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2024-05-17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共10篇)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篇1

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老年人由于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老年人往往一人多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情况很常见,通常都用3~4种药,也有用10余种的并非少见。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而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药物代谢规律,并在工作中及时指导病人正确合理用药将对老年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年人用药也要讲究其合理性,否则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1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1.1 药物的吸收

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因其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与自己从前及年轻人是不能相提并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力动力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运动降低,胃酸分泌减少,由于动脉硬化胃肠道的血运减少,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而使药效下降,另外,老年人相对较弱的消化道功能很易受药物的刺激而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了药物的吸收不良。

1.2 药物的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研究表明肝脏微粒体处理药物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及其它多种氧化一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显著延长,因而对药物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中毒。

1.3 药物的排泄

老年人的肾单位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70岁左右的人肾小球滤过率减少50%左右,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为青年人的1/3,因而对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减低,易在体内蓄积发生中毒。

1.4 药物的耐受性

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减低,女性比男性更明显,通常单用或少量药物配合使用时,常会发生不易耐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胃肠道症状。

1.5 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常一人多病,因此往往用药种类较多,造就药物之间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有作者报道同时应用5种以下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5~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6%,10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高在81.4%.

2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2.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针对主要疾病选择药物,既要考虑到疾病的性质,又要考虑全身器官功能状态,可以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如失眠、多梦可以通过劝导病人节制晚间紧张的脑力劳动,戒烟、茶等收到良好效果;老年人精神抑郁可通过劝慰、心理指导治疗,其效果比用药更好。

2.2 掌握最佳用药剂量

由于老年人药物耐受性差、半衰期长,因此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我国老年人的用药剂量通常根据个体状况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即开始按成人量的1/5~1/3用药,逐渐调整到有效剂量,还有人建议65岁以上的患者减10%,75岁以上的患者减20%,85岁以上的患者减30%,个别老年人特殊情况下用药个体化,也不能干篇一律。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便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2.3 掌握好用药最佳时间

掌握好用药最佳时间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一日中的不同时间药物敏感性不同,这种规律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洋地黄、胰岛素,其敏感于凌晨4时,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用药时,需注意用药时间对药物效果的影响。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每日晨分泌达高峰,这时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最不敏感,因而对肾上腺抑制较小,疗效好而副作用少,一般口服药可在饭后服用,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铁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等某些药物则要求饭前服用,如健胃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个别药物如降糖药“拜糖平”则要求与食物同时嚼服,所有这些都是医务工作者需提醒患者注意的。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篇2

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各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完善,生病用药对孩子来说经常发生。在给幼儿用药的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家长对如何正确用药存在不了解,在此作下介绍:

1、严格把握服药时间。不少家长习惯于餐后给幼儿服药,有时有的家长会问:“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怎么效果不明 显?”在交谈中不难发现:有的是漏服,有的是换药太勤,还有的是间隔时间太长,这都是不正确的。从医学角度讲,每种药均有自己的半衰期,它决定了药物的服 用次数。服药(特别是消炎类药)见不见效,应连吃三天以上,或者再去看医生,家长一般不要自作主张换药。

2、严格控制药量。不少家长在给幼儿服药时,总认为剂量大些孩子会好得快,或者就按成人剂量减半,这都是不科学的。幼儿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对药物的吸收也比较好,解毒和排泄的功能较差,容易引起中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或根据说明书按小儿的实际体重来计算出每次服药的数量。

3、吃止痛药要留心。不少孩子在闹情绪或不愿上幼儿园时,或许会说“我肚子疼”;还有胃肠功能性的腹痛,比如吃了生冷的东西或夜间蹬被子,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吃止痛药。而有些家长见痛就治,甚至一天三次给孩子吃止痛药,这是误区的。

4、服糖浆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在幼儿园里,孩子因咳嗽吃药的占大多数,服用化痰止咳的糖浆效果也不错。大多数咳嗽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也就是说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是感冒的症状之一,是因咽喉部位炎症充血而引起咽部有痰 和咳嗽。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服用抗生素。另外,在服止咳药的时候应该注意:每次服药时应先服治感冒的药物,再服化痰止咳的糖浆,服完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以增强化痰效果,缩短病程。

