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2024-05-15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通用9篇)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篇1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1、(200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200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3、(200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2008广东卷)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6、(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7、(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8、(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9、(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0、(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篇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

可从认识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看法来正确评判“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第一,从正向、肯 定角度出发 ,可谈“欣赏黑白照片能唤起美好回忆”,“数码时 代也不会 稀释记忆 ”,“数码照片也可能稀释不了情感”,“数码照片可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分享,数码技术能让生活更加优越”等。第二,从反向、否定角度出发,可谈“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技术进步应为人文的流失负责”等。第三,从思辨、辩证角度出发,可谈“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变的是科学技术,不变的是人的生活情感”等。第四,从求同、存异角 度出发 ,可谈“无论何种照片都只是记录生活的外在载体和形式而已”,“无论何种照片均不会稀释情感”等。第五,从求异、存同角度出发,可谈“在保存记忆方面,黑白照片优于数码照片;在欣赏方式方面,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等。

可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应以何种措施来正确处理“今昔照片/现代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或“生活方式”的关系。例如,针对“数码照片可能会稀释情感”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且照且珍惜,慢下来,等等灵魂”的举措。再如,针对“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两者既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这一问题,可提出采取“兼传统,容现代,兼容并包”的举措。又如,针对“照片只是记录生活的形式”这一观点,可提出采取“用心观察和记录”的举措。

【范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的奥秘 篇3

今年香港书展开幕前夕,天地图书公司副总编辑孙立川博士打来电话,约我见一次面。我知道,那是为了我在书展期间的讲座,他是主持人,也是对谈者,不能不提前沟通一下。到了会客厅,老朋友见面,话匣子打开,大至天文地理,小至鸡毛蒜皮,几乎无话不谈。忽然谈到了今年高考作文题,那道“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的搞笑题目就不说了,而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我们却越谈越有劲。原来,这是引用了孙立川先生所著一本书中的资料。那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汇地带。(下略)

根据孙立川先生的介绍,我去查了2009年7月在香港出版的《文化艺术之旅》(副题为:池田大作、饶宗颐、孙立川《鼎谈集》),原来在此书第272页中记录了池田大作先生与作者孙立川先生的一段对话:

池田大作先生说,回想起来,我曾向汤恩比博士问及,“历史上您最想出生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呢?”

汤恩比博士告诉说:“我愿意出生在新疆那个多民族、多种文化交汇的库车。可以的话,希望生在公元1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中国新疆。那时候,这里是一个融合了佛教、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国文明的地区。我希望能在这样的时代做一番事业。”

在听完池田大作先生这段回忆往事的叙述之后,孙立川先生就问同席的饶宗颐教授,对汤恩比的这个看法有什么见解?饶教授答道:“汤恩比博士这一观点与我相同,而我则认为如果下一世,能生在现代的中国也不错啊(笑),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个中国人,还因为中国本身在文化上就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同书P273)

读到上面这段资料,我真的很感动。汤恩比特别指出:当时佛教已传入中国的新疆地区了,这里融合了佛教、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国文明????嗬,这个地区,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的吸引人啊。一个历史学家,热爱历史,追寻历史,考察历史,他思考的是历史的丰富性,文化的多元性。他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影响,又彼此包容、互摄、融合,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局面、大境界。汤恩比博士选择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新疆,就因为那是一个历史大格局的交汇地,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新境界,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选择啊。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一番话,也同样发人深思,他们的“正法眼”,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中国佛教有三大系,即南传(上座部)佛教、北传(大乘)佛教、藏传(喇嘛)佛教。所以,汉传佛教也通称北传佛教。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准确地说,是印度佛教从西域(新疆)传入阳关以内来了。换言之,如果离开了汉代所称的西域(即今新疆),怎么会有今天的北传佛教呢?

