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用药

2024-08-16

正确用药(通用7篇)

正确用药 篇1

对症下药要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防治病虫害的种类, 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噻嗪酮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 对蚜虫无效;抗蚜威对桃蚜有特效, 防治瓜蚜则效果差;甲霜灵对各种蔬菜的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高效, 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 为降低湿度, 可灵活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

适期用药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 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 做到适期用药。如在蔬菜播种或移栽前, 采取苗床 (棚室) 施药消毒、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点片发生, 白粉虱低密度发生时, 可采取局部施药。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 夏天下午用药, 浇水前用药。在气温较高情况下, 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茶黄螨、白粉病, 易发生药害。

掌握浓度与药量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常有差异, 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结合气候、苗情, 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 防止发生药害和伤害天敌, 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即可。如防治白粉病时, 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生时, 每667平方米只需三唑酮3~5克 (有效成分) ;而对于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 每667平方米则需7~10克。运用隐蔽施药 (如拌种) 或高效喷雾 (如低容量细雾滴喷雾) 等施药技术时, 将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 可提高药剂利用率, 减少用药次数, 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降低用药量。

合理混配药剂即采用混合用药法, 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 但混配农药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需用混配农药的, 应现配现用。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 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 (包括碱性) 农药混用, 微生物杀虫剂 (如Bt乳剂) 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如代森锌可与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混用, 但不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混用。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的间隔时间越短, 则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越多, 反之则越少。因此, 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原则上, 生物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5天, 菊酯类农药为5~7天, 有机磷农药为7~10天 (少数14天以上) , 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外, 其余均为7~10天。通常做法是夏季至少为6~8天, 春秋至少为8~11天, 冬季则应在15天以上。

多利用生物天敌一是保护天敌, 如瓢虫、蜘蛛等, 并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二是释放天敌, 如捕食螨、寄生蜂、赤眼蜂等。

不用废水、污水不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稀释药剂, 因为废水、污水中有金属离子、毒物、病菌、虫卵等。

正确认识妊娠期用药 篇2

我们承认大多数药物都有副作用,但是当疾病的危害远远大于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时,就应该选择用药,而且要用得果断、用得坚决。例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如果不能用药物良好地控制病情,病情发展到全身小动脉痉挛就会造成肾损害、脑血管意外、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等更加严重的后果。又如,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尽管孕妇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会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严重后果,此时如果为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硬撑”就得不偿失了。再如,当因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早产时,为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引起新生儿死亡,就必须用药促使胎肺成熟……

于是,又有许多读者感到妊娠期用药简直是“用也不对,不用也错”,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此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最终根据研究结果对药物在妊娠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

A类:人类实验已证实在孕早至孕晚期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

B类:动物实验证实无害或有不良反应,但未经人类孕早期实验的药物。如甲硝唑。

C类:动物实验证实可致畸或致胚胎死亡,而在人类未作对照实验,或在动物及人类均未作实验。此类药物应慎用。

D类:已证实对人类胎儿有害,但在无其他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下,不得不冒险使用的药物。如:安定。

X类:人类和动物实验均显示可致胎儿畸形或对胎儿有害,孕妇应禁用的药物。

孕妇服用的大部分药物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能从胎儿再回到母体,这样就造成了母亲患病宝宝陪着吃药的情况。可是胎儿各器官的功能均不成熟,分解药物的酶系统也与成人相去甚远,相同的药物、相同的血药浓度也许在对母亲尚未产生作用的时候,就已经对胎儿产生了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决定着药物对胎儿影响的大小呢?简单地说它们包括:母亲的服药量、药物代谢情况、药物通过胎盘的速度以及药物在胎盘和胎儿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等。

怀孕后女性的体内会发生许多生理改变,这些都使得孕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孕妇体内酶系统的改变,使某些药物不易被代谢或清除掉,导致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妊娠期女性生理的一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经肾脏的排泄;孕激素水平的增高抑制了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等都可引发药物在孕妇和胎儿体内的蓄积中毒。因此怀孕妇女的服药量应与普通患者有所区别,有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调整。

胎盘是将母体和胎儿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首先它是母体和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母亲服用的药物也由此进入胎儿体内;其次它担负着为胎儿选择营养物质、阻挡有害物质的过滤器功能;最后它还能帮助胎儿对一些物质进行分解代谢。由此可见,若妊娠期的患者能选择那些分子量大和与蛋白质结合率高的,即不容易通过胎盘的药物,或者能在胎盘分解为对胎儿无害物质的药物,则药物对胎儿的损害就可降到最小。

