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基本原则

2024-07-20

家庭用药基本原则(精选13篇)

家庭用药基本原则 篇1

家庭教育四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确立目标

出发之前先定好目标,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前提,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一定要清晰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孩子成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是考上大学吗?我认为这远远不够,我们要把目标放到孩子成年之后,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总的来说,无论是谁家的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天赋和物质,所有孩子的成长都要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一:心灵强大,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轻易被人伤害,拥有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

目标二:身体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免谈!

目标三:独立自主,即长大之后自立,自己养活自己!

然而,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有多少家长已经忘记了我们孩子成长的基本目标了呢,非常非常多,很多家长都想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结果却把孩子养成了一条蛀虫,成了啃老族!痛不欲生!基本目标没有达成,谈什么成功,成就都是废话!

原则二———树立榜样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就要学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需要家长追求自身的自我不断成长,为什么说孩子其实是家长的第二次生命,是让家长成长的礼物,就是这个道理!如有的家长想让孩子不要天天看手机,想让孩子要看书,但是他自己有没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呢?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就先不要要求孩子!

原则三———建立关系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有效管教孩子的前提,所以家长要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陪伴,鼓励,表达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满足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归属感与价值感,如此才会有拥有向上的力量!

原则四———有效管教

孩子犯错的时候,怎么办?错误的方式有很多,如打骂,批评,责备,唠叨,然而这些方法统统是无效的,只会让孩子更烦更叛逆,正确的管教方法是:

1、接纳孩子的行为,相信所有的错误都是成长的好机会。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聆听,尊重和理解他的想法。

4、了解他的需求。

5、再问问他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家庭用药基本原则 篇2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计划生育。

关于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学界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 从立法上来看,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特别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和计划生育五大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指婚姻当事人享有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婚姻的权利。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第一, 结婚自由, 就是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 或者第三人加以干涉。第二, 离婚自由, 指婚姻当事人有权自主地处理离婚问题。双方自愿离婚的, 可以协商离婚。一方要求离婚的, 可以诉至法院解决。第三,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1]。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

所谓一夫一妻制, 即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我国《婚姻法》是明确规定仅指重婚行为的[2]。所谓重婚, 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具体是指以下三种情况:第一, 有配偶的人, 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 即是重婚。第二, 虽未登记结婚, 但事实上与他人以夫妻名义而公开同居生活的, 亦构成重婚。第三, 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 或者虽未登记结婚, 但事实上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也构成重婚。

除了禁止重婚外, 一夫一妻制还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谓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 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从构成要件上来看, 这种“同居”应至少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 主体上, 至少有一方为有配偶者;第二, 同居的对象是婚外异性, 不能是同性;第三, 同居者相互间不以夫妻名义 (若以夫妻名义同居则构成事实上的重婚) ;第四, 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生活。

三、男女平等原则

男女平等, 是指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个方面, 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婚姻家庭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男女双方在结婚、离婚问题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第二, 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第三, 其他男女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

四、特别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的原则

其一,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的合法权益是指,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 在人身和财产方面, 妇女均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此外, 还包括婚姻法对妇女怀孕和分娩后一年内, 丈夫不得提出离婚以及离婚是对共同财产的分割上, 享有特殊的保护和照顾的权利等。

其二,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在家庭关系、离婚等章中, 都有保护儿童的具体规定。首先, 法律规定了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并明确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即使父母亲双方离婚, 这种义务也不免除。如果父母不履行义务, 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在特殊的情况下,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姐有义务抚养未成年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或者弟妹。此外, 子女的遗产继承权和个人财产权明确规定予以保护, 任何人不得侵犯。其次, 法律规定了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法律地位平等。法律规定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对后三类的子女, 任何人不得危害、歧视和虐待。

其三,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对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护两个方面。一是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如果子女不履行, 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另外, 在一定的条件下, 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有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义务。二是规定了禁止遗弃和虐待老人。婚姻法中还专门针对现实生活中子女干涉老人再婚问题, 特别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 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不因父母婚姻关系的变化而终止。

其四, 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 禁止遗弃家庭成员。

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界定为:家庭暴力, 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 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具有以下特征:主体的特殊性 (家庭成员) 、行为方式表现为作为[3]、手段上的暴力性、时间上的突发性[4]、后果的伤害性。

虐待, 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 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 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 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等。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在定义了“家庭暴力”之后规定“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 构成虐待。”

