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治疗

2024-05-22

用药治疗(精选12篇)

用药治疗 篇1

痤疮[1]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毛囊炎”等,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人的面部、胸、背、肩等部位。中医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 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 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 血气方刚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近年来我院应用甲维合剂和红霉素胶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痤疮患者52例, 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年龄12~35岁, 平均23.5岁, 粉刺性痤疮32例, 丘疹性痤疮7例, 结节性痤疮9例, 脓包性痤疮1例, 聚合性痤疮3例。常食辛辣食物者35例, 月经周期史者13例, 情绪紧张、焦虑、睡眠不足者5者。所有患者血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B族及矿物元素锌、钾及卵磷脂缺乏, 痤疮症状明显。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患者口服甲维合剂、红霉素肠溶胶囊。甲维合剂是我院协定处方, 由西米替丁、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维生素A (异维A酸) 组成。每天用芦荟洗面奶 (保温) 或硫磺药皂清洗面部后[2]外涂阿达帕林凝胶。西米替丁可致男性泌乳, 且有反跳现象应少量服用, 早晚各1片 (200mg) , 维生素B族可一日3次, 症状改善后需缓慢减量。

1.2.2 改变生活方式

(1)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2) 不吸烟、不喝酒 (尤其是烈酒) , 不喝浓咖啡和浓茶, 还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少吃糖果及高脂食物。 (3) 不挤压皮疹, 注意面部清洁, 油性皮肤用碱性皂洗, 干性皮肤用保湿洗面奶洗。 (4) 有脓疱或囊肿洗脸时不要过于用力, 以免皮损破溃。

1.2.3 改变给药方式

月经周期采用周期服药法, 于月经结束第3天起开始服用, 并可加服已烯雌酚每日1次, 每次1mg, 3周为1个疗程。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 已婚女性患者服用本药需停2年后方可怀孕, 可以改服维生素A胶丸,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2 结果

有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因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依从性差。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结果, 治疗优良者血清检查维生素A、B族水平均有所提高, 痤疮表面光滑、红润无瘢痕。甲维合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 不但减少了不良反应, 而且有协同作用。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座疮因青春发育期内分泌功能失调, 雄性激素分泌增多, 皮脂腺分泌增多而导致角化栓塞, 皮脂淤积于毛囊内, 在缺氧情况下, 痤疮棒状杆菌及其他细菌侵入局部, 产生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引起炎症, 进而变成脓疱结节, 细菌扩散到组织, 炎症变得更大形成痤疮, 遗传因素、内分泌障碍、刺激性食物、压力过大、女性生理期等均能诱发痤疮。

试验研究发现, 25岁以上的痤疮患者血清中雄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年龄<25岁的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雄激素/雌激素比值增高, 雄激素水平相对增加, 西咪替丁能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而且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另有报道, 本品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可抑制皮脂分泌, 诱发皮肤干燥, 皮脂缺乏性皮炎。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可补充体内维生素B族的不足, 且维生素B6可减少西米替丁的胃肠道反应。

维生素A酸类药物具有控制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炎作用, 以及减轻色斑, 增加皮肤弹性, 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阿达帕林凝胶具有全反式维A酸样药理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痤疮, 本药刺激性小、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但抗炎作用和溶解粉刺作用较强[4]。异维A酸口服配合外用抑制皮脂分泌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停药6个月后, 皮脂抑制率仍可维持在治疗前的40%~50%;增强毛囊皮脂腺导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提高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的转化率, 降低粉刺的角质形成细胞的黏聚力, 从而加快粉刺排出, 破坏厌氧环境影响痤疮杆菌生存条件, 间接发挥抗炎作用, 抑制瘢痕形成。

参考文献

[1]黄慧芹.皮肤病偏方验方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208.

[2]赵程明.新编皮肤病诊疗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8.

[3]吴建华, 刘继勇.皮肤病合理用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424.

[4]赵广.常见皮肤病防治基础知识[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0:132.

