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点亮万家灯火

2024-09-19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点亮万家灯火(共10篇)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点亮万家灯火 篇1

点亮万家灯火高考满分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点亮万家灯火高考满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预测高考作文题目:不灭的灯火 篇2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江畔,一盏渔火,闪烁在烟雾茫茫的江面,点亮了远游者思乡的眼眸;绝境,一束灯光,照射进漆黑一团的洞穴,燃起了濒死者求生的希望……灯火给人间送来光明、温暖,也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生活、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

请以“不灭的灯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花开花落,风掠过,日子被翻得哗哗响。翻动日子的风虽很强劲,却吹不灭那父母亲爱的灯火。

我的母亲一生躬耕黄土,和父亲一起用那黝黑的脊梁撑起了家的支柱,为我们支撑一方晴空,遮风挡雨。儿时的我体弱多病,仍依稀记得月明星稀的夜晚,父亲背着我一路小跑去医院路上的伛偻背影,还有母亲散落的颗颗泪珠和汗珠;曾经在半夜中惊醒忙着为我试探体温的母亲,因为担心而使她脸上的皱纹更加拥挤。在我生病的那些日日夜夜,母亲日不能食,夜难安寝,痛苦着我的痛苦,也一点一点的品味着我的痛苦。

炊烟是一条扯不断的绳子,牵动着在外求学的孩子和他母亲的心。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在天寒时想到为自己的孩子送衣服,而我的母亲,总是在送衣服的时候,把炒好的一碗鸡肉或是一块烤的又香又甜的红薯,包在旧棉袄里带来。家乡偏僻,学校也偏僻,从家到学校的路途,需要走好长的一段路,在等公交车,恐怕也要一个多小时吧。不远的路程,却要耗上很多时间,于是母亲干脆蹬上她那架叮当作响的自行车骑上40分钟,把尚存余温的可口的食物送到我的面前。风和日丽的日子如此,风狂雨骤的日子也如此。总是不忍去看母亲向阳的脸,那爬行的深深皱纹里,能够折叠出多少爱的故事,被灯火映在我的脸上成了一道永久的靓丽的风景。我的泪水会时时洒进母亲离去时留下的车辙里,透过泪光,我看到了母亲的背影写满了沧桑。

小时的记忆,能留下的才是刻骨铭心的轨迹。仍记得偶尔一次放假回家时的情形,母亲拉着我的手,眼泪欲滴未滴,也许我的不在身边已经使她的牵念拉满了弓,而当我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却来不及收回。父亲则满脸的喜悦,屋里屋外来来回回的`看我,看看又走开,走开又回来。父母的爱不是任何言辞可以修饰的感情。那是为了讨生活而不断在大街小巷吆喝的声音,那是为了儿女而穿行在田埂上、灶台前的背影。父母的爱从来不需要常在嘴边提起,但你永远都难以忘记。

即使天长地久遥远成童话,地老天荒虚无成传说,父亲母亲爱的灯火永远在我生命的夜空中闪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灯火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熠熠的光芒。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点亮万家灯火 篇3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我有翅膀,只等点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的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教授。她在上山下乡时,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仍坚持看书学习。当恢复高考时,她凭实力跨进了大学之门。之后,当人们将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时髦上时,她又选择“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主动蹲下身子,打好扎实的学问功底”。当美国自然文学之风刮到东方之岸时,程教授已潜心十年研究,著作业以等身了。

机会是为准备者而准备的。程虹教授正因为注重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当机会来临时,就完全将自己的人生点亮。倘若没有实力,哪怕机会如绵绵春雨,对你来说,犹如浇在一截腐朽的木头桩上。

当然生活不一定都是好心情遇到好天气,有时机会潜行在深处,你寻觅不到它半点芳踪。如南宋的辛弃疾,他壮志凌云,实力雄厚,但时不与我,只能空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叹。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怎能“铜雀春深锁二乔?”机遇的缺失,让多人英雄豪杰垂泪神伤,暗淡了一副翅膀。

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了一扇窗。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只要你真有那份实力,就会有相应的平台。如马云凭着灵敏的嗅觉和坚韧的.品质,在互联网这个大好环境中,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迹;如俞敏鸿凭着决绝的勇气和超人的努力,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环顾四周,谁的成功不是实力的展示,不是机会的垂青?谁的实力不是用努力置换,不是有其自己的“特殊微观结构”?