另外,用药要有针对性,并避免耐药性。以抗感染药为例,为了尽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妊娠患者更需注意根据病原体有针对性地选药。妊娠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等。得了感染性疾病后,首先应到医院认真化验,找到兴风作浪的病原体后再选药。如果是滴虫可选用甲硝唑;念珠菌可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疱疹病毒可用无环鸟苷;支原体可用强力霉素、罗红霉素或阿齐霉素;梅毒螺旋体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淋病双球菌可用青霉素、头孢霉素、大观霉素、红霉素或阿齐霉素;衣原体可用红霉素、阿齐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总之,不能见到感染就急冲冲地使用广谱强效抗感染药,那样无形中会增加受到药物副作用影响的机会。

随着临床抗感染药物的普遍应用,病原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耐药性,例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使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选择抗耐药的药物就显得越发重要。珠海联邦制药的药学专家们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中加入克拉维酸和舒巴坦等成分,研制出的强力阿莫仙就成功地克服了耐药性问题。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给药途径: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一定要坚持能局部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点滴的原则。

用药疗程:一定要用足疗程,一般抗菌药物疗程为5~7天,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病情刚刚有转机的时候就慌忙停药。那样一旦病情复发,治疗起来只能是更加棘手。

联合用药:除非是病原体尚未查明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时,一般无需联合用药。

最后,我们再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举例说明用药的选择。

妊娠早期。多指妊娠的前3个月,此时正是胚胎器官高度分化、发育、形成阶段,对于药物的影响也最敏感,若用药不当多会产生胎儿畸形或基因突变。在此期内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有:乙胺嘧啶、替硝唑、利福平、金刚烷胺、华法令等。

妊娠后期或分娩前。此期药物多是通过参与胎儿的体内代谢而产生不良影响。如磺胺药,可与胎儿血清内胆红素争夺血清蛋白,使胆红素大量游离,胎儿出生后就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脑核黄疸,并继发脑性小儿麻痹症。氯霉素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毒性反应,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灰婴综合征”。

妊娠全过程均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四环素类可使胎儿骨骼发育迟缓,牙齿发育异常,并且肝毒性大;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尤其是链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耳聋;万古霉素,耳、肾毒性大;碘苷、阿糖腺苷有致畸致突变可能;呋喃妥因,可致新生儿溶血;氟哌啶醇可导致严重的肢体畸形;碳酸锂可导致婴儿心血管畸形;无机碘化物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和呆小病;阿斯匹林可造成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非那汀可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病;利血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白消安是胎儿最常受到影响的抗癌药物,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当然也有一些妊娠全过程均可安全应用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磷霉素、肝素、胰岛素、速尿等。

如何正确使用家兔常用药 篇3

一、氯苯胍片剂

为广谱抗球虫病,氯苯胍片剂每片10毫克。用量:每1000千克饲料中加100~150克。每只每天也可按1片服用。为防止抗药性,药物使用1~1.5个月需要轮换用药。

二、复方敌菌净片剂

每片30毫克或100毫克。

用量:成年(预防)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内服,每天1次,连服3~5天。治疗量每千克体重25毫克,1次内服,每天1次,连用3~5天,疗效明显。球虫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有效控制球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需要与其他药物轮换使用为好。

三、痢特灵片剂

有一定毒性,用于肠道感染、兔副伤寒,也具有抗球虫作用。痢特灵片剂,每片0.1克,为防治发生中毒现象,要注意严格用药剂量,用量: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内服或拌料,分2~3次服用。

四、青霉素针剂

对葡萄球菌病、巴氏杆菌等有效,与链霉素合用可增强效力。青霉素针剂分为20万、40万、80万单位,口服大部分被胃酸破坏,故不宜内服。用量:成年兔每千克体重5万~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疗效显著。

五、链霉素针剂

用于家兔传染性鼻炎、肠道感染等。链霉素针剂每支80万~100万单位,用量:成年兔每千克体重10万~2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幼兔用量减半。与青霉素合用效果更佳。

六、庆大霉素针剂

为广谱抗菌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有效。庆大霉素针剂分为4万、8万、10万、20万单位,用量:成年兔每只1万~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幼兔用量酌减。拉稀严重时,可直接灌服,或腹腔注射。

