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安全用药

2024-06-11

临床安全用药(精选12篇)

临床安全用药 篇1

1 概述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论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特性、质地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药物加工技术。中药经炮制后, 能起到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势、便于服用和贮藏等效用。作为中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药炮制在千百年来中药临床运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大特色。

2 中药炮制的历史地位及现状

中药炮制理论和工艺源远流长, 早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即有阐明[1]。《内经》中有“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疗热用寒药, 疗寒用热药”等经典论述, 《神农本草经》也有“阴干暴干”, “生熟”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记载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多种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这部炮制专著的出现, 把中药炮制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出来, 奠定了炮制理论体系的基础。汉代名医张仲景指出:“依方拣采, 极令净洁, 然后升合秤两, 勿令参差”。可见不仅在医史文献还是在临床用药中都有炮制的影子, 这足以说明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发展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 现今的中药炮制正处在一个危机的时刻。目前, 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 各省市有自己本省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即使一省之内, 同一种药材也有不同的炮制方法[2]。在控制炮制质量方面依靠感官、缺乏客观的标准易因感官的差异导致炮制质量的不稳定[3]。在医疗、医药商企中过去曾经必备设置的炮制室或加工场所正逐渐消失, 幸存的炮制室设施条件也十分简陋[4]。这种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中药临床用药, 使得临床中药运用的安全性滑坡, 而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 反过来又恶化了中药临床用药, 让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极其不利。

3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体现在中药的毒副作用。古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由来已久, 《神农本草经》就有“一日遇七十毒”的记载, 且历代医家对毒性药物的运用十分严格, “细辛不过钱”, 通过“朱砂水飞”、“巴豆制霜”来降低中药的毒性。但随着中医中药进入产业化、商业化时代, 商家们对中药的宣传往往打着“纯天然药物, 无毒副作用”的旗号, 误导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更为人鄙夷的是, 少数中医药工作者不顾中药的用量、用法及毒性, 最终酿成悲剧。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徐氏[5]总结出八大因素, 即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中药炮制不够规范、配伍用药不科学、给药途径及制备工艺不合理、辨证施治欠准确、市场管理有遗漏、专业人员水平不高、注射剂未达标。上述影响因素中, 直接或间接涉及中药炮制的就有3项。故中药临床运用的安全性和炮制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中药炮制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或消除中药毒副作用, 使之能运用于临床, 这与临床用药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中药如何炮制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呢?首先, 加强毒性中药的炮制工艺研究: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历来受到重视, 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毒性中药炮制工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方氏[6]在工作中发现用石油醚提取巴豆, 并在提取物中加入神曲山药粉填充剂混匀, 制成巴豆霜, 在降低巴豆毒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方面优于传统的方法。其次, 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规范;上文提到, 中药炮制方法不统一, 出现一地一法甚至一地多法的情况, 这对中药炮制以及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直接造成影响, 因为炮制方法的多样直接折射出炮制方法的不稳定性, 间接表现了中药药效的不确定性。制定统一的炮制规范, 依法加工炮制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证[7]。最后, 改进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历经两千多年, 由于历史、社会、科技、地域、个人观点及封建迷信等多种原因, 所保留下来的部分炮制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弊端, 应坚决摈弃。硫磺熏制已有上千年历史, 主要作用是漂白、杀虫, 但被熏制后的药物的砷含量明显增加, 而且在熏制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 若被熏制药物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500μg/g, 那么这些药物在直接炮饮时可产生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8]。综上所述, 中药炮制对临床安全用药的保障十分关键, 但不是任何中药炮制方法都是科学的, 去伪存真、科学运用才能发挥中药炮制的真正作用。

5 近年来中药炮制技术的新进展

一些学者将新技术运用到中药传统炮制中来,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砂炒是中药炮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能够达到除异味、去毛、疏松药物等作用。有学者研究得出采用膨化技术炮制狗脊比砂炒狗脊更优越, 避免了砂炒火候把握不准、受热不均匀的缺陷, 消除了砂炒法烟熏、灰尘及挥发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影响, 同时又缩短了加工周期, 而且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9]。唐氏[10]等人采用微波法炮制干姜研究得出, 传统炮制干姜时火力和时间不易控制, 温度偏高, 受热不均匀。微波法具有穿透力强、内外同时加热、受热均匀、省工省时、准确地控制加热时间、避免环境污染的特点, 且通过挥发油薄层分析得出, 微波法与传统法炮制后干姜有效成分无明显区别。辅料是中药炮制不过或缺的部分。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已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 中药蜜丸、炮制辅料用蜜都为“炼蜜”。古代炼蜜用锅直火加热, 较难控制温度和受热的均匀度, 引起炼蜜质量差异较大;现代改用夹层蒸汽锅, 受热温度较均匀, 温度和时间又可控制, 保证和提高了炼蜜的质量[11]。由上可知, 新技术的运用使中药炮制有了很大的改善, 提高了中药炮制后的安全有效性, 给中药炮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6 小结

目前, 天然传统药物重新受到重视和青睐, 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以及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掀起了应用高科技研究和开发天然传统药物的热潮[12]。而身为天然药物之一的中药确并非如想象中的受人追捧, 相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最近, 轰动全国的鱼腥草事件引起了中医药学界的强烈反响, 给中药临床运用敲响了警钟。这迫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药临床运用安全性问题, 从而更深入地研究中药炮制理论。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技术, 对确保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安全用药 篇2

“临床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方案(试行)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降低临床给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按照护理部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护理部在全院临床科室范围内,开展“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安全用药、患者安全”的理念,目标是全院静脉及口服给药零差错。

二、组织领导

建立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管理小组,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实施临床用药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组长:张桂花 副组长:李小玲 张瑶

成员:杜丽娜 高 婷 龙淑娟 付永霞 杨海华

肖 芳 周 菲 李春露 冯 娟 王桂云

吴丽霞 张 玲 范银平温 南 霍红霞

妥江曼 胡晋阳 吕海英 顾永红

三、安全用药管理组织职责

1.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临床用药安全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持续改进。

2.制定安全用药活动方案、及具体措施 3.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安全用药活动方案的具体措施。

四、具体做法

1、统一建立安全用药日历,护士长每天在晨会对前一日护士用药情况进行通报,在日历上标注无差错“√”并记录安全用药天数。

2、安全给药包括静脉给药、口服给药、皮内、肌肉注射等。

3、护士长每天进行检查,对隐瞒不报者给予相应处罚。

4、护理部每周一次进行督导检查。

4、护理部每月将抽查结果及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统计。

五、奖惩办法

1、对1个月、2个月、3个月静脉用药安全科室给予奖励:用药安全1个月奖励100元;2个月奖励200元;3个月奖励300元并颁发奖杯。

2、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对于漏报、瞒报差错的科室;如有举报,护理部经核实属实给予责任人加倍处罚,对护士长给予同等数额的处罚,并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做书面检查,如三次不报给予护士长批评教育,认识不足者给予调岗。

六、活动要求

1、各临床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全体动员大会。

2、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给药差错案件和不良事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3、此方案下发各临床科室进行学习,并按要求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4、护士长认真做好科室临床安全给药活动的组织及培训工作,科室副护士长为此次活动的具体负责人。

