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临床用药

2024-10-24

精神科临床用药(精选8篇)

精神科临床用药 篇1

摘要:现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逐渐出台,在立法中提及了医方有义务告知患者,以及患者有权利知情,但是相关的法规却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告知的内容及知情权力的范围,也没有规定医疗同意权。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用药时,医生在告知患者后,经患方同意才可以实施知情同意书的作用,这样可以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以下为精神科临床用药方面来避免医疗纠纷的几点体会,供精神科医疗作者的参考。

关键词:精神科临床用药,防范医疗纠纷,相应对策

临床用药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安全。现今,临床用药上存在很多不安全的现象,而且每天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患者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为了加强临床医生的防范意识,降低医疗风险出现的几率,本文作者对精神科临床用药情况及预防医疗纠纷的对策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关于非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权限问题

很多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都设有综合科医疗设备及人员配置相对不足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存在躯体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的不得当会导致医疗纠纷。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时最好的方法为配置全科医师,或者即使到其它医院会诊及转诊,但首先是要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主要包括转诊、转院的意见以及家属的意见。此外,因精神病患者家属一般不能很快到医院来签订知情同意书,因而,患者入院的协议中还要包括重症或者急诊患者医院有权对其进行处理。

2 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精神科医生在对患者用药时多根据临床经验或学术观点选择药物,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情感稳定剂,临床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此药物的适应症,其中丙戊酸钠的适应症就未被提及,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情感性障碍,有学者建议在知情同意书中体现药物的适应症。

3 药物超剂量使用的问题

现今,仍然存在着对精神病进行治疗时药物使用超剂量的问题,如喹硫平的处方剂量为每天最多不超过750mg,但是有关学者认为喹硫平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如没有达到一定的剂量,临床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效果,甚至会建议临床医生超剂量使用[1]。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喹硫平确实超剂量使用时效果较好,虽然此药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但是临床医生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还是建议按照规定剂量用药,如必须使用的情况下,要在知情同意书中填写上处方剂量的最高值,相应的学术观点以及内容出处,经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实行。

4 药物的慎用及禁用要求

临床医生应关注法定的用药工具书,药品说明书的具体内容,包括药物的禁用及慎用要求,有时两者并未同意,有一定的偏差[2]。现今,关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药品说明书写的越来越详细,根据临床经验,大多数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只是简单反应了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同时在对所用药物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每个药物都有相应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及法律均不会承认临床经验的存在,药品的说明书则可作为法律依据。例如,苯海索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禁止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使用,但是相关用药工具术中则标注为慎用[3]。碳酸锂药物在使用期间规定定期对血锂浓度进行测定,如果医院不具有测定血锂的仪器设备,是否还可以应用此药进行治疗。当一种药物临床上必须使用时,临床医生应在知情同意书中注明此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都详细告知的患者及其家属。

5 联合用药的问题

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常存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这时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血药浓度发生改变。如一些抗抑郁药物可对肝药酶进行抑制,使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同时,服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也会提高抗抑郁药的血药浓度,但是血药浓度并不是临床即时的监测指标,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法律规则就会使医方不能说清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后果及程度如何[4]。因而,临床上应尽量选择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如必须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则需要在知情同意书上标注,联合用药后药物间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6 深入临床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事后要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现象。我院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同时建立了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以及监测小组,对于本院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登记、监测及存档,根据上级机构的要求进行上报,不断的提高我院的安全用药水平,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损伤。

7 认真审核处方,准备调配药品

药师是防止用药出现错误的关键人物,药师要树立无差错概念,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以此来降低差错及纠纷的出现几率。在对处方进行调剂时,必须要做到“四查十对”,不但要查处方,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药名、规格、数量、药品及标签,查药物之间的禁忌,同时熟知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品的性状,对临床诊断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科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法律法规及医疗安全,除了格式化及常规的对患者告知外,临床治疗中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灵活掌握告知的内容,如有必要可让其家属签订相关的知情同意意见。认真对待每一份知情同意书,书写时字迹工整,主要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护患者的人身权利及医生的依法行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医疗工作者,使其免受一些侵袭人身权利的治疗行为合法化,对医疗风险程度进行分解,降低医院及院内的医护人员承担医疗风险的压力[5]。同时,这样还可以使医患之间相互沟通和互相谅解,增加医护治疗的感情,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医院应加强对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讲座及培训,避免出现错用药和滥用药等情况,确保用药科学、合理、安全,防止出现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何斌.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特点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8-49.

[2]邓群波,覃惠云,陆圣凤,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712-713.