广东高考语文优秀作文 篇4

行草——少年·近岸沉潜

行草用笔,如苍龙人海,如凤舞九天,飘逸洒脱,无迹可寻,却在关键用笔时,逆锋而不露,于狂放中见沉稳,其当如我辈少年。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看春风不喜,听夏蝉不厌,感秋风不悲,触冬雪不叹,懒理满身富贵,敢面不公不允。因为你我是少年,便有了意气风发,有了挥斥方道,指点江山的气魄与胸襟,有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发光发热的果敢与决绝。少年时的我们,满眼满心皆是前途似锦,乐观豪迈。此时,我们更应沉心静气,学会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做事做人,多一点思虑,方可护所爱之人,保所向之志。学会会近岸沉潜,喜形不于色,方可不负时光,不负你我。

楷书——中年·稳中求胜

楷书讲究笔笔分明,流畅自然。其字沉稳含蓄,于转折收笔时却露锋芒。当如人之中年,历经千帆,岿然不动。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积淀,便应行稳致远,凡事思虑周全,做多方打算,将东风何时吹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高山不语,静水流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步步为营,方可攻城略地,成为最后的赢家。正如毛泽东,力排众议,避开城市重兵,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就了扭转历史的壮举。

隶书——老年·大智若愚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雄浑古朴,平淡处方显不平凡,波澜不惊,心如止水。正如人近黄昏,笑看风云。人生至此,韶华将逝,繁华渐远。真正懂得“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俗话说“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有时候,忍一时退一步,换来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海阔天空,柳暗花明,更能为后来的自己创造机遇。为人处事,不能太过计较得失,眼光高一点,格局大一点,做事委婉含蓄一点,学会审时度势,此时便无愚,大智终可显。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用一生细细描摹一个“人”字,便写得出温润之容,秀劲之骨。从落笔到回锋,处处干净,得见功夫。如是,不枉此生来过人间。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文章由“人”字出发,再到人生,鲜明形象地告诉读者:写好“人”字,得用一生!是的,比如考生这样写道:“行草——少年·近岸沉潜”“楷书——中年·稳中求胜”“隶书——老年·大智若愚”。

表达点评:文章在说理的过程中,多用短句,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尤其是四六句,具有骈体文的特点,值得借鉴。

2014广东高考作文 篇5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甚至是更高级一些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那一份围坐一起看着发黄的老照片追忆似水年华的温情,似乎也已不复存在了。那份点滴的美好也正在一点点被现代科技稀释。

是现代科技的过错吗?不,不是这样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泛黄的照片记忆,它是美好的。错就错在人们的对照片的频繁更新与快速浏览,而忘记去抓拍生活中有意义的点滴与边浏览照片边去回忆美好的点滴。

“人们的品质显示出时代的特征,正像汽车一样”,伊丽莎白.鲍恩曾说过。是啊,现在人们快速、浮躁的生活品质反映出了整个社会正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快速之中。果真,快速、简单得到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正如如今的照片一样。我们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普通人在中了一份超级大奖之后,挥霍无度,没有过几年,那个人甚至过得更加落魄了。我们鲜见有哪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能够如流水般花自己辛苦攒下的每个铜板儿。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点点定量的话,那么根据化学计算公式,溶质一定时,溶剂添加得越多,溶液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同样的,被过多的照片所稀释了的幸福瞬间,回首所品味的幸福感也就越低了。

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失去了含一块小小的水果糖的甜蜜;失去了穿一件全新衣裳的兴奋;更失去了作为人的一颗敏锐的、爱生活的心。于是有歌者唱出了心中的疑惑: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于是笔者写下了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数码相机的的确确是时代的潮流,如果那片片黄斑终会浮现在每一张黑白照片上,我们能到的就是不让自己的记忆泛黄、发旧。

朋友,别让那如潮水般的照片淹没了你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你回头无法追寻那远去的风,无法品味那沁入心脾的甜,无法感受那时的彻人心扉的记忆

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

老照片像一台时光机器,总能把我们带回特定的时间地点。纵然它会泛黄模糊,它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动作上的定格,更是那份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同老照片一样,值得我们怀念的事物不胜枚举,随着时代齿轮的不停转动,这些曾承载着我们美好回忆的东西在不知不觉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吸引眼球的新玩意和新科技,它们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多彩。可是这种物质的繁盛却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孤独感和精神上的极度空虚。网络的发明是为了更加方便的沟通,但是如今却成为了阻碍沟通的巨大障碍。人们的镜头越来越高倍,拍摄的照片越来越清晰,可是却难以找到泛黄的老照片带给我们的温馨。我们不断的向时代前沿靠拢,却丢失了简单的幸福,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结果么?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波兹曼在看到科技文明带来的绚烂幻影后发出了如是的呐喊。当相机已不再成为奢侈品,当照片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我们对待那张充满回忆的图片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取而代之的是矫情修饰的自拍照,庸俗不堪的恶搞图!当照片成为了炫富的手段,赚钱的工具,我们不禁感叹,是时代的进步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的改变迎合了时代的脚步?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不要让它迷失在漫无边界的图海中。就像留住你心中的那份纯真,不要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溜走。纪伯伦曾用真挚的话语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的确,如今的我们已经迷惘在来时的路上。我们要做的是找寻自己最初的方向。

阿久悠说:“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梭罗处在繁盛的工业社会却依然能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里静静地欣赏风景。它所拥有的是平静如水的心境,不是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而是因为当我们面临过多的诱惑和选择,我们总是无法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态。我们所遗失的,是曾经对一张老照片的满足和幸福。