5、服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对过敏体质的幼儿或怀疑是过敏性咳嗽的幼儿,医生会给予抗过敏类药物,虽然此类药效果好,但它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精神欠佳,严重的伴嗜睡,这就得提醒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要告诉老师,以保证幼儿在园安全。

6、耐心对待服药幼儿。为保障幼儿用药健康,幼儿园一律凭医生处方为幼儿用药。对需服药的幼儿,家长要做好详细登记,务必凭病历卡将幼儿姓名、班级、药名、剂量、服用方法详细登记在册,如果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请家长告诉保健医生,以供保健医生给孩子正确安全服药。幼儿用药安全指导

—— 家长最容易犯的十个误区

误区一:没病用药预防

很多家庭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服用能预防感冒。实际上,这些措施都是无效的。提醒家长,对药品要心存敬畏,别轻易给儿童用药。并且板蓝根并非万能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

误区二:滥用或拒绝抗菌药

滥用抗菌药将增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菌药治疗时,却没有有效的药可以用。有一些家长开始一味地拒绝抗菌药,这也是不理性的。抗菌药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要求服用抗菌药了,就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抱有排斥心理而盲目拒绝。

在抗菌药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孩子病刚好就立即停用抗菌药;二是,一旦不见好就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菌药;三是,一些家长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开第三代、第四代药。

误区三:迷信中药无毒

中药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写着“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因此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误区四:多种药同时吃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上。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而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如果多种药同时服,很容易造成肝肾的损伤。

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一般建议两药间隔时间至少1个小时。误区五:不看药物成分

有些家长在医院开完药后,自己又到药店去买药,如果不注意各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就可能发生重复用药,加重药物不良反应。误区六:给儿童服大人的药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吃自己服过的觉得有效的药,他们认为只要剂量减半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肝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他们的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因此,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的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误区七:搞混药名和剂量

一项“国家用药误区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误区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儿科常见的“泰诺林”和“泰诺”,前者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 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儿童退烧;而后者是复方药,含有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儿童感冒 的对症治疗,有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家长也需要识别。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剂量单位,把2.5mg错看成2.5ml,给孩子服用就达到了中毒剂量,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误区八:买药轻信朋友推荐

很多家长喜欢相互交流育儿经,对朋友孩子用过、吃过的药物都非常信赖。提醒家长,不要根据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自给宝宝服用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年龄、身体发育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才能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用哪种药。误区九:保健品随便吃

儿童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吃保健品。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要把保健品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误区十:洋货一定好过国货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65-01

处方集就是处方汇编,加强医院处方集制度是为病人治疗选择所需的药品提供可靠的资料,帮助医师、药师,开方调配和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医药科技工作也大大的向前推进,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处方集在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可以为药物的疗效评价,药物的选择应用和如何节约经费提供指导资料。所以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是医院药剂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977年11月美国制定处方集收集,1978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指导委员会批准了《医院处方集指南》,1981年英国根据药物增长出版了新的处方集。我国医院处方集制度起步晚,除大医院外,有一部分医院还没开展这项工作,不少医院药事管理机制运行尚不完善。有些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大处方,开贵药、进口药,不注意处方的合理配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以至于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使疗效好的一般药物用量逐渐减少。门诊开方随意,不能按处方规范标准化进行,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1 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势在必行

1.1 医院处方集制度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它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医院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医院处方集制度现行目标 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提高医疗质量。其内容包括:医院药事机构批准使用的药品资料,各药的基本治疗资料,医院药品使用管理制度资料,例如,药物剂量规则和计算图表以及各种药物的百分浓度等。

1.3 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调整药剂检查员制度严把药品质量关,严格购药及制度管理,做到定期考核,并且根据医院专科特点,就诊人数,技术设备等实际情况,有分管领导组织,以药师、医师等人组成医院处方集编写小组。

1.4 其处方集内容 包括健全完善的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如处方的调配和使用考核方面的管理制度,药房工作制度。首先,药品按性质分类,特别根据临床的需要,制定出一整套临床切实可行的院内协定处方,以减少病人的等候。其二,药品的目录是处方的主体,每个处方都要有注解,其主要内容和的大小根据需要和资料范围灵活安排,如:病人的开方,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有效期的药品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混悬液摇匀再服)。