遗弃, 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 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 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等违法行为, 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 该为而不为, 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五、计划生育原则

为了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原则, 婚姻家庭法不仅在总则中明确计划生育原则, 而且在婚姻法第16条具体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

【3】目前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他相关法并不承认不作为方式的家庭暴力, 即“冷暴力”。

给宝宝用药的七项基本原则 篇3

一、要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到儿童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又如患小儿感冒时,尽管速效胶囊疗效快、服用方便而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全,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二、选药时要有明确的指针

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如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是远远不够的。非那西汀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的毒性反应。

三、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

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用药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四、不要给患儿随意滥用成人药

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婴幼儿更应慎之又慎。如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适于成人应用,若给患儿应用则不易掌握用量,一旦过量,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又如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用药尚需注意,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后很易中毒。

五、不要滥用小药

有些家长把一些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如抗菌药物不按时按量的滥用,会导致耐药性,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药物就起不到杀菌消炎作用了。又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里多含有大黄、黑白丑等泻药,盲目使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积蓄中毒。孩子无论吃什么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和维生素类药品

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如病愈后让孩子补补虚;在校功课多、学习紧,给予进补;让孩子有高大的体格身材,避免“三等残废”等,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孩子进营养滋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皇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制剂,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只长粗不长长,原想不成为“三等残废”,却制造了一个地道的“三等残废”。

七、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家庭教育六大原则 篇4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六大原则,希望有所帮助!

一、“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原则

教育孩子要“爱而不溺,严而不厉”,被溺爱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还出现了家长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一个个溺爱的行为长期积累起来的必然结果。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二,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并不是说要对孩子要特别严苛,过分严厉也是不对的。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

教育孩子应当“宽严相济”。要记住:批评是踩刹车,赏识是踩油门。批评孩子是为了防止再次犯同样错误,而不是为了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糟。我们的家长常常喜欢在批评时强迫孩子,说你下一次要给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等等.家长应该知道:强迫最多能达到您的目标,不可能超越目标,有时还会走向目标的反面。一味地批评孩子只会让学习的效率更低下,而适当的表扬会使孩子充满学习的信心,因此批评要与赏识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长认为批评是教育,赏识不是教育,这是认识误区。

三、赏识努力而不是聪明原则

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聪明而不努力也会一事无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长就应该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赏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努力态度,赏识孩子为改善学习方法而作的努力。我们中国的家长都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聪明呀,漂亮呀什么的,这是一个误区。

四、不要进行破坏式批评原则

批评孩子时不要进行破坏式的批评,有些家长常常不注意这些,批评孩子时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孩子。如:骂孩子“笨得像个猪”,“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国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这样的破坏性批评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家长的破坏式批评往往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

第二、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制定短期目标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够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标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这样逐渐达成目标就能持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标设置的过高,孩子认为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短期目标实现了,离长期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有些家长经常把长短期目标相混淆,结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六、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

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校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10个原则 篇5

第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三,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五,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九,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家庭教育十原则 篇6

第二, 它在方法上是具体可行的。包括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冲突、矛盾, 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都有具体的方法, 包括应该怎样对待接受不了批评的孩子, 都有具体的处理方式。方法简单明了可行, 你只要学就能做, 只要做就能用, 就有效。

第三, 在实施的时候, 首先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给自己设计好一个家长的形象, 然后给孩子设计一个形象, 并用一定的程序来稳定这个形象。

第四, 互动的原则。什么叫互动原则呢, 就是家长和孩子相互作用, 共同发生变化。不是一个方法, 一扔扔给孩子, 家长没事;或是家长拿过来看两下, 孩子没事。互动就是你用这个方法去对待孩子, 孩子反过来马上就会反馈信息给你, 这样相互作用, 孩子就会发生明显的进步, 而家长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第五, 充分考虑到当代父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它并不需要家长们长时间地去陪读, 去取代老师辅导各门功课。任何一种家教这样提倡, 我觉得是误区。孩子本来在学校有老师了, 有一大堆功课了, 回到家里再上一大堆课, 把所有的家长都拴在孩子身上, 这是不可取的。

第六, 从0岁开始到16岁, 都可以实施。16岁以上的孩子大一点了, 也可以实施, 甚至他本人就可以对自己实施。真正的启发一个生命, 不管你在什么年龄段, 能够真正有一种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真正建立五种积极性, 全面素质得到发展, 成长为完整、成功的人生。