留住心中难忘的那张老照片,尽管它早已泛黄。但它像一座灯塔,让你的心不至于在迷雾中走错方向。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泛黄的照片中藏着太多永不褪色的回忆;数码相机的时代,照片很多,而在这永不模糊的频繁更新中,情感却在被慢慢稀释。因此,我想对行色匆匆的人们说: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只能靠书信交流,见字如面,饱蘸的浓墨蕴含了多少深情爱意!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只需轻触鼠标,就算是南北两极的人都能实现视频通话。简单快捷的E-mail也取代了费时的书信往来,这看似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却将我们的心拉离得更远。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我们只看到那被编辑好的方正小字,却再也无法感受到那份悠长绵延的深情。

这是一个被拼命刷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社交网络日益发达。“叫上一群驴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我们热闹地招呼着。于是我们跨上单反,开着越野车便高歌着上路了。打着亲近自然旗号的我们在到达目的地后却不约而同的拿出了手机,“景色真美啊!”哔——随着微博发表完毕的提示音,我们开始了下一段旅行……而古时人们只骑一头小毛驴就能悠闲地领略祖国的大好风景,他们或许走走停停漫无目的,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莺飞,哪里冰雪初融。如今的我们怕是再也无法体会古人出游时的那份悠然心境了,因为,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好在我们还有人明了这个道理——科技的发展无形中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仍有如阿久悠者愿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于是仍有如王跃文者在所有人都在向前狂奔的时候,愿意慢下来,停下来,甚至往回走。而我也愿意慢下来,抓住正随着科技的脚步被悄悄淡漠的情感,并且珍视它!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抓住点滴

幸福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在点滴中。可是,有几个人能在茫茫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到真正重要、真正值得珍惜的点滴?这便成了当今时代的普遍问题。

《双城记》的开头这样说道:“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如今,人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徘徊前进,踌躇独行。也许,是在这夹缝中生存久了,所以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害怕独自一人,仿佛那独处的一秒钟后,整个世界都会将他们遗忘。他们为了拒绝独处,总是习惯吃饭前先按动快门;总是记得化妆后往朋友圈发一张自拍;总是乐意心情起伏时将憔悴的自己随着“咔嚓”声在网络上分享……的确,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手一拍的习惯变得普及的同时,我们记录的“点滴”也多了。可是,平心而论,握着那屏幕之下的照片,你还找得到那些让你珍惜的点滴吗?回想那黑白胶片的时代,虽然只记录了人生的几个瞬间,可一次次的翻看总能唤起你永不褪色的回忆。其实,科技并没有错,只是生活在数码技术时代的人们不再珍惜记录的点滴了。所以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被一点一点稀释了。

抓住点滴,需要有一颗能摒弃繁华的仔细的心。在这个出门靠手机,在家靠电脑的社会里,能通过那颗朴素的心去拨开冗杂的科技迷雾,仔细地将点滴从没用的垃圾中挑拣出来。还好,我们熟知爱丽丝门罗,那颗连诺贝尔文学奖也侵扰不了的内心是那样的恬静。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强大的商业力量堕落为小说“写手”,大笔一挥,且财源滚滚而来时,那颗心却让门罗始终惜字如金,认真写作便是她所珍惜的点滴。在过往的大半生里即使“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但她笔下的每一个字价值都堪比金银。那颗抓住了心的点滴是如此地令人敬佩。

人生是一大缸清水,上天在这水中滴了几滴墨水,有的人细心,在墨水淹没在清水里之前便将它抓住,而有的人则等到墨汁被一点点稀释后才想起珍惜,但它早已没了踪迹。所以,朋友,抓住点滴,珍惜点滴,别让外界的一切稀释了珍贵的记忆。

往回走

我是一个行人,沿着时代的轨道向前走,经历了照片由黑白到彩色,也经历了人们对回忆由珍惜到冷漠。我看到图像由模糊变得清晰,也看到人心由清晰变得模糊,这一切令我感到乏味。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决定——往回走,回到我出发的地方。

周国平说:“这是一个情感缩水的时代。”然而,是什么导致情感缩水呢?很多人将它怪罪于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喧嚣。没错,就像巴赫金说过的:“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正如汪峰在《北京北京》里所唱,城市里充斥的“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无时无刻不骚扰着人们的心灵。的确,如此吵闹的时代,单纯的情感难以栖居。于是大家在心灵疲惫的时候开始埋怨时代,埋怨它的物质至上,埋怨它的灯红酒绿,开始怀念过去那些简单的生活。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错吗?我想,不然。手机它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造就那么多“低头族”,微博它不知道自己的产生会造就那么多“微博控”,电脑它也不知道自己的诞生会让那么多人沦陷于网络世界。再看看那些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他们背起行囊,打着“逃离城市”的口号,来到远离城市的山顶时,他们在干什么?看手机,发微博,转彩信——哦,我明白了,原来导致情感缩水的不是时代而是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自己啊!