汤恩比博士特别指出库车,这个库车,是今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当时的西域,称龟兹,这可是一个古代著名的佛教国家呢。那里的石窟(千佛洞)可谓鼎鼎大名,传颂千秋。我们今天民族乐器中的二胡、琵琶、唢呐等,都是从龟兹传过来的。就连“印度”这个汉译名称,也是从龟兹语(古吐火罗语中的一支)“印特伽”转译过来的。当然,这是玄奘大师的卓越贡献。在玄奘大师改译为“印度”之前,中国一直是以“身毒”、“天竺”、“贤豆”等为其译名的,从玄奘译为印度以来,这个名称就固定下来了。

我们今天习称男众比丘为“和尚”,这个词,实由中亚语“乌”、“乌社”、“和阇”转译而来。魏晋南北朝之际,大量来到中国的求法僧、译经僧,很多都是中亚人,他们对传播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才真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的鸠摩罗什大师就是出生于龟兹的印度人。他的父亲鸠摩罗炎从印度来到龟兹,与龟兹国王之妹耆婆结婚。生下罗什后,其母出家,七岁的罗什亦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经籍,最善于大乘。北朝秦主苻坚派大将吕光伐龟兹,这才把鸠摩罗什大师从龟兹带来长安。这段故事,也可印证龟兹佛教之盛与北传佛教的历史渊源了。所以,客观地说,要了解佛教,了解古印度,尤其了解汉传佛教,了解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历史,就不能不了解古印度与中亚的文化关系史。难怪汤恩比要对公元1世纪时的新疆表现出如此真诚而又恳切的兴趣了。

据说,今年进入高考考场的全国考生有900 多万人,而广东省,就有69.2万考生。他们根据这一材料,如何思考,如何执笔为文,我不得而知,但他们面对的不同样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索与人生理想的选择吗?要理解汤恩比,理解公元1世纪时的新疆,如果不懂佛教在当时的繁荣,又不懂佛教文化从丝绸之路传来、此后对中国两千年的深刻影响,不懂当时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重要地位,恐怕就很难说清楚汤恩比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了。

这道题的命题者,可不简单。他思考的可能比汤恩比还多了一层。今天是全球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大家都在物质享受物质追求上竞争、赛跑。汤恩比不选择在今天,要选择两千年前的1世纪,饶宗颐教授不选1世纪,选的是今天,是现代的中国,但他们的着眼点,还是共同的,依然是文化的多元化。如果变换一种语言表述,那不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鸟朝凰、百川归海吗?

读到这道作文题,我有一种灵魂震撼的感觉。这道题,仅仅是在考察广东省的应试考生吗?对教导学生的老师,对主政教育的管理者,对一切面对历史又面对未来的人,难道不也是一道人生的选择题吗?对那些腰缠万贯、亟亟乎移民国外的各类精英,不也是一道选择题吗?

不必回到公元1世纪,我们同样身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既要吸收、融入世界的多元文化,也不能忘了、不能失去我们祖国自身本有的优良传统的多元文化啊,这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精神财富。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邮件至xincaifu@xcf.cn。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 篇4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篇5

------全省作文平均分较去年提高0.58分

2013年广东高考阅卷工作已经结束,考生成绩即将于25日正式公布。23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部分2013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据悉今年语文作文平均分较去年提高了0.58分,高分作文比例较去年翻了一番。

对于今年语文作文阅卷情况,作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妙云介绍说,总体上经过一年的备考,考生们都已经比较熟悉材料作文。今年作文审题难度放得很低,考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可以动笔写作,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据介绍,今年语文作文平均分略有提高,2012年平均分为37.8分,今年平均分达到38.38分,提高了0.58分。50分以上的高分作文比例2012年是0.9%,今年翻番到1.8%,陈妙云表示,高考优秀作文最理想的比例应该去到考生总数的10%,但我们现在才1.8%,只是比去年好了而已,离理想状态还远得很。

今年广东报名参加普通高考人数达73万人,扣除考题不同的“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生3.8万人,实际参加语文作文考试的考生约69.2万人,按比例计算12000多名考生的作文超过50分。好文章五十挑一。

陈妙云表示,公布高分作文是对未来考生的引导和鼓励,今年给出的高分作文立意角度各不相同,有从富人角度探讨慈善方式的,有同时提及3个受助家庭,最终归于一个中心的,也有从一个家庭角度入手的。新材料作文的角度不拘一格,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

据了解,今年高考低分作文和零分作文比例较去年有所减少。陈妙云表示,一般只有作文交了白卷的考生才会得零分,很可能是考生在考场上时间安排不当,或未能完成作文审题,不敢下笔,其实考生就算写一个标题都有2分。

此外,今年阅卷发现,仍有少部分考生依赖套作,用自己准备好的作文套入材料,虽然不完全脱离材料,但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常识。她举例称,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三个贫苦家庭面对富翁捐赠,一是欣然接受,二是接受但承诺以后偿还,三是拒绝。一些考生引申材料的“选择”主题,但全文写的是选择了什么,明显是事前准备好的材料,内容与考题材料完全没有关系。