第七,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 必须是全面的教育, 还不光是一般的才能概念, 还应是一个广义的才能概念。学习能力也好, 社会适应能力也好, 与周边世界的生存能力, 包括他的身心健康, 方方面面, 都应该有全面的发展。

第八, 有一套高效学习的指导方法。我们认为, 只要孩子是个健康的孩子, 只要方法得当, 都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天才。如果从小没有得到正确方法的指引, 那么这个机会就可能失去。希望家长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把这些方法掌握起来。

第九, 正确的家庭教育最终要造成父母与孩子人生的成功。比如, 孩子进步了, 家长也开心了。刚才那个小孩说得很好, 妈妈应该乐观主义点, 是这样吧?大家记住啊, 您乐观主义点, 您方法得当一点, 不仅孩子发展好一点, 你的人生也会好一点。

老人用药:遵循“3S”原则 篇7

68岁的李老先生患冠心病,伴高血脂、高血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失眠。最近,他因冠心病急性发作入院,在成功实施了冠脉造影支架术后,李老先生及家属希望借这次机会,尽好地治疗他的每种疾病。于是,李老先生辗转于各个科室,相关专科医生也对他的每种疾病开具了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心脏内科医生开出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果糖二磷酸钠等共9种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的治疗;内分泌科医生开出了罗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控制血糖;骨科医生开出了抑制骨吸收的阿伦磷酸钠和促进钙吸收的骨化三醇,同时嘱服用乳酸钙;神经内科医生开出马来酸咪达唑仑,改善睡眠。不知不觉,李老先生已同时服用了15种药物。

三天后,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李老先生血清转氨酶比入院时正常值升高10倍,同时空腹血糖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上升到9.0毫摩/升。对李老先生用药综合分析后发现,原来他使用的7种药物均有肝损害,导致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以致肝毒性叠加。另外,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可影响内分泌系统,使血糖升高。这些叠加的副作用对李老先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国是世界上老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人口的1/5。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60岁以上老人的用药占所有药品消费的50%。1/3的老人,也就是全球2.67亿老人,他们的死亡都与临床用药不当直接相关,而并非自然死亡。

肝、肾功能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在临床上,老年疾病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一人多病”、“多药联用”。一些老人服用药物、维生素、保健品常年不断,每天服药的种类甚至多于他每天吃菜的种类。据统计,在美国,有57%的65岁以上老人每天服用5种以上药物,12%的老人服用10种以上药物。我国老人平均服用6种药物。研究指出,当合并使用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合并使用20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多药联用,不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降低用药依从性,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不必要的医药费用。

同样的药物在老人中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远远高于年轻人,这是为什么呢?这与老人敏感性高、耐受性低、安全性差有关系。临床证实,与年轻人相比,老人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与药物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使得药物在老人体内的“处置”发生改变。老人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量降低、肝微粒体酶改变,因而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明显减弱;老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功能减退,存在明显肾损害,使得药物从肾脏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增高,药物半衰期延长,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遵循“3S”原则,实现“个体化”用药

针对老人“多药联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我们认为,老人用药可以采取“简化、支持、随访(3S)”原则,强调安全、有效,实现老人的个体化用药。

简化原则(Simple)

老人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对主要疾病积极治疗,次要疾病通过精神、饮食或运动疗法等,使之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使用药物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合用的药物最好不超过5种。可适当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依从性。也可选择一些双效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该药可同时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疾病。

支持原则(Support)

老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除年龄本身因素之外,还包括药物服用错误。老人服药能力不断降低,视力降低,可能难以区分药品形状相似、颜色相似的药物;听力和理解能力减退,可能造成多(少)服药,或服药时间混淆;阅读能力降低,可能因无法理解药品说明书内容而导致服药错误;记忆力降低,可能导致漏服药物或重复服药。因此,作为子女一定要关心老人用药,交代好服药次数、用法用量,可适当做些标记,防止混淆或服药错误。

随访原则(Survey)

由于老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老人患病较多,即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常被误认为是慢性病发作,难以区分是疾病复发,还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人应定期到医院随访,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等,以利医生定期评估各脏器的功能,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用药。