这个时代是喧嚣,是吵闹,然而谁说吵闹中心灵就不能安静?谁说喧嚣中灵魂就不得栖居?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同样生活在城市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如沈从文却可以在自己心中筑一道围墙将浮躁拒之门外,同样生活在时代染缸里,李安却能带着理想与本真站在众人面前。情感是否缩水与是否在如今并无关系,“空心人”走到哪里都是“空心人”,世界给不了“空心人”一颗心,就像时代给不了一个人安静的灵魂一样。

沿着时代的轨道往回走的我,看到了照片由彩色变成黑白,也看到了人们对回忆由冷漠变得珍惜,这一切令我欣喜不已。流连于此的我却渐渐发现,不仅是那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原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浮躁,原来沿着时光轨道向前或向后,只不过是由一个浮躁走向另一个浮躁。

我再次背上行囊——往回走,沿着人心往回走,回到最初单纯平静的人心。

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

黑白、稀少、年久、泛黄;

多彩、海量、瞬息、更新。

这是不同的时代赋予照片的不同特性,亦是不同的境遇里记忆存在的各异方式。数码技术定格了我们无数个鲜活的瞬间,却也稀释了曾无比凝重的点滴。也许,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既要“影印多彩地”,又要“心守黑白时”,让记忆与真心在常拍常新的照片里永不褪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时代随照片的变化辗转,时代里的人们却始终能在狄更斯的这句话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从前,我们会攥紧那零星几张照片,随它们的泛黄和模糊而老去;如今,我们会在一目十行的摄取中切碎了真心,变成了一群记忆不过七秒的鱼。正如精神匮乏之害甚于物质的贫乏,心灵的剥蚀往往比岁月的剥蚀来得更加可怕,而这也正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似乎走不出的困境。立起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情感深刻、相依相偎的自己;推翻记忆,我们其实已在抛却真心过后一无所有。我们不能否定数码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多彩的便利,然而,存此真心在,长守黑白时,守住那种简单的快乐、充沛的情感、清晰的记忆,才该是我们的选择。

林徽因说:“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当生命的聚散离合已成为常态,人们或许可以用照片消解思念,却永远不可能让相机代替我们的心灵去思念、去记忆。能够让生命坚实有力、让心灵真实鲜活地存在的,只有我们自己。毕竟,我们用以感知外界的窗口,是眼睛和心灵,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的代言人——相机。在对相片的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我们似乎粉饰了青春与情感,刷新着快乐与记忆,却终究敌不过最暂短的相逢中最淡然的微笑,表面默然无声,却是冲破了最遥远的距离后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发出的最激越的啼音。

此身应印多彩地,那是席慕容的“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此心长守黑白时,那是杨瑄的“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

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令人遗憾地老去,却依然可以翻着多彩的照片,回想着永不褪色的曾经,同哭同笑。往事迷离,而心路清晰。

那时节,年华从此停顿,思念从此生根,我们却依然可以如伍尔芙所言,“记得共同走过的岁月,记得爱,记得时光”,然后明白,这便是“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的意义了。

丰富了物质,稀释了珍贵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照片从一种稀罕物,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大量地拍照、晒照片、看照片,陶醉在复杂繁多的画面里。殊不知,在那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那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

诚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购买胶卷相机已成为过去;模糊泛黄的相片已成为过去;为浪费胶片而担心已成为过去;为无人分享而忧虑已成为过去。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我们很难在面对照片而感动落泪了,我们很难由于照片而回忆过去了。那重要的人生瞬间,在繁多的日常点滴中显得不再珍贵。是啊,照片越来越多,照片中的珍贵就越来越稀少!就像一粒冰糖落入水桶,那曾经的甘甜早就难以寻觅,但我们仍然向水桶中加水,忘了加糖。

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情感缩水,在那物质匮乏的过去,保留了那珍贵的情感。没有电视电影的滋扰,陶潜才能创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王湾才能写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没有相机纪念美景,王维就用诗句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若这些发生在现代,那么中国文坛少了三位伟大的诗人,而多以一个宅男、一封短信、一张照片罢了。我们过于直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过于浪费我们的感情,那珍贵的东西依然被稀释,真情已经难以寻觅了。

一杯水,对于城市的人们没什么,对于沙漠中的旅人就是生命的稻草,那些照片,对现在的人没什么,在过去,人的一生就能记录下几个瞬间,唤起那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是多么珍贵!用一万张普通的彩色照片也难以换回那珍贵的泛黄的黑白照片。物质丰富者如朱元璋,拾荒时难得的美味做了皇帝后却无力享受,可见那珍贵被稀释了多少。

其实,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生疏,让社会间的相互人文关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和情感的稀释。

少拍两张彩色照片吧!去翻翻柜子下泛黄的老少片吧!让我们在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受曾经的珍贵……

用心看世界,凭心忆流年

在黑白照片时代,为数不多的照片只记录下人生最珍贵的瞬间,老照片在家人一次次亲切地抚摸翻看下泛黄模糊,但人们心中的记忆却永不褪色。而数码技术时代下泛滥的照片不但没有使岁月是脉络清晰,相反,人们往往在机械地浏览与频繁地更新照片时忘记了来时路,再也抓不住回忆的尾巴。

是什么使曾经珍贵的点滴被稀释,又是什么让那份灵魂最初的诗意与美好落在了远方?难道我们应该怪罪科技,怪罪愈发方便的照相和存储技术剥夺了“物以稀为贵”的新鲜感?又或者我们可以抱怨时代,抱怨过快的生活节奏与过大的生活压力夺走了我们仔细观察照片的闲适心情?

