 试题需具有挑战性。如果学生需要刻苦训练才能拿到高分, 试题便会受到重视。另外, 由于高考无法对信息匹配题采取时间控制, 考生无需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解答此类题, 为了保险起见, 反而需要“慢读”和“细读”。这与NMETG命题人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们希望把信息匹配任务设计得更贴近实际生活, 以此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使用略读和扫读的策略。教师和学生却只考虑在考试中保证得分, 因此而忽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再次表明, 用考试传递信息, 为平时训练提供指导, 效果有限。可以说, 教师因素与学生表现相互作用, 共同导致NMETG阅读改革的期望反拨效应受阻。
第三, 出题意图传递受阻。NMETG命题人的意图未能成功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高中学生一般从教师处获得高考信息, 而教师则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了解命题人的意图, 高考说明会或研讨会, 往年的考题和市内举行的模拟考试, 以及每年出版的《考试说明》1。从访谈得知, NMETG说明会或研讨会实际内容较少, 教师从中了解到的信息不多。NMETG命题人也指出, 由于担心被扣上泄题的罪名, 在这类会上, 所能传递的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十分有限。所以, 教师都以关注往年高考题与市内举行的模拟考试为主, 通过分析考卷来揣摩命题人的思路与意图。显然, 这种揣摩与考试的初衷相去甚远。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考试说明》去了解高考信息。然而, 我们在2009年的《考试说明》中只看到了对原有阅读理解任务的要求, 却找不到针对信息匹配任务的要求。对此, 我们推测广东省有关机构没有根据阅读大题的改革及时更新《考试说明》。
有趣的是, 访谈中高中教师都认为2009年的《考试说明》对阅读大题的要求十分清楚明确, 有教师甚至认为近年来广东高考对英语阅读的要求变化甚微, 他们已牢记在心。不难看出, 教师或许没有仔细阅读《考试说明》从而洞察其中的疏漏之处, 或许未对新阅读任务给予足够的重视, 多半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备考。至于命题人的意图, 只要不影响学生得高分, 可以忽略。
四、结语
广东高考英语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英语书面表达
在课程目标上, 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学习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在中国课堂上, 以考试作为最终检验学生的标准, 语言的输入是填鸭式的, 输出是比较单一、枯燥的背诵、默写和考试。自古以来,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熟读硬背。“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写作需要我们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扎实的基本功, 读写结合, 在读中扩大词汇量和优秀的句子, 模仿好的作文组织方式, 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下面笔者对2015年广东卷书面表达做简要的分析, 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广东高考英语作文动向。2015年广东卷书面表达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5年广东高考卷书面表达的分析
内容新颖:第一篇小作文引入了科技前沿的DNA检测技术, 中文材料是有关检测的基本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正是沿海发达城市对人才选拔的标准之一。第二篇大作文的材料是地道美文, 相比于阅读理解, 更易阅读。
要求较高:高考英语广东卷相比较于全国卷, 写作比重大 (广东卷作文40分, 全国卷作文25分) 。尽管一篇是小作文, 但是两篇作文的构思无疑要求考生在有限的两个小时内才思敏捷, 争分夺秒。在给学生的英语材料中, 题材的选择很广泛。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这类书面表达在本质上鼓励学生创新, 能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书面表达部分属于给材料作文的类型, 学生既要能够概要叙述材料, 又要简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论据以支持这一观点, 属于论说文, 这是高考常见的作文题型。
2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策略
写作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 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导”和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的夯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词汇基础、读写结合、思维方式、写作过程等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
(1) 词汇基础
(1)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 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脱离语境、孤立地呈现单词的传统教学方法费时费力, 学生很难记住单词, 同时会对背单词产生逆反心理。词块分为三种类型:单词和短语搭配或以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 如think highly of, at time;惯用话语, 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 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 如You are welcome, I hope so;句子框架和引语, 也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词块, 此类多用于书面语词汇, 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one’s opinion, what’s more等。通过对词块的把握, 可以减轻学生背单词的负担, 提高记忆力, 从而扩大词汇量,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落实词汇的背诵和听写。如何检查学生的英语基础?听写和背诵是最常见的方法和手段。听写单词可以采用小测试的形式, 每个单元对学生进行小测, 强化记忆, 尽量使学生做到对重点单词和句子“课课清”。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重点背诵段落, 可以为学生制定背诵计划, 安排课前抽查, 没完成背诵要求的要罚抄, 以此督促学生背诵。当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具体情况, 制定听写和背诵的难度、量, 做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使课业过紧, 培养学生的背诵习惯。