浅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篇8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您关注家庭教育吗?您对家庭教育了解多少呢!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不断落实,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独生子女人数将会占据儿童总数相当高的比重。而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往往是称王称霸,面对他们,父母只是一味满足、溺爱。作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真可以说是“爱你没商量”,把孩子爱得“死去活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

于是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如: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吃的、最好穿的;当孩子摔到了,埋怨地不平;当孩子忘记带书本了,责怪自己“老糊涂”……然而,孩子并不领情也不理解,他们以为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理所当然。

以至于父母不能满足其要求时,便大加责难或看不起父母。为此,有家长苦恼地反映:自己什么都给孩子了,为什么孩子却一天天“远离了我们”。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教育呢?下面就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浅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

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家庭教育的三大重要原则是什么? 篇9

我们今天普遍地都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都拼命骂老师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样做好不好我们不去管它,关键是这种责怪没有用。如果家庭教育的基础奠定不好,学校老师怎么教都没有用。老师不会偏心,一样的传道授业,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很好,有的学生就学得很差?可见根本问题还在于学生,而不是老师。

因此,我们说,做好家庭教育,必须要注意三个原则。中国人的事情简单明了,没有太多的东西,如果三个都做不好,那还怎么讲四、五、六呢?

第一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要记住,人是习惯的动物。小孩子第一次拿父母的钱,家长就骂他偷钱,这样的父母就不要当了。小孩根本没有偷不偷的概念,他不懂得自己爸爸妈妈的钱为什么不能拿。家长上来就训斥孩子不要偷东西,不要做小偷,讲一堆大道理,那是准备害死自己的小孩。父母应该告诉他,这个钱如果是妈妈给你的,你就可以用;如果不是,你要问问妈妈可不可以拿,这样才对。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跟他沟通,而不能单纯用大人的思维去训导。很多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当父母是不容易的,因为如果不明白这些,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第二个,要培养正确的观念。

很多不正确的观念,其实都是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的。妈妈跟小孩讲,邻居家里在盖房子,堆了很多砖头,我们家正需要几块,你去搬点回来;带小孩去乘公共汽车,事先交代小孩,上车赶快抢位置,抢完了也不要叫妈妈,妈妈自己会过去。孩子的脑筋本来是空空旷旷,像一张白纸一样,他怎么会想到这些主意,完全都是父母教的。这些事情慢慢积累,就会让孩子觉得人就是要争先恐后,就是要占小便宜,就是要只管自己、不顾及别人。这些观念在孩子的心里一旦固化,长大以后根本无法彻底改变。我们看到很多人对自己的错误观念执迷不悟,就是因为这些偏差从小就在内心,已是根深蒂固了,以后老师再怎么教,别人再怎么劝,根本无济于事。

第三个,要重视正常的行为。

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学拉小提琴、学弹钢琴,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就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当众表演一段,这就莫名其妙了。父母把自己的小孩当什么了?孩子要弹他自己弹,要拉他自己拉,他又不是家里的猴子,干吗要孩子当着别人去表演呢?父母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大人的颜面,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们今天经常会做出这种不正常的行为,那是在害自己的小孩。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太多成就,便把希望统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会不会出人头地,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首先要有:

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正确的观念,一个正常的行为。

安全用药的5个原则 篇10

9岁的铭铭发烧,家人给他买了感冒药吃,但奇怪的是,他一直高烧不退,还出现昏迷症状,最后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检查,铭铭服用感冒药时摄入过多的扑热息痛,从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18岁的刘岩因感冒不适,自行服用了感冒药,为了尽快去除病症,她还擅自加大了药量,结果出现腹泻、头痛等症状,后来她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死亡,事后医生诊断刘岩死于药物中毒。

加倍剂量,不可擅自做主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认为加倍服用药物,治病才能立竿见影。尽管一些药物存在首剂加倍的情况,但并非所有药都需加量,有些药首次服用需减量,还有些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良反应。而绝大多数的药物,在加倍服用后,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因而药品首服是否要加倍,应谨遵医嘱。

症状不缓解,就不能盲目用药

服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药品说明书,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禁忌症、药品成分等必须详细阅读。如果有疑问务必找药师或医生咨询清楚,然后再用药。此外,患者就医时还要跟医生交代清楚近期的用药详情,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更为准确地判断下一步患者该如何用药,这也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途径之一。