不!我们没有理由怪罪和抱怨科技的发展,因为照片仅仅只是我们心与眼的媒介。因此,照片的质量不重要,照片的多少也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我们用一颗怎样的心看世界、忆往昔。我们若有一颗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心,便自会发现时光角落的淡淡美好,自然也会把时间深处的细微线索与记忆埋藏心底以供温暖回忆。可悲的是,大多数的人抱着一颗追名逐利的浮躁的心看世界,把世间的一切抽象成价值符号,自然难以真正理解和追忆岁月里的美好与温情。

青年摄影家Pano在《南法航线》中提到,每次出游前,都会先问自己——这次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拍风景还是享受美景?如果只是拍风景,他绝不会带上摄像机。也正因此,他的照片格外富有质感,他的文字才有打动人心的细碎温暖。“拍生活”与“体味生活”并不能等同,照片时代的人们没有随时随地拍生活的条件,却因此有了随时随地享受生活的机会。于是风景人情都在心底,欢乐悲伤皆成回忆,但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无暇关心周遭的人和事。他们机械地拍下一张张照片自以为延伸了感官,定格了时间,却不曾想,在蒙尘心灵的驱使下照片的内容也浮夸单调,如何点亮生活与回忆?

春秋更替,云水潇湘,时代更改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更改初时的心境。正如安妮宝贝所说:“应该多关注生活里更多的细节,我们置身的城市虽然大而粗糙,压力沉重,但仍可以找到时光瞬间的些许美好。”而留住这些美好,靠的是我们的心。当你再遇到动人的美景,动心的时刻,记得放下手中的拍照工具,试着用心去感受记忆,相信这段时光定会植根心底。如此一来,无论相片多少,翻看与否,你都能从心底忆起最美好的温暖与诗意。

回到胶片时代

如果将数码相机里储存的照片全部删除,你还记得什么?当今世界,“以新代旧”的齿轮正以飞快的速度运转着,逐渐掏空了人们的大脑和心灵。于是我开始怀念胶片时代。

在那个距我们并不远的胶片时代,人们用仅有的几张黑白胶片记录几个宝贵的时间。人们通过回忆,感受那些无可替代的温存;然而在当今数码技术高超的时代,照片泛滥成灾,大容量内存的手机、相机宽容地收纳我们的记忆。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的记忆正逐渐地被吞噬。我们有多久没回忆了?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现代科技所捆绑的心灵。萧伯纳在生前出版过一部《萧伯纳情书》,在序言中他写道:“也许有人埋怨说,这一切都是纸上的。让他们记住:人类只有在纸上才会创造光荣、真理、知识、美德和永恒的爱。”于是我发现,与现在只稍稍动一下手指就能保存记忆相比,黑白胶片记录下的回忆简直要珍贵太多,我们需要找回那最初纯粹的心灵,我们需要喊出那在市声喧嚣中久被蒙蔽的生命之声。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浮华困扰的灵魂。我看见梭罗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步入丛林,他朴实的文字下蕴藏着一颗丰富的心灵。在《瓦尔登湖》中他告诫人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新事物滋生的越来越快,再没有人愿意翻那已泛黄的老照片,可到底是我们抛弃了旧事物,还是旧事物抛弃了我们?

“生活的丰饶蕴藏在我们已经忘却的记忆之中。”切萨雷·帕韦泽曾说道。我们早已感受不到三毛笔下静观土地与人世的快乐,再也没有了白落梅所说的在心中修篱种菊的安宁,我们有的只是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被塞满了厚厚的稻草。

那么,就让我们在一片快门声与闪光灯闪烁中勇敢地放下那“吞噬”记忆的机器吧!享受回忆,回到胶片的时代,看看那沿途的风光,多美!

寻找真实的感触

那些记忆中最难以磨灭的画面,通常凝固在一张薄脆的纸质相片里,被岁月蒙上一层淡黄的旧色,蔓延着皱纹般的裂痕。它是老旧的,可始终有人愿意相信,唯有这古老的相片才能真正守卫得起回忆之珍贵。这几寸见方的纸片,永远无法被一格格像素所取代。

因为它承载真实的感触,有着人性的温度,所以它珍贵。那拍照时的兴奋、冲印时的期冀,拿在手里抚摩的触感,足以使情感在此过程中融合升温,使回忆慢慢发酵生香。也许是手机即时的“闪拍”太过轻松,拇指一按大千世界随意定格,键盘轻击海量图片收纳入库,于是麻木和不以为意接踵而至。都说求之不得,来之不易,所以珍惜。而科技却在让求之不得之物变得触手可及,让来之不易变成网络购物中的鼠标一点。于是寻觅生活珍宝的路被快车道所占领,透过车窗看到的景,汽车代步找到的宝藏,终究不再是当初那般滋味了。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是啊,可这份便捷似钢化玻璃般隔绝了我们对世界细细品味、静静触摸的权利。仅仅是照片的情感积淀孰多孰少吗?不,放眼看向这个钢筋铁泥筑成外表、数字代码填充心里的世界,又有多少真实的感触正在丧失?