1.5 药品处方书写应规范化、标准化 列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药品名称(通用名)主要作用用途,剂量、规格、用量用法等。

1.6 将医院处方集印成袖珍手册 医师、药师人员人手一册,作为开展临床用药工作的参考工具书。

1.7 推行医院处方集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可采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使用药物类型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节约经费的状况要全面的记录下来,根据数据来判定推行医院处方集管理后的工作效果,从中找出经验。

2 讨论

2.1 医院实行处方集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需要人、财、物各个方面的投入和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要让每个人都重视这项工作。

2.2 处方集的实施难度大 如收集信息资料,评审论证,编写出版,都需要医院有关领导的的重视和支持。

2.3 为了便于收集、查阅、突出医院的特色 可分成中药,(包括中药外洗协定处方)中成药、西药三部分。

临床药师指导临床用药探讨 篇4

目前,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包括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处方与病史调查分析、查房并参与临床治疗方案设计[1]等。而参与临床用药方案设计,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建议, 是临床药师直接面向临床和患者、最体现其价值的一种方式, 也是卫生部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的界定, 体现“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最核心的内容。

1 治疗目的

疾病的发展可以是基础疾病的进展和复发, 也可以是诱发因素或并发症引起病情的发作或恶化, 应当加以分析并且区别对待, 而治疗的目标可以是消除病因或祛除诱因, 也可以是减轻症状、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还可以是功能康复或预防复发。当然也可以针对上述几个环节进行处理。

2 用药时机

有些疾病在实施药物治疗前需采取一些非药物措施以便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或减少药物治疗的剂量。如螨过敏性哮喘, 可对居室采取除螨措施。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考虑改变工作环境, 高血压病患者应限制摄盐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 并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

3 治疗原则

3.1 药动学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胃排空速率、胃液pH值、药物的首过效应、肠肝循环、相互作用等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 也可以影响其吸收和分布,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2 药效学

如果不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 用于治病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致病。

3.3 药物相互作用

多药合用时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包括配伍禁忌等药剂学上的相互作用, 还包括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

3.4 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存在不良反应。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各个国家、地区时有发生。2001年, 降血脂药物西立伐他汀 (商品名:拜斯亭) 因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严重不良反应, 撤出市场;COX-2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罗非昔布、伐地昔布由于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而撤出市场, 该类药物中塞来昔布也被限制使用。预防、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一个重点内容。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 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等。

4 药物的选择

根据病情:如哮喘轻度发作可吸人短效支气管扩张剂, 而重度发作哮喘应早期足量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根据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孕妇应避免用致畸或可能损害胎儿的药物。根据药物特点:主要是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如根据抗菌谱、MIC选择抗生素。颅内感染不应使用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5 剂型和给药途径

理想的制剂应包括血药浓度可控性、病灶选择性和治疗对象的适从性。如对于新生儿患者几乎所有的药物都静脉给药, 因为他们的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药物吸收差, 而且新生儿的肌肉组织非常少, 不能采用肌内注射。夜间哮喘应当用控释制剂才能控制夜间发作。哮喘用药经雾化吸人有起效快、用药量少和副作用轻等优点。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不断深入, 临床药师不仅是在药剂科的区域范围内开展处方与病史调查分析、血药浓度监测、编辑药品手册等外围工作, 在查房时满足于回答医师的药物咨询、药品信息等, 而是要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用药方案设计, 纠正临床不合理的治疗方案, 提供用药建议, 这才是临床药师最核心的工作内容。

当然, 临床药师的培养和下临床查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是医师掌握处方权, 临床药师的意见和建议采纳与否由他们决定[2], 所以, 目前要做到参与临床治疗过程, 既要具备全面的临床药学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与患者及医务工作者交流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Griffiths C, Miles K, Aldam D, et al.A nurse-and pharmacist-ledtreatment advice clinic for patients attending an HIV outpatient clinic.JAdv Nurs May, 2007, 58 (4) :320.