临床安全用药 篇3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对临床用药方面也越来越关注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安全需要我们重点来加强,医院药品在使用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本文在分析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上对临床用药的风险进行了探讨,通过制定一些药物风险管理等来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同时,对临床用药安全的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73-01 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加强防范,尽最大限度来避免风险。而用药风险作为医疗中的差错无疑会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医院在药物风险管理方面就要重点来加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预防医院临床用药潜在的风险,以此来保障患者的人身健康,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努力。在这里,笔者分析了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的方法策略,以此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影响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一些因素

1.1临床药品自身特性影响用药安全

有一些药品受自身药性的影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等,药物自身的这种不良反应则会对用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严重的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1.2药物质量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药物质量风险的管理贯穿了药物的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应用等的各个环节。无论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问题;而且,现如今的药品生产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对药品的药性含量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会影响药品的质量,那么,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则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药品的疗效也将会大大减弱。

1.3医生以及医护人员专业药物知识的缺乏

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作为接触药物的主要人员,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就要具备专业的用药诊断、用药监测、评价等药物知识,但是,现在一些医护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用药专业知识,对新药不了解、临床用药选择不当等问题的存在都将会对患者的用药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们说,医生及医护人员就要不断增长自己的医疗知识,在临床用药中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细心、热心、耐心的原则来服务于患者。

1.4中药注射剂在注射方面存在安全风险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院不可避免会用到中药注射剂进行注射,然而,在具体的注射中,我们依旧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比如今年来由于双黄连等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医院临床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就要搞清楚药物的特性,避免药物之间产生有毒的反应,而且在用药量上要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用药,从而在规范的操作下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最大药效。

2对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提出的方法策略

2.1加强药品的风险防范监督力度

有些医药企业在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存在生产条件不合格、环境不达标等问题,这将会影响药品的药效,倘若在生产中存在大的问题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就要加大对药品的风险监督防范力度,执法机关可定期抽查一些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进行教育等;同时要严厉打击假药生产地点,杜绝假药向市场的流通,保障市民的用药安全。而且,要注意完善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医院在临床用药方面要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管,排除用药隐患,同时要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制度,在相关用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来做好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防范问题。

2.2临床用药人员要重视药学工作

临床用药中的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很高的工作,因此,调剂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就要注意学习掌握临床药学、药物学、生物制剂学等知识,还要懂得药品管理的各项规则,在具体的收验方、调剂、发药过程中还要掌握药品的用途、用药的剂量,以及要明确药品对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对用药的一些禁忌也要清楚,以此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放心。

2.3开展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在医院临床用药中,针对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定期开展一些ADR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此检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弥补临床用药实验研究的不足,依托ADR进行药品安全检测可以保障药品上市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重大的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止风险的扩散蔓延,从而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一些药物的浪费情况;在对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医院相关部门分析当前药品存在的问题、缺陷,从而在解决这些不足的基础上促进新药的研发,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在安全风险方面的防范,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的药品,促进他们身体的恢复。

2.4加强医疗人员的管理

临床用药过程中,接触药品和治疗过程最多的就是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了,因此,他们对于用药安全风险问题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自身就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高度对工作和患者负责的责任感,一名好的医师,就要有精湛的医术、高尚崇高的医德、完美的服务,在精湛医术的指导下,医生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存在的风险,崇高的医德、完善的服务来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质量环境,而且能够使患者在用药方面消除担忧,构建这种具有专业医疗知识、具有完善服务质量、具有崇高医德的医护群体,必然会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我国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保障用药的安全无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在临床用药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医护人员自身临床用药的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因素都会对临床用药造成威胁,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不应回避,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来重点探讨避免临床用药风险的相关措施,通过完善医院设施、医生自身知识等来防范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以此来加强用药风险的防范,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立荣,戴晓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呈报现状与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

[2]陈珲,郭代红,杜晓曦,张素敏,刘皈阳,张素琼,陈超,董放,史国兵,张勤.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研究及成因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0,12.

[3]魏凤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9,5.

临床安全用药 篇4

1 危重症宠物临床用药中的影响因素

1.1 临床兽医不具有执业资格

新修订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4条规定:“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 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 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职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 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第55条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兽医, 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在现实的诊疗活动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实行, 有些从事诊疗活动的兽医没有执业注册资格, 这就难以从源头上杜绝非安全用药的人为因素。

1.2 药物药理知识陈旧

临床兽医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了知识结构陈旧过时, 如果不加强药物药理知识的学习更新, 就会出现误诊或病因不明的治疗, 临床诊疗中对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掌握的好坏, 决定了是否存在有不安全用药的隐患, 因此注重药理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安全用药理念十分重要。

1.3 药物保存管理混乱

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 认为兽药是给动物用的, 在保存管理上十分混乱。有的药物摆放杂乱无章, 不注意避光保存;有的口服药出现潮解现象;有的药物未标示过期时间;有的外包装相近的药物放在一起, 没有分类存放;贵重药物 (如兽用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没做好交接班登记;急救药物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基数。

1.4 在诊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没有遵循临床用药原则

1.4.1 病因诊明后的治疗和护理不精心

危重症宠物往往由于起病急, 发展快, 易造成临床病因复杂, 临床兽医敏锐的观察和准确的诊断后的及时治疗, 可以防止贻误危重症宠物病情, 而治疗过程中的精心护理不仅可以避免用药不当, 而且可以促进重症宠物病情的治疗和康复。

1.4.2 药物配制时违背护理操作原则

一是药物配制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 有些临床兽医无菌观念不强、消毒不严, 1支棉签消毒多个瓶口, 1针1管吸多种药物的现象还在临床中存在。如果药物配制时间过早, 配制好的药物长时间后才输到患病宠物身上, 易造成药物污染、变性及药效下降。二是实际诊疗过程还存在配制药物方法不正确和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 吸取药物时药物物未完全溶解或未抽完安瓿内的药液, 造成治疗剂量不足等现象。三是未严格按药物的配伍禁忌配制, 加药时没能很好把关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如维生素C与氨茶碱吸入同一注射器中药效会明显下降。

1.4.3 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中兽医对药物的输注时间、速度、用法把关不严。执业兽医如果从思想上不重视, 认为宠物没有思想, 不会介意药物的输注时间、速度、用法等问题, 但从爱护动物、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的角度考虑, 这样就损害了宠物应享有的福利待遇, 同时这样做也不符合执业兽医的职业道德和职责要求。另外, 临床中还要密切关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国家实行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宠物应及时进行抢救和对症治疗, 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兽药记录和进行报告, 避免以后临床时发生类似情况出现。

2 临床安全用药的对策

2.1 鼓励和加强临床兽医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加强兽医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建设, 这项工作2009年在全国5省 (区、市) 开始试点, 2010年在全国开始进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因此鼓励具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待考试合格并经注册培训后方可从事动物疾病预防、诊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文件证明等活动。鼓励和加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建设十分重要, 只有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后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兽医临床安全用药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诊疗活动的客观准确。