用药治疗 篇2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如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2.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减少卫生资源浪费,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

3.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4.应酌情有条件地实行“县级以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5.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收取价格适中,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6.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7.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8.各科室应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控制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文案。门诊部、急诊科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12.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剂科、医务科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性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并制订相关的管理措施。

1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量,最多不超过7天(抗结核药除外)。特殊情况下,经诊医生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包括袋装或瓶装中成药)3—7天量,中药汤剂3—7贴,复诊时可续用。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量。某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患、溃疡病、肝胆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病、盆血等)门诊处方可酌情给7—14天量,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复诊时可酌情续用。相同类药物不重复使用。

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治疗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名同意。

17.检验科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18.临床药师应参与查房和协助用药方案设计,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物。

19.临床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制度》,坚持“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原则,必须手术的就手术,不必要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

治疗早泄外用药 篇3

[药理药效] 本品为最常用的酰胺型局麻药。作用比普鲁卡因强数倍,起效快,黏膜穿透力及扩散性强,作用时间长,毒性比普鲁卡因大1倍。

[用法用量] 外用,性交前5~10分钟,在龟头涂抹本品适量,范围不可超过冠状沟线。

[点评] 用于表面,浸润,传导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男科对症治疗早泄,可降低阴茎头部感觉神经的敏感性,达到推迟射精的目的。

丁卡因软膏(别名地卡因、狄卡因)

[药理药效] 本品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和很强的黏膜穿透力,麻醉力比普鲁卡因大10~15倍,毒性大10~20倍,用药后1~3分钟起效,维持2~3小时。

[用法用量] 外用,0.5%~0.2%溶液或乳膏,性交前5~10分钟在龟头涂抹适量,范围不可超过冠状沟线。

[点评] 传统用于黏膜表面麻醉、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及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表面麻醉。男科对症治疗早泄,可降低阴茎头部感觉神经的敏感性,达到推迟射精的目的。临床亦可选1%~2%盐酸地卡因溶液外用,效果大致相同。

1%达克罗宁油膏(别名达克隆、达克浪、达可降)

[药理药效] 本品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强,持续时间久,毒性小,兼有杀菌作用,可经皮肤和黏膜吸收。

[用法用量] 选用1%达克罗宁乳膏或油膏剂,性交前5~10分钟在龟头涂抹适量,范围不可超过冠状沟线。

[点评] 适用于治疗心理性或功能性早泄。亦可用于皮肤、尿道、口腔黏膜疼痛或瘙痒,喉镜、气管镜、膀胱镜检查前准备,皮肤及黏膜麻醉(如尿道黏膜及口腔黏膜),也可喷雾于烫伤面或用于痒疹等以止痛止痒。

3%氨基苯甲酸乙酯冷霜(别名氨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药理药效] 为外用局部麻醉药,作用较普鲁卡因弱,因难溶于水,不能以注射法给药。本品无刺激性,毒性为可卡因的1/20~1/10,创面局部应用吸收缓慢,作用持久。

[用法用量] 局部外用,性交前5~10分钟涂抹在阴茎龟头,范围不可超过冠状沟线。

禽病治疗中用药误区及其对策 篇4

1 不重视用药时间

大多数养殖户不重视用药时间, 认为什么时间投药都一样, 其实不然, 由于内服药物都是在肠道吸收, 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如pH值对药物吸收和利用有着极大的影响。据报道, 红霉素不能空腹给药, 否则药效下降80%, 林可霉素应空腹给药, 若采食后给药药效会下降2/3, 有的药物还需定点给药, 如氨茶碱晚上8点一次给药, 疗效可增加4~8倍。

2 不注意给药次数

多数养殖户习惯一天给药两次,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药物不同, 其抗菌机理、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不同, 他的给药次数也不相同。如浓度依赖性杀菌药, 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 以通常使用剂量的2倍量一天一次即可;如左氧氟沙星溶液, 这样既有利于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剂量达不到, 投药再多次也达不到治疗目的;而抑菌药物如硫氰酸红霉素在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后, 还要依赖必要的用药次数, 否则, 浓度再高, 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还能造成细菌在高浓度压力下产生耐药性。

3 盲目搭配用药

在禽病治疗过程中, 在不清楚药理药效的情况下, 就把多种药物搭配使用, 这是很危险的也是不经济的。临床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配伍后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是合理配伍, 如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联合使用时会增大其药效。配伍用药出现协同作用的药物, 如半合成抗生素+多肽类, 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速效抑菌剂, 磺胺类+磺胺增效剂。出现相加作用的药物, 如丁胺+庆大, 红霉素+泰乐菌素, 磺胺类+喹诺酮类。出现拮抗作用, 如青霉素+土霉素, 青霉素类、头孢类+速效抑菌剂。出现特别作用的, 如治疗禽伤寒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 治疗大肠杆菌病用利福平+氧氟沙星, 治疗慢性呼吸道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用环丙沙星+克林霉素。