感冒的用药指导信息化设计 篇5

感冒是自我诊疗最高的病症,掌握其问病荐药技能非常重要。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手机控,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喜欢直观新颖的图片和视频传播方式,亲睐体验式学习;

2、课时:周课时为2学时,学习的延续性不足;

3、内容:感冒均亲身经历,认知度高,易于学习理解,实际工作中应用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感冒的种类、症状;熟悉常用药物的种类、规格、价格、用途、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2、能力目标:能够对感冒进行问诊并初步诊断;能够推荐合适的药品,并结合药品说明书提供用药指导。

3、态度目标:培养科学严谨、安全合理用药及团队协作意识。

4、教学重点:感冒的诊断、用药方案制定及用药指导。

5、教学难点:感冒的用药方案制定。

三、教学策略

1、翻转课堂:以导学案为基础,以云课堂平台为支撑,有效整合学习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课堂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

2、校企合作:在药店进行参观、访谈,增长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意识;

3、教学做合一:任务引领,情景模拟,分组完成,以体验式、合作式完成学习,充分领会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4、过程化评价:全程考核,共同参与,促进学习。

四、教学过程

1、课前:

①导学案:发布任务,按导案要求进行学习准备和资料查询; ②微课学习:在云课堂或职教新干空间平台中观摩微课:《感冒用药注意 多》、《品牌感冒药大PK》,熟悉常用感冒药的商品名、通用名及注意事项,并就相关药理、疾病知识及微课内容等进行学习、检测,教师进行网上评阅分析; ③问卷调查法:发布感冒药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感冒药的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④药店调查:分组进行社会药店参观调查,根据感冒类别,结合网络及实地调查结果,选取五种常用药品制作课件,介绍其价格、规格、厂家,并重点比较两个药品,将其上传至云课堂作业平台。师生进行评价后挑选几组进行课堂展示。

2、课中:

① 手机考勤,引入,总结汇报课前习题完成情况。5min ② 调查:感冒的分类及症状,提问并总结。10min ③ 讨论:感冒的问病要点及治疗原则。5 min ④ 感冒的治疗方案及药物:学生汇报课件,教师总结并展示常用药品实物。20min ⑤ 案例分析:就不同案例提出用药指导方案,微信群集体讨论或者弹幕实时互动。5min ⑥ 观看视频:挑选典型的感冒问病荐药案例录像,请学生就录像中的优点及不足进行点评。7min ⑦ PPT展示:问病荐药的流程,给出评分标准。3min ⑧ 药房情景模拟:分组就以上案例,进行药品指导情景模拟训练,轮流表演,师生点评,评选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30min ⑨ 总结。5min

3、课后:

①习题巩固及视频制作:《感冒的问病荐药》)。

②微信群交流及进行过程化评价: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五、教学效果

药学服务与临床用药指导 篇6

1 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门诊药师, 笔者切实感受到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必要性。在窗口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 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都会主动要求药师提供用药指导, 如果药师不具备足够的药学知识, 业务不熟练, 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 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对患者的询问回答得不到要领, 是不能够满足患者要求的, 甚至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在日常工作中, 药房工作已不仅仅是照方发药, 重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 开展药学咨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 患者用药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用药指导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 患者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药师也有责任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 是患者正确服药的关键。而在多数情况下, 由于门诊患者多, 因此药师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 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患者在离开医院时, 对拿到手的药物究竟应该如何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 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 患者也不是很清楚, 或者说是似懂非懂,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 (1) 由于药效不明显, 患者感觉已经好转, 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 患者可能会过早停药, 这就导致了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当患者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 就自行停药, 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 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2) 对于药师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必要时等的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对于儿童发热患者, 医师开给患儿退热药, 医嘱为需要时服用, 家长对于这种不确定的服用方法常感到不解, 这时就需要药师明确地告知家长:只有当患儿体温至肛表38.5℃以上, 口腔表38℃以上时才需要服用此药, 这样就会使得患儿家长正确地给患儿服药。