不确定药品是否过期不能服

在保存方式正确的条件下,要先确认药品是否过期,如果药盒或说明书与药品是分离的,开封的药品不能确认是否过期的,最好不吃;即便是原瓶开封后的药品,虽然没过有效期,但在开封一年后不能确认药品是否变质的,也不要服用。为避免误服过期药,一定要定期检查家中小药箱,清理过期药。同时还要注意应把小药箱放置在阴凉、避光、通风处,以免药物存储不当而变质。

确认成分再服药

药品说明书是保证安全用药的主要参考,在用药前一定要核实所服药品的是否正确,临床中也曾发生错把“王奶奶当成玉奶奶”的事件,A药就是A药,千万别把B药当成A药来服用,否则谁也不敢保证其后果会不会又是一场悲剧。

服药过量后,要仔细观察效果

如果服药过量,首先要注意观察服药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是否严重。如果症状严重,就要马上就医,以便及时进行输液、洗胃或催吐治疗。如果不良反应症状较为轻微,可多喝水以促进药物的代谢,然后继续观察症状是否有进一步发展,一旦症状加重,需即刻就医。

对于非处方药(OTC类药物)而言,安全性较高,服用剂量较说明书用量稍高一点,危害也不会太大,如果无特殊症状,可多喝水,多休息,需要继续服药者,适当间隔1~2次拉长服药时间后再服。

但如果是常用的降糖、降压类药物过量时,就需要密切注意机体的症状反应。降糖药服用过量,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如果服用降糖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出虚汗等情况时,应立即吃些糖、馒头等食物,同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决定是否调整药量或暂时停药;如果是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出现昏迷时需及时送医。若高血压患者服药过量,应卧床休息,以免因低血压导致摔伤等意外,同时还要监测血压情况,以确定是否继续服药,如果有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孩子眼部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

孩子的免疫力较弱,平时洗脸要用专门的脸盆和毛巾。每次洗脸时要先洗眼睛,毛巾洗净后要放在太阳下晒干,不要随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来擦孩子的眼睛。

喝绿茶可强健骨骼

美国学者最近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绿茶多酚500毫克(等同于4-6杯绿茶),并坚持打太极拳,有助于强健骨骼。

不按时用餐,易引发头痛

工作再忙,也要准时用餐。错过一餐,就会引起肌肉紧绷,血糖下降,脑部的血管就会收缩。当我们进食以后,这些血管又会扩张,进而引发头痛。另外,专家还统计出了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有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等。

睡前两口水,预防脑血栓

当人熟睡时,血液中的水分会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所以睡前应适当喝点水,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的风险。此外,在干燥的春夏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我们更好地入睡。

晒太阳可减少患乳腺癌的几率

多接受一些阳光的沐浴,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几率。人体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会激增,而维生素D被认为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有效物质。夏季,我们每天只要晒15分钟的太阳,就能使体内产生足够多的维生素D,而在日照较少的秋冬季节,可以直接服用维生素D,这与日光浴的效果是相同的。

苹果干和草莓干也可防病

听到这个消息,估计许多爱吃水果干的朋友会雀跃。某项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每日食用75g苹果干(等同于4-5个新鲜苹果),6个月之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23%,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上升4%。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每天食用60g冻干草莓,6个月后,对食道癌前期病变有缓解作用。

保护颈椎的简单办法

头部保持正直,挺胸拔颈,两臂垂直于体侧,然后两肩同时尽量向上耸起,停1秒钟,再将两肩用力下沉。这样既能活动肩部,又能局部按摩颈椎,使颈肩部的血流畅通,从而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该睡时不睡,肝火旺

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脏继续进行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的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休息,肝火就会上升,容易疲倦、气虚体弱。

家庭用药基本原则 篇11

1950年5月1日颁布《婚姻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废除了传统婚姻制度中的封建主义, 实行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婚姻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宣传活动使得《婚姻法》得到了快速的贯彻和实施。在新型家庭关系确立的过程中, 《婚姻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婚姻法》贯彻的基本原则

建国初, 《婚姻法》颁布之后得到了大力的贯彻和实施。婚姻法中废除了传统婚姻制度中的封建主义, 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而这三条也是《婚姻法》贯彻的基本原则, 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三条的内容。