(2) 读写结合方面
(1) 背诵范文。背诵是学外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古以来, 背诵就是读书人的致胜法宝。常言道“若要记得, 先要懂得。”学生先得通篇理解课文, 对文章中的词汇、语言知识点有所了解。背诵时不可逐字逐句地背, 而应分段式背诵,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英语思维造句成文的能力。 (2) 改写、仿写。紧扣教材, 改写、缩写或仿写课文。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式学习, 有目的、有任务地学习。每单元的最后小节是写作部分, 这些写作通常与课文内容有关。让学生对已学过的课文进行改写、仿写, 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便于记忆与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就地取材、出口成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5 First aid The sixth period中就是让学生写一封关于急救课重要性的书信。这需要学生对前面的课文相当熟悉, 并要学会通过合作式学习进行头脑风暴, 善于总结、概括这篇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句子和情景。
(3) 思维训练方面
(1) 注意课堂上问题的设置。阅读课上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他对文章的理解和写作的思维方式。在阅读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Scanning和Skimming理解文章的大意。设置一些阅读后的理解问题, 让学生解答。学生在阅读时, 不知不觉地模仿了英语文章的行文构造、英语思维方式。 (2) 对社会现象或是热点话题进行评论。教师在进行reading或project部分教学时, 激发学生对这些话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和评论, 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口头评论最近发生的热点话题, 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4) 写作过程
过程写作法作为新型的写作教学方法, 受到国内外学者与教师的关注。在平时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过程写作法来训练学生的写作。作为过程写作法, 一般包括写前准备 (Pre-writing) 、写初稿 (Drafting) 、反馈 (Response) 、修改 (Revising) 、重写 (Rewriting) 五个阶段。写前准备包括拟定题目、构思、写作提纲。在给定题目之后, 学生就要开始构思。构思可以分为个人构思和集体构思。由个人构思到集体构思, 这是一个拓展思路、广纳言路的过程, 学生们可以对头脑风暴中的信息取其精髓、弃其糟粕。写作提纲其实就是对构思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写初稿需要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词汇补语等数量较多, 如果大脑中预存的预制语块种类较广, 则有助于学生将较难的情境和思想表达清楚。在教学策略上, 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预制语块数量的积累训练, 即前面提到的词汇积累和读写结合。反馈包括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 传统的反馈常指教师反馈, 但是教师反馈又有其局限性。教师的知识水平远在学生之上, 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无法理解也是常有的。同伴之间的了解和相当的认知水平, 让他们更能发现自身问题与不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由于有了之前的互评和加注作为铺垫,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反馈, 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 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反馈。对文章的查缺补漏就是对文章最好的修改。通过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学生进一步理顺了文章的思路, 领悟了谋篇布局的真谛, 也温习扩大了词汇量和名言锦句。最后的重写是过程写作法的最后一步, 也是前几步劳动成果的结晶。相信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会惊讶自己拥有如此的写作潜力, 并享受写作的过程。
英语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平时注重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勤加练习是从容应对高考写作的法宝。在提高英语写作方面,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形影相随, 相得益彰。所以, 教师与学生平时都应重视语言书面表达, 使学生在写作上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Keh, 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J].ELT Journal, 1990 (4) :294-304.
[2]Neman, B.S.Teaching Students to Write[M].2nd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
[3]韩松.元认知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中作用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10) :53-56.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陶滢.过程写作法中图式的激活[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29-134.