4 不重视时间间隔

养殖户习惯一天两次投药, 采用上午一次, 下午一次, 由于白天时间间隔短, 晚上间隔时间过长, 这是不可取的。不同的药物一日用药次数也不相同, 但出于实用方便就一日两次投药, 正常用药间隔时间应为12小时, 如果实际养殖中, 不易做到的话, 白天用药两次, 间隔必须在1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药物的连续作用。

5 给药方法单一

养殖户投药时, 常用饮水和拌料两种方法, 使很多比较好的药物丧失了治疗效果, 如注射用的青霉素, 溶于水中饮水, 因青霉素在水中时间长易被分解而失去药效, 内服更容易被消化酶破坏。在临床上应根据药物理化特性、作用机理、疾病缓急程度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

儿童用药难寻专用药 篇5

摘要:儿童用药安全理由,虽然我国批准注册的药品基本可以满足治疗儿童常见病的需要,但是通过实际调查表明,目前儿童用药大多数存在品种少、剂量“含糊不清”用药不当。

关键词:儿童药品;安全;合理;用药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不断加大对儿童药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但研发速度仍赶不上儿童用药的临床需要,使得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屡见不鲜,由于缺少儿童药物,长期以来儿童用药在治疗时常被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使用药物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成人的2倍。

在当今儿童用药还存在“忽视配伍禁忌”“服用成人药”“凭感觉用药”重大误区。

儿童是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尚在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达不到成人生理功能,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过程不同于成人,因此,儿童用药绝对不能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用药的缩影。

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大约有近3亿,虽然目前我国批准注册的药品基本可以满足治疗常见病的需要,但就实际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儿童用药大多存在品种少,剂量含糊不清用药不当等多种隐患。

1 3000多种化学药品儿童专用药不足2%

我们先后走访了我们地区多家医院和药品批发和药品零售药店,发现儿童用药存在品种 少,规格少,剂型少等理由,我国有多家大型药业有限公司,但是、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剂型比较单一和生产企业比较少,且品种和规格较少,大部分集中在伤风感冒、发烧、止咳化痰等病症上。

我国儿童数量比较大,但是儿科医生仅6万多,儿童缺医少药理由十分严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4千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制剂品种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2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是用药关键

药物剂量不当是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确少儿童专用药物,长期以来儿童在治疗时常被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使用药物,药物剂量应随着儿童成长和病情不同而异,儿童年龄、体重、体质的强弱都是决定儿童药物剂量的因素,而不是简单的将成人剂量缩减,由于用药剂量不妥造成儿童服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成人的2倍,儿童用药还存在忽视配伍禁忌、服用成人药、凭感觉用药等误区。

合理用药是以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

儿童合理用药的要求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避开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应注意年龄特点,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结合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针对性要强,药物的种类越少越好不宜过多。

比如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应全面考虑临床诊断、致病理由、药物抗菌普以及患儿的全身情况,对于病毒感染不要使用抗生素药物。

能选用一种抗生素药物就不要联合使用,以减少机体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儿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严格执行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还要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争取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有的家长想当然多药同用,治病心切,然后“对症下药”。

如感冒,给患儿服用阿司匹林、泰诺林、复方氨酚烷胺片等,服一种药不放心,就多药并用以求得心理安慰,求愈心切,乱加剂量,不遵医嘱,误以为多吃总比少吃好见效快,应杜绝或避开此类现象的发生而是药物超剂量使用,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机体伤害。

3 合适的剂型及给药时间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要间隔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得。

为了提高患儿对服药的依从性可以选择一些食用果味和食用颜色制成颗粒、部分药物也可以制成栓剂,并选择药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尽量延长给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这样可以减少患儿对服药的恐惧。

一般来说,经消化道给药相对比较安全,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减少打针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

4 儿童合理用药是要多方合作共担责任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

儿童用药的要求,获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

儿童服用成人药品,存在着很多潜在危险和不良反应,也存在浪费现象,对一片药掰开吃是比较普遍现象,年龄越小,儿童的肾肝脏功能发育就越不成熟。

目前儿童用药基本上是经过成人临床试验或实践后延至儿童的,由于缺乏儿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其后果导致儿童ADR的增加。

目前我国儿科缺医少药,制药企业大多以成人药品为主,多数制药企业附带少量生产。

由于儿童用药生产量小、批次多、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新药研发周期长、利润比较低、6000千多家制药企业,属于专业儿童制药企业寥寥无几。

在国家方面应鼓励制药企业加大对儿童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对儿童药物生产企业多给些优惠政策,此外从知识产权、疗效质量等多个角度,对特定制药企业给予价格扶持。