婚姻自由:所谓婚姻自由是指结婚以及离婚自由, 而且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只要双方完全自愿, 就可以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结婚或者离婚。婚姻自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 杜绝家庭包办婚姻,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婚姻多是由父母一手包办, 致使出现了早婚、童养媳等现象, 《婚姻法》将这项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废除, 主张结婚双方完全自愿;第二, 禁止买卖婚姻, 买卖婚姻现象十分普遍, 这是一种违反《婚姻法》的行为, 如果情形严重将会对买卖婚姻者予以刑事处分;第三, 提倡寡妇婚姻自由, 这里的寡妇还包括童养媳, 当童养媳提出离婚时, 法院要依法处理。

一夫一妻:《婚姻法》主张男女在婚姻关系中要实现平等, 而保证平等的基础就是一夫一妻制度, 同时一夫一妻制度的实行还可以促进双方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夫一妻实行的法律保障就是《婚姻法》, 《婚姻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重婚、纳妾, 一旦出现重婚或者纳妾行为, 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分。

男女平等:在婚姻关系中, 男女平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 权利平等, 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中的地位, 女子要和男子相等;第二, 义务平等, 男女双方所承担的义务是相同的, 比如赡养老人、抚育子女、互相帮助等;第三, 关系平等, 所谓关系平等, 是指夫妻双方要建立平等互助、互相尊敬、和谐民主的关系, 禁止男子出现抛弃妻子、家庭暴力的行为, 同时还要彻底的摒弃重男轻女、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

二、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确立

(一) 夫妻关系

家庭关系由许多的部分组成, 夫妻关系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而且家庭中其他关系的确立都会受到夫妻关系的影响。在封建社会, 夫妻关系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关系, 丈夫认为妻子就是娶来传宗接代的人, 没有独立的人格及思想, 而且这种思想从对妻子的称呼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比如“内子”、“贱内”等。新中国成立之后, 《婚姻法》的颁布明确的规定了夫妻之间要建立平等关系, 同时, 还规定女子和男子一样, 享有选择职业、参加工作的权利, 自此, 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家庭, 走向工作岗位, 和男子一样成为家庭经济的承担者。另外, 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变为“爱人”、“同志”等。

(二) 父母与子女关系

在封建社会, 子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 奉行“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原则, 而且封建社会还特别讲究“门当户对”, 父母在为子女包办婚姻时, 完全忽略了子女的意愿。《婚姻法》颁布之后, 坚持婚姻自由, 子女的婚姻不再由父母一手包办, 而是要建立在子女双方自愿的基础上, 而且《婚姻法》还提倡男女双方恋爱自由, 双方均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 可根据自己心中所想选择结婚对象。在《婚姻法》的宣传教育下, 大多数的父母也转变了包婚婚姻的思想, 开始不再干涉子女的婚姻, 支持子女自由恋爱结婚。

(三) 婆媳关系

组建成家庭之后, 除了夫妻关系, 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在封建社会时期, 媳妇嫁过去之后, 就要一切听从婆婆的指挥, 无论婆婆提出什么要求, 媳妇都要毫无怨言的去做, 一旦做的不满意, 轻则被骂, 重则被打, 而且媳妇要是顶撞婆婆, 就会被视为不孝。《婚姻法》颁布之后, 婆媳关系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宣传《婚姻法》的过程中, 重点转变婆婆陈旧的思想, 促使她们的观念发生转变, 使各个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得到改善。在宣传教育过程中, 宣传人员还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 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 比如丈夫会、婆婆会等, 最终使得婆媳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结论

在封建社会中, 子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包办, 而且在婚姻关系中, 夫妻双方的地位极不平等,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颁布了《婚姻法》, 在这部《婚姻法》中, 明确的规定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 切实的保障了广大女子的切身权益。《婚姻法》的颁布对新型家庭关系的确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家庭关系中包含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婚姻法》促使家庭关系更为倾向和谐、民主, 同时, 也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红玉.建国初妇女婚姻解放与政治认同的养成[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 (05) :14-15.

[2]鲁琳.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探析[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4, (11) :36-37.

家庭教育原则方法和重要性 篇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家庭教育的二十个成功原则 篇13

家庭教育的内容就像每个人的生活本身一样是如此丰富而且复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二十个成功原则,希望有所帮助!

1、给孩子多一些宽容。

“恨铁不成钢”是我们家长最常用的一句表达个人情感的话。

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句话认同为对家长过激行为的解释甚至将其视作一句赞美,赞美父母切切爱子心。但客观的看待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首先,为什么“恨”--因为没有达成自己的期望,实际上是一种由失望而生的怨气。

为什么失望?