2.2 药物具体的用法用量

药师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 就会使患者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 获得用药知识, 有益于疾病的痊愈。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以下情况: (1) 对于一些内服药物, 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事项的, 就要求药师在配方发药时交代一句, 引起患者的重视。例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仑膦酸钠片, 要求患者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 用大量的白开水送服, 增加药物的吸收, 而且在服药后应避免躺卧, 减少食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的适时提醒, 将有利于患者经济合理地用药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疾病, 按其病种、病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 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方法, 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 均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 从而促进胃中食物排空, 对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待进食时, 药效恰好到达高峰;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 在疾病急性期, 一般主张早晚各服1次, 待病情缓解后, 改为每晚服维持量。在配发这些药物时, 药师应该主动告知患者服药的最佳时间, 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3) 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气雾剂、胰岛素笔芯注射剂等, 对于第一次使用的患者因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治疗的效果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例如有的患者抱怨医师开给他的鼻喷剂没有效果, 在仔细询问后发觉他使用鼻喷剂的方法不当, 没有在按压喷雾器的同时吸气, 药物没有达到有效作用部位, 而贻误了病情。如果药师在发药的同时嘱咐患者一句, 就不会造成患者身体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2.3 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 (1) 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这类药物时, 经常会发生干咳, 在患者咨询时要告知患者这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不必惊慌, 如果干咳不是很明显, 建议不要换药, 如果干咳很严重, 甚至影响睡眠, 则应在医师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 (2) 对于一些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 在发给患者药物的同时要提醒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 因少数患者会发生光敏反应, 如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 (3) 外用药物中维A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较特殊, 该药物最宜在晚间或睡前应用, 因为日光会加强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 导致维A酸分解, 且维A酸会增强紫外线的致癌能力, 故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外用该药物还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 如灼感、红斑及脱屑等症状, 应告知患者不要紧张, 这不是病情的加重, 而是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 多半可以适应及耐受, 刺激症状会逐渐消失, 无需停药。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 可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2.4 药物的储存

一些药物需一定的储存条件如温度、光线等, 药师在配发该类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物时应主动告知患者如何合理的存放药物。如调节肠道微生态的药物培菲康, 短时间处于常温环境中, 不会失活, 但是最好存放于2~8℃冰箱中, 以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失活而失效。还有一些药物需要避光储存, 如喹诺酮类抗菌药、大部分化疗药物以及甲磺酸加贝酯、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在光线作用下会使其变质, 应嘱患者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3 我们的药学服务对策

3.1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情报信息资源。因此, 药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道”, 随时收集有关药物方面的资料, 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 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才能与时俱进, 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3.2 要有认真的,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药师在日常工作中, 无论是回答患者关于药物的问题, 还是进行主动地用药指导, 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 确保信息内容准确, 可靠。在调配处方时要注意一下医师在处方前记中明确书写的临床诊断, 这便于药师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 解释用药知识, 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 消除患者用药时的盲目感。药师在回答咨询者问题时要抓住重点, 充分利用自己的药学知识提供详实的答案, 切忌不懂装懂, 提供错误的药学信息。感到答案不确定时, 应认真查找资料, 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药师请教, 得到证实后, 再予回答。惟有如此, 才能树立药师的威信和地位。

3.3 积极推行“一分钟药学服务”

“一分钟药学服务”是指为取药者提供药物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及药品储存保管等方面的常识性咨询:如设立药物咨询窗口, 为就医者提供更详尽的用药咨询;通过电话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答疑等。只有依靠丰富的药物知识解决用药的实际问题, 才能真正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 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脚踏实地地开展药学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保障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 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 也相应的提高了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提出, 医务人员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门诊药房工作的具体实践及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体会, 从窗口药学服务的常见问题、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篇7