提升儿童药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用药治疗甲亢 何时停药 篇6

以前人们认为,甲亢患者在服用抗甲状腺药治疗2~3年后,如果其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就可以停药。但临床实践证实,此类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仍然很高。甲亢患者在进行2年以上的药物治疗后,若是其总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单位为纳克/毫升)和总T4(总甲状腺素,单位为微克/毫升)指数的比值>20,在停药后会有87.5%的人其病情会在3~12个月内复发。因此,准确地掌握停药的指征,待达到停药指标时再停药是甲亢患者预防病情复发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上一般用甲亢患者甲状腺刺激抗体的指数作为停药的指标。在人体内,此抗体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引起甲亢。因此,无论进行了多长时间的治疗,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刺激抗体只要呈阳性,就表明其病情尚未痊愈,不能停药。同时,促甲状腺激素的指标<0.1百万国际单位/升的甲亢患者其病情也容易复发。此类患者应定期去医院监测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为了防止病情复发,停药的甲亢患者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进行药物治疗的时间在2年以上。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近2年。③其FT3(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型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激素指数保持正常的时间已达到2年。④其甲状腺刺激抗体呈阴性。

中医治疗银屑病用药规律研究 篇7

笔者对中国期刊全部数据库进行搜索,收集了1980—2012年在国家正规学术期刊中发表的银屑病治疗中药方相关文献,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筛选:治疗目的明确、药效明确、纯中药等,收集到的学术文献90余篇。经过office办公软件的分析与归纳,最终总结出治疗银屑病的药种及使用频率[3]。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银屑病的复方药物中,一共使用了146种中药。若根据中药归经学说进行分类,复方药中归肝经类高达62.1%,归肺经占47.1%,另外还有37.7%归脾经。若根据中药分类,清火类、活血类、补虚类分别占20.5%、18.6%、18.6%。

笔者对参考文献进行查阅,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已经非常充分和详细。笔者将古代医学对银屑病的病理认识与现代中医进行结合,对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探究[4]。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大致可以归为血燥、血热、血虚等方面,也有专家将银屑病分为脓毒型、毒热型、寒湿型三种类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作为风木之脏,其生理特征主要包括主动、主散、主升三个部分,但主散及主升部分很可能导致瘙痒产生,或加重瘙痒的程度,因此平肝息风药物可加强祛风止痒之力[5];肺为华盖,主要功能为宣发及肃降,通调水道。当邪气积攒于皮肤表面时,首先会对皮肤自身基本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其次还会连累肺脏,导致肺脏失宣,从而阻碍皮肤在疏泄方面的功能,最后堵塞毛孔;气机不畅导致皮肤没有受到良好的养护,陷入恶性循环,是导致银屑病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之一。《本草纲目》中曾经提到“然外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脾脏为后天之本,且是气血生化之源头,肝木为病,且很容易传至脾脏,从而导致脾脏功能异常[6]。笔者透过脾脏论对银屑病的用药方式及规律进行分析,认为脾脏与肾脏皆有免疫功能,而银屑病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力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对人体脾脏及肾脏的调节,不仅可以实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还可以使阴阳平衡,充盈气血,使正气充足。采用此种方式对银屑病进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缩短疗程时间,减小复发概率,进一步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选取治疗药物时,应重视辨证,以脾脏与肾脏的调理为中心原则,以清热解毒为辅,扶正祛邪,内外共同调理,对血脉进行调节并直达病所,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

众多中医学专家将银屑病治法归纳为三大类: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滋阴祛风法[7]。治疗银屑病的复方药通常由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养肾药共同组成。在146种中药中,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养肾药无论是在使用频率还是使用比例上都占了很高的比例。其中,清热解毒药在抗细菌、抗病毒、抗炎症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热毒症等感染性病症,且治疗效果非常满意。银屑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且该病容易反复。近几年,在对银屑病病因进行探索时,大部分研究结果都倾向于人体免疫力失调学说[8]。大量基础试验证明,清热解毒疗法及免疫力加强疗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增强外周白细胞的吞噬能力;②提高血清总补体水平;③增强单核吞噬系统中的吞噬能力;④有效促进补体形成;⑤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⑥改善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⑦提高溶菌酶活力[9]。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抑制小白鼠上皮细胞分裂、降低PCNA表达、促进表皮细胞分化、降低血浆ET-1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补虚养肾类药物不仅在杀灭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从多角度、多个环节来控制感染性疾病的进展,以此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10]。

综上所述,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毒、瘀、虚”,本文研究结果对中医经典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及充分性进行了有效验证。

参考文献

[1]欧阳恒,杨志波.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9.