于是,清晨的小巷里香甜的烤红薯没有了,有的是网络上搭配精美剪裁适宜的美食照片;亲笔落墨于厚纸上,千里鸿雁辗转山水间的牵挂没有了,有的是微信上日渐冷漠的仪式性寒暄;川端康成般“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花香幽幽被“冬日温房观花”的玻璃墙阻隔;背包客谷岳只带一双眼睛两只脚走遍世界的浪漫被“网上观图,游遍天下”的宣传语斩断……的确,没有了旅途劳顿的汗水,没有了焦躁漫长的等待。可真正打动人心的那份蠢蠢欲动的期待,那般触摸人生粗糙表皮的感动,那种行走在真实之中的欣慰,也全都消失殆尽。

可是,我们又怎么舍得让那与家人围看相册畅言欢笑的时光一去不返?又怎能答应亲情、爱情与友情流于指尖下方便却冰冷的代码?那就解放你束于科技之中的双手,去尽情触摸这个美丽的世界吧!也许你的步履会慢下来,会感受到赤脚板下沙石的硌人;也许你用心拍下的照片会被岁月打磨得难以分辨、模糊不清。可如没了这脚心里细痒的触感,没了那在千百次摩挲中日渐黄皱的照片,没了那贴在指尖的、滚热生动的生活温度……这一生,又该是多么平淡而乏味啊!

定格珍贵回忆

阳光下,微风拂面。在花园里惬意地翻动那微微泛黄的老相册,慢慢重览照片中的人影风物,我不禁冥想过去,心潮翻涌。而当猛然意识到定格的点滴早已不复存在,不由得泪湿眼底……

这就是老照片带给我的无穷力量,它让我回想过去,咏叹今日。虽然相片已微微发黄,但泛黄的质地掩盖不住心灵上最珍贵的回忆:浓厚的亲情,多年的友情……当时光被定格,刹那即为永恒,它们随着岁月的积淀演化成了专属于自己的文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照片中的主人公如今身在何方?岁月又将他们带到了哪里?每当重翻老相片,内心敏感的人总会有诸多感慨。

正如今年春晚上大萌子几十年来的照片温暖国人一样,当我们自己重读当年的自己也会心潮澎湃。照片中的大萌子从花季到而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在胶片的神圣见证下被珍藏。单张照片看起来也许效果平平,可当点滴串联成成长历程时,照片就产生了一种魔力,它让人不禁发现:原来我经历了这么多而我却毫无察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片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属于奢侈品。“物以稀为贵”,因为奢侈,所以拥有照相机会的人们会倍加珍惜。那时的胶片中承载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也蕴含着当事人的苦辣心酸。相片,作为一张纸与普通物品别无二致,但当岁月将其沉淀为一段回忆,其价值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促成了照相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相片永不褪色,像素无限清晰,分享随时随处,仅仅这些就已让我们欣喜若狂了。于是我们竭尽全力利用现有资源,在一切场合寻找拍照机会,渐渐地,一种“晒”文化在网络风行。无论是珍贵的点滴还是无聊的消遣,都在网络占据了半壁江山。“晒甜蜜”、“晒幸福”固然美好,但用“晒”来消遣着实是一种浪费。那些曾无聊“晒”过照片的作者们估计在几十年后忘记初衷,因为那照片毫无意义可言。更可怕的是,我们正走向“无聊晒”的深渊却自我陶醉,难以自拔。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篇6

——可可?香奈儿

从窗子中望出去,本该是相同的场景,而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图画。究其原因,在于你所关注的角度不同,你所怀有的心境不同。所以人们看到的才有雅与俗、静与闹的差异。当你怀着积极的心态,多多关注美好的事物时,便会有生活向上,美好的人生就此绽放。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使人生更加美丽。

不同的人看待半瓶水,会有“只剩半瓶”和“还有半瓶”不同的感慨,前者往往眼着于悲观,便会充满忧虑。后者更加在意美好的东西,便会有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成就。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社会的感恩,多一些前进的动力。林清玄说:“一尘不染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只有我的阳光。”现实的社会,的确存在着_,而我们应该看到主席的反贪的决心和力度,看到无数百姓坚守良心底线关注并举报贪官的积极行动;的确存在着干露露,郭美美之辈炫富低俗、招摇过市的个别现象。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感动中国的小人物,九旬老人刘盛兰资助学子几十载,方俊明纵身一跳终生无悔。看得见他们,以爱对待社会,以善充盈人生,我们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和洗礼。