[3]李惠芬,董柏莲.妇科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9):82-83.

[4]邱骏.完善ICU科室医疗管理制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9):672-673.

[5]聂晓瑛,鲍国春,姜宏.医疗纠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9(09):16-17.

精神科临床用药 篇2

关键词:精神科;新护士;临床带教

精神科病房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特殊要求的病房。如何使新护士将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化为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如何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试用期,学习成为一名符合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求的护士,除了医院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临床带教也非常重要。将带教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 精神科新护士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和经验

1.1 建立健全完善的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制度:医院制定带教老师及新护士管理制度,制定规范化临床带教计划,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定期抽查带教情况及新护士工作情况,以便对带教工作进行改进。根据带教老师的个人素质、理论知识、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择优选拔带教老师,以提高带教质量[1]。

1.2 带教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和感染新护士,也是激发和调动她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因此,带教老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对新护士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在生活中,关心、帮助新护士,让她们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怀,这样有利于她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加关怀患者,也可以无形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3 因材施教:带教老师选择适当时机,与新护士沟通,了解熟悉她们的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工作经历和知识需求。同时启发新护士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发挥她们的潜能,从而走出精神科认识的误区。针对每一位新护士,根据她们的性格特点和知识结构、领悟能力采取不同的带教方法,例如:对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差的新护士应重复讲解、示范、引导、纠正。对有在综合医院工作经历的新护士,因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将综合医院与精神科工作中的共性问题简单带过;反之,对于应届毕业生,就应严格按带教计划的要求带教;90后的新护士大多数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应做到带技术的同时注重带思想、带作风、多鼓励,培养慎独精神。

1.4 情景模拟教学:精神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主动向新护士传授知识和经验。如有一封闭病房无家属男患者在进食早餐过程中因抢食出现噎食时,应立即从患者口腔中抠出食物,如无效则应立即用亨利·海利希腹部冲击法迅速排除梗塞物,从而使新护士在现场急救中学习噎食的抢救方法,掌握对抢食、暴食的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做好防范[2]。1.5 pdca法:也叫戴明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带教应有侧重点,突出精神科这一专科护理进行带教,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对带教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才可以有条不紊地将带教内容系统地落实到新护士。

1.6 重在细节:特别是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要求带教老师要注意细节教育,强化细节服务理念,带教过程中把工作做细、做到位,提高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3]。2 结果

通过将以上带教方法相结合的临床护理带教方式,我科近几年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有所提高,并减少了新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产生的误区、偏见,提高了对精神科临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了紧急应对能力及防范暴力能力,使受暴力攻击例数减少,由2012年的7例减少到2013年的2例,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3 讨论

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反映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艺术。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以情景模拟带教、因材施教、pdca法、重在细节等的多种带教方法相结合,注重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向精神科新护士传授知识、培养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她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对精神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适应全新护理模式的能力型护理人才,并提高了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性。

精神科临床用药 篇3

【关键词】知情同意;精神科;问题;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22-02知情同意可以分为知情权与同意权,我国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医疗事故的定义进行规范。在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医师的责任比较重大。很多患者不理解医护人员的做法,并且对他们的行为产生疑虑。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医师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多和患者以及家属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1]。医师需要及时的把信息传递给患者或者家属,以便病人作出相关的选择。1知情同意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临床工作中,知情同意权得到了重视,但是,知情同意的对象通常是患者的监护人以及家属,常常忽视患者本身的知情同意权。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精神科患者中,60.8%的患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住院。监护人的态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直接的影响,他会影响到患者对入院方式的了解,监护人如果同意患者入院,即使患者不同意,也会被强制入院。

1.2精神科医师与患者和家属对知情同意的了解存在差异精神科医师在告诉患者和治疗有关的信息时,医生通常只选择自己认为必要的信息,但是,患者及其家属性希望所了解的信息較为全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医师会存在一种担忧的情况,如果告诉患者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如抗精神病的药物会引发迟发型的运动障碍,患者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焦虑心理,医师对待此种情况需要谨慎[2]。

1.3具体操作与要求存在差距在2010年对精神科医师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办理精神障碍患者入院的手续中,24.5%的医师承认自己没有用书面的形式告诉患者以及家属相应的权利。2知情同意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的改善策略

2.1对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深刻的了解在临床上,医患关系的处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知情同意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作出治疗方案以后,临床医师需要对患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如治疗方案性质、所产生的潜在风险、作用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的其他方案和其中存在的利弊,患者及其家属在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作出选择。在患者作出相应的承诺之后,医师再最终确定诊疗的方案。