[2]李元文,张丰川.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皮肤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5.

[3]高志学.银屑病六型辨治初探[J].陕西中医,1995,16(5):2l4-215.

[4]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9-171.

[5]杨嘉鑫.寻常型银屑病辨证论治之我见[J].内蒙古中医药,2000,19(3):19.

[6]李林.实用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213-214.

[7]张佩芳.辨证分型治疗银屑病115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32(6):19-20.

[8]刘铭锐.黄芪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5,26(7):52-53.

[9]石志超,王勇.乌蛇搜风汤治疗银屑病64饲[J].陕西中医,1989,10(2):l64-165.

55例小儿腹泻的治疗与用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5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例, 女27例, 年龄最小15 d, 最大5岁。所以患儿均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 24例患儿大便呈稀水样, 15例患儿稀便, 7例患儿大便呈粘液状;28例患儿出现呕吐, 25例患儿出现轻度脱水, 1例出现中度脱水;并发上呼吸道感染20例, 并发病毒性脑炎1例, 念珠性口腔炎2例;所有患儿中有25例感染性腹泻。

1.2 方法

对55例患儿的使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

2 结果

2.1 纠正预防脱水

患小儿腹泻的儿童有很大可能出现脱水, 因此, 对所有患儿进行口服或者静脉补液的方式纠正和预防脱水症状。另外对于已经出现脱水的患儿, 根据脱水情况的不同, 进行口服补液盐以及静滴5%葡萄糖、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氯化钠的方式进行补液, 患儿小便后实施钾补充。

2.2 药物使用状况

通过对55例患儿用药情况的统计, 共计使用了10大类41种药物, 其中包括口服药物如蒙脱石散、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胃蛋白酶等、外用药物紫草油等以及静滴药物, 见表1。

3 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

小儿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两种, 相比之下感染性腹泻病情更为严重, 危害性更大且治疗难度要高于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多发于<6个月的儿童, 原因多样,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喂食不当, 如喂食时间不固定、食量控制不准确、突然变换食物种类等, 这些都会造成小儿肠道不适应, 从而出现腹泻。另外气候变化也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的又一主要原因, 当天气变热时, 小儿肠道分泌的消化液会随之减少, 造成消化道负担加重, 引起肠胃功能紊乱, 出现腹泻;天气变冷时, 小儿肠道的蠕动会随之增加, 同样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 平时应多注意气候变化, 给小儿提供相应的保护。感染性腹泻原因比较单一, 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导致, 治疗时需进行抗菌、抗病毒治疗。治疗小儿腹泻, 应该首先区分患儿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然后对症治疗。

4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临床上具体表现为大便性状的改变, 大便变得稀薄, 含水量增加, 多呈稀水状, 有时大便内带有尚未消化的食物、粘液或者脓血;另外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正常情况下幼儿每天排便次数为2~3次。

5 讨论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 包括:纠正预防脱水、调整饮食、合理用药、改善环境等。

5.1 脱水的纠正和预防

小儿腹泻会引起患儿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 造成患儿脱水, 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该予以积极的补水, 纠正和预防脱水症状。对于脱水的纠正和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口服补液盐的方式, 此种方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 对于新生儿和一些重度脱水的患儿可采取静滴补液的方式。该组55例患儿中, 仅有12例采用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进行补液, 其余均采用静脉补液, 其原因在于我国国内对口服补液盐认识不足, 使用不够广泛, 另外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主动要求输液, 因此口服补液所占比例不高。

5.2 饮食恢复

治疗小儿腹泻的同时, 应该重视营养的补充, 此阶段对于小儿的饮食, 应该参考由少至多、由稀到稠的原则。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 避免由于急性肠胃炎而引发小肠渗透性增加, 更新肠细胞、恢复刷状缘细胞膜内存在的二糖类物质。

5.3 肠黏膜保护剂的使用

为对患儿的肠粘膜进行保护, 临床上常常使用蒙脱石, 蒙脱石能够起到消除病原体和病毒的作用, 同时可以覆盖消化道粘膜, 对于粘膜的修复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 首次使用时不会对患儿的心血管、肝、肾、中枢神经等造成影响, 不影响消化道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也不会改变食物在肠道中的运行。使用时应注意控制药量, 过量使用可能造成便秘。