七、土霉素片剂

广谱抗菌素,但兔不宜长期使用。土霉素片剂,每片0.25克,用量:每千克体重40毫克,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拌饲料中使用。

八、敌百虫片剂(或粉剂)

对内外寄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用于治疗兔疥癣、兔虱等。敌百虫片剂(或粉剂),用量及用法:1%温水溶液涂擦患部。用0.25%的敌百虫水溶液对患兔笼及周边环境彻底消毒。

九、伊维霉素针剂

常见外用药的正确用法 篇4

酒精不能涂黏膜。一般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浓度过高或过低的酒精都不适用于皮肤消毒。酒精的刺激性强,不能用于大面积的伤口,也不能用于黏膜部位。对于较深的伤口来说,用酒精也不合适。

碘酒消毒有些疼。碘酒也叫碘酊,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酒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擦伤、挫伤、割伤等一般外伤的消毒。但要注意,碘酒的刺激性较大,可能引发伤口产生强烈的烧灼疼痛感。

碘附可以涂黏膜。医用碘附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浅棕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碘附的功效与碘酒类似,可用于一般外伤的消毒。与碘酒、酒精相比,碘附的刺激性小,可直接用于皮肤、口腔黏膜处的消毒。

双氧水消毒深伤口。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溶液。用于皮肤消毒的双氧水浓度较低(等于或低于3%),可用来擦拭皮肤创伤面,起到清洁伤口和杀菌的作用。当皮肤出现伤口时,可以先用双氧水清洁伤口,再使用其他皮肤消毒剂。

红花油治软组织伤。红花油有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扭伤导致的软组织挫伤和轻微烫伤,不能用于擦伤、割伤等有皮肤破损的外伤,也不能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使用时,把几滴红花油倒在手掌上,轻轻揉搓双手,然后把手放在伤处适当用力按摩。但要注意,损伤后24小时之后再用,否则会加重伤情。

百多邦可治化脓性感染。百多邦学名是莫匹罗星软膏,也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可用于创伤后引发的皮肤感染,也适于化脓性皮肤感染以及一般的挫伤、划伤、烧伤、烫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先喷保险液。一盒云南白药气雾剂包括两支气雾剂,一支是保险液一支是药液。对于扭伤、肌肉拉伤等,可以先喷保险液,缓解疼痛感,再喷云南白药药液。对于有皮肤破损、出血的伤口,不建议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但可以用云南白药粉外敷,起到止血止痛和消炎的作用。

据《医药星期三》

日常用药也需要做正确宣教 篇5

1.用药时, 每天3次, 患者误认为随一天3餐服药。“每天3次”是专家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确定的服药规律, 意思是将一天24h平均分为3个小段, 每8h服药1次。这样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餐后, 则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

2.对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 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 应在饭后服用。

3.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的止咳糖浆及口内溶化的药片, 需要药物在咽喉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 以减轻黏膜炎性反应, 缓解咳嗽, 因此喝完糖浆, 一般15min后才可饮水。

4.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或铁剂, 可用饮水管吸服, 以免药液与牙齿接触, 服药后及时漱口。

5.某些磺胺类药物因自肾排出, 尿少时易析出结晶, 导致肾小管堵塞, 药物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 故应指导患者服后多饮水。不应干吞药。

6.强心苷治疗安全范围小, 对该药过敏时个体差异大, 故每次发药前必须测量患者脉率。若脉率<60次/min或出现不曾发生过的心律不齐, 应暂停发药并告知医师, 以决定是否停药。

7.避免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77避免, 如胃酶蛋白酶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会迅速失去活性, 忌与胃舒平、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时服用[1], 因此, 应尽量减少同时服药的种类。

8.不应把药物掰碎或用水溶化, 这样处理后, 可能方便服用, 但疗效会因此降低, 还可使不良反应增加。例如, 阿司匹林肠溶片被掰碎后, 就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 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 在胃里就被溶解, 不仅无法发挥疗效, 还会刺激或损伤胃黏膜[2]。

9.不应躺着服药。躺着服药, 药物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 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管。正确的服药姿势应该是端坐或站立。

10.合理饮食。西药和中药一样要讲究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如性激素、解热镇痛药、降压药、利尿剂等, 在服用过久时可导致机体水纳潴留, 引起水肿, 因此, 此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 避免食用含盐分较多的食物。

通过日常用药的正确宣教, 提高患者的诊疗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年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98-201.

