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用药原则

2024-05-17

猪场用药原则(共3篇)

猪场用药原则 篇1

近年来, 我国的养猪业发展较快, 散养户逐渐退出, 规模化猪场大量涌现, 规模化发展、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已基本达成共识, 各种科学饲养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也已得到普遍推广。然而, 在养猪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猪病多发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很多养猪场都会使用药物防控猪病, 猪肉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引起了专家、养猪者及消费者的关注, 如何安全用药值得深入探讨。笔者认为猪场在用药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辨证施治

猪只发病后, 切勿不明病情就盲目治疗, 应及时聘请专职兽医或有关专家查明病因、综合诊断后, 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 科学选药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 尽量选择安全、高效、方便、价廉且无残留和毒副作用的药物;在确定所选药物后, 还要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以使药物吸收较快、较多, 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严禁选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中所列药物、人用药物及假冒伪劣药物为病猪治疗。

3 合理组方

随着猪病的复杂化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 提倡协同用药、中西结合治疗, 避免单一用药引起病原菌耐药。但在协同用药的过程中, 要根据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正确配伍、合理组方, 避免药物之间发生拮抗作用或中和作用。

4 及早用药

一般来说, 药物用得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及早用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但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宜早用, 因为太早使用可能会掩盖发病真相, 且会损害猪只的保护性反应机能,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由细菌引起的腹泻, 不宜过早使用止泻药, 因为过早止泻会使病原菌无法完全排除, 不但不利于病情好转, 反而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腹泻。

5 精确施药

杜绝为缩短治疗时间、追求药物疗效, 随意加大药物使用剂量。应在参考药物说明书的基础上, 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病情的发展, 计算最佳剂量。此外, 还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质量单位与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 做到准确计量。

6 正确给药

动物给药的途径较多, 应根据药物说明书的指导, 合理采用正确的给药途径;同时, 要掌握好给药的时间, 切勿凭感觉或经验滥用。否则, 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甚至引起应激反应而加剧病情。

7 按需治疗

一般情况下, 选择合适药物辨证治疗3~5d后, 病猪症状会逐渐消失, 在此基础上维持用药1~2d, 以巩固疗效。切勿一发现病猪有所好转就停止用药, 使之前的治疗效果“付诸流水”;或误以为长时间用药可加强疗效而持续数天用药, 不但会损害猪只的免疫器官, 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8 严格休药

如果是为商品猪治疗, 一定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休药期, 确保上市猪肉质量安全。切勿受利益驱动而将刚刚康复或尚没有康复的猪出栏, 给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浅谈规模猪场如何科学用药 篇2

为此, 笔者就规模猪场动物诊疗人员在临床中的科学用药谈几点拙见。

1 根据猪场发病情况

详细收集所在规模猪场猪只的发病症状:

包括猪群的共同症状, 个体症状, 发病猪群的整体、个体情况, 精神状曾春琳况, 发病猪只的体温、运动、姿势、粪便干硬、尿液颜色、呼吸快慢及了解掌握猪场以前的发病史等。

2猪病的正确诊断

根据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查明病因 (有条件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测) , 作出正确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 科学选择最佳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从而实现“药到病除”的前提。因此, 规模猪场动物诊疗人员应根据生猪疫病流行病学的发生规律、本猪场猪只发病的症状、免疫情况、饲养管理及以前的发病史, 实验室诊断等, 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 切不可盲目猜测, 胡乱用药, 或采用药物包围的治疗方法, 要防止因乱用药而对猪只造成的损害现象发生。

3先确定治疗原则再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之后, 要先确定治疗原则, 然后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原则是纲, 是治疗方向;方案是目, 是治疗措施。治疗方案包括整体 (预防) 用药, 个别 (治疗) 用药及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方法、疗程、用药时间或采取综合用药等。治疗时要建立用药记录及猪只病历卡, 记述治疗情况、用药效果。在制定治疗方案时, 要同时制定一个备用方案, 以便在临床治疗中及时矫正、修改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要把治疗与预防结合起来, 推行“治未病”的指导思想, 防止疫病的发生, 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4要科学选用药物

一是要依据治疗原则科学地选择药物。在确定病因后, 应及时选用低毒高效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若临床症状不明显, 暂时不能确定病因时, 则须随机选择部份病猪分组进行药敏试验, 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治疗用药, 迅速开展治疗;二是要合理用药, 根据病情确定用药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第一次用药量要准确 (磺胺类药首次药量要加倍) , 第二次可适当减量, 症状改善时用维持量, 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2 d, 以巩固疗效, 达到治愈目的, 用药时间一般为3~5 d。给药途径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内服给药, 药效易受胃肠道内容物的影响, 给药一般在饲前, 而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饲后喂服;不耐酸碱, 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不宜内服;全身感染注射用药效果好, 肠道感染采用口服用药效果好;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用药, 保障人类健康。

5要合理配伍用药

临床治疗时, 要根据猪病的性质、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等情况, 灵活地选择药物。正确地配伍用药,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因此, 动物诊疗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兽药的性质、用途、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不同兽药之间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等知识, 以利于在临床诊疗时, 正确使用配伍药物, 科学组方, 提高疗效。