看见美丽便有芬芳,只看见污秽便会让人消沉堕落。川端康成的《雪国》令无数人震撼,然而在人生末端的他,被名利所累,日日所思的不再是美丽而是污秽的金钱、地位,最终在极度压力之下选择了自杀。老舍不堪_迫害,投湖自尽,给诺奖留下遗憾。假使川端康成如莫言一样“我若不动,风又奈何”,那他定会于世界文坛继续绽放。假使老舍只在意文字的美丽而不在乎身体迫害,那诺奖之花恐怕早就盛开在神州大地。若眼睛看不见美丽,又怎会有人生的美丽?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点信心和斗志,让人生扬帆起航。网络现世之际马云看到的是巨大的市场而不是中国所面临的压力,最终让无数人为阿里巴巴喝彩鼓掌。出国无望之时,俞敏洪看到的是学子留学的商机而不是自己的悲哀,最终新东方集团成为国内楷模。智能手机普及让雷军看到了契机和希望,于是才有了小米手机今日的辉煌。

事物总有两面,就业压力让一些年轻人倍感焦虑,而有些人却从中看到希望,获得了成功的动力,加速了成功的步伐。

同是从窗子中向外观景,要善于撷取美的画面,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美丽的,人生才会灿烂辉煌。

广东高考零分作文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零分作文:

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九),星期天,多云。我邀请在湘阴县新泉镇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夏明光先生,驾车陪同我一起到祖源地、与湘阴县新泉镇相邻的岭北镇军民围、黄泥窖寻谱。

在益阳市我住处的楼下,我们用过早餐就出发了。省道S308上,人来车往。上午八点多钟,我们到达新泉镇。夏先生说,在镇上,他曾经为一张姓人家印过家谱。我决定先看看这户人家的谱。轻车熟路,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张志祥牙科诊所”主人张志详,他正在为他人看牙科。刚好他妻子买菜回来,他便请妻子到房内拿出家谱给我们看。我查阅他的家谱得知,虽然他也是南轩裔,但我们在南轩四世孙处就分支了。他为任远后裔,我们是任道后人,铿公是我们共同的先祖。

因时间紧迫,我们立马告辞,寻访我久欲造访的军民围。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岭北镇(茶湖潭乡)新民村(即军民围村)。好在军民围村距新泉镇很近。在该村7组,我们找到在邻里眼中应当知悉谱事较多的张细兵老人,但是62岁的张细兵正在干农活。等到老人回家后,问之,一无所知。但其热情带我们到本组张培根家,都说张培根家有老谱。到张培根家后,他亦不在家,其老伴说是一大早就到茶湖潭街上去了。见此情景,张细兵老人主动提出骑摩托车去找人,20分钟后,终于找回了74岁的张培根老人。他说,家中无老谱,只有一本“时裔”,且只记得其派语中的六个派字:“奇,式硕流忠义”,他本人是“流”字派。

经我详细询问得知,新民村张姓人家,主要分布在第一组和第七组。现在七组的与我们不同,只能去第一组碰碰运气。

告别张细兵、张培根两位老者,我们踏上第三站。根据张培根的指点,找到了新民村一组79岁的张德根和67岁的张培根(两人是亲兄弟),但是,两人都对自己是什么派也弄不清。

但他们透露大约是今年8月份,牌口乡飞龙寺村有两人来寻找过。我推测可能就是张国其、张正全两人,他们根据先德的提议来寻谱的。

既然军民围没有收获,我决定去五搭桥看看。数年前一位族兄说过,我支族祠堂在五搭桥附近。问讯得知五搭桥在五星村。又是一路打听,在一条水泥公路边上,在“张记油坊”,我们找到一名老者,名叫张正秋,问之,其对自己是什么派,一无所知。但经其指点,我们原路折返五星学校(学校早就撤并了,现在成了沙发厂),并请另一老人带路,找到了五搭桥的原址(距学校大约300米左右)。五搭桥现在成了一口池塘的“塘坝”了。无奈的我,只好用苹果手机拍了几张“塘坝”相片,以作纪念了。老人说,五搭桥大约是在1950年代左右拆除的,并说五搭桥附近没有张氏宗祠。

最后一站,到仁义村寻谱。因为,在我已经找到的道光八年的《张公南轩族谱》之中,记载了我的部分先祖故后安葬在黄泥窖。而据夏明光先生主编的《岭北地方志》记载,黄泥窖就在仁义村境内。在一家名叫“坦坦超市”的南货店,打听得知,店主就姓张,问之,一无所知。并告诉我们仁义村支书张应秋的电话,我拔打其电话问之,基本上是什么也不知。

这次岭北镇寻谱,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因此,在我最新编纂的《牌口张氏族谱》中,部分先祖信息残缺不全的`问题,将成为永远的遗憾而无法弄清了。纵观本次寻谱过程,个人有三点感慨:一是在岭北镇,老人们对谱事一无所知,连自己是什么派也搞不清。二是五搭桥周边没有张氏宗祠,否决了那位族兄的说法,了却了先德的一桩悬念。三是军民围村、仁义村我们所寻访的张姓人家,没有一家藏有族谱。呜呼!现代人宗族观念、家谱族事漠然视之,为之奈何?!