正确用药 篇6

1 诱发婴儿湿疹的基本因素及特点

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属于变态反应性 (或称为过敏性) 疾病, 湿疹病因是多方面的, 结合每一位患儿需仔细分析, 一般有遗传倾向过敏体质的婴儿往往易于患湿疹。

与蛋白质饮食有关, 由于婴儿消化不良或喂养不当时, 食入的东西让他引起过敏反应, 也易于引发湿疹。如摄入部分蛋白质高的食品:牛奶、鸡蛋、鱼虾等。初期发病时, 多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 逐渐增多, 并可见小水泡,

引发湿疹除个体因素外, 还与环境因素有直接的联系。如花粉、皮毛纤维及化学挥发性物质等被吸入, 一些接触性物品接触婴儿皮肤都可以引发婴儿湿疹。如肥皂、硬水、毛料衣物等。

婴幼儿时期皮肤薄嫩, 抗损伤的能力低, 对外界温度变化反应敏感, 而且毛细血管网又非常丰富, 内皮细胞含水量及氯化物比较多, 对各种刺激因素比较敏感, 过强的日光照射, 紫外线照射等都可能引起过敏。

婴儿皮肤皮肤脂质少, 容易被细菌感染, 在护理孩子时, 可能会给孩子使用各种各样的浴液、洗发液、护肤品等, 有的孩子可能对其中的洗护用品产生过敏。

婴儿湿疹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渗出型, 干燥型和脂溢型。渗出型多发于肥胖婴儿, 干燥型多发于瘦弱的婴儿, 脂溢型湿疹是脂溢型婴儿患病的特点多发于头部, 耳朵根部, 以及皮脂腺较发达的部位。

2 婴儿湿疹的日常预防

避免婴儿搔抓, 保持婴儿双手的清洁, 经常帮婴儿剪去手指甲。婴儿各部位皮肤细嫩, 抓挠会引起皮肤的过敏和细菌感染

避免给婴儿使用酸碱度强烈的洗护用品, 酸碱度过强的浴液或热水清洗婴儿皮肤时会将婴儿皮肤表面自身的保护油脂洗掉, 使皮肤更加干燥, 还会刺激肌肤, 引起过敏。

在饮食方面尽可能保持婴儿食物的营养丰富, 平衡搭配, 避免容易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 母亲也应避免这类食物, 尽可能不食用刺激性的辛辣食品。不要随意禁止孩子吃东西时间。时间不同, 婴儿机体对吸收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也不同, 随意禁止婴儿吃多种食物, 也会导致婴儿营养不平衡。导致孩子因食物造成的过敏反应。

减少婴儿的洗浴时间和次数, 每周最多洗浴不超过3次, 每次洗浴时间不得超过5min。

避免婴儿去含氯或做有消毒的公共游泳池游泳, 也避免婴儿去含盐分的海水中游泳。

婴儿的服装保持宽松, 应选用透气较好的棉质布品, 同时要经常保持衣服的清洁, 勤换婴儿内衣, 避免因衣物摩擦的给婴儿皮肤带来刺激, 引起皮肤过敏。

3 婴儿湿疹的合理用药及常用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婴儿湿疹的总体治疗原则:有了湿疹尽可能找到引起孩子湿疹的原因, 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做到及早治疗, 对症用药。有针对性的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预防湿疹症状的加重与复发, 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 加强婴儿营养。这样才能有效快速治愈湿疹。对一些不明确药物毒副作用的药品须询问医生, 搞清楚药物的药理作用, 谨慎使用。不要盲目地乱用药品。外用药品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擦不同的药。

在夏季除了湿疹的外用药品涂擦外, 还可以配合一些食用验方也有很好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选择洗净的绿豆、百合各30g, 煮汤带渣给婴儿服食。绿豆具有性凉, 味甘的功效, 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水效果, 百合是属于性凉, 味甘、微苦, 具有补虚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清利湿热。第二种方法:选择新鲜丝瓜30g, 洗净, 加盐, 煮熟带渣给婴儿食用。丝瓜具有性凉, 味甘, 夏季可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第三种方法:选择红皮甘蔗 (连皮去节) 和鲜马蹄各30g, 煎汤。液体温凉后给婴儿饮用, 作为饮料, 具有清湿热的作用。第四种方法:选择绿豆30g, 粳米50g, 洗净, 先煮绿豆, 再加入粳米和糖, 合煮成稀粥给婴儿服用。也有很好的清热效果。第五种方法:选取白扁豆30g、粳米50g, 洗净, 放在一起煮粥, 放入少许砂糖, 可以给婴儿随时服用, 白扁豆具有性微温, 味甘, 具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 可改善婴儿饮食不良引起的食物过敏。