另外, 临床用药时, 建议采取中西结合疗法。因西药虽具有效成分含量高、作用迅速、疗效快等优点, 但多数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造成有时按“用量”进行治疗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如果配合中兽药治疗, 往往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和效果。西药和中兽药在临床上应尽可能配合使用。

6临症时应标本兼治

临床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病原才是疾病的本质 (内因) , 因此在临床诊疗时一定要标本兼治,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除病患, 促使患畜早日康复。如猪感染弓形体引起的发热 (猪多数疾病都有发热症状) , 在使用退热药物后, 可能出现退热“治愈”的假象, 这时如果没有结合使用磺胺类药 (优选磺胺嘧啶) 或其他控制弓形体的药物, 就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延长, 甚至进一步恶化, 引起猪只死亡。同时, 在猪病治疗中切不可嘎然停止用药, 要及时巩固或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在第一次用药后, 如果病情明显好转时, 应按疗程进行巩固性治疗及兼顾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 缓解或消除某些严重症状, 以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7要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消除致病因素, 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治猪病的重要组成部份。兽医临床需要对病猪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多数病猪和亚健康猪都需要加强营养, 只有在营养保证的前提下, 才能得到较快康复或缩短发病时间。动物诊疗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是“良好的营养”的重要性, 要把护理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 还要高度重视环境消毒, 消灭病原, 要树立起消毒能“治”病和消毒比治病更重要、成本更低的理念。加强消毒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制定猪场消毒方案, 正确选用及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遵守消毒规程。

浅谈规模化猪场预防保健用药 篇3

1 季节性预防用药

一年四季中, 随着温、湿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 猪场一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要根据季节变化, 对一些疫病在运用疫苗预防的基础上, 全群可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各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有选择性地灵活应用。如用支原净100g/t+金霉素300g/t, 对于哺乳母猪产前、产后各用1周, 后备母猪、种公猪每月应用1周, 小猪、中猪分别在12周、17周各用药1周, 可有效地预防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阶段性预防用药

生猪在各生理阶段、年龄阶段, 一些猪病的发生也有其特点, 如:仔猪红痢, 主要侵害出生后3日龄以内仔猪;仔猪黄痢, 常发生于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仔猪白痢, 常见于10~30日龄仔猪。在生产上我们可以根据仔猪各阶段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来预防一些疫病。仔猪出生后2~3d内, 每头仔猪肌注补铁剂100~150mg (如牲血素) , 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 每头1ml, 10日龄每头再注射1ml。仔猪在3、7、21日龄分别注射3次速解灵 (头孢噻呋500mg/ml, 每次0.2ml) , 仔猪断奶前一周至断奶后半个月, 用支原净 (50mg/kg) +金霉素 (150mg/kg) 拌料饲喂, 同时用阿莫西林 (500mg/L) 饮水, 可有效地预防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和水肿病的发生。

3 应激性预防用药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同时刺激时, 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我们在饲养管理上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同时, 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如VE、VC、VB2、电解质、镇静剂或中药制剂。如刺五加、党参、延胡索结合VC、VE使用可使猪群适应高、低温的能力加强。适当降低饲粮抗原物质;添加微生态制剂、酸化剂和酶制剂以及抗菌促生长剂, 同时加大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可有效降低断奶仔猪应激疾病的发生。高温季节除采取一系列防暑降温、改变饲粮配比等技术措施外, 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C200mg/kg、VE60mg/kg、小苏打300mg/kg和电解质多维150mg/kg, 可有效减轻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 驱虫性预防用药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可以通过外表观察、定期粪便检查和屠宰时剖检进行监测。预防性药物驱虫是防治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主要技术措施。具体措施为:

(1) 驱虫必须要对全场所有猪统一进行, 以防止驱虫猪群和未驱虫猪群间的交互感染;

(2) 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间隔3个月驱虫一次;

(3) 仔猪在保育阶段后期或生长阶段各驱虫一次;

(4) 引进种猪并群前10d驱虫一次。药物可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复方驱虫剂, 它不但能驱除线虫类和螨类早、晚期幼虫和成虫以及原虫, 而且它安全性能好, 可以放心地用于包括怀孕母猪, 甚至重胎临产母猪在内的各阶段猪。

5 紧急性预防用药

一旦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对于一般病猪及可疑猪应立即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尚未发病的猪及其受威胁的猪场, 可以根据疫病的种类和性质采取相应的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如发生猪瘟流行时, 对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所有猪 (除哺乳仔猪外) , 每头一律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6~8头份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一周后猪群可得到保护。对于无疫苗可用或用苗免疫尚未产生免疫力的受威胁猪群, 预防药物的选择应针对当时、当地疫病流行的类型并结合当地实际使用效果且通过药敏试验, 选择出高敏预防用药。如发生猪链球菌病流行时, 可以在饲料中按200~400g/t加入磺胺-5-甲氧嘧啶, 并配合等量的碳酸氢钠粉。

上一篇:熏陶提高下一篇:创新班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