5.4 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治疗时, 尽量避免抗菌性药物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的指出, 在该病患者中, 有90%不需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 该病患者中至少70%不应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在临床中, 多数细菌性腹泻具有自限性, 症状较轻的腹泻者也不需要进行此项抗菌药物的治疗, 要对腹泻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要综合患者的各项症状, 才能确定是否采用此项治疗, 如果经检测, 患者的大便p H值超过7、镜检白细胞充满视野、便血, 则可以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 价格低廉、窄谱并且抗菌作用强的药物应列为首选, 例如临床上首选药物为庆大霉素, 并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5.5 抗病毒药物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季, 在临床中对采用抗溃疡药物西米替丁进行治疗, 此药物能够有效抗病毒并且调节人体免疫力。病毒的特异性增值和病毒核糖核酸的合成在双嘧达莫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抑制, 而且此药物还可以改善肠道微循环, 使得局部供氧和供血量得到增加, 因此, 肠道的抗病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综上所述, 在小儿腹泻的治疗过程中, 充分遵循脱水纠正和预防、合理用药、饮食恢复的基本原则, 以此来促进腹泻症状的消失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药物选择。方法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55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选择以及给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使用的药物共计10类41种, 口服药物如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胃蛋白酶、蒙脱散等;外用药物如紫草油等以及静脉注射类药物, 经过这些药物的治疗以及静脉补液或者口服的方式补水, 所有患儿均拜托了因腹泻造成的脱水症状。结论 治疗小儿腹泻应该注意及时纠正脱水症状, 并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同时注意饮食方面的护理。

关键词:小儿腹泻,药物选择,脱水

参考文献

[1]魏国义.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J].首都医药, 2010, 17 (12) :24-25.

[2]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 (2005)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43-370.

[3]何荣连, 赵云, 何江.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药业, 2010, 19 (8) :62-63.

咳嗽治疗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9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前来诊治的患者颇多, 由于咳嗽病因较为繁多, 因而咳嗽的治疗也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 由此临床上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影响了咳嗽的有效治疗甚或贻误病情。本文就咳嗽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作如下简述分析。旨供同道临床借鉴。

1 不合理用药表现

1.1 药物选择或联用不当

因症治疗, 千篇一律应用镇咳药或加用抗菌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用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 致使痰液潴留, 加重病情、咳嗽变异性哮喘系气道高反应性所致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济于事。

1.2 剂量

未根据病情“量体裁衣”, 剂量过小“杯水车薪”, 未起到治疗作用。超剂量应用引起不良反应, 适得其反。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患者既静脉滴注氨茶碱, 又口服茶碱缓释片, 引起氨茶碱过量产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1.3 剂型不合理

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无吸气能力患者, 应用压力定量气雾剂 (沙丁胺醇) 无济于事, 贻误病情。

1.4 给药途径不合理

不按病情轻重缓急选用用药途径, 如重症患者选用口服药, 轻症患者却用静脉用药治疗。

1.5 疗程不合理

如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药1周后见症状好转即停药未达疗程 (4周) 结果引起病情反复, 半途而废。

2 不合理用药判断

2.1 不符合病情之理

2.1.1 不符合病因

感冒后咳嗽系病毒感染所致的气道非感染性炎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2.1.2 不符合诱因

某患者因高血压病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贝那普利片致药物性咳嗽数月, 未详细询问病史或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长期给予镇咳和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无效, 造成误诊误治。

2.1.3 不符合病变部位

治疗未根据病变部位, 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变部位在消化道, 用镇咳等对症治疗显然达不到治疗目的。

2.1.4 不符合病情分型、分期、分度

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起效缓慢的β2受体激动剂 (沙美特罗气雾剂) , 不能及时起效控制病情。

2.1.5 只管治疗主症, 忽视并发症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应用呼吸兴奋剂 (尼可刹米) 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 不符合病人之理

2.2.1 不注意年龄的特殊性

如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治疗细菌性肺炎, 影响患者软骨发育。

2.2.2 未慎待妊娠、哺乳妇女的特殊性

如对妊娠、哺乳妇女应用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影响胎儿或哺乳婴儿发育。

2.2.3 忽视患者伴发症,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伴有胃溃疡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泼尼松治疗, 结果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2.2.4 不重视或未了解患者伴随用药

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伴有糖尿病平时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患者 (鼻窦炎) 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 结果诱发低血糖症状。

2.2.5 未关注过敏体质的特异性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轻易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结果诱发速发型过敏反应转入抢救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特性) 。

2.2.6 未注重职业特殊性

对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应用含有抗组胺成分 (如扑尔敏, 即氯苯那敏) 等类解热镇痛药治疗感冒, 引起眩晕、嗜睡副反应, 影响职业操作。