对于渗出型的皮疹最好用2%的硼酸水或者1:1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湿冷敷婴儿皮疹处, 有间隔性的进行更换。对干燥型的湿疹可用一些洗剂、油剂、乳剂、膏剂的药物涂擦, 在更换新药品涂擦前, 应将原来药品涂擦层用清水清洗干净, 避免两种药物结合引起的过敏。如果湿疹水泡有糜烂一般可以选用油剂性的药品涂擦治疗, 总之要针对婴儿湿疹的类型合理配药对症治疗。

婴儿湿疹除常规西药治疗外, 还可以中、西医兼治。清湿毒、祛风解毒是中医治疗湿疹的立足点, 到达从内调理的目的。如果因湿疹幼儿实在痒得厉害, 其他药膏又效果不明显时, 可以选用一些激素类的药膏薄薄地擦一层, 疹子退下去即可。同时内服中药调理, 起到内外兼治的良好效果。

对一些干燥性皮肤的婴儿, 其皮肤表面通常没有保护层, 更容易引起湿疹。治疗这类患儿时, 局部用了激素类的药膏显效之后一定要停用一些时间, 并逐步减少用药涂擦次数。之前一天抹三次, 见有好转后应一天改抹两次, 之后局部把药慢慢停掉, 不要一下子停掉, 避免激素类药物对婴儿湿疹的反复现象。

通常情况下外用药品要根据婴儿皮肤湿疹的病变状态而定。如:皮肤表面已经出水糜烂或红肿时, 可以选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 等到渗液与糜烂消失后, 换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在炎热天气下还可以在晚饭后或睡前服用抗组织胺制剂或镇静剂以止痒和辅助抗过敏。

如果因湿疹婴儿出现发热、皮肤红肿加重、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或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说明湿疹已经发生感染了, 不能随意自行盲目服用抗生素, 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配合治疗。

总之, 婴儿湿疹要合理用药对症治疗, 在合理喂养, 精心护理的同时。还要经常观察婴儿的饮食消化状态, 判断婴儿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母乳喂养的, 母亲应避免进食这类容易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 尽可能哺乳阶段不食用刺激性强烈的辛辣食品。经常保持婴儿皮肤的清洁干爽。适当给婴儿添加一些蛋白类辅食, 可以有效防止婴儿过敏。婴儿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 避免让婴儿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加工食品, 这样内外兼治才是治疗新生儿湿疹的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婧译.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M].中国卫生出版社, 2008.

[2]陈允斌.百科全说[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朱金凤.婴儿湿疹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9) :151-152.

养鸭场正确用药的几点建议 篇7

1 注意鸭的生物学特性与用药的关系

鸭靠喙采食饲料,口腔内既没有牙齿,舌粘膜上也没有发达的味觉乳头,食物进入口腔之后,停留时间短,依靠舌的帮助进行吞咽,咽下的食物通过宽大的食道而进入食管膨大部。所以当鸭只消化不良时,不应使用苦味健胃药,苦味不能起到健胃作用,只能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和微生态制剂。即使需要服用带有苦味或其他异味药物时,也不会影响采食和饮水。鸭只对咸味也无鉴别能力,故在使用食盐时要严格掌握用量,否则容易引起食盐中毒。鸭只也没有逆呕功能,不可能出现呕吐动作。当鸭只误食了毒物或出现药物中毒时,在治疗时没有必要使用催吐剂排出胃内毒物。