对于未来高考考生,陈妙云建议,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大家已普遍比较适应,接下来备考过程中,不要押材料、押题型,避免套作。而应该专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考作文评卷有四大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阅卷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距离这一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很多考生的作文没有思想,不是在写文章,只是在骗分。

附: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华南师大文学院 讲师 徐珊)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

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华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陈一平)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开篇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顺势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方式,以人类共同体的平等身份行善,并举晏阳初的事例以佐证。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比较遗憾的是,文中一些长句的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证较薄弱,不够丰富有力。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

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茁)壮成长。

点评:(华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李永中)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

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华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黄业泉)

这篇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谓”笔误为“无味”,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推论:

因为“2013年高考高分作文翻一番”,又“全省作文平均分较去年提高0.58分”,所以,今年的低分作文和去年差不多,提高的“0.58分”是高分作文贡献出来的。作文差距决定学生的命运,低分作文怎么办?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 篇6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 开始推动。

网民规模达7. 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 “世纪宝宝” 一代长大成人。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

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20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20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篇7

关键词:高考物理,电磁学试题,分析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磁场理论成为一些交叉学科的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 其发展对应用学科和技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它的把握和理解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 《电磁学》课程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占据的分量很重。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中, 电磁学的知识也占了很大的篇幅, 包括选修模块1-1、1-2、2-1、3-1、3-2全部, 以及选修3-4的部分内容。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2006—2011年高考物理电磁学试题的分析, 特别是通过关注2010—2011年变动的部分, 对于引导广大高三师生及时调整复习的重点、难点、方式, 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 实施科学高效的复习策略,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课标及高考考试说明对电磁学的要求

2004年广东开始新课程改革, 全新的理念和教材极大地促进了中学物理教学观念的转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成为高三物理学教师高考复习教学的指南, 顺应了复习教学的需要。

1.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结构及其电磁学课程内容与要求。

1.1.1 物理课程结构。

现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 每个模块占2学分, 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 其余为选修模块, 详见表1[1]。

1.1.2 物理教学对电磁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从表1可以看到, 在10个选修模块中, 电磁学占6个, 即选修1-1, 1-2, 2-1, 3-1, 3-2, 3-4。包含6大主题, 即电磁现象和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电路与电工,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的要求 (广东卷) 。

1.2.1 能力要求。

2006年, 广东高考实行的是3+综合+X科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作为单科形式命题, 隶属于X科, 满分150分。2007年开始, 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 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 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2010—2011年, 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 物理归属于理科综合科, 满分100分。

尽管广东高考方案在变, 但对能力的要求依旧;而在内容上, 2006—2009年, 广东高考物理是以单科的形式出现, 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要比2010—2011年理科综合高。调整后的高考大纲更注重五方面的能力, 即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及实验能力。

1.2.2 电磁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含Ⅰ、Ⅱ级要求) 。

(1) 命题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2) 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从近六年广东高考试卷可以看出, 在物理部分内容中, 电磁学占的比例较重, 约占46.0%。

(3) 电磁学试题内容要求。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在“2006—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电磁学内容要求”附表 (本文略) 中用Ⅰ、Ⅱ标出, Ⅰ指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 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Ⅱ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 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 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2. 近六年广东高考物理电磁学试题分析

从表2可以得出:电磁学内容占的比例在42.7%—57.3%之间, 平均46.0%。虽然电磁学内容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但考查的电磁学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大同小异, 主要为:电场力及其做功、电势能、洛仑兹力、电磁感应、稳恒电流及实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2]。广东省近六年电磁学所考知识点详见表3。

从表3可以得出, 近六年广东高考电磁学试题一共考了40题,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共考了12次,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也考了5次。由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涉及力学的诸多核心知识, 在高考电磁学内容中考查频率最高, 无论是选择题, 计算题甚至实验题都会涉及。

实验题考查几乎都是以电路实验为主的主要考查点, 每年的实验题中至少有一题为电磁学实验。这6年所考的6个实验中, 多属于探究性实验, 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 科学探究能力, 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3. 近六年广东高考物理电磁学试题的研究结论