2.2理解在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精神障碍患者比较特殊,对知情同意缺乏了解。受思维和知觉等的影响,患者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疾病,在检查和治疗方面不具有自主性,医师有时会采取强制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难实行知情同意,需要监护方或者家属代替实行。精神障碍患者并不是不具备知情同意的能力,只是需要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或者完全治愈后,就可以具备知情同意的能力。从法律的角度考虑,知情同意能力属于民事行为能力,但是不能全部依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判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由司法机关对知情同意的能力进行判定,司法机关仍然需要精神科医师的鉴定。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精神科医师评估知情同意能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就需要具备标准化的评估方式,它不仅与法律的要求相符,还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2.3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通过进行沟通以及告知工作,可以体现出医护人员的素质。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身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具有应急反应的能力,对患者要有爱心和耐心,这样患者及其家属会对医务人员非常信任,患者会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有助于协调医患关系[3]。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当注重沟通的方式以及沟通的场合,做好计划;如果患者的精神病症比较严重,医务人员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时,最好留有余地,给患者治疗康复的希望,但是不要夸大言辞,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得到缓解。

2.4患者作出自主性的决定患者在进行知情同意的过程中,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不应该受到利诱或者是胁迫,患者需要在自愿自主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医师认为自己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告知的工作,但是,告知的情况比较简单,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是向患者出具知情同意书。有些医师在告知患者时,医师往往凭借自己的判断,使告知工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诱导而不是劝导,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师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详细的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关于病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病症特点、潜在的风险等,如果告知书中专业术语比较多,医师需要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注重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3小结

为了促进知情同意工作更好的进行,需要对精神科临床中知情同意的操作进行研究,分析知情同意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因素,精神科医师需要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从而更好的落实知情同意操作。参考文献

[1]周希华,曹立红.知情同意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23):27-27.

[2]张维,王磊,彭莉等.知情同意临床应用的问题及改进[J].中国药师,2012,15(12):1801-1803.

精神科专科医院用药咨询实例分析 篇4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药房2014年1—11月门诊患者及家属238人次的电话及现场咨询记录,按照咨询内容分类,进行回顾性统计及分析。

2结果分析

2.1咨询药物使用方法有5 5人次(2 3.1%)。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很难看懂药品说明书,容易用错药,造成用药安全隐患。药师要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举例如下:

例1患者女,46岁,服用五氟利多片治疗,每周1次。患者对使用方法有疑问:每周服用1次能起到作用吗?是不是医生写错了?因此,药师必须在发药时告知患者,五氟利多属于长效制剂,每周服用1次完全可保证药物疗效,请患者放心,不能擅自增加服药次数。

2.2咨询药物不良反应有4 2人次(1 7.6%)。抗精神障碍药物的不良反应都很大,且有的不良反应与疾病症状很相似。另外,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内容非常多,患者会疑虑重重。药师要向患者讲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减轻患者疑虑,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举例如下:

例2患者男,28岁,服用氯丙嗪片治疗,后出现不受控制地流口水和脸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引起患者恐慌,这是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药师建议患者咨询主治医生及时调整剂量,并加服抗胆碱药,以缓解锥体外系反应发生,并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其治疗作用更加重要。告知患者正确的药物信息,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恐慌,降低服药依从性。

2.3咨询药物的作用与用途有4 0人次(1 6.8%)。精神障碍疾病具有特殊性,较严重的患者往往是住院治疗,症状较轻者往往自己来配药,他们对自己的疾病和所使用的药物多不了解,且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对用药存在疑虑,认知性也较差。有些药物作用在说明书上没有提及,患者往往会怀疑医生用错了药。药师应当说明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向患者解释。举例如下:

例3患者女,53岁,因抑郁症行药物治疗,医生开具处方中有舒必利片。患者询问该药物说明书上没有该适应证,是否医生开错药了。药师解释,小剂量舒必利片对抑郁症有改善情绪的作用,这是医生长期临床使用所得出的经验。

2.4咨询药物的相互作用有3 2人次(1 3.4%)。精神障碍疾病大多具有复杂性,常是多种障碍形式并存,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需要联用两种及以上的抗精神障碍药物,且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现象也很普遍,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联用抗抑郁症药、抗癫痫药和抗高血压药等。当患者咨询多种药物联用时,药师应充分结合专业知识指导患者科学地合理用药。目前,抗精神障碍药物的联用问题还没有公认的见解,而且几乎所有治疗指南里都是推荐单一用药,但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临床实践中多联合用药[2]。举例如下:

例4患者男,38岁,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治疗。患者家属咨询这两种药物都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是否有重复用药的嫌疑?药师根据药品说明书,并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都是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的神经阻滞药,两者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加药效,但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强。故,建议两药联用时需谨慎,并提醒患者注意观察服药过程中是否有发热、意识错乱、定向障碍等不良反应,若发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复诊并告知主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

2.5特殊人群的用药咨询有16人次(6.7%)。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门诊药物咨询中有部分是患者及家属咨询孕妇、儿童及老年人应该如何使用抗精神障碍药物。作为药师,在详细查阅说明书等资料的基础上,可向特殊人群提供建议和对策。举例如下:

例5患者女,35岁,有精神障碍疾病史,治疗后身体已康复,现服用低剂量利培酮维持。目前计划怀孕,咨询是否可以怀孕?药物对胎儿会不会有影响?怀孕生子是否会对病情有妨碍?药师查阅资料后回复:怀孕对精神障碍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意见,但有报道称,两年以上无复发的精神障碍妇女可试行停药妊娠。病情稳定者可在妊娠前3个月完全停药,从第4个月起再开始服用原药物。分娩前1个月,必须服用药物,防止分娩后病情复发。若患者有停药复发史,维持治疗可稳定病情,则应权衡利弊后选择最小有效量的抗精神障碍药。产后精神障碍易于复发,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维持,对于未维持治疗者,产后应尽快给予足量药物。哺乳期妇女接受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其部分药物可从乳汁中进入孩子体内,建议采取人工喂养。

2.6其他咨询有5 3人次(2 2.3%)。主要为对药物的一般情况咨询,如药物的供应信息、价格及医保信息,医生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方面的咨询、药物的储存保管等信息。

3讨论

用药咨询虽然在我院开展已久,但由于重视不够,临床药师到临床学习也基本流于形式,药师精神科疾病专业知识较少,人员也没有固定,多数时间是由药房人员兼任,距离满足患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作用、用途。因为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要求药师必须在掌握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精神疾病方面的心理卫生知识,对患者疾病有一定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患者角度更好地理解患者,把良好的心理沟通技巧运用于药学服务之中。

参考文献

[1]章凤君,孙皎.精神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7,18(4):31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用药分析 篇5

酒精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若无限制或长期大量饮酒,势必会对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诱发一系列的精神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次调查以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用药情况,旨在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5~68(41.6±3.2)岁;婚姻状况:未婚13例,已婚35例,离婚9例,丧偶3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15例,初中23例,高中9例,大学程度5例;每天饮酒量:日饮酒量150~250ml 21例,>250ml 39例;20年以上的饮酒史45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等对患者进行分类,病情严重者,药物剂量大,反之,药物剂量小,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维生素类药物、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及各种辅助药治疗,以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帮助患者戒酒,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临床疗效。

2 结果

(1)在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上,主要采用利培酮。其中采用利培酮2~5mg 45例(75.00%),氨璜400~600mg 7例(11.67%),奥氮平10mg 3例(5.00%),氯丙嗪50mg 2例(3.33%),氯氮平50mg 3例(5.00%)。(2)维生素类药物主要采用维生素B1,高达51例(85.00%)患者采用维生素B1治疗。(3)镇静催眠药主要采用苯二氮类药物,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包括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47例(78.33%),使用非苯二氮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13例(21.67%)。(4)心境稳定剂主要采用丙戊酸钠,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情绪不稳,只有4例患者情绪轻微的波动,采用丙戊酸钠稳定心境,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医疗工作。(5)抗焦虑药一般使用坦度螺酮及丁螺环酮。患者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锥体外系反应及过度镇静,静坐不能7例,口水多5例,肌张力障碍6例,嗜睡4例,体位性低血压5例。

3 讨论

酒精滥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而且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2],数据调查发现37%以上的交通事故均由酒驾引起。近年来,因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引起的精神障碍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3]。另外,一次性大量饮酒易导致急性神经精神障碍,而且患者长期饮酒,机体易对酒精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继而发生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4]。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5],但两个时期的治疗均需通过行之有效的药物配合,即进行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维生素类药物、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及各种辅助药治疗,且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6],尽可能控制患者的饮酒量及饮酒频率,避免病情的复发或病情加重[7]。我院以6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总结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维生素类药物、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及各种辅助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在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上,主要采用利培酮,维生素类药物主要采用维生素B1,镇静催眠药主要采用苯二氮类药物,心境稳定剂主要采用丙戊酸钠,患者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锥体外系反应及过度镇静,充分地证明了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必要的心理疏导,能有效提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且告诫科学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用药,需借助苯二氮类药物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并且利用丙戊酸钠稳定患者的心境,促进其积极的配合临床医疗工作[8],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维生素护肝,从而全面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区汝飞,郭华贵,朱进才,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与海洛因所致精神障碍脑部CT改变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5,36(13):2066-2067.