鸭的呼吸系统有特殊的气囊结构,这些气囊可以扩大药物的吸收面积,促进药物扩散、吸收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量。因此,对鸭的呼吸道疾病,采用气雾给药时,药物既可在呼吸道发挥局部作用,亦可由呼吸道粘膜快速吸收产生全身作用。气雾给药还可用于禽霍乱、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杆菌病的治疗。鸭的肾小球结构较为简单,有效滤过面积小,对以原型经肾排泄的药物较敏感。禽只尿液pH一般为5.3~6.4,故鸭只应慎重用磺胺类药物,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一定要配合碳酸氢钠,以减轻对肾的损害。鸭只缺乏形成尿素的酶,故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氮。因尿酸盐不易溶解,倘若过多时,便沉淀于肾小管而引起肾炎、肾肿大及呈现花斑肾。还可以随着血液循环沉积于关节、皮下、内脏器官表面,引起痛风。另外,由于缺水和维生素A不足,饲料中核蛋白含量过高及高钙低磷等,都会引起尿酸盐在肾小管内及各内脏器官表面沉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肾解药、丙磺舒等可以促进尿酸盐的排泄,缓解痛风症状。禽类对有机磷较为敏感,这是由于血浆胆碱酯酶贮量很少的缘故,因此,不宜使用有机磷驱虫或用于杀虫时要注意剂量和投药方法,以防鸭只中毒。

2 育雏阶段尽量少用抗菌药物

雏鸭在育雏期间,有可能出现沙门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数是通过胚胎垂直传播,也可以在出壳之后在饲养过程中由环境中的病原菌引起。倘若病情较为严重,发病只数较多,选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必要的,但用药时间不能太长,还要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内微生物平衡。

鸭只在正常情况下,肠内寄居很多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鸭的盲肠很发达,栖居的微生物可帮助分解纤维素,还有许多细菌可以帮助消化,或产生维生素K等。不少养鸭户在用药方面走入误区,误认为从育雏的第一天开始就喂给雏鸭各种抗生素,殊不知抗菌药物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大多数对机体有益的细菌也被消灭了。由于雏鸭肠道内微生物群尚未完善,消化机能也较弱,所以就容易造成肠内微生物区系的失调,雏鸭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症及各种代谢障碍病。

因此,在育雏期间尽量少用抗菌药物,建议多用微生态制剂,让其在生物竞争的过程中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改善肠管环境,调节菌群平衡,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倘若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垂直传播的病原菌相当严重时,则可以在雏鸭出壳1~2d内,用敏感的抗菌药饮水,1次/d,连续2d。然后喂给微生态制剂,拌料喂7~10d,并添加多种维生素。

3 鸭群一旦发病时的用药建议

3.1 用药必须对症,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 鸭群一旦发生疾病而出现死亡时,切忌急忙盲目投药,应首先对病鸭进行确诊,可以请有经验的或专业的兽医人员协助诊断,然后选用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投药,切忌滥用抗生素,否则就会“无的放矢”盲目投药,即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3.2 确定首选药物,掌握使用剂量和疗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先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确定治疗疾病的首选药。或使用一些不是经常使用的药物,以避病原存在耐药性。或选两种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

药物的剂量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药物在体内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作用,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剂量太大,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会发生中毒以至大批死亡。因此,剂量的决定,要依据说明书,要请教有经验的兽医,要不断总结经验。

药物使用的疗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病原体在体内的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过程,任何一种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都必须有一定的疗程。一次用药之后,有些细菌只能被暂时抑制,药物浓度一降低,又会继续繁殖。因此,抗菌药物一般应连续用3~5d,在症状消失后再用1~2d,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为了调整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在停药之后,喂1~2d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和吸收。

3.3 合理用药策略 合理的用药要讲究策略,其关键在于把抗菌药配伍联合使用。合理的药物配伍可引起药物的协同作用,不合理的药物配伍就会起到降低疗效,或者产生沉淀、分解失效,甚至毒性增强,出现不良反应等。例如:

药效的协同作用:青霉素与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合用可增强疗效。若青霉素与罗红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就会降低疗效。

药效的颉抗作用:多粘菌素类(如硫酸黏杆菌素)与氟苯尼考、喹诺酮类合用增强疗效;若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合用会增强毒性。

药物的配伍禁忌:盐酸林可霉素与甲硝唑合用可增强疗效,若与罗红霉素合用则可降低疗效,若与磺胺类药合用则产生混浊而失效。

如饲料中加有防治球虫的莫能霉素或盐霉素后,又混饮或混饲泰牧霉素来防治支原体病,就会引起中毒。

因此,使用药物要搞清楚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和配伍禁忌,不能盲目配合使用。

3.4 正确选择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在体内的分布浓度而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这是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和细心考虑的重要问题。

nlc202309011804

为了防治肠道感染的疾病,可采用饮水或拌料方法给药,应选择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若只是饮水给药,就应选易溶于水的药物。