[7]杨宏元.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广东高考英语 篇11
通过解读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的《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可了解到广东高考英语命题内容均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八级要求。《课标》的总体目标对八级的书面表达是这样描述的:“能就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而在语言技能目标中对八级“写”的技能要求是:(1)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2)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3)能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4)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其中第(1)条“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 是广东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的新形式和要求。从题型来看,《2007年广东省英语科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考查分为两节: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也就是说,书面表达题改为了两篇作文。一方面篇幅增加了,由写一篇变为写两篇;另一方面给分权重也增大了,由25分变为40分,约占全卷总分的27%。NMET2008和NMET2009广东卷的写作要求和给分权重都没有变化。省教育考试院认为,广东省英语科试卷的命题基本达到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所提出的继续平稳“保持2007年的试卷结构及考核目标的命题原则”这一目的。以下是笔者就2009年广东高考英语写作的评卷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实际情况所作的一点思考。
NMET2009广东卷“基础写作”题要求考生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就我国中小学生近视问题对眼科医生王教授进行采访,并以五个句子写一篇采访报告。内容包括采访时间、对象、主题、近视发生率(略高于50%)、人数(世界第一),以及专家解读:原因很复杂、没有药物能治愈、建议不要过度用眼和多参加户外活动,还特别提示如何握笔也和近视有关等要点。该题考查考生英语写作的基础能力,要求考生使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合适的信息内容,侧重考查考生最基本的组词造句和连句成篇的写作技能。主题新颖、贴近学生生活、题意清晰、考试意图明确,也有一定难度。评卷情况显示,“基础写作”的平均分为7.07分,比2008年(6.83分)提高了0.24分,但仍低于及格线(9分)1.93分。
NMET2009广东卷“读写任务”给考生提供了一篇短文,谈及澳大利亚南部某野生动物园内的考拉(即树袋熊)因不停地被游客抱着拍照干扰了其睡眠而感到不高兴,澳洲政府有关部门因此提出禁止游客和动物拍照的动议。题目要求考生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内容,然后以约120个词就“该不该禁止游客和动物拍照”进行议论,内容包括:(1)人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为什么喜欢和动物拍照;(2)假如你处在那些动物的处境,你会有什么反应;(3)你认为是否应该禁止游客和动物拍照。命题立意是按《课标》中的八级要求进行的,并力求反映现代语言学习要求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理念,题目有相当的难度。评卷情况显示,“读写任务”的平均分为10.32分,比2008年(11.30分)低了0.98分,且低于及格线(15分)4.68分。
写作题评卷数据显示,“基础写作”题0分考生多达47500人,约占7.9%;1—3分的考生共约58400人,约占9.7%,合计约占17.6%,约106000人。而“读写任务”题低分段的考生数量也相当大,这是写作题平均分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多年来广东考生的英语写作平均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以下徘徊,相当大一部分考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极低,词汇量太小,语法意识薄弱,卷面出现大量以中文句式构思而以英语单词拼凑的句子,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今年评卷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在解答“读写的任务”题时,仍像2007、2008年那样抄袭题目中所提供的短文内容,而且今年的抄袭“水平”有所提高,并有较为统一的格式:According to the passage...或The passage tells us...然后就开设抄,接下来是As far as Im concerned...或In my opinion...又开始抄,最后是In conclusion...或Last but not least...再接着抄。如此“妙招”显然是有“高人指点”的,是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的典型。自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科写作题开始有“读写任务”以来,在评卷过程中就发现大量抄袭的情况。当然,抄袭有不同的档次,有完全不理解的,表现为文理不通,胡乱拼凑;有粗略理解的,表现为句法不通,表达生硬。高水平的“抄袭”其实不是抄袭而是改写,是利用原文的信息内容、词汇和句子结构,通过词汇替换和句型转换等手段进行改写。这也正是“读写任务”这种题型所要考查考生是否掌握的写作技能。然而,在评卷时如何对此加以区别对待确实不好把握,使得评卷教师大伤脑筋。评卷过程中还发现许多在“基础写作”交白卷或只写出几个单词的考生,都能在“读写任务”中抄上两三段,凑上一两百字。这不但影响了评卷的速度,还可能影响到评卷的质量。这恐怕也是“读写任务”写作题的一个致命弱点。笔者在《广东高考年报(2008)》(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科试卷分析中就曾建议取消“读写任务”,加大“基础写作”的得分权重,并对基础写作略作修改,如由5个句子改为6个,或改为5—7个,以加大其灵活性。但是,此建议未被采纳。实际上,2007年以来,“基础写作”的平均分分别为6.74、6.83和7.07分,相当于百分制约45、46、47分;而“读写任务”则分别为8.95、11.30和10.32分,相当于百分制约36、45、41分。两道写作题得分相差不大,只是“读写任务”题的summary把得分略微拉低了一些。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只有极个别省市选择两道写作题,绝大多数省市采用一道写作题同样能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反拨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采用两道写作题,否则既徒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评卷,又造成个别学校的教师利用题目的特点进行应试教育。笔者在此再次建议取消高考英语写作中的“读写任务”题,加大“基础写作”的得分权重,并对“基础写作”略作修改,由5个句子改为6个,或改为5—7个,以加大其灵活性。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其高考英语成绩,必须从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不但要掌握词义,而且要懂得语用,改掉只懂“义”不懂“用”的毛病;要强化其语法意识和篇章意识,提高遣词造句和组段谋篇能力,重点从“词—句—篇”的不同层面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书面表达题,特别是“读写任务”既考查考生的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s),也考查考生的产出技能(productive skills)。