[2]苏中华,王永剑,郝伟,等.973例次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2000年-2007年)的资料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2):105-109.

[3]詹孔才,张晓娟,龚飞中,等.5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RI表现的回顾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511-513.

[4]邓文,杨宇,徐彩霞,等.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186-188.

[5]任方芳,钱卫娟,刘刚,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诱发电位P300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6):376-378.

[6]刘毅,白汉平,王彩荣,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5-7.

[7]潘名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5项生化指标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17-1519.

精神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篇6

精神科护理临床带教是使得学生将精神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纽带。是护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是护生走向独立工作关键的第一步。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提高护士的教学质量, 是护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 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热点。传统的临床带教形式比较单一, 不利于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护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更不能发挥其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现代临床护理带教以能力为本, 其教学模式多样化。但对于由于精神科的临床工作职业特点、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们对于精神科工作的热情不高, 甚至恐惧;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 当受到患者的攻击时有为难情绪, 甚至放弃职业。这给精神科科护理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理带教质量, 提高学生们的热情。现以典型案例-恶性综合症的护理为例, 将精神科临床带教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精神科护理工作特殊性

精神科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精神失常患者, 其思维、情感、行为与环境不协调, 有时兴奋躁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其存在被害妄想、行为怪异, 丧失生活的自理能力, 否认有病[1], 拒绝治疗, 甚至可能伤害自身或危及家属和周围人员, 包括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置、高质量的护理、保护性约束等才可阻止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证患者及周围人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患者缺乏主诉, 故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了基础护理操作外, 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病情观察, 观察饮食、大小便、睡眠等情况, 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针对不同精神疾病的症状予以相应的护理护理措施。必须掌握精神药物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精神药物所致的恶性综合症的表现。该综合症指是在使用抗精神病药中, 药物导致的黑质纹状体或脊髓多巴胺 (DA) 受体过度抑制所产生的锥体外系和植物神经等症状群, 表现为持续性高热、肌强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自主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症, 其血肌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升高等, 病死率高, 及时发现, 及时停药可以痊愈。精神科基础护理操作经常在强制下完成, 要让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特点, 才能完成带教任务。

2落实护理岗位职责, 端正工作态度

实施护理服务, 岗位职能明确, 护理工作必须岗位到人, 任务到人, 责任到人。任何岗位均不能缺人。强调认真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重要性, 强调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发药制度等重要性。要求工作岗尽职尽责, 踏踏实实完成好本班工作和各项护理任务。热爱本职工作, 服务态度端正, 具有献身于精神可职业的精神科护士, 能很好理解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所做出的不良行为, 并体会因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体验而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能及时安慰患者, 给予友好的态度, 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患者的各种谩骂。有良好的心态进行护理工作。对于恶性综合症的患者专人定岗。

3精神科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岗前培训对精神科的新护士非常重要[2], 包括安全意思的培训。入精神科病房工作后, 仍培养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 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保护自我和保护患者的安全, 但也要克服恐惧心理, 带教老师应教会学生接触患者、处理兴奋患者、夜间巡查、检查危险物品等的技巧。实习护士学习和掌握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后, 了解精神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有哪些危险性的行为表现, 如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可能出现的攻击或伤害行为。可采取措施才能在保护好患者的安全的同时也保护好其他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例如, 接触患者要注意技巧性, 掌握患者的症状, 以不同的接触方式对不同的患者。对于兴奋、躁狂患者切忌用言语激惹患者。对抑郁状态的患者则要主动接触, 安慰关心的言语, 理解患者的不适主诉和心境低落的内心体验。对被害妄想幻觉状态的患者, 要及时掌握病情, 了解有无暴力行为的可能, 必要予以约束。按约束制度观察患者, 并置于单间, 预防其他患者伤害被约束者的可能, 接触患者时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 理解和关心患者,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千万不能侮辱和伤害患者。对其异常行为予以理解、不歧视、不嘲弄、不讽刺, 维护患者的利益。只有这样子才可得到患者的支持, 才可做好安全管理。注意病房的环境安全, 防止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 减少不必要的物品摆放, 杜绝患者意外伤害的发生。对恶性综合症患者, 患者因意识丧失, 认知受损,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独的房间内, 保持环境安静, 光线不宜太亮, 应柔和, 保持室内清洁, 避免谵妄症状的加重。避免其他患者接触患者, 防止意外伤人行为。