2.2 加强药物药理知识的学习

临床兽医人员应定期开展业务学习, 注重药理知识的更新, 系统而重点地学习本专业常用药物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及时了解新的药物知识和注重提高安全用药理念。临床兽医应收集常用药物及新增药物的说明书并装订成手册, 定期翻阅学习, 以便掌握药物的成分、性状、规格、功能主治、禁忌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2.3 药物保存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加强兽药药房的正规化建设, 同时严格兽药的保管制度。可参照人用药品零售药店的GSP认证加强兽药药房的建设, 药品摆放应按品种、用途、剂型分类陈列摆放,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用药与外用药、性质互相影响、易串味的药品分柜存放、销售。另外精神、毒性、麻醉或贵重药品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急救药品做好交接班登记, 用后及时补充基数。

2.4 严格遵守临床用药原则

2.4.1 病因诊明后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临床查对制度

20世纪50年代由卫生部制定的三查七对制度, 对兽医临床工作同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三查七对 (三查是指摆药后查、服药前查、注射前查;七对是指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剂量、对浓度、对时间、对用法) 是前辈医护人员积累无数次经验教训所得出来的, 是防止发生诊疗事故的有效措施。三查七对制度在危重症宠物的诊疗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也是避免发生诊疗事故的重要法律依据, 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4.2 药物配制要严格无菌观念,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兽医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各个环节必须牢记无菌原则, 配药室的环境要符合要求, 定期空气培养进行无菌监测, 要求能达到的洁净指标;合理安排配药时间, 避免过早配药造成污染或浪费, 执行1针1管吸1药物。同时, 在接触特殊药物时要注意自我保护, 强化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自身安全, 严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染和发生。

2.4.3 用药时注意合理的输液速度和间隔时间

危重宠物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注意根据宠物的年龄、病情, 各种药物的性质综合判断调节补液速度, 防止因补液速度过快, 造成宠物身体的不适和情绪的焦躁不安。合理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应与该药物的半衰期近似, 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 均易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2.4.4 配药时注意药物配制要求与配伍禁忌,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危重症宠物多为静脉给药, 尤其应注意其配制要求和配伍禁忌, 如环丙沙星与头孢哌酮钠、丹参等注射液混合后可出现白色混浊和凝块, 联合用药时, 需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冲管, 以免出现凝块现象。

2.4.5 注意监控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宠物个体差异因素的存在, 同一药物、同一剂量对于不同患病宠物会产生不同效果, 危重病宠物的联合用药可能会加大差异的存在, 临床兽医应密切关注和监控用药后的疗效, 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如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向兽药监管部门报告。

2.5 培养兽医人员的慎独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并非全是技术原因或业务水平因素, 有些是因为某些兽医人员缺乏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 因此, 兽医人员要加强和培养自己的慎独精神和敬业精神, 不断提高责任心和约束力, 做到在无人监控的条件下, 严格遵守临床给药各环节的各项原则, 做到规范准确的治疗, 在诊疗中体现出职业道德精神。

临床安全用药 篇5

1.1 医嘱执行方面

1.1.1 查对制度及医嘱处理流程方面护士未按要求执行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三查七对”工作:未严格按医嘱处置流程执行医嘱,如医嘱的转抄、药物摆放、配制及输注无第二人的核对签名:夜间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等都易出现用药错误。医嘱开立后医生未通知护士,护士也未查对,造成执行遗漏,医生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医嘱开出错误

1.1-2 药物配置方面:配制药物方法不正确,未严格按药物的配伍禁忌配制:护士为图方便,不用某些药物的专用溶媒,擅自换用其他溶媒溶药:加药时没能很好把关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淡薄,护士消毒把关不严;配制药物时间过早,配制好的药物长时间后才输入到病人身上.易造成污染及药物变性及药效下降。

1.1-3 药物输注速度方面:静脉输液给予药物治疗时,若输注速度过慢,生效较慢或不能很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给药速度过快。可导致单位时间进入体内药量达到中毒水平,易致事故发生[3]。输液泵

及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速率调节错误常由于操作者不熟悉速度设置键.更换药物后未及时更改速度有关。

1.1.4 给药剂量方面:制药物的剂量不准确。吸药时药物未完全溶解或未抽完安瓿内的药液,造成治疗药物剂量不足。非整瓶药液输注时,护士未抽弃余液.仅凭主观感觉输注而出现计量不准确。西地兰、盐酸胺碘酮、甲基强的松龙等抢救用药微泵推注,延伸管及注射器内残余药液如未接生理盐水冲管.可使进入病

人体内的药物剂量不够。

1.1.5 给药途径方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常有多种多条管路,如2至3条静脉通路、鼻饲管路、腹腔冲洗管路、膀胱冲洗管路等,如果未在各个管道上作醒目标志,易将药物接错管道.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1.1.6 给药时间间隔方面:延长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可使血药浓度波动加大.影响药物疗效、造成患者身心损害而引发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给药间隔时间与医嘱不符和护士没有统筹安排输液顺序有关。药物方面:药名相似如氨苄西林舒巴坦与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三磷酸腺苷与三磷酸胞苷阿拉明与可拉明等,制剂多种如头孢米诺(0.5g、2.0g)、阿托品(0.5mg、5mg)、地塞米松(2mg、5mg),外包装相似如。。

1.2 药品管理方面:每班清点流于形式:如抢救药物用后没有及时

补充基数;药物保存方法不当或过期,如高危药品标识不醒目,与普通药品有混放现象:外包装相近的药物错放在一起;需避光保存、注射的药物如盐酸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未避光;该冷藏保存的药物未冷藏保存; 口服药出现潮解、霉变、未标失效期及剂量:毒麻药柜钥匙放在病区可随意打开的抽屉里等。

1-3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ICU50%以上的患者都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失衡,通常利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采取高浓度、低速度、中心静脉给药的原则。

1.4 高危人群、高危时段的用药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防范意识差,对药理知识掌握不全面以及临床用药的多样化、药物的商品名及通用名复杂等原因,出错几率高,应重点关注。

护理专业实践性较强,择优带教是保证实习质量及护理: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等低年资护士相对药理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容易出现用药偏差。中午和夜间相对来说,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压力大、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出现用药差错。护理对策

2.1 严格遵守临床用药原则.密切监控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1.1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配制和输注液体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如输注液体性状发生改变或患者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更换输液器并报告医生;药物要现配现用,以防药物搁置时间过久造成药物分解、变性,影响疗效:静脉输液时,既要注意同一瓶液体中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也要注意相邻两组液体之间的配伍禁

忌,必要时两种药物之间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

2.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流程:重危患者病情变化快,医嘱更改也较频繁,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坚持做好“三查七对”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各种医嘱的核对处理流程。转抄医嘱、摆药后都有第2人核对签名. 医嘱执行前核对后要求核对者签名,在执行后要求执行者核对签名。对于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口头重复核对医生医嘱后才能执行并做好记录。

2.1-3 合理的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或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为保证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推注药物速度的准确性应选择与其相应的输液器及注射器型号。严格按微量注射泵执行流程操作。

2.1.4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应与该药物的半衰期近似,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易致药物

蓄积或达不到治疗效果[2]。

2.1.5 严格无菌操作:护士在给药的各个环节必须牢记无菌原则,减少药物污染的机会,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1.6 注意监控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药物同一剂量对于不同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ICU护士必须严密监控用药后的疗效,及时告知医生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尽早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2-1.7 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最好单独一路静脉使