2.2.7 不注重人文精神

重病不重人, 用药不考虑患者经济能力舍廉求贵。

2.3 不符合药物之理

2.3.1 未掌握适应证

如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对支原体不敏感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如头孢菌素类) 治疗劳而无功。

2.3.2 忽视药物禁忌证

不了解非甾体类消炎解痛药会诱发哮喘发作:如某例患感冒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感冒通 (内含双氯芬酸钠) 口服, 结果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2.3.3 未掌握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

如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 每日多次应用, 而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如β内酰胺类) 1次/d应用, 违背药代动力学药效特性, 影响疗效, 增加细菌耐药性, 贻误病情。

2.3.4 不了解药剂学特点

对控释剂、缓释剂等药的剂型特性不明确, 混同一般制剂应用, 如用茶碱缓释剂, 3次/d来平喘治疗, 结果造成氨茶碱过量中毒。

2.3.5 不熟悉药物相互作用, 随意协同使用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静脉滴注二羟丙茶碱 (喘定) 、红霉素, 同时口服茶碱缓释片, 因红霉素会抑制茶碱排泄, 结果引起茶碱积蓄中毒。

2.3.6缺乏药物监护意识

如“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连续静脉滴注头孢噻吩2周未及时监测肾功能, 以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3.7不重视用药注意事项

如红霉素注射剂溶于0.9%氯化钠溶液溶媒中进行静脉滴注, 结果发生白色浑浊沉淀。氨茶碱静脉滴注过快, 出现急性心律失常。

3不合理用药产生原因

就临床医生来说,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病史采集不详、体检不周、诊断不清;病情复杂考虑不周;缺乏整体观念;知识掌握不全面, 缺乏对药物知识全面了解掌握;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判断能力缺乏, 临床经验浅薄;缺乏临床合理用药思维能力;忽视人文精神。

4防止不合理用药措施

持续继续教育、强化临床医师诊疗思维能力, 提高医疗技能;提高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和强化病情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药物治疗能力。重视药学监护理念, 不断总结经验, 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6) :407-413.

[2]赖克方, 钟南山.咳嗽经验治疗的用药与注意事项[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 8 (9) :595-597.

用药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7例患者中男18例, 女9例, 年龄38岁~65岁, 疗程最短3 d, 最长20 d。

1.2 治疗方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注射液40 mg加0.9%盐水100 ml、舒血宁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3 疗效标准

痊愈: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好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旋转消失, 耳鸣、听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较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22例, 痊愈率81.5%;好转5例, 好转率18.5%;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鼻子用药治疗中耳炎等 篇11

甫根文

前两天,我的朋友给我讲了为他儿子治病的事。他儿子耳朵患病,医生通过鼻子给药,他觉得莫名其妙。我对他说:“五官是相通的,可以通过鼻子给药来治疗耳朵的毛病。那你儿子得了什么病呢?”

他翻了一下病历卡,说:“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开了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拿药时发现还有2支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我问,这鼻喷雾剂能治疗耳朵的疾病?是不是配错了?发药的说,没有错,是治疗中耳炎的。”

为了解决朋友的疑惑,我解释道:医生给你儿子开鼻喷雾剂是有原因的,中耳炎患者易出现中耳积液,雷诺考特鼻喷雾剂直接作用于鼻和鼻咽部,可减缓鼻和鼻咽黏膜炎性反应,使咽鼓管的咽口周围组织肿胀减轻,减缓腺样体的增生、肥大,从而使咽鼓管、鼻窦口通畅,减少中耳炎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以服用一些消炎抗菌类药物,如吉诺通胶囊、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既可加快耳内黏液排出,促使咽鼓管开放,又能降低感染发生率,使疾病尽快痊愈。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有关医学专家认为:关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皮质固醇类激素促进黏膜水肿消退,预防鼓室内积液机化粘连。局部热敷、按摩。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或1%的麻黄碱生理盐水溶液滴鼻,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口服,做短期治疗。但有报道称儿童急性期用激素并不能改善听力。长期鼓室积液可在严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抽液。

抗病毒药物谁领风骚?