为了防治全身感染的疾病,应选用注射制剂进行注射。若采用拌料和饮水给药时,就应选用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如果选用口服较难吸收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即使在药物试验时极为敏感,实际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为了防治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则应选用不但对呼吸器官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且能在气囊、肺和气管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等。

有了正确的给药途径,还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大群鸭只发病时除了及时注射有效的药物之外,还必须喂服2~3d或3~5d药。而有些鸭只食欲减少或废绝,采用拌料喂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时采用饮水给药,往往可以获得有效药量。有些药物虽然可以溶于水,但不耐酸、不耐酶,因此,也不能以饮水方式给药。如青霉素粉剂属不耐酸、不耐酶药物,以饮水给药,易分解降效,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治疗全身感染的作用甚微。作为治疗性饮水或拌料给药时,应在给药前停水或停料一段时间,先饮完药液或食完药料后,再给予清水或无拌药的饲料。为了让大多数患鸭都能饮到药液和食到药料,应增加2~3倍的饮水器及料槽。

3.5 根据鸭只机体的具体情况用药 鸭只的盲肠较为发达,土著栖居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肠管内的微生物可以“制造”维生素K,还有助于肠道中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在使用抗菌药时,用药时间不宜太长,用药3~5d后应立即喂微生态制剂,及时补充有益的微生物,以调整肠内微生物的平衡。否则,用药之后虽然把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杀灭,同时也杀灭了有益微生物,从而影响了鸭只的食欲和消化。

鸭的肝脏和肾脏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肝脏病变严重和肿大时,其解毒功能也随之减弱,倘若此时用药时间较长,药物在体内不断蓄积,容易发生中毒。因此在用药的同时,应考虑到配合使用护肝的解毒药物;当肾脏发生严重病变或肿大时,其排泄功能不全,排毒作用受阻,容易贮留尿酸盐,肾小管积满尿酸盐,尿排不出,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对肾脏无损害的药物,并配合使用肾解毒药。

3.6 加强辅助疗法 鸭只患病之后,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甚至渴感下降,维持生命和抵抗疾病所需要的蛋白质、糖类、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大大减少,机体代谢水平很低。在使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辅助疗法,目的在于扶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3.6.1 补充能量 鸭只在疾病过程中,能量需要增加,但此时的摄入量减少,可在饲料中额外加入玉米,或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提高能量。

3.6.2 增加蛋白质 可在日粮中增加2%~3%的鱼粉。

3.6.3 加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 维生素A:比正常水平的维生素A加大2~3倍。

维生素K3:各种败血症和球虫病都会引起肠管粘膜及其他器官的出血,维生素K可以起止血作用。肠管中有些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但在给患鸭治病喂服抗菌药物时,也把肠管中大多数的细菌杀死(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因此维生素K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可在日粮中比正常量加大10~20倍维生素K。

维生素B族:大多数B族维生素是酶的辅助因子,有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在疾病期间,维生素B2的需要量比正常时多10倍。烟酸、泛酸的需求量多2~3倍。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添加这2种维生素对患病鸭的康复很有帮助。每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60g、维生素E30g。

3.6.4 添加微生态制剂 鸭只在发病时服用抗菌药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发生失调,从而影响食欲。因此,在服药之前就应及时添加微生态制剂,促进食欲,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菌群平衡,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也适用于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和腹泻。微生态制剂除含有多种有益的活菌外,同时还富含活性蛋白、多种氨基酸、消化酶、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成分和功能,可以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和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 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倘若大剂量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药物,或者剂量不足,病原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菌株的形成就意味着用同类药物治疗鸭病时,会降低或失去其治疗效果。因此,建议选用多种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但要注意配伍禁忌。

5 遵守休药期规定,控制药物残留

由于鸭病种类繁多并广泛流行,在鸭病防治中,经常会出现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造成药物残留在鸭体内,在加工烹调后仍不失去活性,人们食了含有残留药物的鸭肉,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及外贸出口的信誉。休药期又称药物消除期,系指家畜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肉)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规定休药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供人类食用的畜产品中残留药物超标。在休药期,动物组织或产品中存在的药物残留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安全浓度”,低于“允许残留量”。大家必须严格遵守停药时间,如马杜霉素休药期为5d,以确保食品生产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上一篇:手段系统下一篇:分割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