用,应使用微量注射泵匀速输入,并根据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输注速度:避免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通路测CVP;严禁从血管活性药物通路静脉推注其他药物。停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回抽置管内残余液后封管。

2.2 加强给药制度、流程的管理:护理管理制度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输注非整瓶液体时,要用注射器抽掉余液,使剩余药量与医嘱相符,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无误 对严格限速的微量注射泵用药抄写注射卡时速度要用红笔抄写,以提醒监护班护士准确调节速度。

2_3 强化安全给药意识:对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等高危人群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将医院以往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5]。

2.4 改变观念.实行无惩罚差错原则:防范错误的对策是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系统设计防御错误的机制,减少人犯错误的环境和机会

[ 6]。在差错的处理中,轻于对护士的处罚,而侧重于对差错的分析。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差错的发生,从而使护理差错管理纳入良性循环。

2.5 药物的安全管理:科内设专人管理备用药品.负责科室药物的分类存放、检查、补充工作。普通常备药物每月清点登记.贵重药品每日清点登记。抢救及麻醉药品班班清点登记;毒、麻药要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对各类药物的失效日期做好登记:收集、整理科室药物相关信息.尤其是

临床新药的信息,及时向科内护士传达。

参考文献

临床药师谈哮喘用药 篇6

为了让广大哮喘患者平稳的过好每一天,本刊特邀请5位临床药师通过临床实例从哮喘的发病因素、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用药教育、生活规划等5个方面对哮喘的药物治疗进行解读。

哮喘发病因素

实例:小燕,女,14岁,有多年的哮喘病史,近2年控制较好,这个月为了体育考试800米能达标而进行锻炼,可是每次跑完800米后,她就会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需要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才能缓解。

解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 肖轶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炎症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而造成的组织损伤。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小燕同学在跑800米时由于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一般会采用口呼吸,这样大量冷空气就会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哮喘发作。

在治疗哮喘这种疾病时,讲究“抓住病因”。哮喘的病因可以粗略地分为宿主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内因是病患本身的特殊性,比如一个家族中若是有过哮喘病史的话,其患病的危险性将会高于常人很多倍。此外,该病的发生还与人体的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而外因有过敏性诱发因素和非过敏性诱发因素。过敏性诱发因素如尘螨、食物、药物、霉菌、花粉、动物毛皮屑等;非过敏性诱发因素有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吸二手烟、药物等。常见哮喘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有如下8个方面。

①尘螨: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和毛毯,或在阳光下暴晒以彻底杀死螨虫;枕头和衬垫用不透气的外罩包起来,以防螨虫进入患者呼吸道;不用地毯、布沙发等。

②动物毛皮屑:家中不养动物,或至少让动物远离卧室。

③花粉和霉菌:在室外花粉和霉菌数量高峰期(比如春季),应关好门窗尽量呆在室内,外出时最好带上口罩。对于室内霉菌则需要降低室内湿度,经常打扫所有潮湿区域,在空气清新时尽量多通风换气。

④运动:游泳是最好的运动,其次是短跑。剧烈运动前10~15分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可以重复吸入上述药物,用药后症状仍无缓解则需停止运动。

⑤药物: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可致过敏,而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等)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因此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⑥食物:食物不是常见的哮喘诱发因素,只有不到2%的成人和11%的儿童是由食物诱发哮喘的。这些患者需经过医师判断过敏原,禁用可导致过敏的食物。

⑦过度的情绪激动:大哭、大笑、生气或害怕等极度情绪可导致气道痉挛。因此,保持平和心态十分重要,尤其是哮喘发作时过度恐慌会加重病情。

⑧烟草烟雾:香烟燃烧的烟雾中有大量的化合物和颗粒物质,特别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因此患者及家属都不应吸烟。

药物选择

实例:程大爷,69岁,患哮喘多年,以前经常发作,每次都要去医院输液治疗。近些年来服用了一种邮购药物,刚开始时效果很显著,严重的喘息也没有了,但是一停药感觉就不好,而且服药量越来越大。近日感冒后喘息、憋闷症状无法控制,遂入院治疗。

解析(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田玥):从该病例可以看出,程大爷哮喘反复发作,且需要经常输液治疗,说明他的哮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他使用一些邮购药物所出现的状况,说明社会上那些不明成分的邮购药物对哮喘患者的危害。实际上这些药物只是打着纯中药“偏方”“秘方”的旗号,但并不是正规的药品,往往里面混有一些西药成分,如“地塞米松”“氨茶碱”等。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治疗哮喘的药物呢?下面我为大家一一解析。

(1)抗炎药:是哮喘控制的基本治疗药物,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哮喘的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急性发作期常选择全身给药(口服、打针),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缓解期常吸入治疗,如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曲安奈德吸入剂。其疗效均是肯定的,长期吸入激素类药物,已被认为是针对反复哮喘发作的“治本”方法之一。

②白三烯调节剂:药物有孟鲁司特、齐留通。此类药单用可治疗轻度持续性哮喘,也可辅助治疗中、重度哮喘,和糖皮质激素联用时,又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③膜稳定剂:常用的膜稳定剂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为非激素类抗炎药。

(2)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①β2受体激动剂:历史最久,使用最广泛的就是β2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按给药方式可分为吸入制剂和口服制剂两种,大多数情况下医师都主张使用吸入剂。按起效维持时间又可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种,需按需选择。如为缓解急性哮喘症状,则选择短效制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吸入剂等。这些药物吸入后3~5分钟就可以起效,维持时间4~6小时,口服则相对起效慢。但要注意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不宜过量应用。

还有一类缓解症状的药物,就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其维持时间可以达到12~24小时。如:福莫特罗,该药物在吸入后3~5分钟起效,维持时间为12小时;沙美特罗,吸入后半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12小时;茚达特罗吸入后3~5分钟起效,维持时间为24小时。近年来推荐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因其可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应该在医师指导下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nlc202309041847

②茶碱类药物:此类药物代表有氨茶碱、多索茶碱。茶碱用于治疗气道疾病已有80余年历史,最初主要作为支气管扩张剂使用,使用剂量相对较大,副作用也大。近年来发现,茶碱在低浓度时同时兼有抗炎作用。目前,茶碱主要还是作为吸入激素控制欠佳的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抗哮喘药物的使用方式、使用时机多样。有的是临时使用,如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并不要每天按时使用,而是带在身边,不舒服的时候按需吸入,不可长期大量使用;有的是规律使用,如孟鲁司特钠片,要每天睡前按时服用;有的是联合用药,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长效的β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吸入制剂。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同患者情况也不尽相同。医学上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5级,不同级别有不同的用药方案,其目的均为使哮喘达到总体控制。如病情最轻的1级患者只需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即可,其余4级患者则需要在1级患者用药的基础上联合规律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类药物治疗:以吸入激素为主,再联合其他药物,包括长效支气管舒张的吸入剂、缓释茶碱和白三烯调节剂。因哮喘患者多以联合用药为主,组合剂量多变,故建议患者用药前应咨询药师或医师,且应弄清楚每种药物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对疾病进行控制,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抗哮喘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实例:王大爷今年64岁,一直患有哮喘,前不久在家里使用舒利迭,吸入2次后出现皮疹及面部、手足肿胀, 气喘加重, 眼睑水肿, 前胸部、腹部、双下肢可见粟粒状红色皮疹。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了医院,入院后停用舒利迭, 并积极进行治疗。2天后, 面部及双手足肿胀消失, 皮疹消退。王大爷担心哮喘发作再吸药1次,用药2小时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经过治疗后病情又重新好转。医师告诉王大爷:“这应该是使用舒利迭后出现的过敏反应。”王大爷听后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哮喘是种慢性病,要长期用药,那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解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程钢):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致病。但对于像王大爷一样的病友,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也大可不必过分惊慌,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品种较多,只要对常用抗哮喘药物全面了解,就能量体裁衣,找出最适合自己治疗的药物。