4精神科查房巡视原则

对学生进行精神科相关防暴技能的培训、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培训、精神科急症的护理及危机状态的处理等。学习和掌握精神科风险评估方法, 同时调动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会学生如何从患者的主诉、自语、表情、行为、姿势和眼神等理解患者的心态。如何观察患者有无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噎食、出走等行为。掌握如何保护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安全的措施, 以维护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患者, 不能让其单独活动;对拒绝治疗者, 采取必要保护和强制措施, 保证医嘱的有效执行。患者服药时让其咽下再离开, 严防藏药吐药行为, 避免因藏药后一次性吞下大量药物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也要观察有无躯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现象。教会学生掌握亚木僵患者的安置方法, 亚木僵患者可由木僵突然转入兴奋状态的可能, 应该注意防范其伤害他人的可能。恶性综合症患者病情不继续发展, 有原来的亚木僵状态, 突然的兴奋, 不宜麻痹大意, 以防止患者破坏监护仪器。

5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如晨间护理、大小便护理、衣着及皮肤清洁护理等, 饮食、睡眠等。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 基础护理占主要内容, 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病患者缺乏主诉, 其躯体和精神症状的变化、饮食情况、大小便是否通畅等, 均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观察。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观察是否有拒食或是否有呕吐等。精神患者不能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实习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才能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同时, 要掌握精神科的特殊护理, 如安全护理、高热护理的、抽搐护理等一系列的精神科护理理论与实线, 故临床带教老师以典型的案例进行临床示范,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5.1饮食护理对于因锥体外系反应产生吞咽困难者, 尽量流质饮食或小心喂食, 防止噎食或误吸的可能。恶性综合症患者亚木僵而拒食或意识不清, 张口困难, 不能进食及口服药物, 胃管注入DA激动剂溴隐亭 (仅有口服药物, 而且是恶性综合症患者的必须药物) 、安坦等药物, 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非常关键。同时, 要采取确保生理需要量的摄入, 留置胃管鼻饲保证营养和用药是很常见。带教老师现场讲解插胃管具体操作方法、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如何防止精神患者自行拔管等。对于兴奋躁动、拒食的患者, 由于不配合治疗, 可以建议肌内注射氟哌啶醇后再进行插管操作, 避免因患者的反抗或肌肉紧张造成咽部肌肉挛缩导致插胃管失败。每次喂食前必须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可以抽吸胃液检查或将胃管置于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判断, 了解有无胃液储留或是否有胃出血等情况。对可疑的胃液性状应及时送检。

5.2高热患者的护理恶性综合症患者持续高热, 可高达40℃以上[3]。因高热、大汗、抽搐、不能进食等原因能量消耗很大, 能量摄入少, 要保证足够的营养, 除了鼻饲外, 进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及水分, 在输液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出入量, 确保体液和酸碱平衡, 观察有无输液反应, 保持输液管通畅, 以便及时用药。同时给高热的患者首选合理的物理降温, 如酒精擦浴, 冰袋冷敷等, 必要时配合药物降温。护理操作时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患者因高热、大汗淋漓以及肌张力增高、亚木僵等原因, 机体抵抗力低下, 应加强基础护理, 减少并发感染发生。结合本案例, 给学生讲解为何要防止压疮。持续性高热是恶性综合症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枢性体温调节的紊乱以及因肌震颤导致外周性产热增加, 患者的体温持续高热 (39.0℃以上) , 及时给予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冻输液、冰枕、周围四肢大动脉处冰敷、冰毯、冰帽等降温措施, 帮助体温下降, 避免高热性惊厥。高热性惊厥时因抽搐产热产生恶心循环。降温时患者大量出汗, 毛孔扩张, 要为患者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干净床单、被罩及干燥的衣服, 注意该患者保暖, 预防感冒, 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及时补充水分监测体温。

5.3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进行意识的观察及生命体征监测, 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恶性综合症患者持续高热, 心率快, 呼吸急促, 加上植物神经功能不稳, 其血压、呼吸、心率变化比较大, 必须24h监护。患者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不稳, 其血氧浓度低, 应及时予吸氧。因恶性综合症患者意识障碍或亚木僵原因, 不会翻身故要防止压疮发生, 给予卧气垫床、定时更换卧位、适当的按摩骨隆突处、及时更换汗湿的被服等。因意识障碍或亚木僵者不主动吞咽, 呼吸道分泌物比较多, 要做好呼吸道管理, 如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氧、吸痰, 注意体位以免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等。