可能是因为付出很多没有获得相应回报,那么这里我们就要问一问:你所付出的确实是孩子本人所需要的吗?你的期望确实是孩子自己的期望吗?

如果不是,孩子在这条自己原来就不喜欢的道路上走得不顺畅,那就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自己的过失,如懒惰、倔强而使你失望,那么同样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孩子就像一个摸黑走路的盲人,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如果他们在走路的时候绊了一跤或者说是走上了一条岔路,我们是应该责怪孩子还是应该责怪领路的人呢?

孩子的领路人是谁呢?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吗?所以,给孩子多一些宽容,给自己多一些要求,是多么必要啊!

2、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对孩子的宽容并非是无原则的无限度的,宽容是建立在客观的立场上的。

而如何做到“客观”呢?

我们认为,只要能做到“将心比心”,而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主观立场出发就能够做到“客观”。

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待孩子,采用孩子能够顺利、充分接受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的达成教育目的。

3、尊重孩子的情绪。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但到底尊重孩子的什么,这是比较模糊的,模糊的目的必然导致模糊的结果,所以真正的尊重是否达到了,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应该把尊重的对象更加明确--尊重孩子的情绪。

这个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它的存在;二是尊重它的表达。在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时意识到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不能粗暴的横加干涉制止。

4、保留孩子的面子。

孩子的自尊心在五岁之后就开始逐渐出现了,正如成人有自尊心一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仅是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产生对行为的影响的。

在教育中保留孩子的面子,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家长同时取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使孩子对所受教育印象深刻。

5、适当承认孩子的隐私权。

关于孩子的小秘密,家长常常想:“连你都是我生的,你对我还有什么秘密?!”这种观点是必须受到质疑和批评的。

孩子逐渐懂事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走出家庭小群体,融入社会大群体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有了一个社会角色,这个角色也逐渐被孩子自己认同。我们习惯性把孩子放在家庭角色上,但却常常忽略甚至否定了孩子的社会角色。

诚然,在家庭中,孩子是被父母监护的,有被从属的关系。但作为社会角色存在的时候,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

因此,适当的承认孩子的隐私权,体现出来的正是对这种平等的承认。在平等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学会宽容,也更富有创造力。

6、给孩子悲伤的权利。

这是尊重孩子情绪的一种体现,为什么专门提出来,因为孩子的悲伤最容易被家长忽略和否定。

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最脆弱,但如果连悲伤都被粗暴的否定,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的爆发。

所以,接受和适度重视孩子的悲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伤心,家长就表现出如坐针毡,好言安抚。适当安抚后给孩子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并表示出适当关切就可以了。

7、停止唠叨,制定罚规。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十个孩子中有八个半的孩子表现出对父母“唠叨”的反感。

同时对家长所做的调查又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承认“唠叨”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几乎是等于零。

这样的情况向我发出一个紧急的提示:立即停止对孩子唠叨吧!因为那是在浪费精力和制造不良家庭氛围。

那么用什么方式来代替呢?

制定相关罚规,用明确的罚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行为不当的时候用罚规来进行惩罚。这样的方式将解决孩子听多了唠叨却完全记不住,家长说多了唠叨却完全不见效的问题。

8、多点幽默感。

在同事中间我们常常知道要体现出一点幽默感来赢得别人的好感,但在孩子面前我们却容易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食古不化,不苟言笑的看守形象。

为什么我们不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孩子面前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爱以爱本身的自然形态出现呢?适当的幽默感换来的只会是家长形象的提升而不会是尊严的减弱。

9、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你认真读书,家里的事儿你别管。”“你一心一意读书,只要你能读,读到什么时候爸妈都养着你。”这样的话常常被家长充满自豪地说给孩子听。

承担家庭责任的深情确实让人感动,但孩子是否能够真正的体会这些话中的苦心还很难说。

把孩子排除在家庭责任之外对孩子本身不见得就完全是好事。此外,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才能让孩子学会去体谅家长的难处,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自觉安排生活和学习。

很多家长都曾提到孩子“不讲理”,恐怕有很多就需要借助这个原则来调整了。

10、自己错了一定记得道歉。

平等对待孩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自己失误时主动向孩子道歉。我们应该首先明确,道歉这种行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内涵首先是一个人高度的自尊和自重,其次才是对对方的尊重。