(1)抗炎药物

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ICS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见,常规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会抑制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不会产生白内障、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使用方法很重要,吸入方法掌握不好,长期大量使用ICS可以导致口咽部真菌感染,如假丝酵母菌性口腔炎等;声带增厚可导致声音嘶哑;口腔内黏膜下毛细血管出血,可引起口腔内小血肿。为了减少上述不良反应,一方面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吸入能够控制哮喘的最低有效剂量;另一方面吸入装置可配备贮雾器,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咽喉部的沉积,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从胃肠道吸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及时漱口,将残留在口腔、咽喉部的沉积物随着漱口水吐出,也可大大减轻不良反应。

②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哮喘发作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和您的医师联系。

③膜稳定剂:色甘酸钠不良反应与ICS相似。奈多罗米钠安全性高,但疗效不确切,目前不推荐为哮喘的一线用药。

(2)气道舒张剂

①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若吸入剂量较大时可引起心动过速、肌肉震颤、恶心、头晕、失眠、口干和代谢增加等,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过敏反应及反常性支气管痉挛;长期应用还可以导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各种β2受体激动剂皆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的危险性以及死亡风险, 因此首次给予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患者应用时需谨慎。此外,由于长期常规应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哮喘死亡相关,在抗哮喘药物治疗时应特别予以注意。

②吸入性抗胆碱药物:该类药物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和口干、心动过速、胃肠动力障碍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但由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较小,造成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③茶碱类: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心悸、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还可能引起抽搐,故其应用受到限制。茶碱在肝脏内代谢,可以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应注意监测血浆药物浓度,尤其是老年人。

哮喘作为一种不能根治的慢性病,规范化治疗也意味着需要较长的疗程,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实际上只要病友自己也多了解一些有关抗哮喘药物方面的常识,就能自己给自己当个“家庭医师”,防范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教育

实例:王女士,32岁,因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沙丁胺醇喷雾剂吸入及茶碱缓释片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的前两个月王女士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之后自我感觉控制很好且担心长期吸入激素会发胖,影响自己的身材,就自行停药,只是在哮喘发作时用药,具体用量亦不规律,症状好转后又自行停药。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3年余,王女士的哮喘一直没有控制好。1天前王女士因接触油烟后出现气促、咳嗽、喉鸣,又一次入院了......

解析(河南宏力医院药剂科 朱永超):长期规范化治疗对哮喘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调查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哮喘控制率不足30%,主要原因就是许多患者像王女士一样用药依从性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用药过程中因症状缓解而停药;②惧怕激素的副反应;③用药疗程过长;④疗效不佳;⑤吸入装置使用困难;⑥工作繁忙或年龄因素导致遗忘;⑦对医师不信任,不配合治疗;⑧经济原因等等。

为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哮喘的控制率,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用药教育。

nlc202309041847

①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要信任医师,共同制订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治疗方案,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自行停药。

②了解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具体的促(诱)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应提示患者天气变化、伤风感冒、吸入尘埃、动物的毛发、花粉、霉菌、剧烈的运动、某些药物等都是哮喘发作的诱因,应尽量减少过敏原吸入,避免剧烈运动,忌用可以诱发哮喘的药物(阿司匹林、心得安、卡托普利等)。

③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用法、用量。比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常在使用后一周才可以起效。茶碱缓释片,宜用温水送服,不可压碎或咀嚼;如患者同时合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应与药师联系,明确合适的用药顺序、用药时机等。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以及每次使用后必须间隔15分钟才能再次使用,以免反复使用此类药物引发心慌、手抖等不良反应。

④正确认识平喘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减少、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令很多哮喘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过度担心其不良反应。应告知患者,实际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属于局部用药,而且吸入激素量非常小,用一喷的药物只有100微克或者几百微克,只需在用药后及时漱口、刷牙、洗脸就能预防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口腔溃疡、发音困难、咳嗽、口干、口周炎等不良反应。

⑤学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哮喘发病较为紧急,而患者发病时大多情况下是在医院之外,此时患者自己或家人对病情的处理十分重要。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至少一种可以快速缓解症状的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类(喘乐宁、喘康素、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抗胆碱药类(爱全乐气雾剂)等,以备不测。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紧张,就地或就近休息,并立即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约2~4喷,控制不理想时可与爱全乐等药同用,如仍无法缓解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⑥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目前吸入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是常用的哮喘给药装置。在吸入气雾剂时,吸入前必须进行深呼气,之后在按下气雾剂的同时进行吸气,并且在吸入后至少屏气10秒(如果不能坚持,则时间越长越好)。在同时使用多种气雾剂时,应当间隔至少1分钟。在使用干粉吸入剂时,进药后应保持吸入装置的水平,防止吸入口垂直向下后使药物洒落。对于使用特殊胶囊吸入装置,应提示患者切勿将胶囊吞服,并且在每次使用后及时将空胶囊拿出。总之,无论使用的是何种吸入装置,都应在向医师或药师详细了解使用方法后,并进行复述和演示,以保证患者切实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药学服务形式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生活规划

实例:刘某,女,38岁,4个月前喜得贵子,为了生活方便而搬入刚装修不久的新家。就在入住两个月时,刘某突发咳嗽、喘息,晚上症状明显,咳嗽较剧烈,干咳为主,喉中喘鸣明显,伴胸闷、乏力,晨起有打喷嚏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后得知自己患上了“支气管哮喘”,住院几天后症状缓解,医师建议刘某搬离新屋,但刘某并没有重视。几天后,她咳嗽、喘息症状明显加重,只得听从医师建议搬离新家。

解析(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王晓青):像刘某这种由于对哮喘缺乏认识而引起哮喘再发的情况,想必您也听说过很多。支气管哮喘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防治哮喘的重要性。那么,在生活中哮喘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哪几方面呢?