1 临床药师定义及目前临床用药存在问题

临床药学是药师通过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接受用药咨询、参加病例讨论和会诊等方式, 向患者提供多方位药学服务的药学学科。目前, 全国都开始关注临床药师这个新兴的群体, 但其发展尚存在探索阶段, 整体水平进步缓慢且发展不平衡, 目前临床用药存在问题: (1) 用药指征不明确:患者有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但使用的药物却不相关, 其结果是导致误治甚至危及生命。 (2) 违反配伍禁忌、用药禁忌:中药违反“十八反、十九畏”, 西药不遵循配伍原则, 人为的产生不良反应。 (3) 用药剂量不当, 疗程不宜: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 疗程过长或过短, 造成治疗效果不明显, 产生毒副作用或过多的药物浪费。 (4) 给药途径不适宜:对疾病轻重缓急及预后认识不足, 未能选择最佳发挥药效的给药方法。 (5) 选择药物不当:尤其以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最为严重, 遇到感染症状, 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 也不考虑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对药物敏感性, 动辄选用强效、广谱的抗生素。 (6) 合并用药过多:不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和给药方案, 无必要或不适当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或重复用药。 (7) 盲目选用贵重药物:医生受不当利益的引诱, 给患者开大处方, 贵重药。

2 醒脑静注射液临床用药

醒脑静注射液 (来源于无锡山禾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 是由祖国医学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 其配方主要有天然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等, 适应症为脑出血及颅脑损伤、脑梗死、脑炎、酒精中毒、CO中毒、安眠药中毒、麻醉剂过量、癫痫、肺性脑病、肝性脑病、高热,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症, 功效好。

在我院醒脑静注射液使用中, 坚持临床药师查房制度, 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 对临床用药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指导, 及时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更改建议并参与疑难病例的用药方案制订, 使我院用药 (醒脑静注射液) 更加合理化, 同时亦增加了医药双方的沟通和互动。

2.1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20~80m 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L500m L稀释后滴注, 或遵医嘱;儿童参考剂量:0.2~0.6 m L/k g/d。

用药中: (1) 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10m L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0%;20m L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40m L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 (2) 注意大剂量醒脑静及纳络酮治疗急性CO中毒29例疗效观察, 最大应用剂量在80m L/d以上, 痊愈率为93.1%。

2.2 用药时间

脑出血患者出血后6h后即可使用, 其他患者发病后即可使用。

2.3 安全性

安全可靠。据统计, 在目前近260万用药患者中只出现过7例不良反应报道, 其中6例仅为畏寒、发热、头痛及皮疹等停药后即缓解, 1例为过敏反应, 未有死亡病例报道。这可能与醒脑静注射液中所含有的天然麝香有关。

3 体会和感受

(1) 放下包袱:由于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医学相差甚远, 刚开始与临床医师、护士、患者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 导致药学人员进入临床信心不足。临床药师首先要有好的心态, 不要惧怕困难, 勇于战胜困难。在工作中要不耻下问, 在药学知识上要精益求精, 尽可能多地掌握药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 (2) 注意药患沟通与药医沟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要与患者沟通, 让患者信任, 同时给患者有用的药物信息, 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 出现什么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临床药师要积极主动多与医师交流, 并提供有用的药学知识, 携手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摘要:本旨在探索临床药师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以醒脑静注射液临床用药为例, 简述临床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 全面收集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各种运用文献, 针对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运用中的安全性、用法用量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论证, 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用法用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力, 李翠萍.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脑出血20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 9 (3) .

[2]刘卫平, 章翔.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用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 4 (11) .

[3]黄炳峰.醒脑静注射液辅助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2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 12 (4) :253~254.

[4]张建军, 朱镇宇.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中抗高热和促醒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9, 8 (1) .

老年人临床用药指导 篇8

关键词: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用药指导,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改善用药指导模式, 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的实践, 以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认知和从医性。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18例, 男60例 (50.8%) , 女58例 (49.2%) , 年龄 (61.66±9.29) 岁, 高血压病程 (6.14±2.65) 年。依据纳入对象个人意愿分为家庭医生指导的干预组61例 (51.7%) 和常规门诊取药的对照组57例 (48.3%) 。

纳入标准: (1) 年龄≥40岁; (2) 高血压确诊时间≥3年; (3) 本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3个月内辖区居住可能变动; (2) 存在肢体残疾或重症疾患, 随访困难; (3) 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分裂症。