3.1 总体分析。

对2006—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及其电磁学试题分析得出, 电磁学和力学内容比重较大, 并且在试卷的后半部分较有难度的解答题大多是电磁学和力学知识的结合, 由此可见, 学生打好力学基础, 有利于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电磁学知识的实验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五个实验, 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等基本电学仪器。电学实验还凸显了考纲中对误差问题要求的分析研究, 它涉及仪器的选择、电路的组装、数据的读取和处理等, 这也使试题更具探究性和时代性, 强化了试题的选拔性功能[3]。

3.2 广东省高考电磁学部分试题分析对高中电磁学教学的启示。

电磁学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中的权重, 因此无论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还是高三复习都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投入足够的精力, 采用有效的方法, 训练适量的试题[4]。

(1) 立足本学科, 全面掌握知识结构, 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狠抓基础, 强化综合, 提高能力。

(2) 分析典型例题并透彻理解,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规范解题,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比如在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可设计这样的几个小专题:带电体在电磁正交复合场中的运动, 交变电磁场中带电体的运动, 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同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等等。

(3) 重视电学实验。

高考中电学实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每年基本都有测电阻的实验考题。近年理综实验考查更注重设计性实验, 因此, 应强化实验教学。

(4) 关注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 扩大视野, 强化应用。

在狠抓基础的同时, 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关注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已出现过的有:静电学知识中的静电除尘、静电分选器、静电透镜、静电复印等;恒定电流中的传感器、PTC元件、光敏电阻的使用等;磁学部分的显像管、示波器、质谱仪、电磁汞、电磁炮、速度选择器、加速器、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等。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9.

[2]李秀美.二十年物理高考试卷的纵向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刘婧.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4]黄干生.高考“电磁学”试题特点及复习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高考纵横, 2007, VOL11, (36) :40-44.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篇8

■广东一考生

妈妈抛弃我们那天,雨丝斜斜地打在我的脸上,我抬起头,看见你的脸,肃穆中间杂着一丝落寞。这雨已足足下了一个礼拜。

我问你:“爸,这雨会停吗?”你看看远处的天空,摸着我的头说:“会的。雨会停,雨过天会晴。这是常识。”

雨过天会晴是常识,我知道。只是那一刻,我们的世界大雨倾盆。妈妈真狠心,她带走了一切值钱的东西。可你说:“她还算有良心,没把你带走。”我破涕而笑。你就是这样的人,雷打不倒。你的心思都放在文学研究上,只要钻进书堆里就出不来。你从不去争取什么。

眼看和你同年进文化局里的人都已高高在上,而你还只是个小小的研究员,每月领那微薄的工资。妈妈怨你不思进取,骂你是条文学蛀虫。

那几天,大雨直泻,家里房子漏水。妈妈让你请人来修,你却把人请进了书房。我知道你宝贝那些书。怕它们受潮。妈妈冲进书房里歇斯底里地嚷:“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书,书,书,书比人还要亲吗?”她哭着,把书桌上的书推到地上,头几本被雨水浸湿了。你扑到地上,妈妈摔门而去。我躲在一旁,看着窗外的雨,泪如雨下。

我们出去找妈妈,回来时才发现,她已不辞而别。你没有去追,也许你觉得无法挽回。屋里滴答滴答作响,你说:“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过天会晴。”我深知你要我乐观振作,可是,常识往往易知而难行。也只有你,一直这么坚定。

临近高考,整个星期天空乌云密布,像在密谋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暴雨。我害怕,因为家离考场远,万一大雨突至,这一路难行。你说:“别怕,我特地把咱家那辆老爷车更新换代了,更何况天文台预报下周天会放晴的!”我转过身,看见你那辆快散架的单车此刻焕然一新。原来,你一早出门是为了修车。“女儿,雨过天会晴的!”你说。

高考如期而至。一早我坐在你的单车后座上,奔赴考场。天空还是一片阴霾。你骑得很慢,路旁的树缓缓飘过眼前,我的脑海里闪过的却是妈妈离开家那天,大雨倾盆的画面。

考场到了。我下了车,你说:“进去吧。”我点点头。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前走,回头再看时,你果然还站在原地。你看着我,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一刻,我发现,你背后天空的阴霾在一点点褪去,有一缕阳光突出重围。我转身向考场走去。