首先,要加强生活饮食护理,避免接触过敏原。

(1)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哮喘的发生主要与变应原的致敏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可能脱离接触。

(2)注意合理饮食

患者食用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和补充水分,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过冷过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等,避免服用一些易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心得安等。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特别是季节交替时,衣着应适宜,避免冷空气刺激。应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绪,戒烟及避免二手烟吸入。

其次,适当运动及功能锻炼利于患者康复。

在哮喘发作期间,尽量不要过度运动;当哮喘得到较好的控制时,适当的运动及耐寒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患者康复。

一般以比较平缓的,不剧烈的运动方式为宜,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长短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量力而行,应循序渐进;运动时最好戴口罩,以便阻挡冷空气及空气中的灰尘,也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天特别冷时、特别干燥或潮湿时不适宜运动。如果感冒了,或者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患者要限制活动,防止诱发哮喘发作。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哮喘,首先停止运动,并使用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进行自救,若仍不能缓解,要尽快去邻近医院就诊。

从以上的解析可知:哮喘只要控制得当,哮喘患者依然可以有高质量的生活。

临床安全用药 篇7

关键词: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用药指导,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改善用药指导模式, 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的实践, 以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认知和从医性。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18例, 男60例 (50.8%) , 女58例 (49.2%) , 年龄 (61.66±9.29) 岁, 高血压病程 (6.14±2.65) 年。依据纳入对象个人意愿分为家庭医生指导的干预组61例 (51.7%) 和常规门诊取药的对照组57例 (48.3%) 。

纳入标准: (1) 年龄≥40岁; (2) 高血压确诊时间≥3年; (3) 本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3个月内辖区居住可能变动; (2) 存在肢体残疾或重症疾患, 随访困难; (3) 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分裂症。

研究方法: (1) 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给予为期2个月用药指导, 平均每2周由社区家庭医生与干预组患者在门诊就诊取药时进行面对面良好沟通, 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用药情况, 依据存在问题和用药误区给予个性化用药指导和重点宣教, 按需发放合理用药健康处方, 特殊药品在包装上注明使用方法, 保持24 h电话畅通, 随时解答用药问题。对照组仅常规门诊处方取药。 (2) 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必要时电话追访。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用药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意愿4方面。其中, 用药知识调查以长效缓控释药品的服药方法, 阿司匹林的预防性服药指标,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等的知识正答率进行评价;服药依从性主要对自行调整药品用量、品种、自行停服和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进行评价;用药指导意愿对是否愿意接受用药指导及希望谁来提供用药指导两方面进行评价。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干预前后均采用同一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用药指导效果。

资料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纳入样本量118例, 干预组61例, 对照组57例, 两组除高血压病程外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医保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相关知识比较:干预后, 干预组在阿司匹林预防性服药指标,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联用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方面的知识正答率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自行调整药量、血压控制满意后自行停药、因说明书写有严重不良反应自行停药、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两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意愿比较: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不愿接受用药指导、信任并愿意接受医生指导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06、0.002,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讨论

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的效果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 加强用药指导能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目前, 社区门诊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取药居多, 其病情复杂, 存在四处就医、多药并用情况, 常自行服用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在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缺乏, 安全意识淡薄, 成为药害事件的高风险人群, 因此加强对患者用药知识教育和指导是提高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社区家庭医生与患者联系最为密切, 以家庭医生为指导载体, 是开展用药指导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家庭医生干预2月后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 结果显示 (见表2) , 经过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能够纠正患者认识误区, 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合理使用药品的认知, 对控制疾病和用药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明显促进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本研究对11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了2个月观察, 调查显示, 社区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行调整用药、停药和处理不适症状问题, 主要是患者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了解不多, 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够充分。通过家庭医生实施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教育,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坚持长期服药、不适就诊的认识, 明显纠正了患者自我调整药量、自行停药、自我处理不适症状的意识和行为, 从而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3) 提高社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患者的信任度:社区家庭医生不仅是服务团队的主要成员, 还是开具处方药品的源头, 在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方面较为全面和深入。因此, 创新服务模式, 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 在家庭医生岗位开展用药指导, 一方面能够加强医生自身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水平, 提高安全用药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纠正患者用药的错误认识和行为[1,2], 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服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患者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总之, 今后应重视和加强社区家庭医生的用药指导工作, 有效开展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 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夏平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 :154-155.

临床安全用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74岁, 于2008年11月10日因肺部感染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先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0.2 g+2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 无异常反应, 后续滴注5%葡萄糖250 mL内加入痰热清注射液20 mL的溶液, 30 s后输液管过滤网内出现棕黑色沉淀, 立即停止用药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由于发现及时, 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随后立即查阅说明书, 发现痰热清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明确提示“不得和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如合并用药, 在换药时需冲洗输液管, 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2 方法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收集本院急诊药房常规使用注射液说明书103份, 统计分析说明书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两项内容。

2 结果

103份药品说明书中, 其中明确规定不能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的药物23种, 占22.33%;尚不明确的16种, 占15.53%;未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为64种, 占62.14%。明确规定不能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的药物23种, 共涉及10大类, 其中抗微生物药物所占品种最多, 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见表1。

3 讨论

临床病例中出现的痰热清为中药注射剂, 因成分比较复杂, 本身就是多成分组成, 再与其他药物配伍, 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以预测。痰热清注射液与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配伍禁忌是由于物质的分解速度与溶液中的H+有关, 痰热清注射液pH值为7.5呈碱性, 它的稳定性受溶液的pH值影响, 且随pH值的降低而明显, 而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恰呈酸性, 故痰热清不宜与pH值过低的酸性药物混合使用[2], 若配伍应在两组药物之间插输适量液体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等) [3]。

通过统计说明, 药品说明书对于药物配伍及药物相互作用标注还是较为具体, 上述病例只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就能避免配伍反应的发生。故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引起警惕, 才能有效地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统计表明存在配伍反应的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多, 因此临床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更应注意。

为加强对说明书的重视, 特有如下建议:医院药师应针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服务, 开展学习药品说明书活动, 及时提供医院所购进药品的说明书;可编制成药品说明书手册, 或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说明书学习服务;采用讲座、药讯等方式介绍药品说明书及相关知识, 以便加强临床医师对药品说明书知识的学习理解, 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4]。希望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重视药品说明书, 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周小枫。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药学服务 (PC) 的延伸。《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7, 15 (20) :73。

[2]陈玉松, 董晓娟, 汪琪。痰热清与常用药物配伍反应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 6 (8) :635。

[3]孙昌友, 张健。输液时发生药物配伍变化的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 :185。

临床安全用药 篇9

病区药柜是设在病区的一个临时小药房,各病区都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贮存了一些不同种类的药品包括抢救用药、毒麻药品及少量患者临时使用的常用普通药品,其主要功能是为救治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由病区护理人员来执行操作,但许多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管理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严、管理不规范等情况,而病区药品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及患者安全用药,防止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全院病区药柜有必要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定要重视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工作[1]。

1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未按要求储存保管

为保证药品质量,每种药品都有其贮存要求,如要求避光、冷处、凉暗处、阴凉处贮存等,绝大部分临床科室都能按照药品的保管要求贮存药品,但在使用时易疏忽大意,需冷藏药品在取用后未及时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冰箱如胰岛素、尿激酶、血凝酶等、需避光的药品打开包装后裸露存放,未及时避光保存,导致药品变色,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速药物的降解,甚至产生毒性物质。需特殊保存的药品会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按药品性质的要求贮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给患者的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