5.4病情观察方法精神科的病情观察包括患者安全的观察, 观察有无伤人、自弃、体位性低血压等。教会学生对危险品的检查和管理, 包括定期安全检查门窗、危险物品的收缴保管、探视患者物品的检查等。掌握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掌握便秘、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心动过数、头昏、皮炎等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例如:护理人员掌握了恶性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面对患者无法对其症状进行正确描述情况下, 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发热、肌张力增高、意识改变等疑似症状表现时, 警惕恶性综合症的可能, 并应及时汇报及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对恶性综合症病情进行评估, 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变化时, 并及时通知医师, 做好抢救工作。

6掌握心理护理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个体或集体心理护理。对异常行为患者的同情、理解、安慰和解释, 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稳定患者的急躁心情。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进行护患交流, 多关心体贴、帮助患者, 指导患者面对应激和自我心理时的自我调节方法, 从而帮助患者从负性情绪中摆脱出来, 同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让实习护士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规范、讲课内容、讲课技巧、语言表达方式等。使实习学生清楚该做什么、如何做、如何交流, 以提高护理效果。在护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的防治知识, 掌握如何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告知和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治疗及疾病发热预防。

7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精神卫生法的学习, 使得学生掌握单独值班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供防范意识, 遵守岗位职责、规章制度, 要求护士自觉地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坚持原则, 提高服务意识, 提高责任心,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和间接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精神科医护工作者有义务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个人权利,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利于疾病的全面康复。

8护理查房案例分析

带教老师针对典型的案例进行护理查房,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3]。查房前带教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在查房中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老师总结和解解相关知识和临床操作。以恶性综合征为例子, 老师讲解恶性综合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通过该案例使得学生掌握精神科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方法。掌握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罕见, 但却是严重、致命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率率低, 临床主要表现: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持续性高热、肌肉增高或强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和磷酸肌酸激 (CPK) 明显升高。密切观察, 才能早期发现, 及时停药, 对症处理及综合护理等, 可以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差的原因之一是未能及时发现, 继续使用导致恶性综合征的药物有关。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的前驱期表现为患者现精神症状突出加重, 与疾病本身的症状鉴别困难, 如突然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无目的性或无指向性、亚木僵运动障碍、拒食等表现, 应考虑存在谵妄及急性精神错乱的可能, 及时提醒医师处理。进行血象、血电解质、血肌酸激梅检查, 确诊后停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按恶心综合症处理和护理, 如对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等对症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意识障碍护理、心理支持护理, 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强调密切观察的重要性、及时停药的意义及护理落实的重要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朱红姣.岗前培训对精神科本科学历新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内科, 2012, 07 (4) :421-422.

[2]沈渔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45.

无抽搐电休克在临床精神科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精神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应用常规的药物的方法治疗患者43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35.2±5.2)岁,病程为40d~1.5年,其中躁狂症患者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8例、焦虑症患者8例、抑郁症患者15例;应用常规的药物的方法基础上应用治疗MECT患者43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为(36.0±4.5)岁,病程为38d~1.5年,其中躁狂症患者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7例、焦虑症患者10例、抑郁症患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禁食禁饮6~8h,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治疗MECT。根据患者的病情,口服齐拉西酮(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23)20~80mg/d,2次/d,连续服用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机(美国SOMARICS公司生产的醒脉通Ⅱ型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及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生活能治理,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生活需要家属协助,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生活无法自理,病情加重或临床症状无变化[3]。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即(治愈+显效+有效)/患者总数(n/%)。

1.4 统计学方法

由第一作者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率的比较应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统计学软件来源于网络资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4.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5min的血压和心率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为(63.12±5.1)分,对照组为(63.17±4.9)分,两组治疗钱比较,差异务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为(40.1±4.1)分,对照组为(49.3±4.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机是第一台通过计算机控制,提供多种生理学指标,为治疗师提供治疗方案,使患者的治疗达到艺术的领域。是近年来发展治疗精神病新型物理治疗技术,其作用特点是:有抽搐指数提供发作指数和抽搐指数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有脑电监护分析和自动监控仪,随时监控脑电变化;按不同年龄确定电量治疗成功率为100%;有声、光报警装置,当抽搐超过警界限时会有声光报警;改正弦波为短暂脉冲矩形波电刺激,对记忆、认知无影响;有两条安全电路,确保患者接受刺激不会超过治疗电量;其作用不在与痉挛而在于发作,是一种采用麻醉药及肌肉松弛剂的新技术,能够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消除了患者的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减轻了患者心肌收缩的强度及抽搐的现象,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4,5]。