此刻我紧张得汗如雨下,但我记起“雨过天会晴”这一常识。有时候,只有经历了,我们才会明白常识背后的真正意蕴。

我的世界,天在一点点放晴。

【点评】读完本文,一位坚守理想、从容淡泊、乐观坚定的学者形象站立在我们面前。

作者用自然中的雨烘托生活中的“雨”,渲染了气氛;成功地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生活现实,耐人寻味;娴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人物衬托等多种写作技巧从不同方面突出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简洁而富有个性,一句“她还算有良心,没把你带走”凸现了人物乐观幽默的雍容与智慧。作为一篇应试的记叙文,作者深悟应试之道,每到关键之处,不忘既点明文章标题,又紧扣“常识”命题。文章第二人称和短句的运用形成一种深情诉说的氛围,感人至深。

这篇文章也给那些认为高考写记叙文难以成功的考生一个正面积极的示范。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写我们的真情实感,我们的文章就可以夺取高分。

药品“常识”的使用说明书

■广东一考生

药品名称:常识

药品成分:化学、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浓缩液,哲学凝结剂,语言学调节剂。

药品性状:本药品不同患者服用有不同性状感觉,严重病患者初服有苦涩味,久服则消之。

药品主治:

低龄儿童由于缺乏了解而对危险事物(会产生)过重的好奇心和尝试心理状态。

对成年人对于毒品、赌博等剧毒物质的不敏感性和沉迷状态,可起预防作用。

对老年人由于过久浸润在旧社会陋习中引起的愚昧迷信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注意事项:

对迷信症状严重的老年人,不可一次性使用大量本品,应循序渐进,由少增多。否则,轻则引起患者闷闷不乐,茶饭不思,重则引起患者剧烈抗药性,导致药性失灵,进而家庭关系破裂、患者拒绝服用等副作用。

本品保质期长短不一,使用者应时时关注科学进展,并用理智的分析手段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对本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本品变质,应立即停止使用,以旧换新后继续使用。

由于近年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大肆抛售本品的伪劣品。该伪劣品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有时还有剧毒,会腐蚀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所以,使用者在使用时应该辨明真假,一旦发现假药立即举报。防止邪教思想、拜金主义等有毒物质侵害患者身心健康。

生产日期:见产品标识

保质期: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定

厂址:地球村文明街315号

公司法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药品网址:www.Changshi.Com

多谢广大患者的长期支持。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构思新颖。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有不少考生都尝试过运用不同于一般的“体裁”作文,力图出奇制胜,但多数情况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本文则成功地运用“药品说明书”的形式表现了掌握科学常识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治疗”意义。值得指出的是,作者能始终扣住“说明书”的特点介绍“常识”,还将“常识的时代性”通过“注意事项”和“保质期”加以突出,其严谨辩证的思想表现得鲜明而富有幽默感。作者借助小小说明书承载了抨击社会丑恶的重大主题,提醒人们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以“常识”的名义向青少年贩卖享乐和拜金等腐朽思想。某些细节也表现出考生的别有新意,如“厂址”的“315”号,暗指消费者权益日,含义隽永。

遗憾的是文中部分句子不够通顺,语言不够简洁。如,文章标题中“的”字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药品主治”中两个句子的“对”字的使用不够严谨,文章中部分句子稍长了些等。这些都说明考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这类“说明书”的语言特点。

常识困住了谁

■广东一考生

常识困住了谁?在这个问题的后面是一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名单:爱因斯坦、毕达哥达斯、牛顿、泊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位名声昭著的巨擘,他们有的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的更是一代宗师,震古烁今,永载史册。但在常识面前,他们都曾栽了跟头,或多或少都丢了面子。由此看来,常识实不可小看。

“上帝可不会玩骰子。”胡子白了一大把的爱因斯坦不无郁闷地吐出了这一句名言。他怎么也弄不懂明明计算了应该在那儿出现的粒子却莫名其妙地跳(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在概率波的论战上输给了哥本哈根大学的一群愣头青,大师的脸也有些许挂不住了。大师之所以失误,就在于他笃信一个常识:确定的条件,必定有确定的结果。但事实证明,在电子显微镜的世界里,在物质世界那个最小的范围内,越精确的条件就会计算出更有偏差的结果。爱因斯坦挑战了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的物理权威,却中了“常识”的绊马索。

何以那么多人着了“常识”的魔而无法自拔?无他,办事都依“常识”想当然罢了。任何常识都是前人根据经验积累,感官感受,再佐以当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所做出的总结,并得到广泛承认的结果。问题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它也许是对的,但换一下呢?比如,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对象,换个范围,所谓“常识”可能就成了以讹传讹了。大家就想当然地认为,没错,这是常识,一直是这样。那么常识就成了阻人前进的城墙,固步自封的枷锁。