1.2 不同批号、不同效期、不同规格的同一种药品混装

大多数不同品名的药品都能单独摆放,但对于同一种药品当请领数量少于一个最小包装(盒)时,通常不将原包装盒一起发出,新取回的药品与剩余药品一起摆放同一盒中,很难分辩药品有效期的先后,而且药盒上的批号与有效期及规格与盒内药品不符,易导致药品的过期失效造成安全隐患。不同规格、不同批号的同种药品混放,易造成药品混用,导致护士因取药不准确而延误抢救,可能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

1.3 药品基数与实物不符

临床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的特点提出所备药品的品种及基数,并报到院内审批,不得自行增减,但有的科室无法提供药品目录或基数明细,自行增减基数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存在药品基数与实物不符的现象。基数不足,易致对患者的抢救治疗不及时;贮存过量,使得病区药柜药品积压,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过期报废,造成药品的不必要的浪费。

1.4 药品过期

病区常备药品由于不同批号不同效期混放在一盒内,护士为了取药、用药方便快捷只核对药品名称、规格,不核对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随意取用药品,往往不能按“近期先用”的原则用药,造成药品的过期失效,不仅造成了药品的巨大浪费,而且过期药品一旦用到患者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

1.5 过期或变质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

多数临床科室没有贮存过期或变质的药品,但还有少数科室还在贮存此类药品。对这一类药品不应随意丢弃,要上报到药剂科统一进行处理。

1.6 药品未分类摆放

内服药与外用药混放,高浓度电解质注射剂、肌松药、化疗药等高危药品没有单独存放,而且也没有醒目的标识。

1.7 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不规范

配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科室大多数都能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五专管理[2]及执行交接班制度,但交接班记录本没有统一印刷、记录也不太规范,有的临床科室常备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不是用保险柜或铁皮柜而是木制柜而且还是明锁,有的麻醉药品专柜钥匙就插在柜子上,根本无人看管,任何人都可以开锁,缺乏防范意识。

2 持续改进的方案

2.1 加强硬件设施

改善病区环境和条件,合理安装空调、配置冰箱,满足药品保存的温度与湿度要求。合理选择病区药柜的存放位置,不要将药柜放置在阳光能照射到的窗边或暖气旁,避免药品长期在阳光照射下或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下存放而影响药效。

2.2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规范化管理药柜

根据医院病区药柜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关操作规程,使病区小药柜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这是保证药品质量,减少药物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基本保证。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药学人员及临床各科室护士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保管及养护方面的知识,病区应指定责任心强并经过培训、有一定药学知识的护士负责药品领取和保管工作,严格药品使用保管操作规程,做到每日检查,定时清点,并保持与药剂科紧密联系,及时了解药品信息及动态,学习相关管理经验,保证本病区用药的安全。

2.3 病区药品要分类摆放

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摆放;不同品种的药品不能混放在同一包装盒内;高浓度电解质注射剂(氯化钠、氯化钾)、肌松药、化疗药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要有醒目的标识。要做到病区药品效期的摆放,符合近期先用的原则,近期药品要放在先用的位置上。同一包装盒内的药品应依批次、效期远近排列,使用依次拿取,用完后及时补充并调整药品存放顺序。小针剂在药品包装盒上粘贴可以更换的批号标识,以最近失效期为标识,及时更换,为避免长期未使用的基数药过期,每年定期与药房协商及时更换新药,以确保药品在效期内使用。

2.4 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存放药品

药品的贮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避光。根据《药典》规定,常温系指10~30℃,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3]。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护士应及时正确掌握药品贮藏条件,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存放药品。

2.5 制定病区药柜药品品种目录及基数

病区药柜药品品种目录及基数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批,一经确定,将相对保持不变,如有变动,要上报到有关职能部门,说明原因后可以定时修改。现在各科室都配有电脑,完全可以将本科室常备药柜中的药品品种目录、基数及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输入到电脑中,进行时时监控。

2.6 加强病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不仅要做到“五专”,而且“双人双锁”制度不要只限于形式上,要真正落实到实处。每次用药必须有医师处方,次日由护士从药房领取药品补充基数。要有专人负责空瓶及废贴回收,核对批号和数量并做好记录,要定期清点。

2.7 参与共同管理

医院组织由主管院长、药剂科、医务科等科室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病区药品是否按要求分类贮存,是否有过期及变质药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检查账、物是否相符,空瓶是否按要求回收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助病区落实药品保管、使用,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药剂科的中心药房在配发药品时,尽量将原包装随药品发出,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进行详细交待,告知药品在使用、贮存、保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强化护理人员对药品的正确保管和养护。

病区药品是药品流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对病区药柜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翟所迪,张晓乐.病房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07,(3):12.

[2]郭齐祥.医院评价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汇编,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S].2005

临床安全用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9820例患者, 所有患者样本均取自呼吸科、心内科、普外科以及骨科。其中男5367例, 女4453例。

1.2 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所涉及相关指标, 本文确定20指标予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在本文所选取的9820例患者中, 不合理用药由2374例次, 为24.2%;抗生素用药比例为70.49%, 细菌培养不具有高比例, 占13.70%。临床指标分析发现, 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项有给药浓度、间隔时间、无适应证用药, 分别是2.99%、4.36%、6.27%;在重点监测对象中补充观察指标中给药时间间隔不符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监测指标 (见表1) 。

2.2

在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中具有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有人员因素、外界因素、药物因素。在人员因素中, 药品信息了解不足所造成的失误最多。在946例重点监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为604例次, 补充指标中有224例次 (37.09%) , 给药时间间隔不符规定最多, 有148例次 (见表2) 。

3 讨论

根据相关性研究, 主要对策如下:确保工作人员充足, 使得每例患者均在最合理用药时间及时使用所足提供药品, 而且护理人员应在此期间进行合理护理服务, 若人员匮乏会使得一些患者药品需提前配备, 而且很多医院晚间工作人员少, 输液时无法进行配制、输注、观察、监护服务, 和白天相对比下降幅度较大, 所以输液治疗通常白班进行, 无法准确依据间隔时间给药;宣传知识未完全普及, 医护人员没有充分认识规范用药意义所在;患者需增强依从性, 给药间隔所需的规范性通常需要晚间按规定给药, 有的还需多次进针, 有的患者症状较轻是通常不愿用药。护理人员在给药操作时不按照规范进行, 使得临床用药不安全行为增加, 临床药师应全程关注用药环节, 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增加工作人员数量, 并增加护师规范化培训等, 减少不安全用药行为[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9820例患者, 对其药物应用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0例患者中有不合理用药行为2376例次 (24.19%) 。给药浓度、所间隔时间、是否按照适应证给药发生不安全行为频率最高, 分别是2.99%、4.36%、6.27%;对关联因素进行统计人员相关者为多数;946例重点监测患者不合理用药行为出现604例次 (60.85%) 。结论 根据患者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相关因素, 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能够有效避免其出现几率。

关键词:临床用药,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浅析临床不合理用药 篇11

关键词:临床用药;输液处方;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2-094-03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临床上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已较普遍,因而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合并用药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和审查就显得更加重要。随机抽取了某院门诊输液处方5849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用药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某院2005~2006年处方,每月随机抽取一天的处方共计12072张。其中输液处方5849张。