研究方法: (1) 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给予为期2个月用药指导, 平均每2周由社区家庭医生与干预组患者在门诊就诊取药时进行面对面良好沟通, 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用药情况, 依据存在问题和用药误区给予个性化用药指导和重点宣教, 按需发放合理用药健康处方, 特殊药品在包装上注明使用方法, 保持24 h电话畅通, 随时解答用药问题。对照组仅常规门诊处方取药。 (2) 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必要时电话追访。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用药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意愿4方面。其中, 用药知识调查以长效缓控释药品的服药方法, 阿司匹林的预防性服药指标,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等的知识正答率进行评价;服药依从性主要对自行调整药品用量、品种、自行停服和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进行评价;用药指导意愿对是否愿意接受用药指导及希望谁来提供用药指导两方面进行评价。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干预前后均采用同一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用药指导效果。

资料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纳入样本量118例, 干预组61例, 对照组57例, 两组除高血压病程外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医保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相关知识比较:干预后, 干预组在阿司匹林预防性服药指标,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联用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方面的知识正答率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自行调整药量、血压控制满意后自行停药、因说明书写有严重不良反应自行停药、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两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意愿比较: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不愿接受用药指导、信任并愿意接受医生指导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06、0.002,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讨论

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的效果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 加强用药指导能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目前, 社区门诊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取药居多, 其病情复杂, 存在四处就医、多药并用情况, 常自行服用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在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缺乏, 安全意识淡薄, 成为药害事件的高风险人群, 因此加强对患者用药知识教育和指导是提高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社区家庭医生与患者联系最为密切, 以家庭医生为指导载体, 是开展用药指导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家庭医生干预2月后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 结果显示 (见表2) , 经过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能够纠正患者认识误区, 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合理使用药品的认知, 对控制疾病和用药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明显促进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本研究对11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了2个月观察, 调查显示, 社区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行调整用药、停药和处理不适症状问题, 主要是患者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了解不多, 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够充分。通过家庭医生实施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教育,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坚持长期服药、不适就诊的认识, 明显纠正了患者自我调整药量、自行停药、自我处理不适症状的意识和行为, 从而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3) 提高社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患者的信任度:社区家庭医生不仅是服务团队的主要成员, 还是开具处方药品的源头, 在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方面较为全面和深入。因此, 创新服务模式, 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 在家庭医生岗位开展用药指导, 一方面能够加强医生自身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水平, 提高安全用药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纠正患者用药的错误认识和行为[1,2], 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服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患者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总之, 今后应重视和加强社区家庭医生的用药指导工作, 有效开展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 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夏平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 :154-155.

浅谈老年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 篇9

1 药物选择

1.1 疗效

药物的疗效如何为首选指标, 应选用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有正式批准文号的正规药厂生产的药品。临床用药切忌追随广告, 特别是老年人家人更愿意接受广告宣传的药品, 他们认为新药、广告药品疗效好。笔者的体会是, 不一定广告宣传的好, 价格高就是好药。我们认为用药标准要看疗效;能治病, 有效果, 不良反应小的是好药。

1.2 正确确定用量

在选择了正确有效药物之后, 就要确定适当的剂量, 如选用有效的药物之后, 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剂量, 就不能获得理想的、满意的临床效果。用药不在“多”, 而在“精”, 种类宜少不宜多, 宜简不宜繁。在同一时期内, 不宜用很多药物。调查结果表明, 同时服用5种药物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同时服用6~10种药物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所以用药也要抓住主要矛盾, 确需多种药物治疗者也要区别轻重缓急, 权衡利弊, 合理选用。联合用药, 要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切实做到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要小,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根据病情适量增加, 以防引起中毒。有些老年人出于治病心切, 自己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这是很危险的, 对于急性病患者开始时用药量可稍大, 一旦病情稳定, 则应及时调整减少剂量, 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1.3 给药途径

当选用了有效的药物, 正确的用量之后, 如果给药途径不妥, 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或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2 安全性

2.1 选择毒性低的药物

老年性疾病常常隐蔽而不典型, 症状也不明显, 病情多变, 极易恶化和容易发生药物的毒副反应、药物蓄积中毒等。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指征, 否则非但无益, 反而有害。老年人用药的原则是尽量不用药或以食代药, 食疗重于药疗。当前, 没有指征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人滥用“保肝药”, 反而增加了肝脏的负担, 加重肝脏功能损害, 使肝病恶化。有的人为了保养,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使机体营养素代谢失调, 甚至造成维生素中毒。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有效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2 根据脏器的功能调整剂量