点评:

信息时代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写出自己的特点就好

20广东高考作文为新材料作文。材料着意在信息时代,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时人与自然的距离这个角度,来切入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具体主题。每个考生可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感悟、理性展开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在立意与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就好。

材料通过传统的看云识天气与现代气象预测相比较,展示出在对生活有实用价值的自然规律的把握中人们离自然的“近”和“远”;通过在森林中接触自然与通过网络了解自然这两种途径,展示出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中离自然的“近”和“远”。

广东高考作文 篇8

在这个校园里,我已经生活了好几年,迎来又送走了几届学生。每一天,我都会早早起床,漫步校园,我愿意邂逅比我起得还早的学生,渴望与他们互道一声“早”。

其实,对于有幸能在教室里相识的他们,从第一天见面,我就开始了唠叨:

对于未来,要早早定下目标。无论目标高尚还是相对自我,都是自己对明天的选择和谋划。人生一定要有方向,繁华的世界诱惑虽多,一个人却只能有一种人生,所以从大学起就要校正生活的罗盘,然后握紧舵轮。

对于现在,事事都要早早准备。大学生活一切要靠自己,什么事都要自己打理安排。新学期要早早选好心仪的课程,定下要读的书目,各门功课的作业和论文更要早些下笔,千万不能指望别人帮你做这些。阅览室要早些去占个宁静的座位,食堂要早点去免得吃残羹剩饭,各类资质证书更要提前下功夫,拿到手之后心里会踏实,就业时可能会帮上大忙。

对于父母,要早早懂得孝顺。已经成年了,不要再像儿时那样只会向他们要这要那,提各种各样的无理要求。要学习回报,打一个电话多几句问候,利用课余时间打一份工,减轻一点他们的负担,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再让他们费心,这些都是孝,都是爱。此时学习孝顺,其实已不算早,认真地打量一下父母吧,他们的两鬓其实早已爬满白发。

对于爱情,要早早学会呵护和珍惜。爱情常常在校园里美丽地开放,手拉手漫步林荫路,肩并肩听一堂外国文学课,面对面享用一顿青涩年华里奢侈的晚餐,然后在无人的花园里拥抱接吻。爱情应该发生,但它的美丽却在于责任,只有懂得彼此呵护和珍惜的爱才可以走得更远,才能结出果实。

在这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和特色的学校里,我说得更多的,是要他们知道什么是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又不仅仅是指职业。我们常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还是一把尺子,一把丈量德、才、言、行的尺子,一把丈量人生境界的尺子。一旦成为一名教师,这把尺子就悬在额头,自己量,学生量,所有人都在量,要量一生。所以做了教师不能懈怠,不能误人子弟。“无利不起早”,这个“利”说小了是孩子的成长,说大了是民族的未来。

校园清晨,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对我说:“老师,早!”对学校高大的图书馆里的先哲们说早,对实验室里的精密设备们说早,对这条菁菁校园通向日新月异的社会的大路说早。我更希望,若干年后,无论我的学生是在坐落在城市中现代气息浓郁的校园,还是在一所纯朴美丽的乡村小学,每个清晨迎着金色的阳光都会有稚气的嗓音对他们尊敬地说出:“老师,早!”

广东高考作文真题 篇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带你去看花海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 …”“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 …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尽赏自然,尽得欢颜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广东高考高分作文 篇10

世界迎来第一丝曙光

无休止的黑暗迎来光明

美丽无瑕的彩虹出现在你面前,

你还在

不停地

奔跑吗?

当黑暗慢慢褪去

太阳渐渐升起

温暖遍布在你的全身

奔跑的你

在,

想什么呢?

你的心里到底是什么呢?

它好像在对你说

一直奔跑的你,是不是错过太多,失去太多了?

你是不是,

一直奔跑,从未停止

向所谓的幸福奔去,

真的,

没有错吗?

你的幸福,

真的是你在追求的一切吗?

你不觉得它们虚无缥缈吗?

它们,

到底是不是你真正的的选择?

猛然回首,

好像幸福之光并没有照耀到你

是幸福偏心吗?

不一定,

你,要扪心自问

幸福真的在更远的前方吗?

真的翻越了那座山就是了吗?

那里真的是幸福的圣地吗?

为什么

致力于奔向幸福

却只感到阵阵的凄凉呢?

我一直在想,

一直在疑惑

从前的一切

朋友,家人,快乐

为什么好像都离我而去呢?

清风将落叶吹到水中,

水面泛起了点点涟漪,

走近,

水中的人影,

真的还是我吗?

是否,

太注意远处

而忘记了,

一路上的风景,

是否,

感到

身心疲惫,

想停下,但又停不下来,

因为,

你自己说

‘不,我还没有追求到幸福。’

是不是太注重目标了

而忘了路上的风景呢?

是不是感到疲惫呢?

是的,

多年的奔跑已经令人生倦,

坐下来,

看看吧

你的心,

呼唤你,

啊,我真的累了,

你为什么还要那么倔强呢?

清风摇曳着树叶

湖中碧波荡漾,

叮叮咚咚的泉水

慢慢地从泉眼中流出,

古老的钟

敲打着,

抬头看看天

天上的白云悠悠地转着

好像一个大笑脸,

原来,

幸福正在对我微笑呢。

上一篇:大一学生义教总结下一篇:关于婚礼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