1.2 方法

(1)联合用药统计:以每一门诊人/次输液处方所开的药物品种数量计算用药。

(2)不合理用药统计: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的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中西药混用、使用激素及病毒唑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5849张处方中,除输液用0.9%氯化钠和10%葡萄糖以外,涉及的药物大约有50种。其中,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详见表1、表2。

3 讨论

3.1 联合用药

由表1可见,2种及2种以上药物配伍应用的输液处方有3519张,占调查处方的60.16%;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的处方有2104张,占联合用药处方的59.79%。说明门诊输液人数众多,且联合用药现象普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不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还造成了很大浪费。

3.2 重复用药

主要指药物名称不同而成分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药物联用。如立达欣(氯唑西林钠)+安络欣(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以及强力安必仙(氨苄西林)+凯兰欣(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虽然重复用药的现象并不多,但仍反映出部分临床医师对药物成分不熟悉。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3 联合用药不当

3.3.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抑菌性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菌药包括了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均为杀菌性抗菌药。一般认为,速效抑菌剂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由于可迅速抑制细菌合成,会影响青霉素在繁殖期的杀菌作用,故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不宜与抑菌性抗生素联用。如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利君沙,氨苄青霉素+罗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联用等。速效抑菌剂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细胞质体积既不增大也不发生细胞壁合成和自溶现象,使杀菌剂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作用不能发挥而降低了抗菌作用,但如果先用速效杀菌剂,再用速效抑菌剂,疗效会得到加强。

3.3.2 抗生素与抗病毒药联用

抗生素只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而对病毒性感染无效。但往往有些医师在未弄清感染原因的情况下,为了“保险”,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一并应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包围”。表面上看,好象是双管齐下,“东边不亮西边亮”,其实未必,因为这样不但延误病情,而且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3 多种抗生素叠加应用

医师处方中同时给予两种以上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不一定会产生协同作用,恰恰相反,还可能产生拮抗作用,毒副反应也势必会相应增加。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两者由于作用于相同的靶位,均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而产生拮抗作用,甚至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3.3.4 配伍不合理

出现配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师)士、医师对药物理化性质、配伍方面知识缺乏,对药物配伍会出现的相互作用了解甚微。如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维生素有强烈的还原性,可促进青霉素钠分解,导致效价降低或失效);将青霉素钠混入葡萄糖输液中静滴(由于pH值改变,造成青霉素钠分解降效);青霉素钠与氨苄青霉素联用(两者均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发挥抗菌效应,联用时可能由于竞争同一结合点而产生拮抗,甚至会引起耐药菌的产生);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混入同一容器中静滴等[1]。

3.4 溶媒选择不当

如静脉滴注青霉素与氨苄西林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林格氏液,因其在葡萄糖注射液(GS)中不稳定,会被催化分解而失效,如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则应在4小时内应用完,不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宜用0.9%生理盐水100~200ml溶解,不宜用pH值低于4.5的溶液溶解。β-内酰胺类最好避免以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其次,红霉素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也易分解,也不适宜配伍使用。

3.5 药物选择不当

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会使未成年儿童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1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该类药不但有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2]。如氧氟沙星对胚胎及胎儿有毒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该慎用。

3.6 用法用量不当

用法不当:如4岁以下儿童应慎用、禁用天方力泰(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博士多他(盐酸克林霉素),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有少数上支气管感染的儿童患者使用博士多他进行治疗。

用量不当:如使用氧氟沙星100mg静脉滴注,这种使用方法由于血药浓度未达到所需最低的抑菌浓度,疗效甚微,反而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

3.7 中西药混用

莪术油、喜炎平、新鱼腥草等药品说明书上都提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但统计发现,这3种中药被大量地与抗生素及其它药物配伍应用,这无疑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的日益增多,医生的用药知识产生了滞后(经验用药),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呈上升趋势。为了促进合理用药,医药工作者应该严格审查处方,正确无误地调配处方,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广泛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活动,让患者详细了解最佳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服药禁忌,以及某些药品服用后产生的正常副作用等,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赫国洲,高群,程敏杰.β-内酰胺抗生素与常用输液的合理配伍[J].中国药业,2000,9(9):22.

[2] Davies B I,Maesen FPV,Geraedts W H.Penetrtion of oflodacin from blood to sputum[J].Drugs,1989,34(suppl 1):26.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Use

Li Yaoyao

(College of Pharmaceuitcal Science,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Jingmen,44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nsure peoples medication safety and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5849 out-patient transfusion prescriptions from 2005 to 200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ampled, in which,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ased on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knowledge and literatures. Result:Of the total prescriptions investigated, 60.16% of which were about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467 (7.99% of the total) involved irrational drugs use like repeat drug application, improper combination of drugs, and improper application. Conclusion:Rational drug-use is a many-side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 a fabourable environment for promoting rational use of drugs.

护士在临床用药安全中的监督作用 篇12

关键词:护士,用药,安全,监督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 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成立临床用药安全监督小组对医护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监督与管理, 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选择我院工作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19~44岁, 平均年龄 (26.69±3.61) 岁;工作年限0.5~20年, 平均工作年限 (11.15±4.31) 年;文化程度:本科5名, 大专17名, 中专14名;职称:副高级4名, 中级10名, 初级及以下职称22名。

1.2 方法

在我科成立临床用药安全监督小组, 并确认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 主要由护士长及4名护理骨干组成, 所有成员均为中级职称以上, 对临床用药进行日常监督, 量化考评, 提出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法和制度, 每周检查药物质量及其使用情况, 找出临床用药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未按医嘱要求的时间正确使用药物, 对过敏史的核查不规范, 有漏用药物等情况每周通报一次[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操作练习及相关制度的学习与培训[2]。

1.3 观察指标

在实施前后对本研究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比较实施监督管理前后2个小时段用药差错、与用药相关的患者投诉率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科室内医生进行用药满意度调查, 比较实施监督管理前后医生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用药差错, 患者投诉发生率对比

在实施监督管理后, 对405例患者进行用药差错, 患者投诉率与实施前比较用药差错、患者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5、4.23, P均<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1。

2.2 实施前后医生满意度对比

对15名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在实施监督管理后医生对临床用药满意度达100.00%, 与实施前 (80.00%) 比较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5.15,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2。

3 讨论

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一个严肃的全球性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美国每年估计有150万人受到给药错误的伤害, 并且死于给药错误的患者在44000~98000之间[3]。我国医院的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仍然十分薄弱, 往往只能在给药错误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理[4,5]。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探讨护士在临床用药安全中的监督作用, 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成立临床用药安全监督小组对医护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监督与管理。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监督管理后, 对405例患者进行用药差错, 患者投诉率与实施前比较用药差错、患者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5、4.23, P均<0.05) 。对15名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在实施监督管理后医生对临床用药满意度达100.00%, 与实施前 (80.00%) 比较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 P<0.0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成立临床用药安全监督小组对医护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监督与管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度, 明确了药品使用规范与制度, 实现了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欣.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6) :67-68.

[2]魏凤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5) :68-69.

[3]汪晓攀.临床用药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 (1) :62-63.

[4]徐翠荣, 李国宏, 薛莹莹.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6) :1455-1456.

上一篇:电子商务平台理论综述下一篇:债权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