本研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机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88.9±24.8)min/次,血压为(133.7±20.6)mm Hg对照组心率为(83.2±26.3)min/次,血压为(138.4±34.5)mm Hg,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MEC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精神科临床用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住院病区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 按序贯入组, 单号纳入研究组, 双号纳入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R)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研究组中, 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 平均年龄 (39.58±9.90) 岁, 平均病程 (4.45±0.59) 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 初中21例, 高中4例, 大学及以上1例;婚姻状况:未婚2例, 已婚25例, 离异3例;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 平均年龄 (40.43±14.37) 岁, 平均病程 (4.03±1.57) 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 初中14例, 高中9例, 大学及以上1例;婚姻状况:未婚4例, 已婚21例, 离异5例;研究组患者入组时NOSIE总分为 (141.70±13.00) 分、平均药物治疗剂量折合氯丙嗪为 (318.67±181.06) mg, 对照组分别为 (143.40±15.65) 分和 (338.33±235.06) m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入组时NOSIE总分、药物治疗剂量 (折合氯丙嗪)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认知心理护理方法

①第1~2周实施要点:建立护患关系, 实施环境心理护理, 介绍病房环境及适应方法;与其他患者暂时隔离, 保证安静的环境, 并使家属陪伴;②第3~5周实施要点:建立信赖关系,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的知识;鼓励患者进行表达, 对其存在的认知错误给予解释、澄清, 纠正其错误认知;0.5 h/次, 2次/周;③第6~8周实施要点: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合理适中的生活、学习、工作目标, 进行出院后的情景演练, 分析出院后可能碰到的困难, 给予解决方法, 化解患者的担忧, 0.5 h/次, 2次/周。

1.3 评价标准

采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 》评定, 量表的评定内容共30项, 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0~4分, 共5级进行评分, 其中包括:总积极因素分 (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 、总消极因素 (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激惹) 。病情总分= (128+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 。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项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第4周和第8周时的NOSIE总分、积极因素中的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因子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其第4周、8周消极因素中的激惹因子分, 以及第8周精神病表现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精神科临床整体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1,2,3,4]。精神科临床护理中也已运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 来评定各种治疗方法和护理效果及运用价值[5,6,7]。建立易操作的程序化模式, 运用对照、统计、量表等的研究方法探讨心理护理的效果, 建立心理护理效果评估方法, 同时联合心理科医师参与, 将心理护理渗透到整体护理中。本研究制定了系统的认知心理护理方法, 运用随机、病例对照、前后评定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第4周和第8周时的NOSIE总分、积极因素中的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因子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第4周、8周消极因素的激惹因子分、第8周精神病表现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显著 (P<0.05) 。可见, 将系统认知治疗技术运用到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 有利于改善与患者的早期接触, 有助于控制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兴趣度、改善总体病情程度。对于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估效果, 结果显示, 《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 》的总分和因子分可以作为护理效果评价的观察指标和方法。

本研究的病种为精神分裂症, 可能受到患者急性住院、封闭的病区环境和接受药物治疗等因素影响, 对于《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 》在精神科运用的价值, 也需要扩大样本、不同病种的比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对于认知治疗护理开展的时间、适宜技术和方法的选择, 以及具体的干预时间和频率、强度等问题, 护理工作者仍需要联合心理科医师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 并探讨心理护理效果的观察指标和方法。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住院病区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常规精神科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常规精神科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认知心理护理。在入院初、入院4周和8周时运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第4、8周时的NOSIE总分、积极因素的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因子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第4、8周消极因素的激惹因子分、第8周精神病表现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将认知治疗技术运用到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 有利于改善与患者的早期接触及精神症状控制、提高患者的社会兴趣度、改善总体病情, 同时, NOSIE的总分和因子分可以作为护理效果的评定指标和方法。

关键词:认知治疗技术,精神科,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龙瑞芳, 李连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J].山东精神医学, 2001, 14 (4) :261-263.

[2]韦强, 李杰, 文才仁.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11) :1910-1911.

[3]王汉婵, 陈彦杏, 谢文娇, 等.认知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7) :16-18.

[4]屈英, 肖广荣, 马永椼, 等.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52) :10553-10556.

[5]杨惠青, 王锋锐, 李伟丽.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在精神科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9) :129-130.

[6]温全球, 黄杏笑.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 10 (1) :73-74.

上一篇:保险集团金融控股下一篇: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