一个不自重的人是不懂得道歉的。所以向孩子道歉实际上是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向孩子体现出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无形的提高作用。

11、懂得宽恕自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养自己的儿女,不比教书育人,当然难免真情流露,行事不够客观的时候。

偶尔过激一下也属正常。不必耿耿于怀,甚至总想着采取一些行动来加以弥补。否则,因感情造成的过失又会因感情而更加加重。

12、克制个人情绪,适时忘记孩子造成的困扰。

曾经听到一些母亲在给朋友电话中倾诉:“我对我这个儿子已经彻底绝望了!”“我简直要崩溃了!快来救救我吧!”爱之深则责之切,过于急切的心情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首先导致自己的心力交瘁。当教育走进死胡同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暂时忘记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回头思考。换一个角度想想问题吧,孩子毕竟是无心的。

13、适当的.强迫是必须的。

“趋利避害,趋易避难”这是人的天性,出于生存的本性,没有人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些毕竟不是人生而有之的认识。孩子逃避困难,缺乏毅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作为一种认识与行为上的习惯,挑战和坚持都是需要教育引导来建立的。

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强迫是绝对必要的。实际上,强迫这种行为,对我们国家的家长来说,一般是不存在任何难度的。难的是如何坚持,如何掌握这个度。

强迫一定要建立在孩子有明确的认识基础上,即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有明确的了解。知道它的意义,知道它对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一时很难接受或一时很难坚持。

同时,强迫的内容和罚规一定要形成约定。最后,一旦形成约定就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容忍一次违约至少抵消十次坚持所形成的效果。

14、恰当的奖赏激励。

奖赏是与强迫相对应的一种方法。美食、出游、玩具、电视节目、游戏、书籍、活动……所有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奖赏的内容。

当然,要注意的是,奖赏只限于那些对孩子来说确实比较困难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绝对不可采用奖赏来激励的。

同时,不能因为家庭条件宽裕就肆意加大奖赏力度,只要是父母的一片真情,杨白劳的“红头绳”和大富豪的“奔驰、宝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后者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虚假优越感却很可能毁了他一生。

15、“淡化”的麻烦解决法。

孩子对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孩子往往会采取一些他们认为有效的办法来应付父母。

在孩子纠缠父母提要求的时候,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孩子往往都会刻意给家长制造一些麻烦。

家长应该掌握一种“淡化"”的方法,淡化孩子的不良情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效果不明显,从而自己无趣,自己停止制造麻烦。淡化的一般体现就是不理睬,或是装糊涂,当然更高明的家长有自己的方法,这里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

16、说谎意味着多重麻烦。

孩子说谎,是决不可容忍的大错误!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一致认同的观点。所以,家长往往对说谎,采取最严厉的惩戒。但如何让这个惩戒的效力足以让孩子不犯第二次,这是很难把握的。

但正如我们一直倡导的,任何观念,只有深入孩子的内心,才可能长久的指导孩子的行为。

如何把“不可说谎”这一个观念植入孩子内心呢?可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说谎就是意味着给自己带来多重麻烦。这个效果如何实现呢?在此,就不必过多阐述了。我只给大家提醒一句;孩子说谎,就必然会为自己圆谎……

17、小错不必看作大过。

家教的一个重要准则是“有问题寻找矛盾加以解决。没有问题不随便猜测问题。”孩子的事情无小事,但是也不必疑心太重。

要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相信孩子自我调整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清楚,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来充满,其中也包括犯错误。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夸大错误的结果,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并且削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使孩子变得畏手畏脚,成为被动的服从者和跟随者。

18、强调勇敢承担责任。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的训诫中必须包括的重要内容是“勇于承担责任”。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自觉避免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体现出的是诚实和勇敢。犯错可以原谅,逃避责任却是不可原谅的。

19、与孩子在一起。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依然是少儿人格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内心的孤独是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大的负面刺激和障碍。

从人格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分析中我们都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保持亲近的重要性。

20、教授自我保护的技能。

父母毕竟不可能长期如影随形的跟随在孩子身边。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方面表现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家长对孩子放心的基本前提。

所以有必要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年龄就及时给孩子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比如父母不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跟父母出门逛商店走丢了怎么办?与陌生人如何交流?等等。

上一篇:行政助理岗位职责(出口保险公司)下一篇:镇敬老院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