不是固守常识,希帕索斯就不会被抛入大海;不是固守常识,泊松也不会因为一个小亮斑而见笑百年。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科技飞速进步,时代一天一换,那些不知多少年前定下的一成不变的常识,自然被历史的车轮甩在身后。紧抱不放,自然只能成为落后的失败者了。

抛弃常识,让它沉入历史,我们拥抱明天。

打破常识,让它困住愚者,我们冲向未来。

【点评】本文以丰富的史实论证了“常识”需要推陈而出新。作者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因为被科学常识“困扰”而导致失误的事例,说明了“常识”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否则,常识可能就成为谬误。文章从史实中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在“常识”那儿容易犯错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对“常识”应有的正确态度。作者没有像一般考生那样简单地运用所谓“三段论”的方式结构文章,而是从事实中提出问题,并能在事实的分析中自然地得出结论,令人信服。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选用了富有特色的典型事例,体现了考生广泛的积累。文章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句子用词表意不准确,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抛弃常识,让它沉入历史,我们拥抱明天”。这里的“常识”前面应加上适当的修饰成分才比较准确。

(本次所选的200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全部由广州市第47中学何国跻老师点评)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篇9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一)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地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了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I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拒绝呢?何h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仅十二岁的小何h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h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h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h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h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地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也可能会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二)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信中曾给儿子以告诫:“施比受更快乐。”中华民族的美德中也有让我们施恩于他人的,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不顾及受予者尊严的给予行为,是谓之“慈善暴力”。慈善暴力扭曲了与人为善的本质,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认为,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才最有利于被施予者,也最为他们所接受。

对接受者而言,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品格,践踏他们的自尊。尽管贫穷,但在道理上,贫穷者和施予者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形式的施予都不应该打破这一平衡,否则就会演变成慈善暴力,践踏他人的尊严。

中国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说法,来表明受施者尊严的重要。()曾在报刊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也在强调同一问题。一位盲人乞讨者在别人往他的碗里扔钱时只是点头致意,而在一位女士弯腰施舍的时候会起身鞠躬。乞讨者说:“每次路过的人给钱的时候碗里都会‘哐当’一声,只有这位女士给钱时是轻微的‘叮当’声,这让我感觉到我有尊严,我还是一个人。”

这个故事对于施予者有启迪作用。施予应该是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是带有爱心和帮助的施予,而不仅仅是施舍;合适的施舍甚至可以考虑让受施者付出一点“代价”,以便他们在接受时有“心安理得”之感。在这一点上,美国修建胡佛大坝的例子可供借鉴。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数十万人面临无饭可吃的困境,时任总统的罗斯福提出“以工代赈”的政策,召集众多失业者进行胡佛水坝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施以高工资的.福利,最终使千万失业者受益,美国也安然度过经济危机。适当地给予带来的积极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反观当今中国,暴力慈善的例子比比皆是。且不说陈光标亲赴日本当街派钱的恶劣行为,光是官员们扶贫派送慰问金时,让穷困百姓生活全面曝光,以至于受施者感觉颜面无存的做法就足以让人诟病了,就连中国低保制度在审查上也有侵犯贫困家庭隐私之嫌,审查可以延伸到好几代人的生活背景,这样的慈善怎会让人心安!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三)

雄鹰接受了天空的辽阔,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儿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戏于水间。人也一样,有时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王安石曾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有的可以自行解决,可有的棘手的问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分得清帮助和施舍,接受帮助拒绝施舍。可有的人自负,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怜悯、同情,不接受。试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吗?如果有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没有人愿意让别人一直在自己这里索取。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反过来有一天,别人有困难时也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温暖走在每个人的身边。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接受怎样的帮助。对于一箪食,蹴尔而与之,是对自尊的一种践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这是一种施舍,而且明显带着一种轻视。这时,我们要竖起自己的自尊,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样的施舍。

一位富人为三家穷人捐钱,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会偿还;而另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不接受。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料。我最赞成的是第二家,他们没有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也没有认为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会偿还。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词不断涌现。有团队,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帮助吗。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代表你弱,没有能力。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代表你很强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接受,该接受什么。把别人的帮助作为自己达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上一篇:遵化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下一篇:演讲稿:我骄傲,我是一名监狱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