△不管是哪一种写作都离不开词法、句法和篇章三方面的基本功。打好语言基本功是写作的基础。
△多年的高考英语写作专项研究证明,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写出地道的句子,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好。词汇教学应注意克服只懂“义”不懂“用”的倾向。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好写作的解题技巧,缺乏适当的写作技巧也难得高分。
▲写作时应遵循的方法与步骤:
△审题(宏观着手):①阅读材料,②明确体裁,③标出要点,④确定思路;
△提纲(大体把握):①正确分段,②写出段意,③列齐要点,④选好句型;
△行文(具体下笔):①连句成篇,②联想佳句,⑧注意关联,④注意时态;
△检查(最后推敲):词——句——篇。
▲概括。这是2007年广东高考“读写任务”的新形式和新要求。
△如有标题,标题中蕴含的信息往往是关键;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因此许多文章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词,即高频词,也叫做主题词。抓住了它便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
△可借助文章结构来把握中心思想。段落中心思想常常由主题句(topic sentence)来表达。主题句常常出现在段首(60%—90%)或段尾处,有时也在段落中间。同样,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常常在开始段或结尾段点出。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对文章的开始段和结尾段及段落的主题句给予特别的注意。
▲过渡。过渡部分是“读写任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润滑剂,可以使文章更加自然连贯。过渡词或过渡句均可以。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过渡手法:
△社会现实引入。如: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world is changing rapidly every day. TV is a fast and convenient medium which helps us to grasp advanced knowledge.
△普遍真理引入。如: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 cannot be young forever.
△相关数据引入。如: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about 75%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nted to further their study after their graduation.
▲正文。高分作文都有以下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考生写作训练努力的方向。
△条理清晰:按照题目要求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段,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最好在段落开头使用总起句,以便老师清楚地知道你想表达的内容;
△内容充实:“无话可说”是考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建议平时进行针对性训练,对练习的写作题目进行迅速思考,写出论点。或进行“Brain Storm”(头脑风暴)训练。
▲结束。明确提出结束语,可以是总结式或呼吁式,不必过长,但也不要太简单。最好套用一些常用的结束句型,使文章主题更突出,观点更明确。
▲检查。检查是最后的把关,是经常被考生忽略的重要环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词——①名词单复数;②动词单复数;③动词时态语态;④非谓语动词;
△句——①句型结构;②短语搭配;
△篇——①句子之间的连接词;②段落之间的过渡。
▲卷面书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也是作文拿到高分的第一道门槛,即所谓“印象分”。在高考作文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书写训练,切忌书写不清、涂涂抹抹。具体要求如下:
△用纯黑色或颜色均匀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
△贴底线书写,保持字母大小基本一致,字母主体部分占行线约一半大小为宜;
△保持单词间距基本一致,一般为两个字母的位置;
△错词只用一条横线或斜线划掉,尽量不重复涂写同一字母或单词;
△每段前空出约4个字母的位置。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篇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
可从认识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看法来正确评判“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第一,从正向、肯 定角度出发 ,可谈“欣赏黑白照片能唤起美好回忆”,“数码时 代也不会 稀释记忆 ”,“数码照片也可能稀释不了情感”,“数码照片可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分享,数码技术能让生活更加优越”等。第二,从反向、否定角度出发,可谈“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技术进步应为人文的流失负责”等。第三,从思辨、辩证角度出发,可谈“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变的是科学技术,不变的是人的生活情感”等。第四,从求同、存异角 度出发 ,可谈“无论何种照片都只是记录生活的外在载体和形式而已”,“无论何种照片均不会稀释情感”等。第五,从求异、存同角度出发,可谈“在保存记忆方面,黑白照片优于数码照片;在欣赏方式方面,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等。
可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措施来正确处理“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例如,针对“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且照且珍惜,慢下来,等等灵魂”的举措。再如,针对“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兼传统,容现代,兼容并包”的举措。又如,针对“照片只是记录生活的形式”这一观点,可提出采取“用心观察和记录”的举措。
【范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广东高考英语】推荐阅读:
广东高考英语写作08-27
广东英语高考满分作文11-18
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09-29
2022年广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01-11
广东高考07-15
广东高考文理07-09
广东高考历史12-01
2024年高考英语广东卷语法填空与全国卷样题的区别12-23
广东高考成绩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