杨建

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内容。纵观各种药物,抗病毒疗效得到国际公认的主要有两大“门派”,5种药物。一大门派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a-2b和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另一个“门派”是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

“一代宗师”几种药物之中,干扰素最早用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了。刚刚出道时,干扰素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特别是对非亚裔乙肝患者,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大约为40%,且巩固时间较长,不易复发。

但是,由于亚裔的乙肝患者多数是由母婴传播而来,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干扰素疗效较差。同时,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名门新贵”与普通干扰素同属一个“门派”,经过改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疗效更好,乙肝病毒DNA转阴率为60%左右。且一旦起效,疗效持续时间较长。可惜的是,该药费用昂贵,难以普遍推广使用。

“英雄迟暮”乙肝抗病毒药还有另一大“门派”——核苷类似物。这一门派的“掌门”便是赫赫有名的拉米夫定(贺普丁)。想当年,拉米夫定刚出道时也是风光无限。它抑制乙肝病毒速度快,使用该药2个月以内,80%以上的患者就可以出现乙肝病毒DNA明显下降。然而好景不长,病毒对拉米夫定竟产生了变异。服用2年后,有38%的患者再用已经无效。因此,目前拉米夫定已经退出美国治疗乙肝的一线选择药物,有点“迟暮英雄”的遗憾。

哮喘吸入治疗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12

关键词:哮喘,治疗,药物选择,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分析

药物的选择和联合不当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哮喘的分期分度选用适当的药物。如哮喘急性发作期, 不给予吸入速效的β2受体激动剂等缓解症状, 而给予慢效的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 就不能迅速缓解症状;又如哮喘慢性持续期, 仅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 而不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 使哮喘反复发作, 均属于不合理用药。

1 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当

目前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多种多样, 如静脉、口服、吸入、控制制剂、缓慢制剂等。剂型和给药途径不符合病情和或患者特点就属于不合理用药。如对理解能力差, 不易掌握操作要领者或老人、幼儿。急重症患者给予气雾 (md I) 或干粉吸入器 (dp I) 吸入, 或夜间哮喘的患者给予速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等。

2 剂量和规格不同

同一种雾化吸入的平喘药物剂量规格也有差别, 如布地奈德气雾剂规格就有50毫克/喷、100微克/喷, 200微克/喷三种;沙美特罗替卡松有5/100微克、50/250微克、50/500微克三种规格;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有80/4.5微克、160/4.5微克两种规格, 如不清楚剂量规格就会造成不合理用药。如哮喘重复持续时, 选择小剂量规格沙美特罗替卡松 (50/100微克) ;而轻度持续时, 使用大剂量 (50/500微克) 。小儿选择成人用气雾的规格和剂量等, 都可能造成治疗剂量过大或不足, 也是不合理用药。另外, 各种吸入用糖皮质激素互换时, 若不注意各种品种的抗炎作用强弱, 不进行剂量折算也会导致治疗剂量不够或治疗剂量过大。

3 给药间隔不当

临床上给药间隔不当主要表现在药效, 半衰期长的药物频繁给药, 而短效、速效的药物却给药次数不够。如噻托溴胺与M3受体结合后不易解离, 可以发挥长效抗胆碱作用, 每日1次给药即可, 有些时候却1日给药2次或更多;而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等短效速效药物, 需要每日给药3次-4次, 如每日1次或2次给药均属不合理。

4 疗程不当

疗程太长或太短减量太快或太慢都属用药疗程不当。如长期预防用药, 哮喘控制的时间少于3个月的, 治疗方案就开始过早降阶梯;在哮喘长期管理中,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少于1年就停药等, 以上均属于疗程不当, 都是不合理用药。

5 未开展药物监护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未开展药物监理, 也属于不合理用药。对于哮喘患者, 白天或夜间胸闷气喘发作次数、发作程度、肺部干湿罗音, 最大呼气峰流速,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都是评测疗效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物如果不关心这些症状体征, 未做相关检查或对监测结果不重视、不分析;对患者出现的声音嘶哑、鹅口疮、心悸、骨骼肌震颤, 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不注意、不重视、不能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都是不合理用药。

6 未进行用药指导

吸入方法错误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有调查显示, 没有接受过用药指导的患者使用DPI的错误率高达80%, 主要表现在吸气力度、深度不够, 弄不清旋转方向, 不回旋或反复多次旋转, 未有意呼气到“残气位”使用MDI气雾剂时, 吸入器不能直立, 吸药前未有深呼气, 吸气与喷药不同步, 需要屏气时不屏气或屏气时间不够等;使用碟式吸纳器时, 没有推开滑动杆或推动不到位等。

除了没有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吸药方法外, 不合格的用药指导还表现在没有提醒患者遵守注意事项。如使用DPI时, 未交待患者不用时敞开放置, 或反复对着吸嘴呼气均可使药物受潮;在使用射流或超声雾化时, 未交待患者防止药物进入眼睛;吸入糖皮质激素时, 未交代患者正确漱口方式等。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下一篇:毛泽东的男女平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