药物通常由肝脏解毒、肾脏清除, 其解毒及清除能力受疾病因素影响外, 也与年龄、体质、遗传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选择决定适合的剂量。

2.3 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数种药物时, 可能因药物的相互作用并使药物效能减弱或加强, 也可产生毒不良反应。

2.4 注意既往史

有的患者属高敏体质或对某种药物过敏, 对这些患者用药要慎重, 应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一定要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阴性者再用药。其它还应注意有些药物可使病情恶化, 有些药物因长期使用不应突然停药, 应逐渐减量等。

3 用药方法

3.1 在给老年人用药时, 药名、剂量要准确, 服药方法要方便, 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因为老年人记忆力差, 易漏服。医师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叮嘱准确用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严防差错和事故。还应注意在服药期间脏器功能变化, 以免造成脏器功能损害。用药同时还要兼顾注意老年人其它器官并存疾病, 老年人多有多脏器疾病共存。如老年男性患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时不能用拟胆碱药;阻塞性肺气肿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及吗啡等。根据临床经验, 结合临床实践, 依据患者状况综合分析, 合理、安全、有效、经济是用药的依据。

临床药学在指导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篇10

1 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任务

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动力学、临床药效学、药物利用、药物过量诊治、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及药学服务等。其主要任务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决策、参与临床查房,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药物滥用和药源性危害;建立患者药历,记录分析和发现药物应用中的问题,同时也为药物动力学积累临床数据;对治疗药物血药浓度、活性代谢物进行动态监测,适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资源浪费;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并上报监测中心,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与用药者面对面,及时发现并解答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1,2,3]。临床药学具有综合性,是医与药的结合,同时需要在临床上广泛实践,在实践中求得发展。

2 开展临床药学的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已经颁布几年了,但在医院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明确的药师制度尚未建立,规范的药历尚未形成,体制和人员编制没有保证,药师的地位没有得到承认,药师指导用药的观念还很淡薄,加之临床药学教育滞后和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缺乏,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低,与临床医师护士缺乏沟通,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有困难,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临床药学在国内单位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市场需求,门诊药物咨询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用药者对合理用药需求的迫切性也不高,医疗卫生部门相关政策支持不到位,药师在临床药学活动中缺乏法律保障和行动指南[4]。现阶段药品市场混乱,以药养医仍在继续,医院为了维护最新最快的药物信息软件及其系统要花费高昂的费用,因此在现实和利益的驱使下,医院和个人都难免会偏离患者这个中心。

3 推动临床药学发展的举措和前景解决办法

在药学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拓展、医药科技迅猛发展、新药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临床医师不能很好的做到医、药兼顾,由于对药物的认识不足,药源性疾病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临床药师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走出病房并积极的参与到临床诊疗过程中来,与医师、护士多多交流,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可,与他们一起担负起为患者服务的任务。临床药学是实践科学,服务对象是患者,这就需要药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依从性等细节方面进行说明和指导,取得患者信任,提供以患者为中心、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学服务,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经济支出,避免不良反应,最大限度的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5,6]。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对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加强临床药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培养,确立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整治药品市场的混乱状态,创建和谐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水平,杜绝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

4 总结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是提高医院综合治疗水平的重要步骤,也是医疗模式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7]。尽管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发展很慢,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很多,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合理用药的呼声日益高涨,临床药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药学工作者也要抓住机遇,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走出药房,深入临床,承担起督导药物治疗的责任,成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参考文献

[1]蒋学华.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临床药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5.

[2]潘刘英.开展临床药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海峡药学,2004,16(1):123-125.

[3]朱锦瑾.浅谈医院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必要性[J].中国药事,2001,15(4):243-244.

[4]张暾.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面临的困难和工作体会[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9):140-142.

[5]史道华,陈鹭颖,魏文树,等.临床药师在加强用药监督,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2):147-149.

[6]Holland RW,Nimmo CM.Transitions in pharmacy practice,part5:Walking the tightrope of change[J].Am J Health-Syst Pharm,2000,57(1):64-72.

上一篇:问题及挑战下一篇:近红外光谱(NIR)